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

篇1

关键词:民营医院财务风险监控防范措施

民营医院是一种新的医院发展模式,民营医院与企业一样,不仅讲求医疗服务的质量,也讲求经济效益,而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公立医院每年都得到政府的大量的资金补贴与财政支持,而民营医院需要自己去筹集资金。

因此,做好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经济运行的核心工作,提高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对加快民营医院和促进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民营医院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管理者是医术高超并有着数十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疗工作者,但是,术业有专攻,这些医疗工作者并不是有着优良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对于医院管理,他们的财务管理经验比较欠缺。所以,对于财务风验,大部分的医院管理者都没有概念。他们对医院资金的运作成本和使用效率不够重视,从而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有的时候,甚至是不顾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盲目更新和添置各类医用设备,只是为了提高医疗水平。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

民营医院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运行周转不明确,因此,一些相关的财务制度、日常工作规则、财务工作制度、资金报销制度、采购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等都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导致医院出现人员职责不清、业务核算不规范现象。

(三)财务决策失误

民营医院在营利与公益两方面左右不决,在一些重大的财务项目上,往往使得管理者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主要是决策者对财务事项的调研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或凭借经验决策,进而造成财务风险。

二、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探讨

(一)医院管理者提高风险意识

如前文所述,民营医院的财务风险高于公立医院,并且,由于民营医院没有政府的补贴,财务问题更是医院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摒弃以往的传统观念,不再自以为是,以为医疗水平好,医疗服务好就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不注重管理,财务一样会有风险。

医院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风险意识,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协调医院医疗、护理、采购、财务等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使得财务情况透明化,将财务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要求医院的每个职能部门努力配合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定期提供会计所需的资料。

(二)重视市场化竞争的优胜劣汰

市场竞争是当前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避免的,医院是公益性机构,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而存在的,但是,医院不能随意浪费金钱与社会资源,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市场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适时地进行投资,提高业务收入。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财务风险是由人造成的,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所以,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同样可以避免风险的出现,因此,医院管理者可以在医院内部成立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小组,而小组的成员主要是由财务处、票据管理、财务审核、门急诊及出入院组长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

风险防范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财务管理的每一道程序加以监控,解决当前已有的财务流程问题,明确重点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到位。

(四)健全内部财务监控制度

笔者有多年的医院财务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大部分的医院财务风验以及相关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问题都出自于医院内部,很多时候,民营医院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一些细小的问题引起的。

所以,民营医院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当前的市场竞争、医院管理,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及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重大事件的所需要的财务决策,通过内外部的审计工作,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减少财务工作者的可操作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减少财务风险。

三、总结

民营医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民营医院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能否走的通,走的顺,就要看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民营医院的财务风险伴随着它的诞生就开始了,如何有效的控制的医院的财务风险,帮助民营医院承担起它应负的社会责任,是当前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民营医院在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时,必须结合医院经营的实际情况,比如医院的每年的住院、门诊人次、财政补贴节约数等等,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考虑,我们能全面了解并认识到民营医院的财务状况,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自身经营,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制度改革,扩大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文侠.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与改革方案.财经界.2010(24)

[2]程锦萍.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0(24)

[3]龚谦.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0(24)

[4]颜慧卿.浅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10(24)

[5]吴亚明.对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0(24)

篇2

【关键词】 医院财务制度; 变化; 动因分析

自2012年1月1日起,新《医院财务制度》在全国执行。基于新旧《医院财务制度》的比较,笔者认为新《医院财务制度》有五大变化,即医院财务目标的转向、强化医院预算管理、突出医院成本管理、修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加强医院财务监督等。为便于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本文对上述重大变化进行动因分析。

一、医院财务目标的转向及其动因分析

(一)医院财务目标的转向

财务目标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决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所以,医院财务目标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指示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评价医院财务活动是否合理以及财务关系是否和谐的基本标准。旧《医院财务制度》中有关财务目标的表述是:“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下讲求经济效益”。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有关财务目标的表述是:“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可见,虽然新旧《医院财务制度》都把医院定位于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旧《医院财务制度》还要求医院承担一定的福利职能,即旧制度下的医院服务应当不惜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次,虽然新旧《医院财务制度》都提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问题,但是,旧《医院财务制度》以社会效益为主,强调经济效益服从于社会效益;而新《医院财务制度》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并列起来,不再强调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的从属关系。再者,综观新旧《医院财务制度》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总体变化,在核算原则(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科目设置、核算方法、财务报告体系以及管理要求等方面,越来越类同于《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医院的财务目标发生了转向,即由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转向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二)医院财务目标转向的动因分析

新《医院财务制度》关于财务目标的转向,总体上来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新医改服务。具体而言,动因包括:

1.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医院面临的外部经济、政治环境和内部管理环境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医院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经营性也越来越强,医院的双重性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对于提高整体国民体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其必须保持社会公益性;另一方面,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又带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可以有差别地满足个体消费的需要,不应该也不能搞大锅饭式的绝对平均主义。所以,在医院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后,医院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将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确定医院财务目标的首要考虑问题,既讲求社会效益,又讲求经济效益,不偏废任何一方。

2.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医院是公共服务机构,但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医疗经营实体,必须合理使用医疗卫生资源,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经营管理。作为医院管理者通过财务目标的细化,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规划怎样进行组织运作,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服务项目上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医疗产品的需求;可以预测为社会服务的最大限度是多少,探讨以最低的运作成本,获取医院最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对医院的要素资源组合进行评价,在若干的可行方案中择优,以获取最大的产出和做出最大的贡献。所以,财务目标转向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样体现在医疗卫生行业中。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医院已经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性质医院的崛起,既加快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明确医院财务目标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就是要医院加强成本管理,节约费用开支,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信赖度和满意度的前提下,以价格比较优势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使得医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起来。

4.减少专业人才的流失

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人才的竞争是医院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培养人才,或要引进、留住人才,仅有空洞的说教是不够的,应当以人为本,基于人的需要,从行为科学上探寻激励的最有效手段。现阶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薪酬、福利待遇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些私人诊所、民营医院出高薪就能挖公立医院墙脚的事实说明,医院必须重视内部员工的合理分配问题,必须优待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必须努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很显然,要做好这些,医院就必须要有经济做后盾,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经济实力。所以,财务目标转向重视经济效益,是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是医院减少专业人才流失的需要。

二、强化医院预算管理及其动因分析

(一)强化医院预算管理

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可见,新《医院财务制度》不仅细化和完善了预算管理办法,而且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严格了预算管理权限,严肃了预算管理纪律,提高了预算管理的要求。

(二)强化医院预算管理的动因分析

1.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旧《医院财务制度》执行以来,医院对预算管理工作普遍重视不足,部分医院预算管理名存实亡或名不副实。具体表现:一是预算是医院的数字游戏,多为应付差事,草草了事,其编制不能配合医院的战略规划,执行的随意性很大;二是预算参与的人员少,在制定过程中甚至没有业务科室人员参加,导致基层科室收支计划与预算没有直接关联,实际工作更是无法根据预算进行安排;三是预算执行缺乏考评措施,不与奖惩挂钩,不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所以,新制度的预算管理工作,必须从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入手,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规范预算编制过程和方法

预算编制不是简单的上报和下达,而是在对医院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加工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综合考虑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对医院收入和支出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预测及其安排。医院实行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而不是局部的或条块的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要覆盖到医院的各个角落,细化到每一个临床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要强调适用性,如医疗收支、存货管理等以“滚动预算”为妥,办公经费等相对固定项目以“定额预算”为妥,基建项目、科教项目等以“零基预算”为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严格预算审核程序和审批权限

医院预算必须执行规范的审核程序,设置严格的审批权限。预算草案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审核,再经财政部门批复后方能生效执行。预算执行中一般不予调整,特殊情况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只有执行规范的审核程序和严格的审批权限,才能杜绝预算的随意性,提高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4.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经批复的医院预算是控制医院日常经济业务收支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医院要将预算逐级分解、层层下达,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或个人。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就是要求预算管理科学合理,收入和支出的确认与经济活动事项的发生相协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时松时紧、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切实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5.体现预算管理的功效

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医院内部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办法,与医院科室部门、个人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起钩来,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可以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功效,同时可以极大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三、突出医院成本管理及其动因分析

(一)突出医院成本管理

旧《医院财务制度》的成本核算徒有虚名,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对象,没有应当遵循的成本核算原则,有的只是费用的简单分类和归集分摊方法,以至成本费用的概念模糊不清,所进行的成本费用核算缺乏实际意义。新《医院财务制度》将成本管理单设为一章,界定了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厘清了医院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依据,明确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凸显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二)突出医院成本管理的动因分析

1.成本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管理是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成本管理的目标包含在预算管理的目标之中,是预算管理的细化和条块管理。成本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既关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又关乎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所以,没有成本管理的预算管理就好比空中楼阁,强化预算管理必须突出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效率

医院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员工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加强成本管理,按成本核算对象核算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就是要把医院日常的医疗活动直接与成本费用开支联系起来,并通过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从而增加收入,降低消耗,提高医院的运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3.医院成本管理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基础

近年来,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 等问题,政府部门逐渐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使医院的医疗卫生设备等硬件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医院成本管理就是沿着新医改的思路,打破“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通过成本核算,为卫生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真实的医疗成本数据,以便于在医与药分开管理以后,政府部门研究应该如何配置医疗卫生事业的资源,如何制定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政策、标准以及补贴的运作方式。所以,医院成本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4.成本管理数据是物价部门制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依据

由于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医疗新技术、新材料的加速推广和应用,已经对原先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人为限价的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出现了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与成本的严重背离,由此所带来的医院大面积收不抵支现象,制约了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所以,新医改必须在医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加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控制,以成本管理数据为物价部门制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提供合理依据。

四、修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其动因分析

(一)修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旧《医院财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滞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只注重固定资产实物的增减变化,不注重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以至医院的固定资产信息严重失真,所以,新《医院财务制度》基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突出强调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严格把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区分开来,调整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规范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依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明确要求。

(二)修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动因分析

1.重视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益的需要

讲求经济效益,必然要求医院对固定资产的家底心中有数,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保持仪器设备等较高的完好程度,只有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所以,修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是重视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益的需要。

2.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旧《医院财务制度》无法直接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时净值。为此,新《医院财务制度》根据固定资产类别,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反映固定资产因使用中的磨损而发生的价值损耗,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各会计期间去,从而以其净值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固定资产磨损较少,实物使用价值比较高,在账面上反映的累计折旧金额也较少,固定资产的净值就比较大;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固定资产磨损较多,所发挥的效能降低,在账面上反映的累计折旧金额多起来,固定资产的净值就比较小,这表现为固定资产实物价值与账面价值的一致性,体现会计核算上的账实相符要求。

3.客观反映医疗服务成本

将医院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以外的资金(主要是医疗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各期医疗成本,有利于框定医疗成本核算范围,夯实医疗成本数据,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同时,将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医疗成本,既可更好地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又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对财政项目收支及结余进行核算。

4.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除固定资产折旧外,固定资产维护、出售、转让、报废清理等的处理办法也有比较大的修改,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变动状况,而且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医院的收入支出及其财务情况,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决策有用性。

五、加强医院财务监督及其动因分析

(一)加强医院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会计的主要职能之一。财务监督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医院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旧《医院财务制度》关于财务监督的要求只言片语,新《医院财务制度》将财务监督单辟为一章,既明确了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又明确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内部监督与接受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监督相结合。

(二)加强医院财务监督的动因分析

财务监督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活动,严格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预防经济犯罪,保证收支预算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重核算轻监督,财务监督意识亟待树立和强化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本无轻重之分。但是,现实中财会人员所做的工作大多属于会计核算工作,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等无权或无法过问;有的财会人员甚至认为财务监督容易得罪人,吃力不讨好,少做或不做,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所以,新制度有必要强调加强财务监督,从思想认识上解决财会人员重核算轻监督的问题。

2.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监督制度亟待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医院管理,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并逐步完善。然而,目前医院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如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不健全,会计岗位设置缺乏相互监督,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形同虚设,对决策层的约束和监督不力等等,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所以,新制度有必要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3.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监督有效性亟待提高

保证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做假账、领导出数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使得管理者无法掌握医院的真实情况,以至决策者脱离实际,损失很大。所以,新制度有必要通过加强财务监督,把“会计岗位职责与会计职能分工有机地结合起来”,按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办事,严格授权管理,注重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保护医院资产安全,财务监督作用亟待充分发挥

保护医院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资产的安全完整是财务监督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财务监督,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使用等环节,不仅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杜绝各种损失浪费现象,还能保证医院采购各类医学用品的质量,维护患者权益,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新制度必然要加强财务监督。

5.预防经济领域犯罪,财务监督措施亟待落实到位

医院管理人员贪污、舞弊、挪用公款、医生吃回扣等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原因何在?财务监督不到位或力度不足肯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医院财务制度》提出加强财务监督,就是要把财务监督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既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授权,规范运作程序,堵塞漏洞;又要把内外部监督串联起来,强调接受财政、审计和主管部门(举办单位)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形成预防经济领域犯罪的立体交叉网络系统,才能真正减少和消除医院的经济犯罪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刘瑞文,姚桂根,束美仙.论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J].会计之友,2009(11):14-17.

[2] 李国栋,戴祖田.企业财务目标定位研究[J].商业时代,2006(18):62-65.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

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中企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我国民营企业为社会贡献了大量就业岗位,在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在市场中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公平地位,在上市方面存在着比较多的障碍,严重地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能够使民营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财务管理方面的短板,这对于丰富民营企业的投资渠道具有重要的帮助。

一、财务管理的职能不同

对于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来说,财务管理的职能不同这是二者之间差异最大的地方,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管理人员的素质,而且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不重视制度。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是通过规章制度来保障和规范的,它更多地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意志的体现,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来实现的。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对于财务管理的内部工作则不够严格。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财务管理容易受到一系列制度和法律的规范和影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制度的作用,在财务决策的过程中比较制度化,而且需要不断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借助制度的完善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其内部分工比较确定。在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对于制度管理非常重视,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也强调权责分明,这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此外当企业的规模不同时,也会影响到财务管理职能的形式。当上市公司的规模比较大时,企业的分工也就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规模相对比较小,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事务也就比较少,因此其财务制度不完善,也不会影响到财务管理的运行,依然能够确保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畅通,能够了解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业务量比较大,业务复杂,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当缺少制度的约束和保障时,财务管理就会陷入到混乱的过程中,由此可见制度化管理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经营形式比较灵活,业务也比较简单,所以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不重视其制度化,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将越来越重视财务制度建设,依靠制度来提高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财务管理职能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小以及法律政策所决定,它符合企业在不断发展阶段的要求。

二、投资的内容不同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发行股票等,其筹资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比较便利,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投资方面比较多元化,而且比较重视战略性投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产规模比较小,所以在投资的过程中,其形式比较灵活,在内容方面则比较单一。对于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投资来说,不同的投资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资产规模相对比较大,因此为了避规风险,往往需要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而多元化投资则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本的力量;规模化的投资能够取得规模优势,同时又实现了风险的集中,在当今市场万变的今天,这种投资形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容易失败。单一的投资方式,就像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其风险也比较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资本有限,资产的规模也比较小,所以难以实现多元化的投资;此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制度不完善,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效率相对比较高,往往个人决策就可以实现,所以其投资方面比较灵活,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快速地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投资方面需要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计划,重视长期投资,需要不断地扩大市场规模;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重视短期的收益和盈利能力,重视其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所以不重视长期投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狭窄,难以从市场上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所以在投资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固定资产的回报周期比较长,所以在资金运转方面则比较紧张,而且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例如当市场环境形势比较好时,民营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往往不重视市场风险的评估,急于扩大企业的规模,从而导致资金周转的进一步紧张,当市场环境出现丕变时,往往会导致民营企业经营上的困难,导致大量的资金被占用,最终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具有比较完善的财务披露制度,当企业的经营现状比较好或者投资人对于上市公司的前景比较看好时,往往会增加投资,再加上政府往往给予上市公司一些地方性的优惠政策,这都给上市公司的投资带来了比较大的便利;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比较小,在经济效益方面不够显著,所以难以得到政府的青睐,在优惠政策方面缺少有效的支持。

三、融资方面的差异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发行股票或者进行股票抵押等形式,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在融资方面非常便利和方便。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比较小,所以在融资渠道方面比较狭窄,难以得到了市场资本的青睐,导致其筹资能力比较小。而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企业发展筹资到比较丰富的资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市场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比较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生产和经营活动,而由于民营企业在市场融资方面比较困难,难以得到银行贷款等,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往往付诸于公司上市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在现阶段,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不够完善,在上市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上的门槛比较高,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民营企业为了获得上市的资格,往往通过买壳上市等手段来进入到资本市场中。在市场中,一些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在市场经营和企业盈利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融资渠道的狭窄,难以从市场中获得所需要的资本,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也成为了民营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障碍。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民营企业中,在中小民营企业中这种现象更加地普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扩大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在西方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公司财富的积累来获得资金,股票发行以及贷款等筹资形式所占据的比例比较小。所以由此可知,当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好时,企业可以通过债券等非股票的方式来获得资金,进一步地丰富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融资方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由于国家提倡万众创业,降低了公司注册的门槛,所以其注册资本要求比较低,能够快速地实现;同时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投资者能够直接参与到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最后由于公司没有上市,所以不会出现股权流失,不担心出现类似于万科与宝能之争的悲剧,导致企业创立人员失去公司。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差异之间的对比,对于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市场和融资形式具有重要的帮助。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应当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按照市场的标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完善债券、股权抵押等市场,加强诚信建设,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丽.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2,09:107-108+115

篇4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在目前财政资金补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外力,走负债经营的路子,这样势必存在着各类财务风险,只有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在经营中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制度风险

它是指国家机构或行业组织为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和协调不同财务主体之间财务关系而制定的外部财务制度,以及医院管理层制定的用来规范医院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协调医院与相关利益主体财务关系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而产生的风险。

(二)负债风险

它是指过渡举债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出现负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心中存在医院贷款、政府“买单”思想。某些公立医院领导为加快发展规模和提升规格层次而负债。一些医院领导短期行为十分明显,给医院留下沉重的债务。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三)管理风险

由于开源不够和节流不力导致的风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医院经费自给能力不足,而随着医院运行成本的逐年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势成必然,催生财务危机。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使日常开支及不合理开支日益膨胀,各种支出大大增加,从而给医院的运营带来潜在风险。

(四)运营风险

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墨守成规,不能正确测算医院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不合理,导致医院综合财力入不敷出,加剧了财务运营风险。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医疗机构改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往往存在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设施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存在于公立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评价和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造成医院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需由医院垫付,对医院营运资金带来重大风险。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费用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一类资金也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情况下会给整个医院资金带来风险。

(三)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这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很多业务都需要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客观、公正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如果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引发财务风险。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是医院财务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的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公立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另外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流动比率是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医院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最佳值为150%。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再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资产负债率是评价医院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高层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经营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3.完善财务监控体系。建立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事中控制需要通过具体的复核的岗位来实现,重点是对预算、定额、合同的执行、资金的收付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把关、审核。通过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检查,在医院财务活动的关键环节或岗位建立安全防范屏障,杜绝和有效防范岗位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对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基建维修工程决算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等开展经常性的审计检查,通过经常性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控制系统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

2.加强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消耗等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切实发挥成本核算在奖金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一套权、责、效、利相统一的、真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奖金分配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各科室的特点,在统一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室的特殊情况作局部的调整,某些核算因素应做到因科而异。

3.强化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管理。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临床、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预备”。

4.实行有效筹资。首先要合理确定医院发展资金需要量。其次,要正确选择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资本成本。无论选用任何一种渠道或方式进行筹资,都要付出相应的筹资成本代价。因此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渠道和方式的优劣,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选出最佳的渠道和方式,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最后,要资金的筹资与投放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筹资是为了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要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安排明确的资金用途。在资金筹措中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5.进行科学投资理财。应在探索、认识投资风险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以防范或控制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现有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框架下,结合医院资金流量及其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财会人员的专业优势,依托其他行业的优良业绩与优质服务,对暂时闲置的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理财筹划,实现医院资本和现金的保值、增值。首先,要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科学周密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投资决策科学化,根据资金实力,选择投资机会及投资对象;最后,制定最佳投资组合,使投资风险分散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金,防范因投资失误带来的种种风险。

参考文献

[1]于丹,李楠.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2]夏进祥.略探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之策[J].法制与社会,2008(06).

篇5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42-02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民医保政策的推行以及居民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机制,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提高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资产运营、筹资和投资及其制度安排的各个环节,由于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财务收益发生差异和经济损失,使医院财务工作客观实际结果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不但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经济运行,也损害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阻碍医院的发展,严重时可使医院陷入危机。因此,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盘活存量资产、科学投资理财、加强预算管理、有效的资产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一、公立医院当前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目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业间竞争加上医院被赋予更大的经营自,给医院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不少公立医院未能从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人员、增加设备、增加床位的外延扩展转到提高效率的内涵发展上来,再加上医院在经营成本控制、财务风险方面意识淡漠,为了眼前利益,而开始进行规模扩张,大举负债经营。造成医院负债过重,偿债能力堪忧,财务风险不断加大。鉴于以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1)医疗行业间的竞争,加上近年来由于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民营医院的不断崛起,对公立医院造成不小的冲击。促使公立医院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未能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未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造成了与医疗保险机构的定额管理等各项规定相违背,使医院增加的医疗超定额费用而无法收回,从而造成资金短缺。(2)随着医改政策及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动,老百姓对医疗需求的释放效应不断扩大,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及医院内部资金来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为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吸纳更多的患者,公立医院只能靠负债来完成基本建设、设备及人才引进,大量贷款、盖新大楼、购买先进设备,用高额报酬引进人才,使医院运营成本急剧上升,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突出。这种行为失范加剧了无序竞争,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同时,公立医院作为自我创收发展的经济实体来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突破管制手段,不断扩张和提高公立医院的技术含量,拉动了卫生费用的持续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可能使医院造成负债失控,在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共同作用下出现资金链断裂。(3)医院在购置医疗专用设备时,缺乏对专用设备的技术、市场、财务进行可行性研究、效益评估,缺乏对设备的先进性、市场容量与前景可行性分析,对设备将来的现金流量也未做预测,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或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4)应收账款风险。在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面对超低的服务价格容易产生过度需求,医生则会过度供给,再加上医院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催账意识,甚至错失收账时机,造成未能及时清理的呆账、坏账较多,无法收回的病人医疗应收款欠款所占的比重较大。此外,医疗机构结算方式实行以政府为主的第三方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患者往往免费或者只支付部分医疗服务费用,剩余部分通过财政补贴或者医疗保险机构为患者支付费用。而医保结算资金却要在之后的较长时间内才能到达各医疗机构的账上,严重影响了医院的资金周转。(5)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采用按项目收费的形式,由政府进行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诸多政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由此引发一系列反应。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政府部门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医疗收费标准,导致医疗服务定价偏低。在政府财政补贴占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以及政府对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限制的情况下,为弥补医疗机构经营上的缺口,促使医院采取“以药补医”、“以药养医”以及扩增新的医疗技术、设备等方式弥补经济上的损失,畸高与畸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存在。随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步伐的加快,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几乎所有医疗服务项目及药品皆定价,每年进行调整更新,降低药品价格。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对非基本药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但由于各地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受到投入用途和财政实力的限制,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通过药品差价补偿的资金缺失,造成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很难保证,甚至正常运转都会有困难。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10年2月23日,国家五部委联合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同时,强调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要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减少医院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以及更好地发挥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协调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建立公立医院财务监管预警机制。

公立医院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树立财务风险防范理念。医院的筹资与投资、正常经营都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投资决策失误、资金使用中监管不力、国家金融政策调控导致筹资成本上升、医改政策调整影响医院医疗设备收费标准、医保政策调整导致医院收益能力下降成本上升等财务风险。因此,要从决策及管理的角度加强防范。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财务、审计、核算各职能的监督管理作用,保证资金运行安全,不相容业务相分离,特别对重大项目资金运行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坚持预算制度,不搞超支预算。严格按照医保、发改委部门的医疗价格收费,及时掌握动向调整决策,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医院健康持续发展。(2)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管理意识,加强医保患者费用的管理,加快医保资金的回收时间。医疗改革是以扩大医疗保险为覆盖面为主要目的,让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使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紧张得到缓解。医院要严格按照政府及医疗保险机构的相关规定,为患者提供规范、科学、严谨的医疗服务,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医院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住院医保患者的总费用情况,在确保医保病人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医保结算的费用超支带给医院的损失,并寻求应对策略,实行单病种限价或从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控制高值耗材等材料使用、减少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上入手。针对医保患者费用结算中的风险,医院应加强对医保的管理力度,领会医保精神,应用医保政策,及时上报医疗保险报销所需资料、凭据等,积极与医疗保险机构取得联系,督促医保资金回笼到账,尽可能减少医院流动资金占用。并要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支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逐步减少扣款费用的数额。(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是医院为达到既定目标,结合医院管理的需要,确定的年度收支预算指标。医院预算管理是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医院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的目标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将医院的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形式加以量化。医院通过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或方案转化为各科室的具体量化指标,并以数量形式全部反应出来,分解落实到各科室。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科室服务量指标、临床科室收入指标、临床科室人员经费指标、人均出院费用控制指标、管理指标等。各科室结合以前年度的收支情况、病种结构、收费项目变化情况、新购设备情况、材料使用情况、病人需求等进行具体的收入和费用目标分解。为发挥预算的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杜绝擅自调整支出,完善预算经费审批权限,医院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考核。定期对每个科室的实绩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估,将执行情况与医院管理者和职工的经济效益挂钩,并做到奖罚分明。区分执行中的可控及不可控因素,对于由责任部门所创造的预算绩效,按节约支出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奖励额度,对于那些由于主观过失所造成的损失,按收入减少、超支额度确定责罚额度。医院要建立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定期对财务核算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额度进行比较,当预算内事项实际发生数接近或超出预算额度时出具预警提示,通过预算内事项或超预算事项的预警,分析与判断预警发生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应该发生及如何分配资源或进行相应的预算弥补措施。(4)医院要科学决策投资与筹资方向。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医改政策及医院的潜在市场资源,做好投资项目科研,确立最适合医院发展的资金使用方向。充分了解医院的各种筹资渠道,如:申请专项补助、医院自身增收节支产生结余、延缓药品及卫生材料应付账款的还款期限、银行贷款、向融资公司融资等多种渠道。(5)加强医院负债融资的管理,公立医院既要利用财政贴息贷款、银行商业贷款、向融资公司融资等等多种融资渠道,来获得财务杠杆的经济效益、提高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又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给医院带来的财务困境。医院融资要理性,首先要看是否需要融资,其次要看融资需要多大的资金量,还款期限的长短,利率的高低,融资能够给医院带来多少效益等,以便让负债融入的资金能更好地带动医院的经济发展。(6)建立负债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形成预警机制。适当的负债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动力,能有效缓解医院发展中的资金短缺状况,但又必须防范负债风险,控制负债规模,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偿还能力和经营分析的重要指标。负债率过高,表明财务风险过大。负债率过低,表明财务融资杠杆利用不够。利用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权益比例等重要指标,建立负债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利用这些指标,采用综合分析法,定期检测医院的资本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评价与预测债务风险。

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要生存和发展,将面临着各类财务风险。规避医院的财务风险是当今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也是公立医院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财务运行趋势,敏感应对医院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斌.浅谈医院财务分析[J].当代经济,2010(3)

2.李钦全.医院财务分析工作探讨[J].当代医学,2009(3)

3.姜冬.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8)

4.敖检根,万贻平.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规制.中国卫生经济,2012(1)

5.刘清芝,陈万春.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机制及方式创新.中国卫生经济,2012(7)

6.邵菲,邓涛.医院潜在财务风险的分析和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11(9)

篇6

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随着人口规模、人民生活质量的扩大与提升,乡镇卫生医疗体系逐步发展。但由于乡镇医疗工作量的增加,过去使用的会计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发展,导致传统会计表现出严重的落后性。文章通过阐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以我国乡镇医院作为分析对象,阐述会计信息化的必然性,结合当前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乡镇医院;ERP系统

0引言

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技术也被应用到会计领域。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卫生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导致乡镇医疗工作量大量增加,过去使用的会计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发展会计信息化,改革乡镇医院的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乡镇医院会计工作主要存在操作复杂、制度不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违反我国会计准则等问题。委托改善我国乡镇医院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高财务报表制作的规范性,进行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研究。通过发现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办法,改善现有的会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进程。考虑到ERP系统具备的集中管理优势,解决过去人工管理的弊端,提高业务水平,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由此将ERP系统应用到会计领域,形成综合型的新型管理系统方法。

1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会计信息化重视不足

分析公立医院的特性,其是政府建设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为广大群众提供需要的医疗服务。对比城市公立医院与乡镇公立医院,乡镇医院的发展较慢,其会计信息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多数乡镇医院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力度,未能建立财务管理意识,将医院资源基本上都投入在卫生医疗科室,使得财务部门缺乏相应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支持。而实际上,财务并不只是为一线医疗科室服务,而是决定了医院的未来发展。由于缺乏符合规范的财务工作程序,缺乏会计信息化软件硬件,导致许多乡镇医院难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财会工作者承担作用仅仅是进行记账与算账,无法发挥电算化软件具备的财务分析、决策管理等作用。

1.2财务软件应用不规范

部分乡镇医院的财务软件未能达到信息化会计软件的要求,由于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不能进行详细的财务工作分工,同一限制条件有数个操作者,未能很好地发挥财务软件的操作工作者权限约束功能,甚至会计业务处理只要操作工作者姓名一经转换便可以进行操作。甚至部分医院不设置权限,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几近为零。模块间未能相互约束,即便信息不符也可以报账,为部分违法违规行为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使得医院面临着一定的财务威胁。

1.3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落后,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很好的使用会计相关的信息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医院本身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标准可循。在网络环境意义复杂的条件下,医院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上的攻击。部分医院薄弱的基础导致了财务信息化和手工做账同时存在,如此一来工作量加大,耗费时间。也有些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导致财务问题百出,信息保密出漏洞。

2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系统逐步改革,传统医院财务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阶段医院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财务数据达不到使用考核标准。我国医院在行政管理中划归为公共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执行标准和公共事业单位相同。几十年来,这种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在很多方面促进了医院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财务标准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造成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现行的这种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本要求。从我国医院现行的会计制度来看,医院所需的修购基金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按照总量的一定比例计算,完全没有考虑折旧成本,即“累计折旧”,因此,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固定资产的总额发生衰减时,固定基金的设置还是依照原来的比例标准。这种资产管理模式无法客观的反映出医院资产的变化情况。通常意义下的修购基金都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来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医院的财务制度没有对相应的资金风险进行规定,导致固定资产在没有达到对应的使用年限时就面临贬值,导致公共资产受损。医院减值准备的缺失直接造成了资产不能很好的反映真实成本,最后出现会计信息不真实。安徽省宿州市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宿州市萧县某镇卫生院大多数财务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工作水平,现代会计电算化使用水平太低,手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数据的误差较大,并且对于存在问题的账目难以有效追溯,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跟不上,这就导致该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难度加大。这种落后的会计核算办法也会造成会计工作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率也不高。一般情况下,医院都应该配备其专门的财务机构和会计核算方法,不但要对于日常的账务进行有序的记录和整理,固定资产方面也应该得到正确的监管和维护。

2.2会计科目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主要的针对主体是一些具有独立会计核算机构的医疗单位,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按照规定需要分开独立计算,分别管理。实际状况往往并非如此,医院财务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的划分则是按照政府性支出的功能和经济类别来划分的,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在政府指标核算中保持统一标准。现阶段全国正在进行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基础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主要是因为小微医疗结构的出现,这些机构大多是民营的,它们也接受一些政府的补贴,但是这种补贴金额并不大,如果将这些小的医疗机构还按照原来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就没法确定其支出哪些属于收益性支出,哪些属于资本性支出,这样以财务核算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最终不利于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2.3会计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以本文所研究的萧县某镇卫生院为例,该院没有足够的财务管理人员,现有的财务人员往往年纪较大,财务核算基本都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核算,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本身的自学能力又不强,导致会计电算化知识水平偏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仅限制在收支记录和记账算账的水平,会计电算化中相关的高级功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做到财务管理中科学的决策和分析。以现有的乡镇医疗机构情况来看,急需会计工作者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有关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专业的知识,在实践中将其有效结合,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当前,能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相当匮乏。缺乏这类人才的直接影响就是降低财务管理效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4财务数据安全性缺乏保障

首先,电子数据相对文本数据而言,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缺憾。例如容易丢失和稳定性不强等因素,而且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中,会涉及到硬件维护、软件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和手工账本比较,电子账本可能因为操作失误和黑客入侵等影响而使得数据遭到篡改和丢失。其次,相关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规范和制度还未建立或者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医院对这方面的要求也不严格,部分医院工作人对有关电算化档案的认知还不够,缺乏相应的保管意识导致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此类工作的疏漏,比如在归档工作中没有确保完整性和及时性。在没有完善制度的保障下,负责相应工作的人员缺乏约束,从而让电算化档案随时可能遭遇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毁坏,甚至出现泄漏信息的情况。再次,网络维护上存在一定的风险。财会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犯罪等情况的了解不够,在电算化的操作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中出现风险,这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和开展定期的检查工作,否则因为一点点的失误而让数据受损,对医院的利益造成影响。

2.5会计软件利用率低

现在阶段我国医院在财务会计相关软件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多数人员仅是掌握了该类软件的基础功能,而其他更为强大的辅助功能没有挖掘利用。加之电算化的程度不一,没用将此工作进行全系统联网,在数据共享方面始终未能实现。同时大部分财务人员对软件的操作上仅限于基础的数据的输入和核算内容,并没有比对和分析后期得到的数据,使得赋予给会计工作者的管理,监督权力没有施展开,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中应有的积极作用发挥。

3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完善措施

3.1加强医疗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建设

每个医院应根据自己的性质和经营模式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收支核算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更进一步使医疗成本信息的显示更具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强化对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监管力度,合理增设过渡性科目,实现医疗和药品支出之间存在费用的真实显现,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不同核算制度中存在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予以保持。以国家和政府制定和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配合地方上相关部门的有效监察,使得制度体系能充分保障此项工作的推进。要做到行业的规范,就必须建立有法可依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核算之路的工作中,切记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和实施新的核算制度,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保证灵活性,不能因循守旧,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3.2完善会计科目设置

公立医院是政府出资兴建的,是一所具有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医疗机构,针对不同经营模式的医疗机构应设置出更会计科目顺应发展需求,保证成本计算中的条理性和电算化的多样性。还应该强化医疗事业单位的管理及核算工作,要对会计工作可能出现的疏漏问题在内部和源头上予以控制。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财务会计人员要接受新思想和新思维,及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带动整个团队往更为先进的方向靠拢,前期医院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要求财务人员掌握对计算机处理的有效方法,对电算化软件操作流程要熟悉,还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做到熟练,成为计算机知识与财会知识融会贯通的专业级人才。同时以规章制度规范财会人员的行为,以规章制度的规范性保证电算化软件在运行时的安全性。

3.4提高信息安全性

要想将医院电算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确保信息安全性。第一,从硬件的方面保障安全,注意机房的清洁工作,将机房的温度和湿度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机房。第二,加强管理,做到专机专用,在系统中只允许出现和会计有关的数据内容,配备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证财会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恶意程序窃取数据的现象出现,将不同属性的工作人员从分工上区别开来,明确每个岗位上的职责。第三,保证软件的安全性,首先是确保网络安全,建立安全防护系统,以避免病毒和黑客可能对计算机软件构成的威胁;其次确保会计工作的安全,将做好的数据及时备份和定期检查。

3.5提高会计软件利用率

除了针对财务人员电算化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工作推荐各具特色的软件,例如速达360、金蝶、用友等软件,满足各个信息处理的需求,要求对不同软件的功能和各自的优势特点有较清晰的认识,还要将计算机和传统手工这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提高功能的利用率。

3.6加强ERP系统与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结合

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是保障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发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组织财会人员培训学习和操作软件,还要主动开发ERP系统的各种功能,将其与会计信息化相融合,实现财务预测,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目的。在采购药品的过程中,采用ERP系统中的采购管理功能和会计核算功能,能够监督和审查财务信息和物流信息。采购管理功能不单能确定订货量,还能对厂商和药品的安全性做出鉴别,通过各种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来保障货物的及时送达。ERP系统采购管理模块还可以增设供应商档案栏目,提供采购信息、价格分析和运输管理等功能。在仓储管理中可以使用ERP系统的库存控制功能,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库存药品。ERP系统具有动态性,库存控制系统反应出及时真实的数据,以各部门的需求为准,可以对库存进行随时的刁征,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缩短了工作时间。ERP系统还有个强大的功能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在最大化,还可以与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有效的结合成为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人力资源配置和调控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目标。

作者:王凤阁 李莹 张功瑾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菲,呼和乌路德.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在医院核算中的管理[J].前沿,2014(9):130-131.

篇7

医改方案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医保制度框架的建立,而在新制度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与前些年有了明显的差异。以当前新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如何优化职能拓展、创新财务管理思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制度;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医院财务管理关乎医院发展,同时也是医院结构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政策不断发生变动的当下,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提升财务运行科学性,才能使医院财务管理符合时展要求,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运行成本,下文将首先阐述新制度背景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职能拓展情况,之后详细的分析如何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优化,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一)政策研究

卫生部门以及医保部门需要对医院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管,不断的维护医疗行业发展秩序,为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在改革背景的不断发展下,医院的投资方是国家,而国家对医院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政策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财务管理是医院主要构成部分,所以财务管理必须要跟随政策的变动而不断更新。

(二)优化管理手段

公立医院属于国有型事业单位,所以公立医院内部的所有与经济相关的行为都必须要在国家法律以及相关法规的要求下才能够正常进行。虽然属于国有,但是依然有各种事业发展目标需要其完成。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财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都比较谨慎,通过传统的财务政策来解决审核问题。要满足时展的要求,就需要对政策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和研讨,了解政策当中没有被禁止的行为,并针对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增加新的经济业务类型,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二、新制度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职能拓展路径

(一)成本管控方式

新制度的实行,对医院各个方面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且详细划分了医疗成本,使医疗成本分摊、医疗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撑。强调了财务部门于成本管理中职能定位以及监督方面的制度化要求,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想要从根本上优化管控职能,就需要设立专业化成本管理工作部门,并为相关部门配置工作人员,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成本分析,让所有核算工作人员都掌握本医院核算单元以及成本收入的真实状况。之前部分医院都将各个科室的收支结余当成奖金进行分发,而新制度下应当将医院所有经济活动组建成较为完整的合集,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在各个决策者面前,使其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决策。

(二)预算管理方式

新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医院方面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来提升预算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将预算的最终执行结果以及预算成本控制工作目标作为业务考核的关键内容来看待,构建年终评比以及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医院的主管部门可以与医院的财政部门共同拟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面掌控医院预算执行以及医院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当成医院决策层考核的指标,直接影响奖惩措施的实施。为了保证新制度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以及各方面考评时,要保证管理更加精细化。医院的年度预算需要与中央部门的收支口径保持统一,每年上报到中央部门的预算收支规模会作为来年的基础来使用,所以需要不断优化医院年度编制预算。医院的年度预算不仅要考虑到医院收支平衡问题,同时也要了解其余项目的收支规模。预算编制通常除了要满足上层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外,还要融入资本主义支出现金预算。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医院工作人员不仅要按照会计科目对预算的收支情况进行编制,同时还要按照其中的内容详细的编制经济事项编制。在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评价方面,需要不断拓展绩效考核经济指标,综合成本核算以及成本预算执行工作状况,提出可以更便于服务病人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财务风险管理方式

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了医疗服务市场,各种民营医院、外资合办医院逐渐兴起,所以竞争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医疗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市场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在医院方面的投入量不足,医疗服务的定价也不够合理,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效率,产生财务风险。新会计制度当中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医院方面因为违反规定治疗或者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医疗保险机构拒绝支付相应费用,则这部分资金将视为坏账。在医院使用资金来购置药品或者卫生材料时,应付款帐结算周期调整不当,也会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比较微妙,矛盾冲突升级也比较明显,医疗服务财务风险经常产生。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这些风险,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从各个角度来提升财务分析精确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医院资金的实际情况,并对医院负债状态进行监控。从医院特点以及医院财务信息特点的角度出发,构建专业化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财务状况来分析偿债能力和医院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获利能力,提升经济相关事件在各个时间段的管理强度,尽量在风险产生之前就发出预警信号。为了降低医保结算工作存在的风险,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要随时随地调查和记录医保患者入院费用使用情况,并在保证病人可以受到正常治疗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医保结算费用,配合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进行最终核算,对核算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归纳最终资料。

三、结束语

上文首先阐述了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的拓展,之后分别从财务风险管理、预算管理方式、成本管控方式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方式以及拓展路径,旨在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展的要求。

作者:陈香红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马丽莉.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86-87

篇8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医院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财务风险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②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环境

主要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①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②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③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得由医院垫付,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的风险。④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产生的风险。

3.其它环境

①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②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③医院质量包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质量影响。④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二、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1.流动比率

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最佳值为150%。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2.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

3.资产负债率

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单位负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国际公认60%较好。

4.业务自给率

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5.债务基金比率

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另外,还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等等,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院财务管理分析系统

医院财务管理面对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建立一套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定期分析研究、判断。①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

①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避免盲目投资。②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要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③加强业务收入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另外,要认真执行国家《医疗财务制度》及《医疗会计制度》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

3.强化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4.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部、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沈相根.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J].中华当代医学.2004.02.

[2] 刘硕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第22期.

[3] 徐瑞等.浅谈财务危机的规避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河南预防医学.2007.03.

篇9

一、会计核算基础方面

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1998)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除采用权责发生制外,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原则进行。但是由于处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个框架下,医院在实际执行权责发生制时并不到位。而新制度中明确提出了“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并明确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费用分摊、收入确认等会计信息更为准确。

二、资产核算方面

一是关于各项坏账准备的核算。根据原《医院会计制度》(1998)的规定,坏账准备按“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两项之和的3%~5%提取,但这个比例不能准确反应出医院坏账的实际风险。医院的坏账主要是由医疗纠纷、恶意拖欠、无力支付等原因导致的,而这些事件的发生概率导致很多医院面临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进而使医院的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因此3%~5%的比例计提坏账显得偏低,。相比之下,新制度采用了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个别认定法确定坏账的计提比例,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可以较为真实合理的反映医院应收账款的风险和实际价值。这也是《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会计信息审慎性要求的体现。另外,原制度对医院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没有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从而易造成资产和利润的虚增,而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存货要求计提减值准备,使资产类科目的价值更加准确,会计信息更加准确。

二是关于对外投资的核算。原《医院会计制度》(1998)对医院进行长短期投资的核算,未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对这些经济事项加以反应,难以全面体现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而新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形式上更加趋同,增加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科目,能够反映医院的投资行为和票据融资行为,对医院开展的短期交易、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业务有所体现,适应了医院经济活动和投资发展的需要。

三是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原《医院会计制度》(1998)下,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一直以历史成本反映,从而虚增了资产,高估了利润。而新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用来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情况,使得固定资产的损耗得以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更加准确,避免了资产和利润的虚增。期末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科目相抵后的净额就是医院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更为真实、可靠,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准确性要求。另一方面新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原制度下的修购基金不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是根据医院收入或结余来计提的,这样就造成了与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脱节,计提的部分可能已经超过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还计提得不足,对固定资产核算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费用确认方面

一是关于成本和费用的分配。原《医院会计制度》(1998)将管理费用作为医院的主营业务成本,在期末按医疗和药品两部门所占人数比例分摊计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不能正确反映医院经营的直接成本、期间费用和经营毛利。而新制度增设了一些成本类科目,相关费用得以准确反映。“管理费用”不再像原制度中分摊至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简化了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工作,同时“医疗成本”科目更能真实、客观、单纯地反映出医院从事医疗服务活动所需的耗费,为政府的投资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

二是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新制度设立了“待冲基金”科目,核算国家专项财政补助承担的医疗成本,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的医疗成本。原制度下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时形成支出,所反映的是预算支出的发生,没有办法计提折旧。现在同时要求对这部分资产计提折旧,预存到“待冲基金”里,等资产要被摊销或者存货被领用的时候,不再反映为成本费用,而是冲销待冲基金。这样使得医院把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分开来。在一个会计体系中同时体现了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为预算管理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支撑。

四、财务会计报告方面

原《医院会计制度》(1998)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收入支出总表是按单步式设计,不利于医院对各项费用的监督及核算分析,也不利于考察医院经营毛利实现情况,难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二是目前大多医院会采取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筹资方式,但当前的会计报表编制并不完善,缺少现金流量表,不能很好地反映资金的流动情况。而新制度下报表体系更加完整,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这一体系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基本上和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报表相对应。

五、适应范围方面

原《医院会计制度》(1998)仅仅从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出发,使得民营等其他性质的医院和基层医疗组织,公共卫生机构无从选择适应本行业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核算需要。新制度单独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医改意见及实施方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提出了不同要求,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专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财务、会计制度,使得医疗体系的会计核算将更加完整、科学。

六、公益性方面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最核心的部分是体现了医改意见中的医疗事业的公益性特点。新制度增设了公益性支出类科目,核算医院从事社会公共事故抢救、自然灾害抢救、其他免费救治等社会公益性救助业务所发生的支出,突出医院在社会活动中“公益性”的职业责任,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此外,新医改推行医药分开、改革“以药养医”的模式。现在普遍现象的是,药品实行一定的加成率销售后产生盈余,对于医疗亏损,在政府相关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医院多以药品结余弥补医疗亏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多开药、开贵药的逐利行为和医院运行机制的扭曲。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后,新制度取消了 “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药品收入核算归入医疗收入的二级科目中,药品按成本价计价(即进价),改变了过去以药养医模式,进一步深化了新医改方案的要求。同时,在《征求意见稿》中对预计负债做了如下规定:医院对因或有事项所产生的现时义务而确认的负债。针对目前医疗纠纷导致的医疗赔偿案件增多,新制度中预计负债科目的增设对由医疗纠纷所引起的未决诉讼和医疗赔偿事件提供了核算的依据。这充分体现了会计的稳健原则,也为医院计提了赔偿储备,使得患者的利益得以保证。最后,新改革提出了医院的财务会计报表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且颁布了配套的审计指引。这一理念的提出,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供了保障,同时使得医院的经营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便于公众了解医院的收支,使医疗事业更加透明化,保证其公益性质。

篇10

关键词:医院基建工程;成本控制;资金管理

医疗卫生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的有力途径。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新时期,各级医院无论从技术水平、设备完备程度、医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还是行业生态链的发展状态上来看,都逐渐步入了正轨,并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尤其是全民医保和医疗改革的双效政策的引导,使得医疗卫生行业在民生保障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发展局势下,各级医院的原有规模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就医需求,大规模的医院基建项目纷纷上马,医院的搬迁、扩建和修缮工程无论从数量还是资金规模上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医院的基建项目其资金投入量有限,而且还是由政府投入、民间资本和贷款融资等形式来筹措资金,因此,如何在保质保量完成基建项目的前提下,更好的优化资金投入、控制基建成本,成为了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性的探讨了采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会计手段发挥基建资金的投入成效的财务手段。

一、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是基于国家关于医院财务建设和会计管理的《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在遵守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医院自己的财务会计、财务核算、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体系。对于医院的基建工程项目,以双方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为蓝本,依照工程进度的时间划分,制定出详细的资金支付方案,制定财务审计的会计凭证明细、会计信息记录规范,确定财务报表的制定规范和提交时间。通过与项目建设方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会计核对,实时查询工程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依照工程建设规划、工程预算方案和工程建设会计报表,做好相关财务信息的收集、审核、整理、编制、入档和数据处理,方便项目全流程中的会计信息的查询和审核。

二、当前医院基建会计体系的主要问题

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往往需要甲方指派专职的财务管理专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相关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由于基建项目往往耗时较短,因此,医院方指派的财务管理专员往往是临时项目组的形式,使得院方对于财务管理团队的体制建设、财务管理和资金审核缺乏有效的、可执行方案,财务管理专员的财务作用也被限制在仅仅应付工程款项的支付和审核,财务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功能根本无从发挥,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三、医院基建会计成本控制的措施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医院的财务管理应当在会计成本核算和基建成本控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详细的工作:

1.扩大基建资金来源和资金筹措规模

目前的医院基建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和民间资本,通过财务管理手段,提升这一部分的资金投入力度,将为基建项目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资金保障。通过详细的工程建设方案和工程预算方案,以及医院基建建筑在未来医院就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医院目前的资金周转困难,最大限度的争取到政府相关的财政拨款,可以极大的缓解资金压力。通过适度的市场合作机制,换取民间资本的投入,可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的缺陷,通过财务管理体系的核算和探讨,从民间资本的转让机制和分红比例、经营参与力度和民营化的主要内容上进行有益的尝试,将会极大的丰富基建资金的来源和保障力度。

2.活用信贷政策,降低信贷成本

银行贷款始终是医院基建资金的主要来源模式,但是通过招标的形式,可以获得贷款利率更低的信贷来源,这是降低信贷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保持与多家银行的信贷关系,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度,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流动的周期特性,增大流动资金的借贷比例,降低信贷成本。与此同时,银行的信贷政策也是瞬息万变,设立合理的信贷期限、合理安排工程建设的资金支付周期,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进度来安排信贷周期等,都将是医院会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关注银行的调息政策和利率的浮动幅度,也是降低信贷成本的关键措施。

3.保证自筹资金的利用率

自筹资金是建设资金的根本保障,医院会计部门要合理利用自筹资金,在确保医院日常运转和工程建设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筹资金的使用率,则可以大大增加流动资金的使用率,利用资金支付和资金到位的时间差,节省资金空用的时间周期,降低信贷信息的支出,通过合理安排自筹资金的在医院体系内的进出时间,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成本。

四、总结

医院的基建工程是医院财务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控制的发展空间和效益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基建会计管理的基本模式和当前基建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提高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控制作用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减少医院基建资金支出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