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

篇1

摘要:文章分析了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理和审计步骤,对几类工程风险管理审计进行了探讨。

风险是指组织内部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入资金多、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易受自然条件及地质水文情况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大型化,国内一些管理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不断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以使工程项目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种风险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本文论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业主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工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技术等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等管理行为的一系列审核活动,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置,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程序、对策及体制、机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关于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二者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提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及相关制度和程序,与风险管理本身有所区别。但从工作步骤、工作方法上看,二者有很多相似,其功能和最终目的都是减少组织风险损失,提高组织管理效益,因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二、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第一,审计范围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审计工作涉及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第二,审计专业性要求更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内部控制审计扩展到所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审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还要求广泛运用统计分析、计算机等技术方法,因此,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第三,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有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为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支持。

2.我国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现状。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现代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管理实践。但就总体而言,项目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的或者间断性的,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另外,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还不完善,缺乏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里我们引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组提出的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四个等级标准,即临时级、初始级、可重复级、管理级。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实践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还处在初始级或可重复级。

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受到管理者风险意识程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还未全面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尚处在理论研究与初步实践阶段。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审计步骤

1.一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独立客观、职业审慎、保守秘密等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实务标准,充分考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复杂性、艰巨性,遵循适当程序,采用先进方法和手段,科学有序地按步骤开展审计工作。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应有利于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增加企业效益。

2.审计步骤。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责任重、审计风险大。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一般要按以下步骤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第一,识别风险。制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包括制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施工生产风险管理、建筑市场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人事风险管理和其他风险管理审计计划,确定风险管理审计的位置和背景。第二,分析风险。对工程风险迹象进行深入了解、做好记录,并对风险进行分类。第三,评估风险。分析工程风险的成因及其影响,确定风险程度及等级。第四,监控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进行跟踪检查或后评估。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产生

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第五,处置风险。

以上审计步骤,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具体工作的一般步骤,同时也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它与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应协调各业务部门严格按照以上审计步骤,扎实地做好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四、建筑工程项目的几类风险管理审计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工程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应有重点地、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开展以上几类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之间并不是彼此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都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1.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主要在工程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开展,审查、评价风险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重点审查、评价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财务管理体制、考核评价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是否健全。

2.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一般同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在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同期开展,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机制的结构性和尽责性。重点审查、评价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是否具备胜任风险管理的能力,有无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审查评价全员风险管理的情况,包括工程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岗位的设定和责任的明确性。

以上两项审计是从组织建设方面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目的是为组织决策层提供组织建设决策依据。虽然这两项审计相对于后面叙述的工程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要相对简单,更加侧重于对组织的定性评价,但完善、合理的组织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也为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提供组织方面的支持,因此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审计工作要认真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有效。

3.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始终,审查、评价内容包括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直到项目施工、验收、后期服务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结构内的所有内容,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部审计机构应有重点地、有较强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比如,工程招投标阶段,重点审查、评价招投标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是否采取了规范化程序规避风险,规避风险程序是否有效运行;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使得规避风险措施在工程管理中得到落实;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财务往来核算办法是否能够通过风险管理程序有效规避风险等。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和后面叙述的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涉及到内部审计机构与组织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也需要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配合,还需要合同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等其他管理子系统的协作,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审计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

4.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重点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周密性,即风险应对计划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均作了应对的安排,制定风险防范对策有否考虑风险的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可行性,即风险应对策略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是否采取了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对策。利用合同条款规避工程风险是工程中最经常、最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办法,因此结合工程实际,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可以通过对工程各级阶段签订合同以及合同实施情况的审查,并结合其他审计程序来完成,已达到对风险管理对策周密性和可行性的审查、评价。

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更加侧重技术审计,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各种技术应用复杂、繁多,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每一项风险规避技术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各具体业务部门聘请兼职审计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增强技术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审计报告

工程风险管理审计报告是风险管理审计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审计情况介绍。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等。第二,工程项目目前进展的实际状态以及未来状态。第三,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评价。第四,工程项目关键的管理问题。第五,最终结论及建议。

审计报告由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撰写,要求做到客观公正、重点突出、专业性强,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提交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层审核和应用。

六、工程风险管理审计的注意事项

1.注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其他部门的信任。可以通过聘请兼职审计员,增强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组织内部横向、纵向的联系,增强组织间信任。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与工程项目实施相关的工程信息,要求组织有较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支持。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边缘管理实践,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求相关人员具有对复杂环境的洞察力和减少环境复杂性的能力。

工程项目组织应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篇2

(一)工程造价的审计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相结合。

工程造价中的审计来源和多年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以及自身运行的规律。工程造价的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组织和保障机制相结合。

在企业的高程董事的领导「的委员会存在目的是能够就爱那个公司内部的治理机构进一步完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我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设置过独立的董事指导意见,都是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董事对审计委员会主席这一职责进行承担,设计委员会所指定内部的方针,决定了内部的审计项目,通过审核对内部的审计报告进行批准,更好的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向董事会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造价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我们认为,这种机制不单单是应用于工程造价审计中,而是更广泛的运用到各个企业管理机制当中。

(三)建筑行业的自律机制。

我国的审计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的内部审计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审计协会是各个企业内部的独立自主的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在现代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企业想在相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树立特别的有着高信誉的企业形象,并且需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具自身做到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消费者权益,保障社会环境,作出客观的公平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是审计协会对各个企业造价审计的工作指导并且评断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四)全面造价审核机制。

全面性一直都是我们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常用的哲学方法,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也要开展全面造价审核方法,这种全面性方法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造价审核方法是一种对工程中各种项目距逐级审核的方法,主要是指“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结合各种现行的定额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材料,在承包合同或协议书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文件规定下,实现全面系统的审核工作。”这种全面造价审核机制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所使用的计算方法、所计算的工程数量等进行核对审查,同时审查工作还包括对市场动态的分析,对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进行比对等等。这种审核方法的好处在于其能够减小审核误差的出现几率,提高审核质量,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核,审核中的工作量相对较大,需要的时间也比较多,在众多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反复劳动现象。

(五)重点造价审核机制。

重点造价审核机制是指“在预算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抓住建筑工程预结算的重点项目进行审核,这里的重点项目包括两个方面,工程量大,且费用高的分项工程的预算单价和工程量。”对于这两个重点造价审核对象来说,都是关系到建筑工程企业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第一,预算单价审核。预算单价是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工程量大且费用高的建筑工程项目所需要进行造价审核的内容非常多,比如“实际施工内容与图纸是否符合、造价换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着高套或者低套的情况”等等,如果进行全面审核,会造成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消耗,故此这种情形比较适合使用重点造价审核方法。第二,工程量审核。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工程造价中工程量的计算出现了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等现象,会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所以,工程量的审核是重点造价审核的内容之一。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不同工程性质所进行的造价审核工作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六)审计工作的提前进行程序。

在招标投标阶段,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就应该进行评估,对已成功招标的文件会出现的漏洞,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明确的地方进行修改,使其具有严密性。并且,招标的审核工作也很重要,使得订立的合同中的内容完整,严谨,一旦出现材料价格变更等时间,可以依照合同规定进行商定。

(七)分组造价审核机制。

这种机制的突出特点是简单容易,该造价审核机制开展的基础是进行分组,而分组的标准是项目特征的相似程度和项目之间的关系程度,把相似程度比较高的项目规整到一个组别当中。之后是计算工程量,工程量主要是一个项目中的具体分项的工程量,同时寻找计算方式和基础相同或相似的工程项目,以此来确定其他工程项目中工程量的计算方式,同时对于每个分组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重点审核,超找在造价计算和管理中是否存在错误现象,如果存在问题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造价审核。对于不同分组中项目的预结算结果也要进行分析比对,可以抽选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造价计算方法、参数选择等内容的审核,进而避免审计风险。

(八)从国家的角度分析,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现如今,我国的法律制度规定内容没有雨实际工程造价审计现状相符合,涉及的案件中,审计部门败诉的案例相继出现,而且越来越多。所以,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在审计工作中的地位,对现阶段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尤为重要。

(九)对比造价审核机制。

对比造价审核机制是指“将自己已建成或者尚未建成的已审核项目或已经审查修正的项目来对比审查相类似的工程的预结算。”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工程的各种档案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把分析结果汇总成完整的结论,进而寻找与之在工艺和工序上都非常相似的工程项目,把不同的种类、地区工程的造价指标总结成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而对比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三个方向着手,第一,图纸相同的两个不同的工程项目可以进行对比,虽然在不同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是不同的,但是图纸相同必然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二,设计方式相同但是建筑面积不同的两个工程项目在进行造价审核时可以采用对比审核机制方法,主要原因在于这样的两个工程在“建筑面积之比与建筑工程分项分部工程量之比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是建筑面积相同但是设计方式不同的则可以通过对相同的地方进行对比来进行对比造价审核机制。对于对比难度比较大的项目则需要根据工程图纸进行仔细审核,避免风险。

(十)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运用。

在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中,是否能有效的进行,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员的利用,在选择造价审计技术人员时,应该对其资质,学历,技术操作情况等进行定夺,还有进行诚信考查,明确职责。在进行工作之前,应当使其充分了解工程概况,并且和相关工程师及时沟通,使其减少工程造价中审计风险的出现。

二、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监督、审计、质量保证

内部审计的概述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内部审计具有获得规模经济、降低总成本、使管理层关注核心竞争里力等作用,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和提升组织整体的层次。

内部审计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一个完整的建筑项目要经理考察、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和决算等阶段。它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结构复杂等特点,且每个环节都需要多部门的合作。为了减少建筑工程的成本,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设计失败、周期延长、建筑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对工程实施全程审计监督是必须的。同时内部审计在参与工程建设全程监督的过程中同时具有监督、评价只能、管理、咨询职能等作用。“内部审计着眼于一个内字”,它为改善内部管理服务,使合理的建议在管理过程中适时采纳,也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3.1、做好工程事前审计

为保证工程投资效益,做好工程事前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工程事前审计是能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各项目标得以最好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

那么怎么样做好工程的事前审计呢?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工程事前审计是为了通过测试和评价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回报率、建筑的设计合理性、工程造价的经济等来判断工程前期工作的内部管理。

首先,我们要制定好相关内部审计的制度。制定好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能有效的促进审计的进行,为审计的项目提供各指标审计标准和依据。这个制度不仅设计在施工进行中, 还涉及到了竣工后的验收阶段。

3.2、切实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在项目控制成本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为做好功能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我们首先要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行业管理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和新知识学习,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诚实性等道德观的教育,努力提高审计水平和职业素质,从最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图纸设计对工程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选择设计单位的时候,要选择有口碑、有实力,相关资质齐备的设计单位,同时对设计图纸也要进行专业的审核,避免为节省成本而出现不合理设计的情况,同时也要防止设计单位为获取更多的设计费用而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装饰等。

第三,全程积极参与招投标过程。招投标基本上就决定了项目之后的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情况。如果我们在招投标过程中管理不严,造成项目投资两费,工程质量不过关以及其他的钱权交易等行为,那在之后的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有效的控制成本。因此我们在选择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等招投标项目上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做到“事前控制、事中介入、事后把关”的全程审计监督作用,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

3.3、做好工程合同的审查工作

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虽已经过多方整治但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而项目甲乙双方的合同则能有效的规范双方的行为,因此我们要作好相关和的审查工作,对合同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性、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和逻辑的准确性要做好内部审查。对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防止签订不平等条约及因条款的严密性不够而出现合同纠纷。同时对于金额巨大的合同,审计人员可采取直接参与合同的招标、评标、合同谈判等工作程序。并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进行跟踪审计,检查合同纠纷,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和措施并在合同终止时监督合同的执行结果。

例如变更项目或者是增加项目在工程建设是难以避免的,但增项太多会使工程项目超出预算,有的投标放为了在投标过程中占据价格的优势会大幅度的压价中标,但在施工过程中为取得利益最大化,又会大幅度的增加项目。遇到此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严格审核增加项目的价格、必要性等因素。同时为防止人为的随意变更,我们可在甲乙双方的工程审计合同总规定,按施工单位在投标中的同比例让利幅度进行结算,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决算金额。

3.4、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内部审计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效果进行检查,促使规范施工,确保施工周期或者是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质量,现实文明安全施工。同时确保施工过程中正确完整的纪录相关数据,并做好存档。

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设备、材料、管理制度等。这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对象,同时内部审计的目的也是将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审核,预测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 将控制、监督、检查、反馈等有机结合起来,协助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做好工程项目的全权质量监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审查项目是否实行了监理制度,选择的建立单位是否是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的,监理单位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是否又行使了监理职能。

3.5、加大工程项目的决算内部审计

工程项目的决算审计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手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工程决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复核,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工程项目决算是一形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法律法规等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到各种矛盾冲突、利益诱惑,因此我们内部审计人员在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熟悉国家现行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能熟练的运用工程造价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对工程决算书采取审计的技术方法,将决算资料与之前在整个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所收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核对、计算、扣减待扣款等, 直至确认工程造价。同时内部审计在对工程造价决算进行审计的同时也要对工程款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在防止工程款超付的同时又严格控制了工程的实际造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4、对工程内部审计作好相关的内部控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是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而内部控制也是规范内审行为、控制内审差错、防范内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内审机构,我们不能因为相关人员的短缺就不进行内部控制。那么要如何对内部审计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呢?

第一,实行主审、复审制度,防止工程项目从最初的送审到最后出审计报告都是由同一人负责,这不符合牵制性原则,也违背了正常的审计原则。我们实行主审、复审制度,保证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合法性,从审计主体上杜绝审计风险的发生。

第二,实行业务督查制。对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进行督察并建立责任制,明确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内容,并进行奖罚。

总结:内部工程审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效益低下等问题,我们从成本预算、合同规范、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决算等方面作好内部审计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建设资金的损失和浪费,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浅谈基本建设工程审计有效控制》杨全文(海南电网公司审计部)

篇4

关键词:医院审计风险特点防范

一、医院审计工作风险的特点分析

(一)审计工作风险的复杂性

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医院都在以各种形式进行资产结构调整以满足医院健康发展的需求。在这期间,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使得审计项目存在复杂性,若审计人员未能客观、公正、准确地作出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医院和国家利益,进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审计工作风险的潜在性

当前,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经营管理中,由于信息化技术本身具备实时性、虚拟性、广泛性等特点,对审计工作的方式、内容、流程等审计要素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迫切需要医院建立完备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以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医院审计信息化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可供适用的审计软件和审计系统,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三)审计工作风险的可控性

虽然医院审计工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要医院重视审计风险管理,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认清本院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运用科学的审计程序、方法加以控制和防范,便可以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或将审计风险的危害降至最低。

(四)审计工作风险的广泛性

一部分医院的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而没有深入开展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等多方面的审计工作。同时,医院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单淡薄,工作时未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使得审计工作未能取得实效,从而导致审计工作风险广泛存在于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医院审计工作风险的防范方法

(一)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

就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而言,其属于一个独立的机构,并在医院领导的指挥下开展对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为此,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必须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设立与本院其它职能部门相平行且独立的审计处或审计室,同时应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医院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国家审计法规以及行业审计准则,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内审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内审人员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程序和审计工作计划等等,以此来确保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

医院应按照内部审计的相关程序来开展审计工作。首先,应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具体内容为对被审项目及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然后选派适合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同时,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途径和处理方式加以规范,借此来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这样有利于使审计风险达到可接受的合理水平;其次,应对内审报告加以规范。审计报告必须要真实、客观地反映相关的审计事项,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复核制度,来降低审计风险;再次,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并完善医院内审指标体系,把各种重要指标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如审计覆盖率、处理落实率、计划完成率、违纪重复率以及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等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及评估。同时根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实施的监管体系,对医院内审工作产出的结果进行评价考核,这样能够从整体上对内审结果加以了解,进而达到回顾过去、分析现在以及预测未来发展的目的,以此来发挥出医院内审的信息参谋作用。

(三)拓宽审计工作范围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应将所有经济活动均纳入到审计范围内,从而增强审计风险的防范力度,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审计,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实时监督,对医院经营成本、财务状况、收支情况、财务报表、会计账务处理、统计信息、成本核算等项目进行审计,并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决策风险的产生;其二,工程审计,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备建设工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涉及部门多等特点,所以应将工程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医院基建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维护、报废等工作进行跟踪审计,强化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审计,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三,医疗设备审计。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医院往往会购置价值高的大型医疗设备,以满足医疗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所以,审计人员应加大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力度,从设备购进、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所有流程进行审计,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防止设备盲目购置;其四,药品及其他物资审计。由于药品和物资的使用频率高、周转速度快,并且涉及到医院廉政建设和患者切身利益,所以必须强化药品及其他物资的审计工作,对其购进、保管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审计。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项综合性、技术性、专业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内审人员除应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外,还应精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术,并且能够熟练操作财务及审计软件。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我,以适应新时期医院审计工作的需求。此外,医院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并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其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促进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进而树立起全新的审计理念,以此来增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意识,降低审计风险推动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基建;财务;医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095-02

1 要做好基建前期工作

1.1 强化基建项目预算管理

首先,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财务人员对基建工程方面的知识不熟悉,难以对基建工程实施监管和控制。按照国家投资、基建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进行医院的重大基建项目决策立项的程序,防止决策程序擅自立项的行为发生。基建财务在反映基建经济活动的同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制度,严格执行批准的基建计划,要建立计划和预算相结合的制度,防止以计划代替预算、重计划轻预算等情况的发生,合理确定预算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立基建专户,统一管理基建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挤占、挪用、截留、转借资金的现象发生。付款程序要规范,有的票据领导签过字,财务没有审核票据后是否附有合同及资料就付款,有时造成多付工程款。

1.2 基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医院基建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公开、公正、公平地选择施工企业,防止暗箱操作,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为提高投资效益打下基础。

2 控制财务风险,发挥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建设项目应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像建设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工程监理都要依法律、行政法规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责任和违约处罚条款。作为财务人员要当好院领导的参谋。需要强调的是工程预付款应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而根据有关规定,对工程进度款最多付至施工合同款,余款待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并经决算审计后再结算,以保证医院基建资金安全。

二是基建账务处理的科学管理。核算方面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混为一体,财务处理不规范,会计科目混乱,成本核算弱化。比如基建方面的支出,统一归集在“在建工程”科目上,收到的财政拨款也在“在建工程”上反映,成本核算不明确,不利于基建财务人员对基建支出的全面把握,不便于凭证的查阅,日后的审计及决策。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开设基建专户,与医院会计账户混在一起,有时挤占基建资金,不能有效地保证基建资金的专款专用。从一项工程的第一笔款项支出开始,在财务总账和基建专户账同时建立该工程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出纳根据合同把关支付工程款。基建会计在月初为上级领导报送所有工程款支付进度报表,领导随时可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基建会计和财务总账会计逐一核对往来基建科目余额,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要在报表中单独列示,专款专用。

三是严格遵守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节约使用建设资金。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结合基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较详细的财务开支规定,所有基建工程每笔开支的合法票据还必须有主管院长、基建负责人、经办人签字,财务核对账目后方可付款。要明确开支报销的程序,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及开支权限。

3 竣工后的决算管理和交付使用固定资产的财务决算管理

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由施工单位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并交医院基建处,经基建处初审签字后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委托造价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结束后将审计报告和竣工结算,交基建财务人员办理结算。财务人员认真整理相关工程资料,核对账目,做到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对应往来账目清楚,填写固定资产移交表,经主管院长、基建负责人、交付单位、接收单位签字后,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增加医院固定资产。核销医院财务总账与基建专户的往来账目。

4 基建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基建财务的会计核算。

设立合理的机构,开设基建专户,建章立制。建设指挥部下设工程部、办公室,新设基建财务科、内部审计科、材料采购科,各部门各司其职,并制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制度。工程部对外招聘基建方面的专家,确保工程高质量,安全完成。根据《基建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单独开设基建专户,专款专用。并选派业务水平高、会计职业道德好的人员负责财务工作,设财务科长、会计、出纳各一名。建立科学的、完整的基建会计核算体系。选用合理的基建财务软件,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完善会计科目、报表体系,合理设置项目的成本核算的对象,细化核算。如投资项目明细按建设投资项目和施工单位设置,建设项目分人防工程,消防工程,暖通工程,土建工程,排水工程,住院楼、医技楼、门诊楼、行政楼等。建筑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应付工程款都按项目供应商核算。“建筑工程投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待摊投资下设: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探设计费,借款利息,水电费等。基建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科学地在基建账户明细科目上反映。有利于成本项目的细化核算,控制成本,基建会计的专业性强,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掌握基建工程方面的知识,要熟悉工程预决算中各种定额和费用标准,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随时了解市场行情、工程造价、进货渠道等信息,还要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篇6

    网络条件下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

    国家一贯重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教育部于2004年并执行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却往往受到学校管理高层的干预而大打折扣。目前高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单独设立审计处,或把审计机构和监察、纪检部门合并在一起。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高校内部设置的机构,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及人员有内在的联系,它既要对有关处室和人员进行监督,又要避免与他们发生严重冲突,因此独立性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体现不够充分(肖章大等,2006)。按照OliverHart(1996)的观点,任何一个组织,存在问题和合同不完全,就必然产生治理问题。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的最终目标都在于保证受托责任有效履行并延续受托责任关系,使得高校整体效益最大。高校治理是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结构趋于完善的保证,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高校治理休戚相关,高校治理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彻底解决审计独立性问题。

    (二)经济责任制落实难,内部审计功能缺失

    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出现的系列问题或案件,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00年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一些高校虽然遵照文件精神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没有重视落实和执行。一方面实施审计的机构一般都是校内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得内部审计本身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受到挑战,导致审计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或问责制度。在查出问题后由于上级领导的干预、自身部门权限的限制以及人员流动的频繁性,也无法追究个人责任或处罚缺乏依据、处罚的力度太轻,无法起到应有的防范和教育作用(魏良华等,2008)。

    (三)内部审计资源匮乏,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内部审计人员的匮乏成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某些高等学校在机构精简时把内部审计组织作为重组的对象,一些高等学校虽然保留了审计机构,但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逐渐暴露出知识面不宽、专业结构单一、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会计、审计专业为主,缺少建筑工程、教育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积累,难以满足网络背景下审计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较少,且整体水平不高。由于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引进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导致审计力量薄弱,不能全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李红,2011)。

    (四)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和意识不强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沿用传统的、基于手工审计的技术方法,仍然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阶段,导致审计范围狭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在审计工作中很少采用分析性复核和审计风险模型等现代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也未得到推广使用。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主要是发现学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强,与其他部门共同协作性不强,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整体性无法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价,无法为学校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金燕华,2005)。

    (五)审计形式大多停留在静态审计,缺少动态审计

    传统的高校审计项目通常起于立项、终于报告,所有和项目有关的审计活动,包括资料收集和分析、抽样、取证直至报告都集中在由立项到报告这一阶段内。它对被审计单位的考察通常是静态的、以某一时点为终点,审计后新发生或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往往要到下一次审计时才能纠正。动态审计在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中很少见。动态审计是在网络通信技术的帮助下,对投入资金多、经营风险大的重点领域的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实时和动态的审计监控。通过对基本业务数据的连续监控、相互比对和验证,判断各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综合判断业务数据变化的合理性,根据最新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实时监控可能的风险,起到及时预警、避免和降低风险的作用(左旦平,2011)。

    网络条件下高校内部审计不完善的成因

    (一)审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没有树立审计风险意识,缺乏应有职业判断,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首要因素。近些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经济管理业务日益复杂,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而目前内审人员的意识尚难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存在领导不重视或审计工作局面没有打开,导致审计部门在考虑复杂审计项目的合适人选时,很难从责任风险意识和专业能力上满足具体审计项目的要求,而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将导致严重的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结论与评价有失公正

    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获得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基础。而高校内部审计的重大难题恰恰在于审计资料难以收集。一方面,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内部审计收集证据的不充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属于高校内部的管理控制行为,不具有国家审计强制手段和特权,涉及与外部经济往来事项需要审计取证时,内审机构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权力,使得审计取证困难重重。不少高校正逐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但在审计报告期,审计报告因环境所限,带有协调关系色彩。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问题定性比较模糊,使得一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受到制约,给高校健康发展带来风险(李晓春等,2010)。内部审计证据的不充分、难获取,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内部审计结论与评价有失公正,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需求向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学校资金来源已由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局面。高校的财务状况明显转好,资金周转量加大,学校建设的速度、规模进一步加快。同时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也不断加大,部分高校职务犯罪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复杂,对高校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和威胁,也使内部审计面临更大的风险(孙燕东,2007)。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目前仍然是供给驱动型和强制审计型,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仍表现为强制性,不是真正来源于高校本身的需求,而是出自其行政主管部门。随着内部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被认识,高校内部无论是校领导,还是组织、纪检、财务、基建、后勤、资产管理等部门,以及所属二级单位,为了满足各自的要求,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内部审计需求也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张治强,2009)。

    (四)缺乏既懂审计知识又懂网络技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高校网络审计的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不匹配。一方面,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来说,有其独特的财会人才资源优势,容易找到懂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一定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但由于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过细,使他们缺少网络和数据库的操作技能,不符合高校网络内部审计的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有一批年轻的审计人员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并拥有一定的应用技术,但缺乏网络审计软件的开发程序、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编译检测等技术,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审计。

    网络条件下发展高校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制定与高校网络审计相对应的准则和标准

    2007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虽然颁布了经济性审计准则、效果性审计准则和效率性审计准则,为高校开展内部审计提供了相关指导,但缺乏与高校网络审计相对应准则和标准。比较接近的是,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8年颁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也仅仅将信息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高校网络审计准则和标准应充分考虑高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处理好网络信息运用和检查效率、取证范围、审计证据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兼顾实用、效率和安全,并加强高校网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因为它是审计过程的记录和审计结论出具的依据,是后续审计的基础,是审计质量控制及持续提升的工具,是审计沟通的桥梁(马雪君,2008)。

    (二)专门为高校内部审计而单独开发网络审计软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山西省审计局自行开发的“工业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软件”是我国最早一个通过权威机构鉴定的审计软件。目前,在各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内审软件主要有通过审计署组织鉴定的上海博科资讯“审计之星”等数十种。但对于高校这一特殊的行业来说,计算机审计主要还是集中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审计,如采用“睿特”、“神机妙算”等进行工程基建维修和预决算审计,虽然也有了针对财务收支的单机版财务审计软件,但这只停留在网络审计的初级阶段,且涉及的审计对象范围比较单一,对于其他如经济责任、经济效益,财务预、决算等审计的网络软件还需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应用(谢景伟等,2010),应专门为高校内部审计而单独开发网络审计软件,开展管理审计和综合咨询服务。

    (三)将审计点前移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随着会计操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来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以便获得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随着高校管理要求的提高,必须切实转变审计理念,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瞻性,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只局限于事后监督,而应延伸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预防,事后责任追究为事前教育预防和事中监督检查,将防范的关口前移、措施前置。事前审计的实质是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从基础入手,推动高校强化内部管理,使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孙雁宽,2011)。

    (四)建立审计信息化的平台并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高校要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的信息化。网络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手段,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要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技术平台,加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实现高校审计从手工向信息化的转变,为审计转型提供技术支撑(陈丽羽等,2010)。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在审计项目和审计组之间建立畅通的审计信息交流渠道,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一些高校建立了审计网页,增加审计透明度,加大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将审计部门的情况介绍、机构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审计法规、审计结果公告等信息制作成审计部门网页(冯宝军,2007),使被审计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增强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威慑力,同时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审计人员对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

    (五)以预算控制为龙头进一步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高校事业发展及各项教育事业相对较为稳定的特点决定了高校财务活动主要以预算的形式进行安排,同时预算也是高校经济活动强有力的控制工具。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应保证预算的战略导向性,通过对高校战略目标的细化和层层分解确定预算目标(陈金翠,2012)。当前,国外一些高校内部审计比较重视预算控制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水平分配审计资源。如耶鲁大学,对其内部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次序排列风险,集中高风险的项目优先审计。由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相对较少,面对不断增加的审计需求,尤其需要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式(范文萍,2012)。

    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将风险管理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对风险管理的充分性、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策略制定的恰当性进行检查并评价。美国高校审计部门的设置通常与财务部门独立,在业务上向校长或者董事会汇报。风险评估广泛运用并已经渗入到了日常工作。风险评估逐渐制度化的结果是合理配置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加拿大高校的审计工作有效地整合了内审和外审的资源,学校审计委员会的委员多由学校外部的法律、财务和管理专家组成。外审人员负责独立地对财务报告进行判断和鉴证(戴楚怡,2011)。

    (六)发挥网络优势将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高校可以将成本或效率处于劣势的业务转向外部,分工的专业化有助于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内部审计的缺陷可以借助网络优势,通过外部 化来加以弥补。内部审计是一种内向型服务,单位可自主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人员配置、工作重心、工作范围等重要内容,所以其独立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内部审计在独立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集中表现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等问题上。不管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设置,都是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从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从知识结构和执业能力来看,注册会计师具有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可能性,可以提供会计、管理咨询服务,与内部审计业务有重叠,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孙燕东,2007)。

    (七)构建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利益协调机制

    高校内部利益相关方大体包括:在校学生、在岗教职工、离退休人员、校级管理层、学院管理层、后勤物管公司及其他内部利益相关方。高校内部审计应注重内部利益相关方体系中与各控制点相适应的信息点的监督评价。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从两个方面履行其利益协调与整合功能。一是源头参与,二是事前监督,规则形成过程的控制。在高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规则形成之前,内审部门需积极参与组织管理工作,从规则双方或多方之间的行为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地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对合作规则合理与否的观念判断(万国超,2012),彻底转变简单的风暴式审计管理为温和式审计管理,创建和谐审计管理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八)实行审计结果网站公示制度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各种基建项目审计结果都要通过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布,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切实查处审计发现的问题,对部分被审计者产生警示作用。通过公开审计结果,使审计监督成为一种全社会的监督,不仅可以加大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同时对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规范高校建筑市场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杨金光,2007)。要建立健全内部各部门工作流程内控制度,使各项内控制度覆盖各风险防控点,充分体现内控制度建设在高校监督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九)由传统型内部审计向“管理+绩效+服务型”审计转变

    高校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网络审计调查数据,优化内部审计资源,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把工作着眼点放在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益上来,实现审计工作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管理、绩效和服务并重转变,由查错防弊向风险预警、评估和防范转变。管理审计是对高校的状况及环境以及是否以合理、健康方式实现目标进行持续调查,以便对高校的措施表达意见,对高校经营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审计注重审查高校管理机制发挥程度(杨庆英,2007)。陈希晖等(2008)和卢宁文等(2010)指出应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上构建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是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是不要监督,而是要立足服务,坚持监督。这就要求高校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问题,还要注重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分析原因,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突出管理,力求绩效,只有将四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免疫”的功效。

篇7

企业审计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审计工作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都有众多复杂的步骤,这需要专业人员去制定计划、执行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化审计程序进行企业审计工作的企业少之又少,一来很多企业没有关于审计内容、审计范围的计划,指令性计划多而参与性计划少;二来审计工作稿编制不完整,主观性强,不能全面反映出审计程序中发现的问题;三来领导很少对审计报告进行审签,审计报告缺乏实用性与科学性,缺乏后续审计工作。

二、我国企业审计面临风险原因分析

1.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内部的信息系统来处理会计信息,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审计与评估,这有助于实现企业审计工作的时效性,有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实现高效的监督与管理。但这样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料存在被修改和破坏的风险,审计结果丢失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审计人员对审计重视不足,就容易导致审计工作不够细致,审计资料保存不完整,也容易滋生舞弊现象。

2.监管工作的缺失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财务控制与管理不正确的观念,降低了财务监管质量,这是审计工作容易面临众多风险的重要客观原因。一些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上没有对应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工作质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也有一些企业只有审计机构却没有相关的监督与审核部门,这就为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对财务报表做手脚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3.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企业审计工作对专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然而我国的企业审计发展较晚,专业的高素养审计人员在我国十分稀缺。这里所讲的审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与素质,另一部分是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品行操守。由于审计工作涉及到企业财产运行,很多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为了一己私利忘掉了自己的责任心,为获得利益而简化审计程序,更改审计内容,导致审计出错。另外,随着信息化经济深入发展,当代企业审计人员要学会用软件技术来分析、解决审计风险,但大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传统的工作模式,从而降低审计的规范性,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更多的风险。

三、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分析

1.完善审计流程,规范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严格按照审计流程规范审计程序是企业合理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前提。严格按照审计程序也就是指审计时根据审计依据,按照审计执行步骤进行企业审计,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提高审计证据的收集效率,注重审计程序中每个环节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企业审计工作质量,规避审计风险。规范的审计工作。具体的审计流程如表1所示。

2.完善企业审计监督控制体系

进行有效的企业审计质量监督与控制是合理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重要工作。我国要完善企业审计制度,建立相关的企业审计规范,确保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活动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企业审计工作提供合理的指导。另外,应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严格规范审计结果的复核与评价,实行审计工作底稿制度与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避免由于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

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是我国企业审计活动中的通病,所以完善企业审计体制,合理规避审计风险,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提升企业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实行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确保跟上时代脚步的企业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加强审计人员关于职业操守的道德教育,提升审计工作者们的职业操守。也只有这两方面素质提升,企业才能真正规避审计风险。

4.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实际上,审计活动的独立性越强,审计质量越高,审计成果实用性更强。甚至可以这样说,独立性是企业审计活动的灵魂。所以,正确的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属于企业核心领导层的监管部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可以更大程度上减轻外界的影响,促使审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审计监督工作中,审计工作才会更有质量,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也只有坚持独立性原则,审计的权威性、客观性才会充分显现。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 竣工结算审计思路和方法

Abstract: construction completed settlement auditing, mainly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submit the completed project material as the basis, from the fine quantity, review attracted settl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quota,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of examination, fees standard review,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ther fee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review,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 project of the settlement of authenticity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gitimac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gineering cost verification.

Key words: closing audit completed ideas and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83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竣工结算审计的思路

审计人员要找出施工单位上报的结算存在的问题,依问题寻找审计的思路。

1.1违反定额规定,高套、错套定额或费率,多计工程费

以某单位为例:新建一幢办公楼,审计人员发现工程装饰材料费用超概算。对此,审计人员并没有简单地进行定性,而是对该施工单位使用的装饰材料的价格进行调研,主要方法:一是建立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调查信息网络,定期调查。二是审查施工企业材料成本账,查证其实际采购价格。三是直接到供应厂商调查取证。经调查发现,设计图纸采用的是600mm×600mm的地砖,而施工单位套用的是800mm×800mm地砖的定额,且存在地砖价格不一的情况,最高的140元/块,最低的90元/块。为此,审计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指出施工单位的错误,为工程审减材料费用18万元。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还发现施工方故意错套定额的行为。如把Ф50热交换器安装费套用Ф500热交换器安装定额;施工方想利用一字(数)之差,企图蒙混过关,如果审计人员审查不严,则可达到多计结算收入的目的。

1.2违反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算、多算工程量,不扣减未施工的工程量

如施工方在计算建筑工程土方外运量时,只按开挖量计算没有扣除回填土数量;又如在施工合同中原先包含了办公楼地面保温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取消,但施工方在报送的造价结算中并没有扣减此项未施工项目的工程价款;再如在审计办公楼装修结算时,施工方使用了部分拆除下来的旧材料,但在结算中仍按新购置材料计价。

1.3利用“不均衡报价”的手段,借以调整合同包干价

有些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就为中标后结算的高调打下埋伏,那就是“不均衡报价”。施工单位通过对设计图纸缺陷及现场勘察情况的分析,预计今后工程量可能在哪些方面要发生变动,在总报价不变的前提下,将工程量可能调高的项目单价报得很高,而工程量可能调减的项目单价则报得较低。建设方往往因时间原因难以对所有的报价一一核对,待到结算调整时发现某些单价异常时,只好按合同价予以调整。如在某单位审计中就曾发现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施工方的概算有的项目高于市价3~4倍,有的又低于市价好几倍,有的则干脆不报或漏报。待中标后,实际施工过程中,又以种种借口如漏项、单价小数点位数报错等要求补签签证。

1.4混淆设计变更和施工方案变更,达到多计结算数额的目的

如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挖一个基础坑,设计方案中标明基础坑的具体尺寸为100×60×2(单位: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问甲方代表:“这个坑挖到1米多深的时候,旁边土总是往下坠落,是不是应该在四周加挡土板?”,这时甲方代表如同意加,事后施工方就以此要求增加预算。其实,这是一个具体施工方案变更的案例,不是设计方案的变更。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施工方,基础开挖是否加挡土板,或者为满足尺寸要求四周要多挖一些等,这些都是为完成图纸要求而实施的具体施工方案,在符合国家建筑行业施工技术规范范围内,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施工方可自行选择,甲方只要求施工方按图纸要求完工即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变更签证,有些变更签证无非是借变更之名,行增加造价之实。

2、竣工结算审计的具体方法

2.1要了解建设项目基本概况,合理安排审计组。

项目审计开始前,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建设项目基本概况,特别是了解掌握好与项目有关的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质检人员、施工单位等相关情况,理清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审计部门拟派审计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施工企业、监管部门经常相互配合工作,专业人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存在有可能影响到审计资料、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因而,审计要合理安排审计组,选好主审。凡是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相关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一律实行审计回避,这是保证审计客观公正的前提。

2.2要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优化配置审计人员。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涉及面广,适用法规多,工作量大而繁杂。在组成审计组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审计人员数量要与审计任务大小、完成时间长短相适应。二是审计组人员结构与所审项目和专业特点相适应,要综合现有人员实际,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每一个审计人员自身的特点。

2.3主审应以审查工程造价真实、合规为目标,做到公开透明。

主审应以审查甲乙双方共同编报的工程造价真实、合规为目标,以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相关费用(包括现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企业管理费、劳保费、定额编制测定费、计划利润、税金等)的计取和材料价格核定为主要内容,实现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并将审计结果向甲乙双方公开核对,做到100%透明。

2.4要将跟踪审计贯穿项目审计全过程。

在实际勘查中,审计组要做到“五查”:一是查竣工项目是否按原设计图纸施工,有无未施工项目。二是查实际变更是否与变更鉴证相符。三是查实际施工、工程做法是否与设计相符,有无偷工减料。四是查变更工程量增减情况,看有无虚报、多报情况。五是查材料规格、品质、等级情况,为结算定价打好基础。在现场勘查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人员均应同时参加,审计人员最少二人以上参加,深入现场调查、取证、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跟踪审计勘查,记录要由甲、乙双方和审计人员三方签字认可,并整理归档。

2.5要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竣工结算中的材料及设备价格是直接影响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时要特别注意对材料价格的审查。主要方法:一是建立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调查信息网络,定期调查。二是审查施工企业材料成本账。三是调查了解建设单位当时市场考察情况。四是直接到供应厂(商)调查取证。在做好上述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通过主审、审计组长、主管领导共同讨论,才能确定最终结算价格。

2.6要严把审计结果复核关。

整个过程中,审计报告阶段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整体审计过程及前期全部工作都要通过审计工作底稿和结论性文书来体现,最终进入档案。对此,在完善前期各项程序的基础上,还要严把“审计结果复核关”:一是要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底稿分级复核制度。主审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取证记录,取证记录经甲乙双方及项目相关单位公开核对,加盖公章后,交审计组长进行复核;复核机构或专职复核人员在审计报告审定前,再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进行复核。二是审计组就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相关单位提出的有异议的审计证据进行核实,对确实错误或偏差的要重新取证。三是审计组在审计报告复核后,再提交审计机关。复核机构或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应通知审计组予以补充取证。各项底稿和结论性文书复审完结后要经复核人员签字后反馈给主审,主审再对复核中存在的问题作重新核实。复核是审计结果控制的核心,只有加强审计结果控制,才能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明:《竣工决算审计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12期。

[2] 郭颜丽.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方法的创新与体会[J]. 科技信息. 2011(05)

[3] 徐海丽. 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J]. 现代企业教育. 2007(10)

篇9

关键词:基建;财务;医院

1 要做好基建前期工作

1.1 强化基建项目预算管理

首先,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财务人员对基建工程方面的知识不熟悉,难以对基建工程实施监管和控制。按照国家投资、基建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进行医院的重大基建项目决策立项的程序,防止决策程序擅自立项的行为发生。基建财务在反映基建经济活动的同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制度,严格执行批准的基建计划,要建立计划和预算相结合的制度,防止以计划代替预算、重计划轻预算等情况的发生,合理确定预算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立基建专户,统一管理基建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挤占、挪用、截留、转借资金的现象发生。付款程序要规范,有的票据领导签过字,财务没有审核票据后是否附有合同及资料就付款,有时造成多付工程款。

1.2 基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医院基建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公开、公正、公平地选择施工企业,防止暗箱操作,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为提高投资效益打下基础。

2 控制财务风险,发挥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建设项目应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像建设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工程监理都要依法律、行政法规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责任和违约处罚条款。作为财务人员要当好院领导的参谋。需要强调的是工程预付款应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而根据有关规定,对工程进度款最多付至施工合同款,余款待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并经决算审计后再结算,以保证医院基建资金安全。

二是基建账务处理的科学管理。核算方面医院会计与基建会计混为一体,财务处理不规范,会计科目混乱,成本核算弱化。比如基建方面的支出,统一归集在“在建工程”科目上,收到的财政拨款也在“在建工程”上反映,成本核算不明确,不利于基建财务人员对基建支出的全面把握,不便于凭证的查阅,日后的审计及决策。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开设基建专户,与医院会计账户混在一起,有时挤占基建资金,不能有效地保证基建资金的专款专用。从一项工程的第一笔款项支出开始,在财务总账和基建专户账同时建立该工程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出纳根据合同把关支付工程款。基建会计在月初为上级领导报送所有工程款支付进度报表,领导随时可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基建会计和财务总账会计逐一核对往来基建科目余额,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要在报表中单独列示,专款专用。

三是严格遵守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节约使用建设资金。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结合基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较详细的财务开支规定,所有基建工程每笔开支的合法票据还必须有主管院长、基建负责人、经办人签字,财务核对账目后方可付款。要明确开支报销的程序,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及开支权限。

3 竣工后的决算管理和交付使用固定资产的财务决算管理

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由施工单位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并交医院基建处,经基建处初审签字后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委托造价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结束后将审计报告和竣工结算,交基建财务人员办理结算。财务人员认真整理相关工程资料,核对账目,做到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对应往来账目清楚,填写固定资产移交表,经主管院长、基建负责人、交付单位、接收单位签字后,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增加医院固定资产。核销医院财务总账与基建专户的往来账目。

4 基建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篇10

关键词:结算审计;问题;对策

1 引言

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不断进步,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工程结算审计是建筑业运行的重要一环。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建筑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目前,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存在着以下一些普遍的问题,导致投资浪费,给企业甚至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和国家损失,而且有利于监督和管理工程的建设,维护审计部门的形象和权威。

2 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不科学

工程结算审计就是根据工程造价的形成原理,运用经济法律、法规的手段,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科学的审计。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运用不同的结算审计方法来进行科学的结算审计。一些工程计算审计人员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工程结算审计中,运用的工程结算审计方法不科学,如抽项审计法、增减审计法等,就不能全面把握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和整体情况,出具的审计报告就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

2.2 工程量计算不准确

工程造价的主体就是工程量的费用,因此在审核工程量时,经常会出现实际的工程量和结算的工程量不相符。工程量计算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如墙面、接地面抹灰、沟槽挖土石方、利用方的重复计算等。二是施工单位靠有意夸大工程施工的难度、增加工程量或工程材料以次充好等手段,人为增加工程量的费用。三是一些已经变更的工程,在结算时仍按原定的项目进行。四是一些工程项目是多方共同施工完成的,但结算时,各方都把自己承担的部分作为工程的整体来结算。

2.3 工程结算审计的目的不明确

工程结算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工程的前期管理和投资计划等信息,利于控制工程建设的造价和管理工程招标等情况。当前一些工程结算审计人员不明确结算审计的目的,不重视这些重要信息,因此,不能发现工程资金的渠道、资金到位或严重缺口等重要情况,更不能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不能提出预防性或改进性的有效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3 应对工程结算审计问题的措施

3.1 采用科学的结算审计方法

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采用不同的结算审计方法。一般的工程,可以首先采用固定接收法,把工程的结算材料交由固定的部门统一管理,减少结算审计的风险;其次采用全面审查法,全面了解工程结算的材料。最后采用重点审查法,重点把握工程造价的依据和审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对于存在疑点的工程项目,可以采用开挖或抽芯调查法,来检查工程的质量,核实工程量。另外,针对工程的造价的问题,可以采用询问法,一方面对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知情人士进行询问,了解工程的施工过程、方法及工程量、工程款是否真实可靠。另一方面,结算审计人员可以去市场调查询问各种工程用品的真实价格,从而有利于确定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另外,在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采用合理、灵活的审计方法,并把多种结算审计方法相结合,加快审计进程,提高审计的质量,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结算审计效果。

3.2 提高工程量审计结算的准确度

工程量既是项目工程结算的基础,也是结算审核的重点。工程量的结算审计是工程结算审计最为重要的部分,影响着整个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因此,提高工程量审计结算的准确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审计结算的准确度,要做到以下三点:在审核工程项目中,审计人员首先要以施工图、竣工图加现场签证为依据,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其次,要深入现场,根据施工图、竣工图等材料,进行实地测量,核实图纸和实际是否吻合或其他需要进行现场勘察来了解的内容;最后,根据定额上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其他说明,一项一项按顺序进行核对。目前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工程材料主要来自市场,而不是国家的分拨。因此,在结算审计时,一定要根据工程合同规定的时间、当地的建筑设备、材料的价格,做好工程结算审计的工作。

3.3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因此,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员队伍,才能提高结算审计的准确性,稳固在建筑业的地位。首先,审计人员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在结算审计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分析审计材料,现场勘察,做好核实工程量的工作。工程量的增减直接关系到建筑方或承建方的利益,因此会使审计结算工作反复无常。在审计结算时,有些施工单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经常胡搅蛮缠,对此审计人员一定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严肃地回绝他们的无理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以礼待人,克服种种困难,做好工程量的结算审计工作。要培养审计人员对公平公正、依法审计、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等结算审计基本原则的认识。其次,在结算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有坚定的立场,坚持结算审计的基本原则,不受建设方或承建方的影响,更不受其他人员的人情关系的干扰,对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最后,审计人员要精通业务工作,提高专业素质。要提高专业素质,就必须了解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对结算审计的有关规定和文件内容;了解与这项工程相关的计划、合同、现场资料等项目实施依据;明确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目的,掌握科学的工程量计算方法;熟悉建筑设备、材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掌握价格的变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通业务,依法进行结算审计。

4 结语

由于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工程结算审计的工作也在不断进步。结算审计人员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结算审计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核减工程的造价,节约企业或国家的投资,另一方面有利于发现各个工程单位、部门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工程的整改意见,规范各项工程建设的各种行为,从而促进资金的充分利用和对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同时也增强了审计部门的形象和权威。

参考文献

[1]支凤生.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方法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2]邓卫宁.基建工程审计不容忽视的两个环节[J].国外建材科技,2005(2)

[3]邓荣科.基建工程审计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