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从数学教学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为数学教学服务,让学生便捷、有效地接受初中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以改变教学理念为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出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中选用适当的教学软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功能逐渐发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有效地改变学习方式,加强学习数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可加强学生的信息能力与素质。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相结合,通过制作各种适宜的数学教学课件,将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积极引导其开拓思维。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丰富教学资源,扩宽学生视野。④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可以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简化教学环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如观察、实验、验证、交流等。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采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水平主动参与学习,且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协作学习。该类教学模式在数学教育中,是顺应21世纪新形势、新变化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产生了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教师和学生身上。
1.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意识薄弱。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也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但现阶段大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还很薄弱,通常不会自觉主动地将该技术应用于教学中。②教师自身信息素质偏低。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操作知识与能力有限,使得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因此导致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教师无法熟练操作用来制作课件PPT、Flash等软件,不能把知识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应用信息技术时,常出现使用不当的现象,课堂教学中过多的通过电脑屏幕讲解数学知识,而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会使得课堂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难以集中注意力上。在数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对现代信息技术存在强烈的兴趣,以致忽视数学知识的掌握,这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降低了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利用
1.在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声、像的演示将初中数学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将初中数学理论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画面感,如教授关于三角形旋转的问题,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将三角形旋转效果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三角形旋转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在教授初中数学式难点概念时,教师应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主动接受,如对函数概念进行教学,则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对y=x+a类的函数以声音与画面直接显示出来。当学习几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静态的图形运动起来,刺激学生大脑。如教授“圆”时,教师可以应用几何画板对“圆幂定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演示,只需移动鼠标即可将相交弦、割线、切割线、切线长等定理对应的线显示出来。
2.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结合图、文、声、像模拟学习情境,如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导入海上日出的情景,以海平面作为直线,太阳为圆,根据这样的情景引出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信息技术设备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应在课件中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突出教学主体知识,使课件结构简单明了,布局有序合理。如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以设问的形式导入,并在课件中展示呈轴对称的生活图片,以引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及创新意识。
篇2
关键字: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78-01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
篇3
摘要:随着多媒体己经被广泛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直观性、情景性、趣味性、交互性、大容量等优点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优化学习环境;变革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物理概念、实验,结合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课堂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学生从始至终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与新知学习有关的动画、声音、文字、网页、图片、视频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条件和认知经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进而更好的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用信息技术消除思维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些物理知识相对于学生的认识程度来说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从而揭示物理知识的内在规律,化繁为简,使学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回旋加速器》这一节时,教材中仅仅以文字和插图形式来描述它的工作原理,因为是静态的,很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如果把它制成flash课件进行情境的创设,在这情境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与粒子运动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教师只要提出为什么要有这种对应关系,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可以真正建立起粒子旋转与交变电场“同步”的概念。
2.信息技术能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大容量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在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后才能了解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相对滞后。而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及时检测与反馈。一方面能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有利于纠正错误认识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学生的头脑里“过夜”,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物理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物理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物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应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在教学“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时:观察蚂蚁倒吊在桌子上爬行时,突然对它重重地吹一口气,它立即被吹走了;如果吹气的强度是逐渐增大的,发现它感受到风时立即停止爬行,这时吹气加强到最大,它也不会被吹走,此外,还能观察到蚂蚁倒吊在光滑的玻璃板下面爬行.试用力学原理分析蚂蚁脚部可能有什么特殊结构?如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在分析上面的题时,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把阅读题目的几处关键:如当蚂蚁感受到风而有准备时很难吹动;能吊在光滑的玻璃板下,用动画强调出来,能启发学生,还能引发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其一可考虑大气压的作用,其二应考虑到玻璃是不是绝对的光滑而无隙。通过多种人机交流的手段,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若要将本题引申一步,可以问一问“用怎样的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结论”?使学生进入一种更高的学习阶段。
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物理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对于小学物理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是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的有效工具。充分发挥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必将给物理教学改革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加以实践和总结,使之能得到更有效地运用,从而有力地推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应用效果
G633.41
在现代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内容转变为可以看见、听见的动态内容,应用听觉、视觉的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英语素养,为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建立良好的基础。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现代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初中英语教学发展
虽然教育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在现代初中教学中的发展,但是目前仍有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仅根据课本进行教学,读完课文读单词,读完单词读句型,学生知识机械的跟读,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课堂氛围僵硬,无法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教师读写、学生记”的方式,虽然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常使用计算机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学习位置,只是在灌输途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转变,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部分教师担心学生被网络中的虚拟世界所迷惑,将教学工作局限于现实社会,没有考虑过从网络搜集教学资源,这导致了学生无法获得网络中的有效信息。
3.教师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活力,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教师在面对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也产生了茫然与疑惑。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应用了信息技术就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于是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其只考虑到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导致英语教学效率下降,同时也没能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相关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发生巨大转变。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资源获取渠道以及教学工具,其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新时代对现代教育、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主动性[3]。但是在面对信息技术是,教师与学生都成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索者。在过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学生能够通过光盘、通过网络、通过社交网络寻找英语相关知识,而不仅仅依赖教材以及教师的讲述获得知识。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服务于学生,突破传统师生关系的约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积极影响。
2.明确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培B其英语交际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得英语相关知识。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过分注重英语成绩,导致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普遍的“哑巴英语”现象,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使用英语。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地区将语法考查题目的比重下调,提升了关于语言能力的考察题,这对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机会。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积极性下降,不但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效率降低,同时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产生偏见。因此,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大脑活跃度,加深对英语相关知识的印象。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特征动态的呈现出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其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收集不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因材施教、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的应用。此外,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便利,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在通过 小组讨论等方式相互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结束语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育也同样具有该特征。随着其在教育中的渗透,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提升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晓华.活力无限的绿色生态课堂――浅谈初中英语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3(2):32.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1.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1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只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1.2 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2.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2.1 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2 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3 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2.4 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3.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79-01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怎样的作用呢?下面就本人在数学远程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谈谈对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篇7
关键词 量子物理;现代信息技术;关系;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01-02
量子物理是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建立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应用,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量子世界的奇妙特性在提高运算速度、确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的量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领域。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将达到物理极限,同时信息安全、隐私问题等越来越突出。2013年5月美国“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引发了对保护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将成为推动量子物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融和相互促进发展的契机。因此,充分认识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发展的基础地位与作用,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也是丰富和发展量子物理学的需要。
1 量子物理基本原理
1)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任何两组不可同时测量的物理量是共扼的,满足互补性。在进行测量时,对其中一组量的精确测量必然导致另一组量的完全不确定,只能精确测定两者之一。
2)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在量子力学中,不能实现对各未知量子态的精确复制,因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作测量,而测量必然改变量子的状态,无法获得与初始量子态完全相同的复制态。
3)态叠加原理。若量子力学系统可能处于和描述的态中,那么态中的线性叠加态也是系统的一个可能态。如果一个量子事件能够用两个或更多可分离的方式来实现,那么系统的态就是每一可能方式的同时迭加。
4)量子纠缠原理。是指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距离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状态随即发生相应变化。换言之,存在纠缠关系的粒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的变化。
2 量子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2.1 量子物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与先导
物理学一直是整个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带头学科并成为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成为推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和源泉。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期为了解决物理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它不仅解释了微观世界里的许多现象、经验事实,而且还开拓了一系列新的技术领域,直接导致了原子能、半导体、超导、激光、计算机、光通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从电话的发明到互联网络的实时通信,从晶体管的发明到高速计算机技术的成熟,量子物理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使人类进人信息化的新时代,因此,量子物理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源泉,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量子物理学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将更加显著和重要。
2.2 量子物理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原理和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本质上是应用了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经典调控技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经典物理学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将达到物理极限。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于新的原理和新的方法。量子力学作为原子层次的动力学理论,经过飞速发展,已向其他自然科学的各学科领域以及高新技术全面地延伸,量子信息技术就是量子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学科,它为信息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使信息技术获得了活力与新特性,量子信息技术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发展的热点领域。因此,未来的信息技术将是应用到诸如量子态、相位、强关联等深层次量子特性的量子调控技术,充分利用量子物理的新性质开发新的信息功能,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
2.3 现代信息技术对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量子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信息科学,从而开发出现经典信息无法做到的新信息功能,反过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将不断地影响量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力地将量子理论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深刻、更本质。近年来,随着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量子物理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量子关联、基于熵的不确定关系、量子开放系统环境的控制等问题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3 基于量子物理学原理的量子信息技术
基于量子物理原理和方法的量子信息技术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已经在量子密码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理论论证和一定的实践应用。
3.1 量子计算机——量子叠加原理
经典计算机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遵循普通物理学电学原理的逻辑计算方式,即用电位高低表示0和1以进行运算,因此,经典计算机只能靠以缩小芯片布线间距,加大其单位面积上的数据处理量来提高运算速度。而量子计算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计算方式是建立在微观量子物理学关于量子具有波粒两重性和双位双旋特性的基础上,量子算法的中心思想是利用量子态的叠加态与纠缠态。在量子效应的作用下,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两种相反的状态(量子叠加),这使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进行大量运算,因此,量子计算的并行处理,使量子计算机实现了最快的计算速度。未来,基于量子物理原理的量子计算机,不仅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功耗低,而且体积会大大缩小。
3.2 量子通信——量子纠缠原理
量子通信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从信息学上理解,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或者其他基本原理,以量子系统特有属性及量子测量方法,完成两地之间的信息传递;从物理学上讲,量子通信是采用量子通道来传送量子信息,利用量子效应实现的高性能通信方式,突破现代通信物理极限。量子力学中的纠缠性与非定域性可以保障量子通信中的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保证量子信息的隐形传态,实现远距离信息转输。所以,与现代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有保密性强、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特点,量子通信创建了新的通信原理和方法。
3.3 量子密码——不可克隆定理
经典密码是以数学为基础,通过经典信号实现,在密钥传送过程中有可能被窃听且不被觉察,故经典密码的密钥不安全。量子密码是一种以现代密码学和量子力学为基础,利用量子物理学方法实现密码思想和操作的新型密码体制,通过量子信号实现。量子密码主要基于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等,通信双方在进行保密通信之前,首先使用量子光源,依照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对称密钥,再使用建立起来的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通过公开的量子信道,完成安全密钥分发。因此量子密码技术能够保证:
1)绝对的安全性。对输运光子线路的窃听会破坏原通讯线路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讯会被中断,且合法的通信双方可觉察潜在的窃听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不可检测性。无论破译者有多么强大的计算能力,都会在对量子的测量过程中改变量子的状态而使得破译者只能得到一些毫无意义的数据。因此,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既是量子密码安全性的依靠,也给量子信息的提取设置了不可逾越的界限,即无条件安全性和对窃听者的可检测性成为量子密码的两个基本特征。
4 结论
量子物理是现代信息技术诞生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物理极限,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原理、特性,如量子叠加原理、量子纠缠原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不可克隆定理等,使得量子计算机具有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提供功能更强的新型运算模式;量子通信可以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开拓出新的信息功能;量子密码绝对的安全性和不可检测性,实现了绝对的保密通信。随着量子物理学理论在信息技术中的深入应用,量子信息技术将开拓出后莫尔时代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枫.量子通信:划时代的崭新技术[N].报,2011.
[2]曾谨言.量子物理学百年回顾[J].北京大学物理学科90年专题特约专稿,2003(10).
[3]李应真,吴斌.物理学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主要源泉[J].学术论坛,2012.
[4]董新平,杨纲.量子信息原理及其进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7.
[5]周正威,陈巍,孙方稳,项国勇,李传锋.量子信息技术纵览[J].中国科学,2012(17).
[6]郭光灿.量子信息技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5).
[7]朱焕东、黄春晖.量子密码技术及其应用[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12).
篇8
一、选好课件的使用的时机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使用CAI课件,在形式上,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征。选择课件,首先应考虑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数学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许多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得的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多媒体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中,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托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大大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还应注意课件画面简洁、形象深刻、操作简便、没有复杂、华丽的画面音响,以消除教学噪音,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直观显示或者数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内在逻辑难以简单发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Z+Z”智能教学平台里,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你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而对那些用常规手段就可以很清晰、完整地在课堂上演示或展示出来,学生可以真实感知的,应该直接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没有使用课件的必要。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在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能够成为多年来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就证明了它所独有的优越性和合理性。与现代教育技术模式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三大优点:第一,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宽裕,思考空间较大;第三,对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和解题格式有示范性作用。
在借助现代信息教育工具进行教学时,应该要积极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些优点,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能够在享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刺激时,领略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魅力。
三、为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创造条件
篇9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几点尝试。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包装盒,大家知道它们是由哪些形状的硬纸板围成的吗?等学生回答后,我从计算机中调出粉笔盒,茶叶罐(圆柱体)等几种包装的展开图,使学生在集中精神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中,我设计插入了一个程序几何画板绘制的图象,使学生顿然醒悟。通过精心制作的信息技术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亲临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突破难点,增大容量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非常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可先在电脑上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例题、习题、图形,甚至一些解题步骤,以便上课时选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练习,保证了教学中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音、根据练习的情况,由电脑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要求重复练习等。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爱好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深浅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
化抽象为直观
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讲课,能给学生留下生动、逼真及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展示数学所蕴涵着的独特美,取得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并特别适用于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准,设计这一部分时,可以采用动画分别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延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仍然把握不准。设计这一部分时,可以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锻炼发散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感性认识来自于情境。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中,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刀切去一部分,为了观察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按传统方法需要制作多个正方体。而用FLASH制作动画,可以把剪切的形象一一形象清晰地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不仅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同时开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当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进行结合,就是在进行数学自主探究教学之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工具,打造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接收与理解以及输出初中数学知识. 笔者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整合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形象化
初中数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自主性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开发自己的智力,进行数学知识的开发与学习. 在进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的理性与系统性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与无聊,因此,教师要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形象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之时,初一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图形没有真切的认识,单纯靠学生的想象也很难想像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立体几何图形,也可以利用动画为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多角度展示. 在这样的刺激之下,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找到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切入点,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几何图形更加形象化,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对象的认识,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应用化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性,每一个章节都对应着一些生活实践问题.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之处. 只有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可以利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才会找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动力,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当中来. 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整合之时,要将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化进行突出.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讲解之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商场抽奖活动开展的视频,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利用恰当的导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视频播放之后,教师可以说:“商场的许多抽奖活动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概率知识有关,概率的多少决定了抽奖活动的公平性,那么,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商场抽奖活动公平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先对课本中的概率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再与同伴进行讨论,从而实现引导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互动化
教师与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主要人物,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使课堂的内容得以丰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状,使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元素.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从文本当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运算方法转换为实例,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罗列,引导学生在文本互动中发现运算规律. 教师可以就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从而加强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生生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当中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对于方程 ax2 + bx + c = 0而言,其中a ≠ 0,x的最高次数为2,然后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究:当a为何值时,方程(a - 3)x2 + 4a - 19 + 3x + 7为一元二次方程?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a2 + 4a - 19 = 2且a - 3 ≠ 0,于是得出a = -7.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时,要多在教室当中走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度进行观察,从而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当中对其困惑进行解决.
只有这样,在多媒体的配合之下,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入自主探究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找到自主探究的出发点,提高自主探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结合,可以丰富教学资料,使初中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初中数学知识. 当代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活跃,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念思.现代信息技术下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1(12):15-17.
- 上一篇:财务制度对公司的重要性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