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医学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放射科医学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艺术设计基础课 影视艺术创造性 研究性 教学方法
影视艺术具有非常强烈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我们的艺术设计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所以,无论从设计形式或是从设计理念都应该借鉴影视艺术之长,从艺术设计特征的多元性出发,安排我们的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特征的多元性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特征的多元性。培养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专门人才,涉及到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既要掌握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又要广泛涉猎相关或相邻学科的基本知识既要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又要掌握本专业的表现技能;既要培养社会、经济、市场的意识,又要熟悉各种材料和工艺既要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素养,又要掌握现代科技手段。艺术设计基本的任务,虽不像以上要求得那么全面,但它毕竟担负了学生学习专业所应该有的素质和能力。它要求有比专业课更广泛的口径,并具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和目标――综合素质修养与多方面能力。培养这些目标还要有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最大程度地做到多元性,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活化其创造性思维,并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创造力。正像阿思海姆说的“为了容纳各种各样的结构,人类心灵被赋予了两种认识程序,即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这两种能力具有同样的价值,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直觉用于感知具体情态的总体结构;理智分析用于个别的情景中,将实体与事件的特征抽象出来,并对之做出定义。因此在教育中,偏重于某一面而忽略另一面或将两者割裂开来都只会让我们试图使之完美的心灵变得残缺不全。”因此,要全面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必须注重感性与理叉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性的学习观与教育现――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所讨论的是怎样教与怎样学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学习观“是‘输入――产出’,即单纯追求知识传递。追求教师如何把现成的知识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以求得高效产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教师在课程中就一些概念原理性知识进行灌输式的讲解,然后讲一些实例,布置学生作业,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评和指正,仅仅是笼统地启发学生理解概念、灵活发挥,等到作业收上来之后,大部分是左搬右抄,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意和想法,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对灌输式的教育缺乏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个体的尊重。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一套自身的信息解读方式,教师必须在尊重个体的同时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教师知识独白、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形成认知观念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且还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意识观念,培养综合素质。
二、“大课程、小课程”――基本的教学方案
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首先建立在大课程的基础之上,以小课程的方式把原本单一的小课程概念原理性知识或知识模块联系起来。教师根据整个大课程内的知识模块进行可操作性的课题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组织教学可以挖掘知识模块的某一块内容提出限定性的多种具体条/乇也可以由教师设计出主题、性质、方式等要素后,由学生再进行题材选择、方法选择、媒介选择等,这种课题可以体现为横跨多门课程内容,也可以反映为课程范畴之内的某个专题内容。由一个内容演化成一组相关性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作业方式及内容。如元素与形态、结构与色彩、移动形象语言、材料与色彩等课题。这些课题是在对原课程的知识模块进行整合、挖掘后,结合其它与之相联系的学科内容,进行可操作性设计。就事“形态”来说,我们可以从某一种形态入手,进而联系哲学、美学、材料学等相关的形态理论加以说明分析。可以从人工形态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模块入手,转入到自然形态的自然法则;可以从常见形态转入到非常见的形态。
3、“真实的情景”――教学方式的生动语言
这种课题设计需要在开阔的视域中具有独特的切入点,要体现在设计意识上。课题设计的线索、启示与方法应是多元、多惟、多样化的。为消化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多方面的客观对象、主观意象、艺术作品、形式语言中受到启发,从相近学科及各种层次课程设计中得到
借鉴,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启发学习者在一种积极的、发散式的思维状态中愉悦地展开作业。如:课题中,教师可以从同学们身边的一些真实事件入手,并利用相关学科对事件进行分析,随之产生联想进行再创造。教师在这里的角色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问题的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空,创造一种轻松的、自由的环境,以至学习者与教师双方进行交流时的精神处于自由状态。学习者在这里的角色是问题的验证者、研究者,学习者根据课题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完成。如观察、速写、摄影、色彩、综合材料制作、文献与图式资料收集、分析鉴赏等。
4、“课程行动研究”――教学方法的反馈
课题实施过程中,师生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共同介入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环节中:理解、计划、行动、分享、反思、再思考、修正。学习者通过这几个环节研究解决问题,教师通过
这几个环节解决课题设计的问题,就像“课程行动研究”:教师在课题设计中检讨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回应,改变自己的教材、教法,并加以反思、评价,改变对问题的故有理解,改进教学品质。它并不追求精确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建构,而在于解决具体情境中教师
直面的问题,求得教学品质的改进。当然,教师在课题设计中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而
是群体合作的发展形式,这为教学品质的改进提供了现实基础。
篇2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8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越来越需要及时反映并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作为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数学建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得创立的欧几里德几何,17世纪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都是数学建模历史长河中里程碑式的范例。
1 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我国大学课堂的,此举既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也迎合了教育改革的要求。数学教育的目的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与严密的逻辑推理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利用数学方法与各种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显然,传统的数学教育偏重于前者,而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则是对加强后者大有裨益的尝试。
许多大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常常困惑于“数学何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了一系列数学课程诸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等等之后,却依然无法深刻地领会并广泛地应用它们。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几乎从未切身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之中,而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个缺憾。建模是一种思维创造的过程,参与其中,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能体会到数学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如此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与发展势在必行。
2 当前数学建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知识功底相对薄弱。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是关键,而灵活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数学基础及渊博的综合知识却是制约教师开展建模教学活动的一大瓶颈。显然,专业水平和综合知识较为薄弱的教师很难在建模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循循善诱,也就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其二,数学建模课程理论与应用部分的设置大多不甚合理。建模教学跟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不同,主要精力已不再是讲解枯燥乏味的定义定理、公式推导及繁琐的计算方法等,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然而,许多建模教材却涵盖了大量颇有难度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涉及了大量非数学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起来只能依靠模仿和记忆,结果自然是事倍而功半。
其三,师生互动不力,学生兴趣匮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模课堂之上老师若一味讲授理论而不顾学生感受,枯燥之下效果可想而知。
其四,作业布置单一,考核拘于形式。课下练习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倘若练习题目不具有思考价值和开放性,学生便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思维训练,能力便得不到提升。数学建模学科特殊,期末考核办法自然要区别于传统的考试,要寻求多样化合理化的考核方法。
3 对改进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传统的以知识驱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数学建模。作为建模教师,我们应根据该课程及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以问题驱动研究式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1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数学建模是集多学科多门类综合知识于一体的一门学科,所以建模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建模教师不但要更新理念,不断积累和更新专业及诸多学科知识,还要有“走出去引进来”的交流与探讨。一方面教师应多走出去参与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应多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来做建模学术报告,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了解科学发展前沿的新态势。
3.2 因材施教并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数学建模内容庞大、涉及面广,所以建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凸显不同的特色。比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建模教师应着重讲解数学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增长学生见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其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而当面对经管类的学生时,应重点讲授一些数学经济建模案例,如最短路程、最大利润、最低成本等,以激起他们享受专业知识得以应用的。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数学建模在课堂上呈现的多是案例的形式,而要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精心设计案例才是不二法门。这就要求教师所选案例既要有趣又要体现建模思想,同时要避免涉及过多的非专业知识。再则,教师应注重选取一题多模和多题一模等例题,并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使学生融入当代科技发展的潮流。
3.3 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人产生灵感。因此,教师讲授案例时,首先要讲清楚案例的背景、问题的产生、关键的因素,以及要用到的相关数学工具等,然后让学生就运用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建立什么样的数学模型各抒己见、充分讨论。这样一则可以避免教师满堂灌,再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传授知识变为应用知识、享受知识,以切实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3.4 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
数学建模地位特殊,其考核方式须做到灵活多样、合理有效。期末总评最好结合学生平时的讨论发言及作业完成等情况来综合评定,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建模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省查自我,对建模教学做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如此往复,力争使每个环节都能紧扣学生心弦,带领学生进入建模之化境。
参考文献:
[1]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 设计方法学 设计思维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人才的有效途径。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应围绕社会职业能力要求,变单一的技能训练为创新能力培养。要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变教学生“学什么”为教学生“怎么学”。“怎么学”就意味着需要方式、方法引导,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导入设计方法学尤为重要。因为“设计方法”强调设计语法的通用法则,它侧重的是如何做的方法问题。
一、我国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
设计基础课程需要解决的是形态、空间、线条、肌理、色彩等设计元素,记忆空间分割、平和、统一等设计原则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一般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构成基础、图形设计、文字设计、编排设计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构成、图形设计或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是解决空间、创意、编排、设计原则问题。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基础与专业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兼顾,以适应现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传统基础教学中缺少设计方法的教学环节,缺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环节。“设计方法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科的方法起点和过渡的关键环节。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方法学的实施现状
1.设计方法学的起源
二战后,西方国家消费模式由战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产品设计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二战前基于设计师个人经验的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复杂的社会需求,基于团队合作和科学理论设计方法成为二战后设计理论研究的重点。
与战前基于个人经验的零散的设计方法不同,第一代设计方法学研究试图建立起基于团队合作的系统的设计方法学;像定义科学活动一样定义设计活动,建立“设计科学”;相应的,其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行为而非具体设计。
西蒙将设计定义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将方法视为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设计的创造的过程就成了对问题的分析和决策的过程,正如Archer提出的设计程序。
在早期教学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早期,里特尔发起了他称之为第二代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其重点是对“不良问题”和“基于观点的信息系统”的研究。
2.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方法学的实施现状
设计方法学是自研究设计的一般性方法、技巧、手段、进程及规律的一门新型综合学科。是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设计的战略进程和设计方法、手段的战术问题。现代设计方法学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美学、思维科学等多领域,强调创造性,是一门研究开发和设计的方法论的学科。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国内的“设计方法学”往往就是“工业设计方法学”,只有工业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中有关于“设计方法”的设置。在广告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专业少有学校开设关于设计方法的课程。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1.理论模块
这一模块提供设计方法学的学科构建、范畴,介绍对设计方法有重大关联的交叉学科、理论,以及设计方法的各种思潮。
“如果我们打算理解或解释一件艺术品,我们预先所要作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去制造某些指导性的原则”。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研究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方法学学习比人机工程学更适合,也是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方法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2.思维训练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从理念转化为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根据各专业特征开发相应的思维训练课程,进行逻辑的或是直觉的思维训练。通过思维的收敛与发散、抽象概括与具象描画、理性思考与非理性跃迁等方式技法思维智能,促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
我国设计教育中设计思维的训练大都与专业结合,因此受到专业性质的诸多局限,例如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多为图形创意方面的训练,产品设计的设计思维多为造型的想象与表达的训练。但是综合多方面因素,作为基础的设计思维的训练应当超越专业局限。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训练课程中着重将艺术的想象力和设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开启学生心智。使设计思维的训练不只停留在视觉传达专业的图形创意,产品设计的关于造型的想象力与表达上,而是打破壁垒,进行最基础最宽广的思维训练,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
3.方法训练模块
现代设计教育越来越注重思维与方法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前瞻性的艺术设计新生力量,避免学生停留在单纯的技法层面,建构其独立思考的设计生涯。
科学的设计方法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从而提高创造能力;不断增长的创造能力可促成更多方法的形成与逐渐成熟。通过专业对口训练,以传达各专业设计通常遵循的作业法则,通过规范化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作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将理论模块与思维训练模块成果相结合,进行实践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设计方法论的培养与训练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讲授与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课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建立相应的设计方法与路径,与依靠灵感的感性设计共同构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法。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方法学的导入与实践――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
1.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现状
作为从事广告设计的设计师,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具有市场意识;既要注重实践的探索、设计创意的开发,又要注重设计理论的学习、设计观念的变革。在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加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视野开阔的知识空间。拓展设计者创造性思维,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广告设计包括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创意、图形、字体、版式、电脑执行等是最具整合性质的专业技能。策略、创意、设计与制作是广告公司处理项目流程的重要阶段。大广告公司与中小型广告公司分工与流程有所不同。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处理广告个案全流程的知识理解与技能掌握尤为重要。
2.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导入设计方法学
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启动以来,以“行动就业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工作工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正在建立。设计方法学的教学中正是强调“问题的解决”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以“方法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设计方法学的教学在课程训练上着重强调研究型设计与跨界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服装设计等,甚至与其他工学、理学相融合,以期达到全面的设计训练。广告业是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在现代生活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传播中起着重大作用。广告服务的客户类型千千万万,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单单沉浸于一门学科中。
设计思维与方法中“逆反法”、“发散法”、“突破固定模式法”、“设计诊断法”、“头脑风暴法”、“联想与联系法”、“素材库法”、“草图法”、“系统法”、“布局法”、“化繁就简法”、“结构重组法”等都可以很好地在广告设计专业中的课程训练中加以实施,同时可以与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创意相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今后的职场实践中的应变反应、分析判断、综合思考、研究转化等能力。其中设计思维模块的教学与训练特别注重跳跃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的教学训练,更是与广告市场注重创意、紧密连接市场的属性相吻合。
五、结语
通过设计方法与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设计思维的方法与习性,掌握设计交流与表现的策略,获得深层的设计经验。设计方法与思维的训练对于设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等课程奠定了创意、创新能力基础,是通向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桥梁。不仅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参考文献:
[1]林家阳.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
篇4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2)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包括城市标志性雕塑(圆雕)、园林景观雕塑(圆雕)、建筑装饰雕塑(浮雕)室内装饰雕塑(浮雕、小件雕塑饰品)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是景观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掌握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深化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利用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由此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欲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和国际接轨,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而该课程的设立便是对以上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教改思路
1.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方式,以装饰雕塑的实训、实践为主,理论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工作室制”以认识材料的不同艺术效果,并采取命题设计的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
3.拟定“工作室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与国际艺术院校和国内先进的兄弟院校接轨。
4.引导学生把装饰雕塑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景观领域,提高其设计素养。
二、教改课程实施目标
“工作室制”是为更好地深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不同装饰技法,装饰雕塑是通过一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空间的过程,促进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今后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了就业机会。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装饰雕塑的作用、功能、特点、材料,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
(2)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具备空间造型知识、电脑效果图方法”的职业标准;
(3)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的知识:
(2)用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
(3)能够独立构思、创作。
[素质目标]
(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做到眼、脑、手的协调一致,使装饰雕塑的表现真正成为立体形象思维、艺术设计构思与表现的最直接的工具。
(2)要求对装饰雕塑理论和实际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3)具备一定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服务。
(4)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准确讲解、表述图纸内容,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能够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的职业标准。
三、改革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围绕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进行教学(比如:引进城市景观项目或室内装饰小品实战训练),教学方法建议: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装饰雕塑)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评价
通过对各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分析、实训与总结,以及观察、启发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从平面到立体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通过教师作业点评和对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分析和总结,同时可开展小型的作品汇报展来吸收专业人士的宝贵意见。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步骤与技法的掌握应用程度。
成绩构成:符合课题技法训练要求80分+创意分20分。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学习态度(10%)+课程作业成绩(60%)。
(三)选择当代优秀教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参考书:中外雕塑相关网站装饰雕塑资料、PPT课件。
2.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模型工作室。
3.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课余时间考察校外实训基地,雕塑工厂;考察雕塑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4.实训指导手册:编写《装饰雕塑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装饰雕塑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的类别、功能、特点,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去。
五、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1:景观装饰雕塑效果图设计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命题构思、草图、手绘效果图、电脑出图(利用设计软件)模型制作
工作任务
1.虚拟雕塑项目命题设计方案:要求构思巧妙新颖(4课时)、设计1-2件草图(版面不限)设计说明100字以内。
2.电脑制图(12课时)效果图要求彩色打印(A4版面)一张并装裱。要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完成作业。
活动设计
根据命题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中装饰雕塑功能与作用,以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1.虚拟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为学生下达命题设计任务(例如;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按草图的方式体现,(即时辅导、讲评)。学生自己要介绍构思意图(如;寓意、选用的材料等),鼓励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虚拟项目效果图实训:根据雕塑环境平面图、立面图以及相关实际尺度,通过雕塑设计草稿进行电脑彩绘效果图设计制作(教师即时辅导、讲评)。重点强调效果图版面设计的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关知识
素描基础、浮雕、圆雕、现代装置雕塑、电脑制图软件。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设计雕塑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项目2:装饰雕塑模型制作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训练,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性、表现力。方法与技巧。
工作任务
1.要求把效果图的设计方案用立体造型方式体现(12课时)。
2.项目流程要正确,表现技法熟练并突出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20-30公分大小、材料不限)。
活动设计
提供城市景观空间,如广场、社区、校区景观雕塑等,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流程训练,强化学生技能,重点强调创意、规范雕塑设计流程及效果图技法的表现(4课时)。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构思草图练习
项目3: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的特性、表现力及雕塑制作的步骤、程序,方法与技巧。最终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做不同目的构思的作品效果。
工作任务
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比如;金属、石材、木材、或综合材料),完成作品后期的艺术效处理(12课时)。
活动设计
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材料市场,搜集材料图片素材,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强调技法的同时,更强调设计的重要性,用实材表现设计方案(4课时)。
1.拍摄、收集材料照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程总结
1.优秀作品欣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雕塑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雕塑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对本课程环节的学习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课后练习与任务
篇5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项目设计方案 ,教学改革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defects existing in, combining modern vocation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ully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tudy, we from the course in the logistics work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oject design scheme" teaching method.
【 key words 】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物流通过运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现代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物流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从而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来传播相关内容,学生被动地听课,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一方面由于一些信息技术不太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合作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目前的教材在介绍相关知识时,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实用性技能操作训练太少,难以满足物流行业生产实践的需求。诸多原因,造成本课程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传统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思想传播方面是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在能力训练方面往往力不从心。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学完这门课,成绩也合格了,但却说不出哪些能力提高了,似乎跟没学差不多。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没学到实在的技能,就否定了该门课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要作相应的改革了。
2 “项目设计方案”教学法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现代职业教学的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从课程在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运用出发,提出了“项目设计方案”教学法。
2.1 课程内容构成分析
物流信息技术包括了许多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IS/GPS技术、EDI技术、POS系统、ERP系统等。这些专业技术有的仅仅以概念的形式出现,有的则是包含了概念、原理和基本应用,而有的既有原理又有实践操作。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快捷、方便地掌握课程相关内容的操作技能,并通过操作技能的掌握来达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领会。我们可以把这些技术细分成一个个项目,然后通过设定相关任务,主要以相关技术设计项目方案的形式,分组完成设计方案如下:
组建物流信息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在机房实际组建内部网络,规模等于小组人数;各小组的内部网与教师组建的网络联通,构建起分公司和各办事处的信息平台硬件。
选择和安装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根据物流业务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实理的功能和应具有的模块,在前面构件的网络平台上安装“中诺思的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
通过条码枪等自动采集设备对物流信息进地快速准确采集。在中诺思的系统中对货物的品名、产地、数量等信息进行编码并打印内用条码,用条码枪录入系统进行入库操作。
使用数据库或功能软件对采集的物流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处理。在数据库系统中独立调用、添加、修改录入商品信息,并把一个数据库中的信息复制并导入另一个数据库中。
通过网络技术(包括公网和EDI专网)进行物流信息的传递。通过信息平台,完成出库配送、核算等业务操作,完成信息调用、传输,以及更新数据库的操作,发现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
GPS和GIS的使用。练习使用常规的车载GPS系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挖掘GPS和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并汇报研究成果。
为了能把该项目设计方案做好,首先需要做一系列的调研,调研方式可以是网上调研也可以是实地调研,调研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调研中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设计元素,方案设计前进行的调研所持续积累的时间越久、对目标思考的程度越深,那么,得到的结果就会越细致、越具体、越接近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还需要对该技术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帮助完成书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之间的过渡。整个设计方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设备功能展示和操作,工作原理介绍和模拟体验,实际应用环境下操作流程展示和技能训练。由于课程涉及的专业技术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同时在技术实现过程中还需要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为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更多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可以在企业中应用这些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上找到,这些智慧来源于工作实践,可以帮助方案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践教学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2.3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还比较单一和片面,考试形式主要以记忆为目标,对技能的考核比重仅占最终课程成绩的一小部分。本着“按需施教、学习致用”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逐步转向重点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建议在课程的考核中,采用过程考核方式,教师作为分公司负责人,负责对每个办事处小组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考核,同时各小组之间也相互监督进行考评,考核成绩作为每次任务完成的绩效考核依据,各个课程项目设计方案组合成绩取试,以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更能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个性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7)
[2]张洪杰.《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分析与探讨[J].商业经济,2008(117)
[3]邓子云.《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定位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54)
篇6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与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普遍招设设计类专业,大量的“速成”艺术生出现的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生专业基础明显下降。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成为高校专业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艺术课堂改革的方式和途径成为普遍关注的专业难题。
1.学生专业基础与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体现出专业基础能力明显偏低,比如: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一年中,对“造型”的理解比较弱,甚至在设计素描课程中,静物体表现都很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实施就较困难。
2.学习情趣明显下降
目前理论式教学还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教学方法,大部分实践体现在专业基础教学中,专业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大多体现在教师个人应用能力和自身专业社会实践能力上。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下降,体现出对专业不用心、无兴趣、上课睡觉、甚至对自己职业无兴趣等诸多问题。如何培养专业兴趣,要从专业课堂教学中解决,寻找适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方法。
“公司制”教学方法在设计专业课堂中的尝试与研究
将“公司制”情景模式模拟成真正的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公司制”教学是将行业实体公司运行模式以情景模拟式运用到班级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角色转换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将教学任务以项目任务分解成各个项目任务方式运用到每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真实项目在课程刚开始时下达下去,做好是带学生实际现场勘察,给出基础材料和条件。教师要全程参与整个方案设计,最后在课程设计或本课结束前进行实例解析,将知识点进行量化的过程教学。
1. “公司”构建与“角色”分配
按班级点名顺序4-6人一组,组成“某某装饰公司”,一般班级可分为5-6组,公司名称可让学生小组自拟。将公司“角色”模式运用到小组,采用自愿方式或任命平时愿意逃课学生担任总经理,其他角色由总经理进行分配,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将每组组建新的“公司”采用岛式组合。让“公司”经理去管理平时出勤,课程最后成绩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对每节课给定的项目任务进行分配,让每个成员都有实际工作任务。
2.“公司”竞标式方案设计与现场演示
教师在讲完专业基础理论后,布置项目任务,并将课堂交给各个公司,教师全程指导,并兼当甲方(或业主)角色。第一,教师要把每个环节提前布置好,提出课题及项目任务,讲出知识要点。第二,给出每个公司准备与商讨时间,进行方案可行性分析。第三,每个公司派出“设计师”进行5分钟方案阐述,公司其他成员可作补充,其他公司可作为甲方角色进行提问,“设计师”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设计师采用轮换制度,其他角色进行轮换。教师全程掌控全局,出现问题,要记下,待进行点评,引出所要讲理论和实践中实践解决的方法。
3.教师对“公司”竞标点评与引导
在学生角色互换进行设计方案竞标的过程中,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点评各个“公司”出现共性优缺点,特别出现设计与施工上问题逐一讲解与剖析。这样要求教师有理论与实践经验,掌控课堂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引导。在重要的问题上必须进行解析,特别是设计在实际施工中显现的问题上,如:在餐饮空间装饰设计这门课上,烤肉店课题设计中,排风设计尤为重要,设计排风规范及安装要求,根据具体空间进行设计与施工就成为整个设计成败。技术设计环节往往是教师的盲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否则就得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特别要进行鼓励与引导方式进行点评,在“公司”设计方案中进行亮点表扬,鼓励“公司”成员,并根据此方案设计进行正确引导。在设计上有不足的地方进行共性与个性引导,并结合实践指出设计不足会出现的后果,应如何避免。
4. “公司”评价与方案成绩评定
在教师点评各个“公司”设计方案后,找到自己与其他“公司”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对其他公司进行量化评价,要求学生以甲方身份进行对其他“公司”设计方案评价。各个公司成员评价后,根据各自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每个独立项目都要进行评价,再由教师记录,整个方案结束后,“公司”设计方案成绩才能真正评出,课程的分数也由学生自己评出。
“公司制”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作用及意义
1.新课程教学改革在设计类课堂的新尝试。
以往大多是以项目的情景式教学,更多为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学生以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公司制”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主角”,并主动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自身能力得到释放
“公司”成员的不同角色转化,过程中就能体现出学生在某个“角色”方面的才能。学习情趣迅速提高,从被动到自愿,很快进入“角色”。有的学生表现出组织与协调能力,也能将来可以从事经理、项目经理或设计主管;有的学生在设计上能力很出,将来从事设计师的工作;在图纸制作上很规范,将来可从事制图员,设计师助理职务;有的表达能力很强,可从事项目业务员及主管等职务。
3.教与学互动,促进教学质量
“公司制”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力很要,还要课堂把握能力,这样对教师的“教”提出了考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讲授能力。教师也是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中学会了“教”,当出现不足,学生进行专研,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公司制”教学方法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方法,其它设计类专业课程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运用。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程教学尝试,两年来师生对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很受欢迎,教学成果显著,这是对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的尝试。
篇7
【关键字】放射科工作;放射技术;应用意义;应用影响。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应的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时代,人们对各个行业的质量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医疗领域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放射科一直都是医院比较重要的部门,随着各种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放射技术也就更多的应用在了各种医疗场所中。就目前的应用状况来讲,放射技术的理论模式还不够先进,医院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严重的制约了放射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就从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入手,重点分析一下放射技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应用放射技术的意义。
2 放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要点
2.1 通过放射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的制出高质量的x线胶片:放射技术是放射科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只有通过相应人员灵活的应用放射技术才能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并使之符合甲级片要求。为了充分的发挥放射技术的作用,医院必须保证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及业务水平,能够充分的在工作中运用放射技术,其次,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流程自习仔细的进行工作,首先要审核好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摄影位置,准确的为患者编号,接着在摄影时要根据患者的拍摄部位而选取合适的摄片位置,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来选取曝光条件。综上所述,放射技术对高质量x线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2 放射技术为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保证:通过放射技术制出的高质量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这一点上来看,所生产出的x线片必须满足位置正确,条件适宜,范围适当等要求,这样才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发病部位的具体的组织结构从而显示病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为任何情况的病人拍片都要保证有适当的密度,对比度,锐利度,较低的失真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分析病情。医生根据x线片分析病情时要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器官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种知识,再加上对病人临床反应的具体观察才能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相反,可以想象,如果所得的x线片质量较低那么即使是医学功底很深的专家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同时一些效果不好的x线片还很容易误导医生,使之做出错误诊断,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3 提高放射技术的重要措施
3.1 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提高放射技术的基本措施,只有从工作人员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放射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之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脚步。近年来,有大量影像设备引入到放射科的工作中来,如DR,CT,DSA等等。这使得放射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放射学到现代的高科技的影像学的转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PACS技术的普遍应用,对放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简单的x射线拍摄技术还必须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操纵高科技影像设备的技能,因此也就必须要全面的提升放射科技术人员的素质,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要详细的了解人体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相应的投照条件。(2)技术人员要掌握并有效执行放射防护条例,在进行放射操作时要保护好自己及患者的安全。(3)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提升技术人员的处理图像和使用设备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处理语言和操作语言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4)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其可以熟练的使用查询,处理,存储及打印等操作。(5)使技术人员掌握对现代高科技设备维护和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
3.2 提高x线片质量,为放射诊断奠定基础:放射科的x线片质量对诊断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放射技术作用的一个检验环节,因此提升x线片的质量非常重要,医院可以采取质量检查体系,从对比度,清晰度,准确度。投影范围,摄影位置等多个方面对x线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的完善放射技术,提高x线片质量。
参考文献:
[1]L. Bresolin;G.S. Bisset 3rd;W.R. Hendee;F.A. Kwakwa;李志明;;关于放射科住院医生物理学教育计划的方法和资源:调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2]于天林;;探讨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篇8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放射科;数字化;管理模式
影像医学的发展使得放射科在军队疗养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①临床对影像诊断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尤其是需要各种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如DR等进行诊断。②影像医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使得放射科在疗养院的固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放射科在疗养院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室。③影像医学发展的趋势使数字化的设备越来越多,这就决定了影像医学的资料管理必将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因此,提高放射科的管理水平,使它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已经成为目前军队疗养院的当务之急。
笔者所在的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养区放射科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放射科根据检查需要在原普通X线机的基础上引进了DR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它在降低X线投照剂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流通率。
在讨论具体的放射科管理之前,必须对科室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目标。确定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是科室领导首先必须做的事。我们的定位目标是:保持在空勤疗养系统的领先地位,扩大在全国军队疗养院的影响。同时在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又要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诊疗水平,改善工作环境,改善服务态度,做到让疗养员更满意。
放射科医疗设备昂贵,岗位设置多,技术要求高,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和临床诊断以及设备维护和保养人员。对于这样一个大型科室,需要管理的除了行政和业务外,还有大型医疗设备,其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结合我院放射科管理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大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1 行政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医疗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1.1 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学科管理的命脉,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行动指南,我科在疗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考勤制度、周会制度、休假制度、医德医风教育管理制度、政治思想学习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影像资料保存和借用制度、各级人员考核制度、论文奖励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制度、放射科安全防范制度、机器维修保养制度等管理制度,数字化设备对环境温度、湿度、操作程序的要求较高,科里专门制定相应制度和操作要求,各条制度均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制定保证了全科员工有章可循,也保证了科室设备、工作的顺利运行和平稳发展。
1.2 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军队疗养院的生命,也是放射科的生存之本。在为疗养员服务,尤其是为特勤疗养员服务方面,医疗质量关是服务的基础。DR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和拍摄速度。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设备的效能,减少人为误差发生的次数,防止误诊漏诊,我们建立了两级医生核片制度,有主治医师以上负责报告和签发;建立了临床―影像讨论制度,形成与临床的密切合作关系。针对部队疗养员来院时间集中,人数多,来院时间不确定等因素,我们专门安排固定时间,对疗养员进行集中体检,避免了地方疗养人员的干扰,提高了体检的速度。与过去相比,DR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克服了原来用透视机进行大体检图像不能保留的最大缺陷,使每个空勤人员的体检影像资料得到保留。
1.3 科研管理。DR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的引进,为科研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便捷的技术平台,在数字化平台上,所有的影像资料都可以迅速的查询和分析,有效的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为了有效的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科研工作,我们提出:形成一条科研主线,并以主线为中心带动科研项目发展的科研管理思路。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紧紧围绕科研主线,明确研究方向,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 人员管理
在指导思想上,以“一切为了疗养员,一切为了部队,一切为了战斗力”统一全科思想。数字化设备的特点决定了其精密性和易损性,所以技术管理和医生管理必须有所区别。一流的设备需要一流的技术人员才能产生一流的质量。我科将技术组人员根据岗位分组,使每个岗位有相对固定的技术人员匹配,既保证了设备的良好操作,减少故障率,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优势特点,为医疗质量和科研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放射科医生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正确的诊断报告,这决定了放射科医生需要广泛的临床和影像医学知识,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影像诊断方法。对此,疗养院建立了一套进修培训制度,定期组织诊断医生到医院进行培训、学习,使医生能更多地接触临床病例,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疗养员的体检质量提供保障。
3 设备管理
3.1 网络化,建立全院联网。放射科数字化设备与全院各科室联网是疗养院提高体检质量和体检效率的必然趋势,为此,我院正准备引进先进的、符合我院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的网络系统。
3.2 建立维修绿色通道和保养资料库。为设备建立维修快速通道和保养资料库。
3.2.1 和制造商建立快速维修通道,遇到机器故障,保证能以最快速度修复。
3.2.2 保养资料库可以及时了解各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可能会发生的故障,及时做好准备,以免措手不及,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损失。
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影像医学学科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更需要我们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更为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思路,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和数字化进行科学管理,如何发挥数字化影像的优势以及如何面对不断出现的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形成更为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等等。
篇9
[关键词]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放射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b)-0171-03
医疗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管理主要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并存,并将两者之间的公共要素进行整合,将若干个体归咎于统一管理框架统一运行[1]。以往研究证实[2],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一体化管理,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放射科日常工作内容为影像诊断及其相关技术、临床护理干预三大部分[3],以上三大部分相互交接不可分割,甚至部分工作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性[4],故护理人员于放射科医师、技师的配合好坏[5],直接影响患者实施检查的速度与质量、安全与效率[6],故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一体化管理,对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统一的综合管理,将各体系间资源做到有效共享,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7]。本研究主要总结近年本院放射科针对护理与影像技术实施一体化管理,并探讨其对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工作的临床影像技术医师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研究人员中临床影像技术医师包括49名:初级职称者25名,中级职称者13名,高级职称者11名;技术员25名:初级职称者14名,中级职称者7名,高级职称者4名,年龄26~55岁,工作年限3~35年,平均(13.3±2.1)年,学历:本科及以下者25名,硕士及以上者11名。护理人员16名,初级职称者5名,中级职称者10名,高级职称者1名;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3~30年,平均(15.6±2.0)年;学历:本科5名,专科及以下者16名,其中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入组观察时间段内病例数均为100例。
1.2管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方法:①成立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小组,由放射科主任及护士长牵头,其中放射科主任主要负责放射科医师日常工作职责确定、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使用药物及药品的管理、放射科临床工作的质量监管等;护理长则主要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绩效考评、职业培训、工作安排。②做好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培训工作,设立影像响技术岗位与护理岗位相关知识培训,重点讲解影像技术基本及原理、读片能力及技术提高方法,同时针对护理知识进行培训重点讲解护理相关理论、基本操作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与能力,最后提高影像技术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时所需要掌管的基本流程、应激护理技能与急救流程。③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排班制度:科室主任与护士长在对科室人员排班安排上应进行合理组合,根据影像技术人员与临床护理热源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等进行更合理的组合分配。依据临床工作需求适当增减护理人员数量,同时由管理小组将排班制度进行公示后粘贴于值班室与办公室,以求大家共同遵照执行。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护理部与影像医师工作各成一体,未进行相互结交融合。
1.3观察指标
比^两组整体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两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同时统计两组干预后出现的造影剂泄露比例及重复扫描比例。
1.4效果评定方法
①整体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由护士长牵头对本科室单月环节质控以及护理部提供的每月质控评分进行总结与计算,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整体护理质量越高;②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对两组实施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③两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同样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比较放射科医师与技师在日常工作各个环节中对工作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④统计两组干预后出现的造影剂泄露比例及重复扫描比例。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整体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干预前后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4两组干预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比例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影像技术的发展,未能较好地将护理与影像技术相融合,尤其对大型影像学检查设备缺乏了解,导致在影像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时,护士未能较好地与之配合[8-12],进而影像检查效率与质量[13]。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放射科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实施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究其原因可能为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将影像技术人员与护理人员之间根据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14],并进行针对性的内容学习,进入从整体上进行专题教学[15],同时结合当前主要的影像检查技术与护理知识,弥补独立、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16],从整体上提高护理人员与影像技术人员直接的工作协调性[17],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与精力[18]。观察组实施的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排班制度,排班上将科室人员相互搭班尽量做到合情合理,根据影像技术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等进行更合理地组合分配,一般以老带新模式、强弱组合模式进行搭配排班,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雪,陈金华,卢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5,32(1):41-44.
[2]殷琪.护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 34(8):12-23.
[3]龙晓宏,徐迎阳,尚宇,等.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4):269-301.
[4]吴南洲,马林,官剑武,等.层级管理模式在影像技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6,23(4):393-395.
[5]钟晓红.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04-106.
[6]李雪,陈金华,曾登芬,等.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1):49-52.
[7]陈永莉,洪漪.检索语言在医学信息管理与检索中的应用综述[J].情报、信息与共享,2015,3(72):72-79.
[8]王蕾,高晓梅,张正杰,等.基于护士岗位需求调查的护理“教-学-做”一体化影像资料制作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697-2698.
[9]周婷婷,王青尔,钱凯,等.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腹膜透析病人合并高磷血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8):1010-1013.
[10]李雪,张乐天,刘俊伶,等.模块化管理在影像科护理与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0):1572-1575.
[11]冯荣杰.医院放射线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82-184.
[12]w征.浅谈城乡医疗资源一体化形式下的护理管理模式[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4):501-503.
[13]张梅.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04-106.
[14]殷艳玲,郭新荣,徐静雅,等.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9):3412-3414.
[15]曲梦媛,冷灵,张婷.一体化管理理念在提高肿瘤放疗护理工作效率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2):492-493.
[16]黄秀兰,覃舒婷,黎一雄,等.一体化管理理念在提高肿瘤放疗护理工作效率中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3, 34(6):937-938.
[17]聂海鑫.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0):83-85.
篇10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现状及原因;建议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44-02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在就诊时对医院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在医疗技术、环境设备、医疗质量等方面提出了高标准,而且对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也非常关注。以往,社会和患者主要关注的是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群众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患者对放射科等医技科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放射科等医技科室的医患沟通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医患和谐。笔者通过对放射科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以期分析放射科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1 目前医疗机构医患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医患关系目趋紧张, 医患矛盾日渐突出, 患者或患者家属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1] ,2013年10月浙江温岭的“杀医”事件更是把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概括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表现为: ①医疗冲突不断,且呈多发趋势,恶性、极端事件不断出现; ②医疗纠纷的赔偿款数额不断刷新, 医院运营风险逐年增大;③医疗纠纷中由医疗过失纠纷为主变为非医疗过失纠纷,“ 医闹” 现象不断出现; ④舆论监督为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正常医疗秩序经常受到威胁;⑥医患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医患信任亟待重建,增加了沟通的障碍和难度 [2] 。
2 放射科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沟通简单化,患者对就诊环境陌生,不安全感较为明显。
放射科的就诊环境相对医生诊室、输液室、检验科等科室环境相对封闭、独立,科室里大型仪器设备占据的空间大,患者处在这样的陌生、幽闭环境中容易产生不安情绪。同时,由于目前放射科检查一般都比较忙,加上习惯使然,放射科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语言及肢体等沟通也很少,一般仅询问姓名,交代注意事项等简单的沟通,缺少对患者病情及感受等的详细询问,缺少检查前情绪安抚。放射科的环境因素和沟通的欠缺,往往使患者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产生不安全感。
2.2 检查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患者隐私保护欠缺,患者的自尊心易受到伤害。
放射科接待批量健康体检时,经常会出现集中排队等候、健康体检与门诊患者混杂的情况,而候检区与检查区经常是互通开放的,放射科检查一般都需要患者暴露检查部位,同时某些应检者的衣饰上有亮片、金属等物品时还需要更换衣物;因此,患者或接受检查人员部分身体会暴露在陌生人面前,会使其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自尊心易受到隐性伤害,从而会对医生或医疗机构产生不满。
2.3 放射科医技人员业务水平或工作经验不足引起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目前,各级医疗机构放射科医技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操作不够规范,选择投照条件不当,从而造成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3];有的医生诊断报告书写不详细,不规范,诊断结论不准确;有的医生该提出进一步复查或随访检查的未提出;以上因素都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3 放射科如何注重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化服务态度。
放射科医务人员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对待患者;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 ;对患者一视同仁,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技巧沟通交流,主动赢得患者的信任。
3.2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诊疗水平。
放射科的医务人员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了解并掌握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在诊疗活动中要敬畏患者的生命权、 健康权、 康复权、 知情权,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尽量减少或不发生漏诊、误治。同时,也要对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也要加强学习。
3.3 以人为本 ,恰当运用沟通技巧 。
医患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大方面,在诊疗中,放射科医务人员应学习恰当运用这两种沟通技巧。第一医患双方都要注意沟通的态度和语言[ 4 ] 。有学者总结我国医患沟通中的主要不良表现为三个“ 太少”[ 5 ] ,即医师不愿意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或者不主动解说与疾病相关的问题,表现出“说的太少”;医师没有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时的“ 问得太少”以及医师不认真、不仔细倾听患者的陈述时的“ 听得太少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医患之间要注意沟通态度,医患双方尤其是医务人员要表现出沟通的愿望和态度,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真诚; 在沟通时, 医患双方尽量选择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 医务人员要学会“ 医学专业性术语的通俗化说法”,尽量慎用“ 肯定、 绝对、 绝不、 一定” 等词语。二是放射科医务人员在目光、表情、身体姿势等方面要善于运用一些技巧,如微笑面对患者,搀扶行动不便的患者,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就诊位置,做完检查后帮助患者整理好衣服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会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增进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3.4 加强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
放射科医务人员应该主动加强技与临床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检查申请单不明确有疑问的,要及时、主动联系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明确诊断需求。对诊断结果有疑问或者结果不合适直接告知患者的情况,要主动联系临床医生商量告知方案及进一步治疗建议。同时,医疗机构要制订定期召开放射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座谈会等措施,在申请单开单、医疗技术、等待时限、检查范围、报告制度、服务流程、沟通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讨,尽最大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从而解决患者在检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 邱秀蓉,张素珍.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J ]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29):397-398.
[2] 张品南,郑炎焱,谢臻.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J ] .医院管理论坛,2012,29 (4):13-15.
[3] 胡耀斌,王美萍.放射科医疗纠纷防范对策的探讨[ J ].医院管理,2009, 22(2):234.
- 上一篇:老年医学技术服务规范
- 下一篇:小学劳动实践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