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

篇1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指房地产企业以市场信息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管理,及时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其本质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信息具有重复性、交叉性强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房地产企业实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对经营环境中信息流的整合能力。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房地产企业整合信息、提供先进技术手段的同时,也给企业搭建了一个网络发展平台。因此,基于这个网络发展平台之上的企业信息整合,需要房地产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全员参与组成的人机合一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和终端系统。同时,这个人机合一系统对房地产企业的内在要求是投资到位、配套到位(如设施、制度、人才、安全等)、管理到位。

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除具有一般企业信息化的特性以外,还有其显著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行业性、高技术性和整合性上。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房地产项目设计信息化、项目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与服务销售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决策信息化和动态联盟信息化等内外部六个方面的内容。

高技术性是指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必须采用先进的平台技术和设计架构,使企业的业务和结构变化与系统无关,保证系统的前瞻性,以适应该行业的特殊需求。

房地产企业的运作是以项目为中心的,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常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涉及公司几乎所有的部门,部门间的协同与沟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整合提升能力,是房地产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另一个特殊要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必须是面向企业的协同能力与管理提升。

二、房地产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然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房地产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必然趋势。激烈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敏感的市场反应能力、快速决策能力和强有力的实施能力。而企业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快速反应体系、科学决策体系、严密规范的实施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必要条件。

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涵盖面广、涉及部门众多,有大量信息管理和沟通协调工作,延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项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要求。同时,房地产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随时面临着经营风险。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落后的局面,帮助房地产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决策科学化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信息同其他要素的良好集成将成为房地产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1.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市场化的要求

市场要求企业在第一时间内,将优质的产品投入到准确的市场,并通过高效的信息反馈,进行新一轮的设计投入———即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而这就需要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信息技术和房地产业的融合为21世纪现代房地产业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模式。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房地产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个房地产项目可以看作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过程构成的复杂的过程网络,要想通过人工手段对每一个过程采用已经建立的标准过程管理程序进行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才能够实现有效、实时的项目过程管理,对项目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有效的计划、协调和控制。

3.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项目管理智能化的客观要求

房地产项目智能化是以企业信息化和项目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没有信息化,智能化就无从谈起。只有不断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才能逐步实现房地产项目管理智能化,从而使房地产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

4.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企业实施现代管理方法的必要保证

很多现代管理方法都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现代管理方法大量的信息处理量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方法的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趋于理性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企业中人、技术和管理的作用,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需要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并在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达到总体最优,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因此,未来房地产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将趋于理性化。

2.对服务投资将持续增长而对硬件投资呈下降趋势

相关调查表明,未来几年房地产企业对IT投入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服务方面,其对服务的投入在IT总投入中的比例将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对硬件的投入则呈持续下降趋势,其在IT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以年3%左右的速度递减。

3.组织结构优化推动业务流程重组

房地产企业原有的高耸型结构将逐渐被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内部外部的整合加速,整合周期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并最终推动企业流程的重组。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4.房地产企业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关联日趋紧密

企业文化本质属于“软文化”管理的范畴。房地产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将通过其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延续等功能持续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文化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实施,依赖于先进企业文化营造的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由信息化带来的企业内外部整合,将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提供便利。因此,房地产企业信息化与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将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和影响。

5.企业信息化建设加速标准化的进程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其外部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制约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与外部联系的标准化技术等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当前尚未形成规范的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83-0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参考。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点,企业纷纷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优化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效果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改变,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品质。从发展趋势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管理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进程,能够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将其当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来看待。

3、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诸多优点,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开展,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式522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后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以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为了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加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能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的产品。

2、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目前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优化宣传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构建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整个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运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运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具有双重的作用,不但为企业建成了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时优化了企业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建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全新的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从管理方式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努力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2、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赋予了管理手段更多的信息化特征,使管理手段更具有实效性,更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建成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还建成了企业独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为企业构建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参考。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管理手段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企业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管理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管理行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努力优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使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对管理行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促进和支持。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更加注重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之一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行为能够从增强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实际管理水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行为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能够融入到信息化体系中来

企业在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后,所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都要在信息化系统内运行。基于这一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必须要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来,要能够在信息化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企业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优化了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方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强.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0年01期

[2] 李晶.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3] 李湘桔.基于知识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锐君.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

篇3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建设 云计算 应用与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于企业来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往来业务的不断增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企业信息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且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和企业健康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1 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1.1 现代企业发展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要求企业重视信息的形成、信息运用,企业用信息化的工具整合业务、共享信息构建企业“信息化网络体系”才能使企业在当今信息爆炸,高效率的社会背景下,是企业高效运转,才能综合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能力是企业的各种资源通过信息化网络凝聚在一起,共同为企业的高效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的目标凝聚力量。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迈向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将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电子化处理,从而提高信息的交互与传输效率,并希望藉此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管理效率,从而达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利润的根本目的。

1.2 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云数据在云计算平台中通过网络运算,将大量的数据处理打包成数据处理包,并利用网络中的云计算服务器和网络资源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返回给相应的用户。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优势是云计算技术的共享数据处理技术,由于企业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云计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的浪费,云计算提供以共享为基础的网络构架,提供共享化的网络交流、信息储存的服务和信息应用,共享资源和设施,这种信息化传递的方式正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急需的。例如一个产品研发中心中,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标准的产品图库和设计式样、图纸等通过云计算技术共享,研发中心的具有相应权限的研发人员能够随时动态共享产品图库和设计式样。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使研发小组能够通过网络共同完成设计作品,哪怕设计人员分别在上海或广州,都能够及时通过网络交互性极好的云计算技术共同设计。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2.1 云计算技术的可靠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通常是网络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建立企业的主服务器,使大家共享主服务器或使用服务器共享和传输数据,企业的数据通常存储在企业的主服务器上。这种主服务器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一旦发生服务器遭受物理破坏,如火灾、洪灾、雷击等事件时,主服务器被破坏,则企业数据将可能无法恢复,甚至永久丢失。此外企业的主服务器可能被不法分子或黑客恶意攻击,导致服务器数据泄露或丢失。同时由于企业所有终端都可能访问主服务器,导致主服务器运行计算压力十分之大,主服务器由于访问量的增多和数据存储越来越大,可能运行越来越慢甚至崩溃。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时,云计算下的企业相关信息都通过网络存储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器上,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提供商专门维护和保养,企业所有人员只要具备相应的权限,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云客户端访问云服务器,不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开发和建立数据库。

2.2 云计算技术的安全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云服务器的安全性能远远高于普通的企业服务器,而且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信息化系统不担心数据丢失,一旦云服务中的数据被侵袭或破坏则自动建立备份,省去了数据丢失的后顾之忧。企业或用户将数据交给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委托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运行数据时,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或运营商对企业或用户的数据的安全性能负全部责任,因此免去了企业数据遭黑客窃取的后顾之忧,而云服务器通过SSL和VPN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性能较高,因此企业不用担心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

2.3 云计算技术的高效性和共享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企业采用云服务器建设的云服务,使企业有信息利用需要的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从云服务器中获取所需数据,提高了信息化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例如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的销售人员,在面对客户的疑问时,可以通过网络随时登陆信息服务器,下载最新的产品目录和产品介绍以及相关信息,使销售过程更具竞争力。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购置服务器、搭建企业网络平台、和购买相应的软件系统,以及支付大量的维护费用,在云计算中,企业可以针对自身需要购买云计算服务,而且无需花费大量的服务器维护费用,节省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支。

3 云计算在企业应用的效果分析

云计算在企业中应用后,能够很大程度缩减企业在软件方面的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网络的安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企业局域网的规模、用途不尽相同,网络设计的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企业来说,应从企业经济能力出发,在设计保证可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适应性。

4 结语

总之,“云计算”技术作为解决企业信息化中大量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沟通、共享的最佳方案,应当受到高度重视。通过“云计算”技术的集成服务处理的应用,企业信息数据的访问与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企业信息化程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3(17):125-126.

[2] 白h琦.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发展前景[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241-242.

[3] 胥玉霞.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3(09):147-148.

作者简介

赵杰(1978-),男,山东安丘人,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4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建设 问题 解决方案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竞争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从单纯的产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逐渐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例如,市场信息、政治信息、金融信息等,都对企业的管理、发展决策,以及战略调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当前大部分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处于探索阶段,不少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层认知不足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效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程度,有不少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比较笼统,没有发现企业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联系,甚至不相信信息系统能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决策的信息。一方面,有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决策层满足于现状,缺乏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要比人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有的企业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在短时间能看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一旦觉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看不到明显的效益,便会对信息化建设失去信心,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此外,有的企业领导者将信息化建设单纯地理解为购买一套管理软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

(二)软硬件设备欠缺

从当前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不少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加上信息化建设对技术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较为可观,因此,软硬件设备的欠缺就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运营资金,不能购置齐全的信息化硬件设备,进而影响了企业正常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虽说具备了硬件设备也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但它毕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设施,才能实施信息化。

资金的短缺不仅会导致硬件设备的欠缺,也会影响软件设备的完善,虽然管理软件与硬件设备的性质和用途不同,但它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甚至要高于硬件设备的投入。因为在使用周期中,硬件设备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采购成本是一次性的,只需要在后期使用中支付维护、耗材、操作等方面的费用,而软件设备的功能、结构、用途、维护会随着企业的管理需求而不断变化,而且管理软件系统是不断更新的。因此,软件设备的采购成本不是一次性的,企业不仅要支付因为技术革新和管理需求变化而产生的费用,而且后期的维护要远远高于首次采购费。因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软硬件设备欠缺的问题。

(三)人员信息素质缺位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同样,企业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人才,但当前不少企业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在招贤纳士时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人才,导致企业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人员的短缺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力量薄弱、力度不够,各部门无法通过有效的合作来共同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除了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业务的限制,使计算机方面的员工主要负责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维护的工作,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知之甚少,因此企业非常缺乏既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能力,又懂得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有的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个人修养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但不向领导提出建议,即便发现了领导的错误或不当之处也不说出自己观点,这种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决策层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企业的决策者应当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具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售后服务等进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的革新,因此决策层要把信息化建设当做企业未来的出路来看待,而且要有坚定的态度,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另外,在强化企业决策层信息化意识的同时,还应当强化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重视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践证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决策层的重视和参与,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对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相应的软硬件设备是这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工程。因此,企业在对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对自身的管理体系、生产技术、财务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作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信息化建设的基金,用于购置和更新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使资金投入落实到位,进而营造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环境,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在企业竞争中日益凸显,良好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屹立不倒。同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要依托于人才,尤其是需要一支既有技术、经验,又了解管理知识,且具有一定个人修养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团队建设。首先要招聘一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应在企业内部挖掘一些有基础的员工,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达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用人标准,进一步解决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人员不足的问题。信息化培训不仅能够帮助员工吸取新知识、新技术,还能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四、结语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其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企业领导者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为延边大学草仙药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吕先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光盘技术,2008(2).

[2] 游思兰,汪琛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22).

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篇6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继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中小企业来讲,信息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也是由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所造成的。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其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应对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站在经济竞争最前沿,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

其次,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传统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正在被打破,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信息化,中小企业的改造、重构和工业化的进程就会大大减慢,其生存和发展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及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较快发展。

再次,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实现设计、生产、办公、决策辅助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其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它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有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战略就难以实现。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早日实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具备加快推进的条件。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等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陈旧。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进行重组,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结果是许多企业花大量资金购买了硬件,但最终未能获得理想效果。落后的思想,陈旧的理念、传统的模式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要素。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讲,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缺乏统一规划。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手段。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没有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自行其是,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不畅通,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再次,服务层次偏低。据调查,我国已有70%的企业接通互联网,但多数仅在网上建立了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今天,电子商务在全球得到高速发展。但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制度保障,绝大部分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缺乏紧迫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真正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在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第四,建设成本过高。国产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弱,建设成本高。现阶段,我国IT厂商主要能提供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而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能力明显不足。从国家重点企业调查结果看,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难等,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第五,信息人才匮乏。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当前,我国信息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三是人才资源配置不科学。其结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人才成本的加大,不能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理性地面对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审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将企业的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推动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首先,增强企业主体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企业主体意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保证。企业主体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企业主体意识,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只有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的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其次,认真做好发展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进行变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要通过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革,达到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产品设计和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全面创新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因此,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是适用性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二是经济性原则。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以及系统实现和维护等都要体现经济性;三是效益性原则。即一切以系统的目标为中心,一切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机理都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服务的。

再次,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与创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意从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

第四,积极构建信息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信息化建设除了有支撑供应链管理运作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外,还有起着主导作用的企业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本、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等在内的管理平台。只有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关联才能使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和应用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一是信息化建设要强调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二是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建设;三是强化信息数据管理建设。要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篇7

【关键词】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现状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自2012年7月至9月发放,共计300份,有效问卷166份。(1)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行业性特征分析。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从改革开放以来呈现上升趋势,在2011年其信息化普及程度,已经高达95%,信息化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由表显示,吉林省信息化发展,首先是优势、特色行业信息化发展突出,其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石化化工以及医药等行业,而一些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就直接说明了,其中小企业行业化信息发展不平衡特征。(2)信息化方位性建设特征分析。就其调查发现,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开发一般集中于购买软件、定制开发和简单应用领域,其中购买软件比例高达40%,而自主性开发以及合作开发比例较低,其共同所占比例小于20%,这就说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质量关键在于外力。而信息化主要应用于个人办公以及财务管理上,其中基层活动占到18.2%,中高层管理占到52%左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性活动的开展。从这些内容,我们看出,信息化企业内部建设出现不平衡,关键在于基础管理缓解的薄弱,基础数据不完善,人才匮乏,不重视实际咨询以及政府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认识。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程度,这就要求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管理具有业务流程繁琐、管理规模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信息化管理进行环节性深入,具体到位的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细致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是伴随企业发展进行的,并且是作用于企业的长远性发展,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全面化、长久化、持续化。(2)构建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政府为基本力量,加强各个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制的协作与支持,建立健全各项服务机制,以动态化、信息化以及数据性的信息服务来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3)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性与行业性相统一。不仅要对企业整体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要落实在企业内部行业之中,以突出优势资源,发挥地域行业优势为基本出发点,并对一些辅行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金融、房产业等进行相应信息建设,以优化企业内部信息化结构。(4)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信息化深入应用。吉林省政府要在各个中小企业中适时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展开中小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式,重点推进汽车、石化、生物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先进管理企业的先锋作用。

据调查显示,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行业性、区域性以及过程性等差距,其行业内部信息化实施力度以及完整度仍存在缺陷,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化发展,针对其问题,我们提出一点基本性的策略,如提高管理者认识,加强科化学管理,加强政府支持等,同时,要实现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还要加强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中小企业信息人才素质。

参 考 文 献

[1]王旺青.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篇8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问题 对策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二)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五)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五)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篇9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高职高专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1.企业信息化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依托,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和软件技术,在企业纵向和横向业务发展上实现数字化扩展,对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详细准确的数据,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的企业管理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由传统的“人治”向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控制进行转变,同时信息化要求数据信息的准确和高速共享运转,弥补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

2.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将企业的文化精神、产品研发、规划建设等信息通过互联网门户向全世界,在最短时间内加速了企业信息流通;二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进销存等生产、销售环节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企业在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1.管理者理念淡薄。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和上升阶段,需要资本的支持,企业关注的是成本管理和销售经营,以期为企业发展打好经济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决策者更突出重视企业发展实用性和短期效益,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长期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经营理念渐渐淡薄。部分管理者理解信息化建设为计算机简单应用和操作,不理解这是一项繁杂的系统项目,仅仅对软硬件的完善就认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人才缺失。中小型企业受规模小、业务单一的限制,很少能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因为待遇问题,也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信息化建设人才,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熟悉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了,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很难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外包软件企业因为无法全面掌握公司内部状况,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3.企业管理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多数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规章,经营管理多采取传统模式,人为因素和凭经验做事情况较多,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科学决策的制定,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

4.客观条件制约。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投入费用,中小型企业因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在长期的建设维护信息建设过程中无法坚持下去。此外,国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对病毒、黑客等系统统计企业也心存顾忌。

三、高职高专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我国对高校职能的普遍认识有三个: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中小型企业对高层次大学人才吸引力很小,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培养的人才重要去向就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理应在地方科技发展中发挥科研带头的作用。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和中小型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地解决更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问题,比如实践基地建设、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认为高职高专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增强交流,提高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实践证明,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仅仅是信息化建设方案和进程有所差异。中小型企业要保证科学持续发展,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为管理和经营提供极大的帮助。高职高专应主动联系当地中小型企业,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具体案例向企业管理层传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企业认识,帮助企业制订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目标。

2.高职高专加强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社会和高校近年提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但实践证明,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很难培养,如果培养不到位,复合型人才可能就是对几个方面都懂一点,但都不精深的技术人员,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强化对“专才”的需求:企业管理的专才,营销的专才,信息化建设的专才等,发挥整个专业团队的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规划之后,培养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多数才能补充到企业IT团队中,解决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

3.企业走进高职高专,主动寻求提高科学管理的方法。中小型企业也要积极联系高职高专院校,充分吸收高校在企业科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建立企业自身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和权责,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只有把管理和经营各环节的关系理顺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并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这样的交流也能让高职高专院校认清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流程,明确企业需要,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管理和信息化人才。

4.高职高专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面临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和信息化发展有待完善的问题,通过与高职高专院校合作,也能得到较好解决。高职高专院校以项目开发、团队建设为基础,由高校的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维护、长期规划等工作提供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费用。高校专业团队开展的科学研究,可帮助企业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和网络防范、电子商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切实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同时锻炼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结语

通过研究,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早一步规划、实施,就能占领发展的先机,面对困难和问题,只有迎难而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无法回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而言,教师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和锻炼是重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既能帮助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又能促进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质量的提高,是一条双赢的途径,也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途径,如何克服实际困难,具体实施,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集团企业;建设目标;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信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集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加上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因此集团的中国企业管理,有很多问题。因此希望学习,探索集团的企业信息技术规划和实施意见,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

1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现状分析

(1)企业大量的员工流失,提高企业数据的风险。很多企业员工的流失是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流失势必会给企业发展的长期流动性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的影响。在短期内也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人事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复杂程度。除了一些在主要业务领域突出的企业集团围绕建设信息技术,如ERP这样,制造业的共同的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横跨多个行业,导致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思想一样,非常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缺乏统一规划企业集团。各种企业信息化走自己的路,个别企业的信息可能做得不错,但本集团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及成员企业信息化交流的正式文件,报告,电子表格常见的网络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时代。

(4)信息化程度不。新成立的集团广泛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它的信息仅仅是在本集团的财务办公室,报表汇总等,其他企业仍然在个人行为,国外软件的垄断领域的基本情况。

(5)缺乏认识。缺乏认识,我们说,一方面,内部管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短期规划的企业,这需要内部和外部不争的特定情况下,领导者需要进行分析和重要部署,规划和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标准化的系统是相对落后。信息标准体系的落后,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团企业IT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时机尚未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标准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今后的工作。

2 信息化的服务与原则

几乎所有主要的国际企业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当然也包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的专门知识,下属企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有效地减少专利支出的浪费。这些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相对做得比较到位。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规划应考虑的几个关键的共享区域。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程度相匹配的组策略能够做到。

原则:企业自己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而缺少与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各个权属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又缺乏从集团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的考虑。

信息化规划首先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按其层次逐渐细分并展开,直到分析到最后的每个具体的权属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式。针对每一个分析层次的特点、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层次分析内容的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管理和业务服务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业务发展和管理变革做出的总的规划。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部分。

3 加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策略

(1)企业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传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途径。传统的方式,获得可靠的员工肉眼,手数或用仪器测量的原始数据。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货架重量感应装置的库存量自动测量,自动监测设备,而不是责任。它的自动感应设备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精度高,24小时的实时数据采集,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

(2)加强执行的标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实施的众多的“信息化孤岛”,势必会形成,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实施工作,并监督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到正确的执行标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3)管理规范化。明确各人职责,增加责任感。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4 结束语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的基本纲领,其核心内容是从业务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使信息一致的总体协调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