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导则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设计导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路设计导则

篇1

关键词:园林;园路;广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2-0026-02

1 引 言

园林道路和广场是整个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相当于园林的脉络,广场可以认为是道路的扩大部分,相当于园林的心脏,其规划布局必须在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整个园林的功能与价值。

2 园林道路、广场的功能作用

2.1 园林道路功能及作用

2.1.1 组织空间构成景色

中国传统园林以“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等理念,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使其与园林植物、建筑、山水等构成各种富于变化的美景,实现其既是路也是景的效果,目的在于追求一种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增加园林内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展现在游人面前,实现以园路为纽带,通过人为的有意识的布局,使整个园林能够有层次、有节奏的展开,能够使游人充分体验到园林的艺术美[1]。

2.1.2 引导游览

从古至今无论园林大小,都要将其划分为若干景区,设置多个景点,布置多种景物,然后用园路将其连接在一起,最终构成一个布局严谨,景象鲜明具有节奏和韵律的整体园林空间,因此,园林内曲折的园路是经过精心设计并合理安排的,要通过利用路边花、树、草等景物作为引导,将游客输送到各个景区各个景点,从而使游客充分体验到园林的整体景观。

2.1.3 组织交通

园路首要任务是肩负着对游客的集散、疏导,同时还要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护、景观养护等工作的运输以及安全防护工作运输的作用,可以说园路决定着整个园林的交通组织功能。

2.1.4 丰富景观

园路作为园林的通道,同时也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蜿蜒起伏的曲路以及五彩缤纷的路面铺装、丰富的寓意都会给游人以美的感受,其与周围建筑、植被、山水等景观实现紧密结合而产生“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和园路可行可游、游行统一的效果,无形中增加了园林内的景观。

2.2 广场的功能及作用

广场首先要具备高密度人群的短时间集散功能,同时可以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公园内的影院、剧场等大型的文娱活动建筑广场,必须首先要具备短时间内观众进出场时的高密度人流的集散功能,因此要求广场具有足够的容纳空间。近年来发达国家流行设计“下沉式广场”,由于具备便于开展群众性集会、娱乐活动,达到观众沿阶而走、赏心悦目等功效而为许多国家借鉴采用[2]。

3 园林道路、广场的设计原则

3.1 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

3.1.1 系统性

园路既是园林内不同区域的界限,又是连接园林不同区域活动内容的纽带,它具有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引导游览、组织风景以及使园内多种景观联系在一起等多种作用,因此园路设计应考虑系统性,首先要从全园总体着眼,确定全园主路系统,之后根据园内景观而对主路进行分叉设计,最终起到“循环”和“回流”的作用,最终能实现园路的多环、套环的游线,产生园界有限游线无限的效果。

3.1.2 顺势辟路

园路的顺势辟路是指道路设计应与地形巧妙结合,地势平坦则路线舒展,采用大曲率,地势变化急剧则路径“顿置婉转”,尤其是在自然山体等地势上建园,应适应有高有凹的山体,做到构园得体。园路设计要因势利导,实现顺地形而起伏、顺地势而转折,实现园路与地势、地形相辅相成。最终使游人视线能随道路婉转起伏向左、向右、或仰或俯,若隐若现,达到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的最终效果[3]。

3.1.3 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与密度要能够客观、合理地反应游人密度,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人多的地方,其尺度及密度应稍大些,而休闲散步区则应小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其能提供文娱、体育活动场所,甚至部分园林内增加了诸如学术活动场所等设施。

3.1.4 园路与建筑

一般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设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该场地与建筑物交接,但起过道作用的诸如游廊等则无需设缓冲场地;而当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则园路与建筑采用垂直或平行交接,当建筑物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垂直,也可采用与建筑物一侧交接,但若建筑物为方形或边角较多时,则应尽量避免园路与建筑物在某一角处斜交,当园路必须与其斜交时,则最好在交界处设一段短直路作为过度等等。

3.1.5 园路与景观

园林中多以水面为中心,之后将主干道环绕水面来联系各景区。主路不应始终与水面平行,最好应根据地形起伏、周围景色和功能景色,实现园路与水面若即若离的效果;园林内最好的绿化效果应属林荫夹道,园内行道树应与两侧绿化相结合,同时可不按间距灵活种植,以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园路转弯处可采取利用绿植来强调,既美观又吸引游人;还应注意园路与绿地的高低关系,达到园路浅藏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效果。

3.1.6 园路交叉口

自然园路系统多以三岔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字路为主,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应少设置十字路口多设置三岔路口,而路口除山地陡坡外,应尽量采用正相交方式,即使采用斜相交,也保证其角度不小于60°,因为角度过小,车辆行人都不宜转弯,则往往需要穿绿地;在三岔路口,则一般可设置花坛、花舌等,但应保证各条路与其轴心相对而不是相切,同时要保证路口的平面形状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园路的交叉设计要避免多路交叉而导致路况复杂、导向不明,避免正交做到主次分明和能够体现景色的特点的要求。

3.2 广场的设计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

广场设计[4]的定性与定量都应从城市空间整体角度考虑。首先其作为城市的组成单元,不同区位的广场应从协调整个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表达、实现自我功能,同时广场作为独立单元,在处理其与周围环境关系时应尽量有效组织、协调周围环境,以便形成空间的有效联系。

3.2.2 多样化原则

广场多样性指空间多样性、设施及功能多样性等,由于在广场参与活动的人们因年龄、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完备的广场应具备适合年轻人或老人的空间,有可容纳多人的空间和较小的适宜于私密采用的空间以及陌生人需要的开放性空间等,而多样的空间需要多样的设施来支持,只有设施与空间配套才能实现空间的真正功能,才能实现广场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3.2.3 无障碍原则

无障碍程度可从某个角度直接反映出社会的文明程度,由于广场同时也应对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对这些群体给予体贴关怀,采取铺装较为粗糙的、具有防滑性能且有趣味性的材质、给该类弱势群体提供单独的安全空间、安装专用设施等手段来体现对这些群体的关爱,为其平等参与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

3.2.4 文化性原则

广场既是人们户外精神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其既要实现使用功能也要反应人文价值,实现文化层面的人性化,因此在广场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周围环境及当地历史,充分考虑当地生活传统及文化特征,通过雕塑、景墙、壁画等形式来设计出适时、适地的广场。

4 结语

园林道路、广场的设计应遵循其原则来进行合理布置,既要满足它们的功能要求又能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融入,从而真正实现供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金煜.景园辅装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毛培琳.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喀斯特 风险评价 评价体系

1.引言

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1.9%。近年来,随着贵州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公路建设。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以下称导则)的要求,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评估项目建设存在的环境风险制约因素进行,从环境敏感性角度评估建设环境风险可接受性;评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等1。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艰巨的,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小各种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风险的产生及应对各种风险后果,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是十分关键的。

本研究的风险评价即为导则中要求的环境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对环境风险的制约因素即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及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区域的背景情况等,根据环境效应强度及其发生背景对建设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中可能产生的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识别,进而加以分析,判断、归类、鉴定,并对其进行管理,从而减轻或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即根据风险识别过程(数据、资料、信息的获取——资料及数据的分析及风险因子的识别——风险因子的鉴定、归类——风险管理[1]可分为施工期、营运期两个时期进行,并选用一定的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即风险源、特性、影响范围等的识别。贵州喀斯特地区广布的溶洞及落水洞、山地多、山谷切割深等特点加大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难度。施工期的风险识别主要分为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及隧道工程等三个工程中的风险;营运期主要分为自然灾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风险。

2.1施工期风险因子

2.1.1路基工程

(1)软土路基工程

喀斯特地区的岩层主要为白云岩、石灰岩等,在洼地地区,流水冲击物在此处沉积,沉积物极其脆弱,强度较低,易发生垮塌、沉降等风险。因此识别项目实施地段的软土路基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路基土质状况、材料运输的可达性等。同时项目实施应尽量避开雨季,雨季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修建排水沟、合理堆放料材等,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继而造成河道淤塞。

(2)边坡工程

包括路基边坡及道路开辟形成的边坡。高速公路通过较小的山体时,没有采取避让及隧道工程措施,而是对山体进行爆破,开辟出道路。而开辟之后形成的山体边坡地形高差较大、坡度较陡、岩土体的物质及结构基础属于易发生滑坡的岩土体都存在路基不稳,容易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

2.1.2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的风险相对高速公路其他工程较大。由于喀斯特地区河谷切割深,桥梁的跨度较大,长度较长,海拔较高,桥墩高度较高。且各种形式的桥梁存在的风险因素各异,但总的看来,桥梁工程施工期的风险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河流水文情势对桥墩、桥桩基础的稳定性的影响;桥梁承重与该高速公路的设计流量的关系;以及桥梁结构、附属设施施工采取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产生的风险等。

2.1.3隧道工程

贵州是云贵高原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过渡地带,山地较多,因此隧道工程是不可避免的。根据隧道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喀斯特地区的隧道以山岭隧道为主,山岭隧道是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隧道。在喀斯特地区修建隧道具有复杂性及不可预见性。施工期的风险主要包括正洞施工及辅助坑道施工过程引起的坍塌、突泥、突水、瓦斯燃烧等风险以及由地质水文条件引起的风险等。

2.2运营期风险

2.2.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风险表现为自然灾害对高速公路的破坏。主要有地震、暴风雪、严寒酷暑、洪涝灾害引起的滑坡、水土流失等。

2.2.2运输风险

高速公路营运期的运输风险主要是运输环境的风险评价。如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失误、车辆、包装、设施、路况及环境等原因,危险化学物品发生爆炸、泄露等事故从而产生风险。

桥梁工程运输风险除自然灾害对桥梁的破坏导致的风险外,还包括人为破坏等对桥梁的安全运营影响,桥梁工程耐久性等。

隧道工程运输风险包括隧道结构稳定性、防水可靠性、耐久性等。

3.评估方法的选取

风险评估方法是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各个风险要素进行评估的方法。并与预期的风险目标进行比较,进而确定项目的风险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减轻风险发生的后果。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专家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决策树法、网络计划技术、蒙特卡罗模拟、层次分析法等;以及将以上方法加以综合的评价方法:如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层次法、模糊效用风险评价法等[2]。其中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应用较广,理论也较成熟。层次分析法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所识别的风险因子进行分层,通过比较、计算得到不同方案的风险水平。专家评分法是通过对参与大量工程建设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专家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风险进行打分,从而得到风险的发生概率等。风险评价的目的是选取风险水平小的方案,但风险较大的方案往往盈利的机会较大[3],因此平衡好风险水平与经济盈利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关键的。

4.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主要是为了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减小风险可能发生后的损失大小。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就需要增大投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素质及风险控制水平,并对项目实施地段进行充分的调查,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论证,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对各个风险要素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控制,防微杜渐,从而降低风险等级,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5.结论

日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在公路风险评价中,分为,根据施工期及运营期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全面科学系统地指导实践。同时还应对企业管理水平、素质等进行风险识别,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可能引起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

篇3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内涵和国人旅游方式的不断发展与转变,旅游公路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公路已经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运输通道”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们自身就是既有景区(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融入到当地旅游资源中。作为旅游公路这类新的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服务设施也在提升区域形象,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公路 服务设施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海南旅游公路定位

旅游公路是海南“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服务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性项目。在“打造一个体系、提升三类水平、突出五大特色、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的全岛旅游公路发展目标下,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以及景区和景区之间的通道,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是实现旅游公路发展目标的重要任务。

二、海南旅游公路规划

海南将以东、中、西三条南北走向的交通主通道为主轴,着力打造东部椰树海岸、西部金色海岸、中部生态旅游带的旅游新格局。新改建的旅游公路包括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山地雨林旅游公路、滨河沿江旅游公路及其他旅游公路。

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包括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滨海旅游公路、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滨海旅游公路、文昌滨海旅游公路等。

山地雨林旅游公路包括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抱由至尖峰岭旅游公路、霸王岭至王下旅游公路等。

滨河沿江旅游公路包括琼海万泉河沿线旅游公路;其他旅游公路包括居丁至南丽湖旅游公路、龙沭湾旅游公路等。

环岛旅游公路主要通过延伸沿海公路主干线,分期、分段建设。其中,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突出海南地域特色,展示海南文化,从而实现旅游公路的交通、景观和游憩功能的有机结合,兼具视觉体验和游憩休闲等功能。

服务设施建设必要性

目前,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业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服务方面。新型旅游公路也是如此,国外发达国家的旅游服务设施中提供无微不至、精细入微的服务,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国内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建设也应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作为旅游公路这类新的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服务设施也在提升区域形象,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功能上来说,旅游公路应配套交通信息、旅游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设计,同时,应尽可能考虑设置一些观景台、休息区,最大限度满足游人休息、尽可能方便满足游人欣赏公路沿途美景的需要。

服务设施建设的类型

参照《海南省旅游公路设计导则》(2012年1月)中设计原则,旅游服务设施包含公路服务沿线的各类服务于车辆和旅客等服务对象的公路服务设施(含解说系统),但不包括其他与公路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如房车基地、汽车旅馆等。

旅游服务设施按照服务目的、功能、配套、环境等因素,分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观景休憩区和停车休憩区四类。

旅游服务中心:综合兼顾部分游客集散功能。主要功能是提供旅游、文化信息及旅游公路相关宣传信息;满足休憩、休闲的功能;满足停车、加油的功能;满足维修保养车辆的功能。

旅游公路驿站: 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加强公路的旅游功能,提高行者的舒适程度。主要功能是供管理养管人员使用;供游客短暂停留、休憩;供骑行者补给必需品;以展示地方特色为主,包括信息展示和特色产品销售;提供旅游公路的宣传信息。

观景休憩区:观景休憩、大巴及自驾车停留。主要功能是供游客短暂停留,欣赏周边景观;还可提供科普、展示信息。

停车休憩区:大巴及自驾车临时休憩。主要功能是供游客短暂停留、休憩;可提供科普、展示信息。

实例节点分析

以乐东旅游公路为例,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经过龙沐湾,龙腾湾,龙栖湾,三湾之地,全线长为51.75公里。建设连接乐东三湾的滨海大道,可以很好的将龙沐湾、龙腾湾、龙栖湾等海岸线旅游资源挖掘、串联、整合形成国际知名的高品质的旅游集成产品,对逐步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国家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秉承“龙游乐东,乐在其中;低碳环保,发展带动;智能服务,便利交通;相约三湾,意随心动”的设计定位,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置旨在通过沿途服务设施的功能及配套的设计,力图尽快让游人了解三湾特色,尽早融入海岛生活。

旅游资源影响度分析

乐东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靠山临海,与三亚市毗邻,地势北高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组成,高山峻岭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北部与邻县交界处;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昌化江沿岸;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一带。通过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公路沿线主要景观资源有尖峰岭、西山岭、莺歌盐田,近海观景处以及主要河流白沙河、丹村河、莺歌海盐场河道、望楼河、抱套河等。因此,应将沿线的景观资源纳入到旅游公路的景观中来,并设置相应服务设施供游人休憩游览。

旅游资源是旅游公路的核心。旅游公路廊道景观是旅游公路价值的集中体现,与游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廊道景观一般分为距离公路100m以内的核心控制区;距离公路800m以内的生态控制区;以及距离公路800m以外且在公路视线范围以内的一般控制区。在乐东旅游公路中,按照沿线规划及现状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旅游公路建设实际,针对沿线的景观资源则采取了“嘉则收之,俗则避之”造景与借景并重的办法处理,最终实现对全线的廊道景观控制。

旅游公路的旅游资源挖掘正是依托廊道景观,通过对旅游资源位置分析得出旅游服务需求较大的点位。如该点位有景可观,或者在适当需要提供服务补给的位置设置旅游服务设施,使得旅游服务设施做到观景与服务并重,从而提升旅游公路整体的服务水平。通过对旅游资源影响分析,得出受旅游资源影响较大的点位。

节点设置影响因素

旅游服务设施除了依托上述廊道景观,还需考虑内外部交通的接口,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乐东旅游公路为例,通过对主要城镇位置以及规划公路网分析得出,外部接口主要是指西线高速的立交联络线接口,国道连接线接口。内部接口主要指省道穿越九所镇、利国镇、黄流镇、佛罗镇、莺歌海等城镇的道路交口,以及沿线的港口。这些接口都是影响旅游服务设施设置位置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交通影响分析,得出受区域交通影响较大的点位。

节点确定

通过对旅游资源影响分析以及区域交通影响分析,得出受旅游资源影响较大的点位及受区域交通影响较大的点位。再根据上述点位的排布进行排列组合,如相近的点位可通过位置合并、提高设施级别来满足游客需求。

此外,在选址上从交通技术的角度,保证沿线附属设施与主线线型相适应,保证车辆出入的通畅;还应考虑给水水源以及电力供应的影响。通过分析沿线附属设施所在区域的基础条件、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因素,从以人为本、营造优美环境的理念出发,确定其修建位置。

沿途服务设施通过配套交通信息、旅游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以及设置观景台、休息区等,最大限度满足游人休息、赏景的需要。其位置的合理设置,不仅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提升区域形象,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南旅游公路导则》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3. 陈孝.海南省公路网络结构演变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2.6

篇4

关键词:公路;建设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内需政策的带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除港、澳、台地区外,截至201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10万km,其中高速公路达到9.56万km。然而,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穿越了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众多环境敏感区,表现出了路域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剧烈、景观破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逐步研究和实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来控制或避免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1]。同时,以往我国的环境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用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来补救,使得保护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我国已逐步在公路建设项目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时期介入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包括公路网规划、环境保护设计、环境监理、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初步建立了一套公路环境管理体系。但从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的特点和环境影响的全面性及复杂性来看,由于目前公路建设项目各个时期的环境管理体系还不完整,其技术方法还存在缺陷,现行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在解决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时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公路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一)规划体系复杂,协调、制约机制不完善

公路规划涉及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城市等多个方面,由于这些不同方面的规划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造成公路网规划与其他规划相互交叉重叠,且这些规划之间联系和协调工作不够,最终导致规划体系内部互相矛盾。因为规划的目标和等级直接决定规划环评的类别和内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会导致规划环评结论相互冲突,进而降低规划环评有效性。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或交通建设管理单位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常看重公路建设带来的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影响,对规划环评给出的结论和建议缺少重视,但此时环保部门仅仅拥有对公路网规划环评的审查权而没有决策权,专家审查意见也仅作规划审批的参考依据,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制约机制,从而导致规划环评的效用降低。

(二)资金投入不足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预算至施工,在环保方面大都是一带而过,在工程概预算定额中没有专项定额,项目招投标中亦不像安全生产列有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等强制性条款,从制度建设、行业标准等大环境没有形成制度链、管理链、监督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套和设备配套不齐全,有心无力,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建立公路工程建设环保教育的长效机制,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三)存在不均衡发展

公路建设根据路线所处地理位置、交通量大小等分为高速路、一级路等不同等级,对高速路、一级路或重要的旅游公路建设由于项目投资大、位置重要、社会影响大,关系到政府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所以从立项、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及营运阶段各部门对环保都极其重视,机构、人员、设备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经费投入相对较大,对三级以下公路施工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施工,对环保管理则大多是放任自由。随着国家战略调整,今后一段时期逐渐加大对通村公路建设,其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亦逐渐突出,公路建设的环保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二、公路环保施工的措施

(一)分析生态效应,结合生态旅游进行公路设计、施工建设

要与生态旅游联系起来,进行公路的设计、施工。使公路建设要强有力地支持地方生态旅游。公路改变了自然环境路况,让人们迅速抵达旅游景点,尽情欣赏和享受自然的风光和人文景观。施工后期常采用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影响、洪涝灾害的影响,在公路两侧选择适宜乔木、灌木,兴建绿化林带,在路基上做好给排水设施建设,设立自然沟渠,合理注入降雨,减轻对生态的侵害。绿化林带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吸收了车辆废气,稳固了路基,保护了斜体,降低了噪声,增加了绿色覆盖,提高了沿线景观的观赏价值。生态公路,注重使用浆砌片石护坡,优化山体切割方案,减少破坏生态环境,利用刷方减载减缓坡高,在斜坡上设置平台恢复植被,整平复垦弃土堆,并进行绿化。公路建成后,生态公路做到了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维护,加强管理水土保持设施,确保水土保持设施的安全有效,加强封育养护绿化植物,利用人工促进生态恢复,建设生态型道路、景观型道路、环保型道路和旅游型道路。

(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再生利用

公路工程建设,特别是改建项目产生废弃较多,广西桂林境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了大量水泥路面,到了本世纪初进入损坏高发期,须进行大规模修复,挖补水泥路面会产生大量废弃水泥破碎块造成污染。如桂柳高速公路永福段水泥路面修复均采用换板处理,产生大量废弃水泥破碎块需要占地堆放,破坏周遍环境景观,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综合方案、加强横向协调联系来解决,把产生的水泥破碎块集中堆放然后加工成碎石用于通村公路建设等低等级公路底基层材料、沙土路材料,或者直接用于通村公路一般部位砌筑工程,变废为宝,2013年平乐公路管理局在国道323线K845+000~K847+700段10000m2水泥砼路面换板中。通过与当地交通局勾通协调,把处理水泥路面的水泥破碎块加工成碎石用做当地通村公路建筑材料,取得良好效果,解决了废料对方的难题,同时实现了双赢。

从2006年起至今多锤头水泥路面碎石化新技术、新工艺在国道323线平乐段得到广泛应用,多锤头水泥路面碎石化工艺是用多锤头将损坏的水泥板重锤直接破碎作为路面修复的结构层,减少了大量废料产生,解决了废料堆放难题,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施工环保新技术、新工艺较多,目前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边坡防护挂网等能起到很好的环保施工。

(三)狠抓环保施工制度和实施落实

1、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环境保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奖惩制度、教育制度,建立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理念。

3、明确环境保护质量目标和职责,做到全员参与,。

4、加大环境保护经费,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5、实行日常检查制度,确保制度实施和落实。

6、应急预案。

7、对存在的持续不断改进。

树立环保施工无小事的观念,既重视大项目的环保投入、管理、监控,同时应兼顾小项目的环保管理不放松,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施工环保重在落实,2006年7月平乐公路管理局在养护工程建设中,在二塘七堆岭料场地表挖坑修建一20吨乳化沥青池,由于施工质量差地基加固未达到要求,同时未进行防渗处理,也没进行试用检验,施工完成后直接装入乳化沥青,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乳化沥青渗漏,发生事故后由于没有应急预案及时把乳化沥青抽换到其它铁罐,污染了附近村民两口饮水井,直接经济损失12万多,从上示例可知施工环保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四)完善现有技术和规范,实行标准化作业

我国现有的公路环境管理技术和规范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应逐步完善规划环评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制定公路网专项规划技术导则及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中生态影响定量分析的薄弱环节,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环境管理环节现有技术规范的不足之处,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在公路建设中,提高公路相关从业人员的环境知识、环保思想和文化意识,是提高公路建设环保工作水平的基本保障,做到业主重视环保、施工人员积极配合、沿线居民共同监督,环境管理工作将事半功倍。对于业主,可利用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宣传公路环境与环保新形势、新任务,开展环保讲座,深入剖析环境保护对于公路运行的重要意义,消除业主对环境保护的错误认识,增加其重视程度。对于施工单位,可在工程开工前,聘请有关专家分别组织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各施工单位根据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规定编印《施工期管理人员环保手册》、《施工期施工人员环保手册》等资料,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参建人员环保意识,明确环保工作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沿线树立环保宣传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的标语牌,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又寓含警示意义。对于沿线居民,可通过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保事业,配合环境执法,调动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的热情,维护自身权益,形成全社会监督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力。

结束语

公路建设环保涉及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施工固体废弃物等多方面内容在此不在一一赘述,公路建设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现实。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坚持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结合,理清环保思路,搞好高速公路的科学管理,完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满通运输需求,又兼顾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需求,实现公路工程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融。

参考文献:

[1]马洪.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8:180-181.

篇5

新机场高速是连接新机场与北京中心城的一条专用高速公路,位于北京南部地区、京开高速和京台高速之间,南北走向。其中,四环至五环段为城市快速路,长8.7公里,采用高架桥结构形式、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五环至终点段为高速公路,长26.3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为100至120公里。

通州“商住房”限购

5月5日晚间,北京市住建委和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从当天起,在通州购买商务型公寓的家庭必须满足本市住宅限购条件。商业、办公项目销售对象也限定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再对居民销售。居民家庭购买的通州区商务型公寓,今后在核验购房资格时计入该家庭 的住房套数。5月5日前已由居民家庭或个人购买的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再次出售时可按之前的相关规定执行。

朝阳年内启动施工现场“蓝天计划”

今年朝阳区将启动施工现场“蓝天计划”,拟在全区工地通过引入多功能抑尘射雾器、结壳抑尘剂、挡风抑尘网、高压喷雾抑尘装置等5项高新科技手段,治理工地扬尘。目前,该区已开始实施绿色施工管理,5000平米以上工程需安视频监控系统。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朝阳区施工工程累计4971项,建筑面积达1.9亿平方米,建设规模居全市之首。朝阳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新的技术措施将成为重点研究课题,“蓝天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试验阶段,目前选取了2个建筑工地和1个搅拌站试点,并监测、评估等;第二阶段是推广阶段,如果试点工地效果明显,将在全区建筑工地全面推广。目前朝阳全区各施工工地每日安排专人进行洒水降尘。

篇6

查看更多《福建建筑》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福建建筑》编辑部

        专家论坛

        (1)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与提高生活质量研究 阮如舫 赵晟宇

        (5)国内外防屈曲支撑的研究进展 林树枝 姚林利

        (9)高层住宅建筑若干问题与建议 颜肖鸿

        (11)消费视角下的城市历史街区的振兴——以中美联合设计重庆十八梯历史街区改造为例 李博韬

        城乡规划与建设

        (14)实实在在出发,做有用的村庄规划——兼述《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 白敏

        建筑设计

        (17)闽南传统建筑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研究 许勇铁

        (19)从党家村看关中民居 杨帆

        (23)历史建筑保护“外观保留”模式探析 陈蔚 陈全慧

        建筑结构

        (27)某温泉国际大酒店结构方案设计 缪世超 司拓磊 范李劼 石建光

        (32)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增大截面加固研究综述 楼瑛

        公路交通

        (34)隧道位移应用ccd实时量测及自动警示技术 王建民

        (37)深谷高墩下部结构缆索吊装施工技术 叶顺汉

        (43)地质分析与雷达探测综合预报技术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吴尚杰

        (46)在役大型t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林著惠

        建筑材料

        (49)低品质粉煤灰混凝土弯曲疲劳试验研究 刘发水

        (53)浅析150m超高层结构用陶粒砼置换普通砼后的各项力学、经济指标对比 方禹

        建筑经济

        (58)现阶段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立铸

        (61)浅析中外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模式的区别 陈宙

        建筑施工

        (64)联邦广场斜屋面结构施工 石德仁

        (66)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精确测量技术 张文光 曹贺宗

        (69)异形装饰张拉膜结构施工技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王晋予

        (73)滑移钢管脚手架在网架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潘韶华

        (79)场地水泥透水混凝土摊铺成型施工技术 郑莲琼 周继忠 蔡雪峰 林奇 聂小龙

        (82)后张法预应力张拉端砼破裂的处理及预防 周杰华

        (84)高层民用建筑防雷接地质量关键点的探讨 吴玉生

        (87)暖通安装工程若干质量问题和对策 吴达祥

        工程管理

        (90)有效助推批量精装修的成功措施探讨 胡川

        岩土与基础工程

        (94)岩土监测在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黄晓毅

    &

nbsp;   (100)复杂环境下高水位深基坑支护渗漏止水施工技术 严涛

        (103)mindlin桩基沉降竖向应力影响系数的excel算法 姚梅红

        房地产

        (106)建筑策划探索——记长沙市象屿·优山美地项目建筑策划 孙海英

        (109)厦门市经济适用房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 许勇铁

        (112)国外土地征用补偿的综述,比较与反思 郑宸

        消防

        (115)浅谈火场倒塌跌落痕分析在认定起火点中的作用 吴晓炜

        (117)浅谈某商住小区的消防供水设计 黄跃波

        (119)汽车油路系统火灾分析 岑超凡

        无

        (f0002)热烈祝贺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成立五十周年 无

        (f0004)福建省鑫海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无

        (i0011)在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暨七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翁玉耀

        (i0004)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无

篇7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站 施工组织 方案

中图分类号:TV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02-01

当前为满足《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形势要求,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尤其是在能源供给方面。分布式能源是最能体现节能、减排、安全、灵活等多重优点的能源发展方式,且“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的重点地区,能源又相对匮乏,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对地区的经济建设,减少环境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某沿海地区拟建分布式能源站,一期建设1×30.06 MW+1×1.7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供机组,2台20 t/h燃气锅炉,预留二、三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供机组,远期总供热量为200 t/h。一期工程应急部分辅助锅炉已于2012年5月对橡胶厂供汽。

1 交通运输

1.1 铁路

该市现有铁路、高速铁路。铁路车站,距离厂址约20 km。高速铁路为国家I级复线客运铁路。

1.2 水路

该市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现已拥有港区7个,生产性泊位77个,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有海运往来。与国内上海、天津、青岛、宁波等多个地方开通了全货柜集装箱班轮。项目厂址距东渡码头和海沧国际货柜码头约30 km。

1.3 公路

该市公路交通非常发达,公路通车里程达1015.22 km,路网密度达68.36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工业园区紧临324国道,附近还有高速公路,319国道等交通要道。

1.4 重大件设备运输方式

由于铁路申请特殊车辆报批手续复杂,本工程不考虑铁路运输。由于重大件设备的运输重量和尺寸满足公路运输要求,本工程重大件设备的运输可以采用公路运输。本工程重大件设备也可采用水运,将设备运抵码头,后用100 t平板车运抵施工现场,码头至厂址的公路运输距离约30 km。

2 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和轮廓进度

2.1 施工场地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一期工程初步规划施工用地17750 m2,其中施工生产区用地12750 hm2,施工生活区用地5000 m2。

2.2 施工道路

一期工程厂区主入口作为施工期间的主要进厂道路。在施工区内规划布置了环形施工道路。施工道路按永临结合设计,利用厂区永久道路的路基作为临时施工道路路基铺设临时路面,作为施工期间主要施工道路。

2.3 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使用的钢材、木材、水泥、砂、砖等建筑材料均可到当地市场采购,地方建材制造及流通环节畅通,可满足电厂建设期间对建设材料的要求。

2.4 施工力能供应

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总用水量约20 t/h,由于一期工程应急部分辅助锅炉已于2012年2月对橡胶厂供汽,厂区供水管网已通,施工用水从厂区供水管网接入即可。

施工用电:本工程施工高峰用电量约1500 kW,施工用电向当地供电公司申请引接。

施工通信:当地通信已较发达。厂址附近已通固定电话网络(中国电信),施工通信线从厂址附近的交接箱引出,接至现场施工通信总机的引入端,其外线通信中继线引入按3对考虑。

施工用气:氧气、乙炔:采取集中供应方式,现场设氧炔站,通过管道供气。

压缩空气:采用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分区供应。

3 主要施工方案与大型机具配置

3.1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

(1)土石方工程。

基坑土方采用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土。石方采用机械打眼爆破法施工,使用普通风钻打眼,装载机和挖土机挖渣,自卸汽车运渣。主厂房零米以下工程施工一次完成,为确保机组按期投产,可采取分区域、按机组划分顺序组织施工。

(2)汽机基座和燃机基座。

模板安装:燃机汽机基座外型复杂,木工支模时既要保证尺寸位置的正确,同时模板的固定要有足够的刚度,正负面层上采用BF高强纤维大模板,对穿螺栓加纵横钢管夹固,螺栓间距为800 mm,螺栓外套PVC管,等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抽出,用1∶2水泥砂浆填补。

(3)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所需混凝土工程量大,为此混凝土供应拟在现场设小型混凝土搅拌站。

混凝土工程采取机械化施工,即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混凝土泵车联合作业。

基础混凝土浇注应按先深后浅依次施工的原则,采用分层、分段连续浇注,每层厚度应不超过300 mm;施工缝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具体情况决定,但基座混凝土浇注前应对设计院图纸和供货厂的设备图进行严格审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浇注,以保证预留燃机、汽机台板螺栓孔的绝对准确。

设置温度监控仪器,进行温度跟踪监测,将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3.2 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1)燃机组件。

燃气轮机设备基本上都是以组件形式供货,由平板车拖运至厂区设备基础的位置旁,利用滚拖方法运至就位位置,再用液压千斤顶就位,并配以适量的汽车吊作辅助起吊机械,完成安装任务。

(2)余热锅炉。

吊装设备:包括炉架结构、锅炉本体设备、燃气加热模块、高压汽包、中压汽包、低压汽包等。

余热锅炉采用炉顶液压起吊装置或履带吊吊装。

(3)汽轮机。

汽轮机的安装利用汽机房行车分件进行吊装就位。汽轮机转子、叶片等安装时运入汽机房吊装口,利用行车吊装就位。

(4)主变压器就位。

主变压器从厂外采用平板车运到现场后,尽量靠近基础停放,并对准横向中心线。用枕木搭设和平板车一样高的墩子,用千斤顶把主变压器顶起,主变压器底下两端各插入4根钢轨,装好液压顶推装置后开始顶推,待顶推到基础纵向中心线正上方,利用千斤顶慢慢松下就位。

4 工程项目的轮廓进度

4.1 施工轮廓进度

根据业主的要求,并参照同类机组工程的先进水平,本工程于2014年4月25日主厂房挖土,计划于2014年5月11日主厂房垫层第一灌混凝土浇灌(项目开工),2015年3月1日1#机组投产发电。总工期为10个月。

4.2 工期保证措施

项目工程的整体工期进度的满足涉及到从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监理、制造、施工等各部门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下面主要从施工的角度在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满足施工工期进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S].

篇8

关键词:省道107; 环山公路; 环境保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205-02

1工程概况

省道107环山公路太乙宫至马召段是玉山至马召新建公路的两段部分,为陕西省规划的“一纵、两环、三横”的次骨架关中环线公路,本项目属省道107线环山公路太乙宫至马召段第一段,呈东西走向,全长12.34km。跨康峪沟,西甘沟,经西甘村南、留村北,跨镐河桥至团结村北,再跨天子河继续向西延伸,途经曹村南、子午镇北。

2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生活环境保护对策

本工程路线地处渭河断陷盆地南缘,南为秦岭山地,北为渭河断陷盆地,路线区分秦岭北坡山前冲洪集裙,渭河支流及其阶地,沿线总体由东南向总体方向倾斜,局部由南西向北东或由南向北缓倾斜。沿线植被较少,水系发育,农田较多,居民较多,受水系植被影响,地形较为破碎,沟坎、陡崖发育。该区域环境保护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施工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思想,坚持“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方针,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过程控制,尝试推行建设项目的清洁化生产,坚持文明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填筑施工

2.1.1工程影响

路基填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破坏植被生态;,隔断地表径流;空中扬尘增多。

2.1.2防治对策

2.1.2.1清除草皮,回填素土,压实再填筑砂砾料,草皮土转运至路基两旁绿化带,日后种草,即美观,又避免远距离运输弃土,节约了成本。

2.1.2.2认真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工程,分散排水与集中排水相结合,保证地表径流畅通,避免在路基迎水面积而形成洼地,下游缺水造成农作物干旱

2.1.2.3路基填筑车辆运输导致便道上尘土飞扬,每天定时出动洒水车沿道洒水,保持道路湿润,以减少灰尘。

2.1.2.4路基坡面用C20砼预制六边桶或菱形骨架拼装进行骨架防护,防止边坡填料因洪水冲塌而造成水土流失边坡塌陷。

2.1.2.5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2.2路堑开挖

2.2.1工程影响

路堑开挖施工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二个方面:破坏植被;隔断地表及地下径流。

2.2.2防治对策

2.2.2.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2.2.2选择旱季开挖,争取大面积一次性开挖,并尽量缩短开挖面暴露时间,开挖后马上回填砂砾,并保证排水畅通,以防止雨水浸泡时间过长,素土成为淤泥,影响填筑施工和通行。

2.2.2.3路堑开挖前,将熟土及草皮异地保存,以被后用。

2.2.2.4在堑顶开挖截水沟或修建挡水埝,将地表水有组织性的引走,防止冲刷坡面造成水土流失;路床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及时疏通被切断的地下径流;某些地方为保证农地灌溉需要,设置倒虹吸。

2.2.2.5开挖后对边坡进行防护,修筑拱形骨架或护面墙,在边坡底部设置2m碎落台,防止因雨水冲刷边坡使泥土石直接进入路基。

2.3排水工程

2.3.1详细观察研究现场,确保桥涵位置设置得当,防止局部地段积水而引起黄土湿陷。

2.3.2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在施工场地埋设承插管或做盲沟,保证地表水畅通,以防止农田灌溉被切断而造成农作物干旱枯竭。

2.3.3及时清理桩基及基坑弃土,及时清运钻孔泥浆,防止水土流失。

2.3.4加强机械检修,防止油料跑、冒、滴、漏对水质造成污染。

2.4取土场及砂石料场

2.4.1工程影响

取土场及砂石料场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破坏植被,造成山体坍塌。

2.4.2防治对策

2.4.2.1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2.4.2.2取土前将表层熟土保存以备完工后场地复垦用土,草皮异地“假植”。

2.4.2.3按设计面积开挖,同时注意取土深度;在松土区域注意取土坡度,防止山体塌方。

2.4.2.4做好取土场四周的临时排水设施,如临时排水沟或挡水埝,防止雨水冲刷面积过大而造成水土流失,并在洪水来时造成泥石流等严重灾害。

2.4.2.5严禁在河漫滩、河谷取料,保证河道疏通,防止产生次生灾害。

2.4.2.6完工后,对高山地带的砂砾取料场,用挖掘机将坡度刷顺,刷缓,并植草皮和植树,防止坡度过陡,洪水冲击造成泥石流,为害居民的生活安全。

2.5大临工程

2.5.1工程影响

大临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二个方面:破坏植被;产生“三废”。

2.5.2防治对策

2.5.2.1尽量少设纵向便道,利用原环山公路来运输填料,以减少对耕地和草地的占用。

2.5.2.2横向便道尽量避开耕地、森林、选择荒地或植被稀疏处,基本按规定的4m宽,采用素土或砂砾填筑,同时便道两侧用标志界定,防止行车“越轨”,以保证周围耕地和果园植被不受破坏。

2.5.2.3生活营地尽可能利用已废弃的场地或道班,并划定用地数量。

2.5.2.4桥梁预制场设在化龙沟桥尾靠西,即留村北的路基上以及两侧荒地以免占用耕地,影响居民生活,完工后复耕。

2.5.2.5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陡设沉淀池,池底做防渗层,污水经静置沉淀后,用于场地降尘,绿化。

2.5.2.6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降解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附近取土坑掩埋;不可降解垃圾及含石油类固体废弃物按设计规定或要求,运送至指定处理。

2.6机械影响

2.6.1工程影响

工程机械工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反面:产生噪声;污染水质。

2.6.2防治对策

2.6.2.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6.2.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2.6.2.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音量;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

2.7其他相关措施

2.7.1坚决禁止偷猎、恐吓、袭击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置宣传牌,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

2.7.2加强对施工道路沿线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尊重当地居民的和生活习惯。

2.7.3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做到文明施工。

2.7.4发现文物墓坑及时向文化部门报告。

3结束语

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工程的重点之一,已引起各界关注。因此,加强环境伦理道德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在施工中推行清洁化生产工艺,改变传统的污染“末端治理”的被动处理方式,采取“全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模式,文明施工,尽量避免自然生态破坏,消减环境污染,补偿自然资源损失,使工程施工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达到环境损失最小,费用最少,生态功能最佳的效果,保证环山公路的建设,推动西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编.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国科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生态廊道、环境、宜居

中图分类号:TV64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绿色廊道概述景观生态学认为 ,景观是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廊道(Corridor)简单地说 ,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 ,同时 ,又被廊道所联结 ,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国提出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过渡阶段。这一提出,大大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建设。然而,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促进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 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游憩环境。

一、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

1、城市生态廊道有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空气和水的净化、缓和极端自然物理条件(气温、风、噪声等)、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污染物的警示等。不仅如此,由于城市生态廊道有着曲折且长的边界,生态效益发散面加大,能使沿线更多的居民受益,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2、城市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环境和生物。

城市生态廊道是依循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具有明显的乡土特色。同时,对于生物群体而言,城市生态廊道是供野生动物移动、生物信息传递的通

道。因此,城市生态廊道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3、城市生态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憩环境。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其中一些小径、沿河流的景观带等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游憩环境,还有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廊道则不仅是一个游憩场所,更是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

4、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绿色网络,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有效地分隔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既控制了城市的无节制扩展,也强化了城乡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保证了自然背景和乡村腹地对城市的持续支持能力。因此,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城市绿色网络的基础。

二、城市生态廊道的类型

1、山脉型生态廊道

山脉廊道是城市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源地,相依相连的山脉廊道不但有利于各种生物的栖息与繁殖,而且能调节城市气候。山脉廊道是城市规划中严格控制的非建设用地,应加以保护,禁止挖山、采石、滥砍滥伐林木等破坏行为,对已破坏的地区进行生态恢复,提高山体植被的覆盖率,建设连续的山脉廊道体系。

2、道路型生态廊道

道路廊道是人们体验周围环境的直接途径,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纽带。在城市交通道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绿化带起到分隔交通、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美化城市的作用。在绿化设置中,首先要确定道路总宽度中以何种方式布置占有一定比例的绿地。例如,在道路断面中设几条绿带,采用何种形式布置,能否安排街头休憩绿地或其他形式的绿地等,还要考虑各种市政管线、人行道与绿化带有无矛盾。在树种配置上实行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花草地被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增强绿带的抗风能力和行车安全。与机动车道分离的林荫休闲道是城市各景点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在设计形式上从游憩功能出发,乔、灌、草结合,注重植物的色相和季相,可形成视线通透、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3、河流型生态廊道

城市中的河流水系由小溪汇聚成江河,形成树枝状的景观格局,这种分布广泛而又相互连接的空间特征为河流廊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天然依托。以往城市发展中未考虑城市河流的景观价值,河流仅作为城市排污、排涝、航运设施来建设,致使河流水质污染,河道景观遭破坏。河道廊道的建设是在不破坏河流的自然属性基础上,恢复河流景观及断面的完整性和河流廊道之间的连通性。完整的河流廊道断面应包括河床、河漫滩、河岸及两侧的植被。河流廊道的完整性增加了滨水过渡生境的类型,还能有效阻止污染物的汇入,有利于净化水质,同时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涉水空间,优化城市视觉景观。修复和建设沿河绿带,增加河流廊道的连通性,构建融休闲、交通、绿化于一体的河流生态廊道体系。

三、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

以高速公路生态廊道为例: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的设计首先应选好被保护的野生动物,其次应根据周边野生动物的生境斑块作为基础来考虑,然后根据经验方法与生物学知识来确定。应注意下列因素:要保护的目标生物的类型和迁移特性,保护区间的距离,在生境走廊会发生怎样的人为干扰,以及生态走廊的有效性等。由于高速公路是大型线性工程,其线形往往受到高速公路建设各项指标的限制,涉及的野生动物的生境往往包含边缘生境、完整的带状生境,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区别对待。带状走廊往往出现在高山重丘区,由于带状走廊包含有更宽的内部生境,具有完整的群落功能,而且走廊具有很大面积,具有自己的斑块动态。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带状生态走廊,利用以桥隧替代路基通过的方式,或者利用桥梁和隧道交替布设的方法,确保野生动物生境的完整性或者保留野生动物带状生境走廊带。

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其规律性,以指导廊道建设的实践,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户外广告;快速路;设置;分区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03-02

1.引言

户外广告作为信息的媒体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市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大批有关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的理论、编制成果,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在规划部门管理户外广告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编制能有效促进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的合理布局。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控制体系包括法规规范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规划设计体系和管理实施体系四部分;其编制方法涉及规划层次与深度控制、导控分区划分体系和标准、导控要素选择、规划导则与技术通则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

2.快速路沿线户外广告规划编制方法

随着宁波北环西路的建成通车,沿线广告逐渐增多,很多广告设置不当、设计水平不高、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逐步凸显,直接影响沿线的城市景观,造成视觉污染,甚至对城市特色和形象造成破坏。面对户外广告对市容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北环西路迫切需要专业规划控制和设计引导,并分阶段逐步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和建设工作。

规划针对快速路沿线的空间特点,从户外广告的对象界定入手,运用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手法,从采用“面――线――点”的系统结构,即分为“分区――边界――节点”三个层次。

2.1 规划结构与内容

2.1.1 分区

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从功能性区域入手设置分区,导入区域形象识别系统(District Identity System,简称DIS)理念,对沿线各区段进行分析,确定DIS定位,在宏观层面上提出广告设置的总体指引。

2.1.2 边界

对户外广告的线性空间――街区边界进行分析、分类,更急特征的不同对边界进行归类,提出相应的户外广告控制措施,对广告的数量、体量、形式、色彩等进行规范。

2.1.3 节点

对沿线人流主要吸引点――城市节点进行归类分析,提出设计指引。

2.2 规划技术路线

2.2.1 分层次控制

分为分区、边界、节点三个层次进行控制。首先在分区层面完成沿线户外广告宏观控制,确定各区段广告的特色,划定引导分区,增强区域的可识别性。其次边界层面通过对沿线边界性质的分析归类,实现对沿线广告的总量控制。最后在重点区段、节点确定具体广告形式、尺寸等,将微量管理具体化,重在操作。

2.2.2 依据用地、结合场所

规划不免孤立地对单幅广告进行管理,依据不同用地性质和边界类型结合城市空间、界面制定广告设置通则,为广告设置技术规范提供必要补充,提高北环西路整体视觉感受。

2.2.3 公益平台

确定公益广告布点方案,为各公益宣传部门提供广告媒体可用资源,便于各部门协调宣传资源的调配与使用。

3.快速路沿线户外广告规划控制方式

3.1 分区设置

区域形象是指某区域内部与外部公众对该区域内在综合实力、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情感和印象,是该区域内自然、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历史、生态诸方面要素在公众头脑中反映后形成的总体印象。户外广告作为城市空间中极重要的视觉元素,无疑是区域形象识别系统中的构成要素之一。规划将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北环西路沿线各区段的DIS定位,作为指导北环西路沿线户外广告总体布局的指导依据。

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对沿线相关规划的解读,将北环西路沿线分为四个区段,分别是产业服务段、商贸综合段、居住生活段、综合市场段。以沿线各区段不同的功能定位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区段的DIS定位。

3.1.1 产业服务段

该区段是杭州湾大通道从高速通道进入城市快速路的节点区,是“宁波印象”第一站。该区段的DIS定位为宁波城市的北部门户,发展企业总部基地、工业产品博览交易中心、城市奥体中心等城市新兴功能,成为集商务办公、科技研发、工业制造、居住休闲、体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定位关键词:绿色、城市形象、综合性、高质量。

该区段的户外广告设置指引是: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数量、质量;形态上要有创新,可设置独立式具有艺术美感的户外广告设施,使之与周边的建筑相呼应;公益广告要占相当比例以反映城市精神面貌,体现城市形象和品味。

3.1.2 商贸综合段

该区段在功能上看是城市西北部主要的商贸文体中心,最容易体现城市文化特色。该区段的DIS定位为以文化为主题,以商贸综合服务为目的,发展城市商业购物中心、文化体育中心,成为以姚江为背景,具有商务办公、商业购物、居住休闲、娱乐健身、体育文化等复合功能的城市活力滨水区。定位关键词:文化、现代化、多样性、高品质。

该区段的户外广告设置指引是: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数量、密度;应尽量以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广告设施为主,如LED广告、投影广告等;允许在建筑、公共设施上设置广告,并作为城市夜景的点缀;控制设置大型独立式户外广告设施。

3.1.3 居住生活段

该区段是与宁波三江口中心城最近的区段,区位条件优越,是城市重要的居住组团,道路沿线具有良好的生态要素,河网密布、绿地交错、环境优美。因此该区段的DIS定位为城市生活居住区段。定位关键词:居住、宜人、活力休闲。

该区段的户外广告设置指引是: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密度,不宜设置醒目的户外广告,广告的色调应以体现安静、想和的色调为主;不允许设置独立式户外广告设施。

3.1.4 综合市场段

该区段作为宁波中心城商业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汽配、物资等市场的综合市场园区。园区北面为城市绿化隔离带。因此该区段的DIS定位为城市综合市场区段。定位关键词:综合性、现代、绿色、高品质。

该区段的户外广告设置指引是:严格控制户外广告设置的数量和密度;可采用霓虹灯等效果好的材料,允许在建筑上设置广告,广告形式不宜过多;允许设置独立式户外广告设施。

依据规划分区设置,规划区内广告分布密度呈中―低―高的分布特点。

3.2 边界控制

城市街道作为线性的广告空间载体,是广告规划控制的主要对象。本规划作为城市快速路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如何引导好边界的户外广告设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3.2.1 边界分类

北环西路近期作为城市交通型主干道,远期作为城市快速路,结合沿线不同的用地性质其户外广告设置特点有所不同。规划以北环西路两侧边界的用地性质为基础,依据道路沿线近远期各类用地性质特点把沿线用地重新分为五大类。

1)居住生活类,包括各类居住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文物古迹用地。

2)行政特殊类,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军事用地,保安用地,殡葬设施用地,水域,耕地。

3)工业公共类,体育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T5,仓储用地,社会停车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4)商业娱乐类,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金融用地。

5)广场绿地类,广场用地,公园绿地。

3.2.2 边界户外广告控制分类

规划边界控制分类为:鼓励设置路段、适量设置路段、严控设置路段、禁止设置路段。

规划依据北环西路近远期的不同道路性质,依据沿线的规划用地分类界定两侧边界的控制分类。

1)鼓励设置路段

主要指商业服务业较为集中、人流量较大的路段。由于广告潜在价值比较高,为营造商业气氛,鼓励设置各种形式的户外广告,设置位置是规划图示范围内的建筑物墙面、楼顶或不影响道路交通、绿化的人行道或独立用地。广告形式可使用喷绘、灯箱、霓虹灯、立体造型及其它新材料。

本区段主要是城市干道、次干道及支路沿线的商业、娱乐业用地。

鼓励设置区段户外广告设置应尽量以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广告设施为主,如LED广告、三面翻广告牌、投影广告等。此外要兼顾广告设施夜间景观,结合夜间照明,充分烘托商业地区繁华氛围

2)适量设置路段

商住路段或一般城市道路界面,为营造气氛可适量设置户外广告,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鼓励使用体量较小但造型美观新颖的户外媒体。

本区段主要是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次干道及支路沿线的商住、工业、市政设施等公共用地及城市快速路沿线的商业娱乐业用地。

适量设置区段户外广告设置要注意控制户外广告的密度,允许采取霓虹灯等效果较好的材料,允许在建筑、公共设施上设置广告。

3)严控设置路段

城市重要景观路段或景观敏感区域、住宅区或厂区的区段应视具置环境,严格控制户外广告,一般不得在建筑物屋顶设置广告牌。

本区段主要是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次干道及支路沿线的纯居住(不包括商业的居住用地)、教育、医疗等生活用地及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沿线的广场绿地。

严控设置区段户外广告设置宜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密度,不宜设置过于醒目的户外广告,广告的色调应以体现安静、祥和的色调为主。

4)禁止设置路段

即禁止在政府行政办公、城市公园绿地、河道两侧、中小学设施等区段和建筑物立面或顶部设置户外广告。(控制指引详见分区广告设置指引表)

本区段主要是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次干道及支路沿线的行政办公用地及支路沿线的纯居住、教育、医疗等生活用地,以及人民政府、文物保扩单位、军事、宗教活动场所、风景名胜区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设置的路段等。

禁止设置区段户外广告设置不允许设置纯商业的户外广告,但允许设置店招、店牌以及企业标识,一个店面设置一个招牌,在色彩和形态上要严格控制。

3.3 节点控制

城市节点作为城市人流的吸引点,是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的重要区域。这一类地区的广告设置设置的重要区域。这一类地区的户外广告设置要根据节点的功能特点合理布局,要体现城市景观的他点,做到景观性与可操作性并重。

根据沿线的城市设计和空间类型,规划重点对交叉口、桥梁、道路沿线、开敞空间、公共设施五大类十二小类空间的广告设置进行分类引导。其中,交叉口类型包括有跨线桥路口、互通立交和高速公路出入口三类;桥梁包括跨河桥梁和跨铁路桥梁;道路沿线包括高架路沿线、轨道沿线两类;开敞空间包括公园绿地、广场、滨水空间三类;公共设施包括体育、教育、商务办公区与大型商业零售设施空间三类节点。

规划针对不同的空间类型,对允许设置的广告类型提出广告设置导则。

4.规划实践体会

4.1 快速路沿线户外广告规划设计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4.1.1 沿线户外广告设置需动静结合

快速路沿线的户外广告设置需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在道路沿线以静态广告为主,在沿线路口节点以动态的广告为主。单体建筑裙房以动态广告为主,主体高层以静态广告为主。

4.1.2 与整体景观环境相结合

户外广告设置注重与城市区域功能、建筑实体、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等相衔接,严格控制户外广告设置,使之布局合理设置规范,提档升级,促进并维护整体城市景观环境。

4.1.3 市场导向与公共利益相结合

户外广告设置应符合城市安全、卫生和景观的要求,保证公共利益;结合广告设施、阵位使用权出让管理,协调好个体经济与公众社会的关系。

4.1.4 刚性与弹性控制相结合

明确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要求,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强对详细规划和广告设置的引导,鼓励广告设计和技术的创新。

4.1.5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从分析北环西路沿线户外广告现状问题出发,确定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思路和管制内容,例如对近远期不同的道路性质提出不同的控制原则;凸显沿线各区段功能的特色,提升沿线城市市容景观品味。

4.2 户外广告城市管理研究

目前我国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管理体系包括法规规范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规划设计体系和管理实施体系四部分,其构架基本为“法规十规划”,或“规范+规划+规程”。户外广告管理最直接的依据是由当地政府或规划管理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和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专项规划。

目前宁波户外广告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宁波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宁波市人民政府令(1995)第34号)和《宁波市户外广告设置导则》(甬规字(2008)29号),前者主要对户外广告的经营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后者主要是对户外广告设置的技术要求。依据《宁波市户外广告设置导则》编制城市快速路沿线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并依据慈专项规划进行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进行监督检查时实施本规划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伟明.城市广告环境与专项规划研究:中国广告.2009年第2期.

[2] 节连青.陈福涛.东营市户外广告规划方法探索:山西建筑.2009年6月.第35卷第18期.

[3] 高轩.论我国户外广告行政立法的缺陷及其完善:时代法学.1008年10月.第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