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考高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考高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考高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观念;考试

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观念上的误区有:

一、关于课外资料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以教材为辅的错误观念

当前越来越多的语文相关复习资料占据着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语文复习资料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资料,也是教师能顺利进行教学的保障。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这些课外辅助复习资料作为主讲的对象。逐步将语文教材抛在脑后,完全被高考所俘虏。教师越来越多的精力都放在通过大量的课外资料对高考试题进行一个研究,如:大家都熟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冲刺高考》《高考真题汇编》《高考复习纲要》等等这些资料已经风靡整个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因此,这些课外资料的大量涌入已经完全背离了新课改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的宗旨。这也就是为什么现阶段高中生一直在努力学习语文,但就是不见效果的原因。那么此时,教师还是应该坚持以教材为本、以其他资料为一个辅助作用来纠正课外资料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错误教学观念。

二、教学完全服务于考试

在这个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以及家长总是用考试成绩来束缚着孩子们的自由。其中也包括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总是运用“这是考试的重点,这个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大”等这些关于考试的字眼来刺激学生的神经,牵制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考试出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以外,还有各种月考、模拟考等等。这些考试的举行不仅仅会占用语文教学课时,而且考试过后,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讲解考试试卷为主。这种为了考试而逐步退化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完全忽略了高中语文课程开设的初衷,不仅没让学生积累到文学方面的知识,反而让学生为了考试失去了许多丰富知识的机会。

三、对写作技巧的教授逐步取代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实用性 创新性

高中教育阶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对义务教育时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升级更新;另一方面,也是对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整个高中时期的知识量是很庞大的。而且,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在高考升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当前有一些不正确的教学观点,认为语文教学在母语环境下不需要进行创新,只需要寻找相应提高分数的方法。这种观点很显然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要应对高考,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缺乏语文知识会造成理解障碍和表达障碍。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语文作文在高考分数中所占地比例很高,一般在三十分到五十分之间,相比于其他的题目而言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学生的总分。其二,语文作文内容十分复杂,涉及了几乎所有的书面表达知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发挥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忽视语文作文教育工作,必然导致其他关联性学科的负面因素出现。

在新时期背景下,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高中语文教育在难度和程度上比义务教育期间要求更高,由此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就更明显。

一、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高中作文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掺杂在日常的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并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初中作文教育工作的方式。由于教学体系的时间限制关系,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在限定时间内的作文能力的培养(高三毕业班会进行少量的训练)。

作文的完成过程通常有以下的步骤:首先由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并提出构思的方向;其次,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完成并上交;再次,教师在课堂上随即抽出几篇进行评价,总结出文章的优缺点。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局面。少数作文内容质量并无法代表平均水平,多数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会逐渐减退学习语文作文的热情。

同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育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形式,即教师通常会选择作文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公开讲评和赏析,以实现共同学习的效果。但这种形式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结合教育实际问题分析,高中语文教育和作文教育之间的层次关系并不明显。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分为“听说读写”等主要环节,其中写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作文方面。但由于这一环节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展开,因此被客观地忽略掉了。要做到语文作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就应该从改进方式入手。

二、我国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分析

(一)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所谓实用性,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其一是在高考中的实用性。考试通常是要限定实践和作文内容的。同时,基于考核保准的制定,出题者会对作文题目给出一些限定要求,如常见的命题作文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具有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并将作文高度进行提升。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表现在对作文限定条件的理解程度上。其二,是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应用。作文的本质是书面表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机会,如对工作的总结、会议发言等。

单纯从考试实用性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的模式根据考试模式确定,但这种模式并非是要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相反,是让学生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发挥到最高的极限。

实用性的作文教学工作有多种形式,最为明显的是结构教学形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系中,由于学生前期已经掌握了较为完善的文学知识,对文章的结构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可以让学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所谓的结构,主要包括文章开端、、结尾部分。这些部分如何把握,结构如何更加更紧凑,是可以通过长期的练习来实现的。

实用性语文作文中另外一个方式是“举一反三”。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章阅读量,并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例如,学生针对命题论文中的某一个事物进行变通,从而快速构思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有些取巧,却是最大限度发挥了实用性的特点。

(二)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创新性是语文作文教育中的永久性旋律。换句话说,文章的创新本身就是相对性的。从教学工作出发,实用性与创新性是否存在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高考作文的考核形式就可以简单判断,同样一个题目或者命题要求,不管如何变通都无法跳出同质性的圈子。要想在这种限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性特点。

简单地说,实用性是容器,而创新性是精神,是灵感。在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利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观点。当然,前期的必要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创新,不是指针对某一种模式的创新,更多的是在整体上的创新。高中语文教育针对作文方面的工作,要改变以往赏析评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刺激其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育是学习母语体系的重要阶段,而作文教育工作又是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基于它所包含的多项知识,更应该加强训练,而不仅仅是为了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还要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文字表达基础。综上所述,积极展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3(12):111.

[2]赵春香.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4(6):127.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品质 教学途径

引言

本文从教学品质和效率出发,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语文教学品质的基本内涵,并且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进行研究浅谈。高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高考成绩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究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高中语文学习现状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里去。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教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要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视起来,并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基本内涵

语文就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就是听、说、读、写。高中的文章要求的是一个人文情怀,重要的是立意要高,要有思想和内涵,阅读方面不仅仅是翻译和理解能力的测试,更多的是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情绪情感。语文学科是最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学科。谈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弄明白“个性”的概念。学生的个性既有一般年龄特征的共性,又有个别的差异性。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制约着人所有的心理活动,是产生积极性的心理动力。个性心理特征指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表现的特点,它在个性中是比较稳定的成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强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正确的引导。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认清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重视语文的学习,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才能有实际的效果。高中语文教材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近些年的语文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考验学生创新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题越来越多,语文教师要搞创新教育,要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三、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

首先,教师本身要吃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之后,才能得出授课安排。确定教学目标可以指引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要求,教师可以做出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规划,也可以是当前学期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后就可以将繁重的高中语文教学分解成连贯的体系,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连贯性掌握。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统一。高中语文教学更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改变过去只把语文教学禁锢在工具性程度的观念。这样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语文课堂转变为朝气蓬勃的欢乐场。教师应留意并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态度、情感及思想的变化。教学过程要摒弃过去分段分层、破坏文章框架的方式,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参去给学生正确答案,要真正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分析理解整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和人文精神,争取使学生能从思想的高度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采取诸如讲故事、猜脑筋急转弯等方法来活跃学生思维,通过点拨、纠错、回忆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在现代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声像导学也会起到非常好的课程导入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比较多的文章,进行个人诗朗诵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快乐。板书过程使用彩色粉笔也可以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不定期的发放试卷、模拟题给学生完成,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四、结语

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品质,不仅需要教师研究各种途径,而且要学生积极的进行配合,教师要深刻的领会新课改的教学大纲,而且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求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语言积累。

参考文献:

[1]段树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2]庄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_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

篇4

语文学科是其它学科的学习基础,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语文学习一直伴随着教学过程,而语文作文作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检验,一直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新课改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受到挑战。

一、传统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设定题目让学生自行创作,教师选取觉得比较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或打印成纸质材料分发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产生更加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写作能力相对差的同学,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模仿,积累优美的写作语言,这可以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并不理想。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忽视了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写作缺点,使其无法实现针对性的加强,所以其写作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一味的模仿别人的写作方式,不仅不能挖掘自己擅长的写作风格,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不仅不能调动其写作兴趣,而且会使其思维条理不清晰,教学方式上的缺陷使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受限。

(二)在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忽视对质的追求

作文在高考中占有较大分值,所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从高一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一个星期的教学中至少安排2-4篇作文,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而作文的题目多是历届全国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及其衍生题目,学生为完成教师预留任务,机械式的完成大量的文章,这样虽使学生的写作数量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教师并未对每个作文题目进行详细讲解,也没有为学生指明写作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写作质量上并未得到提升。在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忽视对质的追求,会导致作文教学偏离教学目的,适得其反。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高中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高中阶段的知识,以满足高考的需要,在应试教育中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高中教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都必须以为高考服务为前提,而作文占据高中语文学科的较大分值,其实用性必然是其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谓实用性,即通过短时间内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提升作文水平及其相应成绩,从而能够在作文写作中面对各种类型的要求,都可以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准备。所以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掌握实用性教学的精髓,可以加大高考作文取得理想分数的概率,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从中培养作文写作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提升语文教学实用性的有效方法。例如为学生讲述作文开头和结尾写作如何可以吸引评分教师的眼球,从而获取高分数;如何对优秀作文进行适当的更改,使其完全为自己所用;适当选取历届高考中的满分作为为学生分析其取得高分的原因,及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知识点等。

通过教师的实用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个人写作习惯进行调整,并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在调整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方法都得到完善,这是高中语文教学实用性的体现和目标。

三、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篇5

关键词: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归纳总结;书面表达

作文课是高三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有效的作文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通过作文题目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的技巧。

一、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1.提高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往往被爆出“零分作文”的新闻,而大部分的“零分作文”的原因是作文严重离题。因此,在作文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掌握命题者的意图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到语文作文课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在审题立意方面有所侧重,改掉传统作文教学中过多地重视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的习惯,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其次,要在课堂作文训练中结合人教版新教材来布置一些作文命题,尽量做到命题的多样化、细化、具体形象,总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才会静心分析,在头脑中整理出写作思路;第三,要依据近几年语文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来进行课堂训练,要加大作文题目的难度,侧重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内容,引导学生探讨材料的引申意义,寻找立意点。

2.加大阅读量,为审题立意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的阅读模块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依据高考命题趋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二、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培养学生总结各类文体结构的习惯

高三语文作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备考,让学生在总结归纳高中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课教学中,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高考作文题作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高考作文题展开训练,并且引导学生对历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找出高分作文的共同点。如,2008年有写偷看老师的日记来歌颂老师关爱学生的品质(63分)的作文,2009年有通过时尚写母爱(65分)的作文,这两篇高分作文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来描写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总结高分作文的文体结构,虽然目前高考命题趋势是文体不限,但在备考时期可以让学生多写记叙文类型的文章,形成自己的一套行文方法。

2.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归纳作文构思的模式方法

除了学会总结文体结构形成自己的行文方法外,学生在作文课中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作文的构思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用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让学生自拟提纲,在拟纲训练中学生逐步提密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再对高考高分作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比自己拟的提纲和高分作文提纲的不同点,最后进行总结。经过构思模式的训练,学生不但对如何写作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对如何写出高分作文有了自己的心得。

三、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作文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在写作内容方面力求做到新颖生动,在细节方面要做到语言细腻,引人入胜。具体在教学中可以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例如,2012年山东省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在开篇进入主题后先后用了四个排比句结构,让读者耳目一新。又比如,2012年的湖南省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在开篇点题,层层递进,吸引读者深入到故事中。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了感悟和积累,在作文训练中也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6

一、教育管理者应为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清除路障

从课程教学管理层面看,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等各级教育管理者首先必须勇敢冲出旧评价的樊篱,清醒地认识到新评价对于解放师生教与学的创造力的意义。只有真正转变传统的偏重于量的检测的单向度的课程评价思想,而转向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双轨整合的路径,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趋势,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新课程的稳步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自然发展为个人化学习,个人化学习则自然要求要有与之相应的个人化的评估反馈机制。而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质的评价,就是一种比较合乎人性的评估反馈机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包括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等等”(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论新课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原则就已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已经渗透了质的评价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是这种评价体制的延续和深化,而不能因为有高考在前,而将评价异化为片面以高考分数测量来作为高中语文课程教与学的效能评估的唯一标杆,并以之为紧箍咒来束缚语文教师,从而导致“新课程旧教学”“新课程旧考试”(就2007年海南、宁夏两个高中语文课改试验区的语文高考命题看,仍然被笼罩在旧的高考语文模式的阴影下)现象的出现。

其次,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将课程评价的理论理性切实转变为课程评价的实践理性的勇气,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上,细化、实化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具体标准与操作程序。从便于新课程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课程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案、规程应先于课程实施,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然而,当下我们面临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新课程实施了,却没有配套的新的语文课程评价切实并行,而往往流于表面与语文教材教学进度关联、实际与高考挂钩的书面限时测试。如此一来,课程标准关于新评价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就虚化为了空中楼阁。让一种新理念根植于人心,难;而更难的是执行,即让新理念成为看得见的行动。因此,为教育管理者松绑,卸下固有的单向度的量的评价的枷锁,是最迫切需要的。

二、教学执行者应该为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开拓道路

从学校课程教学实施者层面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迅速行动起来,扮演好新课程评价实践“改革者”的角色。首先,从思想意识层面来看,要认识到彻底转变狭隘评价观的紧迫性。要扭转单一的量的静态评价的思想,而代之以发展性评价;亦即不仅仅热衷于高考的分数,更要关注教学全过程中学生语文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增强、情感的丰富、素养的形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教师有必要学习、掌握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其次,要在评价的具体操作行为上尝试行

动研究。当前,高中语文课程实行“必修”与“选修”并行的模块结构课程,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内的各类课程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内容与要求。作为课程执行者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把这些评价的内容与要求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细致的评价方案,努力建构高中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

从评价方式来看,应该采用多形式、多侧面的评价手段。首先,要改革、优化传统的量的评价的手段,提高高中语文书面测试命题的信度和效度。传统的量的评价重结构的严谨性和量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书面的测试上,比如会考、高考等。书面测试的命题应该知识、能力、素养三者兼顾,而以素养为重,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体现所考即所学的原则),能最大程度地检测学生在一个特定学段之内的语文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养形成所达到的水平。其次,要研究质的评价技术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评价操作中的应用。比如,通过情景活动、课堂观察、过程记录、学习日记、语文综合性学习、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袋等等途径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三、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要落实主体多元的原则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评价是一种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新课程评价则强调主体多元评价,它吸纳了学生、家长等多个评价者参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强调“尊重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教师学生”评价,应该发展为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生”评价,以及与以其他评价者为评价主体的多维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层次,不应仅仅由其任课教师来认定,还要吸纳同学、家长、其他科任教师、学校、社会团体等评价者的评价意见。这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主体多元评价可以弥补旧评价的一个缺陷:因传统的一元评价所产生的偏见乃至歧视,压抑了一些有某方面语文特长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在书面测试中成绩并不突出或者很差)的学习兴趣。它可以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丰厚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全人教育”的特质。

四、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要注重全过程的评价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学习兴趣

引言:新课标的出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要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对学习任务非常重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新课标同样要求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领悟。怎样才能在繁重的的学习压力之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当前高中语文兴趣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尚存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学生学习语文,更会对学生了解五千年中华的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经过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错误的教学目的让降低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

高中目的是为了在高考时取高分数,从而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为升学而学习的错误的教学目的,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变大,他们盲目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中,根本没有思考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对语文的感兴趣何在?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为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完成任务,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盲目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真实的发展要求,阻碍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发挥。

在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完成就可以了,但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真实发展的需要,根本没有了解到,长达45分钟的语文课堂,一般都是在语文老师的上课声中开始,最后在语文老师的下课声中结束,这种教学方法,最后导致不但但是教师感觉很累,学生最后听得也非常累,教师不能理解学生所需要的内容,学生也不能真正的理解教师所说的各个知识点,因此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大。

3.新课改在不断的实施当中,学生普遍反应语文学习越来越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降低了。

因为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在不断增多,但实际上,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其不是提高了学生所学的难度,而通过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但一般的学生看到语文学习课本的变多以后,就觉得高考的难度肯定要大于以往,这种类似的错误观念导致他们的学习任务增加了,慢慢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降低了。

二、提高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措施

1.将学生视为语文课堂主体的地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一,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一个主体。主体是学生,而并非语文教师,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只是停留在完成其所教授的内容上。比如,在进行《陈情表》一课的学习时,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不但需要掌握这节课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字词、句子的翻译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去掌握作者对其母亲的那一份孝心。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围绕这一主体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这份感情,把学生的感情融入到这篇文章的感情中来,以提高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语文素材,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门融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仅让学生去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要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来进行的了解,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该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依据,搜集与之相关的语文素材,于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还很强,在课堂上讲些课外的知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在教学时应注意评价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扬,因此语文教师要及时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表扬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进而增强自己语文的能力。

4.教师通过自身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学生,进而增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被教师的个人魅力吸引,而欣赏这位老师的个人美丽,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5.将实际和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各科学科都是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设立起来的,因此每门学科的开展必须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将实际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对于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能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总结

有很多种方法能够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我们必须要以根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依据来选择恰当的方式,才能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佩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01-0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却存在着种种弊端,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思维流畅性也得不到提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加强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高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总体来讲,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语言训练,轻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接受的是语言训练,这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使得学生文章写作成为新八股,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第二,教师影响学生的作文思路。很多老师自身在作文写作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是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训练,使得学生写作初始便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第三,脱离创新偏重模式训练。由于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了大半个江山,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便会围绕作文开展一些模式化的训练,以使学生能够获得高分。但是这种脱离创新偏重模式的训练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第四,忽视评价的重要性,使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指导。教师对作文的指导过程主要分为讲解技法、指导练习、讲评修改三个步骤,但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前两个步骤,却忽视了“讲评修改”的重要性。

二、高中作文教学策略探析

1.协调语言与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作文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作文写作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为此,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一定要从语言和思维方面入手,对词语、修辞、句式、意蕴等语文写作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训练。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时,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作文写作素材。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仿写,例如在学完《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仿写第一段。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最终目的。老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高中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语文教材为主,注重多媒体使用的适度性和适宜性。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指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频率不能过高,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倦,进而对多媒体作文教学产生反感。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宜指的是多媒体运用度的问题,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恰当、合理,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3.高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是存在着差异的,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努力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过于忽略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是导致作文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改变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差异性。另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与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保证学生作文学习的顺利进行。

4.优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个性化指导”。在高中作文写作过程中,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完美无缺的文章,通过写作中的反复修正才能让文章更加完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评价过程,在评价阶段给学生有效的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需要改正和努力的地方。

三、总结

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需要正确的方法引导和平时的丰富积累才能取得有效的提高。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在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高考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老师作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高中作文教研人员应该深入研究我国高中的作文教学现状,创新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淑清.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九点结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9).

[2]刘正旭.浅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02).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模块教学;高效学习

语文不仅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更是学生和家长最为注重的科目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但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知识体系就非常庞大,学生很难吃透,如果没有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一味的用功努力成绩却不见起色,会大大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将语文这一庞大的体系分解成不同的模块,选择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又能使自己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的模块教学要充分结合语文课本的安排及知识的难易程度,并和高考语文的侧重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安排,对症下药。字词、语句分析、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几大主要模块,教师在利用模块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各模块的知识体系,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娓娓道来,让学生慢慢吸收理解真正做到学习致用。

一、字词教学

字词就像是筑起语文城堡的一砖一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字词学习非常的繁琐杂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字词学习中的规律,使字词学习更加得心应手。高考选择题的第一题便是判断错别字,可见字词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该题型一般选用一些容易使学生混淆的错字来训练学生辨形知意的能力,汉字的构造都是有其渊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汉字的发展史及含义,或者向学生详细讲解某一成语的典故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避免学生混淆字形的问题。同样的,这一方法也适用于词语辨析,只有让学生搞清楚每个词语的含义,其中每个字含义的差别,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理解,而不是靠感觉乱蒙,在做题时也能更加沉着冷静的思考。除此之外,字词训练还包括字音辨析,让学生学好普通话不仅是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在字音训练方面主要以多练和积累为主,让学生多读,在接触文字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保证读对每一个字的音,遇到疑惑时也要积极查阅资料进行验证,对待学习精益求精。

二、语句分析及语言表达

语句分析及语言表达主要是指病句辨析和恰当的言语运用,病句辨析是从理论方面让学生理解句子,清楚构成一个完整句子的必备成分,以及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先掌握好语句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做病句辨析练习时,要培养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病句的错误所在,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习语的使用等,这都需要多做习题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掌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语言表达题也是高考语文的关键,语言表达主要涉及到的题型有看图说话,概括文章片段,写新闻体报道等,这种题型如果掌握的好就是送分题,如果没有找对门路,那就很难得到高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依然还是要勤加练习,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每天为学生准备一道语言表达题,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集体讲解,让学生不再对这种题型感到陌生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其中,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文言文阅读一般会涉及但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以及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在进行文言文训练时,老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因为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的话,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不到知识,能力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对文言文学习甚至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尽量生动有趣,结合一些生活趣事、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文言文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另外,文言文学习必须掌握大量实词虚词的含义,很多实词或虚词都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容易使学生混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兴趣教学法。如开展写一封文言文书信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去运用文言文,琢磨每个字的含义,产生疑问后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老师在旁引导纠正,协助学生完成文言文书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对文言文阅读中常用的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加深印象,同时自己完成的文言文书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快速阅读了解全文大意和文章结构以及详细阅读理解文章中某句话某个词的含义或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风格等等。很多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总是把题答得满满的,却找不到得分点,在平日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老师要培养学生分条作答,结合文章,语言精炼的能力,让学生的作答井井有条轻松得到高分,当然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对写作风格、写作技巧、写作手法等阅读中常会涉及到的问题的应用。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段包含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短文,或者是运用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的小短文,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这些阅读技巧的特点,在阅读时便能更轻松的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

四、写作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文学性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语文学习更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单我们在人文素养、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要结合现在的语文教材,转变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注重人文素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一、扩展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中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考证,选择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通过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有必修课文还有选修课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非常高。比如高中人教版语文选择了有几篇《红楼梦》的选集,即《黛玉进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诉衷肠》、《抄检大观园》。《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这五篇文章只是这部鸿篇巨作的冰山一角,红楼梦大大小小的人物有几百个,以及上千首诗词和多个经典场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学习课文上几篇文章,是无法真正解读作者的意图。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阅读《红楼梦》这本小说,了解这篇小说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曹雪芹自身的遭遇,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曹雪芹写下红楼梦的意图,才能更好地让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这样即便有助于扩展我们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当下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领悟中国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

二、扩展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学到当代文学,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中国文化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文化瑰宝。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孝等品德,是封建社会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因此儒家经典也被誉为国学。四书五经更是历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科目,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比如北宋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研究儒家文化主要作品。但是目前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学生仅仅只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缺乏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增加了传统文学的比重,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比较混乱。比如人教版的高一语文教材上册是春秋时期文学作品《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到下册的时候,就有战国时期的《离骚》,高二上册是李白的《蜀道难》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教材的设置比较混乱,学生一下子从春秋到唐朝然后再回到战国时期。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设置一个学习课程表,以时间为轴,将课文从春秋到战国、先秦文学,再到唐宋诗词,元曲,按照时间表格,将课文梳理一遍,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字表现形式和含义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代文学,提高学习传统文学的兴趣。

三、开发语文教材的资源

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变得功利化,很多学生学习语文、背诵诗词,分析诗词中的意境,诗人的表现手法,纯粹只是为了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这完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学性、思想性和结构展现艺术魅力的,而不是几句话就能表现文章的主旨。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尽量避免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去解读文章,而应该尝试从艺术性、文学性的方式去解读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学作品风格和艺术形式,从而发现语文的魅力。课余时间,学生还应该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作品,了解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些伟大文学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