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风险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观经济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观经济风险

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创新风险;战略;金融监管

一、引言

距2007年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已两年有余,次贷危机以及由此衍生的金融风暴,却仍难觅见底的迹象。为走出危机,全球理论和实务界掀起了对金融业发展的深刻反思。而摆在我国相关机构面前的,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还要鼓励金融创新吗?如何管理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如今各种声音在第一个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即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不能因危机而停止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因此,第二个问题,即以金融危机为前车之鉴,探索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有效管理,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

二、金融危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失控

有关金融创新的风险早在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甚至更早就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这些风险,有人将其细分为:不可分散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和制度风险。也有人将其归纳为:表外业务风险、伙伴风险、创新工具风险、操作风险、泡沫风险、信息化风险、清偿力风险和法律风险。随着危机的纵深发展,人们对创新风险的认识也日渐清晰。有关危机的成因,低储蓄高消费发展模式、金融机构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丧失自律以及金融监管缺失等因素受到普遍认同。从金融创新的角度,金融危机实是一场在特定宏观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之殇,是金融创新失控,也即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失控的结果。不良基础资产(次级房屋贷款)从一开始即埋下信用风险的伏笔;金融机构抛弃审慎经营原则,大肆制造和购买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形成以流动性为联接的次贷价值链“SB-MBS-CDO-CDS-合成式CDO”,随着信用链条拉长、产品供应过度,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监管风险等不断累积;政府监管的主动不作为和评级机构的不公正作为又助长了创新的泛滥,引起风险以更大规模集聚。以上合力造成经济金融体系的高度虚拟化,形成连锁反应。当利率上升,次贷违约率陡增,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导致整个体系坍塌。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警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尽管无论是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还是金融创新的提出、批准和管制,我国国情都与美国大相径庭,但对美国经验和教训的学习,无疑将有助于我国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现实,从金融创新主体的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总结了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警示,并提出了基于我国实情的策略选择。

(一)金融创新主体要明确风险管理的地位,建立严格、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创新主体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明确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的战略地位,在全机构、全员范围内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使得存在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思想框架,为金融创新的全过程保驾护航。为此,本文提出了风险管理“四步原则”。第一步,在任何金融创新启动之前,创新主体应全面考量与此创新相关的宏、微观经济环境,以及所有可能导致经济环境变化的政治、文化、技术因素,从而对自身将要面临的风险做到全面了解。第二步是正确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即通过科学的风险采集和测算方法准确评估自己的风险容量,并在此容量范围内,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持有能够掌控且相对回报高的创新;放弃或“外包”无力掌控或掌控成本过高的创新。第三步是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并与实施此策略的组织结构双向调整,直至二者完全匹配,从而避免风险暴露。第四步,因环境的变化或之前决策的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新的风险出现,因此在金融创新的推进过程中,仍应将风险考虑纳入每一个无论大小的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为落实这一原则,金融创新主体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1、赋予风险管理部门以实际权力,建立一个清晰、完整的权责利相互匹配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要实现以上“四步原则”,风险管理部门必须握有足以影响高层决策和其他部门行为的权力,承担与权利相应的责任,同时获得适度的利益激励。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呼吁“给予风险管理部门更大权力”。另外,麦肯锡公司的研究表明,若没有清晰的风险管控结构,间断的、片段的管理将导致风险管理者无法从机构的整体层面上准确获知和控制风险。因此,风险管理部门或各级组织结构中的风险管理人员形成的风险管理框架,应具有完整性和自上而下的连贯性,从而保证管理没有漏洞且能落到实处。对高管的权责力匹配尤为重要。蒋定之(2008)的研究发现,离开合理边界的高薪激励,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2007年在美国主要金融企业中,高管薪水是员工的275倍,而30年前这一数据为35倍。正是高薪驱动下,华尔街精英为了追求巨额回报,大胆冒险,造成各种“有毒证券”疯狂扩张。以业务量(往往与短期证券交易收益挂钩)为标准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方式,会极大助长短期投机行为,导致市场价格失真和风险累加,这也是危机成因之一。因而在激励制度中,要增强对长期业绩的考核,同时还可增加对风险管理绩效的考评。

2、改变唯模型化的风险辨别方式,提高信息系统采集风险的能力和灵敏度,应用主观智慧,提高风险量化的准确度。准确量化风险是金融创新启动之前的必经之路,这在金融深化、全球联动的今天尤为重要。金融危机证明了唯模型化的风险辨别方式的失败。如被广泛才用的在险价值模型(VaR)认为95%和99%的时间里发生的不重要的损失,事后被证明是巨大损失。因此,盲从数学模型的方式亟待改变。一方面,金融创新机构要从硬件条件上提高信息系统采集风险的能力,使其能灵敏的采集到各种变化因素及其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应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时,除全面考虑信息系统采集的各种信息外,还要适度应用主观的判断智慧,因为各种因素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毕竟有不及人脑的局限性。总之,通过一个结合了高端信息采集技术和人类主观智慧的“智能风险识别体系”来尽可能准确地识别和量化风险,是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时的必然选择。

3、将审慎经营原则落到实处,在基础工作中防范风险于未然。发放给“三无人员”的次级抵押贷款,与早期迈克尔・米尔肯的垃圾债券相似,都是基础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小规模地以此类资产展开创新,可以满足少数高风险偏好者的需求,规模过大则会导致信用风险失控,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背弃了金融业最基本的审慎经营原则。这些原则包括,要确定贷款发放对象的目的及风险程度;评估贷款额度对银行和借款者的合理程度;评估风险和报酬;考察是否有多种退出途径等等。与危机发生前的美国类似,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信用风险也是房地产按揭贷款风险。2008年2月22日央行的《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7年在居民户贷款中,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8686亿元,其中80%以上是住房消费贷款。与美国银行机构相比,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不少。如果我国将此贷款证券化进而开发衍生工具,必是隐患重重。因此,坚持审慎原则,确保基础资产质量,是为金融创新打下牢固的根基。

(二)监管部门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推进金融监管创新,逐步建立统一、高效、全方位的金融监管体制。从经济学的角度,在存在外部性、信息不完全、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等领域内,仅通过市场无法保证资源配置符合帕累托效率。因而,考虑到金融创新风险可能导致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成本又十分巨大,许多经济学家主张政府介入进行监管,以降低有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成本。此次危机中,我国金融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小,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相对严格的金融监管。另外,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辅助力量,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督促会员机构履行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协调同业竞争等作用。

2、积极建设场内交易市场,深化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金融危机中,场外交易市场(OTC)扮演了危机催化剂和放大器的角色,而场内交易市场成为危机中的避难所。场外交易信息不透明,隐藏着巨大的对手方风险,而场内交易市场建有包括价格限制制度、保证金制度、逐日盯市、强行平仓、持仓限额及大户制度等在内的规范、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加上在场内交易的衍生品为标准化产品,产品结构简单,集中报价,竞价交易,公允价值较容易确定,流动性好,信息披露严格,因此可以有效地掌控风险。在金融市场强烈的动荡中,美国几大期货交易所的金融期货交易仍能顺利进行,并且危机恶化后,大批投资者都积极采用股指期货等场内衍生品进行避险和资产配置调整。于我国而言,市场主体有待成熟,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的现实更决定了我国不能贸然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相较而言,我国场内市场如期货市场经验丰富、技术设施基础良好,因此应该坚持场内优先发展、进而实现场外集中统一。

3、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管理。据Bloomberg有关资料显示,标准普尔、穆迪等评级机构从美国按揭贷款评级中获得的收益累计超过30亿美元。鉴于这种天然而密切的经营联系,在次贷市场,评级公司与金融机构几乎“协同作业”,炮制出的大量AAA证书使客户降低了对风险的敏感性,无形中推动了市场规模的膨胀,也埋下了危机的隐患。

我国的评级业发展晚于其他国家,相较而言,国内的评级机构有着明显不足。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评级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等。随着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和承担机制的完善,评级机构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和认可制度,积极培育信用评级市场。评级机构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评级方法的研究,建立统一科学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由金融监管部门推进其在证券市场上的运用。

参考文献:

1、Kevin Buehler, Andrew Freeman & Ron Hulme. The Tools-The New Arsenal of Risk Management & The Strategy-Owning the Right Risk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3).

2、James R.Barth, Tong Li, Triphor Phumiwasana & Glenn Yago. A Short History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 Meltdown[M].California:Milken Institute,2008.

3、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尹继志.金融创新的国际发展与我国金融创堑的策略选择[J].金融发展研究,2008(7).

5、李树生,祁敬宇.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辩证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7).

6、胡珀,孙建华.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创新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08(4).

7、汤世生.从美国次级债问题看中国的金融创新之路[J].当代金融家,2008(3).

8、黄景.论当代金融创新发展与中国金融创新[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9、胡珀,孙建华.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创新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08.

篇2

一、不要孤立地看待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在很多人看来,投资与交易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方面。但是仍在持续的经济危机告诉我们,信用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无论是国外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尤其是拆借利率的急剧上升,还是国内商业银行对外资机构人民币短期融资的谨慎交易,都反映出信用风险和交易对手的风险溢价在增加。在信用类债券资产方面,次贷类相关债券资产的价格大幅下挫,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房价大跌,引致债务人违约率和预计违约率大幅提高,由此产生不能还本付息的信用风险。国内债券市场虽运行良好,但是在经济下行的预期下,行业、产业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不可小视,部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发行人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会导致严重的信用违约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银行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务证券化的市场环境下,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等息息相关。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边界也愈发模糊,比如前面提到的次贷类相关产品,包括抵押贷款证券(ABS、MBS)、担保债权凭证(CDO)等,还有很多结构性产品、混合证券,其还本付息取决于发行人的信用状况。传统市场风险管理模式与现实市场存在差距,这些产品创新的风险包含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部门认为它们主要包含信用风险而疏于管理,信用风险部门则由于该类产品被定义在交易账户中而认为应属于市场风险管理的范畴。因此,不要孤立地去看市场风险或者信用风险,在交易和投资方面,三大风险联系紧密,风险形态不断变化,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交易和投资业务进行适当的风险整合,避免风险管理漏洞。比如成立专业团队负责投资与交易业务的整体风险防控等。

二、风险经理的独立性如何得以体现是关键

经济危机也让人思考风险经理的独立性如何体现。风险经理是否要负责审批相应的业务?是否有业务否决权7这些问题似乎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是至少要保证风险经理可以独立地思考、判断,对商业银行整个投资与交易的风险水平进行独立地监测与报告,根据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实际情况设定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头寸限额。风险经理的独立性必须从组织设计、用人制度、绩效考核上给予保证。一是实行资金交易部门的风险经理派驻制,派驻风险经理对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对派出风险经理进行考核、评价,还有一种派驻经理是双线报告制度,由资金交易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考核与评价,其中风险管理部门考核的权重要高于资金交易部门。二是风险经理要有一个独立的报告路径,以确保管理层能够及时全面知晓全行的风险状况和所承受的风险水平。三是要求管理层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不仅仅是站在业务发展的角度,更多要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中按照既定风险偏好和经营原则处理两者关系,要维护风险经理的独立性,并不断强化独立性要求。如果说,风险经理只是一个建言者,笔者认为这不足以保证风险管理部门在体制和机制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和理顺管理决策机制,给与风险经理相应的权限,保证业务经营在既定的风险管理框架内进行。

三、市值重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制度安排和偏好选择问题

估值问题对于国内外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个难度不断增加的问题。显而易见,随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产品的估值难度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模型建设所需要的数据问题和参数调整问题,二是成本考虑问题。在经济危机中,我们看到,即使是花旗银行总裁对于其持有的CDO的价值和风险也无法准确估量和评价。从某个侧面可以看到,业务发展已经超出风险管理的既有轨道。从国内商业银行来讲,其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货币市场资产结构相对简单,随着做市商制度和双边报价制度的推进,中债收益率曲线的推广,人民币债券、货币市场资产估值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是人民币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意味着在估值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在Callable/PuttableBond(发行人可提前赎回债券/投资者可提前赎回债券)的定价估值上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目前外汇资产分为三大类进行估值.第一级资产可根据市场价格或可通过其他在市场买卖的相关资产评估价值,第二级资产以内部估值模型评估价值,第三级资产则通过向第三方机构进行询价来获得估值结果。国内商业银行在外币债券资产、场外外汇衍生品方面的估值很多都是采取第三级资产估值方式。因为报价和实际成交价格存在较大差异,这类估值的可信度存在问题,也给风险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风险管理的原则应该是,业务发展要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对于难以估值的交易和投资,要在市场风险基本制度和风险偏好中予以明确;对于难以估值的产品,应该秉承不做或者少做的态度。此外,要在制度安排上确保估值程序的独立性、严格性和一致性,要建立内部治理架构,使用可行的建模技术,定期检查独立的价格核对程序和数据来源。

四、除了评级和模型,风险经理还能依赖什么?

毋庸置疑,风险计量是风险经理的主要职责。而评级和模型则是风险经理最为依赖的风险管理工具。在经济危机中,投资者往往依赖外部评级来决定其投资的品种、额度,风险经理也依赖外部评级来决定交易和投资的授权、限额和授信。但是过度相信和依赖外部评级也给商业银行沉重的教训。一是不少次贷类债券的资产池评级都非常高,但是跌价幅度很大;二是投资者一般都假设如果出现流动性危机,可以很容易出售其评级为AAA和AA的债券,动态调整投资和交易组合,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类债券跌幅比投资组合中非投资级的债券要大,同时更难以出售;三是投资者相信信用评级机构掌握着最准确全面的信息,风险经理的任何质疑难以获得内部的赞同:四是这些投资可能比贷款类资产风险大,由于被记入交易账户和投资账户,但是没有得到严格的审批程序,而恰恰是这些程序才能识别交易中的一些漏洞。在人民币交易和投资管理方面,对于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一是目前的评级不能反映发行人的信用差异:二是人民币债券的流动性与评级高低没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风险经理要做到:一是定量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结合:二是结合外部评级和内部实际情况.使用适合商业银行的评级指标和限额指标。在设置限额方面,不一定要用高深难测的风险指标。一些基本的名义限额(notionalLimit)在市场变化较大时更能揭示和控制风险,原因在于其不需要太多的假设条件。例如,持有10亿美元的债券敞口头寸,同时为避免信用风险而购买信用违约互换(CDS),从表面上看,市场风险已经规避掉,但是其假设前提是债券价格和信用违约互换的相关性服从历史分布,但是在市场上大量存在此类交易时将会导致历史分布发生变化。

五、主动性和前瞻性管理是交易与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则

篇3

【关键词】水利 事业单位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机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基础建设力度,水利事业单位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从而使得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具挑战性,面临的风险也更加严峻。水利事业单位相比其他事业单位来说,更要追求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否确保水利工作的正常运行和进行开创性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基础,所以,对于水利事业单位来说,认真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极为必要的和重要的。

一、水利事业单位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现代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内在需要

水利事业单位是水利基础建设、维护和开发的主体,各种针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水利事业单位必须学会独立承担风险。作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水利事业单位的工程、设施等各类资产在尽量避免风险出现的状态下运行,降低损失,又或者在遭受损失之后能够得到及时弥补,维持更大的利润。对于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来说,应该满足水利基础建设的要求,探索出有效的低成本运行方式,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科学地控制风险,预防风险发生,只有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后,才能做到。

(二)是不断深入的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水利基础建设受到国家的重视,也意味着水利事业单位将面临更深入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解决。因此必须对水利事业单位加强风险管理,才可能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合理化的风险管理机制来解决。

二、水利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现状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水利基础建设的发展在新时期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势态,水利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单位内部管理,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思想也陆续被引进到单位建设中来,各级领导也越来越重视科学管理理论,风险管理也就被单位作为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重要,但是却只是刚起步,很多问题都有待解决,风险管理机制也不健全,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水利基础管理中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的处理方式欠缺科学的理论支撑,所以在执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束缚。各大高校也都开始开设风险管理的专业课程,这正是为风险管理储备人才,为实现事业单位高水平管理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储备力量。

三、应对水利事业单位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对于水利事业单位来说,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不断提升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步骤。全体员工强烈的风险意识,更容易在单位出现风险的时刻,及时发现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强有力的控制,确保单位在低风险的状态下运行。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讲座、外出参观、培训等来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时刻将风险意识置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必须之路,如何强化风险管理,有赖于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水利事业单位,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是主要以水利工程为主,还是水利管理为主,建立适合的风险管理制度,以风险管理信息来评估和评价水利事业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例如,自灌流区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其主营业务来建立时,就应主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损耗及水利灌溉费用管理两个方面的风险点。第二,结合水利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按照单位的发展战略,确定风险的承受限度,风险管理指标等,根据各类风险点对单位发展的影响程度,科学的制定风险规避办法。第三,随着水利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应该对风险管理制度,根据现阶段单位的现状进行及时更新,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构建内控管理制度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直属国家机关,所有资金来源都源自国家拨款,资产管理属于水利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部分单位的资产和资金使用和支配权力过于集中,往往由一个领导来进行管理,从而使得,资金在某些情况下被截留、挪用,甚至于贪污,使得资金管理成为单位内部的一大风险点。即使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但在缺乏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情况下,也是无法真正做到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因此,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通过内控来限制资金和资产使用的随意性,在出现风险的时候,结合内控管理制度,对相关风险进行管理,才能保证风险管理在资产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监督和激励制度

为使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充分支持风险管理制度,发挥其效用,就应该定期对单位的内控程序、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淘汰无用的内容,更新陈旧的制度。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制度,既重视内控的执行秩序和效果,有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既监督一般的程序性工作内容,又要检查实质性的业务。从事确保内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又不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单位员工能够支持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伴随着水利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将更加巨大,风险点也会越来越多,遇到的风险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有效避免风险对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就必须通过提高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加强员工素质培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监督和激励制度,从而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风险管理成为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向导,为水利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接洪霞.简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运作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2(07):236.

[2]李莉.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企业经济,2012(03):54-57.

[3]杨玉岭.浅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2013(02):173-174.

篇4

关键词:北欧;景观设计;自然;运用

引言

北欧设计呈现给世人的是作品的统一性与多元化共存的状态,把舒适与实用性放在首位。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在设计表达上、观念上的交流,大量地汲取优秀可取的现代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运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设计形式与生态观念,加强现代感;而且可以逐步发掘和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

一、北欧风格的概况

斯堪的纳维亚被称为北欧,指的是北欧五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依靠地里条件的优越性与该区域的特点,以及人文思想,北欧的设计思想是民主的设计思想,所以给设计师一个充分发挥技能的平台。北欧的设计师们善于从最亲近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巧妙的运用本土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例如在建筑方面,设计师尊重自然环境,不随意改动周围环境,使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线下,创作与自然环境结合为一体。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虽曾受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工艺与装饰风格方向不断发展。追求美观实用的设计哲学,北欧工业设计在世界有着举世瞩目的地位,他们的产品设计既洋溢着温馨浪漫的情调,又蕴含着深刻的设计理性。这些设计理念同样适用于景观设计之中,同时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实用和美学的统一,就像建筑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北欧景观中发挥的淋淋尽致,北欧设计呈现出二元性,在其他欧洲国家发展现代设计运动的同时,一方面积极汲取其中先进因素,一方面秉承民族传统设计理念,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

二、北欧各国的景观设计的特征

北欧风格是现代主义风格中的一种,相比其他风格,它更加自然、纯净、简洁、实用功能强。使用简单大方的纯色,使用极具现代造型的线条,其中著名的葛兰姆和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公园体系等诸多设计作品中都完美的呈现与大自然的融合。

北欧景观设计追求周围环境与大自然融合,北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一个完美的融入点,早起有点借鉴与英国的风景园的特征,后期发展成熟有了自己的特点更多的实用主义,跟北欧的建筑与家具设计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都是追求简单精炼的线条,朴素的形式,但是注重的人的感受.

1、丹麦的风格

丹麦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达进步的国家,且具有长期的传统工艺,这给丹麦的设计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受北欧其他国家的影响,对人情味和地域性的关注形成具有现代简约明快与传统宁静典雅相结合的风格特点,布莱德特设计的Mariebjerg墓园,运用丹麦乡土景观中的林地空间,还有众多案例经常运用乡村景观,把农舍中看似简单的木构建筑与环境景观相结合,结合现代设计的特点,把丹麦本土的地域性、民族性相融合,形成丹麦自己特有的景观设计风格,就像丹麦的童话故事,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如被称为“北欧现代主义之父”的阿纳・雅各布森所设计的蛋椅、天鹅、椅蚂蚁椅等,简练而轻柔的曲线,独特新颖的造型,集美观、实用、耐用于一体,同时体现出极简主义艺术美学,深受大众自爱,至今,随处可见极具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椅子。同样丹麦的景观设计中总会折射出这些大师的影子。

2、瑞典风格

当城市开始扩张我们不仅仅考虑的是乡村景观,还要注重城乡平衡,瑞典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学派诞生于瑞典景观设计的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的背景是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制约,各个领域的设计师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基于城市环境下的景观设计,在这个善于运用自然的国度,它是五国中最早提出“功能主义”的思想的国家。设计师开始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他们追求设计功能性与大众化统一的原则,瑞典实行的是相对进步的社会模式,由于北欧受到地理天气的影响,冬季漫长,所以室内活动还是占的时间较多,该区域并不具有美国加州那样丰富的室外活动,所以很多设计要应地制宜,不是以为的追求艺术审美,把实用放在首位,全球著名的宜家IKEA家具公司就是如此,精巧简介的设计,并没有高昂的价格,考虑的是大众的感受。

3、芬兰风格

芬兰是个湖泊众多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重视自然,善于运用与自然共存的国家,芬兰景观设计师扬内斯在设计中把树的枝干当作墙的要素,通过植树的排列组合最终设计一面透明有生命的墙体,在重注艺术美观的基础上同时也体现出生态设计,注重功能性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结合,设计师善于使用诸如木材、砖块、石头、大理石、金属等天然资源,给人一种纯朴、自然之美,阿尔瓦・阿尔托,芬兰著名建筑师、家具设计师,被称为“现代建筑学先驱”。他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在芬兰湖岸的曲线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众多有机曲线的设计从工业设计到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例如玛丽亚别墅曲线流畅的肾形游泳池,淋漓精致的体现出芬兰自然风光给他的启迪,直到后来影响全球,美国著名的现代景观设计师丘奇在他后来众多的景观设计中运用肾形游泳池。芬兰的设计元素“一切都在于审美与功能”。主张理性设计,追求“自然再生”的理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设计风格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艺术魅力,至今仍在世界现代设计风格中占有显著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质资源,北欧人热爱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这一切。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断追寻传统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创新精神,给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三、北欧风格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如今现代风格日趋多元化,而北欧设计是介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设计风格,有人也称它为“简约主义”。它既是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与刻板的设计风格的反抗,也为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带来启示,同时广泛的运用景观设计之中。

第一,北欧景观设计对人情味的关注。北欧五国地理纬度高,气候寒冷,相对隔绝,自然环境优美,景观设计更多是从人性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去设计,不是单纯的追求形式,而是去营造一种氛围给使用者一种亲切感。

第二,北欧五国追求实用美学的理念。北欧国家注重理性设计,为人所用,需具备实用与美观的双重功能性。在景观的功能形式语言中,是一种在复杂形式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追求实用美学的观念,这不仅在北欧的景观设计中反映出来其他的设计也是这个规律。

第三,其设计风格更加的本土化与宜人。在现代主义风格传入北欧五国时,它们并没有盲目模仿其简单的形式与新型材料,在深层次中对传统景观的否定,结合本土的民俗风情创造出一种全新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语汇,而不是单纯的模范照搬其他国家的景观设计模式。

结语

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各加的自然化与本土化,较容易的适合当地气候、人文、与一种精神境界的设计哲学。北欧景观设计朴实、不去追求奇异的造型,但是线条精炼,形式上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种人们创造美好生活而设计的景观设计。(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J].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易晓.北欧设计的风格与历程[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 国际项目;工业性承包;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09-02

0引言

如何认清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形势,使我国国际工业性承包业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必须要面对及解决的一个问题。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乃至国家间的国际承包业务,尤其大型成套设备和工业性承包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如何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同时在对国际工业性承包业务的风险管理也是我国企业乃至国家在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的保障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1我国国际工业性承包项目发展现状

1.1 行业基本情况我国国际工业主要是指大型成套设备和工业性承包项目。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石化装备、铁路装备、冶金装备、电力装备、通讯设备、建材装备、轻工装备、交通装备和纺织机械等。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十五”规划期间.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总计超过800亿美元。到2006年企业新签合同230亿美元,2007年新签合同约500亿美元,2008年重点成套行业签约约为700亿美元。目前,企业正在做未完成合同金额大约在1400-1500亿美元左右[1]。

从表1,2可以看出,在2008年新签总承包合同中,电站装备行业225亿美元,电信行业250亿美元,建材装备行业97亿美元,冶金装备行业30亿美元,铁路装备行业17亿美元,石化装备行业73亿美元。平均角度看,工业性承包行业带动的机电产品出口占签约项目金额的60%左右。从地区看,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在08年新签约项目中,亚洲384亿美元,占比46%;非洲139亿美元,占比25%;欧洲66亿美元,占比9.5%;拉美60亿美元,占比8.5%:大洋洲35亿美元,占比5%;北美13亿美元,占比2%。

1.2 整体水平状况我国国际工业项目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0%左右,但不同子行业的表现不同:在电信领域,华为公司2008年在全球新增市场中位居第三,在移动和固网领域的多个产品的新增商用合同数已居世界电站设备已居世界第一;在水泥装备行业,中材国际的全球份额08年超过德国史密斯,跃居全球首位。议价能力,随着国内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对外议价能力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受到国际竞争的压力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对外议价空间有限。[1]从赢利状况上看,国内企业在对外投标时,考虑各种成本后,通常会加上10.15%作为利润空间,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利润空间很难得到保证,不少企业已临近或突破盈亏平衡点。

2后金融危机给国际工业性承包项目带来的风险

当前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利率上升和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增加和海运费上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出现,工业性承包项目由于其执行时间长、资金占有量大、收汇周期长等不同于一般产品出口的特点,所受影响更大,出口形势更为严峻。

2.1 财务风险是目前企业面临更大的问题金融危机增加了企业的汇率风险。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动荡在汇率方面表现十分明显,全球金融波动造成汇率变化无常、捉摸不定。境外承包工程以外汇结算周期长,投标、签约的项目无论以美元、欧元还是当地币结算,都可能面临汇率风险。金融危机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企业投标成本增加、中标机会减少。有些BOOT项目,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还款成本增加。

通货膨胀和当地币贬值的风险。资料显示,50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胀率达到两位数左右,这些国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当地采购成本的增加。境外项目的结算币种有可能有一定比例的当地币,由于当地币的贬值,当地币比重越大,项目损失越大。价格波动的风险: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和动荡,使各种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增加了投标报价和项目管理的难度。账款回收的风险:由于资金紧张,造成业主履约能力下降,工程款支付拖延的可能性增加;业主的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可能造成企业破产。当前阶段,企业应全面清理排查应收账款。

2.2 项目整体签约管理风险加大对于已签约生效正执行的项目,不少企业反映,有些业主开始出现资金紧张、推迟付款的现象或迹象;对于已签约未生效项目,业主因资金紧张、对经济形势不看好等因素推迟或拒绝项目生效的现象明显;对于新跟踪的项目,业主上项目的冲动明显下降,一定要上的项目增加了无数的风险转嫁条款,合同的谈判难度大大增加。

2.3 我国不同行业的工业性承包项目面临的风险从不同行业看,石化装备行业和冶金装备行业受到国际原材料价格下降、需求减少等方面的影响,各国业主没有信心和动力上新项目,因此,这类行业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为严重。

在电力装备行业,四川东方、上海电气、哈电等电站企业反映,全球经济衰退将导致发展中国家电力需求和资金能力下降,新合同难以推进。因电站项目主要集中在印尼、越南、印度、土耳其等国别,而且印度、土耳其的项目多为私营业主和自有资金运作,如印度RELIANCE公司一家就有国内公司正执行的几十亿美元的电站项目,一旦业主资金链出现断裂,项目将面临中断的风险。在电信行业,华为公司在欧洲业务占全部海外业务的份额为20%,这部分业务受影响相对较大。[2]相对而言,因水泥建材装备、铁路装备等有些反周期特点,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3加强工业性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工业性承包项目整个过程要防控风险管理。

3.1 加强财务管理,减少汇兑环节认真做好现金流管理,在建项目加强结算和收款工作;工程款的回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境外工程执行项目工程款的结算,抓紧收款回笼资金,以降低风险;审慎选择结算币种,尽量减少结售汇(项目收入美元,就用美元采购;收入欧元,就用欧元采购),不要频繁换汇;同时考虑在银行做一部分短期理财产品和外汇调期、远期结售汇业务。

3.2 要充分发挥政府功能,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政府要两手措施一起用,在刺激内需的同时,采取措施鼓励“走出去”。内需和“走出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目前情况下,“走出去”有更多机遇。政府部门要以多元化、多角度的观察和思维制定相应措施,适当调整现行的贷款政策和审批程序,加大对政府框架下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适当考虑人民币升值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给汇率损失一定的补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多跟踪境外BOT在融资方面给于支持。采取切实措施,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企业“走出去”。具体建议如下:①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工业性承包工程项目项下主机、辅机和辅材都以项目为单位,按17%退税率执行。②在融资利率、币种选择和批贷程序上制定一些倾斜政策,支持成套设备出口项目。③信保国别额度不够,建议调低费率并根据项目进度分批支付,减少企业一次性支付压力。④允许企业提前结汇,取消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工业性承包项目行业“核查帐户”的规定。同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给予对外承包工程一定的政策扶持,例如工程项下材料设备的出口退税政策、工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税减免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等,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3.3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助力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等行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在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时候,行业组织要首当其冲,要更好地发挥凝聚作用。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功能。重要问题和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及时向政府反映并跟踪结果。

3.4 加强我国工业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企业要采取有效手段规避风险,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控,妥善处理与当地利益集团的冲突加剧、劳务人员管理困难等问题。同时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结构调整的机遇,进一步转变业务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的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发展,实现行业和企业业务升级。最后有条件的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通过并购和投资等方式积极向高端市场和高端业务发展,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4结语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承包业务的发展状况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我国工业企业尤其是有国际工程外包业务的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全程防控风险;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使我国的国际承包业务化危机为机会。在对外工程承包市场方面会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鲍晓玲.境外承包风险分析与管[J].国际经济合作.2008(5).

[2]网站:省略.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 居民 金融投资 风险

一、前言

一般来说,金融投资目的是使投资者在将来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同时也会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一旦投资失误则会难以减少其投资损失。

二、当前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分为债券购买、银行存款、股票、基金投资以及保险购买等。债券投资可以分为国债和企业债券,银行存款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金融投资渠道之一,债券投资可以分为国债和企业债券。国债的投资安全性相对比较高,而企业债券投资却也具有相应的风险性。除此之外,保险投资也是安全性相对比较高的投资品种。虽然基金投资的交易费用低、流通性也比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投资风险。另外,股票投资的风险性也比较高,同时收益相对也高。然而居民作为个人投资者,因为其可以投入的资金有限,不具备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优势,所以说,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居民通常就选择预期收益有明显保障的银行存款或国债等。

(二)我国家庭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极不稳定,再加上中介机构、金融投资品种越来越多,居民家庭金融投资也必然会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虽然家庭短期投资的动机比较明显,但不具备长期投资的能力。因为居民个人不具备规模优势,投资规模较小,所以,家庭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投资的质量不高。居民接触的金融投资信息渠道相对而言比较狭窄,但家庭投资者的跟风投资和经验性投资也比较多。

三、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金融投资环境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受到限制,所以造成家庭投资环境受到很多不良的影响。再加上家庭金融投资本身投资规模小、信息渠道狭窄、应对风险能力相对比较低等,投资者就很难以做出相对比较正确的投资策略。所以,金融投资环境机制下的不健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家庭居民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行为的风险性。

(二)居民家庭收入的水平和结构

在我国,多数家庭的收入结构单一,可支配的收入有限。因此,居民在满足了自身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最好适当地选择一些风险较低、投资收益较少的投资方式,以保证家庭经济生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构成严重不合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三)家庭居民投资者的投资心态问题

家庭金融投资者由于受到信息来源自身专业知识、渠道等条件的限制,所以会偏向于信赖那些投资中介机构来进行一些金融投资。这些机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些符合一般投资行为的理性化选择和建议。但是,一些中介机构往往就从自身收益来进行考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就会忽视委托人的自身利益。他们为了避免那些投资者的问题和责备,往往就会跟随当前市场的一个投资导向来选择家庭居民的投资方向,并没有真正地从委托人自身的利益出发来选择投资的方向。

四、防范家庭金融风险措施分析

(一)选择符合居民家庭实际情况的投资策略

选择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投资策略,也是降低家庭投资风险的一个必要手段。细化来讲,居民家庭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要以经济结构、家庭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于金融投资方式、风险、产品等进行全面详细了解的情况下以掌握详细的金融投资操作要领,进而制定合理精准的投资方案与策略。

(二)加强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意识

在进行金融投资之前,家庭投资者加强对金融投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认识和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是加强他们对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方面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可以有很多种的表现形式,如市场风险、资本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投资者个人风险、利率以及专业理财机构运作风险等等。

(三)政府方面的合理干预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政府方面的适当干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还需要经过政府的干预行为去进行引导和推动。一方面可以引导家庭居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政府调节的功能,最终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健康合理运行。

(四)根据家庭居民金融投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金融投资品种

由于每个家庭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投资风险测试或者资产结构状况等方式来进行投资方向和行为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选择家庭可以承受的风险指数的投资品种来进行一些投资。同时也能保证背离自己期望值的指数或者投资的风险损失是可以在自身承受的范围之内。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状况下,国内外的金融市场形势比较动荡不安。所以,如何有效地对居民的金融投资进行适当的指导,防范家庭金融的投资风险,提升我国家庭金融投资的质量是当前金融投资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金融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同时,对所选择的金融产品进行组合投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居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11.

篇7

關键词:微观经济学;理论应用;会计学领域

Keywords:microeconomics;theoreticalapplication;accountingfield

中图分类号:F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1-0187-02

0引言

微观经济学最早发源于西方,二十世纪初才渐渐传入我国。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并且主要研究个体或者个人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对所有权状况以及资源配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学术研究的深入下,微观经济学理论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经济问题当中,例如:会计、金融、人力资源等。当前,着重讨论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会计学领域中的应用。

1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

微观经济学又称小经济学,即所谓的个体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是研究以个体或者个人为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并且提出了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市场失灵的看法和纠正,积极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个体的经济过程。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就是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微观经济学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了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

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其中包括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的本质问题就是对于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并且能够解释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配置,来尽可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消费的欲望,从而提高人们在生产方面的作用。在微观经济学中,不论是消费者理论还是生产者理论都是根据资源优化配置联系在一起的,而市场理论也充分的证明了政府无形的手的有效性,同时也讨论了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关系。在微观经济学主体中,主要包括了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等模块,这样分析就可以大体得出微观经济学的脉络。微观经济学从资源稀缺的方面考虑,认为所有个体和单位的经济行为准则都应该在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并且使有限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当然,要想获得最大的效益也必须考虑个人和单位所需要的条件。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消费者及其家庭都要根据各种商品不同的价格来进行选择自己适合及偏爱哪一种产品,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条件下,能够有能力购买该商品,并且获得一定的收益或者说能够满足自己一定的需求和欲望。消费者及其家庭对商品的选择过程和结果都会影响商品的价格,而市场价格又处于一个波动的范围,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对商品的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各种商品及其劳务都是由厂商决定的,因此厂商是商品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就是在于利用最小的投资和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促进厂商的发展。一般来说,厂商的决策又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即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从而间接的影响到家庭及个人的收入。不管是家庭和个人还是厂商都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执行最终的决策,也是这种决策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有效的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最终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和作用,均衡市场价格,考察市场机制是怎么通过个体和单位来进行资源最优配置并且取得一定的效益。微观经济学也是市场机制的经济学,以价格变动为中心,称为价格理论。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是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有效干预。例如:在经济学历史上,马歇尔计划,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和凯恩斯主义都充分的说明了政府的干预对市场机制的影响和作用。

2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会计学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2.1产权和市场失灵在会计学领域中的应用

根据上文所述,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中,市场理论在理想的假设条件下对市场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以便达到最大程度的收益。但是,在现实情况下,那些理想的假设条件往往是不存在的,所以市场机制也不能够正常运行,也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最大收益,同时也导致了生产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一般来说,最严重的市场失灵源于有限的资源不能配置和资源的产权不够明确,产权理论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表明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明确产权,使产权能够明确并且可以转让。产权是有效利用、交换、保存、管理资源对资源进行投资的先决条件。产权理论表明,私有企业的常人有权享有剩余的利润,并且利用激励机制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低下、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的社会。当然,能够保证经济高效发展的产权具有明确性、专有性、可转让性、可操作性。

合理利用产权原理,能够清晰分析出企业中会计造假的一定原因。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我国国有资产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下,整个企业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也没有实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更沒有使资产、人、事之间进行合理规划的管理。由于产权关系界限的模糊,绿色会计理念应运而生,所谓的绿色会计就是将会计要素记录到会计报表中。绿色会计可以根据自然资源的特殊性,利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理论,采用成本和效益的分析法来进行会计表达。绿色会计的重点在于会计报表的记录上,只有进行严格的绿色会计披露,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收入进行记录,并且综合分析。

会计市场的交易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即会计信息的交易。会计市场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包括:会计信息的公共性;会计信息的外在性;会计信息的不充分性。其中,会计信息的公共性,就是指会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属于公共物品,可以供所与人使用的东西。会计信息的公共性在证券市场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另外,会计信息的外在性,也叫做外部经济的影响性,是指一个经济行为对其他的经济行为造成的影响。最后,会计信息的不充分性是指市场机制提供的信息,对交易事项能够有所帮助的信息要素。由于会计信息的特点和属性以及市场本身所具有的不完善机制,就要求政府必须进入会计市场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弥补市场的不足,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2.2委托在会计学领域中的应用

在会计学领域中,委托关系是从事某种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契约关系。在经济生活中,主体是人们,因此,在互相依存的经济整体中,需要某一个决策者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且彼此产生影响。而在经济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委托关系。委托关系在会计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委托关系;第二,是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委托关系。在管理会计中,通过各个单位、成员和委托关系来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委托在会计理论中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表明了会计学在激励机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会计信息方面的能动作用,激励问题在委托中处于核心地位,包括了对人的激励,也包括了对委托人的激励。只有在委托人和人之间进行合理的激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双方的经营成果,达到最大收益,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第二是在会计的相关制度中强调的风险分担的重要性,委托具有分享原则,也就是委托人与人之间必须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但是,风险一般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被人们所预测或者控制,一般都是在人们完全没有预测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当委托人把经营风险交给人时,要积极调动人的热情,不能对人实施压力作用,使人心理发生变化。正确的做法就是使风险和收益之间达成科学合理的平衡。另外,委托关系在管理会计中的具体应用有责任预算的编制、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间接费用的分配、责任中心的业绩考评。总的来说,委托就是将左右着的资产根据其意愿和相关的条件委托给人经营,实质也展示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事实。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稳定发展,对经济的学术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地加深,不管经济是衰败还是繁荣都属于一种经济现象,并且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学术领域间存在着相互交融的现象,对于不同的经济情况和现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融合和相互作用,在新形势下,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会计学领域中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作者:周一然

    参考文献: 

[1]陈淑华.会计信息的经济学分析[J].财会通讯,2010(06). 

[2]王铁林.论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与融合[J].财会研究,2010(05). 

[3]陈汉文,董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述评——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篇8

一、流动性及其对国债价格的影响

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与国债所拥有的独特流动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首先需要了解国债的流动性及其对国债价格的影响。

(一)流动性内涵

资产流动性反映了资产以预期价格转换为现金的速度、便利性以及确定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可以较低的成本和接近预期价格或等于预期价格迅速转换为现金。除了现金之外,国债是最富流动性的资产。国债的交易费用最低,且无任何信用风险。而其它金融资产,如股票或金融债券,虽然它们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但由于它们具有某些信用或市场风险,所以与国债相比,其价格波动性较大。

(二)关于流动性影响国债价格的实证分析

1965年EugeneF.Fama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他认为,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已包括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由于金融市场信息是有效的,所以任何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应等于其净现值。而金融资产的净现值又等于其所产生的所有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其贴现利率是反映相关现金流的风险利率。

尽管净现值在解释资产价格时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概念,但是净现值不能解释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某些特例。例如,国债的市场价格通常就要比单纯以净现值判断的结果要高。为解释这一反常现象,YakovAmihud和HaimMendelson(1986)提出了流动性溢价理论,即资产价格为其资产净现值与其流动性溢价之和。

Amihud和Mendelson观察了资产出价和询价之间的价差,以此来测度资产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出价与询价之间的价差就越小。在假定投资者要以较高的预期收益来补偿其所拥有的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的情况下,Amihud和Mendelson在检验了1961—1980年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出价和询价价差及预期回报率以后发现:(1)若出价与询价之间价差增大,则平均回报率上升;(2)收益一价差关系的斜率随价差增大而下降。他们的结论证实了流动性溢价的理论。Amihud和Mendelson(1991)又检验了短期国债和剩余期限小于或等于6个月的中期国债的收益率。若不存在流动性溢价,这些短期和中期国债的收益率应该是一致的。然而,现实中收益率却存在差异,这再次证实了流动性溢价的理论。Amihud和Men—delson也曾对1987年4—11月的489对相互匹配的短期和中期国债进行检验并发现:(1)中期债券的出价与询价之间的价差约为短期债券的4倍,这表明了中期债券的流动性较低;(2)中期债券的收益率要高于到期期限相同的短期债券收益率,其平均值AY=o.428%,其标准差为0.021.

其他经济学家也研究了流动性溢价理论,DavidBeim(1992)检验了1987—1990年的长期国债,用出价和询价的价差来测度长期国债流动性后发现,在发行后的最初两年里流动性减少了1/3.自第二个年度后,流动性减速开始放缓,但在随后的年份中,减速又加快了。研究同时显示,尽管流动性与国债余额规模二者之间并非同比例变动,但有一定的相关性。Beim认为,倘若长期债券的价格等于其现金流现值的期限结构理论有误差,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流动性对国债定价有影响。

AvrahamKamara(1994)扩展了Amihud和Mendelson(1991)的研究,他将即期风险(im—mediacyRisk),即交易所实现的价格与当前报价不同的风险,融入了流动性溢价分析之中。通过检验1977年1月到1984年7月大约还有14周到期的短期和中期国债,Kamara发现,在这些具有同样剩余期限的中期与短期国债之间存在收益率差异,其中包含了即期风险的因素。

FrancisA.Longstaff(1995)检验了市场交易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机理。Longstaff发现,对市场交易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股票价格,其降低值等于流动性减额。这一结论与流动性溢价理论相一致。

Longstaff(2001)同样还比较了长期零息票国债和长期零息票REFCORP(ResolutionFundingCorporation)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揭示了国债的流动性溢价。针对大量金融机构破产的情形,1989年美国国会制定了《金融机构改革、复苏和执行法案》(FIRREA)。FIRREA建立了REFCORP作为解决这些破产企业的融资机构。REFCORP债券的本金由长期国债担保,而REFCORP债券的利息由政府支付。由于REFCORP长期债券与长期国债在风险与税收方面相一致,故可比较的REFCORP长期零息票债券与长期国债之间的价格与收益率差异就可反映出流动性溢价的差异。通过比较1991年4月至2001年3月期间3个月到30年期的国债和零息票债券的收益率,发现平均收益率差异范围为9.35至16.28个基点(100个基点为l%),这些收益率差异意味着在两种零息票债券之间的平均价格差异从3月期的0.035%到30年期的5.05%不等。

二、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

(一)国债在金融市场上的功能

尽管国债一直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手段,但是国债还具有其他许多重要的金融功能。

1.基准定价

作为基准定价的有效工具,国债必须具有一条真实的收益率曲线。在一个发达的国债市场上,国债具有构造一条“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特性:(1)市场参与者认为国债是无风险的;(2)国债按预期数量有规律地发行,其发行期限绝大部分应为4周到10年;(3)国债供给量充足;(4)国债市场具有很好的统一性、流动性,在任何到期日其价格均不会出现异常波动。鉴于上述这些特征,市场参与者可利用所观察到的国债收益率绘制一条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并且可以利用这条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来评价其他具有风险的债券价格。

2.利用国债回购进行融资

回购协议可视为以可靠的流动性为担保的短期贷款。投资于长期国债的管理人可通过国债回购市场保留其长期持仓量。回购市场规模大且主要依赖于国债作为其基础债券。据美联储统计,在2001年上半年,一级交易商日均未清偿回购总额为2.95万亿美元。政府证券清算公司(GSCC)按产品类型跟踪观察了通过其清算的回购交易,在2001年上半年,GSCC处理了超过98.1万亿美元的回购交易,日均处理7845亿美元,其中国债占78万亿美元(为所有回购交易的81.5%)。

(二)国债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融资成本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购买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时,一般会再选择购买国债或其衍生产品对债券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若国债市场发育不健全,债券购买者就要使用成本更高的套期保值手段,则债券购买者的边际套期保值量将会减少,其面临的利率风险也会增加。为弥补债券购买者所面临的较高的边际利率风险,必须提高债券的预期收益率。因而,债券购买者利用国债及其衍生产品能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同时可降低企业发行债券必须支付的利率水平。这样,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可在两个方面降低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费用:承销及债券发行。

(三)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期提供了流动性

为分析国债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能对金融市场发挥增强流动性的功能,BengtHolmstr?m和JeanTirole(1998)以美国经济为例,构建了一个在不稳定环境下,众多企业在房地产业进行长期投资以获取收益的模型。在Holmstr?m—Tirole模型中,在0期,每家企业采用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

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国债的学者主要关注有关国债的宏观问题研究。例如,预算赤字和国债规模对实际利率、储蓄和投资的影响以及国债发行适度规模等。而对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如国债对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及流动性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则未能给与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理论界对美国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国债微观经济功能的存在。

一、流动性及其对国债价格的影响

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与国债所拥有的独特流动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首先需要了解国债的流动性及其对国债价格的影响。

(一)流动性内涵

资产流动性反映了资产以预期价格转换为现金的速度、便利性以及确定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可以较低的成本和接近预期价格或等于预期价格迅速转换为现金。除了现金之外,国债是最富流动性的资产。国债的交易费用最低,且无任何信用风险。而其它金融资产,如股票或金融债券,虽然它们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但由于它们具有某些信用或市场风险,所以与国债相比,其价格波动性较大。

(二)关于流动性影响国债价格的实证分析

1965年EugeneF.Fama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他认为,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已包括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由于金融市场信息是有效的,所以任何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应等于其净现值。而金融资产的净现值又等于其所产生的所有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其贴现利率是反映相关现金流的风险利率。

尽管净现值在解释资产价格时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概念,但是净现值不能解释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某些特例。例如,国债的市场价格通常就要比单纯以净现值判断的结果要高。为解释这一反常现象,YakovAmihud和HaimMendelson(1986)提出了流动性溢价理论,即资产价格为其资产净现值与其流动性溢价之和。

Amihud和Mendelson观察了资产出价和询价之间的价差,以此来测度资产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出价与询价之间的价差就越小。在假定投资者要以较高的预期收益来补偿其所拥有的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的情况下,Amihud和Mendelson在检验了1961—1980年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出价和询价价差及预期回报率以后发现:(1)若出价与询价之间价差增大,则平均回报率上升;(2)收益一价差关系的斜率随价差增大而下降。他们的结论证实了流动性溢价的理论。Amihud和Mendelson(1991)又检验了短期国债和剩余期限小于或等于6个月的中期国债的收益率。若不存在流动性溢价,这些短期和中期国债的收益率应该是一致的。然而,现实中收益率却存在差异,这再次证实了流动性溢价的理论。Amihud和Men—delson也曾对1987年4—11月的489对相互匹配的短期和中期国债进行检验并发现:(1)中期债券的出价与询价之间的价差约为短期债券的4倍,这表明了中期债券的流动性较低;(2)中期债券的收益率要高于到期期限相同的短期债券收益率,其平均值AY=o.428%,其标准差为0.021.

其他经济学家也研究了流动性溢价理论,DavidBeim(1992)检验了1987—1990年的长期国债,用出价和询价的价差来测度长期国债流动性后发现,在发行后的最初两年里流动性减少了1/3.自第二个年度后,流动性减速开始放缓,但在随后的年份中,减速又加快了。研究同时显示,尽管流动性与国债余额规模二者之间并非同比例变动,但有一定的相关性。Beim认为,倘若长期债券的价格等于其现金流现值的期限结构理论有误差,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流动性对国债定价有影响。

AvrahamKamara(1994)扩展了Amihud和Mendelson(1991)的研究,他将即期风险(im—mediacyRisk),即交易所实现的价格与当前报价不同的风险,融入了流动性溢价分析之中。通过检验1977年1月到1984年7月大约还有14周到期的短期和中期国债,Kamara发现,在这些具有同样剩余期限的中期与短期国债之间存在收益率差异,其中包含了即期风险的因素。

FrancisA.Longstaff(1995)检验了市场交易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机理。Longstaff发现,对市场交易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股票价格,其降低值等于流动性减额。这一结论与流动性溢价理论相一致。

Longstaff(2001)同样还比较了长期零息票国债和长期零息票REFCORP(ResolutionFundingCorporation)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揭示了国债的流动性溢价。针对大量金融机构破产的情形,1989年美国国会制定了《金融机构改革、复苏和执行法案》(FIRREA)。FIRREA建立了REFCORP作为解决这些破产企业的融资机构。REFCORP债券的本金由长期国债担保,而REFCORP债券的利息由政府支付。由于REFCORP长期债券与长期国债在风险与税收方面相一致,故可比较的REFCORP长期零息票债券与长期国债之间的价格与收益率差异就可反映出流动性溢价的差异。通过比较1991年4月至2001年3月期间3个月到30年期的国债和零息票债券的收益率,发现平均收益率差异范围为9.35至16.28个基点(100个基点为l%),这些收益率差异意味着在两种零息票债券之间的平均价格差异从3月期的0.035%到30年期的5.05%不等。

二、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

(一)国债在金融市场上的功能

尽管国债一直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手段,但是国债还具有其他许多重要的金融功能。

1.基准定价

作为基准定价的有效工具,国债必须具有一条真实的收益率曲线。在一个发达的国债市场上,国债具有构造一条“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特性:(1)市场参与者认为国债是无风险的;(2)国债按预期数量有规律地发行,其发行期限绝大部分应为4周到10年;(3)国债供给量充足;(4)国债市场具有很好的统一性、流动性,在任何到期日其价格均不会出现异常波动。鉴于上述这些特征,市场参与者可利用所观察到的国债收益率绘制一条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并且可以利用这条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来评价其他具有风险的债券价格。

2.利用国债回购进行融资

回购协议可视为以可靠的流动性为担保的短期贷款。投资于长期国债的管理人可通过国债回购市场保留其长期持仓量。回购市场规模大且主要依赖于国债作为其基础债券。据美联储统计,在2001年上半年,一级交易商日均未清偿回购总额为2.95万亿美元。政府证券清算公司(GSCC)按产品类型跟踪观察了通过其清算的回购交易,在2001年上半年,GSCC处理了超过98.1万亿美元的回购交易,日均处理7845亿美元,其中国债占78万亿美元(为所有回购交易的81.5%)。

(二)国债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融资成本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购买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时,一般会再选择购买国债或其衍生产品对债券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若国债市场发育不健全,债券购买者就要使用成本更高的套期保值手段,则债券购买者的边际套期保值量将会减少,其面临的利率风险也会增加。为弥补债券购买者所面临的较高的边际利率风险,必须提高债券的预期收益率。因而,债券购买者利用国债及其衍生产品能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同时可降低企业发行债券必须支付的利率水平。这样,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可在两个方面降低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费用:承销及债券发行。

篇9

关键词:中级微观经济学;微课;案例教学

1课程教学目标与教材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初级微观经济学主要注重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和科研兴趣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做出分析和解释。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笔者所在学校的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创新与试验班等多个专业均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结合这些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基础,综合考虑后,笔者选用美国经济学家哈尔•R.范里安编著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作为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授课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编排有序、推理严谨,层层深入。该教材还配有课后习题与解答,便于学生自学和巩固知识。

2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模型和理论

中级微观经济学里面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数理模型和数学推导,采用了“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分析方法,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充分理解这些经济学模型。不少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到比较困难。教材里面有几个章节还涉及概率论的知识,比如“不确定性”、“风险资产”以及“拍卖”这三章就涉及均值、方差、期望效用等概念。笔者授课的学生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就开始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然而学生此时尚未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如果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讲授这部分知识,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无法理解。

2.2部分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微观经济学里面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理论,学生很可能会觉得早已对其熟知,没有新鲜感,从而学习兴趣不足。对于那些比较抽象而艰深的内容,部分学生则有畏难情绪,不愿深入钻研,也就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2.3教材的内容繁多而课时不足

中级微观经济学涉及面广,涵盖的内容很多,但其教学时数一般都是51课时,课时明显不足。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必须快速讲授,无法保证每堂课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是每节课尽量详细讲授且留出足够的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却无法完成全部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之间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

3改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3.1应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强和时间短的特点。“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点与疑点)录制内容短小精炼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课件、练习测试及师生在线问答互动等辅教学资源。学生要学好《中级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不仅需要高效的课堂学习,还需要课后复习与做习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训练。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也可以压缩很多知识点的授课时间,给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留有更多余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必须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可采用学习情况汇报等方式将微课学习纳入课程成绩的考核。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微课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在进行课程建设,如果同一门课程的微课资源不进行有效整合,就会造成教师重复劳动和课程建设成本的增加。因此,高校之间有必要加强微课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

3.2借助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枯燥的概念和抽象的数学模型。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出理论、以案例印证理论,或者以应用理论来分析案例,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材中的案例多数是国外的案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但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并非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多采用那些学生很熟悉的经济现象作为授课素材,并启发学生开拓思路。例如在讲授“拍卖”这一章时,用学生很感兴趣的网上竞拍的案例来导出问题,分析竞拍者应采用什么样的报价策略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又比如在讲授“机会成本”时,首先不直接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而是先让学生讨论“破窗”这种很可能发生在身边的现象。有人认为破坏玻璃窗可以通过乘数效应而创造大量需求,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有理,但实际上是片面的、似是而非。启发学生思考“破窗理论”的谬误之处,从中引出机会成本的概念。破坏玻璃窗不仅存在机会成本,而且还导致无谓损失。也可以就此开展案例专题辩论,让学生在热烈的辩论中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并提高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3.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整本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的不同章节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前后章节融会贯通。例如,教材的第七章分析了社会保险金指数化与消费者福利的关系。教材中利用无差异曲线图,根据消费者均衡点的选择来说明社会保险金指数化为何可以增加消费者福利。若没有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也许学生对该问题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但实际上还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对其作出解释。发生通货膨胀后,社会保险金指数化只是消除了通货膨胀导致的收入效应,但替代效应依然存在,即在实际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引起消费者选择的需求束发生变化。因而社会保险金指数化在保证消费者效用水平没有下降的条件下,保留了物价变动带来的替代效应,由此使资源的配置得到改善,消费者的福利增加。因此在第八章讲授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后,就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前一章提出的社会保险金指数化问题还能作出何种解释。若学生不能迅速反应,就提示学生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来分析,从而使学生既能加深对两种效应的理解,又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启发思维的活跃性。

3.4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

由于中级微观经济学涵盖的教学内容很多,至少应安排64课时。但实际情况是除了经济学专业,其他专业都不太可能在51学时的基础上再增加课时。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以便学生重点掌握与本专业联系最密切的经济学知识。例如,为财政学专业的学生授课,应将涉及税收和公共物品的章节作为重点来讲授。对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应重点讲授外部效应等内容。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授课,则应将不确定性、资产市场和风险资产这些与金融学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重点来讲授。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概率论等数学课程,应先向学生简略介绍相关的数学名词与公式,再讲授对应的章节。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源于单个经济单位决策的变化,因此消费者的偏好、选择以及厂商供给决策等关于个体决策的内容,对各个专业都应该重点讲授。总之,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需要采用“微课”和案例教学等各种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总结经验和失误,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5.

[2]谢超峰.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金融教育研究,2016,(3):81-84.

[3]邹晓涓,叶洪涛.微课应用于《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203-204.

[4]谭赛,罗登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55-56.

篇10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理论上来说,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包含了三个基本含义:

第一是满足需求,特别是贫困人民的需求。它的必须条件就是完成经济的长期、平稳、高效率的发展,它的充足条件就是把人口的数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内,这样呢就可以使它呢可以满足劳动力增长的需求,又不会让尤其是贫困人们的需求感到有压力。

第二是清除极端。在满足当代人或后代人的需求时,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会存在着资源的日益减少与环境的日益恶化的问题,清除极端的必要条件是不断探索与扩大非再生资源,不断提高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力,其充分条件则要求尽可能地节约利用资源,积极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平等共享。要求各代人之间与同代人之间实现资源的平等与公平分配、良好生态环境的平等与公平共享。其必要条件是建立与资源的持续供给相适应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其充分条件是制定相吻合的政策与法律体系。

可持续发展就是求得达成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且维系新的平衡,要求支撑人类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础具有持续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和发展,迫切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可持续发展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经济增长的正作用,最大程度的限制经济增长的负作用,达成真正程度上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发展战略的制定上。

二、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经济统计分析

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是由相关的企业组织,根据许多的可行性研究资料,使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将不同投资项目或投资项目的不同方案进行估计预算和确定,挑选出最佳的决策方案全过程。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投资项目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决策是否正确,不单单关系着项目以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严重的是可能的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可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投资也就变得及其重要了。

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即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和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

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仅仅从企业角度出发,对项目内部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不涉及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损益,因此,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就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分析评价一个项目的决策方案,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以确定投资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较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更具有意义。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来考察、研究、预测和评价投资项目对社会的贡献,以此决定项目的取舍,它既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也要考虑间接经济效益,从多方面评价,所以也就更有利于企业的不断成长和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分析评价一个项目的决策方案,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更加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并且是有益的。

三、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在制定投资项目决策时,应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综合的进行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处理好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之间两者的关系。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企业论证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的估计,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研究、预测投资项目对预测的社会目标所作的贡献的大小,所以当投资项目符合国际或地区产业政策、企业限于分析能力可通过咨询有关研究机构予以解决,而相关的政府机构应积极的予以相关的帮助。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要在目前已经习惯了的、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不确定性的分析,充分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经济数学所提供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去为企业制订各种决策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去为企业在一定的风险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或者在一定利益下承担尽可能少的风险提供有依据的保证。

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进行宏观经济统计是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难度的,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做到的,因此并不是强行要求每个企业都要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呢,特别是对于大型的企业,很有必要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的,因为大型企业的一些决策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所以呢特别是大型企业要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之下呢,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献上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