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类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天科普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航天科普类知识

篇1

关键词:航天科普基地建设 建设思考 特色 优势

中图分类号:V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85-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天津航天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秉承“弘扬载人航天科学精神、普及航天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宗旨,围绕着《天津市“十二五”科学普及工作发展纲要》要求,积极开展航天科普基地的建设工作,2015年8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协同当地科协或根据基地自身特点及公众和社会的科普需求,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活动,着力展示基地风采,展现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对我国航天科普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普基地特色与优势

天津航天科普基地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发展平台,主要从事大型、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及总装测试工作,具备总装、总测、数控加工、钣金成形、表面处理等专业领域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制造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展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为主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结合现有的科研成果,依托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和现有资源,在设施较为完善的科普建设点向参观人员集中展示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稳步推进,逐步提升能力。

基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科普感受。目前已初步形成网络平台、科技教育、仿真模拟为一体的展示体系。基地不断地丰富科普内容,用系列火箭模型、基地沙盘、屏幕音像、文字介绍等展示形式,进行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基地的情况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建有电子触摸屏,系统的介绍现役火箭及在制火箭的科普查询系统,随时向公众提供航天科普知识宣传;建有一条开放的参观走廊,近距离的接触火箭总装系统,了解火箭总装全貌。迄今为止,基地已开展逾万人次的科普参观、接待活动,包括各地政府、学校及企业的相关科技管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科普宣讲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参观路线。

基地目前获得“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专利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称号,成立了“崔蕴技能大师工作室、刘琦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与天津市各大高校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入选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1人、天津市“131”第一层次创新人才2人。综上所述,天津火箭公司航天科普基地具有基础条件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聚集、科技资源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优势,是开展科普宣传、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2 基地建设思路与内容

天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了都市科学文化的内涵,为科技传播创造了一个载体,也是贯彻科技兴国战略的一个新举措。作为一名年轻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它的成长之路还很长远,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自身的建设,才能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宏伟目标。

2.1 强化管理,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形象

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长,离不开各项规范措施,否则放任自流,就失去了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的意义[1]。要建立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制定科普工作管理流程,确保公司科研科普工作的可持续性、有效性;设立科普工作奖惩措施,将科普工作纳入公司工作计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范围;保障经费投入,落实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开展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使大火箭科普基地建设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2 加强科普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保障科普活动场所

科普知识的宣贯需要多样化传播媒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集科技教育、现场观光、仿真模拟为一体的航天知识普及体系。目前基地已启用总装车间展厅作为公司形象宣传的科普点,采用透明显示器技术,参观人员可以通过点击操作屏幕,了解系列火箭及在制新型运载火箭系统知识。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其他车间也可以适当建设参观走廊,制作各车间具有专业技术特点的展示宣传牌,使参观者从参观走廊直观的了解火箭生产的全过程,全面的了解火箭产品零件、部段的构成和生产。并完善已有的参观走廊建设,将宽阔廊道空间建成科普宣传的文化长廊,让科学氛围无处不在,让科普基地的墙壁也可以“说话”[2],设立专栏介绍航天科普知识、前沿科学技术、著名航天专家以及航天技术在生活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让参观人员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

2.3 配制有效的管理机构,确保科普工作高效开展

科普基地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实施离不开核心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牵引,建立健全科普工作组织架构势在必然。依托工艺技术部门成立公司科普工作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公司科普工作,协调组织科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立各主管单位和配合单位的职责,围绕“科普基地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示范单位”等做好大火箭基地科研科普建设工作,提升科普工作能力。

2.4 加强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科普人才是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智力保障,是科普工作实施的主体。配备科普教育兼职宣传讲解人员,是开展科普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基地各单位组织一批讲解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科普宣传教育小组;对宣传教育人员不定期的进行专题培训讲座,强化讲解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宣传能力;组织宣传教育人员参观其他科普基地及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交流科普工作经验,扩展知识视野,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地提高科普基地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2.5 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公众航天知识认知

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航天科普知识的宣传更能拓展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现状的认知,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国、爱科学的热情。基地科普工作要组织多层次的展览活动,开辟完善科普线路;联合北京航天科普基地、航天科技集团人才中心、天津市科协、天津市开发区科协等单位,加强与大中小院校的联系,积极开展现场参观、仿真模拟体验、人物事迹展示等科普活动,积极互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促进航天科学知识的宣传,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2.6 加强对外联系,提升基地科研科普管理能力

航天科学知识是科普宣传的内容,科技创新是科普宣传的不竭源泉。企业型科普基地依托自身各项专业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研发优势等丰富资源,提升科普宣传力度,推动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天津航天科普基地的发展以实习基地、科研合作研究伙伴等形式和国内知名学府、技术专家开展合作,促进运载火箭技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与航天科技集团人才中心等北京关联单位合作关系,推进京津两地科普工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将大火箭科普基地推向全国,并努力将基地打造成国内了解大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的科普窗口;加强与天津市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提升公司在社会及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取更多的人才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外部资源。

2.7 积极创新拓展宣传渠道,扩大科普基地影响力

科普基地的宣传工作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公众对航天基地的认知,对科普基地社会化效应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搭建微信、门户等对外宣传报道和形象展示的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和遴选科普知识和动态信息,定期利用平台。利用网络互动,做到线上问题线下实际体验、线下问题线上思考研究,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科普模式[3],提升公司的公众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新闻、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基地科普工作信息,加强对外宣传,营造大火箭科普基地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3 结语

天津航天科普基地作为国家级科普基地,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在科普基地优化改造、能力建设、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提升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通过各项活动、承担科普项目共享科普资源,增进公众对航天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让公众通过科普活动近距离的接触航天知识,了解中国航天梦,让“大火箭”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科普名片。

参考文献

[1] 徐超.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从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开始[J].华东科技,2010(7):34-35.

篇2

贵州省白云区举办“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

2012年12月3日下午,“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的专家走进贵州省白云二中,为白云二中400余名学生进行航空航天科普讲座。受邀的专家是我国著名的科学美术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原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田如森研究员。田如森以他长期从事航空航天科普创作的深厚功底,渊博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知识,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世界航空航天的发展历程,我国航空航天的昨天、今天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航空航天深奥的前沿科技传授给学生,不时博得学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田如森介绍完以上内容后,与聆听的学生展开互动。同学们在听田如森的报告时,认真地作笔记,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互动开始,全场顿时热闹起来,纷纷举手向专家请教各种问题。田如森用他扎实的理论、平实的语言,一一向学生们进行解答。

通过田如森的报告,引起了同学们对航空航天科学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满足了同学们对现代科学的欲望,激励了同学们为国家的振兴、人类的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同学们都表示,享受了一堂科学文化的大餐。

篇3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桥段]

人类曾向火星发射了40多颗探测器,火星探测的故事可以说是娓娓动人,这里饱含着无数科技人员酸甜苦辣,也给亿万人民带来成功的喜悦。“机遇号”火星车,则是成功者的代表。“抗击沙尘暴,爬越陨石坑;设计只三月,坎坷八年行;无数新发现,近处识火星;屡屡频危境,几度夕阳红。”

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火星的关注。火星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星球?为什么人们那样关注火星探测?《探索红色星球》一书,则全方位介绍了火星的基本特征、火星上的水和生命、人类探索火星的故事以及未来人类改造火星的壮举。

该书的作者焦维新教授可以说是国内一位非常少见的热心航天科普的专家,在业余时间里,他在媒体上开设专栏宣传航天科普知识。神五飞天,杨利伟开创中国载人航天新壮举,国内掀起航天科普热潮。焦老师成为名人。他经常到全国的中小学作科普讲座,通俗易懂的演讲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探索红色星球》是其计划出版的“太空探索”系列科普丛书的第一部。

在古代,人们对火星的想象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古希腊神话中,火星是“战神”的化身,而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古今中外,关于火星的科幻小说数不胜数,影视作品也不计其数。这些科幻作品的内容,也随着人们对火星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变化。

该书首先通过一些精美的图片,介绍了火星的地形地貌。“山高入云刺破天,峡谷绵延整八千。北部低洼似大海,南部高原有深潭”,这是火星的整体特征写照;那些精心选择的火星表面图片,则仿佛把你带进“火星地质公园。”

火星上是否有水和生命,这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探测火星最重要的科学目标之一。目前的探测结果表明,火星上虽然没发现液体水,但地下含有相当数量的水冰。如果这些冰融化,可以形成覆盖整个火星11米深的水层。

火星现在是否有生命?火星历史上是否存在过生命?该书为读者提供了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线索,包括刚刚着陆的“好奇号”的着陆点。

迄今为止,人类向火星发射了40多颗探测器,火星探测的故事可以说是娓娓动人,这里饱含着无数科技人员酸甜苦辣,也给亿万人民带来成功的喜悦。“机遇号”火星车,则是成功者的代表。“抗击沙尘暴,爬越陨石坑;设计只三月,坎坷八年行;无数新发现,近处识火星;屡屡频危境,几度夕阳红。”在这本书里,你会了解到火星地质的四大奇观:火星的南半球地势高,北半球地势低;西半球高山林立,而东半球有一个巨大的深潭。“山高入云刺破天,峡谷绵延整八千”,可以很好地概括火星的地貌特征,火星北部低洼似大海,南部高原有深潭。 你知道火星上最高的山有多高吗?答案是高26千米的奥林匹斯山;你知道火星上最深的峡谷吗?答案是深7千米的水手大峡谷。

篇4

你作为学校的一员你爱说普通话了吗?课堂上书声朗朗,普通话的确优美动听。但是在课间,在日常生活中你说普通话了吗?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博览、交通运输、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像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广西科技天象馆、河南博物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沈阳科学宫、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截止到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A:那么同学们放假在家如何注意安全呢?同学们应在家长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煤气灶、卫生浴具等,学习安全用电、用火知识,并养成“人走电断”等好习惯,切勿麻痹大意,各类电器及设备发生故障时一定不要自作聪明,擅自修理。同学们还要注意防盗和用水安全,如果出门,要检查水、电、煤气的开关,并锁好家门。假期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书同文、语同音”,这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气质,每一位中华儿女应该成为祖国文字和语言最虔诚的传播者和最忠实的实践者!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篇5

天文教育 北京天文馆 科技馆 天文奥赛

天文学以神秘宇宙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激发科学兴趣、挑战想象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自然科学。通过对大众天文基础知识水平的调查,发现大众天文基础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但对于天文学的兴趣却非常浓厚。近年来,中国人太空漫步的实现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探月飞行成功吸引了公众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关注,航天科技中的天文知识也激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2008、2009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日全食天象以及2009国际天文年等全球性天文活动的开展在青少年和公众中掀起了一轮学习天文的热潮,天文普及教育将迎来新的良好局面,成为了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课题。但是从过去到现在,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自然学科之一,却很少进入学校教育范畴。因此,课外教育成为中小学生获得天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天文类科技馆在天文课外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天文类科技馆是普及天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天文类科技馆是含有天象仪,能演示模拟星空的科技馆。纵观国外,天文馆建设十分发达。美国有约1100座天文馆,每年有上百万人参观。这其中30%向学校开放,60%的天文馆同时向学校和公众开放。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的独立天文馆并不多,大多数天文馆分布在科技馆、青少年中心、少年宫等场所。除北京天文馆、天津科技馆、上海科技馆、深圳市少年宫、河北科技馆、香港太空馆、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台中自然科学馆等几座大型场馆外,其余都是中小型天文馆,而且小天文馆占到80%以上。它们大多只有一个天象厅,这些天文馆真正发挥作用做到日常开放的大约有30%,目前有的场馆已经停止开放。

由于光污染严重,城市夜晚的星光逐渐被灯光湮没,而对于生活在光污染城市的孩子们来说,参观天文类科技馆可能是他们接触星空的唯一途径。一方面,对于青少年来说,参观天文类科技馆,可能是他们一生接触天文的开始;另一方面,天文类科技馆也可以为一时没有条件建造天象厅的学校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在天文教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要使天文教育得到更好的普及,需要充分发挥天文类科技馆的作用。

二、根据公众最感兴趣的天文活动来开展天文教育普及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天文普及工作,对公众最想参与的天文科普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针对三类人群:具有一定天好倾向的天文馆参观者、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家长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1份,收回问卷180份。

1.天文望远镜观测――公众最想参与的天文科普活动

北京天文馆每周五晚为观众开放口径为130mm的折射式望远镜进行观测。在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2009国际天文年系列活动的免费开放观测时,吸引了不少群众的关注。免费开放观测时的人数往往超出预期异常火爆,使得天文馆不得不因为安全因素而减小宣传力度,这说明公众对于观测星空具有十足的热情。经调查发现,北京天文馆的130mm望远镜为50年代建馆时建造,年岁已久,建议天文馆可以考虑将望远镜更新换代。另外,内置一台口径为40cm的光学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大众天文台,因为建在楼顶位置不便,也基本没有向公众开放。建议天文馆可以在路边广场等地开放小型望远镜供公众观测使用,满足更多观众和青少年学生对天文观测与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2.引进天象节目和丰富科普展览

天文类科技馆内的先进天文设备和丰富展览形式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在参观天文科技馆的同时也是一次学习天文知识,扩大视野,增加科学兴趣的过程。傅科摆、日月食模型、天球仪、日晷、星象图等天文设备和道具能生动形象的演示天文现象;数字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剧场、4D动感影院等现代化的剧场,不仅能生动形象地演绎壮丽的星空景象和人类探测太空的壮举,更能以其特殊的视听合成效果为观众营造出强烈的临场感和震撼力氛围。因此天文类科技馆可以大力加强馆内设备建设,引进天象节目,丰富科普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如此既能吸引观众,普及天文知识,又能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三、北京天文馆普及天文教育主要活动方式研究

北京天文馆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先进集体”,在开展天文活动,普及天文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北京天文馆除了利用天象节目、展览、讲座、观测、兴趣小组、假期天文学校等方式开展天文科普活动之外,还在个别高校和中学开展天文教学活动,在《天好者》杂志中逐渐增加中小学天文教育的内容,并在近年来致力于通过开展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以及组队参加各个级别的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来推动天文学在中小学的普及。

1.建设“天文教育基地”

北京天文馆分别在大兴区第一小学、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建立“天文教育研究基地”和“天文观测实践基地”。建立教育基地后,北京天文馆派天文专家对学校天文教育工作进行指导。这种天文馆与学校合作建立天文教育基地的方式是一种既有利于向天文研究机构培养和选拔天文人才,又有利于向学校进而向全社会普及天文教育的双赢模式。因此“天文教育基地”建设是普及天文教育的一条捷径。同时,北京天文馆的业务人员也走出去,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开设了天文选修课。

2.接轨国际天文活动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天文馆根据国际天文年的各项基石项目,在国内开展了各项活动,如天文学100小时、暗夜意识、伽利略教师培训计划、伽利略之夜等,并将中国的天文活动在国际天文年的官方网站上注册,将中国的天文进展分享给全世界。这些活动面向公众,既吸引了青少年的参与,又培训了天文教师,宣传了光污染的危害,在科学、环保、文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3.举办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

(1)天文奥林匹克竞赛

目前国际级别的天文奥赛分为三种: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OA,始于1996年),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始于2007年),以及亚太天文奥林匹克竞赛(APAO,始于2005年),其中以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OA)历史最长。国内的天文奥赛包括: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CNAO,始于2003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始于2005年)、星空大会知识竞赛、古天文知识竞赛等。

2003年北京天文馆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预选赛、决赛,并从决赛获奖选手中选拔出优秀者组成国家集训队,参加国际比赛。每年参赛的中小学生达到几千人,涉及的中小学生群体广泛而影响深远,近年来参赛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报名人数达到2922人。天文奥赛吸引并激发了青少年对于天文的兴趣和爱好,也促进了天文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同时提高了国民科学素养,并逐步推动天文学在中小学的教学和普及。天文奥赛选拔出的学生进入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专攻天文学,为这些高校的天文系专业提供了优秀的生源。天文奥赛对于天文知识在中小学生当中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天文奥赛并不如传统学科竞赛如物理奥赛、数学奥赛那样颇负盛名。原因之一是学科限制,虽然北京天文馆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突出工作,但是要推广天文普及教育,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天文教师、学生的培养,以及大众的热情才能有大的突破。这是未来天文科普推广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潜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新形式――“网络直播天文奥赛”

现行的天文奥赛形式是闭卷考试,这使得竞赛者之外的大众对天文奥赛从不关注,也几乎不了解。如何使天文奥赛成为更多大众可以参与和关注的事件,将会是天文教育普及事业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天文奥赛模式上,可以借鉴国外的天文奥赛形式。经研究发现,印度尼西亚的国内天文奥赛形式为可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的“网络直播天文奥赛”。网络奥赛实行“机考”,奥赛题会在同一时间呈现给参赛者和网友,因此网友可以和参赛者一样在网络参与天文奥赛。每一名参赛者对应一位监考官,在参赛者做完一道题并提交到监考官时,分数随即给出。网友可以根据考生目前的得分,来预测哪位参赛者将取得冠军。赛后将在预测准确的网友中抽取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并且答对题目最多的网友也将获得奖励。这样一种结合网络,信息快速、无地域限制特点的“网络直播奥赛”形式,使得印度尼西亚的天文奥赛走近了公众,影响力在逐渐扩大。“网络直播天文奥赛”的形式既使得公众了解了天文奥赛,又普及了天文教育,传播了天文知识。目前这种形式还尚未在我国推广,但这是一种推广天文奥赛,普及天文教育的绝好形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条件成熟时,全国天文奥赛组委会将会考虑接纳和采取这种天文奥赛的新形式,并由天文奥赛逐渐推广到其他学科竞赛领域。

四、总结

北京天文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系统最为完备的天文馆,是天文馆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北京天文馆的天象节目动感而具有震撼力,科普展览丰富多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前来参观;通过成立“流动天文馆”即科普宣传车,以模拟星空演示、天文学知识展览、天文望远镜观测、天文科普报告、天文知识咨询等形式把“神秘”的天文学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送到公众之中;《天好者》杂志和天文在线网络资源的建设等也为天文教育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的每个城市,只要有一座这样的天文馆,那么天文科普教育事业就一定会逐步发展壮大,直至达到世界天文科普教育的领先地位。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普及天文教育的道路上,天文类科技馆之间汲取各自的经验,将会使中国的天文科普教育事业呈现一片繁荣之势。

参考文献:

[1] Fraknoi Andrew. The state of astronomy education in the US [C].In J. Percy(Ed) .Astronomy education:Current developments,future coordination.San Franciso: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1996.9-25.

[2]郭霞.中国天文馆的发展与探索[J].科普研究,2009,3(4):83-88.

篇6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伴随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搭载着“神舟九号”飞船和三位航天员的2F火箭成功点火,正式起飞升空。与此次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共同腾飞的,还有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发展民族产业,造福人类健康”的企业发展之梦。

作为一家与航天精神血脉相承的国有企业,新时代人秉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奋斗精神,历经数年,将企业打造成为集原料采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同时,更努力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质量管控体系和生产服务管道,成功打造了“国珍”、“兰香阁”、“竹珍”等系列保健产品,成为民资直销挑梁者的同时,更成功实现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保驾护航。

事实上,早在新时代的事业发展初期,便定下了携手航天的发展基调,并与我国的航天事业结下渊源。2005年9月23日,凝聚着航天科技的新时代“国珍”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优异的品牌形象获得了中国航天基金会的认可,被授予“中国航天专用保健食品”的美名,成为保健品行业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2010年,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再次携手中国航天,成为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航天保健食品参展商,因而,新时代的“国珍”系列产品得以作为航天保健食品的参展品,荣耀地躺在上海世博会的太空家园馆内。

2012年6月,作为一家长期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国有企业,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晋升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与当年“神舟八号”发射时一样,应中国航天基金会的邀请,新时代公司领导与国珍专营店长代表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神舟九号”飞船发射的盛况。

据了解,要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合作伙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企业及其员工必须热爱中国航天事业;二是产品质量可信赖,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三是为行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作为中国直销行业的挑梁者,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一直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提供着多方面的支持,如设立专项基金,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开展航天科普讲座、航天事业大讲堂等,对社会公众进行航天知识的相关科普教育;通过为航天员提供“国珍”等保健食品,为航天人才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而从“中国航天专用保健食品”到“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身份转变,除了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与中国航天事业的紧密联系外,同时也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篇7

关键词 气象科普馆;科普宣传;防灾减灾;业务开展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1-0238-0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日益严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使气象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更加密切,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在提升社会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意识及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进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满足社会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迫切要求,气象部门以科学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为重点,通过加快推进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完善公共场所气象科普功能,促进气象科普资源的开发整合,增强气象科普基础性研究,丰富气象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涵,面向社会公众大力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宣传。截止2011年10月,我国已有50多个气象科普场馆投入运行,共建成142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据统计,200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累计举办了4?000余次科普展览,接待参观人群500余万人次,共组织11万人(次)参加科普培训、115万人(次)参加各类气象知识竞赛,出版发行了近50万册科普图书,制作播出科普影视作品5?000多部(集),发表气象科普文章近9万篇。中山市气象科普馆是广东省地级市中最先进的同类展馆,自开放以来,为全市的科普推广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凸显出了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气象科普馆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作用

气象科普馆是气象部门与社会公众直面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气象部门对公众进行气象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社会开放,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开放;通过对气象科学的宣传和普及,达到提高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提高的目的;气象科普馆一贯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充分利用气象科普资源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及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来更好的发挥科普宣传教育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社会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的认识,树立气象行业良好形象,展示气象事业高科技水平和气象科学技术发展新成就,增强社会公众气象科学意识和环境意识,让气象科技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气象科技。

中山市气象科普馆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按照“让社会了解气象、让气象服务社会”的宗旨,突出气象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着力宣传气象科技在服务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在科普馆700 m2的展览空间内设立气象观测设备和卫星、火箭等各类模型,利用声、光、电技术,以精致的模型和精美画板以及灯光投射塑造的神秘气氛浓缩展示了天气预报技术、气象卫星探测技术及国内外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等气象科学各个领域。中山气象科普馆作为市科普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外活动场所,也成为成年人提升科普素养的好去处,实现了科学走进群众、群众理解科学的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知识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全市人民的好评。

2 气象科普馆建设现状及创新

中山气象科普馆充分运用视频、声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科技特色。近两年来,气象科普馆及时更新并增加科普项目,使广大人民群众时刻带着浓厚的兴趣关注最新科普知识的气象知识,推动气象馆科普工作延续不断。

1)气象科普馆设置观测仪器,可供参观者动手操作,一改抽象科学的枯燥性,增添了参与乐趣;展厅运用视频技术和虚拟技术配置的实物模型如龙卷风、静电发生器、闪电仪等,让参观者亲临自然现象重现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充分利用声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使展示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科技特色,并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将展示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虚拟技术使展示内容生动形象,如中山市气候资源、气象观测的历史变迁,现代大气探测手段实地演绎等。参观者还可模拟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在蓝色布幕前指点“风云变幻”等;还可以在虚拟放映室感受腾云驾雾的感觉,体会空气稀稠密度不同下产生的“海市蜃楼”折射现象。

篇8

市民 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

“中国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出仓,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昨日,在翟志刚返回轨道舱,关闭轨道舱舱门后,记者拨通万和集团总裁卢楚隆的手机,电话那头的卢楚隆还沉浸在举国欢庆的盛事之中,意犹未尽。

“点火时的等待与出舱门时的等待最难熬!”市民龚小姐这几天一直追着电视直播看,昨天下午一直坚持在家观看航天员出舱行走直播后才出门。“翟志刚拿出国旗在太空挥舞的时刻庄严而神圣,真的太激动人心了!”龚小姐在电视机前热泪盈眶,她说,感觉到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我们比俄罗斯晚了40年才走出这一步,却也在这一次给人类的航天事业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与理念。”

“是祖国强盛的标志,值得每个国人欣喜!”曾经留学英国的谢诗华对这一次神七的伟大航行有着特别的感触。“在国外读书的人,在海外的华人,时刻都盼望着国家的强盛,这次也让我们中国人更加挺起胸膛!”谢诗华说,这几天不断有在国外的友人通过MSN与E_mail向她表示祝贺,看到祖国不断地进步,她觉得特别开心和自豪。

企业 太空行走体现中国科技实力

“中国的科技强大了,将提升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佛山木版年画传人冯锦强观看直播后表示,神七将大大强化中国人思维理念、科技等方面的自信心。

“中国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出仓,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坚持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万和集团总裁卢楚隆认为,航天技术是当代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中国宇航员成功迈出太空,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依靠单个国家实力走向太空的国家,他对自己是中国人而备感自豪。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他一直都非常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昨天组织了200多位企业员工收看航天员太空行走的电视直播。“飞船升天已属不易,太空行走就更少国家能做到,飞天壮举增强了我们企业的自信心。” 中南机械负责人毛卫东说,“神七”飞船在新材料、加工技术方面都体现出非常高的水平,如果这些技术将来允许扩散到民用领域,中南机械会积极争取引进,以提高装备机械制造的精密度和可靠性。

“中国航天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所有航天人几十年不懈的研发、奋斗是分不开的。”卢楚隆认为,通过在企业内部倡导航天精神与文化,能够激发所有员工的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加快企业在新产品设计、高端技术领域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中小学生 翟志刚成最受欢迎偶像

舱门打开、航天员出舱、迈出中国人太空第一步、挥舞国旗、返回轨道舱……随着每一个历史性的动作出现,华英学子们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当日下午4时半,华英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一起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太空漫步的全过程。

“太激动了,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终生难忘。祖国太伟大了!”初一的小吴激动地说,这几天,同学们之间的最火话题都是围绕“神七”进行的。

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园长曾平英说,昨日下午,幼儿园专门打开电视,直播翟志刚太空漫步,结果,很多小朋友都被吸引住了,原本该是放学的时候,但小朋友们都围着电视机舍不得离开,连爷爷奶奶来接放学都不知道。很多小朋友还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神舟七号和宇航员形象。

“与此前的‘神五’、‘神六’相比,这次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取得了重大突破,有3名宇航员一起搭载‘神七’升空,而且将有一位宇航员出舱行走,而执行‘神五’、‘神六’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只是在舱内活动而已……”此前上网“搜刮”到不少“神七”知识的小吴,一说起“神七”,马上滔滔不绝。

记者了解到,这几日,随着“神七”顺利升天,佛山中小学掀起了一股“神七热”。每晚7时正,佛山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小黄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面,观看新闻联播里有关神七的新闻报道。

在佛山九小,校园黑板报、宣传栏里到处都是与神七有关的新闻和航天知识。“学生们对‘神七’成功升天和中国人迈出太空第一步感到很神奇,也很自豪。”佛山九小的校长谢先刚介绍,佛山九小也借此国家重大时事,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知识的普及。“现在,翟志刚成为最受欢迎的偶像,很多同学成为航天迷,希望成为航天员。”该校教一年级的陈老师介绍。

佛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顾月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在“神七”的热潮感召下,已经联系好了一场与航天有关的科普讲座,她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检索系统中,最近关于“神七”的检索量猛增,市民们对“神七”的热情可见一斑!

希望 航天精尖科技能民用化

篇9

   科普书物读后感    我最喜欢看传记,因为它可以让我汲取伟人、英雄的经验,来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者沿着传主的足迹为自己设定高远的奋斗目标。

   牛顿: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生下来的时候非常小,体重只有三磅多重,许多人认为他活不了多久。他的父亲在他还没出生时就去世了,母亲也在他四岁的时候改嫁了,他只好和外婆住在一起,家里非常穷。

   牛顿从小就展现出了他的创造才华。他在小学的时候就成功地制造出了马车和日晷仪,在上中学的时候又成功地制造出了风车和水钟,别人都认为牛顿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久,牛顿考上了剑桥大学,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可是斯托丽出嫁、母亲去世、学术的争论以及恶毒的攻击,让牛顿几乎崩溃。这时候,巴罗教授、波义耳教授以及家人都给与牛顿情感上的支持,才是牛顿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中去。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中……

   牛顿学习生活条件这么差,还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再想想我们,学习条件这么好,父母每天给我们准备着好吃的、好喝的,有的父母甚至拿高价让我们去读好学校。就这样,有的学生还不好好学习,跟牛顿相比,我们实在差得太远。

   我们不要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好好努力吧!

   科普书物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科普书对于我们的思维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今天,我就看了一本科普读物《学生探索百科全书》。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是一本很厚的书,其中包含了三大内容:自然探索、科学研究、历史回顾。我们知道人类是生活在自然界的,而自然界是很神秘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很多深奥的道理。人类目前的科学进步仅仅只是解开了大自然奥秘的冰山一角,因此人类必须不断探索自然,从自然当中了解奥秘,才能增进人类的智慧。

   其次《学生探索百科全书》还告诉我们应该科学研究,其中也举例了很多科学实验的步骤,并且阐明科学实验是验证理论的最好方式。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也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唯一途径。

   再有就历史回顾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向读者指明了人类就是应该不断回顾历史,从历史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此人类才能向前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小学生平时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增进我们的学识,促成我们的发展。

   科普书物读后感

   20xx年9月25日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出征遨游太空,在漫无边际的太空上演伟大和神奇,这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也是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兴奋之余,总有许多疑惑萦绕心头。例如:为什么不能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完成科学实验,非要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在茫茫的太空里有四项特别优良的天然条件:绝对没有空气,绝对没有污染,零下270度的低温条件以及不受任何地球引力的干扰。尤其是第四项条件,它在地面上的任何实验室里都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航天飞机是在太空里飞行,是一个动态过程。把实验带到航天飞机上去做或者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让实验在与地面上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就有可能创造出全新的科学奇迹。最吸引人的要数在太空科学试验全新的生产加工方法:冶炼新的合金材料、各种新材料的焊接、制造质地绝对纯净的玻璃、提炼合成新的化学药物等……看完整篇科普文章资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想:我们今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将来去揭开一道道深邃、神秘的科学难题,去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去引领一个新的科学时代!

   科普书物读后感

   《情感读本》中的文学是一种鸡尾酒,是一种情趣,是别有洞天的生活,是情与物的交融,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喜欢她并不是为了卖弄,追求她并不等于谋利,她只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佐料。

   这是一种集智慧、思维品质乃至人格道义于一体,阅读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应当抛弃抹煞个性的模式化,弘扬个性,努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当再次打开《情感读本》之门,前面就是一片风景美丽、令人陶醉的园林,一颗满怀激情的心,漫步其中,我们定会如痴如醉,思绪也就活跃了,心也会飞起来,情感也会得以释放。

   《情感读本》的魅力在于的许多文章让去深思,让人感动,让人突然间顿悟某种观念,让人读后久久消不散淡淡的温情和回味。

   这样的杂志让我充实。那些在我生活里喧嚣一时的东西只满足我一时间的阅读欲望,打发某段寂寞的时间。过后除了疲惫,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有时,甚至在看过之后,只是一种更深的空虚。《情感读本》总是能带给我安定,平和和丰富。感激它曾给我带来的启发,感谢它曾为我解开的人生路上的某些困惑!

   是你给予我一双翅膀,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尽情翱翔;是你净化了我的心灵,让我心中充满了爱;是你嘱咐,你慰你,你的鼓励,让我从人生的低谷走了出来。

   你一次次触动我那情感的末梢神经,一次次被你的话语模糊了我的眼睛。是你陪我走过了春、夏、秋、冬,品尝了酸甜苦辣。是你把落入黑暗中的我引导了出来,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光明和美好。

   这个暑假我读了《宇宙空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彗星,俗称扫泏星,它由慧头和慧尾组成,其中慧头又由慧核和慧发组成。彗核的直径约有10千米,他周围庞大的气团为慧发,慧发的直径有几万到几十万千米。慧尾则更长,可达数亿千米。

   我还知道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这是因为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这个大气体球时时刻刻都在释放者大量的光和热。地球正是因为有了太阳的照耀,才有了温暖和光明,才有了生命。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也为1500万摄氏度。这是由于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原子反应。太阳由70多种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太阳内部温度高、压力大,这就是那里的情原子核相互作用,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

篇10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科技意识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2 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1.3 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一实验―观察记录一分析讨论一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一讨论方案一选择方案一实验验证一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2.1 趣味性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2.4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也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