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技能范文
时间:2024-04-09 16:3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体育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语 传统节日 文化 教学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80-01
信息化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使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这对现代英语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如今的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语言教学,而是要兼顾语言文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文化的重要内容,节日文化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因而强化英国传统节日的体验,无疑能够激发技校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技校生英语学习成效,从而更好地培养其英语语言能力。
1 技校英语教学现状及融入英国传统节日教学的必要性
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技校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普遍兴趣较低,课堂积极性差,听、说、读、写能力普遍不高,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更是漠不关心,他们常常热衷于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却往往只是图热闹,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然而英语是跨文化交流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语言之一,英语教学不但担负着传播外来文化的重担,更承担着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对外交流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将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因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化素养,提升其英语语言能力十分重要。要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同时了解相应的语言文化和节日文化。这些文化都是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英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传达着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更体现着英国的社会人文氛围和历史背景,可以说是英语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通过体验英国传统节日,学生将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更为积极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互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因而强化传统节日教学,激励学生积极体验英国传统节日,无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还是对于提升其语言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运用英国传统节日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
英语语言能力主要指的是“听、说、读、写、译”这五大能力。在此结合英语传统节日教学的特点与内容,就“听、说、读”三个要点展开阐述。就英国传统节日体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2.1 搜集英国传统节日素材,锻炼学生听力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材中所提供的听力材料中有许多涉及生活场景的对话和短文,然而涉及英语语言文化的内容较少,无法满足技校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需求。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英国丰富人情、历史背景、科学文化等,我们教师有必要搜集更多听力素材,在传播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例如,BBC广播中经常有一些关于英国历史文化内容或社会人文内容的节目,如In Our Time等,每逢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英国传统节日时,BBC等英国广电媒体通常会制作和播出与节日相关的特别节目,其中不乏对节日来历、纪念意义、庆祝方式、风俗习惯等的介绍。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此相关的素材,节选部分连贯性较好、知识量较大的对话或片段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同时,应围绕所选的听力材料设计几个问题,使学生边听材料边思考,在了解了英国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同时,听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2 拓展阅读材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近年来,技校英语课程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比重逐渐增大,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被技校英语教研人员及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然而仅凭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是无法有效提高技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此,我们不妨将英语传统节日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体验英语传统节日,在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阅读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公共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同时,互联网中关于英国文化、英语学习的优秀网站也正在逐渐增多。英语教师不妨将搜集到的英语节日阅读素材上传到学校公共英语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这些文章,或者从互联网上选择关于英国传统节日的优秀英文文章下载下来,作为课堂阅读材料。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同时,要围绕文章内容巧妙设置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材料,同时使其归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2.3 巧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口语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不能只靠“输入”还应鼓励学生积极“输出”,即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英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彩,仅靠课堂45分钟的教学是难以尽述的,此外,短暂的课堂时间只能允许少数同学进行对话或演讲练习,大部分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因而,要有效利用第二课堂,通过课外活动带动学生亲身体验英国传统节日,提高口语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关于中西方节日文化的英语辩论赛、诗歌朗诵会、英语短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节日英语教学活动,加强节日文化渗透,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再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
3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文化教学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英国传统节日教学是英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英国传统节日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提升技校生英语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技校英语教学中应设计集趣味性和文化性为一体的英语传统节日体验活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育平.语言与文化同生共舞――论英语国家重要节日的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7):60-61.
[2] 刘英.英美节日文化与英语教学[J].科教文汇,2007(9):77-78.
[3] 吴莎.中西方节日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2010(3):213-215.
篇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2.006
中图分类号:R24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017-04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有益于中老人的身心整体健康[1-4]。但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中老人产生综合心理及生理效应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观察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在注意力、智力、心境、心理状况、体质健康及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差异,为科学地指导中老年人进行传统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局课题(STJ003)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方法
向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和白下区经常参加户外运动锻炼和极少参加锻炼的中老年人随机发放问卷600份,现场调查后收回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26份,有效问卷中,“锻炼者”为>4次/周,>30 min/次,锻炼时间>1年,计279名;“极少锻炼”为不满足以上条件之一者,计135名。
将各锻炼组按锻炼项目分为太极拳/太极剑组、健身气功八段锦组、健身气功五禽戏组、健身气功易筋经组、步行/慢跑组、其他锻炼项目组,根据本课题要求删除其他锻炼项目组人群52名,最终纳入心理学及免疫学测试对象的传统体育锻炼者227人,极少锻炼者135人。现场确认自愿参加免疫功能检测对象有156人,其中参加锻炼者114人,极少锻炼者42人。
1.2 多维心理测量方法
1.2.1 划字测验 该测验给被试提供一张随机排列阿拉伯数字(10×10个数字,00~99)的测试纸,限时2 min,要求被试按照顺序从00开始往上找,找到一个就用笔划掉一个,主试用电子秒表控制时间,统计2 min被试所划到的数字。该测验主要测研究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品质。
1.2.2 瑞文测验 该测验通过图形推理的方式测验被测者的分析和推理等智力水平。由于是在户外进行,被试多是晨练者,长时间做测验有一定难度,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瑞文测验由原来的72题缩减为12题,采用经过预测难度平均为0.5的题目[5-6]。
1.2.3 BFS心境量表 该测验主要测研究对象的情绪状态,该量表包括8个分量表,分别为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平静性、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无活力性,其中,分量表1~4反映良性心境水平,5~8反映负性心境水平[7]。
1.2.4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可作为检验各类精神症状的评定工具,并被用于各类职业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含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况、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每条目采用5级评分,无症状1分,很轻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8-9]。
1.3 免疫功能检测指标与方法
上午9时前,抽取被检测者的外周静脉血1 mL注入EDTA-K2抗凝管中,室温保存,在24 h内用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抽取4 mL静脉血注入真空采血管中,用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BEHRING公司提供。每个样本分离出血清,在特种蛋白分析仪(德国BEHRING公司)上测定血清中IgG、IgA、IgM的含量。
1.4 相关体质健康指标测量
包括心率、血压、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BMI),均在免疫功能检测后进行(其中心率测量在安静30 min后每间隔10 min测1次,共3次,血压被测量者选择未服用药物中老年人群自愿进行,时间间隔同心率测量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或中位数表示,检验水准α=0.05,多组间均数比较用F检验, 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2.2 多维心理学分析
2.3 免疫功能检测结果
3 讨论
目前,以太极拳、健身气功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开展良好,已有的研究表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心血管系统、骨代谢、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大器官系统有影响,具有明确的健身效果,如太极拳运动能够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延缓衰老[10-12]。但关于传统体育项目对人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各家说法也不一。
本研究结果表明,各锻炼组在活跃性、愉悦性、平静性等良性情绪上分值显著高于极少锻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对传统保健体育进行了初步的心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研究观察,在综合分析观察数据结果后笔者认为锻炼组的心理-生理-免疫积极效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步行/慢跑对控制抑郁情绪作用明显。其原因可能是步行与慢跑简单易行,不受约束,活动量可以自行掌握和调节。而跑步能增高体内激素水平,有助于消除人的沮丧心理,降低抑郁。
太极拳/太极剑对中老年产生的心理效应最好。具体表现在它对中老年负性情绪的调控,如愤怒情绪、抑郁,可提高活力及心理健康水平。其原因可能与该项目的特点有关。首先是太极拳“心静神凝”的运动特点。练太极拳要做到心理安静,排除杂念,集中思想,对大脑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其次是太极拳的“呼吸方式”,练太极拳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它是人紧张时的一剂减压药;最后是太极拳的“协调性”,太极拳手、脚、脑并用,意念、呼吸、动作配合,其动作一气呵成,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加强了大脑的调节能力,对预防老年痴呆有良好的作用。
健身气功五禽戏对注意集中能力、智力作用较其他锻炼项目效果明显;在活跃性、愉悦性及平静性等也有较好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制约,在模拟五禽动作的过程中,需要身体各个部位有效的配合,需要调动人全方位的感官,使人的节奏感、时空感得到锻炼,能培养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协调能力,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益。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人的平静性及易筋经对中老年人的的愉悦性相对于其他锻炼组调控作用较为明显,这表明健身气功具有一定的双向心理调控作用。
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免疫功能具有良性作用。表7数据显示,太极拳/太极剑组CD4+T、NK细胞的总体平均百分比水平上最高,健身气功八段锦组CD3+T、CD4+T水平最高。本研究表明,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对于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有利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平衡,这与极少锻炼组形成明显对比。笔者将以此为启示,在促进传统运动处方临床应用中继续探索符合“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
本研究进一步表明,任何一种运动项目对心理和生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都不是全面的,中老年人可通过尝试各种运动项目,以获得全面的心理及生理健康效应。
本研究由于受样本含量及人员培训时间的限制,没有针对上述人群开展长期的跟踪观察,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体育选修课;课堂评价;实践研究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浙江省于2012年开始贯彻《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将课堂评价作为重要内容,提倡改进课堂评价以提升育人质量。其中,体育选修课属于兴趣特长类课程,是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响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切实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就“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聚焦体育选修课,陆续开展多次培训和研讨会。于2012年10月在温州中学举行市直属高中体育选修课堂教学与经验介绍研讨会,同年12月在温州市瓯海中学开展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培训活动,并于2013年12月在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举办市直高中体育选修课课程研讨会。回顾相关培训与研讨,结合日常体育选修课的观摩与交流,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与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相比有着较大的转变,课堂评价全面、多元、有效,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一、体育选修课堂评价与传统体育课堂评价的比较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高中体育选修课堂评价与传统体育课堂评价相比,在评价目标、重点、主体与方式等方面突破原有的框架模式,出现了积极的转变(如表1所示),就评价目标而言,从体育运动项目的达标甄别与人才选拔转变为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其评价重点也不再只是以教学结果为导向,而是开始注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成长;另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转向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还有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代替单一的评价手段,丰富学生的积极体验。从而让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灵动、有趣,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表1 体育选修课堂评价与传统体育课堂评价对比一览表
■
二、传统体育课堂评价的不足
1.目标较为狭小,限制体育教学作用
传统体育课堂评价往往以体育是否达标与选拔为主要目的。在日常课堂中,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知识、示范动作技能与要领、督促学生练习掌握教学内容,并最终区分学生在某项技能上是否达标。同时,在需要时选拔某项运动技能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参加体育竞技。基于课堂评价的狭小目标,体育教育对学生成长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在运动习惯培养、运动认知体验、运动精神发扬等方面并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2.看重教学结果,轻视学生学习过程
在传统体育课堂上,教学效果一般是以对学生的最终测试考核结果为准,只关注学生运动知识技能的进展,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出现“一锤定音”的局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偶然性。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容易导致忽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学习成果以及在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3.关注教师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发展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大多倾向于教师教学本身,比如,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态度、教学策略、课堂组织、运动场地器材运用等方面。虽然评价也涉及学生的学习表现,例如,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的课堂纪律等表现,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还是对体育教师的在教学水平方面表现。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育,不够关注学生的学情,减弱了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指导与帮助。
4.方式比较单一,削弱体育课堂实效
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对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的做法,即到学期末,对运动项目考核后给出相应的学期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教师而言,操作简单、轻松,但对学生而言,存在诸多的不公平、不全面、不准确,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得不到体现与关注,会出现身体条件较好,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即便学习不努力也能考高分,而身体条件较差,运动技能较弱的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但还是考低分甚至不及格的现象,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三、体育选修课堂评价的特点与效果
1.重视全面性评价,发挥体育教育的深远影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生在体能、技能与知识等方面是否达标与在某项技能上选拔优秀者,不只是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而是开始广泛延伸与深入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涉及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的树立、意志力的培养、情绪情感体验与掌控、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体育精神与文化的弘扬。譬如,在温州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体育学科培训活动展示的《太极拳》一课中,龙湾中学的郭老师不仅以掌握太极拳的动作技能为课堂目标,详细讲解动作要领与示范动作的手形与步伐,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熏陶,为学生讲授太极拳的礼仪,传播太极拳的精髓。这种以全面深入的综合评价为出发点,从纵向与横向立体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技能、增强体质,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升体育素养。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特点;应用方法
所谓的体育游戏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借助以人体基本动作训练为主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参与中不仅能获得扎实的体育锻炼技能,还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是所有的体育游戏都适合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弄清楚体育游戏的特点,以此有针对性地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演练式的教学方式,体育游戏不仅形式多样,其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在枯燥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创设轻松自由的锻炼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在生动的游戏中享受到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困难将迎刃而解。
(二)竞争性
与传统的游戏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游戏自身就是一场冠军争夺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极强的好胜心理。在传统的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他们自然而然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应用所学赢得胜利,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竞争同样也会使得体育游戏的竞争性愈加浓厚。
(三)合作性
既然体育游戏其本身就极具竞争性,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是无法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他们在极具竞争性的体育游戏参与中必须与同伴合作,如此才能顺利的完成游戏,赢得胜利。正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四)教育性
将体育游戏引入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是要学生在丰富的游戏中获得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技能。其中锻炼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所以,体育游戏必须具备教育性,如此学生才能在玩乐中掌握有价值的体育知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综合以上体育游戏的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选择极具教育性、合作性、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形式以多样化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此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二、初中体育游戏开展的方法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三个环节,准备活动、技能教学和整理活动,由此体育游戏需要贯穿于这三个环节: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热身活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采取活动关节和短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热身,这种机械的反复使用的热身形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对其产生排斥心理。对此,我会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初,利用一些活动量比较小的游戏形式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热身的积极性。我一般会让学生做韧带的徒手操,如此学生在丰富的游戏中可以活动全身关节,实现热身准备的目的。
(二)技能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技能,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传统的体育锻炼活动只会削弱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此将体育游戏引入其中势在必行。在传统篮球技能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会一步一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学生打篮球,但是在体育游戏的作用下,我设置了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诸如“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等,以“投篮晋级”该游戏形式为例,我在组织游戏之前,会先将游戏规则明确地告知学生,然后将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划分,游戏规定学生在运球的时候只用单手以任何形式将本组的篮球运到对方小组的篮球架下,在运球的过程中,两组学生可以互相攻击对方的篮球,实施妨碍,最终顺利达到对对方篮球架下且投球数量最多的一组获胜。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篮球的运球技能,还能在对方的阻碍下锻炼其身体反应能力,以此提高其运球水平。
(三)整理活动
在一堂热热闹闹的体育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停留在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活动量较小的游戏形式来引导学生从兴奋状态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以此保证学生身体的各项技能得到有效恢复。为其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的精神准备。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体育游戏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以此使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产生体育锻炼欲望,并在游戏中获得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涛.试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篇5
在文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院以建设应用型大学的“131”策略为基本发展导向,以培养面向基础教育与社会体育发展的应用型体育技能与创新人才为动力,以国家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为基本依托,坚持“以校为本、以体化人、凝练学科、传承文化、立足地方”的发展之路。
文化育人,育特色体育文化传人
“文化名校”作为学院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指导和引领学校的发展。当前,学院以“国家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为核心动力源之一,在巴渝地区、乌江流域、武陵山区等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特色体育文化、地方特色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建设,营造体育文化育人氛围,在传播、发扬和创新特色体育文化的同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人才,以推动体育文化发展。
体育文化育专业精神。学院以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为体育文化研究和创新的主力军,在教育部、重庆市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发展规划的大局内,积极挖掘地方宏观体育文化、特定少数民族的特色体育文化,研发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并把其上升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系统体育教学的轨道,培养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各专业方向人才的专业精神。其中,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着重培育他们的体育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技能,以及公共体育的技术技能;针对学前教育(艺术体育)专业方向,着重培育他们体育艺术化或艺术体育化的研发能力。
近年来,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共承担了国家级、省级与市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19项,获各级各类奖项92项,出版专著5部,参编教材10余部,200多篇,各项竞赛获奖牌255枚,完成各类师资培训5次,目前在中小学建设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站5个,拟建5个。有效地发挥了“文化为魂”的体育文化教育和洗礼功能,在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研发人才的同时,也支持了周边中小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和发展,树立了更加广泛的体育意识、创新意识与体育文化发展理念。
管理创新,创特色质量监督体系
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院“131”发展策略的具体化,为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技能创新创设了过程性和结果性统一的载体。学院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造就博士、硕士、教授、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艺体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保健员与管理员。
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优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在强化对教育教学过程考核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毕业生的质量,把就业率、创业率与毕业后的体育技能创新情况综合起来考量,既考核了校内的教育教学直观性结果,也反映了学院教育教学的潜力性结果。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举措,激活和提升师资队伍创新的积极性,是当前学院及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的核心工作之一。其中,开展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课程建设、重点建设课程与精品课程,是工作的亮点。
在管理创新下,学院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的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学院承办不同主题的魅力青春舞蹈大赛;在重庆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得多项冠军;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代表队在“市双锦赛”上荣获金牌和一等奖11项次;开展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工作等。让学生在实用性的教学导向下,开展具有切实意义的专业学习,既具有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也具有作为专业裁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资格,培养专业、全面与实用的体育人才。
基地建设,建特色民族体育品牌
学院以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为核心,创设了基层体育教师实训基地、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基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所、体育特种行业鉴定站与体育实验室,为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的体育文化研究工作,奠定了知识、理论与工作队伍基础。在高效地完成教育部、市教育局与学校规定的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发了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突出的校本课程,与当前国际国内较为前沿与流行的时尚体育课程,实现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项目的多样性,也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有效地丰富了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的内涵。
民族特色体育不仅是学院的品牌,也是重庆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品牌。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站在专业责任、体育文化挖掘和发扬,以及少数民族体育遗产保护与创新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巴渝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研究、乌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性研究,通过挖掘、整理与教育教学创编活动,把舞龙、射弩、天地球、摆手舞、竹铃球、高脚马、耍花棍、抢花炮与竹竿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大学课堂的,创建为学校乃至重庆市的品牌项目(课程),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研究、发现与创新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的热潮。
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武术”被建设成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课程;“乌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乌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乌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赏析”“乌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等被建设成特色课程。近5年来,共申报承担各类各级教改项目21项,荣获各级各类奖项63项。这些成果在推进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增强了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对社会的吸引力。由此,民族特色体育及其文化,不仅是学院的课程品牌,也成为学院的人才品牌,在开拓就业空间的同时,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以校为本,育文化技能兼备人才
学院的体育健康与科学学院以131策略、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教育教学监控体系与国家级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为本,创造性地挖掘学校自身、学校所在地及其居民的体育文化、体育技能创新的潜力,运用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体育特色文化教学转化能力、体育技能研发能力与体育技能的创新能力,做好公共性的体育必修项目与选修项目教学工作,做好校本性的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研发和教学工作,做好民族特色品牌项目的教学转化和课堂引进工作。
篇6
关键词:传统体育课堂;快乐体育;体育课堂教学
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堂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快乐化。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以现代体育理念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从情感教学入手,以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和人格健全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活动模式。这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乐”字,故称快乐体育。其中“乐”则是指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当然快乐并非意味着一种轻松,而是有趣,有吸引力,喜欢做的,哪怕是苦,也是“苦中有乐”。
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体育观的一场变革。它有自身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从教学指导思想上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受生物体育观的影响,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以传授基本技术为中心,是一种运动技术传习式的行为体育,这种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快乐体育主张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快乐体育在教学实践中,从情感入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了解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采用能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手段,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达到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从体育教学的目的来看: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的运动规范,增强体质、锻炼体魄、锻炼意志。快乐体育的根本精神不仅是传统的目标,而且还包括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体育认为体育技能仅仅是一个人体育素质的一部分,个性健康是体育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影响技能的掌握和发挥,因此,应重视人的个性健康。快乐体育是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快乐体育的教学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
3.从课堂效果来看: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
体育课堂教学不是生硬的命令式的、枯燥的、超强度的活动,而是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体育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体育能够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乐于表现自我、乐于付出体力和汗水。快乐体育让学生在追求运动乐趣中学习体育技能、增强体魄、提高素质,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自主的、快乐的,还可能是“苦并快乐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兴奋剂”。有兴趣、有乐趣,学生体育运动的欲望就越高,学习效果更明显。因此,体育课要有乐趣,有乐趣才有吸引力。快乐体育课堂教学下,教师不是进行强制性的教学,学生是自发地、自主地享受着运动中的乐趣。
二、快乐体育模式的实践意义
1.在课堂教学内容上
超越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增强体魄的内容,转向知识技能体质与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重新反思以往传统体育,以学生的视角,来研究他们对体育课有什么期待,我们该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进行怎样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乐学,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发展。
2.在课堂教学方法上
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趣味和快乐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模仿的被动枯燥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理解了快乐体育的涵义和特点后,依据快乐体育的原则,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具有人性化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变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达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3.体育课堂不再是“累”和“苦”的代名词,而是“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篇7
(一)实现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创新的灵魂,若不能从思想上进行创新,那么要进行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纸上谈兵。要实现体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要深刻了解体育教育是关乎自身一生的重要课程;其次,体育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思想,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课程,同时还必须从给自身做起,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建立创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科学与真理来源于生活实践,走向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体育教材内容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新技术,新信息,也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体育教育的创新,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设置都必须能够体现出前沿性、开放性和全面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要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就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人格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因材施教的丰富性和教学相长的互动性等特点,然而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度的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和竞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机械训练,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降低了体育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通常注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采取这种模式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体育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导向功能。在考核体系上,不仅要考核学生的技巧和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体育技能及理论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培养学生扩散、求异及逆向等各种创新思维能力。
二、结束语
篇8
民族传统体育 职业教育 体育课程改革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
自上世纪末,为培养我国和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生产、建设、服务行业一线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强调“以市场社会因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云南林业产业的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云南省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森林旅游、饭店管理、商品花卉、园林技术等特色专业。各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大纲都注入了带有职业特点的全新理念。森林旅游专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首先闪现出改革的亮点。第一次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特色体育项目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
1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需要和“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而设置的,是根据学生目前所学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特点与需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为培养未来职业人所需要的实用体育知识、一般身体素质、职业特殊素质和终生身体锻炼能力,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与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在三年制大专的一、二年级开设。
体育课程的性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体育意识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未来第一职业的需要“学会”和“会学”体育锻炼的方法。既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按照对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要求来制定森林旅游专业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包括学科目标(显目标)和超学科目标(隐目标)两个部分。
我们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不仅仅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能,它加入了许多带有职业特点的新理念。所谓职业实用身体素质目标,就是要从职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来设计学科目标。在课程的目标设计中文化素养体能目标也是一种新的理念。它要求将我国的各民族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融入体育学科教育的目标中。让学生在该学科的教学中不断的传承我国的体育文化。
新的教育理念还提出了超学科目标,体育教育中的超学科目标的训练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心里调控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按照这样的学科目标来设计课程内容,必然要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亮点。
三年制森林旅游专业《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中除了根据旅游行业中对户外活动的身体要求所进行的学科目标的体能训练设计的田径、篮球、排球、网球、游泳等传统教学项目的大纲外,专门设置了一项特色体育课程(即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大纲。该门课程放在二年级下学期,专业实习开始之前。这是一种新的职业素养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职院校体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开始,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尝试。
2 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是实现“学科目标”的需要
2.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设是云南旅游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26个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瑰宝中焕发着异彩。在 5000年的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各民族形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精巧技能,不但促进了各民族体质的增强和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增强各民族的团结,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传承并发展云南各民族传统体育,将体育文化融于云南的旅游文化中是每一个旅游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
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云南的精美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我省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市中。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龙谷;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迪庆藏族自治州梅里雪山、香格里拉;怒江怒族傈僳族自治州的丙中洛、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高黎贡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雨林、文山壮族自治州普者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梯田;享誉全球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地的丽江也是纳西族的聚居之地。各地旅游观光景点不仅是风光绮丽自然景观,人文旅游项目也常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息息相关。纳西族的“打跳”、傣族的跳竹竿、白族的霸王鞭、藏族的锅庄、撒尼族的“阿细跳月”,佤族的“上刀山”、彝族的民族摔跤、佤、壮、瑶的陀螺,还有荡秋千、磨秋、爬竹竿、太极拳、毽球、、秧歌、角力、击鼓、跳绳、拔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也流传已久,玩法多样。人们参与这些活动,就能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享受体育文化之美。
作为旅游团队组织者的导游不了解某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那一个民族的所爱,不懂得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背景及该项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是什么;不熟悉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的场地、器材使用;不掌握该体育项目的主要规则和技术要领,就无法鼓动和吸引旅游者参与互动,也无法带头引导和组织旅游者参与实践活动,当然也不能使旅游者享受到云南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之美。因此,对森林旅游的专业的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是实现体育学科目标中职业实用身体素质目标的需要,更是旅游行业的职业素养培育的需要。是旅游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一个重要的职业技能。
2.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设是实现“现实身体健康目标”的需要
高职高专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目标中现实身体健康目标中包括,体育文化素养、体能目标和专项技能目标三个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设有利于这三项目标内容的实现。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任务中,首先要介绍的是某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演变情况,这个内容不仅包括了体育文化的内涵,还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将对提升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尝试性实践中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将有较大的提高。例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跳竹竿》的训练,就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好玩又健身的活动,它可以通过用竹竿控制动作的繁简和动作的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量目的,适合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参与,跳竹竿能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都有显著作用。同时跳竹竿是多人配合的运动,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许多少数民族的集体舞如丽江纳西族的“打跳”,石林撒尼族的“阿细跳月”,香格里拉藏族的锅庄,彝族的烟盒舞都具备这些功能。少数民族集体舞对学生自身形体的塑造和气质的培养也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2.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设有利于体育课程“超学科目标”的实现
体育课程的“超学科目标”是一种学科目标以外的隐形目标,是一种无法用数量测定的软指标,它包括心理健康目标、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两个内容。
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包括“心理调控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和“道德培养目标”三个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设对这三个目标的实现都极为有利。例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体育文化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是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练习武术,尤其是太极拳可以促进学生修心养性,提高个人精神境界,对实现“心理调控目标”有较大的作用。练习武术还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武术运动的特点,以及武术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并理解练习武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抗御疾病,修身养性,而且在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武术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摔跤、角斗、拔河等属于竞技项目,是一种力量较量的项目,要有毅力、有耐性、有韧性、有抗争才能取胜的运动。它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艰韧不拔、逆境抗争的性格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锻炼,同时,在一些集体项目活动中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这些都是走向社会后必备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能力的加强,也就是对心理健康目标中的“社会适应目标”的一种实现。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目标中的道德目标的培养也有较大的作用。体育道德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许多项目中都有对竞技规则遵守的纪律道德,与人交往的礼仪道德,对少数民族习俗尊重的人文道德,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同时就进行了道德目标的训练,这种潜意识的训练将对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方面的训练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规则理解后,就应很快地做出自己行动的策略方案,以保证自己能尽快取胜;在自己处于不利的竞技状态时,也要很快地做出扭转败局策略方案,以转败为胜。这些方案的形成,本身就是人们智慧技能的一种体现。同时,在竞技比赛中扬长避短,攻其不备,借力反攻等都是智慧技能的体现。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拼的不是力量和速度等体能素质,而是智慧和策略,如摔跤、角斗,毽球等。
3 结论
在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旅游专业体育课教学大纲中率先加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我院是林业院校,学生今后工作的地点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的林区,要融入自己的工作地区和少数民族打成一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是最好的融合剂。因而,我们学院的以山区、林区为工作对象的专业,都可尝试在《体育与健康》的基础课中加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总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职业教育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必将给高职高专的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基础教育的职业化也必将给突出职业技能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开拓出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霍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曾永忠,董伦红.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旅游开发构想[J].体育学刊,2010,6.
[5]王玉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浅析[J].科技博览,2010,18.
篇9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作为体育教育的重点课程,不仅具有健身的意义还有着较高的教育功能。但是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课教学的功能以及价值仍未发挥到极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对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粗浅的思路与对策。
一、田径教育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田径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健身中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人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且深刻。
首先田径运动对于年龄的要求很低,其次田径运动对场地要求低,所受的限制较少,正因为这样,田径运动成为了高等体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体育课程,田径课程为学生形成强健体魄的跑、走、跳、投四种形式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田径运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二、传统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运动课程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轻视的问题
学生学习课程进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的,同时教学目标也为老师制定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不仅仅是要学生很好的掌握在田径方面的技巧,标准的运动姿势以及训练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当好一名体育教师这才是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往往忽视了后者,更多的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很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能力。
(二)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竞技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面临着改革,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体育教育的目的不再仅是单纯的健身,更应该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学目标更加地贴近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的教学安排,然而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还是过多的强调体育的竞技化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脱节甚至是相悖,这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模式落后是现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的方式教学,学生将变得上课没有激情,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很难达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上述一点可以看出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学生体育技能方面的教育,但是这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体育教师,可见当代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的改革需要从教师队伍进行着手改变,合理的分配教师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之后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优质体育教师。
三、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教育观念需转变,重新构建教学新理念
新时期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能力、增强学生身体健康、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是从完善考核制度、革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传统的技能型和手艺型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合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应当向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向迈进,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基于以上原因,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构建大学体育教育新理念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体育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模式包括健身体育教育、身体和行为的矫正教学、心理调节以及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的特色化的体育教育。
(二)改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
培养优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更多的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是一种竞技化的体育教育观念,与新时期“全民健身”的理念发生冲突,甚至格格不入。因此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将新型的体育教学观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的体育教育,才能培养出优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三)教学课程需改革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老师更加的关注学生在田径技能上的提高,并没有真正发掘出田径项目健身的功能,以及体育教育的意义。因此教育课程应该针对新时期体育教育改革进行合理的完善,拓宽田径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日后毕业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打好基础。
(四)考核方式需改变
在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之后,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当相应的改变。不再使用传统的单一式的考核方式,运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三结合”的立体化考核模式,对学生的考核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如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考核,再加上学生内部之间的互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的努力学习。
四、结束语
为了顺应全民健身的热潮,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知道田径教学中不仅仅是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学生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篇10
关键词:传统体育;高校;体育课;武术桩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38-02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能水平。19世纪初,体育课随着西方教会传入我国,成为了学校的基本课程之一。但受升学制度的影响体育课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多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高校学生虽然没有中小学的升学压力,可以有比较充裕的锻炼时间,但受多年来体育习惯的影响,多数学生体育意识不强[1]运动技能欠缺,很少主动的参于各种健身锻炼活动。这样高校体育课就成为其主要的锻炼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虽然我国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有关体育课的研究也不断丰富,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但从目前来看,现代高校体育课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总体来说呈现出四点不足:重技能轻文化、重进度轻效果、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满意度低等特点。
一、现代体育课的特点
1.重技能轻文化。体育技能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之一,重视体育技能的教学本无可厚非,但是体育课除了体育技能的传授外,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是其教学目标之一。多年来,作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思想品德重要影响因素的体育文化教学一直处在极其边缘境地,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仅停留在“体以致体”的层面,即体育课是传授学生技能增进学生健康的课程,从而导致体育课的文化性的大大缺失。实际上体育课不仅“体以致体”,它还“体以增智”、“体以明德”、“体以悟理”,充实体育课的文化性,打造全息高校体育还有待于后人大量努力。
2.重进度轻效果。体育课上的是进度,教学日历中反映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对应,教案反映的是教学内容与方法,在上课的实际当中并没有全面实行大纲内容,只是落实了其中的“体育技能”部分,而对于取得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体育课对学生身体健康、体育观念影响程度怎样,还缺少应有的评价监督机制。高校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健康,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程序陈旧。现代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并以实践课为主,多年来我国引用西方体育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实践课分为准备部分(热身)、基本部分(教授复习技能)和结束部分(放松与整理)。在准备部分,通常是跑步(约1000米)加活动操,常年来学生对准备活动意见很大,吕秋爽[2]对河南省8所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76.5%的学生不喜欢准备活动。结束部分只有简单的拍打放松,甚至没有放松,时间一到集合下课。这样一方面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中积累的疲劳没有主动及时的消除,从而对学生的健康不利,学生普遍反映体育课很累。
4.学生满意度低。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运动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对体育课往往出现消极看法,林松[3]通过对600名大学生做调查发现,40.56%的大学生对目前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表示不满。郝志春[4]通过对500名学生做调查发现,竟有57.3%的学生对体育课表示不喜欢。学生的消极情绪从体育课堂上也能体现出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有厌学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等等。
二、武术桩功与现代体育课的结合
针对现代体育课的以上特点,作者认为如果能选择适当的民族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将会大大优化高校体育课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以武术桩功为例,武术桩功是武术基本功的内容之一。包括动桩和静桩,动桩包括一般的武术套路练习和单式反复练习,而静桩亦称站桩功,本文所论桩功,指静桩,即在一定动作要领指导下,身体保持某种特定动作,并强调意念的引导与呼吸的配合,它既是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又是一种修养身心、陶冶性情的方法。武术桩功具有收心宁神、清脑明目,放松身心,激发机能,防病健身多种功能,另外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把武术桩功与现代体育相融合,可以使体育课更具有活力。武术桩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与体育课相融合。
1.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课的结合。桩功最初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导引、吐呐等养生健身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其不崇尚肌肉的发达而强调精气神的完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一,如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之句,意思大体是“头顶天脚立地,仔细辨别松紧、内外、动静、前后等阴阳两面。呼吸静细,精神集中,把身体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融为一体”这与现代体育强调的三维健康观是一致的。把现代体育课与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增加体育课的文化性。
2.武术桩功与体育课的各部分相结合。武术桩功具有收心宁神的作用,通过上课前的3分钟站桩(浑圆桩)能使学生很快的排除杂念,进入上课状态,在站桩后进行活动操时,学生的纪律性有较大改善。在基本部分中,教师在讲解示范时,让学生以桩功状态观摩,并在脑中进行动作的回放,然后进行模仿练习,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与规范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结束部分,通过5分钟桩功(浑圆桩)放松和简单的拍打放松,学生普通反映“头脑清明”“轻松”“爽”,相对于以前的学生反映“体育课累”的情况有了较大改观。这与李成银[5],陈根福[6]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
3.武术桩功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桩功使身体处于静止状态,并保持一定的桩形(浑圆桩、三体式桩等),能增强腿部力量,增加下肢的稳定性,通过对呼吸的调整,提高肺活量,赵桂骏[7]通过近一年的教学与对照组对比发现,在教学中引入桩功“对身体机能的肺活量和身体素质的耐力与体力有明显提高”。由于桩功不同于一般静力性的练习,其在站桩时强调意识的引导与呼吸的配合,因而其锻炼效果更加突出。把武术桩功应用到体育课的素质练习中,既丰富了练习的形式,也创新了练习的理念,锻炼不只是动的艺术,也是静的文化。通过静桩中动的意念,使学生感受到了锻炼的全新体验,从而使锻炼的成效更加突出。
三、结束语
把传统体育内容融入现代高校体育课,既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现代体育课的创新,武术桩功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内容被称为“休息式的锻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受到过重视,但由于历史原因,在九十年代后却沉寂起来,这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由于其良好的健身效果已被无数人验证,如果不把它用于国人的体质改善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青少年对体育普遍厌学,而体质多年来又一直得不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把武术桩功引入高校武术课有着特别的意义,把武术桩功与体育课相融合,是解决体育课面临问题的一个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叶朝忠,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J].浙江体育科学,2013,(1):78.
[2]吕秋爽.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准备部分的调查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1):62.
[3]林松.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2011,(1):80.
[4]郝志春.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0,(9):26.
[5]李成银.初探站桩功脑清目明精力充沛的科学依据[J].山东科学,1991,(4):49.
[6]陈根福.站桩功对运动域身体放松效用的实验[J].苏州大学学报,1991,(4):467.
- 上一篇: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及应用
- 下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