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

时间:2024-04-09 16:3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现状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策略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西方普遍使用“信息化”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信息化的概念,我国学术界及政府内部有过长时间的争议。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作了如下定义:“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则是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即把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固化于信息系统,并将这些资源有效应用于企业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从信息系统的角度看,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企业管理信息化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并有效利用信息完成工作的执行、调整、决策和预测。因此,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结构,减少成本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足

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没有主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识。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在决策时习惯于依据自身经验,没有科学地以数据信息为依据。

有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其建立过程非常草率,并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和专业的分析,甚至对MRP(财务管理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原理不甚了解,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显然不能将企业的信息充分利用,不仅无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反而浪费了资源和经费。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不仅是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更要随着信息化管理重组业务流程、改变组织结构,可以说是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因此部分员工会担心损伤自身利益,并对此采取抵触态度。这种现象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二)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大量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内部管理系统存在诸多不足。有些企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经济效益上去了,但是管理并没有跟上,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建设信息化系统,实施ERP,结果会适得其反。ERP系统的实施复杂度大,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涉及面相当广,其中包括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原本随意的管理方式一下子受到约束,很可能造成员工和客户的不适应,影响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对企业的供应、销售等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客户流失。此外,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大,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这就可能造成执行力度不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最后不得不放弃信息化管理。

(三)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占总资产的百分比远低于西方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在中小型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信息化管理需要购买相应设施,引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期仍然需要软件的二次开发、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部分企业将信息化建设当成一次性建设,省去了后期维护,随着软硬件资源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必然落后, 从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四)专业人才欠缺

调查显示,80%企业认为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高水平管理队伍的支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观念,丰富的管理经验,还需要具备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能力。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包括各种单项管理子系统,各系统之间又需要相应接口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和各部分的交流,技术人员如果缺乏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很难将信息系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利用。

(五)信息安全问题

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的经营信息以纸质文件的方式存放于各部门,即使发生信息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也不会非常大,易于恢复数据。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各种信息依存于内部网络系统,虽然提高了传递信息的效率,但是一旦信息被窃取或者破坏,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破坏者可能通过病毒入侵、黑客攻击或者利用内部管理的安全漏洞窃取和破坏信息。

三、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种种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

(一)首先可以发挥政府的强大影响力

技术方面,政府可以投入部分资金和人力,用于管理软件的开发及硬件的研究,同时鼓励信息化方面的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在国企方面,政府可以将国企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列入业绩考核的范围,从而增加企业管理层的动力。对于私企,政府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机制,引导私企管理的信息化。此外,政府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力宣传也会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培养和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需要不断完善和维护,因此需要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强化员工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技能,用交流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增加员工积极性,同时引进高水平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内部要为信息化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包括提高待遇,改善福利等,吸引信息化人才。同时,应加强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建立企业信息文化,减少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三)避免盲目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开始之前,应该先明确企业自身的状况及对信息化的需求,对企业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及合理安排,购买企业适合的信息化设备,采用切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软件。例如,大型企业的规模庞大,其业务规模、信息量也很大,因此需要更加复杂的信息化管理结构。而中小型规模较小,企业业务灵活,信息量小,容易实现信息同步,宜采用更加简洁实用的信息化结构。

信息化建设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打好基础,做好原始信息资料录入的工作,完善的信息资料是信息处理的基础。建立企业内部网络,根据企业内部结构建立子网,加强各部分网络的联系。在企业内网建设达到一定成效之后,可以着手企业内外一体化网的建设,包括与合作伙伴、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渗透到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方面。同时,要定期研究分析企业现状,以及当前信息化系统产生的效益,不断改进信息化系统。

(四)增强管理基础,健全企业制度

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应用离不开管理基础的支持。中小型企业不能一味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管理机制也要相应跟上,不能以一种毫无章法的方式管理企业。企业管理随意度过高,一些信息化系统就难以合理地应用于管理中。应使员工、合作方、供应方等都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做好铺垫。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考虑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

(五)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

国内并不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他们往往具有广泛的业务范围,有的甚至跨国发展,信息化管理在这些企业中是不可或缺的。海尔集团是在我国制造业之中实现信息化较早的企业,也是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从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每个订单在网上的同时,所有部门都可以看到与这一订单有关的数据,每个部门可以及时针对该订单做好相应的工作。其成功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供应链成本、闲置物资,减少了仓库面积和库存资金,物流中心的吞吐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些相似的制造业可以研究海尔管理信息化成功的经验,从中吸取适合自身企业的部分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不能照搬照抄。对于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也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借鉴。其原因有三:其一,国内外经济体制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其二,国内外文化差异巨大,文化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三,企业的类型、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结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传统的人为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凭借个人经验进行决策,而信息化系统通过资源整合,信息的数据化,使决策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有着更为科学和稳定的依据。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充分,部分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匮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经验总结;不能光靠先进的设备和软件,需要改变管理思想和完善企业制度。通过发挥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人才,从战略角度按部就班地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经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将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吕 ,贾俊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

篇2

关键词AHP灰色系统理论期望值IT融合度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IT与企业业务呈现日益融合的趋势,IT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从供应、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等业务运营链条的各个环节,正在逐渐成为企业业务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国际知名调研机构Forrest Research总裁George F.Colony说:“今后技术就是业务,业务就是技术。”清华大学陈国青教授把这个问题称为“信息融合”或“IT融合”,他认为“信息技术不光作为一个外部的支撑,而是完全和业务的功能、服务、产品完全融合在一起,而这种融合是一种渗透式的融合”。当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探讨的热点之一,第五届中国企业信息化用户大会的主题就是讨论信息融合问题,而09年的中美CIO峰会的主题又为“路径与策略:IT与业务的融合之道”。但从相关文献资料上来看,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仅仅进行了定性描述,所以本文将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对企业IT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企业信息化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其中心环节,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信息系统将在企业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大量企业信息化现状的调查资料上看,不同企业或部门对信息系统使用的要求、深度、广度各不相同,也就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期望目标各不相同。这往往与企业的类型、阶段性发展战略、当前的管理水平以及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人力素质等有着各种关系。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同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不一定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额成正比。有时,购买了价值上几百万元国外软件系统的企业的业务管理水平不一定就比购买了几十万元国产软件系统或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高很多。这是因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一套管理思想和流程,而信息系统工具内部包含的也是一套管理思想和流程,这就是企业IT融合度的问题。融合度简言之就是指几种不同事物的融合程度。本文融合度是用来表达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融合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是企业用户对信息系统应用满意程度的现实与期望差的一个综合度量。

本文将从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现实状况和期望状况的调查出发,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融合程度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提出了一个企业信息系统融合度计算的模型,并用实例数据初步验证其可行性。

二、企业IT融合度计算的理论基础

企业IT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系统的评价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但随着人们对信息系统项目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出现了不少评价方法和评估模型,如:综合评分、专家讨论、费用效益分析、层次分析AHP、数据包络分析、模糊聚类、模糊评判、灰色统计、灰色关联分析,以及从技术接受模型、期望证实模型等。本文引用了其中的AHP方法和灰色统计等相关理论的部分内容。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这个方法首先将复杂问题中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然后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排序结果分析,解决问题。

AHP方法最关键的就是构造相关因素的正互反矩阵,在构造这个判断矩阵时,用Saaty的1-9值法确定这个矩阵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比重,从而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最终确定相关因素的排序权重。

AHP法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因此,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优点。但其主观性比较强,也容易出现判断上的逻辑错误。许多客观事物和因素之间,相互关系比较复杂,人们在认识、分析和决策时,得不到全面和足够的信息,不容易形成明确的概念。所以本文在分析具体评价分值时,引入了灰色系统理论的相关知识。

(二)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GST),是由中国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在国际经济学会议上提出的,该理论主要是针对系统模型不明确,信息不完整条件下,进行有关系统的关联分析。

在控制论中,人们常用颜色的深浅来形容信息的明确程度,例如:用“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用“黑”表示信息未知,用“灰”表示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灰色系统理论是从信息的非完备性出发研究和处理复杂系统的理论,它不是从系统内部特殊的规律出发去研究系统,而是通过对系统某一层次的观测资料加以数学处理,达到在更高层次上了解系统内部变化趋势、相互关系等机制。它的数学方法是非统计方法,在系统数据较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更具有实用性。它在评价数据的处理中,利用白化权函数来进行评估处理,通过对专家的等级评价数据采取分段计算的方式来获得评估权值,根据评估权值来进行最后的结果运算,无须进行一些主观赋值。

具体运算步骤如下:

(1)根据白化权函数确定评估灰类,相关的白化权函数有下述三种:

①上端级,灰数为,白化函数如下

②中间级,灰数为,白化函数如下

③下端级,灰数为,白化函数如下:

(2)计算灰色统计数

由确定的白化函数求出d1i属于第t类评价评价灰类的评价系数xtij,及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类评价系数xij,其中:

,(1)

(3)计算灰色评估权值及模糊权矩阵合p专家对第i个评价因素的第j个评价标准的灰色权值为:

rij=xtij/xij (2)

由rij构成多因素模糊权矩阵R=(rij)n×m(3)

灰色评估的优点就是在专家在进行相关评估时,无须对专家个体赋权值,只需专家组根据评价指标对的实际效果进行较模糊的判断,如“好、中、差”等。

(三)期望证实理论

期望证实理论也称期望差异理论(Expectation Disconfirmation Theory,EDT)。最初出现在消费者行为学的文献中,是Oliver提出用于研究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后的满意、后续的意向以及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期望证实理论认为,消费者再次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意向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满意,满意是由消费者的期望与使用后的绩效认知共同作用通过正向或负向的证实形成。

2001年,Bhattacherjee发表在《MIS Quarterly》的论文中首次把期望证实理论引入到信息系统领域的信息系统采纳后行为研究中,提出了信息采纳后模型,并以网络银行用户为调查样本,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了模型。

从行为科学和社会心理学上来说,信息系统的成功最终取决于用户的持续使用,而不只是最初的接受。没有长期有效地使用,最初接受的信息系统也不可能给企业用户带来所期望的管理价值。

如果信息系统用户的期望得到了证实那么他对信息系统的现实评价和期望评价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达到了融合。所以,本文将在调查表中引入一个期望值的概念,即让系统用户直接对当前的信息系统的评价给出一个现实评价和一个期望评价,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差异分析,采用自底而上的分析方法,最终给出企业IT融合程度的分值。

三、企业IT融合度分析指标体系

在对IT项目的系统应用进行评价时,首先应确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信息系统的评价或预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IT经济效益的评价和预测。第二,对信息系统本身的质量的评价;第三,对信息系统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而从相关主体上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涉及投资者、经营者、管理人员、员工、顾客、相关企业和部门等。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系统评价目标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多采用购买成熟的商品软件,由软件提供商或咨询公司进行信息系统实施应用的形式,所以虽然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价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从提高应用效果的要求来看,站在应用者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很恰当的。

信息技术英国学者Irani等在评价信息系统过程中,描述了人和组织对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影响。Shravan Sogani认为一个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成功与否取决于用户对IT接收程度的高低。而Meyerson则认为在信息系统的评价中应该重视人的因素。按照他的观点,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使用者的主观满意度,取决于参与者的价值偏好。评价是具有强烈社会特征的工作,在具体的评价工作中常常带有人为的导向性,并且方法的科学性也常常要服从于导向性,因此不考虑人的主观因素是不现实的,这样的后果往往是评价的结果与最初的评价意图相违背。所以本文将针对系统用户来综合考虑每个指标的设定。另外,由于在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评价指标,本文又综合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依照AHP的构建方法,并在遵循系统性、可测性、层次性以及定性和定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评价指标。此套评价指标分为5大类和20小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四、企业IT融合度计算模型

本文综合运用AHP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双评价值(现实值和期望值)的衡量条件集,建立二元模糊评价矩阵。首先利用AHP方法确定每一层的权重集,然后使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评估样本进行计算,最后综合现实值和期望值给出企业信息系统的融合值。具体内容如下:

(一)拟定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层次结构:A={B1,B2,B3,B4,B5}={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物料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其中:

B1={C11,C12,C13,C14},B2={C21,C22,C23,C24},

B3={C31,C32,C33,C34},B4={C41,C42,C43,C44},

B5={C51,C52,C53,C54},具体内容见表1。

每个评价元Cij,对应的评价值集合为Vij=(Rij,Eij),Rij为现实值,Eij为期望值。

假设有m个专家参与评估,对Bi评判结果可以写成矩阵:

(二)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按照AHP的方法,需要自顶向下逐步确定各层的权向量。

假定A层次中元素Ak与下一层元素B1,B2,...,Bn有联系,则构造的正互反矩阵为

B=(bij)n×n,满足 ①bij>0 ,

②bij>1/bij(i,j=1,2,...,n)

其中bij表示对于Ak而言,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通常bij取1,2,...,9及它们的倒数,其含义为:

1 表示Bi与Bj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3 表示Bi比Bj稍重要

5 表示Bi比Bj明显重要

7 表示Bi比Bj强烈重要

9 表示Bi比Bi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这些数据的倒数有同样类似的含义。

根据这种判断矩阵可以计算出指标集合的权重向量:

,

集合Bi上的模糊加权子集:

WBi=(Wci1,Wci2,Wci3,Wci4),

然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设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计算指标值,一般认为CI

最后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校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公式为:CR = ,其中Rj为随机一致性参数,

本文Rj=1.21。总排序一致性也要满足CR

(三)根据评判数据,运用灰色理论计算权矩阵

(1)计算评价矩阵的灰色评价权重矩阵

根据调查需要,我们设定了5个评价灰类:“优、良、中、差、劣”,按照灰色系统理论其对应的白化权函数为:

对应灰数, 对应灰数,对应灰数,对应灰数 , 对应灰数 。(4)

利用上述白化函数把评估矩阵B1-B5(4×m的矩阵)计算转化得到对应的灰色评价权重矩阵RB1-RB5(4×5的矩阵)。

(2) 计算准则层B和目标层A的总灰色权向量

对指标层B,其总灰类评价权向量为:

(5)

所以,指标层B的总灰类权向量矩阵为:

=

则目标层A的总灰类评价权向量为:

=

(6)

(四)融合度计算

按照灰色水平赋值,我们取S=(95,75,55,35,20),对应“优、良、中、差、劣”五个评价等级。

对准则层B,灰色评价分值为

(7)

融合度, (8)

对目标层A,灰色评价分值为:

(9) 融合度, (10)

五、案例分析

许继集团是河南省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信息化的累积投入已达7800万元,目前美国Infor公司的Infor ERP、美国UGS公司的Teamcentor PLM、金蝶公司的K/3等大型软件系统已使用多年。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取得了信息系统使用状况的评估数据。本为将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进行融合度计算模型验证。

(一)确定各因素层的指标权重

我们需要对表1中的准则层和指标层计算组合权重。

(1)准则层B的指标标度(见表2)

(2)指标层C的指标标度(见表3-7)

对应的特征向量WB1=(0.0672,0.2998,0.4431,0.1899)

对应的特征向量WB2=(0.4800,0.1600,0.1200,0.2400)

对应的特征向量WB3=(0.1176,0.4706,0.3529,0.0589)

对应的特征向量WB4=(0.1023,0.4336,0.3617,0.1024)

对应的特征向量WB5=(0.2069,0.6207,0.1034,0.0690)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0.07

(二)根据评判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权矩阵

(1)构造样本矩阵,计算灰色评价权重矩阵

收集到相关指标评估表,经整理后可以得到指标层的评估分值矩阵B1-B5,如下所示:

利用白化函数(4),结合公式(1)(2)(3)对上述5个评价矩阵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他们对应的灰色评价权重矩阵RB1-RB5。然后利用公式(5)就可以得到指标层B1的总灰类评价权向量:

再使用公式(6),可以得到目标层A的总灰类评价权向量:

=

(2)灰色评估分值和融合度计算

根据公式(7)-(10),很容易计算出目标层和准则层的灰色评估分值和指标融合度,结果如表8所示。

(三)融合度分析

从上述评价结果来看,许继集团的信息系统现实综合评价为=69.1分,处于“良”偏下,这个结果与企业信息化研究专家对许继信息化调查后做出的综合评价是基本一致的。但总体融合度FA处于“优”偏下,说明许继集团信息系统的用户对系统应用总体上还是满意的。从二级指标来看,信息系统在研发和物料管理方面融合度还是比较高的,在生产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融合度明显偏低,即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需要查找问题,加强管理。

六、结束语

本文的基于AHP和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IT融合度计算模型计算量较大但易于软件实现。它除了具有两种评判的优点外,还创新性的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度的思想,能更客观的评价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和查找问题。但从研究深度来看,本文IT融合度计算模型的指标体系及融合值的界定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秦敏,徐升华.基于过程的信息系统采纳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情报学报.2008.

[2]米旭明.企业信息系统可拓评价方法研究.系统仿真技术.2007.

[3]黄科舫,王章红.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信息化AHP综合评价研究.情报科学.2008.

[4]龚国平,黄新建.层次分析法在企业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企业经济.2006.

[5]张玲玲,佟仁城.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中国管理科学.2004.

[6]Zahir Irani.Information systems evaluation: navigating through the problem domain.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2.40:11-24.

[7]Shravan Sogani, Rukmini Muduganti, Henry Hexmoor.Introducing Agent Bas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A Case Study in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2005 Conference onOptical Network Design and Modelling:Towards the broadband-for-all era.ONDM 2005.Febrary 07.2005-Febrary 09.2005.

篇3

结缘双汇

因为一句话― “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肉”,出国打拼5年的刘小兵回国做了双汇集团的CIO,正可谓万般才艺,皆为双汇。

孙定: 我们了解到,你个人有着非常丰富而传奇的经历,很想知道你和双汇集团这样一个地处中原的企业之间的缘分是怎样结下的。

刘小兵: 2000年7月16日,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加拿大多伦多租下一艘豪华游艇,邀请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全家游览北美洲风光旖旎的安大略湖,这个华人就是我。这个日子在我的人生当中是非常令人难忘的。

那天在游艇上,万总给我讲了双汇的理想――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肉,并谈起双汇集团在信息化上的苦恼。实际上,在1997年,德勤咨询公司就提出,双汇集团要想达到100亿元的销售额,就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此后,双汇就一直在探索自己的信息化之路。但是,当时国内的企业信息化市场极不成熟,双汇一直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软件。到1999年,双汇集团的销售收入已接近50亿元,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双汇尝试发展连锁店。涉足零售之后,企业经营管理数据量和工作量激增,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信息化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2000年,万总远赴加拿大,希望在国外找到合适的软件,在那里他找到了我。

我当时被万总的“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肉”的理想所感动,而且,我之前出国的初衷就是为了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把这些带回国,因此,有好的机会我一定会把握。所以,我当时就答应万总,要帮助双汇选择一款合适的软件。一个月之后,也就是2000年8月14日,我回到了深圳,开始调研。我跟双汇的缘分就此展开。

孙定: 2000年之前你在加拿大都做了哪些工作?万总为何来到加拿大就找到了你?

刘小兵: 我对计算机的研究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还在国内的时候说起。

1983年,我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门的政府机关工作,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分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预防科学信息网的建设,这个网络负责把全国各地的疫情由县级卫生单位开始逐级上呈。从那时起,我对计算机就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主持建成的信息网,对控制全国疫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当时带领团队编写的程序在此后的十年内一直都在运行。

1989年,因为工作上出色的表现,我被单位推荐参加EPT(英语出国人员考试)强化班脱产学习半年,最后以116分的成绩获得省直系统EPT考试第一名。但我并没有马上出国,而是辞职下海,于1991年前后进入IBM负责软件开发工作。

两年后,1993年,我正式创建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开始了下海经商的生涯。也就在1993年,我们接下了仪征化纤公司的一卡通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对软件、硬件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又是两年后,也就是1995年左右,为了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我关闭了深圳的公司,举家移民加拿大,开始了在异国的奋斗。到加拿大后的头几年,我曾先后在三家公司任职,在那里,我不要求有高薪酬,只为能学到新知识。之后我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即奥卡软件公司。

2000年,当万总来到加拿大寻找适合双汇需求的软件时,我正带领奥卡软件的团队为加拿大最大的肉类食品加工商枫叶食品公司提供信息化服务。因为有这样的背景,万总很容易就找到了我。

孙定: 你回国之后考察的结果怎样?

刘小兵: 回国之后,经过一个月的考察,对当时中国市场上所有的国内外软件产品进行了了解,我发现,不是双汇不会选型,而是根本找不到能满足像双汇这样多业态、跨区域的快速消费品制造企业需求的软件。

于是,我就提出,要独立为双汇集团量身定制一套软件系统,以满足其今后向百亿甚至千亿元销售额发展的需要。这一想法得到了万总的认可,并于2000年10月成立了双汇软件公司,收编原双汇集团信息中心所有员工,我因此便成了双汇集团的CIO,同时兼任双汇软件的CEO。

一个系统

生产、加工、物流、分销、财务、人力等,所有业务统统都是在一个系统中完成,这就是双汇信息系统的精髓,也是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的双汇,至今没被一家软件企业攻为客户的原因所在。

孙定: 在刚刚展开双汇信息化工作时,你是如何规划的?而如今,双汇信息化现状又如何?

刘小兵: 当时我先提出了一个“五个一”目标,直到今天,双汇信息化仍然是以此为目标的。这“五个一”就是: 一个数据库、一套应用程序、一个机房、一套服务器及网络、一班人马; 而这一班人马,也无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网管,一个是数据库管理员。

“五个一”中尤其以“一个应用软件”为最重要。在双汇,无论是收猪系统、屠宰系统、生产加工系统、物流系统、分销系统,还是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统统都是在一个系统中解决的。这就不存在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的问题了,也就完全不必要考虑系统集成的问题。因此,双汇的这套系统从规划之初就已经跨越了SOA阶段。另外,这套系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它是完全基于互联网运行、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的B/S模式,同时支持多企业、多机构的产业集群应用。这正是直到最近才被业界狂热追捧和炒作的“SaaS”模式。所以说双汇在2000年就已经实现了SaaS,可见当时我们所做的信息化规划是绝对超前的。

如今,双汇集团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五个一”目标,信息化已经100%覆盖所有业务。但是,你不要以为,集团所有业务系统、管理系统都在一套数据库、一个机房完成,那我们得需要多么庞大的一个机房啊。其实,我们的机房只有200平方米,所有的投入只是用于装修的100万元和累计用于硬件设备上的400万元,目前有两台主服务器和3台应用服务器。这400万元中,还有100万元是今年春节前才刚刚投入的,之前七八年一共只投入了300万元。而这次投入100万元之后,我相信,支撑集团销售额达到500亿元没问题。

作为CIO,我为双汇集团能有这么小的机房而感到骄傲!

孙定: 我们了解到,双汇集团的销售收入在几年间接连突破3个百亿元关口,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达到230亿元、2007年突破300亿元。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万隆董事长是如何评价双汇的信息化的?

刘小兵: 在刚刚开始展开信息化工作的时候,双汇内部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如何大力发展连锁店业务,这涉及到订单、配送的问题。当时,所有的订单都是依靠Excel表格进行处理的,每天都要由几十个人加班到深夜两三点钟,而且还经常出错。于是,当时我就首先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利用计算机解决订单处理问题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受益人是下面的工作人员,集团高层并没有感觉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

真正让万总惊讶的,是在2003年集团分销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实施上线后,当年集团销售额突破百亿元,而相应的成本费用却下降了两亿多元。这时候,万总惊奇地意识到: “原来信息化还能省钱。”同时,由于采用信息化手段,双汇实现了“款到付货”的销售方式,使得原本高企的“应收账款”在2003年变成了“负一个多亿”,这大大出乎集团领导的期望。有一次开大会,万总说: “如果没有信息化,双汇不可能杀猪杀得这么好!”

也就是在这一年,万总决定投资建设集团的机房。之前的机房非常落后,只有几台PC,不能算是个机房。

孙定: 双汇如今是一个年销售额过300亿元的大型集团企业,一定会有许多国内外ERP、CRM等软件厂商想把双汇变成他们的客户。可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软件企业进入双汇的视野?

刘小兵: 作为集团的CIO,我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各个软件企业的。但是,之所以至今没有其他软件企业加盟,是因为他们不符合我们“五个一”目标的要求。这个目标是双汇信息化的根本,不能动摇。

10年不变

双汇集团的信息系统至少在未来10年内都不会被淘汰,未来需要做的只是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进行局部功能的完善或调整,或者增加一些硬件设备而已。

孙定: 你预计双汇集团的销售规模何时能达到500亿元?能否超过千亿元?到那个时候,双汇的信息系统会是什么样?双汇软件公司又会怎样?

刘小兵: 双汇销售过千亿元肯定没问题。我们的目标是,2010年超过500亿元,2015年超过1000亿元。

但是,即使超过千亿元,双汇集团的信息系统架构也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双汇目前的信息系统至少在未来10年内不会被淘汰。未来需要做的只是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进行局部功能的完善或调整,或者增加一些硬件设备而已。

现在的双汇算是外企了,但是内部的管理基本不会改变,因为双汇早就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了。我们会把股东、员工和客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考虑,而不会给他们排出贵贱顺序。

至于双汇软件,一个比较重要的计划就是要在近几年上市。不过,上市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是目标,我们的目标依然是要持续盈利。应该说,双汇软件的持续盈利,是包括双汇集团在内的所有用户的利益的保障,如果双汇软件不能盈利而是垮掉了,那么这些客户的利益自然也会受到损失。

CEO

感悟

大企业需要“私人医生”

“大型企业真的买不到软件!”双汇集团CIO刘小兵解释说: “(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级的企业)业态非常多,需求也非常多,需求不停地变更,今天上这个项目,明天上那个项目。到最后,买了很多软件,结果连拼都拼不到一起。”

既然买不到软件,所以只好定制软件。而现实又证明,以项目的形式定制软件不仅用户的应用效果不好,甚至还可能拖垮软件供应商。同时,软件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这种“一把一结”的短期合作关系还可能为某些不诚信的商业行为提供滋生的沃土。

因此,大型企业的信息化要成功,一定要选择一个专业水平高并且能够长期、随时提供全面贴身服务的战略合作伙伴来做。他把这种服务模式称为 “私人医生”式IT外包服务。

全面贴身的IT外包服务让大型企业很省心。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明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已是一种趋势。客户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业务,而无须管理自己并不熟悉的IT领域。实际上在国外,企业不仅仅是把IT外包出去,同时也把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等工作都外包出去了。

事实上,从双汇软件7年多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种以“私人医生”的方式与客户建立一对一的持久合作关系,效果非常显著。刘小兵自2000年从加拿大归国,并开始主持双汇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就成功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实现了双汇集团在肉类加工这样一个微利行业内的精细化管理,使集团销售收入在几年间连续突破三个百亿关口: 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达到230亿元,2007年突破300亿元。

采访

手记

另类CIO

不同于一般CIO,上要应付老板的安排,下要满足业务部门用户的需求,中间还要与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整日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刘小兵是记者所见过的最淡定的CIO。

尽管他也向记者讲述刚到双汇集团,信息化工作局面还没打开时那段“艰苦岁月”,但至少现在看来,正如他自己所言: “我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学习,然后思考更深层的IT规划。”

刘小兵名片上的电子邮件地址几乎形同虚设,他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管理类、技术类,甚至宗教类、哲学类。因此,在问到他是否会加班时,他有些茫然: “我白天在看书,晚上也在看书,不知道算不算加班。”

而这种置身信息化事外的超脱,更多得益于他人性化的管理作风,以及与客户“同生同死”的“忠诚”。

在双汇软件内部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连续几天,刘小兵看到一位年轻的员工上班时间打瞌睡,问其原因,这位员工说: “有一个电脑游戏,打了好多天,死活过不了关,每天熬到凌晨两三点,很郁闷!”刘小兵笑言: “别郁闷,回家打吧,过关了再来上班。”于是,员工回家打了两个月,终于过关了,然后兴高采烈回来上班。刘小兵问: “还打吗?”答: “不打了,真累!”刘小兵说: “那就工作吧!”

不知道这个故事本身有无夸张成分,但在双汇软件仅成立7年有余的情况下,工龄超过6年的员工数竟占80%,创业的核心团队员工一个也没有离开软件公司,的确说明了这种人性化管理的效果。

实际上,刘小兵这种朋友式的处事风格不仅表现在软件公司内部,刘小兵与客户亦交往颇深,远超过普通的厂商与用户的关系。作为双汇集团的CIO,刘小兵与集团董事长万隆的交情,少了一些冰冷的上下级关系,多了许多共同走过艰难岁月的战友情怀。用刘小兵的话说,这种关系已经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步,因此,他在行事方式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上与职业经理人式的CIO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