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独立性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9 16:3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独立性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有限独立;冲突;沟通
一、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冲突的起源
绝大部分社会审计业务是基于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委托合同产生的。审计的该委托授权属性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应该向被审计单位汇报审计程序的计划及实施情况、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得出的审计结论等,并且不能损害被审计单位的合法利益。这也是注册会计师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信任,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与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不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具有法定性的,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职责和作用。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独立,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执业。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以会计准则等标准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是否合法和公允,不能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更不能对被审计单位惟命是从。由此产生社会审计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审计冲突。
审计冲突主要体现在审计程序和审计意见两个方面。审计程序方面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被审计单位限制注册会计师实施某些审计程序。例如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拟函证的某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不实施函证;又如被审计单位不愿意提供会议记录,不愿意让注册会计师参与年终盘点,以影响正常经营为由阻挠注册会计师实施实物(存货、固定资产)检查程序。由于审计意见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作用,其冲突更加激烈。如果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准则发表了适当的审计意见却导致审计报告无法被审计报告使用者接受的,被审计单位会认为注册会计师是违约的。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审计冲突有所认识,但是均只是片面地强调注册会计师要保持独立,并对如何保持和提高独立性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改革委托模式来提高审计独立性,例如在中国证监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统一管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或者由中国证监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的联合机构――上市公司审计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委托人。笔者认为将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分开,审计冲突问题仍然是存在的。仅仅强调独立性,缺乏对审计冲突及其解决机制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不但难以解释审计冲突,而且难以建立应对冲突、解决矛盾的有效规则,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实践中注册会计师解决与被审计单位冲突的两种模式分析
只要有审计制度的存在,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实践中注册会计师解决与被审计单位冲突的模式有两种:“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或“保持绝对独立”。
(一)注册会计师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及其利弊
从法律关系上看,被审计单位是委托人,注册会计师是受托人,两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被审计单位的视角看,委托审计是花钱购买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权指示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按照这一思维方式,被审计单位是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主体,注册会计师是其协助者(虽然是专家,但还是协助者),不得违背被审计单位的意志而独立行为。在实务中,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注册会计师执行某些审计程序(例如函证、盘点等)、拒绝披露财务信息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不能自作主张继续实施这些程序、披露这些问题,否则就是损害被审计单位(委托人)的利益,构成违约。
在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的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能是担任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顾问”,为其如何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提供建议(目标是引导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对被审计单位最有利的决策)。然而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意志是严重违法的、会对利害关系人利益造成实质性危害的,应该劝说被审计单位予以纠正。但是为了维护信任关系,除非被审计单位同意,注册会计师不能对外披露这些违法问题。此时注册会计师为了避免承担审计法律责任,应该选择拒绝出具审计报告,解除业务约定退出审计。
注册会计师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第一是有利于维护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注册会计师没有固定的业务来源,获取审计业务主要途径是亲戚、朋友、同学、老师或学生等社会关系。被审计单位总希望通过社会关系找一个能够在审计中给予“关照”、“帮忙”的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披露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重大错报的注册会计师,会被指责为“不顾情义”、“出卖朋友”,背上“畜生”骂名。第二是注册会计师维持生存的需要。在当前审计市场中,注册会计师是弱势群体,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迎合被审计单位的意志。
注册会计师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虽然密切了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但是忽视了审计社会价值。注册会计师可能沦落为被审计单位达到非法目的的工具,成为仅仅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商人”。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只顾及自身利益,会殃及职业本身、导致审计公信力荡然无存;另外一方面让社会公众更加不信赖会计信息,转而从其他途径(例如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担保)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实际上损害了被审计单位合法利益(即需要提供更加多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资金实力)。
(二)注册会计师保持绝对独立及其利弊
保持绝对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志独立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和审计意见等。审计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公益性”职责,使得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地位。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是为被审计单位服务,而且是代表国家在工作,因此在审计工作中不能接受被审计单位的指示,更加不能唯被审计单位“马首是瞻”,而必须在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框架内进行工作,承担客观、公正的义务。
保持绝对独立,注册会计师可以在社会公众前面展示其客观、公正的形象,提高审计报告公信力。正是独立性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从(没有独立性的)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中分离出来。强调独立性,并不排斥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职能,从根本上说注册会计师是在为被审计单位服务(即提高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是在维护被审计单位的根本利益。
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审计活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可以从中立的立场看问题,做到更加客观冷静,防止偏见。同时在更高的层面维护了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还兼顾了社会公共利益。正是坚持了独立性,才能维持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尊严、荣誉和声誉。
注册会计师保持绝对独立,被审计单位合理愿望和正当要求被忽视(例如被审计单位阻挠对某些账户余额的函证程序,是怕被询证者将询证函当作诉讼证据),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忠诚义务(例如保密义务)降低,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特性显得淡化。对被审计单位意志的忽视,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沟通动力、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充分。完全按照注册会计师的意愿实施审计程序和出具审计报告,独立性得以强调,但是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任关系被破坏,出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疏离、紧张乃至发生信任危机(即使注册会计师可以保持绝对独立,但是委托审计和解除审计委托这一点上,被审计单位是有意志自由并有最终决定权的),审计工作因难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理解和支持而无法顺利地完成(例如注册会计师发出的询证函必须由被审计单位盖章,注册会计师实物盘点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才能实施)。注册会计师如果披露所发现的被审计财务信息重大错报而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使用审计报告的,就会破坏社会关系,失去业务来源。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限独立:解决审计冲突的基本原则
(一)两种冲突解决模式的相通性
无论是“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还是“保持绝对独立”,注册会计师都有维护被审计单位合法利益的职责,只是前者仅强调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属性,后者同时强调服务于被审计单位和服务于公共利益。强调独立性,是为了防止注册会计师听命于被审计单位的不合理要求,而不是否定其维护被审计单位合法利益的职责。在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的模式下,也不是绝对的排除审计独立性,如果被审计单位严重违法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拒绝出具审计报告,解除业务约定退出审计。注册会计师迎合被审计单位意志是有边界的,在维护被审计单位利益的同时,还承担着对社会公众、对国家诚实的义务,任何时候都必须谨慎执业,不得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在两种冲突解决模式下,注册会计师都具有独立性,只是独立的程度不同而已。
(二)从绝对独立到有限独立的转型
我国社会诚信状况不佳,市场经济尚未十分规范,审计市场对虚假审计报告的需求强烈,强调审计独立性是很必要的,但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绝对独立是不现实的。因为注册会计师依靠提供服务获取审计费用而生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利益关系,必定偏向被审计单位。为了给予注册会计师必要的生存空间,应该承认审计中的偏向性,容忍一定限度的不独立性;应该正视会计师事务所营利性的现实,以“保持绝对独立”模式为参照样本,吸收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冲突解决模式,实现从绝对独立到有限独立的转型。在该冲突解决模式下,强调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通过沟通,让被审计单位理解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框架内进行审计活动,让被审计单位理解注册会计师需要兼顾公共利益而不能过分偏向被审计单位,以此尽力维持双方的信任关系,避免和化解二者之间的冲突。
“有限独立”充分认识到审计的协议性。审计关系是委托合同关系,委托合同的基础是被审计单位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虽然应该保持独立性,但是为了维护和巩固信任关系,也为了保障审计程序不受阻扰的顺利实施,注册会计师应该尽量尊重被审计单位意志。
“有限独立”强调审计的有用性。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要么是基于法律强行规定、要么是基于银行等债权人的要求,均不是主动的、自发的。委托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份可以对外提供的“审计报告”资料。审计报告能否被使用者所接受,是被审计单位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有效性、审计报告有用性的唯一标准。实务中审计报告使用者一般只接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愿接受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加排斥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财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应该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说服被审计单位纠正错报,而不能以“独立性”为由强行要求被审计单位纠正。被审计单位拒绝纠正或者无法纠正错报的,注册会计师应该说服被审计单位同意其在审计报告上披露该错报,而不能不经必要的沟通就直接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不同意其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应该在说明理由、取得被审计单位谅解的基础上解除业务委托,退出审计。
【主要参考文献】
[1]汪俊秀.上市公司审计委托关系的重构――加强审计独立性的路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49-51.
[2] 蒋尧明,谢周勇.上市公司审计代位委托: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途径[J].财会通讯:学术,2008(5):59-61.
[3] 何婷婷,蒋品洪,韩伟. 注册会计师承办审计业务中的关系因素[J].商业会计,2009(9):31-32.
[4] 蒋品洪.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反思与突破[J].财会月刊,2010(25):40-42.
[5] 蒋品洪.虚假审计报告的外部动力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2):52-56.
[6] 骆竹梅,蒋品洪.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客观公正[J].商业会计,2009(24):20-21.
篇2
【关键词】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购买审计意见
一、事务所利益的博弈机制引起沟通障碍,导致审计独立性受影响
(一)事务所的博弈机制引发前后任事务所沟通无效性
事务所的利益博弈有审计质量与声誉。似乎这两者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但从现行的审计准则规定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被审单位。我们可以看看审计质量和声誉的博弈。C事务所与D上市公司有过多年的合作。C事务所为D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连续几年D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很好,当然不存在财务报表的粉饰了,这对于C事务所来说是非常好的事了,因为其审计风险低,而且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但是后来几年因为市场原因,销售急剧下降,D上市公司管理层想通过掩盖暂时出现的财务问题,于是愿意出较高的审计费用获得清洁的审计报告。对于C事务所来说如果其评价这次的审计风险不大,或者也相信该公司能度过这次问题,同时为了不失去这一大客户,便愿意冒险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但接着一年后问题越来越大,C事务所认为这次不能弥补这个重大的财务问题了,于是在考虑审计风险与利益时,便会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D上市公司想继续购买审计意见,于是便更换事务所E。对于后任事务所来说这是获得高额审计费用的机会,但他也会考虑审计风险。于是在接受业务前他需要与前任事务所进行沟通。
(二)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无效沟通致使事务所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更换事务所时,后任会计师需要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其中一个沟通重要内容那就是D公司更换事务所的原因,这也是审计的一个必要的审计程序,需要记录在审计底稿中去。那么审计准则中要求前任注册会计师需要如实回答公司更换事务所的原因。对于C事务所来说,由于其与D上市公司的多年合作、担心丢失所提供的非审计服务业务、潜在的诉讼风险。其给出的原因直接就是:因业务繁忙,所以没有承接D上市公司的业务。这首先对于C事务所来说就失去了审计的独立性。E事务所也就没有去真的深究更换事务所的原因,就相信或许是因为一些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某些矛盾,于是便接受该审计业务。在工作逐步深入时才慢慢发现D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严重性。然而此时E事务所已经花了很多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果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必定不符合D公司的意思,显然双方会发上矛盾,并且E事务所不能获得与投入相对应的费用。这时在考虑各种利益时,显然E事务所处于被动地位,其审计的独立性存在影响。E事务所在出具独立的审计报告以及出具符合被单位的审计报告中徘徊。E事务所会有一下几种考虑。出具独立的审计报告,第一回赢得市场的声誉,以后或许会有很多好的上市公司与其合作,但这是时间问题。因为对未来的利益预期是建立在多次重复的交易基础之上。第二,暂时失去短期的利益,与D上市公司发生矛盾,并且所得收益与其投入不成正比。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迎合被审单位。此时E事务所能获得高额的审计费用,但他同时面临着较高的审计风险。从上面分析,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受到他对这两者利益间的判断。显然E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我们可从利益方面分析,假如在E事务所接受业务前。从C事务所与E事务所进行有效的沟通,说明其更换的真实原因,发现D公司管理层的道理诚信问题。那么E事务所也就不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其审计独立性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在C事务所陈述原因时,E事务所可以不接受该项审计业务。
二、强化沟通实质性的措施
(一)补充修改有关前后任审计师沟通的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规定,在被审单位进行更换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接受业务前需要与前任事务所进行沟通,这是必要的审计程序,但是后任会计师需要经被审单位同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任事务所的沟通。如果前后任的沟通,特别是对于更换事务所的原因方面的沟通,只是流于形式,会误导后任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的诚信问题,经营环境,审计风险的评判。因此应修改审计准则,如对于在更换事务所时,接受业务前,前后任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沟通并不需要经过被审单位的同意,但是需要对于沟通的内容进行记载,反映给被审单位。
(二)引入有关沟通的惩处机制
对于前任事务所给出的有关答复必须根据情况承担法律责任,对于不给出被审单位为何解聘前任事务所的原因,从而导致后任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并且这一审计案例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要对前任事务所进行处罚。如果有这样一条规定,则在审计行业,事务所便处于主动地位,被审单位便不能轻易的更换事务所。在接受审计业务前,后任事务所就有了主动权,因为他在评估审计风险和有关诚信问题时,其准确度和真实性提高,特别是前任事务所由于对自己的回复要负责任,便会尽可能把真实解聘情况反映给后任事务所。
(三)加大事务所的处罚力度
目前对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事务所为了迎合被审单位,而出具不真实审计报告。于是我们需要加强对事务所出具不真实审计报告的处罚力度,使得事务所不敢冒险去违反职业道德出具非真实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徐荣华,审计意见购买的内在机理及其治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段特奇、刘斌、石恒贵.审计市场低价管制能提高审计质量吗? [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3]薄澜,姚海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外部审计的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2013
篇3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非标准审计;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股东等相关利益者以及社会公众谋求最大的利益,公司必须实现其最佳的经营业绩,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公司治理结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委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公司所有者要基于信托责任关系,建立健全一套相互制衡的结构性制度安排或体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与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年报审计意见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公司治理情况越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一、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关性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狭义公司治理其主要是指“内部治理”,即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尤其是独立董事)、监事会及高管层面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广义的公司治理,包括的范围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自身的监控和制衡机制,而是涉及到更宽泛的外部相关者。诸如第一大股东的性质、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公众、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规范与监督。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具有一定的鉴证、保护、证明作用。而审计意见又是审计报告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审计工作结果最为集中、凝练的表达。本文所指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是指除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之外的其余所有意见类型。即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带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截止2014年4月,2534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审计报告2450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7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2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5份。在2450份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84份,占3.31%。非标报告的数量和比例都较2012年(89份,比例为3.60%)有所下降。
截止2013年4月,2471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审计报告2382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1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5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3份。在2471份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89份,占3.60%,非标报告的数量和比例都较2011年(115份,比例为4.87%)有所下降。从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的审计报告情况来看,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被出具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数量上和比例上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探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二)股权的性质和结构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股权集征,股东权利不均衡排在前五位的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悬殊。除控股股东以外“一股独大”几乎是所有上市公司的诟病,也是我国公司治理的一大顽疾。虽然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但因为股改企业的前身大多是国有制,所以股改后国有股仍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突出特点。这种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必然会导致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削弱,少数股东的权益可能遭到损害,显然不利于公司治理,通过对相关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股权结构的合理性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股权结构越合理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三)董事会特征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进而导致董事会的独立性较弱。虽然《公司法》近几年来修订时弱化了法定代表人模式,允许公司通过章程约定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但对于法定代表人的职权范围并没有弱化,实际控制人还可以通过直接担任董事长的方式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对沪深两市研究样本的测算,约有35%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直接担任董事长,55%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只有不到10%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完全不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通过对沪深两市相关样本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现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四)监事会特征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与董事会并立。是为了保证股东大会的决议能够在董事会与管理层正确决策和执行,防止其,损害股东与相关者的利益,必须建立一套约束机制。为了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不得兼任董事和经理。其性质构成比较合理。但同时规定了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会议事项提出质询或建议,监事会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从法律规定不难看出监事会对董事会只有建议、质询的权利,并无一定的决定权,也就意味着其独立性很弱。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主要集中在业务层面和财务层面,及时纠正董事会和高管的不合理行为,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要提供有效的监督保障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监事会或监事的独立性代表着监督的力量和能力,有效的监督可以减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对策与建议
(一)改善股权结构,构建对实际控制人的监控制衡机制
积极改革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不合理股权结构,均衡股东权利,上市公司虽然制定了董事会制定,但是董事会由控股股东一手操纵,制度就成了纸上谈兵。可借鉴科华生物的股权结构,其控股股东为三位自然人,分别持上市公司股份的7.47%、7.30%、8.12%,没有一个股东可以取得优势控股地位。塔牌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三位自然人,合计持有上市公司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59.25%的股权,但三人股权差异微弱,分别为18.375%、22.50%、18.375%。加强股票市场的流通,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类监管,让市场成为遏制实际控制人的重要工具。
同时,完善《公司法》和相关行业配套监管规范,建构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监管制度,另外,赋予监事会独立的法律地位,使其以超然的立场履行监督权。
(二)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在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这一组织机构十分必要,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历程较短,但是独立性和专业性是其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关键性指标。审计委员会的独立地位和其财务专家的数量会对内部控制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进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大大地降低了。
(三)健全董事会机制,加强独立董事制度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解决上市公司出现的违规问题,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等重要责任。改革董事会结构,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设,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加强其对公司决策的参与度,完善董事会的激励制度,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健全的董事会机制必然会提高公司的治理能力和信息披露的质量,从而减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四)推进管理层持股,协调激励机制
股东与管理层的高度一致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解决股东与管理层利益不一致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薪酬和股权激励,后者最为典型。股权激励的类型有很多,包括管理层持股,股票期权、业绩股票等,管理层持股是指让管理层持有一定比例的本公司股票。其形式可以是公司无偿赠与,也可以是补贴购买。通过加强对管理层的控制与激励,使其利益与所有者利益捆绑在一起,致力于提高企业的真实绩效,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和治理结构,对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思丽妮.关于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7(04)
[2]黄辉.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方法[J].铜业工程,2007(02)
[3]张宗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初探[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4]唐振达,梁素萍,易金翠,何劲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03)
[5]刘春慧.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要点及指标体系[J].山西财税2007(01)
[6]孙论,陈晖.探索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之浅见[J].怀化学院学报,2007(06)
[7]黄淑玲.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8)
篇4
(一)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1、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独立审计的作用。独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股票等各种证券的产生,上市公司便承担了向证券所有者披露相关信息的责任。而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便是独立审计作用的具体体现,经管责任关系也因此而产生。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致使会计信息产生不对称性,仅仅以会计信息作为评价标准还远远不够,因此,独立审计就在这种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背景下产生。在证券市场中,独立审计的经管责任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的英国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而该事件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认识到审计工作在证券市场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依靠审计工作来衡量和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
2、从理论意义上分析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作为现代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市场是进行市场资源配置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家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证券市场,以此来推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目前经常看到的情况是,由于不正当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由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得证券市场无法稳定、迅速发展,独立审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已成为各国证券监管关注的重点。对证券市场进行的会计监管主要分为政府监管和非政府监管,而独立审计正是非政府监管的实施主体。独立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监管,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以促进和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转。
(二)影响独立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是市场环境,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的平衡方面,我国CPA独立性的增强,对行业集中程度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公司结构和市场结构对审计独立性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二,是独立审计的法律环境,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对造成监管失灵的CPA的法律责任过轻,不足以对其他有类似倾向的CPA构成警示;第三,行业内的监管坏境,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西方国家成立了公共监管组织,我国财政部也收回了中注协的监管权。
2、审计主体因素。主体因素包括:第一,独立性,只有保证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的独立性,一旦CPA失去独立性的因素,那么审计质量将无法保证;第二,审计收费,收费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成为CPA在维护审计独立性和客户所付利益之间产生权衡状态,势必影响到独立审计质量。3、审计客体因素。客体因素包括:第一,客体公司的经营状况,CPA在进行审计时十分关注客体公司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程度,风险较大的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更大;第二,客体公司的内控制度,事实证明,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鉴定基础,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分离的公司,独立审计的执行力更加有效。
二、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现状
从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发展来看,虽然非标准性的审计报告在不断增加,但是CPA的独立性仍然需要接受考验。因为仍然有很多CPA受自身利益的驱使,不愿出具非标准性的审计报告,对某些上司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纰漏和疑问不予指出,严重损害了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民的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秩序,致使整个证券从业CPA的名誉受损。我国审计署在2008年对16家具有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上一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进行了随机抽查,发现其中竟然有14家事务所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涉及虚假财务金额达到71.43亿元,涉及到的CPA达40多人。由许多类似的案件中此我们得出结论:我国证券从业CPA的审计独立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独立审计质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不仅与审计工作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也与蓄意的欺诈和有着密切的联系,下文将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站在客观的角度,找到虚假泛滥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是缓解CPA行业信誉危机、提高独立审计的独立性、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提。
1、上市公司作为审计客体,缺乏对高质量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需求。当前的CPA缺乏审计独立性,究其根源,是由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审计工作中,需要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共同构成审计关系,缺一不可,在原则上,审计人是脱离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而独立存在的,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委托人与审计人是委托与契约的关系,而被审计人与审计人是监督与制约的关系。但是,当前我国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的委托人不是公司的股东,而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这就使得委托人与被审计人成为一个人,这时的审计人往往受制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意见,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中丧失了独立性。
2、市场的恶性竞争使CPA在审计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为了生存,事务所势必要寻找客户,在一个公平的竞争模式下,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有着平等的交易权,均有权利选择交易对象。但是,由于事务所近年来不断增加与发展,审计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这导致一部分小的事务所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有的事务所为了拉拢客户而采取降低收费标准、给予回扣和佣金等多种影响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形式,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审计成本;有的事务所为了维持业务关系对发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有的甚至共同参与弄虚作假行为,独立审计质量无法保证。
3、CPA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的CPA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注册会计师以及助理能力水平良莠不齐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仍然有一部分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聘请一些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来执行审计任务。有些人员年龄偏大,精力不够,知识结构也不能及时更新;有些人员又太年轻,缺乏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社会阅历,难以在繁杂的业务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恰当的判断;而有些人员本身职业素质较差,缺乏工作责任心或审慎的工作态度,往往在审计过程中随意省略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另外,就事务所对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来看,有些事务所在审计报告环节缺乏规范性,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批量生产审计报告,没有严格遵循三级审核的内部流程,审计报告质难免差强人意。
三、提高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的措施研究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的价值就在于CPA不依附于任何一方审计对象而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增强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高事务所财务利益的独立性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某些事务所依赖于一个或几个大客户,当事务所对一个或几个客户严重依赖时,其利益的多少就与该客户密切相关,可想而知,CPA出于这种依赖性,很可能屈从于该客户,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因此,限制来自于某一个客户的经济收入比例,是事务所和CPA避免在经济利益上过分依赖某个客户的重要措施;而采取一定措施、提高事务所和CPA财务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预防审计失灵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需要避免非鉴证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借鉴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和证券期货公司业务隔离的相关经验,将咨询业务与审计业务分离开来,避免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篇5
关键词:盈余操纵;审计质量;区域差异;非标准审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6)02007908
以前的研究表明,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因为各种动机存在盈余操纵现象[13],大规模的盈余操纵不仅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损害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要求和专业素质体现出足够的独立性,独立性能够保证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因此这样的报告可以较好地约束上市公司的治理行为,发挥更好的治理作用,增强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所以要在审计过程中引入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但是是否能够提供独立的审计报告,容易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46],地区的法制健全程度成为影响会计师独立性的重要原因,法制因素能健全保证会计师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使审计质量越高,反之亦然。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注册会计师面对的外部法制环境有所差异,这类差异的改善是否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盈余操纵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不同地区是否有显著差异?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企业盈余操纵行为是否增加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发现企业更多的盈余操纵行为反而减少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这一现象在法制因素健全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之后,我们引入法制环境与盈余操纵的交互项,检验法制环境在盈余操纵和审计意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法制因素健全的地区,法制因素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独立性,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这一研究结论支持法制因素健全能够强化审计治理功能的观点。同时,我们通过改变盈余操纵的变量、法制因素的衡量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
本研究的贡献在于:一是拓展了关于法制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影响的相关文献,发现在法制因素较好的地区,法律制度的推进和执行环境的改善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二是发现注册会计师并未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时增加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概率,对监管当局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一、文献综述(一)盈余操纵与非标准审计报告
一些学者认为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越严重,对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Bartov等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应计利润的公司,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越大[7]。中国学者章永奎等、李春涛等、刘继红及陈小林等的研究结果均得出进行盈余操纵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结论[3,810]。
与之相左的的观点则认为审计报告并未反映出企业的盈余操纵行为。Butler等认为注册会计师是因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风险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而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无关[11]。Ajona等用西班牙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的保守性是导致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原因,而与盈余操纵无关[12]。Bradshaw等甚至发现经营性应计额与非标准审计报告成负相关,经营性应计额高的企业,收到标准意见的可能性反而越大[13]。中国的研究方面,李东平等发现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之间并无显著关系[14]。夏立军等认为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但认为总体上中国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15]。伍利娜等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后,注册会计师一定程度上配合上市公司实现了向上的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购买[16]。薄仙慧等指出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主要考虑信息风险,而没有证据表明会考虑企业的盈余管理[17]。
(二)法制因素、盈余操纵与非标准审计报告
众多研究认为宏观法制环境是影响企业盈余和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46]。一方面,很多学者直接分析了法制环境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这方面研究的观点相对一致,多是支持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遏制企业的盈余操纵。如Burgstahler等发现强有力的司法体系与更低程度的盈余管理相联系[18]。近期,姜英兵等通过分析中国制度环境差异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也证实市场化水平越高、法律保护越好、政府干预越少的地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6]。
另一方面,许多学者研究了国家或地区的法制环境对盈余操纵和审计意见(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但是关于法制因素是强化还是弱化审计的治理功能,学术界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一种观点支持成熟的法制环境可以加强审计的治理功能。如Maijoor等对法国、德国和英国上市公司展开研究,认为在更严格的审计环境下,无论是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规模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盈余管理程度均有所下降[19]。中国的研究方面也有类似的观点,尚兆燕指出法律惩戒是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认为随着中国法律因素中惩治相关犯罪的增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增加[20]。Chen等认为中国法律制度的改善使上市公司得到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例有所上升[5]。Chi等分析了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2004年出台的旨在提高中央企业审计质量的条例是否发挥作用,结果表明上述条例实施后,相对于其他企业,中央企业的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2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审计在法制环境较差的地区治理功能更强。Choi等认为与法制环境成熟的国家相比,外部审计在法制环境较差的国家发挥了更重要的治理功能[22]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发展(一)理论分析:法制环境与审计的治理功能
之前的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高质量的审计可以缓解问题[23],还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24],最终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但是注册会计师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保证其独立性,这受到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影响。Francis等进一步指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宏观的法制因素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4]。法制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审计的供给和需求面,最终影响到审计质量。一方面,法制因素通过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供给。法制因素较成熟的地区往往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更透明,注册会计师的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更大,直接导致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下降对自身声誉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高于从客户那里获得经济收益,因此注册会计师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努力塑造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与声誉,从而具有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动机。“深口袋”理论则从惩罚机制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注册会计师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这一理论认为较高的违法成本会对注册会计师产生巨大的威慑力,使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合谋的机会成本更高,从而促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恪尽职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法制环境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的审计需求。第一,在法制环境较为成熟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发挥更顺畅,企业为了缓解委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动机,同时企业从事财务舞弊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更高,也迫使企业减少盈余操纵行为;第二,地方政府对注册会计师的干预是导致的独立审计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25],因此在法制环境较成熟的地区,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减少也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提高;第三,这些地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较完善,而且投资者本身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很强,这就催生了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因此,从理论上来看,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通过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同时也通过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减少政府干预、强化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增强了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最终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二)制度环境、盈余操纵与非标准审计报告
樊纲等所著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差距较大,法制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法制环境好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26]。法制环境不同的地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可能存在差异,进而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面对客户盈余操纵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一方面,关于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对实施盈余操纵的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近期,伍利娜等指出之前的研究采用的样本基本上都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出现了诸如为达到对价承诺等新的盈余管理及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因此股改后的审计质量很可能有了新的变化[16]。同时,有许多研究指出中国的股票市场整体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5,27],这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建立和维持的高质量声誉在市场上并不能得到肯定,从而削弱注册会计师声誉机制的作用。所以我们推断,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并未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另外,中国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那里企业众多,政府干预程度较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较为发达,这一方面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这些地区审计市场集中度往往低于欠发达地区,即使是国际四大还是国内十大,也未在各地形成普遍的竞争优势,客户选择和议价能力较强,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为争夺客户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无疑加强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的依赖程度,导致独立性下降[5]。主要表现之一便是更多的审计合谋和审计意见购买,这无疑减少了注册会计师面对客户盈余操纵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并未增加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在法制因素健全的地区,上述现象明显。
与法制因素较差的地区相比,法制因素较好地区的市场透明度相对较高,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较低,同时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等更有可能得以有效执行。因此,我们也推断,在法制因素较好的地区,法制因素的改善能加强注册会计师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注册会计师治理功能的不足,增加注册会计师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法制因素健全的地区,改善法制因素会导致增加注册会计师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而在法制因素较差地区有相反的作用。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一)数据来源说明
笔者将2008~2011年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先后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当年上市的公司样本以及相关财务指标值缺失的公司样本,最后共得到6 528个公司年的观测值,其中2008~2011年的观测值个数分别为1 439、1 516、1 615和1 958。同时,为了考察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之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统称省)制度背景的差异,我们将上市公司按照注册地址分布于各省。
上市公司审计、注册信息和财务数据均来源于深圳国泰安公司数据库。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公布的《2009~2012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各省的法制环境数据来源于樊纲等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因为该报告的数据仅仅提供到2009年,所以我们通过计算得出了2010和2011年的数据:用2009年的数值作为2008年和2010年的平均数,计算2010年的数值,再以此计算2011年的数值。为了排除异常值的影响,我们对连续变量均进行了1%的Winsorized处理。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法制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审计的供给和需求面,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最终影响审计质量,利用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增加并未增加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而且在法制因素较好的地区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即使是中国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仍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供给和需求,声表2法制环境、盈余操纵与非标准审计意见(Logistic回归)变量全样本法制环境较好组法制环境较差组模型(1)模型
誉机制和惩罚机制作用有限;从前文分析可知,法制因素较好地区的审计市场集中度较低,这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特别是重要客户)的经济依赖更大,导致独立性下降,出现了审计合谋和购买审计意见等现象;第二,在法制因素较好地区,法制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可以增加注册会计师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这说明随着中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推进及相应执行机制的完善,至少在法制因素较好的地区可以有效规范审计市场,提高审计质量;第三,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增加显著减少了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增加并非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另外,选择国际四大和国内十大也并未显著增加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概率,这也说明在中国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未必好于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
从文章的结论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鉴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并未充分揭示上市公司的的盈余操纵行为,因此,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审计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和培养注册会计师良好的执业能力和执业精神,积极营造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市场氛围。第二,培育能够加强法律因素执行的环境,特别在法制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更应该重点培育法律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第三,对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应辩证的看待,并不是越高越好,还要看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否能带来审计质量的提高,必要时需要加强对审计市场的政府干预,引导市场的规范发展[2932]。
六、结语在法制因素方面,中国各地区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这会在理论层面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对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在法治因素较好的地区,中国上市公司更多的盈余操纵行为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概率;地区法律制度的优化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面对企业盈余操纵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直接使用樊纲等报告中的相关指数作为法制环境的变量,由于报告中的最新数据仅到2009年,因此,本文通过相应处理得到的数据未必与现实完全相符;二是本文并未对盈余操纵的属性和方向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这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空间。
参考文献:
[1]陆剑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636.
[2]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3036.
[3]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1):121.
[4]Francis J,Wang D. The joint effect of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big 4 audits on earnings quality around the world[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8, 25(1):157191.
[5]Chen S, Sun Y J,Wu D H. Client importance,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 and audit quality in China: an office and individual auditor level analysi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0, 85(1):127158.
[6]姜英兵,严婷.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2(4):6978.
[7]Bartov E, Gul F A, Tsui J S L. Discretionaryaccruals models and audit qualific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0(3):421452.
[8]李春涛,宋敏,黄曼丽.审计意见的决定因素: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 2006,4(2):345362.
[9]刘继红.国有股权、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9(2):3239.
[10]陈小林,林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6):7785.
[11]Butler M, Leonea A J, Willenborg 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ditor reporting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bnormal accrua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4, 37(2):139165.
[12]Ajona L A, Dallo F L D, Alegria S S.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auditor behavior in codelaw contexts: an application to failing spanish firms[J].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8,17(4):641666.
modified audit opinionJIN Limin
篇6
关键词:客户重要性;审计质量;法律环境;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会计师在审计时需要保持独立性,但总有“内在的与独立性相悖的因素”(莫茨&夏拉夫,1961)存在,比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取得收入得以生存,产生对提供收入的客户经济依赖,该经济依赖性便是内在存在的与独立性相悖的因素。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发现错误或舞弊与披露错误与舞弊的联合概率(DeAngelo,1981)。“发现错误或舞弊”属于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范畴, “披露错误与舞弊” 属于审计人员独立性范畴, 客户重要性通过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进而影响了审计质量。
一、文献综述
1.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
第一,多数学者研究表明客户的重要性会侵害审计师的独立性削弱审计质量。蔡春和鲜文铎(2007)在研究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时发现国际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显著提高审计质量,而国内事务所相反。究其原因:国内事务所容易受行业经济依赖的影响,致独立性较低,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随后的吕伟等(2009)发现对重要客户的经济依赖越强,事务所越容易屈从客户,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越差;对事务所而言越重要的客户,事务所越能“容忍”其出具的激进的财务报告(张继勋等,2011)。之后学者在不同层面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从财务重述角度,随着客户的重要程度提升,事务所越不倾向于对其出具严厉审计意见(曹强等,2012);第二,部分学者认为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没有影响,需要放在特殊的环境下,重要客户才会通过声誉保护机制或者经济依赖机制侵害或加强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报告质量。Chung和Kallapur(2003)提出用非审计服务替代审计服务,测试出经济依赖度对审计质量的没有相关影响。喻小明(2008)根据04-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不相关,随着引入法律环境变量,06年的数据两者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客户企业的财务重述风险加大,客户的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由负相关转变成不相关(曹强等,2012);第三,少量学者如方军雄等(2004)和潘克勤(2007)得出与国外学者相似的结论:随着客户重要性变强,声誉保护动机逐渐大于经济依赖动机,使得审计质量提高。
2.客户重要性、法律环境与审计质量
法律制度大环境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学者们结论不同的原因。引入法律制度环境变量,喻小明等在2008年的文献中发现:04-05年数据,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不相关;在06年出台了新的审计试蚝拖喙胤律规范后二者显著正相关。随后Chen等(2010)发现在个人层面,审计师会因为法律监管环境的改善正也更加严谨,以及行业监管环境改善对抑制国内本土所放纵重要客户的盈余管理更有效(周兰等,2016)。
3.客户重要性、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
接着学者们将目标指向内部环境:发现客户内部治理水平也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McMullen(1996)和Carcello等(2003)发现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支持审计师坚持独立意见, 保护审计师不会因出具对管理层不利的意见而被解聘,从而极大地缓解了管理层对审计师的压力。而Ahmed 等(2006)、Sharma等(2011)和李明辉(2013)从公司治理较差的企业验证,客户越重要,审计师越容易屈服于管理层的压力,致审计质量下降。
二、客户重要性降低审计质量的原因
1.法律环境不健全、诉讼成本低
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不健全、诉讼成本低审计师愿意冒险,屈从重要客户,出具利于客户企业的审计报告的重要原因。国内学者引入法律环境因素后发现:在较差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对于事务所重要的企业集团客户会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陆正飞等,2012)。相比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非四大会计事务所中,事务所的分所对于重要性排行在其前1/4的客户,更容易纵容其操纵调增利润(陈波,2013)。与美国等法规环境以及诉讼成本相比,中国审计师行业的监管相对薄弱,诉讼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对比重要客户提供的高额收益与承担的较低的不匹配风险,审计师对重要客户的经济依赖动机远大于声誉保护动机,选择屈从于客户企业的意见。
2.客户公司治理薄弱
根据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0的审计数据,总体上随着客户的重要性上升,事务所的出具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引入客户公司治理水平的内部环境因素后,对于客户公司内部治理较差时,随着客户的重要性提高,审计质量呈下降趋势(李明辉等,2013)。说明客户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会影响客户重要性对最终审计质量的结果。当重要客户的公司治理较差、治理机制不完善时,在审计师与客户关于审计意见不一致时,董事会出于对本企业的考虑,不支持或压制审计师的意见,以经济利益威胁,为规避被解聘的风险,审计师不得不出具对企业有利的审计意见。
3.现有审计支付模式存在缺陷
现有审计支付模式的弊端:客户企业是审计服务的购买方,又是被审计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事务所为了生存必须接受重要客户的“要求”,出于经济依赖动机,削弱了审计师的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以出具利好的审计报告。购买者购买对自己公司进行审计服务时,优先考虑的是出具对自己有力的审计报告的事务所。在中国事务所众多,除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外,各事务所的客户集中度不高,为了争取更多的顾客,,只能在一定范围降低审计质量谋求生存。
篇7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影响;对策
一、外部审计独立性相关理论及现状
1.审计独立性概念
学术界关于审计独立性的概念,但大体上有这样几种阐述:(1)抽象的道德人的审计独立性概念是把审计师看成独立的道德人,把审计独立性看成是一种精神状态,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正直、诚实、勇气和品格,要求审计师不受感情因素或经济利益的影响,对事实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判断;(2)现实的经济人的审计独立性概念是审计师在发现违规行为的情况下向所有者报告的概率,把审计师作为了效用最大化者的审计独立性定义;(3)结构化的审计独立性概念从现实的审计业务出发,列举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来构建其框架。通过以上三种观点,将审计独立性的概念理解为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第三者的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保持客观、公正和适当的专业怀疑态度。
2.审计独立性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开始分离,委托人人的利益冲突和问题越来越严峻,审计开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可靠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才能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发表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
3.审计独立性现状
审计独立性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的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结果以及近期接连出现的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案件都一再表明,如果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不注重审计独立性,只关心盈利,不关心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质量以及对报告使用人造成的危害,那么这种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最终将会导致外部审计的失效。
二、外部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及对策
1.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是市场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交易行为、市场消费主体的购买行为及市场交换客体的数量与质量作用于市场及其客观后果的总和。现阶段,我国市场秩序并不完善,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具体表现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的不平等对待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环境;过度竞争和市场行为短期化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市场交易不规范;行政垄断向市场渗透;假冒伪劣产品、不合格服务充斥市场。
(1)市场秩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主体客体都是在一定的市场秩序下进行活动,其行为必然受市场秩序的影响。市场秩序对审计业务起着约束和规范作用,他们既影响审计师的执业理念,又影响审计师的职业行为。当注册会计师受到市场秩序的压力时,会根据是正面或负面的压力作出公正客观的审计报告或虚假的审计报告。市场秩序必然是有竞争的,而竞争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迅猛增加,在审计行业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无序竞争的市场秩序下,审计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把注意力由审计质量的高低转向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事务所很可能对客户少收费,减少审计程序,满足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迫使审计师作出有水分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审计独立性。政府也是市场秩序主体的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非常有可能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帮助地方政府控股企业获得上市资格和保住壳资源,会计师事务所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有可能掩盖企业财务报表问题,损害到审计独立性。
(2)对策
提高审计独立性的举措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减小对审计独立性的消极影响。首先要加强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建设,像契约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产品责任制度,制定出公平公正的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来规范市场行为。二是要规范政府行为,加快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过多的干预市场行为,做好分内事。
2.法制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一国法律的完善程度、执法力度和社会的法律意识。审计工作必须依据法律进行、履行职责并强制被审计单位接受、配合审计,因此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法律环境来支持,以发挥其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审计各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德阳案件、长城案件等中的注册会计师所负的法律责任提醒着审计行业要合理面对日益增多的法律诉讼问题。审计法律责任有三种,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相关的有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法制环境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首先当法制建设水平很高时,审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考虑到被法律惩罚的风险、力度,因此审计师会提高谨慎性,出具更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近年来,国家法律对审计加强了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行为惩处的力度,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因此而承担连带责任,很多注册会计师被吊销审计资格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可看出,法制环境的优劣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其次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对政府的不合理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减少对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的行政压力,为审计独立性提供良好的环境。
(2)对策
一是要建立健全审计法律体系,明确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对违法行为能够形成有效的约束及惩罚机制。二是完善各行业审计相关指标,完善指标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审计环境。
3.产权关系
产权关系是产权主体之间,在财产的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处置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我国上市公司根据产权归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股份占主体的上市公司,另一类是非国有股份占主体的上市公司。这两类不同产权关系的产权关系也反映出了政府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与不同的干预程度。
(1)产权关系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由于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被处罚的力度与审计独立性是有正相关关系的,被处罚的可能性大、力度大时,审计独立性水平就高;被处罚的可能性小、力度小时,审计独立性水平就低。国有股份占主体的上市公司与政府之间存在很多的关系,包括其所有者是政府部门,其管理者是由政府任命的,这一类公司对政府有很强的游说能力,被审计的严格程度低,即使被审计出问题,被处罚的力度也不会很大,而且这类企业更容易从银行取得贷款,假如企业在经营中遇到资金紧张或其他经营问题时,政府的这种隐性担保作用会加大银行向其贷款的可能性,这样就减少了注册会计师因发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被的可能性降低了审计独立性。因此说产权关系通过政企利益与政府的隐性担保来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
(2)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的隐性担保,发挥市场调节为主的优胜略汰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基于股东地位而对公司主张的权利,是股权。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一样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一样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1)股权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股权结构决定了控股股东行为、内部控制人、各股东之间的关系、股东大会等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当股权结构分散时,企业的实质控制权就由管理层掌握,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解聘就有管理层来掌握,管理层为了自己更大的利益,可能会采用包括向会计师行贿、向事务所支付更多的审计费用、解除与事务所合同关系等各种方式使会计师作出有利与企业管理层的审计报告,损害企业的利益,对审计独立性产生消极影响。当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则由大股东掌握,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与事务所、会计师串通,侵蚀小股东利益,对审计独立性产生消极影响。
(2)对策
股权制衡对于提高审计独立性来说是很好的措施。在上市公司中,除了有控股股东,再就是股份较多的股东,他们虽然单个不如控股股东多,但总共的股份却很多,因此他们相互之间、与控股股东之间会形成制衡关系。这样既避免了由于股权分散造成的无法管理、监管,又可以对控股股东进行制衡、监督。
5.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的一项核心制度,我国于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立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并行使一系列管理职责。后来于2001年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聘任包括至少一名会计专业人士担任独立董事。然后又于2002年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董事会制度深入建设阶段-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制度。
(1)董事会制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董事会制度主要是通过其监督作用来影响审计独立性。由于董事会具有监督和决策职能,既可以对管理层和控股股东进行监督,又可以对公司聘任、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作出表决,因此其对审计独立性有重大影响。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结构、董事会构成和审计委员会是独立性的特征。
(2)对策
在董事会被控股股东控制的企业里,由于审计独立性和董事会规模成负相关关系,所以为了提高审计独立性,应该适当控制董事会规模,优化董事会领导结构、构成,较少控股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发挥审计委员会作用。在董事会未被控制的企业里,由于审计独立性和董事会规模呈正相关,所以为了提高审计独立性,应该适当增加董事会人数,适当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发挥董事会制度的积极作用。
6.非审计业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会计、账簿服务;二是税务服务;三是其他管理咨询业务,其具体内容包括一般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咨询服务和公共关系服务等。虽然审计业务收入能占到事务所总收入的70%左右,但是非审计服务收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所占比重也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其主要原因是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决策的科学性,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务量增长较快。
(1)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公司所有者、管理者和注册会计是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形成了信息不对称,这时就有可能产生寻租行为。由于聘任注册会计师的权利在于公司管理层,当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获得了对公司管理层或所有者不利的信息时,自己成为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方,会计师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可能就会向管理层推介自己的非审计服务,这样就对审计独立性构成了巨大威胁。
(2)对策
要对非审计业务进行制度规范。将审计业务部门和非审计业务部门分开,令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由不同的注册会计师承担,各司其职。防止由一个注册会计师负责产生的寻租行为威胁审计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张瑞.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3(11).
[2]张秋莲,张怡.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2(12).
篇8
关键词:民间审计 财务年报 问题
民间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最早的民间审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也越来越完善。民间审计和国家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审计在企业经营和运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顾名思义,民间审计通常指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审计有关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事项,并收取相关费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企业内部制度不断完善,民间审计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间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提出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相关问题,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年财务情况和财务运行的书面报告,是外界了解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运行现状的主要途径,一般包括企业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相关附表等。当前国内市场中存在一些企业审计情况不真实,审计不及时,企业经营信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财务年报的审计工作,企业财务年报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有所降低。企业财务年报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及时反映,提高企业财务年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民间审计角度下企业财务年报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独立性不高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师素质对审计工作存在重要影响。有些会计师在对企业财务年报的审计过程中独立性较差,部分会计师受利益驱动,利用各种关系承揽业务,甚至降低职业道德标准,追逐经济利益,不惜低价恶性竞争,损害民间审计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亟待提高。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会计事项虚假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审计的时候自愿替审计企业编制会计报表,在发现企业财务年报存在漏洞时,不但没有及时披露,反而擅自替审计企业修改财务年报。许多民间审计工作和被审计企业之间无法实现独立,反而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得审计工作的真实性遭到外界质疑。
(二)财务年报审计委托事务所审计工作不到位
审计机构在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审计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部分审计机构为了拉拢客户,美化审计结果,审计工作程序存在“形式化”问题,这对审计结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迅速,在各审计单位中的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各有高低,一些规模较小的审计机构会计师职业素养不高,专业胜任能力较低,在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职业审慎以及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不能准确判断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合理性,难以发现企业财务年报的漏洞和问题,这就对企业财务年报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企业财务年报的审计结果存在虚假和不确定性。
二、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确保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方面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民间审计机构在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审计时应该保证自身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如实审计企业财务年报,按照我国审计工作的有关准则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科学规范审计,提高审计责任和风险意识。企业自身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财务工作,使得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提高企业财务工作质量。通过内部控制和内部审核制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与审计工作相互呼应,共同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建立健全民间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
作为我国企业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财务年报的民间审计工作,法律法规是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的重要保障,法律法规的建立能够有效监管审计工作的进行,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审计中存在的违法现象进行惩处。健全民间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严格执法,对民间审计工作进行规范管理,防止企业财务年报审计工作中出现不轨行为,提高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年报审计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提高企业财务年报编制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财务年报编制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亟待提高,这不仅对财务年报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行也造成不良影响。提高企业财务年报编制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企业自觉遵守财务年报编制准则,建立一套编制财务年报的内部控制程序与制度,如实编制企业财务年报,提高企业财务年报信息质量,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才能保证企业财务年报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审计机构出具客观公正,真实有效的财务年报审计报告。
总之,民间审计是我国当前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审计机构要坚持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审计工作的法律意识,认真谨慎,出具真实合法的企业财务年报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孙德芝.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8年第1期
[2]张理. 我国民间审计风险成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第6期
篇9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非审计服务;监管对策。
一、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非审计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委托单位提供审计外服务并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所有业务的总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纳税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财务咨询服务等。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保持独立第三者的身份,此处的独立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两个层面。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实质上的独立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既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又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
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一)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会计事务所形成竞争优势,增强独立性。虽然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服务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被审计单位的自主选择权使得审计市场中也同样存在着竞争。传统而言审计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非审计服务的出现拓宽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获利渠道,降低了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上的依赖程度。会计师事务所有能力承担因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对独立性,在没有经济利益困扰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将会更加的客观公正。2、非审计服务有助于获取更多的审计信息。客户信息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服务的难度,审计人员很难得到被审计单位真实有效地财务资料。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客户提供两种服务时,非审计服务的专家就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全面地了解企业状况,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降低沟通成本。同时,就非审计服务而言,审计服务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正确评估客户的综合状况,从而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服务,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消极影响。
1、非审计服务使实质上的独立受到损害。会计师事务为了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有可能采取低价策略并限制竞争对手获得审计信息。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鉴证角色日益弱化,而将非审计服务作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非审计服务通常涉及管理咨询、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等相关方面业务,一旦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的意见被客户采纳,日后审计时就会出现注册会计师自审局面,降低审计质量。2、非审计服务损害了形式上的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性指的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时所在立场的主观印象。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又提供了大量的非审计服务,往往会造成社会公众无法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进行判断,因此审计人员在外界心目中就丧失了形式上独立性。而随着非审计服务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审计诉讼案的被曝光,社会公众不可避免的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度发生质疑,严重的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客观、公正的声誉。3、非审计服务打破了传统的审计业务关系。传统的审计模式涉及委托人、被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三方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接收委托人委托对被委托人公布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体现出来的是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其行为不受任何一方制约。而在提供非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与被委托之间又建立起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与被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更加复杂,传统审计中各方主体关系被打破。4、非审计服务加剧了各方利益冲突。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使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对审计独立性也造成影响。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时扮演的独立第三者的角色,职责是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提供非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扮演的是顾问角色,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管理咨询。当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客户同时提供两项服务时,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变得更加紧密。最终结果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独立第三者角色日益弱化,非审计服务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当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会计问题时,注册会计师在权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发表审计意见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妥善处理非审计业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
(一)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程度,根本在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及其抗威胁能力。目前注册会计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独立性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此类问题,在面对威胁时就很容易发生动摇。因此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从根本上转变从业者对法律约束的消极态度,使相关法律规范真正发挥效用。(二)非审计业务的强制披露。会计师事务同时为客户提供两种服务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程度与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呈同方向变化。此时,被审计单位应该对为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的事务所的名称、内容和服务费用进行披露;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对其取得的非审计服务收入总额、所占比重进行公告。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确保信息使用者对审计报告有正确的理解。(三)强化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责任。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多以行政处罚为主,没有出现过对不特定主体的民事赔偿。
事后惩罚机制是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事后惩罚机制不健全,会加强审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当前我国法律对造假行为的处罚设置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加大注册会计师惩罚力度,在刑事、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引入民事赔偿机制,使注册会计师造假成本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好处,为避免得不偿失,才能促使其严格保持独立性。(四)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内部进行细化。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内部严格区分两类作业人员,一类是专业审计人员。另一类是管理咨询人员。安排两类人员分别从事不同工作,并且没有资格从事另一领域,最大程度保证两者之间的绝对独立。同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与非审计服务,从事服务的事务所也要采取定期轮换机制。这种方法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但可以缓解审计独立性的问题,也能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参考文献:
[1]郭西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4)。
篇10
1.企业财务审计的定义
企业财务审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的相关条令规定,对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率、损益情况等财务状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审核监督,并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的财务管理行为。
2.企业财务审计的意义
企业财务审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财务的监督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审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稳定的财政状况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企业通过有效的财务审计,可以有效保护企业财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2)有效加强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在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风险,科学的企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完善的企业财务审计制度,可以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机制,有效监督资金运作情况,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科学的企业财务审计,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平稳发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受限
企业财务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应最大限度保证其独立性,但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往受到不同职能部门的限制,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企业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受限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严密性,许多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监督作用;企业财务状况的不透明也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2.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不够
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计工作的形式化,缺乏对企业财务问题的事前预警与预测;审计部门独立性受限,直接表现在执行力不够,财务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企业的财务问题没有实际管理职权。另一方面,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足,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管理出身,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出现问题,审计报告也存在诸多缺陷。
3.企业财务审计的内容不全面
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会计审计与财务审计,与国外企业成熟的财务审计相比,审计内容存在片面性,难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监督。另外,财务审计工作中缺乏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与审核,财务管理与财务审计作为两个不同的财务部门,某些企业却将两者混为一谈,极大得影响到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优化企业财务审计的对策
1.设立独立的企业财务审计部门
通过独立的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严格的财务审计规范制度,审计工作应独立于财务管理工作,避免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审计人员的干预,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使其有效地行使管理和监督企业财务工作的职能,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与稳定。
2.在企业财务审计中引入信息技术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如何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引入新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实时的监督网络,有效减少企业内部腐败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传输、处理、保存与加密能力,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数据的流失。
3.提高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结果。因此,在优化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人员选拔门槛,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培训;另外,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奖惩机制,从而保证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 上一篇:微观经济因素
- 下一篇:妊娠高血压的症状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