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9 16: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审计;实践;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努力创建国资监管新模式的探索也愈加紧迫。金华市国资委受市政府委托,对市政府授权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尝试。
一、内部审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一)内部审计工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相关
2010年底前,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的末期,企业经济增长属于外部扩张式、外延式增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更多偏向影响企业外部经营规模扩张的因素。
2011年-2014年,企业经营发展关注的重点与目标转向了内部扩张式,通过各项管理手段降本增效,提升增长质量,相应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更多的是偏向影响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经营风险的因素。
2015年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经营风险有所增加,企业经营发展关注的焦点转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有效性,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等。相应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评价。
(二)金华市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不足
2007年底,金华市国资委从市财政局正式脱钩,作为市政府特设机构,对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的市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成立之初,金华市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查阅企业自行委托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资料为主,以审计报告中披露的事项为线索,查找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专项检查。此时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为确定企业资源整合方案提供决策参考作用。但是由于年度财务报告由企业自行委托,难免会存在中介机构为维护客户关系而应企业要求不完整披露有关事项的风险,客观性受到了影响,市国资委因未能完全掌握企业实际情况而在决策时容易产生偏差。
为进一步保证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按照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和金华市政府工作部署,从2011年开始在金华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单独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市属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费用支出。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2012年4月,金华市国资委通过公开招标,建立了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库,以三年为期,到期重新招标。由市国资委直接委托中介机构对市属企业进行审计,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建立了与审计人员直接沟通机制,有利于市国资委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这一段期间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载体为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工资总额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辅之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同时要求企业根据管理建议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由于部分资产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仅凭企业自身难以解决,因此该类问题久拖未决,严重的已影响到企业持续经营。整改反馈也仅是通过企业上报的审计整改报告来体现,未对审计整改再监督,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效果也打了折扣。此外,由于分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资总额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次数至少两次,增加了企业应付审计工作的压力。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工作由不同处室分别布置,审计人员往往不是同一批人,加上审计时沟通不畅,造成各项指标数据不一致,对制定国有资产监管决策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带来了不良影响。
2015年以来,金华市国资委根据企业现状及监管需要,对审计模式进行了调整,年度财务报告由企业自行委托审计并支付审计费用,将经济责任审计、工资总额审计及其他需要了解掌握的审计内容整合至财务专项审计,审计时间安排在企业完成自行委托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结束后,一般从3月初开始,至4月底出具正式审计报告。一方面对企业自行委托的年度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复核,另一方面又得到了需要的数据信息,这对金华市国资委加强下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带来了积极意义。
二、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制度与模式的创建
(一)内部审计制度联动机制的建立
为提高审计效率,加强数据口径一致性及利用率,金华市国资委建立了一套内部审计制度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审计内部联动机制。由营运监控与统计评价处牵头,整合产权管理与业绩考核处、企业改革与发展处、机关党委等审计需求,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统一数据口径。二是提高审计过程参与度,建立与主审人员沟通机制。每次审计工作开始前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由市国资委有关处室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负责审计总体事项协调与沟通工作。社会中介机构委派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主审人员,由其负责具体的审计实施过程。三是建立审计组与企业书面沟通机制。由审计组将未能合理确定或有异议的审计事项以签证单的形式书面反馈至企业,由企业书面反馈至审计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初稿后,书面征求企业意见,以尽量做到审计留痕,增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客观性。四是建立审计组与市国资委审计汇报沟通机制。各审计组在完成外勤与资料整理之后,由市国资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委领导听取各审计组审计情况汇报,及时回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事项。五是建立审计沟通交流群。为方便审计沟通交流,建立了交流群。借此,各审计人员可及时了解审计要求,交流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
篇2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一般负责企业内部的收支情况、制度管理、经营活动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效益方面的监督与审计工作,定期做好全面审计报告或专项的审计报告。事实上,内部审计部门在地位上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平等的,但是没有受到法律机构的认定,失去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审计的结果一般对公司决策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审计工作大多集中在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方面,缺少对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分析与事后处理,导致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无法实现全程监控,不利于做好风险预测与防范工作除外,企业的财务审计的周期大多以年为单位,导致资金非法挪用的现象频频出现,很多违规人员只需在年度审计之前将资金缺!!补上即川。因此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加上审计周期较长,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3、经营管理与审计职责相混淆
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与内部审计部门不相分离,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一般企业经营管理主要职责在于企业的治理,而内部审计部门则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给予适时的评价与建议,预防管理中违法违规情况的发生。但一者在企业中经常出现职责混淆的情况
(二)国有企业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从国家审计局角度 现阶段,国家审计局主要由国务院、上级政府与本级政府构成,在对国用企业进行审计时都可进行指挥领导,导致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也无法真正实现。而且国家审计局的审计工作往往出现经费不足的现象,使审计工作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国家审计局在法律法规方面也不够健全。很多国有企业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袒护,即使在审计中查出有不良的经营管理及资金运作问题,也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治。
2、从社会审计机构角度
尽管国家在审计方面已经做出相关规定,无论国家审计机关或社会审计机构都可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但真正能够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较少,而且涉及到的审计内容覆盖面较小。国有企业往往会在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的同时,也需接受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造成交叉审计的情况,无法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而且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工作童与负担。此外,社会审计机构与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时,都实行对外封闭运作的方式,缺少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审计信息也无法实现共享。
二、完善国有企业审计的对策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
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需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分离,而且审计师应被赋予充分的话语权,对审计的结果能够及时通报企业经营情况合理的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企业的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得以实现,有效地将经营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时反应。
2、扩大审计业务范围,提高审计人员索质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的市场风险与内部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内部审计需处理好事前、事中与事后预防与处理工作,淘汰年度审计的方式,可采取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和,使审计结果的质量有所提高。审计工作的内容不能仅在有形资产中进行,应将无形资产也纳人审计工作范畴之内,促进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同时,要注意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针对不同的业务范围,能够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审计处理或相关处罚工作。
3、国有企业董事制度的完善
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由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指导与管理,而且能够为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审计能力与监督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应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内部审计进行职责上的分离,促进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外部审计工作的完善
1,国家审计局相关制度的完善
关于国家审计局的审计责任、法律责任等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对违规部门及违规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政府机构应减少对国家审计局,督促其他国家部门与国家审计工作的相互配合,保证审计工作更具公正性
2、社会审计机构方面的完善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审计机构加强对国有企业审计的力度,尤其在财会信息方面,应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加以完善,使企业在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下健康运行。在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的审计中,社会审计机构也应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国有企业中的经济决策具有合法性。
篇3
【关键词】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赫芬达指数
一、引言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核心是服务对象,也就是向谁报告,它是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要素(严晖,2003)。研究表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呈现多样化状况(程新生、张宜,2005;时现、毛勇,2008)。然而,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多样化的原因则没有直接的研究,只是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张继勋,2000;周恺,刘威,2004;耿建新、续芹、李跃然,2006;吴粒、郭薇,2007)。影响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地区、行业及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度的影响,从而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探究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多样化的原因。
二、数据和分析思路
(一)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所属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组织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 024份,由于不少省市、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少,因此本文剔除样本不足10家的省市和行业。在本文研究的向董事会报告、向监事会报告、向总经理报告、向副总经理报告、合署办公这五种报告关系中,向监事会报告的企业很少,本文剔除这类企业。最后得到相关的问卷252份。由于分析的具体问题不同,这252份问卷也未能用于全部问题的统计分析。
(二)分析思路
本文主要分析地区、行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具有怎样的影响。原本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法,看地区、行业、规模是否与某种报告关系存在着显著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252问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因素和报告关系的显著相关关系并不存在。本文认为,影响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因素较多,因素与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每个因素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地区、行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影响就不一定表现为统计上的显著相关关系,而可能表现为集聚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某种报告关系在地区、行业、规模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就表明这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影响作用存在,而积聚性程度的高低还表现这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影响作用的大小。
分析集聚性有多种工具,本文主要采用区位商和赫芬达指数这两种分析方法。区位商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它一般是指一个区域特定产业的产值(N1)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A1)的比重与全省或全国该特定产业产值(N0)占全省或全国工业总产值(A0)的比重之间的比值,即前一比重(区域)除以后一比重(全省或全国)的商(刘晓红、李国平,2006),其公式是:Q = (N1/A1) / (N0/A0)。
借助区位商的值可以来判断产业的集聚程度,一般来说,区位商达到1.25就表示产业相对集聚,达到1.5则表示中度集聚,而达到3则表示高度集聚(Miller et al, 2001;梁华锋,2010;轶名,2010)。本文借鉴区位商的概念,计算内部审计的某种报告关系在行业、地区、规模范围内的集聚程度,如果出现集聚,则表示行业、地区和规模对这种类型的报告关系在该行业、地区、规模出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根据区位商的大小区分为不同的集聚程度。
赫芬达指数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吴学花、杨蕙馨,2004)。事实上,赫芬达指数与区位商异曲同工,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本文运用芬达指数的原理来度量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将样本的赫芬达指数与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作比较。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是指每种份额在都相等的情况下的平方和,本文分析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只有四种,所以,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为Q = 4×(0.25)^2 = 0.25。只要某样本的赫芬达指数大于0.25,就表示出现了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相差越大,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则没出现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
三、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基于区位商的集聚分析
(一)按地区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1)
1.按照各地区内部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内蒙古没有出现大于1.25的区位商,各报告关系整体水平同全国大体保持一致,表示在内蒙古地区没有出现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上海市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7778,表现为中度集聚;北京市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220,表现为适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6626,也表现为中度集聚;辽宁省总经理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4824,表现为中度集聚;河北的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764,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356,表现为中度集聚;浙江省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3054,表现为适度集聚;广东的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5887,表现为中度集聚。所以,从地区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在各地区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7个样本省中,董事会报告关系在上海、河北、浙江3个省市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仅有辽宁1个省的区位商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北京、河北、广东3个省市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仅有北京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以及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而总经理关系以及合署办公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二)按行业来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2)
1.按照各行业内部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电力行业的副总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9383,表现为中度集聚;建筑行业的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交通行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6354,表现为中度集聚;金融行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能源行业的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3652,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3083,均表现为适度集聚;商业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4537,表现为适度集聚;烟草行业总经理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5238,表现为中度集聚;冶金行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2.3363,表现为中度集聚;制造业(不含电力、能源和冶金,下同)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5169,表现为适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537,表现为中度集聚。所以,从行业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9个样本行业中,董事会报告关系在建筑、交通、金融、能源、制造业5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仅仅在烟草1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电力、商业、制造业3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在交通、能源、冶金、制造业4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合署办公和副总报告关系次之,总经理报告关系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三)按规模来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3)
1.按照各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总资产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副总经理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29668,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1963,接近1.2,这两种报告关系存在适度集聚;总资产在50―100亿元的企业,副总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184,表现为适度集聚;总资产在10―50亿元的企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400,表现为适度集聚;总资产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2060,有一定的集聚。所以,从规模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总体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四种规模中,董事会报告关系仅在10亿元以下1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在四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没有1个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100亿元以上、50―100亿元2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仅在10―50亿元1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董事会报告关系和合署办公次之,总经理报告关系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四、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基于赫芬达指数的集聚分析
本文分析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只有四种,如果四种报告关系均匀分布,则赫芬达指数为0.25,只要某样本的赫芬达指数大于0.25,就表示出现了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相关越大,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越高。
(一)按地区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4)
表4中数据显示,所有地区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地区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辽宁省集聚程度最高,浙江省次之,河北最低。
(二)按行业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5)
表5中数据显示,所有行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烟草行业集聚程度最高;金融行业次之;制造业最底。
(三)按规模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6)
表6中数据显示,不同规模企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集聚程度最高,规模在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次之,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最低。
五、结论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多样化,本文采用了区位商和赫芬达指数两种方法分析内部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集聚性。根据来自国有企业的252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使用区位商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进行集聚分析的结果是:一是从地区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以及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而总经理关系以及合署办公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从行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合署办公和副总报告关系次之,而总经理报告关系很少出现集聚现象。二是从规模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董事会报告关系和合署办公次之,而总经理报告关系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2.根据赫芬达指数进行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分析的结果是:从地区来说,所有地区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表明这些地区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从行业来说,所有行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企业规模来说,不同规模企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地区、行业及规模三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继勋.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11).
[2] 周恺,刘威.大陆与台湾内部审计制度的比较研究[J].审计研究,2004(2).
[3] 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
[4] 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1).
[5] 吴粒,郭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动机[J].财会月刊,2007(10).
[6] 时现,毛勇.08’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P23-29.
[7] 刘晓红,李国平.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3).
[8] 梁华锋,澳门服务产业的集聚分析――区位商实证研究[EB/OL].http://省略.cn/a/ 20100410.htm.
[9] 轶名.区位商[EB/OL].http:// baike.省略/view/853711.htm.
[10]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称之为审计的灵魂。它分为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所谓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的一种精神态度,即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地判断并形成审计意见。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的一种社会形象,即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
内部审计从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两个方面保持独立性。1.在审计组织方面,保证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利害关系,审计组织有充分的经费和专门独立的经费来源;同时审计组织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做出规定和检查、保障机制。2.在审计人员方面,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过程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独立客观地进行判断和表达意见,独立提交审计报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活动,独立性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业务独立等,而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否则,就越低,发挥的作用越小。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层次与独立性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是政府在完善国内审计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企业内审机构不是由于企业源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是由国家统一规定而产生,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真正实现独立性。
中国内审协会对980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83.76%的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62.85%的企业审计机构归属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其中,隶属于高级管理层的比例最高,占62.85%;隶属于董事会的次之,占19.9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主要存在以下五种模式:(1)内审机构隶属于财会部门;(2)内审机构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与之合署办公;(3)内审机构隶属于高管层;(4)内审机构接受高管层与监事会双重领导;(5)内审机构设在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同时接受董事会和高管层双重领导。其中:国有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按照第4和第5两种模式进行机构设置的较多,非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按照前三种机构设置的较置,现了高管层主导的基本特征。
调查样本中平行结构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国有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在本单位高管(或董事会)的领导下,设置独立的、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内部审计机构。这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独立性相对较弱,对本单位或本级管理活动的监督难以开展,而是较多的对下属机构或下一管理层次进行监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隶属层次与独立性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隶属于高管层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不能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作用。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在高管层下,内部审计机构对高管层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本身,审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受利益关系制约和人际关系影响,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都要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能保证,同时也削弱了内部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就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成了企业边缘化、可有可无的职能部门。
(二)隶属于高管层和监事会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弱化,难以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作用。我国的《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国有企业监事会的成员多数是内部监事,他们本身就是本企业的高管人员,既可能是从属于董事会、经理层的领导,并且其报酬最终也由公司、管理层发给,独立性完全丧失;而外派的监事中并未从审计精英库中产生,大多数是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他们大多缺乏管理经验,无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国有企业的监事会和高管层双重领导下,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由于监事会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决策权,这就使内部审计在发现问题时,不能够通过监事会来对制约董事和经理的违规行为,而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及待遇经济收入是由经营管理层负责的,注定要考虑经营层的要求及眼色,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导致审计结果无法实施,限制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最终的后果就是国有企业许多受的监事会和高管层双层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弱化,难以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作用。
(三)隶属于董事会下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强,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作用最大。按照公司治理要求,国有企业将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高,在公司治理的层面审计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有企业的董事长甚至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均来自于企业的经营班子,并未实现真正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董事会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经营责任也直接落实到董事长或董事会头上,也就是说董事会与高管层人员基本来自于同一个利益层面和利益实现方式的群体,董事会与高管层的分权体制未能真正的形成制约机制。因此,如果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下,由于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审计将成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人自己监督自己的机构,在这种控制环境下,内部审计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影响了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三、强化独立性原则,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独立、客观公正的开展审计工作,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建立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基础。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着眼点是独立性,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审计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很难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已有的制度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无法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立法机构应尽快制度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地位进行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时,必须时刻保持独立性,能够“置身事外”,不能成为制度规范的制订者或者经济业务的执行者,否则便难于真正履行基于“独立”的自身职能。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强化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业务独立等,而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独立性原则设立,建立董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组织,董事会授权审计委员会实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即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及外部董事构成,审计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三)实行总审计长委派制,保证其独立性。建议推行总审计长委派制度,国有企业由国资委委派总审计长,总审计长应是审计委员会成员,除了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内部审计工作外,还要定期向国资委汇报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内部审计工作。实行总审计长委派制可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供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郑子恒.试论基于公司治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
篇5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
[DOI]10.13939/ki.zgsc.2016.24.136
1 全球化语境与企业审计概念界定
1.1 全球化语境
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生活以及文化领域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我国原有的规则与行为规范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此时的各类研究就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的研究视角,应该将其放置到更为深远的背景之下进行讨论。实际上全球化语境,原本是文学领域的定义,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而出现。以文学理论的讨论为前提,放置到了一个更高的环境,即将其放置到了全球化的语境之中进行讨论。
所以本文将研究对象――企业审计,放置到了全球化的语境之下进行讨论,主要目的是将其放置到国际的大环境之中,分析我国企业审计的英语范式构建,进一步分析其现状与构建途径。
1.2 企业审计
企业审计作为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在企业审计之中,以国际审计准则为标准,注重对于自身准则体系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审计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对于审计涉及的规范进行约束,同时对于审计的法律责任进行划分。实际上,企业审计是对于公司内部管理进行的统一的监督。在企业之中,其想要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保障公司增加价值,同时有效提高经营效果与相关效率,就必然要实施统一的独立个体,实行客观的自我监督,保持自我控制,以及规范服务咨询活动,保证经营规范。
2 全球化语境下的企业审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的审计是基于我国《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自2000年开始,在注重企业审计的前提下,也开始注重对企业审计人员进行相关要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依据体系由企业审计人员基本审计准则、企业审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审计指南三部分构成。其中,企业审计准则是企业审计的总体纲领,也是企业审计的主要依据,同时还是企业制定内部审计指南以及审计人员审计准则的指导。反之,企业审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审计指南反作用于审计人员基本审计准则,是企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执行标准。随着企业审计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强烈责任心,同时也要公平、公正客观地进行企业审计,完成企业审计的素质。从目前我国企业审计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审计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点。
2.1 审计人员过于集中政府部门
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审计人员多以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为主,企业在审计人员占比方面还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我国的企业审计,是在根据国家发展态势以及经济体制条件下,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并且运用行政手段建立一个健全并且具有良好约束作用的机制。我国企业审计同西方国家有着很大差别,西方国家企业审计通常是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竞争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审计多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自己担任,企业内部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后,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国家部门以及企业的审核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企业审计制度,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在进行审计时,几乎全部企业需要国家的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审计,并且大多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由于企业审计大多由审计机构完成,这就形成了审计人员多集中在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中的现状。
2.2 企业审计方向及功能单一
从目前我国审计的总体来看,我国审计的类型大多集中在财务导向的内部审计,但是在我国企业的审计中,业务导向的审计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财务导向的审计。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审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大,如对企业未来发展以及经营决策进行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审计、对企业投资行为效益进行审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审计等。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科学的、合法的、有效的审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我国企业审计更多注重在法务方面,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法律执行,从而通过企业审查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为企业监督提供服务。
2003年我国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提出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在2014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进行明确:“企业审计是对企业进行监督以及评价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合法行为。”通过这种定义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审计富有一定的政府色彩。而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准则中将企业审计定义为:“企业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虽然两者对企业审计有着不同的界定,并且后者进一步扩宽了企业审计的范围,但是企业审计依然注重监督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往往将企业审计看作是对自身的一种监管,从而将企业审计放置在对立的位置,不重视企业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是我国企业审计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原因。
2.3 审计意见被采纳较低
在企业的审计成果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同国家政府以及事业单位已经配有的审计人员状况不同,企业审计成本相对较高。但同样企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的查处损失以及增收等也是对企业工作成果的肯定,而损失与增收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很大作用。目前在我国企业审计中,通常对于审计部门提出的相关建议,企业的接纳与改善相对较少。首先,企业同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在审计上有着很大差别,企业更加注重通过审计来达到查处损失,以及提升收入等强化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审计过程中,提出的对策被接纳程度较低。查处损失以及提升收益更多是将财务导向以及业务导向进行企业审计下的成果。而审计意见通常具有相对较广的范围,其中包括如何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以及提升效益等方面,通常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已经直接产生这类结果,而并非只有通过建议措施进行改善。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与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不同。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的审计具有一定的官僚色彩,因此相关审计提议通常容易被采纳应用,而企业审计只是作为一种职能,企业审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企业的结构以及领导的重视影响,从而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有着直接的影响。
3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
对于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而言,最早是出现在2011年,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形成。在2011年国家要求企业单独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之相比的就是,大部分的企业在这方面并没有实现国家的标准,就更不要说增长了。在这种背景之下,再加上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企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自身的审计英语范式,这是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发展与进步大的关键。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企业构建全球化语境下审计英语范式的具体步骤,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3.1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出具英语审计报告
我国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该依据美国PCAOB为标准,结合我国现行的审计进行规定,同时采用简短的审计报告的相关格式,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部分:标题,这一部分大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内容清楚明了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做到精练、标准、明确;第二部分:收件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收件人做确认,也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归向进行确认,做到准确无误;第三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作为审计报告的开头,是对审计报告的总要概括,同时也提炼了审计报告的相关事宜,也就是对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的综述,要做到简明扼要;第四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段,这一部分也就是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做到细致,条例清晰;第五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第六部分: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说明段;第七部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段;第八部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第九部分: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对于这一点,不仅使审计报告具备公信力与说服力,同时注册会计师的签名与盖章也起到了公证与证明的作用;第十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这一部分也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单位、地点进行标示,同时要加盖各个相关公司的公章,使审计报告具备法律效力,具有合法性,同时也起到约束性;第十一部分:报告日期,这部分也就是将审计报道的时间进行明确。
3.2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审计报告的类型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企业审计应该进行类型的确立,调查显示其具有四种类型,即标准无保留、无保留加强调事项段、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第一,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应该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类型应该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公司的重大方面应该进行安全的内部控制,利用审计流程,对于审计过程进行限制。
第二,企业之中的注册会计师,将企业之中的内部财务报告进行相关条件的审核,同时整合视角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审计工作底稿之中进行清楚的记录,最终明确记录其过程与相关的结果。
在审计内部控制之中,进行资料的整合,突出审计之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得当的繁简处理,最终得到明确的结论;对于英语审计报告应该要具备的格式,笔者对其思考如下:首先要具备齐全的模式与要素,在模式规范上,应该做到全面规范;报告中所涉及的标识应该寻求一致性;进一步保持审计报告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持审计报告的科学与规范。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于企业审计英语范式的构建,应该对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记录整理,审核结果要素,保持结论的客观。
3.3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依据英语范式程序
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应该全面的保持企业审计中的相关程序的科学与客观,同时也应该注重企业审计报告之中的控制缺陷。笔者将针对性地对于其英语范式程序进行梳理:
第一,英语范式中的沟通相关事项,利用书面的形式与经历层面以及审计委员会等内容进行识别,明确缺陷控制。在范式的构建之中,内部控制机构与审计委员会认为监督无效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应该利用书面形式,直接与董事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沟通完善企业审计控制。沟通应该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文件的规定来执行。
第二,英语范式中要考虑期后事项的影响,应该在审计的基准日及时报告期内控制的相关变化问题,同时针对期后事项注重书面的声明,并且考虑报告的影响,处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实现期后公布的内部审计报告准确与生动,贷款审查报告等工作。
第三,英语范式中要做好记录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要点部分来说:首先应该重视制订审计计划;其次注重审计程序的实施;再次保证审计证据的获取;最后做好审计结论的记录工作。此外,做好审计工作的底稿保存,做好恰当准确的记录工作,认定审计报道的各项基础要素。在审计工作的结尾阶段,要充分考虑到管理层声明书、共同工作等问题的影响,保证复核与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结 论
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为研究对象,从概念界定入手,分别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企业审计两个基本概念;在理论夯实的基础上,对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企业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全球化语境为背景,笔者分别分析了以下几点:对我国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审计人员过于集中于政府部门,企业审计功能单一,审计意见被采纳较低;最终将研究的落脚点定位为了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的构建,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出具英语审计报告、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审计报告的类型、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依据英语范式程序。
参考文献:
[1]姜英兵,严婷.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2(4):69-79.
[2]郑丽,韩丽荣.中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比较[J].商业研究,2012(4):103-108.
[3]高智林.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标准与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14(26):46-48.
[4]王克玉.论境外国有企业的审计管辖与法律适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6):60-65.
[5]王克玉.境外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5(5):14-19.
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模式 转轨经济
内部审计作为所有者对经营者监督的一种形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又是公司日常经营中的管理手段,在公司绩效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完善的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运行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现状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同时,内部审计也提供公司治理所需的信息,公司治理的优化离不开有效内部控制的保障。
中国正在由原来行政主导的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很多企业在这一大环境下诞生,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还处于行政治理型向经济治理型过渡的阶段,在当前这种内部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 内部审计定位缺失。内部审计的动力是行政命令,而不是内生的经营管理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围绕国家行政命令展开。
2. 内部审计基础薄弱。内审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缺乏胜任能力。在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需要接受政府审计的监督和指导,甚至依照政府审计的指令来进行。
3. 运行中的公司治理未能将内部审计纳入公司治理的框架中,公司治理运作不规范,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需求不足。我国公司治理的“监督实施主体缺位”,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存在,在经理层的领导下,对接受分权的其他职能部门、下属企业进行监督、减征和评价。
4. 现行的《公司法》以及《审计法》中队内部审计未做具体详细的规定,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二、 国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和东亚与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的我国公司治理模式兼具了以上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
(一) 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模式)建立在股权融资基础上,股权以高度分散的社会公众为基础,证券市场及公司控制权市场发挥着红瑶的监控作用。公司所有权较为分散,鼓动很难直接影响经营者。同时,发达的证券市场对公司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公司经营欠佳,众多的分散投资者“用脚投票”来影响股票价格使公司管理当局面临被董事会解聘的威胁,同时,公司在其股价下降后很可能被接管或收购,这同样会使经营者面临失业。
英美公司中没有监事会,而是由公司聘请专门的审计事务所负责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年度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内部虽然也设立审计委员会,但它只是起协助董事会或总公司监督子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状况等的作用。由于英美等国是股票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股票交易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披露,而公司自设的审计机构难免在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方面有所偏差,所以,英美等国很早便出现了由独立会计师承办的审计事务所,由有关企业聘请他们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独立审计并审计报告,以示公正。
(二) 德日模式
德日治理模式被称为是银行控制主导型德日模式(又称莱茵模式)以主银行制和法人相互持股为主要特征,公司股权较为集中,银行及作为主要债权人有作为公司的大股东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直接参与公司治理。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典型的关系治理,法人股东西往公司获得长远的良好发展以增加利润,或是为了保持业务上的联系,公司的日常运作主要依靠兼任公司董事的内部管理当局,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一切活动都围绕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监事会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员都是非执行董事,并且有人面管理委员会委员的权利,这样,就无需再设立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
与英美国家不同,德国和日本的公司很少到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近年来这一情况正在缓慢改变),公司的股权主要由银行或法人股东之间相互持有,股权相对集中。内部审计兼任董事长的行政首领领导,相对于管理当局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人员主要由管理当局任命。
(二) 家族治理模式
家族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东亚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许多公司为代表。在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于一体,公司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呈现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公司决策由家长主导,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缺乏持续性。家族企业以保障家族利益为最高目标,当企业发展与家族利益冲突时,企业利益让位于家族利益。
家族监控型企业由于股权的家族控制,小股东和家族以外的利益相关者难以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必要的监督。在这种治理模式下,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的作用也无从谈起。
三、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
我国的经济体系允许不同所有权安排的企业并存,这种现实决定了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定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公司治理目标模式。涉及国计民生以及涌来弥补市场缺陷的国有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应当采用核心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其他企业可以采取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有不同的具体运作方式,企业内部的审计模式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 涉及国计民生以及用来弥补市场缺陷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
涉及国计民生以及用来弥补市场缺陷的国有企业活国有控股公司一般都采用监事会加董事会的双层智力结构,其中的监事会专司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应隶属于监事会领导,监事会决定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组织形式、审计内容,审核内部审计的成果。内部审计可以同时向监事会和最高管理当局报告,这样可以与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又能对其他的管理部门保持超然的独立性,甚至对一些可能发生道 德风险的董事产生有效的遏制,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我国监事会功能较弱,监事会事实上是董事会附庸,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德国公司治理中关于组织机构设置的经验,探索监事会的改革:改善监事会的人员结构,提高对监事会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以提高监事会的监督质量,强化其监督与控制职能。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建立由监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并赋予审计委员会对公司财务报告流程及内部控制的监督权,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负责推荐会计师事务所及参与商定审计计划等。
(二) 上市公司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制改革进行,国有股、法人股逐渐实现全流通,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模式更多地具有了实践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客观条件,在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这一问题上,可以适当借鉴英美公司管理模式的经验。
在证监会和经贸委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的一个内部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上市公司有关财务信息披露和内外审计以及内部控制过程等的规范和监督,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审计委员会对完善公司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或总经理领导并开展日常性的监督工作。同时,鉴于我国上市公司与英美公司具体情况的差别,可以在企业内部监事会。尽管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同时并存共同发挥作用,但是对工作内容应有所分工。监事会的职责应侧重于对财务活动和结果的审计如复核公司财务报告、提议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与之沟通、对其工作进行评价等。其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这种模式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的全面监督,促进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 民营企业已经民营资本占主要权重的企业
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以及国有股份所占比重不大的公司可以采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以及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组织形式、审计内容、审计成果的审核均由审计委员会负责。
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或总尽力领导下,开展经常性的经济监督工作,并定期向董事会或总经理报告工作,这样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向股东提供治理所需的信息,又可以协助经营管理部门加强内部控制、提供管理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设立监事会,但件事会不开展日常性工作,而是定期或不定期通过亲自审查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审查等方式,评价董事、经理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控制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这种模式有利于减少监督的工作量和强化企业管理制度。
四、 结语
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改革将内部审计推向前沿,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要环节。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企业类型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笔者认为一味寻求一种放置四海而皆准的内部审计模式目前在我国缺乏可行性,所以文章从公司治理模式差异角度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当然,笔者对我国企业的分类也许不够恰当,而且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除了受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企业文化、价值取向等影响,这些也是今后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汪国银、林钟高,2005,“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第2期
陈艳丽、刘英明,2004,“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审计研究》第5期
篇7
摘要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 内部审计 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相对较晚,一些重大的审计报告、审计成果没有公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简单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没有认识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所以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审计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对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涉及较少。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以事后监督为主,末将事前是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相结合,没有认识到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帮助企业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3.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关键是保证其独立性,通过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谁独立、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人事、经济等各项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同时也降低了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
4.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手段落后,涉及计算机程序、网络信息审计的很少,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5.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计算机的运用等,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贫乏,专业构成主要是审计或会计专业,而来自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或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缺少。另外,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难与被审计单位协调沟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成效。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权限、业务报告程序进行规定。
2.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实现内部审计转型
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强调了增值审计,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广泛的内部控制,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咨询等增值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全面分析审计需求,明确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制订合理的转型规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增值服务中的作用。
3.推行计算机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审计信息化进程也逐步加快,计算机审计成为主流。利用计算机审计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审阅、核对、分析、比较企业的各种信息,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资金及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企业风险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
4.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①打破以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积极吸收具有工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法律等非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力。
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国家相关专业的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企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③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篇8
上海家化是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2011年11月,上海国资委将上海家化100%的控股权转让给平浦投资(平安信托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家化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在其易主后,2013年,上海家化将原聘任的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同年11月,上海证监局下达了针对上海家化关联交易的整改通知并立案调查。2014年3月13日,普华永道事务所对上海家化出具了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上海家化同时公布了内部控制无效的自我评价报告,两份报告均指出,上海家化在关联交易、销售返利和运输费、财务人员专业培训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作为上海国资委曾经最优秀的国企改制试点企业,上海家化在成为非国有上市公司后首次公布的内部控制报告却被出具了否定意见,具有一定典型性。因此,通过分析上海家化内部控制,可以了解非国有上市公司在2013年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现状,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对于研究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现状具有重大意义。
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程度低,内部控制参与者素质低
管理层往往重视直接关乎企业经济利益的环节,而忽略间接、长远的影响企业利益的管理活动。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部门也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的规定不够完善,使得企业在执行内部监督时缺乏约束力,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不尽人意。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大,组织结构较为完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内部控制环境也较为完善。相比而言,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可能忽略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重视。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参与者为财会人员,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使得内部控制评价不能顺利的进行。上海家化存在着“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尚不够充分、对最新会计准则的掌握不够准确、财务报告及披露流程中的审核存在部分运行失效”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二)内部控制审计易受股东及管理层影响
由上海家化的历年财务报表可知,上海家化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表明其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为稳定。但上海家化于2011年转为非国有控股企业后,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变。因此,新旧管理层在经营投资等方面可能存在分歧。在此背景之下,上海家化由组织结构变动引起内部控制产生重大缺陷的风险增大,进而降低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外部审计或因来自新进管理层的压力而夸大或缩小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事实上,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在此之前未发现上海家化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缺陷,而普华永道首次审计随即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报告,这一特殊现象也进一步佐证了上述推测的可能性。
(三)缺乏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均未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进行具体规定。一方面,审计指引仅规范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判断标准,使缺陷的判定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更多依赖于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评价指引指出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确定,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缺乏统一标准,早已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由于标准缺失而隐匿多年。以关联方交易为例,上海家化历年采购销售关联交易如下页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采购和销售的关联交易占净资产比重均较大,结合2013年报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至少2008-2012年关联交易均已达到重要缺陷标准。因此,上海家化应在2008年发现并披露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缺陷,但直至2013年上海证监局下发整改通知后上海家化才对关联方交易进行披露和整改,这表明企业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存在漏洞,而缺乏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有规模较小、监管不严等特点,使得这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发展滞后,很多企业内部控制部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内部控制部门受制于管理层,在履行其监督义务时,往往是简单的进行事后评价,缺乏主动识别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加之法律法规未明确对内部控制定量评价做出界定,企业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增加了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
由于上海家化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上海家化在销售返利和运输费方面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见,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内部控制设计缺失、控制环节不到位会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运行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治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等)通过公司章程和政策的制定,影响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态度和认识。因此,应当通过提高管理层、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形成良好企业文化,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此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参与者均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只有提高内部控制参与者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水平,改善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对于违反有关政策和行为规范的情况,管理层应当制定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定期通过组织培训及交流会等,提高内控参与人员的内部控制理论水平。上海家化针对财务人员专业培训方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例如: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准则,准确完成财务报告及披露流程中的审阅,防止出现会计处理的重大差错等。这些措施及建议适用于其他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二)增强内部控制独立性
由上文可知,由国有控股改革为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鉴证中容易受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影响,尤其是新旧管理层进行替换时;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较为薄弱,股东内部以及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更大的利益冲突,降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及其他监管部门应尽快公布相应的法律规范以增加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鉴证的独立性,防止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成为股东和管理层博弈的工具。同时注册会计师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也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出具公允、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上海家化在对此披露的整改措施中包括了建立独立核查机制并及时与监管部门沟通,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
(三)确定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标准既能帮助企业准确、高效地识别本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中的问题,还能有效避免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人为操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公布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企业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四)建立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篇9
(一)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赋予财务审计独立的空间,审计才能够更加公正、客观的进行审计工作。而我国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一般都是由企业内部设计和管理,审计部门就受到了企业领导、上级部门直接管理,缺乏独立空间,同时也没有监督管理,极大的限制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范围受限
财务在最开始的时候仅限于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只对财务的收入支出记账,完成财务的统计工作。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记账上面了。更是对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及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的很多企业对财务审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对财务的职责范围也只是规划了财务收入支出进行管理,财务的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并且财务审计归于财务部门直接管理,这无疑给财务审计的工作赋予了限制。虽然也有个别的企业对财务与审计进行了分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财务审计的公正性始终受到质疑。同时,我国的财务审计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审计,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
(三)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部门设置的原因加上制度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财务审计上地执行力度不够强硬。并且存在着一种“马后炮”的现象,平日没有企业活动及存在的危害做预测,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急匆匆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俗话说,未雨绸缪。只有在事先做好预测及相关准备工作,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的制度方针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落实,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上面大打了折扣。
(四)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在我国很多企业中,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没有经验支撑,不会灵活应变,加上企业在这方面缺乏引导和培训。致使在审计工作上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没有适应发展趋势,影响着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职业道德低下,对工作马马虎虎,态度慵懒,欠缺敬业精神。这些都对财务审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财务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要实现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首先要提高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和潜力,对企业资本运营有效的监督。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设立专门的产权机制,将审计部门从财务部门彻底的分离出来,转移到产权机制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改变其内审无力的局面。同时,确立监事会、董事会为主体的内审机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拓宽审计范围
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的第二点就是要拓宽审计管理的范围。而不能再停留在对简单的记账收账工作上。拓展的范围可以先从内部控制开始,将财务审计的权限范围由财务审计扩大到管理的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然后可以将审计提升到对专项业务的审计,监督其工作进展及最终效益。并将传统的事后补漏转变为事先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的成本。以此实现企业更加全面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是将审计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变,可以将原先的分散式管理转变为行业式管理,并设计内部审计机构,并组织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审计人员进行管理,以实现审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三)健全审计机构,加大执行力度
首先,应逐渐完善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也有利于监督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准确性,真正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实际功效;其次,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有效地进行审计。
(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企业在财务审计中,应逐渐转变传统的审计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通过控制会计的信息系统。查阅相关的会计信息,实现多元化的审计程序,能够高效、及时的发现财务会计中的相关问题,但是在使用网络技术进行审计时应做好数据加密工作。还应注意防范计算机随时出现的状况,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伴随现代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各种需求,这需要专业技能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审计人员。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其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最前列。
三、以国有企业为例分析审计的改制
(一)对时间和范围的改制
首先,对财务报表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改制。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与其余企业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改制审计时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不能漫无目的的盲目进行。其次,要对财务审计时间段进行改制。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中。并没有对时间段的改制进行相应的规定。但是对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进行具体的规定,即三年一期,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报表应依据其规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进行时间段的改制。对于个别企业,还应不断进行探索。弄清其时间段的限制。
(二)充分利用报表
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应该说是政府行为所致,长期以来内部审计的做法基本照搬政府审计,初期对内部审计确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到了后来,由于他沿用政府审计的一些做法,与企业高层不是一条心,也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其发展因此受到局限。如何从政府审计的影子中走出来?如何从源头上把内部审计变成企业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是目前许多企业管理界人士在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进行粗劣探讨,以期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之价值,使其作用在企业集团得以最大发挥。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工作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他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英文简称iia)的最新定义,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工作和咨询活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可见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能是确认和咨询,其他传统意义上讲的经济监督、评价是通过这两大功能来实现的。
1.确认职能是一种为了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的审查证据的行为。例如,对财务、绩效、合规性、系统安全和应尽责任的审查等,确认不同于会计的计量及其他业务具体职责的履行,内部审计可对这些活动进行再次测试或评价,判断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2.咨询职能即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这种服务的性质与范围是与客户协商确定的,目的是在内部审计师不承担管理层职责的前提下,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以及控制过程,例如顾问、建议、协调、培训等。随着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风险难以捉摸,集团下属企业自身判断能力的不足,以及企业各部门业务知识的狭窄,集团或企业内部咨询变得较频繁,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一方比较适合担任这一角色。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一)单一领导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只对一个上级主管负责,具体又分三种情况:
1.内部审计设在决策层。也就是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总经理的任免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将会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师组成。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内部审计设在监督层。即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的职权主要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经营管理职务,没有经营管理权,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监事会是制约董事会、管理层的有效机制,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以及大部分上市公司而言,目前监事会的权利和地位并不能保证其职责的有效履行,更多的时候,监事会是一种政府公共治理的形式而已。内部审计师设在监事会不仅不能强化内审的监督职能,反而会极大削弱内部审计的其他职能,如咨询服务职能,也就不能实现通过内部审计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内部审计设在执行层。(1)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审计机构是独立于财务部门的管理部门。这种组织模式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利于通过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是这种模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2)由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受同一人领导,独立性不是很强。(3)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一般受党委书记领导,这种模式只是简单地把内部审计看作是企业经济监督部门,并没有真正认识现代内部审计的实质。
(二)双重领导模式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广泛性,单一领导模式下,领导职权的有限性限制了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而与单一模式相对应的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企业行政统一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此基础上,理顺内部审计的报告关系:职能性审计报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而行政审计报告向管理层报告。这样的双向报告关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这样的组织模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模式。内部审计机构的人事管理、资源计划决策权属于审计委员会。从目前现实情况考虑,此种模式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它也是iia所倡导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和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构建层次分明的公司内部审计体系和对下属成员公司各有侧重的审计框架,可有效防范集团企业的内部失控,增强集团控制力,形成更有利的集团竞争力。
三、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内部审计为达到为组织增值的目的,将自身的业务扩展到公司的各个不同领域,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由精通组织各个领域知识的专门人才组成,内部审计人员不再单以财务或会计专业人员为主,而是知识面更加广泛,知识结构更加复合化。新西兰卫生部的内部审计长steve brazier认为,内部审计师需要学习专门能力,以应对行业中发生的变化,这些能力包括:(1)深刻理解客户的需要;(2)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3)在关键问题出现时提出建议的能力和预见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4)强调审计师作为创造价值的企业内部顾问的作用,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多元化背景。
四、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