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质量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多数学者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作为一种学术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它包含着诸多构成因素,又包含着许多子系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就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而我们不妨把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能产生其质量误差的诸因素之和称为一个系统,并简称为质量体系及相应的质量误差体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只有构建一闭环系统才有可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因而高等教育误差体系应是一个闭环系统,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教育教学输入体系
应该说,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它应包括高校的办学硬件设施以及办学软件,如教学思想、教学资金投入、仪器设备教材及参考书、教师队伍、学生素质、专业结构等,它直接和高校的办学既有条件有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这一体系是整个误差体系的关键,此体系的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误差的大小。依据ISO9000观念,此体系可根据质量体系要素来构建,包括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这里我们已经把资源要素划入到输入体系,因而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组织结构、过程和程序。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建立符合ISO9000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高校在其组织机构中必须设置管理者代表和质量管理部门。过程应分为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鉴定、后继服务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所谓程序是指程序文件,是依据质量标准要素的要求制订的,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一种。程序文件是各个部分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重要依据和管理基础文件。
3.教学质量输出体系
质量输出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广义的教学质量输出体系为在既有的教学资源供给下,通过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产生的教学实践绩效,外观表现为各课程的教学完成情况、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事故的发生频率等,这里我们特指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各项质量目标。这种质量目标依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等不同而不同。又可分为误差修正以前的输出体系和误差修正以后的输出体系。输出体系质量的好坏可由高校既定的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来衡量。又可由学生培育后的素质高低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来衡量。
4.教学质量反馈体系
教育质量反馈体系,也称评价体系。它包括系、部教学工作考核情况、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情况等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体系。又包括实施日常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综合的常规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学生评教、听课、社会反映等。根据反馈信息的来源又可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所谓内部反馈是指高校从自身内部所获得的反馈,而所谓外部反馈则是指从高校外部,主要是指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所获得的反馈。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是使整个教学质量体系形成闭环系统的关键,是减小教学质量误差的中心环节。反馈环节的输出值是整个质量体系的实际质量值。
5.教学质量期望
教学质量期望,也称教学质量理想状态。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在实施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因素的条件下希望达到的理想教学质量,它可分解为一系列教学质量指标,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修正教学质量误差的参考系。
6.误差综合环节
也称比较环节,是把从反馈环节得到的实际质量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而得出实际教学质量误差的环节,这一功能主要由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来完成。要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这一环节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快的反映速度,以实现对教学质量误差的实时控制。
7.外部扰动因素
也称质量外部干扰因素,是指高校外部的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干扰因素。如停电、社会动乱等。这是不以高校意志而改变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高校教学质量误差系统分析图,如图1所示。
1.误差表达方式
如果我们把图1中的教学质量期望记为Xiz把质量保证体系的输出量记为X’iz并把教学质量误差记为X,则有,这是一种绝对误差,也可采用相对误差形式,即
2.误差分类
产生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误差细分:①由于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而引起的误差,可称为教学质量固有误差。所谓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就是指高校不能恰当地根据自己的现有教学资源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而准确地给出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值,表现为教学思想不当,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时代需要,教学思想与教学硬件不相配匹等。②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达不到既定要求时产生实际教学质量输出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值。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极力消除这一误差。③教学质量预警误差,也称最大超调误差,是指随机误差的最大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比即预警误差以上每一项误差可根据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细分为一些具体条款和技术指标,从而可相应确定每一条款或技术指标的各种误差大小。
三、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
本文仅根据系统工程的有关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定性地对前面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误差体系要素进行误差修正。
1.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目的
由于引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教学质量的修正也涉及诸多因素。误差修正的目的,就是要求最终的高校教学质量输出值尽可能地接近教学质量期望值,以求达到一种最理想的实际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减少误差,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质量体系中各环节的功能和精度,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体系的指导,而且要有不惧艰难、精益求精的实践态度。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减少教学质量固有误差的关键。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要坚持两条主要的质量标准,即基本的学术标准和多样化的适应性标准。高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不但要坚持基本的学术标准,而且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制订和自己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从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力求使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期望处于最优化状态。
第二,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输入体系的品质。由于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校教学硬件和办学软件之和,因此,教育教学输入体系也可称为教育教学的供给体系。由于现阶段高校不断扩张,普遍存在高校办学条件和学生人数不相称的问题,所以高校一方面要想办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断科学地优化组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使之处于最大功能状态。良好的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减少教学质量误差的物质保证。
第三,强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建立强有力的快速
的质量反馈体系,尽可能地提高质量监控人员的基本素质,制定正确的质量事故应急措施。这是减少随机误差的关键,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志。特别是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服务观为指导,体现求学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建立以学生和社会等的外部评价体系为主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基本途径。
篇2
一、以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内涵
普通高中要树立开放办学理念,加大“走出去、请进来、手拉手”的开放合作力度,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不固步自封、闭校为“牢”,定期到先进地区和学校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借鉴新经验,学会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效避免管理上的低效循环、教学上的原地踏步和学术上的“近亲繁殖”。要合理定位,挖掘潜力,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a社团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寻找特色打造的突破口,把潜在的优势变为显性的胜势,大幅度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实现“千校一面”向“百花齐放”的战略转型,努力实现育人的高质量、办学的高品位。要把打造学校特色和发掘教师特点、培养学生特长结合起来,积极开发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校本学科和校本活动,特别是通过英语周、科技月、艺术节、书画展、运动会等载体发掘大量“璞玉”,加以精细“雕琢”,帮助学生在自主招生、学科竞赛和特长生考试中脱颖而出,增加向高校输送绘画、表演、主持、器乐、服装设计及竞技体育等方面人才的数量。
二、以放大优质资源提升学业质量
优秀师资的组合是一门学问,优质资源的放大更是一种艺术。普通高中要紧扣质量这条“生命线”,对领导分工、师资选用、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等进行综合性考量和最优化组合,绝不搞简单的“拼盘”和纯粹的“轮庄”,把士气和干劲鼓足,把整池水激活起来,努力构建取长补短、转弱为强、整体攀升的良好格局。要善于作顶层设计和系统思考,在把握总基调、坚持高定位、优化主策略的指导思想下认真制定三年的整体规划和每学期的阶段计划,辩证处理薄弱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关系,在打基础和提档次、补短板和扬长处双线并进上求实效,努力统筹好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精心打造紧密协作、整体联动、互促共融的教育生态。要组织开展学校及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校园网、资料库、班主任沙龙、校长论坛等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的平台,集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造一批高峰学科群和学术带头人,在互学互助中实现教育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三、以层级落实责任提升质量保障水平
四星级与三星级高中承担的责任理应各有偏重。四星级高中要有争先领先之志,不能坐井观天、小富即安,得意于本市第一或一流,要将学校置于全省一流高中的参照系中,跟强的比,与优的赛,自觉担当起高比例培养本二生、大面积培养本一生的责任。三星级、二星级高中要有转弱创优之志,不能自我放松、心安理得,甘居本市二流或末流,要敢于挑战和超越本市更高星级、更高质量的高中,用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等精神力量的发挥来弥补生源薄弱、师资欠佳等条件的不足。要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继续把基层工作、基本制度、基础管理做细抓实,特别要改变单一“管死”教职工考勤的做法,将工作职责分解到人,将人文关怀送到心坎,努力消除管理盲区,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教师出工又出力、尽力又尽心,真正把“担责”和“尽责”统一起来。
篇3
一、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幼儿教师就是替人看孩子”,很多人都对幼儿教师有这样的误解,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的任用都是凭借相关的“幼师证”来上岗的,严重不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幼儿健康地发展。而且,近年来有很多“虐儿”事件被暴露在媒体下,这也从不同的程度展现了幼儿教师自身素质、职业素养需要加强建设。所以,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建设就成为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也是培养教师师德的重要方面。那么,教师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呢?
1.加强专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技能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确保精彩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所以,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要有意识地将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道德素养的培养
爱心、耐心、责任心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些,我们将会对幼儿的事情漠不关心,将会疏于管理,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悲剧发生,甚至还会发生一些过激的事情,这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也不利于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加强道德素养的培养是幼儿教师自身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要给幼儿做好榜样工作,要用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要“用心”“用爱”来打造高质量的幼儿课堂,进而为幼儿的健全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组织多样教学活动
多样化教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保障,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下,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灌输的方式,要改变仅是让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的想法,要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确保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培养素质。
例如,我们可以借助情景模拟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认识“动物”的时候,我选择了“模拟”动物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首先,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动物制作成卡片,然后,在出示卡片之后,由幼儿进行模仿,比如:该动物的叫声、该动物的特点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为幼儿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学“娃娃家”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做家务感受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总之,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幼儿能够全面地发展,也为了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提高幼儿教学质量,最终,构建出让家长满意、让幼儿健康成长的课堂。
篇4
关键词:提高质量 加强思想建设 业务素质 德育教育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教师是教育行为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与劣,实施素质教育的好与差,最根本的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程度。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除了需要过硬的环境、设施条件外,关键的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几年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小学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又使得面对单一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转变成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法、手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更新与提高。而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思想较开放,工作热情高,教育教学经验差;老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思想陈旧,满足现状等等;因此,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扬师德铸师魂。
1、加强师表形象建设。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显著特点。要使每位教师真正理解认识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敬业、乐业、无私奉献,就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好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三讲”活动,坚持每周至少2小时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好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教育好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当思想上的落伍者。如:结合优秀教师顾大家、舍小家的典型事迹,进一步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找差距、定目标,规范自己的言行。以“铸师魂、扬师德、树师表”为核心,开展好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工作业绩,用他们全心全意投入教育工作的一颗爱心、塑造师魂的感人事迹,教育影响青年教师;开展好“怎样树立教师形象”、“新时代的师生应是什么关系”等系列教育讨论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深入教师的灵魂,尽量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
2、把转变教育观念摆在首位。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科学的、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崭新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起点应该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教育和自身观念的转变。因此,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为师观念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前提。因为,观念决定着行为,即使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也必须通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付诸实施,只有内化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才能外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教育观念的转变优为重要。
首先,教育教师要破除固有的应试教育观,树立顺应素质教育的新教育质量观。当前,不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囿于固有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上仍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着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做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时,一般仍倾向于考分作定夺,以分数定优劣,这与实施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树立新的评价观,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其次,教育教师要破除固有的师道尊严,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师生之间极不平等。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确立新的师生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强化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平等对话、平等参与。教师的角色应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成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靠科技,而科技的进步依靠教育,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又要靠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学校领导要针对青年教师进取心强,工作热情高这一心里特点,生活上要体贴照顾,政治上关心培养,业务上不怕失败,放手使用,严格要求,教育引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开展好“一帮一,一对一”的“拜师”活动,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材关、备课关、教法关等,定期听他们的汇报课,和他们一道共同探讨、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使其打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另外,还要把优秀人才推向教改第一线,让他们承担科研课题,配备指导教师,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教案、论文评比等活动。此外,要大力提倡鼓励督促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各项教学活动开绿灯,确保其顺利毕业。总之,通过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大幅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他们尽早成为特长+合格的专家型教师人才。
篇5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学的实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证,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让老师能更快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利用远教资源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0-0104-01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术已是迫在眉睫,为实现信息技术在学校逐步推广普及和应用,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优势,接收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其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学实施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完成,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学校的迅速普及,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文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方式输送到我们的学校,它将有效的解决广大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体现教育公平。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使我校的教师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当前新课改尤为重要,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二、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一)利用远教资源可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农村中学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这里的老师们迫切希望尽早尽快地更新教育理念,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和上课。而“远程”教育将这一过程由复杂变简单,由困难变容易,让我们身处小城镇的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学到要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示范课的听与评引入教研教改活动,利用示范性教学活动,教师可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各个角度去学习,资源中的有些片段还能做到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在相互交流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可以亲自聆听名师的教学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尽快地运用新教法,将新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中以达到尽快提高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利用远教资源可以组织常规教学活动
将全部由特级教师授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全部课程内容,运用多媒体播放程序,制作成课件并专列栏目。这一栏目倍受学生关注,深受学生喜爱。为了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我们利用多媒体设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组织同年级的多个班级同时进行同步课堂栏目的常规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远教资源建立资源库
远程教育以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我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校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以远程教育接收到的资源为主体,收集有价值的素材资源,弥补了学校优秀教学资源的不足,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资源库。
(一)资源的及时接收和整理
作为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的一线人员来说,必须提前了解远程教育资源各个版块的内容,熟悉它们的存放位置,然后将这些资源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地做好宣传工作,并向各学科教师推荐、通报,以便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由于远程教育接收机需要长时间开机,造成运行负荷重、硬盘容易损坏,为了做到不丢失资源,我们应将下载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地刻录下来以作备份。对文本资源,要通过收集整理,装入专门的计算机,按目录打印成册分发到各学科,以备老师们查阅,对图形、音频、视频资源要定期归类整理,刻盘备份。
(二)校园网、光盘播放设备等的利用可以共享资源
为了充分应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把远程教育接收机与学校的网络计算机室和教师的个人电脑连接起来,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校园内共享,让全校师生都能方便快捷地浏览远程教育信息。通过资源共享,真正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服务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开阔了师生的眼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四、运用远教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远程教育利用资源培训教师,对更新教师的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法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能观看到丰富的优秀教案、课件、习题、音、视频资料、课堂实录、专家点评等资源,可以直接利用和移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弥补了我校的教师不能开发教学软件,没有条件收集整理教学音、视频资料的不足。远教资源已成为我们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软件制作的素材库等。远教资源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有效措施,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挖掘其中的愉快教学因素,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融声、形、色等为一体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工程似一股春风,把优质教育资源送进了农村城镇中小学,让课改之露浸润了农村师生的心田,改变了以前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传递缓慢的现状,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教育新闻,通过对相应的教研论文的阅读,从中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这些都提高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小学教学》 青海日报 > 2009-01-08 > 青海日报7版
篇6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针对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如何适应在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如何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重视素质教育为指导原则,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转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化学习思维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如何实现“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确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下,因材施教,加强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实验、实习教学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采用演示性实验、论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等。首先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时,能加强对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再进行实验、实习,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验、实习教学对工科来讲,尤为重要。如果工科类的教学缺少或消弱了实践这一环节,就如人走路缺条腿一样,是不健全的,对于教学来讲就是不完整的。它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减弱,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实验、实习教学力度,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验、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的智力因素是由动手、观测、查阅、思维和表达等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而这些能力,可以在实验、实习教学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培养。实验、实习教学有利于对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在实践中重视对理论的理解和深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实验、实习教学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实践教学与高等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
1.对实验室师资队伍的设置与培养不足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人员技术结构设置不合理:对于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应该设置有高级、中级技术人员和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但目前明显不合理。(2)实验室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有待尽快提高。(3)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力度不够,缺乏对技术信息、先进设备的了解及理论知识肤浅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对实验技术人员要有计划、有目地进行业务培训、进修等。虽然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但它是稳定实验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
2.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但目前实验室普遍存在缺乏新设备,缺乏引进先进设备等问题。大多数实验室还停留在六、七年代的落后设备上,特别是随着括招人数的增多,目前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要求,这样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3.实验室设备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费、实验费短缺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要求,也影响实验课质量的提高。目前,一方面存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人严重不足,同时也存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不科学,投资落后、经费使用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所以如何科学管理、合理投资、合理分配、计划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合理使用资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实验、实习教学学时少对于工科类学科,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由于理论时数在压缩,也出现了实验学时减少,实验内容少,实验项目压缩,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提高实验质皿,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1.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综合素质实验、实习教师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应当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实验室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实验室教师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
以优良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为关键,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实施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做到注重实验、实习教师在岗培训,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的提高。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团结协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培训与提高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参加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和培养理论与业务能力。(2)通过进修、上学、听课等在职教育,从而来提高业务水平。(3)针对有关仪器、设备,在管理与维修等方面专门进修、学习。
2.实验设备的利用、完善、改进与更新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开课时数有限,设备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们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考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们带着问题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协调好教学、科研、生产的设备使用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与对外服务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潜力,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效果,充分运用专业优势为社会服务,而且能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做到在学校少花钱或不花钱的情况下,也能更新改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要充分挖掘教师和设备的潜力,充分利用旧设备,对它们进行改善、重组、重装、设计、改进,使人才和设备发挥出最大作用。
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实验、实习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新内容、新标准和新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们的理论和实验、实习紧密结合。在实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要转变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专题式的教学。教师也应该多进人实验室,了解实验设备,特别是我校实行聘任制以来,许多教师岗位都有实验室建设的职责,这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队伍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授课时结合实验设备,采取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实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实验、实习课的组织方法实验课有演示性、论证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际操作性的多种形式。实验课的讲授形式是一般先讲后做或一边讲一边做,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动手为主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河南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如办学机构急于扩张规模、不注重教育质量、采用本科院校 “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适应就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影响因素
(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
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时间尚短,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清楚。传统的“关门办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影响很大。我省很多学校对专业的设置缺乏行业依托,脱离市场需求,职业特色过于突出。普通高校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对高职教育的规律、性质以及专业设置、教学目标等缺乏深入研究。在一些高校中,相应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将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起作为学校创收门径。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河南省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照搬学科型大学的模式,对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相当多的专业在教学上明显存在着课程陈旧、教材落后、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以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0级文秘专业的主干课《中国现代文学》,使用的教材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学考试教材,封面上标明1917—1986,在时间上就已经太落后了。
(三)教师队伍结构滞后于高职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我省许多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基本上是由高校普教老师组成,由于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特殊性认识不够,习惯于过去普教思维定式,从而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学。
(四)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众所周知,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是与专业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以及必要的活动场所。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投人更为重要。目前河南省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硬件投入,在教学基本设施(如实验设备、图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五)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全国高等教育的平均毛入学率为百分之二十二。据统计,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百分之十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一。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人均财政拨款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解决对策
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全面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几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与研究者商讨。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它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是其显著的特点。
(二)建立、完善院系两级管理模式
成立由学校、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参与制订或审查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等重要教学文件,及时对专业建设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三)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要体现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含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环节的确定、特色课程的确定、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等等。
(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高职课程的自身特色,使高职课程与普通大学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指导等教学方法,融 “教、学、做”于一体,真正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爱岗敬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这方面,开封黄河水力学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他们采取“一培”、“二引”、“三留”、“四聘”这四种措施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培”是指把中青年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科研单位中进行培养。“二引”是指每年有计划地引进重点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带头人。“三留”是指实行事业吸引人、感情凝聚人、政策激励人、待遇留住人的用人机制。“四聘”是聘请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充实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遗憾的是目前河南省职业教育中,真正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尚不多见,往往是沿用普通大专甚至大学本科的教材。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七)办好特色专业
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具有优势以及有益于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办好重点专业,对师资、设施等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要制定富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并开展实施。
(八)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中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学内容过程中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加强实习管理,通过加强实践考核来引导学生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根据企业的真实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提高学生就业率。企业按照自己的生产需求,与学校资源共享、互相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通过提供设备、教师等方式,与学校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学校教育只有与企业用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双赢。
(九)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它更需要完善以学校为核心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做得很好,为提高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重要原则,定期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
(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政府对高职的投人比例。在确立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的前提下,政府应按照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的原则,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 其次,政府要统筹区域内高职公共资源的配制和建设。再次,拓展投资渠道,落实优惠政策,保护投资主体利益。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其缴纳的城市教育附加费的同时,给予企业相应的补偿或税收优惠。
总之,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在当今大众化教育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炳南.对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2]赵冬梅.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业与教育,2007,(8).
篇8
关键词:俄语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17-01
一、高质量教材的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决定因素。
教材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质量教材的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决定因素。教材评价是鉴定教材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教学单位选择高质量教材的依据来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俄语教材对于提高俄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俄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俄语教师应当有对俄语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并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水平。
二、要提高俄语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于俄语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俄语基础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由于不同地区的学生,俄语文化背景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已经有了一些俄语的基础知识,而有的同学甚至连俄语什么样都没听过。面对这样一些俄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同学,一方面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尽可能的增加生词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单词。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地引导基础较差的同学快速入门,使他们在理解简单词的意义的基础上同时学会应用,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弯路,又培养了他们表达能力。教师应熟练俄语教学手段初始阶段教师由于对俄语教学手段不够熟练,上课时精力被大量地消耗在注意课堂讲解的效果上,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下,没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没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合理控制讲课的速度,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奖俄语单词旁边必须写好母语的翻译,使学生背单词的速度加快、生词量加大。除此之外,教师应在课下精心准备每堂课需要的内容,充分估计到讲解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应当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从许多学者的教学实践上可以看出,现在的俄语课堂人仍然一方面学生要自身约束自己,坚持按时听课,另一方面应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认真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做作业,学生可以发现学习饿语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断寻求解决办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但是,据了解,目前很多同学的作业处于一种应付状态,抄袭作业的现象非常严重,目的就是混个平时成绩,最后勉强弄个及格。所以,一方面,饿语教师应加大对作业的管理,发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应予以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由于饿语基础教学涉及的学生班数多,人数多,作业批改量很大,应配备有合理数目的助教帮助批改作业,这样,既可以使作业批改比较细致,也容易发现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四、俄语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目的是希望学生们通过能够将外语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与外籍友人畅通无阻的交流,对外籍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者个人,都是将教学重点集中于“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教学者更注重的是学生在考试中对外语学习的理解、运用能力。
俄语教学也注重“听说读写”四大体系的训练。通常,学生在学习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述主要体现的是“说”与“写”,而“听”和“读”常常是基于学生对俄语课堂知识理解之上。 朗读过程中学生们既可以练习口语发音,还有助于学生们在反复郎读中,调动思维,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艺术美。在俄语教学中,教学者课堂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朗读方面的技能发展。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也就能更好的理解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知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俄语的语言体系,并促进语感的形成。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外部监控;内部监控
随着国家最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蓬勃之势,并逐渐上升为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综观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况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生产”问题: 办学特色不明、教学条件差、“双师型”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低下等。其中最主要、最显见的是教学质量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依,大多照套照搬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办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特殊的培养目标。而高职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求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可操作性强乃至“量身定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 目前质量监控体系问题解决建议
质量监控是一种外部活动行为,是从一个单位的外部对该单位的工作或产品质量实施监督和控制,是从外部进行的质量评价;质量管理是一种内部活动行为,是一个组织自身为了提高活动或产品的质量而采取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的全部活动。两个概念具有明显区别。但部分高职院校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将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融为一体,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的概念及各自的职责界定不清,将教学质量监控组织设在了教务处……结果是自己评自己,不仅缺乏说服力,更有‘护短’之嫌。由此构建的质量监控体系实际上不能发挥质量监控的作用,只能作为教学管理的帮手。
实质上,高职教育是一种目标明确的职前技术教育,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由社会和学院两方面组成, 即社会对教学质量的外在监控和学院对教学质量的内在监控,通过搭建校内外沟通平台,在构建“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充分、校企合作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外部循环体系的同时,建立“咨教作用明显、保障功能突出”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内部循环体系,初步建立起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双循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
2 外部质量监控体系
一个完善的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包含外部质量监控与内部质量监控。在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所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社会中介组织对学校质量的评估、认证等都属于外部质量监控。
2.1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是高职院校质量外部监控的基础。这一基础包括两个支撑:一是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教育部门规定各高职院校按信息采集系统要求上报基本信息;另一方面是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估方案规定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各方面的基本质量要求。两方面结合,能够从外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作出基本判断,构成了我国高职院校外部质量监控的基础部分。
教育主管部门在多年评估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包括“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示范基地”等在内的多项质量评价模式。到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分项评价监控主要有以下5个:
2.1.1精品课程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选评精品课程确立对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确立高职课程建设的一些主要规范。精品课评价是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2.1.2教学团队 从2008年,教育部及各个省市相继提出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求。优秀教学团队标准的提出和评价,是高职质量评价标准的又一重要内容,突出了高职质量建设的重点。在优秀教学团队评价的基础上,国家还提出了教学名师评选的要求和标准,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集中于专业带头人和技能名师。
2.1.3示范性实训基地 2006年,教育部提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从而构成对职业技术学院评价的另一重要节点。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省级示范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从上到下的全面重视极大促进了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
2.1.4规划教材 教育部从2007年推出国家规划教材评价,通过对优质教材的推选评定,体现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的肯定和促进,并有利于优质教学成果广泛应用。此外,在对教材进行规范规划的同时,教育部还在全国范围推出教学课件比赛,促进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
2.1.5示范院校遴选评价 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国家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步骤和内容,对高职院校的遴选评价也是对高职院校实施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国家提出建设100所示范院校后,示范性高职院校评价成为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价标准。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分项评价监控主要体现出三点特征:
首先是评估内容的综合性。由于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教师、管理者或专业、课程等具有系统的性质,对他们进行评估不仅是为了督促其自身能产生较好的工作效果和较高的效益,而且还要考虑他们对教育整体发展的影响与贡献。因而,评估的内容和范围不是建立在单项的基础上,而是广泛的综合性评估。
其次是评估认识的客观性。认识活动本身属于一种主观活动,但被评价主体极力表现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因此,保持评估认识的客观、公平、公正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由独立于被评对象利害关系之外的专家小组来完成。
第三是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要想提高评估的信度与效度,就必须具有与评估目的相适应的科学方法,这包括制定明确的评价方案,建构适当的指标体系,规定明确的质量标准,采用科学的量化方法等。
2.2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共生共荣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会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聘用、使用及拒聘成为一种对高职教育的特殊质量外在监控形式。
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制,大量私人企业的出现,用人机制的改变,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一个内在要求就是个性化的培养。由于企业的不稳定性,他们对人才需求存在多样性要求,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又造成了学校对学生的某些培养的相对局限性,这也是学校应努力克服的,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共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要在注重群体教育的同时,提高对个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等职业教育要想适应企业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就应面向企业,主动适应企业需求。一要立足本行业平台,加强与本行业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主动争取在学校和企业间建立一座桥梁,开辟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学术交流、实习培训、经济合作等方面的途径,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可以整合双方的各种资源,实行互助互享。二要主动适应企业需要,采取多层次办学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避免盲目性,避免人才无需求培养、浪费和积压。这就要求学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特别要对过去不为人们重视的民营企业、私人企业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学校要在调研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一种适应性强、反应迅速、调整及时、办学形式多样、综合性强的多层次办学机制,增强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学校要树立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为经济服务的意识,凡是你需要的,而我又有能力培养的,就是我应该做的。三要创造条件,在适当时候成立行业、企业和学校三者相结合的专门委员会,受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职权部门的双重调控指导,体现出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通交流作用,组织企业技术人员以实习、实训或讲座、现身说法等形式向学生授课,以集中时间段的形式为学生服务,组织优秀教师到企业一线实习,从而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结合。
3 内部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是其自身对内部的各个教学单位的教学行为的监控。监控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务部门或由学校建立的相对独立的质量监控组织。监控方式是根据高职教学管理运行的过程及特点,科学选择监控点,通过对这些监控点的信息收集、质量评价发挥质量监督控制作用。
3.1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其主要的质量监控点应有以下五个
3.1.1人才培养方案监控。高职教育是一个人才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工工艺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石,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监控室是高职院校质量监控的灵魂。
3.1.2 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就是教学基本矛盾的转化过程,即教学主体运用教学条件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由质量监控部门实施,主要的手段和途径是通过督导机构对教学单位的教学和计划实施状况进行监控,保证教学有条不紊进行。
3.1.3 师资队伍监控。对教学单位实际参与教学的师资队伍构成,包括教师的职称结构,双师比例等实施监控,保证教学单位的教师队伍合理运行。
3.1.4 学生反馈监控。学生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对教学质量有切身的感受,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重要的质量监控点,依据学生的评师评教活动对教学实施监控要求把这种监控具体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3.1.5 教学成本监控。就教学过程来说,教学投入时必需的,教学成本的产生是教学质量最基础的保障。教学的管理不仅仅是对教学成本的节约控制,还应该保证教学实施过程必要的成本或经费投入不被过分削省。
3.2内部质量监控需要建立一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队伍
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涉及教学全过程,其保障队伍包括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教学督导队伍等。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队伍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担负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学院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这支队伍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管理队伍主要由学生处管理人员、各系副主任、各辅导员组成,学生管理队伍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教学督导队伍应坚持“以督导学、以督促教、以督促管”的教学督导工作方针,对教师教学指导、教学反馈、教研教改等方面全面促进。
4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与外部监控的关系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外部监控与内部监控既紧密相联,又互为补充。紧密相连体现在监控目标统一性上,高职院校外部质量监控与内部质量监控在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即提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外部质量监控与内部监控又是功能互补的,和谐的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应该是外部监控与内部监控相互开放相互贯通。外部监控能反映社会对高职质量的要求,如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评价,其中心就是要促进高职院校与生产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内部质量是质量监控的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作为独立办学的主体,自身对教育质量有自律要求,同时,对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此外,内部监控比较容易构成完整的质量管理循环。同一主体内部,建立相对独立的监控机构,构建完整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在实践上,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监控有比较大的自主性。要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外部监控的导向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步完善。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在加紧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按照全面的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实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针。在这四个方面中,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否则很难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易兰,左福元.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制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2]霍科科,张宏杰,张勇.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探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3]安心.论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模式及手段[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
篇10
关键词:中职教学;提高质量;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不仅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中职开始扩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职教育走出困境,加速发展,良性循环。但在中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普高热”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受到很大冲击,生源素质相对降低。为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增强学校竞争和生存能力,我们进行了深刻思考,我们认为:当前中职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构建中职教育的“立交桥”,即可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又可参加对口高职、成人高考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使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做人有品德”。
二、树立正确的中职教学质量观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正确的质量观作引导。当前,对中职教学及其质量存在以下一些模糊观点。
1、教学无用观
认为中职学校既然是抓就业,只要用工单位需要学生,何时需要何时输送。教学只是做摆设的样子而已,学时长与短,教与不教。教好与教差,都没有什么关系。
2、教学少用观
认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上岗最多只有30%的所学知识技能用得上,因而中职学校不用教学生多少知识技能,不用认真扎实地抓教学质量。
3、单纯理论观
认为中职学校即教授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即教学质量。技能培训是用工单位的事,学校不用教,教了也白教。
4、单纯教学观
认为中职学校只管教学,不必管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只管发毕业文凭,至于学生拿到文凭能否就业,到什么地方就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
以上四种观点对中职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它误导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方向,对于中职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改革严重阻碍,必须纠偏矫正。
中职学校不是不要教学质量,中职教学不能不要高的教学质量。对此,教育部曾作出过明确要求:“要坚持正确的质量观,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正确而科学的中职教学质量观是什么,就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操作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强化师德教育,提倡铸师魂、修师德、创建最佳的教师形象;提倡为人师表、奋发争先、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其次是加强继续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做到多才多艺,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四、向“两个课堂”要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必须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职的课堂不仅包括知识教学课堂,也包括技能培养(实践――实验、实作、实训、实习)课堂。这也就是说要向“两个课堂”要质量,要向师生的教和学要质量。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两个课堂”,不能有所偏废,尤其不能忽视实践课堂的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质量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