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公共服务 政府卫生管理 管理职能 职能转变

如今新公共服务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在这个视角下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有效的转变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机构的意识要始终保持清醒,将其卫生管理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广大居民。

一、目前政府在卫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践下,目前政府和市场两个机构在进行抗衡,同时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出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责,没有确定边界在哪里,有一些问题与公共权力的边界范围有关,那么在本质上来说这个问题就和有关。尤其是政府的权力如果过度下放而且没有产生足够的约束力的话,必然会对制度建设的进度产生影响,政府在医疗服务这个领域中,还没有产生足够的约束力来干预卫生管理工作。

其次,目前的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在管理公共卫生的时候政府的价值取向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治理和价值导向中公平与效率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政府在改革卫生管理的时候,要将民间的经济力量充分的引入进来,同时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广泛作用,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目前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同时也使医疗管理方面更加具有效率、更加的公平,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给我们的每一位公民,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这样居民才会具有更高的综合健康指标。

最后,就是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还没有协调好卫生管理这个领域的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在公共利益观念方面不够一致,造成的结果就是公共利益的地位一降再降,已经不能保持一开始的初衷为公民和顾客提供优良服务。在公共服务视角下,人们对政府部门的能力开始产生质疑,认为其没有能力改善服务的质量,很多情况下都有失公允,同时对病人也不能及时的提供质量和安慰,在实用性方面是非常欠缺的。

二、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应该具有的卫生管理职能

在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卫生管理,首先应该保证的是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完善的,并且制定各种规则来对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进行相关医疗补贴以及医疗保险的构建,在社会救助方面保证制度的完善。这样一来不仅公共卫生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质量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切实转变卫生管理职能,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发展规划制度的制定,同时在监管医疗市场这一方面要进行强化,保证其体制的完善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医患关系和谐,在市场调控方面要保证政策的完善和有效。这方面需要专门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去负责制定,通过行政干预的力量来对目前的医疗环境进行优化,使医疗保障资源能够充分的将其使用效率发挥出来,建立一个和谐而平等的医患关系环境。

同时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担负起监督医务人员的职责来,在监管医生的时候主要是以我国颁布的《执业医师法》为依据,对医师持有执照的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并且充分发挥第三方的作用来进行有效的监管。在药品定价制度方面进一步的健全,由政府来完成定价工作,这样政府部门也能以价格法中的规定为依据来完善卫生管理职能,对药品的基准价格、上下浮动范围等,在不超出定价部门的权限范围的基础上进行规定。这样不仅可以对药品价格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的时候自身利益不受到伤害,还可以让诊疗过程变得更加的灵活,真正使卫生管理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转变政府卫生管理职能

在目前新公共服务的视角下,政府卫生管理职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卫生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其贯彻落实,例如针对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学校卫生等的相关规定,同时做好防治规划工作,在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认真监督消毒产品的卫生情况,并且切实监督管理好违法违规的广告。政府在进行卫生管理的时候,应该做好各种应急预案,这样在面对各种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才能井然有序的应对,同时在妇幼卫生方面也要科学的制定工作规划。

对于公共卫生来说政府应该更有效地监督卫生执法,同时做好传染疾病、五大卫生防治工作并加强监督。我国卫生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尽快构建完成,不仅能用法律来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权,而且也帮助政府卫生管理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认证好健康方面的产品并且做好抽检和质量监督工作,不仅要对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测,保证医疗质量符合标准,还要严格的审批和准入社会内公共卫生,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协调从而有效救治。同时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升相关人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候应该具有的技能,同时为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等进行培训,使他们据有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做好应对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将省市辖区内的卫生技术力量都组织起来,面对紧急事件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处置。

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做好自己辖区内各种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多向居民宣传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更好的调查疾病以及新发疾病的情况,大力进行监管,使公共卫生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在新公共服务中善于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开展治理工作,在卫生管理职能实施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即民主、公平和公正,政府机构在对医疗卫生制度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将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逐步提升上来。这样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公共卫生服务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的问题,利用政府提供政策作为支持,对与人民有关的医疗卫生制度进行改善,保证居民能享受到相同的卫生权利,真正在医疗领域中贯彻公平公正的理念。

同时社会公共安全卫生方面也是政府卫生管理部门需要非常注意的,做好其服务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政府在公共利益观念方面应该是统一的,其他方面例如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社会救助等都是与我们的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制度,保证人民都能享受到应该享受的、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在管理医疗制度方面增加投入,与医院之间保持更加良好的卫生服务关系。

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还需要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设。如今我们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保证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具有与时代特征和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我们还需要为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各种规则的制定,在不改变医疗卫生职业自身属性的前提下,对美国的模式进行借鉴。我国的政府卫生管理部门需要尽快研究出一套与我国情况相符合的医疗体制,这样不仅可以为政府减负,还能将医疗费用控制下来。将相关的法律体系尽快确定下来,设立一个明确的原则和目的来对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进行指导,保证卫生环境处于良好的法治条件下。同时对《卫生法》进行统一,让政府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卫生管理工作中,担负的权责是什么,为公民应有的利益做好保障。同时药价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所以在药品定价方面要保证制度的健全,药品的价格以及上下浮动范围等都由政府来进行规定,这样就不会出现天价药的情况了。同时由政府来对常用药和必用药进行定价的话,执行药物价格的时候法律就能充分的发挥其强制力,医院也就没有那么大权利进行自主定价,对药品价格的提升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还可以专门进行医疗定价中心的设立,成立专门的卫生部门或者医疗保险部门,其中聘用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医疗、药品方面专业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财务专业人员,科学的确定药品的价格。这样可以使药价变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存在欺骗性质,并且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也得到优化提升。

传统医学模式中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的,因为要对医院知识结构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改善这些弊端,保证医学知识结构与当今时代的情况更加符合,建立更为科学的观念来进行医疗,同时进行综合性的医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对专业医学人才进行培养。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不仅要提升医疗服务提供的能力,还要做好三级预防,通过有效地指导来带领人们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力、获得精神健康。政府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增加心理卫生方面的管理机构,同时优化自身的工作模式,完善自身管理职能,真正做到跟上当今时代医学模式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洋,高国顺,李汝德等.解析公共卫生内涵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5):5-7

[2]刘静,李之,王宏志等.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卫生管理职能转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7):433-436,440

[3]赵映振,郑程浩.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问题和未来发展[J].社团管理研究,2011,(7):19-22

[4]袁艳,熊昌娥,胡锟等.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八位一体"公共服务职能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24(2):168-170

[5]孙海涛,陈羲,阳昊等.关于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124-126

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一、树立“以人为本”管理观是人本管理实施的重要关键 。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过程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在要求。高校学生管理确立“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意味着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指导思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树立全方位管理服务的理念 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基本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维护和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是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实施的重要基础

高校学生管理,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学生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深刻洞察。就高校学生管理而言,学生对自身所处管理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对这些因素的认识、洞察和把握,高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重视个人需要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变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让学生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实施的重要体现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过去学生服从的被动局面,调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在管理中主体地位,学校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每个人都要按社会管理的要求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角色既可能是管理主体,也可能是管理客体。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强调学生“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管理”中,学生在作为管理客体的同时,又充当管理主体的角色,参与决策、执行、监督等管理的全过程,行使管理主体的权力;在“自我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所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不但是对人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人的培养。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有管理者的单向行动,是不会取得积极的效果的。所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改变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主从关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的出现。

让学生参与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他们具有对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选择、决策和控制的愿望。因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和实行学生工作以管理者为指导、学生自身为中心的有效管理模式,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即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要善于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尊重他们的民利,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把外部的制度管理与学生的内部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参与管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会的工作,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内容、活动的确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组织学生自律会,检查、督导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引导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树立自强、自主、自律的意识,帮助学生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让学生参与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的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文明评比活动,学生有权对关系学生权益和根本利益的大事向学校提出意见;放手让学生会、团委以及相关社团组织开展活动,配合学生工作中心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发展大学生完善大学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伴随年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知识的增多,社会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判定事物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意志品质中的自我意识和目的性增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面对众多的思想包袱和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给大学生以更多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才能帮助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与发展。政治辅导员需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通过人性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对高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学生 “以人为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在“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中更新观念是前提,研究学生需要是基础、学生参与管理是基本原则、激励是重要的手段,建立制度是重要的保证、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以人为本”教育观在管理学生方面的作用,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更要具备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受到了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积极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持续的开展。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制度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缺乏对学生需求的综合考虑,单纯将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执行;在考核时往往强调的是定量评价结果,缺乏柔性考核制度,使得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相互脱节。

(2)对学生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的眼中,认为大学生仍然是孩子,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委以重任,因此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即使参与其中,也是承担一些简单的工作。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和服从管理,如果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影响,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

(3)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手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性管理活动,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复杂多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受到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配备不能适应大量的工作,所以缺乏细致的、周密的管理计划和方法,往往只是完成学校相应任务的上传下达,对于学生需要什么、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完全不关心。学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也无法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人性关怀。

2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思想,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持续的开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管理工作的中心由工作转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需要、爱好等,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只有从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一切工作的持续发展。

(2)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依据,而制度的建设必定会带有刚性特征,对此,可以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出发,制定既合法、合理,又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合法、合理是保证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而人性关怀则表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使管理制度成为辅助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压抑学生个性的束缚。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要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需求,将柔性管理与制度管理协调应用。

(3)提高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注重对管理教师素质的培养。管理教师,要时时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所以作为管理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较强的耐心、细心,才能真正走入到学生中。同时,管理教师在自身的思想道德方面也要不断强化,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篇4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23-01

在高等院校,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学生管理工作是不仅管理学生也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所以"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对做好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以生为本"是指"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在管理中做到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以生为本"一是要以学生个体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二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设计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是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即把学生看做自身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出目标与手段,结果与过程的统一,在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以,以生为本就是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生为本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只有紧紧抓住"以生为本",努力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以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才能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真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2"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生为本",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新形势下现实所需。

2.1坚持"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就是要"以生为本",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和管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创造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需要转变以往的治校理念,即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以领导和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生为本"。

2.2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理念是指按照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现代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教学的功能、对象、目标、结构、过程和方式等根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改革和教育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导向、调控作用。新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冲击,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成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学生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管理,而应深入到学生灵魂深处,体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宗旨。

2.3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自身来看,在以前学校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和学生成为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着充分的社会基础,而且也是社会现实向高等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血神管理工作理念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跨入大众化的现实需要。在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规模上的扩带来的不仅仅是量的增大,而且是质的变化,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组织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各个层面均需要进行适应性的变革。

3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生为本"的现状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抓两头、放中间"的工作状态。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两头"一头是指先进分子,即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另一头指后进学生、问题学生。但是学生占大多数的还是中间一部分,只抓两头容易忽视更多的学生情况。抓骨干本身是对的,但时间久了容易把学生干部这部分活动当成学生整体的活动,把学生干部的表现当做全体学生的表现。把奖励、荣誉都给了学生干部,其实学生干部只是学生群体的一小部分。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学校只有学生出了问题时才提出解决的的方法和措施,而没有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时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把一些苗头扼杀在萌芽当中。比如:学校可以经常进行调查问卷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查跟踪,做好预防工作。我们没有做到以全体学生为本,没有照顾到大多数,没有让广大学生分享成果。

4新时期坚持"以生为本"的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落实"以生为本",关键是要做到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和以学生为荣,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4.1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先,就是要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的出发点,要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正当、合理的需要,要把学生工作想在前,资源配置相对倾斜。以学生为先,就是要认识到学生与学者同样重要,学生活动与学术活动同样重要,学生工作与科研等其他工作同样重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不仅包括教学,还包括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学生就业、学生资助等各个方面,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学校都应该优先考虑。

4.2要以学生为重。首先,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包括广大教职工,都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因为突出科学研究、突出社会服务,突出国际交流,突出师资队伍,而忽视学生工作。重要、重视不能只说不做,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学生,重视学生工作。其次,高校学生管理要树立服务为本的理念,突出服务功能,坚持从服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出发,将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服务。同时,大学生对学习时间和空间选择的自由度增大,这对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3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是指除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外,还要把事情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大学生都已成人,不能把他们在当做孩子护着,要适当的放手让他们锻炼成长。一是确定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巩固这种主体地位,通过适当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其中。二是强调学生本身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多开展学生真正需要的、自主自愿参加的、体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精神和原则的活动。

4.4要以学生为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为学生组织各种活动,还要积极嘉奖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要以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为荣,积极,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各种学术、实践活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以学生为荣。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如何牢牢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改革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使之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要求意义重大。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到以生为先、以生为主、以生为重、以生为荣是高校管理工作理念转变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邵晓枫等著."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2]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M].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5.

[3]查有梁.教育与管理模式[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篇5

一、强化银行存款及现金管理工作

(一)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住院收费以及门诊工作人员要上缴所有款项,超过的开支限额部分要及时存到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对所有库现金进行抽查或者监督,每日对银行日记账本、登记现金、库存现金进行检查和登记。

(二)管理现金收付凭证

出纳工作人员和单位领导要对各种支出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保证支出凭证经过相关工作人员验收、证明人签名以及财务工作人员审批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报销,对出纳现金进行支付之后,要在相关票据上方标注“现金付讫”等戳记,财务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收费人员收据和日报表的实际使用状况,避免出现截留现金或者大头小票的现象,防止出现公款挪用或者转借他人等不良行为。

(三)管理和控制现金业务

对于每日产生的业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要按照票据金额和有关日报表在当日全部上缴给银行,不得出现坐支的现象。出纳工作人员要按照现金支付的额度和范围,不得使用现金支付卫生材料、设备、物质以及其他款项,各种现金的收付业务要经财务工作部门进行统一办理,其他个人或者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公款收付。

(四)做好银行资金核对和账户管理工作

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账户开设账户、办理取款、存款以及结算等业务,并对银行账户的使用和开立情况进行定期清理和检查,禁止使用银行账户进行现金的套取。财务用章需要设定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避免单个工作人员保管所有款项支付的印章,每个月要安排收付、编制凭证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余款调节表的编制工作,不符合调节要求的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

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执行新的工作制度

医疗卫生单位所收取的各项费用要开具财政管理部门统一的票据,并按照财务会计所制定和执行的各项制度对收入进行核算和确认。医疗卫生单位的所有收入都要有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核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能以任何缘由收取款项。住院和门诊收费工作人员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备用资金,收费人员要在每天下班之前,把现金、收入结算单、银行进账单全部上缴给单位的出纳人员,并及时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收费相关人员在科学合理地按照号码排序来使用所领取的票据。

医疗卫生单位的所有项目支出都要满足财经各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规范对所有会计科目进行使用,核算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支出的社保金、非生产性开始以及离退休费支出等。财务部门要及时参与各种合同的审核、签订以及后期备案工作,按照指定的合同要求以及相关政策进行付款,按照单位运行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奖金以及过节费用的发放制度,进行奖金核算的单位要保证经过本人签字之后,才进行发放,并及时上报给财务管理部门。

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查阅、保管以及销毁等工作环节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保证对会计档案继续拧有序存放、妥善保管、方便查阅,从而避免出现档案资料的散失、毁损以及泄密现象。要对每年的财务档案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立卷整理,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档案资料不可随意外借,一般要经由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签字、批准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复制和查阅。

三、加强库存物资、药品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医疗卫生单位在对库存物资或者药品进行入库时,验收工作人员要对物资的规格、品种、质量、数量进行验收和检查,满足标准之后再进行入库,对于未通过验收标准的药品和物资不可办理相关的资金结算手续。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药品以及其他物质进行保管或者储存,使用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来对这些物资进行领用。财务管理部门要按时与各个科室进行账目核对工作,实际状况与账单相符合。药库和药房进行盘点时,要派发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盘。对于药房出现的报废、缺损以及失效状况,相关科室要填列相关的清单,并及时说明原因,上报给上级进行审核,做好相关的账单处理工作。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对数量和金额进行仔细核算,并按照相关的设备名称对部门的配置进行记录。使用部门在对固定资产的领用、报损以及调拨时,关闭部门要如实对财产的增减状况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和清查制度,规范管理工作的各个要点,按时进行资产清查工作,并明确清查程序、范围以及相关期限,有审计或者财务部门选派工作人员对盘点工作进行监盘,保证账目与物资能够完全吻合。

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91-02

社会经济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使高校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由教师展开,是由“人”来实施,服务对象是学生,也是对“人”的管理,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途径。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探讨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对高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实践活动,而学生也是“人”,人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现实存在包含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实现人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行为不能被视为是带有命令性的强制性方式,而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指充分挖掘人内在的潜能或进一步发展的潜能,使人在社会中得到尊重和鼓励,人的自然属性也是人的根本属性[1]。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管理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再发展其社会属性。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仅仅视学生为管理的对象,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而应该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另外,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的管理不仅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过程,更要满足学生精神上、心理上及情感上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社会是由个体组成,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促进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使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的高校管理。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2.1 沿袭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经验

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经验上。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依然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严密的科学原则和方法,建立符合管理需求的严格规章制度以程序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学生,并且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以管制学生[2]。然而当代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已经与以前的学生思想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若依然沿袭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经验难以有效的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此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客观上都存在着管理人员少而任务繁重的问题,往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体现在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却很少真正的关注现代社会学生的个性特点、价值观及成长规律等,未重视对现代社会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深层次探讨,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完成。

2.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强调管理,忽视对学生的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仅仅视为是学校管理学生的手段,依然认为是学生服务于学校,而没有学校对学生服务的理念,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制约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已经与以往的高校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社会观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工作的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学生内在的潜能和进一步的发展,才能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2.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现阶段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依靠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极大程度的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不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全面发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未能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重点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想法等,未能给予高校学生有力的激励机制,而仅依靠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管束学生,缺乏对学生生活、学习及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出现抵制学校各项制度管理的情绪影响及自我怀疑的情绪,进而影响高校学生个人发展,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2.4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师生间情感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而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变得功利化,使得很多高校学生也受到功利化思想的侵蚀,另外,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广泛运用未能促进人与人的间的交流,反而使高校学生间的距离越来越加生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除商讨人与人间的事宜,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外,还需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方面的教育,进而促进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3]。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管理人员仅仅依靠制度化管制高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师生间多数是例行公事,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不能形成自由、民主及轻松的交流氛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良好的引导学生人格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实施,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全面发展。

3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途径

3.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来管理高校学生,要以维护和实现高校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成才为管理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根本利益服务,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体贴,并切实为高校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进而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效果[4]。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高校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使高校学生从管理的被动状态转变成为主动状态,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高校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全面发展,并且提高高校学生道德判断力和创造力,使高校学生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统一。

3.2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生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探求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不仅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行信息化,还要充分体现出对高校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高校学生教育与时俱进,并且运用现代化科技信息手段,全面加强高校的现代信息化建设,实现学生管理的系统化,使高校各项学生管理工作能高校便捷[5]。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使高校学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约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和高效。

3.3 坚持以学生为服务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完善以学生为服务的保障机制,对于高校学生的经济困难、精神思想及就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切实有效的服务和保障,解决高校学生的实际困难,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生活学习上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的氛围。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重点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及资助学生服务工作,对高校学生要加强学生精神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实际困难,并给予安慰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危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对有实际困难的学生给予有效的资助服务,切实关怀高校学生,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及感恩奉献的良好的精神素养。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资助学生服务,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有效的展开,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4 加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实现高校学生的个人价值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的就是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的质量,能将高校教育知识切实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高校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和锻炼,能培养高校学生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能立足于社会,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学生个人价值,进而实现社会价值。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求,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阻碍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及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精神与物质的人文关怀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夏薇.“以人为本”理念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15-17.

[2] 许荔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理念实践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2):119-122.

[3] 刘春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8(18):4-6.

篇7

一、点亮学生以及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其原因在于培养人才始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重视每个学生优势的发挥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帮助学生的群体,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上升阶梯是教师的职责。然而,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人们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然而,在如今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盲目的付出行为并不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可以从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将牺牲自己“照亮”学生的行为转化为主动发展自己,持续“点亮”学生行动更加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工作中,想要着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教师必须要将坚持提升自己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盲目地牺牲教师利益来帮助学生成长,已经不是未来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是要在工作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思想中构建“德育发动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方向,通过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加强个人修养的方式,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吸收转化,达到激励自身进步同时推动学生发展的理想效果。

二、重视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心理

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即培养学生找准人生方向确定人生理想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制定计划按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心灵成长促进身心合一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能力。培养上述四个能力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心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高中时期的学生,其身体和心理均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此?r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日后进步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处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做到对学生心理的尊重也就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以往正是因为对学生心理的尊重概念缺失,才使得在传统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师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对立矛盾,最终导致学生自卑甚至厌学的现象产生,这些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初衷是相违背的。类似问题的产生和普遍化也使得尊重学生心理更加不可忽视,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双方要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沟通,找出矛盾根源,和平友好地共同解决问题。

三、建立管理制度 保障学生发展

日常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赖教师的管理和监督,而是要有科学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与之配合,对于处于高中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与先进教育思想相匹配的教育教学制度是学生成长的保障。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的研究调查和借鉴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整的校园制度,通过合理的奖罚方式对在校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时注重教师对学校制度的讲解和宣传,帮助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理解并认同学校制度,以促进制度的推行和深化,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更应当注意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由于课堂时间固定,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开展德育工作而更应该将德育工作日常化,即在学生平时的言行学习生活表现上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教务管理平台是学校制度的集中反映,更是规范学生行为,帮助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面对来自社会种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侵蚀,处于思想敏感时期的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约束学生言行,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相关制度建设是促进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健康发展的基石。

四、重视人格教育,提升教师修养

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说话、思考和处事的方式,这无疑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好学生模范工作。课上课下言行一致,用自己内在的人格魅力达到对学生无形教育的目的是一个高素质教师应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学生会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校园活动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批评和学校制度,这种实用的人格性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还要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素质与人格魅力,从而达到以师德服人的目的。

篇8

过去我国高校采用了学年制的教育模式,统一的学习计划,细致的专业划分,过多的课堂讲授,过少的研讨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培养模式,过多地强调培养的规格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社会需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近些年开始实行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加了研讨课和课外研学训练,扩大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加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创新能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管理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使其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管理应当追求价值的实现,激励人、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重管理轻服务的模式转为管理服务并举的模式,把尊重、理解、关心及服务学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

学务管理工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实的具体化行为。包括学籍注册、学籍预警、学籍处理、资格审核、选课指导、组织考试、成绩管理、交流学生的选拔与学习安排等等,面广头绪多、工作责任大,是一项原则性强、时序性强的工作。在新形势下,学务管理必须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思想上,帮助学生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善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态度上,制定好自主学习的计划,乐于帮助同学共同学习;在学习创新上,有自己独特见解[2]。学务管理工作者还必须加强服务意识,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在刚性制度的执行中体现柔性的人文关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应我们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学务管理的路子。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

学生的需求是多层次,个人需求不尽相同,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工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优势,拓展学习范围,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多引导与教授、实验室、课题组联系,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更好地发展。这些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利用教师引导、传授科研的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条件,加强自主研学、科研实践能力的训练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并且取得一些成绩,如:专利的成功申请,论文的发表等等。在大四初的推免研究生工作中,他们取得的成绩都予以认定,在推免研究生工作细则中加以体现,这些成绩也是评选各类优秀选项和优秀毕业生的依据之一。这样不仅激发了优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我们及早地要给予关心与帮助。学期初,根据成绩统计分析,我们列出在学习方面预警的学生,一方面帮助这部分学生分析原因,消除其心理负担,树立起学习信心,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为其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亲自为他们选课,把有关信息给相关的任课老师,请老师们在教学别关注这些学生。学期中,我们选择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帮扶。学期末,我们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组织优秀老师开设的学习辅导讲座。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避免了留级与退学现象的发生,完成学习计划,顺利毕业。(附表为近几年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见证了我们帮扶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

二、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更为灵活的学习自由空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客观条件及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学习形式、课程等,从而使自己得到很好的发展。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院采取了大类招生的方式,学生在前两年不分专业,同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类)的背景下学习。在一年级我们请各学科方向的年轻教授,依托小班化的新生研讨课,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内容及发展方向,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改变中学培养的被动接受学习知识的模式,向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二年级时各学科方向的带头人通过学科概论的研讨,更是把学生引向了各学科领域的前沿。为了体现公平性原则和我院各学科全面发展的实际要求,在修完数理课程及学科基础课后,根据学生的志愿及成绩,再进行分专业学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循环。

对于其他院系的学生,在一年级结束后,通过学校层面上的选拔,也可以转入我院各专业学习。(当然,我院符合条件的学生,我们也放手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尽量简化手续,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认可他们在原先院系取得的学分,这样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在新专业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把学科领域前沿的信息引入课堂,我院不断地多开设一些系列专业研讨选修课,一方面采用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去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尽量拓宽学生课程选择范围。实行选课制后,那些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拼凑学分、盲目选课。因此,选课前,我们选派各专业学业精湛的老师进行选课指导,还建立了班主任制、班主任助理制,选派年轻的教授及研究生担任班主任或班主任助理,从心理上、生理上接近学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第二轮选课安排在课程开设学期的第二周内,这也是学生最后确定选课的机会。因为系统的限制,有些选课学生自己无法在系统里实现,要借助于学务老师的帮助。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本营在市区内,学校主体在江宁郊区。一切为了学生,我们不顾路途的遥远,深入江宁校区,为学生们热情地服务。即便这样,还是不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选课问题。我们采取了让学生留下选课单,我们在后台操作并且将信息确保反馈给学生的这一方法,尽可能把方便和服务送给了每一位学生。

由于学校生源质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我们根据学校的“学分管理制办法”,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允许他们免听、免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简化各环节的手续

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在学务管理中,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把学生的需求放在主要的位置上,使学务管理更方便学生。在工作中,我们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主校区坐落在江宁九龙湖,有部分院系的学生前三年在江宁学习,而学院行政办公在市区的四牌楼校区。1-3年级学生因为出国、申请奖学金、助学贷款等需要成绩单、在读证明、绩点排名等,不得不从江宁来到四牌楼,办理相关材料。在我们的呼吁下,近期学校添置了自助服务器,学生在教务处九龙湖服务大厅的机器上,通过自助服务,就能获得成绩单、在读证明等所需材料。根据我们的建议,学校有关部门还在教室内张贴该教室课程安排情况,方便了学生自习。

期中教学检查,努力听取学生意见,取其合理部分,改进我们的工作。如: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某门课程的几个任课老师,他们所授课的行政班级由我们来安排。原先我们把教学任务下达到各学科组,各学科组把任务再具体分配给老师,其中包含了教师的授课班级。这样就造成了有的班级几门课程都是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老师任教,而有的班级几门课程则是教学经验欠缺的老师任教。现在我们统一调配教学任务,使各行政班级有均等机会享受到优秀师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并反馈给老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确有促进作用。

原先学生在学籍异动时,办理手续较复杂,要奔波于学校7-8个部门才能完成,学生们很是怨声载道。我们把这一情况反映给学校主管部门,现在除了退学的学籍异动,因涉及学生离开学校,办理手续较为复杂,其他的学籍异动均简化了办理手续,只要在转进、转出院系办理相关手续即可,得到了同学们赞许。

随着学校国际化的深入进行,学习交流项目越来越多。学生想去某校交流学习,从申请到学习计划安排,需要学院党委副书记、教学院长、教务助理的各级审批,对行政办公还在市区的学院的学生来说,就不得不从江宁来到市区办理,即使行政办公在江宁的学院,也因为校区的辽阔,学生从上课地点来到办公地点,距离还很遥远。我们把这一信息反馈给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研发改进,添加了“出国交流管理”这一栏目,学生在网上就能通过出国交流学习申请的审核、学校安排的审核免去了学生们地来回奔波,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和谐的管理模式

按照目前的组织机构,院系学生的工作分为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前者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成绩管理、学籍处理、毕业资格审核、毕业设计等工作,后者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性事务管理等工作。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因为多校区等因素,学生无法及时直接接触到相应办公室的老师,两个办公室的老师不熟悉非本职能部门的业务,从而造成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今,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两个办公室的老师努力掌握涉及两大部门的学务管理知识,积极参加教务处、学生处组织的学务知识竞赛,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了解其他老师的职责,对学生采取“首问负责制”的服务。现在学生到办公室找到任何一位老师,了解其事由后,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指导并协助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生的满意度。

因为多校区的原因,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二、三年级的本科学生在九龙湖校区,各专业实验室却在四牌楼校区,我们的老师更多的时间在四牌楼校区的实验室里做科研工作,一些优秀学生参与自主研学等训练,必须到四牌楼校区,无疑这些学生为学习又得有额外支出。为此,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特别制定了“关于学习优秀生交通补贴的规定”,补贴每位学习优秀生每周一次往返校区之间的基本交通费用,提高了贫困的优秀学生参与自主研学的积极性。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制定了院贫困生补贴规定,对寒假、暑假因经济原因不能回家的贫困学生,给予金额不等的困难补助,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假期,或支付往返程的交通费用,使其能够投入到愉快地学习生活之中。

五、强化学务管理队伍建设,为实现以学生为本提供有力的保证

当代大学生个性意识很强,在学习、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强烈自我实现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学务管理工作者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始终,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努力使学生的个人价值与学校目标统一。

学务管理工作者直接面向学生,为学生服务,每天面对大量的人和事,工作上一点点马虎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繁杂且单调,需要动嘴、动手、还需要动腿的务实性工作,是需要付出辛勤劳动还不能体现出成果的工作。学务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好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保存好学生的学习记录;做好学生选课、学籍异动的首席参谋[3]。

学务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学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要有良好的应变处理能力,坚持按章办事,公平公正,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在刚性制度执行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学务管理工作者要有良好的业务工作能力,需要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把握好工作量与流程,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学务管理工作还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学务管理工作者还要具备较强沟通、协调的能力。学务管理工作者工作中,要涉及教师、学生、学校有关的职能部门及其他学院,善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实质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秩序健康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 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高职学校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而处于学生管理关键环节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其重要性不可估量。因此,加强辅导员专业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除了要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坚持服务与管理共进的管理思路。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辅导员要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教育实践表明,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有较大差异: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开发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和普通本科学生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和领悟力相对较弱,而且思想波动较大,容易产生急躁、逃避甚至是对抗的不利情绪。当前一些辅导员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乱子,就是做好了工作。尽管做了不少辛苦的工作,但难以渗透、难以走进学生心里。管理手段也局限于开会、谈话等正面接触形式。有鉴于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在校期间不出事,更不能只重视物而忽视人、重视人的单向发展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扎根于学生,确立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既要把学生造就成社会需要之才,也要把学生培养成各种能力协调发展之人。要牢固树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学生,一切发展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为重要的科学发展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立足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与以人为本的有机契合

首先,高职辅导员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是实施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改变过去“管理=行政”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学生观以及先进的管理观,这就要求高职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统筹考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真正认识到管理就是服务学生,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长期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就能养成为别人着想、替别人考虑的良好人格,就会主动分担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催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提高了辅导员的办事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比如,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尽量简化工作程序,给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我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就事先准备好学生要填写的表格、需要的材料,争取一次性给学生解决问题,受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完善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制度,是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的保障。高职辅导员制度建设目前仍不健全,还存在诸多漏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不仅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同样规范着管理者的行为,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健全的制度限定着学生与管理者双方在各自权利规定下自由行使意志的最大范围,制度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也能依据制度监控自己的行为,使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能为规范化和有序化,也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比如,我在学生助学金发放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不许弄虚作假,提供真实的成绩和表现,同时我也严格按照助学金发放工作制度,做到公平公正,赢得了学生的肯定。

第三,高职辅导员树立平等和谐的管理理念,是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催化剂。平等、和谐的民主观念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平等、和谐的价值观念早已被社会认可接受,在校园中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高职辅导员务必要坚持平等、和谐的管理理念,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维护好班级和谐和校园和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客观条件。此外,也只有在和平、和谐的管理环境下,高职大学生才能从心里接受教师的教导,自觉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秉承这一理念,其价值取向必然会发生变革,高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也就水到渠成。比如我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个来咨询的同学都一视同仁,耐心细致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实现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高职辅导员以人为本教育管理避免误区

首先,高职辅导员以人为本学生管理不能简单地看作一种僵化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管理模式,不能有统一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管理。高职辅导员大学生以人为本管理作为一种观念指导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它不同于经验和规范,需要辅导员在有形的管理活动中去体验无形的管理理念,进而促使管理观念彻底转变。比如我在助学金、奖学金、综合测评中,既要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又要灵活变通,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要求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

其次,高职大学生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要求高职学校辅导员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辅导员学生管理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尝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当然这并不意味对学生的放任和溺爱,对学生不管不问。高职辅导员应该把握好尺度,用制度引导学生,由“管教”转变为“管理”,由“管理”转变为“自理”。

第三,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彻底落实,需要提高高职辅导员的素养。高职辅导员不仅需要数量上的扩充,更需要质量上的提升,他们应该是一支有涵养、有思想、有师德、有魄力的队伍,但目前高职辅导员的总体水平和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还有明显差距。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辅导员教育和培养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深化对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观念的理解,坚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助学金、奖学金等发放过程中,如果辅导员存有私心或占为己有,那么这样的辅导员是不称职的,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工作。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人本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后来人本主义管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管理方面。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它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桂华.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龙雪津. 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3).

[3]毛国涛. 浅析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0(1).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理念,在诸多领域均有所应用。现今,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质量在不断的递增,要想全面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全面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一、高职院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他们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不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此,教师要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解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良好的管理机制,全面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更加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现阶段的社会理念并不符合,在知识不断更新变革的今天,单纯的课本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

第三,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保障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完善性,可以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改变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单向性”,逐渐过渡为以学生参与制度建设为主的“双向性”管理模式,将义务本位转变为权利本位。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存在的弊端

在现阶段的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管理队伍与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原因对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制约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管理观念过于陈旧。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较为陈旧、单一,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在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过度强调对学生管理的控制,通过刻板的检查、评比以及处分等形式达到管理的目的,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性,使得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第二,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缺乏专业性。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管理队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队伍的教师存在着资历较轻,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与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因为管理工作具有繁琐性,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与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第三,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社会竞争激烈的过程中,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较为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教学效果没有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实习阶段,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对于严格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抵触,直接造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素质,对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要提高对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视,在思想意识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同时要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与管理,通过摄像头、加派校园巡查等方式进行管理,全面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其次,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要刚柔并济,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的管理方法。例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短信、微信以及微博等平台,听取学生意见,构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管理平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与处理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监督者与执行者。最后,把服务学生作为基本理念,全面落实相关政策。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明确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服务学生。学校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有针对的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针对家庭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学校可以通过助学金、勤工检学以及助学贷款等模式,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

第二,提高对教师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学校要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理论训练以及管理技能培训,要全面的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效的实现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只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可以为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供保障。

第三,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与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整体理念,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提高管理质量。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对学生的管理,要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积极配合企业开展各项实习活动;做好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工作,通过企业培训与讲座,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在我国倡导人才强国的战略形式之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人认为本理念的认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小鹿.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结构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7):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