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
(一)基于位置服务的O2O应用模式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基于位置服务的O2O应用模式可以把线下商机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搜索、筛选、体验和享受服务,商家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及时分析营销数据、掌握用户满意度,更好地调整营销策略。
(二)APP商业应用
目前,用手机和ipad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上网习惯也逐渐从PC机转向移动终端。从应用现状分析,大多数电商平台在传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APP客户端。APP的商业应用已经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微信营销应用模式
电子商务进驻微信,是一个崭新的营销模式。商家可以通过漂流瓶、摇一摇、位置签名、二维码、开放平台、公众平台、语音信息、图文信息等方式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使营销更加精准,并且可以与用户实现互动。微信营销应用也促使了微商新群体的产生,这种模式将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四)移动支付应用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让用户进行移动消费更加的便捷。移动支付主要以手机为载体,相较于PC端,手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安全性更高,再加之它的移动性和及时性,移动支付应用已成为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温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分析
(一)淘宝村产业集聚模式
主要依托产业优势,进行淘宝村镇建设。以永嘉和瓯海最为典型,已建设淘宝村9个。以永嘉桥下镇西岙村为例,依托桥下的教玩具产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全村经营网店600多家。
(二)资源整合模式
把松散的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提供商集合在一起,为农产品统一标准后进行平台销售,例如温州绿色食尚网、泰顺农特产网等。另一种资源整合模式就是将地方特产依托知名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例如淘宝生态农业温州馆、1号店特产中国永嘉馆等。
(三)品牌化发展模式
以农产品品牌化运作为特色,自建网站(例如华忠水产网)或在知名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例如藤桥禽业)进行销售。
三、温州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探讨
在分析温州农村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将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融入其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淘宝村类似的产业集聚模式中,主要是进行淘宝网店的建设。在PC端网店建设的同时,需要做好手机店铺的建设,并借助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建立更加便利的购物环境;在资源整合和品牌化发展模式中,可以在传统电子商务销售的基础上,引入APP客户端销售、微信营销和微分销等模式,实现传统电商与移动电商的全面融合。农村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是电子商务注入移动因子后存在环境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以上模式基础上,需要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辅助、农民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应用模式。下面综合农产品交易和农民网络个人消费,对温州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进行探讨。
(一)政府部门支持和引导
加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做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农村电子商务“更”移动的特点,加强移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考虑到农产品的特殊性,政府需要做好引导,从田间到餐桌需要制订根据地方土特产行业生产和加工标准,设置源头追溯机制,引导平台运营的企业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建设移动追溯平台,在初期需要政府进行资金的扶植。
(二)企业主导
政府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像淘宝、京东等大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开发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力,同时温州地区的本地电商企业例如温州绿色食尚网、温都猫等电商网站也要根据本地特点,积极主导农村电商市场,创新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同时传统农类企业需要“触电”,并且向移动化发展深入。
(三)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辅助
要发展农村的移动电子商务,需要电信、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的无线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移动终端上网速度。移动电子商务深入发展,需要加强移动软件的开发与服务,离不开软件提供商的辅助服务。
篇2
关键词:区域、核心、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究,需从现有的集中发展较好的区域模式谈起,且为了促进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分析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其战略性发展的途径,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好的集中区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展开论述,并且结合其成败评价衡量标准,浅谈战略发展途径及意义。
1、浅谈几种发展较好的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推动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思想指导,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另外,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将销售商、供应商以及客户联系在一起的庞大的利益网,各个信息站是物流的节点,能够有效的起到凝聚和发散的作用。下面我们对集中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展开分析:
1.1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是区域对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分散的小农户所生产出来的小宗农产品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汇聚到城市,然后将产品分销给广大的消费者,而且该发展模式需要依赖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的支持(包括商务模式和物流配送)。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运作为:分散的农户,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产品信息在网络上,并且实时的调查掌握市场信息、行业信息等,及时的调整销售方案,并且及时的回馈消费者的信息,另外在物流配送上,在每个村构建一个信息站,并且配置多名配送员(或者信息员),进行短程的集中配送,用综合信息平台对配送情况进行督导,完成一系列的配送任务。总的来说,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以区域为核心,在本区域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电子商务,并且有效的辐射周边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的交易信息,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1.2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文/高小东是区域对商家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目前,该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村一品”农产品深层次加工现象逐渐的突出,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对电子商务营销范围、规模效应的限制,利用专业的合作社,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农产品的营销与配送均由专业人员负责,从而降低运行风险,另外,A2B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能够将一个区域内的类似农产品信息利用互联网凝聚起来,形成更加规范的期货信息,在网上进行实时的与更新,从而实现网上农产品交易,如:竞拍、合约、期货、网上洽谈等项目的开展,降低网上交易风险,而且在物流上建立一个虚拟的专业市场(与现实市场相契合),从而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经济利益,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
1.3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是商家对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该模式下,农村电子商务商家将各种农资,如农产品、花费、农药等通过信息员从农民手中统一采购,标价在网上,并且在网上加强产品的宣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一个区域内进行一系列的采购、销售、管理,缩短中间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价格,商家、农民、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共赢。
2、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展望发现: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实质上是区域与商家的协同发展模式,注重多方利益的共赢,而且由于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一般较长,市场需求变动性大,因此,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难以保障其正常、健康运行,需要借助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将区域、农产品供应商、农产品销售商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共生、共利、交互的合作环境,构建共同的价值链以及相应的网络平台,促进农产品的健康营销,带动各方利益的共赢。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在应用上,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优势,有效的将区域、企业、商家、消费者的信息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农产品营销手段,并且在物流跟踪、认证监管的督导下,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风险,另外,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流通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出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利用网上洽谈服务、网上支付服务、网上签订合同服务、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咨询服务等辅助最终的电子商务运营,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除此之外,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不仅仅实现各项技术的协同发展,而且在数据、业务等多发面均实现了协同发展,这无疑会降低农村电子商务运营风险,且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电子商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几亿农民分散的产品生产、销售如何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大市场全面接轨,因此,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体现出国际性、强大的包容性以及独特性等,而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集中了国际性、强大的包容性以及独特性,可见: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战略发展
3.1相关政策的支持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是研究的重点,经实践发现,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战略发展中的相关政策的支持,需要从政府的扶植意识和能力上抓起,在扶植的过程中,政府要严格的落实“不缺位、不越位”,不能越俎代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因素,不能越过农民的意愿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应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制定出详细而科学的政策文件,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另外,政府要相信农民和市场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或者凡是农民和市场能够自我调整、自我解决的事情,政府不要强加干预),政府只负责支持和监督。但是对于那些市场失灵,农民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如资金、土地、人才、网络资源、网络环境等),政府则要严加干预,发挥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强大的调节能力,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促进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3.2“播神火”和“接地气”——体现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
为了有效的体现出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需要从“播神火”和“接地气”谈起,其中“播神火”是指:政府鼓励和促进、大力传播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以往相对轻视自下而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偏颇进行调整),旨在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政策环境,以便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农民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政府帮助农民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其中“接地气”是指:政府的辅助作用在农民自主实现电子商务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将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实处(通过政府干预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主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系进行积极的结合探索)。
3.3创新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且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积极的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另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是比较落后,导致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使得农民在从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大多农民不敢轻易尝试,致使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使得农民可以借鉴成功的案例,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且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致富之路。
3.4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加强应用)
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优势,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促使农民自发在淘宝、拍拍等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相应的信息,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在这种市场交易平台(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上开店,进行销售、交易等,基本上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要,拓展农产品的营销范围。另外,可以自动生成信用机制,交易双方都需遵守支付安全体系并有安全支付绑定。重要的是,网络市场化平台产生了空前的人气凝聚,交易双方、服务等都归纳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之中,简化了农产品营销流程,农民可以根据人气指数调整产品的销售方式和销售价格,促进交易额的上升,从而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且能够有效的帮助“三农”问题的解决。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有的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而且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只有不断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播神火”和“接地气”——体现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创新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且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2]马珊珊.基于产业集群探索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发展[J].电子商务,2015,(3):14-15.
[3]周海琴.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农民反贫困的机理和效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25(12):1025-1026.
[4]王铄.基于电子商务的CRM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2009(5):12-13.
[7]贾利军.电子商务环境中电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2006(9):112-114.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研究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这一词进入中国学者视野,国内学者真正上意义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或是农业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始于2000年:2000年李小平在学术期刊《计算机与农业》2000年第6期上发表了《农业电子商务从网上供求信息做起──几种典型的免费供求信息网站实例简介》的文章,拉开了国内学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的序幕。在对国内部分文献的内容研究发现,目前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农产品电子物流研究及针对典型农产品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等五个方面。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国内研究内容分析
1.作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1)作用。国内学者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作用有一下几点:李海平,刘伟玲提出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可以解决农村的信息鸿沟问题,同时,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的流通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喻红艳提出移动电子商务是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
(2)现状。国内学者王勇民,赵蕾等研究发现我国国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可能;②庞大的用户群使农村是移动电子商务成长的沃土;③农村市场的需求是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④政府积极引导为农村移动电子商务营造好环境;⑤试点工程推动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⑥产业链面临新的整合;⑦移动支付的发展时机日趋成熟。
(3)对策。面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国内许多学者进行研究,提出了诸多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秦绪杰,王勇民,赵蕾,金英泽等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主要有:①积极引导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价值应用的认知;②搭建农业移动数据库和移动电子商务平台;③政府协同运营商降低资费;④积极建构移动商务的安全环境。喻红艳对于以手机为载体的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提出对于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有:a.将手机的优势观念渗透到农村,b.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实用性问题,c.打造综合性手机运营服务平台,d.改善手机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
2.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的观点:魏冬东(2007)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三级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晓哲发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及选择》;邓珊,张益民的《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体系模型研究》,在这个分类中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采用的体系结构进行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对相关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电子商务应用进行了研究如杨毅超,黄璜;李业刚,宋道金,王淑君,赵公波。
3.农产品电子物流研究
由于农产品本身对“保鲜、保生”要求很高,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物流问题也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侯晴霏,潘春来,王小明,潘阿龙认为引人第三方物流与草根物流相结合,寻求服务范围较广的物流机构进行合作,借助其较广辐射能力和较完善的物流设施可以较好的解决农产品电子物流中的障碍。岳云康提出,依据电子商务标准,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建设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通过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研究现状如下:
1.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途径。主要针对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安全信用问题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2.以某一具体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就以某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其目前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发展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发展主流,主要在于我国各地发展有其各自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自身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才是上策。
3.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细节性问题进行展开。主要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范畴,针对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关键发展因素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对应的能够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此外,还有以衡量标准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海平 刘伟玲: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9).
[2]喻红艳:移动电子商务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农村人口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截至2013年6月底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1]。与此同时,教育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有条件和有能力进行网上交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但不可否认,农村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一就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尤其终端配送或初始端揽货的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需要[2]。如何改进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配送模式,降低发生在农村区域内的物流成本,提高终端配送和初始端揽货的效率,日益引起学术界、网商界和物流界的关注与重视。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研究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网上交易的最终端或初始端在农村(也包括乡镇)这个地域内发生的物流配送(或揽货)的具体模式。
2传统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在未涉及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传统农村物流配送的出现无外乎与两种情况有关,一种是处在供应链上游的经销商向位于下游的农村(既可能是经销商也可能是终端客户)进行送货或配货;另外一种则是由处在供应链上游的农村的农民向位于下游的其他地方的其他人或机构进行发货。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前一种情况所涉及的物品简称“下乡”物品,把后一种情况所涉及的物品简称“进城”物品[3],这些物品既可能是商品,也可能是非商品,比如书信等。
在具体的运作上,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农村物流配送模式主要包括农村邮政物流配送模式、以地级市为物流枢纽的农村物流园区配送模式、连锁超市主导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契约型物流配送模式、借助于农村客运汽车站点的物流配送模式[4]等;也不排除在一些还未建立物流配送网络的农村地区或客户出于节约成本方面的考虑,农村物流配送的物品的接收方选择自己到指定网点提货或送货的模式,我们可以把这种物流模式看做是自营配送模式;自然而然地,也可以出现物品配送企业的服务+客户自营的模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总结成如图2-1所示。
除契约型物流配送模式之外,其他的配送模式我们不难从字面意思对它们进行理解。比如,农村邮政物流配送模式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概括成需在农村配送的物品通过邮政配送网络转移到指定的农村客户手中的物流活动过程的模式;以地级市为物流枢纽的农村物流园区配送模式是指以地市为中转站、以农村物流园区为终端配中心向上下游进行统一“配”和“送”的物流配送模式,等等。契约型物流配送模式则具体是指是公司(可以是物流公司也可以是非物流公司)与农民或合作社之间以契约为媒介进行联接,农民或合作社负责提供农产品,公司负责进入市场。作为客体的需在农村配送的物品,其提供者和农村客户一般包括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个人,而个人既可能是农民也可能是非农民。另外,传统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即“下乡”物品的流向和“进程”物品的流程都是单向的,彼此在配送这个环节里联系非常不密切。在新型的经济环境中,这正是制约农村物流高效率运营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农村物流配送需求特征
农村电子商务是与城市电子商务相对应的电子商务概念,农村电子商务强调的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网上商务活动。因此,对应城市物流配送,农村物流配送的主要作用是在农村范围内进行农村日用消费品、农用生产资料的配送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集货等方面的物流配送活动[5]。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农村物流配送需求相对于城市物流配送需求来说,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1)需求相对分散。对新农村建设还仅仅处于初步阶段的中国来说,农村物流配送与城市物流配送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农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我国普通农村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很多农村地区无法通过电脑上网。这就决定了围绕农村人口而进行网上购物或农产品销售等经济活动都表现出一定得分散性,从而就导致了物流配送需求的分散性。这种需求的分散性在经济不发达、平均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必须要认识到这种空间需求不均衡型带来的影响。
(2)有明显的淡旺季。对“下乡”物品而言,由于购买者要么是在农村工作或生活的人,要么是这些人的亲戚朋友。购物主要的目的基本都是为家人朋友添置所需物品。因此,农忙时节和春节前一个月相对而言就成了旺季。对于“进城”物品而言,由于“进城”物品主要包括农副产品,那么它的物流配送需求淡旺季就基本与农副产品的收获季节有关,一般情况下,农副产品一收获,喜欢在网上交易的农户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网上销售,以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降低其他方面的库存成本。农副产品的收获之时,也就是所谓的旺季。
(3)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更受青睐。对于农村的网上购买者来说,他们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信任程度要远低于城市的购买者。出于对网络安全的担忧,在配送模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货到付款。因此,特别是承担“下乡”商品配送服务的企业,不仅要做好配送服务,可能还要兼收货款。
(4)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配送需求增长趋势明显。农村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新农村的建设等,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再加上对商品价格的敏感性,网上购物相对物美价廉,这必然导致农村物流配送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增长。
4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配送需求呈现的新特点,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时,我们就必须要从以下方面来开展。
(1)加强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为农服务流通网络,特别要尽可能完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为农村的配送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制定与终端配送相关的法律政策,将区域快递发展看作是电子商务的重点[6];从政策层面上规范电子商务活动,提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农民网上交易的信心,增加配送服务的需求量;规范农村物流市场,让物流服务与网上交易相匹配,提升其网上交易的满意度等。
(2)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来说,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能代替库存,通畅的物流信息,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也能提升物流的服务效率。同时,对物流服务信息进行分析整合,采用同程、同车、不同服务对象的模式,既是实现共同配送的有效策略,又是解决返程车空载问题的很好方法。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客户与物流服务企业间以及各个物流服务企业间的业务对接,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3)变单向配送为双向配送。
传统的农村物流配送模式里,“下乡”物品的配送和“进城”物品的发货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鉴于“下乡”物品配送较频繁,我们完全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配送之后再揽货,从而实现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的目的。
(4)多种配送模式相结合。
由于网上交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尤其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只要有移动的网络,基本都能实现网上交易。需求的频繁性再加上地域的分散性,如果单一的选择让快递企业来进行配送,配送成本高且效率低。因此,我们在新型的配送模式里,除随汽车客运进行配送外,我们可能还需要选择其他的配送模式。
结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的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应该如图4-1所示。
5结束语。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农村物流配送发展却十分的缓慢,两者之间的矛盾,势必会影响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要想推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配送模式的完善,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是基础,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关键,除此之外,转变农民的交易理念、优化物流服务企业的运营模式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总而言之,构建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是一个长期化的、系统化的工程,这对理论界和业界来说,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年7月
[2]常连玉,陈海燕.B2C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探析[J].江苏商论,2010,(9):80-81
[3]上官绪明.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68-70
[4]郑远红.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分析[J].农业经济,2011,(11):87-89
[5]陈雪刚.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6月
[6]宁明志.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2012 年第31卷第7期(总第262 期):146—148
篇5
1月15日,广西首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柳州成立,将助力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助农增收。
柳州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是由柳州市农业局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一个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柳州市农业局局长温承全介绍,服务中心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营”的模式解决了政府部门电子商务服务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对市场动态不能快速准确把握的缺陷,同时也解决了一般市场化机构在市场运营过程中散乱无序、号召力弱、信誉低、难以集中农民力量的问题,更好地达到了服务农村、赢得市场的目的。
温承全说,柳州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有两大亮点:一是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提供移动互联网可视化。即通过手机扫描农产品二维码进入柳州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微店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设备,对所售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查看,并可调取各种生产数据,倒逼生产者严格执行生产标准,让消费者对所买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二是提出了电商社交推广模式。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软件,对所售农产品信息进行定点投放,提高销售信息受众率,同时打造柳州农产品社交圈,涵盖生产、销售、加工、使用等完整销售链,建立柳州农业电商文化。
篇6
一是构建电商平台服务体系。以创办电子商务公司为基础,引入专业人才、组建运营团队、搭建服务平台,打造农村电商主力军。截至目前,全系统成立7家电子商务公司,组建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淘宝园、电子商务培训学校、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电商平台、电子商务协会等各类电子商务服务平台7个,累计为各类人员提供电商运营、营销策划、摄影、美工等技术服务5万余人次。
二是构建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打造“电商平台+经营主体+农产品基地”式的产地货源经济模式,对域内特色农产品进行筛选,收集整理优质品种打入电商市场。截至目前,全系统已整合各类农产品资源50个品类、400余个单品,为各类网商提供货源支持。为满足农产品网上经营需要,先后开发了野猪肉脯、鹿肉脯、人参咖啡、人参糖等品牌产品,上线销售;敦化市对线上销售农产品统一印制“大德敦化”标识,增强了品牌效应;在敦化、汪清等3个县(市)设立了特色农产品展示体验区,集中展现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依托长白山旅游沿线,搭建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交易网络,初步建成特色农产品交易体验网点8个,铺设人参、食用菌、蜂产品、煎饼、米酒等系列产品数百个品种,设置网络链接二维码,方便游客二次购买,同时为网店销售增加流量。
三是构建农村网商培育体系。依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各类电商服务平台等载体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基层供销社为重点,以普及电商知识、提高电商意识、提升电商操作技能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电商培训,2016年以来,共开展农村电商培训24次,培训各类网商人员4260人次;引导各类网商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办网店155家,实现电商销售额1500余万元。积极争取总社电商惠农项目,已申报敦化、汪清、珲春农村电商项目,申报资金额3000万元,现已通过省专家评审,待总社批复。
篇7
一、陇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基础网络通信服务趋于完善
近年来,陇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网络通信服务体系,目前,通讯网络已经基本覆盖县域人口居住区,多业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网络满足了各类用户对数据通信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助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县入驻C2C第三方平台电商户300余户,注册专业电子商务企业6户,涌现出了陕西脸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陇县众鑫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优秀典型电商企业 2016年前半年,全县电子商务营销额达 320万元。
3、组织领导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县委、县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陇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和《陇县鼓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并由县财政列资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运行。同时,政府网站开设“农村淘宝”专栏,推介电商企业和电商“明星”,起到了宣传和示范引领效应。
4、发展环境持续不断得到优化
建立健全了行业监管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发挥公安、市场监管 、供销、商务等部门在电子商务及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监管职能,对电商企业、网店经营等从业人员加强了管理,从而维护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运转,使得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
二、陇县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思路不清,对电子商务认知度不高
在调研中看到,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对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所知甚少,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低,在这种现状使农村电子商务普及较为困难。一是认知度不高。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仅有的几户电商也普遍面临着经营思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压力大、人才不足等困境。二是电子商务观念普遍较为滞后 。目前,农产品销售仍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多数农民对电子商务不了解,对电商在产品销售、生产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清楚,在观念上觉得电子商务目不可及,离自己的现实生活虚拟而遥远,和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关系不大,甚至觉得自己对电子商务的不可控,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不可预期的损失和风险,所以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农业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体交易之中,对电子商务为本公司将会带来的效益持怀疑观望态度,对于农业电子商务浅尝辄止,参与度低。
2、缺乏完整的配套体系
物流、仓储、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物流配送局限性大。陇县目前物流配送网络只延伸到县城,只有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设有网点,绝大部分村庄距乡镇网点较远。物流配送不便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物流配送成本偏高。农特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保鲜、防破损要求高。由于包装费用大,物流运输服务费偏高。高成本低收益导致农村?商单店利润低,经营户积极性低落,店铺逐步走向衰退。三是农产品仓储条件受限。农产品网上交易多数为现货销售,产品注重的是鲜活。如果物流过程中缺乏冷储配套设施,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损失,也容易引起交易纠纷。而陇县冷贮设施和条件及技术及其缺乏,导致鲜活农特产品网上销售率极低。四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网络信号差、速度慢,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
3、运营成本大,技术人才匮乏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一是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陇县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主体大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个体户,因其发展时间短,资金积累较少,经营利润较低,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状态,难以发展壮大。运营的高成本成为一些农业商户进入电商渠道的拦路虎。二是缺乏技术支持。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支撑。陇县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管理者、从业者的知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陇县众鑫、盛源等农商企业都从事了网上销售,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网店销售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同时,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给予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也不高,使得电商人才留不住流失严重。
4、地方特产知名度不高
农特产品缺乏形成品牌意识,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规模和比重较低。比如陇县的核桃、辣椒、土蜂蜜、苹果等土特产及马勺脸谱、皮影、虎头帽、老虎枕等手工艺品深受省内外游客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长期只能在本地零散销售,难以通过电商平台创造出效益。
三、对策和建议
1、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首先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增强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让“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提高农业企业和群众的参与度。二是要运用“互联网+”积极打造“互?网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思想”三位一体的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打造一批示范店、示范企业,引领村民加入到电子商务销售行列,让他们在增收的同时,开拓视野,提高认识,从而促进域内电子商务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要把思路放长远,规划放长远,利用县域农特产品资源优势的推介和网上销售,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升级换代助力。
2、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民电子商务意识
一是制定宣传培训计划,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宣传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树立全民“要做电子商务、敢做电子商务、做好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就业创业。二是要大力引导大学生村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个体工商户开展网上创业,在兴办实体店的同时开拓网店市场,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三是要树立一批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典型并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创业氛围,为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3、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整合陇县县域特色农产品,建立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商标;强化陇县地域品牌意识,形成“陇县”品牌体系,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引入国际化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通过新媒体加大营销力度,提高“陇县”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培育名优品牌,提高地方网货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以乳品为主的工业品研发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使陇州社火脸谱、皮影、布艺、小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进入电商市场。三是立足县域产业发展和销售实际,做好苹果、核桃、辣椒、西洋参、蜂蜜、奶粉、刺绣、脸谱等产品筛选,积极策划包装,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产品知名度。同时,加大食品、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特产品质量上乘、安全放心 。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条件
一是要加快农村互联网等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增强网络宽带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要建立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农业网站,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保障和支持。利用网站收集、整理农业数据,用现代化科学理念指导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农资农具购买,用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篇8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扶贫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传统行业都受到电商的冲击,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再单纯是增加一条销售渠道,多卖几件产品的问题,而是成为转方式、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越来越与“三农”、就业、创业、扶贫、税收、城镇化等中心工作和战略目标相关。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其中明确了电商扶贫工程的重要作用。2016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政策。”2016年4月8日,商务部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指引(试行)》,该文件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五大工作内容,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扶贫开发水平。电商扶贫就是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及旅游资源无缝对接市场,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农村生活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扶贫模式。电商扶贫的层次有以下四层:(1)面向个体的精准扶贫,针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的培训及后续帮扶服务,提升技能从而脱贫。(2)面向企业主体,扶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涉农龙头企业、网上经纪人、生产合作社、地方电商企业等,带动农产品销售和贫困户就业。(3)扶持有产业基础和地域特色的贫困区域,实现电商相关主体聚集,实现产业化运营,带来大量物流快递、包装、广告、生活服务的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4)以整个县域为单位进行对口支持,从县域电商规划、产业布局、网点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促进当地双向流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1湖北省县域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5年7月,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5年发展的200个示范县名单(其中湖北省8个县)。2016年1月11日,农业部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方案涉及全国10个重点省(区、市),湖北省并没有作为试点地区。其中要求北京、河北、吉林、湖南、广东、重庆和宁夏等7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等4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北京和海南重点试点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1.1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基础较好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一直处于中部地区领先,2002年就获批国家科技部第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省。根据世界知名数据商Akamai的统计,作为国内网购大省的湖北(全国第8,中部六省第1),在全国知名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的入驻企业数量和交易额都偏少。
1.2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情况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不断的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自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每年各省、自治区通过激烈的竞争评选推出发展基础和前景较好的示范县名单。从该名单分布来看,黄冈(共6个)、恩施(共3个)和十堰(共3个)的示范县入选最多。
1.3湖北省参与农村电商的主体及其特点分析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除了当地政府以外,还有以下7个方面的主体会参与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的建设中,包括:国家机构和央企(中国邮政、供销总社、中国电信)、传统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地方电商企业(浙江赶街、山西乐村淘、深圳淘实惠)、涉农上市企业(金正大、辉丰农业、新希望、北大荒)、新农人群体(广大的农特微商)、社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县域电商的整体规划与方案设计、产业园及物流体系构建、再到美工、摄影、包装、品牌设计、推广、培训等)、县域当地传统零售连锁企业。
1.4湖北省淘宝村现状
淘宝村通常是聚集在某个村落的网商群体,基于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以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的电商产业聚集现象,其数据认定标准通常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阿里巴巴了全国20个淘宝村,湖北省无一入选。如今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211个,湖北仅有一家入选(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相对于其他农村电商发达省份(浙江62个,广东54个,福建28个,河北25个,江苏25个,山东13个),反应了湖北还缺乏电商产业集聚的配套政策与发展环境,值得反思。
2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2016年是湖北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元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1)思维理念问题。很多地方对电商扶贫的认识存在问题,扶贫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自上而下推动,基层群众缺乏动力和基础,地方政府推行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往往照搬江浙等地先进模式,政绩思维明显。创业培训实用性和融资渠道等问题往往又得不到解决。(2)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标准化问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商品化程度不够,而缺乏标准化就缺乏品牌化经营的基础,从而很难系统的包装和推广,从公共区域品牌发展到市场品牌。(3)信息、交通、金融基础设施整体落后。基础设施问题.面临着信息流和实物流两大主要难题(道路状况差,物流发展滞后,网络覆盖面低)。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网点覆盖区域有限,造成交易支付渠道不畅通。同时农村电商融资困难,电商扶贫资金不到位,电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拨付不及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农民贷款困难等问题也客观存在。(4)电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全面缺少专业的电商运营、技术、营销、市场、仓储物流、品控保险等人才,这也是实施电商扶贫的一大障碍。(5)县域电商缺乏统一高效的规划,造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式协同发展环境有所欠缺。很多地方政府重视扶持电商园区和企业招商,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发展电商,对基数更大的农村草根电商创业的重视不足,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等新农人群体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3对策分析
探索并研究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电商扶贫开发水平,形成完善的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带动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创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统一认识,利用农村电商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电商并不仅仅只是工业品、农资下乡加农产品进城,而是要借用电子商务这种新经济理念,打造重构新型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打通农业生产与终端市场的流通环节,促进贫困地区人民增收;重塑优化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金融及生活服务体系,促进农民生活的现代化。(2)推进品牌战略,主打特色创新。贫困地区当地政府必须站在全局视角,整合优化当地农产品资源,以政府背书的方式,系统打造当地农特产品品牌,从公共地域性品牌逐步发展到市场化的企业品牌。(3)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打造当地电商产业生态圈。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覆盖范围和实际运营专业指导。需要贫困地区当地政府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并增强电商扶贫专项资金拨付效率,丰富农村电商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解决农村电商从业者的融资难问题。(4)培养高端和实用性电商人才,完善人才体系。贫困地区当地政府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电商发展的人才问题,①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部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和力量;②通过创办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培养本地化人才;③通过配套优惠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做大一批本土骨干企业。贫困地区政府必须锁定紧缺应用型人才(美工设计、数据分析、运营推广),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5)完善农村电商扶贫制度和扶持政策。电商扶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领导专班的积极推进,地方各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在贫困地区当地营造电商扶贫的紧迫气氛,再基于深度调研成果出台电商产业布局、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以及创业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及创业贷款优惠政策,最后再通过典型电商创业致富案例的示范推广效应,进一步推进当地电商经济发展的步伐。
4结语
当前,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方认识差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才、组织与制度等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其成因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旨在统一农村电商参与各方的认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农村电商扶贫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电商带动当地传统产业的繁荣,实现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现代化,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并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就业与创业,从而实现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促进贫困地区群众人民增收脱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局面。
作者:杜晖 熊艳芳 单位: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昕,起建凌,谢圆元.电子商务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
2卢迎春,任培星,起建凌.电子商务扶贫的障碍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5(2)
3魏延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5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淘宝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张蕊,王银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9)
篇9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
发挥黄冈市区高校资源优势,在城东新区、黄州经济开发区、南湖教育区等地,分别设立有一定规模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集中建设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园创意园和产业园若干个,并按电子商务配套所需的不同功能区予以科学布局,重点培育一批企业和项目,形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核心区。
二、公共平台搭建工程
(一)搭建黄冈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创业服务的公共平台
整合政府、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行业网站、企业、各类专合组织、行业协会等有关资源,利用互联网和3G技术,建设网上办事中心、电子商务网店购物中心、电子商务客服呼叫中心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网上办事、网上采购等各类信息服务。
(二)创建各类为电子商务创业一站式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推出互联网数据中心、城市呼叫中心、移动通信创业服务中心、市民一卡通、电子商务技术创新、物流信息、信用体系建设、信息资源整合等平台项目。
(三)建设电子商务网店销售实体示范平台
引导知名电子商务网络经营商建立网上、网下互动的经营模式,以特色的街、村、镇等示范区域为主,鼓励网商与传统企业联手,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无缝链接。
三、“五进”工程
(一)电子商务进商场
推动全市各大商场建立网上销售网站,形成实体商场和虚拟市场互为补充的销售体系;鼓励大型商场、超市运用电子商务方式开展“网购”、“网销”等业务。
(二)电子商务进市场
依托各县市区特色专业市场,搭建有产业支撑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建立与电子商务配套的市场物流及金融支付体系。
(三)电子商务进企业
每年扶持10家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开发。
(四)电子商务进社区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黄州城区建设社区信息服务点,通过网站、固话、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身份识别、小额支付、购物消费等服务。启动建设市民一卡通工程,鼓励各类物流中心、企业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在线交易、实时配送。
(五)电子商务进农村
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拓展计划,建立农产品、农资等网上交易平台;引导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县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应用电子商务;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培训,每年组织农村信息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提供技术远程教育。
四、网络零售工程
支持传统百货、连锁超市等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推进传统零售业与网络零售有机结合。支持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开展网上销售,强化商品市场的仓储、配送、采购等功能,发展一批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
重视发展农村网络购物市场,结合农村“万村千乡”流通实体网点建设,支持发展面向广大农民的网络零售平台,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鼓励销地生产和流通企业利用网络开展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和配送经营,探索网上看样、实体网点提货等经营模式。
五、行业网站转型升级工程
依托我市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在窑炉、五金、钢构、板栗、茶叶、纺织、医药、服装等领域推进行业网站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发展;整合上下游资源,培育电子商务供应链平台,有效整合流通环节的各种资源,支持行业网站建立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交易业务的平台,提升行业网站对市场的控制力。
六、物流保障工程
整合社会物流信息资源,推进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及装备的应用。推进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都市配送网络,并逐步向县级城市、城镇和农村延伸。推进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引进一批知名的快递物流企业到黄冈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推动网络零售快速发展。
七、支付认证工程
建设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安全、高效的资金结算服务。鼓励银行拓展电子银行服务业务,强化在线支付功能,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发展电子票据、移动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业务,推出适合电子商务特点的支付产品和服务。
八、技术创新工程
篇10
“加量不加价”的尴尬一直困扰着黑龙江,如何能将农产品大省转型成为农产品强省的问题,像一粒掉进鞋里的沙子,虽然不影响大步向前,但总是让人感觉不舒服。
遂昌,一个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小县城,无论是资源还是区位都没有太多的优势,而且临近的金华和义乌都是全国响当当的经济发展“排头兵”,所以在黑龙江省,遂昌几乎是默默无闻。然而,就是在“强敌环饲”、竞争激烈的不利条件下,遂昌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发展新出路一将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相结合。
随着“赶街网”、“遂网”等一系列电子商务公司在遂昌成立,一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道路豁然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电子商务,遂昌的农民找到了农产品销售的新方式,通过电子商务,遂昌农民享受到了“网购”的实惠,遂昌电子商务模式的成功,使得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吸引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前去考察的县城,更重要的是,遂昌模式的成功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实践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与遂昌千里之隔的黑龙江以农产品种类丰富、质量过硬闻名,只不过在农产品市场开发方面,受客观因素制约,始终没有达到“百家争鸣、花团锦簇”的局面,遂昌电子商务模式的成功,恰好为农业大省黑龙江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成功之路。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再视,仅仅是2013年至2014年,国家相关机构就先后了(若干)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各地区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一般,黑龙江自然也不会错过借此“东风”的机会。2014年7月,当获知阿里巴巴拟在黑龙江设立产业带项目后,哈尔滨市双城区的丰要领导和主管部门数次赴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商洽合作事宜,终于在11月下旬顺利签署地方政府与阿里巴巴的正式合作协议。黑龙江省第一个电子商务项目阿里巴巴哈尔滨产业带项目是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
2015年1月,由阿里巴巴正式授权、杰夫电子商务负责运营、哈尔滨市政府跟踪督办的哈尔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产业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旨在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将黑龙江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哈尔滨市双城区西北域的老菜站,如今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哈尔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015年7月产业园一期将正式投入运营,年底前,将会有超过60家企业进驻到产业园开展电子商务业务,预计2015年的营业额将会超过百亿,黑龙江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将在双城起步。
哈尔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如何帮助传统绿色食品企业转型,园区负责人盖金鑫介绍说,借助双城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园区将会减免企业进驻园区的相关费用,并会培训企业的工作人员如何运营电子商务,并且园区还将引进国内优秀的第三方服务商,为人驻企业提供优质的电子商务服务,力求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转型。
产业园如何带动绿色食品上下游企业,使单一电商业务成为产业带项目?盖金鑫表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的绿色食品绝大多数都是加工程度较低的初级产品,在储存、运输等流通环节都存在诸多限制,而一些绿色食品深加工企业则因为生产和销售观念的落后,没有很好地打开市场。所以,产业园将会着力打造绿色食品深加工企业升级转型,帮助这部分绿色食品深加工企业打开市场,刺激企业的生产,在这部分企业的带动下,促进其他绿色食品初级加工企业向深加工企业转型,届时因企业转型而带动的其他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由单一电子商务到整个绿色食品产业带项目质变。
针对产业园下一步的发展,盖金鑫介绍道,阿里巴巴哈尔滨产业带项目运营必须搭建与产业带配套的线下产业园、淘宝特色体验馆,吸引电商企业人驻。因此,创建哈尔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淘宝・哈尔滨地方特色馆承接产业带运营管理,三者密不可分。2016年,计划建成淘宝哈尔滨地方特色馆,扶持并孵化100家以上传统企业完成电子商务升级应用工作,同步建成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到2017年,将建成淘宗黑龙江地方特色馆,同步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区。
- 上一篇:公共卫生管理细则内容
- 下一篇:事故应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