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 分析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机构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结果 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实施中主要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缺乏,工作人员素质低,未能彻底履行工作职能等。结论 浦口区应采取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实现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普及。
[
关键词 ] 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89-0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浦口区自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探索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完善服务体系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合理化建议。
1资料
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个人访谈部分,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的负责人全部列为访谈对象;随机抽取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公共卫生科长列为访谈对象;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随机抽样10个,样本村的村医列为访谈对象,收集相关文献、人物访谈资料、机构问卷调查、总结、图片等。
2方法
2.1现场访谈
访谈对象为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的负责人;随机抽取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公共卫生科长列为访谈对象;随机抽样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样本村的村医列为访谈对象;对各机构负责人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深入访谈,了解相应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等;收集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数据资料。
2.2调查问卷
设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的原因调查表》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调查表》,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
3结果
3.1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现状
南京市浦口区位于长江北岸,南京市西北方位,区域面积913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4个镇,常住人口710298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现有工作人员4名。主要承担着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项目工作政策,组织制定项目工作考核细则,定期督导考核,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三家公共卫生机构是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指导单位。浦口医院、区中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及十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 3.1.1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本次调查的主要单位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浦口区人数和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情况可知,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卫技总人数总体较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技总人数分别为49、32、26、449;从职称分配来看,主要人员位于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构成比最大到达56.3%;高级职称人数严重匮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等机构正高级职称人数均为0。
3.1.2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学历情况 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人员学历情况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主要分布在大专学历及以下,卫生服务中心79.1%人员在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从学历构成可以看出,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少,综合技能和素质相对较低。
3.2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
2011年下半年起,浦口区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开展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十大类41项服务。
在全区6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村的村医作为调查对象,填写《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调查表》。通过列出的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情况反映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从总体上看,浦口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进行卫生监督协管、协助进行传染病管理、协助预防接种、协助开展儿童保健等方面开展情况不理想,反映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不到位。
本报告以2011年10月—2012年9月浦口区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开展情况详细分析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
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教育开展教育活动次数总体较少,活动参与人数较少,参与率低,宣传栏更新不及时。同时,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方面管理水平低下,无论是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访视率、产前健康管理率还是早孕建卡率,管理率均未达到国家考核标准95%。新生儿访视情况从现场调查来看,访视质量不高,流于形式。说明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方面管理不到位,机构人员未能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能。
4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严重匮乏,缺乏高技术专业人才,总体素质不高。并且,职工未彻底的履行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效率低下,影响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
根据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具体情况来看,实现浦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按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1~15名人员编制的标准增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以满足辖区服务人口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按每个行政村或按3000~5000人口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网底的功能,提高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及卫生主管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②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针对人才队伍的现状,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有效手段,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人才的教育培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要严把人员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③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相关的免费、惠民政策,引导居民主动接受或支持配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
参考文献]
[1] 马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资源节约型道路是中国“医改”的基本落脚点[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1):11.
[2] 时先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与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 江苏省编办.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Z].2009.
篇2
【关键词】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发挥承担疾病预防及保健等一些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管理[1], 本文就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新模式探讨分析。
1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功能
1. 1 将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 实现公共卫生在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是政府履行的公共卫生职责, 维护居民健康公平, 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有效手段。所以, 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首先需要明确公共卫生服务的性质, 将纳入我国卫生发展体系。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框架, 基层公共卫生不能局限于预防与保健, 还要具有拓展功能。
1. 2 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要明确服务项目, 要有合理的人员及设备配置, 同时能够有效地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也能体现出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2]。
1. 3 明确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和职责, 社区将成为公共卫生的操作层, 上级部门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层和操作层。
1. 4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准入制度, 规范基层公共卫生管理, 包括机构的设置、场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构成等一些准入制度, 加大人员的建设。
1. 5 加强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管理, 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群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3]。
1. 6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承担传染病、精神卫生、慢性病和居民健康体检单管理等一些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 也是承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工作。
2 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2. 1 居民能够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及卫生保健, 就是一些常见病能够在社区看, 这样就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也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 2 居民至少已经使用基本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所有人在可能的范围之内积极参加自己和家庭的保健工作, 而且能够参加社区的卫生活动。
2. 3 公共卫生服务每年将6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内容, 每年给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及健康教育。
2. 4 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得到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也是保障居民健康权利;这就是说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人享有相同的平等权利[4]。
2. 5 公共卫生服务每年按项目向居民提供免费的项目, 根据各地的条件可以在国家统一的项目上增加服务项目。
2. 6 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政府部门要在各个环节加以配合及其支持, 使居民无后顾之忧。
3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设
3. 1 对于我国现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设施, 要加大投入建设, 尤其是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
3. 2 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投入, 使公共服务能够正常的运营, 尤其是对那些免费项目要得到保障。
3. 3 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 医院进行相关业务的学习培训, 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也可以根据需要招聘一些医务人员来补充队伍建设, 使我国的公共卫生更上一层楼[5]。
4 小结
近几年我国公共卫生的建设及投入有明显的进步, 表明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已经均等化, 表现出我国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完善化, 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的重要见证。
参考文献
[1] 董军. 卫生事业管理学 . 科学出版社 , 2009:9.
[2] 陈林.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4):8.
[3] 袁. 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山东大学, 2012(12):3.
[4] 娄二朋 .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中的政府职责. 河南大学, 2010(5):1.
篇3
一、福建省卫生监督体系发展现状
为推进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卫生监督网络逐步建成
目前,福建省已建立省级、9个设区市和84个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在300多个乡镇、街道启动了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 作,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
2.卫生监督队伍初步建立
福建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核编2000名,现有在岗人员1848名,通过实行统一着装与标识、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塑造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形象。同时,严格准入标准和培训教育,目前全省卫生监督队伍中76%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为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3.监督执法范围不断扩大
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范围由单一的公共卫生监督逐步扩大。具体包括依法监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传染病防治、为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各级别的卫生监督机构至上而下共同承担着全省30多万家监管对象的经常性或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
二、福建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卫生立法不完善
目前,福建省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早期制定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时期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行政处罚的手段和效果也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不能有效的起到预防的目的。卫生立法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只有卫生立法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有法可依。
2.业务用房短缺
据统计,福建省84个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73个县没有业务用房(占86.90%),均为通过临时借用或租用场所办公,监督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与标准相比缺口近80%。业务用房不足,造成功能分区缺失和混乱,给案件受理、证据保存、行政许可受理等业务带来了不便,制约了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
3.基本设备、装备配置不足
福建省目前大部分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车辆、取证工具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等严重缺乏和落后。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配备率约为5%-15%,执法取证工具和办公设备的配备率约在35%-50%之间,执法车辆配备率约35%。基层监督机构的基本设备、装备低于国家的装备标准,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4.卫生监督力量不足
5.卫生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卫生监督专业有着技术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执行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时,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作为支撑。卫生监督人员不但要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技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新时期,基层卫生监督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专业不够丰富,结构不够合理,整体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基本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和采供血,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在2011年,卫生部又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将由0-3岁扩大到0-6岁,增加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此外还将为农民工及其子女等特殊人群提供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服务,为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流动人口提供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
不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也将不断的完善和扩大。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第一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人生健康的权利。这意味着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都是相同的;第二是明确合理、规范、有效的服务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是依据广大公民对健康的需要和政府的财力确定的,既有面向普遍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有面向单独个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疫苗接种)。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内容上是依据公民的健康需要提供,而不是每个个体都将得到完全无差别的公共卫生服务。
3.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一部分就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开展进程缓慢,实施起来有许多困难。所以要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必须从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手,打好现实基础。
(2)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要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首先就必须从条件较为落后、卫生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农村出发。而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正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3)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是有效率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效率低下、重复浪费的情况。而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保证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展开,无疑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从根本上为基层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保障,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更快地实现。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关键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政府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
(2)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上的主要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政府保证了财政投入下,努力加强机构建设、设施设备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狠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取得预期效果。
2.加快和完善卫生立法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只有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新需求,才能切实做到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卫生立法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的现状,逐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使卫生法规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各项卫生工作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有效性。
3.加大基层地区财政投入
城市与基层地区县在基本公共卫生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基层地区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状况和医疗状况加大对基层地区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1)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大基层卫生监督资源的投入,解决卫生执法专项经费、人员和工作经费问题,积极做好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取证、快速检验监督设备、通讯工具、防护装备、网络
建设经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层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提供物质保障。
(2)健全基层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促使政府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从而能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根据经济水平、医疗技术水平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的发展,建立稳步的筹资增长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提供。
4.建立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
鉴于目前我国卫生人员在培养、配置与流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对我国现阶段卫生人员提出的种种挑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开发,以促进基层卫生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尽快实现。
篇4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45-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库尔勒市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服务站为调查对象。
1.2 资料来源:查阅近年来卫生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有相关文件资料及统计资料。现况调查资料:库尔勒市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调查问卷。
1.3 调查方法:现场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
1.4 统计分析方法:资料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1、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逐步在全区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目前已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36534人。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2、为全市适龄儿童(含流动人口)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九种疫苗每月接种数据报告及时率和完整率达100%,免疫规划九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8%以上,九种疫苗免疫程序合格率达96%以上,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8.1%,卡证相符率达94%,卡痕率达90%以上,群众免疫规划知晓率达93%以上。加强传染病的发现、登记、报告和现场疫点处理工作,提高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追踪随访到位率和规范治疗管理率,逐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3、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2271人和产后访视2158人。产前检查率90.28%,产后访视率77.0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8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3.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84%,孕产妇死亡人数3人。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全市3岁以下儿童体检13696次。全市出生婴儿2158人次;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44%。
2.2 存在问题
2.2.1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较差
目前我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都为民营。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随着医疗保险政策放开、慢病管理放开、个体医疗机构准入放开、药品价格放开,其原享受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出于生存压力与逐利本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药品零差率销售未能惠及社区居民,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
2.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完全纳入定点医保。目前,我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有10家(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州医保定点。现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申请办理医保,其余均未纳入州、市医保定点,居民得不到就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层次的发展。
2.2.3精神卫生人员缺失
重型精神病是基层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项内容,库尔勒市只有一个精神病院,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没有精神卫生人员,那么在精神病的管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随访评价上就存在问题。
2.2.4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硬件设施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自产生以来,其职责担负的是城市居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绩效工作难以开展,致使整体卫生专业人才不足、人员不稳,极大的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2.2.5辖区居民服务不同
辖区内的居民一大部分是本地户口,也有一小部分是外地户口。由于户口的不同,所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同,除了一些疫苗免费接种外,对外地户口居民的慢性病、老年保健、重性精神病等,并没有提供卫生服务,不能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3 结论
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拥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215多名,房屋和设备配置基本到位,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硬件配置不断加强,服务功能逐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办民营性质,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篇5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5-22-02
Analysis on Public Health Function of Township Hospital in Farming and Stockbreeding Areas of Xinjiang Southern Area
HE Yan1 ZHANG Tao1 WANG Pengfei2 LIN Wei3 WANG Yu4
1.The Medical Insurance Office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63,China;2.The Bethune Medical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3.The Party Committe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4.The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public health function of township health in southern area of xinjiang,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pplie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public health function. Methods Using health resources data system to study current situation of township hospital in Kashi and Hetian. Results The study disclosed some problems:inaccurately of function location,lack of talented,insufficient of government finance investment. Conclusion The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tion as follows:locate the functions of rural hospitals,strengthen the talents team construction,increasing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Key words] Township Hospital;Public health function;Situation investigation;Suggestion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中心枢纽,它同时具备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乡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在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对地方病、传染病等进行防治,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为农民提供卫生保健、健康宣传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1,2]。新疆南疆地区农牧区面临着地域广、人口少、交通不便、发展情况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存在着服务人群少、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高的特点,以及地域的原因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该地区农牧民存在地方病、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且呈现出高发的态势,正成为南疆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通过对和田地区、喀什地区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地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功能实施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力求促进南疆农牧区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共254个乡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时间为2010年6~9月。
1.2 研究方法
使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填报系统对喀什地区、和田地区254个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实施状况进行调查。
1.3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1)乡镇卫生院的一般资料,包括人力资源状况、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务收入等内容。(2)乡镇卫生院的基建资料,包括乡镇卫生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业务用房面积等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的数据料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在数据校对无误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地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地区为喀什、和田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共254个乡镇卫生院。其中喀什地区共11.18万平方公里,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共168个乡镇,共397.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4.5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2%;和田地区共24.78万平方公里,辖7个县1市,共86个乡镇,共1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3.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7.0%。
2.2 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254个乡镇卫生院平均服务人口20849人,每个乡镇卫生院平均管理14个村卫生室,有96.8%的乡镇卫生院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254个乡镇卫生院中,有57个乡镇卫生院没有预防保健科业务用房,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22.44%,有46.85%的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科室业务用房小于60平方米。见表1。
2.3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情况
2.3.1 人力资源情况 截止到2009年底,254个乡镇卫生院总在岗职工总数为6990人,从事卫生技术岗位的人员总数为6190人,其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总数为374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6.04%,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从事预防保健人员为1.47人;从事医疗岗位人员为316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51.18%;从事护理及其他岗位职工数分别为2018人和619人,分别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32.60%和10.18%。按照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中对预防保健人员数量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0%的要求[3],254家乡镇卫生院都未达到国家标准,并有高达110个乡镇卫生院尚无预防保健人员,占总乡镇卫生院数比例为43.30%。
在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中,大部分人员学历为中专,平均年龄在35岁;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岗位的职工中有47人取得公卫执业医师或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占从事公卫服务人员总数比例为12.56%,其中,有55.27%人员是兼职从事本院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的。从调查医院来看,由于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大,各乡镇卫生院普遍反映公共卫生服务的人手不够。
2.3.2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按照2009年国家要求基层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254个样本乡镇卫生院的开展情况调查,发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致相同。家庭建档率比较低,仅为13.25%;样本地区开展发放以乙肝、腮腺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资料共1274228份,接受健康教育人数为2388528人;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数为103121人,疫情报告率达93.0%;样本区域计划免疫覆盖率达到100%,其中5种基础疫苗(脊灰、百白破、麻苗、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率平均达到94.31%;在妇幼保健方面,0~36个月儿童建卡率达到95.6%,新生儿保健数达到100%,2009年样本区妇女病普查人数为177526人,普查率为38.21%;在慢性病建卡数方面,在样本区域里乡镇卫生院建卡率比较低。见表2。
3 讨论
3.1 明确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基础作用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枢纽,是集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慢病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专业、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乡镇卫生院要明确其功能定位,要打破乡镇卫生院“卖药治病”单一功能的误区,改变乡镇卫生院轻预防,重治疗;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病的观念,着力加强以公共卫生为主,坚持以防保与医疗并重。要理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促进其功能定位正常发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农牧区农牧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3.2 保障经费投入,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
据调查,254个乡镇卫生院中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的情况很严重,并且在其业务构成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大部分,而作为乡镇卫生院重点工作的公共卫生服务收入不足一成。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差距,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卫生事业经费必须向公共卫生倾斜,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还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各方责任,改变乡镇卫生院依赖县、乡财政的局面,中央和省级财政也应承担其更多的投入责任,特别是对新疆南疆偏远地区,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牧区乡镇卫生院顺利发展,更好的为广大农牧民服务[4,5]。
3.3 积极推动农牧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公共卫生人员不足,大量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能够很好的开展。而且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学历基本上都是中专,还有少部分是高中学历,学历层次比较低,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新疆南疆是偏远地区,对广大大中专毕业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且南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区,汉族学生还存在着语言交流不畅的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基层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引进。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在职务、工资福利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去工作;同时,政府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医学院校或者卫生职业学校面向基层培养一批适用的专业人才来充实到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中[6]。
[参考文献]
[1] 刘成凤,张光成. 山东省乡镇卫生院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63-64.
[2] 赵琦,赵根明,谢昀,等. 我国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88-90.
[3] 张晓丽,方先.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建设机制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24-25.
[4] 孟军,董柏青,唐振拄. 广西部分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及公共职能开展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940-1942.
[5] 夏红,洪哲芳.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探讨[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6):383-384.
篇6
关键词: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管理
一、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对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加强资金整合管理。这就对公共卫生补助实行拨款不及时,致使大部分都处于年终或跨年度拨付的状况。为了增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款拨付情况的管理,国家已经着手将大量资金积压到下一年度,在无法达到完成工作量的同时,将有效使用的资金拨付到位,这对于工作干了资金没用的情况改变很大。
(二)混淆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普遍存在着混用滥用专款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最主要的还是加强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的管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已经严重缺失,为了有效的将款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的支出,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不能只靠基层医疗机构的自身自律,要从严管服务项目支出和公共卫生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医疗设备、支付房租、支付单位人员培训费等,这些方面是很容易钻空子的地方。
(三)基层医疗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核算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而且还处于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混乱的状态。我们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公共卫生补助收入是通过“往来科目”进行核算的,这将是一个资金空洞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项目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面对着一些公共卫生服务痕迹资料的情况,我们只要仔细审查就会发现将专项资金结余转入基本医疗收支结余,从而无法清楚专项资金的使用的情况。
二、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问题
(一)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一些承担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该项资金用于接待、办公设备、房屋维修等支出,超出了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
(二)对医疗机构每年完成任务的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结果不准确,考核人员责任追究办法不明确,导致公共卫生资金核算不准确、不及时,造成多拔给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资金。公共卫生资金采取预拔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资金结算。在实际操作中,考核组考核程序不规范,对医疗机构完成情况抽查率无明确规定,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未开展工作情况也能通过考核,导致不该拔付的资金也拔付甚至多拔付。
(三)一些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完成每年的工作任务甚至不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且财务未建账或账证不完整,在审计或主管部门检查时不能提供完成有效的依据。
(四)建档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一些考核已完成的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不完整,一些已支付了公共卫生服务费的项目如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在档案中未记载。
(五)一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卫生院在支付使用专项资金时,无相应的计算依据。
三、如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面对着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从严治理公共卫生资金的乱用情况。要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从源头上紧抓资金使用不放松。要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转变监管职能,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审计措施,将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进行严格的审理,要明细资金使用范围,按时拨付预算资金。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服务标准、使用范围等,不得出现项目资金未用或用了项目资金而未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会造成资金结余过大或超支的情况。
(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督导检查,从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逐步抓好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的规范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杜绝不合理的资金使用的发生,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把大量专款用在与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支出上,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与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将会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使用。
(三)注重严抓财会人员、主管领导及具体项目实施负责人参加政策法规、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使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要不断的强化财会人员相关会计核算业务水平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基层医疗单位要用好财务人员督促和指导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备查账簿,切实将项目专账、资金专储、专业员工纳入日常管理,不放松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真正落实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四)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相关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将资金的使用推向开放化。运用宣传单的方式,使得群众明白基层医疗资金的收支来源,从而有效的监督好基层医院资金运作的每个环节。只有在财政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下,基层医疗机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落脚点。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主要是抓好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为重点,有效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来满足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是根本。我们必须从严管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开始,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惠民有力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将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高效的得到解决。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的最基本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练惠敏,胡正路,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2]樊雨萍.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按照项目支出核算的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23)
[3]李丽琼,李丽文,林英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4(10)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5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01-02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全市人口342万,市区人口62万。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制度,不断拓展卫生监督协管各种配置,目前,四平市已经基本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镇村的卫生监督协管网络体系,为推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四平市建立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针的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正在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中系统的展开。这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可进一步满足社会公共卫生需求,切合基层卫生工作实际,解决现阶段卫生监督人力不足和农村区域监管薄弱的客观现状。通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建立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违反公共健康利益的违法行为,让百姓享受更全面更周详更具体的卫生服务。因此,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2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现状调查
21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度2011年,卫生部提出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任务目标与要求,四平市及时在一个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试点。2012年初,市里召开了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迅速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协管组织,同时要求2013年末,城市卫生社区与农村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展开率要达到100%,并印发了《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据初步统计,现四平市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协管组织覆盖率达到80%,县城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管组织覆盖率正在试点中,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组织覆盖率达到45%。
22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目前情况
221领导体制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卫生行政部门的社区卫生管理科室和卫生监督科室的双重领导,业务工作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领导与指导,具体工作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领导。组织名称统一规定为卫生监督协管组,由县(市)卫生监督所派员参加的可称为派驻分所。
222人员组成与资质人员组成包括二种形式,一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卫生院院长)、主管主任(主管院长)和1至2名公共卫生医师,组成;二是由卫生监督机构派出1至2名卫生监督员和社区卫生监督组织(卫生院)选定的公共卫生医师共同组成。卫生监督协管组织人员由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后聘任或任命,部分县(市)卫生局授予了卫生监督所提名权。卫生监督协管机构的人员应具备公共卫生医(药、护)师资质,参加卫生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并考核合格。
村级卫生监督信息员,由各村卫生所(室)负责人承担,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提名、管理与聘任。
223协管职责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基本职责,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承担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水质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和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第二是根据本地实际需求,卫生监督机构赋予的附加职责,如协助开展卫生监督培训、协助进行现场卫生监测、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各类卫生监管服务单位调查、各类卫生许可单位申请告知和资料初步审理、各类违法行为的协查等;第三是协管区域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与巡查。
224经费与用房经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提取解决,支持各级财政和社区卫生组织(卫生院)及卫生监督机构投入资金,卫生监督所在执行县级卫生监督基本装备项目时应适宜考虑卫生监督协管组织装备;卫生监督非税收入资金应坚持利益共享原则,合理利益相关单位的分配。卫生监督协管组织用房由社区卫生中心或卫生院解决。
225管理考核卫生行政部门向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下达年度管理责任目标任务,卫生监督机构与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或协管组建立业务领导或指导关系,明确职责分工,部署专项工作任务,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开展协管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年度(单项)工作业绩和项目经费下拨挂钩。卫生监督协管组要建立完善信息报告、卫生监督协查、卫生许可告知资料初审等工作流程,倡导日零报告制度,完善卫生监督各协管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卫生监督机构对协管协查信息要专科专人负责,制定信息接收、审核、批转、现场出动制度,重视信息的互动,做到件件有反馈,实现良性运行。
3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到位不及时,卫生监督协管经费不详实在走访基层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时候,发现有些领导认为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无经费或经费可用“东”也可用“西”,从而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有其名而无其实。
32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协查或巡查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依据一些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缺乏,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承担和开展各项协助执法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指导培训又缺乏经费。
4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8
[摘要] 本文探讨了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并从实践角度研究了浦东新区开展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经验和成绩。笔者发现,中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适合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并应加强专业人才和队伍培养,继续研究开发新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手段,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65-04
The new model of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for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integr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YU Donghai1 DU Leyi2 SUN Min1 QI Changju1
1.The Health Bureau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5, China; 2.Gongli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necessity for the developing TCM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 system, and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we has researched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model in Pudong District. We has found that the TCM public health service system is suited the wa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for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continue to research and supply the new means for TCM prevention and health, and put in more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gr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ublic health; Explore model
[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10G009A)。
[作者简介] 郁东海(1971-),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及预防保健。
通讯作者
公共卫生是通过组织社会资源,为公众提供疾病预防和促进健康的一门管理学。早在1923年,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Winslow教授就作出了比较完整的定义:公共卫生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科学和实践。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的疾病、教育人们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享有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水准。也有学者简练的把公共卫生定义为“3P”,即promotion(健康促进)、prevention(疾病预防)和protection(健康保护)[1]。
1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公共卫生是随着人类与疾病斗争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学科,在早期往往带着宗教和超自然观的烙印[2],但当时的一些规定、实践活动的确对预防疾病、保障公众卫生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国外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人分别建立的清洁饮水系统;古罗马人对职业病的发现和预防;中世纪欧洲港口检疫规定(马赛)、垃圾处理规定(柏林)、市场清洁制度(佛罗伦萨)、传染病报告和隔离制度(黑死病、天花等)等等。我国类似的实践也很多,最早如“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殷墟等夏商遗迹中发现的完善排水系统;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养生和食疗概念、秦汉导引术的发明及推广、晋代传染病隔离区的使用及疟疾的防治、明代人痘法预防天花等。
但祖国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最大贡献在于其形成了一套完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预防保健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的理论精髓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及“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理念,提倡了以合理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来避免疾病的发生,而“治未病”理念尤能体现其核心价值。“治未病”一词始见于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也有:“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阐述,该理念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补充,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措施,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在病前、病中、病后均体现了“预防保健”的概念。这与西医学的最新“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有着紧密的契合。
多年来,我国着力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2003年原卫生部确定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科普宣传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2009年7月我国正式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标志着宏观层面的全民公共卫生运动正式展开[3]。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组织体系由履行卫生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和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国有卫生事业单位构成[4]。该体系有利于减少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加强卫生服务的保证,有效保证卫生服务质量、公平性、安全性。但该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公共卫生支出明显不足、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广大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等问题[5];与此同时,我国传统西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越来越高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6];而且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疫情、人禽流感疫情、艾滋病(AIDS)等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对现有的公共卫生的体系形成挑战[7]。
因此,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治未病”预防保健理念,国家开展了中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中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般也称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一些官方新闻或文件也成为中医“治未病”项目。其主要概念就是在政府主导下,运用中医药传统方法,比如养生保健(比如药膳、中药茶饮、穴位按摩等),调整情绪、饮食、生活方式等,在疾病未发生前、或者疾病缓解期,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维护健康的方法。“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符合国际医学界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的医学模式转变。
2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步骤
浦东新区一贯重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很早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2008年起,浦东新区卫生局与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合作,开展了“中医‘治未病’进社区9+1项目”,在区域内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8个“治未病”社区服务项目的培训和推广,培养社区“治未病”专业人才数十人,服务群众近万人次;2010年4月,浦东新区卫生局又推进了“浦东新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投入数百万专项资金,与相关机构合作,在区域内建设了1家区级“治未病”中心和3家社区“治未病”中心,为万余名社区群众提供了“中医体质辨识”及个体化中医健康宣教服务;同时,卫生局主办或合作开展了多场相关论坛,包括与上海市曙光医院、区疾控中心合办的“第一届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中医‘治未病’与慢性病防控论坛”等。所有这些工作,为我们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理论、实践、人员等方面的准备。
2009年,浦东新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域”和“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笔者通过经验总结和政策准备,在2011年1月,由浦东新区卫生局印发了《浦东新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的探索。
2.1 建立组织架构和服务网络
浦东新区充分发挥现有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实施资源整合,在条线管理上与现有防病体系整合联动,在工作内容上与目前防病内涵对接补增,形成“浦东新区卫生局—防病专业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科—各医疗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网底”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架构和服务网络。
该架构由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落实中医公共卫生经费;专业公共卫生防病机构内建立中医预防保健功能;各级医疗机构防保科中配备中医专业人员,指导并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三级服务网络与原有的公共卫生网络共享,服务内容互补。
2.2 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各专业防病机构设置“中医预防保健科”或相应功能,制定工作规范、内容并组织实施及管理考核;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中医“治未病”门诊和相应的“体验”工作室、“健康小屋”等,全面推行面向社区居民的体质辨识、保健指导等中医“治未病”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卫生室作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底,全面实施属地化、以宣教干预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卫生监督所设立中医监督科,实施并加强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监管与执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已全面开展的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相衔接,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为家庭提供连贯、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浦东新区从2010年开始试点的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以全科医师为责任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点及村卫生室为平台,服务团队为支撑,团队成员包括全科医师、公卫医师、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2年起,浦东新区开始探索和实施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要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至少配备一名中医执业医师、其他人员通过培训都能做到“能西会中”。其中,中医全科医师负责团队开展中医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和疑难把关,并和团队其他医师共同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以慢病和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妇女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宣传等为主的家庭健康服务。
2.3 强化人员培训和服务认可
新区为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培养一支能开展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队伍,开设了重点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班”。培训采取新区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可、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意的形式,对考核合格的西医执业人员统一颁发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和适宜技术操作资格证,在新区范围内予以服务范围认可。
2.4 制定服务规范和操作细则
为规范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方式和干预手段,新区聘请中医药院校专业教授,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操作细则,包括:中医健康体检、体质辨识操作常规;各类慢病、妇幼保健等领域的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方案。成为区域性的中医公共卫生服务指南。
2.5 规范运行机制和落实保障
2012年起,新区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匹配中医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每年每万人口3万元;建立对专业防病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中医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挂钩;中医信息化同步配套,与西医档案(总档)模块融合;开展基线调查、动态监测、效果评估等工作,建立中医预防保健监测和评估体系;明确政府职责,同步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街镇的卫生考核范畴。
3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取得成绩
2012年,新区已开展的14个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分别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慢病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病)、中医传染病防治(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健康档案管理、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孕前保健、中医孕期保健、中医产后保健、孕妇学校中医宣教、儿童体质辨识、儿童中医健康宣教、学生近视中医保健、老年人认知障碍中医干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截止2013年1月,全区45家社区及10家综合、专科医院设置了中医“治未病”门诊,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咨询服务50 864人次,掌握了本区9种体质的分布情况;完成中医健康建档59 933份;开展高血压中医随访干预13 179人次、糖尿病中医随访干预8795人次、慢性乙肝中医随访干预1436人次;开展中医健康讲座520场次、健康咨询义诊186场次、大型健康主题宣传154场次;开展孕妇学校中医宣教633课次、中医孕前保健1006人次、孕期体质辨识4676人次、产后保健12 310人次;开展儿童中医体质辨识14 230人次、4~6岁儿童中医健康讲座369课次、开展学生近视中医预防保健10 398人次;完成了老年认知障碍中医干预建档1028人次,卫生监督所建立了1488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础信息库。
随着上述工作的逐步推进,新区实现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两个全覆盖,即区内防病专业机构全覆盖和区属医疗机构全覆盖,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已基本确立;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项目上的特色功能得到凸显,社区民众对中医的认同度及参与率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4 经验体会
4.1 中医预防保健已经成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和养生方法,对于现阶段预防保健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在服务、干预等领域有着显著优势。
4.1.1 可操作性高,价格低廉 祖国医药有很多特色性的防病养生方法,如药膳、中药茶饮、药液踏渍、穴位按摩、刮痧、保健拳操(导引)等,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学习容易、花费较少(甚至无需任何经费)等优点,尤其是一些非药物疗法,在社区推广的可操作性强。
4.1.2 居民接受度高 中医药在我国传承5000余年,在群众中有着扎实的基础,得到了绝大部分中国民众的信赖。而且,其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使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种贴近群众的服务方式深受欢迎[8]。通过工作实践也证明,这些以传统医学为核心的防治手段居民喜闻乐见、接受度极高。
4.1.3 效果显著 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推广项目前,浦东新区卫生局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对这些项目的有效性开展了科学研究,以前瞻性设计、对比研究、统计学分析等手段验证了其对防治多种疾病(常见慢病、传染病、肿瘤等)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能有效的弥补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一些不足,如上文所述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不足、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无法满足人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等。同时,近年来,中医药还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如汉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SRAS、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防治中,中医药成效显著[8]。由此可见,中医预防保健已经成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4.2 中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走中西医结合方式
4.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中西医结合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明显提升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的效能。因此,开展中西医结合预防保健服务,是中医药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同时,国家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比较健全、稳固,而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必须体现公平性及可及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医预防保健不应再建立另一套体系,否则易导致公共卫生服务的秩序混乱和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应该与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融合,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4.2.2 全科医师制度需要中西医并用 全科医师制度的全面建立是为了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为了合理梯度就诊秩序和“健康守门人”制度,积极应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需要不断增长而建立基础性诊疗体系的需要。基层需要全科医师,但更需要全面掌握中医、西医的全科医师。只有中西医并重,才能更好的实现全科医师制度在基层保障中的作用和价值。
4.3 必须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关系到中医预防保健的可持续发展[9]。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西医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各级大专院校均开设了公共卫生、疾病防治专业课程。但中医预防保健的教育在我国严重缺失,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开设过中医预防保健专业,但目前已停止招生,仅在全国一些中医药院校的临床专业中有一门“防治学总论”的内容与之相关。这与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快速发展的中医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议:
4.3.1 院校培养 在国家各级各类中医药院校中设置中医预防保健专业,培养既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又熟悉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知识的专业医师,夯实中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基础。
同时,我国目前全科教育中,西医类别全科医师教材大纲很少涉及中医内容,因此,必须打破中西医全科医师之间的培养壁垒,调整教材的相关内容及教学方向,做到中西医并重和统一。
4.3.2 职业培养 对目前已经从事中医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队伍,开展两种类型的培养:非中医类别医师应统一开展规范化培训,传授中医药相关知识;中医类别医师则开展公共卫生专业理论的学习。其中,尤其要强化对现有在岗全科医师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并解决服务范围许可的问题。从而在短时期内打造一支能中会西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满足目前工作的需要。
4.4 加大力度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手段的研究
一项针对查浙江、上海、广东三地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抽样调查显示,约绝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有必要继续研究开发新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手段[10]。因此,国家可以根据各地中医公共卫生服务的试点经验,有计划的组织专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手册”行业指南,规范服务范畴、服务方式、疗效标准等核心内容。
4.5 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形势严峻[11]。同时,一些现代社会特有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等也都出现了高发的态势,知识分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机关干部、白领阶层成为高发人群,而中医药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的防治经验[12-14]。同时,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对中医药知识欠缺了解,获得途径不畅[15]。因此,提倡中医公共卫生理论和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操作中,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白领阶层、青少年等,推进中医药文化、中医预防保健知识“进社区、进楼宇、进学校”,从而逐步解决我国目前广大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这一突出问题。
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大工作,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深厚的意义。浦东新区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总结,进一步开拓创新,从而积累更多的做法和经验,力争为国家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静,刘远立.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架构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51(5):323-325.
[2] 邱五七,马彦.公共卫生概念的历史演进和思考[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3):375-376.
[3] 宁博,李士雪.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府责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6(6):407-409.
[4] 何晔.论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组织体系的变迁与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19-21.
[5] 丁磊.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2):459-460.
[6] 许必芳,王悦.中外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的SWOT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55(9):636-638.
[7] 吴淑金.我国公共卫生的现状及发展举措[J].医学信息,2008, 21(5):615-617.
[8] 杨丹,冯泽永,符美玲.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思考[J].中医药理论研究:医学与哲学,2011,32(12):68-70.
[9] 陈华,季聪华,陈勇毅,等.预防保健从业人员对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现状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 17(10):906-909.
[10] 曹启峰,季聪华,翁艳艳,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现状评价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607-609.
[11] 杜晓侯,文郁婷.现代健康观念改变与预防保健对策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2):159-160.
[12] 温晓妮.治未病与过劳死[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489-490.
[13] 闫伯华,黄志坚,丁国允.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65-466.
[14] 陈雅,杨义龙,吴莉.运用中医养生观探讨过劳死的病机与预防[J].江西中医药,2012,43(4):13-14.
篇9
【关键词】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对策建议
为深入了解我镇农村卫生工作的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现场查看、座谈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势,对我镇16个村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农村卫生工作成效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实施,农村卫生工作越来越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农村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开展“甲级村卫生室”创建及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等活动,各村卫生室整体环境大为改善,房屋面积基本上都达到90㎡以上,布局焕然一新。2010年,区卫生局为所有的村卫生室整体配备了标示标牌及各种规章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又为村卫生室开通网络,配备电脑等设备。使村卫生室的基础实施和医疗设备逐步得到改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1.2新农合基本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全实施2008年,我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卫生室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主体和基础平台,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为新农合的全面实施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区全面实施,村级医务人员迅速转变观念,以大局为重,保证了基本药物制度的贯彻落实。
1.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开展2009年,我区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三年来,各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成绩有目共睹。全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85%以上;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农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治病意识大幅提升;重点人群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管理率明显上升;其他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动之中,卫生室的公卫化意识进一步加强。
1.4卫生室基本上实现统一管理2010年,我区出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按照“八通两分”的原则,基本上实现了村卫生室的统一管理目标。同时,经多方筹资与呼吁,为村卫生室人员落实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稳定村卫生室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2存在的问题
2.1投入严重不足,设施设备落后近几年政府对卫生投入的总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人群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仍显严重不足。[1]由于多种的原因,农村卫生政策没有贯彻落实到位,部分卫生室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匮乏。近几年虽加大了对村卫生的整建力度,仍有部分村卫生室的房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这些房屋低矮、破败、凹凸不平,室内的东西也都是一些老古董,没有一张像样的办公桌椅,整体环境脏、乱、差。还有两个村卫生室就设在自己家中,医疗与生活场所混杂。[2]
2.2技术人才缺乏、队伍青黄不接,知识、技术老化、僵化全镇43名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2人),45岁以上21人,占50%,其中女乡村医生仅3人,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工作环境差、任务重、待遇低,是卫生室面临的困境,也是许多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2.3内部管理亟待规范2001年,我区实行机构合并,现在的一个村卫生室由过去的多个村合并而成,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导致部分村卫生室貌合神离、互不买账,还有极个别村存在几套班子的情况。部分卫生室只顾眼前利益,不思发展,没有制定详细的人员分工和合理的分配制度,对于下拨的各种经费,抱着吃光分光的态度,不提取发展基金,没有为卫生室的长远发展做打算。
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已全面展开,但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质量也是高低不一,特别是在规范上,急需提高。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职,重业务轻公卫的思想普遍存在。
2.5村委会对村卫生室的管理与帮扶力度不够我区对村卫生室实行的是“村办村管”,村卫生室隶属于村委会。但村委会觉得村卫生室难管、不服管、也懒得管,于是对村卫生室的工作纪律、人员分工、工作质量、财务账目等没有进行日常监督。又因我镇财力有限,各村委会没有多余的资金,因此,管理与帮扶均不到位。3意见和建议
3.1明确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实践证明,将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并不明智。各级政府应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以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原则,严格按相关标准强化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严格按照我区“八统两分”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中更加突出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实施,狠抓落实。把我镇农村卫生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和政绩考核,实行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
3.2建立高效灵活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过去的农村卫生人事制度已经很不适应目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党政和卫生主管部门应把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建立进得来,出得去的用人机制。公开招聘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按服务质量、工作绩效与利益挂钩的分配机制。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力度,注重统一管理和考核,使村级卫生室的运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卫生的稳步持续发展。
3.3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充实农村医疗技术力量卫生主管部门要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全面培养计划,强化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提高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从业比例。按照《湖北省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每年适当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也可以借鉴大学生村官的成功模式与经验,在村卫生室引进专、本科学生,工作3-5年后取得执业资格且表现优秀者,可以直接进编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区级各医疗单位要积极开展卫生扶贫、卫生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卫生技术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卫生服务差距。
3.4规范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对农村医疗市场的监管卫生和药监主管部门要紧密配合,合理的规划村卫生室的布局,村委会要积极想办法,多方筹资,改造卫生室的房屋条件,对于设在家中的卫生室,要规划重建,无偿为卫生室提供工作场所。要严格审查卫生室的资格,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行医、使用过期药品等行为,强化对卫生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使我镇农村卫生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1
【摘 要】农村的卫生问题,始终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民的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条件。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大力实施,使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有了大幅度改善,充分说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挥了巨大作用,健康教育做为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其开展状况直接影响其它项目的顺利实施,笔者就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此针对农村健康教育现状提出完善和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健康
健康教育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1个项目之一,主要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对于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增强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在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倡导农村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在经济欠发达、健康意识淡薄的农村,健康教育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以及解决农村公共卫生问题还不相适应。本文就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就如何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谈一点思考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基层政府对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乡镇党委政府是执行本区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领导部门,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核心,尽管从2009年开始,国家将健康教育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安排和督导只停留到工作报告上,并没有进行广泛的参与组织与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及农村党员、代表的积极作用,只是单纯依靠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的力量,其效果和难度可见一斑。
1.2基层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措施少、效率低
一是目前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主要靠乡镇卫生院实施,尽管有相关服务经费的支持,但远远不够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更多的是开展节日性或一过性的服务工作,加上有的医院领导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各项健康教育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导致大多数农村居民较少接受得到健康教育方面知识,使他们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俗得不到改变。二是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太理解,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健康教育,而且长期形成的传统生活习惯(不良生活行为)已经根深蒂固,只重视看病,不重视疾病预防,没有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
1.3社会健康教育手段落后,工作模式单调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已开展了十几年,但是健康教育手段仍然相当落后,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经费购置所需的各种宣传教育工具,只能承担一些指导和相应的业务培训等工作。特别是农村健康教育,往往只限于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和标语等,健康教育活动多以突击性宣传为主,缺乏村居、组织、经济的干预,工作没有规范,更没有效果评价。
2对加强农村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加强领导,基层政府应把农村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性工作来抓从2003年“非典”也可以看出:防制公共卫生事件的花费与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后造成损失的花费比,显然前者代价更小。因此,基层政府应把农村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能简单地交给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去做,更需要体现政府职责,强调村支部、村委会的配合,让广大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进来,配合专业人员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对农村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群策群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2健全完善农村健康教育体系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专业组织为核心,以其他社会组织为辅助的综合性农村健康教育网络系统。起码要成立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做为拓展健康教育网络的中心点,从而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健康教育网络。乡镇政府应把健康教育纳入本级年度预算,加强对开展健康教育的经费保证。
2.3加强农村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一是成立县级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在农村、社区、学校开展了知识讲座;二是通过制度约束或激励,有计划地组织培养专业健康教育人员充实到农村中去,如在职称晋级时规定必须有在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三是对现有的专兼职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加速知识更新,满足工作需要。
2.4适应农村群众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 上一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
- 下一篇:公共卫生管理细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