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运营策略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商运营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降低业务提供成本能够为获取低端用户带来直接的好处。在农村,由于移动网络具有天然接入成本优势,因此移动运营商在2006年获得了新增用户的60%份额,尽管农村用户的ARPU值不高,但由于成本低廉,还是为中国移动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与此同时,低成本运营也是困难的工作:也许市场调研公司能告诉我们一些了解客户需求的思路;也许设备厂商能为运营商发展丰富多彩的业务提供技术支撑;也许SP能帮助汇聚话务量……但是要想降低成本,只能靠运营商自己努力。
集约经营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低成本运营的关键在于创新营销和集约经营,改变传统的营销方法,统一规划和整合资源。与此同时,全方位实施集约经营,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
面对微利时代的大众电信市场,网络的部署需要更加精细的规划能力,特别是对于关键经济指标和业务提供成本的考虑。运营商往往首先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等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再结合目标市场的用户预测和价格策略等因素,对业务提供成本进行详细分析,从网络成本如网络建设、配套设施等,到运维成本如电力、维护、营销、人力、管理费用等,找出关键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或调整活动,从而达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目的。
在中国,运营商的运维成本对于整体成本的影响远远高于建网成本,国内某运营商在规划运营网络时,对网络进行了实地勘测,发现采用不同的网络建设节奏、建网模式或建网技术,都会对业务的提供成本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优化和评估活动,该运营商调整后的网络方案省去了机房,网络的关键经济指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
架构整合
对运营商现有网络进行整合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英国电信是全球第一个采用这种模式的固网运营商,通过打造“21世纪网络”,把他们各种类型的网络转变为一个能提供多种服务的网络,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澳大利亚的Telstra也选择了这种模式。
对于固话来说,整合是非常关键的。到2006年底,城镇固话的普及率已达到41.7%,新增用户主要来源于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群,用户增长非常缓慢,低于2%。如何向这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人群提供业务,并保证足够的利润,是今后业务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电信和网通都已经迈开了网络转型的步伐,但想要有所成就,还需要艰苦努力。
发挥规模效应
篇2
关键词:和谐社会电信业普遍服务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电信业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电信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缩小这个差异,电信业必须依靠电信普遍服务,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
一、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1998)》中提出实施普遍服务的三条标准。而这三条标准即可将普遍服务的内涵概括出来。
1.1可接入性
可接入性指的是有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用户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需要电信服务,都可以接入电信网络。
1.2非歧视性
非歧视性指的是各类用户应当受到相同的对待,就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而言,不论地理位置或者种族、性别、如何,应当没有歧视。
1.3可承受性
可承受性指的是电信服务的价格应定位在大多数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上。我国根据自身经济、电信业发展状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延伸丰富。到2007年底,我国普遍接入的目标己基本上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行政村的通电话率已达99.2%。今后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即在已通电话的乡镇,还提供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对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二、电信普遍服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作为最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生产力的电信业,已经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电信业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依靠推动电信普遍服务。
2.1社会层面
2.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为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使农民们安居乐业,城乡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乡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就需要依靠推进普遍服务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大发展。
2.1.2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差距。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中面临贫富分化、机遇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消除数字鸿沟。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21.6%,城乡“数字鸿沟”差距达4倍。
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数字鸿沟还是较深的,如何填平这就需要普遍服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提供INTERNET”服务,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用上互联网、掌握信息。
2.2电信业层面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普遍服务,谋求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信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自然垄断性:进入、立足电信业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资本投资;二是规模经济性:电信需求量增加的越多,每一单位电信需求量分担的固定成本降的越来越少;因此,网络的效用和成本与用户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抢夺用户,谋求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现有7.45亿总人口,手机甚至固定电话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而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此,农村电信市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现在,各大运营商在城市已经争得头破血流了,应避开这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运用蓝海战略到未知的市场空间发展,把目标投向农村,使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源泉。因此,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承担义务的同时,将又获得了用户数及收入的迅速增长,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之事。
2.3用户层面
我国电信业在城乡间的发展及为不平衡,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推进普遍服务,使广大的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享受到电信基本服务,这不仅不会到损害城市居民的效益和福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效益和福利,因为电信业有网络正外部性: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人数不断增加时,某使用者在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也将增加。因此,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通讯的权利,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效益和福利;同时也会增加城市和东部地区人们的效益和福利。
三、电信普遍服务中不和谐现象及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电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能够均等的消费起电信业务、享有到通信权。但为只有几户人家的偏远山区用上电话,投资几十万元建设备,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因此,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政府指导原则“分片包干”失效
我国普遍服务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根据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义务分摊,任务的分配依据是对每个省的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再乘以任务系数,计算出每个省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量。这种原则好像体现了公平,但实事上不然,而且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1.1难以真正公平
一是难度系数和任务系数确定过程中指标的选取,非常复杂,难以做到真正地公平。二是任务分到各运营商的总公司,执行者却是其各省公司,忽略了不同地点的成本差异,导致了西部省份难度普遍比东部大。因此,很多运营商的省公司有抵触情绪。
3.1.2没有约束作用
这是“分片包干”致命的缺陷,因没有规定对未完成任务运营商的具体处罚措施,实际上是个软约束。运营商想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导致很多边远山区的普遍服务实施不到位。
3.1.3导致重复建设
当初“包片分干”政策出台是为了防止重复建设,但如今却加剧了在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的重复建设,因为这个强制性政策对无利可图的边远农村是有效的,但对于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例如江浙一带富裕的农村,原先的运营商为了利润早已经进入,而“包干”后反而强制性地增加了一个新的竞争者,导致了各大的重复建设。
3.2运营商定位两难
这里的定位问题,是指运营商将普遍服务如何定位的问题。是当作包袱,硬着头皮按要求把普遍服务做完,不管利润;还是当作利润源泉,从中获取用户增长、收入增长等回报。目前,农村通信的实施成本远远高于城市,且农村通信的单位收益都大大低于城市。因此,有些运营商常有怠工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的责任同时又想获得高额的回报,使农村市场成为其利润的源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设好和谐社会。这里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运营商如何在低ARPU值即低收益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
3.3农村用户只用不消费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事,外地打工的儿子每星期固定时间给远在边远山区的家里打电话,用铃响的次数来表示是否平安。可以说是不花一分钱却达到了目的,所以很多运营商发现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线路,却没有任何收益。不难看到,农村用户消费电信服务的习惯并未养成,而且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用户会从最节省的目的出发来使用电信服务。
四、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策略
我国普遍服务存在着“分片包干”原则失效、运营商定位两难、用户只用不消费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政府、运营商两大角度提出若干策略,来化解这三个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1政府做好推动者
推进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政府要做的就是当好推动者。通过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为普遍服务提供支持。
4.1.1立法
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电信普遍服务义务。通过制定电信普遍服务的规划政策,激励竞争、激励提高电信普遍服务水平,确保信息安全、通信稳定、互联互通,对各运营商的服务进行监督并将信息及时公布于众。
4.1.2成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
现在,我国经过多次电信重组后,电信市场的垄断已经被打破,有效竞争逐步形成。另外,我国已加入WTO,伴随着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市场,具有外资背景的电信企业也会逐渐增多,因此普遍服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必将越来越大。本文认为,我国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协助电信管制部门进行管理。在设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时,应符合透明何效率原则,接受公众、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监督,定情公告普遍服务的进展情况,并有责任向政府提出普遍服务改进建议。
4.1.3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2005年,在信息产业部和财政部达成共识后,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已然确定无疑。现在,没有确定的只是时间和基金的管理方式的问题。那么,普遍服务基金如何进行管理呢,在这里本文想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因为两国同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且印度在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中国的背景下,但其农村地区的普遍服务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引入了竞争机制。印度普遍服务基金由电信部下属的基金管理部管理,通过竞标的方式来选择运营商。基金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投标程序,包括投标条款和条件,然后评估各运营商的投标方案,最后选择普遍服务提供商。此外,基金管理部还要持续监控普遍服务运营商每一个环节的情况。在进行招标之前,基金管理部根据招标地区的地理、人口特点,聘请专家计算出这个地区实现普遍服务需要多少投资,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招标的最高补贴数额。在招标过程中,基金管理部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计算好的投资计划和建设方案,然后选择报价最低的(报价应低于政府提出的最高补贴数额)运营商为该地区提供接入服务。
4.2运营商实现低成本运营
4.2.1送科技下乡
各大运营商在推进普遍服务建设的同时,可以送科技下乡,了解农村用户的需求,使他们接触电信基础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使用电信服务的好处,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运营商在送科技下乡时就可以深入了解农民需求,例如运营上可就农民在农作的时候说关心的气候以及销售渠道等有关于农产品的外部环境问题,开发出相应的业务;也可以专就农村的劳务输出对通信的需求开发新的业务。真正的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
4.2.2补贴农民
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用户不花钱就能用电信服务的心理,除了大力的宣传之外,还要切实让农村的用户感受到电信服务的好处。比如说在只要有了通话,那么按通话的时间,运营商或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笔钱可以从普遍服务基金里拿出来。同时,也可以补贴给使用电信量大的农户,不断拉动农民对电信的消费需求。变普遍服务这种强制性手段为收入的再分配,对穷人、农民进行主动补贴。变城乡间的不和谐为和谐,带动运营商普遍服务的积极性。
4.2.3实现低ARPU值下的运营
普遍服务运营商找准定位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在低ARPU值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那么如何解决,本文认为,首先,运营商在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利用最为经济合理也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例如选择450M无线接入系统应用于偏远地区的农村通信,经济方便。其次,为农民提供贴心服务。例如中国移动推出了“农信通”的业务品牌和相关业务,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通过“农信通”的平台送到农民手上。而且“农信通”的价格定为1~2元/月,价格低,这对农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到2006年10月,“农信通”用户已经达到1267万。这样,吸引到更多的农民用户,即可在农村低成本运营好。自然,运营商在普遍服务中的位置也会摆的准。其次,培育良好的用户群。例如在刚进入时采取免费使用期或低价策略培育用户群,培养他们真正形成使用电信服务的习惯。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只有在政府不断地推动下,运营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低收益情况下低成本运营,才能够消除种种不和谐现象,达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唐守廉.电信管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游五洋.国外电信普遍服务简况及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内容和目标[J].世界电信,2002,(05):10-12.
[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游五洋.中国电信普遍服务现状分析和研究[J].当代通信,2005,(03).
篇3
论文摘要摘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进步边远落后地区、高本钱地区的电信服务水平,是当前促进***社会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由于我国电信业体制及其本身的特征,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现象摘要:一是“分片包干”失效,二是运营约定位新题目,三是农村用户只用不消费。针对新题目,提出政府必须做好推动者,做好立法、成立专门的普遍服务治理机构、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等工作。而运营商必须正确定位,送科技下乡、补贴农民、实现低ARPU值下的运营。
在构建***社会中,我国电信业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新题目摘要:电信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缩小这个差异,电信业必须依靠电信普遍服务,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1
1、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
国际电信同盟(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1998)》中提出实施普遍服务的三条标准。而这三条标准即可将普遍服务的内涵概括出来。
1.1 可接进性
可接进性指的是有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用户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需要电信服务,都可以接进电信网络。
1.2 非歧视性
非歧视性指的是各类用户应当受到相同的对待,就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而言,不论地理位置或者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如何,应当没有歧视。
1.3 可承受性
可承受性指的是电信服务的价格应定位在大多数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上。我国根据自身经济、电信业发展状况,在建设***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延伸丰富。到2007年底,我国普遍接进的目标己基本上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行政村的通电话率已达99.2%。今后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即在已通电话的乡镇,还提供农村互联网接进平台,对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2、电信普遍服务在建设***社会中的必要性
作为最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生产力的电信业,已经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建设***社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电信业如何在***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解决更多的新题目、发挥更大的功能,这就依靠推动电信普遍服务。
2.1 社会层面
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由于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使农民们丰衣足食,城乡才能***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构建***社会,必须首先建设***乡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公道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就需要依靠推进普遍服务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大发展。
2.1.2 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摘要:由于收进、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把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差距。这个新题目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中面临贫富分化、机遇不均等新题目。因此,建设***社会,必须要消除数字鸿沟。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摘要: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21.6%,城乡“数字鸿沟”差距达4倍。
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数字鸿沟还是较深的,如何填平这就需要普遍服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提供INTERNET”服务,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用上互联网、把握信息。
2.2 电信业层面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特征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普遍服务,谋求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信产业有如下特征摘要:一是自然垄断性摘要:进进、立足电信业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资本投资;二是规模经济性摘要:电信需求量增加的越多,每一单位电信需求量分担的固定本钱降的越来越少;因此,网络的效用和本钱和用户数目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抢夺用户,谋求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现有7.45亿总人口,手机甚至固定电话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而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此,农村电信市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现在,各大运营商在城市已经争得头破血流了,应避开这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运用蓝海战略到未知的市场空间发展,把目标投向农村,使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源泉。因此,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承担义务的同时,将又获得了用户数及收进的迅速增长,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之事。
2.3 用户层面
我国电信业在城乡间的发展及为不平衡,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3
推进普遍服务,使广大的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享受到电信基本服务,这不仅不会到损害城市居民的效益和福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效益和福利,由于电信业有网络正外部性摘要: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人数不断增加时,某使用者在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也将增加。因此,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通讯的权利,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效益和福利;同时也会增加城市和东部地区人们的效益和福利。
3、电信普遍服务中不***现象及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新题目。***社会要求实现电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能够均等的消费起电信业务、享有到通讯权。但为只有几户人家的偏远山区用上电话,投资几十万元建设备,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因此,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新题目。
3.1 政府指导原则“分片包干”失效
我国普遍服务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根据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义务分摊,任务的分配依据是对每个省的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再乘以任务系数,计算出每个省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量。这种原则似乎体现了公平,但实事上不然,而且已经带来了很多新题目,值得探究。
3.1.1 难以真正公平
一是难度系数和任务系数确定过程中指标的选取,非常复杂,难以做到真正地公平。二是任务分到各运营商的总公司,执行者却是其各省公司,忽略了不同地点的本钱差异,导致了西部省份难度普遍比东部大。因此,很多运营商的省公司有抵触情绪。
3.1.2 没有约束功能
这是“分片包干”致命的缺陷,因没有规定对未完成任务运营商的具体处罚办法,实际上是个软约束。运营商想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导致很多边远山区的普遍服务实施不到位。
3.1.3 导致重复建设
当初“包片分干”政策出台是为了防止重复建设,但如今却加剧了在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的重复建设,由于这个强制性政策对无利可图的边远农村是有效的,但对于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例如江浙一带富裕的农村,原先的运营商为了利润早已经进进,而“包干”后反而强制性地增加了一个新的竞争者,导致了各大的重复建设。
3.2 运营约定位两难
这里的定位新题目,是指运营商将普遍服务如何定位的新题目。是当作包袱,硬着头皮按要求把普遍服务做完,不管利润;还是当作利润源泉,从中获取用户增长、收进增长等回报。目前,农村通讯的实施本钱远远高于城市,且农村通讯的单位收益都大大低于城市。因此,有些运营商常有怠工的情况出现,不利于***社会的建设。而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的责任同时又想获得高额的回报,使农村市场成为其利润的源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设好***社会。这里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新题目摘要:运营商如何在低ARPU值即低收益的条件下实现低本钱的运营。
3.3 农村用户只用不消费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事,外地打工的儿子每星期固定时间给远在边远山区的家里打电话,用铃响的次数来表示是否平安。可以说是不花一分钱却达到了目的,所以很多运营商发现辛辛劳苦建起来的线路,却没有任何收益。不丢脸到,农村用户消费电信服务的习惯并未养成,而且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用户会从最节省的目的出发来使用电信服务。
4、电信普遍服务促进***社会建设的策略
我国普遍服务存在着“分片包干”原则失效、运营约定位两难、用户只用不消费的新题目,因此本文从政府、运营商两大角度提出若干策略,来化解这三个新题目,促进***社会建设。
4.1 政府做好推动者
推进普遍服务,促进***社会,政府要做的就是当好推动者。通过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为普遍服务提供支持。
4.1.1 立法
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电信普遍服务义务。通过制定电信普遍服务的规划政策,激励竞争、激励进步电信普遍服务水平,确保信息平安、通讯稳定、互联互通,对各运营商的服务进行监视并将信息及时公布于众。
篇4
一、农村信息化存在问题
第一,农村信息化的物理网建设成就显著,但信息服务网特别是内容的服务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信息化仍停留在“架桥铺路难行车”的状态。
第二,农村信息网缺乏统一规划,各部委缺少联动,运营商之间恶性竞争,使已建成的网在信息传输上很难互联互通。
第三,基层电信运营公司的领导干部和员工,缺少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认识,缺少对农业、农户的基本了解,因此,很难找到有效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手段,运营商在这方面的培训严重不足。
第四,中国农民对通信与信息服务的承受能力仍很脆弱,村通工程仍处在国家花钱,村民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关键问题
第一,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理论支撑。
目前,关于农村信息化研究的部门很多,但大都基于物理网的建设上,缺乏对农民需求的了解,因此,诸多报告都在提议加大宽带投资、加大网络、基站、设备投资,使舆论界单纯地认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落后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造成的。但是,基础设施之所以投资不足,关键是因为地方政府、乡镇、农民没有真实地感受到农村信息化可以带来的好处,于是,搞点形象工程,应付上级检查,买几台电脑做个样子成为普遍现象。由此可见,科学、客观的舆论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农村信息化要分清不同层次信息化内涵。
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应是以信息技术和设备,以信息服务改变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经济运行方式,提升社会文明和物质增长,提高农村社会经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的过程。
在研究实践中,一定要科学区分农村、农民、农户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特点和地位。
第三,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能一刀切,应循循善诱,让农民看到实惠和好处才可能大力发展。
渐进式的、以点带面式的农村信息化推进途径,对于可持续性的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既是一个紧迫性的问题,又是当前必须尽快实施的重大举措。
第四,在目前的国情下,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投入为辅,农民不付费、少付费,中间环节消化费用,是建立农村有效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目前,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模式大至有以下四种,即:政府主导模式,如宁夏政府在2332个乡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如中国电信在1000个县级和10000个村级示范试点,中国移动开展的农信通工程等;行业联合会/合作模式,如北京大兴区庞各庄西瓜产销联合会;特许权经营模式,如英特尔、四川电信和商务部:1000个乡村市场项目;私营部门模式,如联想:300个信息化体验中心,广东培训50000人。
在目前的国情下,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投入为辅,是重要的投资手段,要使电信运营商拥有投资积极性,必要的普惠模式和商业模式须双管齐下,在内容提供上,支持公司化、市场化的内容提供商的发展刻不容缓,而服务收费的多元化,特别是农民不付费、少付费,中间环节消化费用,是建立农村有效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第五,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要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的配合及相关的区域规划,农村信息化将处于无地生根,无水之源的状态。
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及诸多体制性因素使工信部、电信运营商的规划在一定范围内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行为,这在沿海基础网的建设中已日趋明显。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对策操作问题,要找到一条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工信部及国家政策能够到位,运营商能够有效安排建设投资及有效提供服务的对策。目前,能够看到的成功案例,均是电信运营商与地方发改委、农委、地市县政府的协同作战完成的。
第六,改善农村通信网建设的竞争环境,加强监管和规制建设。
可以做出的基本判断是,未来3-5年内,中国一定会出现新的中小型运营商,并在局部地区与主运营商展开竞争,同时,在3g发展进入成熟期后,还会出现一批虚拟运营商,加上不同运营商的竞争,近期农村通信市场的竞争会呈性竞争激化的趋势,对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如何制定有效的发展经济规划和竞争策略,是拓展农村新市场的关键问题,也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对于无线市话,诸如phs、cdma450、scdma等系统在农村的作用,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估和管制政策。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问题
政策方面:一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政策原则和政策依据;二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化条件;三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国家扶持、补贴及普惠政策;四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国家扶持与市场推进的协调机制;五是充分利用开放政策,消化、引进 、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扩大对外合作的手段,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六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具体对策和具体建议。
对策方面:针对目前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问题,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十一点:
一、如何变多头管理为统一规划。
二、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信息化重要问题的理解。
三、如何解决部分地方政府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形象工程的短期行为。
四、如何使国有电信运营商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发展农村市场。
五、如何解决国家全额补贴、国家高额扶持与市场化手段相脱节的矛盾。
六、如何让农户真正感受到信息对提高其生产和生活的有效性。
七、如何解决网络建设与信息内容建设相互脱节的矛盾,以及如何建立一套信息源支撑体系的市场模式。
八、如何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条块切割问题,解决各个地区的信息封锁及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建立可分层、分级的具有统一标准的、适合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信息搜索体系,以及这种体系建立的多元化资本投资体制。
九、如何推进国家经济振兴规划的专项基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线部门。
篇5
这一天是2012年3月22日,王建宙以63岁的年龄超龄退休。
在王建宙执掌中国移动的7年间,中国移动的年收入从2004年的1924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5279.99亿元,净利润从420.04亿增长到1259亿。它是竞争对手眼里的“巨无霸”,坐拥6.5亿用户,另一个光环也很炫目: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商。
“借助已有的惯性,中国移动这辆列车会继续快速奔驰。”王建宙这样说。
在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11年财报中,中国移动的净利润约为中国联通的30倍、中国电信的7.6倍,也是后两者之和的6倍。
一位成功者的继任者往往会面临不小压力,而王建宙或许对此却颇有心得。
王建宙上任之前,在前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王晓初的主导下,这家公司已经先后建立了“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大品牌。这种将用户群体明确区分的营销策略获得了成功。到王建宙接手之时,中国移动已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用户数量约1.5亿,领先另一家运营商中国联通5000万人。当时这是中国仅有的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还没有获得移动业务的牌照。
这个时候,王建宙做出的一个决定,却几乎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他希望发展农村市场。这是在7年之前,当时没人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包括中国移动的其它高管们。
中国移动从华尔街请来了电信行业分析师,他们在黑板上列举了电信公司在线路上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及每个用户能够贡献的消费数字。就像他们常常做的那样,分析师希望王建宙明白,如果用户消费额过低,就会无法摊平公司在网络建设上的成本。争取农村用户这样的客户,只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利 润。
但王建宙看到了不同的东西。
2006年,他颠覆了公司管理者到华尔街面对基金经理和投资人的路演方式,将包括高盛在内的30多家投行分析师请到四川和河南。这些平时呆在高档写字楼里的人们,亲眼见识了他们所不熟悉、但又潜力广阔的中国农村市场:手持200多元低端手机的农村消费者不仅只会打电话,他们对中移动推出的音乐下载、短信息和手机铃声同样感兴趣,也会用短信查询城市的蔬菜价格。
这些现象后来被中国移动表现到了那句铺天盖地的广告语中:中国移动农村卡,一边耕田一边打。
美林的分析师第一个被说服了。他们在不久之后发表报告,维持了中国移动的“买入”评级。
中国移动开始在农村实行“三低”策略,包括用便宜的墙面广告吸引顾客,同时开始建设信号覆盖范围更大的基地台。
成效仅仅在一年之后就开始显现,农村用户开始占据中国移动一半以上的用户比例,当年中国移动的利润超过了其他运营商的总 和。
在打入农村的同时,王建宙还发起了一场针对公司体制的改革。此前中国移动由32家子公司组成,因为出自各省的电信局,存在巨大的业务差异。
而王建宙导入了KPI制度―为各子公司 设立绩效指标,并将子公司逐渐改名为中国移动的省级分公司,强化“一个中国移动”的概念。除此之外,总公司还开始收权以及集中资源。在采购权由地方回收到总公司之后,先后累计节省了至少600亿元的采购金额。
但市场开始变化,手机正逐渐成为互联网入口,苹果和谷歌正在改变世界,运营商不得不向数字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转型。
王建宙并非没有看到这一点,相反,他已经预见到Cellphonelization(手机化)的时代正在来临,中国移动不仅在无线增值业务领域获得了成功,也是全球最早推出手机程序应用商店的运营商。
不过,在2011年9月接受《第一财经周刊》“十问”栏目访问时,王建宙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焦虑:在3G以及以后的时代,中国移动将完全变成一家提供数据增值业务的公司,但“这个道路还是很长的”。
正是在3G时代,中国移动变慢了。
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同,中国移动在3G业务上使用的是TD-SCDMA,这是一种全球“独一无二”的3G标准,它在全世界都缺少运营和组网经验,最初可以支持的手机也寥寥无几。而用户对此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信号太差。
火上浇油的是,中国移动针对对手的反击战略有些失去准星,他们错误地把赌注压在了上网本上。而作为牺牲性能的过渡产品,上网本并未让中移动如愿在3G领域抢回份额。
至于那只风靡世界的手机,曾经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中移动都曾是引进iPhone的传言主角。但后来……一直没有后来。
其实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就与苹果展开了谈判。中移动要求苹果生产支持TDSCDMA制式的iPhone手机,但面对苹果这家空前强硬的谈判对象,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中国移动只能依靠推出iPhone4免费剪卡服务、设立iPhone专席、在网上营业厅推出iPhone专区这样的手段开始防守,阻止高端用户的进一步流失。
在三家运营商的2011年年报中不难发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G用户数量分别占据40%、31%以及29%的市场份额。相比中国移动在2G时代的垄断性优势,两家竞争对手与其在3G用户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即使王建宙称苹果已经明确表示“iPhone将对国产TD-LTE进行全力支持”,但在此之前,竞争对手还将继续夺去中国移动的用户―中国电信也在2012年3月份开始推出电信版iPhone 4S手机。
对于王建宙的继任者而言,这些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从2009年开始,中国移动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净利润,增长幅度都已经跌落到10%以下。而另一方面,2011年中国联通的净利润增速达到20%,中国电信也有7.53%的增长率。
中国移动再一次站在了自己的战略决策点上:2G用户趋于饱和、3G市场并不具备优势,LTE 4G也还尚在远方。
好消息是,王建宙还是为继任者留下了一个强大的业务平台。在不断变化的移动互联网领域,除了技术和标准的创新,新的商业模式或许也能够化解中国移动面临的增长难 题。
篇6
农村市场一直是家电消费的“潜力”市场。特别是随着国家电网的改造,城市农村同网同价和农村城镇化等政策的实行,将极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地区使用家电的客观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家电消费也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家电行业正面临城市市场趋向饱和、必须开辟新兴市场的战略阶段,随着家电连锁企业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市场扩张,农村市场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家电企业新一轮争夺的焦点。在营销制胜年代,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如何创建高效的家电产品农村市场营销渠道将变得至关重要。
一、家电产品农村市场的特点
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营销与城市市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1、农村市场居民消费特征与城市居民消费存在着差异,低价消费、人情消费、节点消费、集中消费特征明显,从众、跟风、攀比消费现象严重。首先,商品价格因素在农村市场对购买的影响较大,甚至成为最核心因素;其次,农村居民具有比较浓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农村居住特点,使得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走户串门,信息非常开放,且口头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消费特征和消费行为决定营销手段,因此,常规"促销武器"在农村市场上就可能会失去效用。
2、相对于城市市场的集中购买,农村市场具有地域上的分散性和购买力分散性。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另一方面,虽然农村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很大,但平均到每户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由于广大居民消费的范围也比城市居民广,这造成了购买力的分散。农村市场的这种分散性,决定了企业在营销网络的构建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要大大的加强。
3、农村市场具有购买力水平的差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区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富裕地区、发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需求的质和量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形的地区即便对同一产品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加大。因此,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差异化战略,在具体营销渠道方面也应有所区别。
4、农村市场目标客户的品牌观念相对弱化,品牌营销力相对低下。因为农村市场消费者需求属于功能性需求,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注重于产品的物质层面,而对于更深层次的精神消费或消费所获得的附加价值则关注度不高。这种功能性特点对产品的要求价廉、实用、简便等,如在农村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影响不如非常可乐,而品牌产品的优势就在于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以及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消费。因此,在城市市场的营销模式在农村市场难于复制。
5、农村市场运营成本费用较一线市场高。由于农村市场不成熟,对其在市场开发、维护与管理过程中,运营成本将大幅增加,资源输出、人员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都将增加。首先,从表面上看,在农村市场开店成本(门面租金、人员工资)要低于城市市场,但是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来看,由于购买力分散,导致销售成本增加;其次,在货物配送成本上,城市市场的货物都是厂家直供,但农村市场需要中心城市的店面二次配送,相对了增加物流成本;再者,企业开发农村市场,不但要实现销售渠道的延伸,还要建立服务渠道。服务水平的升级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因此,必须设计符合农村市场的分销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建立农村市场营销渠道策略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分布范围广、交通不便等,与城市市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不可能完全照搬城镇市场分销模式,必须结合实际,建设符合农村市场特征的营销渠道。具体策略有:
1、实施销售渠道扁平化,形成高效率的供应链。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渠道为王”有力的证明企业若没有渠道掌控权就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的渠道拦截和终端拦截战术所击败,也容易被追求短期利益的渠道商刁难和抛弃。由于农村市场具有地域上的分散性和购买力的分散性,以及地区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家庭购买力的差异性等特征,因此,家电企业应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销售渠道,采取扁平化的渠道模式,实现直接向终端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销售的基本营销策略,以高效的方式组织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将渠道和流通成本降到合理的水平,保证终端销售的价格竞争力及产品品质。
调整渠道政策,减少中间环节,形成 “企业-县级批发商-村级零售商”的通路。具体思路如下:
(1)取消市级批发商,建立县级批发网络。“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农村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要心态,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一般选择到县城的商场购买家电。过去制造商们往往以地市级客户为主要批发商,然后向县城辐射,不仅抬高了面向用户的最终价格,更主要的是城市级批发商的网络往往难以深入到农村,造成农村很难买到货真价实的工业产品。并且由于厂家对农村市场的掌控能力较弱,只有通过县级批发商的平台,发展农村分销网络,进行逐步渗透和推广。因此,随着市场竞争走向纵深,要想占领农村市场,家电制造商必须逐步抛开大的经销商,重心向下转移,尽量扩大县一级的营销网络,并在县城的大商场中增加铺货面积。
(2)转变市级批发商的功能为配送功能。传统渠道中批发商主要是赚取批发零售差价,现考虑物流成本因素,应转变市级商为配送商,变分销功能为配送功能,这样他们赚取的是供应链中服务增值的利润,即佣金。对于制造厂家而言,该种模式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增强了对市场的控制。
(3)另外,企业要改变县级市场下游客户上门自提的方式,要求县级客户加强对农村市场的配送,变自提为送货上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加强竞争力。
2、针对不同市场容量的大小和可进入性高低,制定不同渠道战略,实现渠道成员多元化。当前农村市场上主要有四种家电零售终端:百货商场、家电专营店、专卖店和家电连锁经销。由于农村市场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进行渠道设计时,家电制造商应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和产品情况进行不同营销渠道的选择:在同一地区对某一产品同时使用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在不同地区对某产品采取不同渠道,根据产品线不同采用不同分销渠道。通过这种增加渠道方式及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可以弥补单一渠道形式的不足,从而实现市场覆盖率的提高、渠道成本降低、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声誉。从渠道成员的选择来看,厂商采用渠道成员多元化,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结合、大型超市、百货商店、仓储式商店、便利店和连锁专卖店等综合运用。通过渠道成员多元化可以减少制造商对分销商的依赖程度。
农村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层次有别于城市市场,一些低端的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更容易找到市场,因此,家电企业在农村市场的渠道策略也应该有别于城市市场:
(1)在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好、购买力比较强的农村市场,企业可将二级城市中的自建渠道进一步延伸,到达三级市场,负责一个或几个县区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选择合适的商来三级市场的销售;
(2)在城市市场品牌竞争力弱而在农村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可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企业的营销机构,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3)在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落后、农民购买力比较弱的农村市场,自建渠道的投入产出效益会因为销售量小而显得不经济,企业必须选择合适的商。
企业在农村选择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衡量商到达目标市场的能力;由于农村市场具有分散性,家电企业在某一区域的农村市场不宜选择多家商,否则多家容易产生市场资源的争夺,从而带来渠道控制的难度。(2)分工合作的原则;从横向角度看,农村市场由于区域比较大,零售终端的数量也比较多,企业对于一些销售能力比较强、在一个区域内影响比较大的零售商要直接管理,而一些零散的零售商交给商去管理,因此选择商时要强调分工合作。从营销过程纵向考虑,商应该在物流配送,货款回收、售后服务等方面承担责任,而企业则要为商做好市场调研分析、产品促销、技术支持等培训等工作。(3)树立形象共同发展的原则;当前农村市场上家电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并不高,家电产品企业在农村市场的发展要着眼于未来,企业选择商要与企业拥有共同愿望、共同抱负,这样才能共同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渠道。
3、采取垂直型营销系统,渠道成员合作由交易型转向伙伴型。传统的渠道成员主要由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构成,每个渠道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新营销理论要求企业的营销从以价格竞争导向向以整个价值链为激励体系转变,价格不再是简单的“成本+利润”的构成方式,而是“厂方利益+经销商利益+消费者利益+其它利益”构成的价值链所决定的,因此厂商之间应着眼于未来的交易,注重战略关系的培养,这就要求企业应改变原来的渠道模式,采用新兴的整合渠道,即垂直型营销渠道。在这种渠道体系内,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联合成一个统一体,渠道成员间的关系由交易型向伙伴形转变,渠道成员间关系紧密,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信息共享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在垂直市场营销渠道统一体中,通过组织良好的渠道活动和团队合作,消除渠道成员为各自利益而造成的冲突,共同致力于提高市场营销的运作效率。通过规模经济和减少重复服务,使制造商和分销商能给消费者提供低成本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并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实现双赢。
4、加强终端建设力度,完善销售终端专业化服务。农村市场的传播具有示范性的特点,人际传播仍是农村信息传播主要方式,而厂家的示范性传播也同样有效。因此,企业应加强终端建设力度,做好服务定位并不断深化服务,在售出及售后提供的咨询、讲解、操作、维修等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如国美在快速向全国一级市场挺进时,以低价为武器,以薄利多销、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为战略指导,其产品服务定位就是便宜、价格低。国美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精力投入到全国市场快速渗透上,而将家电的售后服务全部扔给厂家,一级市场的较为理性的消费者由于能及时得到厂家售后服务便欣然接受这种“国美式服务”。但在拓展农村市场时,国美推出的“彩虹服务”赋予了“国美式服务”的新内涵。专业的服务网络已经成为销售能力和品牌实力的延伸,因此,要真正占领农村市场,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服务网络覆盖能力。
5、在对零售终端管理上,着眼于农村家电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家电企业应在农村市场上选择优秀的零售商并与之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可建立契约型或资产纽带性的战略伙伴,支持家电专营商店向区域连锁化方向发展。其次,利用家电连锁经销商在农村市场已经以加盟店方式的发展的方式。企业在渠道管理上应充分利用家电连锁经销商对企业有利的方面:加盟店相对于普通家电零售商店管理更规范,形象更高,更有利于产品品牌的推广。同时可以节省企业终端管理的人材物的投入,从而使企业的营销渠道运行成本下降。
篇7
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宽带战略”首次从部门行动升级为国家战略。《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目标的具体规划,更是让“宽带中国梦”的实现首次出现了明确的时间表、技术演进路线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13年底,我国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1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55%和20%。3G/LTE用户超过3.3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0%。到2015年,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7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65%和30%。3G/LTE用户超过4.5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4Mbps。到2020年,固定宽带用户达到4亿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光纤网络覆盖城市家庭。3G/LTE用户超过12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并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这些目标,能否按照预期一一实现?相关资金及配套措施能否及时跟进?国家的政策能否被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宽带中国”战略如何带动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宽带中国”战略这盘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1—9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595.4万户,已达1.86亿户。4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75.4%,分别比上年末、6月底提高9.6、3.1个百分点。光纤接入FTTH/0用户新增1481万户,总数达到3519.1万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18.9%,预计年底将突破20%。传统xDSL用户正在逐步向光纤接入迁移,截至9月底,xDSL用户比上年末共减少377万户。而1—9月,农村地区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645.7万户,新增596.9万户,城市和农村宽带用户之比由去年同期的3.31∶1缩小到3∶1,城乡差距正在减小。
在各项数据不断“报喜”的同时,《方案》提出的目标与目前固定宽带接入实际用户数依旧存在千万级缺口的事实却不容忽视。年内“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对相关实施方是个巨大的考验。
根据民族证券研究员王晓燕的预测,“年内完成目标应是确定性事件”。依据民族证券的分析,随着国家逐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后续会有相关的资金及配套措施跟进,政府也会将宽带业务工作列入运营商经营业绩考核机制,运营商将更有动力加快宽带业务的拓展,实现年内目标。
“尽管年内完成目标问题不大,但2015年要想实现宽带接入用户2.7亿户的目标依旧困难重重。”当证券投资行业普遍预测,运营商将因为“宽带中国”战略进入“实操阶段”而对拓展宽带业务的积极性大幅提升的时候,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却对“宽带中国”战略远期目标的按期实现表示出担忧。
在他看来,目前公布的《方案》仅明确了指标,与其配套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相关资金及政策扶持的细节还没有明确。而这些细节是电信运营商都非常关注的。很多国家都曾经实施过类似的宽带战略,他们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真金白银”的实质性投入和政策优惠,对尽快达成最终目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仅靠市场机制走不通
仅依靠运营商的投入,“宽带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似乎并不现实。
近三年来,中国电信对宽带建设的投入已达千亿元。按照韦乐平的说法,“虽然有效果,但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运营商为了达到用户覆盖的指标,必须到地广人稀的农村、偏远地区发展用户,这些地区的投建成本过高,回报率却很差。根据他的测算,东部地区的光纤宽带实现投资回报需要3~5年时间,中西部地区需要7~10年,“而新疆、内蒙古等地区,运营商投资基本无法收回,建多少赔多少”。
今年年初,中国联通已明确表示将整体下调光纤宽带投资力度。“运营商毕竟是经营实体,更关心投资回报率。但当前,宽带投资回报率差是普遍问题,各大运营商主动投资建设宽带的热情都不高。‘宽带中国’战略的落实必须依靠国家投资的推动。”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告诉记者,宽带业务的特点是发展一个用户就需要一份投入,不像移动宽带只需要一份固定的投入就能坐收回报(将基站建好后,用户越多,收益回报就越多)。实现“宽带中国”战略中的宽带接入目标,只能依靠投入。“用户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已建得差不多了,进一步的投入主要聚焦于在三、四级城市或偏远地区,投资回报率会更低。运营商的收益不增长,压力自然大。”他明确表示,国家当前还未出台具体的补贴政策,宽带建设仍然主要依靠运营商自身的投资。在国家下发LTE牌照后,明年运营商对LTE的投资将会占去总体投资的大部分,一定会影响对宽带的投入。
用户渗透率也是影响国家宽带投资回报的主要因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宽带建设的巨额投入,都对用户渗透率影响巨大。据统计,当前宽带“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在整个宽带投资中占到工程成本的50%左右。“各地方具体情况差异大,开发商、物业收取的费用也没有标准,这是主要障碍。”唐雄燕告诉记者,虽然国家颁布了一些标准,但对开发商、物业并没有强制约束力,运营商只能依靠分摊“最后一公里”接入建设的费用去降低每用户接通成本。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今年FTTH宽带建设的投标中已经开始倾向于让开发商来承担建网投入,但在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障碍。比如多家运营商竞争的局面,无形中还是为开发商提供了收取进场费的“砝码”,“愿者上钩”的心态很难让开发商、物业转变思路,主动进行宽带投资。
早在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制定国家宽带战略的诉求时,就曾强调“宽带建设是巨大的投资,不应只依靠市场行为”。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敖立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仅靠市场驱动力无法支撑信息化战略对宽带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宽带发展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缓进亦退’的关头,国家宽带战略的政策指引迫在眉睫。”敖立指出,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宽带建设依旧是运营商的“市场行为”。在东部地区,宽带建设的回收期为5年左右,而中部地区要超过7年,农村地区则更长。如果单纯靠市场驱动,运营商更趋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回收期较短的东部地区。靠市场机制只能逐步扩大我国宽带发展的东西部差距。
根据“宽带中国”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邬贺铨院士的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虽然政府对宽带投资属于市场行为的传统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但目前资金从何而来,政府是否会出台“产业发展基金”、“普遍服务基金”等相关财税政策?有利于降低宽带建设成本的指导性意见能否形成对相关部门、机构的约束力政策?这些问题尚不清晰,产业界依旧在焦急等待《方案》细则的落实。
宽带战略的国际“棋谱”
近年来,通信业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关键战略性作用再次得到全球性普遍关注,围绕网络空间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目前已有近100个国家制订了国家宽带相关战略或计划。作为后来者,其他国家在落实“宽带战略”时所采用的政府投资策略和相关扶植政策,以及这些国家曾经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可以为我国宽带战略的落实提供不少有益参考。
日、韩两国的宽带发展目前在全球堪称典范,宽带渗透率均在30%以上,光纤用户约占一半。韩国的宽带网络建设始于2004年的“u-Korea”战略。当年,韩国政府提出了为期6年的BCN计划,对该计划的投入达到了8.04亿美元,以建设遍及全国的宽带化用户网络,通信、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传输网以及基于BCN的融合业务。2009年2月,韩国通信委员会又宣布了UBcN计划,韩国政府和业界共投资34万亿韩元(中央政府承担了1.3万亿韩元的投资),在全国建成了速度为此前10倍的光缆网络、无线宽带融合的网络。此外,为了在农村地区建设宽带网络,韩国政府还曾经向KT(韩国电信)提供了77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在韩国政府战略规划的引导下,业界的积极投入使韩国的宽带网络和宽带服务水平迅速提升,成为“宽带强国”。
英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宽带战略“数字英国”时,并没有打算从政府预算中支出扶持资金用于宽带建设。政府曾提议通过向固定电话用户收取宽带税获得资金,但2010年新一届政府上任后,这一提议也随之被否决。2010年,英国政府决定投资10亿英镑用于边远地区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这一投资将使英国的超级宽带普及率达到90%以上。英国政府先期投入了5000万英镑用于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每个地区获得了500万~1000万英镑的资金。2011年11月,英国政府再度拨款1亿英镑用于10座城市的“超高速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建设。在税收方面,英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让三分之二地区的高速宽带网业务首年免税。此外,英国政府还出资4.8亿美元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宽带补贴。
到2020年,在资费可承受的前提下,至少1亿美国家庭将拥有100Mbps实际下载速率以及50Mbps 实际上传速率,美国的每个社区都应当享有至少1Gbps的宽带服务,包括学校、医院、政府等——与美国提出的国家宽带计划发展目标相比,美国政府为此出台的财政支持策略更值得我们关注。对国家宽带计划的财政支持,美国政府设置了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美国在《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中设立的72亿美元的宽带发展基金,另一部分是每年政府征集的普遍服务基金(资金来源是长途电话附加费)。在宽带刺激计划中,政府出资的72亿美元主要用于扶植与美国宽带战略发展目标一致的BTOP(宽带技术机遇项目)宽带项目,包括建设宽带网络、部署安全的公共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公共计算机中心、推进宽带应用等。通过政策调整,美国政府还将国家宽带计划惠及更多的美国人。例如2011年10月,借助推进普遍服务基金和运营商间补偿制度的改革,美国创立了年度预算高达45亿美元的“连接美国基金”,使超过700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美国人享受到了高速宽带接入。该基金项目主要通过美国电信服务商落实,自“连接美国基金”推出之日起,运营商有三个月的时间考虑是否参与其中,参与该项目的运营商在获得补贴的同时也会受到一系列约束,如运营商必须做出在规定的时限内在偏远地区兴建网络的承诺。同时,政府还鼓励运营商在项目中引入私人资本。在宽带计划公布一年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便宣布已完成了83%的工作。
各国宽带计划的配套产业刺激计划中,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政府主导的“真金白银”的投资,这些投资的及时到位也是国家宽带战略目标按期实现的首要保障。作为信息化的传统强国,虽然美国在宽带发展上目前落后于日、韩,但其与宽带战略相配套的政府刺激计划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别是政府投资与普遍服务基金的相互配合。
三子破局
为“宽带中国”铺路
“通过我们过去一年多的努力,我国宽带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和产业条件。”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所说,通过两年的行动,中国的宽带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面对“我们的发展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宽带状况和广大网民的期望也有很大差距”的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在按照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会同各相关部门、企业界共同推进完成任务。从去年开始,“宽带不宽”、电信业对民资开放以及宽带资费等“老大难”问题,都找到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三颗关键的棋子,已经摆在棋盘之上。
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公布了通信行业标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固定宽带接入》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用户上网体验》。在“宽带中国”战略提出后,网民对上网体验不佳的抱怨终于有了改善的可能。作为通信业的新行业标准,这把“测量标尺”正在全面推动“宽带不宽”问题的解决。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按照新标准完成了测速系统的升级改造。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要求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电信运营商)在试点期内与两家以上民营转售企业开展合作,虚拟运营商的试点工作同时启动。据相关规定,三大电信巨头各自需转售至少2个虚拟运营商牌照,即年底前至少会有6家新虚拟运营商出现。可以看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到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规划正在逐步落实,电信业向民资企业的开放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鼓励民间资源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对拉动市场、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中兴通讯固网国内市场总监杨列永认为,虽然该项政策的落地预计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期未必能看到实质性影响,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的出台已起到了铺路的作用。韦乐平也认为,只要管理得当,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宽带中国战略的落实“是个好事”。
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宽带资费和接入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宽带中国”战略的最大障碍。而互联网网间结算成本过高,不仅制约了中国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也是影响宽带资费成本下调的关键因素。显然,只有逐步与国际结算体系接轨,才能让“宽带中国”战略加速实施,让运营商把精力集中在产品与服务上,让网民尽快享受到随时随地高速上网乐趣。
重无线轻有线的风险
表面上看,“宽带中国”战略似乎是以有线网络的建设为主,强调光纤接入。但实际上,战略纲要对3G/LTE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去年《通信行业十二五规划》仅提到了3G用户的发展目标,但宽带中国战略却将LTE和3G并列提出,并制定了三步走规划:2013年3G/LTE用户超3.3亿户,普及率25% ;2015年,3G/LTE用户超4.5亿户,普及率32.5% ;2020年,3G/LTE用户超12亿户,普及率85%。LTE的精品网地位首度被明确,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LTE将是整个通信行业的投资重点,LTE产业链的受益程度将明显高于通信设备行业。LTE牌照的下发,也将再次形成对LTE产业链的催化效应。
作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中唯一“超预期”的因素,运营商对LTE的投资热情远超光纤宽带。韦乐平明确表示,明年中国电信的“大投资”将转向LTE,对有线宽带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减少。和中国电信的规划类似,三大运营商明年的投资策略已集中转向LTE,放缓对光纤宽带的投入已成大势所趋。
网络安全服务商360公司近期的《中国互联网上网测速报告》显示,上海地区的带宽已达到6.1Mbps,是全国网速最快的区域。唐雄燕表示,中国骨干城市目前的接入环境,实际已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局面,短板在农村。“宽带中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是提供“普遍宽带服务”,战略对农村的意义将大于城市。基于对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城市用户群具有高人口密度、高ARPU、高投资回报的“三高”特点,运营商主动投资意愿强,目前20 多个已经提出“宽带提速”目标的省份均是大城市率先启动,运营商更热衷于将城市小区和商务楼宇等作为重点提速对象,鲜有对农村地区的明确规划。除运营商外,参与宽带投建的民资企业也均在城市圈地。
实现提供“普遍宽带服务”的宽带战略目标,需要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协同建设。相关财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虽然可以暂时缓解运营商对有线宽带投资“不感冒”的问题,但如何刺激运营商在偏远地区、农村积极开展宽带业务,必将是一道难题。韦乐平强调,LTE更适合满足“宽带不宽”的接入需求,在成本方面也没法和有线网络媲美。杨列永也指出,目前运营商“单条腿”走路有风险,应兼顾无线和有线宽带网络的协同发展,在资金投入方面考虑平衡,避免无线和有线宽带网络建设的失衡。
长远布局 快步小跑
不少国家在多年前就了“国家宽带战略”,尽管我国宽带战略的相对其他国家有些滞后,但杨列永认为这并不是影响我国成为宽带强国的核心问题,关键还是要看后续我国宽带整体水平提升的速度能否能“快步小跑”。
“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宽带战略,均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减少了运营商的投资压力,激活了宽带市场,形成了驱动宽带产业链成熟的动力。这些国家网络部署的速度和起点都很高,整体宽带水平提升明显。”杨列永建议我国应尽快设立国家宽带战略专项资金,结合国情,让运营商在宽带之路上减轻压力,“快步小跑”起来。
另外,他认为宽带建设应避免盲目投资。“使用宽带网络的人真正关心的是‘带宽’,并不关注采用的何种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既可以达到用户预期,又可以节省投资成本。从建网模式分析,当前光纤入户的建网成本最高,结合运营商现网铜线资源优势,光纤技术方面可采用10G PON技术(即现网大量使用的EPON/GPON的下一代技术),铜线技术方面可采用LAN和VDSL2技术(即现网大量使用的ADSL技术的下一代技术),可大大节省运营商的宽带网络投资,还可以达到和光纤入户基本等同的宽带能力水平。”杨列永建议运营商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投资收益比、网络演进性、现网资源等综合因素,灵活选择创新的技术,实现低成本宽带网络提速。
“从国际形势来看,无论是美国、欧洲各国,还是日韩等国家,都非常看重宽带战略的长期发展。”敖立指出,美国的宽带战略目标规划到了2020年,对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非常清晰。重点是,美国和绝大部分国家都提到了“100G”,我们应重视这一现象。“宽带网络是基础设施,是先导。和修路一样,我们不能仅考虑两三年内的需求,而是要考虑未来十年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有超前的意识。”他强调,虽然目前还看不到对100G带宽的强烈需求,但就像今天移动互联网发展对3G带宽的需求一样,也是当初难以预见到的。虽然“宽带中国战略”眼前还没有明确的对LTE和光纤宽带网络的应用需求,但为了顺应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当前的建设规划以实现100G带宽为基础“一点不过分”。更何况,100G技术已接近成熟,但在光模块、芯片等领域,我国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短板。
篇8
目前,中国移动的新增用户中,80%来自预付费用户。在城市通信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运营商的目光自然会投向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市场,可以说广大的农村市场已经成为中移动用户数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两个市场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如何发展农村通信业,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一大机遇与挑战。
消费差异性是最突出特点
在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农村人口最多的重庆,拥有人口数1600万,占该市总人口的57%。重庆移动紧紧抓住当地农村消费特点,通过将农村客户划分到片区,完善农村营销服务渠道,有效实现对农村客户群体的整体服务,打开了市场,取得显著成绩。重庆移动是第一个针对农村市场特点,采取片区营销管理,成为中国移动集团“精细化营销”的典型成功案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深入调查的结果显示: 由于青壮年多外出谋生,所以目标用户以老人、妇女、孩子为主,服务内容也以基础通话为主,消费水平比较低; 另外,虽然目前农村电信市场的购买力很强,但平均到每一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农村居住群落广杂零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这种分散性,决定了运营商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加强。
消费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的特点,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开发价值,语音业务使用率和附近城市相差不大,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通话量不高。这种差异决定了产品的多元化寻求。
BI擎起一片天
市场营销模式的改变对BI系统的支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移动BI系统建设始于2003年,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亚信公司帮助下,目前建立了面向企业运营的统一数据信息平台及专题分析,在业务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片区营销,系统整合了渠道管理功能,将渠道管理与片区划分结合,有效调整渠道划分、整合渠道资源,进一步满足了片区营销工作的分析需要; 并建立起全面覆盖片区经理的工作指标体系,片区营销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覆盖到卡销售量、业务办理量、用户质量等多个方面。
KPI监控指标能够分解到片区、乡镇甚至营业点,及时反映出移动营销体系最末端的市场变化情况,为市场营销活动的精细化开展,对各片区、乡镇、营业点工作的监管考核,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分析功能支撑。
针对用户流动性大的特点,系统对全体用户按照用户的通话来源,将用户归属锁定到用户通话最多的分公司,以及分公司下通话次数最多的乡镇。这种分级计算、锁定用户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完全能够满足业务部门考核、营销工作的开展。
这种以片区管理为主的“区域化营销”策略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营分析系统对片区渠道管理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根据片区分析结果,业务部门开发了针对农村用户的“神州行村村通”等资费产品。“村村通”采用分区计费制与被叫免费结合的方式。由于营销目标明确、资费适当,目前该产品已成为发展农村市场的主打产品,占到部分农业大县的新增用户80%以上。
篇9
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稳定城市和拓展农村的经营战略仍然是当前的工作重点,能否保住这两个市场关系到我们的目标能否实现。我们一定要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农村市场份额,积极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城市市场保有方面,加大组合营销,调整组合价格,充分提高增值业务的渗透率(彩铃、来电显示、96121),增加固话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农村市场,不遗余力的发展重点业务,利用农村信息化契机,大力推出富民通和宽带业务。
二、重点突破,协调统一“两大量”
有了方向,我们就能朝着这个方向脚踏实地的走过去,才能达到目的地。坚持“经营城市、拓展农村”的同时,一定要搞好增量与存量的协调发展。在激增量方面,一是要有针对性、有效性。针对新建楼宇、住宅小区开展跟进营销工作,针对政企用户进一步扩展“一桌一机”的覆盖面;大力发展公话超市、小灵通、宽带、富民等业务,全面占领新兴市场。二是通过多产品组合、价值填充、套餐签约、预存话费、客户关怀、有效竞争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保存量,尽量减少用户和话务量的流失。
三、加强融合,全力发展“四大业务、一项预收”
全力发展小灵通,在小灵通业务的发展上,切实按照省、市公司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明确其定位,根据小灵通移动特征,合理调配资源,寻找目标市场,采取有效的捆绑方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首先要树立经营信心,一方面以超级无绳(一号双机)为重点,积极推动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大与代办商的合作,借助代办商的终端,制定有效的政策,快速发展小灵通。其次
持续做好老客户的关怀与回馈,如进一步加大续费工作力度;适时推出积分回馈、预存话费送话费、预存话费抽奖、高端用户亲情服务等措施稳健存量;加强终端售后服务;加大集团签约力度,大力发展预付费和套餐业务,力争预付费和套餐业务签约率达到50%。
全力发展富民通,富民通建设速度快,维护成本低,是应对移动移动业务的有力武器,各支局要不遗余力地加大发展力度,在农村通信市场,形成有线和无线两大规模优势。在对外宣传上,鉴于监管的不确定性,各支局要坚持“内紧外松,埋头苦干”的策略,低调快速发展,对外不要大肆宣扬。在发展策略上,要坚持竞争导向,灵活制定入网优惠政策。继续坚持领导分片挂点,严格进行考核,加富民通的发展力度。各支局一定要全力发展富民通业务,把发展富民通摆在一切工作的重点,先发制人,不给竞争对人留下任何的机会。
全力发展宽带,宽带业务是战略性业务。尽管我们当前在宽带业务的发展上仍然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其他运营商已紧紧地盯住了这一块并相继开始发力,未来的竞争将十分惨烈。因此,我们尽最大的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用户、开拓市场,提高和筑牢其他运营商进入宽带市场的门槛。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营销政策,号召大家发展用户、抢战用户、策反用户。对没有形成宽带上网能力的地方,要大力推出163拔号上网,进行按年包干策略。二是提高营维人员的素质,提升维护质量,加快装、移机速度,加强监管考核力度,树立宽带维护良好形象。三是扩张用户与经营用户并举,要加强与互联星空、数字家庭、商务领航、农村信息化、星空极速等平台业务的融合,不断提升宽带arpu值。四是加大清黑力度,规范宽带市场
全力发展新业务,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们虽然在新业务的发展上做的不理想,但强化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对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新业务,我分公司结合实际、集中力量、把握重点、重拳出击。大力发展来电显示、彩铃、全球眼等ict业务。“全球眼”是省、市公司今后重点发展的ict业务。在发展中一是要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如政法委、公安局,借“平安城市”的契机,通过行政干预,快速切入市场;二是要与用户合作,培育几个整体解决方案的示范案例,带动用户群的扩大,确保投入产出;三是要建立、完善全球眼的服务售前项目营销、售中项目实施及售后服务体系。在发展其他增值业务时,要按照“小业务、大市
篇1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村电商的重要政策文件接连出台。连续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等,均涉及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由商务部等19个部门联合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以及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下发的《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更是专门就农村电子商务做出部署。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保持了较快发展,主要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但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河北省大多农民一直存在“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导致农产品产销脱节、对农产品市场行情了解较少等客观问题无法解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能够解决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1、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出台多项农村电子商务利好政策
2014年,河北省制定出台了《河北省电子商务发展3年推进计划(2014-2016年)》,其中明确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出台了电子商务示范县补贴政策,对正定、清河等7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分别补贴2000万元用于农村电子商务建设。2015年,了《2015年河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工作规划》,明确将从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体系、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整合升级改造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加强农村地区宽带及移动网络铺设、改造和新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培育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着手,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步伐。
1.2宪成农村信息体系建设
河北省建成了以省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平台为龙头,市县网络为骨干,乡村信息服务站为基础的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网络。该网络连接了12个省级涉农部门,11个地级市,138个县农业局,省内34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450个龙头企业,4500个中介组织,10万余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农业网站163个。近年来,以河北农业信息网为骨干网络逐渐建成了河北农业信息网、燕赵粮网、河北农业技术推广网、河北省农村经济信息村村通工程官网等,形成了农业网站的集群发展。
1.3改善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是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依托省内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河北省打造了中国捜丝网、清河羊绒交易网等60个县域特色产业交易平台。先后上线了中国马铃薯交易网、中国板栗交易网等100个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北国如意购、廊坊366网上商城等网络购物平台。二是建立健全了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链条,培育了河北慧聪、保定网库等一批电商服务企业。三是建设了一批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白沟箱包产业园等7家电商园区投入运营,强化了电商资源配置,推动了电商企业聚集。四是设立了省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提供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培育、电商孵化、平台对接、电商营销等服务,初步打造了省内农村电商发展的生态圈。五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依托电商服务中心和各类培训机构对地方政府、县级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农村电商创业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1.4吸引各大电商平台争相入驻
阿里巴巴将河北定位为淘宝农村一级战略合作省。据2014年底阿里巴巴的最新全国淘宝村名单、首批淘宝镇名单统计,河北省有25个淘宝村、2个淘宝镇,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四,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与此同时,京东集团也加速对河北农村电商的布局。一方面,京东集团与河北本土企业国大36524便利店展开合作,未来三年将在河北县乡村开设10000家便利店,共谋农村电商的发展。另一方面,“京东帮”服务店计划在河北开店25家,数量居全国之首,是华东地区开店量的2倍。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入驻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顶层设计
近年来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拥而上,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利于其持续稳定发展。针对这一局面,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在国家大力鼓励电商发展的大环境下,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虽然对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长远的规划和顶层设计才是处于爆发期的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2.2平台重复建设缺乏创新
河北省现有农村电商平台重复建设非常普遍,重建设、轻运营、缺乏模式创新,导致竞争无序,亏损经营。现有的农业网站大多存在信息更新慢,仅能反映农情、统计信息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大多现有平台缺失一套可以从中获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关系、产前预测、产后加工等信息的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发 布体系,导致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其运行过程远未达到规范、有效的程度。
2.3物流配送等基細设施滞后
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首先要解决物流问题。农村分散化经营,物流配送难、成本高成为阻碍农产品网上销售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河北省物流飞速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了生产、流通加工、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一体化的物流环节,但是仍然存在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层次较低,且比较分散,对外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网上销售受阻,另一方面,价格的上涨并没有给农民带来收入的增加,挫伤了农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同时,物流的问题也影响着农民的消费方式。现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大多只能覆盖到县一级以上的城镇,无法触及边远乡镇和行政村,农民无法享受物流配送到家的服务便利,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2.4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农户各自为政,没有培育品牌的意识,河北省特色的农产品存在“高质低价”,“有品无牌”的问题,造成农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由于农产品的品种类别复杂多样,很难统一标准统一定价。"三品一标"、"名特优新’’、村一品”农产品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没有形成网上销售的质量标准,品质良莠不齐,导致其网上销路无法打开。
2.5农民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有待培养
河北省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农村劳动力约占80%,农村教育相对落后,较低的文化程度使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度和认知度低。多数农民对互联网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在网络技术方面也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无法很好的理解和应用电子商务。相当多的农民仍习惯通过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线下渠道进行交易,对线上交易持怀疑态度。只有帮助他们真正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才能使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应用推广。
2.6电商人才缺乏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要求从业人员了解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拥有先进的理念,懂理论,会运营,能操作。而河北省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不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真正具有高级技术的专业人员由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待遇不佳等原因,大多不愿选择到农村发展。电商人才的缺乏阻碍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
3、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3.1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重点加强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乡村服务站和乡镇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建立覆盖县、乡、村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以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抓手,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圈,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集群式发展。支持、鼓励条件成熟的县尽快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并不断总结已有服务中心的运营经验,进行推广。加快推进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供销社、邮政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搭建起“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将现有的有条件的村级农家店、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农村邮政局所、村邮站、快递网点、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等改造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渠道下沉,鼓励其发展、建设乡村服务站。鼓励一网多用,拓展乡村服务站的功能
3.2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渠道,创新农产品网上销售模式
一方面,与实体市场互相支撑,搭建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鼓励线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网上分销,同时推进标准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实现网上批发。另一方面,鼓励对接第三方电商平台。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供销合作社等依托淘宝农村和京东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或农业电商专区,实现"一村一品”、"名特优新”、"三品一标"农产品网上销售。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销社与城市社区开展合作,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积极探索“生产基地+城市社区”的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在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实现线上线下高效衔接。
3.3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布局,推动基层农村物流节点建设。_方面在现有农家店、供销社基层网点、邮政局所、村邮站等农村现有网点基础上叠加物流服务功能。另一方面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加大网点布局力度。鼓励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电商企业合作,共同规划完善农产品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增值服务体系,确保便捷高效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朝发夕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商创业农民的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办理手续。加快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光纤进村入户。
3.4建设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培宵网络品牌政府要联合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共同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分等分级、物流配送、业务规范等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帮助消费者识别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推动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通过资金扶持、舆论引导、信息、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培育河北省农产品网络品牌,帮助农户树立网络品牌意识,并鼓励品牌运作中介机构发挥其在品牌培育过程中的专业化优势。
3.5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要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通过与专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电商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农产品网上经营策略和技巧培训,培训一批农业企业高级管理及部门管理人员,培养一批农村网店经营人员、个体和大学生电商创业者。加强政策引导,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
作者简介:于含,硕士,讲师,现就职于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上一篇:公共卫生服务概念
- 下一篇: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