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卫生服务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服务营销 公共卫生 应用
在服务营销文献的研究中, Fisk等(1993)对1992年以前的服务营销文献进行了回顾, 发现1986年以来, 服务营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严密性不断提高, 服务营销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
(1)服务质量:关注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及顾客满意度,并为评估服务质量设计模型和测量工具。
(2)服务接触/服务经验:研究的重点是顾客与服务企业雇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服务设计:研究成果以服务蓝图和服务路径图为主。
(4)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关注企业如何吸引并保留顾客。
(5)内部营销:将雇员视作顾客的观点。
服务营销理念的基本属性如下:
(1)服务营销是一种关系营销。营销的核心概念即交换,就是企业内部关系及外部各子系统、环境的关系。培养其亲和感、归属感,满足其高层需求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2)服务营销是一种参与营销。企业要参与顾客消费,顾客参与企业的若干经营环节或自我选择、自我服务。
(3)服务营销也是文化营销。服务精神强调了人性化、文化性特点,必然要求有一种强大的服务理念为内核的企业文化作统领和底蕴,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
二、医疗服务在医院的实际应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就是满足社会民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随着我国医疗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医疗机构产权结构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的医疗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今天,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无论从观念上、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有了新的内涵。
1.医疗服务的主要特征
(1)医疗服务的无形性。无形性即:病人在购买治疗服务之前,无法肯定他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一特点决定:其一,无法在客人消费之前直观地展示服务产品,以及使用价值,这就加大了商家与其潜在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的难度;其二,顾客在购买产品之前既无法看到,也不能试用,无法预期其消费效果,不能预计其成本与效益,从而加大了顾客的购买风险。
(2)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即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候也是顾客在消费服务的时刻。因此,医疗服务活动、医务人员、患者三者的协调配合是提高医疗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即时产生和即时消费受客观条件、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即时生产和即时消费的产品质量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加大了患者的消费风险。服务人员应树立服务营销观念,在服务过程中,尽量降低患者的消费风险,提高医疗单位的声誉。
(3)医疗服务的差异性。把服务当作产品是建立在顾客观念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在同一时间、地点,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不同时间、地点,同一客人的需求侧重点不同,服务产品与宾客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服务人员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意外情况、即时需求等不能提供同一标准的规范化服务。
2.医疗服务的营销理念
(1)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患者营销理念是以“患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最终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理论基础,以顾客的消费心理、行为日益成熟,日益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为市场基础的营销模式。奉行人性化医疗服务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医院来说就医环境、诊疗流程、医患接触和沟通交流,均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氛围。医务人员的行为仪表、周到热情的生活关怀、亲切温馨的语言交流和精神安慰,以及医院内部卫生环境、诊室病室的色调、光线等都应充分体现一种人文的呵护和人性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归属感,使患病的躯体在这种人文的环境中得到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应着重体现在对患者人身权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与平等。首先病人及家属应该具有对病情、诊疗措施及方式的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建立医护人员与病者之间的信息通道,让病人及家属分享对疾病诊疗方面的信息。人性化服务亦包含个性化服务和心理护理,注重每一患者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应该是具体的和面面俱到的服务,针对不同个体突出人格人性特点进行情感关怀。如何探究病人心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负担,是心理护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树立内部营销服务的观念。单位内部人员都必须把自己视为其他同事的顾客(例如海尔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一样)。如果员工没有把彼此当成顾客,并且没有像团队一样有效率地合作来协助满足彼此的需要,内部品质和服务都会受伤害,而外部顾客最后也将蒙受其害。因此,内部顾客观念常常被用来对企业员工推销服务理念与正确的价值观。一流的企业往往借助内部顾客观念使“顾客至上”深入员工心里,理所当然地视之为自己的职责。
(3)提供知识化的服务。医院应该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医院在对患者医疗服务过程中,如何营造知识服务环境是现代医院面临的一个课题。首先知识服务是社会和广大患者的需求;此外知识服务也是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完善服务功能所必备的条件,同时知识服务还是现代医院社会公益价值的体现。所以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应将医院内的知识服务融于医疗服务的内涵之中,并贯穿整个医疗服务的始终,以知识服务为载体;彰显医院人文和科学知识的风采。患者在患病期间渴望获得防病治病知识,通过人性化、个性化健康知识传播,实现医方与患方的深刻沟通和互动,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默契合作。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并建立真诚的友谊和信任,也为医院赢得了永久的忠诚客户。
(4)注重服务的有形展示。医院应该注重医疗服务的有形宣传,给患者一个更加放心的有形环境,促进医患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建立门诊及病区信息宣传栏、创办医院特色报纸宣传医院政策和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应用闭路电视播放疾病防治专题讲座及医学科普宣传专题片、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谱分类及慢性病流行特点定期进行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专题及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给患者一个更加立体、形象的医院。中国其他服务行业也推行有形展示,如海尔空调安装人员自带鞋套、无尘安装、安装完毕10分钟内必定有电话回访等等这些服务的有形展示都给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挑战与措施
加快医疗服务业发展, 提高医疗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十分专注的国计民生问题。但此间国内专家研究却表明, 10多年来, 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增长却不符合上述导向和预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更低于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国家60%~75%的一般标准。
篇2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政府;职责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21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1 国外研究现状
从所查阅的参考文献来看,国外针对公共卫生这一块的论述研究非常丰富。以公共卫生为基本着力点,扩散到政府职责、政府监管、公共服务市场化、均等化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各方面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公共服务市场化概念开始在西方国家中被提出,美国萨瓦斯在他的《民营化和公私部门伙伴关系》一书里阐述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概念内涵、形式、领域,以及市场化的公共服务与政府垄断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但是,书中并未对这种市场化服务监管作出详细的论述。国外无论是从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角度出发,将瑞典、英国及北欧国家的公共服务归结为“全面公平型”,新加坡等国家为“效率主导型”,同时还有以“最低安全与效率”为导向的德国和美国。2003年,世界银行也提出了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分析框架,公共服务问责中包涵三大主体即国家、客户(公民)及服务的提供者三方。西方在完成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之后,将目光转向对公共服务的质量监管与治理上。首先,将“全面质量监督”的理念引入公共服务体系,如日本、美国及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着力于将质量监管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之中。其次是建立责任框架,根据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不同,在依据国家严格标准和各自责任的前提下,制定契约,明确各自应当承当的责任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再次,公共服务监管还需要公众的监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公共服务本身就是以社会大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大众对服务的好评度是权衡公共部门办事效率的重要尺度。最后,公共服务的监管还需要对政府的绩效进行考核,通过公众信息的反馈,了解地方服务质量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共服务监管的有效性,以此为依据,对政府部门进行实际有效的评估和监督。
同时,西方学者对公共服务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作出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国格罗弗・斯塔林提出官僚行政体制过于僵化,阻碍了政府与外界的有效沟通,政府要对公众的需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并通过有效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公正。德怀特・沃尔多从民主的基本价值理念出发,认为政府的责任是强化社会的公平与民主观念,大力推行公共行政,政府部门应该是公民的有效代表,表达和反映公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公共利益。公共伦理专家特里・库珀对公共服务管理中的政府职责也提出职责的组成,包含客观与主观责任两个大的部分,并将其概括为四大方面,关注投入和产出的比重、注重经济和效益、关注顾客导向以及采取成本收益分析方式。
除此之外,西方学者对于公共卫生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罗森高度概括了公共卫生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脉络。费尔德斯坦通过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分析,得出了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发挥有效作用的相关条件,并以此为依据,号召社会制定严格的政策以保障其作用的有效实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在9・11恐怖事件后正式被提出。早期,西方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十分丰富,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著作。社会环境的极大改变以及人们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的转换,使人们对于危机的关注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基本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企业管理等各大领域。尤其是全球性的疾病危机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危机爆发后,引发了人人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并从多个领域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结合危机爆发的周期理论,探讨了公共卫生危机发展的各大阶段,并寻求有效的应对之策;以具体地区为例,采取调查研究方式探讨如何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作监测预警;从政府职责的角度入手,探讨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履职。总之,国外学者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在不断完善。
2 国内研究现状
较之于国外的研究,笔者发现,国内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研究角度非常广。有基于具体区域进行调查研究的,如学者海东和谢明霏就针对黑龙江省的公共卫生服务状况作了具体调研,学者李敏以金乡县为例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改革;有基于政府在公共服务之中的职责的调查研究;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市场化的研究;还有对当前不同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承包问题的研究,如学者周东华就对公私合营模式进行了探讨,王瀛对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外包的探讨等。以下从几个角度大致总结当前国内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研究的动态。
2.1 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概念
从所查阅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学者王瀛指出“公共服务是公共产品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范围广泛、非营利性的服务”。学者吉祥燕从监管角度提出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即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学者张奎力在《农村公共服务监管体系研究》中提出“公共服务监管是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制定和实施规则与标准,以约束独立运营的公共服务机构,确保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和公平”。同时张奎力还提出了监管的双重标准,纠正市场和政府的失灵,以保证公共服务的公平、效率和质量。学者谢明霏 等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公共卫生协同质量监管的概念,即“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为重点,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政府卫生、财政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联合,通过各组织的协调配合,有效监督和管理服务质量。”肖彤提出了公共卫生管理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社历史环境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主体通过运用现代方式、方法与手段,通过组织、指挥、计划等手段,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孙逊 等人还提出认为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了以下几大部分: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准公共卫生服务。
2.2 公共卫生质量监管现状
王瀛以城市公共环境为着力点探讨得出,城市所实行的是两种考核模式,一种是市、区、街三等级的质量评估制度,另一种是市、县两级质量评估制度,主要是卫生环境监管部门对街道、业主按照合同内容,对承包者提供服务的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对不合格者加以严格处罚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戚淇运用了一些评价体系,确定指标筛选和修正标准,构建了针对服务质量的评估模型,并以此评估和了解公立医院的监管水平。学者张安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卫生监督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原有的管理方式,创建新的医疗卫生监管体制。海东提出,我国当前的卫生监管主要分为三级,卫生服务项目的监管主体是县(区)一级政府卫生和财政部门,提供卫生服务主体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三大主体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同时,《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强化对各类卫生服务项目的日常监管,确保和提高服务质量。学者张恒通过构建一套包含3个指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了解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进程和达到的效果,并对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了科学分析。金乡县通过学习外来先进经验,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学者张奎力还指出,目前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滞后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监管职能的缺失导致许多矛盾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显现出来。
2.3 公共卫生服务监管隐藏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机制也不断地被引入公共服务医疗卫生体系当中,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相关部门在不断建立新的监管体系以及发展完善原有的监管体系。但是,由于监管模式不够成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体系中存在一些[藏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公共服务项目外包中由于部门职能划分不清,责任监管缺位和错位导致责任的缺失;监管主体单一,直接影响监管的公平公正性;质量监管程序、标准不统一,造成卫生服务监管混乱;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同时在政策规定上,服务监管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此外,通过对公立医院服务质量的考核发现,“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能力差,导致监管支持系统保障不到位、监管体系内上下级机构职责不清。”学者张安指明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其根源在于没有监督管理体制,没有作出适当改革和调整。通过对农村公共卫生基本状况的分析得出,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中存在“政监合一、管办不分”的现象,政府主管部门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监管的规则不健全,同时执行也不到位,公众缺乏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
2.4 公共卫生服务监管问题原因分析
在文献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于问题的成因都做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如“经济人行为”理论认为人都是理性的自立主义者,其所有行为的动机在于自利。同时他们的理性体现在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偏好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基于这种观点,学者们认为公共服务主导者所有的行为均以“自利”为基本前提,作为公共利益人,表现了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倾向。此外,市场机制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追求赢利、效率,缺乏了严格的机制约束。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设失衡,虽然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投入,但从基本发展状况来看,地区资源投入失衡,农村与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资源投入比重出现严重的不协调。除此之外,公众参与监管的意识和力度都不够,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公民缺乏对公共事业的监督意识,认为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身没有关系。同时,缺乏对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也是监管失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5 可行性解决措施
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深析了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一,公共服务项目的承包角度提出要建立公私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风险共担机制;改进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手段,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监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监管机构的建设,设立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检查机构,严格划分监管机构的职责。第二,发现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第三,提高监管程序和规则的透明和可执行性,监督管理规则需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来制定。第三,加强监管行为的问责,传统的公共卫生监督部门多集各种权利于一身,对于监管的执行效果也有自我评定,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问责。所以,通过外部监督与监管部门内部监督对监管部门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提升监管人员自身的素质,深化部门工作人员对监管工作内涵、性质、任务等的理解,提高其对监管工作的认识与重视度。优化监管资源的配置,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是其他方面,都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使用的实效性。
公共卫生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的利益,良好的监督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可及时发现公共卫生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通过监督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工作的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根本利益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剑,王妤.分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企业经济,2009(6).
[2]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张奎力.农村公共服务监管体系研究――以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0(3).
篇3
关键词:我国 公共卫生系统 结构
2008年10月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公开征集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特别强调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但从收集到的意见中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何为公共卫生及公共卫生系统”仍颇有疑虑和争议,因此有必要利用科学方法建立逻辑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内涵
1、公共卫生的定义、内涵。要想科学合理的建立公共卫生系统的逻辑架构,首先必须对“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内涵加以深刻的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卫生的定义与内涵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1923年winslow曾给公共卫生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公共卫生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科学和实践。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的疾病、教育人们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享有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水准。”此后还有许多机构和学者提出过不同的定义。虽然定义有所区别,但其内涵还是有相通之处。从核心来看,公共卫生围绕的是人群的健康,与临床医学以个体健康为中心明显不同;从学科领域来看,公共卫生范周已经远远超过纯医学的范畴,更多的成为一种社会学科;从关注的问题来讲,公共卫生更多的关注社会宏观层面的人群健康问题,甚至包括一些社会问题;从手段上看,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运用医学技术和服务手段,还要综合应用其他社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教育、行为干预、环境监控和治理、交通安全保障等等;从组织方式上看,公共卫生工作其实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协调和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总之,从本质上讲,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正面外部效应,侧重于宏观调控,需要政府主导,其实质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必须树立新公共卫生和大公共卫生的理念,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公共卫生研究和实践。
2、公共卫生的目标、功能、及内容。从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其内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公共卫生的目标,就是通过综合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来促进、修复和维护人群的健康状况。此外,还有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既然被视为整个宏观卫生体系中的一个部分,那么公共卫生也应该遵循WHO提出的卫生系统三大目标:提高人群健康、财务风险分摊能力和提高人群的满意度。进一步讲,正是由于公共卫生所具备的特殊内涵,这三大目标在公共卫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公共卫生实践活动必须能够使民众满意的、可负担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且能够切实提高人群的健康。对于公共卫生所具有的功能,各家意见也不尽相同。为了指导实际工作和实践的便利性,我们建议提出公共卫生的三大核心功能,即监测、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监测是最基本的功能,其中既包括收集相关疾病的发病或流行情况,也包括对居民健康需求的监测、生活行为以及其它的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从而识别健康问题、发挥预警功能、并确立优先领域,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是主体,也是经典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至关重要;而促进健康则是指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综合手段帮助人群提高健康状况,特别是提倡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改善环境。公共卫生开展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着目标和功能来展开。按照传统定义,传染病的防治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的转变、特别是现代生物一社会一医学模式的发展,公共卫生的范围和职能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现代公共卫生的内容已经涵盖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通过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生活方式来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过改善环境来减少由于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公共卫生问题。
二、公共卫生系统及其架构
按照上述公共卫生系统的定义,并且利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卫生系统的子系统构成来将公共卫生系统的构架进行如下解析。我们认为:公共卫生系统从属于整个卫生系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又是由几个子系统构成的,包括规制系统、资源系统、保障系统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系统。这几个系统各有重点但又相互作用,其中规制发挥着头脑一样的中枢控制作用,资源系统和保障系统向两条腿支撑着整个系统,而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则向两条臂膀一样发挥着公共卫生系统的职能洛子系统的功能将在下节详述)。这几个子系统共同构架起整个系统;而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核心则是人民的健康。
三、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架构分析与建议
1、系统外部环境。(1)公共卫生系统处在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公共卫生所具备的社会性特点,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就更大。从社会、经济条件来讲,我国目前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已经为公共卫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关键是一个理念和认识的问题仍未解决。长久以来重临床轻公卫的错误观点严重妨碍了公共卫生的发展。虽然近年来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上述情况已经有所好转,特别是在“sARs”突袭之后,民众对于公共卫生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理想的状况(即能够对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仍有一定的距离。(2)针对这种现状,关键就是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加强政策决策者的正确理念。首先是加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普及相关教育和知识,尽量提高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共卫生的能力;针对公共政策制订者则应该通过讲座、汇报和短期研讨会的形式推动正确理念的形成;同时发挥循证医学的特长,将国内外有关科学数据汇集成有力的证据,使决策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在面临当今双重疾病负担挑战的时候,必须要将防线前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积极采取多种公共卫生综合措施,从而使决策者有更大的动力去调整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卫生政策,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2、规制子系统也就是监管子系统。(1)这个子系统就像是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指挥着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运转,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和不断完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法规同时依照这些法规对各个子系统的行为进行规范。从我国公共卫生规制子系统的现状来看,主要问题是:公共卫生系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监管依据和监管信息;有些地区和领域存在公共卫生监管不严和缺位的现象,即缺乏监管的执行者或者执行不力。(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提高监管能力,不
但要加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而且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保持信息通畅,使监管者既有监管的依据,也能得到监管需要的信息。第二,壮大监管者队伍,政府虽然是监管主体,但还有其它的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群众团体等)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如果壮大监管队伍,不但可以加强监管力量,而且会使监管主体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去执行监管职能,及时执法、严格执法。第三,健全制度,赏罚分明,区域管理,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的作用。
3、资源子系统。(1)这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系统,再好的公共卫生系统如果没有一个适宜的资源提供系统作支撑,也是无法正常有效运行的。这些资源可以分成两大类,即物质资源(材料,仪器等)和人力资源(受过专门训练的公共卫生工作者等)。我国面临的主要是人才资源问题,即公共卫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缺乏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专业队伍和高素质人才、缺乏能够适应新公共卫生和大公共卫生要求的复合型人才。(2)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考虑公共卫生学生的培养、人才的合理配置以及在职人员的继续培训,其中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从现代公共卫生功能和内涵的要求出发,根据现代全球化特征和新科技发展趋势,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合理配置是指公共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级别的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职能,需要不同的人才,因此需要合理配置人员来适应各级的公共卫生职能的需要。同时,还要加强现有在职公卫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适应新形式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考虑改善公共卫生人员待遇,建立人员可进可出、可上可下的制度,形成竞争机制,发挥动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达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
4、保障子系统。(1)该系统是公共卫生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支撑体系。由于公共卫生的社会性和正面外部效应,必然决定了政府应该担负主要的公共卫生投入和支付职能(其实与资源子系统联系非常紧密,由于在资源子系统中我们重点谈人才资源,所以将资源投入归并在这里)。在这一方面,目前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政府对于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结构性失衡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公共卫生投入的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对于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设计和实施在不同地区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此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出现不但穷而且浪费的现象。(2)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调整国家卫生政策,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地区间平衡,减少因投入差异造成的公共卫生服务不平衡性;设计公共卫生服务包时可以分成两级,国家级公共卫生服务包应该让全体国民都能够公平享有,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形成地方级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公共卫生投入利用过程和绩效的监控和评价,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篇4
1.1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精神卫生组织、实验检验中心、护理院,医疗急救中心,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民政、慈善组织等。但不同地区因受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城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并不能做到全覆盖,而且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受不同地域条件的影响和相关利益的驱动,部分地区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还有部分行政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成效,造成公共卫生服务铺张浪费,缺乏对公共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思考和举措。而即使在某些城市中,也有部分地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部分地区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不热衷,职责划分不明确。因此,为了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进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职责明确,加大农村地区扶持力度,实行公共卫生事业的全面覆盖,以此促进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2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大传染疾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的威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之人们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仍然不十分完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仍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在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2预防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的预防,强化身体素质的举措和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4]。它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而来,它又与临床医学存在不同,主要表现为预防医学是以广大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某个个体。预防医学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要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从而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已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的目的。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以广大人们群体为对象,以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为重点,更加突出预防的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
3.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共同点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和预防医学的发展轨迹相同,其工作对象均是广大群体,都是以预防为基本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延长寿命,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3.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不同点首先,公共卫生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属于的是行政管理的范畴,而不是一种医学行为。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属于的是临床医学的范畴,本质仍然是医学。其次,公共卫生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健康保障服务,其本质是政府利用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卫生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并且进行卫生政策的制定,规划和执行,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预防医学则从医学的角度对社会群体的疾病预防和具体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其工作范围较公共卫生要小。最后,二者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需要具有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预防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对于基础医学知识的要求更高。
4结语
篇5
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人人享有基本免费就医惠民服务,是我国医改的核心,也是在努力完成的目标,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是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了实现其资金的规范管理,我国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其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 一) 资金筹集
医疗资金筹资标准也代表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因此资金配套会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提升,按照十二五期间医改政策的落实,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标准,要求每年人均45 元,有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 元/ 人/ 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医疗资金的筹集也会不断的增加,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实际保障。
( 二) 资金拨付
当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拨付方法,主要以年初预拨、次年结算两种形式为主。年初会根据管辖实际情况实行部分年度项目资金的预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次年初按照实际工作量、相关文件规定等,测算项目成本,并根据项目资金补助总额制定成本补助的标准,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等进行资金清算。
( 三) 资金使用
针对于资金的使用,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取了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两手抓的对策,明确规定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性质,以及能够列支的费用范围。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使用该资金,而行政机构不能使用;县区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 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地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测算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
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资金列支指导性文件问题
我国对于该资金使用的原则等进行大概性的规定,多种条文规定界限模糊,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绩效考核时,针对尺度的把握因人而异,甚至很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中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资金违规支出、按项目比例分摊等问题,尤以职工福利表现最为明显,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支出率,也会出现结余过大等现象。
( 二) 会计费核算与专项管理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经常性财政拨款实施会计核算,基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角度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当做是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明确规定要专账核算等专项管理,而经常性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是不能进行专户储存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单位基本户的形式存储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围,更不能利用其弥补医疗支出亏损。目前,2011 年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办法与项目组专项管理模式存在部分冲突之处,时常混淆专项资金管理概念,这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 三) 项目资金支付方式问题
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数量、人均经费标准,采取因素法进行详细分配,做好绩效工作的审核任务。在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中,项目资金支付方式还有待改善,尤以绩效考核措施为典型代表,再加上财政资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部分地方群众得不到相对应的优质服务,实施有效的监管制约手段显得迫在眉睫。目前,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相关部门利用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但如何落实资金管理标准、提高服务绩效,成为当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服务项目资金支付体系的关键要务。
三、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对策
( 一) 落实指导性文件
首先国家卫计委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卫生部门的联系,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意见、手册等,细分并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内容、范围、原则等,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统一性的公共卫生资金资金管理办法,有效的规避当前资金混乱使用或结余过大的问题。
( 二) 注重资金专项管理
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方面来看,做好公共卫生资金专项管理环节,在国家政府明文规定文件的基础上,以项目支出、耗材支出为关键构成,定时定量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预防违规操作现象( 造成结余、亏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专款专用管理方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算与计划,并做好具体数目核算工作,保障资金支出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立足于财政补贴、项目投资等情况,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应用资源,设定财政资金支出、卫生支出核算计划,从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科衡量标准来考虑实际问题,调整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利用机制;基于财政部门稳固保障机制,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科学管理制度,重点考察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等内容,严加审批手续、项目购买管理流程,强化成本补偿、待遇水平、福利保障,激励资金专项管理优质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服务社会大众。
( 三) 完善项目资金支付体系
在实践工作中,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补助需求,依据国家规范标准,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制定全面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以资金补助、卫生服务为关键性内容,达到惠及百姓的实施目的。从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服务视角来考虑,做好地方财政部门、基层卫生机构联系工作,适当增加经费支出管理弥补措施,通过法律政策规定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系;倡导竞争考核机制,参考城乡交通状况、服务数量、人口密度相关方面,并统一规定资金补助的标准内容,遵循讲求绩效,量效挂钩原则,构件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制度,避免均衡分配不合理现象;合理有效协调医疗机构公共费用占比情况,以人员支出40%、医疗补贴20%、健康教育10%、耗材支出20%、其他公用10%作为主要经费管理依据,充分发挥财政协调杠杆功能,保障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效益。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5〕163 号) 内容,结合专业项目分配特点,平均分配基层单位经费支出比例,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对资金管理项目具有促进作用。
篇6
公共卫生信息分类研究的目的在于: 将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归并在一起,使之与不具有共性的数据区分开来,并通过设定的规则进行惟一识别,以支持在领域层面对数据信息进行统筹规划、系统描述、关联分析和应用设计,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有效交换和广泛共享。
分类的目的
通过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分类研究,可以建立中国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并应用其对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组织。
信息是对于活动、活动关联方的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描述、归纳及总结。其中,活动是最具有活力的。没有了活动,信息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信息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活动及关联方的分类。
信息资源分类有两个要素: 一是分类对象,二是分类的依据。分类对象由一系列被分类的数据组成。分类依据取决于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根据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形成各种相同或不同的类目。
分类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即在满足学科领域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以业务一致性为基本内容,简化分类体系,减少信息冗余,优化分类结构。
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 操作性强的分类体系既能满足用户对信息使用的简洁易懂需求,也有利于信息提供者设计和编制数据集。
可扩展性原则: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应保证充分地可扩展性,确保信息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不会因分类体系而造成影响。
兼顾科学性原则: 在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域分类研究中,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优先选择最能代表该资料属性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的方法
类目划分: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是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本身的内容属性出发,在充分调研现有各综合分类法与行业领域专用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分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吸取其中适用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的因素,并结合信息组织技术方法,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分类研究。
面分类法应用: 将所有公共卫生现有或可能产生的信息资源的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再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类目。面分类法的分类原则是根据需要选择分类对象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对象的各个“面”; 不同“面”内的条目间相互不交叉; 对每个“面”都给出明确的定义。面分类法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类目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 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类目,同时也便于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
线分类法应用: 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同位类的类目不重复,不交叉。线分类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的范围应与其上位类类目的范围相等; 当某一个上位类的类目划分为若干个下位类的类目时,应选择一个划分基础; 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 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分类的依据
以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为分类对象,参考国内外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分类办法、公共卫生业务职能、公共卫生学科分类、机构分类和文献分类,根据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属性、特征及内容等,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中的每一个类目都是一个特定的主题,表达一定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最高层主题域的划分以信息来源为依据,采用面分类法分为病预防控制类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类信息、公共卫生管理类信息三类; 三个主题域下位类的划分遵循分类基本原则,考虑信息资源的内容概念和职能因素,采用面分类法进行分类; 进一步子类的划分则采用线分类法。
技术路线
文献分析: 综合分析国内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范畴、卫生信息概念模型构建方法、相关信息资源分类研究方法、常见信息分类技术与方法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业务职能。
专家咨询: 召开各领域和相关专业专家咨询会议,对分类框架和类目进行研讨、整理、汇总、补充和修改。逐步完善分类体系框架。
技术遵循与参照: 遵循科技部《科学数据分类编码原则与方法》及《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分类编码方案》等相关标准,结合公共卫生领域实际,进行领域化研究。
应用测试: 应用科技部和医药卫生领域科学数据分类与编码研究标准化课题组联合开发的数据集分类编码电子词典工具软件,将公共卫生数据中心2004-2005拟提供共享的数据集和主题数据库进行分类操作测试,检验归入效能。
分类结果
参照国内外公共卫生业务范畴和实际应用需求,研究项目组将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为3个主题域,17个主类(详见右表):
疾病预防控制类信息: 包括报告与监测、调查、干预、评价和信息类信息;
公共卫生服务类信息: 包括卫生检测与监测、调查、干预、评价和信息类信息;
篇7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资金拨付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革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动也成为了重点任务。要想实现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对此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人人享有基本免费就医惠民服务,是我国医改的核心,也是在努力完成的目标,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是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了实现其资金的规范管理,我国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其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一)资金筹集
医疗资金筹资标准也代表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因此资金配套会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提升,按照十二五期间医改政策的落实,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标准,要求每年人均45元,有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元/人/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医疗资金的筹集也会不断的增加,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实际保障。
(二)资金拨付
当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拨付方法,主要以年初预拨、次年结算两种形式为主。年初会根据管辖实际情况实行部分年度项目资金的预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次年初按照实际工作量、相关文件规定等,测算项目成本,并根据项目资金补助总额制定成本补助的标准,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等进行资金清算。
(三)资金使用
针对于资金的使用,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取了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两手抓的对策,明确规定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性质,以及能够列支的费用范围。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使用该资金,而行政机构不能使用;县区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财社〔2015〕255号)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地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测算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
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列支指导性文件问题
我国对于该资金使用的原则等进行大概性的规定,多种条文规定界限模糊,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绩效考核时,针对尺度的把握因人而异,甚至很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中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资金违规支出、按项目比例分摊等问题,尤以职工福利表现最为明显,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支出率,也会出现结余过大等现象。
(二)会计费核算与专项管理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经常性财政拨款实施会计核算,基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角度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当做是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明确规定要专账核算等专项管理,而经常性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是不能进行专户储存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单位基本户的形式存储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围,更不能利用其弥补医疗支出亏损。目前,2011年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办法与项目组专项管理模式存在部分冲突之处,时常混淆专项资金管理概念,这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三)项目资金支付方式问题
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财社〔2015〕255号),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数量、人均经费标准,采取因素法进行详细分配,做好绩效工作的审核任务。在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中,项目资金支付方式还有待改善,尤以绩效考核措施为典型代表,再加上财政资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部分地方群众得不到相对应的优质服务,实施有效的监管制约手段显得迫在眉睫。目前,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相关部门利用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但如何落实资金管理标准、提高服务绩效,成为当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服务项目资金支付体系的关键要务。
三、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落实指导性文件
首先国家卫计委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卫生部门的联系,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意见、手册等,细分并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内容、范围、原则等,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统一性的公共卫生资金资金管理办法,有效的避当前资金混乱使用或结余过大的问题。
(二)注重资金专项管理
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方面来看,做好公共卫生资金专项管理环节,在国家政府明文规定文件的基础上,以项目支出、耗材支出为关键构成,定时定量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预防违规操作现象(造成结余、亏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专款专用”管理方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算与计划,并做好具体数目核算工作,保障资金支出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立足于财政补贴、项目投资等情况,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应用资源,设定财政资金支出、卫生支出核算计划,从“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科”衡量标准来考虑实际问题,调整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利用机制;基于财政部门稳固保障机制,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科学管理制度,重点考察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等内容,严加审批手续、项目购买管理流程,强化成本补偿、待遇水平、福利保障,激励资金专项管理优质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服务社会大众。
(三)完善项目资金支付体系
在实践工作中,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补助需求,依据国家规范标准,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制定全面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以资金补助、卫生服务为关键性内容,达到惠及百姓的实施目的。从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服务视角来考虑,做好地方财政部门、基层卫生机构联系工作,适当增加经费支出管理弥补措施,通过法律政策规定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系;倡导竞争考核机制,参考城乡交通状况、服务数量、人口密度相关方面,并统一规定资金补助的标准内容,遵循“讲求绩效,量效挂钩”原则,构件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制度,避免均衡分配不合理现象;合理有效协调医疗机构公共费用占比情况,以“人员支出40%、医疗补贴20%、健康教育10%、耗材支出20%、其他公用10%”作为主要经费管理依据,充分发挥财政协调杠杆功能,保障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效益。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163号)内容,结合专业项目分配特点,平均分配基层单位经费支出比例,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对资金管理项目具有促进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作为一项基本管理措施,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效益显得尤为关键,对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具有一定影响。在实践工作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沿用合理有效的针对性解决举措,以完善、科学、可行性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便于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有利于为小康社会、医改政策的全面实现提供辅助条件,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丽琼,李丽文,王爱华,林英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4,10:8-10.
[2]蒋日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94-95.
[3]胡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6,02:90-91.
篇8
GIS在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在此对数据查询作为介绍。系统模块中嵌入了传染病管理模块,借助GIS可对疾病进行查询。如传染病数据库界面输入某一传染病名称,再指定一具体地点如青秀区某一街道、起始和结束日期后点击查询即可显示指定地点和时间段传染病患者基本信息。另外,还可利用SQL语言设置,通过GIS实现传染病动态演示,如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段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实现动态演示,这清晰直观地观察出传染病发展动态;③疫情评估分析。前面在GIS定义中提到过GIS具有信息采集、储存、运算、分析及描述功能,该功能与公共卫生应急防疫系统结合则延伸出了疫情分析、评估和疫情预测预警等功能。基于GIS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概念认知基于GIS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是建基于GIS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之上的应用服务系统,其作用在于借助兼容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与GIS的强大空间分析更能帮助类似卫生部位、疾控中心等单位及时掌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疫情传播态势,从而为突发事件处置、疫情防控提供支持。系统流程介绍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大致包括自初期准备到收尾整个历程,如下图2。
在此流程中,①预防监测是起始,主要是获取动态监测、事件调查和疫情评估信息并跟踪事件发展态势;②预警和快速反应阶段,预警准备环节主要是对前期预防监测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对“事件性”信息预警信息,同时做好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具体方案,并对预案准备工作加以落实。快速反应环节就是针对突发事件迅速预案,依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同时利用GIS动态评估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处置对策。南宁市在应急决策系统中嵌入了预警管理模块,该模块集成了持续预警、区域预警和离散预警,并对每种预警模块进行了参数设置,从而实现了自动预警功能。如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该区利用区域预警模块,将区域内病种、时间和预警人数集成到模块中,一旦某一时段定位区域疫情人数超过设定人数值,系统即会自动进行预警,并在地图上较为详细地显示预警区域及疫情状况;③收尾恢复和总结分析。待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应急指挥中心将开展收尾处理工作,以进一步减少损失,并促进应急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事件结束后要开展总结分析会,分析事件原因、处置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警及决策方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属较为宽泛的范畴,既包括具体到个人的疾病状况,有延伸到所在区域、整个片区的疾病、疫情信息,还包括卫生管理部门掌握的应急事件处置资源,如疾控车、疫苗等。因此,基于GIS的公共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借助GIS技术对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实现科学高效的配置,以最大限度调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基于GIS的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卫生管理部门决策提供详实、可靠、全面的相关信息,利用GIS配置的电子地图信息可对疫情区实时监控并将动态信息以地图形态清晰显示出来,利用直观分析。未来,基于GIS的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与GPS、移动通讯终端和疫情数据实现整合共享或将成为研究方向,届时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篇9
从国内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指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是集成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并提出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类型和业务支持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数据仓库、以gis为应急响应支持平台、能统一管理信息、可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互连互通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功能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方法。
1 引言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盲目扩张、工业高度密集,资源环境破坏,人与人的安全卫生距离不断缩小,使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日趋严峻 。因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灾防病应急反应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潘海东等 提出了构建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思路;王平 、杜江等 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方案;杜鹏等 基于模型分析规划了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李琦等 在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案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结构、业务模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需要的数据类型,以及系统支持部门等问题尚未明确提出,特别是如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这些信息系统建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系统之间的卫生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形成大量的卫生信息孤岛。另外,这些信息系统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如果放弃它们,则需很大的重复投资,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主题相违背。因此,集成先进技术,整合城市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
基于上述情况,在“十.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延续项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集成” 的支持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基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现有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下,围绕城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中间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能快速、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并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现有公共卫生领域各业务部门相对独立的操作型系统集成在一起,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仓库和相应的预警指标、应急预案等知识库和模型库;以数据上报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决策一展示为主线,建立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仿真预测、虚拟现实、指挥调度、信息等专业应用功能的各子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 系统所需数据类型与支撑单位
传统的公共卫生领域以传染病防治为主要内容,数据类型单一;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也主要由卫生部门唱独角戏。随着社会进步,公共卫生安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不合理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污染等环境危害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正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设计系统建设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除卫生监测数据、疫情监测数据、卫生资源数据等基本数据类型外,环境卫生数据、食品药品卫生数据、公共卫生危险因素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一并列为系统采集的数据类型(见表1)。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支持单位除医疗卫生行业各部门外,把与数据供给和应急管理有关的如环境监测、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也列入系统支持单位(见表2)。
2.3 系统业务结构模型
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围绕城市公 共卫生安全构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设计,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都能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图1)从底层至顶层分为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层3个层次。
数据层有分布数据源、数据仓库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在该层中,信息采集系统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业务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采集到公共卫生数据仓库系统中,并建立面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专业数据集市。城市基础数据仓库中存有大量基础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影像、地图、气候、人口、宏观经济等。城市基础数据仓库的应用是对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资源支持。
应用服务层由面向事件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和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三个功能子层组成。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系统各子系统实现集成的关键和基础,它以灵活的方式与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连接,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并设有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对接的公共数据接口。
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及平台支撑,能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块,还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构建应用系统。该平台本身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把各业务子系统的分析结果展示出来。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1)分析、叠置分析等属于此层。
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在继承gis通用功能层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需求,开发出多种专业应用模块。其中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知识库和模型库的管理,并把相应的知识和规则运用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指挥调度等系统中;突发事件分析与预测系统针对事件特点和应急管理需求对卫生数据进行多种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及专家知识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为控制事件发生提供辅助决策;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根据事先定义好的逻辑关系定期扫描检查卫生数据仓库,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发出预警;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系统通过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分散资源的统一调度;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向公众公布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类信息。
用户层主要将下层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友好直观的方式反馈给各个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整个系统从下到上互为基础,互相作用。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中心建设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对分散在各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进行集成分析,但由于各异构系统的分散性、数据类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历史数据的离线等问题,使目前这种以事务处理为主体的数据环境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分析要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于应用的数据环境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提供集成化、历史化的数据管理功能,支持综合性的数据分析 。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来说,数据仓库可为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创建过程遵循以下步骤:首先从各分布数据源系统中抽取有用的公共卫生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如图2),然后对数据准备区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通过元数据映射后装入数据仓库,再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的具体需要建立专业数据集市,其结果由前端各专业应用子系统经过多种分析后展现。
3.2 利用中间件技术进行系统应用集成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要在不同网络产品、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等组成的异构环境中运行,同时还需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因此系统内部各软、硬件平台之间、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之间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数据转换技术支持。中间件(如图3)是基于分布式处理技术的一类软件,它介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既能解决客户与服务器方的互联,又能实现不同技术组件之间的集成 。
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分为系统内部服务集成和系统外部服务集成,它们因功能不同对中间件的要求也不同。内部服务集成需要整合长期形成的大量遗留系统,共享不同平台和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资源;外部服务集成要求系统能自动检索到其他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相关服务,以构成更为广泛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网络。考虑城市已有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支持台的特点,及将来系统扩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将j2ee、web services、xml信息交换中间件集成应用。其中j2ee标准用来解决服务器端应用间跨平台、数据异构的集成及数据挖掘任务;webservices用于系统的信息与获取;信息交换中间件在内外集成系统之间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桥接作用 。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可视化显示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具有自身的属性特征,更具有空 [5]间分布特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统的无缝集成,是地图和空间分析在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以其可视化、实时化、动态化等直观的表现形式可广泛应用于隔离区设置(以传染病为例)、疫区定位、疫情显示、空问传播分析等方面 ,为管理部门迅速了解疫情传播态势,进行应急预案生成、卫生资源配置等提供实施平台。
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业务特点,gis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c/s架构侧重多角度空间数据分析,包括各种专题图展示、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插值分析等。b/s架构除支持矢量地图基本操作(如放大、缩小、平移、量测、图元选择、图元查询等)以外,还强调对地理相关业务数据分析功能的支持,并能提供直观和实时的数据展示。b/s架构采用面向接口的设计风格,无缝集成数据提取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可方便扩展到其他、 务应用系统。
篇10
关键词:公共服务 政府卫生管理 管理职能 职能转变
如今新公共服务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在这个视角下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有效的转变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机构的意识要始终保持清醒,将其卫生管理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广大居民。
一、目前政府在卫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践下,目前政府和市场两个机构在进行抗衡,同时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出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责,没有确定边界在哪里,有一些问题与公共权力的边界范围有关,那么在本质上来说这个问题就和有关。尤其是政府的权力如果过度下放而且没有产生足够的约束力的话,必然会对制度建设的进度产生影响,政府在医疗服务这个领域中,还没有产生足够的约束力来干预卫生管理工作。
其次,目前的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在管理公共卫生的时候政府的价值取向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治理和价值导向中公平与效率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政府在改革卫生管理的时候,要将民间的经济力量充分的引入进来,同时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广泛作用,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目前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同时也使医疗管理方面更加具有效率、更加的公平,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给我们的每一位公民,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这样居民才会具有更高的综合健康指标。
最后,就是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还没有协调好卫生管理这个领域的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在公共利益观念方面不够一致,造成的结果就是公共利益的地位一降再降,已经不能保持一开始的初衷为公民和顾客提供优良服务。在公共服务视角下,人们对政府部门的能力开始产生质疑,认为其没有能力改善服务的质量,很多情况下都有失公允,同时对病人也不能及时的提供质量和安慰,在实用性方面是非常欠缺的。
二、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应该具有的卫生管理职能
在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卫生管理,首先应该保证的是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完善的,并且制定各种规则来对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进行相关医疗补贴以及医疗保险的构建,在社会救助方面保证制度的完善。这样一来不仅公共卫生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质量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切实转变卫生管理职能,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发展规划制度的制定,同时在监管医疗市场这一方面要进行强化,保证其体制的完善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医患关系和谐,在市场调控方面要保证政策的完善和有效。这方面需要专门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去负责制定,通过行政干预的力量来对目前的医疗环境进行优化,使医疗保障资源能够充分的将其使用效率发挥出来,建立一个和谐而平等的医患关系环境。
同时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担负起监督医务人员的职责来,在监管医生的时候主要是以我国颁布的《执业医师法》为依据,对医师持有执照的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并且充分发挥第三方的作用来进行有效的监管。在药品定价制度方面进一步的健全,由政府来完成定价工作,这样政府部门也能以价格法中的规定为依据来完善卫生管理职能,对药品的基准价格、上下浮动范围等,在不超出定价部门的权限范围的基础上进行规定。这样不仅可以对药品价格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的时候自身利益不受到伤害,还可以让诊疗过程变得更加的灵活,真正使卫生管理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转变政府卫生管理职能
在目前新公共服务的视角下,政府卫生管理职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卫生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其贯彻落实,例如针对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学校卫生等的相关规定,同时做好防治规划工作,在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认真监督消毒产品的卫生情况,并且切实监督管理好违法违规的广告。政府在进行卫生管理的时候,应该做好各种应急预案,这样在面对各种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才能井然有序的应对,同时在妇幼卫生方面也要科学的制定工作规划。
对于公共卫生来说政府应该更有效地监督卫生执法,同时做好传染疾病、五大卫生防治工作并加强监督。我国卫生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尽快构建完成,不仅能用法律来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权,而且也帮助政府卫生管理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认证好健康方面的产品并且做好抽检和质量监督工作,不仅要对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测,保证医疗质量符合标准,还要严格的审批和准入社会内公共卫生,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协调从而有效救治。同时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升相关人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候应该具有的技能,同时为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等进行培训,使他们据有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做好应对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将省市辖区内的卫生技术力量都组织起来,面对紧急事件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处置。
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做好自己辖区内各种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多向居民宣传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更好的调查疾病以及新发疾病的情况,大力进行监管,使公共卫生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在新公共服务中善于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开展治理工作,在卫生管理职能实施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即民主、公平和公正,政府机构在对医疗卫生制度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将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逐步提升上来。这样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公共卫生服务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的问题,利用政府提供政策作为支持,对与人民有关的医疗卫生制度进行改善,保证居民能享受到相同的卫生权利,真正在医疗领域中贯彻公平公正的理念。
同时社会公共安全卫生方面也是政府卫生管理部门需要非常注意的,做好其服务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政府在公共利益观念方面应该是统一的,其他方面例如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社会救助等都是与我们的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制度,保证人民都能享受到应该享受的、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在管理医疗制度方面增加投入,与医院之间保持更加良好的卫生服务关系。
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还需要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设。如今我们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保证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具有与时代特征和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我们还需要为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各种规则的制定,在不改变医疗卫生职业自身属性的前提下,对美国的模式进行借鉴。我国的政府卫生管理部门需要尽快研究出一套与我国情况相符合的医疗体制,这样不仅可以为政府减负,还能将医疗费用控制下来。将相关的法律体系尽快确定下来,设立一个明确的原则和目的来对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进行指导,保证卫生环境处于良好的法治条件下。同时对《卫生法》进行统一,让政府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卫生管理工作中,担负的权责是什么,为公民应有的利益做好保障。同时药价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所以在药品定价方面要保证制度的健全,药品的价格以及上下浮动范围等都由政府来进行规定,这样就不会出现天价药的情况了。同时由政府来对常用药和必用药进行定价的话,执行药物价格的时候法律就能充分的发挥其强制力,医院也就没有那么大权利进行自主定价,对药品价格的提升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还可以专门进行医疗定价中心的设立,成立专门的卫生部门或者医疗保险部门,其中聘用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医疗、药品方面专业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财务专业人员,科学的确定药品的价格。这样可以使药价变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存在欺骗性质,并且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也得到优化提升。
传统医学模式中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的,因为要对医院知识结构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改善这些弊端,保证医学知识结构与当今时代的情况更加符合,建立更为科学的观念来进行医疗,同时进行综合性的医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对专业医学人才进行培养。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不仅要提升医疗服务提供的能力,还要做好三级预防,通过有效地指导来带领人们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力、获得精神健康。政府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增加心理卫生方面的管理机构,同时优化自身的工作模式,完善自身管理职能,真正做到跟上当今时代医学模式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洋,高国顺,李汝德等.解析公共卫生内涵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5):5-7
[2]刘静,李之,王宏志等.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卫生管理职能转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7):433-436,440
[3]赵映振,郑程浩.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问题和未来发展[J].社团管理研究,2011,(7):19-22
[4]袁艳,熊昌娥,胡锟等.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八位一体"公共服务职能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24(2):168-170
[5]孙海涛,陈羲,阳昊等.关于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124-126
- 上一篇: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 下一篇:农村电商运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