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工作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医疗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层医疗工作

篇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拓宽补偿渠道,改变“以药养医”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来解决。

1、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发展建设规划,并认真贯彻落实。

2、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各级政府按照不低于人均25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省级和中央政府按照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求,对高邮、宝应等经济薄弱地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重点补助。市政府对开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50%的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政府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

3、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含新农合)支付政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合并项目内容按国家规定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在原来分项收费标准总和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收费标准市区按照每诊疗人次10元标准执行,具体医保报销范围、支付比例、操作流程、结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会同物价、卫生、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服务能力利用率、医务人员劳务成本,医保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

4、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推行门诊基金总额预付制,根据参保(合)人数、医疗服务量、次均门诊费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年度预付总额,采取基金包干使用。同时,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

5、加大对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奖励性补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对基层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的效果、目标任务完成、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下降比例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市级财政奖励性补助资金。

6、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同级政府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给予补助,以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转。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1、完善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对服务能力已经超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一些服务人口较多、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可将其超出功能定位的资源整合到县级医院;也可以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推行运行机制改革。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2、建立有竞争有激励的人事分配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要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科学规范设置岗位,组织岗位聘用,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要按照省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同时,要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同步落实到位。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安排,对绩效考核好的可给予适当奖励。要督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

3、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省增补用药目录品种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地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4、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长。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要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按照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给予适当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四、加大对乡村医生管理和补助的力度

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

1、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使用重点向村卫生室倾斜,鼓励乡村医生按时保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促进乡村医生服务转型。各县(市、区)卫生部门要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口数量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不低于30%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村卫生室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

2、从医疗服务中得到补助。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要将实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并具备网络结报条件的村卫生室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并适当提高村级报销比例。

3、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年实现全市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落实全覆盖。

4、多方支持乡村卫生院发展。各地要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村卫生室给予一定扶持,并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

5、实行乡村机构一体化管理。各地要将实行乡村机构一体化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落实补偿政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对乡村医生收入实行绩效考核的机制。

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切实提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作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抓紧落实,将政府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基建支出计划足额安排,及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尽快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2、落实补偿责任。根据医改投入政策,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应由本级财政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政策。要统筹考虑当地财政和各项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医保支付比例。

3、加强资金管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各地卫生、财政部门每年按服务人口数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当年全额预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次年考核后进行结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财政部门要按照年初预算于每月20日前按计划全额预拨本月补助并结算上月补助;对实施基本药物的奖励补助资金可采取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办法,在全面考核后拨付到位。

篇2

关键词:医疗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38-02

一、基层医疗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档案存储设施简陋,缺乏现代化管理条件。目前,众多基层医疗单位存储各类档案的手段仍然是以纸媒保存为主。影像类资料,如照片、录像带等数量极少。我们知道,纸媒存储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材质原因,纸媒类资料如果存储时间过长,再加上存放空间的温、湿度控制不好,非常容易腐蚀、变质继而损坏。另外,随着长期的积累,纸媒类资料会越积越多,造成存储难的问题,同时增加调阅及保管的困难。各基层医疗单位由于财力、人力的限制,很难改善档案管理的条件,因此造成了档案存储设施简陋的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省市级大医院的广泛应用,电子病历应用而生。电子病例使信息与载体相对分离,信息存储量大,且存储简易,方便调阅,成为新型有效的档案存储及管理手段。然而在基层医院,缺乏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财力和专业人才,因而在短期内,基层医疗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很难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

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的管理准则。任何管理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准则,基层医院的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严格的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档案管理的标准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1)横向的档案文本在标注、编排、分类等整理工作中应实现标准化。档案的整理包括分类规则,组卷的方式和格式、档案著录和标引规则、档案文献编纂规则等。这些内容必须标准化,统一化,绝不能多标准,多形式。我们的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或非专业人员,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难免有随意为之的成分,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无标准可循。(2)纵向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必须在不同层面保持一致,形成科室与科室、医院与医院、医院与政府管理机构间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的管理体系。目前,很多基层医院存在着各科室间的医疗档案、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相容性不强,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因此,我们亟待建立起档案信息在纵向的统一标准,使得档案数据在不同层面保持一致,提高档案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3.档案管理工作落后,档案利用率不高。病例是反映病患疾病诊断、治疗信息及过程的依据。病患的现实医疗活动不可能只限于一家医院,他们的流动性决定了同一个人的医疗信息会出现多个断层。这是由于各家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不能实现病患信息的信息化,从而造成各家医疗机构的诊断结果不能互认,产生了病患重复、无用的检查。这样不但增加了病患的医疗成本,也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浪费了医疗资源。

二、基层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景

上文我们讨论了基层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信息化,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引进档案管理工作,改变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1.采用光盘图像存储档案信息。光盘图像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我们可以用它来代替笨重的文件柜、切片柜和档案室等,从而节约大量空间和人力付出。另外,由于光盘可随意移动,也便于档案信息的调阅和交流。

2.建立档案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不同地域的档案信息可实现异地互享,不仅节省了传统纸媒信息在运输时的成本,缩小了时空距离,也省去了病患重复检查的麻烦。特别是进行异地会诊时,我们无须携带和邮寄文字、影像资料、切片等,大大方便了诊疗。 对病患来说,档案信息的公开化也使患者对医疗消费的知情权落到了实处。患者可以随时对自己的治疗进行监督,查询。如果产生疑问或是纠纷,医患双方都有依据。

3.建立智能的档案信息系统。我们理想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将零星采集存储的信息按任意要求,如时间、疾病、年龄、性别、就诊医生等分类进行自动查找、提取。还能在瞬间完成信息录入、修改等,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人工登记、查找和归类的繁杂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时间。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已开发出适合自己医院特点的档案信息系统,通过应用,反馈效果良好。这些医院的成功之举,在相对落后的基层医院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4.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目前,在基层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因此,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成为迫切需要。当我们将先进的计算机档案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引入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时,我们的管理人员将肩负重任,他们对技术的熟练应用及精确的管理是保障医院档案管理生命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篇3

医院感染不仅与患者安全相关,也与医务人员的健康密切相关,也是全球日趋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基层卫生院因对医院感染工作认识不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防护意识差、专业知识缺乏、医院感染监测缺失、不遵守操作技术规范、手卫生依从性差、医疗废弃物处置不规范,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成为诱发院感的重要隐患。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关键在于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通过积极寻求和探索,针对如何预防基层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的发生,总结出如下策略和方法。

一、 加强和落实医院感染的管理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细化工作流程。制定重点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通过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全方位监控,确保患者的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新的医疗技术不断出现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特别是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细菌的变异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医院内感染的管理,重点在预防。所以医院的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等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使得医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一) 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和网络。

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科室院感管理小组,分别由业务院长、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和护士各1人组成,对院内的感染管理工作层层把关,实施有效的监测管理手段。监控本科室院感知识培训、消毒隔离技术的执行、院感病例的上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废物处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及职业卫生防护等工作的开展,做好本科室院感控制工作,减少科室院感病例的发生。

2、 强化消毒隔离工作。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3、 认真执行院感病例的报告要求。临床医生发现、诊断的院感病例应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并根据需要及时做细菌培养,提高临床标本送检率。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相应的奖罚条例,逐步降低院感病例漏报率。

4、 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科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有关制度、职责、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并与定点医疗垃圾处理中心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协议,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暂存室,专人负责,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存及交接各环节。

5、 做好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做好重点科室监测,如手术室、供应室、母婴同室等的环境卫生学检测;灭菌液、无菌物品的每月监测。

6、 加大医务人员手卫生专项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各临床、医技科室手卫生工作。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监督、检查、考核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开展情况。并培训、指导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执行,使本科室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购置洗手液和改善洗手设施等。

(二) 落实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隔离要求。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院感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根据医院制定的质量指标体系,重点抓好薄弱环节的控制,如内镜和口腔科、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和消毒灭菌等。实行每周定期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抓好落实。

(三)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感管理中发挥其核心作用,每季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由各科主任和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分析、协调、解决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出一期医院感染管理汇总分析,通报院感工作情况。

二、 加强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等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随着医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的不断的更新、工作职能的延伸、工作质量标准的提高、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出现,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基层医院从事院感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开展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一) 制定培训和学习计划。根据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要求及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完善各科感染管理规范、各类人员在感染管理中职责。使全体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行为在医院感染中地位和作用,树立“主人翁”思想,克服感控“与已无关”的思想,特别是一些非医务人员,如后勤、保洁人员。医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要同其他新理论、新知识和新业务、新技术一样,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并加强考核,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挂钩,形成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二) 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医院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首先进行《消毒隔离技术》、《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传染病法》等全员培训。再针对各科人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如我院属于乡镇卫生院,除本院均来自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外,还要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这部分人员缺乏正规和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知识,临床上无菌观念、消毒隔离方面能力较差,在认识上,对医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认知显不足;在实践上,对医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培训内容从院内感染控制的目的和重要性、无菌技术原则、消毒隔离方法等基础方面开始,并需反复培训和检查,强化所学知识;对内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等,根据工作特点和规范要求,进一步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培训掌握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和动手能力。

篇4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强化项目带动,突出产业开发,千方百计调结构、优产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使上半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上半年预计实现GDP**亿元,增长**%,完成全年计划**亿元的**%;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万元,增长**%。 

目前全市有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卫生院*个(含**、**),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间,分别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妇幼保健院、市慢病站、市**医院,村卫生室*个,民营医疗机构*个。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核定人员编制

根据省编办、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机编办〔2011〕36号),**市编委印发了《关于我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机编〔2011〕28号),将我市2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人,增加的编制将用于招募紧缺的护理和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核定岗位设置

经过清理、核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为**人,编制数**人(其中乡镇卫生院编制为**人),核定岗位数为**人,其中管理岗位**人、专业技术岗位**人、工勤技能岗位**人。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人发〔2011〕**号)要求,根据各乡镇服务人口数和工作任务实际和新的编制标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均编制完成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并分别进行报批。重新核编后,岗位设置更加趋于合理,管理岗位数、工勤岗位数进一步压缩,专业技术岗位占总人数的85%,达到省确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超过80%的要求。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拟定了《**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办法规定,绩效工资总额的70%确定为基础性绩效工资,30%确定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同时,全面清理核查津贴补贴,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帐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坚决取消资金来源不合法、不合规则的项目。目前已经部署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 推进药品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性采购机制

根据省、**市关于基本药物制度的统一部署,我们印发了《**市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府办〔2011〕2号),明确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推进措施,于2011年*月**日开始,全市共有**所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面达到100%,完成省的目标任务。

 (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补偿机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2010〕62号)要求,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外,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2011年按照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人均25元的标准,**本级财政配套了**万元已经下达。市卫生局、发展局、财政局、人社局联合制定了《**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差价补偿办法》(*卫发〔2011〕3号),政府通过农合和医保基金对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给予适当补偿,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各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反映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不能满足临床实际用药需要,特别是一些急救药品的缺乏,直接影响边远乡镇卫生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我市**、**等几家中心卫生院,距离县城较远,辐射人口众多,且医院综合设置和功能服务较为全面,能够解决常见病和开展一些平常手术,但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住院病人和手术病人大大减少,许多病人都不得不往上转院,由此产生了新的看病难问题。

二是财政补偿压力较大。深化医改的工作任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医改资金的投入,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农合配套资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上捉襟见肘,卫生系统配套建设资金缺乏,许多医院仍存在住院病房紧张、医疗设备落后问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同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但目前还没有全额拨款,又没有公共卫生专项经费补助,如今后不能配套资金,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改革实施效果。

三是医疗卫生资源匮乏与配置不够合理。全市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和失衡现象,尤其是缺乏高级卫技人员,一些重要科室和重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由于一些重要科室人员少,工作量大,致使一些日常工作安排、外出进修培训学习等都存在一定困难,导致这部分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一时难以提高,专科建设和科研项目难以开展。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还表现在基层卫生人员综合素质差,专业结构搭配不科学,编制少、待遇低,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仍不健全,环境、食品、饮用水安全面临考验,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五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资金投入,严重影响健康档案的普及和应用,以及医保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工作建议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投入的比例,减少地方配套的比例。要对全部公立医院实现全额拨款,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加大对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部分医院病房紧张、医疗设备滞后问题。

二是按照政策要求,继续完善落实基本药物各项措施。增加基层医院常用药、急救药到目录中,抓紧做好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实施,要保证基本药物的药品质量,解决用量少品种和边远地区卫生院的配送问题。

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足额核定编制数给卫生院配备医务人员,通过定向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建设和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根据实施基药制度以来县级医院病人大量增加的情况,适当增加县级医院编制数。稳妥推进基层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适当设定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流过渡期,减少因改革引起的不稳定因素。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度,加强项目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工作落实。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紧紧围绕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努力形成比较科学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让群众尽早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

篇5

《意见》明确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目标任务,对促进全国健康医疗发展,推进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发展,改善提高人民医疗供给及健康水平均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与战术价值;然而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笔者为《意见》在基层的落实感到十分担忧,农村近7亿人口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能顺利获取么?又能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红利么?

豫北农业大县原阳县50万农民,13个乡镇卫生院和760个行政村只有19名中级医务职称人员,2名高级职称人员和800余名村医,其中只有50名执业(助力)医师);截止到2016年6月底,全县卫生院只有2台二手双排螺旋CT、13台普通国产彩超及化验设备,大专医技专业人员只有6名,其它为转岗培训,只能做一般普通检查化验;2015年卫生院首诊率不到50%,总就诊量不足全县的30%,远程医疗会诊为零;全县30%村室不达标,只配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简易血糖仪,少部分村室配有心电图及普通显微镜,而村医医技能力差,结果可想而知。

作为庞大医疗消费群体的医疗供给,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实力,均无法正确收集和使用医疗数据,尤其是村室村医,仅能提供一些仅有参考价值的健康医疗数据,如身高、体重、视力、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及普通三大常规数据,况且还负责公卫、基本医疗、计免、妇幼保健、老年体检、慢病管理、健康档案等20多项繁杂工作,日前又开始家庭签约服务,这无疑给农村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运行带来很大困难与障碍。而出现这此种现象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投资少,乡村医疗建设基础差,设施落后,二是医生数量少,专业水平低,三是包括基层医务人员在内的基层人群健康医疗大数据概念模糊,意识差,四是医疗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完整,互联共享无保障。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将对医疗模式产生突破性变革,极大促进提高医疗的进步与发展,它的互联共享,将极大有力推进缓解基层“看病贵看病难”。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认为,记录老百姓从出生到临终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不仅可以形成自我管理,还可以找到疾病的相关性及规律,进行精准治疗。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峰说,把老百姓就医的数据医学足迹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有利于建一个预防、治疗、康复和自我保健管理一体化的电子云服务,一些疑难重症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方式进行分级诊疗。

篇6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理;问题分析;方法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是指村卫生室、乡镇卫生员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实现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医疗改革在不断进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促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1.1医疗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不能够满足我国基层人民医疗的需求。这些人员在进行医疗时,服务态度相对较差,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关心不足,没有做好自己相应的医护工作,最终可能会导致医患纠纷。除此之外,我国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大部分为公益性的,但是我国的补偿机制还不健全,医护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外人才的引进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他们一般年龄偏大,许多人都不具备医护人员的素质,在为患者看病时没有对患者进行检查,而是直接开方抓药,在治疗上没有明显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效率。

1.2医疗设备简陋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相对较晚,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较为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我国基础医疗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少,设施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设标准不同,最终会影响到医疗结构的建设。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设施状况更差,许多地方甚至没有医疗设施。有的医疗服务机构没有标准的房屋和基础医疗设备,大部分都是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医疗需求。同时这些医疗过程也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消毒状况,卫生条件等。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国家应该要加大对基础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建设良好的基础医疗服务环境,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1.3机构管理不科学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质量会影响到整个机构的服务质量,在今后发展中,需要重视其管理质量,最终实现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医疗结构的管理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管理质量以及医护质量都难以和医院相比,许多服务机构都是空有医疗服务的名称。各地的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医院的退休人员,或者是学校刚毕业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中坚力量相对较少,这样会影响到医疗机构的管理质量。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建议

2.1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要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的医疗水平,进而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首先基层医疗服务机可以指定培训机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服务意识,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意识,保证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质量。其次,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引进合作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掌握更多医疗知识,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除此之外,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树立他们的自助学习意识,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

2.2加强政府资金支持

我国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质量相对较低,医疗设备不够充足,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我国今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应该要为其建设提供更多的自资金支持,鼓励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建设的治疗水平。同时国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社会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视程度,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方案,促进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基层医疗知识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认识,能够在今后医疗服务中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在资金到位后,管理人员应该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基层医疗结构的整体服务质量。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分级负责、激励先进”等原则,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环境质量,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最终达到我国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目标。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保证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2.3提高基层医疗管理质量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状况,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科学的定编定岗机制,从而保证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要严格每位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按照机构的实际需求,适当调配机构人员数量,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服务要求。同时还要做好基层医疗单位的选拔和任用制度,可以公开招聘相应的管理负责人,竞争上岗,扩大人事管理,增加基层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基层医疗问题。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完善基层医疗人员的服务制度,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转变原有的服务理念,主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有效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减轻医院的工作压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它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从而保证这些机构的发展质量。同时它也需要完善自身的内部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的满足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短缺解决方案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6) :99-100.

篇7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256-02

引言

我国对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非常的重视,从2006年开始就制定了相应的企业会计制度,随后的2012年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了实现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深入改革,依据医疗机构的特征,有关部门制定了《医院财务制度》。医疗机构属于公共事业,每一个医疗机构应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并按照有关的财务制度进行核算。目前,新的会计准则正逐渐深入到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但由于医疗机构经营的特殊性,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实际中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的建设。只有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保证医院的合法经营,降低医疗事件发生的频率。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结合最新的内部控制理论,构建适合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和经济事务的准确和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应当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大力宣传规范操作的思想,制约行为发生的舞弊事件,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从而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资产使用效率和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总之,只有不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才能逐渐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设施,最终造福于广大普通民众。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对于医疗机构,虽然经营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公益,但是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只有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适应信息万变社会变革。如果认识不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必然会导致组织经营的失败。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这类问题尤其严重,基层医院的领导则大多数是来自基层岗位,缺乏战略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更新,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对于组织经营的重要性。有些基层医院的领导则把财务部门看做是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控制的意识;有的基层医疗机构虽然重视日常的资金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却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意识非常薄弱,增强基层领导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视刻不容缓。

2.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在基层,服务于基层百姓,其所处的环境市场化进度、经济发展程度普遍偏弱。以前的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采用计划经济,医疗设施按需分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外界环境的变化催促着基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接受新型设备,充分应用新型的会计核算系统,升级核算和监督模式,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和长远发展。当然,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核算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要求更高,比如其中的网络支付、计算机财务数据信息处理、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便利化财务核算的同时,也为会计工作带来了风险,比如财务数据输入错误将会造成整个医疗机构的财务核算的连续性错误。因此,在应用新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

3.监管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可靠的监管价值,各种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看病送红包现象,这种行为的发生既有看病人的病态心理作怪,也有监管部门执行力度不强的原因。国家的相关的监督部门已经明令禁止红包现象,但是,基层的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红包现象与贪污受贿行为的性质不同,其病人的目的是得到医生的特殊照顾,而医生的目的是满足私利,表面上好像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但是实际上会使得医生有偏薄心理,过多照顾送红包的病人,必然会疏忽其他病患,从而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除了以上情况,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采购药品吃回扣的现象,根据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有些药品的销售价格与此类药品的出厂价格相差甚远,数据显示其中的价差收益当中,医药代表占有其中的5%左右,中间商占有20%,而医生却占有将近20%―30%左右。这种损害病患现象的发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某些医生具有不良的道德,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相关的监管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不强。

4.缺乏具备专业素质的内部控制人员。内部控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信息与沟通,当信息传递发生问题时,内部控制工作是很难做好的。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其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很难达到标准。有些基层医疗机构设置有内部控制人员,但其主要是有基础岗位调离或者从社会招聘,其专业水平和从业经验以及新型政策的学习能力值得怀疑和考究。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不合格的内部控制人员遇到紧急事件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更不能对有些事务做出安排和调整,以至于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正确运转。内部控制的建设必须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执行,如果基层的医疗机构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则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将步履维艰。目前,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匮乏,有些为了制度要求,虽然设置了内部控制岗位,但是只是为了装点门面,不利于内部控制效果的发挥。

二、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1.增强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意识。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观念薄弱的现象,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与组织经营之间的关系,学习内部控制对于会计核算和核算监管方面的技能。内部控制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而且适用于具有特殊性质的医疗机构。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单位或组织,其财务核算都是重要的高风险的部分,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核算风险、经营风险。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学习,积极组织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逐渐认识经营中的潜在风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应当加大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学习比赛活动,奖励积极参与人员,从而使这种学习内部控制的氛围影响到每一位员工。

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各种组织当中。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但是,网络的发展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基层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当前的网络环境,综合分析本单位的经营模式和财务处理特征,制订适合的措施以逐步改善内部控制工作。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者可以根据相关准则,设置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从源头上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另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网络的软件和硬件,并组织基层员工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要了解网络风险,积极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同时,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也要及时地核查和监督数据的输入、审核等过程,保证会计核算的每个环节准确无误。

3.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监管机制。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必须有正确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依据。目前,很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导致内部控制度的实施无法可依。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内部控制的构建中,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有效性、整体性以及成本等因素,集思广益,听取各个员工的意见,努力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更顺利实施内部控制工作。除了内部控制制度以外,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管机制同样重要,内部监管机制构建涉及的方面更广。在基层的医疗机构可以构建审计部门或者是会计监督小组,同时也可以动员内部员工时刻监督经营动态。基层的医疗机构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监管机制,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开展。

4.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或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人员应当认真学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在日常的培训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道德修养。在基层的医疗机构,管理者应当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制定详细的且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帮助学习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基层的医疗机构里应当注重构建完善的工作设施,塑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调动起员工学习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储备人才。

结语

目前,基层的医疗机构当中存在财务人员不足、财务工作基础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组织单位的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投入,在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实施的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现行的监管机制已经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这种情况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非常必要。只有不断地增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设内部控制,构建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培训,才能逐步发挥内部控制的效果,做好日常经济业务的监督和审核,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定本方案。

一、考核目的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和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正确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

绩,激励督促他们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改革力度,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挂钩

,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考核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考核理念,建立以社会效益为考核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考核体系。坚持定期考核

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将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待遇相挂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履行职责。

三、考核标准制定及考核主体

(一)考核标准制定

区卫生局依据《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会同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本区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标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制定

本单位工作人员具体考核标准作为工作人员的考核依据。

(二)考核主体

区卫生局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考核,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隶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组织考核。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监督指导下,对所属工作人员、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四、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正式工作人员。

五、考核主要内容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内容

1、基本医疗服务:主要考核依法执业、基本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健康体检,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开展、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中医药服务、康复服务等情况。

2、公共卫生服务:主要考核市级确定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3、基本药物制度:主要考核药物采购、配备、使用、宣传、培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情况。

4、社区医保工作开展情况:主要考核医保相关业务在社区的服务量及基金管理情况。

5、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主要考核财务管理、机构环境与管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协同服务与满意度等。

详见《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附表2)。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对象满意度、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内容。

六、考核方法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方法

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按照《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市、区两级卫生和财政部门在12个月份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单项考核;为避免重复考核,本文件考核将直接

使用公共卫生单项考核成绩,即,单项考核得分等于或大于80分者,该机构将直接获得本文件赋予的分值,80分以下者以单项实际得分除以80再乘以本文件赋予的分值确定得分。

2、区卫生局考核。区卫生局主要采取日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本区的绩效考核,省、市两级相应部门将组织不定期督查,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每年12

月上旬,区卫生局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集中考核,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将考核结果(包括绩效分值)报市卫生、

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结果报区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3、市卫生行政部门复核。每年12月中旬,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区考核结果,采取现场随机抽取机构进行检查的方式进行复核,原则上复核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抽查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复核比

例不低于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0%,复核结果送市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方法

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由机构依据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考核标准,结合自身情况,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

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七、考核结果使用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及使用

1、考核结果

考核实行百分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两个等次:分值8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考核得分比,比例为实际得分除以80。

2、考核结果使用

(1)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合格的,核发相关补助;不合格的,将补助标准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

(2)与机构及个人奖惩相结合。充分使用对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节余出来的政府补助,奖励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本区前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对其及负责人通报表扬;对得分位列本区

市后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直至解聘负责人职务。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使用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按照区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考核标准,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年度考核评优比例重点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

工作任务的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考核结果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其考核期内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坚持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八、组织实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是实施绩效工资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医改工作的重要保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各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因地制宜,稳妥推进,抓紧抓好

篇9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成本核算 重要性 措施

成本核算,顾名思义,就是对成本进行梳理与核算。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即医疗机构将业务工作活动中所有消耗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细化分配,并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分成本,这一核算过程就是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合法可靠性、分期核算等。科学、合理、高效进行成本核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核算引入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

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组成部分,业务费核算、公务费核算、劳务费核算、材料费核算、管理费核算等等,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定要注重医疗机构业务活动的过程性、全员性和经济性,将一切可归纳之实际因素纳入成本核算的内容,确保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因此,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要注重成本核算,明确成本核算的重大意义,才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成本核算可以促使医疗机构的每个科室都得到技术经济支持,促进科室公平发展。成本核算最初的目的是将将可行性经济目落实到医院的每个科室,通过目标制定、责任明确、权力划分等促进医院整体发展。二是成本核算推动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与规划。成本核算便于医疗机构迅速走入市场,适应市场,基于成本目标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目标,并将规划目标细化到每一个科室,推动其发展。三是科学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经济效益。基层医疗机构将病人、服务、质量、效益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陈成本,提升医院运营效益。这样更有利医院将成本目标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推动医院长远发展。

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优化创新成本核算理念

新时期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核算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是,优化创新成本核算理念。成本核算的过程除了对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的研究与分析之外,还要对医院经济效益展开精确核算。毋庸置疑,在以往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医院财会工作人员在进行年度预算和决算过程中,往往将成本核算重点集中在医院的收入上,忽视支出的做法使成本核算陷入僵局,财会人员一方面不愿意另外花费力气进行财务研究,另一方面成本控制理念淡薄,这不利于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和长远健康发展。新时期,基层医疗机构只有将收入核算与成本核算完美融合,优化成本核算理念,才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立高效性的成本核算机构

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机构,从医疗机构内部的方方面面推动核算工作的开展很有必要。成本核算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的特征,使其开展面临的困境,专门、高效的成本核算组织与机构的成立是提高成本核算准确度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尝试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医院院长可以直接对核算小组负责,财务人员担当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各个科室和护理小组应当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当然,基层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完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将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者的管理效率相结合,提高成本核算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使成本核算 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机构发展。

(三)推动成本核算手段的多样化

新时期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效率,采用适合自身的、多样化的成本核算手段很有必要。一是运用定额管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定额管理旨在对基层医疗机构中部分变动成本如办公文具、消毒用品等实物成本核定为定额成本,在成本中列出,一旦超出定额就被定义为不合理消费,在相应科室的综合费用中扣除。这种成本核算方式极大控制了成本支出,使支出合理化。二是成本核算要与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成本核算一方面要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大的收支做核算,同时也要对各科室人员的业务活动中细化的收支作记录,并进行科学核算,并将现代管理中的网络管理引入成本核算中,提高核算效率。三是施行成本核算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确保成本核算的高效性。

(四)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养

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要确保每一位成本核算人员均持有会计上岗证,逐步淘汰会计基础不扎实,综合素养不高的工作人员,为成本核算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实现员工再教育,运用各种培训手段提高其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将成本核算工作人员打造成为理论的开拓者和实践的践行者。三是特别注重对工作人员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察,指引核算人员运用会计学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确保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高度一致,以期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效益,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多方努力,推动成本核算的运行,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和保障服务,尽显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基层医疗机构的成本管理[J].才智,2013,16:249

篇10

1.财务人员的素质整体上偏低,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其素质明显偏低,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这显然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财会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提升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乡镇卫生院里表现的更为突出。具体来说,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为低下,主要是说他们的财务理论水平不够高,他们中的一些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单位非医疗人员中选的,很多人并没有相关的学历,走上工作岗位只是一个赶鸭子上架的过程。他们也缺乏系统的专业性知识培训,在新会计制度面前显得手足无措的,甚至还有些人不会熟练操作现代化的电脑等辅助工具。而且,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他们也没有充分的岗位培训,难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2.财务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是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的财务管理条件就有限,他们的财务人员进行晋升的途径更是较为受限的。一般来说,医院的财务人员晋升主要就是包含了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两种方式。那么,其中的职称晋升是需要经过全国统考来实现的,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对职称晋升失去了希望,他们在要求严格,考题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往往被限制在标准线以下。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的其他工作人员,比如说,卫生技术人员等,他们由于晋升职称时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参加一种非全国统考而获得晋升。这种晋升模式长期以来,使得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而产生失衡,从而对他们的工作变得冷淡。3.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够强,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其法制观念相对来说较为淡薄,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还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就不严格执行《会计法》,往往会根据某些领导的意愿进行财务管理,他们处于不同的目的而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甚至还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不惜违反《会计法》规定,造成了相关财务信息的虚伪和失真。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不够充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乡镇卫生院里只配备总账、出纳2名会计人员,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甚至会让护士、药剂师等人员来兼任财务人员。他们一般没有专业化的系统培训,往往缺乏必要的法制意识与观念,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会计业务的学习与实践中去,更不用说来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工作了。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现状的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快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具体改进措施如下:1.确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财务队伍建设氛围具体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的财务人员处于一种较为弱势的地位,虽然说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与科学性并存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切实树立起“人是会计的第一要素”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重视财会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这是因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人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当前医院会计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健全完善,我国的会计工作也应该与国际进行接轨。这就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真正以财务人员作为工作的重心所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把住“源头”,量才用人,强化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让他们成为综合型且实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需要。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财务管理人员焕发出工作的激情与热情这就是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针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与打击的现状,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这就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敬业爱岗的工作精神,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年龄偏大员工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更多人能够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建立相应的表彰奖励制度,这种激励制度可以是一年一次,也可以是两年一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只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切实调动起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忱。当然,在建立这些相关激励机制的同时,应该切实增强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这就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带头学习并宣传相关的《会计法》,做好自身的法律学习工作,减少主观随意性,尤其是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来配备足够的财会人员,还要完善监督机制,依法理财,坚持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完整,并实施严格的财务监督工作。3.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与药品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建立会计报账制度,抓好收入管理工作。这是因为在农村地区,医院的运行本身就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应该从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入手,抓好自己的财务收入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收费标准,也要执行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从而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集体以及全科医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尽可能的保障这三个方面的利益。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应该切实建立会计会审制度,实行强有力的会计监督工作。这是搞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与措施之一。这就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统一的表格与账册,详细记录相关人员的信息,还要对支出表格进行详细的项目说明,并对其实行收入检查和支出检查。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应该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理顺药品进货渠道,比如说,一切药品必须统一组织供应,实行零售价管理,建立药品明细账,做到“消耗准确、登记及时、购物相符”,还要对药品进行盘存,并随时给予核算。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