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

篇1

一、目标任务

(一)网络建设。20**年内完成8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其中:谯城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0个;蒙城县、涡阳县分别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利辛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

(二)规范化建设。20**年完成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其中:谯城区完成1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蒙城县、涡阳县分别完成3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利辛县完成1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三)购买服务。全面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协议签订、考评、兑现率100%,资金规范使用率80%以上。

(四)人员培训。完成60名全科医生和70名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任务。

二、建设标准

(一)网络建设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基本达到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二)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按《**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考核,得分达到80分以上,其中房屋、设备、人员须满分。

(三)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执行。

(四)参加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人员,80%以上通过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三、实施进度

2008年3月底前,完成网络机构设置,签订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协议,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招标。

4月底前,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开工,选派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人员。

5月底前,上报规范化建设机构配备设备目录,基本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

6月底前,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完工。

7月底前,完成社区公共卫生年中考评,兑现半年购买经费。

10月底前,完成全部网络建设任务。

12月底前,组织社区公共卫生年终考评,兑现年度考评经费。

四、经费筹集

在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省政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市、区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和1:4的分担比例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各县(区)财政原则上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原则上按政府投入比例1:1配套房屋修缮、设备配置经费。

五、经费使用原则

(一)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各县、区卫生局、财政局根据省、市卫生、财政部门文件规定的项目、标准、程序和方法,依据绩效考评结果进行补助。

(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补助、人员培训、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以及考核奖励等。

1.房屋修缮按每个中心10万元、站2万标准补助。由区、县卫生、财政局按以下程序实施:规范化建设机构对照标准制定房屋修缮计划,报区(县)卫生、财政局审批;区(县)卫生、财政局根据房屋修缮计划,实施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各机构房屋修缮计划和议价情况报市卫生局、财政局备案;施工完毕区(县)卫生、财政局考核验收合格后拨付补助经费,不足部分从区(县)财政配套经费和规范化建设机构自筹资金中解决。

2.设备配置按平均每个中心15万、站2万元标准补助。区、县卫生局依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规定,按填平补齐原则,上报规范化建设机构需要配备设备目录,由市卫生局汇总后委托市政府招投标服务中心组织统一招标采购。

3.人才培训补助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培训,采取预拨与报帐相结合的方式,由市卫生局编制培训计划和经费预算,市财政局审核后拨付补助额度60%资金。培训结束后由市财政局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拨付其余40%的资金。

4.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补助经费,按照省卫生、财政部门规定拨付使用。

(三)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基本医疗费用减免等。

六、工作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县区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市、区(县)财政部门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严格按照财政厅、卫生厅《**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669号)和省民生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审计监督的意见》规定,对建设资金进行管理、监督和审计。

(三)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加大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增加公办机构比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原则上应由政府举办或公立医院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原则上也由政府举办或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确实不能由上述单位举办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四)严格规范化建设的考核验收。按照省卫生厅、财政厅颁发的《**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六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管理、统一基础设备、统一考核评估。

(五)强化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管理。实行合同制管理,年初预拨一定比例经费,年终考核结算。确定的补助单位和补助金额,应张榜公布,并报市卫生局、财政局。不具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或没有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予补助,服务不好的不能全额补助,服务好的予以奖励。

(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

篇2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总战略,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开展县乡镇(街道)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改革,农村基层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驻村医生巡回医疗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

——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所有建制乡镇(街道)都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基本建立“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均衡发展,从制度上提高城乡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基本建立“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每万名农村居民根据省定标准配备医生,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公共卫生医生不少于2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生机活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卫生人才支撑要求。

——基本建立“数字化卫生”。构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集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双向转诊等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以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遵循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集中社会各方力量,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县居民提供。

坚持“统筹发展、突出‘三基’”原则。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配置卫生资源,把握基层基础基本重点,向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倾斜。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创优”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调动和激发城乡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机制创新、资源共享”原则。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功能整合和柔性流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运行效率。

坚持“立足县情、协调发展”原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基本医疗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做强龙头医院、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细驻村医生制度”,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做强龙头医院。县人民医院加强肿瘤省级龙头学科建设,并力创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力创三级乙等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医疗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医学检测结果互认制度,减轻患者负担。开展与上级医院多种形式的对口合作,全面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2.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120急救中心和储血点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快我县“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三年计划”的推进和落实,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南岩、镜岭镇、新林乡、巧英乡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计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施的配置和更新,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率达90%以上。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明确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定位,积极推广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中医药治疗,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承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服务。

4.做细驻村医生制度。实行驻村包片制,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实行“定时、定人、定点”的驻村医生巡回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实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1.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按照省编办《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性质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费按上级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按每万服务人口13-15名为标准核定,按规划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对人口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可适当增加编制。

2.开展县乡托管试点。沙溪镇卫生院和东茗乡卫生院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托管,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不变,财政补助政策不变。实行人、财、物和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的统一管理,并从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设备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提高被托管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合理整合医疗资源。根据功能定位,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外科、产科等医疗资源逐步纵向整合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全而不强。充分发挥县级综合性医院检验、影像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临床检验中心,实现优质资源的柔性流动。

4.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健全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记录、随访有档案的“五有”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和考核“六统一”管理,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进程。

5.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及时将急、危、重病人送到县级医院,治疗后进行康复时再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县、乡镇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6.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统一采购价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使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县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员培训,委托定向培养临床大专社区医生10名以上。开展基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对乡镇(街道)卫生院在岗卫生人员每3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1次,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岗人员每年培训1次。建立农村卫技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县级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乡镇卫生院每年要有10%的技术骨干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半年以上。

2.探索建立卫生人才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对乡镇新招聘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原则上分专业安排在县级医院规范化轮训一年,再输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对城乡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要转岗分流,解除聘用关系。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护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至少服务半年以上和乡镇卫生院管理及技术骨干到县级医院培训制度。同时,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农村卫生队伍。

3.进一步健全对口支援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公立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县级医院要在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基础上,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各方面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同时每家县级医院与2至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

四、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分准备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部署阶段(3-5月):根据省医改精神和省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发改、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要相互沟通与衔接,确定具体操作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5-11月):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各项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12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形成书面总结向省政府汇报。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发改、财政、人事(编办)、劳动、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二)建立财政投入机制

1.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补助。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按规定配置标准所需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业务工作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政府主要负责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建设发展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经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列入预算足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其中: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常性支出,由业务收入和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等经常性收入补偿;建设发展支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支出由政府专项补助。

3.村卫生室补助。政府对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根据省定标准在建设初期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按规定标准安排。

4.县级医院补助。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政府合理安排对县级医院的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补助、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补助等方面。对中医、妇幼保健事业予以倾斜。

5.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增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对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对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等十三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

(三)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和主要任务,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一是核定工作任务,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能力、服务人口以及上级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地核定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二是实行绩效考核,对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三是补助与绩效挂钩,对于绩效好的机构,预算补助全额发放;对于绩效较差的机构,预算补助按比例核减,形成“干好者多得、干差者少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与管理者的积极性。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法制卫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工协作、分类指导、创新机制、规范服务的原则,转变工作方式,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实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制度,提高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工作目标

按照“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要求,创新“疾病防控立足社区、卫生监督覆盖社区、妇幼保健融入社区,精防工作深入社区”的运行机制,实施“资源整合、网格管理、团队指导、绩效考核”的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管理、指导水平;有效提升社区(乡镇)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实力;实现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科学、规范、有序的目标。

三、指导团队

1、团队组建

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和市三院要成立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安排工作计划,明确团队职责。每个单位要组建四个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团队,开展责任区域指导工作。在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指导团队基础上,建立市公共卫生联合指导团队,开展卫生局公共卫生联合指导工作。

2、团队分区

全市划分为4个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第一责任区:东城、西城、花街、城西新区;第二责任区:江南、石柱、前仓、舟山;第三责任区:芝英、象珠、唐先、经济开发区。第四责任区:西溪、龙山、古山、方岩。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四个指导团队分别指导一个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任务到团,责任到人,确保公共卫生指导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四、指导内容

以《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三大类12项15个类别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核心,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规范和工作要求,指导团队对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指导工作包括:

1、业务指导。负责责任区域内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咨询、质量把关。充分发挥市级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切实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公共卫生工作中遇到的业务技术问题,为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指导,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措施与任务有效落实。业务指导应采取现场指导、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其中现场指导频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2、人员培训。对责任区域内的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等进行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着重做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培训工作,使社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人员掌握相关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每年要针对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各开展2次以上培训。

五、指导形式

社区公共卫生团队指导工作以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定期指导为主,市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指导工作。

六、工作要求

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负责团队的组建、日常运转。各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团队实行团队指导,分片包干,任务到团,责任到人。指导团队接受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和团队的工作职责:

1、疾控、监督、妇保、精神卫生要选调素质好、业务精、沟通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并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措施和建立工作制度与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效管理。

2、疾控、监督、妇保、精神卫生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计划。指导方式根据需要确定,每次指导的内容及有关要求,要建立工作台帐,记录指导事项,注重工作实效。团队指导员要在责任区内公示联系方式,确保通讯畅通,接受电话咨询,解答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提出的疑点和难点等问题。

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主动提出实际需求,与指导团队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定期协商,自觉接受公共卫生指导团队的指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篇4

“全科医生”起源于欧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人中国,很快受到政府、医学界和广大居民的重视 。目前,全科医生基本遍布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而承担基层预防工作任务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医生,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重视。因此,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与现状进行探讨,以此唤起各方对基层预防工作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重视,真正做好基层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

1 全科医生与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概念

1.1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训练,经过考试合格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生,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整合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于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个体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

1.2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

目前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由三级构成,分别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科。防保科医生一般由公共卫生医生担任。公共卫生医生是保护、促进、恢复人们健康的医生。能整合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学校卫生、慢性病、精神病、传染病防治等专业知识和技术于一体,在三级预防网络的“网底”,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除医疗以外的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的预防保健服务。

2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组成 ,在这个团队中,全科医生主要承担医疗工作和团队的领导、协调工作,基层公共卫生医生主要承担预防工作及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全科护士承担相关护理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中,全科医生承担了基本医疗功能,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承担了基本预防功能。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预防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大支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现状、人才资源与预防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篇5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管理体制不顺,三级网络管理松散

①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有的在卫生局、有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市)卫生局和本辖区疾控中心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导致在项目的监管、督导、培训、指导、资金下拨等方面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②即使都放在卫生局管理,也存在疾控处牵头管理业务,妇社处负责下拨资金的现象,导致社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与资金划拨脱节的现象,不利于调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③区(县、市)卫生部门督导力度严重不足,很多区县卫生机构全年对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督导覆盖率达不到100%。辖区内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年都督导不了1次。仅仅靠市级卫生部门的半年抽查和督导远远不能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质量。④太原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一个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是规模小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几乎不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而区县一级的单位也疏于对服务站的管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属于脱管状态。

1.2绩效考核流行形式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是推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举措,对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进居民健康,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实现卫生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各区(县、市)都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但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考核结果没有真正做到和拨付资金挂钩,因此,绩效考核效果差,监管力度差,没有起到激发和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促进项目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的作用。

1.3人员问题

我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缺乏、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不积极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机构很多情况下聘用临时人员来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1.3.1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短缺:乡镇卫生院人员问题尤为突出,乡村医生难引进、留不住。年轻的专业人员太少,年龄偏大的乡村医生由于自动化办公能力有限等因素,管理公共卫生工作难度更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日益增加的同时,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实施和质量。

1.3.2基层队伍稳定性差: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与大医院医生相比,社会地位低,受尊重程度差,工作辛苦,而且工资待遇、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政策尚不配套,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队伍变动频繁。

1.3.3人员整体素质低下:许多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和医务工作者集预防、医疗多项职能于一身,但是基层医务人员并未具有较多的公共卫生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导致基层公共卫生力量薄弱。村医中三低现象(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非常突出,很多人根本不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质量。

2建议

2.1明确职责、加强相关部门协作

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问的协调,而且也涉及到卫生部门内部各单位、各处室的内部合作。因此,需要建立责权一致的分工机制。按项目管理原则,明确项目责任部门及其职责、任务,并签订责任协议。建立政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基层卫生组织之间综合管理机制。在组织和业务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同时需要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避免各说各话,各做各事,相互埋怨,互相扯皮的不良局面,使该项工作形成一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有机整体,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2.2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与监管机制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

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是有效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有效实施,必须对项目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针对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补偿,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拨付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②将日常督导考核结果、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分值中,真正做到将日常工作质量与年底抽查结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绩效考核公平公正性;③对实施情况较好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提高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积极性;④加强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和投入,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干预策略

1淮北市社区公共卫生预防服务现状

1.1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淮北市为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我市居民公平享有规范、安全、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市财政局、卫生局联合制定并出台了《淮北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设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购买两大类、九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从“养人办事”到“办事养人”的机制转变,社区居民可以免费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建设1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省级社区卫生示范站,全市85%以上的城区人口能够享受社区卫生服务。其中,群体服务10多项,包括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慢性病预防控制、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精神病人动态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指定的服务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个体服务两项,包括妇科病普查、重点人群保健项目。采取发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的方式,由城市居民凭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淮北市实行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考核兑现”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方式,使我市城市居民可以免费享受到规定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2市民个体功能状态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1.2.1生命准备阶段重点放在母婴和儿童保健。包括做好产前保健、保证哺乳期的母乳喂养、按时进行免疫接种、教育和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与习惯,使儿童拥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1.2.2生命保护阶段重点放在青壮年。通过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城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以及各类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有害因素,保护他们的健康。

1.2.3晚年的生活质量阶段通过各种方式,使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并最大可能地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即在愉悦、安全、卫生、备受鼓舞和多添快乐的气氛中健康和活泼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

2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策略

2.1个体化预防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接触环境的危险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根据个体预防服务对象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干预策略。

个体化预防服务的最佳形式是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preventive service)。它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2.1.1健康咨询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是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1.2 健康筛检健康筛检是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目前可通过筛检有效地发现早期疾病的检查项目有:定期测量血压、称量体重、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子宫颈癌筛检、乳腺癌筛检、结肠直肠癌的筛检等10多项。

3传统公共卫生与新公共卫生的异同

传统公共卫生的功能主要是由卫生部门负责的三大任务:公共卫生执法、预防医学措施(免疫接种、健康检查和特殊人群保健)以及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一般认识到的物质环境外,社会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提出了新公共卫生(Hewpublic health)的概念。其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以及部门间的合作。

新公共卫生同时强调物质环境设施、社会支持和行为生活方式,进一步强调立法和政策的重要地位,部门合作是关键,卫生专业人员是其中的角色之一。非常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多种方法学已视为正统方法,主要为了疾病顶防、健康促进,对健康的全面理解,关心所有威胁健康的问题,包括慢性病和精神卫生,同时关心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公平性。

3.1新时期预防医学应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

3.1.1以健康为中心是新公共卫生的一大重要的特征。健康是生命的物化标志。作为一种个人拥有、而且是唯一一种可以与亲人和社会共同积累和分享的最宝贵财富和资源,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就一个社会来讲,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WHO指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社会性目标。”健康也是一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健康投资有利于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减少劳动者因病缺勤缺课,为社会提供更多和合格劳动力,因而增加国民的收入。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也需对健康投资,以恢复和发展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活动能力、劳动生产能力。健康投资是一种重要且获丰厚回报的生产性投资。WHO指出:“正如发展本身推动了卫生工作一样,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两者需齐头并进。”

3.1.2在卫生服务中强调综合且处处体现预防

无论对个体还是群体,对人群健康所提供的服务都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且预防与保健应该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即三级预防的原则。传统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为主,其主要任务是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然后通过立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和计划免疫来控制疾病的流行,预防服务主要由公共卫生人员提供。

4计划免疫接种

4.1化学预防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已出现症状的病人服用上述任何一种物质来治疗疾病不在化学预防之列。

4.2家庭预防家庭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以及每个人对家庭的依赖性,决定了家庭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遗传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心理情绪和性格的影响,对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对疾病传播的影响,以及对晚年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因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预防在整个社区预防保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4.3 群体预防这里的群体预防是按照社区卫生的原则,以群体为对象,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和可利用的资源,确定优先的健康问题、决定干预目标和策略,为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的预防服务。其中,社区的参与是关键。通过这样不断地循环,从而不断地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良性健康――良性经济”这样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5部门沟通与合作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维度综合性地进行健康的维护、保护和促进。因此,卫生工作不是一种单纯的部门工作,是需要许多的部门间协调和合作的工作。

5.1政府公共卫生职责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人民的健康是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职责,政府各部门如工商、教育、传媒、交通、能源、民政等在考虑和制定政策时,应当把健康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因素,要考虑到他们的决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

5.2社区、家庭和个人参与

社区是人群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细胞,家庭参与意味着人群健康渗透到了社会基本单位。利用家庭内特殊的血缘关系和家庭内的社会角色使人群健康的参与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家庭的影响均是十分重要的。

个人参与是与社区和家庭参与密切相关的问题,个人参与的巨大作用在于“领导者”的影响。传统上说,个人参与主要指的是在个人健康行为方面,如刷牙、洗手、吸烟、酗酒、安全、体育锻炼等等。现在,我们要强调那些在社区内重要的关键人物的参与对整体人群健康的影响,他们的参与对其他个体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和影响。

5.3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我们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妇联、共青团、老龄委、宗教团体、各类协会和志愿组织。这些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应该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这些组织中关键人物对人群健康的认识,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参与决策,并用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向广大居民宣传人群健康的意义和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建,健康管理若干问题思考 [M]《中国疗养医学》2010.12

篇7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院的公益性逐步减弱等问题,1997年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开始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通过10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以满足广大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成为当前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人手,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 发展现状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6]130号《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1)到2008年,实现一社区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0年基本上按1万~2万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基本人员配置要求:每万人口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2名护士、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护士中配备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配备一定数量的药学技术人员。按需要配备口腔保健、心理及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

2007年,观澜街道12个社区居委会,已建成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社区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在上级政府的推动下,2008年4月16日观澜街道决定又将原来的12个社区居委会分成38个社区居委会,这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点建设的需求上仍有很大的缺口,缺口是19个。如果按每2万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观澜街道71.4万人的也还有17个的缺口。

在医护人员的配置方面,根据服务人口数来配置,需要142名全科医师、142名护士(其中具备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需要71人以上)、7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如果每个社康中心配备1名药学技术人员、1名口腔保健、1名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话,也需要配置药学等其它卫生技术人员57人。这样观澜街道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需要达到412人。而实际上2007年底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只有216人,缺口是196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业务用房来源困难 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业务用房的选择是最为困难的,这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的最大障碍。观澜街道从1997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到2007年底11年只建成了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中,医院自有的有3个,居委会等免费提供的有9个,租用的有7个。

2.2 政府对启动资金投入不足 深圳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实施院办院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从文件精神看,启动资金的投入都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然而,观澜街道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总值为2507万元,其中政府投入750万元,只占29.9%。

2.3 业务收入结构不合理 2005~2007年这3年中,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总收入为6956万元,其中药品收入为2396万元,占34.4%;辅助检查收入为1248万元,占18.0%;医疗收入为3312万元,占47.6%。而同期宝安区15家国有医院总收入为51 0978万元,其中药品收入为178599万元,占35.0%;辅助检查收入为14 4750万元,占28.3%;医疗收入为187629万元,占36.7%。由于药品收入的利润率市卫生局规定只能在15%以下,而辅助检查和医疗收入的利润率应该在40%以上。从近3年的情况看,利润率较低的药品收入比例,社区卫生服务稍高于整个卫生系统;而利率较高的辅助检查收入比例,社区卫生服务则明显低于整体系统的平均水平。

2.4 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不到位 2007年观澜街道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16人,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人。在实际工作中,在目前初步完成上级对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5项公共卫生服务检查考核所需要的人员共计33人。如果按照观澜街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月工资6917元计算,2007年仅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总支出为274万元。由于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5项服务工作基本上是不收费或是象征性的收取一些成本费,也就是说,从事此5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支出应完全由政府给予补贴。然而区政府2007年共拔给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补助经费为180万元,只占实际支出的65.7%。

2.5 难于吸引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才 2007年宝安区15家国有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年平均收入为87032元,观澜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年平均收入为89685元。而观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年收入仅为75244元,只是宝安区15家国有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年工资收入的86.5%,是观澜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年工资收入的83.9%。单从工资待遇上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难以吸引高技术的卫生专业人员。更何况目前几乎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住房条件、居住环境、交通环境等均不如在医院的员工条件好。

3 发展的整体思路

3.1 继续实行院办院管 继续实行院办院管,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努力提高居民满意率、政府满意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满意率。

3.2 坚持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方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领导的沟通,坚持政府主导,按照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举办的院办院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每2万居民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则,全街道到2010年共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新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化要求,完成所有规戈0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备。

3.3 以健康为中心,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特色 社区卫生服务不是以临床为中心,也不是以病人为中心,而应该以健康为中心,这是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医院是以临床服务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据报道,人类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15%取决于环境,10%取决于医疗服务。以健康为中心,就是要全面普及卫生常识,大力促进健康教育,使广大社区居民掌握

健康知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适应医改方向,率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适应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适应卫生发展重心下移战略,适应卫生发展的重点前移战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适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4 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改革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现阶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在医院总帐下独立分帐管理,为逐步过渡到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打下基础。目的就是为了切实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切断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联系,逐渐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药品零差率、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予以补助,最终过渡到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上述基础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医院工作人员同等人员待遇基本相同的原则,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收入分配办法。

4.2 加强基本医疗职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的作用,就是要加强基本医疗职能。这除了政策上要鼓励居民首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尽可能的吸引一些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这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真正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居民才会信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真正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职能,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同。

4.3 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高居民满意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除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外,还该加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公共卫生服务,虽然基本上是属于免费服务项目,但是,这些均是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的重要部分。如果这些工作做得到,不仅能充分发挥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以最少的投入取得较好产出的良好效益,而且还能很好地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

篇8

(一)坚持长效管理,积极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1、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资金的科学收缴和支出报销办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程序,方便农民报销,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2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关意见》文件精神,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便群众就医,简化就诊手续。二是提高服务水平,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执业行为。三是控制医疗费用,要严格掌握诊疗原则,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合理用药,减轻农民负担。

2、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巩固社区卫生服务省级先进县创建成果,以创建示范中心、示范站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城镇社区卫生站建设,促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立考核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主动、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推进农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社区责任医生业务培训、乡村医生法制业务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

3、全面完成农民健康体检任务。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员两年一次免费体检工作,以切实改变部分群众有病不知情,有病没法治的情况,力求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建立健全健康档案,重点对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定期走访,跟踪服务。

4、深化农村医疗机构管理一体化。实行“统一药品、统一财务、统一制度、统一工作任务、统一业务考核”,做到“人员互动、工作互通、资源互补”,组成整体,形成合力。建立乡村医生补充机制,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充实乡村医生新生力量,逐步解决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的问题。

(二)巩固公共卫生网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质量。

着力做好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这篇文章,开展公共卫生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预警、处置能力。

1、建立一支功能比较完善的应急组织。在原有应急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将应急组织集诊断、控制、监督于一体。加强对应急队伍的培训,举办应急培训班,进行实地模拟演练,真正将这支队伍锻炼成“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

2、加强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管理。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保院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队伍管理的新模式,继续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大对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刚性、量化及质量控制管理,改革现行的考核模式,善于抓典型,以点带面;善于抓重点,以重带面;善于抓亮点,以亮带面。

3、加强村级公共卫生队伍的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报酬兑现制度,使网底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三)夯实工作基础,全力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疾病控制中心配齐配强检验设备,以确保疾病控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重点是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业队伍建设。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重点做好查灭螺、查治病工作,确保我县行政区域内无新感染病人、病畜和阳性钉螺,继续做好碘缺乏病、丝虫病、疟疾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出现因控制措施不力而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加强对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管理,做好计划免疫接种,有效控制各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同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分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卫生监督的力度和效率,增加卫生监督的覆盖率。切实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为规范,不断提高监督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加强综合执法,进一步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学校、工地、餐饮单位、南北湖风景区的监督管理,推行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加强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监管、医疗市场整顿,做好饮用水监管工作,加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查处力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的执法能力。抓好采供血机构的调整,进一步巩固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成果,各项工作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3、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健全妇幼保健工作网络,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范管理。加强婚前保健服务,鼓励引导婚前检查。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和妇女病防治,全面实施产前筛查、听力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产前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4、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和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改厕工作新途径,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认真总结除四害市场化操作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除四害效果。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进一步增强农民健康意识,促进农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四)加强卫生规划工作,努力卫生统筹发展。

抓紧出台并认真实施《*县区域卫生规划》、《*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1、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县级医院要更好地发挥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等优势,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创牌子,强管理,增效益,更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发挥好对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疗业务技术的帮助指导和龙头带动作用。镇卫生院建设重点努力实现运行机制的“五个转变”,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从单纯的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服务模式从被动的服务向主动服务为主转变;服务人员知识要从掌握单科医学知识转向全科医学知识;实现用人分配管理方式的转变;转变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巩固二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安全和费用三个重点开展工作。完善质控组织,在原有9个质控分中心基础上增加急救、口腔两个分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各质控分中心的指导监督作用,开展专项建设和质控考评。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防范处置预案,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狠抓制度落实,杜绝重大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科教兴医战略,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3、加快医疗队伍建设步伐。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对口支援,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医务人员的学习进修创造更好条件,县卫生进修学校要在培养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发挥更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4、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作用。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突出中医药发展重点。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认真总结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诊疗思想、方法和技术,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加强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采取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定具体措施办法,鼓励中医中药进农村,不断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

5、推进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迁建工程、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二项重点项目按工作计划进度开展,按照省“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积极推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深化行风建设,着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努力做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行人文服务。

篇9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13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健康损失,或者使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失去信任,忠诚度降低或依从性降低的风险[1]。这个风险并不是实际发生的风险,而是指如果不加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这些因素的话,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造成损失。

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医疗机构风险的共性

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活动,同样存在风险。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整个医疗体制和医疗机构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医疗机构相同的共性医疗风险,一般分为如下两类:

具有共同医疗技术风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各级医院都在加快技术创新,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优势项目,扩大就医人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产品、材料也在不断更新,提高了诊疗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行业的风险水平。其次,医学是为了对抗疾病而发展存在的,这势必导致医学的发展将永远滞后于疾病的发展。对于新发现的致病因素和新的病种,在没有确切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所有的治疗都属于探索过程,将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具有共同医疗服务风险:医疗服务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对他人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而应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风险,它是医院现在面临的最大风险。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后,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增高,医疗服务风险明显加大。医疗服务风险贯穿于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导致其产生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如: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疾病本身较严重、医疗引起的并发症、医疗设备故障、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差且服务不到位以及违反诊疗常规等。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的特异性

为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服务对象、职能、执业范围、人员配备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服务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十二大类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及发放避孕药具,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了它与其它医疗机构不同之处,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已明确规定社区卫生不开展高风险诊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某些高技术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群众就医方向的选择,即“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

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繁杂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大任务,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面临着与其他医疗机构不同的风险。

特殊的社区公共卫生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着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职责,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网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着十二大类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服务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各种不同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的医疗需求,而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一名责任辖区的社区预防保健医师(“片医”)需要同时完成诸多项目的公共卫生任务,如既要做好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服务,又要进行辖区内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访视和消毒,控制管理好辖区内的精神病病人,还要负责居民、儿童、学校及幼儿园的预防接种工作,其承担的医疗风险繁杂并且巨大。

特殊的社区家庭服务和上门服务的风险:上门服务和家庭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应当发挥的优势和特色,在这个优势发挥的同时,也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优点和应当发挥的优势特色,《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但是,对于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而产生的医疗行为(或服务活动)与一般的医疗行为有较大的区别,在服务方式、服务要求方面没有可以参照的法律规范。

特异的社区急诊急救的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担负着社区急诊救护的重要任务,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救水平参差不齐,当居民突发身体疾患时,往往第一时间被送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救治。在120急救系统未到达现场时,第一现场的救治也往往是由社区医护人员完成。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抢救设备匮乏,科室配置不全,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急救培训,往往不能在“急救白金10分钟”内迅速组建急救小组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2]。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医疗急救的期望值超过了其实际水平,导致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这两者所产生的矛盾,必然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目前的医疗和社会环境中面临极大的急救医疗风险。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的管理策略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多种医疗风险,应以预防为主、事前监督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减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达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疗水平及服务水平的目的,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病人的医疗安全,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一、2012年目标任务

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确保传染病防治经费与物资储备到位;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医疗市场、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确保医疗卫生安全;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和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率、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达到60%,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住院补偿比提高5%;孕产妇死亡率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10万和6‰之下;积极开展卫生街道、村居创建活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2%;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率达100%,村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5%;积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食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大力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2012年度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以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求实效。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医改这个中心,以保障民生、服务群众为主线,着力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三大体系建设,提升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能力,狠抓行风建设、队伍建设、效能建设、文化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卫生行业。

三、2012年工作重点

1.在辖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2.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工作,落实人均不低于15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率与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均达到60%,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不低于120元。

3.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普查、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4.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将食品卫生监督职能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人随事走”的原则,稳妥划转,有序过渡。

5.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全部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陡沟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十六里河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工程、领秀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等。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医改目标。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区发改委的协调指导下,成立区医改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配套政策,积极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让医改成果尽快惠及辖区群众。

2.召开工作会议,细化职责任务。拟于下周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加强监督考核,确保任务落实。

3.着力民生民健,扎实做好几件实事。

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市政府要求3月15日正式启动,我区纳入首批试点的单位有22个,其中市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个,区医院举办的机构8个,街道办事处举办的机构3个。目前我局已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要求22个试点单位深入学习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并汇报上级承办单位领导,争取支持配合;要求试点单位迅速核查库存药品,建立库存帐目,从现在起不再购进非基本药物;要求试点单位立即核实现有资产及收入、支出情况,摸清底数;要求各试点单位做好实施药品零差率的前期准备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是推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已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要求到今年10月,实行微机化管理的居民人数要达到60%以上。省卫生厅、财政厅统一免费安装软件,要求区卫生局配套硬件,标准是应用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磁盘阵列及双机热备软件1套,防火墙1台等,费用约需40万元,申请区政府予以支持。

三是为全区70岁以上进行免费查体,并为每位老人制定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进一步提高老龄居民的健康水平。

四是坚持抓好惠民医疗工程,继续落实低保居民、残疾人社区就诊“三免六减”优惠措施。为6300名残疾人完善健康档案,开展康复调查,进行康复指导,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