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范文

时间:2024-04-09 11:4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

篇1

关键词:食品 质量 安全 检验

中图分类号: TS201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根本,是人类生命延续和发展下去的物质条件, 而食物的质量安全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对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因此, 对食品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 我国陆续发生食物质量问题事件,表明我国的食品检测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纰漏和不足。

1 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检测直接影响到食品的检测结果, 是食品质量保证的关键, 也是食品检测的一个尺度。 食品的安全检测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上为食品安全检测制定了先进的检测技术标准和科学的检测方法。

2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及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食品检验方法越来越成熟, 先进的检验方法为食品的安全准确提供了保障。

2.1 食品安全检测指标

食品的安全检测指标主要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检测、 农作物药物的残留、 微量元素的分析、 有害物质的分析等。 根据不同的食物检验不同的项目。

2.2 检测仪器

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 目前较常用的是利用仪器检测, 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化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总结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机成分分析方法。 无机成分分析方法主要检测食物的微量元素, 主要应用原子光谱法、 离子色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其中原子光谱法对无机成分的检测有独特的特点,因此作为无机成分的主要检测方法, 也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

(1) 检测无机成分的方法

原子光谱法操作简单、 产生的费用较低、 出结果快, 并且其检测结果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影响较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是应用较多的方法, 据有关数据统计, 食品检测中, 将近一半都是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此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操作简单、 仪器简单, 在食品的无机成分检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如汞的检测一直是被社会关注的焦点, 主要是因为汞可以在体内播散, 沾到水的汞分子, 一旦进入人体内, 尤其是进入人的大脑很难被排除, 而人体内储存过量就会汞中毒, 导致人体器官和神经受损, 而汞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

(2) 检测有机成分的方法

检测有机成分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分子光谱法, 主要是检测食品的农药残留, 如有机磷、 苯、 有机氯等, 而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和需要检测的混合物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可以检测出混合物, 还可以检测混合物的含量, 操作方法简便快捷、 准确度高、 灵敏度高、 分离效果好、 易于自动化, 因此,检测有机成分较为有效, 比较有说服力, 被广泛采用。

(3) 分子光谱法检测方法

红外光谱法是分子光谱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与拉曼光谱法联合检测, 是鉴定化合物、 了解分子结构的一种主要检测手段。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 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先进的大型设备正在广泛的投入使用, 大型的分析仪使用越来越广泛; 各种分析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如气相色谱和原子吸收联用、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等, 检测方法的联用可以相互弥补技术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携带方便、 检测现场化。比如检测蔬菜中农药的残留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之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结果出来至少要 1 天的时间, 甚至很多天, 检测的成本比较高。 目前, 专门研制出了农药残留仪, 根据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原理, 测定蔬菜中有害农药残留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在蔬菜的生产、 流通等任何环节进行现场检测, 而且很快就可以出结果。 此类检测方法的仪器主要是以分光光度为基础, 仪器携带比较方便, 甚至可以附带在手机上。 此类仪器主要是用电池, 因此可以在室内外随时检测, 从取样检测到出结果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此方法保证了准确度, 检测方法固定, 对检测人员的要求不高。

(4)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是在一般色谱法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与提升所得,主要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并使用高压输液系统,实现对不同溶剂的混合,进而在色谱柱中分离,达到对食品的检验目的。 所以,在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中,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最为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不同极性的单一甚至是混合溶剂装置于色谱柱之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液相分离的程度,而且提高了食品安全检验的水平。

(5)食品甲醛测试仪法

该方法主要针对食品中的甲醛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食品中甲醛的含量。 我们知道,近年来,食品甲醛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通过甲醛测试仪监测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检验质量。 甲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害物质, 尤其是对人的呼吸道影响极大,甚至在大量甲醛的作用下,还会对人致癌。所以,现代食品安全检验强化了对食品甲醛的检测。 对于甲醛测试仪而言,其运用到了泵和微处理及现代电化学传感器。对此,在甲醛检验中,能够对食品甲醛含量进行实时监测,极大的提高了检验水平及质量。

3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文化水平、 素质较低

目前, 食品安全检测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是高中文化, 有的是大学生, 但专业并不对口。 食品安全检测岗位工作环境差, 工资待遇较低, 专业的检测人员要求较高, 不会应聘此岗位, 即使是应聘此岗位, 也不能坚持下去。

3.2 食品安全检测的针对性和效率不高

目前, 工商食品的检测工作效率不高, 针对性不强。 现在大部分的食品在进入流通前, 已经由质监部门以及农业部门进行了检测, 工商局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只是在重复之前部门的工作, 并没有进行新的项目检测, 因此, 起不到作用。 一些现制现售的食品在流通中为主要检测商品, 当工商局再次检测的时候, 只是在重复之前的工作, 因此, 由于检测人员的有限, 还在重复工作, 造成了浪费, 没有更好地发挥检测工作的作用。

4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建议

4.1 严格规范制度

一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制度和检测程序, 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程序进行。 二是健全食品检测仪器。 对于陈旧的、 落后的检测仪器进行淘汰, 更新设备, 提高检测技术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向上级申请检测费用, 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以及检测试剂, 逐步形成一个规范的检测制度。

4.2 提高专业水平

一是加强专业检测人员的引进, 充实检测队伍。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虽然简单, 但需要谨慎熟练的操作步骤, 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 才能做到准确高效。 二是实行食品监管岗位的专职化。 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 应对检测人员实行岗位监督, 以食品检测人员为基础, 组成专业的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小组,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室, 实行监管人员抽样, 在检测室统一检测; 实行基层抽样, 统一检测,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3 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健全食品检测各部门间的管理工作, 形成一种管理制度。 在抽检时, 根据食品需要检测的成分和有害成分合理的分配任务到各负责检测部门, 分工要合理, 避免重复工作; 在工作上, 各部门之间应相互监督, 各自分工, 严格按照规范有序的程序进行; 在技术保障上, 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中心的信息网络, 统一数据规范, 实现各部门的检测数据实时传输、 资源整合。 以此实现责任归属明确、 部门衔接顺畅、 监管快捷高效的工作格局。

结语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建设的大事,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生命健康的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检验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下, 将现代先进的检验方法运用其中,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切实强化食品安全检验方法,在准确性、有效性、规范性及选择等方面,做到更加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龚英亮.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 研究 [D] . 安徽大学, 2007.

[2] 王耀忠. 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J] . 中国工业经济,2005 (12) .

[3] 周洁红, 钱峰燕, 马成武.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 [J]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4) .

篇2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安全控制,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25-01

1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指标菌检验

1.1 微生物中的细菌总群

微生物中的细菌总群一般又被称为菌落总数,即寄生在食物中的不同种微生物菌落的总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非常的迅速,尤其是在众多的细菌寄生的密集区域,其生存环境更加的适合生存繁殖,进而食品的质量进一步的下降,甚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会使人们患上各种疾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食品中的细菌总群数目会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每克(或每毫升)检验样品中生长出来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只有对食品中的菌群总数有严格的计算,才能够提升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进而能够为人们的日常饮食提供更加安全的检验依据。

1.2 微生物中的致病菌

致病菌是食品中的另一主要的寄生菌,其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像大肠菌群般快速,但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更加的严重,它主要是由一些生活中的病原体经过生长繁殖得来,这类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它们被共同称作致病菌。致病菌对人体的侵入性较强,侵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损害也较为严重,因此应该加大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指标(菌群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超过检验要求时,人们食用这种食物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引起呕吐、腹泻,损伤肝脏等身体器官,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应该加强对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严格的测定单位食品中微生物数量,进而可以设定人们正常饮食卫生的安全标准,可以在保证得到食品卫生安全依据的同时,确保人们日常生活的健康水平。

2 食品中微生物安全的控制

食品中微生物安全的控制包括综合食品加工卫生、食品杀菌、食品保存方法等不同的方式。其中食品杀菌是微生物安全控制中最关键的因素,杀菌技术主要有热杀菌和非热杀菌,其中热杀菌主要有:湿热杀菌、干热杀菌、微波杀菌、电热杀菌和电场杀菌等;非热杀菌主要有:化学与生物杀菌、辐照杀菌、紫外线杀菌、脉冲杀菌、超高静压杀菌、脉冲电场(PEF)杀菌以及振动磁场杀菌等。下面就现阶段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杀菌技术进行介绍:

2.1 超高压杀菌技术

超高压杀菌技术是90年代由日本明治屋食品公司首创的杀菌方法,它同加热杀菌一样,经100MPa以上超高压处理后的食品,可以杀死其中大部分或全部的微生物、钝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与加热处理方法比较,超高压杀菌食品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几百个MPa压力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升高,而只是使高分子物质中的部分共价键被切断或发生交联,故没有色、香、味及营养成分的劣变,也不产生各种毒性因子,可以较多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但同时也不会产生由加热引起的所希望的颜色和香气。(2)可以保持新鲜食品或发酵食品的原有风味,但可能会发生一些物性的变化。如蛋白质和淀粉经加压处理后的表面状态与热处理完全不同,因而可利用超高压处理生产各种新的食品素材。(3)压力可以在瞬间传到食品的中心,故短时间的处理和不需很大的压力容器,食品就可以获得均一的处理。(4)比加热处理所消耗的能源低。

2.2 巴氏杀菌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即低温保持式杀菌法。亦称低温长时间杀菌法。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至少保持15秒钟。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2.3 微波灭菌法

微波杀菌、保鲜是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的热效应主要起快速升温杀菌作用;而非热效应则使用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异,而丧失活力或死亡。因此,微波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一般情况下,常规方法杀菌温度要120℃-130℃,时间约1小时,而微波杀菌温度仅要70℃-105℃,时间约90-180秒。微波灭菌法是利用微波(频率在3.0×102~3.0×105MHz之间的电磁波)作用于物质产生分子极化现象,同时物质中的水强烈地吸收微波使极性分子转动,由于分子间的摩擦而生热,物质的温度升高以杀灭细菌的方法。适合于微波灭菌的食品类别有:蔬菜制品、肉制品和粮油制品等。

3 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现阶段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过程是手工操作定性试验,但是由于微生物容易产生变异从而出现一些新的种别,从而导致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熟练的检验操作技巧等。检验人员还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进行无菌试验的时候,检验人员要穿戴专门的工作服装,要有酒精棉球对手部进行消毒,并且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更不能用裸手直接去接触药品和检验样品[1]。除此之外,检验人员还要主动并经常性的去参加培训、讲座、盲样比对等,以便能够掌握最新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以及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检验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2 仪器设备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用品的控制也是微生物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的根本之一,以下对实验室中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以及操作、维护等注意事项进行简要介绍。(1)高压灭菌器。首先检验人员需要掌握高压灭菌器蒸汽霉菌的基本原理并完全遵守操作规则进行操作。对物品灭菌完毕后,不能直接开盖取物,而是需要先关闭电源,等高压灭菌器的压力降到零时才可以开盖,压力的降低要自然降低,禁止开大气门减压或排气,否则会使容器内的液体冲出瓶外。(2)干热灭菌器。灭菌器皿放入箱内时不要过挤,器皿不能直接接触内层底板。对器皿进行灭菌完毕后不能直接开门取物,要先关闭电源,等到温度自然降到50℃以下时才可以开门取物。(3)培养箱。培养箱内不能放过冷或者是过热的物品,为了保持恒温,在进行使用时要随手关闭箱门。培养物不能直接接触培养箱最底层。(4)蒸馏设备。对蒸馏装置和盛放蒸馏水的容器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洁,并且对蒸馏水要进行定期的微生物学质量检验,从而确保蒸馏水中的细菌数符合检测要求。实验室中的其他仪器设备也要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清洁和使用,从而确保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3.3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要求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培养,购入新批号干燥培养基时,应用已知标准菌株作质量鉴定,方可使用,配制培养基应有培养基配制记录。配置培养基一般质量要求:(1)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记与配制日期,液体培养基应清澈。含倒管者,倒管内应液体充盈,无气泡;固体培养基应保持适当的硬度,接种前无菌落。(2)不定期抽样检查ph值,要求在规定的ph±0.2内。有指示剂的培养基要保持应出现的颜色。(3)倾注琼脂平板的体积一般为15 ml,斜面不超过2/3。(4)无菌分装的培养基应在培养箱(36℃)过夜,无菌生长才能使用,高压灭菌培养基应随机抽样5%~10%作无菌试验。(5)培养基应放在适当温度下保存。(6)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观察培养基是否变质。

参考文献

[1] 林耀文,范安妮,刘海卿,等.浅谈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4,41(8):53-54.

篇3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关键技术

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能够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也就是快速定位问题产品,同时做到隔离准确,最终将问题产品召回,从而促使质量安全的风险得以降低,使得公众健康得到保护。“可追溯性”的定义是: 针对饲料、食品和一些会投入食品生产的动物,此外还包括这类生产中可能使用到的物质,在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中,寻求其可能性。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监督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且各国都普遍在关注这一问题。

1.关于食品质量的可追溯信息采集和信息传输技术

为了能够全程追溯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就不能缺少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的信息,要采集到每一个环节的追溯信息。所以,可追溯技术的核心就在于采集与传输可追溯信息。

1.1采集技术

如今,已经有一些信息采集技术应用到食品质量追溯系统中来。主要包括条码和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网络;时间温度指示器;机器视觉等。表1主要是针对这几种不同类型的采集技术进行详细的分类对比。

1.2可追溯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优化技术

借助优化传感器布局并进行定位,促使传感器的数量和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以便促使信息传输提高自身准确性,并实现对供应链全部环境变化的准确监控,从而支持食品质量可追溯技术的实施。

1.3传输技术

信息传输指的是一个全面的动态过程,其中包括了发送信源及其传输、接收。食品质量追溯时,会有多个主体参与到供应链,而且他们通常是按照各自的业务需要来分别进行追溯系统建设。在建设这些系统时,往往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存储的往往是一些独立、分散的数据,数据源的差别很大,很多的异构数据就形成了,这就导致各主体之间难以传输追溯信息。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一种源语言,可以由用户自己按照需要来对标记进行自我定义,其特点主要包括平台无关性;容易发生扩展;较好的交互性;较强的语义性等。以XML为基础的出现的EDI技术,可使数据顺畅连接,实现追溯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地结合各个主体,从而全程追溯从生产到消费食品的整个过程。

2.食品质量可追溯信息处理技术

就食品质量可追溯而言,其概念的含义也就是追寻风险因素的痕迹。在此基础上进行合适模型的选择和算法求解,进而对可追溯信息流程进行描述,并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这样在问题发生时,就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或者是快速定位溯源以及进行跟踪的前向预测。如此便能针对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决策方面的支持和建议。

2.1预测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品质和货架期)

借助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能将供应链上的大量信息都采集到。虽然得到的信息可能十分繁杂,但是借助系统研究食品腐败机制就能将食品货架期的确定方法找出来。例如,将产品贮藏到特定的环境下且条件十分恶劣,接下来要对产品进行定期的质检。产品的品质检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感官评定,并多次进行,最终合理地推测结果,使其货架期处在正常贮藏条件下。以这种方法为基础,同时与追溯所获取的有关微生物和温度的供应链环境信息相结合,就能将供应链动态条件下的货架期预测模型构建起来[1],并且能够对不同的食品品质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食品安全,并促使供应链更加透明。如今,微生物生产动力模型、T-T-T模型以及Arrhenius模型比较常见。

2.2诊断、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食品质量)

为确保供应链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和表征标识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风险传播是规律和模式总结出来,并将相应的诊断故障的规则建立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追溯中潜在的薄弱环节找出来,将食品安全故障快速找出来,并进行召回,以避免故障发生进一步地扩散和恶化。与此同时,还要将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提出来,从而促使发生危害的几率尽量得到减少甚至是消除,这样追溯系统就会更具可靠性,也提升了其安全性水平。如今,故障诊断及控制模型常应用到的有:FMECA;Petri网;HACCP体系;统计过程控制[2]。

3.结论与趋势分析

(1)目前,信息采集技术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总体而言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采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已经不再是起初的纸质形式,而是借助于集成传感器实现了智能化采集。针对食品生产,不仅能采集到基础信息,还能一并采集食品供应链的环境信息,使得数据信息体系更加完整,这样追溯就更加准确。

(2)就信息传输方式而言,已经达到了标准化应用的水平。标准化的信息传输方式,使得系统的兼容性得到有效增强,促使可追溯信息的传输效率大大提升,有助于顺利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3)可追溯系统已实现了对食品品质进行事前的预测和控制。食品供应链过程中,很好地预测和控制品质,全面提升可追溯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管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实验用容器;洗涤要求

中图分类号:S28 文献标识码:A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每个环节和步骤的严格操作,都最后影响检测结果。实验用容器的洗涤就是基本工作,其是否符合要求,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造成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分析工作有不同的容器洗涤要求,但均应完全清除吸附在表面的残留物,不从外部引入新的污染物,有效地抑制容器表面化学组分浸入以及不损伤容器的要求。

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品有肥皂、肥皂粉、洗涤剂、洗衣粉、洗液和有机溶剂等。实验容器材质、质地、大小、形状、用途不同,污垢性质、污染程度不同时,选用洗涤剂的种类、洗涤方法、程序、时间、工具等都有所不同。

1 常规洗涤法

清洗实验器皿前先用肥皂将手洗净。一般实验用容器先用自来水冲去灰尘,再用毛刷蘸洗涤剂液仔细刷净内外表面,之后边刷边用水冲至无洗涤剂液,再用自来水冲洗3~5次,去离子水冲洗3次。不便刷洗的实验器皿先用洗涤剂液浸泡后用水冲洗。洗净的玻璃器皿内外不挂水珠,器壁上残留的水用指示剂检查为中性。去污粉不得用于洗涤刻度器皿和玻璃仪器内壁,以防划伤玻璃。

2 特殊洗涤

2.1 不同材质器皿的洗涤

银、镍和铁质器皿用NaOH熔融,也可用1:3稀HCl短时间浸泡后用水冲洗。玛瑙器皿不宜浸洗,要先用洗涤剂洗后用水冲洗倒置架空晾干,不可烘干。塑料、瓷质和玻璃器皿用稀HCl浸泡后冲洗。

2.2 特殊器皿洗涤

新购入的砂芯漏斗用热HCl或铬酸洗液边抽滤边清洗,再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抽洗。用后的砂芯漏斗应针对不同的沉淀物,采用适当的洗涤剂先溶解后抽洗。洗净后可在干燥箱中120℃烘干,但烘干前要除去水滴,以免滤片烘裂。洗净的砂芯漏斗要特别注意防尘。成套组合玻璃器皿用常规洗净安装后,使用前应用水蒸气洗涤一段时间。用于微量、痕量分析的玻璃容器要用1:1~1:9HNO3浸泡后用常规方法洗涤。

2.3 污垢较重器皿的洗涤

新购入的普通容器,首次一般均需用HNO3浸泡进行预处理;洗液确定后增加浸泡时间和加温浸煮能强化洗涤效果;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

2.4 特殊污垢的清洗

铁锈水垢用稀HCl或稀HNO3清洗;盛高锰酸钾的器皿,用氯化亚锡的盐酸液或含草酸的硫酸溶液清洗;难溶的银盐用硫代硫酸钠或氨水洗涤;铝盐、磷钼酸喹啉、白色MoO3用稀NaOH溶液清洗;四苯硼钾用丙酮清洗;有脂肪性污物的器皿用汽油、甲苯、丙酮、酒精、二氯甲烷、乙醚等有机溶剂擦洗或浸泡。

2.5 有毒有害物质分析器皿的洗涤

对分析致癌性物质或氰化物等剧毒物质容器洗涤时,为防止对人体的危害,在洗涤之前,要使用对这些有害物质有破坏作用的洗涤液进行浸泡,然后再进行洗涤。分析氰化物的容器可用3%NaOH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常规方法清洗;分析苯并芘的玻璃容器用20% HNO3溶液浸泡24h,取出后用自来水冲去残留酸液,再按常规方法清洗。

2.6 不同检测项目取样储存用容器的洗涤处理

用于检测重金属的水样的容器用1:4HNO3浸泡24h以上,取出后常规方法清洗;检测微量有机物的水样的容器用铬酸洗液洗净烘干后,再用纯化过的己烷振摇除去器壁表面沾污的有机物,也可用高锰酸钾洗液浸洗后再用自来水和纯水冲洗干净;检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样的容器要用洗涤剂刷洗后,再用甲醇振摇1min,再依次用自来水、纯水冲洗干净;检测微生物水样的容器,用常规洗涤后,将玻璃器皿放置于高压灭菌锅中加热至121℃保持15min,予以灭菌。塑料容器浸泡在0.5%过氧乙酸溶液中10min或在环氧乙烷气体中进行低温灭菌。聚丙烯耐热塑料容器可用高压灭菌锅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测汞的水样容器要用1:3HNO3充分荡洗并浸置数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和超纯水冲洗干净;测微量硫酸盐水样的容器不能使用含硫酸的洗液洗涤;测铬水样的容器不能用盐酸或重铬酸钾的洗液洗涤;测磷酸盐的水样的容器不能用含磷的洗液洗涤;测氨和凯氏氮水样的容器最后要用无氨水涮洗。

3 器皿的干燥

玻璃器皿可采取控干、烘干、吹干、烤干等方法干燥处理。但需注意:任何量器均不得用烘干法干燥;烤干时需注意由底到口,防止瓶口水滴回滴致玻璃炸裂。烤干法只适用于硬质玻璃器皿,有些玻璃器皿如比色皿、比色管、称量瓶、试剂瓶等绝对不允许用烤干法;干净的玻璃器皿倒置于器皿柜中,柜的隔板上衬垫清洁滤纸,关紧柜门防灰尘,不可在玻璃器皿上覆盖纱布。

篇5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IT产品

中图分类号:TQ2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49-01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IT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IT产品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IT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体系。现阶段,发达国家中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LIMS)被大量运用在多种实验室中,而在国内石油化工行业是最早利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也是当前应用最为成熟的行业。另外,此系统在国内的医疗卫生防疫与进出口产品的质量检测等相关领域也得到大量运用,可是对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IT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并不是很成熟,依然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因此,研究与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在IT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有着深远意义。

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特点

和其他相关LIMS系统相比较而言,此系统主要依据国内相关分析研究中心IT产品安全检测部门的需求,实现针对性设计的,有效满足中心业务的管理大部分要求。首先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业务的流程控制和日常事务处理以及业务协作管理等多项工作,从而实现分析任务的网上调度和分析信息数据的自动采集以及信息共享等相关功能。其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严格依据相关标准,确保实验室的业务流程与分析数据实现严格管理与控制。最后,该系统主要利用C/S模式,有效支撑大量操作系统平台,拥有良好的系统软件兼容性。另外,还能够加强数据可靠性与安全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可以提供日志管理,其可以对LIMS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完成监控,合理记录各个用户的具体登录状态与操作信息,所有对数据的修改都会记录在案,保证数据的公正性以及可溯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能够结合数字的签名技术,针对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完成一定的加密处理,所有并未通过授权的修改都不会记录或是保存打印。并且服务器还能够利用分布方式实现数据的存放,针对服务器相关数据完成实时备份,避免数据出现灾难性损坏。

二、传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但效率低

正常运行的研究和分析检测实验室必须具备许多仪器装置和标准物质以及多种文件等内容。比如说一台泄漏电流测试仪所需要的管理内容就包含了装置采购和验收以及维护检修等诸多方面。由于这些体系为静态的,同时又比较滞后,导致信息的传递和状态产查询以及更新需要消耗大量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以及时间等,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二)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且常常出现差错

分析检测信息数据的采集依然处于人工记录与传递阶段,科学化与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有效保证分析数据的精确性与合理性,常常存在人为录入或是修改数据引发的风险。特别是IT产品中存在大量的单体,检测工作人员在出具原始记录时需要抄写许多数据,同时在形成产品检测报告时,相关报告编制工作人员还应该针对此数据完成二次录入,不但会形成许多工作量,还会在多次的重复抄写与录入数据的过程中,加大了数据出错的风险。另外,以往的分析研究、检测实验室并不具备科学方式严格检测控制样品的检测过程,无法保证所有检测步骤都能够满足实验室相关质量体制需求,同时也难以保证分析数据的精确性与可靠性。而且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与客户难以跟踪样品的具体状态,在检测完成过后,客户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报告。

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功能模块与应用分析

(一)功能模块研究

1.复检管理

针对超出限量标注与质量不合格以及超出规定范围之内的检测数据要具备自动提醒功能,若是管理工作人员在下达样品复检工作任务时,要自动对复检任务进行科学分配,其中附件任务流程和检测流程应该相同,并且复检结果一定要自动发送给相应的管理工作人员。

2.质量管理模块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质量管理模块必须包括管理评审和能力验证以及质量监督等多种子模块,其应该提供一个可以对核心业务环节完成科学、有效监督控制管理的平台,从而为实验室质量的严格控制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条件。尽管这些子模块直观看来是零散的,并不具备直接关系,可是所有的子模块都为样品的检测所服务,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与可靠性。

3.条形码功能

可以自动形成条形码标签,利用条形码扫描设备扫描,自动调出样品有关数据。针对贴上条形码标签的相关检测数据完成有效识别,同时利用条形码扫描设备把条形码数据利用计算机中代码转换为记录合理存储在相应数据库中,从而完成数据的快速录入以及处理。另外,在功能设计方面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验样品数据的有效扫描与识别,加强和数据库管理的充分结合。

(二)加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措施

1.改进相关规章体系与规范

实验室可以有效落实LIMS,不仅要具备完善的LIMS系统,而且管理形式也要是稳定的,并非随意的。有效落实LIMS的重要基础就是要充分明确工作流程,若是实验室现阶段并未拥有相对健全的工作流程,必然会严重影响LIMS的落实。对此,在执行LIMS前,实验室要建立所有业务科学作业指导书以及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体系,从而确保管理工作具备程序化与可持续化。

2.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

实验室要创建一个具备熟悉业务和工作严谨的项目负责人所领导的工作小组,通常负责LIMS项目的落实工作,有效落实所有项目工作任务,加强项目进度的合理控制。项目组针对各个阶段要组织有关实验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业务调研与工作流程的套路以及手机相应的基础数据等,同时定期向实验室的相关领导层及时汇报工作具体进展情形。在必要时需要组织LIMS的执行方参与实验室有关的业务流程,比如说建立开发采样的模块过程中,有效组织实施方有关人员亲临现场,从而便于完成程序的编写。在进行LIMS的正式运行前,实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应该抽出一定时间有效配合此项目的执行。

四 结束语

创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能够完成自动化运行和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信息的传递速度与安全性,实现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利用系统中的批次处理功能与标准库,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效率。可以有效帮助处理许多IT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同时LIMS系统相关数据统计功能还可以提供分析预警和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海鹰.基于 LIMS平台的应用技术探讨[J].现代科学仪器,2012,(6):135-139.

[2] 王晓旭. LIMS 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3):401-404.

[3] 吴守丽.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C].第三届全国实验室建设、运行及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1,(13):58-61.

篇6

关键词:计量控制 食品安全 安全检测 应用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社会和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诸如劣质奶粉、有毒食品包装袋、肉精含量严重超标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重点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国家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大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其中计量控制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计量控制对各种食品检测器具进行检验和校准,实现了对食品中微生物含量和添加剂含量的有效控制,杜绝了食品变质和违法、超量使用添加剂现象的发生,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一、计量控制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性

实施计量控制能够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食品质量安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是指利用有关的检测设备仪器对食品中所含的“有益”和“有害”成分进行科学的测量,并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通过一定的数据形式进行有效地体现。计量控制就是指将食品中有关成分的指标控制在规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以确保各项指标达标,从而实现食品质量的安全。计量控制的水平和能力是决定了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计量控制贯穿于食品生产从原材料入场到生产加工为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强化对食品的计量控制,才能够有效确保食品质量的稳定,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计量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准确无误,使计量的结果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数值。因为,一方面这些检测数据是实施计量控制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数据为国家强化食品监管、制定有关的食品质量安全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将依靠这些有效数据来制定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

二、目前计量控制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现状

1.企业对于计量检测工作不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在我国很多的食品生产厂家、加工小作坊对于食品计量检测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计量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食品质量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有些食品生产厂家不顾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缺乏应有的道德良知,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是违法添加有害化学物质,生产食品质量安全不达标的产品,昧着良心赚取黑心钱,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基层计量检测部门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

基层计量检测部门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用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基础设施比较的简陋,计量检测的有关技术和装备较为落后,开展食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环境有待完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检测;二是基层计量检测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术型的骨干人员,其工作能力不能很好的满足食品安全计量检测工作的需要;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计量检测设备的简陋、高素质检测人员的匮乏以及管理工作的疏忽,导致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无法系统、全面、有效地开展,造成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不到位。

三、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进行计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计量检测人员的工作水平

食品质量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消费权益的重要职责,因此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仅仅依靠手中的执法权力开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的计量检测,以科学确凿的数据对食品质量的好坏进行印证,从而使工作开展的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和威信力。因此,技术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技术检测能力和工作水平,以更好的胜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加强计量检测设备资金投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各个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进行食品检测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生产技术正在快速的进行更新,转基因工程也在食品生产中得到了运用。因此,不断的提高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水平,不断缩短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时间,有效提高进行检测的精确程度,对于发展我国的食品对外贸易,增强食品安全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时,应该加大对计量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快对计量标准的更新,利用先进的计量检测仪器来强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技术和水平,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加大计量控制工作宣传力度,营造食品安全生产环境

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需要从食品生产的源头上抓起。因此,计量检测部门要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食品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人员的配备上进行严格筛选,选取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上岗,在上岗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以确保食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落实统一的执行标准,严格按照计量标准进行生产,构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乎国家的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作。国家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计量控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重视人员培训、加强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使计量控制成为加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成为构建食品安全屏障的有力支柱,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袁媛,曾祥平,陈炳华.关于食品检验机构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2(1)

[2]常萱,曾素娣.热工计量对食品质量检测作用的探讨[J].中国计量,2011(4)[3]崔永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和对快速检测技术的期望[J].科学与社会,2010(8)

篇7

我国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检验工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检验工作的方式都是采取抽样检验,因为市场上每天流通的食品种类繁多、而且数量非常大,而且对商品的检验项目很多,每件商品都检查显然不可能。为了保证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并且尽量减少监管成本,抽样检验成为了监管部门开展食品检验工作的最佳选择。采用抽样检查的步骤就是从一批同种类的商品中随机抽取出固定比例的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内容通常都是与食品质量紧密相关的内外包装、保质期、生产日期、商标、各种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指标等等,看这些产品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我国对此类产品做出的质量规定。抽样法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操作简单合理,而且得出的数据基本可以算是真实可靠的,所以抽样法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前我们国家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都是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与食品质量检测机构合作开展的。首先,工商部门会对与之合作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法定授权,得到授权的机构会对需要进行检验的食品制定详细的抽样检查方案,之后由工商部门把在市场上抽样选取出来的食品送到得到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最终由工商部门告知给广大群众,对外消息。同时,对于检验中出现问题的食品工商部门也会立即进行下架、召回、命令厂家停顿整改等后续工作。

我国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也出台了很多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对那些非法生产有害食品的不良企业的打击力度也在加大。但是由于市场上流通的食品种类和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足,很多时候都无法把食品监管工作做的面面俱到。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的检验工作也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法律法规依然不够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出台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但是对食品流通环节检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如何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并没有具体化,已出台的法条也缺乏可操作性。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环节的有效性两个方法,我国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食品安全的监管队伍建设薄弱。食品安全的监管队伍既包括工商部门开展食品检查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实施检验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人员。当前,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食品质量检查工作的这两种专业人才的数量都比较缺乏,现有的工作人员很多技术水平都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无法准确的发现食品是否真的质量过关。

食品安全检查的技术有限。当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能够检查的项目并不多,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有很多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还无法实现精准检测,而且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查的仪器设备种类也比较少,所以检查的技术限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大难关。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开展检验工作的有效策略

舌尖上的安全是关系着我们每个人人身安全的大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不得不吃到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种类的食品,对于个人来说食品安全是我们防不上防的大事。所以工商管理部门身上承担的是我们亿万群众的身体健康,可谓责任重大,在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完善选用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制度。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在整个检验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保证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有效性的核心力量。所以,如何选用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制定出一套科学完整的选用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在实际的选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选用的公开公正性,可以先根据普通标准选出具有足够检验能力的一些检验机构,之后明确这些机构所擅长的不同检验指标,取各个机构的技术长处进行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检验结果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准确性。

提高检验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要让检验工作具有广泛的覆盖面,首先要做的是使用好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安全进行初步检查,因为这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查效率,但是检查结果并不是十分准确,所以只能作为食品安全检查的初步方法。其次是要对食品经销商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让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检,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工商部门的工作量,而且真正做到扩大检查的覆盖面。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是指在检查过程中,要对食品的种类和指标有重点的进行检查,一定要保证对人们必须的食品种类和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指标进行严格检查。

对食品安全检查的结果充分重视。食品安全检查的结果是以后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工商部门一定要对记过进行仔细研究,总结出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种类和指标,这些都可以作为下次的工作重点,而且对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地区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在平时工作中加大监管力度。还有就是对检查结果一定要进行公示,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篇8

一、权威、高效的食品检测、监管体制和机制,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原则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检验检测实现合理分工、集中配置、资源共享、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高抽检效率;建立统

一、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运行体系和信息平台。

三、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确保重点,兼顾各环节为原则。政府出资重点加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具有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类药物、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项目检测的手段和能力。市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主要添置各环节日常监管中以定性为主的快速检测设备、设施,以保证日常监管的需要。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各乡镇(街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全市年度检测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统一对外食品检测结果。

市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食品安全监测;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农产品种植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负责乡镇农残检测指导和管理,做好农产品上市前抽样检测,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负责受理畜禽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负责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负责受理水产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自检体系建设;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市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负责受理生产加工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经贸局:抓好生猪屠宰场检测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肉品质量检测。

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全市农贸市场、商场、批发市场检测室(或快检设备)的建设及管理;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流通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卫生局:负责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技术鉴定;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检测工作;制订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布置的检测任务目标,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完成农业部门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

五、运行机制

(一)统一制订抽检计划

为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经费,避免重复抽检。抽检计划分监督执法性抽检计划和综合评估性抽检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以及季节、环境、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特色行业等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分配计划,每年确定抽检品种、数量、批次(频次)、检测项目,报市食安委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

(二)统一检测检验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快检、现场检测以及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项目以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统一由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检测。其中列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度计划的监督或评价性项目检测,依据文件直接送检测中心检测,新增加的临时性检测项目,必须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送检测中心检测,相关检测经费按市政府办公室118号抄告单执行。

(三)统一检测项目标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指定检验标准依据,各食品检测机构的食品检测项目均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四)统一汇总检测结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把“条”(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布置的所有检测结果及时汇总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的检测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依据。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查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五)统一信息报告和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综合各有关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市政府,并视情向社会,及时提醒市民注意。对举报投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检测信息,要及时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检验检测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将检验检测信息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监测预警专版上,有效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对社会公开。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检验检测信息,指导监管工作,作出安全预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企业自律。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效的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加强领导,服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按时完成上级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篇9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代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涉及科学、技术、政策等方面。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过程、分析及生物检测等技术,其管理过程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和消费观念等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加工过程中污染、不当使用添加剂、添加禁用化工原料、包装材料、掺假等诸多方面。[1]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稀缺,这就迫切需要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文章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状出发,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遵循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重点探讨食品安全检验课程群建设,研究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内容,从而为转型背景下应化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这对构建地方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西安文理学院应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质量检验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工业品质量检测、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分离科学技术、近代工业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专业转型过程中,西安文理学院也正在积极筹建食品检测中心,可以为学生的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建立一体化实训中心。依托校内外教学平台,构建“平台+双师”高校企业合作教学育人新模式,满足学生一体化课程教学、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也为课程群教学多样化提供了保障。

食品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将培养方案中的多门课程重新进行整合构建课程体系,发挥群体优势,突出特色,构建以食品分析为特色的质量检测方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本着“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沟通、调研,根据食品行业需求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人才,搭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平台。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平台是为发展学生智能、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而开设的课程。如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英语、体育、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数学等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开设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学科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设置。如工业分析(工业分水质、化工产品、其他产品分析等)、食品分析、分离科学、色谱分析、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分析化学前沿、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法规与标准等课程,整合后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质量检测的能力要求,又突出食品分析特色。学生应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食品生产、流通、质检及消费等领域就业,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研究及教育方面的工作。

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体现专业性质和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要求,选择开设如食品感官评定、功能性食品、食品质量体系与认证、食品添加剂、市场营销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食品分析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容替代的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基础化学实验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如:基础化学实验1-5、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验等。

专业实践平台,根据区域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联合校企专家对专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课程。如食品理化分析实验、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等。

专业实习平台包含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大一开设认知实习,大三专业实习,大四企业专业实习、企业导师岗位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专业实习采取校企合作,搭建企业操作平台,建立集“科研服务―实习―就业”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预就业”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综合创新平台:指科技创新项目、课外学科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开拓学生视野和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科研创新项目、第二课堂、各种资质技能培训考试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创新训练等。创设隐性课程,如开展“博士论坛、名师讲学、校友讲学”等系列讲学活动。

三、结束语

在n程体系构建中,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这一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改进。

【参考文献】

[1] 肖贵平,郑宝东.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思考福建轻纺,2007.7.1-5.

[2] 许喜林,吴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2007.23(11)99-100.

[3] 王芳,王衍安,李滨,郭兴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生物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6.

[4] 姚芳,刘靖,张Z晶,唐劲松.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1.

[5] 榻啵胡文忠,于基成,李婷婷,杜雄伟.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01.

[6] 张光杰,袁超,杜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安阳工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08.

篇10

[关键词]食品质量;监督工作;重要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22-01

1 加强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并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破坏性影响,使得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受到了社会大众普遍关注。针对食品质量监督问题,应立足源头抓质量监督工作,并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体制,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立法和秩序建设,为食品安全、食品对外贸易和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水平提供法制保障。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正处于完善与发展阶段,食品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性和实效性。为此,加强食品质量监督工作力度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分析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 当前食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使食品的质量产生问题的原因会有多方面的因素,经过多年的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很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还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对技术和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这些方面的老化直接导致了食品的质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标准要求,是制约食品。

2.2 对于食品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在制度方面不够健全,很多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小作坊自行生产,自行销售,对食品的质量没有保证,虚假伪劣食品充斥着市场,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的威胁。

2.3 在一些企业中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产量,而忽略了质量管理,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且在原材料的使用方面没有进行卫生质量的检查。

2.4 对于食品的保存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保存的环境对食品的质量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仓库,在保存食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质,使食品造成污染,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解决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加快整合食品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

我国食品产业链结构比较复杂、且分散,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为了提升薄弱环节的食品质量监管水平,应积极推进食品产业整合,实行产业化、集团化和品牌化经营和管理,有利于规范、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减少小作坊形式的食品生产加工组织,降低主管部门食品质量监管和执法难度,进而提升执法强度。

3.2 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与验证。尽管如此,在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不懈努力下逐渐形成了立足源头抓食品质量的工作方式,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果。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与之配套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食品实施全面监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风险,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方案。

3.3 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建设,逐渐完善《食品安全法》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想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法》,为食品质量安全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提供有力保障。为此,卫生部门会同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食品安全法》,建立适用于当前食品质量新问题的法律体系。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还需加大质检与惩处力度,严格贯彻卫生许可制度,及时召回不合格食品,禁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进入人们的餐桌。同时,为了保证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效果,应加强执法监督人员素质建设以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

3.4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水平

在综合的质检活动中,抽样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同时还是首要活动,假如无法保证其具有显著地代表意义,此时就算是数据高度的精确,它的结论也必然会有误差存在。 所以,抽样活动会在极大的层面上对检测信息的精准性有作用。要想确保抽样活动顺利开展,就要按照如下的内容来进行:首先,结合需要检测的物体的差异,在开展活动之前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地对抽样进行规划,该规划信息中要涵盖具体的措施和数量以及输送的工具等等的细节内容。 通常要确保参加到此项活动中的员工要超高两个,在制造单位开展的时候,要认真地填写相关的资料,当相关单位认可之后,互相都要签字明确。 假如该项活动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就要联系相关单位,这样就可以对样本进行明确。其次, 认真的对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以及思想意识开展培训活动,主要的是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切实的确保员工对抽样步骤有深入的熟悉。 而提及的思想意识 ,通常是指抽样工作者要在活动的时候严格按照公平的理念来开展活动。 除此之外,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要保证参加抽样的员工不能够同时进行检测,要确保两项活动独立开展。第三、在抽样的时候要确保是随机方式进行的,不过应该在相同批次的分别方位开展。 而且,为了合理的开展微生物测定活动,在开展取样活动的时候,要确保对样本的保护合理,所以,就应该认真地对其输送以及保存等活动控制好。 比如,速冻性质的,在输送到时候,要保证低温。

总结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深受重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水平不仅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和健康,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消除人们心里的不安因素。为此,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改进与解决措施,逐。

参考文献

[1] 潘虹.关于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标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