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09 11:4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1

关键词:教育教学 有效管理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笔者就是想把自己近几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几点看法写出来供大家商榷。

一.转变观念,增进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管理,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这主要体现在:①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②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为此,学校要制订出教育教学管理常规要求。通过正面的要求与奖励、支持,强化个人那些符合社会的需要,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为社会所需求的愿望、追求与行为,以使师生员工从“要我做”的他律状态,转化为“我要做”的自律状态,变他律为自律。我认为这是教育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

二.以“和”为主,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和”是学校管理群体的灵魂。首先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注意精神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常提出的要求,是执行者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切不可过高或过低,以挫伤执行者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就会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学校教育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加强对教学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校不但要教书,更应该注重育人。教学质量应该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评估教学质量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结果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加强指导。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教学常规进行管理。从目前学校实际情况看来,我们在教学的管理中,对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人性化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虽然得到统一规定,但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并不积极甚至存在阳奉阴违的情况。②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顾自己的学科,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③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教师把家庭作业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鉴于以上情况,要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①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指导,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②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四.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减少失误和少走弯路,以达到较有成效的管理效果。例如,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律,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要按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在新生刚进学校时,首先要注意抓好科学知识的衔接教育,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必须注意协调安排好教学工作,使各学科教师能按规律办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方法

一直以来,国家对中职教育都十分支持,使中职学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出现了招生难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中职学校面临关闭的危机。虽然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效果不够显著。因此,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符合经济建设的人才,从而提升中职学校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流于形式

从当前的教学管理形式中我们发现,日常管理大多流于形式,很少注重对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在备课阶段,一些教师直接按照课本内容照抄,甚至有教师存在着抄袭别人备课本的现象,备课管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存在的,并且没有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上级领导的听课、检查也只是进行笼统的给分评定,没有对教师的具体课堂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过分重视升学而不重视育人

当前中职学校功利心太重,过分重视升学率,看重地区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强调学生的学习规范、学习效果,将学生当作产品进行加工,虽然从表面上看升学率得到了保障,但是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一定得到发展,使得中职学校本质上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实现。

(三)抑制了教师的个人发展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教师不具备科研能力,限制了教师在个人专业上的发展。中职学校没有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水平提升、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一门心思扑在提高升学率上,限制了教师个人的专业进步和提升。

二、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一)建立并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教育教学管理对于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能够使中职教育的目标更快、更好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来说,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该分成三个管理层级,分别是高层、中层、基层三个管理层次。高层是由校长进行决策,负责对下级进行战略指挥:中层是由教研组长进行负责的管理系统,负责上传下达;基层负责对上级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落实,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比较注重实用性,因此,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果,就应实现对课程的科学规划和构建,使其更加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最好按照四比三比三的结构进行课程设置。基础文化课是打好学生文化基础的关键,学生之后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之后才能够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专业理论知识是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技能操作做好准备工作。技能培训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践行,通过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

由于中职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中职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篇3

关键词:鼓励方法;教学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0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79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的重点是全体教职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关键也在教职工,所以要注重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到愉悦和满足。但是,怎样才能使教职工更具有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呢?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教职工的实际需求,科学有效地运用鼓励机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挖掘教师的潜力,关注教师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让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而实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权利和地位形同虚设,发言机会较少;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晋升等不及时、不透明,无法激励教师努力工作;鼓励方法运用不恰当,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等。实际上,鼓励应该是需求、动机、行为和目标的综合,只有教师的需求得到满足,然后才会激发他们教学的动机,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力量,从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奋斗。本文旨在通过对鼓励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的分析,提出合理应用鼓励方法的策略,希望对学校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鼓励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鼓励可以使教职工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教师长年累月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难免会出现“精神疲惫”或者“身心疲惫”,这时如果继续增加工作量,就会使教师对工作厌烦,使学校处于一种缺少活力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及时地对教师进行鼓励,提高教师的士气,改变教师怠慢的工作态度,给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当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所以鼓励方法的运用能够为教师建立起自信,找到归属感,乐观地面对生活和教学。

(二)鼓励促进教职工个性发展,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教职工进行鼓励不仅能够使教职工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还有利于促进教职工的个性发展和潜力发挥,从而满足教职工的发展需求,实现组织管理目标。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学校管理者必须善于运用鼓励方法调节氛围,对行为积极的教师或者勇于进取的教师给予奖励或肯定,这样会使教师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要想实现学校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与奋斗,因此,学校要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和鼓励方案,使教师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做到双赢。

二、鼓励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动态、开放性的教职工鼓励机制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是组织好学校的人力资源,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高效率的教学环境,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对教师的情况做到充分的了解,创设开放性的工作环境,实施动态的评价鼓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工作中要给教师工作的自由度,也就是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时间和空间去展示优势,优化教师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创新进取的能力。动态的鼓励机制打破原有的“一刀切”模式,既关注教师的水平,又关注教师的潜力。

(二)运用鼓励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氛围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校园中得到极大的推广。要想校园和谐,首先人要和谐,也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和谐发展。学校不仅要关心教育教学工作,还要营造和谐共赢、健康愉悦的校园风气,运用鼓励方法潜移默化地熏陶师生的观念和素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等要体现人文情感,以人文关怀暖人心,多一份尊重,少一份限制;多一份感化,少一份指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让教师能够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统一。

(三)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明确鼓励的目标

人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如此,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够号召教职工努力拼搏,创造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为教师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正确处理学校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通过为教师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的成长。鼓励方法的运用会使教师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认清自己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还要明确鼓励的目标,发挥鼓励的导向作用,

三、鼓励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鼓励方法要注意公正、合理、适时适度

学校管理者要把握好鼓励的时机,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有序,能够让教师心里感到平衡。在恰当的时机进行鼓励,会提高鼓励的效率,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一定要与所受到的鼓励相适应,才会达到预期的鼓励效果。如果鼓励太低,无法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则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激励过高,则会让教师为了奖励草率行事,不顾后果,达不到鼓励的目标。同时,管理者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需求各不相同,在运用鼓励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鼓励方法,比如物质鼓励、精神鼓励等。

(二)多种鼓励方法相结合,找准鼓励的切入点

教师队伍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的集合,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为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学校还要给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日常鼓励过程中,可以多种鼓励方法结合使用,通常的鼓励策略是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坚定学校的既定方针。鼓励要抓准切入点,不合理的鼓励会使教师产生不安和紧张,尤其是在教师评优晋级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平,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的评价方法。

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日益突出的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转移教育关注的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要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学校评价、管理教师的依据,同时,也要求教师做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1.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教学管理的总体情况和主流是好的,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效管理,加之各级各类学校的密切配合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和推广成效显著,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等都更加完善、科学,成效日趋卓著。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由于历史的诸多固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

1.1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多年的传统应试教育,形成的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思维定势根深蒂固,学生的培养要求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考试成绩优异、分数高的就被普遍认为是好学生,反之,成绩差、分数低的大多就被全面否定。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分数的高低直接作为判断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思想观念严重的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2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不高

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等与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教师对职业的崇尚、对学生的热爱、对学术的探究还很欠缺。

1.3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创新性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坚持了以学定教的原则,但是许多教师对小学生心智的发展特点还是缺乏深入分析和认真探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针对性、适用性还不够强,盲目性、教条性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研究大多只是教学设置,以教定教,而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擅长、全面发展等,许多教师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深入的理解和积极在效的引导、帮助和挖掘。

2.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广阔实践领域里,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紧迫感,按照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2.1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每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容,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规范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品人格健全、钻研创新积极主动、生活习惯良好的优秀人才。教师切忌墨守陈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做到因材施教,合理运用适当的方法科学引导学生,并创建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评价及考评标准,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建立健全适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课改目标和要求的考评体系。

2.2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要大力实施和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建立一支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这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在小学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的、最迫切的要求。在当今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国家、全社会对教师的人品人格、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掌握扎实、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丰富积淀知识,多方位、深层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锐意进取,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样板和效仿的人生典范。

2.3全面提高育人层次和质量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步骤。同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和实施教学课程,要坚持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与作用,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精心备课,形成完善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大力培育团队协作、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不断提高培优、育优的质量和层次。

2.4创建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前提和基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大对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校园建设,努力为全体师生创建一个良好舒适的育人环境。同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合理调配,突出重点,切实加大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需的辅助设备的配备力度,奠定坚实的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此外,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寓内涵、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和谐班级建设,努力形成健康向上、催人奋进、活力四射的深厚的育人氛围。

3.结束语

小学教育作为人生最关键的基础教育之一,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离不开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艰苦努力和共同奋斗,更需要广大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艰苦卓绝的追求、探索和拼搏,衷心祝愿新课程改革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教育教学工作来开展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方法。近几年来,我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上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学校的管理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树立威信,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学校管理人员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时时处处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魅力去感化每位教师,才能使自己做的事有影响力,说的话有说服力,在教师的心目中才是一个称职的领头人。

(二)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管理就无从谈起。那么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我觉得应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决不能脱离教师群体,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倾听他们的心声,教师才能安心工作,乐于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

2.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民主治校的活动中来,确立他们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因此,作为管理者,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3.要关心教师。关心教师就是要做到自觉地为教师服务,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经常深入教师之中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4.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工作动力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力量来激发。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对教师给予物质上的刺激,也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建立起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以激发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

二、落实措施,抓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广大教师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纪班风等因素。

(一)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广大师生的安全保卫工作,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育教学阵地,它是学校抓质量、提质量的一个保障。作为学校管理者,在每学期的开学应该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教师办公室的电路及用电器、教室的门窗、校门等硬件设施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并及时整改。其次是要对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督促他们加大校园巡查力度,做到无死角;做好外来进出人员和车辆的登记检查,协助学校安全办公室做好学校安全的其他工作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全体师生安全地工作和学习。

(二)学校管理者首先应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更新教学设备设施,改善上课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再次,班级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很大影响,学校管理者应注意教室的布置和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篇6

一、树立以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管理者应该树立一种以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首先,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应该是一个教育家而不是一个政治家,不应该把社会上的活动放在教学活动的前面,对教学管理工作不闻不问。其次,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要一心的谋教育,要有着一定的教育教学远景,同时也要有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最后,教育管理者应该处理好教学工作与其他的工作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摆正自己和其他的不同的层次的人的工作之间的联系,做好合理的分工合作。

二、实施教师责任管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教学计划的安排,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所以,作为小学老师来说,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态度、手段与方法,学校管理者应合理结合多样化的管理手段,积极构建科学的教学激励举措,能够使小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激发,促进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比如,学校可以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针对当前在教学管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最终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改善方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还可以合理借助学校举办讲座、教师研修以及观摩教学等活动,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还要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构建评价组织机构,制定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管理意识的增强,促进学生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建立互助合作的工作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管理工作本身做的就是人的工作,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把尊重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尤其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调动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那就更需要满足教师更多的需求,建立激发教师工作能力的工作机制,征求大家的意见。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得出,有九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切磋是非常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也是最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途径。因此,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机制,改变以往的管理思路,在学校形成了“四式”的同伴互助方式。组合式,由学校将教师结合成对;松散式,教师灵活自由接对或临时接对,谁有一技之长,就拜谁为师;接力式,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后,即成为师傅,交给其带徒弟的任务;辐射式,把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校外的骨干教师接对。同伴互助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备课、互助听课、移位教学等活动,通过在互助合作中教师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分享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四、创建民主、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本化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也需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是赢得每一位教师信任和促使他们积极工作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喜欢领导在管理中表现出盛气凌人和简单粗暴,更不会信服不负责任、放任自由管理的领导。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者应创建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者应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构建出人本化的管理方式。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正是以共识与情感为基础的,真正地突出每一位教师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巨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促进教师们的共同发展。

五、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建出特色学校教育

篇7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育与管理;原因与建议

一、小学教育中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属于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引导,那么在其以后的求学生涯中,必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学生的个人素养难以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缺乏、不具有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甚至于创新思维的培育也将成为问题。由于种种后果,小学教育必须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自身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缺陷

(一)对教师的培训还不够完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由此看来,在我国古代,老师能够解答学生们内心的疑惑,传授知识。而在当今社会,我国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得到整体的、较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这就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设下阻碍。

(二)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未深度了解

小学生处于人幼年阶段,各方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尤其是心理发育。如果教师还是只在理论上进行知识教育,不加以心理引导,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诗歌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大致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这是对学生们的知识汲取没有任何帮助的,显得十分教条与古板,不利于顺应现代社会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更不利于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心智的开发以及课堂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管理观念过于传统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仍是偏传统、充满教条色彩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按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分数排名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激起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新课程的改革。所以,如果要改变这种毫无活力的教学氛围,首先就应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相互结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表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但是当前我国的现状却是一味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即使学校的知识传授的多么丰富,孩子在不良的家庭背景中仍然毫无用处。如果一个智商超群的神童成长在充满烟酒、麻将的家庭中,天赋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即使后天学校倾注全部的师资力量于他一人身上也是无济于事的。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中普遍有学生出了校门就不归学校管理的认识,这实际上是相当不正确的,学校也有义务提醒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如何增强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能力

(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水平都不会太差,这就提醒我们要注重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训。为贯彻落实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改革,我们应对已经招募的教师进行更为彻底的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还应该注重对其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才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破除教条性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要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就应回到改革的出发点进行深入的探究,讨论改革的目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新形式改。对此,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拘泥于学习成绩。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不应只是拘泥于一些偏形式、偏理论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孩子,深入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各自的天赋,并放大他们的这些优点,而不是紧抓他们的缺点来教育,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放权,锻炼学生们站在讲台上的勇气,而不是单纯的授课。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是时间的问题,切合了当前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

教学的设备以及教学的课堂氛围共同构成了教学环境。一方面,教师中的教学设备应该配备充足,小到一根粉笔,大到投影仪,都应在开学前进行检查,以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前提。试想一下,如果在教师授课到一半时,发现粉笔不足,那该怎么办?不仅打断了教学进程,而且使课堂纪律以及教师的心情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教学质量的下滑也是必然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渲染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不仅对于教学有所益处,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学生们乐于学,教师能够轻松教,何乐而不为呢?

(四)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前面已经谈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对家长进行提醒,这里要说的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学校将孩子的课堂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向教师述说学生的具体情况,达到相互了解的程度,不仅能让家长适时调整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教师深度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了双重教育的效果。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评价标准,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教师的培训还不够完善、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未深度了解、教学管理观念过于传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相互结合等的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改革仍在进行中,就目前来看,形势一片大好,只要正确掌握相应的对策,一定能够真正在小学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蓉 单位:泉州市立成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艳平.小学教育的基础特征与启蒙作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4年05期

篇8

【关键词】小学阶段 教育教学 管理工作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7-02

引言:

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为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以及挑战。很显然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于固守成规,不但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更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的问题。所以,当前,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模式是小学阶段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实现民主化教学管理

从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来看,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第一要素,更是学生除父母以外接触到的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学生容易出现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心理,而教师的言行、师德、师风均将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对教师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进行培养和强化,让教师以最好的一面面对学生、影响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民主化管理,不但需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以及创造意识,更需要突出教师在新课改影响下的作风改变。

2.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

学生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以及对象,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构成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在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学问题。另外,在校园建设方面、规章制度制定方面都需要结合小学生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进行考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样适用。学校的工作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为基础,以保证学校教职工作人员在规定下做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等习惯,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所以,作为学校管理人员需要突出对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4.高度重视教学管理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质量是评价其教学业绩的标尺,更是教师个人能力的体现,而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新课改背景下,将培养学生综合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所以需要发挥教学管理作用,团结全校师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开展:首先,学校领导要更为重视教学管理工作,还要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等一切力量,让其共同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中。其次,鼓励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例如取消名次排座、取消作业学分制,鼓励教师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学习、生活、品德等多方面进行考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平等的环境下学习。

5.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中的素质发展,但是当前德育教育工作存在明显的缺失。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小学中想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展开:首先,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学校比赛任务的下达,给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在学校中以友谊为基础争做第一,引起全班情感上的共鸣。其次,借助少先队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小学每周都需要举行升旗仪式、每学期都有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最终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把德育内化。最后,强化家庭德育教育。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参观并参加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会,让家长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在生活、家庭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最终,实现学校内、学校外的德育教育工作综合培养,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合本文内容分析,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从制度健全、民主化管理、教学管理、强化德育教育、服务学生等方面进行改善。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要结合时下教育工作的发展、学生的性格发展、综合能力发展等进行工作改变,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化梅.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如何提高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6):251-251,252.

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未根本改变。管理理念未发生根本转变是阻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关键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支撑,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处理不断摸索阶段,无法很好适应新课改要求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比如某些管理者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失去应有教育性。此外,教师教学观也有待转变,比如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保守,用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教材,这显然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2.教育模式不合理。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养的培养。但是现实却是,以成绩为管理依据、用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是否合格、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这种成绩被夸大的现象使本应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让教师和学生顶礼膜拜的隐性束缚。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改中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管理活动,比如德育管理和建设、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学习和实践等,但实际实施时,大多流于形式,而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些都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探寻与学生情况最符合的教学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为基础,将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4.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但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小学教学管理者应打破以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的观念,重建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配以学业质量检测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中学生学业“量”与“质”的衡量与评定。此外,还应强化教师考核与评价,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自评与互评、个人考评与学科组集体考评相结合,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束语

总之,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具体到实践中该怎么办呢?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一)明白教师参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说到教育教学管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学校的领导者的工作,比如校长、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他们才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其他人和教育教学管理是没有关系的,教师也是其中没有关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职责,明白教师参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校设备的管理者,这就直接和教学管理挂钩,所以说,教师一直进行着管理工作,也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让教师明白,自己也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所以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二)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所以就要不断的进行培训、进修,学校要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条件,支持教师提升自我。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要利用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机会提升教师的素质。其次,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积极地评价,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之则不然。所以,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涉及的方面很多,不仅有校内,还有校外人员。所以,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一)调动全校员工参与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单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没有规章制度的保证,没有学生的全力配合,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学校要动员全校员工,不管是教师还是门卫,不管是校长还是后勤管理人员,都要让他们为教育教学服务,只有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参与教学管理,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联系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让他们参与教学管理。家长是孩子在学校以外接触最多的人,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家长不参与教育,那么,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经验,在校外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这样,肯定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学校可以牵头设立家长联合会、老教师监督会等一些组织,让他们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根据他们自身的经验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这样的制度,必然能够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管理健康发展。

三、抓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而教学环节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一)抓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中,只注意对教学结果的评估,即利用考试的成绩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好坏,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等很多部分,其中的一些环节是我们平时容易忽视的,比如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的管理,学校要加强这些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些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二)构建教学评价,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对教学评价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只有符合教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才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则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

四、教育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提倡的教学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良好的教学管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两方面:一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即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成为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利用手中的技能推动社会进步。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学校必须要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从这个方面出发去进行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如何,拥有哪些资源,正确评价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找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有了这些管理思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