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09 11: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管理;职业教育;
一、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困境
1.设施、师资和课程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职业学校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施上各校加大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投入,根据专业的设置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但其数量和功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很多实训室也只是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少,师资力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强化训练。
2.教科研和教育评价急需加强。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教学常规管理、教科研主要依赖校本,由于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老师业务综合素质的提升得不到保障。对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沿用老标准,而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无形中影响着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教学模式上有待改进。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市场的竞争也给职业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在目前形势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就必须走出一条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1.加强教学管理程序性。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应该按照ISO标准的要求建立教学管理质量体系,制订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务工作程序,确定年度工作目标。
2.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为了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在设置培训专业前,必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企业培训需求调研,充分考虑学员将来的就业形式和所从事的岗位需求来设置培训专业。同时职业学校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将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学科专业)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企业、工厂的第一线去,这样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专业的设置方向。
3.加大教师管理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日常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行业竞赛调考、技能鉴定以及基地建设等几项工作,这就使师资培养存在工学矛盾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矛盾:
①进一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来任教,同时,要面向行业企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②加大实训教学环节外聘教师力度。
③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资源,让学生学有所得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体系测评的内容要切实与育人质量紧密切合,标准制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结果要有效地促进教学部及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教师评价:通过校内的“专家评教”,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打分;通过教学部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学督导员的听课督查,对每个老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形成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强有力的支撑评价层面。
②学生评教:每个班级由学习成绩前10名学生参加,尽量减少因师生关系或管理严格给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场打分当场收回。
③管理水平评价:首先由教务处牵头,每月召开1至2次教务会议;其次建立教学通报制度;第三,召开部室主任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第四,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对教学常规、教学进程、教学质量进行较大规模的检查,做到鞭策先进,督促后进,通过检查—处理—反馈,形成管理闭环。
④社会评价:社会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用人单位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以上三个方面,学校通过跟踪调查,到用人单位考查访谈,家长问卷,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和检查通报等形式,最终形成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结论。
在构建过程中,要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逐步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科学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学校对老师的评价都要创新评价体系,突出职教特色,以促使各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同时要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过程中向老师一线倾斜,使他们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乐教爱教。只有教师队伍稳定了,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
总之,职业教育有着极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职业学校只有准确定位,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办学的各项软、硬件,探索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教研创新;教学质量;比较性研讨;反思和研讨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关系到教育方针的实施,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最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夯实教研活动,推进教研创新
以研促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各科教研组结合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及教研日程安排,同时各专业备课组,由领导亲自给备课组长开会,安排教研任务。为了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对每次教研活动实行签到制度,对不按时参加活动的教师,在绩效、晋级、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说法,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针对实际情况,在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发挥每位教师的优点和潜质,从而推动了教师以教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语文、数学、英语都在扎扎实实地搞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通过教研课题的锤炼,进行了教学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了课堂。为夯实教研活动,推进教研创新,我校狠抓课前预设性研讨管理:(1)提供基本条件保障,促进预设性研讨。我校为了避免教研活动受干扰,克服校舍紧张的困难,把会议室、阅览室功能整合成若干“教研活动室”,每周分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集中开展教研活动,使问题研究、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和主题研讨在时间和空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2)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加强预设性研讨。在“备”中深度解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组内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人员蹲点各教研组,深入年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手段,强化预设性研讨。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形态的校本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或自主立项,或精诚合作,根据自身基础、特点和开发的可能性,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申报,人人都投入到课程开发之中。这样以来,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增强,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技能与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4)加强组内学习。开展教研组同读一本书、精读一本书、静阅交流等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加强教师常规管理。每学期开学初,将教学计划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过,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月查,要求检查组成员,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量化,教务处、政教处将每次月查情况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小结,并公布每位教师本月完成教学量化的分数。这一做法,有力地督促了教师工作的松散现象,促进了教学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明目标,办特色。目标是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流动教育,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我们以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习惯养成教育、环境育人为办学特色,以“知识丰富、内心完美、身体健康、性格阳光”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这样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在各项教学中突出办学特色。按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后勤保障分为三类,每一类的综合条件是相同的,制定的目标也是一样的,这样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这样,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努力目标,有了干好工作的激情,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搞好教学,有力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对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办出特色。在教学上,强调语、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突出英语教学的快乐与运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形成了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德育全程化、生活管理规范化的办学特色。积极倡导学习方式改革,努力使每位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三、实施听评课活动,加强课中的比较性研讨
学校管理中有句俗语“会管的管课堂,不会管的管门房”。怎样实施有效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呢?除校务值日、教学管理干部巡堂、听课外,还是相信老师自己,我们尝试了“听评课行动”,既提高了观课的频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校成立了以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观课组团队。并规定在每周教师教学工作不太忙的那一天观课1 节。为保证观课质量促进教师常规课堂高效,在观课前确定观课对象且不通知本人。观课成员按照目标内容要求及观课评价标准认真观课,观课后查阅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教教师就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及研讨,并认真填写评价表。观课组成员也同样接受其他组员的观课。观课后进行总结交流会,明确要求、反馈信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提高。
篇3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创新机制;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培养目标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教研工作的挑战。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针对市场需要,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师科研、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1.1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1.2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
1.3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及变化所必备的知识储蓄。
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只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通,相关知识宽厚,才能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听说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中职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要树立教师为本的理念
2.1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教师第一”, “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强化这种意识,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发展创设和谐的环境。
2.2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强大心理力量。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2.3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3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要创新机制,以技能为先导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方面,我认为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3.1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实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良好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通过专业技能和特长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层。
3.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从中专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实验与实训技能培养。
3.3实行分层次教学。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冲击,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可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体可分为:①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②获得中等职业相关专业职业能力的,③学会、掌握一二种岗位操作技能的 。教学活动分层次展开,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3.4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我校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值得欣慰的是,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以下几种能力。
(1)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这些技能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的发挥,学校应在各专业中加大英语、计算机、汽车驾驶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实验操作、强化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把专业技能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3)敬业精神、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因此,我们要顺利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经验精神和协作能力。
4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教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教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教育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一些做法。
4.1实施“青蓝工程”,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我校教学部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理论上进行“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优质课等观摩教学,对青年教师和新任课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校长等随堂听课,给予直接的、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出学期目标要求并按计划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比。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使其尽快适应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4.2抓教科研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培养和教学基本功德训练,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规范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各级各类科研活动,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教学部每学年组组织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师计算机应用的培训、硬笔书法比赛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
教学素质的提高,还必须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的提升,因此我校规定每双周三下午为教研室集中业务学习活动时间,将平时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业务学习交流,得到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的提高,更好的适应教学需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学工作需要总结提升。从2000年至今,连续七年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撰写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内容的论文,涉及教育行政、教学、教科研、图书馆、后勤保障、实验室及班主任等多个方面。对我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开展“校本教材研发”是新时期中专生教学的实际需要,为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我校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编写了第一期校本教材18本,目前二期专业校本教材的研发正在进行中,已完成电子电器专业的校本教材两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校本教材两本,使用效果良好。
通过以上教科研活动使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并在省市级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⑴规范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为教师管理及评估提供详实材料。
在教学管理上,我校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每学期发放《教师工作手册》,将教师的教学、教科研、岗位职责履行、学校培训等情况详实记录并由教研室、教学部签字后存档。
教学评估上,我们主要依据《教师工作手册》采用量化评估考核法,对教学人员从德、勤、能、绩四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由教学部认真组织每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在充分了解情况,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全面量化考评,计算出成绩来,并以此为主要依据,作为其评优晋级的依据。
抓教学管理不放松,并使之规范化、正常化。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校已形成“扎实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的良好学风。
⑵加大教学投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4
我校用春招、预招与秋招等灵活的招生方法基本解决了生源问题,面对这一“起点低、层次多、差异大”的生源群体,我校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求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模式中进行 “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部分成为高校的优质生源,另一部分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中、初级技术人才或产业工人。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已经将我校的《职业学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实施“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项目作为“十一五”期间的立项课题。
一、“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1. 题解内涵
教学模式(models of teacher)作为教学论的一个术语,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终结,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性。
所谓“按志编班”,就是按照学生的志愿、兴趣、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主观意愿结合客观条件,在中职阶段将学生实行多次分流,重新组班,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坐标。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和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升学或就业的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综合起来看,就是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接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2. 理论依据
“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思想来源于古代和近现代多种先进教学思想的融合。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此外还有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都为我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实施“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二、“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实践
我校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潜在能力、家长愿望等诸多因素,针对生源基础层次参差不齐的实际,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管理模式,其目的也是因材施教,让学生树立信心奋发向上愉悦发展。
根据当前职教改革的方向和形势,我校坚持升学、就业两手齐抓的方针,在“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按升学与就业的志愿分层编班。高一阶段按升学与就业定性分流,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高二阶段按专业定向分流;高三阶段在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两方面加强学习,冲刺对口单招。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入学报名时以中考成绩为依据进行了初次分层,学生填写志向表,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志愿,在尊重学生与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靠船下篙正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组成的升学班与就业班,分别定名为综合班与专业班。
第二步:高一年级时,两类班级的语、数、英等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但综合班侧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专业班则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同时将一级B、普通话作为公共必修课,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考核,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第三步:高二年级时,学校给学生提供第二次分流的机会,学生结合自已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分出计算机、机电、幼师、美术、财会、电子商务等专业。综合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学习,专业班则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学校组织专业技能考核,要求学生取得劳动局颁发的初、中级工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四步:高三年级时,专业班学生由学校介绍到各大、中型企业带薪顶岗实习,综合班则冲刺对口单招。
2. 专业内部的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个人爱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学生修完本专业必备的基础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后,学有潜力的学生,可以选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如我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选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网络技术应用、电脑美术设计等课程,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更富有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班级内部的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4. 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搞好“按志编班分层教学”的关键,要求所有教学人员和有关职能处室做到备课要分层,讲课要分层,提问要分层,作业要分层,课内外辅导要分层、考核要分层,反馈督查要分层。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我校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办学优势出发,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文化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以及身体状况、外部环境选定一个目标,或升学深造或上岗就业,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得一技之长,发挥个性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会了生存,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我校实施的“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针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开发他们的潜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怀。近年来,我校对口单招进线率、录取率年年攀升,各专业中、初级考核通过率95%以上,对口优质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因有一技之长和较高素质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学生把“三成”(成人、成才、成功)作为自已的人生目标,把“新三好”(在家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青年)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成长为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
“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实施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惑和矛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1. 要进一步明晰分层教学的原则和分层教学的办法。分层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终极目标是“进我职校都是才,出我职校都有用”,因此,分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也应与此相衔接。目前对新生编班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中考成绩及学生、家长的意愿,其参考价值与科学合理性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学问题 学生管理对策
教学活动是职业院校最基本、最重要的日常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对学生的进步及学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差、自控能力差,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现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90后学生性格乖张,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也逐渐加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概述
教学管理主要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运用自身的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主要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根据所教授的课程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者必须能调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教学管理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环境保证;第二方面,满足学生的正确学习需求,教学管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师资方面的保证,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需求。
教学管理的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时间保证。教师用管理手段介入教学过程,对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二是保住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管理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形成自我约束及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中职院校学生课堂表现状况
调查显示,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堂表现良莠不齐。总体而言,学生课堂表现不好,课堂纪律没有保证,捣乱课堂纪律的学生随处可见。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上课玩手机,打游戏,上网聊天;第二,上课发表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言论;第三,通宵打网络游戏,第二天上课睡觉。第四,同学之间嬉笑打闹,影响课堂纪律;第五,上课看小说;第六,实训课不按教师的要求做,偷工减料;第七,对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以逃避的方式对待,迟到、早退或者干脆不去。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形非常多,无论哪种情形都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教学管理。
三、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原因
1.教师的原因
(1)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组织教学。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一部分中职教师认为,中职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学生对课本上枯燥的理论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就以扰乱课堂纪律作为抗议或者消磨时间的方式。
(2)教师教学管理手段不得当。教师教学管理手段不当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显著的表现还是在惩罚方面处理不当。例如:有些中职学院的教师对学生违纪行为处以罚金。如果学生表现不好作为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是惩罚必须以帮助学生为出发点,单靠惩罚是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的。处罚不当,赏罚不明只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加深,这对教学管理非常不利。
(3)教师素质问题。受到高校扩招政策和职业院校放宽了中职生入学门槛限制双重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增多,而且学生的文化素质比较低。面对急剧增加的学生人数,学校不得不招聘教师,但是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也并非相关专业毕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授课水平不高和不能用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问等许多问题,无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发挥。
2.学生的问题
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现状来看,中职生的文化素质低、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差。在学习中一遇到问题就退缩,不思进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关心。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解了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如果不理解,他们也不举手向教师发问,而是交头接耳,或者睡觉。另一方面,中职教育阶段的课程以理论课和实训课为主,理论课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环境问题
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一些中职院校教风不正,学风不浓,学生和教师都是抱着混的态度去教学和学习,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小,基础差,自控能力差,自由散漫,一时间难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二是家庭方面。许多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了,对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不闻不问。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学生认为自己表现好坏都无所谓。因此,这种放任自流的心态也渗透到了课堂纪律方面。
四、改进教学管理的方法
1.教师要改进授课方法,用精彩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就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教师,让精彩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简而言之,一名优秀的教师从一堂好课开始。教师要想上好一堂好课就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首先,要有精彩的课程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课堂教学不能死板教条,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例如: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运用生活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再次,课堂教学要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视频、声音、图片等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要使教学管理的方法得到改进,教师就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首先,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纪律,但课堂纪律的控制一定要讲求方法和度。对课堂纪律的把控必须建立在关心和帮助学生的基础上,不要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者人身攻击。
其次,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但是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下自我调节的空间。如果学生没有做好某一方面的学习工作,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不要一棒子打死,让学生失去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再次,课堂内容安排一定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师在每一节课上一定要做好重、难点知识的罗列工作,让学生知道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充满热情,人的情绪会影响周围的人。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激情传递给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教学管理
(1)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成立教学管理检查小组。教学管理检查小组成员可以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及课堂表现进行巡查,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检查,争取在教学管理问题出现之前就扼杀在摇篮里。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当行为及时给出整改意见,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2)恰当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和学习都是帮助人们进步的,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正常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处理课堂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对于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这些违反课堂纪律但不影响教学的行为,教师应当避免在课堂上当众指责学生,可以在课后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单独与学生交谈,让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但是,对于上课大声喧哗、嬉笑打闹、不服管教等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及时制止,如达不到预期效果,可以采取适当惩戒措施。
(3)赏罚分明,树立威信。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树立威信的方法不仅表现在业务能力的提高,而且一定要公正、公平,赏罚分明。
其一,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不能只停留在成绩层面上。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总之,奖励手法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其二,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井然,一定要准确灵活运用奖惩手段,对表现好的学生一定要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也一定要惩罚,要让学生明确自身行为所引发的后果。但是,惩罚手段的应用一定要合理、适度,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五、学生管理办法
1.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交流是走进对方心灵的钥匙。因此,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应当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方法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管理人员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在不违反学校规定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知识有渴求,有兴趣,成绩提高就很容易,对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开展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管理人员应该真正地关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管理方法,不要讽刺、挖苦学生,用自己真诚的话语和实际的行动真正感化学生,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愿意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2.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制度是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的基础。因此,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是管理人员实施管理的依据。学校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将管理制度中不适用的条款及时更新,在新的管理制度制定完毕后,一定要积极组织学生对新制度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确自身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同时,学校应该设立学生管理监督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定期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管理人员的不当管理行为应当及时纠正。监督小组也一定要狠抓学校的制度落实工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制度的落实,保证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
3.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差、自控能力差,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也比较差。因此,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的学生心理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很重要。
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若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应当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
4.建立健全的学生评价体系
现在的中职生是在宠爱和光环中成长的新一代,因此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成绩这一部分,学生评价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应该对学生的进步进行科学、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与意义,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更加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优良的习惯。
六、小结
职业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一线生产技术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问题和学生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关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笔者从学生违纪原因入手,阐述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对策,旨在为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希望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教育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亚寿.关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6(3).
[2]余正平,傅渝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学实习的有效管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3).
[3]牛晓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J].管理观察,2016(3).
[4]蓝滢.读懂学生心理改善教学效果――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思考[J].学理论,2011(9).
[5]田歆.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6]张子平.精细管理:职业学校推进有效教学的现实选择――基于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有效教学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21).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实训教学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16-01
1 实训教学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1 毕业生的生存需要
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必将通过应聘环节。面试时,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较高的好学生不如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往往落选而不被选中。这说明我们的评价标准不够全面,企业需要的人才与我们培养的不尽相同。
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由于在学校没有学习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不理解企业管理制度与自己的关系,无法正确定位,最终被企业淘汰。
解决以上问题,除了改革评价标准外,还要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企业文化知识。在实训教学中,既把操作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把企业文化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掌握立足于企业的本领。实训教学有很好模拟、再现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条件。
1.2 毕业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只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他们还是可以定位为技师、班组长,通过磨练还可成长为车间主任、项目经理等。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可以效仿企业生产流程的全部来进行实训教学管理,通过模仿企业管理流程培养出千千万万的班组长。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是用人单位很看重的。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进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
2.1 企业的管理职能
对于企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企业管理因素是企业的管理对象;企业的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指挥、项目协调和项目控制。
生产的管理、经营的管理、人事行政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生产管理又包含技术的管理、安全的管理、设备的管理、质量的管理和物资的管理等。
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系统的方法和优化的方法是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
2.2 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实训教学中的构建
企业化的管理体系需要各种各样的模式去支撑。由于实训的项目不同所对应的管理模式也不同。要想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完整理念,能够运用各种管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实训体系,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实训管理体系。结合机械类专业的实训特点,我们将管理模式建立如下:
(1)实训场景的构建。
为了使学生在硬件环境上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实训车间的结构形式与企业的车间结构形式相似的特点,将学校的实训管理机构按照企业的方式进行设置,如公司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在车间的外部布置上,利用一些板报,警示语等,在潜意识中让学生融入企业文化。
(2)劳动纪律的构建。
劳动纪律也能提高生产力。毕业不久的学生在企业中经常就是因为不能遵守企业规定而被辞退。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实训也有相关规定,但平日里往往监管不够,起不到任何约束的作用。实训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考勤的制度、班前会与班后会、交接班的制度、安全责任的制度等,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
(3)考核标准的构建。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实训应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保持相近,比如,可以将实训考核的成绩制折算成薪金制,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概念:实训课程可以获得一定的酬劳,而这酬劳的获取是要看对实训效果来决定的。酬劳制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放大心理上的过失,扣10元与扣1分对人的心理作用是不同的,这种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讲减少了违纪发生的频率。
(4)现场管理的构建。
积极开展“7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节约),如设备的管理、工具的管理、物流的管理、安全的管理、现场作业的管理、定置的管理、目视的管理、看板的管理、目标的管理等。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3 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我院从2009年在实训教学实施企业化管理,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收到了预期效果,证明这种实训管理模式还是行之有效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3.1 教师是关键
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管理的知识。目前,各个学院具有这种条件的实训教师还是不多。教师个人应学习企业管理知识。
3.2 明确管理目标
“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将企业的文化意识和企业的管理能力作为重要能力要素进行强化,根据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提升个人综合管理能力。
3.3 校本教材的企业管理理念
我们自己编写了校本教材,其中融入了许多企业管理理念。在每一个章节介绍企业的管理知识,由企业生产中提取的教学模型来讲解真实的企业管理模式。
3.4 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实训教学的管理体系,一定要制度先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劳动纪律的考核标准、成绩考核的评定标准、创新的奖励标准、安全管理的制度、设备操作及管理的规程、工序管理的规程、工具管理的规程、质量管理的标准等规章制度都是我们结合实训项目指定的。对违规违纪的学生一定严格处理,让学生牢记制度就是制度,不会因人而变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管理的公平与公正性。
4 结论
通过这四年的实践与总结,实施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训教学中还是行之有效的,他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实操能力,使毕业生真正实现“进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提升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玉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宋维同.制造业班组长训练课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黄尧.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7):15-16,21.
篇7
随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社会上近几年对加工制造业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相对扩大,而关于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渐凸显。在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干事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现行的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现状及其原因
1、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1)教育环境复杂性
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认为,中职教育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中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不强。此外,一般的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滞后,难以满足中职教育管理需求,同时中职院校综合管理层次多、复杂性较高。
(2)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实际上,大对数的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他们的起点较低,学习成绩欠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而且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给中职教育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
(3)学生个性发展缺陷,心理问题突出
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特定的、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够全面、准确揭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与高职教育不同的是,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会对上中职学校感到自卑,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迷茫,久而久之便使得这部分中职学生个人发展形成重大缺陷,心理问题逐渐加重,此时若班主任与家长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极易引发学生非理性行为。
2、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
(1)对学生的关心力度不够
事实上,许多中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未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对教育管理者产生畏惧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帮助解决,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率与质量,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2)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与教育管理体制
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多数中职教育管理者责任意识薄弱,不能正视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始终认为,中职学生诸多不良行为是由学生自身造成的,与教育管理者无关,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各项不良行为持不关心态度。市场经济背景下,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以薪资决定付出,究其原因在于中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未明确中职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权限,致使中职院校管理者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职院校同时受生源质量、师资构成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规范,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实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教育管理方法不规范
教育管理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管理水平高低。调查发现,在中职院校内,若学生发生问题,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并未深入挖掘造成问题的原因,而是一味斥责学生,如此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教育与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职院校教育管理难度。
二、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1、转变教育方式,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态度差、思想素质差及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实行“看管式”、“放羊式”模式。实际上,中职教师的上述做法既会影响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又不利于学生发展。为此,要求中职教师放弃以往错误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结合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准确、全面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合理调整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与标准要求,重新唤起中职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中职教师还应依托关爱教育模式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中职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三自管理”指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积极性较高,为此学校要多组建学生社团,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推进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关键要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3、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质上为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该制度为中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依据。实际上,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关键在于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
调查发现,我国多数中职院校教学课程被设置为四大类,包括必修公共课、必修专业课、选修限定课及选修任意课,已构建起健全的选修制度,推行富有弹性的职教培养模式,实现了笔试、口试及实际操作三者有效结合,同时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引入“一体化教学”、“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案,建立起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既能充分发挥中职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创新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世界与工作世界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工作现场教学”和“做学教产一体”的特点为学徒的技能养成和上岗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现在所倡导追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在学徒制教学中得到了充分演绎。而现代职业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理论化”、“学问化”倾向,它将教学内容(知识)从其运用情境中抽象出来,这与技术教育的特质并不相符。因此,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即是对课程进行整合构建。现代学徒制改革应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建构,促进形成职业能力整体培养体系。应当说,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缺少的不是理念——诸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等——关键是怎么改、怎么做,以及怎样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现代学徒制探索或将通过打通教育世界与工作世界的壁垒从而抵及课程改革的核心。
总之,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确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今技能型人才缺乏的时代,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要日臻完善,以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同时在工作中还得注重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知难而上。要设法让各部门、各环节统一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向前发展,更好更多的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
篇8
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财经专业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是会计专业,但是,又区别于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是财务与金融管理,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为决策层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财务管理专业政策性强,公式多,财务指标多,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分层次的细致性教学分析。将财务管理专业做到实处,有利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更有利于我国中职教育的升级和发展。
一、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和重点
1.中职教育专业的区分性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主要包括中专、职高、技校。中专和职高由教育部主管,技校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职学校在管理上具有部门的区分性。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员。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立一般符合社会职业性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置旅游餐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幼儿教育专业或者电子加工专业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还开拓了计算机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现代化的科目。中职学校在招生方面要求宽泛,主要的招生范围就是初中毕业生,这种教学模式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专业性和基础性为主,以实现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中职学校不同于高校,更不同于专业性强的教育类型,而是以专业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要求。中职学校的基础性专业教育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应用性为主要要求。
2.课程体系以专业性实践性为主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属于重点科目,高等院校在教学设计上,各个学校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都是大同小异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财务管理专业同样需要规范的课程体系,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专业课设置要充分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时限,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科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具体科目可以包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金融市场、投资学等科目。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专业性实践性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既要以基础性知识为常态教育,更要兼顾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教师在专业性的教学中,将基础知识集中进行传授,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基础知识和高一级的教学标准,这样就会使教育教学活动符合不同基础的学生,使中职学校的教育更具活力,更加符合教育对于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
3.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倡导教学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如何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财经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经济需要,就要从教学方法和教育机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教学实践。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更新教学设置,以学生的需要为现实要求。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与教育环境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知识体系相融合。
二、中职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处于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阶段,在对中等职业专业化教学上,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教育机构,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的教学设置内容不科学。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同,采取的教学环节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答疑等方面没有完整的进行。理论教学不实际、不具体。同时,教学实验和社会实习都缺乏一定的安排,实践性教学占据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就会使教育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实现从本质上的突破。财务管理专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对财务管理专业化教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财务管理教育需要进行专业化程度高的培训,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要以基本的财务素养引导为主。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了对专业化程度的怀疑。
2.生源知识结构与教学常规化模式产生矛盾,影响教学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既需要从财务知识学习的角度考量,又需要从知识实践能力角度衡量。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生源的不稳定性,造成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进行。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教学与高等教育是有形式上和教学目标上的区别。职业技术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进行定向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业务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教学中,财务管理专业缺乏知识的针对性,更缺乏具有社会参与性质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学生知识基础的悬殊,导致在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高水平技能的应用,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保障。生源知识素养基础的障碍,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对于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升级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3.财务管理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利于现代化教学实施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教学工作的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基础设施还处于老旧的状态,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工具已经应用很多年。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直观的,没有教学设备作为模具的讲解,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设施是财务管理教学的载体,缺乏必要载体,或者基础设施的不对称,就会造成学生无法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最初兴趣的缺失。中职教育作为专业性的教育机构,教学基础设施是快速提升教学效果的辅助设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在现实教学中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职学校更愿意采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是,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一些特殊的理论知识上,如果没有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提高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教育,是当前社会比较稀缺的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的前期,就要明确中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是以高标准的专业知识为主体,而是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引导使广大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产生兴趣。例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会计模拟和案例教学法等,在第一学期设置《基础会计学》课程,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阶段性教学。例如在《企业会计学》方面,要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真正的会计角色,进行出纳、材料、成本费用、财务报表等实践。在模拟实验阶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使学生通过仿真操作,明确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就是知识梳理和整合的过程,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财务管理专业还要涉及财务软件的学习与操作,以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新发展。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有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才能为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引明确的方向,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具体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将实效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其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提高其针对性,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满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再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满足专业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要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积极实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生活化教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留意。比如说很多学生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应该怎样处理这样一笔钱呢?很多同学会选择将它花掉。可以建议学生从自己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想想怎样才能让它实现增值?而要实现增值,就必须进行投资,那么应该采用哪种投资方式呢?用来购买股票,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但是风险较大;用来做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风险低,但是收益也低。这样,就可以引出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管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式。
3.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基于这一认识,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主动积极的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快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例如:某家庭贷款买房,月工资收入为2500元,向银行按揭贷款20万元,借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5.04%。签约时他选择了按等额本息方式还款。这样,他每月需要还款1324.33元,总还款317829.20元。总支付利息为117839.20元。同样算一笔帐:若按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首期还款额1673.33元,总还款301220元,总支付利息101220元,所付利息比等额本息还款法要少付16619元。讲完此案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是否有按揭购房计划,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学生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让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后,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工商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可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9
企业管理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的定义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教学效率是指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要通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通过履行管理职能来调动其他要素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目标。
一、通过计划职能,完善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职能是教学组织管理的首要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内容,学完之后将得到什么,把教学目标明确的告知他们。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教师才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教学资源、把握教学生成、评价教学效果等。所以,制定教学目标一是要合理,二是制定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做。只有带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工作竞争力,并真真切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提高,学生才能与教师配合一致、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计划的制定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在课堂上只是关心实施自己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时间分配不给学生一点机动的余地,唯恐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后会出现课堂乱哄哄的局面。其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制定教学计划时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目标去确定要讲的内容,根据计划去确立教学目标,通过为学生讲述切合实际的内容去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所教学生的充分认识;要有反思能力,写好教后记,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组织职能,稳定课堂纪律
组织职能是计划职能完成的保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组织施教的具体内容、方法、手段以及组织学生学习的各种形式,如个人的、集体的、课内的、课外的等等,起到协调作用。通过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要素,协调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如教师与学生、课堂环境、授课信息、教学目的与计划等使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相互协调起来。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利用信息反馈及时疏导、调控教学流程中的各种问题、偏差,把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形成协作系统进行整体运作,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教学活动整体最优的目标。
在班级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开学的第一节课就给学生建立有效地考核制度:一学期终了,考试成绩占70 分,日常成绩占30 分,考试成绩与日常成绩综合归入档案。其中日常成绩包括按时上课和下课,共计分10 分(一次迟到早退扣一分,旷课一次扣3 分);课堂表现共计分10 分(课堂违纪一次扣1 分);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共计分10 分(作业未完成一次扣1 分,扣完为止)。
教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体制,这是顺利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只有制定并能够坚持执行完善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才能使课堂教学体制能够有规可依、有章可行,才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三、通过领导职能,发挥教师的影响力
领导在管理学上解释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通过该过程来影响、激励和引导人们执行某项任务,以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行为。教师作为带头人按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前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推动、督促教学目标的实现。
还有学者认为,“发展到今天的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
具有领导力的教师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在学习上,心理上、思想意识上给予学习指导,发现自身的潜能,而且在生活上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帮助、激励学生。在与学生的动态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就会尊重、感激、喜欢教师,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他们才会“爱屋及乌”,而对该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只有由衷地去欣赏学生,并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开展好课堂教学。教师喜欢学生、学生信任教师,这样的班级组织才具有真正的凝聚力,课堂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四、通过控制职能,确保教学目标实现
控制职能是指在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随时将实际执行情况同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工作偏差,进而采取纠正措施来调整原有计划,以保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活动系统各要素是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的,有的因素还是不确定的。教学中是否发生了偏差、发生了多大偏差、应采取什么控制职能,教师通常采用观察、与学生对话、提问、收集意见、批改作业等具体措施进行补救与调整,以确保计划完成。
五、通过激励职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激励通常和动机联系在一起,是推动动机的一种手段。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目标就是激励过程的起点,激励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向着既定目标采取的行动。达到了目标,需求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 专业发展 管理学 讨论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新衍生的一种教育学科,在上个世纪逐渐从普通中等教育模式中分离出来。强调以能力为教育本位,以培养学生完备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主,培养方案中就业针对性比较突出。同时,中职学校的主要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师资力量,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学理论也逐渐被广泛应用。通过管理学理论的介入,更好地实现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教学活动,是进行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终极目的。充分发挥管理学理论在教师专业化培养中作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培训的一个质的飞跃。
一、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初具规模,总体上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知识本位为核心、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和以人格本位为核心。
就知识本位阶段而言,自上个世纪初开始,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刚刚从普通的教育制度分化出来。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理论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大体上还以传授知识为主,知识理论性教育往往大于动手实践性教育。
就能力本位阶段而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主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随着人才竞争市场的不断火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分化成两个方面,一是以培养与任务有关的职业能力,二是培养与发展有关的职业能力。这种培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对口,很大地提高了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就现代人格本位阶段而言,这里强调的人格本位是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其终身发展负责。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改善思想价值观的基础上,渗透相关的职业技能,是新型实践性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式之一。
二、现代职业教育对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要求
1.具有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是人格本位核心阶段的重要内容。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还要注重其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不仅要注重现在的适应能力,还要注重其将来的发展能力。
2.具有多层次复合式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榜样模范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掌握多个层次的知识,拥有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不致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化发展趋势还要求教师在进行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时,应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联想。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更加宽泛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一定的网络和多媒体知识;与企业职业素养有关的其他技能等。
3.具有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深入剖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每个学生所适合的专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得学生更加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使其为追求更高的职业目标而不断奋斗。
三、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管理性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1.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素养。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应该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更应该具有相关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另外,针对现代市场需求,相关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也是必要的。
2.通过制度促进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学校应该定时考察教师工作质量,帮助确定教师发展的目标并帮助教师实现其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改革评价模式,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压力感,最终转换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们的基础力量。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管理性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邢克超.师资培养的职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8(1)
[2]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3]石鸥.在“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3)
[4]陈时见.走向创新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反思与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