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管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09 11:4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路安全管理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铁路运输一直被称为“铁老大”,从这个称呼,很容易看出它在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社会形态发展、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还是运输体系中,它的影响仍然深远和重大。因此从铁路自身的重大作用和它的技术特点,要求必须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本文将从铁路运输安全的特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交流、人员流动性加大等,对铁路运输的依赖越来越大。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和运输体系的重要作用也凸显了铁路运输安全性的重要性。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特点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内部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包括外部的安全保障。铁路运输的内部安全,具体是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信息等部门之间的运输组织、安全管理、协调联动等安全管理的内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输、机务、电务、车辆,包括车务的运输组织的龙头、机务操作运行、车辆的检修维护等的安全管理。其次是铁路运输的外部安全,它的外部安全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调等。内部管理需要非常严格的制度和统一的行业规范,外部的安全管理则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既严格又多联动的管理,复杂性、严格性、联动性是它的主要特征。
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铁路的安全管理问题从铁路产生之后就伴随而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传统的铁路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变革当中,也延伸出了关于铁路安全管理的新问题、新属性、新状况。
1、铁路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铁路法》是一套保障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基本法规,还有其他一些安全管理条例和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对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高铁等新技术的引入,铁路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出现了新的形态,当然也滋生出了新的问题。一些原有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也不断地显露出来。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修改的内容远赶不上形势的变化,当铁路运输出现新的安全管理问题时,就会突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短板,甚至空白。
此外,即便有些规则确实存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简单的行文,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上,往往由于过于繁琐、不易操作。各系统、各部门安全管理的相对独立、相互协调的欠缺同铁路运输的大联动机制特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各系统部门之间联动的机制和预案,防止管理结合部漏洞的出现,这也是目前铁路安全管理的一个短板。
2、铁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关于铁路安全方面的相关条文规则,具体还必须由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落实。然而在目前我国铁路管理的人员现状来看,虽然管理部门比较齐全,管理人员配备也比较完整,看似管理成效比较明显,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而现阶段的管理人员中综合管理人员较多,反而造成了懂业务、会管理的业务技术干部缺乏,造成业务管理干部经常是一人兼多职,精力旁顾,不利于安全的专业管理、系统管理。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运用,没有实际的铁路现场经验的综合管理人员,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多是从管理学上理论所得或者是一些经验借鉴,现场管理更加力不从心,造成铁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
三、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落实铁路运输安全,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出路。其中内部管理机制是主要矛盾,外部协调机制是次要矛盾。
1、落实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内部机制
(1)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无论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还是在铁路建设上,都要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人的因素是影响运输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基础。通过修订完善职工作业指导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对现场作业人员加强培训的同时,也要对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培养他们在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的同时有安全管理的业务技能。一切从安全出发,一切为了安全。
其实纵观国内外的铁路安全事故,90%以上是由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作业标准、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形势不稳定。
(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制度
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和铁路建设中,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铁路安全运行机制和制度,还有很多可供参考的国外行业标准。这些制度是值得管理人员深刻学习和反思的。当然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输是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的,管理人员在落实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形式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和机制,出台新的管理规则。
同时针对安全管理,要落实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系统负责、专业负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度,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处。
(3)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从哲学层面上来讲,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到铁路安全管理中,作为管理者的人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和认识,不管创造创新安全管理方式。铁路部门也应该在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下功夫,根据新的形式,新的技术的应用,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管理人员新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管理意识,提高安全处置能力,并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4)不断更新完善铁路安全运输技术
铁路安全运输的技术要不断更新完善,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设备控制安全风险的功能,新技术、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养和维护。努力提高设备的有效性,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备功能。
(5)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以往的事故、故障总结教训,作业现场条件、设备、天气等因素,可以对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向职工进行提示预警,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阶段。
2、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外部协调机制
(1)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与建设
铁路安全运输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需要同地方政府和群众进行协调。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要协调处理好同这些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对铁路沿线装设护栏与围墙,阻止行人、牲畜误入线路之内。加强铁路行政执法,坚决撤除非法私建的道口和人行过道。并需要定期对铁路沿线进行巡视,防止树枝、建筑等侵入铁路限界之内,为铁路运输生产营造一个安全、有效、和谐的外部环境。
(2)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与教育
积极开展爱路护路的活动,向铁路沿线单位、学校和居民广泛宣传有关路外安全知识。通过电视媒体播放安全宣传片,组织团员、党员发放安全宣传小册子,定期到学校进行安全讲解。还可以在铁路道口、立交桥和牵引供电设备附近装设安全警示标志。
结语
总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铁路安全的复杂性、联动性等特点,根据现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完善强化铁路安全运输的内部联动机制、协调处理好外部机制,只有内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输和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谷鸿溪,张建伟,铁路安全管理与安全工程/安全文化[J],中国安全科学报,1995(04).
[2]严钦海,郑国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07).
[3]蒋运华,董友明,铁路安全管理必须加强过程控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5期.
[4]李睿,佘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年05期.
篇2
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是指铁路管理人员承担的与安全相关的职务与责任,是其为履行自身岗位职能或完成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所负责的范围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铁路安全管理涉及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和维修等各个系统,各个单位的管理岗位均直接或间接地承担着一定的安全管理职责。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标准是指针对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制定的各项标准,目的是将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具体化、落到实处,主要表述形式包括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时限、频度、范围、程序、定量、质量、结果等。铁路安全管理职责与工作标准共同构成了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属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铁路安全管理职责具有“法定性、完整性、全覆盖性、可追溯性”的特征[1]。其中,法定性的核心思想是内容合法、程序合规;完整性是指安全管理职责不能缺项、漏项;全覆盖性是指应能覆盖所有管理岗位,既包括与安全直接相关的专业系统人员,也包括人事、劳卫、财务等综合部门人员,区别只是不同管理岗位的安全职责多少、轻重不同;可追溯性指责任可以倒查,即发生任何一件事故或问题,都可以根据职责分工找到应负责任的管理人员。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具有“具象性、可行性、考量性”的特征。其中,具象性是指表述准确,一看就懂,不会产生歧义;可行性是指可执行、能操作,与安全风险项点、管控,以及管理人员岗位权限紧密结合;考量性就是能衡量、有痕迹、有记录、能查证、可考核。在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中,职责与工作标准紧密关联。职责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属于管理源头,相对固定;标准是将职责落到实处、具体化,既有固定的内容,也有动态的内容。总体来说,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回答和解决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和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是推行铁路安全管理规范化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铁路积极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和研究单位对安全风险管理从机制建立、运行、完善等不同角度开展有益的探索和研究[2-7],为建立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铁路系统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但在具体制度、运用及维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8-10],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制定程序不规范。有些单位制定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时,缺乏深入研究和讨论,或照抄照搬法律法规、文件、办法条款,没有结合各自实际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与实际安全风险项点结合不紧密;或将其他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标准简单修改成为本单位的标准;或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安全风险的变化,未能及时调整并实施动态管理。这样,导致安全管理职责标准既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不具备法定效力。(2)内容缺失不完善。有些单位在制定职责时没有考虑机构和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因素,导致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存在漏项、错位、交叉重叠、主次不分、互无关联、互相矛盾、界定不清等问题。还有的职责表述方式笼统模糊,缺少通盘考虑,同样一种说法可以应用于很多岗位,把真正的职责隐藏在笼统的表述中,不能明确所承担的具体管理职责。(3)责任与权力不匹配。理论上讲,责任与权力必须相互匹配,不应该存在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应该存在无权力的责任,但实际上却存在有职无权或有权无职的情况,即规定了某岗位的责任,却不规定此岗位有哪些权限;也有的单位只规定了本单位或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却没有将责任逐级分解下去,从而造成职责体系不完整。除此之外,单位内部设立的职能部门之间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常态,但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对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中彼此协作的内容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出现部门之间、管理岗位之间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的现象。(4)考核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没有将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的履行情况纳入考核奖惩之中,导致所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缺乏考核监督,无法对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一些单位考核项点不全,在考核监督过程中存在漏点漏项,对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约束作用大大减弱,不利于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有效贯彻落实。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对策
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的内容既来自于法律法规,也来自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因而具有有效性、针对性、操作性、严肃性等特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应在遵循以下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即依法合规,动态修订;以岗位为核心,权责、能力相匹配;结合风险,分解细化;严格责任落实与过程考核;制定良好的约定与沟通机制。
2.1制定完善可行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
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的建立是落实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4个负责制度的具体体现。构建安全管理职责通常分为以下3个步骤。
2.1.1确定不同管理层级的职责定位
我国铁路系统的管理层级现状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2级法人,实行的是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3级管理。建立安全管理职责首先应明确各个管理层级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的安全管理责任,铁路局则应明确各处室和站段(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站段应明确各科室和车间的安全管理责任及职责定位,从而将安全管理责任逐级落到实处。
2.1.2制定铁路局及站段安全管理职责
铁路局及站段是铁路运输的具体实施单位,因而制定铁路局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及站段安全管理职责是运输安全的基础,安全责任进一步延伸至铁路所有管理岗位。部门、站段安全管理职责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条件建设、安全生产投入保证、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设备设施管理使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风险研判管控、安全综合保障机制、安全应急处置演练等。制定部门、站段安全管理职责时,应从顶层设计出发,通盘考虑、综合研究、协调一致。铁路局应集中组织推进,不能分散编写、简单汇总、各自为政。安全管理职责的内容应严肃、准确、明晰、全覆盖,避免任意取舍、回避矛盾现象,特别是结合部工作的牵头职责不能缺少。制定铁路局各部门、站段安全管理职责应围绕以下3个方向开展。①认真梳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内容,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安全管理规定》等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应急救援等,都有明确的强制性要求,应梳理出相关适宜的条款,构成部门、单位安全管理职责的主干内容。②积极研判安全风险,确定风险项点,明确管控责任,纳入安全管理职责,实现管理责任全覆盖,达到与安全风险的项点、管控措施及排查动态的紧密结合。确保所有的安全风险都有人管、有人控;实现不同层级有不同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做到界定清晰、综合施策、管控到位;结合每月安全风险排查和动态安全风险研判预警,及时确定管控措施,分解落实责任到相关部门和岗位。③继承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职责内容。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各铁路局、站段建立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既符合现场实际,又得到各管理层级的认可,已经基本形成固有模式。制定安全管理职责,需要将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部分进行整理归纳,与安全法规梳理出的内容相融合,共同构成部门、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条文。
2.1.3制定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安全管理职责相对宏观,必须进行分解,充实到各岗位职责之中,构建成自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的“金字塔”型结构的安全管理职责体系。岗位职责应依据部门、站段职责制定,同时避免超出部门、站段职责的范围;依据定编制定,有编有岗有责任;对同一项工作,应明确不同岗位承担的不同责任。在制定岗位职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①职责分工合理。安全管理职责实际上是安全工作的分工,应是粗线条的划分,不能过细,在制定时应研究目前岗位与职责能否对应(是否存在编制不合理或缺编),并考虑工作量的均衡。②责任应有所区别。同一工作在不同的岗位责任不同,应划分清楚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辅助)责任。例如,同样是“安全信息管理”职责,段长的职责是“组织建立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副段长的职责是“检查考核落实情况”,二者都属于管理责任;主管工程师的职责是“负责审核、工作”,属于直接责任。③职责不能与标准混淆。职责是对岗位责任的要求,而工作标准则是对岗位行为的要求,不能混为一谈。例如,“负责组织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治理”是职责,“将影响运输安全的事项纳入问题库并进行深度分析”则是工作标准。④职责分解不能有遗漏。职责分解应该是自上而下、一级涵盖一级的关系。例如,某铁路局的安全管理职责中有一项“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但在该铁路局所有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中都没有相应内容,因而向下分解出现遗漏。
2.1.4制定工作标准
制定工作标准的重点是细化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各部门、各单位既应依据和遵从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同时还应结合自身现场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各工作岗位为目标单元对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分解细化,逐条逐项落实为可执行的工作任务,并明确制定相关量化要求、完成时限、工作目标和质量标准等内容指标。通过上述方式,将概念化的安全管理职责转变为可以实际操作和有效落实的工作标准,做到量化具体、内容明确、操作性强。在制定工作标准时,应采用职责与标准相对应的办法,坚持工作标准与安全管理职责相对应的原则。每一条职责都应有相应的工作标准,工作标准应与安全管理职责一脉相承,写清有效落实职责的问题。包括:①确定履职具体内容,即安全管理职责是概述,工作标准则要列出细目;②确定履职时机或频度,即该项工作何时去执行或多长时间执行1次;③确定工作目标或质量要求,即该项工作应努力的方向或质量指标。
2.2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运用管理
(1)推进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建设。我国铁路系统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形成了特有的安全文化,但也形成了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这是规范化管理最大的障碍。为此,应从领导做起,从具体工作抓起,形成自觉运用标准、依靠标准的工作习惯。(2)依据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严格责任追究。铁路安监部门应树立对规检查、对规追责的理念,在铁路发生事故或重大安全问题时严格对照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倒查管理责任,剖析管理致因,推动管理干部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3)依据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切实加大履职过程考核。干部履职考核不仅是对安全结果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对履职过程的考核。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履职标准和要求,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建立符合不同层次、类型和岗位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使考核过程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
2.3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日常维护
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要素、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适应各种变化、满足安全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应建立相应的维护制度,保持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有效性、适用性。以下2种情况需要组织修订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①相关要素如运输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调整等发生变化,原来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已不再适用;②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本身存在漏洞,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与运输生产实际不符的现象,不能有效地规范或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另外,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日常维护工作应做到以下3个方面。①归口管理。像管理技术规章一样管理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文件,明确变化信息的反馈、收集渠道,由专人进行登记、梳理,使各类信息能够及时反馈上来。②动态完善。重要的变化或较大漏洞应立即进行调整;一般的变化信息,应打包处理,积累到一定量时集中组织修订;同时,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面清理,公布变化调整目录。③定期评估。建立评估团队,定期组织对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的使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指导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建设和运用,及时提出修改建议。
2.4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评估改进
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应用效果如何,安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控,需要及时做出评估并改进。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的有效性,在铁路运输安全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与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融合度,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等。通过评估和积累经验、持续改进,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各铁路局应成立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评估团队,定期组织对安全管理职责及工作标准进行检查调研、全面审查和系统修订,客观评估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运行效果,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促进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建设。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铁路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 U2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22-2
0 引言
铁路运输安全具体表现为运输生产系统正常运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损、货物及运输设施正常无损。铁路运输过程有着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其生产环节连接十分紧密。而车务段的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整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车务段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文化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方法安全与管理技术与设备安全等几方面,对能够提升车务段安全管理效果的手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于铁路运输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车务段运输安全的含义
1.1 车务段职能
1.1.1 车务段职能
车务段作为铁路系统内的主要组成单位之一,其要负责开展列车运营、管理下车站货运等工作,车务段要对其辖区内各个车站货、客运的计划与收入、列车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从而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保障铁路系统的经济效益。
1.1.2 车务段管理机构
车务段管理机构如图1所示。
1.2 车务段运输安全的含义
1.2.1 铁路车务段运输安全的定义
在运输生产的过程中,要将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控制在可被接受的范围之内,换言之,“安全”代表着运输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伤亡与损失可以被接受,当这种伤亡、损失超出预定的可接受状态时,就是不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基础与保障。车务段运输安全更是保证铁路行业整体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车务段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铁路才能够为人民及国家提供方便。总之,车务段的运输安全与铁路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1.2.2 铁路交通事故概念及其分类
1.2.2.1 铁路交通事故的概述
我们通常将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机车正常行驶的事故称为铁路交通事故,这其中包含了铁路所发生的各种影响列车行驶的事故,以及列车行驶过程中与障碍物撞击的事故等。
1.2.2.2 铁路交通事故等级
铁路交通事故按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可以大致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以及一般事故四类,而一般事故又可以细分为A、B、C、D的四个等级。
2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分类
2.1 按照定性与定量分类
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以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从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进行应对,根据因素的危险程度来采取相应程度的措施,从而保障系统安全。定性分析主要应用于工厂的审查与安全检查等工作中。
定量分析的方法是指根据数据资料,如统计数据、检验数据等,按照相关的标准,利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建模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以用来计算事故的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对事故的危险度进行判断,将其用定量的形式加以表现,使人们可以按照相关的规范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常见的定量分析法有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以及因果分析法等。
2.2 按照逻辑思维方式分类
逻辑思维法就是将事物的发展进程用思维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制定相关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包含归纳法与演绎法两种方法。
所谓归纳法,就是一种从个别事物中总结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演绎法则是以一般原理为指导,从而分析、推理个别或者特殊的事物,从而得出新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法主要包含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因果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形式。
这些方法归属的类别详情如表1所示。
3 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
3.1 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方法选择
随着铁路运输工作中应用了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铁路运输系统的整体特性也发生了改变。与以前相比,当今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加深,系统也变得更为复杂与不透明,增添了许多事故冲突避免设备。这些都使铁路事故的复杂性大大增强。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更加多元化,因此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能将目光只放在事故因素的排查上,而是应该寻找事故与其根本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种事故引发因素对事故发生影响的方式与影响程度。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了解,针对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应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分析。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应用事故树分析法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事故树分析可以对某些特定的事故开展深层次的深入分析,并通过事故树模型对各事故之间的关系加以展现,从而找到故障与事故之间的联系。
②事故树分析能够对事故发生的特殊成因,比如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等进行充分考虑。
③利用事故树分析法时,在对事故原因进行逐步挖掘的过程中,编制人员可以在对其进行梳理时,明确那些因素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概率和其造成的危害程度等,进而在诱发事故的途径中做好预防措施,对事故进行良好的预防。
3.2 对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进行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事故树分析的步骤大概由准备资料、编写事故树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分析结论等组成。具体如图2所示。
篇4
Abstract: Construction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content in railway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which requires managers must ensure that the safety risk is in a controlled state dur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unnel. The current risk management lacks forward-looking and predict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steps and sums up th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including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nalysis, risk evaluation and risk control. And taking the Bazhun line tunnel maintenance works of Baoshen railway for example, the level of risk is evaluated, so as to make risk events reduced to acceptable range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
关键词: 安全管理;隧道维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Key words: tunnel maintenance;safety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16-04
0 引言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铁路运营速度不断提升,货运铁路运量不断加大,这都给营运铁路维修带来了诸多安全管理上的问题。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类型在运营铁路维修过程中显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隧道地段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通讯、照明、安全防护等条件限制,特别是营业线中隧道维修工程由于属于受限空间,人员和机械设备存在未及时避车和侵线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营业线隧道维修工程虽然工程内容较少,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成为隧道维修工程的重中之重。
我们通常在运营铁路隧道维修工程中遵守铁路相关的规定、办法、规则等行业标准,但是这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施工安全管理形势,如何从主观能动性、标准执行性、过程监管等多方面综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成为我们工作中研究的重点。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神华集团公司在煤矿领域推行安全管理体系并予以执行的,几年来成果显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将该体系向全国其他行业予以推行。包神铁路作为神华铁路板块的长子也执行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但是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盲区,本文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拓展到施工安全管理上面,从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四方面入手,将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风险值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从而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进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1 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包括风险的原理、概念、方法和实践等的风险研究相关工作。风险管理理论随着发展和壮大也开始慢慢应用于其他领域和行业,近几年来的在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面的风险研究尤为突出,例如,范益群在《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系统的风险管理》中,提出了改进型的层次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隧道工程的风险研究;丁士昭教授采用施工风险评估和研究方式为地铁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规避风险模式的参考依据。
我国的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开始于2004年,逐步进入正轨,土木工程学会还专门成立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我国从2007年开始陆续出版了如《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等关于地铁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指导手册和标准。这些理论都有效的指导隧道工程建设项目,但是如何有效的应用到已建成隧道维修工程之中,如何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 风险预控管理的实际应用
2.1 工程项目概况
包神铁路集团公司是神华集团控股的子公司,正式整合重组于2013年6月20日,由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甘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目前包神铁路集团公司所辖的塔韩、包神、新准、甘泉4条铁路线两横两纵,互相连接,正线总里程达到了734公里,占目前神华铁路板块运营总里程的30%以上。
巴准铁路线地处西南部鄂尔多斯市,全长128km,由于巴准线工程刚刚竣工验收不久,工程存在一些质量缺陷。包神集团管理最长隧道巴准线马石梁隧全长3686m,2015年6月竣工验收。验收后隧道存在保温水沟无保温材料、隧道内水沟无浸油木盖板未施工、施工垃圾、电缆沟盖板强度不合格、无硬化路肩等缺陷问题,这些问题委托神华包神铁路工程公司负责消缺工程缺陷,作为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如何做好缺陷工程中安全过程控制管理成为工作重点。
2.2 风险评估前准备
2.2.1 风险评估依据
以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在施工前收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铁运[2016]23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部分危险作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神华集团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指南等资料,同时以近年来在隧道维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案例作为借鉴依据,这些都为风险辨识、评估做好的充分的前期准备。
结合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实际特点,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工作,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并结合风险类型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风险控制策略中的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降风险控制、风险自留等四种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达到风险预控安全的目的。
2.2.2 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评估对象: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
评估目标: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能够识别隧道维修工程项目所有潜在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通过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应措施,将各类风险的残留值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进而达到保障安全、保证工期、保证运输安全、控制投资的多重目的。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的关系如表1所示。
2.2.3 风险评估人员的组成
参与风险源辨识人员应由具备隧道工程或者运输专业5年以上工作或管理经验,对工程风险有足够了解并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并随机抽调公司各站区工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配合辨识。参加风险评估人员的技术职称为工程师及上,并具有8年以上隧道维修工作或者运输管理工作经验,在包神铁路集团公司内部专家库随机抽取,由工务、运输、电务等每个专业至少1名人员组成,工程公司安全质量部全程参与评估工作,同时将评估结果上报包神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进行评审、备档。
2.2.4 风险评估程序及危险源辨识
隧道维修工程风险因素包括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因素。通过详细分析所搜集的隧道修建和运营资料,病害调查资料等,采取现场调查、专家访谈、以往同类事故对比等方法对隧道维修施工过程中这四类风险的危险源或风险源进行识别和归纳,总结隧道维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会造成人员伤亡风险、列车非正常停车风险等,并参照《神华集团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详细统计和归类风险源、危险因素、风险后果、事故类型、风险概率、风险程度等信息(如表2所示)。
2.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采用风险矩阵法,即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赋值及其可能造成损失赋值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D=P×C式中:D―风险值;P―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赋值,依据类似的相关事故经验予以赋值。C―事故可能造成损失的赋值,假设事故实际发生并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取各种可能后果中损失最为严重的情况进行确定。
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风险评估的可靠度并便于危险源的动态管理,风险管理小组采用微软EXCEL数据模型表达风险矩阵(图1),即利用数据的有效性、相关性、合理性控制风险发生概率与事故经济损失指标,再嵌套利用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函数将风险发生概率指标、事故经济损失指标最终与风险值及风险等级之间形成逻辑运算,实现了风险评估程序的自动电算化的目标。
通过专家打分、类似案例,得出模糊评价权重值,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事件发生后带来损失的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数值,分值范围均为1到6,1代表风险发生可能性最小、损失严重程度最轻,6代表风向发生可能性最大、损失严重程度最重,两者的乘积即为风险值。(备注:风险严重程度赋值分以双指标中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作为参考)(表3)
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作者最终确定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危险源12项(如表4所示),其中,低风险危险源共计0项、一般风险源共计4项、中等风险危险源共计3项、重大风险源共计4项、特别重大风险源共计1项,特别重大风险源主要是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装在加固方面。
其中,风险类别为“人员”的危险源4项,管理对象涉及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施工人员等岗位;风险类别为“机械设备”的危险源4项,管理对象涉及包括对讲机、轨道车、灭火器、施工材料等4种;类型为“环境”的危险源为1项,管理对象是隧道结构特点及营业线列车;类型为“管理”的危险源为3项,主要问题在于人员培训上岗、工器具摆放、材料装卸等。从表中分析,风险类别为“人员”和“机械“危险源分别有4项,占危险源总数的33.3%,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该工程项目危险源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4 风险控制
通过上述风险评估结果及包神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风险等级的评定,对于风险事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是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
现分别就风险等级中的人、机、环、管四类风险的相关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①人的因素,通过岗前教育培训、设置专职安全员、为施工人员购置意外伤害保险、佩带个人防护用品等措施降低风险;
②机的因素,通过定期鉴定机械设备、定期保养设备等措施可以将降低机械类危险因素,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机械设备故障率,已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效果;
③环的因素,通过学习隧道相关科普知识、隧道基础知识培训、隧道结构认识等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已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效果;
④管的因素,通过应急预案、岗前培训、加固方案审批、标准化作业等措施降低风险等级的效果。
总而言之,为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事件后果的严重度,作为影响风险大小的两个因素,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便是主要针对这两个因素。在制定应对风险的对策和措施的同时,优先考虑的是工程和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全面的管理,尽最大的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素、危害因素或者替代。这样就可以把相关联的风险避开,已达到降低总体风险的效果。
3 结论
首先,针对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管理实践经验,从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力求达到对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施工环境的改善,有利于规范施工作业行为、改善施工作业环境、维护设备设施,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些建设性理论。
其次,本文创新点是在风险管理中细化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的应用过程,如何将不太容易量化的风险因素指标进行了综合赋值评估,并将风险识别中的危险源进行了双重指标量化赋值取乘积的方式获得最终风险值,并根据图表中的危险等级进行定性归纳,这样就给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数据依据,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出事故发生概率及危险性大小,这样就让安全管理人员作出准确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将风险控制措施制作成危险源卡片递交到一线生产当中去,可以有效地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规避风险。
从实践角度和实操性来说是方法简单、容易推广、实操性强的一套理论体系,便于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最后,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之上,整理了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总结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并应用于实际铁路项目的风险分析,为铁路企业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①本文在对铁路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探讨中,分为了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这四方面风险因素进行细化,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识别和评估铁路施工安全风险。
②本文中对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总结,是基于风险因素与风险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风险之间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在风险评价的定量计算中,建议全面分析风险的关联性,并考虑到计算分析中。
参考文献:
[1]隧道养护[J].铁道建筑,1995(08).
篇5
关键词:铁路;基层站段;企业文化;建设
1火车站基层建设的企业文化现状
近年来,全路各基层单位党政工团组织主动把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建立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体现职工根本利益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目标,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在安全、管理、经营、服务、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1安全文化方面
坚持“精益求精、精细管理、精雕细刻、精心作业”的安全文化理念,形成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强化安全制度,加大自控型班组建设,广泛开展安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立功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班组和职工的自控力不断增强,保安全、创效益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1.2管理文化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实现企业与人的和谐发展。经过探索与实践,建立完善了“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职工成才渠道,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1.3服务文化方面
以“开明诚信”为核心理念,打造品牌,建设服务文化。在客货运输服务中,树立新理念,提供新服务,塑造新形象,“大草原号”、“铁嫂号”列车,“五列车”、“旅游火车”,“散货”、“学生训练”、“骑”和“易腐货物运输”等一批客运和货运服务,品牌大大提高铁路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2铁路建设企业文化之误解
2.1意识形态的理解误区
它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政治任务,精神贯彻指令,属于一类企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错误的认为企业的精神是措辞,大声。类似于“统一”和“现实”,“斗争”,“奉献”的口号在墙上,工人会回来的,不是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取向,管理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所有的成员产生共鸣,没有在凝聚力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开放,分阶段、发展特征。认为企业文化是长期的,是相同的。
2.2实施过程中的误区
一是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导致行动不积极,不主动;二是,文化建设的关键,建立了舞厅,乐队,团队建立,大量的组织活动,以及企业文化的刚性指标完成。不是天真的同情,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唯一关注表面的建设,主要精力投入到创造美丽的外部环境,企业外观颜色协调统一,衣服穿着整洁大方,设备将美丽的流线型,把握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突出“以人为本”的主题;四是企业文化缺乏个性。铁路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统一生产、统一部署,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产品从形式到内容通常与其他类似企业。比如一些铁路企业的企业精神,团结、务实、努力,虽然很有意义和进取精神,但缺乏鲜明的企业个性。
3铁路基层站段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其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建设具有特色的铁路企业文化也不例外。联系铁路企业的实际,建设企业文化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3.1对铁路企业文化内涵的解读
铁路企业文化作为运输企业投影、缩合和反射的各种活动,其内容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其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物质文化,即由铁路运输企业产品(位移)的乘客和货物和各种设备(线、院子、车辆、信号)等反映的文化风格,文化意义等。第二,行为文化,是指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运输、生产、宣传教育、人际关系、休闲体育活动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管理风格、精神,人际关系和动态。第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和管理系统三个方面,企业制度是一种约束,企业和职工的行为文化的标准化是实现企业行为文化的保证。
3.2发现铁路企业文化的特点
掌握、了解理解企业的特点是企业文化建立的前提。因为重轨的链接,这决定了铁路公司在业内的函数不同,追求的目标;公司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传统角色,工人的社会心理学和文化素质;每个企业社会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也不同。各种交通站大多属于“分布式”企业,员工在工作区域工作,车站,一年到头栖息地是广泛分布的,有些人甚至城际,跨省。由于分散区域差异的地方文化,经济状况和职工教育水平的高低,导致职工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工作区域和车站,车站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使企业文化建设很难用一个模式来强求,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企业文化特征。
3.3形成铁路企业价值观的共识
铁路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形成铁路跨越式发展,主要包括工作不会满足的概念创新;“乘客所有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细致的“实施规则”的概念原则;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安全第一”的概念,等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行业和企业长期形成了经营理念,管理哲学,也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和传播,更要靠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促进。
篇6
摘要:对铁路项目的基础管理从思想意识、学习态度和方法、内业资料管理、技术交底和声像资料管理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分析铁路项目基础管理的特点,以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铁路项目,基础管理,体会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railway project management from the thought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ttitude and approach, in the industry data management, technical clarificaiton and audio-visual material management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lway project basic management, and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 railway projects, the basic management, experience
随着铁路施工项目的扩展,铁路项目施工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关注对象,如何客观分析发展现状,找准项目的管理特点,认识项目管理规律,解决基础管理问题,从而实现轻松驾驭项目的管理工作,本人就从基础管理上谈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重视项目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了解和掌握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发展动向,做实做强基础管理,对于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有的最缺乏的专业的那一快短板;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通过搜集、整理、比较、筛选和继承有最新科技信息和管理动态,能使我们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变为可能。企业内部一直推行的贯标、OA系统管理、能效监察以及项目进行的技术交底、参观、各种培训等,都是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为最终目的的,这些工作都能使我们很直观的了解和搜集到和项目相关的横纵向信息,都可以认识到基础管理在项目中的重要性。
二、营造学习气氛,打造学习型项目
图纸、招标文件和项目专用本、施工规范以及变更令是项目施工的根本,同时又是利润增长点的潜在出处,这些硬性的规定是对施工单位的约束条件,同时也是对施工单位的利益保护措施,所以读懂吃透各种指令性要求,最大可能性的挖掘隐含利润,才能使项目在合乎规则的前提下有文章可做,尤其是在铁路项目,这些都需要用学习的态度去重新认识。
在铁路项目中,有很多设计理念接近于 “概念设计”,比如路基设计中要求路基基床底层 “采用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验收指标为K30和压实系数;涵底处理的质量标准是基底承载力;路基底原地面处理合格依据为地基承载力,等等。所以,首先我们进场后不一定必须急于先按照图纸施工,而应该开展试验调查,如果自然状态能满足设计要求,就可以通过变更的手段弱化设计措施,争取降低投资。同样,在设计允许采用备选措施的条件下,应该最大限度内选择成本较低的方式。在完成这些工作的时候,施工单位所提出的观点都是科学的、有依据的,才能较好的取得设计方和业主方的同意。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总工、计划合同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该成为学习者,发现有利于降低造价和成本的条款和要求。
三、重视内业资料
铁路项目强调四个标准化管理,除了现场有形的实体外,几乎都是通过内业资料来反应,可见内业资料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内业资料包括工程检验批资料、技术管理资料、变更资料、安全管理资料、文明施工、环水保资料、各种检查记录。内业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声像的。
内业资料是一项严谨而繁琐的工作,它不仅是反映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也是项目最终评价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质量信誉评价,内业资料都是必查项目,并且占据了很大的权重。内业资料是体现一个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关于内业资料,我想简单做以下几点交流:
严格按照验标要求,编制检验批资料。
公路工程将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而铁路工程项目把检查验收记录细化到了检验批次。检验批的划分作为出具工程资料的框架,每份资料所属的分项工程、段落、施工部位及层次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若划分不合乎要求,将造成资料前后重叠,不能归档,是不合格的资料。在项目进场后,首先应该对整个项目做正确的检验批划分。
检验批划分应该由项目总工牵头,工程部负责实施,而现场质检人员只需按照对应批次填写验收记录表,防止出现部位的漏填和重复。同时,作为过程检查和控制的试验和测量资料,应该与之对应,但可以另外保存,视相关单位的要求,确定是否归档。
2、重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铁路项目高度重视安全和质量工作,各个项目经理部都成立了安质部。作为安全质量的主管部门,其安全质量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经理部应该在项目初期建立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明确了责任分工,所以,这项工作务必实实在在的执行起来。通过制度来管人管事,才能从繁杂的内外部检查和协调工作中解脱出来。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应包括检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改落实和销案。通过这样的闭合过程,循序渐进的提高基础管理工作,并使每个问题是否得以解决都应该有可追溯性。
安质部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这些渠道和手段,把质量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存留相关的过程和记录,以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和外部检查的需要。
四、应该使技术交底、交流成为常态
铁路项目一般为大标段管理,点多面长,分项工程多、预埋件多,铁路专用名词多,这对很多一直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来说,会感觉陌生和茫然,所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交流和学习,通过专业的培训和频繁的沟通,消除陌生感,防止出现 “低级错误”。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应该组织技术交底,对设计该分项工程的所有技术难点、质量控制点和交叉施工控制点做统一交底。同时在日常的施工中要做到有据可依,日常检查的重点是落实交底要求,纠正不合格和不合理的施工方法,查漏补缺,循序渐进的提高全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注重采集和保存影像资料
影像资料能直观生动的反应生产状况,好的影响资料能凸显企业文化和面貌,它更是施工过程记录不可反驳的依据,在工程后期的理赔和清概阶段,影像资料是最重要的依据。影像资料的采集应该以分项工程为单位,在时间上以施工节点和工序转换为控制点,完整的声像资料可以和各种验收检查记录相得益彰,取得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篇7
关键词:事故, 应急, 预案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analyzes the four electric engineering emergency plan should focus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Keywords: accident and emergency, plan
中图分类号: U64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屡禁不止的安全事故,让更多的建筑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系日趋规范,规章制度日益健全,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也是事故频发:小的如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施工侵限剐蹭列车、开通方案不合理造成施工延点、违规上道作业拦停列车、电气化设备故障影响行车等,大的如兰渝铁路隧道内翻车造成20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触目惊心。在所有的事故中如果企业负责人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准备充分,救援及时,就能减少损失和降低人员伤亡。我们说,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订的行动方案,是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行动、采取救援措施的行动指南,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危险因素更加复杂、应急救援力量多元化、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制定有效的切合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对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目前行业内的应急预案问题多多,生搬硬套、不切实际,通篇理论、可操作性不强,不合法合规,预案孤立和相关预案不衔接、动态管理不到位等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目前本行业应急预案编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合理设计应急预案体系层次
首先要符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也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但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对于各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基本上都是集团公司-子公司-各项目的层层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点多,一个集团公司管理若干子公司,一个子公司管理着若干个工程项目;二是线长。和工厂类企业、隧道、桥梁等专业不同,四电工程标段动辄绵延上百甚至数百公里,大多的危险因素是随着施工进展在动态移动;三是每个项目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类似、危险有害因素类似,因此根据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的规定,以子公司及所属项目为例,应急预案层次设计如下:
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是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和应对可能发生事故的综合性文件。通过此预案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的应急方针和政策、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工作原则、公司施工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环节、各级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和基本要求。
项目总体应急预案
是某项目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对风险的综合性文件。重点是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说明项目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项目应急机构和职责、应急用品的目录、针对不同紧急事项的应急响应程序和要求。
现场处置方案:
是针对具体的场所、设施、岗位、装置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这是项目应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和切合实际的现场处置方案可提高应急效率,减少损失和伤亡,并考虑以下方面:1)针对紧急情况清单及风险控制策划逐一编制,要求具体、明确、针对性强,包括外部求援。2) 基本原则是抢救人员、控制事态扩大,同时保护环境优先。3 )要明确相关注意事项,包括: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等。4) 涉及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5)要考虑同一类别事故发生时,施工地点和救援难度的不同。
二、注重应急预案的合规性、衔接性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其中的一条就是要求认证企业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价”,要求认证企业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急预案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说,这其他要求也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上级单位、地方政府、以及所在路局等的相关文件要求。不但框架结构符合相关要求,事故上报时限、预案的衔接、预案的培训、评审与更新等都要符合相关要求并且和相关预案衔接。我们说应急预案编制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便是收集资料,而这些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就是资料收集的重点内容,也就是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和授权。
而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的应急预案中不合法合规的地方比比皆是。有的项目制定的应急预案,公司规定铁路交通事故上报时间是半小时,而项目却规定2小时;有的应急预案和相关方一点关系也没有,没有任何衔接等等,这就是没有做好应急预案编制的准备工作,没有充分了解有关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目前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说,有关应急预案的主要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有:
《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
公司/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所属路局、上级单位等单位部门现行的应急预案、与应急预案有关的文件
三、做好编制预案之前的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目的是明确应急的对象,这需要根据各单位有关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本项目或单位需要制订应急预案的所有紧急情况,要充分和全面。除专业施工内容之外,地质、气象、水文、突发性疫情等不利的自然条件也需要考虑在内。每个单位识别过程和评价的方法可能不同,但必须满足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这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准备工作之二。对于铁路四电工程来说,施工范围内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种类主要有:物体打击、挖断电缆或地下设施、高空坠落、触电(感应电,跨步电压、邻近既有电力线路施工)、电气化设备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坍塌(包括沟坑开挖时的塌方)、灼烫(包括化学物品灼伤、放射物质灼伤、高温物体烫伤)、车辆机械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含煤气食物中毒)、火灾及爆炸、有可能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各种情形(包括电气化施工设备故障影响行车、信号施工方案不合理造成延点)等等。
四、编制预案之前要进行资源分析
针对需要应急的紧急情况,逐项分析考虑应急过程所需要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包括上级和外部的可用资源,这也是预案编制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三。
五、要注重应急预案要素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当充分体现应对紧急事件各环节的工作,明确紧急事件事前、事发、事中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何时做,调动哪些资源做,这不仅要求预案内容完整,而且更讲求可操作性。要讲究“明”、“实”、“全”。
1、“明”要分工明确、内容明确、程序明确、决不可模棱两可,含含糊糊;
2、“实”是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3、“全”是要素齐全,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目前国家关于应急预案编制规定的主要文件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项目作为紧急情况发生地,作为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的第一方,它的预案至少应包含的要素及要求如下:
3.1编制的目的。
3.2编制的依据。
3.3适用范围。
3.3本项目需制定应急预案的紧急情况清单。
3.5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
3.6紧急情况的预防与监控方式与要求
3.7应急的响应分级和响应程序。
3.8事故上报的时限和流程。
3.9不同紧急情况下的预防措施、应急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器材和设备清单(也可单列成为现场处置方案)。
3.10应急预案的上报备案部门。
3.11应急预案的评审计划。要由制定单位负责人组织,预案编写人员和预案涉及所有职能部门人员参加进行评审,要明确具体的评审时间、评审参加人员、评审的方式、评审记录形成等。
3.12应急预案的更新计划。明确预案定期修订时间,及时修订的条件、需要及时更新的附件信息。
3.13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演练计划。
明确应急预案有关内容的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演练计划。
3.13应急预案的制定解释部门。
3.15应急预案的实施时间。
3.16相关或相衔接的预案名称。
3.17必要的附件。如:
相关方及项目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包括医院、110、120、119、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及所有与应急体系实施有关的相关方的联系方式,尤其是可用的外部救援力量的联系方式。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如: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应急用品存放地点、危险源分布图、疏散路线/重要地点标识;
相关的危险特性参数。(如化学品的特性指标)
六、做好预案编制之后的应急管理
目前多数单位的应急预案都是领导熟悉、职工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制定预案的人熟悉、预案各环节的有关人员尤其是易发事故现场身临其境的操作人员不熟悉,往往是制定完之后束之高阁,应付检查时才拿出来。应急预案成了应付方案,再好的预案也是空有好皮囊无用武之地。因此要想让预案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做好预案制定之后的应急管理工作。
1、要深入进行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
2、要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应急预案培训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使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3、加强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应急准备的重要环节,通过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中找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4、根据计划及时更新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以下情况需及时修订: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根据应急预案演练结果需要或预案实际实施效果需要;应急预案上级、建设单位要求修订的;相关方或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发生变化的。
结束语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管理成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造成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等因素存在,事故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应急预案作为事后的预防手段,作为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只要科学合理、准备充分、救援及时,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罗文婷,王艳辉,贾利民,秦勇.改进层次分析法在铁路应急预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铁道学报. 2008(06)
【2】 李连杰,盖宇仙.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铁路货运安全的模糊评价[J]. 铁道运营技术. 2009(04)
篇8
现在,我向大会作主题为“排难奋进,开拓创新,推进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公司发展史上的艰难之年、拼搏之年、关键之年、决胜之年。随着公司第一、第二轮技改项目的逐步竣工和产能的大幅提升,运输保产能力与公司生产步伐的差距日趋扩大,矛盾也日渐激化。一年来,我部在紧紧瞄准经济责任制目标考核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运输生产组织,强化运输调度职能,有效地克服了多重变数,化解了各种矛盾,经受住了公司生产模式的扩张所带来的层层压力和考验,以技改的稳妥高效,管理的再上台阶、效益的突破攀升以及局车停时的有效控制,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三年翻番”目标提供了战略保证。圆满完成了全年运输各项任务。
总结全年工作,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㈠.正确预测,合理分解,适时调整考核导向,促进了经济责任制全面完成。
年初,重点针对目标考核的高起点、高要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特点,宏观上就铁水上山运输变数、运输保产组织难度、基建技改施工困难以及安全生产,队伍稳定和观念更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正确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群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了经济责任制指标的细化、量化分解,严格月度指标考核与总结,并始终坚持从控制成本入手,加强物资管理,严格控制各类领料审批程序,有效地堵塞了各种漏洞。同时坚决树立“增运增收、减亏增利”思想,大力开展“修旧利废,降耗增效”等节能降耗活,为完成经济责任制目标指标奠定了基础。
㈡.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不断优化运输组织,经济总量再攀历史高峰。
面对上半年钢材市场剧烈波动、下半年生产规模扩大和新老系统衔接以及技改施工交叉制约等错综复杂的情况对运输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通过我部正确判断、严格管理、科学调度、合理组织和动态平衡协调,化解了不利因素,使各个新建环节得到了合理衔接,做到了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使运输保产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满足了生产非常时期对运输工作的要求,实现了运输经营目标整体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年可完成铁路运输总量达2227万吨,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8%;区间普货累计完成达210万吨,完成运营收入7020.93万元,实现内部利润增利达17.04万元,全面完成公司经济责任制目标指标考核。
㈢.动态管理,严阵以待,坚持多拉稳跑原则,铁水上山量稳步提升。
铁水上山工作作为我部效益增长的重要项目,对于我们能否完成全年指标有着举足轻重地位,面对由于公司生产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技改建设施工对铁水上山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加上出铁的频次、时间、组织方法上的不确定,直接影响到了我部的铁水运输工作。为此,我部重点在加强相关站段严格管理和联系协调的基础上,继续本着“铁水上山无小事”的原则,始终把铁水上山工作作为我部创效的重点来抓,以提高铁罐对罐率、准点率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取送过程的动态管理、相互衔接和联系协调,克服了技改施工建设与铁水取送路线相互穿插制约的矛盾,通过多方协作,以变应变,有效化解了铁水取送的无序矛盾,确保了铁水运量的稳步增长。全年共完成铁水上山量达 45万吨。
㈣.创新突破,求真务实,立足深入调查研究,运输保产能力再上台阶。
重点针对1#、2#、7#高炉大修,配合了以“保1#、2#高炉达产达标”、“保7#高炉投产达产达标”、“保高炉料仓保渣铁罐车正点运输”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保产保运的积极热潮,克服了运输组织难度巨大、交叉牵涉面广、人员紧张以及安全监护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全力做好了新老系统高炉的保供工作,对机车动力以及劳动力的组织做到了合理调剂,,对炉料的供应以及渣铁罐车的运行进行了跟踪督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保障了高炉的吃饱吃好。其次,在7#高炉大修的同时,为确保6#高炉的正常生产,我们在正确处理保运与技改、安全三者间关系基础上,以变应变,大胆突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铁水绕行运输组织方案,并配合相应的设备检修和技改配套以及安全监护,确保了铁水绕行取送的正点畅通,实现了运输收入的增运增收,促进了运输保产能力再上台阶。
㈤.加速周转,严格考核,局车停时创历史最好水平。
进入九月份以来,根据南昌路局“压停时”会议精神和公司新的考核要求,面对局车停时必须由原来的26个小时压缩到14个小时以内的巨大压力,我部以积极的心态、创新的动力,瞄准目标,大胆突破,一方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改造投入,重点对炉前站的三角线进行了站场改造,提高了该区域的调车编组取送能力,调整山上、山下区间小运转的开行趟数,制定了作业机车现场交接班制度以及运输紧急预案的确立,为车辆集中进厂、有效调度、压缩作业时间创造了良好的组织条件。并对山下5个站场的小运转进行了优化和重组,淡化了站间、区间的概念,使得整个运输组织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做到了有车就开,有车就排。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了“降低停时攻关”的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降低停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攻关工作营造了人气和氛围,为实现目标的有效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局车平均停时13.6小时的历史新低,推动了路企实现双赢目标的向前迈进。
㈥.平衡协调,穿叉交替,第二轮铁路技改配套项目圆满竣工。
全年共完成铁路项目施工承包额达3000多万元,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共完成项目有:在1#/2#高炉扩容建设中,提前2天完成线路铺设达275米,道岔2组;贯通铁水复线510m,道岔2组,为炼铁至炼钢系统提供了铁水运输保证;7#大修项目中完成线路铺设1.28公里,道岔5组;综合原料场项目中铺设线路1.46公里,道岔5组;铸铁机道口改造项目中,改拔线路500m,道岔移位4组;新铺厚板成品线644.1m,道岔1组;焦化煤场改造,新铺线路162m,道岔2组以及炉前站场改造,新上微机联锁系统一套。新改造革新车20辆。所有项目施工本着一切为“保产保运”顺利进行的指导思想,顾全大局、全面协调、现场监督,有效地克服了技改与保产间相互制约交叉面多、生产紧凑、施工协调组织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以超常规的组织协调,实现了技改与保产的同步进行,确保了第二轮铁路技改的竣工投产。
㈦.以人为本,严格考核,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一年来,随着技改项目建设的全面铺开,施工建设与运输保产交叉面多、涉及面广,对我部的安全保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了能给铁前炼钢系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我们结合生产需要,推出了“保1——4#炉及6#炉运输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区间及铁水上山运输安全保畅通劳动竞赛”、“关于开展7#炉大修改造期间6#炉铁水绕行安全保产劳动竞赛”和“大战120天,实现‘三无’安全目标劳动竞赛”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办法及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通过活动的开展落实,促进了指标的分解,考核的到位。同时,定期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检查,共查处隐患达100多处,整改75处。认真组织开展了反“三违”工作,采取集中、分散、不定期的方法,对山上、山下片进行检查,“三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除此之外,根据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对部党群办公室与行政办公室进行了合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认真落实有关制度,进一步深化内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为顺利开展员工内部退养和征地工转制工作,我们加强了正确的教育引导,在做好释疑解惑、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确保了退养和转制工作的平稳过渡。综合治理工作总体平稳,重点是配合周边治安整治,加大了铁路沿线的防盗、防抢、巡查力度。同时,通过公司领导和袁河警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部成立了铁路警务室,实现了铁路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计划生育和爱国卫生达到公司考核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即将过去的2004年,是我部以大局利益为重,奋力拼搏、付出辛勤汗水的一年。成绩的取得是我部广大干群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通力合作和奋力拼搏、创新前行的结果。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今年我部的安全形势严峻,安全工作拖了各项工作的后腿,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携手,同心同德,为我部运输事业走上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而孜孜不倦,奋勇前进。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公司“三年翻番,销售收入突破100亿”目标的顺利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和着力点都将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升,用3——5年时间,实现资产总额200亿元、销售收入300亿、利税总额40亿元以及钢产量800亿元(即“2348”目标)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而2005年,作为公司实现“2348”目标快速发展的起步年,要达到产钢420万吨的生产能力,除了进一步加大3800mm厚板、转炉二期、20000Nm3/h制氧机工程以及6#高炉大修扩容改造和球团工程的施工力度,明确了工期和达产的要求,明年必将呈现出生产与技改的双高态势,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大进大出的运输格局必将形成,而作为各生产的联系纽带——铁路运输,我们必将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局面,无论从运输的组织模式、人员安排、设备动力、调配、管理以及相互间的配合衔接、高效化作业等方面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上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进入高峰,运输“瓶颈”效应又将再次突现,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
一是随着生产规模的再度扩大,运输节奏、频次将更加紧凑,各类深层次的危险辨识、深层次的“三违”现象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加上在安全管理上仍表现出了较多的沿用旧模式,这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将构成一定的威胁。如何确保运输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二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将再次激化。2004年,虽然我们顺利走过来了,准确地说应该是勉强挺住了,我们的各站场运转、机车动力以及人员的日常工作量都近乎满负荷运转。在钢产量的不断攀升,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保证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随着公司第三轮技改项目的全面铺开,技改与生产的交叉制约矛盾面又将再次扩大,球团厂的新建,使铁路技改的重点在山上片,山下片要同时施工,在目前人员紧张的前提下,压力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妥善处理好生产与技改与安全以及人力、物力、财力间的关系,对我们能否顺利完成各施工项目的配合工作有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2005年的困难将比2004年更大,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畏难不进,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到,把问题想到,预案做好,信心鼓足;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和决胜精神,做好最艰难的打算,做好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做出最好的成绩。
三.2005年的工作安排
200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公司建设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目标,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压缩局车停时为龙头,运输保产为重点,完善运输总图,创新管理,破解难题,对标挖潜,增运增收,为公司“2348”目标实现而努力奋斗。
2005年工作的主要目标:
1.确保实现铁路运输总量2550万吨。
2.确保铁水运输安全正点畅通,确保1——6月份完成铁水上山量33万吨。
3.确保实现内部利润政策性亏损控制在1320万元以内。
4.确保安全生产达到“10005”目标。
5.全力配合第三轮技改铁路配套工程改造工作。
6.在完成经济责任制目标基础上,确保员工收入的稳步增长。
7.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厂区环境,实现企业一流建设。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2005年我们要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㈠.树立危机责任意识,持续开展形势教育,实现人气积累的有效释放。
要加强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教育,加大干部员工危机意识的灌输力度,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凝聚力量,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在广大干部员工中广泛开展“促改革,谋发展,作贡献,建一流”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动员广大干部员工正确看待取得的成绩,认真反思过去工作中的不足,积极抓好明年运输各项任务的完成,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广大干群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明确奋斗的目标,进一步明确明年的运输难点和重点,细化分解经济责任制,提前制定破解难题的预案,努力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效益的增长点,努力在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危机意识的同时,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推动我们运输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㈡.高度关注生产变化,全面理顺运输关系,确保动脉的畅通无阻。
2005年,随着浙赣铁路线电气化改造和公司各大技改项目施工进程的推进,对我部的保产保运工作将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阶段性难度也将更加突出。同时,面对明年公司的生产规模的提升,铁路进出厂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又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确保铁路大进大出,确保高炉保点,运输保供和压缩局车停时工作将成为2005年工作的主旋律。为此,根据明年公司生产组织具有的特点,铁路面临的运输平衡将再次被打破,而建立新的平衡必将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充分做好准备。
一是要认真对待,全面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采取有力对策,瞄准各阶段生产特点,抓好各阶段运输组织模式转变将显得尤为重要。对我们的组织能力又将是一次新的挑战和考验。为此,要求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做好人力和物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准备,认真细致,周密考虑,制定预案,准备好应急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二是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坚决落实和完成目标任务。重点突出以保产、保畅通、保技改、保安全为主线展开工作,并配合开展有针对性劳动竞赛活动,实现以点带面,促进运输保产工作和各项运输各项指标的跨越。
三是要强化调度,全面统筹,在新的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确保局车停时控制在公司规定范围之内。各站段队及科室必须顾全大局,服从调度、指挥,通力合作,完成任务。在切实抓好各站段相互协调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新余车站及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互通情报,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同时,本着及时解编、上线、分流、排空的组织原则,切实抓好装卸车、空车管理,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留时间。
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不断挖潜降本增效,确保潜能的最大发挥。
科技进步是提升效益的重要支撑,随着铁路技改投入增多,设备的运转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保产工作的顺行与否,同时也涉及到成本的提升与否。为此,我们要切实以提高设备综合完好率上做文章,以提高设备综合完好率为突破点展开工作。
一是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达到提高检修服务质量的目的,实现 “以学习提高水平,以水平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质量,以质量创造效益”的运行机制。在继续引入激励机制的同时,各级干部要正确行使手中的两次分配权,对成绩突出,有技术有成绩的员工,实行必要奖励,以此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形成合力,产生动力,促进我部科技队伍的整体实力增长。
二是继续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促进成本的有效降低。成本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所在,对于我们则是完成经济责任指标难易的关键所在,如何降本增效,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内部挖潜增效,要以系统优化,节能降耗为方向和原则,强化成本管理,下大力气控制可变费用开支,继续推行和鼓励修旧利废、小改小革、金点子工程以及QC活动等行之有效措施的落实,促进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是继续抓好质量贯标体系的运作。质量贯标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对于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技术质量、操作质量以及日常的管理质量,促进各项工作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有着重要作用和促进意义。要求大家对体系的运作做到持之以恒,落实到位。
㈣.抓紧相关铁路建设,全力以赴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进度的稳步推进。
2005年,铁路技改施工项目重点是围绕3800mm厚板、转炉二期、20000Nm3/h制氧机以及6#高炉大修扩容改造和新建球团厂等工程而展开,铁路施工建设涉及到线路铺设、站场改造、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人力、物力的有效配置等方面,要求相关施工单位要继续发扬连续作战、敢打敢拼、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按照“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打细算,优质高效”的施工原则,以安全为先导,攻坚克难,确保铁路配套项目施工的安全、平稳、高效。
㈤.坚持与人为本方针,促进安全班组建设,
2005年,公司对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严,对考核力度越来越大,抓好安全,确保安全,杜绝一切人身伤害事故,工作将任重而道远。安全工作更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一是要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从严、从细、从实的抓好安全工作。各级干部仍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隐患,杜绝各类厌倦、抵触情绪的滋生,创新安全工作,创新安全举措,重新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明年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奠定组织保障。二是我们的干部要继续切实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维护安全设施的完好性,提高运输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加强各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护以及进一步完善各施工外包工程队伍的安全管理办法,加大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保障安全。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制,事故联保制以及安全经济风险抵押责任状措施的落实,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全防护网络,充分发挥组织力量,坚持不懈地抓好反“三违”工作的开展力度和考核力度。四是要积极落实各阶段、各季节的安全防护以及继续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工作,促进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顺利实行。
㈥.整治环境,维护稳定,促进企业一流建设。
2005年是公司的“环境整治年”,我部将以此为契机,瞄准这一目标,重点完成部大院“院中院”的环境美化,达到“园林化工厂”的建设要求,并以此带动全部范围内的环境整治、绿化治理以及爱国文明生产的全面提高,为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同时,继续加强对广大员工“文明塑厂”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进一步规范员工的不文明行为。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进一步抓好大院及铁路周边治安防范,大力开展法律法制教育培训,增强广大员工的法制意识。切实维护广大员工利益,帮助和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为运输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4年,我们在复杂多变和重重困难的条件下,胜利的走过来了。2005年,我们的企业将再一次迎来挑战,迎来机遇,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我们运输人将经受新的考验和洗礼。让我们振奋精神,燃烧激情,放飞理想,以我们的执着和勤奋,克难奋进,勇往直前,为推动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篇9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和铁路运输的安全。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全国最大比重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铁路运输连结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这些交通运输活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会危及公共安全,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铁路运输活动中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运营事故,情节严重的行为。
1、行为必须违反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违反规章制度”,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同时,由于这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导致了铁路运营事故的发生。如果运营事故不是由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所引起,则行为人不负处罚。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以是作为,如超速行驶、错扳道岔、错发信号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过道口未鸣笛示警、扳道员不按时扳道岔、岔道口不减速等。
2、必须造成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本条所称 “ 严重后果”,一般是指造成了人员重伤、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以致酿成运营事故;明知列车关键部件有失灵危险,仍继续驾驶,以致造成运营事故,等等。“特别严重后果”,一般是指造成人员死亡或多人重伤,公私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等。
3、严重后果必须是违章行为引起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反规章制度,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从始发车站准备载人装货至终点车站旅客离去、货物卸完的整个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铁路职工才能成为本罪主体。这里所称的铁路职工,是指具体从事铁路运营业务与保证列车运营安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包括具体操纵机车的司机;铁路运营设备的其他操纵人员,如扳道员、挂钩员;列车运营活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人员,如调度员;列车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信号员,等等。如果是铁路部门的非运营第一线职工,则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主要是指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出于故意。但他对于发生交通肇事的严重后果则是过失的,即他应当预见未预见到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严重的后果;如果出于故意,就不属于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而属于其他犯罪了。
二、认定(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认定本罪,一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反规章制度。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照章行事的,不违反规章制度,即便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也不构成犯罪。二看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行为人虽然违反了规章制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三看违章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即使在行为人的违章行为之后,发生了重大事故,但不是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引起的,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构成犯罪。四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故意,又无过失,严重后果是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二)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两罪都是过失犯罪,行为人都实施了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都造成了重大事故,并且都是属于交通方面的重大事故。但是,两者有着明显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铁路职工;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2)违反的规章制度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违反的是铁路等部门制定的有关运输管理、维修管理、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交通肇事罪违反的是同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与制度,其范围较广。(3)犯罪客体稍有不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侵犯的客体是铁路运营的安全;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陆路和水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篇10
一、新形势下铁路培训发展趋势
从近两年办班情况看,铁路培训工作在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理论武装、党性锻炼的同时,坚持把教育培训与铁路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起来,紧紧围绕铁路实际,着力推进专题化分类培训,努力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通过教育培训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具体分析有以下三种趋势:
(一)项目化办班
从近两年办班情况看,铁路培训工作无论从培训办班规模还是培训办班模式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项目化办班。其制定的课程目标针对性强。能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铁路工作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并且具有灵活性,与岗位更新互动。其针对性可以是针对一个工作岗位或一群工作性质类似或相近的岗位群,也可以是更广范围的职业或职业群。这是由铁路培训工作的现实定位所决定的,路局相关培训主导部门不断加强培训需求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年度教育培训的方向和重点,以专题项目办班的形式解决现场对培训工作的需求。
(二)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课程结构的安排形式。由于模块是便于组合、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所以模块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①设计成果可共享,节省开发时间和费用;②灵活性、机动性大,有利于学员主动学习;③可集各课程之长,利于多元整合;④有利各类各层次铁路培训单位之间及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避免重复学习;③有利于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诸项能力;③有利于形成学员的合理知识结构。模块化教学能充分满足学员学习知识,提升素质的需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施教原则,既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又要有利于调动学员学的积极性。
(三)注重学习过程的绩效
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结合平时工作经验,搜集资料进行自学、讨论、总结、报告,或直接参与到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由此获得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这培训教学过程能给学员更多自学、动手、应用、表达和创作的机会,真正体现“从实际工作出发,以学员为主体”的培训理念,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新形势下铁路培训对管理服务的要求
(一)高度责任心是做好铁路培训工作的基础。这里的责任心不是大而化之的道理,而是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是细心,精密高效的组织工作离不开细致的安排,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注重细节,要以精细化态度与原则来组织安排工作。第二是耐心,耐心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要从培训开始就对整个过程的复杂与烦琐有充分的认识,这也是有效过程管理的保证,要像对待完成一件工艺品一样去耐心完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第三是关心。虽然我们强调严格管理,但这是对学员学业纪律上的要求。在生活中,在课余,字员应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且调动学员间的主动沟通,互帮互助的热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员在和谐的氛围中安心学习。
(二)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做好的铁路培训工作的保证。每一期培训办班的主体不同,要求不同,对象素质不同,所采用的工作策略、工作方法也不同,但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不能变的。这就需要我们多思,多听,多动,深入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教务和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善于总结经验是做好的铁路培训工作的方法。善于总结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经常性地总结工作,提炼经验,就能为今后指明方向、推动工作。相反,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在以后的工作中,势必会重蹈覆辙。对于不同性质的培训办班,也是有规可循的,这里的“规”是要依靠我们不断的工作实践去发现整理的,是提高我们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新形势下铁路培训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再塑培训观念,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树立服务观念,变培训管理变培训服务。(1)理顺各项内、外部管理关系,建立新的稳步的运行机制;(2)细化培训教学内部运作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2.帮助学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从构建和谐企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职工为切入点,以培育和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铁路员工队伍为目标,以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化学员的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学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个人学习开发个人智力,团队学习增强团队战斗力”的思想观念,根据历年办班经验和学员学习反馈,帮助学员确立个人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养成“人人崇尚学习、人人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立足长效管理,贯彻制度先行
加强制度建设,以强化教务管理为抓手,从课堂管理、宿舍管理、餐饮管理等上着力,认真组织做好学员日常行为规范、安全管理,做好应急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在与委托培训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营造学有所用、学有所创、学有所为的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并完善了各项日常管理制度。
(三)制定立体培训方案,培养学习兴趣
以住教学大多采用的传统面授模式已不太能够适应项目化培训工作的现状,所以要变单纯“听课”为“读写听说”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学习。要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将属于多媒体、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包括多种教学服务内容的结构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综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以文字、图像、声音、面授、函授等多种形式,增强学员对抽象事物及其过程的感受,解决教学的难点。激发学员的思维主动性,培养学员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