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4-04-09 11:4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建议

篇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地铁是一种依托轨道运行,借助于电力驱动,以列车编组方式在城市区域行驶的交通工具。它区别于一般的城市道路交通工具,是另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地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城市人口(包括居民与流动人口)提供大众化的出行服务。由于它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点,特别适用于城市内部和城郊之间大规模、集中性、定点、定时、定向的出行需求,常常成为现代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骨干,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地铁系统的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

设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设施,如线路、车站、车辆段、环境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信号、联锁、闭塞系统);另一类是移动设施,如动车组、自动停车装置等。系统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时,与乘客常常接触的是车站内的各种设施(如上下扶梯、自动检票系统、休息座椅等)和车内的各种设施(如座位,各种信息设施,拉手等),这些设施的数量与质量往往直接影响乘客出行的方便性与舒适性。

人员

人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乘客,即被服务者,它们的出行需求各不相同,要求各异,因而对系统的运营带来较高的要求;另一类是系统内的职工,包括第一线的基层职工和后勤、管理人员等,它们是服务的提供者,要求具有较高的素质。

技术与管理

技术与管理包括各种作业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属于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能够高效、可靠的运行。

由于地铁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环节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安全运营开展工作的。图2较详细地分析了地铁运营各系统情况。乘客进入站台,客运服务系统为其提供了售票、候车及出站服务。站台上设有通风空调、照明系统及自动扶梯等,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乘客在站台值班员的指挥下有序的上、下车;乘客上车(车辆系统)后,司机根据信号(通号系统)显示,按计划行车图行驶,隧道(土建系统)和钢轨线路保证了电动客车安全高速行驶,接触三轨给列车行驶提供了动力。供电系统是整个地铁运营系统的生命线,防灾系统对地铁发生意外事故时抢险救灾至关重要。整个运营系统由调度指挥系统统一指挥,以保证安全、正点、高效地运营。同时,整个系统也受到周边环境、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地质条件和外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分析

目前地铁运营的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问题十分复杂,在人、机、管理、环境等要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出典型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突发性特征,对安全控制和防灾减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涉及地铁的土建设施、行车调度、客运组织、车辆设备(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线路、自动检售票等)、地铁内外环境、管理制度、人员和乘客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建立地铁运营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是地铁土建设施安全管理技术。地铁网络化运营要求土建设施符合地铁网络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因此从安全工程的角度出发,在土建设施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选线选址设计及建筑结构设计(如地下线路、高架线路区间和车站的疏散通道、紧急出口的布置、数量、间距、空间大小等)的优化问题,评估土建设施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在完成设计和施工后,还应对土建设施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和监测。

因此,需要研究土建设施在火灾、地震、水灾、风灾等各种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抵抗能力;研究土建设施在防火、防震、防水、防冰雪、防重大运营事故、防施工诱发灾害、防恐怖袭击等方面的安全措施;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土建设施健康安全检测监测技术。例如:建立地铁系统防止地震、塌方事故的灾害预警系统;建立防水灾技术安全设计体系;建立地铁地面线路桥梁的振动和损伤监测系统;建立地面轨道变形和路基沉降的安全监测系统等。

其次是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技术。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的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是高新技术密集的产品,是确保整个地铁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设备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由于地铁运营设备的分布点较分散,而且部分设备无人值班看护,因此设备的安全管理应以事先控制为主,积极准备事中、事后控制方案,并以技术防范为主,结合人工预防。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趋势,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的趋势。这一趋势对于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事先控制和以技术防范为主的指导思想下,运用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安全技术装备的选型与配置及其系统集成,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安全装备、安全标准和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设备满足地铁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实现对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例如:研究各种设备的故障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机制;地铁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模式和体制;各种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及技术;地铁设备预知维修模式的综合技术研究;地铁设备疲劳损伤在役检测和安全寿命评估系统等。

外部环境的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是对外部工程的安全管理。以北京市为例,随着城市建设,地铁新线或其他施工中,将对既有地铁建筑结构产生沉降、隆起、轨道几何行位变化等影响;另外,地铁周边敷设大量的水、电、气、热管网,一旦管网被破坏,也将会影响到地铁的运营安全。因此,应建立保护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监测办法与措施,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穿越工程的设计安全方案、防护标准、全过程监测方法,对外部环境影响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外部工程对轨道交通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

其次是各种灾害气象条件下的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线路越来越多地采取地面和高架的形式,气象条件对轨道交通运行的影响逐渐显著。此外,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应制定气象灾害的辨识及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建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安全行车方案等。

地铁人员及乘客的安全管理

从业人员(地铁列车驾驶员、各种调度人员、站务人员、设备操作人员、设备检修人员)是基础设施的操作者,是各种技术和管理规章的执行者,他们的水平和素质是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之一。

地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安全培训,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达到一致的、规范化的、超稳定的操作可靠度。地铁安全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要确定培训的对象、培训的频次、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效果及效果的验收。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培训,可以保证在突发火灾面前,员工履行职责投入救援,表现镇静、果断,能有效抓住扑灭火灾和人员撤离的最佳时机。心理辅导的目的则是让员工知道,人在紧急状态下的反应会直接影响突发灾害后果及自身的安全。

地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对乘客的宣传教育。乘客作为地铁提供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服务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乘客自助完成。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提高乘客的素质,引导他们安全乘车、文明乘车,可以极大提高地铁安全运营的稳定可靠度。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对乘客的宣传教育,如编制《安全服务手册》免费向乘客发放,在车站滚动播放动画宣传片,张贴宣传画,开展“文明乘车,按线候车”等活动。

建议及意见

篇2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 风险管理

Abstract: On the condition of large-scale investments in urban rail transit field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es on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safety theory, the recent accidents occurring in the world have been analyze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relative processes and stages of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safety; risk management

1前言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等)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交通方式,由于大容量、用地集约、能耗低,快捷、绿色、安全、舒适等特点,是未来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选

章云泉,1963年生, 男,浙江杭州人,

博士,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

择。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更改异常困难,票房收益低,地下工程高风险和营运安全管理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轨道交通作为新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轨道交通email:zhang@hzmetro.com

生事物和城市经济的巨大引擎,发展

潜力巨大,前景异常广阔。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达260公里,正在建设或申请立项的城市达20多个,总规模达4300多公里。仅北京、上海和广州3地的近期建设规划达578公里,投资估算1800多亿元。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问题异常突出,严重威胁人民宝贵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例如,2003年的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上海地铁4号线管涌;北京5号线的施工事故;2004年的香港地铁火灾;台湾高雄地铁、新加坡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工地地面坍塌等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和警示。

2 地铁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

上海地铁4号线事故,经查明施工单位在用于冷冻法施工的制冷设备发生故障、险情征兆出现、工程已经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直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调整施工方案,且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存在欠缺。总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失职。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施工单位在搭设地梁支架时,没有按标准组织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地梁架子没有按规定组织验收便投入使用,工人违章拆除,冒险作业,以致发生重大事故。

韩国和香港火灾为人为纵火,但是由于安全管理水平差距明显,事态的结局大相径庭。韩国地铁死130人,伤140人,造成地面交通严重瘫痪;而香港地铁9:12发生火灾,两分钟后,即9时14分,列车进入金钟站时,已有浓烟从首节列车中冒出。地铁工作人员也已在站台等候。列车长的表现很出色,及时稳定了乘客的情绪。9时16分,地铁站紧急疏散所有乘客约1200人,没有出现骚乱,仅受轻伤14人。同时,金钟站关闭。中央控制中心在收到列车长的警报后,马上调集了站台工作人员进行援助,同时让后面的地铁暂停运营。

广州地铁3号线该工地临近珠江,地质条件复杂,土层自稳能力极差,地下水丰富。同时,由于近期连降暴雨,砂层含水量加大,加重了连续墙背后的土压,导致事故的发生。

高雄捷运工地在短短三个星期内连续发生两次塌陷意外。今年五月三十日在盐埕发生的塌陷意外是因大量渗水冲噬地基,造成五幢房屋倾斜,住户连夜搬出,迄今仍未完善解决;六月十九日晚在博爱桥附近的塌陷意外,可能因地下雨水排水干管下方地基被掏空、干管断裂。

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营运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工程风险和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原因如下: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工期偏紧,3-4年建成20公里的一条地铁线,对新建城市来说难度相当大,几乎不可能;设计人员青黄不接,许多助工承担结构设计主力;地铁安全规范不全;安全防范和预警机制不完善;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世界上仍然没有每年建设20-40公里地铁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供借鉴;工程招投标规则欠合理;信号及控制技术仍受制于人,安全维护不到位;机电及车辆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审批环节多,存在玩忽职守,官僚主义现象等。

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工程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有助于尽快地降低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地铁工程安全及风险防范机制、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必须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全过程加强安全管理。本文试图从不同阶段探讨安全管理措施。

3.1

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在规划设计阶段主要进行区域地质评估、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估、线路比选、施工安全检验和监测计划评估等。

主要工作内容有:制定设计方案的安全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核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地下管线资料和相邻建筑物的资料;审核与岩土和地下结构工程相关的设计;审核相应的施工方法、辅助工法、施工规范和特殊条款;审核施工安全措施和方法;审核施工单位监测系统的配置原则,建立并完善全线工程监测网。建立并完善资料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出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报告等。

3.2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在施工阶段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事故预测与防范、邻近建(构)筑物保护、工程保险与索赔等。

主要内容有:督促和检查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分析和评估各车站、区间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确定现场监测的对象、项目内容、范围以及监测频率,并实施监测;审查施工降水、地层注浆、临时工程设计和重要管线及建筑物的保护方案;参与施工中关键技术措施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审定,并对相应的安全风险做出评价;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和地质状况,对施工影响区内的环境安全状态做出及时、可靠的评估,及时进行预警和报警,并提出建议处置措施;当发生环境破坏事故及社会纠纷时,提供可靠、公正的监测资料,用以界定相关各方的责任;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结合工点情况及有关科研情况,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与试验等。

3.3

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运营阶段的安全管理主要有:设定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目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紧急状态下运营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科技研究,从本质上保证运营安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地铁运营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和突发事件处理等规章制度。要明确各级领导和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人。对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检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定期演练,确保规章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车站、列车的安全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地铁运营单位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编制安全知识宣传材料,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普及安全乘车和自救知识,规范乘客乘车行为。要保持车站、车厢内、疏散通道、平交道口等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疏散标志明显、清晰,使广大乘客能够熟悉和掌握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方法和自我救援知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要定期针对突发事件的各种不同情况进行演习,重点演练救援和协助乘客逃生,提高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和处置初起灾害的能力。

4结论与建议

安全的本质含义应该包括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安全,是人类本能的需要。马斯洛理论认为,当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接着便是安全的需要。安全,是人类在其生存发展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和目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因此,必须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在施工阶段认真组织、勤于监测,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

4. 1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技术标准。

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本地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抓紧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地铁建设、运营等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并加强对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提高防范意识

要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防灾应急机制,制定日常建设、运营事故处置预案,做好各项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现场的组织实施,要加强地铁公司与公安、消防、武警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定期模拟防灾合成演练,确保应急协调联动。

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落实,真正按制度办事,按规定程序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要求操作。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实行生产管理全过程的预防、检查、监督。只有全员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真正实现防范意识,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4.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首要的责任。责任制的落实靠的是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靠的是严格的检查、监督和完善的奖罚措施。

4.4加大地铁安全措施的投入力度

抓安全,关键在落实。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入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入。

4.5要学习香港地铁安全管理经验

香港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遵循“合理而可行最低风险(ALARP—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原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比如安全经理岗位设置及其职责;风险防范及数值分析;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等等。他们采用成熟技术,提出地铁“安全、方便、高效、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以配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应用RAMS系统保证技术,即系统的可靠度(Reliability)、可用度(Availability)、可维修度(Maintenancability)和安全度(Safety)。根据风险高低制定系统保证计划及工作内容,并开展危害及营运能力研究等,实战演习也非常到位。

地铁安全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落实安全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作为地铁建设者有责任有义务在各个环节重视安全工作,以防为主,依靠科学,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我国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水平。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安全风险可控可防,我们有信心和决心降伏“恶魔”,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营运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地铁保护区法规安全监管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ianjin Metro Reserve

YANG ZhuoPing1,LIU FengZhou2

(1. 2Tianjin metro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300051)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ianjin metro reserve, by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major domestic urban metro reserve regulation, put forward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ianjin metro reserve, and three suggestions of Tianjin metro reserv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ree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in the reserve.

Key word: Metro reser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safety supervision

1. 设立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的意义

天津市规划的地铁总里

程超过九百公里,随着城市

土地开发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以及地铁投入运营里程的

增加,确保地铁运营不受周

边工程施工影响成了迫切解

决的问题。以天津西站枢纽

改造工程为例,涉及到地铁

保护区的施工项目主要包括:

地铁1号线3号出入口拆除,图1 西站下沉路隧道上穿地铁1号线

南、北广场下沉路隧道上穿1号线区间施工,地铁1号线西站北侧风道南移改造,地铁6号线同步建设,国铁高架桥上跨西站至洪湖里区间,涉及项目繁多,工程难度大。图1为西站下沉路隧道上穿地铁1号线。

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法规分析

截止到2010年,建设部与11个城市各自制定了针对轨道交通保护的相关法规,表1为相关法规的名称与时间。

国内各城市的法规按照保护区设定种类可分为一般安全保护区与特别安全保护区两类,北京、天津、重庆、大连、广州、青岛、沈阳七个城市以及建设部的规定里只设有一般安全保护区,上海、杭州、南京三个城市既设有一般保护区又设有特别保护区,两类保护区的差别主要在于划分的保护区范围不同,同时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同,一般来讲特别保护区范围内是禁止一切施工的,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地铁的运营,又能避免复杂的工程可行性论证。

3. 天津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现状及对策分析

3.1 天津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管理现状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地铁运营安全的根本保障。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地铁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地铁经营单位、保护区内施工单位的职责,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2006年天津市政府通过了《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其中对轨道交通保护区的规定在第二十六条: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以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以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以内。 随着天津地铁运营里程的快速发展,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原有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完善,并包括出现的新情况,同时又要便于操作与执行。通过对比表1中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法规,提出以下三点针对《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的建议:

(一)参考上海、南京、杭州的法规将轨道交通的保护区划分为一般安全保护区与特别安全保护区,特别保护区具体的划分范围可以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确定。

(二)参考《上海市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保护地铁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引入轨道交通保护的技术标准,给出轨道交通安全监测的指标。包括轨道交通的沉降量与水平位移量,日变化量,隧道变形的曲率半径,隧道外壁由于降水、注浆等施工引起的附加荷载值,以及各种施工震动引起的隧道峰值震动速度等;并针对保护区内的深基坑工程与桩基工程施工给出地铁保护的技术要求。

(三)参考上海与北京地铁保护区的管理经验,赋予地铁经营单位一定的执法权,对保护区内的施工全面控制,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严格把关,杜绝盲目施工的现象;发现施工过程可能危及地铁安全的,立即制止作业活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拒不整改的则立即报市地铁行政主管部门。

3.2 天津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对策分析

3.2.1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地铁保护区施工审批管理工作

城市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要在工程报批过程中统筹规划,在充分考虑地铁运营安全的情况下批复工程建设并实施过程监控,天津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项目施工申报流程见图2,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管理。

(1)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定报审施工

对申请工程项目要做好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在全面了解地铁自身特点及施

工过程难点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和安全保护措施;对审批后的项目

进行精心组织,与地铁经营单位签订安全施工协议,严格施工过程控制;接受

地铁经营单位的现场安全管理。

(2)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审批力度

在申报过程中,对需要实施行政许可的

工程项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审

核项目申报手续、项目可行性、设计文

件、施工方案等材料,并经建设行政主

管部门组织论证通过后,方可下达行政

许可;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应加强对现场的监管,接受地铁经营

单位的信息报告,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3)地铁经营单位严格监督管理

对申请的建设项目相关材料审核把

关,手续要齐全,必要时对施工方案组

织进行论证后填写《保护区审批表》,

之后报地铁公司汇签盖章,施工前双方 图2 天津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施工审批流程

签订安全施工协议,确保现场安全生产,同时做好对现场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报告。

3.2.2加强日常监管,把握地铁保护的生命线

出台的制度最终要落实,因此必须做好地铁沿线的日常巡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解决和反馈信息,真正做到对地铁安全的有序控制。一是成立执法队伍,组织专人对地铁沿线进行巡查,发现违规施工的问题及时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从源头上减少地铁损坏事件的发生。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以事故案例进行通报,并发放给沿线各施工单位,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二是地铁经营部门加强日常的巡检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三是施工单位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落实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施工安全规定和规章制度,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对运营安全有重大隐患的工程,地铁经营单位也要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监控,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3.2.3 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资源共同监督

利用市政府下发地方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机会,进一步宣传地铁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迫切性,政府部门在有关法律宣传过程中也可将此法律宣传纳入其工作要求,提高市民自觉保护地铁设施的法律意识,在树立地铁服务形象的同时宣传地铁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沿地铁沿线设立地铁保护的提示牌,提醒施工单位地铁保护区内施工要求及安全的重要意义,发放相关宣传手册,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天津地铁保护区为背景,通过分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相关法规,提出了针对天津市轨道交通法规的三点建议,对天津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的现状提出了三点意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参考上海、南京、杭州的相关法规将地铁保护区划分为一般安全保护区与特别安全保护区;参考《上海市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保护地铁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引入轨道交通保护的技术标准,给出地铁安全监测的指标;参考上海与北京地铁的保护区管理经验,赋予地铁经营单位一定的执法权。

篇4

关键词:地铁司机;标准化作业;乘务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2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29-02

1 乘务司机标准化作业

对于一名合格的乘务司机来说,其标准化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

①严格按照《运营时刻表》、《行车组织规则》中规定的行车周期、行车间隔等规定进行列车驾驶,不得随意变更。

②在出退勤、站台作业、折返线作业、出入车厂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定,如:列车运行中对近路、道岔、信号灯、设备等执行“手指口呼”制度,开车门、屏蔽门时执行“一确认、二呼唤、跨半步、在开门”等程序,设备操作时执行“停顿、确认、再操作”,关门时,通过尾端软管灯确认屏蔽门与车门间的空隙无人无物,防止“夹人夹物”动车,在值乘列车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及时与行调反馈信息等流程。

③乘务司机的交路是固定的,全体乘务司机必须按照管理部门安排好的交路值乘自己的各个车次而不得随意更改,更不得无故迟到、漏乘等。

2 乘务安全管理的风险点与难点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

地铁运营中,人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第一大因素。

第一,多数事故的发生起因于人的侥幸心理和疏忽,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如有些司机为了图省事,不按规范、标准化的作业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造成地铁行车事件、事故的发生。

第二,部分事故的发生在于人的麻痹、自大心理。如有些司机认为地铁在正线运营过程中都是ATO(人工自动驾驶)模式驾驶,没必要在对列车进行监控,因此便在驾驶列车的过程中存在麻痹大意、自大等心理,导致在行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为安全行车埋下隐患。

第三,司机的业务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营。遇突发事件时,司机业务技能的高低和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地铁的安全运营,如遇到故障时,司机不能够有效处理或者因心理承受力较低慌了神,都会导致地铁运营的暂时性中断,给地铁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2 设备的不可靠状态

设备设施是地铁运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追要包括供电、车辆、通信、信号、机电、基建设施等系统,设备设施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的安全。因此,地铁运营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设备设施的安全。

第一,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设备陈旧和老化。据统计,在地铁火灾事故中,大部分是因为线路老化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陈旧的设备难以满足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地铁运行水平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设备使用、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不完善,导致实际的操作中操作人员我行我素。其不规范操作会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从而形成安全隐患;更有甚者,会导致设备故障,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第三,监督检测体系不甚完善。地铁运行环境复杂,所用设备多,管理起来难度大,有效的检测和监督能促进地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3 案例分析

3.1 事故概况

X年X月X日10:24,我国某地铁10209次司机值乘列车以ATO模式进站时,接到行车调度员命令:司机转PM模式进站对标,对标停稳后在PM模式复位VOBC后再开门作业。司机复诵并执行行调命令(行车调度命令后,该名司机的队长立即对其进行了提醒,要求其注意开关按钮,执行操作开关按钮程序后再操作)。

列车对标停稳后,司机打开设备柜在复位时没有执行手指口呼,错误按压了MVB按钮,导致列车车辆屏出现黑屏,列车启动电机自检程序,无法动车。10:28,列车电机自检完毕,列车恢复正常,司机恢复列车各项设备,10:29,司机尝试动车,正常驶出车站。受此影响,该趟列车延误近4 min。

3.2 原因分析

①当事司机工作责任心不强,未认真学习公司规章制度,标准化作业流于形式,在操作VOBC开关时未认真确认开关位置,也未进行手指口呼确认就盲目操作了MVB开关,是导致本次事件的直接原因。

②当事司机驾驶列车进站前,队长已向司机提醒:确认开关正确后再进行复位。但司机没有引起警惕,安全意识不强,错过了他控(防止误操作)的机会,造成事件的发生。

3.3 防范措施

①当事司机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执行列车信号、车辆复位等操作流程,操作设备时做到“停顿-观察-核实”环节,并严格执行“手指口呼”等准化作业程序。

②对司机开展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标准化作业和服务意识,严查日常生产各个环节的隐患,严防发生误操作事件,确保行车安全。

4 乘务司机标准化作业对乘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地铁司机是地铁运营服务的最基本工作人员之一,是为乘客服务的直接体现者。司机的作业习惯也直接关系乘客人身安全,关系到能否兑现广州地铁“安全、准点、快捷、舒适”的服务承诺。因此,地铁司机不但要具备熟练的列车驾驶技术、专业知识、列车故障,应急事件处理等技能外,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行车安全习惯。

4.1 提高司机可操控性,保证行车安全

人在人―机交互环境系统中是最可靠的环节,因为人的思维、预见性和处理异常事件的能力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人在操作时受到自身生理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失误。实践表明,建立合理规章制度,推行标准化作业是提高司机可操控性的有效手段,实行标准化作业明确了司机在值乘列车时的标准,使得司机简化或者漏操作某些作业环节的现象明显减少,保证了行车的安全、准点。

4.2 控制行车外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地铁乘务运作中存在着多种安全风险点,将这些风险点的作业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使司机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作业有效的控制行车外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有效的防止行车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

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以下简称三北线)乘务运作为例,目前,三北线存在出入厂驾驶模式转换、检修股道发车、试车线摆车、正线停放过夜车、开行过线车、一厂双线运作等多种风险点。三北线的管理人员针对这些风险点分别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将作业程序精简、总结后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下发司机学习、执行,有效的控制了行车外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保证了行车安全。

5 实现乘务司机标准化作业的建议

5.1 实行标准化作业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新入司的司机学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乘务管理人员应充分抓住这一点,强化标准化作业培训,使其从一开始就养成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针对上线司机,可以利用中班候班会桌面演练、下中班故障实操、尾班车故障演练、两端终点站业务抽问、技术比武、业务兴趣小组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标准化作业评估、评比,这样既提高了司机的标准化作业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司机的业务水平。

5.2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强化责任心,保证行车安全

地铁司机单兵作战的特殊性决定了上班时间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责任心,司机“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他们的手上掌握着千百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电客车司机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都将给乘客的出行带来影响,加之目前司机队伍年轻化,年轻司机较为普遍的存在行车经验欠缺,思想波动比较大,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等不足,为更好地确保行车安全,乘务管理者应当加大对司机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司机安全红线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人人月要安全”的良性局面。从而,有效的保证地铁行车的安全。

5.3 强化现场管理,确保运作安全

在乘务安全管理中要结合关键岗位、关键作业、关键时间、关键人员等实际细化劳动安全防范措施。加大监督防范力度,定期深入一线,特别针对防挤、防脱、防冒等安全重点。强化现场作业卡控,大力整治劳动安全违章、违纪、违规行为,绝不讲情面。针对薄弱司机必须制定防范措施,例如:刚刚通过考试新上线的司机实行双人搭班、轮值添乘制度;司机长假、长病归岗后进行回炉培训重新鉴定上线制度。只有严把现场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保证乘务运作的安全。

5.4 制定合理奖惩制度,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奖优罚劣是动力,也是提高一线员工执行力的一个好方法。应针对地铁司机岗位工作特点,建立各自“生产岗位工种责任制”和“电客车司机岗位作业标准”,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奖优罚劣,加强月度考核综合管理,坚持“按劳分配”,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制定奖金分配考核办法,实行绩效奖金制度,对于优秀的员工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其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标准化作业,保证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戚秀卫.如何做好乘务司机安全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6).

[2] 肖碧辉.司机标准化作业在地铁运营安全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4).

[3] 于和平.司机操纵可靠性初探[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3).

篇5

关键词:地铁安全、地铁风险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n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more important risk on som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Key words: the subway security, subway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目前地铁的发展概况

截止2010年底,全国拥有地铁运营线路4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217公里,从目前的各城市地铁开通来看,我国地铁建设将迎来新的热潮。我国已批复建地铁城市达到了28个,分布于4个直辖市及黑龙江、辽宁、浙江、江苏等16个省份。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等)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交通方式,由于大容量、用地集约、能耗低,快捷、绿色、安全、舒适等特点,是未来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更改异常困难,票房收益低,地下工程高风险和营运安全管理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轨道交通作为新生事物和城市经济的巨大引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异常广阔。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达260公里,正在建设或申请立项的城市达20多个,总规模达4300多公里。仅北京、上海和广州3地的近期建设规划达578公里,投资估算1800多亿元。

近年来,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问题发生的很多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上海地铁董家渡施工事故;北京5号线崇文门的施工事故;杭州地铁工地地面坍塌等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和警示。

二、地铁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根据科学研究,安全事故都具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国际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也就是说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和避免的。

上海地铁董家渡施工事故,经查明事故原因是施工单位在用于冷冻法施工的制冷设备发生故障、险情征兆出现、工程已经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去排除险情,而且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直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调整施工方案,且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存在欠缺。总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失职之责。

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营运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工程风险和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1)对大规模、高速度、跨越式、超常规地铁工程建设发展,管理队伍不知如何适应。

(2)对基坑较深、规模较大、施工环境条件困难、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等问题的工程,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跟不上。

(3)对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管理手段不了解,不知如何去适应。

(4)对轨道交通这一高风险工程的管理质量安全控制方式不匹配。

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工程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有助于尽快地降低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三、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应重视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1)地下水是轨道交通工程主要敌人。

(2)不仅要重视深层高承压水,还要重视浅层微承压水。

2、周边环境对地铁工程的影响:

(1)工程影响范围内水,电,煤等各类管线。

(2)工程附近的建筑物及构筑物。

(3)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暗河、液化等。

3、地铁施工中监测问题:

(1)施工监测是地下工程的关键。

(2)要建立第三方委托监测制度。

(3)要明确监测单位报警的职责。

4、地下工程相关预控、预防和预警的布置:

(1)工程监控重心从事后验收转变为事先预控。

(2)条件验收为手段,防范各类事故的风险。

四、地铁工程中关键工序验收基本要求

地铁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是指影响地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部位和环节(验收节点),在施工前由施工单位对相应的技术、施工周边环境、人员配备、施工设备等相关条件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而进行自控自检,监理单位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第三方监测等单位对相关条件进行验收,主要的节点验收节点介绍如下:

1、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节点条件验收前提包括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基坑开挖、地下墙堵漏施工方案通过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的审批。相应管理实施细则已编制并经审批;围护结构及圈梁已完成,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2、基坑开挖节点条件验收条件包括地基处理已完成,并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降水已满足设计施工工况;施工现场基坑外以相应的排水措施已落实;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管线等的保护措施、以及能承受变形的能力已调查,制订好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按监测方案对周围环境及基坑监测控制点已布置且已测取初始值;各分包单位资质经过审查且符合相关规定;合同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施工机械、支撑系统都已安排到位;卸土区域落实和途径的手续等办妥;建立了相应的现场管理制度;对工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辩识和分析,已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落实抢险方案;监控管理系统已建立并正常运行,前期的信息已按要求上传;相关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设计及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3、地铁站端头井结构移交节点条件验收包括端头井结构已完成,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结构尺寸和洞门中心已复核且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渗漏情况满足盾构施工要求;相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4、盾构进出洞节点条件验收包括施工现场已完成勘察、设计交底;工作井已通过结构条件验收,其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满足盾构施工各阶段的设计要求;盾构推进、测量、监测施工方案和管理细则已编制且经审批;施工现场各部门的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已按要求完成;设计要求的出洞区域的地基加固完成,且各项加固指标经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对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辩识和分析,编制完成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员、方案;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已建立并正常运行,前期工程信息已按要求上传;设计及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5、首推100环节点验收包括推进轴线偏差(高程、平面)汇总及分析;100环拼装纵缝、环缝高差汇总;管片破损、渗漏情况汇总和修补方案;防迷流测试汇总;推进监测成果汇总及分析;相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6、联络通道结构开挖节点条件验收包括施工现场已完成勘察及设计交底;设计要求的开挖加固措施已经完成,各项加固指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并出具检测报告;联络通道结构开挖、冻融变形控制施组已审批并组织了各方讨论会,相应的管理细则已编制审批;周围环境监测控制点已按监测方案要求布置完成,且已测取初始值;对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辩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员、方案; 相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已经实施并正常运行,前期工程信息按要求完成上传。

五、结论与建议

地铁质量安全重于泰山,因此,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预防与完善:

1.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地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地铁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相应的安全职责,保护地铁安全设施,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铁建设、运营等安全管理的相关标准,加强各方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隐患。

2. 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防灾应急机制,制定日常建设、运营事故处置预案,做好各项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现场的组织实施,定期模拟演练,确保应急协调联动。

3.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方的责任意识。

篇6

关键词:地铁;车站票务;票差分析;AFC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繁忙,票务工作已经成为各运营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服务工作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运营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运营公司对外的形象。随着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不断增加,AFC票务管理系统将在网络化运营环境下运作,并显示以下特性:(1)管理层次从单线建设的2级体系提升到3级管理体系(2)线路票务管理大部分功能移植到清结算中心,线路票务管理功能减弱(3)网络化票卡计费方式(含票款清分规则)和车票管理工作走向全面信息化、规范化,其效率和服务质量将不断提高。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业务和应用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的终端,进而对于网络设备、服务器以及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网络安全的威胁,地铁票务项目中对各个站点服务器的网络安全和维护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鉴于方便监控和维护地铁项目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设备的参数,票务的数据高度安全,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软件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地铁票务服务器管理系统既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软件的最重要的子系统,也是维护地铁票务系统的最为需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实现地铁票务采集各地铁车站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信息并监测其运行状态,对于超负荷运行或配置发生变更的情况产生预警事件,并形成告警通知管理员。管理员可通过地铁票务控制服务器终端,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或重新配置。 本系统将为地铁票务项目管理和维护各地铁站服务器提供更为快捷、高效、实用的方案,为以后类似的地铁票务服务器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一、天津地铁票务清算管理中心(ACC)是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AFC系统最上层的管理中心,将承担全市轨道交通票卡发行、票务收入的汇总、清分、资金划拨和线网AFC系统的运行监督,同时,它还负责处理一卡通车票在轨道交通中应用的清分和管理及对整个线网客流信息的汇总分析。类似工程目前国内仅广州、上海部分建成,本次签约项目为该中心一期工程,将完成ACC系统构建及一号线AFC系统、二号线AFC系统及一号线南延线AFC系统的接入并网运行。

一号线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改扩建总包项目是对既有一号线AFC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主要目标为实现一号线AFC与ACC、线网中其它线路的“一票通”、城市其它公交的“一卡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

从2013年的票务审查报告看出,2号线:一类票务差错总计82次;二类票务差错244次,平均每天0.9次,补款总计415.76元,3号线:一类票务差错总计109次;二类票务差错405次,平均每天1.4次,补款总计1310.55元。下图为2013年1至12月份2、3号线一、二类票差统计的次数。

图12013年1-12月份2、3号线1、2类票差总次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大家对票务政策越来越熟练,2、3号线的下半年度的票差较上半年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但下半年却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势头,因此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票差的出现,对以后车站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通过对2、3号线2013年出现的一、二类票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出现票差的主要原因,其中:

解行长短款:5元一捆中有一张1元的,这种情况可以将票务室中的零钱换成整钱,统一车站只解行一百元钱。

半自动少交营收:客值在结算半自动的时候要仔细核对BOM打印的凭条与实际钱数是否一致。

SC上清算营收未录入:每月1号清算营收。

日结算单

1.运营日结算单中票务室结余与营收结存数据录入错误

2.未做现金流转以及运营日结算

3.未做现金解行

4.明日解行金额未录入

自动售票机(TVM)

1.凭条修改未写备注

2.回收纸币未选取对应的设备号

半自动(BOM)

1.BOM配发与结算录入错误

2.凭条上传系统时间问题

3.BOM登陆系统与SC配发结算不是同一人

其中,2013年度2、3号线票务差错分类及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图22、3号线2013年度票务差错分类饼状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出现票差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车站计算机系统的录帐过程,同时造成票差的其他原因可能是对新票务政策的熟练程度不够,也可能是自己的不细心疏忽大意或是遗忘所致。由于票务政策的不断变化,故本文只针对性的提取2013年1月份到9月份的截止到目前为止票务政策没有变化的部分,仔细的分析2013年10月份至2014年1月份的票差原因。

其实在SC上只要细心录帐,将自动售票机的钱票清空并准确核实钱票信息,完全可以避免出现差错。通过以上对票差的分析,并结合自己在车站的经验,统计出易出现票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

方法一:编制了通俗易懂的口诀,主要起到提醒的作用

设备编号要对应 流转结算莫忘记

凭条修改写备注 差异原因要找到

月初一清算营收 每周一现金解行

机器钱票要清空 凭条核实再录帐

上传系统要及时 细致录帐最重要

可以将口诀打印贴在录帐的SC旁边。

方法二: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录帐流程做了如下表格,可以打印出来,每做一步在后面画上对勾。

1.在机器上.2查看钱是否回收完毕

2.若未回收完毕,查验机器是否卡钱或循环股是否有钱

3.取出钱以后,再次.2查看钱是否完全取出,确保钱已全部在机器中取出

4. 核实凭条与实际钱数保持一致

5. 若不一致以日结单为准,如果解行为两天的只要总数对应即可

6. 录帐时选取设备编号后,立即选取对应的设备来源

7.现金流转收益待解行

8.运营日结算单输入备用金钱数

方法三:录帐完成后带班长要再次核对一遍钱箱清点记录和BOM结算记录,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用拍照的形式进行监督。

票务管理系统具有形象现代化、管理一体化及信息实时性、防伪可靠性以及核算严密性的特点。通过对网络化AFC系统的票务管理流程和所建立的票务管理分级框架与功能的详细了解,将为提高票据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奠定基础。由于票务政策的不断变化,上面的这些方式重在形成一个思维习惯,培养值班员的细心程度、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通过在车站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票差有所减少。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火灾报警;消防联动

中图分类号: X928.7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多,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空间有限、用电设备多、供电要求高、人员特别集中等特点,这些都给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设计方面,浅谈对城市轨道交通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些看法。

火灾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因其自身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火灾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联动关系:

轨道交通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一般涉及轨道交通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化集成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这三个系统。

火灾报警信息由火灾报警系统(FAS)提供,对于专用消防设备的联动由FAS直接联动控制;对于火灾情况下,车站消防广播、CCTV系统等的联动控制由自动化集成系统完成;对于共用环控设备采取模式控制,模式控制则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完成。

轨道交通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它们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消防灭火工作的成败。这些设备除可自动启动进行工作外,还应能独立控制其启、停,不应因其他非灭火设备故障因素而影响它们的启、停。同时,车站控制室由自动化集成专业设置紧急后备盘(IBP),通过硬线直接启动控制这些重要消防设备。

3、从管理角度预防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

我国目前的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全国系统性的轨道交通运营规范,并且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形成。而且项目开工前,没有经过统筹的安排与设计,导致施工混乱无序、盲目赶工期和运营难度加大,这样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各地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各运营单位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收入直接与安全生产指标挂钩,真正把安全生产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范畴之内。

(二)解决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统筹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管理,规范其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完善其运营安全管理法制建设,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的层次。完善安全评价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指导危险源控制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火灾发生后,空调系统对火灾发展影响较大,如不及时关闭,会助长火势,还会通过管道向其它部位蔓延。火灾时,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来停止相关空调系统的运行,防排烟设备则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和人员疏散,在疏散通道内通过正压送风,使其空气压力大于其它部位,可防止烟气进入。如果是探测器误报,联动这些设备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惊慌。

手动报警按钮作为人工报警的一种直接手段,在轨道交通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区间隧道作为区间报警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把水流指示器的动作信号,作为一个报警信号,同时在主机上显示了报警部位,但不能启动喷淋泵,如果随后压力开关也报警,二者相“与”,作为火灾的确认信号,自动启动喷淋泵。

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是启动消防泵的确定信号,同时要求将消火栓按钮的位置送到车站控制室,标志着火灾已人工确认,消防系统已投入运行。

为了扑救方便,火灾时切断非消防电源是必要的,但是切断非消防时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各防火分区独立配电的,在变电所400伏低压柜切除非消防电源(分励脱扣器),按防火分区切除非消防电源(分励脱扣器)。同时,切断顺序应考虑按防火分区的范围,逐个实施,以减少断电带来的不必要的惊慌。切断非消防电源的同时,接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保证人员的正常疏散。

电梯系统,火灾时,非消防电梯需控制停留在疏散层,对于疏散层的理解:当火灾发生在站台层,电梯应停于站厅层,当火灾发生于站厅层,火灾应停于地面层(如有),同时火灾报警系统接收其反馈信息。消防电梯迫降后,可由消防人员控制使用。

扶梯系统,火灾时,对于参与疏散的上行扶梯需继续保持运行,以便于有效提高人员逃生效率,对于下行扶梯需停止运行,以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车站重要设备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当气体灭火保护区域发生火灾时,FAS收到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报警指令,发火灾模式指令给BAS系统,由BAS系统应立即关闭保护区相关的风阀,风机等设备,并显示动作反馈信号。

对于防火卷帘,以两个探测器的“与”门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比较安全。卷帘门的感烟探测器报警卷帘门半降,不致使人员疏散受阻,火势增大后,感温探测器动作,可以使卷帘下降到底。阻止火势蔓延。

自动售检票系统,当发生火灾时,FAS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发救灾命令给AFC车站计算机,AFC自动打开自动售检票闸机,同时车站控制室也可手动打开自动售检票的闸机。

对于CCTV与PA系统,当有火灾发生时,发出火警信息,轨道交通自动化集成系统在接收火灾报警信息后,应自动切换CCTV监视火灾报警区域,同时在HMI 上发出弹出的窗口信息,操作员需作出确认后才将服务广播强制切换成火灾应急广播模式,指导乘客安全有序疏散,如不确认或选择取消则继续正常服务广播。

门禁系统,当发生火灾时,FAS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发救灾命令给车站门禁系统,自动打开门锁,同时车站控制室紧急后备盘也可手动打开门禁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已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绝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地下建筑,与外界连通的开口相对较少,人员集中,客流量大,因此,一旦发生火灾等需要紧急疏散的情况,若乘客及其他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则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在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事故事件中,危害最大的主要是站台和隧道内燃烧、烟气、有毒物质的扩散等形成的人员伤亡。这其中列车在隧道区间内发生火灾时,乘客等人员疏散时地铁各类事故救援的难点。因为,地铁区间隧道内空间相对封闭,疏散条件差,若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热烟气较难控制和排除,且火灾不易扑救,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在国内现行的有关规程和规范中,尚未对地铁隧道火灾时乘客疏散方式有较明确的规定,国内不同城市地铁所采用的疏散方案也不完全一致。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专家对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扩散与人员疏散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地铁列车区间火灾人员疏散的思路和建议。

4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其他系统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充分发挥联动设备的功能,最大程度减少火灾发生引起的灾害。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篇8

[关键词]地铁 事故 应急疏散

中图分类号:TE93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61-02

引言

武汉是中部崛起的“火车头”,建立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对其十分重要。2004年7月,轻轨1号线通车试运营;2012年12月,地铁2号线通车试运营。自此,武汉开始迈进地铁时代。本文主要针对“地铁应急疏散能力评价”问题,通过对武汉光谷地铁站的实地调查,分析并结合地铁灾害事故的特性,从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急救援设施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对地铁站提出改进的建议。

1、城市地铁应急疏散能力现状

乘坐地铁是中国新兴的交通方式之一。现如今,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地铁已经遍布中国的大城市。地铁可以缓解交通压力,进而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但是地铁也会出现由于大客流导致的拥挤、火灾,甚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随着地铁的发展,乘坐地铁出行的人数增加。而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窄小的空间,发生突发事故时,极难安全疏散人群。2011年7月5日上午,北京地铁4号线电梯发生了1死29伤的重大安全事故。紧随其后,上海又出现列车追尾事故。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在让人唏嘘不已。

2、问卷分析

为了解3个基本事件(安全疏散因子)对地铁安全疏散的影响程度大小,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了数据收集。在问卷设计方面,依次将基本事件(Xi,i=1,2,3)的影响程度划分为A(重要)、B(较重要)、C(次要)三级,调研对象为地铁站内随机抽取的乘客以及网上用户。其中在地铁站问卷发放总数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99.33%);在网上问卷发放总数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100%)。)

2.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2.2.1 不同性别地铁乘客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调查与分析

1.乘客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由图1分析可知,男女乘客对地铁安全常识的了解情况大致相当。但总的来说,对安全常识非常了解的人极少。

2.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了解程度

由图3、图4来看,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男性乘客较强于女性。但是,无论男女,应急避险能力都是不足的。

2.2.2 不同年龄地铁乘客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调查与分析

由图5可知,由下图分析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大致成正比例上涨趋势。但是,非常了解的乘客很少。

2.2.3 不同学历地铁乘客应急避险能力与意识调查与分析

1.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了解程度

由图6知,对于突发事件,不论学历的高低,多数人都不知该怎么面对。

随着学历增长,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的了解程度小幅度上升。但总体不高。笔者认为,虽然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是只要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事故仍然是可以预防甚至避免的。

3、光谷地铁站应急疏散设施调查

依照用途不同,大致可将地铁应急疏散设施分为以下几类:指向疏散标志类设施、消防类设施、监控通信类设施、应急救援类设施、其他辅助设施。

3.1 指向疏散标志类

指向疏散标志类指向疏散标识是否合理有效,关系到应急疏散的时间长短以及应急疏散路线的科学性,进而关系到地铁应急救援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武汉地铁各站内均设有安全出口及紧急出口标志牌。指示牌中包含出口附近的主要街道名称乘客可以根据目的地选择最方便的出口。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武汉光谷地铁站BCEF四个出口的指示牌,并非大型商场等容易识别的地方。武汉地铁站内的地铁线路图对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的主要建筑和换乘车辆作了详细描述,但其中没有应急疏散路线的有关信息。实地调查中,发现地铁站内的柱子底部和墙壁上部均设有安全出口标识。

3.2 消防类

武汉市光谷地铁站内地铁装修材料均采用了花岗岩等不燃装修材料,且车站内也有各类消防设施,。笔者认为,为防止乘客被毒烟呛晕的悲剧重演,制造车辆的材料除了耐燃外,还应低烟无卤。

武汉地铁站内除图14所示灭火器使用说明外,本组成员并未在其他地方发现详细的灭火器使用说明。武汉地铁站内有齐全的消防设施,据工作人员透露车站和中央控制室都设有自动监控系统。

3.3 监控通信类

武汉地铁在站台、站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全方位的监视器,方便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处理。在地铁每节车厢内,还配置“紧急解锁按钮”、“紧急报警按钮”等应急逃生系统设备。根据相关安全设计,即使意外断电,乘客也可用手拉开车门逃生。地铁站内设有多处手动报警按钮和紧急通话器以及急手拉制动按钮,均可供乘客应急逃生时使用。图15为本组成员拍摄到的光谷地铁站内的监控信息类设施。

3.4 应急救援类

武汉地铁仅在各中央控制室内设有自救呼吸器、医药箱及急救箱等应急设备,站台上并无该类设备。地铁每节车厢内均有安全锤,旁边配有使用说明,只是说明文字较不清晰,如图。

4、其他辅助类

除以上几类防灾应急设施以外,地铁内还设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设备。

武汉地铁站内的屏蔽门系统无论平时还是灾时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站内设有升降电梯,也极大方便了残疾人乘客。

5、提高武汉地铁应急疏散能力的建议

5.1 乘客安全意识

5.1.1宏观

(1)政府应加大对公民的地铁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对地铁工作部门的监督,确保地铁硬件设备的完好。加强各领域地铁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当前,地铁方面对乘客安全知识的宣传较少;乘客仅了解十分浅显易懂的安全知识。地铁公司应加强安全乘车宣传力度,教导乘客文明安全乘坐地铁、正确使用地铁安全急救设施。

(2)地铁安全教育,应走出车站,走向社会,走向学校以及家庭。可采取各种灵活的手段,如加大社区论坛的宣传,在网上开博客、微信朋友圈等。

(3) 定期对武汉地铁乘客进行安全知识了解程度的普查,及时掌握乘客安全意识的状况,反映问题,做出解决方案,以便进一步推广安全知识。

5.1.2从微观上来看

(1)利用车内的宣传工具推广地铁服务设备的使用,建议推广武汉通的使用,扩大武汉通的使用范围,方便乘客的出行,并在武汉通卡面上附带安全知识。不仅如此,地铁公司可在列车内的电视中播出有关地铁乘车安全的动画,能够吸引小朋友,起到普及作用。

(2)拍摄相关纪录片,播放一些典型事例,唤起人们安全意识。相关部门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案例分析,或将安全事故等问题以微电影形式在地铁中播放,让乘客了解乘坐地铁时的安全常识。不仅如此,可以在节假日开展有奖问答的活动,鼓励乘客参加,在娱乐的同时学到安全知识。

5.2 工作人员安全培训方面

首先要加强地铁员工的安全意识,然后要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 地铁员工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对乘客应做到细观察、常提醒,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提醒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哪些行为是有危险和不妥的,并教授正确的方法;教导乘客在地铁发生紧急事故时该如何有序地撤退到安全处,建立全民的应急防范意识。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把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员工的奖金挂钩,以此来提高了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3 地铁安全设施方面

1.定期检修或更换地铁内已有的各类防灾应急设施,及时消除隐患,避免由于设备陈旧、维护不当而造成的事故。

2.合理优化站内不明确的标志,要在指示牌上明确标明站内各类设施的位置及最基本的使用方法。

3.武汉地铁应吸收其他城市地铁的先进经验以加强自身的应急疏散能力,也要从其他事故中反省,择善而从,不善则改。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普及使用灭火器材的相关知识;另外,在站台合适位置也可增设氧气瓶等一批应急设备。

6、结论

本文通过各方面的分析,总结出武汉地铁应急疏散能力较强,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乘客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安全设施数量和种类可适当增加。地铁安全意识的普及以及地铁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支持。相关部门要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改善工作; 乘客要树立地铁安全意识,时刻注意着“安全第一”,那么武汉地铁应急疏散能力就能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对安全抱有轻视心态、设施不合适等因素常常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对于各类防灾应急设施及其检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多制定几份合理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对于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加强训练;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强。

如果有关部门将以上措施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人员、器材、预案”三落实,消灭安全偶然论,不仅能够使地铁的综合应急疏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能使我国地铁成为安全、可靠的“绿色交通列车”。

参考文献

[1]聂华菊.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06,12月31日.

[2]王驰 某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2007,06月01日.

[3]代宝乾 汪彤 丁辉 北京、东京及釜山地铁防灾应急设施现状调查研究第1 7卷第7期安全科学学报2 0 0 7.

[4]孔维伟 刘栋栋北京复兴门地铁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 2009年12月.

[5]徐高峰韩国大邱地铁火灾的启示 《浙江消防》 2003年04期.

[6]蒋雅君 杨其新 地铁火灾的预防对策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9期7.

[7]安全管理网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及消防安全对策 2013年11月12日.

[8]刘智成 史聪灵 钟茂华等.地铁车站突发客流疏运能力的理论计算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9):34~39.

[9]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以人为本;地铁运营服务;服务质量

地铁运营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在地铁运营服务中是否能做到以人为本是地铁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地铁的运营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乘客人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为乘客创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贴心的服务。

一、“以人为本”与地铁运营服务的关系

以人为本是改进和提高地铁运营服务质量的根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指导思想,才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地铁车站是体现地铁运营的人性化服务,如地铁建设中同一个站点按照不同的方向和街道设置多个出口,充分体现了地铁运营服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每个站点设置楼梯和升降电梯,这一措施有效的改善和提重物的乘客上下楼的困难境地,使患者身负重物依然能无障碍的行走和搭乘电梯,通过这种方式改善乘客的乘车条件,是地铁运营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所以车站建设和设计中尽量做到人性化,是改善和提高地铁运营服务的根本。

在地铁运营服务中,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同样是普通乘客,所以服务人员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位乘客希望有怎样的一个乘车环境,一般的乘客都希望在搭乘地铁时购票、乘车、出站都舒适、安全、方便、快捷,不希望将时间浪费在排队买票上,手提重物时依然需要走楼梯才能出站等。因此,地铁设计人性化和人性化服务才能有效的改进和提高地铁运营服务质量,只有各工作人员在地铁运营服务中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才能有效的摆脱目前地铁运营行业的困境,从而使地铁运营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地铁运营服务

(一)有针对性的服务

地铁运营服务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地铁运营服务的目的就是满足每一位乘客的乘车需求,随着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水准、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地铁运营服务中要使乘客满意,仅靠所谓的标准化服务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必须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断的优化地铁运营服务,从设施环境和拓展服务两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种亲情服务,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类型的乘客,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位乘客的需求。

(二)加强地铁工作者的主动性

以人为本是改进和提高地铁运营服务质量的根本,是保证地铁发展的核心,地铁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使人民获得一个更好的乘车环境。“创新发展,以人为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领导理念,更是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服务的创新,所以地铁的发展必须依靠地铁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地铁运营服务的提高和创新并不是依靠创新型人才,而是在地铁发展中不断的激发工作者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使各地铁工作者能够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乘客,创造和谐的地铁环境。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以人为本是确保地铁运营服务的基础。结合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及乘客需求,不断的完善地铁运营服务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总结以往地铁运营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其可行性。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与奖励,在压力与动力并行的工作环境下,加强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从而提高地铁运营服务质量。

(四)完善“窗口”运营服务

将“窗口”服务与运营行车有机的结合,在地铁运营服务中“窗口”服务和运营行车是相辅相成的,行车运营是支撑“窗口”运营的基础,而“窗口”服务是确保正常行车的前提,只有是使地铁正常运营才能确保乘客有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地铁运营主要包含行车统计分析、客运管理、票务管理等,客运管理和票务管理直接面对的是乘客,所以由运营科直接管理“窗口”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直接面对客户的意见、投诉、建议等,从而得到客户的第一手资料,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运营服务。

(五)建立外部监督机构

地铁是一种短途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大,每天的客流量也不尽相同,一位乘客的不满都会给整个地铁运营服务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不能让服务质量随客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哪怕仅有一位乘客也要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地铁运营服务中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放宽视野引进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构的主体是乘客,乘客即是监督人员,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督管理系统,由乘客相互推荐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通过乘客自行管理、自行监督,尽量满足每位乘客的需求,这种监督机构的设立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双管齐下,从而提高地铁运营服务的质量。

(六)全方位发展软、硬件设施

只有将地铁运营的软、硬件相结合,全方位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地铁硬件设施是指地铁运营中的各种系统,如线路电力系统 、车辆配置系统法、自动售检票系统、行车组织系统、通讯信号系统等,软件设施是指行车运营中的服务、管理、维修、组织等人为因素。只有使硬件与软件共同发展,才能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如,在地铁运营初期地铁站都会有服务人员在各个岗位为乘客服务,每位服务人员都要求文明用语、行为规范、着装仪表、微笑服务等,一开始乘客都较为留意和满意,但长期以后,乘客关心的更多是乘车的舒适度、速度、安全性等,这也说明为乘客提供较高的软件服务并不能完全满足乘客的乘车需求,所以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行车系统发送车辆的及时性和安全性。由此可见,乘客只有在舒适、安全坐在地铁中,享受到地铁的平稳、快速、安全的同时享受服务人员的微笑服务,才能使乘客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真正的满足乘车需求,所以严格按照“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同时人性化的设计地铁硬件设施,才能真正提高地铁运营服务质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交通也愈加的拥堵,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与推广,能有效的缓解城市拥堵情况,由于城市人口流量较大,地铁运营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地铁运营公司应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与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更好的服务乘客。

参考文献:

篇10

本文从火灾灾害因素、发生的原因等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系统的人员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对象、环境的影响,其人事管理缺陷等都可以引发事故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预防火灾事故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典型事故;地铁系统;预防措施

一、国内外地铁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

世界地铁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的地铁发展只有四十年,因此,通过国内外地铁火灾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地铁火灾的发生原因分析图。(详见表3-1)

二、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的预防

1、严格管理制度,分解管理职责

地下铁道管理人员(包括负责人)应该轮流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安全防范措施。管理部门应该将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人员,并且有检查监督机构和奖罚制度。为了防止爆炸和纵火等罪犯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内应有严格的监控措施。在各站入口处、车厢内、过道处和隧道壁上设置自动监测、检查和记录设备,以便能及时发现上述罪犯,并由警方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应受到严格的安全技术、医护急救和消防知识培外,每年还要接受定期训练,以便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安全、医护急救和消防,使之能在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协助消防人员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2、研究并推广地铁安全设计

在进行地下铁道设计时,应该充分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结合常规设计方法,进行地铁安全设计。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绝大多数是由烟雾中的有毒气体熏倒、中毒或窒息所致,因此,有效的排烟已成为地铁火灾时救援的重要措施。故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火灾情况下的通风条件。目前我国地下建筑最深已达十几层,这对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是不利的。应该加强工程材料内部结构的不燃化。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5分钟,地铁内的广告牌均采用不燃材料。机车和车辆及装饰品也都采用不燃材料。

3、设置火灾控制系统

设置火灾控制系统时应尽可能将消防控制室与变配电室设置在地面建筑内;火灾控制系统应具备接受火警,指挥安全疏散,开启消防泵,固定灭火装置及防、排烟设备,关闭防火门,关闭电源等功能。各防火区的防火卷帘应与自动喷淋系统联动。大型中心车站应设置感温、感烟报警器和自动喷淋装置。城市轨道交通内应设置事故电话和人工报警按扭。在隧道两侧应设置消防专用门,内装室内消防栓、通讯插座、移动式照明电缆设备,作为地铁工程专用水枪应具有直流、喷雾、开花的功能。在疏散通道明显部位,还应配置呼吸器。由于地铁内空气对流差,湿度大,因此,电器设备和线路应具有防潮、防霉性能。对隧道内的电缆管线应用搪瓷板、石棉纤维板隔热防火。变、配电室应设置独立的通风排烟系统,配备卤代烷灭火器。疏散指示灯的电源应采用15伏,并有备用电源。

4、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风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环境为完全封闭的地下隧道以及地铁车厢构造的特殊性,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就尤为重要。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客室通风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离心式风机集中风源、管路送风等方式。例如,上海地铁由德国进口的地铁列车在通风设计上将各节车厢贯通,使列车在速度变化时利用空气的惯性增加了乘客的风感。夏季进入客室的空气首先经过空调降温再被进风机送人客室,完成换气和降温的任务。另一种是采用离心式风机分散风源。例如,莫斯科地铁无空调,采用了安装在座位下的分散离心式风机进风、车顶引流式排风的方案。由于强迫通风与气体自然流动的方向一致,气流组织较合理,列车通风系统温度负荷很小,通风效果也较好。进风不直接吹向旅客,客室内舒适度良好。一般的地铁列车没有空调系统,宜采用分散式通风方式。

6、其他应对措施

(1)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火灾应尽可能驶向前方车站,利用车站站台疏散乘客,利用车站隧道防排烟系统排除烟气,如果列车停在区间,隧道通风系统根据多数乘客疏散相反方向送风,送风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掌握。

(2)当同一区间的其中一条隧道发生火灾时,另一条隧道也应立即停止正常行车。

(3)防排烟系统的火灾运行模式应经过多次实地试验,确定最佳组合。

(4)火灾安全疏散程序应经常进行模拟演练,不断检查各部门、各工种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安全疏散能力和综合救援能力。

(5)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内各种消防设施设备的经常性维修保养,并做到五查:查站内用电设施、查登记、点部位(站内仓库、储物间等)、查硬件设施设备情况、查贯彻落实使之能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和延长使用寿命。

(6)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防火知识的经常性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

三、我国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方面的几点建议

1、严格控制可燃材料

2、加强消防安全设施

a.报警监控系统

b.自动灭火系统

c.应急照明系统

d.消防通信系统

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排烟

a. 合理划分防烟区分。

b. 明确防排烟方式。

c. 提高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

d .设置移动排烟机用的排烟口。

e .设置隧道紧急自然排烟口,在区间隧道宜每隔400m左右设置直通地面的排烟口,以利于隧道的应急排烟。

4、做好安全疏散工作

a .列车在车站发生火灾的安全疏散

b. 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的安全疏散

四、小结

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因素主要有人、车辆、轨道、社会灾害等。建立科学安全的管理途径及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我国轨道交通的安全率。

学习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

(2)装备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系统

(3)建立监视及报警系统

(4)事故发生后要注意乘客的紧急疏散

参考文献:

[1]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

[2]周允基.《铁路火警问题的预防及处理紧急事故的措施》,2004. 1~6

[3]李耀明.《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武警学院学报:2005.12

[4]李启荣,黎少奇.《地铁火灾保障研究》,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5]陈鼎榕.《火灾事故下的安全疏散》,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