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还相当有限,如CAD,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远高于管理。就整个制造业来说,ERP管理软件普及率仅为10.4%。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能拥有1~2个层面的管理系统,或者不能将其中的每个分项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造成了信息孤岛。
3发展对策
3.1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培养信息化人才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制造企业自身应该利用各种渠道融资,包括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等,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还应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制造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效率,制造企业还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造企业可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用于引进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企业员工[3],根据不同层次员工对信息化的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方式及内容,分开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3.2加强宣传,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
政府要把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加以规划,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技术规范等,培育一批典型并推广其经验。多数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政府有义务帮助这些企业重新认识信息化。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制造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如果没有全员信息意识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实施信息化只能是虎头蛇尾,难免夭折。作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应该提升制造企业信息化意识以及信息技术对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用的认识。
3.3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完善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要广泛深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全局来看,制造业要增加内部局域网的使用率;就单个制造企业而言,应扩大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此外,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不应只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灵活使用。同时,制造企业要完善管理体系[4]。应广泛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如ERP等,以实现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搭建先进的管理平台,如“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壮大的需求。
4参考文献
[1]陆清华.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
篇2
摘要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影响与作用,并探索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管理信息内部控制影响与作用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其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内部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控制与会计有着并存的关系,财务信息化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内部控制形式的特殊方法,目前此方法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同时其对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但是在对其内涵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单纯强调技术的概念会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企业流程再造,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相应的组织保障,并且使企业管理的内容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内容,企业管理信息化强调“人本”理念。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信息管理的反馈控制理论认为,管理过程就是从信息输入到输出、经过反馈和修正、再形成新的信息输入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每次循环的延续时间就是管理周期,延续时间的长短则反映了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要缩短管理周期、提高管理效率,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管理活动做得好,内部控制有效,企业就能够实现它的目标,企业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如果内部控制无效,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将失去竞争能力,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三、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美国注协将内部控制确定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
1.信息化对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财务内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员工品质与知识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与授予权力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将发生以下主要变化:要求财务人员树立信息意识,更新控制观念。
(1)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臃肿的财务组织结构进行瘦身,这将使企业财务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快速沟通,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但责任更加明确,效率更高。
(2)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管理观念将发生改变。在信息化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了财务管理的能力。信息经济要求并引导着企业财务组织从机械式向有机式并最终向虚拟组织发展演变,要求企业的财务主管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发现内聚力和构造组织,既要有利于创造、革新、加快速度,又能在不断磨合中加强内部控制和向心力。
2.信息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财务管理的范围扩大:除了完成传统的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外,还集成了管理及财务的相关功能,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理财、财务信息查询等等;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所以我们应树立信息意识,更新控制观念,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
3.信息化对财务控制活动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保证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
(1)财务管理由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在信息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这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既要考虑股东财富,又要关注股东以外的相关利益主体,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由以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
(2)控制重点多样性。信息技术的引用增强了财务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为主,控制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4.信息化对信息与沟通的影响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管理实现了会计和业务的一体化处理,使会计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事中的动态核算,财务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取实时信息。这样,财务内部控制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使企业的财务、制造、销售等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同时,开放的财务信息系统为内部财务人员及外部的顾客、供应商等提供了开放的沟通管理管道,有利于内外部沟通的进行,使得企业的财务清楚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各自的责任,随时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生效情况,并可以从外部信息中获悉关于本企业内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企业完善管理的内部问题,是企业运用控制理论,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加强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管,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 优势 问题电子病案
一、医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信息化本身的优势
病案是患者信息的载体,病案数字化在临床信息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电子病案比较纸质病案有其本身特有的优势。电子病案能客观、真实、清晰、连续地反映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病程变化。其具有易于存储、便于传输、可跨科取阅、病案存档上交后易于查询等优势,使得医疗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医疗企业信息化建设使医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信息化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权益。信息化使医疗过程由医生为中心变为患者为中心。信息化下的医疗过程,患者可以节约排队时间,信息化的门诊过程采用叫号制,患者可以在一科挂号后的等待间歇去其他科室挂号、就诊,换句话说是电子系统替患者排队,完全不存在插队现象。与之相伴的电子化开药、阅片等功能也大大节约了患者就诊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患者的就诊过程高效有序。
(2)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医疗的透明化,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患者可以根据打印病志清晰地查询自身的每一步诊疗过程、护理过程、用药过程和病情变化,这就使得患者本身更具有主动权。此外,卫生信息化使得医生的医疗过程更加规范,尤其很多病房现在的信息化可达到改动会留有痕迹,使得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更严格、更谨慎,长此,可整体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让患者放心。
二、医疗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
1.医疗企业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在卫生信息组织结构方面,有些卫生机构设有多个信息部门,又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有的单位设有管理病案和图书的信息科,在这之外又设立有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有些卫生机构的信息部门功能单一,如有的卫生机构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仅仅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而没有担负其有效利用的责任;有些卫生机构信息部门在卫生组织中的地位太低,难以与众多的业务和管理部门协调开展工作。
2.信息主管人员的缺失或能力的不足
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对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医学信息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医学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管人员应在研究生甚至本科阶段接受正规的医学信息主管教育,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根据中国医学发展的现状总结经验,逐渐进步。
3.信息系统本身不完善
(1)信息系统自身速度慢,兼容性差,专科强度差。首先,信息化依赖电脑和网络,一旦电脑故障或网络故障,不用说信息化无法达成,正常的就诊过程能否保障也存在问题。此外,多数医疗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采用全院统一制,即全医疗企业共用一个相同的系统,那么系统必然存在专科性不够强的问题。以儿科的检查为例,在一些影像检查中,儿科检查与成人会有差异,在开检查时也会有成人和小儿的区分,那么专业的信息化系统就应当在系统建设时做好区分,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的系统中只设定小儿的检查,这样可大大节省医生下检查的时间,不用在若干检查中再去寻找标注小儿的检查。最后,很多时候,尤其周一上午,由于就诊人数的剧增和患者的集中,或多或少会影响系统的速度,使得电子输入过程受到阻碍。因此,医疗企业需要减少对软件供应商的依赖,在信息化建设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与厂商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在医疗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再大下功夫。
(2)电子病案的安全性有待解决。信息化本身依赖计算机系统,患者就可能质疑自身信息是否会外泄。那么医疗企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信息系统的登陆与输出。应对电子病历的输入、修改及使用进行严格授权,否则病历内容极易扩散,无法保障患者的个人隐私权。保护患者隐私,防止病例外泄是医生应尽的职责。保护患者隐私,防止病例外泄是医生应尽的职责,更是信息化建设应予以完善并提高的。从就诊患者信息化出发,最终达到全民健康信息化的伟业。
篇4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提供了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及根本保障,可以说基础设施成功了,整个信息化系统就成功了一半,日后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就会得心应手。当然,如果基础设施没有做好,那么随着信息化系统逐步投入使用,这些问题和缺陷就会逐步暴露出来,而处理这些问题和缺陷,就会占用管理人员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企业若正处在信息化系统的规划阶段或者准备改造目前已有的系统,那么就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1.1机房的建设
信息化系统是基于办公网络系统建立起来的,所以机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因为机房在大部分时间里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也常常在建设中没有受到过多重视,这也是日后机房容易成为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在建设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机房的位置:机房必然要向外布设线缆,考虑到走线方便,机房宜选择靠近弱电管线的位置,若机房距离管井较远,则建议在不影响楼体结构与外观的前提下为机房向外走线留出相应管道位置。
同时,为避免夏季暴雨进水,机房一般不建议放置在地下室,若机房一定要放置于地下室,则需做好防水,同理,若机房位置在最上一层,也要注意做好楼顶的防水,因为机房一旦大量进水后果往往就是灾难性的。
(2)地板承重:现在的机房一般都需要配备不间断电源(UPS)以供意外停电时使用,UPS的蓄电池重量非常大,若使用高容量电池,电池组的重量有可能达到300-500公斤,大型机房往往有多个蓄电池组,重量可能还会更大,这就要求机房的地板必须有足够的承重能力以确保建筑安全,需根据电池组的重量予以设计,最低也要达到500公斤/平方米,这一点可在建筑物设计时予以规划,也可进行局部加固以达到要求,但都需要在机房装修前完成。若机房地板承重能力小于300公斤/平方米,则只能使用放电时间较短的低容量电池并减少电池组数量。
(3)电路系统:机房耗电量较大,一般建议为机房单独设立供电线路,以与减少其他房间的电路相互影响,同时,为了能够使用一些特殊用电设备(例如机房专用空调等),除了常用的220V电路以外,建议也同时在机房内设计380V的电路。
(4)通风与空调:由于机房内的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自身都会散发热量,为确保机房温度不会影响设备运行,机房均需配备独立空调系统,考虑到机房内的空调将会24小时不间断运行,因此建议在预算允许时使用具备无人值守连续运行能力的机房专用空调,至少也应使用商用空调,不建议使用家用空调,因为家用空调并非为连续长期运行所设计,同时空调的功率及制冷量需足够,若过小不仅效果差还会降低空调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机房的窗户必须是可打开的,但平时需保持关闭以避免雨水及沙尘进入,空调失效时应在有人管理条件下开窗降温。
(5)空间安排:机房的空间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是也会有由于种种原因面积不是很富裕的情况,无论机房空间是大是小都必须合理利用,尽可能的为以后升级改造留出空间来,主要的方法包括有使用端口数较多的交换机、使用机架式服务器、尽量使用全高机柜等,但是在设备紧密排列的同时需做好散热及通风,尽量使用安装有风扇等具备通风散热功能的机柜。
(6)机房建设标准:建设机房时可参考已有的一些国家标准(例如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以确保机房符合有关单位的设计要求。
1.2楼与楼之间的线路
许多企业并非只有一座入网办公楼而是多座,这就涉及到了楼与楼之间的线路连接,一般说来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若不同入网办公楼位于一个园区内距离较近,可采用光缆连接(若为相邻建筑物且连接线缆全线长度能控制在100米以内时也可使用室外双绞线),线缆可架设于弱电使用的电线杆上以节约成本,预算允许并具备施工条件时也可采用地下管线,由于可能会涉及室外公共设施部分的施工操作,因此此类施工建议事先征得相关主管单位的同意并履行相关手续,若办公楼较多,所有线路都从主机房引出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可考虑在办公楼中的较重要建筑物设立分机房,提供线路连接汇聚点的作用,分机房的建设标准可参考主机房。
(2)出于防盗及保护相对脆弱的设备及接入线材(例如光纤)的目的,普通入网接入的办公楼建议设置网络机柜作为网络接入使用,其大小应满足使用需求并具备一定的扩充空间,机柜与机房一样应首选靠近弱电管线的位置,如果是放置在公共区域(例如楼道、弱电间)的机柜,则必须上锁并由管理人员或专人保管钥匙。
(3)若办公楼距离过远、有公共区域建筑物阻隔等原因无法使用线缆直接连接,例如不在一个园区甚至不在一个城市行政区内,那么就只能考虑其他的连接方式了,两地很有可能要自行建设网络与机房,距离不太大(10公里以内)预算允许并具备施工条件时,可使用微波无线连接,但容易受天气及温湿度影响;或者使用VPN等方式将不同的办公网络以虚拟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1.3机房及设施安全
对于信息化系统来说,机房的重要性很大,所以机房的安全也是需要特别受到重视的,机房、机柜及相关设施的安全主要有使用者限制、安全监控及基础设施安全这三方面:
(1)使用者限制,如果机房和机柜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谁都可以进入,谁都可以打开机柜,那么其安全性可想而知,因此,如果是机房,至少要使用防盗门和防盗窗,条件允许也可采用IC卡、指纹等身份鉴别设备,如果是楼内接入机柜则必须上锁,目的就在于确保使用者是受到控制的;
(2)安全监控:机房、机柜与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并不在一起或者管理人员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能直接观察运行状态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而如果不是24小时有人监控制度,下班后系统也是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运行的,因此需要采用技术手段确保管理员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系统的运行状况,比较常用的办法有在系统中开放远程登录端口以供管理员或授权人员远程登陆系统,再有就是使用专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系统,方便管理员时刻查看机房内温湿度、设备运行状态等,甚至可以考虑在机房内、机房门外、机柜周边安装摄像设备并给予管理员查看视频监控的权限。当然,管理员还是要注意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依靠远程监控手段,定期的人工巡视与检查也是必要的;
(3)基础设施安全:简单的说就是消防安全与用电安全,机房必须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可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但管理员应做好此类灭火器使用时的自我保护培训以免因窒息等原因伤及自身。同时,电路需保持电压稳定,使用UPS的机房一般不需要额外增加稳压设备,而接入办公楼的机柜可视情况使用。
2管理与制度
相对于技术与硬件,管理与制度往往很容易被忽略掉,但是在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为其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方案与规章制度,可以从行政管理层面上确保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是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支持,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有:
(1)明确信息化工作岗位编制与管理机构,以及管理范围及相关权限,避免发生岗位管辖与归属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导致的日常管理工作混乱;
(2)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工作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保障信息化工作得到制度保障,同时制度的完善也会对相关责任做出更明确的指导。另外,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其管理制度也往往是根据相关技术工作制定的,随着技术的改进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很可能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这就需要及时的对制度进行修改以符合新的技术要求;
(3)确保系统管理员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能力。
3运行与维护
相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日常的运行与维护可以说是相对来说工作量小了不少,但是建设是个短期的过程,而运维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利用好已有的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设备,同样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不太容易注意到的或者很容易被忽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作为存储大量数据的地方,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的价值经常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比设备本身的价值还要高很多,虽然从整体上讲,只要维护得当、管理到位,数据丢失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一旦发生往往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果没有使用热备冗余系统,那么定期的备份工作一定要做好,至于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用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了,在技术条件允许时可采用自动备份(包括完整与增量)系统以减轻人工操作压力,无论是自动备份还是热备冗余系统,都需要定期检查是否正常能够使用,以免关键时刻失去作用;如果采用人工备份,其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但建议间隔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2)依靠技术监控的同时重视人工管理:为便于监控及管理系统运行,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但是正如前面所述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都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的管理,典型的例子有服务器散热及零部件状态、线路老化程度、设施线材的牢固性等,目前都还是完全依赖人工检查与维护才可以的,所以管理员在这一点上不能犯懒,不管监控技术再怎么先进,自己也要定期的亲自去看看;
(3)在平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及练习:不要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很低就放松对意外情况的预先防范工作,就算再低的概率,一旦发生若没有应对措施后果都是很严重的,所以在平时就要做足一切准备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本单位系统的情况及特点,制定好完善并适用的应急应对方案,包括数据备份、意外情况应对及报告与检讨制度等,其中涉及到技术操作的步骤,需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前提下经过实际测试与检验,证明其具备可用性;
②作为管理员,需定期复习与练习应急方案实施方案尤其是技术操作部分,时刻都要保持熟练使用的能力,以确保发生意外情况时不会手足无措。
③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与技术改进发展,适时调整意外情况的应急应对方案。
篇5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咨询 问题 对策
企业信息化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协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在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产品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信息化产品供应商与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越来越严重。博弈中,用户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显,致使企业信息化非理性因素增加,风险加大,信息化规划、实施和运行的效率与效能下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用户对咨询介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在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从信息化咨询服务市场规模上看,国内咨询业还很弱小,市场运作不够规范;从咨询的内容、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看,国内信息化咨询服务还属于低水平运作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制约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一、国内企业信息化咨询问题所在
1.信息化咨询市场发育不全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开始孕育,并在近几年呈现增长态势,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的不规范和发育不全也日益突显。缺少运营规则是制约信息化咨询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信息化咨询究竟是属于商业服务业还是属于信息服务业,国家工商部门尚没有明确界定;国家统计系统也没有建立一套准确的、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新闻媒体对咨询业的报道也含糊不清。以上这些因素使得信息化咨询业至今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没有自己的运营规则,没有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与职业操守。也正是由于整个行业没有运营规则,企业的利益缺乏有效的保障,同样企业也缺乏责任约束与道德约束。在这种情况之下,市场进入缺乏准入机制,信息化咨询顾问没有权威、规范的职业资格要求,投机行为、短期行为和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许多咨询公司的服务不规范,缺乏专业理论和经验基础,没有成型的咨询体系,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动态信息源不够,不能为用户企业提供严谨、详实、规范的文体表达,导致信息化咨询企业缺乏企业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样就使咨询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2.第三方咨询缺位和咨询的主体异化
按照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提供商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进一步分为三类:(1)系统集成、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自己提供咨询服务的市场;(2)与系统集成、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结成销售关系的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市场;(3)第三方咨询服务的市场。
目前,前两个细分市场仍占压倒性的优势和市场份额,并存在很多问题。在第一个市场上,用户企业与信息化提供商是直接的甲方乙方关系,由于缺乏第三方,双方利益冲突常常出现且无法调停,在没有第三方帮助沟通、调解的情况下,因双方常常对项目是否完工、成功与否等问题认识不同而产生纠纷,也可能使乙方套牢在一个项目中难以自拔。
在第二个市场上,表面看,信息化提供商与咨询服务商优势互补,携手为甲方服务。但是,由于咨询服务商实际上是信息化提供商的商,利益驱动决定了他们共同作为乙方与甲方的合作关系,第一个市场的弊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仍然使用户企业得不到优质、诚信的咨询服务,也不利于我国整个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将反过来影响信息化提供商与咨询服务商自身的发展。
在第三个市场上,存在着学院派咨询和咨询公司自主提供中立、第三方咨询服务两种形式。学院派咨询服务,最明显的优势是理论和思想的沉淀。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咨询方案尽管很系统,但缺乏有效的操作性;二是缺少真正咨询公司必备的组织体系和人力体系。
我国的第三方咨询公司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国外的大型咨询公司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咨询公司缺乏具有多学科知识融合背景的咨询专家,缺乏企业信息化及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基础,咨询服务不规范,缺乏成功案例积累,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缺乏企业品牌,本土优势仅局限于中低端业务上等。总之,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另外,具有强大实力的公司较少,大多数都是以政府信息部门或企业管理协会为依托而成立的公司,主要是国有或集体性质的企业,注册资本大约30万元人民币。目前,中国的民营咨询企业发展很快,但他们的力量较弱,注册资本一般为10万元人民币,多属于初创型,短期内还很难形成规模,这些第三方咨询企业还主要采用合伙制经营,靠咨询“精英”队伍扩大来不断发展,这样不易形成产业规模,也难以成为上市公司从而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制约了咨询企业的壮大发展。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仍由系统集成、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自己提供咨询服务和与系统集成、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结成销售关系的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占压倒性的优势和市场份额,第三方咨询还难以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不能发挥主导作用。第三方咨询缺位或不能发挥主导作用是一种市场发育不全的表现,会给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3.咨询服务低水平运作
目前在我国,信息化咨询介入仍处于低水平运作阶段,很难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全程信息化咨询服务。咨询公司的服务不规范。没有成型的咨询体系,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并且动态信息资源不够,不能向用户提供严谨、详实、规范的表达信息。咨询需求方明显的感觉就是产品没有档次。在咨询过程之中双方的不信任和在时间、费用、咨询目标等方面的背离,使得咨询的成功性大大的降低。在信息化建设中如何选择咨询服务、咨询什么内容已成为困扰用户企业的又一难题。
另外,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务大部分还仅限于管理信息化咨询这一局部咨询服务范围。虽然,管理信息化咨询是对企业管理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最后还要帮助企业利用信息建立绩效分析与监控体系等等,但这些还不是企业信息化的全部。国内专门从事管理信息化咨询业务的公司还不够多,大部分是管理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管理咨询部在从事这方面业务,他们是中国管理咨询业的主力。这些咨询公司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是由于专业背景的制约,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市场空间狭窄,且只限于国内中低端服务,难以满足用户不断怎成增长的需求。
一些企业信息化咨询公司对企业信息化含义理解以偏盖全,尤其是一些由管理咨询业务转而作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务的公司、顾问或软件商往往夸大管理信息化的作用,甚至把管理信息化说成企业信息化的全部,制定的企业信息化规划不是服从于企业的目标,反而过于强调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要求企业的目标屈从于信息化目标;一些咨询公司理论脱离实际,新名词、新概念一大堆,却不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架构、基础数据建设;一些咨询公司为了眼前的利益,承接不能完成的咨询项目,匆忙组成临时项目组,项目管理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到位,咨询周期又短,咨询结果难以令人满意;还有一些企业信息化咨询公司,各方面作得都挺规范,也很到位,但对咨询资源缺乏有效积累,对用户缺乏说服力,令用户疑心重重,也难以让用户信服。
由于本土多数企业信息化咨询限于有限的经验积淀,尚没有形成与国际大咨询公司相抗衡的实力,造成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务集中在中低端。这也与我们许多本土企业信息化咨询企业自身的定位策略有关。本土咨询公司将自己定位为中低端业务上生存的小公司,考虑到咨询公司很大的经营成本都在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很多公司在规模扩张上十分谨慎,研究人员和咨询顾问较少,业务承接和拓展能力较弱,缺少高端及海外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开拓魄力和能力。
4.缺乏对咨询介入绩效度量
由于咨询服务所提供的是一种无形、动态的知识产品,而用户支付的咨询费用则是有形的、静态的。而咨询介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缺乏度量手段,使人们对信息化咨询介入的价值产生疑惑。用户寻找高质量的信息化咨询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和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和效能。这是信息化咨询介入的价值体现。信息化咨询服务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1)信息化项目风险降低,对信息化项目绩效影响;(2)信息系统本身质量,与企业切合度和对外接口(3)知识转移。
信息化项目风险是否降低直接决定了咨询介入是否有效;对信息化项目绩效影响则涉及到如何度量信息化规划、实施、应用与利用,计算并解释财务赢利指标,度量和报告咨询介入的非财务性收益。信息系统本身质量,与企业切合度和对外接口说明了咨询活动是否正确实施。知识转移是要看用户学到了什么。在不规范的市场运作下,加上信息不对称,又缺乏度量依据,信息化咨询介入的质量如雾里看花,不仅用户说不请,咨询方也难以解释清楚。增加了用户对咨询介入效果的困惑和不信任。
服务效率也难以指标量化和测定。在信息化咨询服务中,一个方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企业所利用其实不仅企业没法把握,就连咨询公司也模棱两可。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服务时间不充分,更在于服务者和客户之间的知识领域差异和信息不对称。
5.企业信息化用户对咨询介入缺乏正确认识
总体来看,虽然用户企业绝大部分已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咨询介入,但重视程度仍然不足,或对咨询介入心存疑虑。用户企业对咨询介入的价值认识不清,往往认为咨询介入会增加信息化项目的投入,千方百计压缩咨询费开支。一般,国际上信息化询费支出占信息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大体在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国信息化询费支出占信息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6.信息化咨询人才匮乏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的领域,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要求很高。目前,造成信息化咨询服务低水平运作的关键原因就是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信息化咨询人才极度匮乏,这也是困扰信息化咨询服务商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多学科领域、多专业融合背景下的信息化咨询人才应具有工业工程、企业和工商管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这类人才应该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和项目管理经验,他们应该熟悉企业内部业务和流程,了解用户企业所从事领域的技术和工艺发展特点,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结合企业特点审视企业信息化,能将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紧密结合,能将息技术技术和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咨询缺少的是高端的复合型人才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专业教育复合而成的一种人才,在掌握至少两个专业领域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不同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相互渗透、互补、衔接而达到融合,实现互为所用。这样的人才才是复合型人才,也正是企业信息化咨询希缺的高层次人才。
二、对策和建议
规范信息化咨询市场,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引导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沿着健康轨道发育成长,大力培育第三方咨询市场,促进其良性发育。
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机制),适当提高进入门槛,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咨询顾问职业资格制度。
开展信息化咨询介入绩效度量研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咨询介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息化咨询质量评估和监管机制。
转变用户企业观念,正确认识咨询介入的作用和地位,发掘咨询介入的价值。
篇6
【关键词】 企业 信息化建设 信息安全
前言
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各类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方式,让自身生产与流通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并利用互联网,创造出现代企业新型发展模式。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直处于一个平稳的发展状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和束缚,在信息的安全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如黑客入侵或是病毒入侵。如果企业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不仅会给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还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一、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1.1内部原因
①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意识缺乏,目前,虽然很多的企业都提倡建设企业内部信息化,但是大部分企业过于注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得到的利益和优势,却忽略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的安全问题。
②软件安装的技术比较落后,黑客与病毒的发展速度比软件技术更新速度快。
③管理操作不得当,在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操作的过程中过于粗心大意,给黑客与不法分子和黑客制造了入侵的机会,对企业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④专业的管理人才缺乏,没有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系统定制出合理的安全管理策略,且没有让专业的操作人员对统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致使企业信息系存在信息安全隐患[1]。
1.2外部原因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大部分来自于外部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建设在各类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许多的不法分子想尽办法对各类企业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以此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得到竞争对手企业的各类商业信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破坏或是入侵对手企业的信息系统,窃取对方企业的商业机密,以此来打倒对方。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2.1企业不够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给予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近年来,虽然国内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内企业的信息安全程度也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没有意识到信息安全问题对企业的重要性,只看到了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创造的短暂利益,而忽视了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的长远发展,未针对信息安全问题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致使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2企业信息化操作管理不到位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对企业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操作的重要性。相关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操作中缺少合理性,导致黑客与入侵者有机可乘,造成企业信息外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的概念,其中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系统的维护与升级都必须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因此,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缺乏和个人的素质对企业的信息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2.3可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软件较少
近年来,市场上各种类型的系统软件越来越多,但是能够真正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软件却比较缺乏,特别是相较于国际市场,国内的软件无论是在适用范围,还是技术水平方面都比较落后,这也是给企业数据安全带来隐患的一大重要原因。
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用的软件安全性能较低,很容易被病毒或是黑客入侵,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虽然大部分的企业在商业机密信息方面设置了一定的操作权限,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员工操作权限重复的情况,操作人员的责任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外泄或是数据丢失[2]。
三、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性的对策
3.1企业需树立正确安全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应该充分了解企业信息安全问题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一旦企业的重要机密发生外泄或者是被窃取,将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并给竞争对手提供有利的机会。
因此,企业应该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防止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以便为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3.2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
①正常来说,企业信息的系统使用任何的安全软件都有可能被攻击或被破解。在信息的安全防御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只是信息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的信息安全系统来说也非常重要,只有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才能更有效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合理的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化建设,对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②完善企业安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并非是利用一种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在平常的操作与管理中,所有的系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因此,企业应该针对本身信息系统的优势和缺点建立相关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找到对信息系统安全造成影响的漏洞和原因,并及时地进行处理,以有效降低企业信息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
3.3运用安全性较高的防护软件
尽管所有的防护软件都有办法破解,但是安全性越高的防护软件,破解的难度就越大,企业信息被窃取或是泄露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因此,企业在对安全防护软件进行选择时,不应该为了节省企业的成本,而在信息系统中使用一些安全性较低的防护软件,应该选技安全系数较高的防护软件,防止信息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3.4加强企业的网络管理
大多数的不法分子都是通过网络对各个企业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企业的网络管理,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企业应该依据信息安全的等级、种类制定出相关的防护措施和方案,并提前制定好信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企业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3]。在企业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时,企业应该及时成立起危机处理小组,让该小组依据信息安全危机处理的步骤与预案,进行危机处理,防止危机处理不当而出现更加严重的连锁危机。此外,企业应该对内部的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与教育,提升员工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从而有效防止企业自身失误而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其发展和生存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只看到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没有意识到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信息系统还处在一个长期不设防的状态当中,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因此,为了提高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企业就应该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体系,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可能会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艾戬.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9(3):101-102.
篇7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大中小企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25-02
信息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工具,本身并不是生产力。虽然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流动、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效益,但信息系统本身并不具有这些意义,因此,需要对管理信息化保持正确的认识和应用。
一、什么是“信息化”
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必须搞清楚信息技术适合解决什么问题,无法解决什么问题,“信息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站在员工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化”差不多是管理流程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生产线上加工的是产品,而管理自动化流水线上加工的是“信息”。“信息”是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在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信息。原始生产方式下,人们使用笔和纸来记录、保存和传递这些信息,有些企业的员工会使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如Excel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生产过程越复杂,企业规模越大,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量越多。但因为企业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就意味着不同部门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每个部门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了解,而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了解不多。这是现代生产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的根源。生产规模越大,参与的人越多,部门分工越细,信息就越多,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就越严重,沟通成本就越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案是“信息化”。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自动化生产线,各部门都在这个生产线上工作,部门工作产生的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记录、保存、加工,自动传送给另一个或多个有协作关系的部门,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会不再存在。部门只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其他事情由计算机设备辅助处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相互之间的扯皮现象也会消失,工作变得透明,管理起来就会比较方便。当然,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误区
1.把管理问题和信息管理问题混为一谈。举例来说,物料采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从物料清单的形成到采购合同的签订,再到物料入库,最后是生产部领料,中间环节多,信息量大。生产部领料时,图纸上的原始物料需求信息有可能被忽视或弄错,形成浪费,耽误生产进度。问题的根源在于,此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大,并且有一定的复杂性,人工管理困难。如果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可以提高效率(如缩短时间、节省人力)和准确性。这是典型的信息管理问题。但是,如果采购过程中发生其他人为干扰,如腐败行为等,这就变成管理问题,而不是信息管理问题了,需要通过改变管理流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管理流程改变,流程产生的信息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信息系统就要做相应修改。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最好先有一个相对稳定且有效的管理流程,不管这个流程是企业自己创建的,还是从其他地方借鉴来的。
由上面的错误认识产生的另一个误解是,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再次强调,信息化只能解决信息管理问题,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跟信息管理有关。这就意味着,信息化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那么,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都有哪些呢?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我们会在下面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并进行有益讨论。
2.信息化是买一个管理软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只要买一个信息管理软件,或者请人开发一个,信息化就会实现。信息系统复杂度高,涉及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多,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另外,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两个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难度大,风险大,并不像买个家用电器那么简单。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必须在前期管理和后期维护上做好充分准备。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软件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一系列影响。
3.管理软件上的投资,与在其他机械设备上的投资一样。管理软件与其他机械设备的性质完全不同。机械设备的用途相对单一,在整个使用生命周期中,设备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在生产流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固定不变,采购成本是一次性的,后期需要支付耗材成本、维护成本、操作工的人工成本等。管理软件的结构、功能、用途、维护等在生命周期中会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发生改变。管理软件的采购成本并不是一次性的,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支付因变化而产生的开发和其他相关费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后期维护费要远远高于第一次支付的采购费。
4.公司员工的平均素质高,大学生多,实现信息化比较容易。影响信息系统建设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公司管理流程的成熟程度,而管理流程的成熟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员工的平均素质是其中之一。
5.把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使用管理软件的熟练程度混为一谈。(1)企业员工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他们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与运营维护。这个结论的疑问很大,原因是中国的IT教育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多大帮助,主要取决于个人在专业课程上的兴趣与努力程度。(2)买很贵的计算机,可以保证信息系统对运行速度、存储容量和网络环境的要求。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的规格、价格差异巨大,顺利运行信息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规格、数量以及安全特性,取决于企业的业务类型、规模大小、信息化程度高低等因素。通常,有经验的软件开发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推荐。(3)买一个功能很强的管理软件,可以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事实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买一个有助于核心业务顺利开展的管理软件,基本上就够了,这方面不必追求完美。而且,软件功能越多,管理起来越复杂,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高,维护成本也高。
三、企业实现信息化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应该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完成此目的之前,我们要衡量企业目前是否有能力即是否具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条件。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建立规划,逐步推进。信息化是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面向未来的眼光和合理分配企业资源的能力。
1.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信息化”这个概念。简单地说,只要企业有生产活动(或者对外提供服务),就会产生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消耗材料数量、材料采购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等。企业需要记录、整理这些信息,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记录、整理这些信息是有成本的,企业生产越复杂,规模越大,信息量越大,整理、记录就会越麻烦,成本就越高。另外,企业内部部门越多,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沟通成本越高。举几个信息管理出问题时,企业发生的症状案例:(1)想知道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数据是件困难的事,因为透明度不够或者管理混乱。(2)无法确切知道企业的产能。(3)无法确切知道生产成本。(4)无法确切知道企业的利润。(5)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多,统计数据时间长,而且从不同部门汇总出来的数据不一致。(6)财务部门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信度不高。当信息多到用人力去管理时,成本太高,就需要考虑在企业实施信息化了。
2.如何为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由于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如何为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降低风险和成本?从一个小故事说起。一个人生了病,他去看医生,医生为他指定检查身体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取决于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设备和药物是否有效、病情严重程度等。企业生了病呢?当然应该去看医生。这里的医生指的是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如果医生给企业开的治疗方案是实施信息化,做个类比,信息管理软件相当于医疗设备,软件开发商相当于医疗设备制造商,负责软件实施的公司相当于医疗设备商,负责上门安装、培训、简单的二次开发任务、售后服务等。上面的类比并不完全科学。因为病人的治疗过程大部分是在医疗机构的帮助下完成的,而企业的治疗过程要靠自己。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目前要解决基础管理问题。基础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先绝条件。
总之,企业要实行信息化,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状况,了解信息化的实质,转变观念,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同时,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购置,一定要坚持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所以要求ERP制作公司要深入企业,量体裁衣,打造一个最适合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改变,必然要求管理信息软件的变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企业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我国企业 会计信息化 问题 发展对策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成为主要的改革方向。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技术和科技水平有限,再加上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一、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已渗透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企业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了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很多国家都在推动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借助企业信息化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美国在1954年第一次利用计算机处理职员工资以来,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企业会计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对于改革企业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和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1979年开始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来,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也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目前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推广,但是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速度仍比较缓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截至目前,高级应用阶段会计信息化系统还没有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的企业还不够多。此外,crm、erp、scm等高级应用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被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中来。很多企业主要将会计信息化系统用于财务管理和文字处理等方面,还处于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仅仅将局域网的应用限制在信息共享层面上,不能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不能将其应用于生产控制等领域。
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不能对会计信息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说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于重视硬件的配置,轻视软件的配置。很多企业在购置硬件设备时投入非常多的资金,但却不重视软件配置,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与软件配置不同步,不能有效发挥先进硬件设备的作用,也不注重开发和利用软、硬件资源,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二是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忽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与运用,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使先进的硬件设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是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不注重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很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较低,不具备应有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也缺乏学习意识,限制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2)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存在
着体系不完整、实用性差、保守等方面的缺点,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建设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缺点,如实用性差、过于保守、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等问题。目前仍然有很多的企业在沿用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如传统的手工报账、算账以及记账方式仍然在很多企业中被使用。在这种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下,不能及时记录和反映相关的会计信息,导致信息流通不畅、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会计工作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会出现很多问题,进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缺乏科学的管理
目前,尽管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使会计信息化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形成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与方法,管理流程、模式、方法还比较落后,无法使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作用。
(4)财务信息安全控制不到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的,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现阶段,网络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网络病毒在侵蚀电脑的同时,也可能对电脑中储存的财务信息进行剽窃,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总之,病毒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企业的财会人员,如果不能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顺利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现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挫伤人们使用电子交易的积极性,使信息的安全与快捷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企业内部,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会计工作人员,都应当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他们的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督导他们严格按照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制度和技术要求开展工作,以会计信息化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要提高会计信息化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与可操作性,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有效配合,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会计软、硬件技术水平
会计工作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施者,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及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与业务水平,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为企业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财务工作人员。此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满足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财会应用软件与硬件设备,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
4.推动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同时,要加强对其他方面业务的信息化改革,使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平衡,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总之,企业应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同时,加快整体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实现生产、业务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化、系统化,保证财会与其他部门的有效连接,使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5.加强财务信息安全控制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
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所使用的软件作出具体的规定,使业内的企业交流与资料共享搭建一个安全的平台,净化网络环境,为财务信息的安全控制提供法律保障。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首先,应建立财务信息的保密制度,对业内的商业机密严格保密;其次,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信息软件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软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后,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信息资料的管理,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电脑与所使用的网络的安全性,有效避免病毒入侵,防止病毒对资料造成损坏或泄密,对打印好的资料要妥善保管,并严格遵守相关制度,预防文件的丢失。
四、结语
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贞.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03)
[2]王英.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2(07)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在走向信息化,其中走在信息化最前端的部分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由于其对信息处理的频繁与系统性,天生具有信息化的需求。而所谓财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系统完成企业日常的财务核算、管理以及财务决策等相关工作。
财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然而在我国很多实施ERP系统的企业中,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通过构建切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而以此为核心搭建企业ERP系统,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是企业运营标准化以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所在。
二、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1、对财务信息化缺乏全面的认识
尽管我国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改造,也在不断地建设企业自身的ERP系统,但是对于ERP系统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财务信息化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一般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仅仅是将这一过程理解为利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来代替一些简单的人力劳动,却没有意识到ERP系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的系统性作用,有的更是将财务信息化理解为通过软件系统来将以前通过人力记录核算的会计科目移植到电脑上,通过电脑来进行以前常规的财务工作。这些片面的认识导致了ERP系统下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ERP系统不只是企业对一个系统的简单应用,现在它甚至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成为了不少企业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靠。唯有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ERP系统,认识财务信息化进程,才能切实通过先进技术来带动企业管理效率的飞速提升,才能保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发挥。
2、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不足
不论是企业ERP系统的搭建,还是企业财务信息化改造,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都必须经过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估、专业设计、模拟运行等步骤才能最终成型。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短期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项短期内投入,长期才能收获回报的工程,因此需要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来实施企业信息化改造。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ERP系统搭建的过程中都存在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这和企业资金实力缺乏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企业管理者的短视所致。由于在系统搭建的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故管理层势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倘若最终ERP系统对企业的帮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财务信息化改造之后,反而使熟悉以前业务模式的职工一时难以适应新型的办公环境,这都会带来企业短期内经营效益降低的后果。
3、缺乏完善的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现代公司治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架构的设计、权利的安排、风险的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当下我国很多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并不成熟,同时也缺乏完善的内控环境,在企业搭建ERP系统以及进行财务信息化改造时,很多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不能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有效地分析,更缺乏相应的成本效益评估,从而使得很多没有条件实施ERP系统的企业也盲目跟风,最终导致企业非但没有实现信息化,反而加重了财务负担,同时还有可能因不适应ERP系统而使得企业财务工作效率更加低下。
4、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稀缺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在运用ERP系统的过程中总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很多都是由于没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致。人才的缺失从两个方面导致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受阻。一方面,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开发人才。ERP系统的开发要求开发人员既要懂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又要懂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高效率的企业信息系统,而我国现在很多开发人员只了解计算机知识,对于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一窍不通,因此我国很多企业的系统功能只能局限于初级的核算、记录等,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和对异常数据的识别。另一方面,就是使用ERP系统的人员一般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这些人员往往只会对信息系统简单的应用,对于一些高级的分析功能等由于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知识而难以下手,因此导致信息系统的很多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三、完善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系统性地认识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优势,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重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对企业的ERP系统有一个系统性地认识,将系统的建设放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积极作用。只有管理层对于企业信息化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支持,企业的ERP系统建设和财务信息化才能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实施。只有管理层对企业信息化有了充分地支持和宣传,企业各部门的其他员工才会树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运营的思维,才会积极投身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来。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不再是财务部门或者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充分利用ERP系统,充分发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武钢集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分公司遍布各地,以前武钢集团的财务管理以传统的各分公司独立记账为主,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集团公司日益迫切地对集团内财务信息统筹的需求,武钢集团管理层渐渐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所在,于是在2005年开始试点建设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管理层认识的转变到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施,武钢集团不仅实现了认识上地飞跃,同时实现了企业现代化管理地飞跃。
2、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有效的资金计划和充分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在ERP系统下实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很多企业,尤其是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企业,常会出现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因此,这些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资金的规划和安排,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ERP项目流产。科学规划实施企业ERP系统,要求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地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进行规划安排。首先,对企业各部门进行详细的分析、统筹,保证财务系统与企业经营系统有机地融合,同时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充分打通企业的物资流程、信息流程、运营流程三大体系,控制企业在标准流程下运作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及风险发生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其次,就是对各环节进行详细的资金预算,充分计划企业在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安排,确保项目实施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最后,要做好系统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及时掌握ERP系统下企业运营效率变化情况,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保证ERP系统下企业真正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运作。
3、完善企业的内控环境
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ERP系统下财务信息化的有效保障,完善的内控环境不仅能够充分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效果,还能有效控制企业财务信息化不成功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首先,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要求企业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各运营系统应该以财务系统为核心构建,通过财务规划分配企业资源,达到企业运行效率最优。其次,在制定完备的财务制度的前提下,企业还应该加强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安排,达到互相控制的目的,同时有效隔离不同业务部门,做好企业核心信息保密工作。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在充分信息化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维护管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做好企业财务信息的存档工作,通过完善的企业内控环境,充分保障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切实实现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
4、加快建设实施财务信息化的人才队伍
ERP系统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而要保证实现企业财务充分的信息化就必须加强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来说,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人才培训系统打造熟悉企业业务、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引入具有经验的人员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企业的这两种人才来源各有利弊,运用得当可以帮助企业ERP系统下财务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但不论是哪种人才来源,企业都应该有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企业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有重大贡献的人才,应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将员工的表现和绩效挂钩,通过授予企业股权等方式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有效地激励,实现企业人才的优胜劣汰和更新换代,保障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有效地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组织变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手段,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低廉的费用和最准确的结果去处理和传递大量复杂的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因其能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优势,逐渐走入现在化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将邮件信息化、文件信息化,企业也将信息化融入其中,帮助企业完成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的地位发生逆转,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信息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面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时,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多样化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企业在生产运作中使用,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和其他一些管理问题一样出现同样的情况,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它,可以挽救一个企业;但如果有人认为它是天衣无缝,是企业的尚方宝剑,也可能使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环节上输得一败涂地。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管理既是对管理人员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企业员工的一次考验。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从上到下一致的配合。有些企业夸大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并将以往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套用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不熟悉、管理程序摸不着头脑、与其他部门不能很好的配合、软件没有很好的利用,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企业整体运作失败,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
2、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认识程度不到位。信息化管理出现后,对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也对员工主观认识进行了冲击。部分中上层员工沉醉于长期管理实践经验,不愿意主动分析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威胁,使系统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影响了总体效益。部分底层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思想抵触行为对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致使一些生产运作环节脱节,导致总任务进度迟缓、甚至无法完成。
3、员工培训程度不到位。一项新生事物出现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在这里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接受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员工在态度上认识不足、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人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有软件供应商销售完软件后培训服务不按时、不全面,员工未能完全掌握软件操作流程,导致系统一正式运作就问题重重,使企业找不到方向。
4、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成运作不能完全融合。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目前来说较为混乱,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的话,可以发现有很多管理软件的名字和软件供应商,软件价格相对高,对环境要求高,超出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软件供应商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可能出现企业因为要购买某软件的某一个环节而购买一整套系统,这对于那些有规模的企业来说相对难度要小一些,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了,而且一些软件供应商为适应大型企业要求或是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设计,致使一些软件与企业生产运作不能完全相融,对于企业实施者来说,就是花钱买问题了。
5、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数据安全在信息化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安全性存在的隐患使信息化管理存在巨大硬伤。如果企业信息资源丢失或混乱,会造成企业无法运转,日常管理功能无法实现,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情况。企业在日常使用软件时因为病毒感染或他人恶意攻击,出现小到某个员工个人数据丢失,大至网络服务器瘫痪,都会给企业带来恶劣的影响。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目的是抓住问题的关键,以便日后能够清楚地认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里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改变领导方式,处理好内外关系。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它使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对信息社会的回避、熟视无睹都必然给企业发展带来阻力。因此,把信息社会的思维管理理念嫁接到传统企业,需要处理好内外关系,不要迷信电子商务、网络化和信息化。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驶上信息化管理的快车道。在组织出现变革时,需要上层领导足够重视,深入每一个环节,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全员参与、责任分明、层层落实才行。重视企业组织的重新设计与适应性的关系,不可以生搬硬套。注重每个业务处理流程,每道工序数字化工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全员渗透,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入初期将业务的优点以及最实惠的日常工作流程传授给员工,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益处,而且益处不仅是对企业的,还有对员工个人的。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不能胜任的员工需要加强培训或进行岗位调换。
3、加强员工培训,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进程,在培训之初建立培训体系,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对员工分层次培训。与软件培训机构在购买之初达成培训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双方严格控制培训流程,防止软件培训机构偷奸耍滑,被培训员工消极怠工,付出时间却没有成效。在培训开展时应由专门部门负责培训流程,监督和管理软件培训人员与企业员工,对考核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考核人员碍于情面出现漏网之鱼。
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的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购买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现在市场上信息化管理软件颇多,层次不同、价格不一,这就需要企业认真斟酌,要花精力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取上,企业需挑选既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又懂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共同完成此任务。若企业内部在建立初期没有此类人才,那就需要企业从长计议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一些软件供应商为吸引顾客,他们采取了试用、租用等形式,企业为减少成本和风险可以一试。一些有资力的公司可以在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前期参与设计或在软件成品之后为适应企业管理流程要求对各别模块进行修改。以上这些都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适用性问题。
5、加强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核心。随着计算机用户的范围和访问计算机资源的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来说保证信息安全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威胁,但要尽最大努力防止信息数据丢失或泄露。在加强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安全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安全和防止外部网络攻击,采用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在网络操作中,对员工进行权限设置,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及时备份,等等。制定相关信息安全条例,不允许员工非法操作,并制定相应严格的惩罚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探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认清信息化管理,它并不是一项高新技术,也不是普通的管理方法,需要企业正视信息化管理问题,它是企业不断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单靠以往的产品质量、价格、功能等传统因素已无法完全确保其竞争优势,需通过一种途径以确保在市场反应速度、决策的正确程度、创新能力、运作效率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先机。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希望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学会从外部准确而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调整企业结构,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雪飞.电子商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7.
- 上一篇:高中语文的文学与常识
- 下一篇:教育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