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文学与常识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的文学与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提要近年来,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对作文望而生畏。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温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主动搭乘写作快车。在作文课堂中,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原则,采用“改中评、评中赏”的方式,“好花共赏”,资源共享,品尝写作乐趣,学会写作,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做人。
关键词上网搜索 下载资源 超级链接 制作网页 演绎人生 精彩回放学会写作学会做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近年来,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对作文望而生畏。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温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其主动搭乘写作快车。
作文教学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三个阶段。在前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资源,从现实生活、中外名著、电影电视、歌曲、网络等“网页”下载资源,超级链接,整合利用,制作精美“网页”(即写出个性化文章),使学生体验写作文如同上网,演绎精彩的人生故事。这两阶段固然重要,但写后指导更不容忽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重视作文修改评价,运用多种方式评价,自评与互评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结合。写后指导包括修改和讲评,在具体教学中,可将两个环节简化,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原则,采用“改中评、评中赏”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学生、教师间交流信息网络,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作文,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做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照镜式:
指左邻右舍、读者与作者互换角色,互为“镜子”,交换习作,互相评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赏花式:
针对习作中的美文,采用走马观花(浏览习作)――园中采花(组内欣赏)――锦上添花(班内赏析)――塞外赏花(班级交流)的模式进行,可谓是好花共赏 ,这种方式使不同学生均有收获。高中作文习作,或语言清新流畅,或蕴含哲理,或构思精巧,或选材脱俗,或悬念迭出,或情真意切,都是个性化的美文,曾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三、选美式:
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美点寻踪。如标题新、结尾巧、语言美、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猎奇式:
指个性化习作,文体创新、选材新颖脱俗、构思别出心裁、结构与众不同。例如,有的运用题记、正文、后记三部分,设计小标题组材;有的写寓言、童话、实验报告、说明书、采访记录。引导学生在赏析中学会创新,张扬个性。
五、美容式:
针对“问题”作文,小组内修改字、词、句、标点,班内师生共同评改,注重标题、选材、构思立意的修改,通过多重评改,为其做整容手术,“搽脂抹粉”,使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六、采访式:
指读者采访美文作者,可从创作意图、选材立意、构思谋篇、标题设计、语言表达、自我评价等方面,设计采访内容,作者答“记者”问。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写作,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七、品茶式:
美文犹如一杯香茶,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反复咀嚼。只有通过揣摩品味欣赏,才能品尝到其中淡淡的清香。
八、冒险式:
指学生敢于向美文挑战,寻找美中不足,提出个人独特见解。在“吹毛求疵”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九、毛遂自荐式:
指学生自愿宣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欣赏评改,为其指点写作迷津。此法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写作航线中轻松愉快自信地上路,并增强生活的勇气。
十、辩论式:
针对同题作文,设计不同辩论题目,学生走上讲台,发表各自观点。在辩论中,学生懂得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会有不同见解,学会写个性化的作文。
篇2
一、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
问题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开始、解决问题为终点来展开教学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出问题。首先要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情境要在创设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有的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媒体等形式,配合音乐,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在情境中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创设问题情境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根据情境,学生需要收集资料,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收集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可以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探究的问题,也可以根据教师提的出问题去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而且还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使组员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可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大家共同认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学生每个环节的参与和发挥,由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共同协作和生动活泼的展示探究成果形式,使得问题式教学效果发挥最大化,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式学习习惯和能力。
4最后的总结
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包括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在小组的收集讨论活动中做了哪些、自己学习目标的成果情况、对问题解决是否满意以及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的看法和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要对问题探究过程进行总体的小结,引导学生在理性上认识问题式学习的所得,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二、问题式教学的思考
1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积极参与,同时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的发展。但是在高中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重要的方面,问题式教学要求较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要使问题式教学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其更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需要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设施的完备。
2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将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是目前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来源,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主要的话题、题材和范例,但是教材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篇幅是有限的,相对于创新的问题式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无限性,教材的内容不够广泛。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将学生的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
评价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也要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这也是实施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既是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与改进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方法。而评价具有比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在问题式教学中,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则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更客观、更公正地激励学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式学习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培养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同时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互涉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以文学作品为主,一旦脱离了文本,抛弃文本,出现“非语文”化,就脱离了文学的轨道,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作者的纽带。于是,我们试图从文本出发,用文本互涉理论来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文本互涉”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
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如果将一些与目标文本相关联的文本一起呈现,一个文本解读的情境便被创立起来了,相比单一的文本,在一个合理的文本解读情境下,高中生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多元、深入。
其次,文本互涉理论是基于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理论。文本互涉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单独的文学作品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学作品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本互涉的观点,强调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用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有一定前提的,它需要教学的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候的高中学生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又在认知方面基本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正是抽象思维迅猛发展的时期。运用文本互涉去观照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既符合学生学习的已有基础,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文本互涉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文本互涉还要求教师有大量文学知识、理论知识的储备,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些知识与能力,能得到横向与纵向的不断发展。接下来我们从文本互涉的四个阶段来看具体教学的策略。
(一)文本互涉的准备阶段
文本互涉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学生“学”的策略。在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协助备课
首先,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本资料,主要有:有关写作背景的文本、作家其他作品文本、其他作家作品文本。其中,前面两者比较明确,较易收集,后者还需要通过对阅读篇目的整体把握与文本细读――找到关键词(文本关联点)――依据关键词找相关篇目。这当中的关键词是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得到的最佳意义空间。关键词不是唯一的,为了能引导和应对学生思维的多元,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找到更多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文本相互联结的纽带,如有关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
其次,提纲挈领阶段。教师依据自我解读得到的关键词,结合搜集到的文本,展开教学设计。用每个关键词,构建起一个统领文本内容的纲。
2.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引导预习
教师运用互涉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读一些互文本;也可以不呈现互文本,提供一些打开思路的问题;或者是运用一些可以反馈学生“前理解”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更有方向。
(二)文本互涉的诱导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文本,诵读并独立得出具有学生个性的意义空间。其次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寻找文本与文本的关联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导向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到的知识。
1.剖析文本细节,探析意义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对文本作进一步了解。包括对文本所描写的、记叙的事物了然于心。接下来,才开始解剖细节。这一块,从文本最基本的工具性出发,可以简单地从字句剖析。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在读文本、体会字句的时候,最佳意义空间就浮现出来了。
2.选取关联之点,关联互涉文本
这部分是要从意义空间里面提取出关联点,关联互涉文本,是找到起跳点与进行起跳的重要阶段。这是在目标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文本生长点,开始生长的过程。
(三)文本互涉的交融阶段
这个阶段是文本互涉的核心阶段,是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审美空间、文化意旨、生活哲理作进一步的挖掘。
1.文学文本互涉,对话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文本互涉,一个是纵向的文本互涉。其中,横向的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目标文本与同一作家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互涉,二是目标文本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互涉。纵向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同一作家的历时的文学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二是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这种互涉,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横向主要是通过同时代文本间的相互比较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纵向主要是通过探寻文学源与流的关系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
2.生活文本互涉,升华文本境界
可以互涉的文本,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文化文本。从生活文本的角度来观照目标文本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文学作品的知识,也是启发和指涉他们当下乃至今后的人生意义的知识。这样,解读文本的境界由工具境界、鉴赏的审美境界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3.背景文本互涉,反观文本意涵
这部分实质上是教师通过上述种种的文本互涉,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涵。通过反观整个过程,结合背景文本观照目标文本,能够让目标文本的表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四)文本互涉的巩固阶段
1.课堂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对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作自我总结,构建自我心中的文本网链,为以后的文本解读牵线搭桥。
2.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回顾课上教师通过文本互涉解读文学作品的思路,启发他们探究文学奥秘,逐渐掌握文本互涉的学习策略。
篇4
一、怎么做
教师可以选取个别学生充当教师,给全体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步骤,也可以进行组内展示、小组集体展示、推荐代表展示、随机抽号展示、擂台展示等。学生的语言是相通的,他们的社会化程度处在同一水平,有些问题教师说不清楚,但他们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问题,并通过他们熟悉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果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那么他们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个别学生讲得比教师还要好,当一个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时,其他学生都会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指出讲台上学生的问题,课堂气氛紧张而有序,热烈而沉静。
在“交流展示”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把他们分成合作小组。在讨论展示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活动的反馈情况重新选拔新的小组长和小组核心成员。在具体的课堂展示过程中,除了学生自发的交流展示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临时指定展示人员。这样不仅可以兼顾小组核心成员以外的学生,防止他们走神,而且也可以督促没有展示任务的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正误。
在分配合作小组成员时,教师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形成学;二是自愿原则。使小组成员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在学习成绩、男女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互搭配,取长补短。
二、做什么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质疑,学生能够质疑,就表示他们在积极地思考,在主动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开展相互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1.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趣
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中,交流展示的形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出于新奇,会对交流展示的课堂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可是时间一长,新鲜感没了,热情也会随之减退。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此时,需要教师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2.教师巡视督促,关注交流中的劣势群体
在课堂巡视时,不少教师只注重表现好的学生,而很少去关注需要教师扶一把的学困生。其实,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这些安静的学困生成了被遗忘的部分,成了热闹课堂的陪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将逐渐消退。因此,在巡视时,教师不妨多走近学困生,“或几句轻声细语的鼓励,或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或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轻轻的简短交流。”做练习时,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复述主要内容时给予适当提示,当学生回答出问题的关键后给予适时的表扬,辅导学生走出困境,攻破难关,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学生课堂展示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倾听,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当学生表达不出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出来,千万不能着急,“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等待等待再等待!”要知道,倾听就表示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民主,不尊重学生,很容易造成“满堂灌”。对于学生没有展示出来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进行延伸训练,把它们一一展现出来,从而开启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谁来做
课堂交流展示的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在课堂展示中,教师都有类似的体会:在每一次展示时,各个小组都有固定的“发言人”,而这些“发言人”多是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时候,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大多数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他们小组的“发言人”,好像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都是“发言人”的事。这样一来,就使后进生备受冷落,长此以往,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差,这样的语文课堂显然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以下要求,来确定几个核心人物,作为小组活动的引领者:教师要了解哪些学生有较好的思路和方法,哪些学生对思路和方法有创新;哪些学生对思路和方法存在典型性偏差,哪些学生需要激励。这些情况可以作为教师确定核心人物的依据,并在课前先安排好,以确保学生展示的质量,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能确保展示有序、高效地进行,也能保证展示的数量和质量。不过,每节课的学情都在发生变化,教师必须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核心人物,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充当核心人物,促进课堂展示有序、高效地进行。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市场营销 教学
一、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自身的规律,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厚实的专业实践背景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也即目前高职院校所推崇的“双师”资格。但从实际情况看,拥有“双师”资格者并不十分稀缺,但真正拥有“双师”能力的教师却不多见。在此情况下,一些院校采取了专任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模式对专任教师的选拔,学校通常对学历、职称比较关注,但对其专业实践背景关注较少。所以“双师”教师常常难以担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任;兼职教师的选聘,由于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一般难以聘任到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高水平师资,外聘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基本雷同于专任教师,体现不出外聘教师的优势和特色。这些都导致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一直处于弱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堂案例教学、实验室实训、实训基地实训等。但由于师资队伍、资源投入、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原因,上述环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课堂案例教学是广为推崇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互动环节得不到足够重视,教师常常满足于自身的说教与分析,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有的教师对案例的选择随意性较大,不认真组织准备,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不够,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课堂教学满足于罗列举例,但不注重分析,学生也满足于津津有味地听“故事”,但收获寥寥。实验室实训在资金投入、教学组织、过程管理等方面,大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教学成效再打折扣。由于实训基地资源与管理的限制,实训基地实训成为实践教学改进最大的环节。专业培养的最后一环,是与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毕业实训。但除了实训基地匮乏之外,就业已成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毕业实训在这个大事面前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于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环也常常无法把握好。
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的另外一个表现,是不重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课程结业考核,鲜有教师改变“一卷定成绩”的传统框框。通过这种方式给出的学生成绩难以反映教学水平与效果的全貌,尤其难以准确反映实践教学情况,助长了师生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思想,不利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教学创新
近年来,关于本科和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呼声日隆,各种讨论与探索不断,但真正取得成效的不多。究其原因,是教学创新乏力。就高职层次而言,创新乏力表现为:传统思维禁锢着探索和创新的步伐,使高职市场营销教育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实践教学手段陈旧,技能训练与培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教学组织过程中,过于信任本科教学的一套模式,不愿甚至不敢进行新的尝试;仍采用传统方式对培养情况进行评价,同样扼杀了创新动力;对创新的外在激励不足,外部环境对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推动不够,抑制了实践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四)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缺乏保障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主要有三个:即:认识见习、课程实训和毕业实训。但由于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其力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
认识见习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了解整体市场营销活动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一个绝好的机会,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实习经费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原定一、二天的参观和深度拜访的见习在短短半天内完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课程实训是为了巩固课程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实战解决问题而开设的。但受课程设计和指导老师数量的限制,而且在企业找实训项目比较难,所以课程实习仅停留在模拟解决问题的阶段。
毕业实训是依赖于实训基地而开展的,由于实习基地建设的薄弱,实习往往也只能是以上所提到的“放羊”模式。因而,缺乏保障的教学实践环节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二、对策
(一)加大投入
和一般工科专业不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相对较少,但对“软件”投入要求比较高。目前高职院校都看到了前者,但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后者。这是市场营销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硬件”投入主要用于实训室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软件”投入主要用于师资队伍(包括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政策扶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上政策僵化,明明专业论证可行的方案,却往往因为这个部门那个机构的干预与反对,而最终被否决。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以学校的政策扶持为前提,否则难以取
(二)实践教学环节创新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商务模拟实训室、调查策划实训室、经贸综合实训室、ERP模拟实训室,通过开设第二课堂,配备专业老师指导,使学生拥有自己探索和实践的场所。在课堂上进行社会角色的转换,实现“情境模拟教学”。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建议寻找各种行业中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如,家俱销售企业、药品销售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专业老师可先深入企业了解整个企业产品销售的渠道模式,专业老师对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有了可供选择的制度健全的各行业企业,以后高年级营销专业学生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意愿来选择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训,进而确定他们的从业方向。
可以说,实践教学开展得如何,决定着高市场营销培养的质量,因此,实践教学应成为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高职市场营专业办学质量的提高,应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重点,打破传统办学思路和模式,加大专业办的投入,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满足理论学和实践教学要求,积极探索适应高职层次要、有助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办学水平、体现职特色的专业办学模式,走出一条立足高职院实际又行之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探究性 阅读教学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探讨和研究两个层面。探讨即探求学问、探索真理;研究即研究问题,追根求源,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能启迪学生心智,挖掘潜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如何走出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材学习相结合,创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
一、指导引入,灵活多样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既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相关课题,进行比较深入的阅读与研究。它既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也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而基于网络运用的语文课堂学习,更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深入多了。
1.学习过程探究化。通过设置综合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如理解《药》这篇小说,设置“探究《药》的人物命名”这一问题,就能引领学生去列出课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内涵:主人公为何姓“华”与“夏”?名字中的“栓”与“瑜”有何内涵?而通常的阅读教学是把它化为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的。
2.练习问题课题化。这是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将课后的练习题转换成研究性问题。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的阅读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徨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3.文本阅读比较化。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例如同是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一样;同是小说中的母亲形象,鲁迅的《药》、高尔基的《母亲》、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叶圣陶的《夜》也因社会背景和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4.知识梳理规律化。对语文知识的梳理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如中国是诗的国度,理解和鉴赏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二、把握特性,注意策略
语文探究性学习具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合作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教师在把握这些特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1.生活性与活动性。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
2.主体性与合作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做主体,把创新和终身发展当做培养目标,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民主性与激励性。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大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约束地大胆质疑,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研究的态度、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性阅读的甜头。
三、加强学习,转换角色
篇7
一、文本推动
1.纵向延伸
例一:高中语文的开篇课文是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气势雄浑,场面壮阔,尤其上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染、透、争、击、翔、竞”等字用字精准,极大地增强了该词的表现力,也看出作为伟大政治家和诗人的超卓性格与“炼字”功夫。要学好这一段,仅凭调动学生有限的中学积累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增加有关“炼字”的知识。
告诉学生在“百度”中键入“炼字”一词,访问:
http:///s?tn=sitehao123&ie=gb2312&bs=%D3%A2%CC%D8%B6%FB%CE%B4%C0%B4%BD%CC%D3%FD&sr=&z=&cl=3&f=8&wd=%C1%B6%D7%D6&ct=0
找到文章:《古人炼字炼句的例子》,有“一字师”等生动的事例。
找到文章:《作诗炼字法》,有很多具体的“炼字”技巧,使学生大开眼界。
有这两篇文章的知识作铺垫,纵向上加深了文章的深度,使学生懂得“炼字”是前人吟诗作文时非常注重的事情,不仅看出作者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体现了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有了这些认识,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就不是一般的高度了,回过头来教师再对前面的加点词进行讲解,也会更生动更有内蕴。
2.横向拓展
例二: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中的“染”字时,为了说明拟人化动词的妙用,我们先让学生去网页上找杨万里的《秋山》二首和《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段曲词及鉴赏,从“西风尽有东风手”、“乌臼平生老染工”的用法上去找源头,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境界中去体味抒情技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比较阅读
例三:在学习《雨巷》和《再别康桥》时,涉及到“现代格律诗”的概念,而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要补充这些知识,需要大量的事例,老师在黑板上抄写要花费很多工夫。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让我们非常便捷地享受他人的成果。比方说在“百度”中键入“格律诗”一词,“百度・百科”中就会把一些格律常识介绍得简洁明了。键入“现代格律诗欣赏”,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容量,如果学生的兴趣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延伸到课下,他们的生活也会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多媒体支持
1.图片
例四:在讲述《沁园春・长沙》时,为了使北方的学生对创作地点,也就是年轻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湘江”、“橘子洲”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带学生欣赏了很多关于湖南长沙的新闻图片,碧水青天间领略产生伟人之地的风物人情,对的英风豪气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文正文上方,是影印的手书《沁园春・长沙》,但多有勾抹涂改之处而且残缺不全,因而我们又精心选取了的一幅完整之作,使学生能在了解宽广胸怀的同时领略其豪放的书法风格。
2.音频
例五: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欣赏名家朗读名作,可以体味一种再创作过程,深入了解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学习《雨巷》时,我们给学生欣赏乔榛先生的配乐朗诵作品,收到了良好效果。
3.视频
例六:由文雅作词、李泉作曲SHE演唱的《再别康桥》是一件独特的作品,曲调优美,而词作又似乎对徐志摩的原作进行着婉转的解读,网上流传的视频制作精美流畅,在给学生播放时稍加点评,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列表归纳
高中语文①一、二单元信息任务矩阵图
严格地说,以上所归纳的信息任务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触类旁通有意应用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备课前有目的搜罗的,只有极少部分是单元结束后补入;单元学习告一段落后,我们觉得它们中很多东西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更完满进行这两个单元学习的有力“支架”,有了这些信息的介入和充实,单元问题随之变得极富张力和厚重,以此为标志,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把“研究性学习”带入了信息时代――尽管我们的尝试还非常肤浅和幼稚。
在应用和实践“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已经广泛开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如何将培训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是项目发展的必然要求。“英特尔?未来教育”应该对我们的现实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新课改给它的实践带来了最好的契机――实践起来,才是认可它的最好方式。
2.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一个典范。它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不是贬损,而是推动;不是灭亡,而是丰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吐故纳新的进化。
篇8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问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篇9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心得
前 言
高中生已经对语文学科形成了较全面的感知,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但受初中语文学习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盲目的将前期形成的语文学习习惯照搬于高中语文学习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应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语文是高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科,受长时间语文学习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比较固定,由于高中语文覆盖的知识面相对初中语文更广泛,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短时间内很难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击,使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打击,所以有意识的培养高中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1]。首先应对高中语文树立正确的认识,肯定个人经过努力可以在语文成绩上取得突破,由此形成语文学习的动力;其次,培养个人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开阔个人视野,加深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渐形成语文思维,以此调动个人的语文学习热情;再次,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认识到个人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激发个人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高中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对知识的积累要求更高,包括知识和精神两个方面,知识方面的积累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获取,例如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梁衡《觅渡》等,语言优美、语文知识涵盖广,都是提升高中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素材,由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时间相对紧迫,选择短小精悍的优质文章也是提升语文知识点积累的有效途径,例如《读者》《南方周刊》等文学性杂志中的哲理小文等[2]。精神方面的积累相比知识点的积累更具深度,其同样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实现,但对阅读的深度要求更为严格,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有意识的推敲,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直至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鸣,只有不断进行深度思想锤炼,高中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升华,在其文章写作方面发生飞跃,实现建立在他人思想上的个人感悟;精神上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师方面获取,语文教师是高中生学习期间接触的哲人气质相对浓烈的主体,其阅读量相对高中生更多,通过与语文教师有效的交流,可以使高中生在短时间内对语文学科、高中语文考试趋势甚至更广泛的人生哲理、生命意义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高中生应珍惜与高中语文教师交流的机会,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推荐、指导,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提升个人在知识、精神方面的语文积累[3]。托尔斯泰《写给每一天》、南怀瑾《论语中的名言智慧》、《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都是笔者高中语文教师推荐的作品,个人受益颇多。
三、注重“读”与“写”相结合
现代高考模式决定,高中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语文成绩,对其人生命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高中生在注重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思想高度的同时必须将“读”与“写”有效的结合,掌握用书面全面、准确表达思想情感、记忆知识点、个人观点的能力,笔者通过对高中学习过程的总结,发现“读”与“写”相结合可以通过一下途径实现。首先,高中生养成写心得体会、周记的习惯,在书写的过程中不要求写作的字数,但求表达的清晰、流畅,可结合内容对语句进行必要的修饰,这实质上是将高中生思想意识书面化积累的过程;其次,高中生应有意识的在阅读课外作品后,书写读后感,这不仅有利于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高中生在写作的同时可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升阅读的价值并加深记忆;再次,将喜欢的词句、诗歌书面记录,对保证记忆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四、注重语文素养的形成
在高中语文新教学指标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文的人文因素相对更加重视,希望通过文章精神方面知识的深度挖掘,提升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能力,形成审美情趣,进而逐渐形成语文素养,但由于高中生在语文知识点积累、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教师的预期目的,而且学习中难以准确的把握重点和关键,学习目标逐渐模糊。为有效的改善此种高中语文学习问题,首先,高中生应纠正原有对语文学科只是听说读写,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即可以获取高分的错误认识,认识到高中语文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意识,只有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内涵产生全面的认识,高中生才能有意识的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其次,高中生应在语文训练方面有意识的接触与语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例如大量的积累语文常识,模仿优美的语句结构;记忆名言警句等,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既具有语言学科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方面,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注重积累,又要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有意识的结合高中新课程指标培养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卢守潮.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篇10
一、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师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学必须认识现实,学情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学得怎么样,仅从入学成绩上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制订语文学习规则,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学习惯,明白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总之,上好高中语文起始课,可以为今后教与学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从能力和素质上得以提高
在现阶段,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文言文,初中只要求学生能读懂大意,明白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即可。但高中阶段的要求却细致得多,不光要理解意思,还要求学生掌握词义的演变、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对文章的分析理解等等,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上与初中不可同日而语。再比如写作,对于高中学生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的要求远远高于初中生,这不仅仅是文章字数多一二百字那么简单。学生在经过初中的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后,往往有一些错觉,认为语文的学习只不过是重在背诵,只要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花点工夫背一下就能取得好成绩。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接触了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在中考时只不过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课本内容学扎实了。所以,不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时就把语文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告诉学生,不给他们指出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点(比如,初中的毕业考或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课本本身,而高考时虽然知识点都在书上,可是考试的内容却无法在书上找到现成的),学生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要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
三、明确学习要求,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学好语文
了解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就要顺势而上,提出自己在教学上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要想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自己该做些什么。当然,每个教师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我认为,无论提出什么要求,都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家散文,从元杂剧、话本到明清戏剧、小说,真可谓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诗人作家群星灿烂。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没有一根串起这些知识的主线,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将是零碎的,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就会是欠缺的。我曾经给学生打过一个比方,就好比在电脑中存入自己的资料,如果不系统地建立文件夹、子文件夹,分项保存,那么今后要用的时候找起来那是非常麻烦的。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告诉他们学好语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如果能充分展现教师的学术素养,就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建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指点迷津,教会方法,使学生找到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途径
学生知道了该做什么,接下来就想知道该怎么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学有专长的人,个人学习语文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同时,语文教学也有长期形成的规律。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捕鱼”,而不只是给学生“鱼”,这才是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根本途径。所以,高中语文起始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学生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我认为,方法各有其巧妙,但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点:
1.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本质上是一门工具课,每个人可以说从娘胎开始就在学习语文,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把课文与注释结合起来
课本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注释?实际上,学会了看注释,起码有一半的内容不需要老师教了;学会了看注释,就是学会了自学,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3.把背诵与理解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是需要背诵的,但却不是机械的背诵。宋朝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才记得牢、记得久。
4.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语文讲求的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阅读了经典的文章,就要去体会作者高超的手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经常阅读,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结晶就可以感染人、熏陶人;经常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够理清思路,酝酿和升华感情。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能力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