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级微观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邱强(1969-),江西临川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微观经济学和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6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41-03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国内针对本科生开设的主要是初级微观经济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微观经济学直觉和科研兴趣的基础性课程,是进一步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先导性课程,也是认识微观经济学方法论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探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实践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践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其内容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分析。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和多个教学环节的有效配合。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是合理选择教材的首要前提。因为研究生选用的中级微观经济学难度相对较大,结合所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后,我们选用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作为我们的授课教材。本书通过文字阐述、图标说明、数学符号、数理推理等方式全面阐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假设条件,内容组织紧密、排列有序,由简到繁,层层深入。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实践性较强,较多地运用了实际事例,使学生能够对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模型,有一个贴近实际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本书还配有课后习题,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生自我学习。
(二)设置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
实践性教学并不代表不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之间绝不是两极对立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悟出经济理论所包含的现实意义并把这种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四年级本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储备较低年级学生强很多,因此授课老师应根据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在授课前做相应的调整。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如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内容;需要较多数理推导的内容;和实际结合比较密切的内容。进而针对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授课方式。例如对于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减少文字的阐述,因为初级微观在这方面已经有详细的说明,而应更多采用图形来简化说明;当讲解到需要较多数理推导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这些推导所必备的数理基础,并在课下自行推导;对于和实际结合比较密切的就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在案例选取时注重其实践性,通过选取一些热点问题,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用中级微观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从而补充了实践性教学的课堂内容。例如国际贸易中关于铁矿石定价的问题,铁矿石贸易市场是卖方控制力远大于买方,卖方形成了铁矿石垄断价格。结合中级微观经济学,可以知道卖方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铁矿石生产日益被世界三大主要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力拓集团)控制。而作为买方市场,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为什么没有定价权?买方市场是否是寡头垄断?授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市场理论去分析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分析讨论中既加深了对垄断理论的理解又对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和见解。
(三)案例式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家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而案例教学是用市场中发生的经济现象去反映经济理论。通过把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经济学案例融入到课堂中来,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时要注重案例选择的适用性和时效性。为了实现适用性,就需要授课老师在备课时收集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案例,从而达到对理论强化、补充、验证的作用。同时我们应看到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经济理论在不断变化,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经贸惯例和规则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其时效性。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授课教师先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课堂讨论的内容除了案例也可以是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讨论的次数可以以章为单元,也可以以专题为单元。每次讨论后,每个小组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作为对讨论的总结,包括案例讨论中涉及的相关经济理论、与现实的连接点、实际要解决的问题等。
(四)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能够在网上自学、自测、与教师相互沟通,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性学习,进而调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利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环节中设计网络单元测试,从而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督促复习和准备期末考试;同时可以设计中级微观经济学“热点问题和案例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活动、补充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项目时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在设计交流方式时重视平台使用的交互性、对于热点问题要及时寻找相契合的案例组织同学在线讨论,以便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五)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的更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学生在讲座中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思考,对于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来源可以是校内或校外国贸领域或西方经济学领域的老师,在总课时中按需抽出一定课时用于专家讲座,可以把专家请到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别的兄弟院校旁听与课程有关联的专家讲座。在每次专家讲座后,老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收获以及学生认为存在可以改进的方面,从而能够不断调整,使这种措施更有效。
(六)撰写专业论文
授课老师应选取中级微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相交叉的部分作为学生专业论文撰写的内容点,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利用中微课程学习中掌握的经济理论基础知识、数理工具去阐述和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和数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课程论文最好能够和毕业论文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前让学生做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此外也可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为此,论文尽量选择与国贸专业相关的题目。
二、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检验
教学效果检验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考核形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老师更明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应根据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检验:
(一)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应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指标应涵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平时考核包括:网络单元测试、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出勤这几个方面;期末考核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如表1。
(二)多媒体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实时检验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实施网络单元测试,对每次测试的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同时授课教师还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发现同学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点,以便及时调整和提高后续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辟学生自由讨论板块,学生可以在此论坛发表自己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和认为授课老师有待改进的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实时更新的教学反馈信息库,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事实依据。
(三)采用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
对本专业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分别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在问卷中设计有关学生学习需求、偏好的教学方式、偏好的讲授内容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通过调查的结果,去检验实践性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跟踪毕业生去向和成长轨迹
通过追踪了解毕业生在企业和单位工作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探讨不同专业所设课程对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另外,通过反向追踪毕业生在校时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探讨学校教育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不同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探讨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作用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为现在和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五)召开著名校友恳谈会动态了解毕业生的实践效果
优秀校友对于母校是一笔无形的财产,其在办学资源、示范教育、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优秀校友恳谈会,动态了解毕业生的实践效果。从中寻找促成其优秀的因素,然后把这种有利经验传达给在校学生,使其尽早认识和吸取借鉴。因此,应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庆.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
[2]戴魁早.关于本科阶段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向导,2011,(18).
[3]田园.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09,(06).
[4]付勇.关于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05).
[5]黄慧雅.课堂案例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
[6]冯阳.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初探[J].商业经济,2011,(03).
[7]乔俊峰.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3).
[8]刘敏英.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问题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篇2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定义 特点 区别 联系
微观与宏观,顾名思义,宏观就是指从大的方面去观察,微观就是指从小的方面去观察。世界存在宏观与微观,当然,在经济学中也会存在宏观与微观。从整体上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称之为宏观经济学;而从局部的深层次上研究某种经济现象的科学,我们则称之为微观经济学。
具体的来说,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它阐述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个体根据什么和什么样做出经济决策,例如:消费者怎样做出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决策;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关系怎样作出的决策;劳动力所有者怎样决定劳动流向与劳动流量等等。
而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变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它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缩退)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这表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等。
当然,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并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一般来说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而它们的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会增加。这就是说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但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包括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成交量。不仅如此,而且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形态,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下倾斜和向上倾斜。
其中,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相比较,它在理论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1.以个量分析为基本方法、2.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3.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而宏观经济学也有如下几个特点:1.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论是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3.其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个体理性与总体非理性的矛盾、5.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层次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
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微观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对于微观经济现象的众多说明和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阐述无疑是有价值的。在解释微观经济现象或偷袭微观经济问题过程中,人们没有必要实际上也不可能绕过人类已存的思想认识或研究成果。当然,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逻辑和框架,并不能直接代替对问题的解决。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提供的是理论基础,那么,宏观经济学则是为了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而两者之间,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而对于区别,1.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或规律,从总量上分析问题。2.其次,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当然,它们的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用个例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个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对于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最后,它们的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也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等。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危重患者;肺不张
我们进行了40例次床边急诊纤维支气管检查及灌洗术,临床效果显著,无1例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提高了对急危证患者抢救成功率,现将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次中男25例次,女15例次,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2岁。
1.2 急危重症病种
慢性呼吸衰竭;胸外伤后肋骨骨折并有肺不张,其中有全肺不张,叶及段不张;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肺结核大咯血;气管肿瘤吸气性呼吸困难。
2 术前准备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用药,麻醉同常规纤支镜检查。采用纤支镜Olympus2T-10型及其配套附件。对咯血患者,须注意以下几点[1]:
2.1 麻醉在尽量避免刺激支气管引起剧咳而诱发大咯血。
2.2 吸引器吸力要足够大以备大咯血时使用,万一来不及吸引或纤支镜被堵塞,立即拔出纤支镜,患侧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以利血块咳出。
2.3 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应用垂体后叶。
2.4 备好1∶10000肾上腺素及冰盐水,作局部止血。
3 操作过程
3.1 监护系统 采用经皮饱和度仪及心电图仪监护,SaO2达90%以上可进行床过灌洗术[2]。
3.2 方法 纤支镜从鼻腔或气管切开内套管进入,低氧血症患者应同时予以鼻导管或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维持SaO290%以上,按常规观察各叶、段支气管及病变部位支气管情况,需灌洗病例经活检孔插入灌洗,用尼龙导管再分次缓慢注入含抗生素灌洗液,每个肺段每次注7~8 ml后,注后稍停片刻,鼓励患者轻轻咳嗽,负压吸出,60%灌洗液可回吸收[3]。
4 结果
40例次床边纤支镜检查结果显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大咯血5例,经急诊检查均发现肺部活动性出血部位。为急诊手术治疗提供了定位的唯一依据。胸外伤气管断裂1例次,经纤支镜检查明确了诊断,提供了手术定位依据。气管肿瘤患者因吸气性呼吸困难喘息而就诊,经急诊纤支镜均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小气道堵塞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肺不张肺部感染28例次,经床边纤支镜检及采用支气管灌洗术,最多达10次,病情均明显好转,解除了呼吸道梗阻,治疗效果显著。
5 典型病例
某男,46岁,诊断胸外伤肋骨骨折并左全肺不张,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已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立即床边纤支镜检,从气管切开套管插入Olympus2T-10,纤支镜,见左主气管全部被血痂堵塞而致气管部分梗阻,将血痂吸出,局部1∶10000肾上腺素止血后气道通畅,缺氧改善,症状缓解。
6 讨论
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床边抢救性纤支镜检查,并逐步扩大了适应证,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组40例次检查均获成功,由此可见抢救性纤支镜检查在多种急症中具有广泛前景,提高了各种急症抢救成功率。
6.1 凡各类急危重症出现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监护、急性大咯血、气管异物等均可行此项检查,但有严密的监护系统[4],并要有丰富操作经验医师施行。
6.2 SaO2达90%以上方进行检查,行纤支镜床边灌洗时要严格掌握灌洗液的总量,不宜多于100 ml。
6.3 咯血时纤支镜检不但易发现病因且能明确出血部位,咯血期间行纤支镜检确定出血部位偶尔有一定困难,若支气管管腔内充满血液,可在吸引后用盐水反复灌洗再观察病变支气管溢血部位。
6.4 对急症患者如外伤、昏迷等建立人工气道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机不同步要注意气道梗阻因素,气管切开后湿化不全患者结痂常阻塞气道,致通气功能严重障碍,故予以纤支镜观察下轻柔进行气道结痂及分泌物的清除[5]。
6.5 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外伤气管断裂均可行纤支镜进行定位定性检查,本组有4例患者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经检查均发现气管肿物,及时手术或局部治疗,症状缓解。总之,纤支镜对危重患者呼吸道处理已取得成效,成为抢救的重要性措施之一,值得临床重视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王喻玲,许珊,杜洪森,张湘华.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临床荟萃,2006,21(9).
[2] 吴哓冰,艳彬,刘俏佳.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监护室的应用.实用老年杂志,2004,6(5):326-327.
[3] 于湘春,吴华星.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抗生素治疗30例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4,10(2):64.
篇4
关键词:公共景观;设计;环境行为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3-(页码)-页数
1.引言
一般来说,在一些公共场合的道路绿地隔离带会经常被踩踏穿行,即使竖上标牌也会导致矩形草坪四角上的草皮成活率很低。本文主要从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角度来对其作出分析,了解以及正确引导行为本能影响下的行为活动,协调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公共景观设计提供理性的设计依据。
2.环境与行为的交互作用
环境行为主要是指: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为空间状态的推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众多的行为,例如购物行为、教育行为、防卫行为、表演行为等,本文着重讲述公共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由于经济的繁荣,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致使国内目前城市化现象急剧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其中不乏几个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为了解决突如其来的城市化运动所导致的诸多城市问题,如民众对住房、娱乐、公益活动场所的需要等,人们修建了别墅、高档小区、经济适用房和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大剧院等来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
上述现象所表现出的就是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对现有住房进行美化进而产生的装饰行为或在宗教建筑如教堂、寺庙中进行的宗教行为都来自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总体说来,人的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或是由于社会因素作用所形成的。
环境行为是环境和行为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人对环境的感觉,环境的认知,环境的态度这一连续过程,同时也包含如空间行为这一外显活动。环境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环境,指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对人的作用产生的行为表现的结果是要人们去创造一个新的适合人自身的环境;二是自我的需要。由于人的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差异、种族区别等等造成对环境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它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活动的深入;三是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
3.行为习性对公共景观设计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科学家对人类行为做了重点的试验研究,它建立在生物事实的基础之上。研究的出发点是人类的心理反应,它的注意力集中在探索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对直接的环境作出的反应方式。提出了居住环境理论、观察与庇护理论、心理反应理论。居住环境理论是关于空间对我们一切生理需要的满足能力的理论,它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类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行为,这一选择行为表明了作为观察者的人类与被感受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等同于其他生物与其栖息地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发展中,由于人和环境交互作用,逐步形成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这就是人的行为习性。人在环境中的生存形成了一些类似动物性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性,现将常见的表现形式列举如下:一是捷径性。指人们在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或是向目的移动时,总是有选择最短路程的倾向。二是识途性。它是动物的习性,在一般情况下,动物感到危险时会沿原路折回。三是左侧通行与左转弯。人们在道路、会场、展览场所行走时会表现出左侧通行和左转弯的习性。四是从众习性。追随大众的一种心理,跟随大流。
生活中,人们常见践踏草坪的事实,其成因有多方面,若排除社会公德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思考是否在设计之初就已埋下了这样的隐患。行为习性的捷径性,可以把它理解成更为形象的词“抄近路”。当人们去向某地,在排除休闲、游玩、观光的境况下,通常会选择最便捷快速的道路通行到达。若这条道路被阻碍致使行走者不能通过时,首先产生的是郁闷的情绪,它与绕道行走的距离的增加成正比增长,最终若超过了行走者道德控制的底线,那么行人终将会踩踏草坪穿越而行。之后,再由于从众习性,大家便跟着从同一路径穿行,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前文中提到的草坪被践踏的现状。这是由于没有协调好环境与行为习性之间关系,以致冲突造成的行为对环境的破坏的事实。笔者曾读到过相关的案例,西方一设计师在为一公共广场的设计之前,先将广场开放,直到广场中被踩踏出行人通道时,方以此做为道路系统,继而在它基础上完成随后的设计工作。这样的例子无不让我们体会到对人本位思想的重视,他协调处理好了环境与人的行为本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之初若能多做一些环境与人行为本能的思考,它将会减少草坪被践踏的事实。
又一例子曾发生在某小区中,笔者自始目睹整个态势的发展,成因于小区管理部门对管理的调整,将方便行人出入的侧门关闭。小区中行人出入的捷径被阻隔,不得不绕道两百来米以进出。现在的基本现象就是行人跨越栏杆而过,直至造成栏杆毁坏。随后园区管理部门对栏杆做了维修,但维修后再次被毁,被毁与再次维修的多次反复,即便园区管理部门最后在栏杆旁边安装了摄像头,栏杆的性命也未曾得以保全。整个过程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物力与财力的浪费。从这样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协调人的行为习性与环境之间的重要性,违反了人的行为习性将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行为习性中的识途性、从众习性、左侧通行与左转弯莫不对我们的环境设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识途性可以指导通道及其指示系统的设计来引导意外情况发生时人们逃生;在商场设计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左转线路设计为重要交通要道,并做重点商品的布置之类,以此促成商品销售;商家更可利用人们的从众习性,人往人处走的规律,在卖场中制造足以让人们产生好奇的因素,聚集顾客达到抢购商品的目的。这些手段都是在顺应了人的行为习性的前题下,让环境最大限度与人之间产生良互活动,造就好的环境来适应生活需求。
篇5
摘 要 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在整体社会福利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能够充分体现效率、公平和法治的社会。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离开了经济和谐的和谐社会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传统经济学无法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框架,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方法论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行为经济学 微观经济
一、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框架
和谐社会的经济框架包括四个层面:现代市场体系的和谐、微观经济机制的改善、个体经济行为的自我超越以及理性“经济人”假设约束的放松。其中,现代市场体系的和谐是目标,微观经济机制的和谐是支撑平台,个体经济行为的和谐是基础性条件,而非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重建是根本性的前提。
(一)现代市场体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和谐可以通过现代市场体系的和谐来实现,因此,现代市场体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整体实现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现提供有效的物质平台。现代市场体系的和谐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和谐、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和谐、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公众主流价值观的和谐等。
(二)微观经济机制的和谐是现代市场体系和谐的基础
现代市场体系的和谐必须以微观经济机制的和谐为基础,因为宏观经济的运行效果是通过无数个微观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来实现的。没有微观经济机制的和谐,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现代市场体系,即和谐的市场体系的建立是以微观个体之间的经济和谐为基础的。
微观经济机制的和谐是指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的经济个体之间的经济行为都处于和谐的状态。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个体主要包括三类: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经济个体之间的和谐是指这三类经济个体之间及其内部的经济行为处于和谐的状态,具体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和谐、生产者与政府的和谐、消费者与政府的和谐、生产者内部的和谐、消费者内部的和谐、政府内部的和谐等六大类。而每一类的和谐状态的内部又包括若干子类和谐成分。
因此,微观经济机制的和谐在理论上包括无穷类微观经济个体之间的和谐,所有的微观经济个体之间的和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和谐构建了基础性平台。
(三)个体经济行为的和谐是微观经济机制和谐的基础
个体经济行为的和谐是指两个经济个体之间的行为博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它是微观经济机制和谐运行的前提条件。尽管微观经济机制的和谐包括许多类别,但都可以归结到个体经济行为和谐这个统一的运行模式之下,即都可以看作是经济个体双方基于一定的理性经济原则的博弈结果。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个体经济行为之间的博弈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交易契约,又称为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二、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
(一)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方向
新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经济人”假设之上,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经济社会运行机制中,很难完全将“理性经济人”作为个体经济行为的标准行为模式。现代经济社会与一百年前的经济社会在价值观、物质基础、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等诸多方面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经济人”约束条件的放宽可以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座上重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方向就是探讨在“非理性”经济思想的支配下,经济个体如何在新古典经济框架下打破传统福利经济思想的约束,从而在自我福利改善的同时实现社会整体福利扩展的问题。
(二)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实现机制
和谐社会的微观经济机制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由于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的异化、升华和自我超越,从而引发整体社会福利改善的过程。整体社会福利的改善是和谐社会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和谐社会在其他各个领域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并且,这种整体社会福利的改善过程是在一种“和谐”的过程中实现的,即不是在经济主体极端地获取自我利益的过程中实现的,它与尔虞我诈、巧取豪夺、贫富极端分化、社会动荡、公众价值观缺失等非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不相容的。这种整体社会福利的改善是在一种祥和、公平、互利、友爱、正义的过程中实现的,它使社会发展过程生机勃勃,能够形成顺应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大部分社会公众所认可的主流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明确的目标和健康价值观双重导向下努力去创造价值,各尽所能,在实现自我个体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社会价值。
因此,和谐社会的经济实现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基本的阶段,初级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个体经济行为的和谐,高级阶段的目标是实现群体经济行为的和谐。个体经济行为的和谐是要求经济个体能够摈弃极端的利己主义观念,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的利益。用经济学语言来描述就是:个体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收入,同时也取决于他人的收入,即经济个体将他人的效用和社会效用纳入到自己的效用函数之中。群体经济行为的和谐是要求这种“非理性”的经济个体在社会经济主体集合中将逐渐占据优势,从而引起社会经济主体集合的“非理性”的“质”的改变,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最终占据支配性的主流地位。传统的经济社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和谐性”改造之后,将转变成真正的和谐性经济社会。
三、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内涵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改善,这种实现不仅依靠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经济学手段,而且必须赋予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和谐社会的资源配置应该是公平而有效的,有效性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公平性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和谐社会是充满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的社会,它是对自利、贪婪、狭隘、偏见、动乱的社会状态的否定,因此很难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思想相融合。然而,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尤其是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演化博弈论等新兴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和谐社会创立了新的经济学基础,改变了和谐社会的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方向,开辟了和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为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了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四、结论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社会的运行必须建立在完美的经济和谐的基础之上。在经济学意义上,和谐社会的实现包括两个相互承接的阶段,即个体的非理性化阶段和群体的非理性化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应该建立在互惠性的利他思想基础之上,才能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相一致。
和谐社会的微观经济框架的构建与解析是和谐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生成与进步,解决了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障碍,构建了严密的、科学的、务实的和谐社会的经济学体系,合理地完成了和谐社会的人本化解释,从而使和谐社会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田国强.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经济研究.2007(3):130-141.
篇6
关键词:经济危机;轮胎特保案;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前景
一、轮胎特保案
美国总统在2009年9月12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轮胎特保案为美对华实施的首例特保,该案将不仅影响到中国近20亿美元的出口和10万人就业,还可能被美其他行业与其他WTO成员国效仿,产生连锁反应,对于恢复中的世界经济也是极为不利的。随即,中国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与轮胎特保案涉案金额大体相当,显然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美经济对话,已从以往主要由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指手画脚,要求中国加快开放金融市场,转变为中国对在美投资安全和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这场以“特保案”为开端的贸易纠纷并没有因中国的忍让和被迫反制就此止步,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经济危机下,中美贸易争端必然将到达新的,这种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关系也应引起重视。
二、中美贸易关系现状
中美建交30年来,双边的贸易关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自1993年以来持续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且从2002年以后顺差大幅度猛增,中美贸易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2009年前6个月,尽管受到经济危机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冲击,中国仍然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中美贸易差额的连年上升也导致了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和反补贴领域。
1.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
中美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规模最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贸易发展出现不平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本身经济的发展特点决定的,也是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决定的,甚至这也包括现行贸易统计体系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美贸易差额。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分工
中美贸易差额的不平衡,实质是国际分工所处位置高低不同导致的利益分配链条上的层级关系,美国处于国际分工的高端,而我国处于低端,现行的贸易统计体系不能很好的反映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情况,从而夸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大力倡导推进经济全球化战略,发达国家将许多制造业的生产转移到亚洲发展中国家,于是才出现了大量物资产品在亚洲生产并向西方国家出口的新局面。
目前我国经济活动人口达7.8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明显,这也正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的美国投资,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85%左右来自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其中大部份又是美国企业。从本质上讲,这种贸易加工型产品的出口并不真正意味着中国出口能力的增强,对美贸易顺差的大部分利润还是流向了外资企业。
(2)美国对华出口管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企业和附加值低的加工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美国需要进口大量的工业制成品,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但中国作为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控制的国家之一,中国无法从美国进口到大量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对于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美国政府难辞其咎。
(3)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中国加大外资BI进力度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调整和升级,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对西方出口摩擦比较大的商品的加工组装基地转移到中国,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配件,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继而出口到欧美的加工贸易格局。因此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国家向中国转移产业的同时,也将其在美国的市场和贸易顺差转嫁给了中国。可以说,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与美国贸易关系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延续,体现着中国独有的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4)中美贸易差额的统计原则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K.C.Fung和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Lawrence J.Lau认为,夸大的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于进出口统计的产销国原则、进出口计价因素、香港转口贸易因素、服务贸易因素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差额统计应作四项调整:第一,船边交货记录原则转化为船上交货记录原则及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调整;第二,通过香港或其他地方转口贸易扣除;第三,转口贸易加价;第四,服务贸易调整。
2.摩擦原因
随着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快速增加,美国为减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对中美贸易进行干预,设置贸易壁垒,中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屡屡受阻,包括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和贸易救济等。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涉及金额越来越大,涉及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不仅包括纺织品、农产品、轻工产品,更涉及到机电产品和一些高科技产品。美国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形式也由入世前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两种扩展为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四种。
(1)美国国内政治因素
自冷战结束以来历次总统选举中,对华政策总是两党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言论。
针对此次的轮胎特保案,关键也是政治因素作怪,政府向来与工会组织关系密切,维护工会组织的利益,是该党的政治意识形态。考察奥巴马总统白宫之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始终充当了坚定地支持者。为感恩,当选总统的奥巴马自然要给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相应的利益表达权。就此而言,奥巴马通过轮胎特保案一点都不为怪。
(2)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
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危机下,美国出口贸易额下滑严重,2009年前六个月,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303.9亿美元,下降了14.8%。自中国进口1334.4亿美元,美方贸易逆差1030.5亿美元,为保护本国产业,美国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蠢蠢欲动,设置壁垒,挑起中美贸易纠纷。
(3)儒家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冲突
亨廷顿认为,美国与中国的摩擦并非只是简单的经济摩擦,
而本质是“文明的冲突”,即儒家文明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人类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政治,文明的差异将成为未来的战线。亨廷顿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经济活力、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种霸权地位,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和自我伸张的中国对美国的安全会构成威胁。形形的“中国”在西方及亚太地区甚嚣尘上,尤以美国为甚。显然,中国与美国频发的贸易摩擦是现有的经济格局不能适应一个新兴国家和平崛起的真实写照。
三、中美贸易关系前景
虽然在现阶段全球经济危机下,中美贸易纠纷不断升级,但中国对美国的反击还是有所节制的,为对方留有余地的,中美贸易关系注定在合作博弈中不断发展,两国间贸易机会不断改善和增加。一家德国贸易公司今年8月报告表示,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出口国,尤其是在目前美国经济开始反弹的情况下。至2008年底,约有1200家来自中国内地的公司在美国开设分部,为当地创造了7300多个就业岗位,去年,中国对美国贸易投资金额达到4.62亿美元。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挑战,但两国的经贸关系始终是不断扩大,不断发展。因为发展的基础是中美两国人民从中美贸易发展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中美经贸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注定会是非常复杂的,互利双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中美的贸易合作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巨大贡献。
总之,中美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既存在贸易摩擦,也有经贸合作。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和企业的共同利益,而且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关系的恢复与发展。只要中美两国,高瞻远瞩,以建设性的态度冷静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坚持平等、发展、互利,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必定迎来新的。
四、中国政府,企业对策
1.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包含的一个复杂因素便是美国政府继续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即母国市场销售价格不得作为衡量该产品在美国是否不公平低价销售的标准。
中国企业要想成功应诉反倾销案件十分困难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如果中国企业说服美国政府承认中国市场经济,那么中国企业赢得反倾销案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加强产业内企业的交流合作
国内产业重复生产,恶性竞争,导致竟相降价,是导致反倾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利润有限,竞争无限的状况下,产业内同行业企业应进行一定的合作。任何一个企业企图独占一个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阶段市场以竞争为特征,同行业企业,一定要加强合作,细分市场,避免在某个市场竞争过度,而在另一处市场处于真空状态。
3.扩大内需,改善中美相互依赖关系的不对称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贸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从现阶段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来看,我国应将经济调控的重点放在拉动内需上,最庞大的人口数量,造就了广阔的市场,而且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4.构建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下列指标:外国附属机构的进口、外国附属机构的粗口、外国附属机构在我国的销售、外国附属结构在我国当地的采购、外国附属机构在我国发生的相关成本等。更科学合理的反映我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利得,改变现行统计体系给我国造成的不利局面。
篇7
关键词 财务经济管理 问题 创新
一、前言
在财务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制定工作,避免因为管理手段的落后,出现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问题。
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知识对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拥有更好的未来,就需要拥有知识丰富的人才,拥有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更轻松的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减少公司的损失,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这就要求市场经济参与者能够结合具体财务经济管理的问题,去选择合适的人才,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现阶段财务经济管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管理人员问题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管理效率,但是,目前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工作效率不能达到相关标准,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先进的财务经济管理观念执行工作。部分财务经济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是领导利益,在财务经济管理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财务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出现问题,不能更好的对财务管理工作加以完善。
(二)财务经济管理理论知识问题
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现代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一些有形资产已经转变为无形资产,例如:人才的综合素质、各种专利的申请、各种商标的申请等,这就导致财务经济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还在学习传统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执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工作,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时展,无法对自身的有形、无形资产进行估量,使得社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失,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制度问题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现代知识社会的发展促进其产权制度的发展,但是,目前部分市场主体还在应用传统的产权配置方式,一味重视自身有形资产的配置,只能根据成本的投入执行经济管理工作,对知识资本的配置不重视,这就导致产权制度不能得以有效应用,股东与经营者、员工的利益出现较大矛盾,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不能有效提升财务经济管理效率。
三、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重视知识资本理论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就要重视知识资本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将资本分为人力、市场、知识产权等,有助于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与决策,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完善,但是如果能对知识资本理论加以重视,就可以更好的实现财务经济管理现代化,保证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二)制定完善的内审制度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内审制度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完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一味的利用新兴审计方式对内审工作进行完善,虽然监督工作力度较大,但是实际效果不明显。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内审制度加以完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其他国家内审制度加以借鉴,创新内审方式,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制定统一的内审方式,对财务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要求管理人员对各个环境的经济支出与收入进行分析,确定资金流动方向,以此为参考对未来的资金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提出财务经济管理建议,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内审工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内审工作在合法的基础上,提高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为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要想更好地执行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管理模式加以创新,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首先,要对经济管理的战略性进行分析,保证可以更好地对财务职能进行改善,提高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而提升战略高度,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分析自身优势,保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采取经济管理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对各种财务资源加以利用,保证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价值。另外,还要根据长远发展对财务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引进新兴管理技术,应用先进管理知识,促进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支出,优化经济体系,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理念创新
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注重收获的效益,而现在最新的管理理念则是比较注重人本,这种创新的管理理念比较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具有人性化,对职工的更加的关心,这种经营理念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内在潜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五)财务管理职能的创新
第一,财务预算职能的创新。财务预算职能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对一段时间内财务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各种支出的一个预算,这对财务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只有合理地进行理财,才能更好地维持家人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财务预算的创新式管理,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创建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资本运营职能的创新。资本运营是财务管理制度别重要的一步,合理地进行资本运营可以有限提高收益,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进行战略性选择,从而有效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实现资本的最大运营价值。
第三,财务决策职能的创新。财务决策主要运用合理、科学、专业的方法,对资金的使用方案做出合理的判别和决策的一种工作方式,通过财务决策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运转情况,从而达到最大的效益,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是市场经济下,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财务决策,不仅能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还能避免很多资金运行方面的问题。
(六)互联网+财务管理技术系统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拓宽了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使财务管理延展到运营管理的每一个节点,实现了远程处理、集中管理的功能。财务人员可以借助E R P系统实现集中算账核账,远程查报账以及统计审计等工作;如此一来,高层管理人员就可以实时地查询各类资金运作情况和财务经营状况,增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以及对日常运转的监督,优化财务资源,减少开支,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协同的最终目标。
(七)增强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经济活动的现代化、信息化使市场主体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作为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要想有效地规避或减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各单位应及时纠正工作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态度,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借助信息资源对有关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测,防范财务风险。
四、结语
财务管理应该实现全面的创新,根据自身的实力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还应该高度重视知识型人才,完善财务管理的监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为河南南阳一中)
参考文献
[1] 廖锦章.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国商界(下),2010(06).
篇8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starts the ball rolling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Weina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in Weinan, analyzes the problem during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powerful resolution and suggest.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问题;对策
Key words: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tourism;problem;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56-01
0引言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经济区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1渭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渭南市旅游资源共包括八个主类、三十六个亚类、一百一十个基本类型。既有山岳型旅游区,又有湖泊湿地型旅游区,既有古遗址旅游点,又有古建筑、古祠庙、古陵墓旅游区,既有古民居、古城堡旅游区也还有民俗旅游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山水观光游览、湿地休闲度假、东府民居民俗、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西岳华山、洽川生态湿地、韩城历史名城、蒲城唐陵、富平陶艺文化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推崇的秦东经典线路。因此,渭南市旅游资源呈山、水、城、陵合理分布格局,主要资源具有沿河、沿山以分区富集形式分布的特点。
2渭南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渭南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重农轻商的观念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发展大旅游的气氛不够浓厚。处女泉,从当年的瀵池成了今天的国家3A级景区,发展势头迅猛,现在成为除了华山之外新兴的旅游新品牌,渭南市类似这样可开发的自然资源还很多,由于认识不到位,造成开发利用迟缓。
2.2 旅游产品开发步伐缓慢渭南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开发利用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大资源,小开发;好资源,不开发;精资源,粗开发。对蕴涵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要深挖其文化内涵,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建立与之文化内涵相匹配的配套服务设施,不能满足考古、文化旅游等高层次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2.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接待档次较低由于对社会基础设施与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景区开发建设投入少,导致长期以来,全市交通道路与运输条件、通讯与接待设施及景区开发项目建设发展缓慢,大大制约了已开发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沿黄旅游公路建设迟缓,已严重制约了黄河沿岸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旅游产业规模化难以形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面临严重制约。
2.4 旅游资源的自然空间分布不合理渭南市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划为4个景区,即华山旅游区、洽川旅游区、韩城旅游区、桥陵旅游区。4个景区相互之间联系松散,旅游资源主体分布远离客流分布主干线――陇海线,而且北线公路等级低、连接性差,造成彼此独立发展,尚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并缺乏一条从华山直接到合阳的快速旅游通道。这造成北线既很难从西安直接获得大批客源,也不可能分流华山景区客源。游客过夜率低使渭南旅游业的发展效率低下。
2.5 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贡献不足旅游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未能充分显现。旅游产业链条中购物和娱乐两大要素失衡,特别缺乏吸引高消费游客的旅游产品。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够,游客无物可购、无娱可乐、有钱无处花的现象时有发生。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较差,不能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度假休闲需求。
3渭南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整合旅游资源根据资源分布、区域位置、产业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测,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依照“板块”与“点线”结合的思路,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主骨架,突出“山、水、城、陵”特色,确立“两圈三线五区”发展格局。“两圈”是:积极配合建设并纳入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都市旅游圈;积极协作建设并形成以华山为中心的秦晋豫黄河南三角旅游圈;“三线”是:沿西潼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南线;沿西禹高速公路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北线;沿黄河水上及西岸各景区景点的旅游东线;“五区”是:渭南休憩旅游区,华山旅游区,韩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渭北帝王陵旅游区,黄河自然风光旅游区。
3.2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塑造旅游整体形象旅游产业是一种文化型经济产业。文化是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旅游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产品。其产品是无形的、抽象的,以人的经历和感受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更加依赖于产品形象的创意、设计和宣传。华山在陕西旅游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鲜明的特色,旅游文化十分丰富,主要有忠孝诚信道家文化、华山论剑武术文化、纹枰论道棋类文化、智取华山革命传统文化等。
3.3 加快四大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目前,渭南市内有两条重点发展的旅游交通线:一是国道108线,它沟通了北线的3个景区,陕西省规划中的“米”字型高速公路,该线基本同108线并行,主要由国家和省里投资;二是从华阴到合阳沿黄河而行的南北旅游便捷通道,通过这条线能把市内南北2个景区联系起来,组成渭南市内的旅游三角大环线。渭南市加快第2条线建设更重要。因为高速公路的进展取决于国家和省里的计划,而打通华阴到合阳的任务主要由市里完成,收益也主要归地方所有,地方应有积极性。
3.4 打造品牌优势,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旅游消费具有求新求异和逐步升级的市场特征,应大力开发特色明显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对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高端产品要与特殊需求、配套服务、较小流量接待相适应,大众产品要与一般需求、基本服务、较大流量接待相适应。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摒弃单一的门票经济,由单个产业向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扩张和裂变,构建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篇9
(一)用客观的角度考虑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
将经济成本与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将实际的经营分析所得结果使用客观、全面的视角进行分析,将经济成本与社会效益进行综合的考虑,并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以下结合一个简单的实例进行说明:某医院的检验室准备开展一项科研项目,并通过成本效益的分析方式对该次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要进行此次项目。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需要选购大量的试剂,对科研人员的投入成本及培训教育成本,项目工程中对水电能源的消耗,技术设备的费用等。以上均属于可进行量化的成本。在效益方面:科研的研究结果,可有效的是原操作的流程进行简化,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检验的准确性,极大的降低患者经济上的负担等。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隐性的效益以及难以用金钱数额进行衡量的效益,但是在正确的成本效益的分析当中,可采用评估的方式对这类效益赋予一些权重,并通过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医疗质量、效益及满意度”是每个医院的行为标准的核心理念,在改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社会效益将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其经营分析的结果也将表现的更加客观与全面。与此同时,也应要求政府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加入更大的投入并构建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重视医疗成本的管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合理的控制医疗成本,是医院经济管理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主要原因之一,充分合理的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将稀缺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的发挥出来。我国的医疗机构及产权制度的市场化已发展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关于我国的医疗改革政策的争论也由来已久,究竟是选择进一步的将私营竞争发展壮大,还是选择扩大公共的医疗服务,在当前形势下,国内的分歧较为明显,并以“政府主导方:和市场化方”两大阵营各抒己见。但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笔者认为扩大公共医疗服务更为有利,因我国人口较多。进而就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要求,只有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的进行发挥,才能使人民群众得以满足。由此可见,医疗成本的管控是当前各大医疗机构所关注的焦点。这便对医院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其经济管理部门应进行科学的效益核算及分析,加大对临床科室的成本控制的监督,进而将有限的收入补偿成本支出,最终保证医院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加强经营数据的监管
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责任非常重大,需将每日的收支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及对比,将任何引起收支异动的因素进行妥善的分析,真实的将医院的经营能力进行反映,并反映给医院的管理层,从而使医院内部构建成一个反应快速的机构,保证“节支”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支出得到合理的补偿。并严格对医院各科室减小成本效益的分析,将绩效考核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并将奖金核算和医院的管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套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可进一步的将科室工作人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激发出来,加强其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并形成一种文化约束力,进行良性的循环发展。与此同时,合理的运用经济成本、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相关指标,将医院以及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追踪、检查及反馈,使工作人员不断的优化改正自身行为的不足,加强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使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医院的运行效率及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医院向着宏观决策执行效益及战略不断的进步。
(四)加强对公立医院的重视,产生社会效益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公共医疗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其基础定位与公益的性质,加强政府的职责与投入,强化人们健康政策,其目标明确的表明是为减轻人们的就医负担,构建出针对城乡所有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保证其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禁止以盈利为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公益的事业单位,其应坚持以及维护社会公益的性质。
二、结语
篇10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作用;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手法中的一种,在当前景观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植物配置,可以丰富造园要素,创造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形态,并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微地形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景功能
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同时在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轻松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
2、生态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3、辅助功能
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在雨水量比较充沛的地区,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同时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树木2~3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增大了绿地地表面积,树木的种植量可增加1~2棵,绿地量增加了30%。同时微地形的塑造也提高了绿地蓄水能力以及防风防灾、自然排水等方面的功能。
二、园林微地形的设计原则
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园林微地形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为主,体现自然风貌和地表特征,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这样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就较少,节省了财力;同时,园林微地形的设计要满足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等要求。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园林地形的高低、位置、大小、朝向、形状、尺度等方面的变化造就地表景观,在较小范围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山包与山包之间、山包与平地之间、山包与溪流之间的关系等,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使地形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园林微地形的设计满足了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和意境的表达等要求。3、统筹兼顾,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园林地形除了自身的地表景观,还要提供园林建筑、小品和其他设施的场地;园林微地形满足园林使用功能的要求,满足园林景观的要求,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创造园林植物的种植环境,与其他景物互相协调,融为一体,体现出向往自然的心理。
三、造就园林艺术空间与自然景观
1、有效地进行空间划分,创造艺术空间
园林艺术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艺术,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优美的外部休憩场所。在自然界,空间是无限的,是无法通过身体接触进行确认;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园林设计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从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艺术空间。园林微地形是园林艺术对空间经营的方式之一。
用不同体形、大小、高低的微地形变化能使园林空间更加有层次、更加鲜明,是加强园林纵深感的有效办法。不同风格的景区有不同的特点,中间要有分割和过渡,这个分割可以用一堵墙、一座假山院落或是一片起伏的地形,地形的分隔是其中最为经济实惠的手法。透过起伏连绵的地形,让人在感觉山水精华的同时,产生了前景和后景的分隔,前景的逐渐抬升和后景的虚掩联想,让人在经过一片有地形变化的绿地时,出现了景随步移的动感,仿佛经过了山之麓到山之渊的变化。中国园林艺术关于“小园宜曲”的精髓,就是通过平面上的曲折和立面上起伏来营造小场地中大空间的精辟论点。
2、充分的利用地形变化原则,造就自然景观
园林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计成在其大作《园冶》中认为山林地是造园的最佳地形。在自然式园林中,我们的设计是对自然界山山水水的模仿,是对自然的一种提炼和加工,形成起伏有制、千姿百态的峰、岭、谷、山坡、草原、田野等景观。而园林微地形为这种“再现自然”提供了可能。园林微地形的改造就是改变地形,挖湖堆山,使之产生各种变化,形成多种水体、地体的形态,使园内产生湖、溪、河等水体和峰、岭、坡、谷等多种地貌景观,以丰富园林的山水景象。这样,才有可能使园林成为大自然丰富多姿的地貌景观的缩型,成为充满自然气息的、立体的山水画卷,实现城市园林要“引入自然气息,再现自然景观,让游人亲近和感受自然”的造园目的。
四、微地形在园林实践中的处理方法
1、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流畅舒展,视野开阔,比如公园中的平坦草坪景观,大草坪是人们活动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闹,可以尽情玩耍,而不用担心地形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2、对景观小环境以及一些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可处理成起伏的地形。起伏的地形为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该地形中可灵活多变地组合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样。起伏地形从形态上讲是地形的升与降的结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来进行景观设计,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联系,成为一体。同时更加真实、自然。通过植物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3、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忌将地形处理成馒头形。这一形态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变规律,也不符合园林美的法则。在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
4、微地形为自然山脉的人工意向凝缩,建造过程中应模拟自然山脉形态,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不可牵强造作,刻意为之。微地形营造主要是依靠施工图上的等高线进行控制,但仍需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意图现场发挥,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图纸和坐标,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因为我们是要表现大自然的神韵,所以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尽情挥洒,全凭兴致所致。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型机械的入场碾压,这对土壤的结构和密实度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日后植物的生长。如确需机械完成,建议使用勾机,不要使用铲车,以减小碾压的程度。
结束语
园林微地形能够更好的体现园林绿地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微地形本身也是真山水的缩影,在满足地形空间分割要求的基础上,要处理好地形的高矮及走向关系,从而形成自然的景观效果。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的景观营造是最好的景观,微地形塑造应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几方面,实现微地形的利用最大化。
- 上一篇:值班制度及管理细则
- 下一篇:高中语文的文学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