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篇1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也显著提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这一背景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在运行管理工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管理水平,并适当的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了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很多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相应的也遇到了诸多困难。近几年,云计算技术逐步应用于企业实际建设中,引发了企业技术、服务、产业等方面变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了深远影响。因此,基于云计算环境,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制定的重要决策,就是当前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云计算概念和特征

(一)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对互联网自身所具备的高速信息传输能力的利用,将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逐渐从个人计算机端向互联网服务器集群进行适当的转移。而在这一环节中,互联网的服务器集群具体指互联网上一些大型的数据信息管理中心,其具体涉及数据信息的计算、存储以及宽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一数据信息中心能够结合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对计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进而提升数据信息处理质量,甚至获得等同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功效。具体而言,云计算就是通过对相关虚拟技术的利用构建相应的数据服务中心,进而促使数据信息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并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完成对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硬件资源分享服务的限制,客户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在虚拟资源层上建立相应的应用,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融合了多种技术,它把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真正实现了对数据和应用的统一调配;用户能够按照自身实际需求,不分时间地点的购买相应服务资源;用户能可以时随地的利用各种类型的客户端对云计算资源进行调用;服务提供商也能够借助监控和报告等方式对服务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收取相应的费用;可以自行检查节点,确定失效节点,借助数据冗余继续工作。

二、云计算的发展与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我国传统中小企业所推行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按照企业各部门的发展需求,在配置相应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在本地对企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数据计算,并且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往往借助企业内部局域网络来实现。云计算主要是服务商按照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数据计算以及信息存储等方面的资源,用户在通过对某种特定终端工具的使用来接入系统,获取服务,至于信息的运行和维护工作都由服务商负责.现阶段,云计算主要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应用服务。由此可见,在当前云计算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应该高度重视对云服务的利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提供相应的保障。现阶段,云计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IT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在云计算得到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作为云服务的主要使用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云服务的过程中借助云服务的优势逐步解决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基于云计算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策略以及实际发展策略等进行充分分析,进而总结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实际需求,最终结合需求制定科学的建设目标以及具体执行步骤。

(二)分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

依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具体分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应用项目,对不同项目的所属种类加以明确。例如中小企业中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能够划分到通用事物管理范围内。它可利用云计算的软件服务方式,从而购买成熟的软件,重点对企业中专用核心项目进行开发,为企业核心项目软件开发工作的发展和成功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充分利用云计算服务方式

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可以对云计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利用云计算服务方式,进而真正完成对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应用软件工作平台的开发,最大限度的缩减此方面费用的开支,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企业探索云计算模式,开展电商活动

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云计算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能够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索,进而结合具体情况组织开展电商活动。我国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云计算”的优势,构建“供应链云”系统,为电商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同时,“云计算”的全新“按需分配”服务以及3G全新移动终端服务,为企业移动电商模式提供了资源和技术基础。

(五)做好现有系统与新系统的衔接

企业应将自身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云计算环境相融合,做好现有系统与新系统的衔接工作。

(六)建立健全云计算服务法律法规

云计算的不断发展,随之带来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这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完善云计算服务的法律法规,全面监管云计算供应商和运营商的行为,并积极构建相对和谐的云计算信息服务平台,全力支持和鼓励IT厂商或者供应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离不开云计算的服务支撑,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借助云计算优势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促使自身综合实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在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赢得发展,赢得生存。

参考文献:

[1]刘桦.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2015(23):166-167

[2]王忠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优势与应用策略[N].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5):371-373

[3]李福.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5(10):252-253

篇2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031-02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企业信息化日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也成为加强企业本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缺乏人才及资金成本的中小企业由于流程不规范等影响因素的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处于相对较为缓慢的状态中,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何选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对其信息化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综合考虑初始投资成本、后续维护费用、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包括软件、网络、硬件以及开发平台,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成为中小企业新形势下企业自包和外包相结合的灵活发展形式,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云计算诸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将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1 云计算的相关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以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在云计算中,本地计算机或服务器将不再负责存储和运算,而是由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大型计算机来负责运行,即云计算通过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全体用户共享的大型计算中心来完成原来由个人计算机和私有数据中心执行的任务,从而实现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计算资源及对这些计算资源进行安装、配置与维护等服务资源的充分共享。

1.2 云计算的特点

现有云计算的特点主要包括:(1)大规模是云计算的首要特征。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且有规模经济驱动的计算模式,只有大规模,才能实现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规模经济等各种服务优势。(2)云计算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云计算把各层次功能封装为一个个抽象实体,在不了解用户具体的实现和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提供不同层次的云服务给任意位置的用户。(3)具有伸缩性的动态扩展在云计算中得以实现。用户数量的增多可以使云计算进行动态规模扩展以满足应用,且用户的应用将通过云服务在云中的可扩展性得到支持。(4)云计算的特性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可靠性。云计算发展的同时,采取措施保障高可靠性的服务,云服务的高可靠性使云服务得以发展,云服务的发展促进云计算大发展。

2 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2.1 中小企业应用公共云计算的必要性

(1)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当前云计算环境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成功的案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运用云计算的收益大于风险。(2)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中小型企业拥有简陋软硬件及信息基础设施,相比较于大型企业,可以采用更适合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的建设模式,按需租赁和付费使用由大星云服务提供商为企业定做内部云的灵活部署漠视的公共云。(3)相对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业务结构简单,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对系统功能要求也相对简单,利用公共云基本可以解决基本的需要。(4)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数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相对较低,且基础数据较少,对己有信息化数据的依赖性较差,向云计算转移较容易,而且这些数据多为日常办公的非核心数据,适合采用公共云平台。(5)中小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的配置云服务应用,能够满足我国存在差异性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2.2 云计算信息化平台设计

(1)服务提供方式设计。云计算的服务方式,即将IT作为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IaaS通过提供IT基础设施以满足企业基础硬件资源需求;PaaS通过提供企业应用开发支撑平台和开发环境以促进应用开发的效率;SaaS通过租赁的方式提供实际可用的最终应用程序以实现软件的快速交付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三种层级的服务提供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IT需求。

(2)转移服务方案设计。中小企业利用云计算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将现有的业务数据或己有的企业内部系统无缝迁移到云计算平台。首先通过对企业的IT环境进行分析,对企业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区分明确核心业务系统和辅助支持系统。云计算集成通过减少开发、实施和维护的资源弥补了这种模式,让用户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对比较成熟的中型企业(如己经构建了1T系统,如CRM、E即等)采用公共云需要将现有系统或数据进行转移,只需要将企业原有的系统转移到云计算平台中;对刚刚起步的小型企业可直接通过SaaS或PaaS方式获得企业应用。

(3)运维设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比较薄弱、缺乏专业人员,对IT应用较少、个性化需求较低,对IT应用的需求是通用性大于个性化专业性,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可通过共享云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国电信

Abstract:There are endless opportunities of Chinas 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formation,i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hat helping SMEs achieve information promotes China Telecom into the blue ocean for transi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dilemma of Chinas SMEs information,and makes re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SMEs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Teleco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to SEMs.

Keywords: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nfomationizationChina Telecom

1.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大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只停留在“邮件系统+局域网”的初级阶段。受此制约,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运行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已经不得不面对来自内部管理、生产控制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中国电信是我国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具有经济的正外部性,对推进和提升其他行业价值具有倍增效应,其发展速度和效益必然会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辐射作用。中国电信具有集团采购和整合优势,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及供应商的合作,能赢得最低的经营成本,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经济的信息化方案,从而减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因此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中国电信本身的优劣势,提出中国电信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策略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中小企业信息化内容与困境

2.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

从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是营销管理信息化。建立覆盖各销售网点的计算机网络,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纳入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新市场。二是采购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实现内部各相关程序和权力的公开、透明及有效制衡。三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内部各单位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财会部门能同步得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每一次业务活动的信息,并实时进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速度。四是生产管理信息化。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生产过程实行动态分析和监控,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产品的生产质量得以保证。五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此目标是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规划。

2.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困境。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推进信息化进程; 另一方面,又由于信息化有着投入较大、回收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以下两大问题:

2.2.1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成本困境。中小企业预算低、利润少,对于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企业。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信息化软件比较成熟的主要还是高端产品,面对的主要是大型企业,高昂的初始投入成本费用以及后续的二次开发、运行维护、系统更新和管理费用,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2]。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根据数据统计:1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障碍,多数中小企业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市场或研发上,以降低投资风险,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2.2.2外部环境差,缺乏适合的信息化方案。由于中小企业管理程序较为灵活自主,所以变动很大,管理程序的稳定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另外我国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38%的企业认为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大部分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又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机构也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

调查显示,71%的企业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企业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23%的企业需要给予信息化方面专业的指导咨询,15%的企业需要得到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咨询。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体系的滞后等问题也是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3]。

3.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驱动力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蕴藏着无尽的机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助推中国电信进入转型蓝海的重要动力,也是向“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最好契机。中国电信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化进程和产业发展需要;第二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必须要求电信运营商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和市场;第三是用户需求,随着中国电信在商务领航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逐渐增加,并从单一的服务要求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的服务[4]。

中国电信拥有优良的网络、优质的服务力量和强有力的研发队伍,正在加快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步伐,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提供整体信息化方案。中国电信的行业信息化开始于1994年,到2004年,服务框架已基本形成,能够为大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内容应用、网络规划、系统集成、网络外包等整体服务。目前,利用中国电信网络组建的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已超过两百个,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政府、企业、教育、跨国公司等行业。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两点:

3.1电信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所以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有关社会资源。而电信企业可以发挥技术输出作用,组合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公司、工程监利机构的相关作用,逐步建立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5]。

3.2电信企业的集团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较经济的信息化方案。成本困境是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困难之一。而电信企业具有集团采购和整合优势,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及供应商的合作,赢得最低的经营成本,从而为企业提供最经济的信息化方案,减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以 IT 采购的方式,做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

4.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策略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今年初表示,公司正面临3年转型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企业必须聚焦于客户、紧抓市场商机、开拓信息化蓝海,方可实现转型新突破,跃上更高的目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最新趋势以及主要问题,中国电信需推出相应的服务策略。

4.1发挥中国电信在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产业联盟的有效合作。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是 ICT、增值业务体系中最具市场潜力、运营商价值最大的一个环节。但同时运营商对此市场的开发也将面临众多的艰难险阻,如用户需求差异化导致的市场充分细分化,信息化本身的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特点导致的产品体系复杂化等是电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重要特点与难点。中国电信拥有一个完整的链条,其环节包括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过去,在窄带话音通信时代,电信用户、运营商、制造商构成了简单的产业链。在如今的电信市场上,任何一个基础电信运营商要想跨越整个链条,将每个环节都做好是不可能的。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支持、运营商的包装运作、ICP的内容提供、价值链终端用户的认可使用等要素[3]。价值链上的各相关主体只有分别着眼于自身的核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规模运作,才可能形成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的价值链体系。要加强对渠道型合作伙伴的协调和管理,优化营销渠道,配合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加强与终端厂商合作,突破固网终端瓶颈,加快提供有线和无线融合,通信、计算机和家电融合的多样化终端,才能实现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服务以及中国电信本身的稳定转型。

中国电信自身并不进行信息化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过程中,需要通过与联盟中其它企业合作来完善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产品线。为了使产品线更加完整,中国电信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联盟的有效合作,并在联盟内部关键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业务分成模式,比如与提供 ASP解决方案的企业之间共同约定建立业务推广和分成机制。另外我们可以采用业务外包等形式,通过我们电信公司的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选择的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和承受能力,推出不同的信息化套餐品种供其选择。

4.2整合现有的电信业务,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随着中国电信经营理念的转变,也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中国电信进入了全业务经营和各种业务整合的阶段。虽然目前中电信借助移动业务与固网业务的融合,加快业务价值链的捆绑给电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但是目前电信业务的整合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

4.2.1当前信息化业务战略不够明确,缺少业务的总体布局。由于缺乏业务的总体布局,用户无法享受到自由选择的乐趣,中电信也没有能够发挥多种业务的组合优势。增值业务核心价值并不明朗,撬动市场的“杀手锏”应用有待发现。应用与内容缺乏,在发展业务时很难找到切入点。因此,细分市场,贴近应用,以多层次的业务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4.2.2在整合业务以及推广全业务经营时,需进一步明确分工,减少流程,梳理组织架构。目前的组织架构将使得各种服务依然散落在大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家庭客户、政企客户部、天翼公司、移动终端公司、号百公司、信元公司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消极,应付等思想使得中国电信将很难提供令客户满意的“端到端的全流程服务”,最终降低客户的感知,削弱了电信全业务运营的优势地位,甚至会出现服务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单位的现象。最为关键的是,在业务的界定,部门指标的下达上由于部门指标考核的因素,一些全业务性质的套餐与产品方案将很难划清收入来源与运营主体。使得全业务运营的优势被削弱。

4.3提高中国电信IT的整体支撑水平。中国电信目前的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属于木桶定律中描述的 “短板”,需要超常规发展。应按照既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建设新一代世界级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CTG-MBOSS)为目标,以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架构为指导,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了更要的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电信IT系统需要在技术架构、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组织与管控方面都做出改变。

4.3.1基于BSS系统的整合,加快EDA和BSS建设,抓紧建好数据仓库,充分重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提升对市场分析研究和针对性营销的支撑能力。要加快企业的 IT 系统建设。当前重点是要加快经营分析系统建设,为前端营销人员装上“眼睛”,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完善 BSS 和 OSS 等支撑系统,更好地支撑前端的经营工作,以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要求[6]。

4.3.2实施IT系统需求流程管理和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为了满足业务发展和信息化服务的需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常常面临着业务部门频繁的新增业务需求,导致了频繁的系统升级和软件版本的更新。建设需求流程管理模块,对需求进行规范管理,是解决需求实现要求快速、准确、灵活与需求流水线长、干系者多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需求流程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流程跟踪、任务提醒、记录查询、系统升级管理以及版本管理等功能。

IT系统资源主要包括主机、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及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件资源。要将对系统的维护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和实现系统的科学规划,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IT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更好的提升电信IT整体支撑水平,应做好建立动态的系统资源资料库和建立资源变更操作工作流程这两项工作。

4.3.3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要求,需要对现有孤立的信息源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保证信息标准的统一,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同时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确保未来的系统能够遵循统一标准,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和信息共享,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4.4聚焦客户,更有效地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提出了中国电信的战略目标:做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要求中国电信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诚信经营和精确化管理”,实行“网络”和“业务”分类经营,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商合作,向客户提供完整、综合、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聚焦客户,针对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中电信各个服务环节是有效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的聚焦客户,真正实现电信“用心服务,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4.4.1进行中小企业客户信息的分析。客户信息分析是通过对客户信息和消费数据的关联、挖掘、分析,得出对业务营销、市场细分、服务水平等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信息,从而增强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反应能力,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客户信息分析过程包括以下三阶段:客户行为分析、重点客户发现和效能评估[7]。

4.4.1.1客户行为分析。①行为分组:根据客户行为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各个群体有着明显的行为特征。通过分组,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发现客户的消费规律。②客户理解:将客户在行为上的共性与已知资料结合起来,对客户进行具体分析。

4.4.1.2重点客户发现。80%的利润来自 20%的客户,重点客户发现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潜在客户、交叉销售、增量销售和客户保持。

4.4.1.3效能评估。效能评估是评估市场策划和市场活动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4.4.2定期与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双向沟通。电信可以定期抽调后端专业技术人员与前端营销人员或客户经理,相互配合,主动与客户沟通,让客户感觉到企业与用户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买卖关系,更多地体现为朋友关系。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使所有的用户自觉成为电信产品推销员、市场调查员、信息反馈员。每月上门走访应不少于1次。在于大客户的接触中,应向大客户宣传各项电信信息化新业务,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掌握大客户的消费心理,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客户的未来信息化需求。另外客户的走访,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让用户多了解一些业务和技术,减少由于用户知识缺乏而导致的投诉和申诉率。

另外电信的技术部门可以投入技术骨干力量,介入售前服务,前后端协同配合,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设计最优消费方案,设身处地为客户利益着想,真正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比如网络宽带业务,要协助中小企业,使之对所需求的产品进行规划和指导,合理的进行消费,为客户节省资源,真正的做到服务客户。

4.4.3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策略。当前中小企业对通信的消费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趋势。电信竞争日趋白热化,每个业务领域,至少有两家以上的运营商在争夺市场,同时业务间的异质竞争更是如火如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电信若想取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建立优势。毕竟在各运营商技术上已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先抢得服务的优势,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谁就占了市场先机。因此,中国电信企业应从传统的业务竞争中解脱出来,不断开发新的、有个性的服务类型,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扈瑜、杨富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22):78~79

[2]吴新颖.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业务[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袁小明、薛玉林.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电信运营商的对策探讨[J].江苏通信技术,2006,22(3):44~48

[4]程意平.电信运营商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战略选择[J].网络电信,2005,7(11):20~21

[5]王卉越.信息化——电信企业转型的重要课题[J].电大理工,2006(2):39~40

篇4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构建;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228-03

1 云计算的概念、服务模型以及特点

Google推出了一种汇集操纵模式“云计算”。是指一个交付和使用它的基础上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的大部分东西,以获得按需,并延长了所需的资源,云计算有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安全可靠等。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的其中一种,是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计算机移动到互联网的集中区。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司空见惯了,例如我们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络邮件等,通过使用这项技术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的操作指令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在未来的时代,云计算这项技术也会普及,应用到手机、GPS定位系统都可以运用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到目前为止,云计算在以下服务的形式主要有:(1)软件服务(SaaS),顶级的服务,它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的应用软件服务向提供此软件的供应商订购并且支付一定费用,前期的管理维护供应商负责运行和投入。(2)基础设施服务(IaaS)是在三个主要服务的最低水平,这是通过提高计算机基础设施得到消费者的服务。它可以为行业提供所需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这个服务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以及负责日常的运行及维护实施,使用者只需要提供费用即可。(3)服务平台(PaaS)属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服务,用户在PaaS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传给其他用户。

云计算技术的特点:

(1) 具有可靠性:云计算是利用冗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性,进行数据处理,云计算是由大量计算机组成的一个操作系统,伴随着如今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加,用户出错的几率增加。而本地计算机并没有那么安全可靠,便采用软件方式,数据的安全可靠便由数据的冗余和分布式存储来实现。

(2) 服务性: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司空见惯,用户对需求越来越多,而云计算在广义上来说是一种数字化服务,这种服务在计算机中使用者也可以达到方便快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服务资源,并且是在不清楚云计算具体机制的情况之下就可以的到相应的服务。

(3)高可用性:云计算在过去的可用性比过去,它具有高可用性,而且还具有服务质量,可以智能检测节点,为用户体验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4) 云计算是技术时代的产物,在多项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产物,用户可以在需要的资源上对数据实现统一的调配。为了实现统一资源配置,云计算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相融合,达到了资源统一配置。

(5) 用户和提供商可以利用云计算这种模式的服务资源施行监控并且报告,根据使用情况来收取一定的费用。

2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阶段,虽然不是那么成熟的运用,但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对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其次,管理方式也得到了改变,通过互联网云计算模式对员工实施管理。截至2004年10月已有四百多万家企业应用IT,并且具备IT规模的企业高达20多万家左右。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适应了生产经济的需求,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个性化正在得到广泛的推广。中小企业循序渐进逐渐改进,如今,绝大部分

中小企业陆续摸索信息化。为此,由国家发展和发展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办三部委员共同组织了"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为了就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2.2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管理化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过中小企业信息化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是不算完善,仍然在企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① 对企业信息管理化建设认识不足

首先,信息管理化特征企业没有完全意识到,现如今中小企业在我国已经将近四千万,但是实施企业信息管理化的中小企业只有区区的四百多万户,说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在我国还是一个具有潜力开发的一个项目,蕴藏着极大的能量。所以,中小企业要完全实施信息化建设必须认清这种特征。

② 技术人员不足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良将配宝刀,美女配帅男”企业亦是如此,一个企业想要实施信息化建设,缺乏过硬的技术人才,那么就很难被实现。现代社会就应该实力与技术并存。通过彼此相互协商和沟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本文为呼伦贝尔市科技局课题《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实现模式及绩效评价》阶段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2日

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依托《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呼伦贝尔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得到长足发展,呼伦贝尔中小企业在油脂加工、肉类加工、粮食饲料加工、淀粉加工、木材加工、乳品加工、制酒饮料、建材及有色金属加工等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总户数达到7,144户,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50%以上。

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显著。承担了首批国家级农村牧区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启动了呼伦贝尔“百村千户”家庭旅游信息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入驻企业达到879家,其中3家企业列为全区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试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保险、社会保险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提高了电子商务对促进企业发展的认识,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纷纷进驻不同的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如阿里巴巴供应商平台中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近600家;商宽无限――内蒙古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2011年开创地区品牌板块中,呼伦贝尔市共有11家企业82种产品注册,全部为具有呼伦贝尔地区特色的野生食品,这些对促进呼伦贝尔中小企业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补充作用。

一、呼伦贝尔市企业信息化水平分析(以阿里巴巴供应商平台为例)

中小企业在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们在企业数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而是因为其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财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发展壮大甚至生存的困境,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式,为呼伦贝尔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潜力。作为竞争弱者的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阿里巴巴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阿里巴巴是一个创立于上世纪末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最近几年该平台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络平台,也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紧紧抓住机会,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的各项增值服务,达到实现企业电子商务,达到扩大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领先、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目前已经成功融合了B2B、C2C、搜索引擎和门户等功能,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构成由网络贸易平台(B2B和C2C)、支付平台(支付宝)、搜索引擎(雅虎)、诚信系统构成。

阿里巴巴为“中国供应商”用户开发了完善的后台管理功能,如图片银行、产品展示厅、秘密产品展示厅、产品分组展示和多用户管理功能等,使网站具备了很多大型专业网站才有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管理产品和客户信息。实现网络营销的对策,应用雅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应用“诚信通”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中小企业在注册成为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会员后,便会建立企业的网上诚信档案,并如实记载企业在阿里巴巴网站上所做出的任何行为。因此,厂商要提供有效的证书图片;经常登录阿里巴巴网站使用各项服务;提供真实可信的资信参考人信息,来彰显公司的实力、产品质量、诚信经营、服务态度、金融资信,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在与其他会员进行交易后互相给予肯定的评价,提高公司的诚信通指数,从而提高企业网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机会;实现电子商务的对策:中小企业在注册成为诚信通会员后,可以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商铺,并利用其提供的支付工具,开展电子商务;企业成为阿里会员后,可以按行业类别查询各类公司资讯,通过这些自助服务栏目,会员可以全面、准确地宣传自己。

(二)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进驻阿里巴巴平台的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底,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进驻阿里巴巴供应商平台的企业共计587家,行业涉及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图1)

由呼伦贝尔市企业在阿里巴巴供应商注册平台上的注册情况来看,注册企业的类别与呼伦贝尔市经济的构成相吻合,由呼伦贝尔市2013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可知:2010年呼伦贝尔市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3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7.4%提高到36.1%。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8.0∶28.6∶43.4变为“十一五”时期的19.6∶42.1∶38.3。三产的比例更适合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企业73家,占呼伦贝尔在阿里巴巴供应商注册平台企业总数的14%;说明,在呼伦贝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信息辅助企业的成长是与呼伦贝尔市信息产业的需求息息相关的。在制造业中,食品加工企业为56家,占制造业企业的61%;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销售具有呼伦贝尔特色产品的企业为80家,占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总数的28%。

但另一方面,经过认证的企业,在阿里巴巴供应商平台会更加具有竞争力,但呼伦贝尔市587家企业中只有18家企业通过认证,认证率刚达3%。认证的企业包括11家批发零售业、4家食品加工业、1家农产品加工业和1家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中有6家为具有呼伦贝尔地区特点的批发零售业,包括肉干、山珍野菜;4家食品加工业为乳制品、肉干的生产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业为羊肉、牛肉畜产品生产企业。因此,认证企业中具有呼伦贝尔特点的企业占56%。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呼伦贝尔的中小企业虽然认识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商机,也有意愿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展市场和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在企业注重地标性产品在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产品或商品的供应商占了较大的份额。但是,很多企业信息并不完善,尤其是较小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寻找适合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实现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目的(以服务业小微企业为例)

2012年按着登记在册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库存情况,按行业内企业数的固定比例,随机抽取了服务业小微企业96家,其中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9家、集体企业2家、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家、其他有限责任企业14家、私营独资企业34家、私营合伙企业2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24家、私营股份有限公司3家、其他企业4家。其中盈利企业68家。企业覆盖10个门类19个行业。

从呼伦贝尔市服务业微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可以看出,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还是占了少数,为总数的35%。在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业微小企业中,有20%是基于信息的需要;12%为网上销售;68%基于其他目的。

因此,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大多数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信息化建设程度偏低,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对企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而许多地区的企业不能深刻了解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没有把信息化与企业的实际尤其是特色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实惠,企业科技信息化与企业增收的密切关系尚未得到中小企业家的普遍认可,久而久之,使企业信息服务缺少指导性的意义。信息资源的匮乏不仅使信息服务的开展受到制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效率。呼伦贝尔市企业的信息化实现还需要大范围提升。

三、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诺兰模型把信息化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计算机使用开始起步,增长缓慢,信息技术尚未普及。

第二阶段,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阶段,应用逐步提速。虽然在实际管理和操作过程中仍未获得巨大效益,但已显现出潜在的商业价值。

第三阶段,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系统林立,矛盾凸现。信息技术逐步向网络化发展,社会信息意识得到普及。

第四阶段,信息化发展的准成熟阶段,信息技术趋于完善,系统内走向集成阶段,统一规划,制定标准。

第五、六阶段,信息化发展的成熟和高度成熟阶段,即信息时代。这一阶段实现全社会集成跨部门、跨系统的网间互联,信息共享。各级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互适应。

有些研究认为(李道亮,2007),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已进入第三、四阶段,也有学者认为处于第二、三阶段,本研究综合了以上信息化发展的论断及呼伦贝尔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认为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处在第二、三、四阶段。

处于这样一个不同发展阶段共存的时期,其特征表现为:一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走向完善,但现在仍较为薄弱,信息硬件设施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二是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稳步推进,但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信息共享程度低;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同时,各级政府部门难以及时集散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从而使中小企业的信息查询和使用有很大的困难;三是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但信息渠道仍显不畅。中小企业部及各地中小企业信息部门正在组织开展的“物联网”试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工作者的成功创造之一。各地也陆续出现中小企业上网工程、信息进村、电波入户、信息公告栏、信息平台等服务模式,为打通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模式因各地经济条件的差异尚未在中小企业普及,同时仍明显存在信息渠道不畅问题。部分地市县互联网平台没有建立起来,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而且基层部门信息渠道少,媒体间中小企业信息传播和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四是建立了人员数量较多的信息服务队伍,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体现在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使大量信息资源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基层信息服务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比例很低。

四、呼伦贝尔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呼伦贝尔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政府推广部门+示范点+企业。首先,由政府部门向科技局、发改委,以及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等部门申报技术示范项目,审批后进行项目实施;其次,建立示范户、示范点和示范区,通过建立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基地,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对示范区内的企业采取技术培训、发放科技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然后通过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企业共同发展,承担了首批国家级农村牧区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入驻企业达到879家,其中3家企业列为全区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

(二)政府推广部门+协会+企业。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试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保险、社会保险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发挥行业优势,启动了呼伦贝尔“百村千户”家庭旅游信息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三)公共信息化平台+企业。这种服务模式主要依托已存在的经营服务平台,借用平台的认可度和信用度,企业发挥自身经营产品的特色,促进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基于阿里巴巴网站、商宽无限-内蒙古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供应商企业就是这种类型。

(四)行业信息化网站链接+企业。这种公共信息化平台为专有行业的信息平台,借助行业的集聚优势,提高信誉度,扩大中小企业的影响。同时,通过业务联系,发挥信息平台优势。旅游企业大多基于这种类型。

(五)大企业+中小企业。这种信息化模式是基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关系,由于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要求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对接能力,依托大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技术人员、配套设施得到保证,ERP等这种大型的企业管理软件得以在中小企业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钧勇.石狮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华侨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支柱产业;ASP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134-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江西省支柱产业ASP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策略研究”(批准号:05YJ255);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江西省工业园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05YJ82)

[作者简介] 孙剑斌,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

刘福来,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流管理技术。(江西 赣州 341000)

2001年,江西提出了“以工业崛起加速江西崛起”的发展战略。几年来,通过主动承接沿海工业转移,江西迅速形成了汽车、特色金属、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和新型建材六大支柱产业。2006年全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为4054.17亿元,六大支柱产业共完成销售值2622.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销售值的64.68%,因此,六大支柱产业对江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江西工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中部邻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2006年,湖南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为5742.51亿元,安徽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为5813.7亿元,湖北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为7300.56亿元。为使江西省工业(尤其是六大支柱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追赶兄弟省份,除了改善内外部环境,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之外,信息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六大支柱产业中,汽车产业有江铃汽车集团投资数千万元建设“数字生产线”,特色金属产业有江西铜业集团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均是这些产业中的领头羊或规模较大的企业。但在这六大产业群中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缺少足够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来进行信息化建设,若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竞争力。因此,有必要构建ASP平台,为六大支柱产业中的企业提供ASP服务,以此促进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ASP平台

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将非核心业务尽可能多地“外包”到专业化企业,为此,1998年美国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即应用服务提供商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模式将软件、硬件、网络和技术融为一体,以互联网为媒介,以门户网站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配置、租赁和管理等各种应用解决方案。

ASP平台是基于ASP模式的公共服务平台,是ASP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其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化的业务协作,是促进中小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ASP服务提供商将各种应用软件集中安装在服务器集群上,通过网络将应用软件的功能或基于这些功能的服务以有偿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并由服务提供商负责软件的管理和更新。其最大特点是用户无需一次性投入巨资构建自己专用的运行平台和应用系统,而是向ASP服务供应商租用应用软件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从而减轻投资压力并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对于那些想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但又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统一标准、集中管理和一对多的ASP服务方式可带来更简单、更经济、更加可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ASP平台按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可分为:软件应用(租用)服务型、信息技术业务外包型、信息资源提供型、产业链协作管理型。

ASP平台的应用服务模式有三种:

(1)以龙头企业带动的ASP应用服务模式。龙头企业通过平台向整个产业链上企业、联盟、上级管理机构等提供统一的产品数据资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产品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交换共享中心。这种服务模式,通过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为供应链、产业链中的企业提供公共产品信息和共性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2)面向中小企业的ASP应用服务模式。面向行业或区域中小企业提供ASP服务,实现行业或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敏捷性及响应市场能力和行业或区域企业群的整体竞争力。在这种应用模式中,ASP平台可以为成员企业提供企业门户、网络化制造及电子商务等服务,也可为政府管理部门服务。

(3)跨区域的ASP应用服务模式。这类ASP既是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桥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科研机构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桥梁。ASP可以把众多的服务型企业连起来,同时也可以把集中起来的资源用于跨区域的、数量众多的客户服务,搭建起区域之间的协作平台。

根据ASP平台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资源拥有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经营模式:

(1)完全型ASP。这类ASP运营商有非常强的基础,有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企业内部可以整合到ASP所需要的各方资源,有能力提供整个ASP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服务。

(2)策略联盟型ASP。大多数ASP平台是采取策略联盟的手段来整合ASP所需资源,这些ASP运营商通常拥有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但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入硬件、数据中心与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策略联盟最大的好处是使想进入ASP领域的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而且各个策略伙伴的成员可以继续专注于发展其核心业务。

尽管ASP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发展极为迅速,我国目前有一些较为成功的ASP平台,如杭州的中国服装信息化共享平台(),该ASP平台为中小型服装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网上服装展示系统、CAD数据转换软件租赁、产品资源数据库三大部分,平台上资源丰富,有服装款式6000多种,现已有1000多家企业用户。又如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主要针对汽车制造企业,提业链服务模式的ASP服务。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为这些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江西省支柱产业ASP平台模式分析

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汽车和航空及精密制造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业,2006年各支柱产业的企业数量分别为96、244、176、78、494、960家,共计2048家。若每个支柱产业都建设各自的ASP平台,加之ASP平台又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则各产业潜在的企业客户数量不可能太多,将难以支撑一个ASP平台的运营,更不用说收回ASP平台的投资了,因此,有必要将六大支柱产业合并起来,建立一个六大支柱产业公共的ASP平台,如此,ASP平台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为了更好的建立该ASP平台,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ASP平台的经营模式应采用策略联盟方式。采用这种经营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减少投资,缩短建设周期。如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其运营推广由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网络服务由电信公司提供,应用软件则由多家国内软件供应商提供,如财务软件与用友合作,ERP软件与新中大合作,通过这种策略联盟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ASP平台投资风险。

(2)ASP平台应用服务模式应采用面向中小企业的ASP应用服务模式。江西支柱产业ASP平台是面向六大产业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服务的,以实现产业群内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

(3)ASP平台应提供以下三类服务:信息资源服务、应用软件租用服务、产业链协作管理服务等。ASP平台提供何种服务将直接关系到ASP平台的生存。信息资源服务是ASP平台最为基本的服务类型,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各种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各类生产制造资源信息、政府政策法规信息等。应用软件租用服务提供企业所需的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CRM、ERP等应用软件的租用。产业链协作管理服务为产业内各企业提供协同商务的功能,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及响应市场的能力,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4)由于该ASP平台是面向我省六大支柱行业,因此,应同时具有功能型和行业型的特点。在功能特性方面,提供各支柱产业均适用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应用服务;在行业特性方面,提供具有行业特征的应用服务,如针对汽车和航空及精密制造业,则可能需要提供三维CAD、协同设计等应用服务;而针对食品工业,可能需要提供物流与配送管理等应用服务。各产业虽然均有生产管理,但由于各产业产品物料清单相差较大、生产方式手段不同,因此,生产管理应用系统也具有极强的产业特性。

三、ASP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ASP是一个极好的信息化模式,但目前却有不少ASP平台建设陷入了困境,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既有ASP平台本身设计上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原因,现将ASP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平台建设缺少信用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看到美国的ASP业发展迅速,应该看到他们多年积累的信用体系其实是ASP发展的关键动力。然而,反观国内的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这极大地增加了ASP用户的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在ASP服务商与各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易,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纠纷,而这种纠纷有其独特性,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法律法规进行仲裁,纠纷就不可能很好地解决。

2.服务水平欠缺,不能很好地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ASP模式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不是纯技术的网络平台,有些ASP平台在宣传和推广时,只是一味强调平台的技术如何先进,却并不能针对具体企业提供一整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因此,ASP平台不仅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更要具有咨询顾问这一类角色的作用。

3.通用性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会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但过分追求个性化功能又可能导致ASP平台成本上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ASP平台的发展。

四、江西支柱产业ASP平台建设对策

1.政府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网络传输速度,降低网络通信成本。我省信息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但农村、偏远山区和城乡结合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加快这些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2.政府应发挥信息化建设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使之真正对信息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在2003年,国家科技部批准了全国14个城市进行ASP服务平台试点示范工程,这些示范工程大多数是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一机构来推广实施的。目前,除南昌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了南昌市制造业网络服务平台之外,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级机构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使它们在ASP平台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对ASP平台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当前市场环境信用缺失的情况下,应当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目前虽有一些行业型的信用认证系统,如金融信用认证系统、工商和税务信用认证系统等,但这些信用认证系统相互独立,因此应将现有的信用认证系统进行整合,并加快某些行业的信用认证系统的建设,最终建立全方位的信用体系。

法律法规是ASP平台推广过程中的安全保证,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ASP平台的推广将遇到很大的障碍。我国目前虽已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数字签名法》等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和法规,如广东省的《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管理条例》、北京市的《网上经营行为登记备案通知》等等,但还远远不能满足ASP发展的需要。因此,我省政府部门应根据我省ASP服务平台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此对ASP平台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安全保证作用。

4.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政府利用政策制定权,出台相关的政策,以优惠的政策来推动ASP平台的建设以及吸引企业来使用ASP平台。另外,政府利用其权威性,对ASP服务平台进行宣传,这在ASP平台推广应用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四川制造业网络服务平台成立之初,通过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力宣传,让企业免费使用、免费培训,通过这种推广工作,使得该网络平台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数量众多的企业用户。

5.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物料编码体系标准对于企业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尤其是企业间实现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想制定行业统一的物料编码体系标准,不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些企业的力量所能为的,因此,要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将有关企业、贸易商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组织起来,制定一套行业物料编码体系,为各行业最终实现信息流无缝集成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季金奎.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5).

[2]孙剑斌.基于SCM的有色金属行业ASP平台模型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9).

篇7

IDC出具的一份报告再次将IT外包服务(ITO)推送到业界前台,长期以来生存在国外厂商包围下的中企动力,终于在此领域打了个翻身仗。

然而,喜忧参半的IT外包市场也给新贵中企动力蒙上了一层阴霾:以企业建站等为主营业务的中企动力跟IBM并没有直接竞争的关系,两者从事的业务千差万别。以海量业务堆积起来的市场第一的名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7月24日,长期专注于企业信息化外包的中企动力举办媒体沙龙,正式对外宣称在“IBM第一、中企动力第二、惠普第三”的名分之下生存了多年之后,已经在2007年度的IDC调查中一举超越蓝色巨人IBM,稳居国内IT外包服务市场头把交椅。

消息一经传出,随即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坊间认为,IDC此次统计,将属于IT外包边缘的企业建站、租赁、托管、推广等业务纳入IT外包范畴。而狭义上,IT服务应该不包含上述海量业务。另外有观点认为,尽管中企动力在此次统计中顺利折桂,但它拿下的仅仅是最为低端的IT外包市场,此排名并不能说明问题。

同时记者了解到,在IDC同一份报告中还显示,在以应用、桌面、网络等为主的IT整体服务中,IBM仍以明显优势领跑市场,而中企动力则未能进入前五,但数年来一直保持国内市场前十的位置。

超过=超越?

记者从一线得到消息称,此前,IDC高调公布了一份名为《IT Services Tracker Outsourcing Market》的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中,中企动力业已超过此领域原先的蝉联老大IBM跃至市场第一位――2007年中企动力收入7400.2万美元,IBM为7200万美元。该报告的简版中并未透露更多的相关数据。

报告称,尽管在IT整体服务市场上IBM仍具有绝对优势,但单从IT外包服务层面讲,连续两年排名第二(仅次于IBM)的中企动力已经在2007年首次超越IBM成为市场老大。

在媒体沟通会当天,中企动力总经理陈丹详细解说了中企动力在IT外包服务方面的优势。

她介绍说:“IBM的很大一部分服务是提供给大中型企业的,包括行业内部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彼此便有分歧。我觉得它可能更多的是从大中型企业中比较低端的、类似于中型企业中获取市场份额。IBM的中小企业客户的规模和额度,都跟中企动力客户的投资规模不太一样。”

如此看来,中企动力超越IBM的核心武器便是足够庞大的中国中小企业客户,而这一点正是IBM无暇顾及的空当。

记者了解到,在IBM的划分中,除政府、典型行业和国资委下辖的大型国有企业外,其他的企业一概被分为“工商企业”,即业界所称的中小企业。

事实上,在IBM的划分中,“工商企业”离业界传统认为的中小企业相差甚远。

在过去几年,中国的IT外包业务主要还是电信、银行等国内大企业的专利。因此,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国际IT企业乘势抢得了先机。因此,国内IT外包市场便长久被IBM、HP等具有技术实力的厂商把持。

与此同时,占国内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并非不知道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但是不愿在这方面投入太多费用。这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外包信息化也简单地停留在“做企业网站”的初级阶段,连带使得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国内IT外包企业生存境遇不佳。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小企业这种心态出现了微妙变化,中小企业外包信息化开始成为一股潮流。而中企动力在IT外包方面的成长从此开始。

陈丹表示:“国内IT企业比国际巨头更了解这些中小企业的需求,更注重本土化发展,快速响应,根据市场发展及时调整策略,并能随着市场变化及时灵活地创新服务模式。”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也表示,与IBM服务大中型客户的客户群不一样,与东软做国际市场也有区别,使中企动力在IT外包方面表现不俗。

他分析说:“在高端的IT项目外包领域,IBM具有明显优势,IBM拥有系统的咨询、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东软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做国际市场的软件外包项目也颇有独到之处。而中企动力则有强大的网络营销平台。借此来向中小企业提供IT外包服务,优势就逐渐显示出来。”

业界认为,虽然从排名上超越了IBM,但中企动力与IBM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除了客户群有很大区隔之外,服务的模式也有区别。IBM专注于IT项目的高端咨询顾问,而中企动力则利用网络营销平台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方式进行服务。

对于中小企业高速成长给IT外包带来的机遇,有业内人士称,“集群效应”必须在一种大环境下才能发酵,而这种环境似乎正在到来。IDC大中国区总裁郭昕表示,“尽管整体经济状况令人担忧,但是IT服务外包业务正在成为冬天里的春天”。

橘生淮北

没有永远的蓝海。

记者了解到,自从2004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概念被热炒开始,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外包服务的公司开始逐渐增多,中企动力的效仿者纷纷浮出水面。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技术和资源优势,凭借最简单的建站、维护、推广等手段向中小企业提供所谓的“信息化外包服务”。

调查中记者获悉,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IT外包项目的市场,由于准入门槛较低,难免有不遵守行业道德者混杂其间,市场上也有诸多不和谐的声音。

在网友“黑色之光”的博客上,他详细表述了自己的公司在筹划并实施域名、建站等过程中被国内某“知名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骗取钱财的经历。

记者通过博客留言等方式辗转找到了这位姓牛的先生,对于被骗的经历他已不愿再提起,但他向记者坦承:“也有一些打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旗号骗取钱财的公司,他们大多在客户付款之前将他们服务的优越性吹得天花乱坠,一旦客户付款后,他们便想方设法推脱责任并百般抵赖,当初的承诺仿佛消失到九霄云外。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牛先生表示:“从事这些所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的商家不在少数,其中甚至有一些业内知名的企业。由于基于互联网的IT服务并不需要太高的门槛,导致了整个行业良莠不齐。”

业内知名专家吴文钊博士称,IT服务外包作为一项新兴业务,从西方世界传入中国不过几年时间,但已经无处不在――从网站服务器托管到ASP应用,从内部网络管理到服务器外包,从系统服务到软件服务,真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不管有没有需求,有没有规则,国人大都要一试身手。

他说:“虽然如此,但直到今天根本看不到哪家公司真正做大,真正从泥腿子走到岸上。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西方的IT外包到了国内却很难有大作为?IT服务外包作为舶来品,我们的公司抄袭过来的大都是表面的规则、表面的制度、表面的方法,并没有建立起诚信的规则、行为的规则、职业化的规则。”橘生淮北则为枳,言外之意直指这个市场的混乱。

机会几何

在IBM和中企动力顺利抢位高、低端IT外包服务市场后,剩下的蛋糕还有多大?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IT外包市场将近3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但增长率低于上年达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用户整体运维费用压缩导致了占据ITO市场60%以上份额的IT系统管理外包领域增长放缓。

而ITO中其他两个领域――硬件服务化及软件服务化领域增长率还略有上升,显示新兴外包服务形式的生命力。

赛迪顾问分析师仓剑认为,中企动力的部分业务属于硬件服务化领域,这个领域目前还只占ITO整体市场的20%左右,并且这部分业务正在受到电信运营商强势的侵蚀,未来这一市场上其他的服务商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极大挑战。所以通过调整市场定义来将中企动力排在ITO市场的第一既不反映ITO市场现状,也不符合发展趋势。

不约而同的是,赛迪顾问与IDC都看好未来几年的IT外包服务。IDC的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内国内IT外包服务市场将以30%复合增长率不断扩大。

郭昕告诉记者:“从国内IT外包服务市场来看,前五大厂商和后面的企业差距非常大。2007上半年,排名第一的中企动力的市场占有率为27%,相比市场第二名中国万网的4.6%,差距达到20%。到2007年底,两者的占有率分别是25%和5%。这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我认为这个市场还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不成熟的市场,行业的后进者还有很多的机会。”(本报记者曹红丽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中小企业成IT外包服务增长

篇8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ERP;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12-0134-03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2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占据我国90%经济主体的中小型企业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但随着内外部 环境和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重重压力。目前,绝大多数中 小型企业已经意识到金融危机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变化的需求,而努力寻求管理创新的途径 。其中,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尤其是ERP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是推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ERP系统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 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目前,ERP系统应用逐渐被广大中小型企业所关注,已成为不少中小型企业解决内部管 理问题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ERP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 很多,且受人员素质、企业流程、人员态度和领导重视等多种因素制约,近年来很多中小型 企业ERP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甚至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如何成功地应 用ERP成为中小型企业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山东省中小型企业ERP应用现状

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目前已达63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8 %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43 213户,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 模 工业的73%,上交税金占55%,从业人员占77%。中小型企业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山东省中小型企业由于信息化意识偏低、重视程 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多等各方面原因,导致ERP系统的应用水平依然比较低。通过对占山东 省近95%的中小型企业集中的12个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汽车配件 、电子信息、家具、塑料、化工、五金、建材、工艺美术等产业的信息化应用抽样调查表明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已不同程度地拥有信息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 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入能力,48%建立了 企业网站,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在不同行业中,由于技术能 力、资金以及行业特征等因素,应用 ERP系统从而实现管理创新的企业平均仅为6.3%,不同 行业差异很大(见图1)。另外,ERP应用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 度高的地区,ERP应用水平及普及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如济南、烟台和威海等地区的信 息化投入多,其ERP应用水平要远远高于省内中西部地区。

2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对ERP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信息意识淡薄,误认为ERP只是一套计算机管理软件,只需软件供 应商安装后即可使用,这种错误的思想直接导致企业高层领导没有认真地分析企业现状和经 营管理上的问题,没有从流程管理和流程重组的角度去确定业务管理需求,没有设定切实可 行的战略规划,对ERP项目的预期或者过高或者过低。另一方面,由于ERP应用的短期效应不 明显,加上中小型企业对ERP的认识和经验都不足,很难看到ERP的作用和效果,影响了中小 型企业应用ERP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2 资金和人才缺乏

部分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容易造成资金短缺,影响了信息 化建设的投入;加上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容 易导致ERP应用失败,造成信息化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2.3 管理基础薄弱

多数中小型企业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简单、管理措施落后及 管理基础数据不准确等现象,使企业很难实现由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高层次的 计算机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此过程涉及企业各部门 、岗位、机构的权力、责任、利益的调整,如果协调不好就会激化内部矛盾,形成阻力,也 给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带来困难。

2.4 缺少适合中小型企业的软件产品

中小型企业量大面广,信息化需求千差万别,大多数IT企业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准确获取 中小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开发满足个别中小型企业应用的ERP产品,因此,市场上较难找 到适合中小型企业的ERP产品和解决方案。

2.5 IT企业提供服务不够

中小型企业在ERP实施的前、中、后期,非常需要专业的培训、 咨询、监理等技术服务。目前大多数IT企业的培训咨询多以产品销售为驱动,对中小型企业 实施ERP的时机、规模、规划及效果咨询引导不够,急于求成,以至于中小型企业对ERP缺乏 信心,积极性不高。

崔恺媛:ERP在山东省中小型企业的应用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2期

3 对策建议

中小型企业应用ERP具有与大型企业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以上问题和成因,建议从 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和软件供应商层面分别采取应对措施,力求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企业信 息化,最终为中小型企业带来效益。

3.1 企业层面

3.1.1 正确认识ERP的本质

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ERP系统在 给企业带来效率和效益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会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 益的重新分配等复杂问题,企业高层领导必须正确认识ERP的本质并妥当处理这些问题,否 则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

3.1.2 进行IT的整体规划

企 业要有一个整体的IT规划,从各个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开始,有机整合构成企业的信息系统, 最终实现整体运营活动的全面集成和协同。

3.1.3 根据自身现状选择ERP系统

在选择ERP系统时,企业要对自身现状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 规模、人员素质、管理模式、信息化基础等方面的情况,以明确信息化需求。根据企业的实 际状况,选择 适合自身需要的模块和子系统,降低资金投入和风险。

3.1.4 营造成功应用ERP的基础条件

中小型企业不仅要加强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基础建设 ,为ERP成功应用创建良好的硬环境;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 制,把应用ERP和制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和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有 机地结合起来。

3.2 政府层面

3.2.1 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实施ERP的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促进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帮助中小型 企业解决ERP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中小型企业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 大型IT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训等措 施,为中小型企业应用ERP提供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加快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的进程。

3.2.2 加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 推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帮助中小型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问 题。

3.3 ERP供应商层面

企业选择ERP供应商非常重要,好的ERP供应商不仅仅注重推广其软件,更注重为企业提 供完善的后续服务。实际上,成功应用ERP的企业都要与供应商合作多年,供应商通过全面 参与企业管理来合理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改造和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ERP充分发挥 作用。从企业外部的角度来分析,ERP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软件商的售后技术服务水 平不高,复合型人才紧缺,软件商二次开发能力欠佳。

除了以上三个层面,第三方管理咨询公司需要加强ERP项目实施咨询以及项目监理 ,为中小型企业成功实施应用ERP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过程控制。

总之,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理念,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日益激烈的 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型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ERP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中小型企业应用ERP具有与大型企业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从企业、软件 供应商和政府多个层面分别采取相关措施,推动中小型企业的ERP应用,在实战中不断地摸 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尹新华, 石泓. 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 (14): 32-33. [Yin Xinhua, Shi hong. Analysis of ERP Applic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J].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2009, (14): 32-33.]

[2]程春明, 劳本信, 李毅. 广西中小企业ERP系统应用的调查与研究[J]. 中国 管理信 息化, 2009, 13(13): 61-64. [Cheng Chunming, Lao Benxin, Li Yi. Investigation a nd Research on ERP Applic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 Case of

GuangXi Province[J].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09, 13(13): 61 -64.]

[3]尹静雯. 推动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J].科学与管理, 2007, (3):

4-7. [Yin Jingwen. Push ShanDong’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 tionization Leap to a New Stage[J].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07, (3): 4-7.]

[4]杨帆.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及其对策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4: 7. [ Yang Fan.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theC 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4:7.]

[5]时砚文. 国内ERP的应用现状及解决方案研究[D].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2009:5.

[Shi Xianwen. Research on the Solu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ERP App lication[D].Shandong: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2009:5]

[6]解艳艳. 战略视角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D].山东: 山东大学, 2006, 8.[Xie Ya nyan.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from a Stra t egic View[D]. Shandong: Shandong University, 2006,8.]

[7]李攻.浙江中小企业ERP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 2008, 22(1):

24-27. [Li Mei.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ERP Application in SmallandM e dium Enterprises of Zhejiang Province[J].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2008 , 22(1): 24-27.]

[8]刘振. 中小企业的ERP应用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4. [Liu Zhen. Resear 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RP for Medium and Small Enterprises[D]. Shanghai: Ea 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7. 4.]

[9]吕锦刚.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R] .中小企业IT采购网, 2009.3.

[Lv J ingang. Report on ShanDong’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 i on[R]. 省略/. 2009.3.]

[10]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7. [Shandong St atisti cs Department. Shan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 [M].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8 . 7]

Status of ERP Applic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Case of Shandong Province

CUI Kai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 ina)

AbstractSinc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SME) make up 90% of economic subj ec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ME is crucia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l o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apting Enterprise Res ource Planning (ERP)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SME to strengthen their indust rial competitivene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ME’s application of ERP in Shandon g Provincewas analy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auses for the relative low application rate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 宝鸡政府 中小企业 措施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身处内地的宝鸡,使本来就发展困难的中小企业处境更加艰难。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产品价格下降、货款不能收回、产品积压,这些问题使中小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宝鸡政府十分重视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使当地的中小企业形势逐渐转好,各项指标保持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金融危机下宝鸡中小企业现状

2008年初,全市非公中小企业14.87万家,从业人员达到74.07万人。全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突破700亿元,上交税金13.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8亿元,非公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GDP的45.6%。金融危机呼啸而来,造成宝鸡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国际需求减弱,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出口市场萎缩,造成企业存货量大,资金供应趋紧。银行为规避风险,抵押资质紧缩,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回收货款趋缓,企业之间信用危机加大。危机逼迫企业瘦身,投资者对企业投资更加谨慎。现状如下:

1.七类行业利好,产销两旺。因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重大建设项目增加,水泥行业,砖瓦机械行业,钢结构加工行业以及铁路桥梁配件加工行业,生产任务饱满;由于原材料废纸和木浆价格下跌,生活用纸行业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由于东南沿海陶瓷行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建筑陶瓷行业市场竞争压力减轻;由于产品价格回升、材料价格下跌,果品菌类罐头行业效益增加。

2.部分行业微利,生产平稳。日常生活用品产业领域的灯泡生产、食品生产、包装印刷、工装加工企业、出口面袋加工企业、乳品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增加,企业维持微利经营。

3.外贸企业保本,维持生产。中小企业的纺织、服装、果汁出口企业由于外销市场萎缩而受到很大冲击,产品严重滞销。在出口退税的政策刺激下,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保本经营。

4.五类企业亏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由于售价猛跌,锌冶炼和钛材料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影响,有色金属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由于原煤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萎缩,焦炭生产企业停产;因市场需求下降,产品积压,纺织企业、铅锌采选矿业和配件加工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二、宝鸡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宝鸡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第一、帮助中小企业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建立新的经营观念。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传统的营销观念,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和营销理念。因此,宝鸡政府在这两方面加大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应用学术报告、座谈会、参观考察、培训学习等形式来帮助中小企业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建立新的经营观念,使宝鸡的中小企业家获得了新观念和新信息,掌握了新方法,明确了新的发展战略。

第二、使中小企业继续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辐射带动下持续发展。产业集群是指企业的聚合体,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关联机构而形成的密切具有专业性的集合体,它有地区集中、灵活专业、网络性强、主动创新等特征,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辐射带动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创新氛围,增强了竞争力。

第三、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宝鸡政府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制度,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贷款担保机构,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采取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形式筹集担保资金,先后为中小企业融资2000多万元。使企业单笔担保额度由20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先后有150多户中小企业与金融部门和担保公司达成担保贷款意向1.2亿元,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状况得到改善。

第四、抓招商重宣传,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和重大产业项目。宝鸡政府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对全市重点支持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律实行挂牌保护。加强宣传,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整合招商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级人才,建立统一的专业招商队伍,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累计实现合同引资62亿元。

第五、积极落实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宝鸡政府投入2.68亿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截至09年9月底,全市非公中小企业新开工项目344个,前三季度有234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8%。并深入企业调研,全面掌握金融危机对管辖企业经济和税源的影响。增加出口退税,以纺织和服装为例,出口退税率从11%提到了14%。落实项目54个,争取资金1227万元。

第六、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互联网营销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因此宝鸡政府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开发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推动中小企业改变营销模式,实现创新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前,宝鸡企业在网上做生意的仅有 500家,2009年增加到1000多家。

通过以上措施,使得当整个世界的经济被金融危机撼动的时候,宝鸡高新区却连续五年实现了30%以上的递增式持续发展。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06.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24%。经营总收入540.30亿元,工业总产值521.65亿元,再度大幅增长30%以上,增速连续位居57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成功渡过了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 宝鸡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宝鸡市中小企业系统调研成果汇编》[R],宝鸡:内部刊物,2009年03月

篇1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过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属于管理学领域内的一个分支。内部控制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分工,其本质属于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距今已经具备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内部控制的职能与作用主要是为了协调企业各部门和生产经营环节之间的衔接,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鉴于此,本文对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的延吉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的基本定义当中包含了3个核心词汇,即目标,风险和控制,即为了达到某一个业务目标,需要通过管理程序或活动减少影响目标的风险。其中,业务目标的基本特征包括量化、可衡量以及可实现,风险则是指任何可能影响某一组织实现其目标的事项。在企业内部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企业的某种经营目标,需要在公司经营环境和过程中规避风险事件,为经营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1]。

(二)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

内部控制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隐患,包括商业风险和管理风险。商业风险中主要包括经营环境、行业的风险,企业所处的金融时常风险,产品的开发能力风险等,这些风险完全不受企业支配。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经营和财务信息的不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准贯彻失败,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以及不能达到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等事件。上述风险的存在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失败、经营中断、资产损失、决策失误以及商业欺诈和法律诉讼等,不仅使得企业的目标无法达到,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名誉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2]。(三)内部控制系统概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与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所有业务部门,其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效果,增加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并遵循相关的法令与合约承若。控制活动的类型一般包括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

现以实际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某公司成立20余年,在历经各种考验后,规模不断壮大,但随着近年来竞争的加剧及市场环境的恶化,公司产品销量受到冲击,但同时费用却未达到同幅度缩减,导致业绩出现下滑。公司内部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费用效能低、市场反应滞后、决策信息支持不够等。公司管理层对此也早有预期,因此2014年公司就积极寻求改革,提出转型升级、流程再造,并与IBM合作开发高质量全面管理信息化平台。遵循“业务模式化”、“职能流程化”和“体系信息化”的思想,通过流程优化梳理、数据整理、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精心的上线前准备及上线检查、模拟运行、数据导入、交付使用等严密的切换部署,使项目进项落地。在此基础上提升了业务操作水平和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使管理层实现前瞻管控,并且为决策层提供实时全面的信息数据和决策辅助。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3]。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对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优化,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化、信息应用的普及化等,信息系统的覆盖面已经遍及整个企业以及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所有单位中。

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环境更加复杂

控制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环境,是推动企业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其不仅提供了企业纪律与架构,同时塑造了企业文化,影响着员工的控制意识。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增加了控制环境的复杂化,其主要原因在与信息化建设下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趋向于扁平化,从而使得传统企业组织机构的集权化和规范化受到威胁。在组织控制复杂的基础上,管理很容易出现失控现象,从而威胁到企业运行发展的稳定性[4]。

(二)内部控制系统中风险评估的要求标准更高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加入了信息化元素,使得企业组织系统的风险类型进一步扩充,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监督体系被重新改造,因此增加了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难度。此外,信息系统在与网络的作用过程中,会遇到网络攻击以及各种病毒的侵害,这种风险带来的危害性是不能预料的,从而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会更高。

(三)控制活动不完善

控制活动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冲突,在这些矛盾和冲突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内部控制盲点,从而使得企业的业务发展受到威胁。业务处理过程中在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很难保证相关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当相关工作者责任意识不高或者综合素质偏低时很容易因为一己私利,恶意篡改相关的操作流程以及资金预算,从而危害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稳定发展[5]。

(四)监督机构的作用不强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将大量的精力均投入到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监督上,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相对较少。尽管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完成对企业内部的部分监督,但是并不能一一落实,从在很多监管上的漏洞,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对企业造成影响,破坏企业系统的稳定性。

四、加强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优化是调节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与现代信息化建设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优化:1.重塑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威胁到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破坏了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平衡。因此,建立起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文化环境,价值理念和工作作风是十分必要的。2.细化组织控制结构,完善相关职能。即使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将各种部门通过信息系统连理起来,形成了以信息系统为控制核心的整体机构,但是仍然无法避免组织中的不稳定因素、鉴于此,可以采取双向控制方式。在信息系统整体控制作用下,细化组织控制结构,弥补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规范和散权现象[6]。

(二)加强风险管理机制的专业程度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风险种类和危害性均在加强,为此,企业内部应该成立专业的风险控制小组,并按照风险种类划分为信息风险、商业风险和管理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划分风险评估的组别。风险评估小组在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按照完善的评估规范,做好记录,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定期汇报总结,从而为完善企业信息系统作出参考。

(三)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在建立控制活动的过程中要实现业务流程与系统的整合,加强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加强软件管理,重视技术控制,并制定出相关财务软件的业界协议,从而保证控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除上述建议性措施以外,还应该健全企业的监督机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从而保证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可以与内部控制系统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说明了内部控制与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均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性策略。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实现持续发展,就需要优化企业控制环境,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彦锐.基于信息化的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2]顾飞.企业和谐信息化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刘天雄,杨凤凤.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04:81-82.

[4]唐佳昕.华菱湘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5.

[5]李华.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2,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