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9-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新的情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逐渐增加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放大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2.1案例分析
结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型案例。案例的题目是求固定点到一条直线上各点距离的和,这个教学研究案例的难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应用在解决问题中[3]。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会用找差异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此次案例学习中利用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数轴,形成了学习环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确立了数学建模情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明确模型建立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模型求解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个案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重点,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
2.2案例评价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体现出的建构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力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学生内容和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单向传递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该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在建模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分析建模中的各个因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时,也体现出了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失和匮乏,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只是个别学习状况,初中教师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还应该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扩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范围。
3 结语
在上文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笔者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独立性和情感价值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体现出新课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美秀,胡丽丽,徐志坚,等.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大学本科教育 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很多大学开始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变革教学方式,使之更适合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对当今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是有普适的指导意义的。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知识的情境性与动态性。它认为知识是一种解释或者假说,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景来进行再创造。不同的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或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学是一个小文化圈,大学里言论自由,一所学校可能存在几家不同的思想或言论。大学的知识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选修课程。大学的课堂有更多的活动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观点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很好的体现了大学本科教育的这一特点。大学本科教育应该遵循建构主义的这一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观点,给学生更多自己动手探索并形成自己认识的空间,进一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大繁荣,提高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且属于自己的经验,教师不应无视这些经验,而应当以这些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这种学生观指导下,大学应开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设置创新活动小组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协作学习,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推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程设置的丰富多样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是不能由他人替代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具有三个特点:(1)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当面对新的信息时,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理解。(2)学习的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并使用学习资源完成的。(3)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境而独立、抽象的存在,通过实际情景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因而,教学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大学本科教育应要求学生以自己特有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需要认识到: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搜集资料,由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角色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本科教育的指导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实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通过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主体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不仅是去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教师不是只把教学内容解释清楚就足够了,而是要多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充当“助产婆”的角色,使学生养成参与意识,积极的去归纳、去探索。
(三)组织学习的协作性、互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群体分工化的结果,大学本科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多开展讨论与交流的活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对其进程进行引导使之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四)教师应明确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
教师应当转换角色地位,使学生承担更多管理自己的学习机会,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维持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大学中完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并解决问题的心理建树。
五、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很多方面对大学本科教育有启示与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应围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结合学习环境来进行,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创造性,切实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参考文献】
[1]余杜.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启示[J].外语教学,2012(6).
篇3
论文摘要:《高级英语》是一门英语专业必修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随着多嫌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级英语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本文在总结高级英语教学经验的基拙上,依托多嫌体网络教学平台,探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多嫌体网络技术真正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改进高级英语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互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的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性。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总结高级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平台,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现代高级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和改进高级英语教学水平,规范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构,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高级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阐明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行为也外化为实际动作,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人认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经验,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刻和发展阶段认识观也相差很大。因此,建构主义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胜。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先进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注意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2.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主动学习意味着全身心的投人,学习要有足够兴趣,愉悦地开展学习,把学习由压力和任务转变成为一种爱好和自觉行为,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以兴趣促进学习,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知识;
3.学习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性:教学中的任何知识,都存在着局限性,随着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变化,事物也相应变化,不能总是相信书本和老师讲解的一切,总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因此,在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其含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要有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敢于探讨其更深含义,加大联系面,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学习的双向胜:一方面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把新知识融合到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图式中,这是同化,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原有的知识图式以适应新信息的特点,这是顺化,同化与顺化的平衡也就是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网络技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快速发展和普及却是依托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正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才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由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可行的指导方针,开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何克抗,2005)。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本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持,当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二者相辅相成。建构主义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性等要素,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多媒体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可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多向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实现爱学习、会学习和学习好的目标,教师通过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收集实时最新的新闻资料、原版故事片的片断、最新娱乐信息、教材背景资料、名人逸事、历史事件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建立高级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库。老师可采用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网网页和登陆访问等网络化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的学习资料,实现集“文、教、视、图、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白慧洁,刘棍,2006),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交互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目前笔者所使用的《高级英语》下册为例,按照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教师讲解一个单元大约需要十课时,一个学期只能完成大约六个单元的教学,也就是说,剩下的八个单元都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学效率极低。另外,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堂的信息量小,气氛沉闷,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学习的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受到教学手段的局限,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当中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仅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开展建构主义在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应以此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平台,紧密结合高级英语课程特点,制定方案如下:
1.教师应掌握多媒体网络及各种流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收集和掌握高级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各种教学多媒体课件,例如,使用Powerpoint以及Dreamweaver等教学软件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写作手法以及词汇短语,节省课堂上的板书时间,增大信息容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建立高级英语学习资源库,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视听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英美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概况,并且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当中。
2.改变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和总结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制作CAI课件,通过oral presentation或group discussion以及debate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分配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布置和批改作业,以此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此外,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作用,使外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
4.采用“交互式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适时转换师生角色。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5.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不断订正和完善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建构性学习,获得持续进步。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实时检测教学和学习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素材,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篇4
1.学习理论的现状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论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特征,解释有机体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不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
2.构建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主体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3.1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利用讲解、示范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理念下,教学规范是最基本的设计要求。教学中,教师先讲解与示范,组织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与纠正错误,然后,学生再练习,教师再纠错,学生运动技术逐步得到巩固与提高,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与小结。这种设计步步有序,环环相扣,教学过程僵化,导致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效率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对技术动作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模仿教师的示范,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对技术动作原理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不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2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建构者眼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作为认知主体而对认知客体的能动的、双向的意义建构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作为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实践和认知。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没有削弱体育教师的地位,反而更加强了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
3.3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和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和实施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新模式相比,其教学过程基本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传播媒介是教师教学生时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具体来说,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体育教师的传授为导向的,学生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知识的获取是被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而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弹性不足,灵活性不够;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个性化不足。而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为导向,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一种外部条件;强调在学习和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应充分,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意见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协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对意义建构具有关键作用,使学生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分享学习目标。
3.4教学评价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意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检测、达标和技术评定来评价学生,强调结果评价,主要采取定量分析和教师的主观评分。而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评价同等重要,评价采用定量分析和师生共同评分。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4.1顺应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高度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认知的差异和个性,极端重视具体情境下的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与灵活运用,是一种极富人文性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顺应了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实践要求,解决了当前体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重视学生对体育现有知识的学习需要和在学生思想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肯定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了当前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
4.2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建构主义教学观——“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极为理想的实践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定位于技术层次,立足于创设更合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建构主义所追求的体育教学中的“情景化”,可以由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支持。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符合实际的虚拟“动作情景”,将更有效地完成学生主动“建构”体育知识。
4.3大学生的体育信息素养为建构主义教学准备了前提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受教育者应能通过学习,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并积极参与知识结构的建立。建构主义理论适于学生能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运用到具体情境中的高级阶段的学习。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校体育过渡到社会体育的最后一站,属于高级阶段的学习。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相应的体育素养,从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创设符合建构主义四要素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和各体育单项的特点,积极探索、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和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提示,帮助学生主动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一直坚持下去,最终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4.5制定灵活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习惯的体育课堂沿用定量(具体的数据)和定性(技术打分)评价。师范体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能力,使师范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小学体育老师。学生体育学习的合理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地认识自己学习的过程,那么制定合理而又有效的评价体系就很重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的学习评价应该是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与之进行交流协作的学生评价为主,来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程度和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效果.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增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晓丽,李可兴.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7
篇5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其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教学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成人教育中如能融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必将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潮,融合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等哲学思想及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认为主体只能通过利用其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成主体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给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教改实践注人了新的活力,同时对成人教育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理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社会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是产生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但这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建构的结果,是价值与意义的负载。一般地说,知识包括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知识或经验。结构性知识是指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从多种情境中抽象出来的、结构相对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结构性知识是指“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与具体情境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结构”。对于建构主义来讲它特别强调的是非结构性知识、个体的直接经验及生活经历在认识事物或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所以,与传统的知识是可以由一个人交给另一个人的客体的知识观相比,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体现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种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知识观说明了学生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对知识的“接受”,从而使学生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既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又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即是不断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既包括学习者个体内在心理表征的建构,又包括学习者“共同体”内的互动建构。D. J. Cunningham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这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就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都拥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因为,有些问题即使他们从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是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的协助者。建构主义主张因学设教、为学而教,致力于构筑一种能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使学校学习和自然场境中学习有机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让他们在自然状态下尝试自己去发现新问题、理解新事物、超越现有知识,建构新知识。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框架与教学实践中,师生的身份、地位及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权威的盲目信奉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者,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学习不再是与外在于我的客观知识进行单打独斗的认知拼搏,而是学习者共同体内的协作、对话与互动建构,学习者之间成为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的作用也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教学的启示
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成人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此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体系已成为必然。审视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发现大都存在着:(1)重视目标定向,忽视情景建构;(2)重视个体思考,忽视协作交流;(3)重视知识陈述,忽视意义生成等诸多“反建构”的倾向。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对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必将产生重大的启示和影响。
1.关注“情境”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之一,建构主义认为不同的环境特征能够使各类受教育者产生不同的行为,即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会促进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不同潜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的重要性,要求让受教育者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真实情境是受教育者建构知识的宏观背景,必须包含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真实的事件或问题因与受教育者的经验相关,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所以能引起受教育者持续探索的兴趣。因此,“情景”应当成为成人教育教学的关注视野。关注情景,从根本上要求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转型,从一种目标定向的知识陈述,转向情景性的问题解决范式。在课程开发上,应当体现诺尔斯所提出的需求导向,给成人学习者表达需求和参与课程设计的机会。因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当共同面向问题,创建一种虚拟的现实场景,帮助学习者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2.关注“协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非常注重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认为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关注协作,要求教育者应看到每个成人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由于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个体之间通过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对问题进行的充分论证,便可以使其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最终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及学科专家等展开的充分沟通,有利于发展受教育者个体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增强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受教育者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并能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为受教育者的意义建构而创造的这一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对个体的知识建构必将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关注成人学习者经验和背景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技巧同学习者经验及生活情境的整合,确保学习活动与学习者个体需要、兴趣及喜爱的学习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成人学习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容易对新知识产生较为深刻的体验和领悟。为增强成人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基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要善于寻找新知识与成人学习者原有经验系统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人点,进人成人学习者的经验系统,激活他们的情绪体验,通过“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消除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积极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
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外语教学;建构主义
一、传统外语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外语教学强调对学生外语知识的灌输,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时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依赖教材的编排展开教学,课件内容也往往只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罗列,缺乏多变的教学形式。教学材料不够丰富,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教师的权威使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敢自由发表观点,语言表达能力难以提高。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讨论和协作,难以共享集体思维成果。传统外语教学的这些局限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知轻行,可以较好地掌握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点,却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柯尔伯格、斯腾伯格和维果斯基等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和有助于交流协商的学习共同体,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得以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只有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首先,互联网、多媒体及人工智能、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是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有效手段。其次,基于互联网的各种音频、视频软件、微课、慕课、手机教学App等都极大丰富了外语教学资源,而且呈现方式多渠道化,给学生带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非常有利。再次,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教学软件、学习系统及移动设备、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为会话和协作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而且这种会话和协作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一般只用来辅助教师的教学,是“教的工具”;而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则更加倾向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了“学的工具”。
四、信息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外语课堂上创设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语言交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实现从语言文化知识到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跨越。以德语服饰类单词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向学生发送以服饰为主题的图文声像电子课件供学生自学,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学习资料。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呈现一个商店和种类繁多的服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对话。电子课件内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对学生造成各种感官刺激,再通过小组讨论、实际语言练习、聆听其他小组同学的对话,学生可以在逼真的学习情境里实现对单词的记忆和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做适时的引导,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带来了丰富多彩且实时更新的学习资源,这大大弥补了以往教材固定、单一的缺陷。有了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学习者能更好地进行信息的获取,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更全面地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学生的个体特点、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及原有知识的基础都会影响他们的外语学习[2]。网络上的外语学习材料难度不同、类型各异,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可以各取所需,这极大地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不同学习个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大学德语教学资源为例。除了通常使用的国内外教材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种用来支持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网站和资源,比如Tagesschau、Spiegelon-line等实时新闻类网站,DeutscheWelle德国之声广播电台、沪江德语学习网站等。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生;单片机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61-0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主导课堂,赢得教学的这场战役。在中职课堂中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置情境,可以引导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时代需求。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意大利哲学家维克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研究思想中提炼出来,并融合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一)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是自己在主动加工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即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来建构意义的过程”,同化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它体现了知识的累积性与连续性。顺应是指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会出现调整或重组,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创新性,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自身主导的,以情境为基础的双向构建过程。
(二)教师变监督式为陪伴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教学目标上来讲强调发展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心胸豁达,有人格魅力。从教学过程来讲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强调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重视构建情境以及团队合作。因此,教师应当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引路人,为学生构建好学习情境,提供必要的帮助,是学生的合作人。
(三)教学变知识为过程导向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知识并不是事物唯一的答案,只是一种可能性或者说一种解释。因此,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于习得将新旧知识重新整合建构的能力,让学生用构建的方式去学习理解现实世界,从各种经历中学习,并结合原有的经验得出结论,同时进行验证、反思。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单片机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单片机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离开实验室后就不会做实验了,不能清楚知晓理论核心,更无法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首先采取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任务,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分析,主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了解新工具的操作手法,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进行知识加工自行实践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建构。这样的设计能改变原有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成就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应用意识,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下面笔者以单片机控制电风扇这个项目为例,说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应用的。
(一)设立目标
我校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进行单片机系统电路焊接、程序编写是非常枯燥、困难的。然而笔者以任务为导向,让他们熟悉电路后后,将整个风扇控制程序分为若干个进阶项目来完成,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后一个项目在前一个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环环紧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开发从中学习并得到提高。这样每个项目完成后,学生体验到的成就感成了激励他们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动力,不断激励他们获得成功。
(二)单片机控制电风扇项目教学过程
1.完成硬件系统――单片机控制电风扇实验板
学生要完成实验板,须先看懂原理图(见下图),并把元件符号和实物相对应。由此我们设计了完整的工序(见表1)。
2.完成软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为了让枯燥的软件设计发出光彩,我们设计了任务清单(见表2),由浅入深逐个任务击破直到成功。
这样一步一步,学生从简单的项目中慢慢成功,逐步建立起一个整体的大项目,最后在真实的风扇任务情境中自我检测。
评价通过每个项目的验收情况为主,完成的时间、返修率为辅等方面进行。
单片机控制电风扇这一项目的学习,贴近生活,巧妙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到了真实生活中来,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一步一步地完成项目,从硬件系统到软件系统,成功地体验生活中真实产品的应用,最后归纳总结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职单片机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真实的项目构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中情境化的重要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专业课中的应用优势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为就业做准备。然而,中职专业课面临的很大教学困境之一就是填鸭式教学,理论与实际无法有机结合,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体现了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它认为认识或知识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经验通过实践,相互印证,然后得出对事物的看法或结论。这些都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说明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其次,它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身主动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并以已有的经验为重要的判断基础。
再次,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辩证过程,先是直观感受,然后跟以往的经验对比识别判断,得出结论,是一个抽象―具体、具体―抽象的过程。
在单片机控制电风扇项目教学过程中,硬件系统设计时让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布局,以及软件设计中让学生从让风扇转到思考如何舒适地转,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主体性决定了建构性,因此学习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引导帮助,利用情境构建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学习过程的首位。这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性,丰富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在单片机控制电风扇项目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软件设计都是一步一步由学生自己不断推动进入下一步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他们是该项目的主体。
(三)体现了情境化再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强调知识、强调过程的情境性,具体体现在:知识生存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概念知识不是抽象的独立于情境,他们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知识体现在实践团队成员的活动和文化之中,学生通过对该团队的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形成这种知识;通过情境的实践,形成个体对知识的理解,这体现了情境对个体的关键作用。
在单片机控制电风扇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了一个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电风扇系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硬件到软件,最后完成整体,通过构建这样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融入生活,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引入中职教学,拓宽了教学的领域、范围,创设了真实的实践情境,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使得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迁移力和生存力,并能随经验的增长,不断增强扩展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孙燕青.学习科学的整体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Brown,J.S.,Collilns,A. & Duguid, P.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8).
篇8
关键词:德育渗透;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912-02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the Explo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in Computer- Basis Experiment Teaching WANG Hai-ku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in Computer-Basis Experiment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 tivism learning theory develop teaching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points 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computer-basis; experiment teaching; constructivism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的应用广泛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学习内容。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更应强化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针对于学生在信息时代凸显的道德弱化行为,还要加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德育教学内容的渗透。
1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实践性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实践与操作。目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理论内容和操作技能的知识讲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被认为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类课程,往往忽视了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和德育因素,计算机基础课程很少探讨隐藏在学科知识中的道德问题,而德育内容缺失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阻碍了学生良好信息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基础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之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适当的德育教学内容融入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规范和优秀的计算机道德品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结构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其中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占到总学时数的一半甚至还要多。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为德育渗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特有的教学条件,因此,根据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特点在其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它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对实验指导教师而言也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由此可见,机房中实验教学是实施计算机学科德育渗透的一条重要途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德育渗透
目前,各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都集中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改变课堂上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听课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创新性、思考的独立性,同时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也有所不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对于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初萌芽是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结构以及智力结构发生、发展的研究。在20世纪的大半时间里,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一直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变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中心为学生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在这种情形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建引起研究者重视,并迅速在国际教育领域内广泛传播开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传授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促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3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
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力求使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进行德育渗透,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索性提出以下一些教学实践的尝试。
篇9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部《关于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部分项目的通知》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在全国高校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四年多的实践,高等院校英语教育教学思想有一定的转变;教学的硬、软件环境明显改善,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言的应用意识均明显增强。但是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既有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也有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整个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就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尽快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以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语言应用,更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大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中,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的制定、教材的开发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环节,都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笔者对南京一所高校部分院系的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5%的学生能用或基本能用英语成功地进行交流;2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和讲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35%的学生是为了各种考试,4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获得好工作;将近5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无助于提高英语交流兴趣。
2、课堂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主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前,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无论是教学活动设计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而不是或很少考虑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思想和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也试图以学生为主,削弱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性评估”等思想认识不够深人,在教学中并不能恰当地把握尺度,教师教得很努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大,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似以学生为主,实质上体现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思想,实际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学生觉得现有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模式固定;仅有29%的学生觉得方法灵活多样或较为多样。
3.先进教学技术、设备利用不充分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基本取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放录音”等手段。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劳动量。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单调。面对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材料,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感受,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成为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4.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仍然不多,教师较少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活动的有效性也不高。调查结果显示,1%的学生反映他们的英语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20%的学生反映课堂上经常有参与性活动并了解学生的反馈;14%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参与状态,41%的学生偶尔参与活动,45%的学生是被动听讲状态。
5.课外活动的开发不足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川,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这一点对语言学习尤为重要,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一门外语是不可能的,必须在课外下功夫练习。通过调查发现,经常参与课外活动学习和练习英语的学生不足5%,偶尔参加的约有45 %,几乎不参加的占到了50%左右。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当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备受关注,其影响愈来愈大,对解决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综合了维果斯基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川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囚等多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人而不断发展的;同样的知识不能被不同的学习者同样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而建构起来的。(2)每个学生都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空着脑袋进行学习的;学习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活动对于意义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协助学生建构知识。(3)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进行学习的基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4)教师应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2.社会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观
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词汇;教学
一.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1、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是构建语言的砖块,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的统一体。在语言的使用中,词汇起着盛载信息的主要功能,在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词汇量的不足直接影响着语言基本技能的运用和提高。实践表明,词汇量的大小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成正相关。Wilkins对于词汇的重要性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语法,很多东西将难以被表达;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任何事物也无法表达。”[1]文秋芳的研究也表明,词汇学习可以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词汇量才能听懂和读懂,从而才有可能为写作提供“可理解的输人”。[2]学生的词汇量越大,阅读和听力水平就越高。因此,语言教学必须依赖于词汇教学。
2、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词汇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不可分割性,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对词汇学习有足够的重视。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过分强调词汇量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词汇量。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学生误解了词汇学习的内涵,认为大学阶段他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扩充词汇量,认识的词汇越多越好,因此盲目地追求词汇量的扩大,只注重量的积累,从而忽视了词汇广度和深度的学习与了解,忽视了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词汇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2.2、教学方法不当
教授词汇时以词汇的对等汉语意思为线索,遵循的是“英语单词-中文意思”一对一的讲解方式,而非英文解释,这样做容易误导学生忽视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词汇的语用意义及其与语境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或许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所学词汇的拼写和对等的汉语含义,但以这种方式学习到的词汇是不完整的,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单词记得很多很熟却不会运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思想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Pieget提出的。[3]如今,建构主义的理论已被成功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4]
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讲,建构主义既是一种哲学观念,又是一种教学观念,它对教育教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其学习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地认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以监测其学习动力根源,构建其学习观念,从而可以注重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学习是一个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收(assimilation)与适应(accommodation),即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概念的过程。[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概念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消极接受者,而是主动出击成为新信息、新知识的建构者。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针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实现词汇教学。
1、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与真实的情景相联系的,是对真实情景的体验。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下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英语词汇的教学特点正符合建构主义这一教学理念。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不仅仅涉及单个的词语,词汇的学习离不开它的语用意义及其与语境的关系,即重视它在句子、语篇中的组构作用。基于这个理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词汇意义的情境,把词汇置于语境中,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感受词的含义,搭配特点及其含义变化。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整体性任务,然后尽力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即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学会发现,要想完成整体任务首先必须要完成的子任务。现在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可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本堂课或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整体内容。可利用课后的阅读理解题目或是教师自行编订问题,鼓励学生先行阅读文章。这样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可发现生词和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单词,教师之后再重点讲解。
3、对词汇进行有意义的深加工
从信息加工理论出发,可以发现,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编码、整合和单词有意义的构建对词汇记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形式编码和意义编码的角度提供一些可行的做法。
在形式的加工过程当中,缩略词(acronym)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可以用 HOMES来帮助记忆五大湖名 (Huron,Ontario,Michigan,Erie,Superior)。当然,最基本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让学生学会用读音和音节记忆单词词形。在词形的加工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逼真的课堂动作行为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丰富多彩的意象来构建联系,帮助学生强化词形记忆。
对于词义的加工,我们可以使用词的单位分析法(the word unit analysis)。众所周知,词具有很强的生成能力,需要记忆的词汇数量很大,所以依靠附加到新词上的旧词知识是一个很好的意义编码的途径。教师应该适时系统地教给学生词缀、词根和词的组合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来促进学生对词的意义理解,培养对词的合成与分解能力。
四.结语
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学习在英语语言学习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才能听懂和读懂他人的话语和文章,才能在交际活动中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把英语语言学习活动比作盖一幢大厦,那词汇学习就是在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词汇学不好,就相当于缺少“砖”和“瓦”,房子是盖不起来的。因此,如何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词汇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值得所有大学英语教师探讨的问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此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大学英语教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从而对词汇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Wilkins,D.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2: 58.
2、文秋芳, 马广惠.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6.
3、沈春华,罗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90-93.
4、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 33-37.
- 上一篇:妇联工作计划和安排
- 下一篇:幼儿园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