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认为真正语文课堂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两点:
一、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琅琅的读书声。
读书,语文教学最普通又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反复地阅读,才能品得书中三味。我认为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更重要的教学内容便是指导学生的阅读,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和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的变化来表达感情的朗读技巧的训练应贯穿课堂的始终,使学生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从而真正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
篇2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指导、改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合作式案例教学评价目标的两个依据:一是能够掌握通过合作学习对教育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得出的教育理论,培养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及创新能力。其次,要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教育课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因此,评价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结合教育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对师生起到激励、引导、发展的作用。
二、合作式案例教学在高校教育类课程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合作式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
合作式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教育案例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仅靠个人的思考是不能充分领悟的,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才能解决。但是如果教师选用的案例是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那么,按照合作式案例教学的集体讨论方法教学则没有多大意义,反而会迷惑学生,影响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的效率。
(二)合作式案例教学是非匀速教学
不同于以往普通的课程教学,合作式案例教学是非匀速教学,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在合作式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复杂开放的教学案例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需要学习的教育理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进度,教学效率也能得到保证。
(三)教师的组织是个体知识向教育理论转化的关键
合作式案例教学首先是学生对教学案例的个体体验,然后经小组讨论,个体知识进一步深化,形成组内知识,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结合书本知识生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理论知识。其中教师的组织在个体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转化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教师的点评、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育理论,是一种鼓励启发式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系统化、理论化地理解教育理论。
三、合作式案例教学在高校教育类课程中的作用
(一)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理论
教师讲解理论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导致学生觉得教育理论是无趣的。合作式案例教学通过日常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使教育理论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让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
(二)利于教育案例和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
合作式教育案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开放性,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和研究空间,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案例进行深刻的分析总结,将教育案例和理论自然结合,深化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四、结束语
篇3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概述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当前在实际开展上具备一定优势也面临一定挑战。首先,由于职业化教育本身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中职教育的认识逐渐科学,当前中职机械专业生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这也使得诸如机械制图等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际开展上较之以往顺利了许多。其次,在新课改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面临的实际压力也相对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机械教学本身也需要作出较大的改变。
(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新特点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当前也呈现出了新特点。首先,当前整个社会对于机械制图人才的实际需求发生了改变,这也就要求国内中职阶段教育需要作出一定调整与改变以适应外部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其次,新课改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本身需要进行转变,这一转变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国内中职阶段教育教学本身所发生的变化也会体现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之上。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实际上表明了国内在人才培养上呈现出的新趋势,而这些新特点的出现与存在也要求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微课及其对于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意义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自出现以来就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凭借形式上的新颖性及效率上的优势迅速成为了教育方式创新的代表。当前,微课在初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都获得了广泛应用。伴随着应用范围的增加,微课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注重在各自领域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课应用以实现教育教学创新这一目标。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微课本身是一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其在应用上也需要遵循一般的原则与方法。
(二)微课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意义分析
微课这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中职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能够直接促进中职学生实际学习质量的提升。微课本身能够使得关键性知识得到集中讲解,这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就有很大的优势且能够将教学实际效率进行极大程度提升。此外,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微课在机械制度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实际学习成绩,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上更为顺利。国家在2016年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这一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
三、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理论知识的微课讲解
微课可以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上进行应用。中职机械制图实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对于一般性理论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也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制图。在理论知识的微课应用上可以将单独章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微课讲解。例如,在点线面相互结合这一重点理论知识讲解上,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便可以通过前期进行微课资源搜集的办法利用课堂内某一时间段进行重点知识微课讲解使得学生对于重点值得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为深刻。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上的应用应当注重理论知识微课讲解这一环节的应用,理论知识本身对于机械制图能力提升就极为关键,而这一环节上微课开展效果的好坏自然十分重要。
(二)重点知识总结上的微课应用
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到重点知识总结上,学生进行机械作图实际上需要运用到众多知识,特别是在其完成相对复杂的制图任务时会对于多种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建议中职机械制图教师应当每周对于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与梳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构建出知识结构图并通过微课这一方法进行重点知识总结与讲解。中职机械制图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上存在着学习习惯较差这一具体问题,其对于重点知识难以把握且注重复习所学知识。这也要求中职机械教学教师需要在知识总结上的微课应用进行更好的设计并将复习意识传递给学生。
(三)手工作图上的微课应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提升学生手工作图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尽管当前依托电子计算机和制图软件已经越发普遍,然而掌握一定的手工作图能力依然是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大多数教师对于微课的应用存在着认知上的错误,微课这一创新教学方法实际上可以应用到手工作图教学之中。
四、结语
篇4
(一)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育相互配合
高校教学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实践教学不是理论知识教学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教学体系。有些高校因为实践教学无需考试,所以根本不重视。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只在实训室上过一两次实际操作,多数学生根本不会铺床,甚至连中西铺床方法都分不清。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和修订时,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实训操作课程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二)能力培育坚持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互配合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仅是知识传授,更应是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酒店行业国外客人比较多,所以要求一线岗位员工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在酒店实践教学中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品质、上下级沟通协调能力、同客人交往能力、同事之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基础上,形成较强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力和全面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选用教材要相互配合
高校酒店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注重考“双证”却忽视职业整体素质培养现象,而一些高校学生虽然考取了如《前厅服务员资格证书》《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等,但这些证书含金量并不高。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应用为目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要符合酒店人才需要实用型人才标准。在选用和编写教材上,要经过广泛调查研究,选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教材,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选用案例要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理论。
二、三个“对应”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
(一)校内模拟室实训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应
目前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已基本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示范操作实训室,但和真实酒店环境仍有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环境和氛围还不完全真实等。教师在实训室教学可更多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实训和真正演练的区别。《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要让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铺床要领,了解中西铺床法和特点,多练习。前厅接待服务实训课上,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行李员和前厅接待,模拟一个完整服务过程,包括站立问候,介绍酒店特色,办理入住手续,填写各种单据,各种银行卡的使用,送客引路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训室教学对应
条件许可的学校应尽可能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实验室,实践课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学生也会感觉比在传统教室上课更有兴趣。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根据教学需要,可分别建设酒店前台、酒店餐饮、酒店客房等模拟部门实训室。还可与一些知名品牌酒店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建设一批固定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但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还可为学生和酒店提供一个共赢的发展平台。
(三)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应
实习是实训的重要环节,只有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操作实践能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把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一部分,纳入教育教学大纲中来。必修课应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把社会实践活动与酒店专业实践实习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三、三个“加强”促进教学实践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不仅是一线岗位实际操作优秀人才,更是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现代酒店从业人员只有规范的操作技能和热情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学习社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比加强实际操作技能教育更重要,要使职业认同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互促进,要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能满足旅游酒店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
(二)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从实践中产生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知识,这是的认识论。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是为了改变从课堂理论知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成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再提高到理论知识的模式。高校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结合学生在课堂所学,按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让学生提前步入社会,进入酒店等相关企业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实现学校与社会对接。
(三)实习结束后总结
组织学生认真写好毕业实习报告书,在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个人在酒店操作技能应用和综合素质方面优缺点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对实习全面总结,可实现从校园学生心态向企业员工心态的转变,使每个毕业生对自己的管理水平、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有一个总体自我评价,及时总结和升华体验,为今后就业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并初步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临床带教;存在问题;应对方法
1 护生理论知识不足
护生虽然在学校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对于很多护生而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常常无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部分或全部忘记理论知识。
1.2在护理工作中不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1.3在实践操作中简单的套用理论知识。
1.4理论知识提高方法有限。
针对护生专科理论知识不足的现状,可以在带教中进行理论抽问,针对本科室特点,整理相应的操作流程及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论专题讲座,并在临床带教中给护生示范操作方法 [1]。在护理操作中如何强化护理理论知识确为护生临床带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人在临床带教中总结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6+1”带教模式,即带教老师对操作涉及的理论知识讲解一遍,带教老师对实践操作示范一遍,护生自己操作一遍,带教老师对护生操作纠正一遍,护生再对操作强化一遍,护生对操作总结一遍,最后带教老师对护生操作进行考核一遍。根据对护生理论知识现状的分析,并通过“6+1”带教模式的实施,护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获得大幅提高,同时在理论与实践操作方面很好的结合。
2 护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
临床护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刚上临床内心充满了对护理工作的好奇,但因为没有临床实践经验护生对护理工作有紧张和恐惧等感觉,不知怎么完成一项护理操作或害怕操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进而降低护生的工作积极性。这些心理因素如果不在临床带教中多加引导将会不同程度影响护生的实习效果。
针对护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的状况,李志红尝试用“四心”教育的带教方法[2]。“四心”教育即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四心教育是对临床护生的关爱,是以人为本的活现,是培养优秀护士的必然过程,也是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的重要法宝之一。
护理是一门严谨的艺术,关乎生命。要在细微处捕捉护生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和细心程度,关注护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让护生真正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培养护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3]。
3 安全、法律意识不足
近几年,医疗纠纷越发明显,有的医疗事故是可以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来减少的[4]。护生在校没有进行系统的法律法规学习,特别是对护理法规了解较少,再加上护生刚上临床,对医疗安全意识不强,所以临床带教中培养护生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针对护生安全意识不足状况,在护生带教中探索出了“感受―反思―规避”的三步教育法,在带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在带教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护生的安全和法律意识教育,对提高护生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有很大帮助,进而可以有效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4 病情观察能力不足
在带教过程中,重点培养的是护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6]。其中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护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病情观察更突出“带”和“教”,护生可以与带教老师一起进入病房,带教老师和护生都对病房的情况进行检查,这时带教老师可以不做提示;离开病房后,带教老师可以引导式向护生提问,通过提问检查护生在病情观察时存在的问题,给护生指出来并不断反复进行,使得护生通过“带”和“教”的模式提升病情观察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
5 护生沟通能力不足
在临床带教中护生表现出沟通技巧掌握不够。具体表现在:对沟通不自信,不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沟通中不能运用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带教老师未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导。
针对护生沟通能力不足,首先带教老师要建立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护生在沟通中不足这一实际情况,耐心倾听护生在沟通中的实际感受,不强加自己的观点给护生,引导护生建立不卑不亢的沟通意识;观察护生在沟通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经验分享、实际案例分析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差异等各种形式的沟通引导,提高护生的沟通意识和能力。同时带教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不但在专业技能方面给护生提供榜样,还应在沟通交流方面为护生提供榜样。
6 带教老师及护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良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出合格的护生,必须要有优秀的带教老师,特别是当前对90后护生的培养,对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临床带教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热爱护理专业,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等基本素质。带教老师的思想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的成长。临床带教老师应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不断学习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使带教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向博、精、深的方向发展――以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护生进行临床实习,通过指导护生实践,使护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爱华.关于临床护生带教问题及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7):905
[2] 李志红.四心教育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6):276.
[3] 谢勇琼,高金姣,蔡建丽等. 亲子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08.
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涉及了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从课程目标到知识体系,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对执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对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书本”、“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如“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一些枯燥的名词,而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从而很难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从教学方法上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实践性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师范生实际教学的能力无法由理论学习直接转换得来,必须逐步通过对真实教学情境的直接或间接体验来获得,作为改革本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当今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的、包含典型问题的中小学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通过观摩、评议、思考、总结、尝试等形式,来建构新知识,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点,一般通过观摩、设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而教学技能的提高必需经历由“模仿”到“熟练运用”然后逐渐到“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杂多变等特点,深刻体会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观摩、评议和反思,能够给予学生较多观摩、评议、实践和思考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观摩评议中学,在模仿尝试中学,在总结提高中学,在试讲实践中学,使学生不断得到处理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2)促进师范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观摩、讨论和反思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需要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认真观摩思考,根据所学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对案例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步步建构起来的,他们获得的是在观察、分析、研讨和反思中学到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师范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和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讨论案例时,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与别人辩论,辩证地借鉴他人的看法,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案例,对案例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笔者在本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说课、教学技能训练等模块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精选案例
恰当的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首先,选取案例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材料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如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几段不同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观摩之后对各阶段的特征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选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块中,学习讲授法时,笔者选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本节课理论性很强,比较适合讲授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典型内容,为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学的实施
(1)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实践的先导,为下一阶段的案例评议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如在组织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先要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流程、各环节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观摩阶段
案例观摩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观摩案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观察点及相应的讨论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案例情境,组织学生观摩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搜集的一些优质网络资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说课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第二类是见习时实地采集的相关专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录,还有一类就是实习或教学技能比赛时录制的学生教学片断,尤其第三类案例中的“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师范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要经过长期的观摩、实践、反思、改进这一过程,初期阶段他们需要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进行观察和模仿,来获得直接具体、有价值的教学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技能。
(3)案例分析评议阶段
分析评议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中,关键是“脚手架”的搭建,教师要构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案例本质,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案例中的典型问题、疑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讨论,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大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借鉴。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阶段
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观察到的优点进行总结提炼,多角度地审视案例中的不足,启发学生以案例为契机,抽象概括出解决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以后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打下基础。本阶段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形成专业技能的关键,是案例教学的最高境界,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十分有利于师范生以教学技能为核心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把案例教学作为改进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无疑案例教学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策略的改进、网络环境下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2]李凌云.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3).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教育;实际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的院校提出和倡导,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被我国教育界所认知,经过借鉴、改进、创新,案例教学法已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受到教育专家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宗旨,以此为理念基础和目标来设计出“学习理论”、“论证理论”、“实践理论”缺一不可的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为目标,教师以“做”教学,学生以“做”学习知识。基于此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教师教育特色的主要课程。在当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学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都从枯燥、抽象的相关概念介绍开始,以知识的深度按顺序逐章逐节讲授。教师以课堂的教为主,学生被动的听和记。教学中讲求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重视的是知识量的储存,而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这种教学只能应付当下的应试教育,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逐渐与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相背离。例如在《教育学》的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趣,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背理论知识,与实践没有联系。实际上,这些理论知识是从事实中得出的结论和总结,那么在教学时就应该让这些知识回到现实中去,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学》原理的学科价值。
二、高职院校开展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高职院校设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设置各类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生产、服务和管理前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由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真正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能为他们今后参与实际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实施
(一)、如何选取适当的案例教材
案例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即要满足高职院校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要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案例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案例的选择具有实用性、真实性
高职院校所选教学案例一定与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并且来源于实际,要有真实的意境,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工作任务中,确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开拓知识,提高能力。
2、案例的选择应由简入深,逐步加深理解
首先应选择便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的案例,在充分理解了书面知识的基础上,再选择复杂案例,由学生去讨论、分析和解决,在争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能力。例如:在《教育学》课程中选编的案例应该是贴近教育实践,充满矛盾和问题的。可以深入到基础教育的实践当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寻找案例。
3、案例的选择具有典型性
高职院校所选教学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可以培养灵活的思维模式,达到对知识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院校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教师选取案例并进行演示
教师借助教室,多媒体教室、PPT、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介质对案例进行演示,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针对案例准备阶段
学生通过教师对案例的演示、阅读案例资料,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查阅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搜集相关的可借鉴的信息,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思考,并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得出初步解决方案。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做到胸有成足,势必会影响本次案例教学的效果。
3、针对案例划分讨论单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案例的不同理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单元采取自己的方式组织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4、各讨论单元集中进行讨论、发表对案例的意见和见解
各讨论单元分别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办法,各讨论单元还要接受其他小组对本小组意见的询问和辩论。这一案例教学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的过程,是深化学生对案例和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运用能力。此时组织案例教学的教师就成为组织者和主持人,对学生的激烈讨论维持秩序,控制讨论节奏,使讨论紧紧围绕案例主题,引导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合理解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案例教学法的最佳教学效果。
5、案例问题的解决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案例进行认真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应以书面形式对案例分析解决的结果做出规律性和经验性的总结,这样学生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体会更加深刻,对案例以及案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与传统教学法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高职院校针对性的办学目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学习情境和教育对象也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这样案例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个体差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才能将案例教学进行广泛推广,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目标。使高职院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引兰,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分析[J].析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2]刘金祥,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03)
篇8
关键词: 土地法学 情景模拟教学 教学模式
当前,培养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管理理论,还需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土地法学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讲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土地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提高土地法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1]。多年来土地法学这门课程一直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却无法在实践中应用,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培养相脱节。因此,笔者认为在土地法学课程中应强调构建和实施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方法论近期的研究热点问题,其指导思想是在理论授课之后,通过系统的“理论―模拟―实践反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用较为简单的理论在复杂或不确定环境下完成正确操作或提高成功操作概率的能力[2]。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一种仿真环境中体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令学生自觉在当中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十分符合现代高校教育中要求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在土地法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土地法学课程开展模拟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的需要
土地法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制度、建设用地管理法律制度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执法和从事土地监察的能力,为独立处理土地违法案件,调处土地纠纷,参与土地行政诉讼等活动打基础。目前土地法学这门课程仍以传统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不仅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反而由于缺乏实践,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将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模拟教学法,令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最终实现灵活运用的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管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土地法学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批专业课,是学好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兴趣,将会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此课程理论部分占的比重很大,对于非法学专业并且从未接触过实际事务的学生来说,要想掌握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非常不易。引入模拟教学法,在模拟情景当中,让学生体验到仿真的土地纠纷处理、土地行政复议等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模拟教学法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内容分析
已有学者将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划分为六个步骤[3]。笔者根据土地法学课程的理论性及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将其优化为4个阶段:理论教学、情景模拟设计、实施情景模拟、总结评价。
1.理论教学阶段。本阶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似,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与教案,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在需要实施模拟教学的章节重点强调。
2.情景模拟设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确定主题、设计情景和人员组织。主题是根据理论知识的重要程度和学生的兴趣而确定的,例如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当中的土地征收制度。根据主题进行情景的设计,情景的设计不宜过于简单,否则将失去演练的意义,最好有一定的复杂程度,让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在情景中能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设计好情景之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置角色数量、说明角色背景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3.实施情景模拟阶段。学生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角色实施情景模拟表演,未参加表演的学生需认真观看,找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认真观看,随时控制整个表演主题、控制表演秩序,避免出偏离主题的现象。
4.总结评价阶段。在情景模拟接受后,要进行总结与评价,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总结和评价。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表演情况进行小结,包括对角色的理解,在表演中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回答和决定,以此重新整理知识点、理清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情景模拟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针对表演情况,对每个角色进行评价,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修正学生在表演中间的错误,再次强调重要知识点。教师评价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模拟活动中吸取教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4]。
笔者按照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兴趣较浓的土地征收为例,设计情景模拟设计方案(如图1)。
三、模拟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采用模拟教学法,有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法律制度,就不适合采用此方法,应针对一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实施。例如土地征收、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等。另外,由于受到总学时的限制(例如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法学课程只设置32学时),若每次理论教学之后都实施一次情景模拟教学,则耗时较长,总学时将会超出32学时的限制。
2.教师角色定位。在实施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教师要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由过去的“主演”向现在的“导演”角色转变[5]。教师不应过多干涉学生的表演过程,而应转变为在观看时发现学生由于掌握知识不够扎实而导致决策错误,在总结与评价阶段,对于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问题,加以纠正和点评。对于过程中出现的偏离主题等突况,应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把控情景模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教师可为自己分配角色,适当适时地参与到情景模拟当中。
3.实施结构。模拟情景的实施不一定在某个章节之后立刻实施,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在一个知识点后实施,也可以将几个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设计出相对复杂的情景进行模拟实施。情景的模拟应突破固定的情景剧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体现。
4.准备时间。情景模拟的目的是通过仿真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实施前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收集资料、复习知识点、熟悉角色。但注意准备时间不应过长,过长可能导致学生在课下按照既定的剧本编排,为了表演而表演,甚至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平时成绩而将情景模拟变为一种形式化的表演,从而偏离了在情景模拟中思考、灵活应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利根,梁亚荣.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培养应用型土地法学人才[J].中国农业教育,2003,(6):17-18.
[2]韦燕飞,周兴,严志强,等.模拟教学法在“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39-142.
[3]杨延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5):91-92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理论知识永远只能教给我们方法,却无法真正带领我们创造出新的东西。只有不断实验才能创新,才能让这个时代真正进步,走向新的辉煌。化学作为一门较专业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才在初中的最后一年进行授课,因而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下复习知识并完成作业。
一、教育者分析初中化学课本,确定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的内容来自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授课之前,教育者理应对今后的理论授课以及化学实验进行规划,确定基本的实验内容,供学生进行实验。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来自实验总结的课程,可以说化学课本之中处处都是实验,所以教育者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甄选,优选那些容易做且具有实验意义的实验,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检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鉴别等实验。
二、教育者在实验之前为学生讲解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当教育者选择好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实验了。但是实验之前,教育者一定要把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讲解清楚,这样能保证整体实验流程的顺利。以酒精灯为例,教育者需要告诉学生酒精灯的灭火方式不是吹,而是用陶瓷盖帽盖住火焰以灭火。再以量筒为例,教育者应该告知学生读数的时候应该保持与刻度线水平,不可以俯视或仰视读数。
三、在实验之后,教育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实验经验和不足之处
实验的成功与否,教育者都应该与学生进行实验后的总结,交流整个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实验中进行改正。另外,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总之,教育者首先要对初中化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在其中斟酌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在实验之前教育者要为学生讲解清楚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在实验之后,教育者与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分析不足并总结经验。
篇10
关键词:理论知识点 国家技能鉴定 技能大赛
一、存在的问题
1.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教学体系通常是先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按照学科理论体系面面俱到地讲授一番,按教学课程标准、单一课程的理论考核模式进行。这使学过的理论对于后期的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的针对性不强。
2.严重的实践和理论脱节
国家技能鉴定训练,与理论知识脱节情况严重。国家技能鉴定考核通常安排在第四学期,这时要在大量灌输、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才开始培训实操技能,让学生囫囵吞枣式简单模仿进行训练。这时,学生所记知识点要么太冗余,要么有的记忆不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不易研发教学产品
在国家技能鉴定和省、国家的技能大赛等环节中,都出现了与教学知识点脱节的问题,很难实现对这些教学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制作。
4.在校的有效时间没有充分地利用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大量的各门基础学科理论、专业基础学科教学之后,再学习专业课时,大多数院校已经进入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了。当进入专业课讲授时,通常已经进入第四、第五学期,但仍然按照理论体系讲授专业课的知识,等讲授完专业课的知识,准备可以动手做教学产品时,已经到双选会、岗位实习的时候了,教学没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在校的时间。
5.与企业无法实现零对接
对于目前教学只停留在纸面上,效果好的学校可以达到对学生培养6S管理素质上的要求,但与真正技能上的对接差距还甚远,以致大多数学生刚在岗位实习时,只能做打杂工作,根本不能直接上手。
二、具体研究内容
首先,将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细化每个知识领域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总结,进一步进行教学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将归纳总结的理论知识与在第二、第三学期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各考核题及在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中得以应用。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新的教学产品在设计、工艺、加工制造等方面的开发和研制。
三、预期效果
可以充分提高在校时间的利用率,增强理论联系时间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国家技能鉴定可以顺利达标,省、国家大赛会具有一定实力,可以达到真正的与企业零对接,可研发较好的教学产品并达到大国工匠的水准,可以达到对技能鉴定的支撑、技能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应坚持用“6S”管理制度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达到与企业的零对接。在“中国制造2025”的引领下,向着机械智能化发展,如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和技能上专注、严谨、细腻、精准的大国工匠精神与严谨的学习工作作风,想事情做事情要细腻,达到精准,最后和学生共同达到“以工匠筑梦,育大国工匠”的效果。
四、举例说明
比如,在国家技能鉴定中,以及省、国家大赛中都会涉及测量工具使用;公差配合、尺寸链、表面粗糙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知识领域也会用。还有在测量工具使用这个理论领域,具体细化到知识点中时,包括游标卡尺,螺纹千分尺、百分表、外径千分尺等量具的结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最后进行知识点整理。
五、小结
应针对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提炼理论知识点,经过理论知识点的讲授,使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对接,实现教学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以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贺斌.探究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育与电子技术,2013(22).
[2]张显国,司首婧.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5).
[3]耿春霞.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实现“八个有效融合”[J].江苏科技信息,2014(4).
[4]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5]彭豪.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 上一篇: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方案
- 下一篇:机械行业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