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焊接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17年
2题2分
-
2分
2016年
-
2题4分
4分
2015年
2题2分
-
2分
2014年
2题2分
-
2分
2013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12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本章考点概览】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1.生产者的目标及企业形成理论
2.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3.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4.成本及利润的概念
5.成本函数
6.成本曲线
7.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本章考点详解】
【考点一】生产者的目标及企业形成理论
一、生产者的目标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提示1】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
【提示2】从长期来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历史上,从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同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两种交易都需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交易费用是围绕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包括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及签订契约、监督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经典例题】
【真题:2012年单选题】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规模的大小
B.市场失灵
C.管理成本的高低
D.信息的不完全性
【答案】D
【解析】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真题:2015年单选题】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B.企业是市场机制的补充物
C.签订、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就是全部的交易成本
D.企业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答案】D
【解析】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根据科斯企业理论,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A、B两项均错误;签订、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只是一部分交易成本,C选项错误。
【考点二】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一、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所有企业都有其生产函数。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解释1:生产及相关概念
劳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才能
产出
生产
投入
解释2: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
假定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1)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3)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举例:如投入劳动的数量为0单位,总产量为0
(1)投入劳动的数量为1单位:
总产量为200,
边际产量=(200-0)/(1-0)=200
平均产量=200/1=200。
(2)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单位:
总产量为300,
篇2
关键词:能力本位;中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60-02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中职焊接专业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焊接一线技能型人才。但各中职学校更多的是关注热门专业,机械制造企业急需的焊接、铸造、热处理等专业,由于设置这些专业的职业院校较少,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我校依托“奥地利成都国际标准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开设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对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力求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基于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CBE)简介
CBE是英文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其本质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地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
CBE中的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均具备才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
CBE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而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专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CBE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程可长可短,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发挥设备的作用。
中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其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课程来实现。不同能力的获得需要不同的课程载体,不同的课程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能力课程模式。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关键。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在总结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WIFI学院)焊接技术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以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构建中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目前,中职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延续学科本位思想,讲究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内在联系,理论课时太多,实践环节不足,未能与职业能力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另外,现在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以学期为单位,周期较长,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我校焊接专业基于能力本位思想,摆脱学科本位的束缚,探索创新技能训练模块化的项目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工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以职业技能为主线,将实践技能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合到技能模块中,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技能训练模块。同时,以学习领域为单位来组织教学,每一学习领域由一个教师团队负责,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研组负责整个专业的状态,形成了“学习领域+技能模块+教师团队”的教学模式。
中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构建过程包括职业能力分析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两个主要环节。
1.职业能力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焊接一线的生产操作。在分析中级电焊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形成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知识要求,其职业能力要求分析表见下页表1(以手工电弧焊为例)。
2.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遵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模式,进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职业文化素养学习领域、专业技能学习领域和职业拓展学习领域三个部分组成(见下页表2)。
职业文化素养学习领域贯穿第一到第四学期,主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促进中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该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法律意识、人文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以及团队协作、交际与沟通、信息技术应用、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
专业技能学习领域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该学习领域以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知识要求为基础,通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划分的学习领域来引领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手工电弧焊学习领域、CO2气体保护焊学习领域等。每一学习领域又分成若干模块,包括掌握该种技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学习领域包含了公差模块、力学模块、电工模块、材料模块、结构工艺模块、操作模块和检验模块等。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的排序原则,将各模块的内容整合、序化成一个一个的项目课程。所有模块(项目)的教学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焊接实训中心完成。一名教师难以通晓各模块的所有知识,所以每一学习领域均由一个教师团队负责。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安排在第五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发展前途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施课程体系的关键问题
以能力为本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理念。我们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能力为本位,打破了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框架,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融合进技能训练,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形式项目化、教师结构团队化、教材开发本土化,并且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该课程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教学资源的配置 由于所有的专业技能学习领域均是在焊接培训中心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果一名教师还是负责4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那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各种教学资源必须合理配置。实训场所的规模、实训设备的数量和水平都必须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需求。
教师团队的组建 每一专业技能学习领域都包含了多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可能由一名教师来完成,需要组建学习领域的教师团队。这对教学管理是个挑战:如何组建教师团队,如何组织教师团队开展教学,如何合理确定团队成员的收入?同时,这对教师团队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是个挑战。
教材的编写 该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技能学习领域是以焊接方法来划分的,所需的各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都融合进了相应的学习领域。但目前还没有教材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团队根据学习领域的特点和要求编写理论实践一体化校本教材用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37-39.
[2]赵迪芳.中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3):116-118.
[3]刘吉敏.中职学校焊接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2009(10):18.
[4]周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45-46.
[5]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6]张永平.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5):25-26.
[7]宋雅静.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62-63.
篇3
关键词: 技校 焊接教学 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
对于技校教师来讲,培养优秀、合格的实践型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今天,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技校教师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培养,轻视对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和疏导,导致学生出现高智力、低情商的情况。那么,如何扭转此种局面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提高技校学生综合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对焊接课程教学的探讨。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技校教学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和实用人才,这种特点决定了焊接课程设置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课程设置应能起到有效引导学生入门的作用。因技校学生多从初中生升学过去,他们从原有的侧重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向焊接等实用性技能转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此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做好过渡和引导。因此,课程设置不一定要局限于或完全按照书本章节内容安排。我们可以把浅显易懂的、学生易于掌握的内容安排在前面,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该项课程,从而为今后开展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技校教学重视实效和实践,这是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焊接教学更是如此。理论知识是基础,这个基础一定要牢靠。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同时,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基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用于指导实践。因此,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在焊接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要自始至终地贯穿下去。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焊接实践动手课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除课堂实践课程以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到工厂生产厂区和实验室参观学习,应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展焊接教学。
三、智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学校首先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因此智力开发和教育应放在首要位置。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智力教育当成唯一,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养成。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师应与时俱进,把对学生的德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疏通。现代学生可能更具有个性和时代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心理,从而加以辅导,使学生在智力开发的同时,更有健康的心理和更高的思想素质。
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为教师展开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和方案。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学生更容易接受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一言堂”或一家之言,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很好地跟教师互动,从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第一,互动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学生要多提问题,多发出疑问,然后教师答疑解惑。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起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成品模型教学法。焊接实训课程与传统理论课程有很大不同,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焊接材料也是极大的浪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做成品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的产品(如锅炉模型),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做成品中学习和掌握焊接知识。大家的积极性很高,热情高涨,学习氛围很理想,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人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三,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教学。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现代社会,很多人已经离不开新型媒体。实际教学中,电脑、投影和电影等手段已经比较多地被采用。鉴于焊接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强,教师在多媒体素材选择上要更注重这方面的需求,可以把成熟的焊接新技能拷贝给学生看,再者焊接实训是单一的纯消耗实训,模拟教学方式已登上了技工学校的讲堂。采用多种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使焊接课程教学更好地开展,有效提高学生兴趣。
五、紧跟市场就业需求,培养合格高素质实用人才
篇4
关键词:焊接技术;模块教学;兴趣小组
《焊接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焊工所需要的工艺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的专业课。对于初学者来说,专业课枯燥、难懂,许多同学一接触专业课,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以致影响了整个学习过程。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以上这种状况,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完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如何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数内,学会应掌握的焊接理论知识,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一、明确并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指针。因此,任何一名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明确教学和发展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把教学任务条理化、具体化。例如,《焊工技术》的教学大纲中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焊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能独立完成常见的金属材料的焊接操作。所谓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即基本的焊接方法及常用的焊接工艺参数等等,这都是通过课堂老师的讲授使学生明白在什么条件会“做”什么,才算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合理的处理并优化教材
围绕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激励性,可行性,然后就可以客观科学的处理并优化教材,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即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和观点,哪些内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第二,准确把握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例如《焊接技术》,作为专业课的老师,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案时,必须明确学完这门课后应使学生了解:
1、常用的焊接设备及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基本特点及应用。
2、焊接时的冶金过程。
3、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后热,焊后热处理。
4、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
理解并掌握:
1、产生电弧的条件,电弧的构造,温度分布。
2、电弧的极性及应用,防止电弧偏吹的方法。
3、坡口选择原则。
4、主要焊接方法及常用材料焊接。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就是在学习这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焊接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的第一步。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好三个问题:
第一、要考虑全程设计,即对从开始的组织教学,直到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精心的设计。
第二、考虑模块结构,即把几个重点内容作为几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教学目标模块来精心设计。如《焊接技术》可分为三个模块:
1、安全教育模块——安全用电、防火防爆、操作规程及安全文明生产等。
2、焊接理论模块包括:
基础理论——识图知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
焊专业理论——焊接电弧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缺陷及焊接质量检验等。
3、相关知识——钳工、板金工基础知识等。
4、操作技能模块——气焊工艺、焊条电弧焊工艺、气体保护焊工艺等。
第三、考虑过渡衔接,即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地过渡环节,从而使教学设计张弛有效,自然流畅,似江水奔涌,一浪一浪奔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要想处理好教材,教师就必须静下心来,依据教学大纲,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科学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从中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对于《焊接技术》而言,通过认真分析不难知道,重点是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焊接性及基本工艺措施,关键点是焊接时如何选择工艺参数,这些问题分析清楚后,就可以围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关键点精心组织、编排教学内容以及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
三、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坚持因标设计,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焊接技术》作为操作性和指导性很强的专业课,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以教授法为主的办法,应本着学生易学,教师易讲的原则,根据讲授内容及学生现状,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基于这一认识,我对传统理论教学内容侧重做了调整,并在此基础尝试了新的方法。
1、创建参与情景
创设参与情境是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主体参与过程起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例如讲到低压割炬的工作原理时,专门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打开低压氧、高压氧和乙炔阀的先后顺序制定最优化的方案,并阐明理由,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是探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开启智力之门的第一把钥匙。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应全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求异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向课堂质疑,亮出自己的观点,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养成。
3、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那些对本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重点培养。兴趣小组主要学习操作技能,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按照专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同时还进行产教结合、勤工俭学,这样即可以解决一部分培训经费,又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报酬,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对于兴趣小组中学的特别好的学生,组织他们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企业招聘时非常抢手,这样对其他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注意学生技能的培养
篇5
关键词:焊接结构;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14-02
一、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以焊接为成型方法的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特种机械制造、交通、能源、钢铁冶炼、化工、建筑工程,甚至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均有建树。焊接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1-2]。据调研,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从事焊接类工作的毕业生在核工业、能源、化工等行业的就业人数比例为75%。其中,核工业方向就业学生主要从事前期设备安装和后期的定期检验与维修;能源、化工方向就业学生主要从事与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制造有关。此外,近两年汽车、船舶、钢铁行业对焊接与检测方向的毕业生需求也不断增加[3-4]。因此,学好焊接方向的主干课程《焊接结构》是从事该类工作的学生获得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的重要途径。但是,该课程内容繁多、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操作性强,传统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所采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学”模式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所教授《焊接结构》课程的内容与高职院校相比较,课程涉及内容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可研究性也更强,内容与技术理论知识衔接更紧密。为了适应研究型高等院校的教育特点,培养研究+技能型的人才,使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特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老师引导,小组成员合作、互助的情况下共同讨论、解决、完成任务[5-7]。这种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章节或者不同方向的学生学习目标划分小组或依据小组成员匹配分配不同任务。这样既能高标准、高效率、更有针对性、更灵活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目标各异、小组异质小组中合作,既达到学习的目标,也充分锻炼了合作交往、共同工作的能力和认知。
在教学试验中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推行同类型就业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专业知识,互相督促、竞赛,达到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个体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据此,本文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焊接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难改。本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因内容烦琐、复杂,涉及的学科较多,覆盖知识面广,老师迫于教学压力大部分采用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这使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敢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只会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从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对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重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在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是脱节的,不能很好地配合。而且,若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之间沟通不善,则很可能会导致课程进度的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不能很好地相互促进,降低课程的教学效率。
3.师资力量不足。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队伍基本情况是理论型教师过多,实践型教师太少。理论型教师过于强调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涉及的实践内容非常少,不能列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佐证。实践型教师也只是过去强调实践环节,不能通过实践环节去梳理理论知识,实践教师不能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去解决问题。由此,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脱节。
三、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表现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自主学习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单纯的教师讲授改变为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充分地自学。其中的关键作用点在于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学习。例如,在讲授“焊接应力”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对理论知识点进行讲授――如简单杆件应力与变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等;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的部分――如焊接结构的设计分类及应用。学生通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者利用网络引擎等工具进行小组合作地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反思,掌握各类复杂工件在焊接过程中的不同变形原因,并且共同设计、完成实验课程――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及焊接残余变形的调整与控制,以巩固自学部分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既可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还可以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查漏补缺,由此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质疑,有利于建立自己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信心,因此,这种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可或缺。
此外,针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和几个解决方案让学生们积极讨论,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鼓励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小组成员对每个成员的观点在进行积极讨论,努力达成一致意见,并最终确定最佳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示其他学生对这个观点是否有异议,同样,在小组之间也要采用这种相互激励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又能够培养其相互的合作精神。
2.课程考核形式改革。鉴于《焊接结构》课程为考试课程,因此该门课程的评分方法是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的评定又包括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40%)、作业完成质量(20%)以及考勤(20%)。重视平时成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在适当的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对每小组分配一定的课程内容,学生就分配的内容利用各种工具查阅相应资料;再经组员共同分析、讨论、备课后,派出一名或多名代表进行课程讲授;教师对讲授情况进行总结后,再根据每个小组的综合情况评分。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查阅文献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在期末考试试卷中,除了对教材中所包括的基础与重要知识点的进行考核外,还可另增加20%的课外内容,让学生依据课本中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发挥。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这也对《焊接结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本着“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精神,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法主干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日臻丰富与完善,期望能够寻找出在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大学生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构建一种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工科类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世辉.《焊接结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1):45-46.
[2]方洪渊.焊接结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彦华.焊接结构原理:前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4]胡福志,闫瑞海,孔庆玲.高职院校《焊接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195.
[5]杨建中.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12-15.
篇6
【关键词】汽修;工程力学;对策;运用
0.前言
工程力学课是汽修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是对以后专业课学习的一个引导。教育的一个教学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学生应如何将工程力学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呢?学生认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更全面细致的基础课教育教学。经过长期的教改实践活动,归纳有两点,一是组织教学内容要注意联系专业培养目标,二是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联系专业生产实践应用。因此,研究工程力学在汽车修理专业中的应用与对策,有十分深刻的理论意义以及广泛的实践意义。
1.论述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都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应以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职业作为导向,要让大学生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力,理论联系实际将成为高等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就必须打破只注重理论学习,只学习知识内容却忽略实际的教学弊端。那么,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联系起来呢?下面是关于如何将工程力学科学知识应用于汽修中的问题分析以及汽修专业中力学课程的对策。
2.工程力学科学知识在汽修中的应用
处理机械工程出现的大量破坏问题,绝大多数是根据力学方面的知识作出判断和分析的。同样,汽车修理中汽车零部件的破坏分析与修理也是如此。例如,判断汽车半轴套管断裂的原因与确定修复方案等,全部流程无一不体现着工程力学知识在汽修中的应用。
针对使用自卸汽车时半轴套管出现的断裂现象,经检查,大多数断裂位置为直径的尺寸产生剧烈变化的地方。究竟是何原因呢?
对半桥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内力的研究,不难知道,在半轴套管断裂的地方有正应力、剪应力,又因为直径尺寸在发生剧烈变化,应力集中成为了首要的一个原因。其次,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 作用在此处的还有交变应力,加上载荷、道路等条件因素的变化,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交变集中应力长期作用于中桥半轴套管直径尺寸的突变位置上,将会形成疲劳裂纹以及造成疲劳损伤。半轴套管的断裂就是这种裂纹随时间不断加深而导致的。这里就是应用了材料力学中轴的关于疲劳破坏的知识。分析清楚机械破坏原因之后,又将如何进行修复呢?
据分析,直接焊接断裂处并不是好的修理工艺方案。因为这样集中应力非但不能减少,还会带来由于焊缝的残余应力而引起的更大的应力集中,造成更大的疲劳强度,破坏将会更加剧烈。而是应该重新加工另一根半轴套管, 当然,加工新半轴套管的时候, 首先应在不妨碍半轴转动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减小原设计在突变部位应力集中的现象,也就是保证套管内壁和半轴不会发生摩擦的基础上, 适度增加半轴套管的内壁转角半径的尺寸。与原中桥联接的地方应是:
如图所示焊缝处,而不是外形剧烈变化的应力集中处。这样焊接过后,就只剩下焊接残余应力了。如果采用的是坡口焊, 焊接前应先对焊缝的周围进行局部的预热, 焊完后可露天放置, 自然冷却,这样将会释放很多焊接的残余应力,只留下了很小的残余应力,不会对疲劳强度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焊接时的对中问题,可以分别加工中桥和套管的出止口, 用长丝杆把两者联为一体。粗调之后,在车床上对其进行微调过后就可以直接焊接了。
总而言之,对于原设计里由于出现交变应力集中现象造成疲劳强度破坏的地方,可应用材料力学的方法给予修改或重新设计,以达到减小外形突变造成的疲劳强度影响。选取一处外形不突变的位置进行焊接, 这样实际是将焊接的外形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集中分散给两个不同的地方。这是一种科学而彻底的优化修复方案。事实表明,驾驶用此方案修复的汽车行程 10000多公里, 也没有出现过异常的现象。上面的实际例子提现了工程力学知识在汽车修理中应用的意义非凡。那么对于工程力学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就更要具备和加强应用方面的针对性教育。由此,考虑一下对策。
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力学课程教育的对策
首先,应该搜集和整理汽车修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分类或者分解为若干步骤备用。在讲解例题时, 可以适度的地多加入一些对应的汽修工程应用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将来修理汽车时面对问题就不会感到茫然。否则,修理时只采用死方法,不仅不能修理好甚至可能使情况更差。惟有对工程力学知识科学地应用,才能确定出科学的修理方案, 也才是能修好汽车的必要前提。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围绕关于汽车的各种破坏或其它故障判断分析和修理方案编一册书, 以增加工程力学知识在汽修中的应用问题作为教学课程内容中的综合练习习题和加强大学生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另外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还可以针对的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一些专题, 以此作为学生们对工程力学课程和专业教育的又一特殊课堂, 增强他们科学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或者实际修车的专业能力,将其培养成修理的技术人员而不是一般的修理工。也就是将其与不求分析未受正规教育的修理工区别开来,干一些不是一般修理工能凑合干好的汽修问题。再者,讲授一些汽车修理实例的时候, 应多注意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使教学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解决方法更加规范化和图解化。
4.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更加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促进智能全面发展,这就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工程力学课程结合了大量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讲授工程力学时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制定修理方案的能力。学生可自学某些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补充新要求和新内容,适当地补充计算机对于工程力学应用于汽车修理中的使用,使教学实际与科技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知识结构;素质课程
作者简介:苏波(1980-),男,湖北公安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设计系,讲师。(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61-02
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电子信息行业对高质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同时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也不断,对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与优化,才能满足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新的需求。
一、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高科技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期,电子信息产业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广阔。发展重点主要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以及集成电路产业。
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方向不同、速度不同,各地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渤海一带及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内地省份需求要少些,南方的要比北方多些。
随着沿海地区人力成本的上升,原本在沿海地区的各大电子信息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内地,广西有良好的出海口,同时近年国家加大了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因此,很多大型电子企业将内地投资地点选择在广西,如富士康在北部湾投资建厂,在北海免税区也有多家大型电子企业入驻。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及企业大力投资的情况下广西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这将需求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
在这些电子企业中,由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先进自动化设备的逐步使用以及扁平化生产模式的普遍采用,以精益生产为突出代表的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从而在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故障检测及维护、设备和客户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
二、人才面向职业岗位、应具备素质及和知识能力结构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生产、装配、调试、维修和现场管理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学生面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及知识能力要求如下:
1.职业岗位面向
本专业就业岗位(群)主要是在各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其相关岗位如下:
(1)主要就业岗位。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一线技术人员;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方面一线技术人员;电子产品的销售方面一线技术人员;生产电子产品的设备维修、维护高级技术人员。
(2)次要就业岗位。实用电子产品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及生产;对消费类电子产品(音响、PC/TV、DVD、HDTV)等社会化维修高级技术人员;通信产品及相关信息产品的维修和服务;自动化办公人员。
2.素质要求
第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和美学修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第三,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和对应岗位群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具备较快适应电子行业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
3.知识与能力要求
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了解、熟悉国家有关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掌握较强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技能,包括正确识图、计算、测量、合理布置现场及基本焊接工艺;掌握模拟与数字电路的设计与计算方法;熟悉掌握信息获取、传输、输出控制的流程及简单设计;较好地掌握电子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从事运行、管理、安装、维护、测量、调试、简单设计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趋势,获得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管理的能力,会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处理相关业务,具有调查研究、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
三、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本专业学生面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及知识能力要求,开设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两种类型课程,课程设置突出电子产品设计能力教育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及电子产品维护三大职业核心能力,强调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强调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全面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原则如下:
篇8
[关键词]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c)-0162-03
[Abstract]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after gradu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health talent team,improving quality and level of medical and health work.Because orthodon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 of oral medicine,orthodontics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s the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oral medical edu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orthodontics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thodontic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and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Orthodontics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methods had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training plan,optimizing the training content,strict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orthodontic residents.
[Key words]Orthodontics;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Teaching
住院t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医院住院医师质量、规范临床技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是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每个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和必由之路[1]。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的质量。我院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培训经验,并结合口腔正畸学的特点,现探讨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方法如下。
1口腔正畸学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1.1学员水平不一,培训时间相对较短
口腔正畸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本科毕业后的研究生及进修教育中,大学本科期间只能学习口腔正畸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参加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口腔正畸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在实习期间已经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但对正畸临床只有初步的了解,而且缺乏正规和系统的培训,实际操作不规范,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正畸临床工作。错畸形的疗程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初学者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2],而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一般是2个月,对于正畸专业的最多也只有15个月,不能了解错畸形治疗的全都过程。这些因素给口腔正畸的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1.2理论体系复杂,临床治疗灵活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的学科,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涉及到解剖学、生物力学、学、胚胎学、遗传学、口腔医学美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抽象,内容繁杂枯燥,对于未接触过正畸临床工作的学生,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颅颌面系统的生长发育、矫治器的生物机械原理等,不容易理解[3]。另外,口腔正畸学临床有多种矫治技术,每种技术自成一套理论体系,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法也复杂灵活,同样的错畸形在不同的年龄,矫治方法不同,同一患者由于对治疗效果的要求不同,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些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培训学员全面掌握几乎不可能。
1.3临床技能要求高,短时间掌握难度大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技能培训在整个正畸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口腔正畸学涉及到的技能包括头影测量技术、模型的测量分析、弓丝的弯制、各类活动固定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器的安装以及各种焊接技术。这些技能知识对于培训学员来说都是全新的,以前从未接触过学习过的,因此培训学员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口腔正畸技能操作比较困难。
2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1明确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口腔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口腔临床医学生完成在校教育,进入口腔专科医师前的一个特有的继续教育阶段[4]。它以培训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为主,是提高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5]。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口腔正畸的培训目标是巩固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错畸形的病因、分类、诊断和矫治原则,各类矫治器的设计原则及应用,熟悉制作活动矫治器及固定矫治技术的常规临床操作。培训学员由于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前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组织对培训学员先进行摸底考试,了解每个学员的正畸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6]。对理论知识扎实的学员,重点放在操作规范化培训和较大难度的技术提高上,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则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在规范化培训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不断融会贯通,实行一对一的带教,便于带教老师能详细了解自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每个学员在培训期间获得最大的提高。
2.2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受训者在本科毕业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进一步提高[7]。我院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临床实践三个主要方面,理论培训主要通过多媒体讲座、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每月进行两次多媒体讲座,每周一次病例讨论一次技能培训交替进行。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鼓励学员阅读英文文献,也希望能够为他们拓展更宽的知识面。
多媒体讲座的内容主要是错畸形的病因、诊断、矫治设计,颌面部的生长发育,生物机械原理及各种矫治技术等口腔正畸的基础理论知识。口腔正畸学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将美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知识抽象而复杂,有些知识点如X 线投影测量分析、牙齿移动的生物机械原理等,只靠讲解和画图是不容易解释清楚的,学生难于理解。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图片、动画,形象又直观,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提高了教学效率[8]。在进行多媒体讲座前由讲课老师将涉及讲座内容的问题告诉培训学员,要求学员提前查阅资料、思考总结,在听课前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听课时更容易理解讲座内容。在讲座结束时,讲课老师应针对每一个问题与学员共同讨论[9]。这样既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正畸患者的疗程一般是2年左右,学员正畸培训时间较短,因此在病例讨论中应偏重于临床实用性,选择病例时应选择典型的常见错类型,将病例治疗前、中、后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使培训学员对正畸治疗过程有一个直观整体的认识[8-10],在短时间内了解各种病例的治疗过程,并结合病例从病因、分类、诊断、矫治设计、治疗原则等方面给培训学员提问题、布置任务,让培训学员以问题为引导,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
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弓丝的弯制、活动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技术的分牙、粘托槽、粘带环以及各种焊接技术,培训时选取临床常见病例灌注教学模型,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技能要点的讲解,并在模型上进行操作示范,然后再由培训学员进行操作,最后带教老师对学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使培训学员学会规范操作,达到培训的目的。
理论学习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一般的正畸教学中,学生必须经过1~3个月的理论学习,才能进行临床实践操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畸培训时间短,因此为了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正畸教学方式,让学员在培训一开始就下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结合理论学习。带教老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学员的理论基础设计适合于学员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习正畸理论知识[11]。通过临床病例提出相应的问题,一方面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员感到理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学员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3严格规范考核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考核目的是强化学习内容,增强记忆,加深理解,促进培训学员的学习。我科在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一直坚持严格考核的原则[12-13]。目前口腔正畸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和出科考核,出科考核又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学结报告,理论考核为闭卷考试形式,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出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述题、病案讨论和专业英语,具体内容主要参考正畸教材《口腔正畸学》(5版)。技能考核采用让考生随机抽取题目的形式,主要内容为培训期间进行的技能培训与临床实践,包括正畸患者病史的采集、专科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制订、弓丝的弯制、各类活动固定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器的安装等,考核结束时安排口腔正畸教学小组对学员的考核情况进行点评,让学员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所考核的内容理解更透彻深刻。学结报告是让学员对培训期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以PPT的形式在科内进行汇报,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进行考评,考评主要从PPT的质量、语言流畅程度、条理是否清楚、普通话是否标准、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日常考核为每个月底考核一次,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临床能力评估、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3小结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抓住口腔正畸学理论体系复杂、临床治疗灵活、临床技能要求高、短时间掌握难度大等特点,明确培训目标,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临床技能的培训,并根据学员对口腔正畸的掌握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培训计划[14]。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等,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有效的培训方法,以适应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人文思想的渗透[15-16];二是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17];三是加强住院医师法制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洁,朱梁,赵云富,等.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8):852-854.
[2]厉松,白玉兴.口腔正畸科进修医师的培养[J].北京口腔医学,2003,11(4):223-224.
[3]贾海潮.本科生口腔正畸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9):55.
[4]周彦恒,许天民,张兴中,等. 口腔正畸学进修教学总结与分析[J].医学教育,2003,2(1):55-56.
[5]林岚,余杨,黄震,等.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1030-1031.
[6]王少海,汪大林,邱小倩.提高口腔修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421-422.
[7]江峰.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1):84-85.
[8]杨茜,贵林.MCAI在口腔正畸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6):1560-1561.
[9]朱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49-951.
[10]彭晟刚.浅谈口腔正畸教学中的改革方式[J].医学信息,2014,27(1):294-295.
[11]周骢.口腔内科实习岗前培训及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1026-1027.
[12]石景芬,龚永,李飞,等.基地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193-196.
[13]范文欢,熊林平,陶磊.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估研究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6,16(4):592-594.
[14]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65-867.
[15]王国栋,陈潇卿,李崴,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人文思想[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4):351-352.
[16]刘宏伟,詹建湘,张佳,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2016,16(3):429-432.
篇9
关键词: 《电子技术基础》 探究式教学 实践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而且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因此,探究性学习要通过学生自己研究去发现、认识理论知识,或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电子技术基础》属于实验性课程,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都可从实验入手,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掌握。在《电子技术基础》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设置问题情境,准备可供探究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适时提出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师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难度适度、科学合理的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别问题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要对学生提供帮助,使其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从而把学生引向科学探究,体验到有趣、丰富的调查研究过程,乐在其中。例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判别三极管的三个电极?为学生准备型号不同、引脚排列规律不同的三极管和万用表。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在这样的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共同学习,一起实验,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此时的教师扮演着学习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这个探究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法来完成。在小组教学中,学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一起研究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各种实验现象。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环节尤为重要,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教师不能把所有学习材料一股脑地提供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汇总学习材料,并帮助学生拟定可行的学习和研讨计划,选择最适当的试验方法。同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条件,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资料并进行实践验证,获得问题的答案或提出假设。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已学过的概念、原理进行分析、综合和探究,从而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尤其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操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探究方案,通过相互的讨论、交流,形成解决方法。在操作实践中增强创新欲望,激发探究热情,自主获取知识,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运用探究方式学习三极管引脚判别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极管结构、类型、PN结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处于放大工作状态时需具备的条件、人体电阻、万用表电路结构特点等知识材料。引导学生用万用表结合所搜集的材料进行逐步测试、分析、判断。再如,三极管从结构上可看出,内部有两个PN结,其基极是两个PN结的公共极,通过万用表测试,结合PN结单向导电性找到这个公共极,基极就找到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三极管引脚判别方法,而且加深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三、教师不仅要强调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完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后,我找了一个内含整流桥的实际电源,设置故障:将变压器次级和整流桥之间的连接线断开,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整流桥输入端位置,并对连接线进行焊接。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中的,而且能体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通过实际运用,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发现和体验,从而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知识的转换、迁移和应用,并通过探究,获取更多、更广的新信息、新知识,提高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会不断得到成功体验,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篇10
关键词:NCBE;教学改革;基础理论
作者简介:房俊杰(1980-),女,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学院,讲师;宋婀娜(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基于NCBE教育培训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课题编号:GBB1212057)、黑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5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67-02
“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洞察整个时代的发展方向,给学生以指导。据《京华时报》报道,未来5年内毕业生数量将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的高位,青年就业压力巨大。能力是未来决定学生命运的分水岭,高分低能者很难就业。
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一般译为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可以灵活变化。NCBE(New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的“新”主要体现在所采取的措施及应用领域,本研究对象是电气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广,但无论是强电(电力系统)方向还是弱电(电气控制)方向都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作为电气基础课教师,任务就是采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学生未来发展保驾护航,常采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模拟、演示、实例研究等。
一、基础知识
教学改革总体上遵循先基础再专业再基础的方针,以此夯实基础,为专业铺平道路。此种方式仍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对黑龙江科技大学而言,专业基础课是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的,对于刚入大学一年的大学生,这种方式在该阶段还是非常适合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可通过图1表示,各环节采用循环过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3门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改革的前提是:既要保证各门课的知识点涵盖全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又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同时又要将最新的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中。
“电路分析基础”主要学习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动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为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要介绍EWB仿真,便于学生自学。
“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学习:二极管、三极管放大电路、集成运放、滤波电路、波形变换电路、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重点放在集成运放的应用。借助Pspice辅助工具仿真能更直观地看出效果。
“数字逻辑电路”主要学习:逻辑代数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等。重点放在:简单的外搭电路、重要芯片的使用(如74LS138,NE555等)。在数字逻辑电路中还要增加EDA技术的内容,便于学生后续课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等)的衔接。
这三门基础课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彼此又相互独立,既要承认其独立性又要注重这三门课的相互关系,做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二、改革措施
如何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能力,是研究的重点。开放的实验室资源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实验室验证基本原理,掌握这些原理就可以自主实践。开放实验室,工程实践是现如今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方式,除了采用这种方式外,在能力培养方面更注重学生讲学,参与竞赛和电子小制作。
1.学生讲学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具体的制作内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索有效知识,动手动脑,进行自主研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免不了要遇到很多问题、难题,教师就要给学生解答或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了专业水平,同时也使其更加自信,对专业也就更感兴趣。
搜集、整理完资料,准备讲学。讲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并锻炼其与人交流能力,增加其自信心,实现素质和能力双提高。如果这种自学方式能伴随学生整个奋斗过程,那将是他的财富,会让他受益终身。
2.电子小制作
学生在学习中仍然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过程,在制作上首先要完成焊接多面体(三脚架),利用集成芯片实现设计三人表决器(抢答器、555振荡电路)、焊接电话、收音机等简单器件,然后再制作自己的相应设计内容。小制作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选件、连接电路、调试电路,提高自己对电路的整体认识。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是不一样的,实际电路中的问题往往是由一些偶然因素产生的,如电源频率不稳定、分布电容和电磁场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实验中会发现问题,就要学会解决问题,将来遇到相同的情况就有参考,不至于一头雾水。
3.参与竞赛
竞赛针对专业掌握较好的学生。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参与”学长或学姐的项目有利于他们对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学校的电子设计大赛一般要求每组配备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建立校人才培养梯度,注重知识的共享和延续。这种方式既有利于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此次项目内容偏多,包括PLC、51单片机、智能小车、直流可调电源等等。
竞赛涉及内容多,对学生要求也高,对问题的解决凸显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助,对于基础知识的应用范围、知识点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于一些在课上忽略的问题也会重新予以考虑,补充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得基础理论体系更为丰满。
三、改革创新
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把创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
将创新教育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增加实践模块中电子技能训练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规范、守时、协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制作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具有新意的制作课题,利用学院实验室、企业或其他途径所提供的实验设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制作过程,最终提供规范的开题报告、设计报告及制作实物。课程进行中可以采用讨论、交流、讲座、答疑等自由灵活的课堂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还要结合各专业和个人特点,使学生从单纯模仿到个人创造,从依赖辅导到独立设计,从被动接受项目到主动发现项目,实现个人创新能力的飞跃。
四、结论和建议
基础知识对于专业至关重要,采取多种措施,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方面,此次改革的特点是:相对于以前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教师水准,提高毕业生水平;教师、学生的任务量相对较大;在教学管理上,具有更多可以量化的材料来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经验和资料。
创新需要个性,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为达到某一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共性训练外,还需要再加强个性训练。为此在电子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设立专门的开放实验室,提供分层次课程的实验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培养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条件上得到充分的保障,使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自发、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形成。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95-118.
[2]李月乔.“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5):97-99.
[3]侯加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