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4-09 10:2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关于“建议新区主干道绿化带实施树下矮干万年青和花木栽种,将高大围栏更换成60-80cm高的白色铁质栏栅”问题。
办理情况:目前,主干道绿化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现施工方正在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待项目竣工验收后,我局将积极向州林业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按照建议对新区绿化工程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二、关于“建议新旧城区沿河设置悬挂式花箱,栽植藤蔓植物和蔷薇、玫瑰等花木,以提升县城沿河一带形象”的问题。
办理情况:经我局和相关部门衔接,目前旧城区沿河公路正准备实施道路加宽改造工程,公路改造建设工程完毕后开展绿化规划及实施工程。
三、关于“建议旧城区各节点大量种植花草树木,步行街排水沟水泥盖上放置小型花箱,种植各种矮桩花木,推进珠市街和步行街形象综合提升”问题。
办理情况:“旧城区各节点大量种植花草树木”,县政府已作安排,今年我县已投入资金近400万元,正在对旧城区各节点开展绿化建设。“步行街排水沟水泥盖上放置小型花箱,种植各种矮桩花木,推进珠市街和步行街形象综合提升”,经请示县委、政府研究不采用花箱,探索其他绿化美化方式。
四、关于“建议加大城市和乡村造林绿化后期管护力度,落实园林专业队伍,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问题
办理情况:按照县政府安排,城区绿化的后期管护拟定由林业局负责,我局正在与林业局协商城区绿化美化管护方案,届时,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县新区、及老城区的绿化项目管护工作将由林业局负责管护;涉及乡村的绿化项目,待项目竣工验收后,与乡、村签订管护协议进行管护;同时我局也成立了专门的管护队伍对五条沟公路沿线的行道树进行管护。
篇2
关键词:旧城改造;合理规划;探讨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及不断的更新,关于拆除事件问题受到了新闻界的激烈讨论和争议,对于旧城改造而引起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的事态比较严峻,拆旧建新、拆真建假的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之快,使旧建筑在城市中迅速地消失;由于地产商缺少自律,不重视社会共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这也说明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监管与指导不到位,规划专业、建筑专业、文保专业等在学术与技术方面缺少支撑力,对于出现这些复杂的社会情况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一个多元价值观矛盾体系和冲突困境中,怎样保持一种秉承学术理性的精神立场,专业积极的态度,对于旧城建筑景观面临的逐渐减少且迅速消失,建筑和规划界同仁应对旧城保护理念进行慎重的反思,合理规划旧城改造计划应重新探讨,寻求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2 旧城改造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交通规划问题
旧城改造中的交通规划问题,一直是改造中的难点。很多旧城区都是核心的商业、文化集中区,建筑密集,道路较窄且不成系统,每天都要承载巨大的人流量以及车流量。基于这种情况,如何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合理的规划交通线路,令旧址在新建、修复、保护时的交通运输与道路畅通,使新区建成后能够承受比之前更加畅旺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2 拆迁问题
拆迁过程有些个别拆迁团体或项目组织没有对具体情况详细考虑,只顾于眼前利益,盲目地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开发模式。不仅对城市原有的空间结构造成破坏,还会对社会物力、财力与人力资源造成了浪费,破坏了具有保护意义的建筑物,不利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并且非常容易激发社会矛盾。这种做法只盲目地追求高回报率的,是野蛮的、荒谬的,它与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的各项要求相违背,其做法是极度不文明的。
2.3 配套设施建设问题
有些旧城区改造之后,新区内几乎没有公共配套设施或者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没有合适的娱乐休闲运动场所,绿地面积过小,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设备等不完善,根本无法满足区内居民就近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需求。
2.4 开发模式过于单一
多数项目开发只选择于大宗项目和有利可图的黄金地段,对于有些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差的地段就无人问津。可以得知,很多地区的旧城改造的运营模式都是以开发商为主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价格不断飙升,房价猛涨,从而旧城的改造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大部分开发公司都是采用“舍益获利” 的方式,即在某一层面服从政府的安排甚至是舍弃部分利益使用高价竞标获得某地段的开发权,建成后再以高价出售,谋取暴利。
2.5 原住居民税费问题
对于旧城改造后的原住居民,很多情况下仍需缴纳名目繁多的税费。虽然能够居住在改造后的社区里,但是他们却需要缴纳的譬如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交易服务费等税费。
3 旧城改造合理规划的建议
针对上一章分析的旧城改造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大量的阅读其他人文献,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采取交通管制
对于交通管制方面的问题,政府通过采用必要的交通管制与著名景点分流交通管制的方式。这种方式应用于在旧城改造时要集中各方面的精力投入其中,同时出现车流量、人流量压力相对比较大时,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堵塞情况,维护交通环境,并能做到最大程度地减少发生运输建设材料与施工人员不能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如期进行施工作业的尴尬局面。
3.2 文化和多元化融合
旧城改造一定要与该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相符合,政府部门在规划设计时应注重突出社会文化的融合与多元化,贯穿“以人为本”的主线,走一条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开发企业都应根据这一要求来开展
工作,特别是开发企业更应重视。笔者认为开发企业应该遵循“五个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安排、统一征地、统一管理,并且与政府签订保证落实执行“五个统一”的协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出现有个别的项目组织和拆迁团队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统统采用推倒重建的开发模式所造成的各种浪费现象,对城市原有空间结构造成破坏、缺失城市文化及激化社会矛盾。这有利于政府一直提倡的旧城更新向连续渐进式的小规模发展,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3.3 区域改造同时更新基础设施
政府应对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对旧区的改造完成后,使旧城区的基础设施环境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改造。政府应该对旧城区的发展做出长远的规划,制定出未来的发展计划与相关步骤,将道路建设、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设备与配套健身场地作为旧城改造的重要任务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旧城基础设施落后而造成居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居民户外健身、娱乐、休闲场地严重不足等很多不方便的问题。
3.4 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手段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还应对政府指导工作的加强,确立基本思想路线:以“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为主,可以更好管理和约束旧城改造行为,并减少旧城改造中的盲目性与投机性。这种思路的基点在于:①当开发商不履行合同或协议,做出违规行为时,政府将有权出面控制,包括调控价格,管理现场等等。②应尽可能地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参与。③信息应公开透明化。④资金商业化的改造。要求政府不再向某一部分的业主提供改造资金,而是由业主通过从商业银行贷款获得所需要改造项目费用,待项目改造完成后,在项目运营中收回投资,偿还贷款并赚取利润。
3.5 减免原住居民的某些税费
旧区原住民见证了旧区的变化与发展,旧区是他们的家乡。政府可以针对减轻减免原住居民的一部分税费问题而制定一系列相关规定,或采用补助的方式,给原住居民补贴,这样也可以抵消居民的一部分税费。最后还要加强与所要改造片区居民的沟通工作,做好人们的心理疏导,除了有好的政策之外,还应缓出他们当中部分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过分怀旧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开心搬迁,安心居住。
4 结束语
在这个负有责任使命感的现代社会,政府部门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真心诚意地为老百姓们办事情,办好事。然而,旧城的改造对政府来说是个重大的考验。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旧城改造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改造的主体与客体、改造所要波及到的群众等多个方面都是需要详细规划的。如何在再开发、修复、保护与政府、开发商,及搬迁群众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政府和相关实施单位都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道理,切勿急功近利。虽然不能确保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只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相信老百姓是知道的。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最终实现城市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对重庆旧城改造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eb/ol].2011(1).
[2]田艳平.旧城改造与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篇3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城市 和谐发展
引言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的行为。它既能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能表示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旧城存在的各种城市问题,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说旧城改造是以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强化城市整体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在城市老化地区有计划地实施集再开发、修复和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改造建设活动。
一、旧城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旧城改造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以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为中心,逐步带动工程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改善人民的居住和卫生条件;(2)尽快地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运用于旧城改造,积极为周围广大地区发展创造条件;(3)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的艺术风格。
鉴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改造区块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旧城居住区的改建措施。旧城生活居住区改建的主要形式是拆旧更新和加层扩建。在这方面,美国的城市更新计划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大规模城市更新发展计划始于1954年,它主要是通过清理与重建来实施旧城改造。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旧城居住区改造的有关法规,对如何保护旧城与建设新城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规定,以求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同时给旧城居住区动迁居民以适当的货币补偿。
(2)旧城工业区的改建措施。由于旧城的工业基础水平不一,布局状况也不一样。因此,要在对旧工业区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地考虑生产体系与协作关系,城市交通、公用设施以及生活居住和卫生条件等有关因素,并根据城市不同性质和特点,确定城市工业区的调整方案和分期实施的步骤,以达到工业区合理布局的要求,其调整方式主要有保留、合并和迁移三种。
(3)旧城基础设施的改建措施。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经验,旧城基础设施的改建主要可从调整住宅建设和市政建设项目的比例、兴建游艺场和运动场、增加道路的面积以及建地铁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二、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城市的更新和改造更是以空前的速度展开。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动力和契机,从而极大的推进了旧城改造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也推动了我国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但在看到旧城改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1)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
在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私人的土地使用权和私有房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我国旧城改造中开发商与业主关于拆迁补偿的谈判,往往由于政府介入,带有极强的行政色彩,而政府本着土地公有的原则,与业主的谈判实际上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一旦有拆迁户因为开发商没有足够的补偿条件而拒绝搬迁,拆迁方往往给其施加压力,强制其拆迁。在一些地方的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而造成改造规模过大,速度过快,致使拆迁户安置困难,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原有的社会网络;在更新改造的利益分配上,由于缺乏应有的调控机制,开发公司获利丰厚,拆迁户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导致矛盾激化。下图为一张2007年在网上被疯传的图片“最牛钉子户”,重庆市民杨武因不满政府的拆迁补偿,在房屋上挂起五星红旗与横幅,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2)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修复和保护
旧城改造是集开发、修复、保护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改造建设。然而一些地区在改造过程中,大都采取大规模拆迁改造的方法,对旧城区的建筑物,除古建筑外,基本上都采取全部拆除、重新建设的方针。这种大拆大迁的旧城改造拆除了相当一部分经过适当修缮仍可使用的城市设施,造成极大的浪费,并且,所需费用十分庞大。更有一些地区在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保护区大兴土木,甚至拆除或任意改建已经明确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严重破坏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致使城市特色丧失。
(3)盲目追求城市现代化景观,忽视城市特色建设;盲目追求商业价值,忽视城市绿化
一些地区在旧城改造新建的过程中,错误地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城市景观。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已经使摩天厦失去高度优势,伦敦唯一的摩天大厦金丝雀码头大厦就因为造就和管理成本过高破产负债达11亿英镑。如果我们的决策思路仍停留在工业化时代,我们将走许多弯路,同时不能突出城市建设个性。许多开发商只注重建筑容积率,最大化地追求商业价值和商业利润,忽视绿地建设,把城市建成一个大杂院,城市人口越改越密,城市交通越改越拥挤,城市标志性建设不明显,这一现象在一些大城市的卫星城镇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拆迁的首要原则。在与业主进行拆迁补偿谈判时,要充分尊重业主的意见,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拆迁,切不可违背人民群众意愿进行暴力拆迁。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拆迁法律法规来规范拆迁程序,通过提高拆迁人与素质来保证拆迁的顺利进行。
(2)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是城市发展的两个经常性内在动因,城市正是在旧城不断改造与新区不断开发的交替过程中实现规模的逐步扩大和质量的逐步提高。处理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关系,既能够合理调整城市结构及布局,又能够促进新旧区协调发展,加速旧城改造进程。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调整城区的空间布局,过量的人口需要疏散,不宜布置的工厂企业要迁出,不足的公共建筑要增加。对于南京来说,在处理旧城及新区建设的关系上,应当适当放慢旧城改造的速度,大力发展新区。对于新区的发展,要在新区规划的指导下,加强统一开发,提高组织管理力度。同时尽快组织编制“旧城更新计划”,从整体上系统地解决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3)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经济发展越快,旧城改造规模越大,越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或者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旧城改造指导观念不但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生态环境质量因素;旧城改造方式与旧城发展轨迹相适应,应与旧城发展阶段相适应,要选择最适合旧城可持续发展及其旧城生态系统自我完善的改造方式;旧城改造的建设标准必须以保证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旧城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标准。目前,我国旧城的绿化面积难以达到先进的定额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市内以小型绿地为主,并与市外的大型绿地相结合,逐步形成绿化系统的办法。市内利用空坪隙地多建小型公园,并进行干道、滨河路绿化、街坊、庭院、房屋垂直绿化等;而郊外则可结合风景区建立大公园、森林公园,以供居民节假日活动之用。同时,在环境建设别应当注意不能不顾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盲目从遥远的外地全面引进与移植植被。这种做法一方面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破坏原本在本地和谐的植被、昆虫、鸟类等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要处理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保护”强调的是历史性与传统形态,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新”强调的是时代性与城市功能,它所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与进步。有人认为,现在我国城市旧城区多为旧建筑,环境质量较差,需要“全面改造”、“彻底改造”,这种提法其实质就是把旧城区全部拆除重建。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建设越久远,历史沉淀越厚实,其传统历史街区的价值也就越高。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青岛的“里弄”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及建筑艺术价值,这些建筑一旦拆除就不可能恢复。当然,保护并不是一切原封不动;除列为文物的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还是可以更新改造的,关键是旧城改造要有保护的理念,使城市历史得以延续和发展。另外在对有历史文化的古城进行更新时,要注意保护好古城的城市格局。
四、结束语
篇4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ous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yinchuan community service made some basic discussion and thinking,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关键字】银川市社区服务用房 对策旧城改造
Keywords:Yinchuan CityCommunity service USES a roomcountermeasuresOld city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银川市社区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对社区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在现代化新银川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构建形势下,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已成为银川新时期提升社区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社区服务用房的现状及类型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也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随着银川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快速积聚,我市社区无服务用房及服务用房配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不适应“大银川”发展的需要。
(一)现状
全市共有城市社区160个,其中:兴庆区有72个,金凤区有38个,西夏区有50个,服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有56个社区,400平方米以下的有100个社区,暂时还没有服务用房的社区有4个。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面积严重不足,既影响办公,又无法开展好活动。(2)一室多用,交叉使用。(3)办公地点偏僻,给群众办事带来困难。(4)落实不到位,挪作他用现象严重。
(二)主要类型
目前,在我市的160个社区中,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产权归属混乱情况极为普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产权属于政府所有,主要是通过改造、新建、购买等方式取得产权,全市共有42个社区,占总数的26.25%;
二是由建设单位或物业公司提供使用,全市共有98个社区,占总数的61.25%;
三是租用借用,即向辖区单位借用,全市共有20个社区,占总数的12.5%。近70%的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属于由建设单位临时提供或是由物业公司租用借用,存在使用面积缩水或房屋被收回的隐患。
二、造成社区无服务用房及紧张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在国家和地方规范社区配建公共服务用房等设施之前,在规划建设中未作强制性要求,造成大部分老旧小区,没有配建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即使配建也是象征性给予面积不大、地方偏僻的用房,造成新社区工作人员增加、居民人数倍增,而办公、活动场所反而分散、下降的情况。
(二)落实不到位
2005年国家民政部等十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对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产权归属提出明确意见。银川市政府及我局也相继将此项内容作为技术审查标准纳入到《银川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并在住宅项目规划设计审批时,作为强制性和前置性的审查条件,直到项目竣工核实,都会由我局监督,并按规划实施。但住宅项目交付使用后,由于缺少监管机制、落实环节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问题是造成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落实不到位的核心和关键。
(三)环境容量限制
目前,由于先天不足,旧小区环境容量限制,加之市区尤其是老城区的旧城改造项目较少,也是难以新增办公和服务用房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
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从提高城市发展绩效看,建议解决社区服务用房问题应按照“一个原则贯穿,一个政策支持,两项措施控制”的办法,全面推进银川市社区服务用房建设。
(一)坚持公益性原则。社区公共用房是为社区组织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的服务设施。社区公共用房的公益性本质,决定了开发商在建设中必须承担起责任来,高度重视小区范围的公共设施配套,配套公建水平的高低同时决定了项目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建设中体现便民利民原则,社区公共用房的建设应满足社区政务事务管理和居民的居住及生活服务需求,包括社区政务管理和社区服务用房等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应安排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的地方进行建设。
(二)出台一个支持性文件。建议市政府出台新建小区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步交付使用管理的文件,文件对住宅小区中公共用房的规划、土地招标、出让合同签定、建设期间监管、产权确定、房屋交接、使用规划的原则等作出详尽的可操作性的意见。
(三)通过审批管理进行控制。在住宅小区项目规划审查时,首先征得街道社区的初审同意,对社区公共用房的平面布置和立面效果等与主体工程一并予以审查,符合社区公共用房标准要求的方可予以审批;对于规划审批后,不按批准要求进行建设,或擅自将社区公共用房面积用途等进行改变的,予以严查,并不得为其办理后期手续。
(四)通过统一标准进行控制。在社区公共用房建设上,逐步实行标准化建设。根据不同功能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制定银川市社区公共用房标准,对单体建筑、立面效果等进行统一要求,提倡实行统一外观颜色、统一社区标准等。
篇5
关键词:土建改造;危险;安全管理;控制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old civil engineering for early to its renovation is inevitable. Because of the old buildings in the structure performance by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often face many potential security problems, especially crack the problem is caused extremely easily collapse, it will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secu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ld civil engineer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nd risk control of related problems.
Keywords: civil modification; Danger; Safety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作业是建筑施工的指导思想,现场人员不仅要注重施工进度的提高,也要营造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根据旧土建工程的结构特点,采取必要的危险防范措施是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旧城改造中裂缝形成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可开发的建筑用地日益减少,而城中村由于使用年限长、外观破旧,严重影响城市面貌。因此,旧城改造成为目前房地产开发的大势所趋。在旧城改造中,由于各施工段施工的时间不一,周边建筑受施工的影响普遍出现房屋裂缝等问题。在旧城改造中,由于新建建筑物多为高层建筑,地下室有一至三层不等。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经常受此影响产生墙面、地面裂缝。就此裂缝的产生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基坑边距离建筑物太近。由于城中村建筑物密集,开发时按红线划分后,相邻地块开发时间不同,造成部分建筑物离基坑的距离太近,有些房屋离基坑的距离甚至在五米以内。而旧城改造项目很多受到施工场地限制,只能垂直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势必影响附近的建筑物。
2、基坑支护进度与锚固措施的影响。在基坑支护过程中,必须采取分层开挖,及时支护的措施,才能确保基坑的安全。如果土方开挖后不及时支护,容易造成土方塌落,产生周边建筑基础下沉、墙地面开裂等严重后果。而且基坑支护应并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另外,锚固的深度对基坑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3、地下降水的影响。由于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因此施工中要采取连续降水措施,这势必造成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大大减少了周边建筑物的基础土层含水量。而旧城中多数建筑均为天然基础,承载能力差,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从而产生裂缝。这是导致旧城改造周边建筑裂缝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处理裂缝问题的有效措施
旧城改造有利于我市国建设和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应该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此项工作。如果在旧城改造中遇到上述问题,作为住户,应该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做好观测工作,配合有关单位分析和处理裂缝,基坑的沉降、位移等,待沉降及位移趋于稳定后,进行一次性修复。具体的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在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观测基坑的沉降及位移是首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层必须观测一次,而且每层开挖的深度应控制在1、5米以内,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可适当调整。当沉降或位移值超过规范允许范围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采取随挖随支护的分层开挖支护措施。特别是靠近建筑物的部位,施工单位应该重点突击,随挖随支护,不宜让开挖层暴露时间太长。同时,应加强薄弱部位的锚索或土钉密度及深度,确保基坑的稳定。
3、合理选用桩型,减少桩基施工时振动的影响。对于旧城改造项目基础桩型,应谨慎考虑,并对各种桩型作技术经济比较。为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建议采用静压桩。如采取捶击桩,应采取措施隔离周边建筑,如挖防振沟等。
4、加快基础工程施工。由于降水是造成周边建筑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尽早停止降水是阻止裂缝发展的有效措施。只有基础工程(即地下室)完工后,降水作业停止,基坑得以回填,沉降及位移将趋于稳定,裂缝也不再发展。
5、采取必要的结构安全鉴定。房屋出现裂缝后,住户和发展商都应对此类问题持积极处理的态度,若对裂缝的发展表示怀疑或认为有危险时,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安全鉴定机构进行结构安全鉴定,从而判定房屋的结构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并对裂缝的维修提出建议。
三、土建改造活动中景观施工的问题
植物景观多数运用于建筑区域的绿化改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的居住环境,满足现代城市生活条件改善的需求。许多施工单位已经把植物景观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但景观工程与建筑工程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业期间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加复杂,具体表现在:
1、布局问题。景观布局不仅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也影响了整个景观绿化效果的呈现。因前期勘测工作不足,施工人员对植物景观分布格局不了解,造成景观作业的返工次数增加,阻碍了现场造景的有序进行。另外,景观设计阶缺乏科学的布局方式,植物吸收土壤的养分不足,降低了生长的成活率。
2、环境问题。影响景观植物成活率的因素较多,盲目地选择植物物种并且随意性栽培种植,这是植物景观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带来的直接性后果是植物成活率减低,以及物种采购环节的经济损失。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性较大,施工现场未考虑气温、湿度等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所选物种不符合种植要求而影响了绿化作用的发挥。
3、防护问题。植物景观面临着诸多外界因素的破坏,原先设计的造景工程效果无法全面体现。如: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作业人员缺乏科学性的安排引导,初步完成的景观区域遭到人为踩踏或恶意破坏。景观防护措施缺乏,使得植物景观破坏率上升,这也是影响景观工程顺利建造的一大因素。
四、控制景观工程改造的相关措施
植物景观施工现场防护方案的制定,要求施工管理人员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在熟悉景观工程总图纸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为了保护景观施工现场,参与施工的人员也要严格遵循工程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人员的领导安排下完成植物造景作业。
1、制定防护方案。植物景观工程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其防护方案与建筑工程存在极大的差异,尤其是植物种植后的管护要求更加细致。防止景观施工问题的发生,必须要综合多方面的资料制定防护方案,以达到针对性处理的目的。如:现场施工人员要考虑植物选种、生长环境、绿化改造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可行、长期性的植物景观方案。
2、现场作业安排。景观施工现场作业的安排,需要从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两方面进行。首先,管理人员拿到景观防护方案之后,要尽快熟悉方案中对景观管理的要求,灵活调用现场的人员及设备,制定有效的施工管理体系,如图2。其次,施工人员要时刻注意植物景观可能发生的病害,及时调整景观施工方案,让景观防护措施发挥良好的绿化功能。
3、建筑防护结构。除了管理措施上的控制外,还需要借助其它方面的结构保护景观工程。必要时可对植物景观采取建筑结构保护,在景观区筑造混凝土结构,以有效地保护景观的完整性。此外,还可以添加钢筋网墙,把植物景观维护起来,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破坏景物。但从根本上来说,植物景观施工现场要依赖所有施工人员的保护,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结论
综上所言,对旧土建工程进行优化改造,满足了新时期城市改造活动的建设需要,为社会群体生活创造了优越的环境。针对就土建工程改造存在的裂缝问题,施工单位要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案,保证项目工程安全稳定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林万龙;;强化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2006年05期
[2]连怀印;连拴印;;关于建筑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3]金辉;;冬季房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1期
[4]郑松;;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篇6
一、定点征收
(一)定点征收的概念与特征
定点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强制取得特定范围内集体、单位和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行为。其特征为:1.主体的单一性。定点征收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在实际中表现为政府。2.目的的唯一性。定点征收只能限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非公共利益的需要不能适用征收。3.范围的特定性。定点征收只适用于征收特定范围内的集体、单位和个人财产所有权。4.权限和程序的合法性。定点征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5.手段的强制性。定点征收是国家以公权力为手段而采取的一种行为。6.相应的补偿性。国家定点征收后应按市场价给予被征收人相应的补偿。
(二)定点征收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定点征收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法律与实践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1.合法性问题
定点征收是否合法?有人认为,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定点征收,因此,实施定点征收缺乏合法性依据。我们认为,尽管目前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定点征收,但仍有相关法律法规可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称《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下称《条例》)第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给予公平补偿。《条例》第八条列举了属于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作出征收决定的六种情形,其中第五种情形为“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法律规范未限定房屋征收必须对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实施整体征收,也未禁止对单套房屋实施征收。从文义解释的角度看,相关规范是允许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特定房屋实施征收的。因此,定点征收是有合法性依据的。
2.相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问题
按照现行房屋征收法规政策,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房屋征收决定作出前,发改、规划、国土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出具证明材料。在征求意见中,有人认为发改等各项证明文件只能针对整个地块作出,不可能具体到零散的房屋,因此定点征收在证明材料的出具环节走不通。我们认为,相关证明材料是政府在进行房屋征收决定程序中的阶段性记载,其目的是为了阐述对该地块上的房屋进行征收是基于公共利益需要,从而证明房屋征收的合法性。既然整个地块的房屋征收活动都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那么该地块中部分房屋的征收活动也自然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相关部门也自然可以出具征收部分房屋的证明材料。房屋征收部门在向发改等部门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时,需将房屋的具置、所处方位、门牌号等内容进行明确,并附上图表,以确定定点征收的房屋征收范围。
3.被征收人是否同意改造的问题
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有关问题的暂行意见》(成办发〔2012〕42号)的规定,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的,应当将模拟搬迁作为房屋征收的重要环节,充分尊重民意。大多数被征收人不同意改建的,不得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在房屋征收中做好模拟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成房发〔2012〕36号)规定:在调查摸底阶段,如果同意改造户数未达到改造范围内总户数95%的,房屋征收部门终止模拟搬迁。在模拟搬迁期限内,签订模拟搬迁协议的户数不足改造范围内总户数95%的,终止模拟搬迁;签订模拟搬迁协议的户数达到95%的,征收部门可申请房屋征收决定;签订模拟搬迁协议的户数达到100%的,当事人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协议,征收主体不再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有人提出,自治改造、市场收购改造剩余的5%住户在自治改造、市场收购阶段都不签订补偿协议,在实施定点征收时他们会同意改建吗?如果他们不同意改建,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有关问题的暂行意见》(成办发〔2012〕42号),就不能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即便他们都同意改建,如在模拟搬迁期限内,签订模拟搬迁协议的户数不足改造范围内总户数95%的,将终止模拟搬迁,最终也不能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我们认为,在自治改造、市场收购阶段,95%的住户都同意改造且95%的住户都已签订了补偿协议,对剩余5%未签协议住户可直接启动征收程序,且《条例》并未规定实施旧城改建必须征求被征收人改建的意愿,只是规定“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三)定点征收的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
1.操作程序
按照《条例》的规定,我们认为,定点征收需经下列操作程序:
(1)申请征收决定
房屋征收部门就定点房屋向征收主体提出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申请。申请时,应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文件、发改部门出具的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证明、规划部门出具的符合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证明、国土部门出具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2)公布定点房屋登记结果
房屋征收部门及时公布定点房屋登记结果(之前征收部门已组织登记)。定点房屋权属人对房屋登记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布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方式向房屋征收部门提出。
(3)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并组织论证
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论证。
(4)征求对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
报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征收部门以征收主体的名义在改造范围内公布补偿安置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日。
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后的征收补偿方案应以征收主体的名义及时公布。
(5)风险评估
房屋征收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组织项目所在地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定点征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6)作出征收决定并公告
征收主体对房屋征收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具备征收条件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并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
(7)选定评估机构
被征收人应在政府征收决定公布之日起15日内协商确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协商不成的,由房屋征收部门组织被征收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决定,或者采取摇号、抽签等随机方式确定。若该程序在自治改造、市场收购阶段已进行,在本程序可省略。
(8)征收评估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征收评估,并向房屋征收部门提供委托范围内被征收房屋及安置房屋的整体评估报告和分户评估报告。
(9)签订征收补偿合同
房屋征收部门与定点房屋所有权人签订征收补偿合同。
(10)补偿决定
房屋征收部门与定点房屋权属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征收主体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日。
(11)强制执行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征收主体依法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定点征收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定点征收的适用对象
根据《条例》的规定,只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对城市房屋进行征收。从《条例》第八条列举的属于公共利益范畴的情形来看,只有旧城区改建项目,才能满足既充分尊重住户的改造意愿,又符合公共利益的条件。因此,定点征收只适用于以自治改造、市场收购改造进行的旧城区改建收尾工程。
(2)确定定点征收的房屋征收范围
为保障定点征收的顺利进行,房屋征收部门在向发改委等部门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时,应当将房屋的具置、所处方位、门牌号等内容进行明确,并附上图表,以确定定点征收的房屋征收范围。
(3)确保定点征收的补偿标准与自治改造、市场收购改造的补偿标准基本一致
在自治改造、市场收购改造阶段,拒绝签订补偿协议的住户绝大多数都是要求更高的补偿,如果定点征收的补偿标准高于之前的标准,那么对以前签订补偿协议的住户就显得不公平,可能引发已签约交房的住户反悔,导致工作的被动。同时,对以后自治改造、市场收购的项目势必造成不利的影响,很多住户势必持观望的态度,造成项目无法正常推进,甚至半途而废。因此,定点征收的补偿标准不能高于自治改造、市场收购阶段的补偿标准,而且搬迁奖励的标准还应低一些。此外,对在自治改造、市场收购阶段签订补偿协议的住户,改造业主可在补偿协议中确定“就高不就低”(对被改造房屋)和“就低不就高”(对安置房屋)的原则,以充分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激发他们签订协议的积极性。
(4)加强对定点征收的宣传
定点征收是一个新鲜事物,它以自治改造、市场收购改造为前提和基础,是保障旧城改造顺利进行的有力手段。在实施旧城改造中,要充分宣传定点征收,让广大群众知晓它的内涵与适用程序,促使拒不签约的住户转变态度,最大限度地促成其自愿签订补偿协议,保障改造项目尽快收尾。
二、业主大会调解与诉讼
业主大会调解与诉讼是自治改造、市场收购等旧城改造项目的重要收尾方法。其特点是充分尊重大多数住户的改造意愿,充分发挥业主大会的职能,通过业主大会的调解与诉讼,促使未签订补偿协议的住户及时签订协议,从而保障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其理论依据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我国《物权法》专章规定的不动产所有权一种形态。所谓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的是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具有整体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建筑在整体的建筑物上区域所有的所有权形式。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由专有权、共有权和管理权(成员权)三个部分组成。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本身具有统一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是权力的组合,而是一个独立、统一、整体的权利。
(4)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专有权具有主导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人拥有了专有权就必然拥有共有权、管理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根据《物权法》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即业主对建筑物内属于自己所有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门可以直接占有、使用,实现居住或者经营的目的;也可以依法出租、出借,获取收益和增进与他人感情;还可以用来抵押贷款或出售给他人。二是对建筑区划内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即每个业主在法律对所有权未作特殊规定的情形下,对专有部分以外的走廊、楼梯、过道、电梯、外墙面、水箱、水电气管线等共有部分,对小区内道路、绿地、公用设施、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等共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对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有优先购买的权利。三是对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的权利,即有权对共用部位与公共设备设施的使用、收益、维护等事项通过参加和组织业主大会进行管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在这三个方面的权利中,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占主导地位,是业主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以及对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权的基础。如果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其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则也一并转让。
(二)业主大会调解与诉讼的法律政策依据
业主大会调解与诉讼的法律政策依据主要有:《物权法》第七十五、七十六、七十八、八十三条;《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4号)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条;《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建房〔2009〕274号)第一、二十二、三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3月23日最高院1464次会议通过)第八、九、十二条。
(三)业主大会调解与诉讼的程序
1.申请对小区进行改造
小区住户、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向社区或街道办事处提出对小区进行改造的书面申请。
2.对改造意愿进行调查
社区或街道办事处根据小区住户、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提出的对小区进行改造的书面申请,组织小区住户对改造意愿进行调查(也可由业主委员会进行调查)。若同意改造户数未达到小区范围内总户数95%的,终止改造的相关工作。
3.确定改造模式
同意改造户数达到小区范围内总户数95%后,由社区或业主大会确定小区改造模式(含确定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在实践中,可引进开发企业或其他单位进行自治改造、市场收购。
4.模拟搬迁或房屋收购公告
采取自治改造的,由改造业主在改造范围内模拟搬迁公告,公布改造业主(含改造业主委托的实施单位)、模拟搬迁期限、改造范围、启动条件、工作步骤、咨询等相关事项;采取市场收购的,由收购单位在收购范围内房屋收购公告,公布收购单位 (含收购单位委托的实施单位)、收购范围、收购事件、收购协议生效条件、工作步骤、咨询等相关事项。
5.对拟改造房屋进行调查登记
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对改造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在改造范围内公布调查结果。
6.选定评估机构
社区、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组织改造范围内居民协商确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对安置房屋及改造范围内房屋进行初次评估,协商期限不少于7日。协商不成的,由社区、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组织改造范围内居民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决定,或者采取摇号、抽签等随机方式确定。
7.房屋市场评估
选定的评估机构按相关评估技术规范开展评估工作,并按规定出具评估报告。
8.制定补偿方案并征求意见
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根据调查登记和评估结果按照现行征收补偿标准拟定补偿方案,并在改造(收购)范围内公布,征求住户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7日。改造范围内95%以上户数认为补偿方案不符合现行征收法规政策的,社区、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组织由居民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根据公众意见修改后的补偿方案应及时公布,提前搬迁奖励的期限从补偿方案公布之日起开始计算。
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应将补偿方案及时报项目所在地的房屋征收管理部门备案,中心城区还需将补偿方案报市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备案。
9.签订补偿或收购协议
在签约期内,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根据补偿方案与小区住户签订补偿协议或收购协议。签约期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10.公布签约情况及相应结果
签约期届满后,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将协议的签订情况以及相应结果在改造范围内及时公布。
签约期限内,签订协议的户数达到改造范围内总户数95%,且协议涉及的被改造房屋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时协议生效,但暂不履行;未达到上述条件,协议无效,改造行为同时终止。
11.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签订协议的户数达到改造范围内总户数95%,且协议涉及的被改造房屋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时,经20%以上的业主(被改造住户)提议,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形成改建或重建决议并表决通过。决议主要内容包括:(1)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对小区范围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按照规划进行改建或重建;(2)签订的补偿协议或收购协议视为签订的改建协议或重建协议;(3)按照补偿方案签订改建协议或重建协议;(4)之前未签协议的业主(被改造住户)在规定时间内签订改建协议或重建协议并将房屋腾空交给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5)违约责任。
12.向法院提讼
业主(被改造住户)在规定时间内未签订改建协议或重建协议,业主大会组织业主进行调解,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委托业主向法院,要求法院确认业主大会形成的改建决议或重建决议有效,并要求之前未签协议的业主(被改造住户)在规定时间内签订改建协议或重建协议并将房屋腾空交给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
13.申请法院执行
少数业主(被改造住户)在法院判决(裁定)规定的时间内仍拒绝签订改建协议或重建协议,业主大会申请法院强制搬迁这些住户。
法院裁定住户强制搬迁后,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与住户履行改造协议或收购协议。
(四)业主大会调解与诉讼应注意的问题
1.适用范围
业主大会调解与诉讼只适用于存在共有权的小区,对不在小区内的房屋则不能使用。
2.签约比例
为谨慎起见,除整个小区占总人数95%以上的住户签订了补偿协议或收购协议,且协议涉及的被改造房屋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外,建议小区内每一栋房屋签约比例也达到上述要求。
3.会议组织
为保障会议的顺利召开,同时配合做好宣传工作,建议由社区协助组织及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4.改建或重建方案
对小区的改建或重建应依照小区新的规划方案,必要时属地街道办事处可协助改造业主或收购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篇7
论文摘要:西方名城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特别是经历了二战后大规模改造的教训,才焕发出时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国际上兴起一股历史文化保护的新潮流。为保护历史文化和缓解旧城压力,西方名城普遍采取了避免向旧城聚焦、在旧城之外建新城或新区的规划方法,以便做到保护与发展两不误,同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优势,使旧城复兴。西方名城历史文化保护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1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识走过的曲折历程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很长时间里,西方城市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了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欧的普遍开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才引起西欧城市急剧的发展变化。城市出现拥挤不堪、交通堵塞和居住条件恶化等问题,即所谓的“城市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急切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解决“城市病”,而极少考虑如何保护历史文化。
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就解决“城市病”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其中奥斯曼的“巴黎改建”在当时被誉为欧洲城市建设的经典,而后人却讽刺他为“拆房大师”。19世纪中叶,以近代建筑大师柯布西埃为代表的国际现代建筑学派应运而生。该学派试图以金钱和技术的力量以及规划师的技巧,通过对城市的大拆、大改、大建,解决“城市病”问题,实现建设宏伟城市的理想该学派反对当时建筑上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蔑视因袭传统。这在当时虽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采取的虚无主义态度,却助长了轻率破坏历史文物的风气,以致造成严重后果。二战后,西方国家面对满目疮痰的城市,都雄心勃勃地制定了重建城市的宏伟规划,似乎在城市建设上大干一场的机会已经来临。国际现代建筑学派的规划思想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于是,从二战后至60年代,西方城市普遍进行了一场以大拆、大改、大建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改造运动。政府官员和建筑师们都沉浸在建设宏伟城市的狂热中,极少考虑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结果,这场大规模改造使不少城市损失了一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破坏了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西方城市的大规模改造运动遭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者的激烈批判与否定,政府官员和建筑师们才从大拆大建的狂热中猛醒,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一批历史建筑的拆毁有了“切肤之痛”,开始从心底焕发出一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之情。在这种背景下,60年代末至7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一股历史文化保护的新潮流,相应的国际文件频频出台。
1964年5月,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国际会议,通过了《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简称《威尼斯》。认为,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物证,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必须予以保护。它还指出,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的建筑物,还包括与之有联系的历史地段、城市或乡村的环境。
1972年,欧洲各国外长会议决定把1975年作为欧洲建筑遗产年。
1972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产公约》,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到2003年,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已达754处。
1975年9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欧洲理事会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欧洲建筑遗产》。该确认了在当代欧洲历史文化保护的深远意义,意味着欧洲各国政府承担起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该文件肯定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价值,要求对历史街区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1976年,欧洲议会在西柏林召开了题为《欧洲大城市及其变化—它的旧城区的未来》的会议。该会议正式否定了大规模改造运动,肯定了19世纪的旧城区旧建筑的历史价值。
1978年10月,召开了全美洲“保存艺术遗产讨论会”。这次会议提出要保存民间建筑和半农村的村镇。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了《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简称《华盛顿》。该阐述了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的意义、原则、目标和方法,强调保护工作应作为城镇社会发展的政策和各项计划的组成部分。
可以看出,这时国际上对历史文化保护有了格外的关切和热情。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即从开始不认识到仅认识到保护可供人们欣赏的建筑艺术品,继而保护各种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再进而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街区以致整个城市。当然,西方国家为认识到这一步已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城,迟至20世纪90年代,却居然轰轰烈烈地掀起一场以大拆、大建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改造运动,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北京消息闭塞,不了解7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这股历史文化保护的潮流呢,还是对这股国际潮流不屑一顾?或许有人认为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多了,毁掉一些何必大呼小叫北京的这种作法只能被西方国家视为愚昧无知。
2避免向旧城聚焦,采取保护与发展两不误的规划措施
围绕城市中心聚集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即“向心性”,几乎是一切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城市拥挤不堪和居住环境恶化就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问题。二战后,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西方城市一方面错误地使用大规模改造手段大拆大建,以图使城市旧貌换新颜;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疏散城市人口、缓解城市中心压力的战略性规划和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战略性规划和措施为保护旧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这里略举几例。
二战后,英国首都伦敦基本执行了英国著名规划师艾伯格隆比于1944年主持制定的“大伦敦规划”。该规划提出了“控制中心区,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中心城市压力”的模式规划在伦敦城外圈建立8个新的卫星城,并扩建原有的20多座旧城镇,用于疏散内城的工业企业和过剩人口。从内城向外圈疏散人口的规划是否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卫星城是否有吸引力。为此,194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镇法”。该法规定,新城镇应为它的居民提供商店、学校、娱乐场所和公共交通等一切必要设施,还要提供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保证新镇居民就地生活和就地工作。到70年代,英国的新城运动取得极大成功,一些大城市甚至出现了内城荒废现象。
法国首都巴黎采用了保尔·德鲁弗里于1965年主持制定的“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它提出“保护旧城区,建设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以建设副中心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矛盾,改变原来聚焦式向心发展的城市模式。具体作法是,沿旧城区外围圆周切线方向构建两条由东南向西北平行的发展轴,在发展轴上建设5个新城用以疏散旧城人口和经济活动。新城是巴黎本身的一部分,用高速公路和地铁把旧城与新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位于巴黎西部的拉·德方斯作为巴黎的一个副中心已于70年代建成。这里摩天大楼林立,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财团、跨国公司、托拉斯的集中办公区。世界上100家最大企业中已有1/5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法国人把拉·德方斯称为“巴黎的曼哈顿”。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采用了1971年制定的莫斯科总体规划,改革传统的单一中心的城市结构,选择了“多中心片”的规划结构(7l( Naz)。每一片都要求做到居住、工作、休息三方面平衡,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以克里姆林宫为中心的老城区为核心区,是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区,其余7个片区环绕在核心区四周,呈“星光放射”状的多中心体系。通过主要干道和地铁将片区连接为一体。交通网的发达,使莫斯科人到达市内任何一点的交通时间不超过40分钟。
日本首都东京也是典型的单核中心结构。为缓解城市中心的压力,逐步实施1960年丹下健三工作小组制定的“东京规划一1960。该规划提出了类似动物脊椎的平行放射的.“城市轴结构”、叫。城市轴以现在的城市中心为起点,东南方向从东京湾延伸到梗津市,在西北方向到达大宫、朝霞方面。城市轴上构建链状交通系统,以环为基本单元,类似脊椎的环,每一环的交通可自成体系,环环相连构成城市轴上的交通大动脉。这样在城市轴沿线都可发展新的居民点和经济区,使城市保持着向多种方向发展的可能,是一个开放型的城市结构。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古代罗马帝国的起源地,又是中世纪教皇的辖地,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几乎任何一项大规模工程建设,都会碰到是否要拆毁古迹的问题。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和争论,罗马人终于决定,新的经济建设必须避开罗马古城。二战后,罗马人开始在罗马古城的南郊进行新城建设。这使得罗马古城这座“露天博物馆”得到很好的保护。
魁北克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首府,是法国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点,是一座具有法兰西情调的城市,也是北美洲独一无二拥有城墙的城市。为了保护古城,他们在古城的“上城”西南建立了新城。新城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古城则保留着17世纪的风貌,马车与汽车并行。
总之,“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划分新旧地区,各以不同方式进行规划,这已是较为普遍的作法。世界上许多城市为了保护旧城和解决“城市病”问题,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就是,避免向旧城聚焦,在旧城以外建设卫星城或新区,使保护与发展两不误。这样,旧城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新城的规划又能为所欲为。像北京今天这样非要在城内“挖金”不可,为建新就大肆拆旧,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对旧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在经历了大规模改造的教训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认识到,新建筑再雄伟,也替代不了那些蕴涵着历史文化魅力的老建筑。因此,西方人普遍焕发出一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之情。西方名城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也有许多作法值得北京学习。
3.1在旧城历史中心区增添新建筑极懊,且注意新老建筑的协调
西方名城现在一般都禁止在历史中心区大动干戈。如果新建筑属于非建不可之列,也极其注意新老建筑的协调,以老建筑的基调为主设计新建筑。
卢浮宫地处巴黎市中心,是法国建筑艺术的珍品,始建于12世纪。它原来是王宫,1793年成为博物馆‘随着藏品和游人的增多,卢浮宫日益不能适应现代博物馆的需要,馆内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
卢浮宫的整治与扩建势在必行,但卢浮宫是法国人眼中的国宝,神圣不可侵犯。如何既保持卢浮宫原貌又达到扩建呢?这个难题被美籍华人设计师贝幸铭先生解决了。他将休息室、图书馆、电影厅、咖啡馆等所有的服务设施都建在地下,在卢浮宫前的广场中央地面上建了一座高20米、80%透明的大玻璃金字塔。它既是地下设施的出人口,也是通向卢浮宫各展馆的“交通枢纽”。又在广场的东、南、北三面各建一座高5米的小玻璃金字塔,分别通往主要展馆。1989年扩建工程完工。原来卢浮宫每年接待280万人参观已是不堪重负,现在它每年能接纳600万游人。古老的卢浮宫与玻璃金字塔交相辉映,成为新老建筑完美结合的优秀范例。
德国本斯贝格市政府大楼建在中世纪一座古城堡旁边。大楼建筑摹仿古城堡的塔楼,弯弯曲曲,层次有高有低,给人以崎岖峻峭之感,楼内有现代化的办公室、会议室、礼堂等。大楼外表与古城堡的风格极其协调。
卡斯鲁厄是德国西南部建于18世纪初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在城市历史中心有一个“市场广场”,就因为广场中要不要种一些树、加一点廊之类的问题,争议了10年,后来对各种方案作了同比例模型,拍成电影,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决定还是原样不动。足见他们对历史中心区改造的慎重态度。
篇8
一、近年来城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投入逐年加大,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我们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投融资模式,先后实施了沙城水厂、污水处理厂、城市供气、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等一批重大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特别是*年以来,积极实施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东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和道路、绿化、亮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房地产业也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年玉都苑小区、滨河小区、荣庆家园、天皇山庄等项目开发面积达到近30万平方米,投资达3.2亿元。全年竣工建筑面积25.72万平方米,竣工工程总投资额达2.32亿元。随着新建小区的增多,集中供热事业也不断发展,目前县城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4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34%。
(二)市容市貌整治成效明显。环卫处担负着城区159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以及垃圾点和公厕的清扫保洁任务,年清运生活垃圾47万吨,建筑垃圾约3600吨。同时,不断改善环卫硬件设施,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方式,确保城区垃圾日产日清。城管监察大队在城区主要路段、繁华区域采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改善市容环境,对马路市场、店外店经营、路边广告、违章建筑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中整治与专项治理工作。为实现长效管理,坚持实施城管、环卫部门与门店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度,明确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设市场,引导经营户进入市场经营。
(三)城市环境趋于文明和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县城节点明确,行政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商业中心区、文化休闲区、市场区和工业产业区分布合理,城区建筑在色彩、尺度、形体等方面力求与周边环境协调。县城内以嘉馨园、富达园为代表的十多个住宅小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营造出舒适、安逸的人居环境。规划工作一贯坚持“审批一枝笔、管理一个令、建设一盘棋”的做法,县城总规、控规、详规在实施前坚持召开规划评审会,严格按程序上报审批。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并执行了城市公用事业办事公开制度,开通了*建设网和政务网,及时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务信息。
二、城建工作中的积累的经验做法
几年来的城建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体表现为五种城市建设理念得到了强化。
一是强化了“生态优先”理念---把重心放在了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加强绿化工作上,通过道路改造、广场绿化、东沙河综合整治等举措,强化了“通路引水造绿、建设生态县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二是强化了“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了建设工作的细节,变“粗放式”为“精细型”,在城区主要街道两旁和住宅小区内安置了环保果皮箱、休闲长椅,维修粉刷和新建了街头公厕,路边出现了标志牌、指路牌、公厕指示牌等。三是强化了“超前规划”理念---规划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得到重视,请专家及时修编与城市发展现状不够协调的旧版规划,确保了规划的超前性和科学性,为城市的下一步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目前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也正逐步铺开。四是强化了“建管并重”理念---在抓好各项建设工作的同时,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管监察大队和环卫处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五是强化了“节能增效”理念---积极贯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精神,想方设法实现节能增效,实施了供水低压区改造、清扫清运车辆技术改造,降低了作业成本;积极尝试新办法、新举措,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目前城建工作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
(一)城乡二元化现象比较突出
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但城乡分割在体制、思想根源上尚未肃清,致使城乡差别从编制规划之时起就已经开始扩大。历次规划工作基本上仍是重城市、轻乡村,统筹考虑城乡互动不够,难以适应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就县级层面上看,县域总体规划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县城,一些对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起重要作用的功能布局长期弱化,不利于全县城镇体系的完善,造成全县城镇发展始终“一城独大”,中心县城的辐射带动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是“小马拉大车”。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维护问题较多
近年来,我县先后建成了水厂、四座大型供热站、污水处理厂和府前街、新兴路、工业街等多条骨干道路,完成了东沙河治理一期工程,生活垃圾场也即将建成投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区环境、提升了县城品位、满足了群众需求。但存在问题依然很多。一是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经统计,从*年以来,市政处共完成市政建设施工产值1亿多元,但实际到位资金7300万元,资金缺口达2700万元,市政设施维护资金严重不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平衡。我县城区道路、供水、排水、供热、景观等许多设施建设都还不够平衡。道路排水方面,新兴路、燕京路、建设路、府前街等存瑞大街以北区域的新建路网均为雨污分流制管网,而存瑞大街及其以南区域均为雨污合流制,整个城区管网没有完全实现雨污分流,出现了“先分后合”的现象,使新建管网很难发挥分流的作用。公共供水设施方面,供水管网建设不配套,自备井供水不能按时关停,导致公共供水设施利用率偏低,供水设施生产力闲置达50%。集中供热方面,北部城区供热规划已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落实到位,对指导县城供热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南部旧城区供热设施规划尚未制定。此外,环卫基础设施和公厕建设难度很大,垃圾池、中转站建设不足。三是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成本偏高,环卫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市政公用事业从投资建设到竣工使用,没有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偏高现象。在环卫管理方面,目前环卫处、沙城镇、水务局、土地局、交通局、火车站等共同负责城区环境卫生,环卫处负责城区主要道路,沙城镇负责各街村,水务局负责沙河两岸,土地局负责东沙河大市场,交通局负责穿城国道,火车站则自行管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经趋于落后,容易造成盲点互相推诿。
(三)房地产业发展存在隐忧
自*年富达园住宅小区建设至今十年间,我县房地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18家,物业管理企业4家,建成各类住房170万平方米,建成总投资23亿。但是,房地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存在着诸多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总体实力不强。目前有部分企业资本金不足,开发建设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商品房预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些中小开发企业经验不足,暴露出企业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弊病。二是房地产市场中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商品房销售过程中虚假广告、面积缩水、违法违规预售、收取定金,还有拖欠工程款、受理住户投诉推诿扯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购房户的利益。三是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尚未实施,根据现实的房价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支付能力,仍有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普通商品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和农村贫困人口住房资助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是小区物业行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缺失。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涉及建设、环保、城管、工商、物价、公安、民政、电业、煤气、自来水等许多部门业务,但目前物业公司很难协调这些部门。小区内住宅改商用、车库经商、大型车辆随意停放、饲养大型犬等行为,仅凭物业公司依照物业服务合同、业主公约进行劝阻,显得软弱无力,而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完善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
(四)集中供热建设和运营管理任重道远
*集中供热经过十年的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技术进步、规模初具、产业经营”的发展态势和格局。但在大力推进集中供热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制约了集中供热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一是供热建设投入不足。集中供热是一个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回报收益低的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产业。目前,政府供热建设投入乏力,供热技术改造和建设发展受到制约。以房产热力公司为例,从*年至今在集中供热建设及改造中的投入已达上亿元,但这些资金一半是公司自筹资金,另一半是通过各小区建设配套资金来弥补,供热建设运营资金极度紧张,其它企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目前县城集中供热率只有34%,而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地区供热率一般都达到60%以上,随着全县“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加紧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对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调动起社会资金投入供热行业,保障城市建设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施。二是供热质量矛盾突出。随着我县集中供热和住宅建设的持续推进,供热质量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长期困扰供热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实际供热中,热力公司采暖质量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需要业主、建设单位、热力公司、物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对建筑和采暖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并大力推行计量用热,才能彻底根治。三是供热企业亏损严重。*年以来,供热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带动供热企业运营成本迅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成本和热价倒挂现象,供热企业出现了全面的经营亏损。现行热价和政府补贴加在一起仅能维持企业的成本运行。
(五)市容市貌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问题进一步凸现,城管执法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城管部门孤军作战,很难应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对于城市管理都负有一定的责任,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仅仅是城管一个部门,许多事情管理受限,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保持。二是城管执法力量薄弱。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外来人口集聚,城管执法范围越来越大,尤其在执行城市拆迁等任务时,城管执法力量更显不足。三是队员素质、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城管监察队伍,目前城管大队中的部分队员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不高,对队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关于加快城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的发展规划
在县域层面上,建议将城市中心区与周围乡镇及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最终建立一个相互衔接、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执行到位的规划体系。在乡镇级层面上,建议在强化主城区核心功能和核心产业的同时,有意识地将部分城市功能(如物流转换等)和能级不高的产业向乡村转移。要特别重视“一心、两带、一轴带”的功能定位,在重大生产力布局、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
(二)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
为促进我县市政公用事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一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投入的新途径,鼓励民企投入市政事业。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进一步增加对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对道路、园林、路灯、河道等公共设施管理养护费用、污水厂运行费用应按定额核算,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完善市政建设规划,加快旧城改造进程。对旧城区主要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管网、环卫设施及城区景观做好详细规划,实现新旧城区基础设施的平衡对接。如:排水管网改造应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完善,最终建成分流制排水体系;府前西街工程应与规划中的西环路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路网结构和排水系统,带动整个城区西部的建设和发展;还应加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中水回用项目。三是加强市政设施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大环卫格局。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成立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部门,逐步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水平。树立“一盘棋”意识,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统一由环卫处负责,杜绝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逐步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三)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监管,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制度。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资质的审核与管理,对新申请办理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的企业,应重点审核资金和项目情况,落实其开发项目的建设用地,从源头上限制无资金实力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整体质量和综合实力。二是用好用活宏观调控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主要是通过调节遏制投机性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实用房建设,保持房价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加快房地产二级市场建设,建立二手房交易服务平台。建议尽快出台促进房地产二级市场进一步开放的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减二级市场交易税费,让更多的房屋顺利进入二级市场。三是搞好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严格控制小规模开发,禁止零星插建。要加快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让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开发业绩、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低价位和高质量,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四是建立规章,规范管理,稳步推进物业管理工作。要大力推进和发展物业管理,把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环保、工商、城管、建设、公安、环卫等相关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切实解决好物业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要健全和完善政府关于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机构,明确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保证物管事业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集中供热良性发展
一是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完善集中供热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中供热市场化进程,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积极落实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集中供热。应继续制定并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我县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对集中供热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使供热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经营利润。三是制定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供热建设和经营行为。应依据省、市有关文件尽快制定出台《*县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和《*县供热行业服务规范》,对集中供热规划、建设、管理、入网、经营、收费、处罚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使供热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四是提高集中供热管道建设费标准,建立冬季供热专项基金。建议根据群众承受能力和政府财力现状,通过提高集中供热管道建设费标准的办法来弥补供热设施折旧费缺口,解决供热大修和设备更换问题。同时,建议政府筹集建立供热专项基金,以防范市场波动给供热工作带来的严重冲击,保证冬季供热工作的平稳运行。
篇9
一、我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奋力跨越争进位,富民强县快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下,全县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大,房地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持市场供需总量平衡、供求结构基本合理,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的态势下,全县房地产市场呈现快速运行的良好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主要指标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截至目前,我县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已有17家,“十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6.3亿元,建设花园、锦华苑、公园、城南、金都、金明寓、栗园、金星等成规模小区8处,开发商品住宅6200套、56万平方米。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为我县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县房地产业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各类型楼盘销售情况良好。建筑类型方面,已建和待建楼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框架结构楼房所占比重逐渐上升;楼盘品质不断提升,居住环境日益改善。20*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同时,我县房地产开发楼盘的品质得到了不断提升,购房户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和品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居民对住房消费的吸引力。消费结构方面,主要以100平方米以上的大面积楼房为主,90-100平方米的小户型销售情况良好但数量较少,仅占年度开发量的25%左右。
总体看,20*年我县房地产需求增长速度将低于20*年,房地产供求形势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价格涨势将趋向相对稳定。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抑制房地产非合理需求的力度加强,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等调控措施的实现以及二级市场的扩大,我县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主要消费需求是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乡镇机关工作者及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成为购房的主力军;同时,个体从业者、私企老板及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商品房购买对象以个人购买为主,投资商尚未大量出现。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市场化程度如何(特别是个人购房比例)以及投资性购房的比例。20*年,从购房者购房的动机来看,我县城区购房者中,购房用于自己居住的比例达到93%,以投资为目的占7%,而纯属投机炒作购房的比例尚不到2%,说明我县整个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大量投机者,整个销售市场处于自然销售状态。
预计房屋价格在较旺的实际需求的支撑下将继续上涨,涨幅经历了20*年爆发性增长之后,将趋向平稳,全年增长速度预计将小于20*年水平。20*年全县普通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1280元/m2,同比上涨6.5%。受土地价格、建筑“三材”价格上涨和小高层商品房投放量的增加,以及商品房配套设施,环境建设档次提高等因素的影响,20*年全县商品房平均售价涨幅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市场供给与需求同步增长,商品房价格与商品住房价值基本相符,价格与价值之间并未形成较大的炒作空间。我县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没有呈现“泡沫”,并且还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20*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17%,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拉动全县gdp增长1.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业为地方政府开辟了财源,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了6%。拉动了社会总体消费的增长。20*年,房地产销售收入1.3亿元,按拉动消费系数1.4计算,拉动其他消费额1.82亿元,两项累计达到3.12亿元。同时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5000余个。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住房供应结构不够合理。中高档住房供应量过大,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供应偏少。9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商品房供应量不足三成,严重供不应求。由于近年来我县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而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幅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广大低收入群体只能望楼兴叹,希望能多推出经济适用房以及小户型楼房,以满足部分弱势群体的购房需求。
2、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包括商品房预售和销售、二手房转让、房屋权属登记、房屋租赁备案、开发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开发经营许可、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开发建设条件与施工许可、房地产信贷等。房地产业涉及的十多个税种,由国税、地税、财政分别征收,计税方式复杂,征管难度大。建立房地产信息系统,一是能够很好地解决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增加透明度,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实行监测市场运行的动态变化提供依据,有利于调控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实现房地产市场监督科学化;二是以房地产交易中心为平台,以房地产信息为依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部门配合、环节控制,推动房地产税收征管精细化管理,达到“先缴税、后办证”的要求,以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我县的房地产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不利于及时便捷地对市场进行监测分析,同时也造出市场信息不对称、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和消费。
3、城乡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由于房产管理体制不理顺,导致产权、产籍多头管理,市、县、乡镇房产分治。按照建设部建房(1997)173号文和省建设厅鲁建房发(1997)239号文《关于制作颁发全国统一房屋权属证书的通知》要求,一个县只能有一个发证机关,并且所颁发的房产证必须是经建设部备案、由北京印钞厂统一印制。县城规划区外的各乡镇、村街房产,特别是各乡镇驻地企业,因无法办理全国统一的房产证,所以不能办理房产抵押贷款、过户等手续,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造成了工作上的扯皮,损害了群众利益,还造成了国家税费的流失。
4、部分开发商重视商品房建设,轻视配套设施建设的思想还很严重。相当项目配套设施水平低,配套不完善,开发项目整体功能差,造成消费者使用不方便,也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患。如绿地、公厕、幼儿园、超市、健身场、物业用房等这些基础配套设施多数小区没有或根本达不到设计要求。
5、违规开发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以前旧村改造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自建房过程中,除还建本村居民和本单位职工住房外,还对外销售了许多手续不完备的房屋,驻城村街中也有个别住户在建房过程中少批多建,并将多建的住房违规出售,这些违规开发行为造成了房地产税费流失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对商品房市场带来很大冲击;也导致大量的房屋因手续不完备而不能确权和上市交易流通,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关于规范发展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几点建议
1、引导普通商品房建设,推行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土地由国家划拨,各种税费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按保本微利原则确定,主要面向社会上的中低收入家庭出售,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我县目前为止未开发经济适用住房。20*年11月,由县房管局牵头,统计局、民政局等6部门参与组织了一次低保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县低保家庭户主属“三无”、下岗、失业人员的约占97%,低保家庭无房户约为三分之一,有住房的用户,平均建筑面积小于45平方米的约占二分之一,且大多住房设施不全。所以,实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工程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迫切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另【20*】37号文件已经要求,自20*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含经济适用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2、注重规划,加快步伐,搞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是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县的旧城情况,待开发的区域很多,前景是好的,因此加快旧城改建工作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要以建设“临沂卫星城”为战略目标,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正确处理经营城市和旧城改造的关系,继续大力推进旧城区改造,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县城规划区基本消除危陋棚户区和“贫民窟”住房。严格控制企事业单位自建自用和零星插建性开发,改变过去那种局部改造、见缝插针的做法,实施地段开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模式,对影响城市道路景观的危旧平房进行大面积拆迁。按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坚持成区连片开发,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完善一片,宁缺勿滥。建议县政府成立旧城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县房地产管理局、县计划局、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物价局、临沭镇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旧城改造项目实行挂牌公示制度。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补偿费和承担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用可据实从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中补偿。要做好“模拟拆迁”:即先做被拆迁人的思想工作,处理解决好拆迁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后拆迁公告,最后签订拆迁协议,
3、严格控制机关企事单位自建住房。为满足职工住房需求,通过市场改善住房条件,临沭县人民政府下发的沭政发[1999]43号文中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停止单位自行建设住房,需要住房的统一到县政府的住宅小区购买。”鲁政发[20*]22号文件中再一次规定:“从意见下发之日起(20*、3、22),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律停止单位建房,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投资置业,通过市场改善住房条件。”最近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建住房[20*]196号《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再次强调,“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因此,机关单位住房改造要走法制化、正规化轨道。要树立“要住房,找市场”的观念,杜绝新的住房实物分配和“委托代建”、“定向开发”等变相福利分房的现象。
4、加强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工作,建立城乡一体的房屋权属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禁止其他部门发放不具法律效力的房产证,以维护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
5、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行业内要树立现代的房地产经营理念,整体提升我县房地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水平,这是促进我县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是要注重铸造房地产企业的“航空母舰”。要通过重组、兼并、控股、引外靠优等方式,尽快创建能对中小企业有带动作用“航母”型企业,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生存与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二是注重打造品牌。房地产企业要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提高信誉,建立品牌,扩大市场;三是要注重物业管理,充分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的“情侣效应”,实现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互促互动。四是要注重企业诚信和经济伦理。倡导房地产开发商要建起企业诚信档案,树立起经济伦理观念,在发展中讲究文化底蕴、道德因素、科技含量、绿色生态,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舒适、健康、优美、洁净、安全、方便和环保等各方面优良的产品。
篇10
人大代表是选民群众的使者,传递选民的声音,在选民与政府间架起桥梁。
为了做选民满意的使者,必须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密切与选民的联系,积极反映选民的心声,努力为选民办好事、实事。
做为选民办实事的使者
在人代会上反映民意,是人大代表应有的责任。为此,在每一次人代会前,我都通过张贴《征求意见函》、走访选民、接待来信来访等形式,广泛征求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再经过认真梳理分类,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形成意见和建议。几年来,我先后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小区违章停车处罚条例、关于小区3米以下道路维修问题、关于尽快解决大铭楼油烟污染问题等30余件议案、建议。在有关部门的办理下,有的已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大铭楼酒店厨房与垃圾房距本社区中山北园39幢、40幢居民住宅楼只有5米左右,厨房无油烟排放设施,油烟直接对着住户窗口排放,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曾多次找有关部门反映,区执法局也几次下达整改通知书,但情况好一阵子,坏一阵子,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征求小区群众的意见,在区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大铭楼油烟污染的意见。下城区环保分局对我的意见很重视,落实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他们协调区行政执法局,根据有关法规,对大铭楼酒店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安装油烟排放通道,同时加强对员工教育管理,提高环保意识。不久,大铭楼厨房油烟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可以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了。
在去年区人代会召开前,有选民反映,西子花园小区业主委员会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每6个月向业主报告工作,公布收费和使用情况,接受业主的咨询和监管”的义务,侵害业主的权利与利益,业主们强烈要求改选业主委员会。我根据选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会上提出了关于尽快解决西子花园若干问题的意见。这次提交的意见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区房管局、街道、社区党委、广大业主的共同努力,拖了7年之久的问题终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划上了句号。
通过成功地为选民办好一件件实事,选民群众满意了,我也领略到了特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做一名有素质的使者
在当选人大代表之初,我对人大代表的概念感到很模糊。如何正确行使人大代表职权?我心里没底,也很着急。
我想,不懂就要学习。我从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需要出发,注意从4个方面努力:一是点滴积累学常识。通过看文件,查资料,留意报纸上有关人大工作方面的信息,并注意做好笔记,逐步积累当好人大代表的常识。二是见缝插针学理论。我从未放松对人大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和积极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努力在理论上提高自己。三是虚心请教学经验。结合人代会和代表活动,主动向经验丰富的代表学习请教。四是学以致用勤实践。结合参加人代会和平时的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并勤于思考,慢慢地在实践中提高了水平。
在积极参加代表大组和小组活动的同时,我结合本职工作,在社区建立了“人大代表接待站”,把每月的15日作为接待选民日,先后对选民就社区管理、道路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人大常委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9项书面意见。同时,我还把区人大常委会转来的有关单位整改或处理意见,通过各种途径一一反馈到选民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