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营销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市场营销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市场营销学重点

篇1

关键词:医药 市场营销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67-02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Specialty

Construcr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ak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Case

Liu Yongzhong,Feng Tianyu,Zhao Qianqian,Li peiran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ncine,Nanchang Jiangxi,China 330007)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reform of medical health speeding up in China,people become conscious of their heath.The awareness of health makes the demand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very broad and complicated.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major aims to cultivate talent with compound pharmaceutical and marketable knowledge background.This paper argues that speciality construction should implement from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rketing curriculum with pharmaceutical features; Secondly,improve and perfect the faculty;Thirdly,diversify teaching method and enlighten interest so as to let students active involve in class;Fourthly,keep eye on pharmaceutical developing trend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Fifthly,strengthen ethical education and foster green marketing talents.

Key Words:Pharmaceutical;Marketing;Speciality Construcion

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医药产品需求旺盛,医药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7000多家,药品经营企业有14万多家。医药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医药营销人才特征的重要因素,庞大的医药市场,决定了其对医药营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此外,我国正在积极进行城镇、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医药院校都先后开设了相关市场营销专业,为医药行业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营销人才的特殊需求。

1 加强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93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办市场营销学专业,并正式招收该专业学生。经过20年的发展,我校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专业建立了一套相关的课程体系,各类学科包括基础类学科、医药类学科、经济类学科、市场营销类学科等。但是经过我们的不定期的调研和对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分析,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比如修改课程结构、调整课时分配、理顺教学进度等等。目前还有部分学生对我们这个专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至最后什么都没有掌握好。我们在市场营销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还有欠缺,没有突出重点,因此,就需要学校、老师、同学共同努力,与时俱进,使得课程体系建设得更为完善。医药市场营销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营销知识,具备较强的市场策划、市场管理和开拓能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医药营销人才。20年来医药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医药产业要求越来越高,医药市场越来越规范化,而我们还是沿用以前的培养方案,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计划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和矛盾,我们必须尽快适应需求,尽早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改革。

为适应时展必须及时调整建设内容新时期的医药环境变化是广泛而显著的,如医药行业的改革、政策法规的变化等,这对医药营销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和手段的人才是优秀的医药代表,而只有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发展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才能达到此目的,才能培养出更具专业性的人才。近年来,复合型的医药营销人才备受医药行业的青睐。复合型的医药营销人才要求其既懂医药知识,又懂营销技巧。应该具备深厚的医药知识背景,有利于医药营销人员准确把握医学的基本常识和发展规律并传递给客户;扎实的营销技巧,可以帮助其在营销活动中游刃有余。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上,把握住医药和营销并重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置。我们的培养方案在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进行尽快修改和完善。

2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思路

科学合理地构建有医药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结构上要合理设置,基础类、医药类、经济类、专业类课程在学年、学时的分配上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呈现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其次,课程之间往往会涉及到交叉重复现象。目前有些课程同一内容,往往多门课程讲授,但哪一门都讲不透。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于一知半解;另一方面还会因为过多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确定哪些内容由哪个教师重点讲,尽量避免重复现象。最后,课程的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并经常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首先检查培养自身是否存在问题,确保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定位设置清晰明确,同时应该将方案的设计与人才培养定位相关联。为了避免培养计划的适用性差、落后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缺陷,我们建议可以邀请在医药市场营销一线的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营销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参与到培养计划的讨论、制定环节。在培养方案出台后,在任课教师的选取上,在保障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最好聘用拥有相关方面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这种从高校主导到社会主导的转型,一方面有利于医药市场营销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医药营销人才的就业,同时提升了医药营销队伍的水平。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应从任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始。培养方案就相当于建筑的图纸,没有一个优秀建造师的指导,图纸上的工程也是无法完工的。目前,我校医药营销教学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人员少、教学任务重、几乎没有大型医药企业高层次的管理经验,实践能力不够、对医药市场风云变幻的情况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来聘用营销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给学生讲课,将亲身经历的营销事件讲给学生,以使学生更能融入到课堂中并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还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加强和企业的沟通联系[2],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并且还要加强教师的科研力量,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逐渐把时代性课题的研究作为市场营销学科研中的重点,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在建立加强型的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的扩充教师的录用范围。聘用医药企业营销管理中相关的高级人才来做兼职教师,使日常授课中的知识更贴近于实际,从而避免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空谈。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与医药营销相关的论坛和讲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与企业间的互动,了解企业的需求现状,使学生了解自身欠缺需要发展的方向。

教学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积极配合 教学方式多样化与学生配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才会有热情,才能去积极配合老师;而只有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才能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能够与学生互动,逐步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强调实践。大学教育,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是还需要有实践。因为学习就是一个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一个循环往复、逐步上升的过程。专业课程学习能为就业打下理论基础,而社会实践活动又能够使专业理论得到更好地运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所以要更加注重实践。比如课堂实践,包括课堂情景模拟、角色互换、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学校可多举办些与营销有关的校园活动,如营销之星、模拟招聘医药代表。还有,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外出实践。教师要起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想发展好这个专业不但需要一定的理论成果,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上,教师可以与学生配合完成。这样就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3]。

我校目前非常欠缺的就是建立模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的应用。2013年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相关老师的努力下,已经基本建立起医药市场营销模拟实践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学生能够从医药市场调研到营销环境分析、医药产品设计、定位、营销策划等等获得模拟训练,学生就犹如亲身体验到营销战场的种种挑战,在将来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时也更能得心应手。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授课时,要适当向学生延伸课外的知识,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激发起学生对营销知识的兴趣。而学生也可以在课外多学习一些与营销有关的知识,如参加选修课、校内的营销活动,还可以去图书馆或网站搜索一些与营销有关的书籍或案例。

医药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去时常关注的教师需要时常关注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变化,了解当今医药行业的形势,及时淘汰陈旧的课程,使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反映。针对目前我校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借鉴其他高校的发展经验,同时要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

加强伦理教育,培养绿色营销人才我校本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大部分会走向医药代表的岗位,作为一名医药代表,就要经常与药品、医院、药店打交道,成功地销售出自己的产品是最后的目的,但中间的销售渠道一定要合法正规,进行绿色营销、和谐营销。在这一行业中,经常出现医药代表犯罪案例,过渡营销、假药劣药层出不穷,因此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容忽视。学校可专门开设与营销有关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课程,加强伦理教育。

为医药企业提供满意的优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医药营销人才,是我们的一项长远的素质工程,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与时俱进,不断根据社会发展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面对日后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在面对紧迫感的同时,只有把握社会的发展脉搏,才能保证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高水平要求,从源头上提高和改善医药营销专业的人才就业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梅室健.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67-68.

篇2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1.054

据吴海侠所做的对广东省医药营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医药营销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广东省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20%和13%,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为67%。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49%为药学相关专业毕业,11%为管理专业毕业,这种现象在全国也基本相似。由于学历普遍较低,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薄弱,基层营销人员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基层企业营销人员学历偏低,初中以下占11%,高中占40%,中专占34%,大专占12%,本科占3%;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占49%,管理专业知识的占4%,营销专业知识的约占10%。这种水平的营销队伍很难适应工作要求。[1]

1 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1.1 学生职业目标模糊

虽然很多院校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中都有培养目标,但多数大而空,并没有实际落实好,因为通才教育和受困于教师资源有限等问题,等到了大三大四却发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都适合从事营销或者不想从事营销工作,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必须给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讲明专业培养的目标。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看法,帮学生疏导对职业认识模糊不清的障碍。否则学生大学四年下来,茫然不知所从,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压力也就比较大。没有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方向。

1.2 学生课余时间丰富但都挥霍了

曾红强曾通过对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全国12所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课余时间问卷调查得知:只有不到14%的同学认为课余时间过少;课余时间安排上22%的同学课余时间花在课程学习上,社团活动时间不到5%。百分之七十多的时间花在睡懒觉、上网打游戏及运动方面,且运动时间也不到10%。[2]如果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规划和指导好学生课余时间,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或是综合素质成长方面肯定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营销学方面的同学讲意义就更重大了。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无连贯性

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且多在大一至大三上占据了大量课时而专业课程少之又少,断断续续,这让学生学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非常吃力,从而放松了学习,觉得大一至大三的学习就是陪太子读书玩玩而已。而专业课程多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因为专业课程课时压缩的原因,培养的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药用专业和营销知识,但是确实不稳固不扎实。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3]因而,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熟悉行业背景知识,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医药营销行业知识而缺乏竞争力。

1.4 培养手段单一坐而论道

当前多数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手段是采用“课堂+实验”的培养方式。其中课堂,坐而论道,填鸭式,即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则是学生走进计算机机房,利用模拟软件对营销的某个环节进行模拟。基于上述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些软件的使用,但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和社会脱节。毫无实践和创新能力,思维比较死板,与营销所讲求的极强创新发散能力相去甚远。即使一些院校能够提供和创造条件建立一些专业实习课程,大多也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走个过场。

2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定位和学生就业。因此,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既体现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2.1 根据市场需求落实好学生培养目标

对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需要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目前医药营销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主要有两种。

2.1.1 营销管理人才

医药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医药营销管理人才应有较高学历,受过良好培训,团队意识强,对市场敏感且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能够对营销各环节进行宏观和有效管理。

2.1.2 基层营销人才

由于政府采用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基层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基层营销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了。基层营销人员主要从事一线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药品推介等工作,因而他们应具有一定的医药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2 引导学生规划好丰富的课余时间

医药营销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须具有深厚的社会知识以及高超的销售技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药营销工作者,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时间。

2.2.1 多阅读自己感兴趣医药专业知识书籍

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医药营销者,必须对药学知识有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这是开展好营销工作必备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可以重点摄取某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即所谓的“核心竞争优势。”虽然我们专业课程多多少少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医药知识但都太笼统了。如对心血管发病机理及治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看些相关书籍及论文

2.2.2 加强社会知识

医药销售工作除了具备专业的医药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社会知识,我们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客户,我们需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人,他们的文化、兴趣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销售人员得是个多面手,全面发展。如客户对股票期货感兴趣,那我们不要求是“股神”巴菲特也至少得知道什么是牛皮市、绩优股、多头市场,伦敦金等。

2.2.3 锤炼和加强营销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如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等。医药销售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一个好的药品必须以一个优秀的、乐于被接受的表现形式来跟消费者见面,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清楚、简洁、有力、易懂、形象、突出优势特点,让一个好药品以最好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在消费者及医药界中被较好接受并留下最好、最久远的印象;现代营销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市场信息万变,风险永恒存在,为规避风险扩大利益,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协调能力,这种应对和处理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一部分专业学习,医药营销的开展往往还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努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卓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将有助于将一个队伍打造成整齐划一、坚强有力、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也有助于每个人的快速成长,形成成员之间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和共同成功的和谐局面。所以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和组织学校社团相关活动之外还得在专业内部组织针对于有助于营销人员素质提高的活动,如辩论赛、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研究等。

2.3 课程设置应体现连续性及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区别与其他课程专业。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力求对不同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课程的设置不应当简单照搬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内容,而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析医药市场营销案例、医药市场特点、医药营销环境及医药营销策略,来总结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殊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在课程时间设置上一定得体现其连贯性。

2.4 培养手段的多元化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应当实现培养手段的多元化,才能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2.4.1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方式应当大量引入符合实际的各类材料,充实讲课内容。主要应坚持以下教学模式的引入。

一是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案例,在深入浅出地导出医药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仅以国内外著名的医药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也应分析院校所在省市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为其策划市场营销策略,撰写营销案例,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实地分析和深入理解。

二是“角色扮演”。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从终端角度来看,医药药房、社区药店等都是分销渠道的最后一站,每个终端上都须进行营销活动。实践课程中,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扮演直接消费者、客户(病人、家属及广大需要健康服务的人群)和间接消费者(医院分管的院长、主任医生、药剂科主任、药师、经理、营销人员等)。学生在扮演角色时,体会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苦衷,更贴近实际地考虑问题,各种角色同台“演出”,模拟操作,使学生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各项营销业务的处理程序,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

三是专题研究和讨论。专题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题文章。专题讨论:教师事先选取专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改革趋势。

2.4.2 在模拟营销实验室进行“营销实战”训练

在形体训练、人员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指导教学。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会遇到在医药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分销、促销策略、市场与销售、绩效分析等多方面问题。

2.4.3 社会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做出营销决策、制订营销计划和营销战略、进行营销活动策划的依据。准备调查专题,让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社区等开展相应的医药市场调查活动,并对调查得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在实践调查中,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同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学生的专业知识会更加牢固。

2.4.4 加强毕业生联系及信息反馈

充分利用好毕业生这个资源,发挥毕业生的“余热”。当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工作以后,已经毕业的学生并不是说已经与母校没有任何联系了。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就等于高校自身的形象。毕业生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企业对于高校的看法。通过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高校及时判断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传授经验,当面解答应届生对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困惑。我们也可以借助时下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兴媒介,如微信(微公众号)、微博,创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将所有毕业学生或者应届生加入这个平台,大家在平台上积极探讨和交流。

4 结 论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对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同时也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落实好教育方法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新时代医药行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2):11.

[2]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1(6):115-118.

篇3

关键词:医药市场特点;医药人才的培养;医药营销的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医药市场的特点

1.专业性:医药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形容绝不为过。这就要求作为医药营销人员不但要有高超的营销才能,更需要系统的医药专业知识,对于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配伍禁忌、药代动力学、半衰期、体内分布、用法用量等专业因素要认真掌握,这关乎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2.复杂性:既然作为一个行业,那么消费者和销售者就是必不可少的,医药市场营销的需求对象包含以下几方面:处方医生、药店店员和一般消费者,这些影响因素就会因医生的处方习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患者的病情等等而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医药营销人员的营销理念和设计思路要顺应不同的需要,要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在营销模式上要不断推陈出新。

3.差异性:医药市场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消费者的年龄、文化与消费层次、城乡区域的消费差别、产品的附加值高低、品牌的价值度和知名度、营销模式的设计等。文化层次、消费层次高的患者更加注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产品,而农村消费层次相对低的则会更看重经济型的产品。因此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要设计不同的营销思路。

4.特殊性:患者的消费需求直接或间接地都是通过医生的处方实现的,是一种被动消费,因此医药营销只能通过业务员对医生的介绍,再由医生向病人推荐药品从而达到最终的销售目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无论是消费意识还是消费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加注重品牌的价值度,因此医药市场营销要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充分了解熟悉人们对需求的理性态度,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

二、 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医药营销的未来发展

1.医药人才的培养

随着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医药营销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然而在这个庞大的队伍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特别是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研发水平落后,还在于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营销人才。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从事医药营销的人员可分为三类:

一是经验型。这类营销人员既没有医药教育背景,又缺乏市场营销学知识,营销手段简单、重复,效率低下。

二是医药型。这类营销人员毕业于医学或药学专业,医药学知识丰富,具备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营销能力有所欠缺。

三是营销型。这类营销人员具备营销专业知识,但缺乏医药学知识,无法领会医药营销的重点和特点,且难以胜任学术推广工作。

面对国际国内的竞争、知识的快速更新、企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严格要求等挑战,未来的医药营销人才应是创新能力型、主动思维型、开放型、合作型的复合型人才。

2.医药营销的未来

未来药品竞争更加的惨烈,商战和真正的战争唯一区别就是没有硝烟。每一个企业要面临的不光是同类的国内企业还有势力强劲的外资企业,我们如何面对以后的各种挑战,我觉得国内的企业整合是必然的,走规模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整合之后有了资金,能够有更好的科技环境,更具竞争能力。

未来的药品营销,首先要提高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其次要改变企业本身的制度,改变以前将市场作为企业发展指导的老套路。医药代表这个行业以后应该更加的正规化更加的专业化,不光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将来市场的竞争。

公司的品牌可以说就是公司的生命,做为未来的销售必须有品牌意识,不仅要扩大自己公司的品牌影响,还要充分保护自己的品牌,不能让品牌形象受损,现在国内的医药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开始关心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药企业也会得到蓬勃的发展,所有的销售技巧和销售策略都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不能单靠医药代表与终端用户的交流,公司要把重点放在产品的推广,赞助大型会议,开品牌推广,作临床实验,这些都将成为新的营销手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医药一直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人不可能不生病的,生了病就要看病吃药,所以医药企业的发展是必然的,技术的日趋成熟也是必然的,前面我也提到国内企业的整合是必然的,因为一个企业必须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规模化专业化也是企业发展的第一位。世界十大品牌,世界500强企业,为什么?专业塑造完美,医药企业也是如此。

3.医药营销的发展

将来医药营销的发展,就是品牌和专业化程度的竞争,在将来老百姓对医药知识的了解就是通过企业的品牌来认知;作为医院销售和药房销售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要靠代表的专业化去宣传,所以我觉得在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善自身,树立品牌形象。

我们如何跟上新医改的步伐,分享改革的成果,这就要求医药企业适当调整营销战略,将产品准确定位,积极开拓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1.培育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

2.拓展营销区域,进军农村市场。

3.贴近百姓生活,进行社区推广。

4.力塑良好的品牌形象,占领OTC市场。

5.完善创新机制,明确创新方向。

6.宏观政策调控,推动中医药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蓉,马勇.对医药代表问题的重新认识[J].中国药房,2004.

篇4

关键词:医药营销;医药企业;医药院校;培训;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70-04

医药营销是指在一般营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探索医药市场的营销规律和营销策略的市场营销行为。但理论的定义不能完全说明医药营销的特殊性,因为药品并非一般的商品,药品除了要具备满足人们治病需求这一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安全、疗效稳定等特殊功能。所以,对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营销,不仅要求医药营销人员具备营销方面的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医药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这种合格的医药营销人才的任务在现实中就落在了开设营销专业的医药高校和招聘营销人员的医药企业肩上。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医药企业长期招聘不到满意的营销人员,而医药院校培养出的大量从事营销工作的学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培养机制存在缺陷,培养营销人才的医药院校和医药企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全国约有140多所医药院校,其中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有30余家,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约8 600多人;全国医药企业约有4 590家左右。从这些数据可以较为直观地推测,医药营销人才市场应是供需平衡的,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另外,国家自2009年开始进行“新医改”,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多方面均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医药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然而,现今的医药企业却常常招聘不到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医药营销人员。为改善尴尬现状,只有真正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顺应新医改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实现高等院校与医药企业的有效衔接,更好地为企业输送人才,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企业用有所依,快速提升医药市场运作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一、医药营销人员培养现状分析

医药产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改革开放30几年来,由于市场大幅度放开,医药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多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吸引了如辉瑞、诺华等众多国际知名制药企业。而医药企业数量增多的必然结果就是导致医药营销人才需求数量的大幅激增,因而培养专业的医药营销人才就显得比以往更加迫切。高等院校是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至今,全国大多数医药院校均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医药营销人才。这些营销人员肩负着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开发等重要职责,在医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追求高额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作用日益凸显、举足轻重。当下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已经意识到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其中。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建立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培养体系,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正规,步入了正轨,尤其是对于高级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了从高校到企业的模式和链条。但是,在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向着更加规范、更加成熟的方向迈进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确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企业培训方法简单粗放、培训过程过于粗糙等。

(一)医药院校人员培养目标不一致

在我国,目前医药营销专业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各高校之间可借鉴的办学经验不多,由于定位不同,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目标作为培养方案的首要部分,它的内容直接决定着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一系列问题的方向。为此培养目标不同,依据其所设定的专业课程科目、学时分配、课程结构都会有所差别,由此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也许千差万别。

有的医药院校紧紧围绕“医药”这个主题,突出“医药”特色,以期望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医药方面的专长;有的医药院校更倾向于营销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目标更加强调营销技能对于医药企业的意义,鉴于此,有些学校索性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此为学生日后开展营销工作、建立营销关系网络打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医药企业最为青睐的是复合型营销人才,即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深厚的医药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营销技能。因此,医药院校在确定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如果仅仅侧重于一方面或几方面,并以此确定培养方案的其他部分,未免片面,必然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完全满足医药企业需求的情况发生。为防止培养目标出现偏差,影响整个培养方案,进而导致学生毕业难以适应社会、医药企业不能招聘到需要的人才等情况发生,基于社会需求即以医药企业需求为准绳设计培B目标,对于高校培养专门的医药营销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从高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才符合实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有失合理之处

各医药院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差异明显是其各自培养目标不同所造成的直接结果。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存在差异,甚至相关的公共课程,如高等数学和公共外语,学时安排差别也很大。这些差异都反映出各高校对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区别。但不论差异如何,这些课程设置基本上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实践学时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规范,而理论学时偏多,并且多以普通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很容易变成“填鸭式”的灌输。这种课程结构失衡的弊端无疑会造成教学和实际营销环节的脱节,而这种脱节会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产生困惑,并最终失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难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可用人才。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是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竞争力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就被无形的降低了,导致他们在与其他营销人员在竞争的时候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提高了医药企业的用人成本。很多毕业生怀揣着理论知识投入到实际营销工作中,但却与现实脱轨,以至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高的成本去适应实际的营销环境,医药企业也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代价来获得需要的营销人才。

此外,以各大医药院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学生既要学习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又要接受大量的市场营销学相关课程。在安排学时时,如果不进行压缩,学生的负担必然过重;如果进行压缩,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什么都学,但又“走马观花”、过于肤浅的感觉。更为麻烦的是,这样做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医药营销专业定位不清,医药类、营销类相关课程都要涉猎。若不强化专业教育,有的学生甚至会弄不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究竟是什么。

(三)医药企业培养缺失或方法过于简单

学习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医药企业接过高校的接力棒,继续为毕业生也就是自己的员工提供成长环境。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员工的特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但在现实中,很多医药企业对于这点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甚至有很多企业片面地认为,医药营销就是简单的销售,只要招聘来的毕I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与人打交道,问题就解决了;还有的企业认为,这些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接受过专业的高等教育,属于“科班出身”,不必再进行系统化的后续教育。除了上述情况外,有的医药企业认识到了对毕业生进行后续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出于对相关方面的考虑会将培训的任务外包出去。而承接培训任务的组织又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大都按照自己制定的程序,聘请所谓的专家进行培训。培训机构和培训专家千差万别,如此一来,培训出来的员工也就良莠不齐,很多都不能满足企业本身的需求,培训也就此陷入了形式大于实际的泥潭。

(四)医药企业培训过程较为粗糙

除了“培养缺失和培训方法过于简单”以外,培训过程较为粗糙同样是存在于我国医药企业培训环节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培训过程较为粗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训时间较为仓促,短时间内员工,特别是刚刚离开学校还处于实习期的毕业生深感压力较大。很多医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间很短,往往在两三天之内就将他们的产品知识以及总结出来的营销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员工,传授完毕后就迅速上岗;有的企业要求更为严苛,甚至在每上完一节课,或者每进行完一个环节后就立即安排测试。这样的节奏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有时都难以招架,更不必说刚步入职场的实习生,自然是难以承受。二是重视营销技巧的同时缺乏其他相关内容的培训。很多医药企业比较重视定期培训,尤其重视销售技巧的传授,但相比之下,关于销售技巧以外的其他知识,如相关的产品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小。三是有些被传授的销售技巧过于理论化,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或实践性不强,员工在实际运用这些技巧时往往感到不切合实际,结果导致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培训过于强调绩效

目前,很多医药企业过于追求销售额的增长,因此培训活动的目的性过强,即过于强调绩效,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对于医药营销人员的重要性。鉴于医药产品,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特殊性,职业道德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对职业道德视而不见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从长远来看对医药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即便如此,某些药企仍然明示或暗示员工打法律和道德的球,让营销人员用尽各种方法手段将自己企业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销售出去。这样一味强调销售业绩而忽视甚至牺牲职业道德的营销手段,是一直存在于医药产品营销中的“毒瘤”,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长此以往,医药营销人员尤其是基层的营销人员无疑会忽视、漠视乃至于违背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

二、基于社会需求完善培养机制的措施

(一)高等院校应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1.更正教育观点,改变教学方式

要解决现今医药营销人员培养机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的要务是要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一直侧重于理论,必须将教学观念从这种以理论为导向更正为实践与理论两手抓,注重实践,在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应占更大的比重。外国的各大高校均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如美国大学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是3:1,英国是2:1,而在法国,每一节理论课都会相应地配备有2―3节的实践课。所以,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遵循“实践与理论两手抓,注重实践”的教学观念,多增加一些实践教学手段,如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到企业挂职、聘任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或在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际环境中感受营销工作、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体会医药营销的各个环节等。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办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培养出的学生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因此,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确定其培养目标。市场虽然瞬息万变,但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始终都是需求,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应围绕需求进行。医药高等院校确定培养目标时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培养目标的方向势必决定着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课程结构的设置。培养目标确定得明确得当、课程结构设置合理,那么整体的医药营销培养机制才能得到有效改进。医药营销专业因为是经济管理类、医药类等多个学科交叉而成,这就给各高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和设计重点专业课程时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其实,根据各课程对于学生以后从事营销工作的作用程度来确定专业课程结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首先,营销类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推销与商务谈判等,这些课程以传授营销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基本上是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应将这些课程安排为专业课程。其次,医药类课程主要包括医药类的一些基础性课程,如基础医学概论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医药营销专业区别于一般营销专业的关键,也是该专业的特色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比较明显,且其中很多课程如中药鉴定学等实用性都很强,因此应将其作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课程,如管理学原理、医药统计学等,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医药营销类学生知识结构中必备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应根据自身性质,培养目标等方面的不同,有区别地进行设置安排。

理论教学是专业教育的基石,对实践教学起到指导作用。但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实践教学是保证学生实际营销能力的关键,所以应在课程设置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而且可以组织课内、课外多种实践教学模式。课内实践主要以模拟实训教学为主,即组织学生在模拟的营销工作场景内,在授课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培训内容,体会实际营销工作的过程;课外实践是在专职教师的带领或院系的安排下,参观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或者直接在校园外的企业或实习基地从事营销工作等。课堂外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扩展视野,增加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应该适当延长毕业实习的r间,为毕业生正式进入社会前准备更长时间的预热期,使其能够为即将到来的新挑战进行更充分的准备。

3.加大实践资源的投入

加大实践资源的投入,即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和时间资源。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即医药高等院校花大气力培养或者外聘营销实践专兼职老师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另外,定期给相关课程实践基础较为薄弱的老师进行营销实训,给纯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老师进行必要的医药知识培训。加大时间资源的投入,即尽可能安排便利条件多让学生们接触营销实际工作,比如,课堂上增加模拟实训的学时、课堂外组织学生进行营销实践活动、延长毕业实习时间等。加大财力投入是改革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机制的各项措施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增加了必要的财产物资投入,高校所制定的一系列相关举措才有可能实行。

(二)医药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完善薪酬制度

很多医药企业由于认知方面的错误,不重视员工培训,招聘后只进行简单的培训或者有些就干脆直接将培训工作外包出去。所以,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要形成对培训的正确认识,要重视员工培训这项工作。对于“新员工”,应该在其实习期间即真正上岗前通过各种渠道对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对于刚入职的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在聘用前可以查看他们之前在学校时的学习成绩,或与其辅导员沟通。以此来了解员工在表达、社交方面的能力,判断他们在进行培训前所具备的从事营销工作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安排培训内容,并予以强化。这类性质的培训工作最好由医药企业自己完成,因为外聘的培训团队可能无法像企业那样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的情况。因为是因材施教,可以避免统一的宽泛式的教育,而且还可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对于“老员工”,他们已不同程度熟悉了实际营销环境,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培训的重点应以强化弱项、个人提升为主。进行培训时可选择的方式较多,既可以将有相似培训需求的员工集合到一起进行统一培训,也可以根据其个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将其外派参加一些培训项目。除此之外,还应重视薪酬制度的完善。单纯的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但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营销这类工作目前还无法做到薪水与业绩完全脱节。所以,完善目前的薪酬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例如,在保留现有薪酬制度的基础上再设计道德层面的约束以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并在各种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而这需要医药企业自上而下全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此外,在挖掘营销人员潜能方面,还可以建立本企业营销人员潜在能力培养档案,据此制订富有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及相应的奖惩方案,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其内在潜能。

(三)企业要积极与医药院校开展校企合作

除了重视培训以及改进薪酬制度外,医药企业还应与校方开展多种合作以达到大力培养营销人才的目的。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如德国的双元制、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日本的企业教育以及韩国的产学合作法制化等模式都是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校企合作不仅仅要求企业与学校联系紧密,更需要企业时时掌握人才培养动向,把目光放在挖掘营销人员的潜能上。企业与学校联系紧密不只是表现在毕业期间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场所,更要在平时与学校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在实习期间考察并重视培养毕业生的潜能;在与学校接触过程中使其洞悉自己的用人要求,使学校更加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真正实现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季骅,高民.高等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1).

[2] 单树萍,李广武.加强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篇5

摘要:基本药物制度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医药卫生政策的核心。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近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无锡市为例,研究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社区医药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医疗;消费行为

0引言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解决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9年8月18日启动和部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同时公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三个文件。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制定和推行旨在改善目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

1基本药物制度对医药消费的影响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当前,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普及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1]就医疗消费行为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医疗卫生政策的建立会制约医疗卫生资源与各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居民医疗消费行为既能反映出医疗卫生政策的实际成效,也能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顺利进行。[2]

新医改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3]建立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国把减低群众基本用药负担、保障人民利益贯穿这一制度建设的每个环节,于各个环节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在医药消费行为中的具体表现为:在药品质量环节,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在价格制定环节,国家统一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同时,在基层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15%药品加成,增加医药消费中的可得性和可及性;在基本药物使用环节,国家要求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促进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药物,规范用药行为,避免药物滥用,同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减低人民群众不必要的用药负担;在支付报销环节,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支付比例。[4]

2基本药物制度下无锡市居民社区医药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2.1 研究的方法与工具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过程中主要针对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等问题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居民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社区医疗消费的情况,对社区医疗消费未来发展的看法等。

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本研究自行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所在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②消费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和态度情况,包括主要关注基本药物制度的哪项措施、目前药品领域的主要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等;③居民社区医疗消费行为情况,包括对一些疾病的认知情况、对社区医疗机构的认知情况、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利用率、每月购买费用、选择医疗机构的依据、实施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变化等。

2.2 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在无锡各城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同时,考虑到一些居民文化水平有限,采用一人一表的代填式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6份,剔除其中不合格问卷7份,收到有效问卷159份。在有效研究对象中,城镇人口83人(占52.20%),农村人口76人(占47.80%),年龄分布广,性别构成适当。

2.3 研究的结果对调查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来分析认知和态度情况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运用SPSS11.0软件来综合统计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及文化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所占的比重,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结合图表的形式将结果如实的表现出来,使分析数据具有真实性、科学性。

2.3.1 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及社区医疗机构的认知及态度分析

2.3.1.1 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分析对于“您对这次医改中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关注程度”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09%的消费选择了“非常关注,有深入的了解”,有32.08%的消费者选择了“有大概的了解”,有36.48%的消费者选择了“只听说过”,还有16.35%的消费者不知道有基本药物制度。了解和不了解的消费者占到了大致相同的比重,由此可知,消费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比较低,缺乏了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辨别意识。

2.3.1.2 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态度分析在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理解的调查中,其中有15.72%的的消费者认为其设施简陋,医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经验;有9.43%的消费者认为它是私人小医院,价格偏高,不放心;有5.66%的消费者不知道其具置,具体情况等;还有69.18%的消费者认为他能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而且离家近,很方便。由此可见,大多数的消费者对社区医疗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2.3.2 居民社区医疗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2.3.2.1 居民购买药品的频率分析调查显示,无锡市居民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一般,只有37.47%的居民会经常购买药品,预防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咳嗽等;有35.85%的消费者只是在身体不好时才去购买药品;还有26.42%的居民患一些小病时不用药,等稍严重时才用药。

2.3.2.2 社区医疗机构利用率分析在有关居民是否经常去所在区域的社区医疗站等问题时,只有16.98%的居民会经常去;有50.94%的居民会只在生病的时候去;有23.27%的居民偶尔只是去领药打针;还有8.81%的居民从来不去社区医疗站。数据显示社区医疗站的利用率较低,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居民对社区医疗站并不完全信任。

2.3.2.3 对于基本药物最为关注的因素的调查分析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基本药物,居民最关心的是基本药物的质量,占总调查人数的45.28%;其次是基本药物的定价与基本药物的报销,分别占总体的28.30%和22.64%;少数居民关心各级卫生机构的药品配备。这些数据一定程度反映出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关注度低。

2.3.2.4选择就医地点的考虑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居民在选择医院时最大程度考虑的是费用问题;其次是病情需要和医院的服务质量,两者占到了相同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的居民会考虑医院是否离家近、医院是否可以报销等;只有少数的居民会选择名气大的医院。居民选择医院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考虑能否切实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同时,从调查数据中发现,27.67%的消费者会选择去社区医院或乡镇诊所;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去公立大中医院,占到了62.26%;8.81%的消费者会去私立大中医院;少数居民选择去小医院,占总体的1.26%。可见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较低,由于消费者对社区医疗机构缺乏信任,这就制约了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基本药物制度下提升居民社区医疗消费行为的建议

3.1 对医疗机构的建议

3.1.1 设立医疗机构时应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研究发现,57.23%的居民就医时会首选离家近的医院,因此可以选择在几个社区的中心位置设立医疗机构,不管是公立大医院还是小型社区门诊,最主要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予快捷方便的得到诊疗。

3.1.2 全面落实医疗改革政策,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药品的可获得性;保证药品的可支付性;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其中,倡导合理用药是基本药物的宗旨。因此,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应深入贯彻基本药物制度,着力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1.3 全面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调查显示62.26%的居民关注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在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态度分析中有近40%的居民持消极的态度。所以,迫切需要从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等硬件设施的改善、医护人员的临床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提升以及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化等多方面提高社区医疗站的服务质量。

3.2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3.2.1 加强对基本药品及社区医疗的宣传管理调查显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程度较低,对社区医疗机构信任度较低。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成功与否和社会对基本药物的认识程度有很大关系。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全面体现社区医疗的优势,正确引导人们对基本药品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区医疗消费理念。[5]

3.2.2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初步确定了药品的法律界定,完善了药品的审批制度,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广告宣传和监督管理都作了相应的规定。然而,《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却没有相关条款来规范、约束、引导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因此,进一步完善有关药品监督管理方面法律和法规,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推行。

3.2.3 加强与药监局,卫生部等部门的合作,增强监管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要与药监、卫生等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监管网络,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堵住源头,管住流通,切实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违法行为。除了定期的检测监管外,要根据群众举报,随时出动,及时查处,消灭虚假宣传违法经营行为。

4结语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提出,各项医疗改革制度如火如荼的进行,今年是医改方案的收官之年。本文通过以无锡市消费者为代表,从消费者对基本药品的认知、社区医疗机构态度及消费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运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反映出无锡市消费者社区医疗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了消费者社区医疗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包括对企业药品营销的建议、消费者个人购买行为的建议和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希望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能对改善社区医疗、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新医改下的中国医药市场潜力[J].市场研究,2009(10):23-26.

[2]曾智,贺云龙.新医改政策对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6):11-12.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ER/OL].(2008-10-14)sdpc.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