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医学工程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医学工程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生物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R318.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16-0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SKS02)

随着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在形式和数量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基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推出最新版本“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虽然将高等职业教育仍定位于ISCED5为“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但是作为“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资格证书”(not leading directly to an advanced research qualification)获得的教育层次,它将初版中分属两个不同层次的大学专科(原ISCED5)和本科(原ISCED6)以及“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原ISCED7中的博士前课程部分)纳入了同一层次之中,从此突破了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在中国)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的教育瓶颈,为各类职业教育建立本科乃至硕士层次的教育提供了可能[1]。与普通本科教育并行的“立交桥式”发展之路由此拉开序幕。目前我国由于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以达到“能进入一个高精技术要求的专门职业”。医学本科院校在医学主干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水平上均高于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本文将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国内外现状为例,来探索职业教育互补于普通医学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1生物医学工程国内外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促进健康提供新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的高技术学科。

1.1 80年代起生物医学工程学步入新起点 50年代是生物医学工程学发展的初期,工程技术与生物医学间的交差、渗透是从临床医学开始的,其中尤以人工器官的出现,可视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大特征。在经历了60年代的早期发展和70年代以医学影像技术为代表,所标志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80年代起,生物医学工程学除继续向临床领域横向扩展外,开始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方面出现新的转折。如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DSA、EC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装置、图像文档与通讯系统等;出现了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体外碎石机和除颤器等治疗装置以及微波、射频、激光、超声等各种治疗技术。

1.2 90年代与更多的学科交叉、融合 组织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学科间的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新的前沿科学。所涉及的组织有软骨、皮肤、胰腺、肝脏、肾脏、膀胱、输尿管、骨髓、神经、骨骼肌、肌键、心瓣膜、血管、肠、等,其中皮肤已有初步产品进入临床应用。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列入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成为国家的重点支持项目。生物芯片:在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DNA微探针阵列的基因芯片是最重要的生物芯片之一。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分析大量的基因,实现生物基因信息的大规模检测。微米/纳米技术:是指量度范围分别在0.1?100微米(?m)和0.1?100纳米(nm)内的物质或结构的制造技术。其最终目标是,人们将按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小于10nm)、分子团,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显微学等等新的高技术群。我国在大尺寸纳米氧化物材料制备方面,已成功地研制出致密度高、形态复杂、性能优越的纳米陶瓷,从而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日本研制出的“万能医用微型机器人”,可在不损害任何人体器官的情况下,沿着血管或胃肠道行进到发病部位进行检查,医生可指令机器人取组织样品、直接释放药物、清除血栓、切断或接通神经和进行细胞操作等精细手术。家庭保健工程(Home Health Care, HHC):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均已将HHC作为重要内容列人21世纪的生物医学发展战略,成为优先资助的领域之一。即将家庭保健管理系统、疾病早期预报、家庭治疗和康复仪器、家庭急救支援系统等技术和产品作为重点开发项目。我国开展HHC的研究与开发以家用治疗产品为最多。通过采用电话传输监护网的方式进行心脏监测和急救,已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开展起来。

1.3 生物医学工程学传统领域的发展 生物材料:自50年代出现合成高分子材料以来,生物材料取得了很大发展;如今,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医用金属材料,无机生物医学材料,以及由活体材料和非活体材料构成的杂化生物材料,几乎在临床医学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最终导致了标志着本世纪现代医学重大特征之一的人工器官的出现;在此基础上,90年代生物材料又在向着复合/杂化型、功能型和智能型的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学中,像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放射性核素、红外线等物理源的医学影像技术,对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已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总体发展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学所涉学科尚有生物力学、医学电子学、人工器官等等。

2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情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强调数理科学、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理工科知识与生物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本专业课程设置除数理化及工程基础课外,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生命系统分析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仪器,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超声波,工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系列课程等,并开设多个专业课程设计,做到教学与实验设计并重。目前国内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校,一部分是医科院校,一部分是各大综合类院校。排名前十的有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而在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由工程学院与医学院合办,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工程和生命科学的原理,理解不同类型的先进医学工程系统之设计和运作,掌握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3医学职业教育可以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寻找“立交桥式”发展契机

医学职业教育类院校,应该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应该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和各类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方面的专业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数字化医学中心,医学图象处理及多媒体在医学中的应用,生物信息的控制及神经网络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理论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科研能力,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医疗仪器研制,产品开发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管理等问题,同时也能胜任其他领域的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3.1 生物信息技术 实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发展生物信息高通量、高效、快速的提取方法,发展疾病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发展研究药物与靶标作用的新方法,发展基因组数据、蛋白质组数据和结构基因组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方法,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等,提高生物信息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水平,为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源头创新奠定基础。

3.2 医学图像与医学电子学 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和治疗、医学物理等,以及生物、医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理论和方法,并通过这些学科的交叉形成了新型学科。

3.3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 包括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器件研究、纳米生物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的计算模拟。

3.4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用于人体、器官的诊断、修复、替换或增进其功能。

3.5 医学信息学及工程 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

4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例,探讨医学职业教育的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授予学位是工学学士。就业前景良好,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是各大医院及公司急需的人才。毕业后可从事医学机构中医疗器械的维护、使用、销售和和医疗电子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辅助医生观察、诊断、治疗疾病。职称由卫生部组织统一考试评定,颁发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初级士、初级师、中级等)证书。

医学职业教育不仅要解决国家发展急需的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区域经济向先进领域拓展,提升地方行业水平。建设西部教育高地,需要在技术类专业中大胆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或者没有走出规模的路。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医学应用技术类专业虽然具有办学成本高、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但也具有技术含量高、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巨大优势。②医学应用技术类专业走向产业化,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地方行业布局和提升地方行业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医学应用技术类人才培育专业群的建成,将为地方输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提供高水平的就业岗位,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整体提高地方生产力。④医学应用技术类专业人才的聚集,与提高区域人才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进程直接相关。斯坦福大学在成立之初不被看好,但坚持将硅谷建设与学校成长联系在一起,最终成为世界名校就是例证[2]。

5结语

在国家拉动内需、教育优先的有利政策指引下,在医学职业教育领域大力发展医学应用技术专业是切实可行的。用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医学技术专业人才,为地方医学应用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创立医学应用技术专业基本原则是按照专业设计,分步骤解决专业基本格局,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内涵质量,最终构建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在全国众多的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同质化办学的现象非常突出,上海医疗仪器高等专科学校涉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外,还没有一所学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相关专业[3]。现代医疗活动是建立在庞大的医疗仪器设备的辅助诊断和治疗基础上的,急需医学工程技术的大量人才。只有大力拓展医学相关技术领域的办学,才能真正在传统医学专业之外办出既有生命力又有制高点的医学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Issenberg SB,Mcgaghie WC,Petmsa ER,Gordon DL,Scalse AJ.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cad to effective learning:a BEME systemic review.Medieal Teacher,2005;27:10-28.

篇2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5-02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旨在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问题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工程学角度研究、解释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分析、生物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电磁场生物效应、脑科学与认知、人工器官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的研制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医疗卫生健康、保健性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它所带动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投入。经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能够在医学中较熟练地运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而且还应具备生物科学理论基础以及医工结合的研究和实验技能,以及医疗电子设备、医学信息处理的初步开发、研究、应用、维护和管理能力。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择业面宽,就业适应能力强。毕业生既可以在医疗仪器行业从事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又可以在医院医学工程部门比如医学仪器、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维护与维修、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进入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向继续深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数学、化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掌握宽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宽广而深远的科技视野、强烈的求知欲望、事业心和创新意识。

二、普通化学课程及其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解决人类最关心的环境、材料、能源、医药保健、粮食增产、资源利用等问题中,化学科学处于中心地位。而普通化学则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必需的近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化学观点分析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原子、分子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以及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的化学、仪器分析方法;并了解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化学理论基础。

三、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修改教学大纲

应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修改普通化学的教学大纲,并将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课时为32学时,实验课时为16学时。首先从普通化学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来定位。普通化学则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以及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的化学、仪器分析方法;并了解化学在生物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化学理论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让学生熟悉化学实验及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实验数据的习惯;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同时,应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并初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实验、独立进行实验以及独立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主要实验项目如下:玻璃工操作实验(2学时);离解平衡与沉淀一溶解平衡(2学时);铜、锌、银、镉及其离子的鉴定(2学时);烃的性质和鉴定(2学时);粗盐的提纯(4学时)。

值得注意的是,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应体现专业特色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普通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化学课,主要介绍化学学科基本情况,化学各个分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关系。因此,普通化学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概念跨度大,需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过程中,化学理论和化学与专业结合选择是,教师往往容易顾此失彼,使化学教学演变成一堆化学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堆积,枯燥乏味。同时,学生重视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但是化学知识在各种领域中不断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实际问题,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和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如下问题:(1)学习的原动力。(2)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告诉大学课程内容多,上课进度快、信息量大,并且辅导课和习题课少,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设计了从实验现象一引发思考一理论内容一实验内容一在线测试的教学路线。(3)学习精神,只有更加刻苦才有可能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通过讨论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将普通化学中基础部分的讲授与中学化学教学良好接轨,在上课时首先回顾一下中学化学相关知识点,再引入新的知识点。在讲例题的采用为“先示例、后解析”的方式。上实验课,采用实验前提问和预习,代替实验课先讲实验原理和步骤的方式,要求、鼓励学生预习和思考。在指导实验时,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议学校平时适当开放实验室,为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加项目创新活动,和指导教师一起选题,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研活动。当然,也可结合其他课外科技活动展开教学。

2引入实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可适当引入生活和专业应用中的具体实施例。课堂讲授时,利用具体实例,引入每一章节内容,再将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生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将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将若干相关小问题合并起来,指导学生联想、讨论思考、联想归纳、比较总结本课程的目标是系统讲授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加强基础,提炼基本,按需拓宽,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讲到酸碱时,可把知识点延伸,把电子舌知识和酸碱性结合起来。电子舌测量酸味时就是利用酸性,检测出酸的浓度,也就是将酸的浓度通过化学传感器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信号的强弱就能反映酸的浓度。同样,电子舌检测其他味觉,就是将其味觉物质,通过化学传感器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通过信号的强弱来反映味觉物质的含量,进一步体现味道的内涵。

可引入直观形象的化学反应动画效果,加强学生对反应机理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可采用动态图表,充分发挥各类图形的优势。

3.突出重点,扩大信息量。根据培养方案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可将下列内容列为普通化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吉布斯自由能计算方法;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剧;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及有关计算;分散体系的概念及分类;溶液的依数性;胶体分散体系的性质及结构;弱酸、弱碱解离平衡;溶度积规则和溶解平衡;电极电势的概念;用电极电势的数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配位体的相关概念及命名规则;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为: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的应用;相似相溶液原理;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原电池电动势、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根据重点和难点,可采取理论讲解、PPT、板书和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解后再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扩大信息量。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高校;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01-02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拉动发展、激发社会创新热情的重要手段。每年,我国高校都会创造出大量的科研成果,而真正能够投入市场,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比例却非常小,这样就造成科研成果的大量浪费。而且,中国毕业生人才丰富,但创业者严重缺乏,创业成功率低,这不仅造成就业岗位的竞争加剧,而且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解决当前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后发现,利用已经形成具有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来进行大学生创业,将会是一条新型的创业道路。

2 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业的统一性探索分析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 根据麦可思的调查可以知道,对于愿意在毕业之后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总数的20%左右,然而到最后真正投入创业中的大学生只有2%左右。学历越高的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比例往往越低。根据统计,高职本科毕业(2013届)的创业比例为3.3%左右,而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为1.3%左右。因此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创业人数比例下降的最终原因[1]。

1)资金不足,缺少启动资金。大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创业时在知识、人才、技术等方面要比普通的创业者有优势,但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薄弱的环节。大学生由于创业资金匮乏,即使拥有好的创业项目或创业想法,都很难实现创业梦想。

2)创业的能力低。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一是专业技能低,二是自我认识的能力低。大学生创业专业技能调查的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2%)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一般,甚至有少部分学生(24%)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较弱,只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比较好。有关研究也提出,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创业能力不足[2]。麦可思创始人指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向和项目时往往集中在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性很小的领域,即‘所创非自己所学’。”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创业时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从而造成创业的专业技能低。对于自我认识能力方面,主要是大学生初步创业,缺乏经验,从而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容易高估或者低估自己,导致最终选择创业的人数少。

3)没有很好的团队以及创业方向和项目。据大学生创业失败调查报告显示,29.6%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创业团队而失败,25.6%的学生是因为没有好的创业方向和项目而失败[3]。很多成功的企业家J为,组建创业团队时不要倾向于“明星效应”。所以更多的观点支持于创业起初,要选择有高度的责任感、勤奋踏实、为人谦逊的创业者。在现实中,很多创业团队往往是由一些要好的大学同学组成,每人出一份钱,合伙创业,但是这样的创业团队往往都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们缺乏行业经验,加之缺少明确的分工与定位,使得创业团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

高校面临的科研成果无实际应用的原因及分析 不可否认,科技成果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75%来自于科技的进步。针对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结果的调查研究显示,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80%左右,而我国才30%,相互之间巨大的差距应当引起重视。2005年1月,清华、北大、复旦等20所学校联合完成关于“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我国的高校研究成果有6000~8000项,而投入市场进行应用的不到10%。高校科研成果不能进行实际应用,将会导致科研进程的恶性循环,缺失市场的推动作用会导致科研领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4]。

对于高校科研成果低转化率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制度指导。另外,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意识较为薄弱,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种原因。科研人员主要的精力在于对科学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上面,而科研与市场之间有一定的屏障,尤其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引导,将会导致科研成果长期得不到社会的评价,从而导致资源浪费,进一步地阻碍了科研成果发展的可能性。

3 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业的统一性解决思路

建立创业共同体 针对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困难等种种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研究认为,高校创新成果转化推进机制不健全是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从而导致高校的创新能力尚未结出丰盛的创业成果。

基于以上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建立师生共同创业的体制机制,以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促进大学生依托实验室既有的高科研成果来创业,将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知识技术创新优势,开展富有技术含量的创业模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科研附加值,为大学生创业开辟一条新路。

创建师生共同创业模式 大学生创业存在资金不足、创业能力低、没有很好的团队以及创业方向和项目等问题,并且单纯地由教师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科研转化意识淡薄等问题。于是通过构建师生共同创业模式,并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来达到同时解决大学生创业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这两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努力构建的创业实践平台中,其中促进学生“边操作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创业”的研究思路,将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大学生实际创业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根据所做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对其进行实际的实验探索。通过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医疗卫生产业合作,采用工程手段与生物学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许多临床医疗面临的难题。根据构建的以具有转化潜力的高科研成果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模式可以看到,以具有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来促进创业,一方面能够推动学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且能够提升科研成果的附加值。

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创业能力低是导致创业难、成功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通过师生共同创业与高科研成果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创建北工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平台,由学生与指导教师组成创业共同体。通过建立的以具有转化潜力的科研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基地,研究师生共同创业的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组织到一起,在创业共同体内部计划性地开展内部交流活动。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及时在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做出指导,维持创业共同体的成功运行。

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系列培训和实践平台“双引擎”,打造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创业系列课程培训。这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了解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通过开设创业难题解答课,以及在实践中邀请有经验的本领域中的创业者进行讲座分享创业经验,能够很大地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实现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和制度的“双保护”建议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且艰辛的过程,不仅需要超强的创业能力,还需要社会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对于国家来说,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营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国家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法律信息服务,增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条件、政策,尽可能减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等一些长效性的重要措施。对于大学生创业与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解决,将是一条上至方针政策、下至师生参与的,全社会都要参与行动的长远道路。

6 创业共同体所得到的经验成果

通过建立师生共同创业的创业团体,以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进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建立的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业共同体实践模型中,本科生获得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已经成立的项目“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通过制作基于该项目的空气净化产品,得到多个净化器协同工作完全自动净化空气的成果转化产品。

7 结语

本课题的研究证明,通过依托具有转化潜能的高校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来推动创业的方式是大学生创业的一条新路。大学生以自身的科研成果作为基础进行创业,一方面有利于发挥他们自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模式的技术含量,推动创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科研附加值,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本课题依托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科研成果,以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建立北京工业大学特色鲜明的生物医学工程师生共同创业模式,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推进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学校在医疗健康领域产业孕育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M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J].中国人口年鉴,2011:87-89.

[2]李娅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验设计 课程设计 工程实践 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以其高性能、低功耗、应用方案灵活、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在工业控制、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网络通信、消费电子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各个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在生理参数测量、传输、监测,在完善医疗辅助设备,以及研发新型医疗仪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应用。

本文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改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嵌入式系统应用和设计等方面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单片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难度较大,门槛较高,往往要求研发者具备良好的软硬件知识和设计、开发、调试、测试技能,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如何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开发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是学校嵌入式教学的首要任务[1]。

单片机与嵌入式技术课程知识结构复杂,涉及的内容繁多,实践性强。大学生如果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就能成为满足实际研发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大学嵌入式人才培养和教学与企业科研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导致理论学习与人才需求出现了脱钩[2,3]。主要问题表现在:

(1) 授课内容过时、枯燥,不能紧跟嵌入式技术最新发展现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 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讲授和配套实验内容严重不足;

(3) 综合设计性实验较少,不注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4) 实验设计内容单一,不具备研发价值。

二、教学改革实践

作为全国最早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校,单片机教学始终是最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之一,目前课程以ARM-V4版的RM7TDMI-S内核为核心,以飞利浦公司的LPC2000系列单片机为应用目标,在教学内容、互动教学、实验设置、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使传统的专业实践课程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大学学习内容应该以理论学习为主,尤其是针对32位ARM单片机,必须搞清楚ARM7内核的基本结构,7种处理器工作模式的定义及特点,标准32位ARM指令和16位的Thume指令使用,主要寄存器与基本外设定义等知识点,学习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掌握32位ARM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举一反三,进而熟悉相关单片机应用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保障。

在程序设计方面采用大量程序设计实例,在讲授程序设计思想的同时加速理解汇编语言使用方法,初步学习C交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为后续硬件系统实验奠定基础;在讲述硬件系统设计时,围绕单片机主要外设类型,不拘泥于具体单片机型号,以不同外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控制寄存器为主要内容,同时增加应用实例,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课程配套实验设计方面,更加关注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内容设计[4,5],从操作技能学习到认知技能学习,按照学生实践技能学习基本规律,设计实现了7个共16个课时的实验内容,包括了IO接口、基本外设,操作系统移植,数字信号处理,综合系统设计等实验内容,涵盖了嵌入式单片机系统主要技术要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就可对单片机应用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二)利用优势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我们结合学校科研项目,对嵌入式系统在医学仪器设计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突出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强化了学习内容的工程观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将多参数生命参数监护系统设计引入课堂教学,其硬件单元主要包括生理数据采集、ARM内核、人机接口、SD卡存储器、GPRS、GPS、电源管理等模块,系统从温度传感器电路等模拟电路设计,到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优化和电源模块设计,从系统数据存储结构设计,到远程通讯规约设计、地理信息使用。在介绍这些软硬件功能模块基础上,再引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按照设备依赖性、关键性、紧迫性等任务划分原则构成一套多任务系统,逐步引入任务设计、时间管理、中断管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与同步,资源同步、数据管理等关键知识内容,使学生在6-8个课时内学习熟悉一种实际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和应用环境的正确理解。

(三)重视互动教学,追求质量卓越

由于课时的限制,大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增加了课程设计的内容,希望通过课外阅读和研究,巩固嵌入式单片机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能,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则要通过PPT答辩互动,师生共同评分进行保障,使单个设计内容通过交流互动达到全体共享,互相学习的目的。

课程设计包括三个设计任务,2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任务题目进行研究设计,表1是部分课程设计题目,任务要求如下:

表1: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任务选编

①完成一项有关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在日常生活方面应用的项目设计,要求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具体可行的设计参数和可能达到的技术指标。

②针对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深入的介绍和移植方法的研究。要求内容包括内核特点,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移植方法、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编程等。

③针对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和综述,选择4种以上的操作系统,主要从任务调度机制,数据同步和通讯机制比较,内存及数据架构与管理,支持的硬件功能,中断管理,实时性,市场份额,发展前景等多项参数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2个月时间的研究准备,在学期末进行全体师生共同参加的课程设计答辩会,由一位同学进行PPT讲解,另一位同学负责回答质询问题。考核成绩按照20分标准,由全体同学打分,并与教师分数加权计算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使答辩评分更加客观合理。

(四)结合学科竞赛,加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单片机的教学可以贯穿于整个高年级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课程教学之外,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创新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科技活动,在具体科研实践中使学生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6]。

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超声注射药物溶解加速器”研发过程中,小组5名同学从系统的设计思想、模块规划、硬件构成、功能设计、软件设计等项目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制工作,以MSP430单片机为主体,构建了包括反馈采样、键盘显示,频率合成、高频功率放大、匹配电路和超声换能器等组成的系统硬件,仅软件程序就达450余行,系统通过药物对比实验,对整个加速溶解系统进行了综合测试,取得了明显加速药物溶解的效果,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仿真人系统”项目中,利用单片机技术模拟产生人体真实生理信号,通过对生理信号进行采样,预处理,无线发射到主机模块,并通过LabVIEW设计上位机多参数生理监护软件,实现了经人体生理参数动态采集显示。该系统设计思想来源于医学仪器课堂教学,最终通过将其回馈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小结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朝气蓬勃、发展迅速的专业领域,人才稀缺,门槛较高,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刻板的被动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内容的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得到一个完整的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为科研实践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同时,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用于教学,将教师科研成果引入教学,通过具体科研项目案例强化学习内容的工程观念;利用课外学时增加课程设计内容,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实现了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利用各类电子学科竞赛和开放实验室,使单片机科研实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阶段,在具体科研实践中使学生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全阶段立体式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黎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堂教学探讨,考试周刊,2012年第4期。

[2]陈淑洁,单片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VOL.30,NO.9,Sep.,20l1。

[3]柏春岚,刘豪,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VOL.30,NO.3,Sep.,2011。

[4]吴磊,嵌入式教学与实验的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V0L.30,N0.11,NOV.,2011。

[5]李秀娟,张晓东,鲁可,张杰,“嵌入式系统"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VOL.3O,NO.5,May,2011。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是我国对医疗器械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实施全面管理的基础。根据国家对医疗器械一词的定义可知,医疗器械涵盖了现代医学在人类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工具和辅助设施(包括各种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医用耗材、体外试剂、病房用具和医疗工程)。医院作为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同时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肩负了十分重要的任务。随着人类对健康保障要求的提高,现代医疗器械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导致医院在用医疗器械的数量和种类随之急增;同时,由于医疗器械的生产、使用、维护、维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越来越复杂,故这一管理任务必须由医院的某个职能部门来实施,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维修科”、“器械科”或“设备科”等;目前,我军正式改称“医学工程科”。由此不难看出该部门有了自己的学科建设方向,即“临床医学工程学”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医学工程科发展的现状和必要性。

1 医学工程科的现状

1.1 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各医院年度设备采购经费逐年递增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国内某医院从1987年设备采购经费仅600万元左右,到2007年则高达6000多万元。

1.2 医疗器械的复杂性增加

表现为材料、生产工艺、维护和维修复杂;评估选型和采购决策困难;计量和质控要求严格,否则,医疗质量难以保障。

1.3 学术和管理界已高度重视该学科

2002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姜远海主编的《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一书;2007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杨虎主编的《临床医学工程教程》一书;同年,中国医学考试网公布了《2007年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专业考试大纲》[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管理基础知识、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基础);(3)专业实践能力;(4)专业知识(医疗设备知识和医疗设备管理)]。

2 临床医学工程学主要内容

2.1 临床医学工程学基础内容

2.1.1 临床需求与论证

临床需求主要包括购新、维修及医疗器械的改造升级等,不论那一种需求,都有必要对其学术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论证,其中学术效益是根本。就学科建设而言,可以把学术效益看作春天播种的种子,实际上也就是能否解决特定学科建设及其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问题,同时兼顾医院整体发展的问题;经过夏天的辛勤劳动,到了秋天你才能收获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两个果实。

2.1.2 选型与评估

主要是一定要保证所采购医疗器械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为此对计划购置的厂商的医疗器械产品要进行纵横两个方向的评价;同时,对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节能性和配套性等问题也应当高度重视。2007年10月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就城市医疗机构卫生装备评估选型推荐了第二批32品目362种规格型号的医疗器械产品,在选型与评价时可供参考。

2.1.3 采购计划

医疗器械购置计划应当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医疗器械购置计划应当坚持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其程序应当包括: (1)使用部门提出申请;(2)收集产品信息初步汇总;(3)分析研究产品信息确定方案;(4)拟定方案提出预算;(5)综合平衡确定计划。

2.1.4 产品标准

医疗器械产品标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有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YY)和产品注册标准(有国产、进口两种);国际上一些非营利专业组织的相关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欧盟和美国标准也往往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2.1.5 集中招标采购

可参考《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2.1.6 安装、调试与验收

(1)安装与调试:主要内容一是使用环境的技术要求;二是安装调试的程序(验收合格后进行;参加安装调试的人员要做好安装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大型设备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调试时要按照说明书进行;调试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多操作,多熟悉,尽快安排 “考机”;安装调试完成,仪器能够正常运转,应予签收;医疗设备的保修)。(2)验收:一是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验收资料的准备;验收人员和部门的准备;制定验收方案;建立验收记录和验收报表;做好辅助设备的准备;验收工具的准备;对于进口医疗设备需申请商品检验;对于进口计量设备需申请计量检定。二是验收的程序:包括:开箱;清点;查验外形;检查机内组件;重点检查精密易碎部件;在验收过程中,所有与合同要求不符的情况都应当做好有关记录并拍照、录像以备索赔。

2.1.7 维护与维修

(1)维护:一般指周期性地对特定的医疗设备进行的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 ),这一系列周期性的科学维护工作主要包括: ①操作性能测试及调整;②电气安全测试;③外观、控制部件及内部清洁、、更换易耗元件。(2)维修一般可分成下面三种情况:①保修:新机带的,或新机过保后买的,过保后买的则可能采购成本非常高,且服务情况也无标准可言;②自修:一般大型设备较难,主要由图纸、密码和备件供应所引起;③第三方维修:目前,医疗器械维修的社会化问题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虽成本较低但风险较大。

2.1.8 报废

要确定标准的技术鉴定程序和分级审批程序。

2.1.9 信息和档案管理

(1)按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归档;(2)将医疗器械分为: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医用耗材、体外试剂、病房用具和医疗工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建档、管理,管理原则是按I、II和III类进行,以确保医疗质量。

2.1.10 计量

加强医学计量监督管理是卫生法规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手段。医院应将计量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加强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对于计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严禁使用,强制检定器具损坏修复后必须进行计量检定。对于设备陈旧老化、超过使用年限,经计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进行报废处理;对超过使用年限,但计量技术指标仍然合格的设备应缩短计量检定周期,确保使用设备的良好运行。

2.1.11 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

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设备预期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伤害事件分一般伤害与严重伤害。严重伤害的含义是指下列情况之一:(1)危及生命;(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机体结构永久性损伤;(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的永久性伤害或损伤。

2.2 临床医学工程学要求

前面简述了临床医学工程学的基本内容,随着医院的发展,对该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标准是基础,计量技术是手段,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是目的。内容包括:①例行强检;②验收检测(新设备);③状态检测(日常工作之一);④稳定性检测(日常工作之二);⑤维修后检测(日常工作之三)。(2)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现有功能的基本原则是: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设备正常和有效运行。(3)积极改进医疗器械的现有功能的基本原则是: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现有性能。(4)积极开发医疗器械的新功能的基本原则是: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其新的应用领域。(5)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

上述要求,往往受人员水平、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影响,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达到的。

2.3 临床医学工程学高级阶段内容

为满足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即设计或开发新设备、新器械和新耗材。是该学科的努力方向。

篇6

摘 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振兴医疗器械产业,必须要从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抓起,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为加快培育医疗器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竞争力 医疗器械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持续不断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运用,就不能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对其依赖性越大;经济发展起点越高速度越快,必然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而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成分比重就越来越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

一、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受科学技术推动,人类创造了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没有过的伟大奇迹 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科技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的无数事实证明,每次重大发展都依赖于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进步则是科学发现和产业革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以美国经济为典型代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高度重视研究投入大幅度增加,其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美好前景。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与医学进步

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革命性地解决了许多以往诊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疾病诊治和医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前,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无论产业与科技的一体化进程,还是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所占其比例仍然存在着不平衡。建国以来,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各级医疗器械部门的努力下有了长足地发展与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医疗器械的功能拓展、质量提高、品种增加,使用效率和效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产品领域展露出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为满足与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是在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期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特点是起点低,发展快。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医疗器械企业1276家,医疗器械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为998.4亿元,同比增长124.52%。2005-2010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27.4%%;中商情报网分析师预测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可达到19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多人口,中国不断地寻求义多又好的医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2009年,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政府将加大全民医疗卫生投入,建立覆 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009-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 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保制度的 完善与健全给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科技创新是提高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赵于前,汤井田,桂卫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技术通讯.2003(09).

[2]张阳德.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现状与展望.中国医学工程.2002(06).

篇7

进入新世纪以后,一路飚红的IT行业迎来了它的严冬,纳思达克斯指数的暴跌、全球门户股票跳水,网络CE0辞职、IT泡沫经济的破灭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新经济模式和现状的思考:IT行业的赢利模式具体是怎样?泡沫散尽后的新经济进程是否会停滞不前?经济全球化是否遇到了瓶颈?就在网络严冬到来的同时,生物技术多领域、广泛性的技术突破和经济规模的形成,无疑成为新经济严冬时期的一支奇兵,迅速成为广大投资人的焦点,让人们看到了新技术推动新经济的曙光。

就在球IT经济不景气的今天,有人预计不久的将来世界财富最大的赢家在生物科技领域,如果生物科技与IT缔结良缘,那么一个伟大而崭新的生物科技时代即将来临。肿瘤、高血压、艾滋病的攻克利器已经在握,人类活到120岁已不再是预言。那么,当生物制药工程形成产业化大趋势之后,化学制药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当基因病案、基因芯片,基因药剂一条龙医疗服务全面到位之时,临床大夫的手术刀、听诊器是否会退休闲置?后基因组时代的迅速到来,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改变?

事实是实实在在的:吃下一枚含有疫苗的西红柿就不用再打预防针了;麦胚苗在生长液罐中发育成熟,产出新鲜麦浆;胰岛素不用注射,贴上一个纳米贴就管用;寄生虫被基因技术”脱胎换骨”,放进肠道能“消食”减肥。崭新的生物高科技术为人类的美容保健、疾病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2001年8月6日至10日,“第九届美洲华人生物科学会暨世界华人前瞻生物科学大会”在中国台北举行,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人、艾滋病医疗权威专家何大一,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会长何英刚,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成文,美国耶鲁大学药学权威郑永齐及中国大陆学者在内的一百七十多位华裔生物科技专家和一千三百多名生物科技学者参加了此次生物高科技领域的世界华人大会。

邦定生物医学技术总公司杨志刚教授在大会上报告了大陆生物制药行业的过去和现状,并预测基因制药给中国市场带来的机遇,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读生物科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记者采访了杨教授,他说:据统计,在世界生物高科技领域华人已占据半壁江山,世界各地高科技生物研究课题的技术骨干中华人占40%左右。全世界泛华人圈生物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表现在以下数10个方面:

免疫网络综合调节研究的重大进展及“鸡尾酒疗法”的不断突破,大大推进了人类攻克艾滋病的进程;

转基因技术将全面改变防疫方式,如吃下一枚含有疫苗的西红柿就不用再打预防针了,一些产品的问世将难以判断它属药品、保健品还是食品;

基因工程制剂对各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入了“上人”的临床实验期;

液态培养技术普及全球,麦胚苗在生长液罐中“发育”成熟,产出新鲜麦浆

一些药物和保健品出自于液体培养,土地已不再是农作物的唯一母体,液体栽培,流动栽培有着无限的伸展空间;

对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新构建,如将米饭的淀粉与甘蔗样的纤维充分整合,用于减肥的饮食保健;

人类在各种污染因素下突变所致的DNA破坏,都将在分子水平上尽快修复;

抗肿瘤研究已实现高平台介入疗法,定向靶位(生物导弹)将构成肿瘤治疗的新组合;

干细胞分化发展概念形成,干细胞作为贮存人类多种细胞的,“全能冠军”;能够生长出成年人的所有组织;

基因破译长驱直入,由电镜看到DNA的构象,病毒的转录与反转录成为现实;

发现新的病毒载体――腺体导入,40%的肿瘤在腺病毒攻击下消失;

DNA导入进化论概念,由每个人携带的基因身份证(基因识别芯片)判断500年前或5万年前是否与某人有血缘关系,5秒钟就能解读;

临床试验统计学进展迅速,控制全世界所有人种药物反应数据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已经建立;

高分子、小分子蛋白质对人类健康十分重要,如公冠永远鲜活挺立,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保水性能的透明质酸,可以抵抗皮肤的衰老;

后基因组时代到来,由此可加强天然衍生物优势以调整人体自身的种种不足;

肿瘤易感基因破译,如黄种人不易患皮肤癌,而白种人易患皮肤癌,可进行黄、白种人对抗肿瘤基因互换;

分子生物学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有突出进展,21世纪的分子治疗将全面保护血管的完整性,替代20世纪的支架治疗,治疗心脏病无需手术将成为现实;

人的受体结构已经解析,新药试验根据人体受体是否匹配来进行链接;

基因治疗全面改变人的健康状况,如治疗白血病等;

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开关”启动,因为从胚胎――发育――脱发――掉牙均由基因控制,所以死亡基因何时启动也可预测,人可以据此熟识“生物钟”后尽量避开“危险时间”;

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结合,实现纳米级包裹,新药的开发研究变更传统给药途径;

中药萃取物筑起天然保健屏障,传统中医在新世纪大放光彩;

免疫预防形成分子网络新概念;

篇8

【关键词】生物制药;西药制药;车间

药品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人类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药物也提出了新要求,各种安全、绿色、环保、高质的药品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制药工艺的研究和探索。西药作为现代化医药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化学生产工艺,为此在加工与生产当中各技术环节与工艺要求都极为严格,无论是工程技术手段还是工程管理策略,都必须要给予应有重视。

一、西药工程概述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自身的健康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保障健康的药物也给予了新看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药制药工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应用前景日益深入,应用技术措施十分的严格。

1、西药工程概况

一般来说,西药制药主要指的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来消融原材料,使得其中杂质、污物和不良成分及时的去除,生成一种新物质,是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和理念进行可靠操作和制作的一个综合性生产工艺。在当今的临床诊疗和救治中,西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在研制的过程中是从西药物质基础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是通过解决当今存在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和药效问题来进行优化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就是说西药制药工艺的开展主要需要解决的重点在于怎么样在工作中应用快速、安全的技术手段来生产出可靠的药物成分,为医疗工作的开展和人类健康提供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遥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主的新技术体系在制药工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使得整个制药流程变的更加的精确化、完善化,其整个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2、西药制药工程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需要制药工程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就整体发展现状而言还不甚理想。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各种药物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整个制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可为给制药工艺的引用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国内不断推出的各种只要政策很适合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这使得整个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尤其是在西药制取工艺当中,我国的设计能力、技术能力以及设备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逐渐缩小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为我国制药工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常见的西药制药工艺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用药量极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使得我国的药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未曾得到有效的解决,就整体趋势而言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就我国的西药生产工艺进行分析,无论是在技术、设备还是理念上,都与西方法多发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技术落后、生产观念不严谨、生产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使得整个药物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影响。基于这种社会背景下,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制药新工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得到人们的认可,它在整个制药领域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就当今常见的西药制药工艺进行分析,其主要的工艺如下:

1、生物制药技术分析

在现代化西药制药生产当中,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最为常见,它是基于现代化生物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制药新技术和新工艺。所谓的生物制药技术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2、径向膜层析技术

传统的层析技术往往采用长轴流向设计,虽然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运用,但依然存在许多缺点: (1) 流速较慢,层析耗时长效率低;(2) 层析过程中压降较大,增加了对设备的要求;(3) 层析条件不易放大,若想放大规模,需重新摸索分离条件,为重组蛋白的大规模分离纯化提出了难题。80年代中期国际上提出了一种称为径向层析(Radial Flow Chromatography)的新技术。80年代后期,径向层析又结合膜分离处理量大的优点,发展成径向膜层析技术,在原理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径向膜层析柱常采用螺旋卷式膜组件结构,流动的方向是从层析柱的圆周流向柱的圆心,即径向流动。由于这一原理,与传统的轴向层析柱相比,径向层析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流向的截面积加大,即使在流速高时压降仍很低,因而纯化速度快处理量大。(2) 保持柱径不变,无需改变其它分离条件,仅增加柱长就可以增加上样量,因而有利于放大生产。

三、小结

西药制药技术的提高是综合当前的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为一体的生产模式,各个生产企业和单位在制药的过程中结合科学技术综合分析与利用是保证当前易学发展的关键,更是为西药制药提出良好发展前景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分析;对策

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院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1]。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信息化,医疗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呼唤信息化,医院要在信息化进程中提高与发展"。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科学发展以及科学管理的基础,提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对于实现社会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意义。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进一步的提出了相对的解决策略,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

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医学科技快速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基准的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对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仅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传统管理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不能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步 伐[2]。

由此,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便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3]。信息化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为很多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对医院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医院目前的生存问题,更是医院长期发展的基础。

1.1我国医院信息化工作概况 根据国外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要经历3个阶段:医院信息系统(H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阶段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我国医院的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部分医院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信息学的发展,HIS的应用向规模化方面发展。目前我国各医院建立的计算机系统主要是MIS、HIS系统,以财务、医院基础系统为重点,涉及基础、挂号、收费、药库等流程,真正涉及临床医疗为患者服务的信息化(PACS、RIS、LIS)没有建设或建设不全[4]。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必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核心是患者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实现患者信息的互通共享。

1.2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2.1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的医院正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这种趋势也势必推动医院科学管理的进程。由于医院的作业模式还保持传统的模式,管理上多因循守旧,网络的应用效果不明显。

1.2.2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的HIS开发商有很多家,各个HIS的命名和数据结构均不相同,硬件环境参差不齐,不同的系统平台和非标准的信息格式严重阻碍了行业间的信息交流,造成了各个医院内部及各个医院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给多方带来不便。

HIS系统内部衔接,多个HIS系统的异质通讯,乃至整个医疗行业政策法规的变更,都将为HIS系统制造商和医院带来更大的难题和成本支出,而HIS系统的自成一家与医院功能需求的不同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1.2.3投入不足 在目前体制下,医院信息化的任何投资无法计入医院成本,只投入、不产出。加上医院信息系统的高技术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不断投入和更新的漫长工程。同时,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①国家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很少,而且基本集中在几个大医院;②医院本身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赢利受到严格的限制,导致医院很难一下子投入巨资用于信息化建设。不少医院受到赢利和技术水平的压力,更愿意投资购买一些可以马上产生效益和影响的医疗设备,不愿意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上投巨资。

1.2.4缺乏人才 医院信息化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由于信息化管理太过专业,而且业务流程十分繁琐,因此,对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医院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十分缺乏,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医院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的需要。

1.2.5缺乏高水平产品 我国目前的HIS产品状况令人担忧。系统性能、可靠性、功能和信息共享及交换上存在明显弱点和问题。客观地说,现有的HIS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还不能满足中、大型医院对HIS的需求。

2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应对策略

2.1改变传统观念 系统实施过程中,各个科室之间有许多协调工作,很多时候技术上的问题,医院都能解决,但是有些人为因素却让人头疼。强化信息意识,转变观念,医院实现信息化,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要明确这是一个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与运用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达到高效的医疗质量服务,为现代化的医疗卫生管理提供决策分析。如何使每一位职工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信息意识,形成一种人人抓信息、用信息的氛围是医院信息化的根本。

在所有因素中,观念因素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医院的上级管理部门、医院的决策者,还是软件的具体操作者,只有他们的观念都进行了转变,才可能将这项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只要这个链中的某一环节的观念没有转变到位,都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有序进行。

2.2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信息化建设需要装备先进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3吸引与培养专业性人才 鉴于目前医疗服务的信息技术人才比较缺乏,所以现阶段要加强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医院要增加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费用,从长远性出发,"以老带新",尽可能多的培养熟悉医疗事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力求建立起一支更加庞大的医疗信息队伍,设计出让用户满意的医院信息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段会龙.医学信息相关标准分析[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02).

[2]钟世镇.从数字人到数字医学[J].医学研究杂志,2009,(08).

篇10

关键词:计量检定;质量检测;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质量测量和管控,可以有效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水平。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计量器具失准而出现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在医疗设备的运用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1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在医疗设备运用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医疗设备性能日益复杂,朝着多功能、多参数的方向发展,大量的医学计量器具不断进入到医院,并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救治过程中,为医疗人员进行诊断、监护、用药以及定量规范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就目前而言,医疗风险防范和成本管理成为医疗设备管理重要的环节,需要提升医疗保障设备的量值和质量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医疗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另外,为了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促进医疗计量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医学计量涉及生物力学、超声学、医用电磁学、医用光学等很多专业,囊括了医学领域可测量的所有领域。并且随着医院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医疗高精尖设备不断应用在临床,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医疗设备存在的风险,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做好医疗设备计量检定,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从根本上不断降低医疗风险,从而保证医疗安全。

2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增加医疗管理的安全隐患,而且影响着治疗的效果。下面就针对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2.1管理意识缺乏

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的医院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尤其在增添大型的医疗设备过程中,只重视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往往忽视了设备的维护管理,再加上对医疗设备计量和质量测量不够准确,没有充分认识到计量检定的重要性,并且缺乏医疗设备管理和检验的标准,无法为医疗设备检定和检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2.2检测手段落后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有的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不熟悉医用设备的性能,对检测的环节不甚了解,并且缺乏必要的检定规程和依据,导致最终检定结果缺乏可信度,无法保证临床的医务人员信服,从而影响到计量检测和检验的权威性。另外,由于计量检定费用较高,对一些中小医院来说,无疑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和经济压力,因为一些中小医院就会想方设法的逃避检测,不积极主动的接受计量检定。

2.3对新购进的医疗设备不进行计量检测

有的医院新购进医疗设备以后,就往往忽略了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检验和质量检测。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医疗设备生产厂家主要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合格证明无法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因此,在购入新的医疗设备以后,医院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对设备输出的量值进行检查,从而保证设备的质量。

2.4医疗设备报废管理不明确

在实际过程中,有的医院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回收设备投资的成本,就会频繁的使用医疗设备,导致设备维护和保养力度跟不上,甚至出现超负荷运行和超期服役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院对患者生命安全不重视,说明在医疗设备计量和检测监管上存在漏洞。另外,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以后,就会进行维修,但是在经过维修以后,设备的技术参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计量器具量值失准,影响了医疗设备后期正常使用。

3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在医疗设备的运用分析

为了提升医疗设备的性能,满足医疗的需要,医院在购进新的医疗设备以后,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自身计量和检测的法律意识,强化医院内部监督管理,避免医疗设备带病运行。

3.1提升医院计量检测法律意识

对医疗设备而言,是病人的生命线,直接决定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保证医疗设备测量方式和方法的正确性,提升计量器具的准确性,真正客观的反映病人的病情,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保证医疗设备计量的一次合格率和受检率,从而保证医疗设备保持良好的质量特性,避免出现误诊误治情况发生。因此,医院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科学的医疗设备计量法制观念,提升设备计量管理意识,控制好设备从购进到淘汰报废的各个环节。

3.2建立完善的设备计量组织机构

对医疗设备而言,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需要结合实际,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在医院设置医学计量室,然后配置专业的计量人员,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做好设备自行检定工作,建立完善的专业计量检测人员的平台,控制好医疗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与计量和检测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医疗设备的性能。

3.3不断加强医院内部监控

医疗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了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发展,提升病危病人救治的效率,但是在实际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检测标准,结合实际设备运行情况,采取定点和定期检定的方法。另外,在实际过程中,要采用计量检测和维护保养结合的方法,建立有效的定期巡检和维护机制,对计量检定不合格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套袋,做好报废处理。对于超出使用年限的医疗设备,不断缩短检定周期,加强检查维护,保证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4不断提升计量检定水平

在进行医疗设备检定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结合相关的物理、化学参数,并建立相应的医学设备检测标准,从而为计量检定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在进行检定和检测过程中,主要应用在高精尖设备,对计量检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计量检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医院提供高效的优质服务,需要制定完善的技术规范,采用先进的医用计量检测设备,从根本上提升测定的水平。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提升计量检定技术装备升级,保证检定和质量检测的质量;还要不断拓宽医疗设备检测的范围,把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升医疗设备检测的合格率。综上所述,在实际过程中,医疗设备管理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两个环节,它赋予了医学计量和测量的内容,需要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控制必将逐步纳入计量检测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另外,相关管理机构,要加强医院计量工作的监控,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发挥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旭霞.计量检测在医疗设备质量保证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4,29:300-301.

[2]朱永丽,夏慧琳,迟琳琳.浅谈医疗设备计量检定与质量检测[J].中国医疗设备,2015,11:13-15.

[3]凌静,李双齐,叶细锋.疗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2,07:103-105.

[4]陈郁韩.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