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篇1

早在五六十年代,著名的日内瓦学派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认识的建构主义观点)。由于长期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巨大影响,使得建构主义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才获得人们普遍的重视。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以使其与环境相适应(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

二、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

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我们应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

三、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他们认为知识就是某观念(belief);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教学是帮助他人发展或改变观念;而行为是人类的活动,其实质是观念的操作化。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或实例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往往容易忽略学习需要主体的建构,而是把教学最大限度地转移到记忆、复现、再认上去。例如,注入式取消了结论所产生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成反复再现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题海战术取消了方法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为重复某些规定的题型解法,等等。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学生被看成可以任意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可以任意地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

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学教研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重点是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数学是抽象思维方式的产物,数学其实是一种建构行为,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在本文中,我们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和学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得到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求知的道路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帮助的作用。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学习资料内容、学习的能力等都是不能被训练的,只能进行建构,对这些进行强调性认识并不是人的大脑直接而又简单的反应,而是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客观的相关作用,进而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发挥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认知为主体,教师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仅仅发挥的是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技能等。

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

学校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传递、处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倡情境教学,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信息建构获取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的情境教学,设置的情境需要和现实情境类似,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学到知识,情境设置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第一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同时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并进行探究学习。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知识建构的作用,实现真实的知识学习。在小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考虑,新知识的学习肯定会涉及原有知识结构,通过对自身原有的知识、外部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完成建构,获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对新信息进行的建构和对原有知识的加工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灵活地建构新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学生新信息建构中是辅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周围各种现象的理解,关注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解释,让学生加强自我学习的控制能力,教师需要辅导并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创设情境教学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到知识,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并进行知识探索。

参考文献:

[1]唐瑞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7):43-44.

篇3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理论专家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查特斯 D.杜威

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

A.课程审议 B.工作分析

C.活动分析 D.综合分析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理智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科学兴趣

4.在教育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拉特克

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

A.《理想国》 B.《儿童与课程》

C.《民主主义教育》 D.《爱弥儿》

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班杜拉

C.桑代克 D.斯金纳

7.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

A.发生认识论 B.主知主义心理学

C.实用主义哲学 D.科学主义哲学

8.“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

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

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

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

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

9.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实践模式 D.整合模式

10.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维果茨基

C.瓦根舍因 D.皮亚杰

11.“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教学目标的取向是

A.表现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普遍性目标取向

12.行为目标的具体特点是

A.学术性、具体性、基本性 B.可操作性、学术性、专门性

C.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 D.基本性、专门性、可操作性

13.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14.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 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15.与提示型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性学习 B.社会性学习

C.自主性学习 D.探究性学习

16.在课程发展,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

A.博比特的《怎样编制课程》 B.查特斯的《课程编制》

C.拉格的《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 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7.以英国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功利主义课程论形成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 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

19.“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这种课程属于

A.合成课程 B.相关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20.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学校是

A.美国的中学 B.英国的中学

C.德国的大学 D.法国的大学

21.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

A.布卢姆 B.施瓦布

C.布鲁纳 D.凯勒

22.学生向教师签订学习契约,这被称为“工约”。把这种作业安排作为主要措施之一的教学组织是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计划 D.凯勒计划

23.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看来,课程变革是

A.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B.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

C.一种线性过程 D.全面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

24.“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暗箱式评价

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把评价的本质视为描述的时期属于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6.在价值观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评价是

A.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取向评价 B.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取向评价

C.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取向评价 D.课程与教学的结果取向评价

27.在理论上,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面、最有效并代表着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方向的是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 D.外貌模式

28.美国80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是一种

A.精英主义的教育 B.以高质量为核心目标的教育

C.旨在提升国际理解能力的教育 D.谋求平等与高质量兼得的教育

29.“建构主义的立场,如果认真对待的话,即是与知识、真理和客观性等传统概念直接相冲突的,它们要求从根本上去重建个人关于实在的观念。”这是

A.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 B.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观点

C.温和建构主义的观点 D.激进建构主义的观点

30.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

A.情境教学模式 B.合作教学模式

C.随机访问教学模式 D.支架式教学模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3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3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请你谈谈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课程实践状况,分析其意义。

37.剖析个别化教学组织的三个误区:“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和“能力分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在学习《石钟山记》一文时,出现了如下的情况:

师:作者不迷信前人的说法,自己在深夜去探究其得名的原因,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生1:勇于探索。

生2:不盲从,不迷信。

生3:实事求是,勤于实践。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然而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落到实处,以交际法为先锋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应有的期望效果(钟书能.2004),这说明外语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至今还不存在一种公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蓬勃兴起。学习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果并付诸实践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结构说。该学说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过程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在性质上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螺旋上升。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费时低效,曾被比喻为一壶烧不开的水。这一状况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原则(丁家永.1993;何克抗.1998;陈琦,张建伟.1998;丁帮平.2002;陈越.2002)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带来如下启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总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观念的更新为进行改革开辟道路并提供思想动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都很努力,但很多仍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必须改变。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效果也未必佳,这一观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已是共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学生要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般都已学习过6年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大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和语法规则都是中学英语中学习过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学生应当在学习中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以往学习过的,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当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创造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这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书籍、教师所发讲义、影音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arc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

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62-01

一、构建主义简述

所谓建构主义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构建主义指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不是单纯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我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形成的一种理解和解释。它认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则是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打破过去“我教你学”的单一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主动权,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体系。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其学习的过程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媒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协作、交流。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高中英语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忽略了英语技能的运用,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是一味地接收知识,没有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技能,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恶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因此,教学内容的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主体仍然是教师。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虽然很多英语教师意识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环境,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实际上的教学主体仍然是教师,教师主导着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学生失去自主性,学习热情低。

(3)课堂互动少。很多学生反映英语课堂依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为学生讲授课本中的知识,甚至是直接为学生翻译课本的内容,学生完全失去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很多时候是教师一个人尴尬的“自问自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从建构主义视角下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适当增加知识应用的内容。教师应当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改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看法,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教《Travelling abroad l》这篇课文时,可以告诉学生在国外旅游时,需要了解国外的文化,灵活运用好英语知识,明白不同词语和句式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自己学习英语的需求,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

(2)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能单独依靠教学大纲来制订教案,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采取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应当将自己定位为教学中的“指导者”,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例如,教师在教《Robots》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未来的机器人能做什么,这样的话学生便主动、热烈地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而不再只是课本中描述的机器人,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袖手旁观”,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点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教学领域中,很多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自己的教学课件,但是实际上却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将过多的心思和精力花费在设计课件上,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英语教师应当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转变为“学”,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英语歌曲,然后让学生“听歌填空”,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情景,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下面即将发生的事情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并且在学习中构建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英语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在运用中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小川.建构主义视角下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06).

篇6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使大学英语通过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原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的大学英语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要求》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

    但是教育部提出的理论性指导意见,在具体操作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如:如何培养习惯于依赖教师的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人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这些问题既是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巫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江西财经大学以教育部外语教学改革精神作为指导,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教学模式改革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十世纪后期,认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的鼻祖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vygor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认为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从而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ausbuld,1964)。随后,这一观点用于解释和探讨语言学习过程。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次,由于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调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不完全决定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ri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通过设计符合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种合作主动的过程。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制作与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给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集成信息。集成信息的传递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路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由于学生在学习的动机、能力、方法及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其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方式积累词汇,有的学生通过做习题来记忆词汇,而有的学生更愿意按照词汇表来有序地背诵单词。多媒体课件充分考虑到学生间个体语言习得的差异,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语言场景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形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可以由电脑及时地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专家moore  (1989: 23)说:“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大量模拟现实,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场景中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从而突破教育时空的限制,加速学习和生活的融合。大量的语言输人是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如krashen(1982)所说,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即i+1)的语言输人,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网络教学正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输人环境不足而诞生的,反映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如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卡通人物提出问题,有趣的动画效果能解除学生对提问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自然地参与讨论;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标准的文字以动态的效果一幕幕生动地展开,需要时还可以把一些反映重点和难点的动画有选择地反复观看;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动感更强,而且在视屏上打破了习惯的约束,造成新奇感和震撼感,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想,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另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lixue/">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人的感官起着重要作用。感官接收应用得越多,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知识则越容易理解。由于网络教学展示的声光信号,图文并茂,声情融会,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提高了视觉形象与听觉印象传递信息的效率。这种全信息表达和知识的多维呈现,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利用多媒体,可提前精心制作网络课件或cai课件。课文中的单词及短语等等都被设计成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学生可以不断的使用鼠标主动搜索自己未知而想学的知识。这些课件可以使理论的语言与具体的表象有机结合,化解了教学难度,便于学生记忆。同时,这对加强学生形象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学生学到earphone一词时,只要轻击鼠标,就能看到超链接画面,于是他就懂得了receiver不同于earphone和headphone。的确,这些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各种感官,扩大了他们的感知空间和时间,因而提高了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范围,使学生主动记忆,积极思考,进行有反馈的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

篇7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教条化、模式化和单一化。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心理,缺乏自主独立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以培养学习者能力为目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建构-探究学习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协作的探索研究活动,完成学习目标,有效改善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下将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对vb教学中的《计时器控件》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二、背景介绍

该节课是一堂vb理论课,讲解的是计时器控件的使用。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如下教学步骤:1.简述计时器控件的作用;2.讲解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3.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写出程序;4.给学生布置课本后的习题作为作业。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并没有因为计时器控件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而提高兴趣,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教学实例,充分发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导致了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构成了“人灌”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讲述的是计时器控件的使用,该部分内容对完善程序功能、实现周期性任务和后台处理具有重要作用。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较少,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vb6.0开发环境,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对程序设计已有一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计时器控件的enabled属性和interval属性;(2)深刻理解计时器控件timer事件及其作用。能力目标:(1)具有用计时器控件解决问题的思想;(2)能够用计时器控件解决周期性任务;(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2)用计时器控件解决周期性任务。教学难点:计时器控件的灵活应用

(五)教学方法:建构—探究式教学方法

(六)设计思路及意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此目标,本节课采用了如下设计思想:首先,讲授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该部分属于理论学习阶段,为后面灵活使用计时器控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演示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流动字幕板。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一步步的分析,在自主实现程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为学生布置任务:七色雪花。对学生进行适当提示,由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完成。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计时器控件的作用,实现计时器控件的灵活应用,并通过感观刺激,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为学生演示流动字幕板,七色雪花两个实例。分析:在应用程序中,需要周期性地控制控件的移动(流动字幕板),周期性输出(七色雪花),还有定时检测系统或控件的状态,设计时钟、倒计时器、秒表等等。计时器(timer)控件就是visualbasic中提供的一个用于定时的特殊控件,对其进行适当的设置和编程,可以实现以上功能。该节课将对该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进行学习,并实现演示的两个任务。

2.学习新课。计时器控件在设计时显示为一个小时钟图标,而在运行时则不可见,常用来做一些后台处理。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都相当少。(1)timer控件的主要属性:enabled属性:该属性为true时,计时器开始工作,为false时,定时器暂停,不能触发其事件。Interval属性:用来设置计时器触发的周期(以毫秒计),取值范围为0~64767,(2)timer控件的事件。timer事件:系统以interval属性的值为周期去触发该事件,为该事件编程后,系统就可以周期性地去执行该段代码,即周期性地完成某一任务。通过该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时器控件的基本功能,为后面灵活使用计时器控件奠定理论基础。

3.任务一:设计流动字幕板。(提示:该任务中,字幕流动是通过周期性的触发计时器控件的timer事件实现的。在timer事件中编写字幕移动的代码,每次触发该事件,字幕移动一点,如果周期足够短,假设0.1秒,那么周期性地触发该事件,在感观上字幕就是连续地流动了)。引导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

步骤一:界面设计。学生找出该任务中的对象(计时器控件,标签控件)。学生设计界面。

步骤二:属性设置。主要是计时器控件的属性设置(inteval:100,enabled:true)。学生设置属性。

步骤三:实现字幕的移动。字幕是设置在标签上的,使字幕移动,即是使标签移动。提问:如何使标签移动?学生自己实现。第三章中学习标签时学习了move方法,该方法可以使标签移动,记得的同学直接实现,有印象的同学可以查找书籍实现,剩下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完成该功能的方法。通过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实现该功能后学生会发现字幕可以移动,但移动到窗体最左端后,标签就消失了,不能实现循环滚动,从而引出步骤四。

步骤四:实现字幕滚动。如何在程序中进行控制,使标签在窗体上消失时,把标签头部强制性地移动到窗体最右端。提问:标签在窗体上消失时,满足何条件?(label1.left+label1.width<0);提问:如何把标签头部移动到窗体最右端?(label1.left=form1.width)学生自己实现。在实现该任务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提高。任务二:七色雪花。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根据情况进行提示:该任务是周期性地在图片框的任意位置上产生随机大小,随机颜色的小雪花,小雪花可以用“*”表示。该任务完全由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可以讨论,可以查资料。通过该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计时器控件的作用,实现计时器控件的灵活应用,并通过感观刺激,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

5.总结。找学生阐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该次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timer控件有何认识。

篇8

一、前言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学习者的特点、教师态度、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等。因此,在参阅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我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特别是感知学习风格方面着手,提出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高职英语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自己根据自身经验构建有关知识的能力的强弱,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其次,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景”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真实情景相联系的,是对真实情景的一种体验。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学习对知识建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应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第四,建构主义强调“会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的过程。最后,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并最终达到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1]

(二)学习风格理论

Dunn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集中注意并试图掌握和记忆新的或困难的知识技能时所表现的方式”。[2]谭顶良先生把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3]我认为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自然的和习惯性的学习方式或倾向,它不会因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以感知(Sensory)为基础的学习风格可分为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和触觉型(Haptic)。[4]

1.视觉型(Visual))的学生在通过观看的渠道感知学习对象或学习内容时感到特别轻松愉快而且效果最佳。他们善于捕捉所见到、看到的事物的细节,比如通过读书、看黑板,以及屏幕上的文字材料就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听觉型(Auditory)的学生在非视觉的学习信息输入中感到愉快。这种学习类型的人通过“听”就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他们喜欢听讲座、口头讲解和与人交谈,英语课上教师的讲授、情景交际等学习方式都能让他们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3.触觉型(Haptic)的学生喜欢通过参与、接触实物学习。通过动手和亲自体验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他们通过亲身参与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课外实习活动、做实验等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模式

根据对学习风格等理论的分析研究,我认为基于学习风格的高职英语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是教学并重的,既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目标定向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对学习者(学习风格)、教学目的与内容、外部条件等进行分析。

(二)教学媒体选择

根据上述目标定向及媒体选择一般原则,确定运用哪些教学媒体。

(三)教学媒体运用

确定教学媒体后,如何呈现这些媒体是关键。比如:听、听读、阅读、讨论、模仿、讲演、表演等,使其自然融入“情景”、“对话”、“协作”中,并最终达到“建构”的教学目的。

(四)反思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反应等并及时总结,以便在今后教学中做得更好。

(五)测试评价

教学评价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六)反馈修正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生成往往与教学预设有一定的出入,这就需要老师拥有一定的教学应激或教学机智,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及时调整,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实际操作运用

我把课堂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分为六个步骤,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中一个单元“The Olympic Games”为例具体说明。

(一)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根据事先进行的学习风格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趋向视觉、听觉学习风格,且场依存和冲动型学习风格倾向较多,分析型、场独立和沉思型学习者相对少一些。

(二)教学目标、内容确定

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运用本单元常用词汇和短语及常用句式,掌握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用法;能够简述奥运会的基本知识,了解奥运文化,感悟奥运精神;能够列举有关谈论兴趣、爱好;学会有效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

(三)外部学习条件分析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拥有独立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班级内配有电视、放音设备、投影等,教学所需教学媒体齐全。

(四)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媒体选择要注意选择能够提供相应学习情景的媒体,注重学生之间的会话与协作。要把上述情况和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选择原则、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做到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的最优化。

本单元所选择的媒体有:录像(奥运会片段);多媒体(呈现语法背景知识,并用Flas提供语言运用情景);图片(有关奥运话题知识);投影片(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计算机网络(奥运相关背景知识);教材(阅读材料及相关问题);测试卷或其他书面材料(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语言实验室或录音机(熟悉课文及相关背景知识)等。

(五)教学媒体运用

1.热身与导入。运用录像,以播放、讲解、讨论、概括等方式呈现,达到展示事实、提供情景、设疑思辨等教学目的。

2.阅读课文。运用教材、投影片,以阅读、思考、讨论、讲解等方式呈现,达到呈现内容、设疑思辨、解决问题等目的。

3.听读课文。运用录音机、教材,以播放、跟读、模仿等方式呈现,达到提供语音情景、语感培养等目的。

4.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句式。运用投影片、书面试题,以播放、举例、归纳、补充讲解等方式呈现,达到呈现语言知识、创设使用情境等目的。

5.学习语法知识。运用录像、投影片、书面试卷,以播放、举例、概括、补充讲解、运用等方式呈现,达到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释原理等目的。

6.了解奥运常识,感悟其文化及精神。运用录像、计算机网络、语言实验室等,以查找、播放、讲解、归纳等方式呈现,达到展示事实、创设情境、设疑思辨等目的。

7.归纳学习方法。运用投影片,以播放、思考、归纳等方式呈现,达到展示事实、设疑思辨等目的。

8.教学评价。运用书面问卷及试题,以呈现、举例、讲解等方式呈现,达到呈现问题、设疑思辨、解决问题等目的。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等,特别是在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模式中上述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然后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另外,教学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主要评价自己是否适合这种教学模式。评价所需资料主要是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阶段性测试)等。

五、结语

通过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根据后期的调查问卷、访谈、书面考试结果,基于学习风格的高职英语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有助于改善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是优化媒体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天宝,姚辉.当代西方学习风格研究概观[J].江西教育科研,1996,(4):22-25.

篇9

关键词:兵教兵 主动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类比迁移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很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针对农村学校艰苦的条件,又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呢?下面就本人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兵教兵”

在条件艰苦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了锻炼,使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的现象。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

二、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家三口,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纸篓里准备处理。爸爸扫视一眼纸篓里的废品,发现五岁的儿子亲自做给自己的一件生日贺卡,随手从纸篓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妈妈突然想起儿子给她的生日贺卡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不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变传统式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动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传统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任务驱动模式的症结是:教师设计任务,学生被动接受任务,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课堂模式还是“教”才“学”。

“主动式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为了在任务驱动中实现信息素养的发展,就要有层次、有步子地构建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结构,按他们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信息素养知识、技能构成。在自己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的任务凝聚下,学生可以在合作的形式下开展探索,并在探究学习文化的环境下,构建起学生的信息素养结构。它的主要流程是:开始——自己提出阶段性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自己继续提出下阶段任务。

四、类比迁移,灵活运用

教师可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例如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在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再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2.剪切或复制;3.打开目标文件夹;4.粘贴。将它与Word进行比较,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字块);2.剪切或复制;3.将光标移至插入点;4.粘贴。当然也可直接用鼠标拖动法,两者非常类似。教师也可通过打开多种应用程序窗口,对菜单进行比较,发现通常情况下,“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项目基本相似,所用的键盘命令也相同。

五、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把计算机新课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谁的成绩好就与老师比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参考文献

1.杨威 史春秀 巩进生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

篇10

【关键词】三维动画;固体物理学;应用

0 引言

固体物理学是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研究的是固体微观的原子、电子结构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当今最活跃的凝聚态物理与新材料科学都与固体物理学紧密相连。因此,固体物理学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固体物理学在传统教学方面存在很多的困难[1]。比如在晶体结构中,六角密堆积与面心立方密排,金刚石与氯化钠的复式晶格,以及晶体的宏观对称性等;在能带理论中面心立方与体心立方的第一布里渊区等,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如幻灯和实物模型)都难以讲述清楚。在这些问题上,教师费尽口舌也无法使自己感觉教学满意,其结果是:学生得不到一个清晰的物理图象,即感性认识难以形成和得到丰富,学生也就难以理解教材和掌握知识,甚至丧失学习固体物理学的兴趣。传统教学方式遇到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固体物理学是一门思想性很强,内容很抽象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而传统方式不能提供三维的教学情境和所需要的感性材料。基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和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别是三维动画模拟能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2-4]。

本文以复式晶格中氯化钠和金刚石为例,简述三维动画技术在固体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氯化钠晶格

氯化钠晶格看起来像一个简单立方晶格,但每一行每一列上Na+和Cl-是相间排列的,因此是一种复式晶格,它可以看成是Na+和Cl-两个面心立方晶格套构而成的。对照教材插图,学生可以很清楚看到其中一种离子构成了面心立方晶格,对于另一种也构成面心立方晶格并且与前面的晶格穿插在一起则不是很直观。因此对“由两个面心立方套构而成”不是很容易理解。

三维动画设计思路:

①Na+和Cl-两个面心立方晶格由远靠近,至一个晶格的“面”与另一个晶格的“心”重合,重合(套构)区域类似简立方晶格;

②以淡出方式隐去其他非重合区域的离子和结构框架;

③以淡入方式重建套构晶格结构框架;

④旋转氯化钠晶格结构以便学生全方位观察。

图1是三维动画的一些帧的效果图,很直观形象地表示了“Na+和Cl-分别构成面心立方晶格,氯化钠晶格结构由这两种晶格套构而成”这一物理思想。

图1 氯化钠晶格结构形成示意图

2 金刚石晶格

金刚石晶格结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复式晶格,它可以看成是面心立方晶格沿其体对角线滑移1/4套构而成。尽管也是两个面心立方晶格套构而成的,但相对氯化钠晶格结构来说,金刚石结构要复杂得多。对照教材插图,学生可以发现C原子组成了一个面心立方晶格,在这个面心立方晶格内部多了四个原子,对于这四个原子也是面心立方晶格的一部分学生是难以想象的(相对而言氯化钠晶格结构的另一种离子也构成面心立方晶格显然容易理解些),至于这四个原子的空间位置排列学生也更是难以弄清楚。

针对教学上的困难,采用三维动画模拟金刚石晶格结构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考虑到在3D Max中采用透视图是看不出沿体对角线面心晶格具体滑移多少的情况,我们就在采用透视图的基础上结合了前视图同时进行动画展示(学生可同步看到透视和前视效果),并在晶格滑移过程中显示了体对角线。具体设计思路是:

①两个面心立方晶格重合在一起(两个晶格原子颜色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沿其体对角线滑移1/4;

②需要保留的四个原子(滑移后留在面心晶格内)闪烁予以强调;

③面心立方晶格多余的部分淡出而消失;

④保留的四个原子与面心立方晶格组成化学键形成金刚石晶格结构;

⑤旋转金刚石晶格结构以便学生全方位观察。

图2是三维动画的一些效果图,其中左侧是透视图,右侧是对应的前视图。“前2“和“前3”表示了面心立方晶格沿其体对角线滑移了1/4;“透4”和“前4”是四个原子(蓝色)在闪烁;“透5”和“前5”即形成了金刚石结构;“透6”和“前6”出现了四个半透明的立方体,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晶格内部四个原子的位置:如果把金刚石晶格分为8块立方体,则这四个原子位于上下两层相对的四个立方体的中心,且每个原子与最近邻的四个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结构,它们分别位于四个正四面体的中心。

图2 金刚石晶格结构形成示意图

以上实例通过动态的过程展示了复式晶格的概(下转第80页)(上接第48页)念,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符合建构主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原理[5]。在课件的试用期间,学生反映这些知识点在动画播放之前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动画播放后则变得轻松易懂,还有学生说如果没有动画的帮助一些知识几乎是无法弄懂的,这说明了三维动画技术在固体物理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结论

在固体物理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采用三维动画动态模拟晶格结构,形象直观,给学生创造了很真实的物理情境。特别是金刚石结构,我们同步展示了透视图和前视图,使学生能同步从多角度观察,从而可以把复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轻松接受的物理图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三维动画技术在固体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另一方面非常容易让学生掌握晶格结构和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马志军,章天金,张柏顺.面心立方晶格第一布里渊区的三维动画模拟[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4):382-384.

[3]章天金,马志军,江娟.密排晶格结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