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

篇1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为业务人员和基础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运转状态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式和手段。然而信息化建设投入之大、风险高,见效慢等特殊性,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发展缓慢。下面我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剖析信息系统的结构,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通过的方法将现有成熟的信息系统功能,拓展到其他生产和管理中去,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和运用。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

1.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一个信息化项目从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培训等到完全实现信息化项目的实际需求并运行正常,往往经历的时间很长,投入的资金较大,风险较高。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很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实际投入上还是有一定的顾虑,不会轻易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投入信息化项目建设。

2.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失问题,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员不明白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懂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的人员不太了解信息技术,不能完成信息系统建设。

3.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发风险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企业和软件公司都缺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懂设计、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使得很难整理出一份详尽的项目调研报告,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的需求方案,即使信息化项目前期都符合要求,在开发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技术、应用或实现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化项目最终失败。

二、深入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撑,离开信息化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可能陷入困境,更谈不上健康快速发展了。所以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也在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的特点,使得很多企业只是在主要业务或特殊业务实施了信息系统管理。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利用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拓展信息系统使用范围,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比较成熟的项目材料进行从新捋顺,找出当时的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可能的捋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共性问题和标准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开滦国际物流公司通过对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的贸易子系统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等相关材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和优化出系统的业务流程:

类似这样的业务流程将成为我们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2.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我们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进行分析,按照功能进行流程设计。我们还以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中贸易子系统为例,贸易子系统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

我们通过分解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贸易子系统可以得到诸如:收货管理、发货管理、票据管理、收付款管理等模块功能。我们通过对这些模块的二次开发和修改,使其能够拥有独立的功能和衔接的接口。

3.按照新项目的功能要求和已有的功能模块,进行新项目的方案实施。我们通过分解信息系统功能可以得到充足的功能模块,将调试好的模块进行整理,作为我们用于开发和实施新项目的内在资源。新项目的需求确定以后,我们按照需求和已掌握的功能模块进行方案设计。一个新项目就像盖一座大楼,我们的各类功能模块就像是盖大楼用的砖和钢筋,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水平将砖和钢筋有效结合起来,盖好大楼。开滦国际物流公司就通过此方法引用贸易子系统中收货完成了库存的采购、利用发货完成了库存支领,利用票据管理完成了库存的结算,最终成功的完成了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4.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完成特殊业务需求。一个项目从需求调研到最终的实施使用,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小遗憾,存在一些细节的功能没有实现,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关联、计算,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节约大量资金。让软件公司给定制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少说也得几十万,动辄上百万。即使项目成功实施运行,后期的维护和培训费用也是很大一笔开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成本很低,除了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费用外,其他几乎不产生费用。

2.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软件公司不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如果开发一个新项目,前期的需求调研,需求确认、方案讨论等涉及到很多部门和人员,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续的实施及培训也牵涉很大精力。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由于开发实施的人员就是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相当了解,没有必要大范围的调研,实施和培训也不会牵涉很大精力。

3.降低新项目的实施风险。由于新项目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是企业内部人员编制完成的,对于企业的特点、员工的操作习惯,管理架构等都可以考虑的更全面。设计和开发出的系统更利用员工的使用和企业的管理。

4.有益于新项目的维护和数据安全。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不涉及企业外部人员的介入,不仅降低了企业内部数据外泄的风险,保障了数据安全,也使得企业内部人员完全掌握了新项目的设计方案和程序代码,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随时进行维护,满足新需求。

5.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人才,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利用信息化成果,成功拓展开发实施一个新项目,那就标志着企业拥有了一批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

篇2

1.1ERP的内涵及对企业的作用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由美国的Gartner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提出的[1]。ERP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顶峰和成熟阶段,通过确定适合企业个性化特点的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思路、方法来整体优化、组织、控制、调整企业的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从而达到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整合。因此,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及服务的重新设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内外各种动态,为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分析奠定基础。ERP系统应该成为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起重要作用。

1.2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总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由区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即采用先进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分析与改进,重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技术运用和革新,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全新的管理革命。

中小企业是这个时代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他们发展迅速且迫切地渴望成长,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有着行业分布广、IT需求千差万别、IT水平低、投入少、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等特点,所以它们需要最实用的高品质信息化产品、最可信赖的销售管道和最完备的专业服务。而现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却很少是专为中小企业需求定制,且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IT需求,使中小企业信息化陷入尴尬境地。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外部来讲,融资环境不公平,行业准入条件不公平,缺乏充裕、优质的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供给。从内部来讲,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很多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直线职能制”,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粗放、不规范,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方式落后等状态,而且管理人才奇缺,很少有人受过管理专业的训练。外部环境的改善要依赖于政府,而内部条件的改善则应来自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保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其实质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必然性,通过求新求异整合管理资源,促使管理活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整体竞争力。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机制,使企业真正发挥其小而精、适应性强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对于以客户管理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主线、以绩效为目标、以网络为平台的客户资源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求最为强烈。中小企业希望以最经济、实用的方式进行IT投资。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站式解决方案、SAAS服务、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概念伴随着这些需求,在国内悄然兴起。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投资一般占投资总额的8%,而我国仅仅占0.3%!采用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国外一般达到60%以上,但在我国也就是13%左右。信息化程度相当低。

三、目前ERP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几乎都配备了电脑和网络,进行电子化或网络化的操作和管理,可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已经着手ERP建设。但是在目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ERP应用的仅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3.8%,其中实施ERP建设成功率不到10%,这使很多企业陷入两难的困境。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的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拉出阴线。金融海啸蔓延全球,国内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制造型企业,而ERP的应用主要以制造型企业为主。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企业业务不规范,信息化需求柔性大。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其业务的随意性比较大,职能分工比较粗放,决定了信息化应用必须能够满足业务变动的节奏,有效匹配新的业务模式。信息系统要做到有高度,且必须要便捷、灵活。这是一对矛盾,对于信息化基础并不好的中小企业,其挑战性更加大。

3.2企业发展快,信息化需求变动大。作为中小企业其业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整个业务发展形态甚至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信息化需求刚刚提出来不久,还没有等信息应用进行推广实施,常常会马上出现彻底推翻原先需求的困境。

3.3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压力大。中小企业的关键在于发展,由于企业间竞争压力大,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研发和市场上,信息化常常处在一种“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展的,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可怜的人力成本,进行信息系统研发,以支持业务需求的实现。

3.4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缺乏的是人才,对于信息化人才更是如此。往往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并不高,源于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信息化专业人员得不到发展、提高。虽然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境,但各大软件厂商仍然将中小企业ERP市場当作了必争之地。他们认为中小企业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相信随着信息化基础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小企业对ERP的需求将不断呈现增长趋势。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信息化是一个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合理的信息化可以完善企业的资源管理,提高研发、生产效率;中小企业自身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降低成本、提高风险控制上增加投入。

(2)信息化市场趋向成熟。国内外信息化方案解决商开始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国情,推出适合这一广大群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低投入,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虚拟化与云计算让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中国国内企业信息化行业迅猛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他们将直接带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4.2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1)高复杂度。中国复杂的国情,以及中国上千万的形形的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千差万别;认识度不足、认可度不够。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了解程度不足,对信息化再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上的认可度不够;资金能力不足。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

(2)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少兴趣,表现为:一部分企业消极的抵制信息化;一部分企业担心数据安全问题,拒绝进行信息化建设。

五、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不断的推动广大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从而激励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不断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把握住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显得至关重要。本人认为,中小企业想要成功、快捷的推行ERP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全员参与,企业负责人是关键。

ERP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软件培训,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模式和业务架构转变、岗位职能调整等许多方面。由于损害到部分人的长期或短期利益,ERP的实施常常会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只有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坚决支持,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地实施ERP。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扮演着局部目标和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管理政策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基层员工是业务流程的日常参与者,软件的日常操作者;必须让他们理解如何利用ERP提高日常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应当注重对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在ERP的实施过程中,自己应当如何配合项目小组、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厂商的工作,调整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才能使为ERP实施付出的时间、金钱得到切实的收益。

5.2夯实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基础涉及多个方面:第一,制度基础。特指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基本制度。良好的制度基础是企业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第二,业务流程基础。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较为固定而且固化成为管理制度。即使业务流程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各个部门也应该根据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调整。第三,数据基础。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因为数据问题而失败。第四,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包括了企业员工素质、能力、责任心以及各种人力资源政策。ERP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员工的操作能力、岗位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影响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管理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实施ERP。

5.3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

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量力而行,分阶段、目标、有层次的推进执行。理论上完整的ERP系统,业务流程覆盖广泛,功能繁杂。实现企业信息化应该是财务-物流-生产和成本电子商务-全面信息化的全面信息化得过程。随着投入使用的ERP子系统逐渐增多,企业信息集成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在优化资源运用,缩短采购提前期和生产周期,降低库存资金占用、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收益也日益显著。企业领导者应该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中长期的ERP应用所应该覆盖的业务流程领域,并对业务流程优化提出明确、可量化的目标。由于时间、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企业实施ERP应当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从那些“瓶颈”业务流程入手,对于业务流程内的功能需求,优选考虑哪些对改进关键增值活动有明显收益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控制ERP项目的时间、成本,又能切实看到收益,这样后续的ERP项目才能进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实现了应用财务软件对资金流的管理。而CRM(客户资源管理)、SCM(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情况则不容乐观。电子商务更是很多中小企业只能仰望的概念。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近幾年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未来会很光明。B2C、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从淘宝的营业额就可见一斑,淘宝更是提出了下一部计划:在2014年实现10万亿的年营业额。电子商务是一个潜力如此巨大的平台,可惜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程度非常低,这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走上国际舞台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5.4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

各个企业实施的ERP项目中所覆盖流程、流程中要求的功能点不尽相同。不同的ERP供应商在所适应的行业范围、覆盖的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的全面性、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性、可扩展性、二次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目前国内的ERP厂商,有些是从财务软件转型做ERP,在财务模块上的功能相对较弱。国外的ERP厂商水平相对较高,但在本地化支持和价格缺乏优势。企业应该根据需要和承受能力量体裁衣,在考核了ERP软件商的公司资信、ERP软件产品演示、样板客户调查结果、合同费用、实施人员和实施计划、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后再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低成本的虚拟化、云计算方案让中小企业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得到高效率、高效益的双效回报。软件、硬件企业对虚拟化、云计算的投入逐步提升,从戴尔等国内PC巨头,Oracle、Microsoft等软件巨头的虚拟化发展战略中就可以知道。中小企业信息化再稳步前进、逐步执行的同时,也要敢于使用高效率的新技术,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新鲜动力。软硬结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当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现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软硬服务商的完美合作,必然会成功的引导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5.5加强项目监控

ERP实施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程,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项目监控。第一,应该规范项目例会和阶段性评审制度。如,定期召开由企业的项目领导、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以及实施咨询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例会,协商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人员沟通、技术支持、时间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分阶段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如果出现偏差,研究是否需要更新计划及资源,同时落实所需的更新措施,如果达到需求,就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第二,应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工作。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文档记录,有利于企业、ERP软件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交流,对于ERP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持续改进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六、结语

中国企业要想通国际接轨,信息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初露端倪的虚拟化、云计算必将刺激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小企业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掌控信息化的浪潮,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资源分配能力、生产效率,是当前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一个重大课题。相信功过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将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送进千千万万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际化过程提供强劲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许肇元.DELL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戴尔中国区副总裁).

[2]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畅享网(bbs.vsharing.com).

[3]王茂林,赵涛.国内钢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调查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5]《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畅享网(bbs.vsharing.com).

篇3

4月11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和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承办的“以用立业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春季交流会”在北京京西宾馆成功召开!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等受邀参会,并就中小企业及其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作了精彩发言。此外,联想集团副总裁夏立还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引领价值应用 服务中小企业”的精彩演讲。

作为本次的大会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体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颖在会上了《2006-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已经成为带动中国IT整体市场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2006年,国内中小企业IT市场规模将达到157.7 亿元,未来三年将缔造5000亿元的市场,未来5年中小企业IT市场规模将保持21.5%的复合增长。报告包括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需求分析、趋势预测,翔实的数据支撑论证了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牵引以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对IT产业发展的促进,表明2007年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爆发年,将引爆IT产业新发展。根据赛迪长期调研发现,与传统大客户IT采购特点不同,春节后2-4月份是中小企业IT规划、采购的黄金季节,中小企业比较多地集中在这个时段创业、扩大规模,制定发展的规划、聘请新的员工、购置更多、更新的IT设备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以PC采购为例,在拥有明确PC采购计划的企业中,45.27%的中小企业会选择2-4月份购置、升级电脑设备,以提高自己生产、经营水平,在新年伊始为自己筹谋一个最佳开局。随着中小企业数量激增,中小企业用户已经产生潜力巨大的IT采购需求,面对中小企业的春季市场也将随之成为国内IT市场新的特征。中国IT产业先后启动过三个IT消费市场,以PC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8年,政府采购和大企业采购市场率先启动,其年末突击消耗预算的采购特点决定PC秋促市场的成熟。1999年到2004年,随着PC日渐平民化和中国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传统特点,由于这个时期主要用户是学生,因此抓住寒假、暑假、五一、十一等假日,是厂商的选择。2005年以后,众多家庭用户、行业用户、大型企业用户对于PC需求开始出现缓和态势,相反为数众多,普遍渴望成长和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体所表现出的希望通过应用IT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趋势,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春季市场的日渐成型对于IT产业来说,意味着下一个巨大发展机遇的来临,如何挖掘中小企业IT应用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方案和服务,是IT产业时代课题,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春季市场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跟踪,总体而言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的春季市场已经基本成熟。

据权威市场调研显示,具有信息化采购需求的中小企业,有一半的中小企业选择在每年3-4月进行信息化产品的采购,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的“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春季交流会”的召开,让我们意识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春季里耀眼的明星。这个春天,政府的呼吁、中小企业和IT厂商都将大有所为,数十万计的中小企业将会在这个春天直接受益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一)、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有关理论。同时,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层次划分,对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结构、特点有比较透彻的认识,而且可以在具体的比较中,针对每个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2、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既可以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得来的,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也可以在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用“比”、“度”等表示指标,用以说明指标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描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很多,而作为系统化的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因此要在众多可用指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

3、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通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设计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选用指标时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使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企业间横向比较,而且可以针对某企业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以利于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尽快缩小与国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差距。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1、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在任何评价中都需要首先确定的,即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评价”的问题。通用企业标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目标是反映和解析通用企业标准总体的信息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并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2、评价思路

评价思路是要回答“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评价思路是在评价目标的指引下,对评价工作的主体、内容、方法和具体步骤进行整体选择和设计。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评价思路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和开展重点。

3、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就是回答“谁评价”的问题。在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应该是相关评价部门,目前信息化工作的评价主体为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价主体提出评价目标,在评价目标的指导下制定评价思路与评价方法,依据评价标准撰写评价报告。

4、评价客体

评价的客体即评价的对象,它回答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所以评价客体为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

5、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在评价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评价方法是进行评价的工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数据。其中,利用调查数据可以反馈优化评价指标与体系权重,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从客观上来确定权重。

6、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要回答的是“评价结果是什么”的问题。评价报告是根据具体的报告要求与目的,有侧重地对分析的内容与过程进行撰写并依据评价标准作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不仅是对评价结果的描述,也是对整个评价工作的总结。

二、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从指标体系内容上看,大多数指标体系都包括以下几项一级指标:战略地位、基础设施、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效益指数等。但不同组织信息化水平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企业信息化评级指标体系中,强调经济效益的指标项目较多。

(一)、战略地位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由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信息系统的经济性、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的标准化4个子指标来反映。

(二)、应用情况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情况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其考核指标有办公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集成。

(三)、人力资源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更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人及其素质。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以及业务人员都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以及新的管理理念,及时转变观念以适应信息化进程。其考核指标有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率、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受信息化培训人员比率。

(四)、安全措施

信息化给企业信息的传输、获取与挖掘带来极大的方便,但也给企业的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企业的营销资源、技术信息等商业机密随时面临泄露的危险,所以做好信息化安全措施是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其考核指标有信息化安全资金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总额比、物理隔离与软件监测、自动恢复系统、安全规章制度。

三、企业信息化体系评价方法

(一)、 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主要用于那些难以数量化的客体的评价,该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评价的准确程度取决于专家的阅历和知识水平,以及专家评价的具体组织方式方法。常用的专家评价法有专家会议法、听众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Delphi)法等。

(二)、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评价是对已选出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所作的分析评价,其基本的要求是在一定环境下,使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达到最大或达到合理,并以经济评价的结果检验和确定某一技术方案。常用经济评价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净现值(NPV)法、净年值(NAV)法、内部收益率(IRR)法、财务评价法、费用―效益(效能)评价法、国民经济评价法等。

(三)、系统评价方法

从理论上讲,任何评价都可作为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优化性等特点,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技术也就必然具有类似的特点,由此使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既繁多又无统一固定的范式。面对形形的各种系统,其评价方法技术的运用必须遵循具体系统具体分析选择的思想方法,最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有关联矩阵法(RMM)、关联树法(PATTERN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模糊评价法、功率系数法、可能满足度法、费用效益分析法、计算机模拟评价等。

四、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企业信息化指标、指标权重设计、评价方法为主要组成部分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研究工作完成后,需要采集数据。评价信息的采集,就是评价者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全面地和准确地采集评价信息,是信息化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直接指标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而间接指标较易获取,可操作性强,因此后者常常被作为指标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研究中,指标数据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目标单位调研、专家打分、调用日常统计资料等渠道获取。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今后信息化方面的变化。用来反映信息化特征的指标体系必须不断地动态更新,为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勇,严红等.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 现代情报,2006,26(2).

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SAP;系统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过程。任何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都会有一个由低层次探索阶段到中级完善阶段、再到高级成熟阶段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企业刚刚开始展开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通常是由业务需求发起,推动应用系统的使用,在在此过程中,系统建设就变成围绕着不同的业务去展开工作,建设好的系统只用来满足某一项业务需要,而集团型企业的多事业部制的组织形态,在系统建设中往往又各自为政,多套系统并存,两套系统不同版本并存,在功能实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业务上不支持集团统一管控体系、制度、流程及标准的建立,在系统管理上需付出一定的运维成本,导致这些基于业务需要但又分散开来建设的应用系统,往往在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上显得十分凌乱,造成“信息孤岛”的形成。

常用的企业信息孤岛解决方案为接口型解决方案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应用中预留接口、公开数据字典、提供二次开发服务,保持原系统结构,数据等,针对需求进行开发补充。

方案优点:保持原有数据。保持操作习惯。投入低,周期短。

方案缺点:系统没有经过统一规划,数据统计标准不一,规范性差。原系统升级后,通过接口和二次开发实现的功能无法随之更新,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

第二,系统升级,企业系统整体规划,进行业务改造、数据改造及系统改造。

方案优点:梳理集团业务,经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制定一套完善的、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同的信息系统。

方案缺点:实施周期长,实施费用昂贵,且新系统对业务人员操作习惯冲击性大,往往持不配合态度等。

国内常见的集成信息系统套装产品有:SAP R/3 、QAD、SAP business one 等,其中R/3应用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他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解决方案相结合。从流程导向的角度而言,各应用软体间的整合程度越高,他们带来的好处就越多。且在数据交换以及数据集成方面也表现良好,提供了诸多接口方式及业务组件。

本文主要介绍SAP实施方法步骤,针对本人参与负责的业务流程的蓝图设计和系统实现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供应商主数据流程维护。

SAP系统的集成实施步骤与方法:

①前期准备阶段,项目调研

系统集成实施前的现状调研:通过对企业用户大规模访谈,与关键用户一起就业务的细节和各业务之间的集成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讨论,梳理出现有业务过程以及涉及到的业务数据。未来业务蓝图设计:根据调研分析结果结合先进实践,设计各模块的业务蓝图,包括细节流程、模块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未来的信息流、物流和业务流的处理模式;通过流程的重新设计,明确未来的变革点,包括对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操作流程等的变革。收集业务数据:在蓝图设计期间,项目组需要明确各类主数据的收集策略、数据编码规则,并启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本次调研结果:同一单位业务系统供应商编号等信息与财务核算系统不一致:无论是集团采购管理部统一管理的采购件供应商体系还是事业部自行管理的其他供应商都存在业务系统信息与财务系统新不一致的情况,制约着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不同单位同一供应商信息不一致:即使对于集团统一管理的供应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影响了集团平台的建设。

②系统设计阶段,蓝图设计

系统集成的宗旨就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考虑到公司各业务的差异性,为降低项目实施难度,统一平台项目计划分步骤进行,根据对现状的调研和掌握评估系统功能的可迁移性,对需统一的业务模式及需规范的基础数据,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基于现状,基于问题,进行项目的难点及风险点分析。业务蓝图设计是通过对公司业务现状的调研分析,梳理出业务未来的信息流、物流和业务流的处理模型。业务蓝图阶段是ERP实施过程中关键的环节,蓝图定义的过程就是企业将自身业务流程转化为新系统业务流程的过程。这个阶段顾问方要通过标准培训使客户对标准业务流程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指导他们对标准规程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指导他们参照系统整理出自己的现行业务工作流程。然后,指导客户在对照经典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现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整理,制订出企业新系统的业务蓝图草案。(表1)

③系统实现阶段

此阶段过程中,实施人员将会根据蓝图设计结果编制的业务流程图进行系统配置,设置基本运行系统,同时进行项目小组企业关键用户SAP高级培训,项目组开发人员在系统实现阶段主要工作则为前期项目蓝图阶段确定流程后的代码实现,SAP开发顾问一般在蓝图阶段后期正式进入项目组,根据系统实现工作说明书进行相应的程序开发工作。本项目涉及SAP与系统接口为SAP与MDM主数据管理系统接口,通过接口完成SAP系统供应商主数据传输及创建,SAP与人力资源系统接口,通过接口读取人力系统员工信息,在SAP中创建员工类供应商主数据,以实现集团内对供应商的统一管理。

④系统上线

在上线准备阶段过程中,SAP业务顾问、SAP开发顾问以及事业部关键用户的工作主要为初期数据导入,自开发功能程序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用户培训等,为系统的正式上线做准备。

⑤运维与支持

系统上线后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此期间,所有顾问需继续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继续工作,为客户解决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用户操作、业务问题、系统问题、程序BUG等。

针对系统切换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建立以下支持机制:

业务方面的问题:各业务部门操作人员遇到本人不能解决的业务问题时,填写《系统支持记录单》反馈到本部门领导处理,本部门领导不能处理的问题反馈到部门主管领导,以此类推。问题在各级领导处解决关闭流程,不需上报,解决不了按照上述流程各级汇报。

系统方面的问题:由各事业部填写附件《系统支持记录单》反馈到项目组,项目组对问题分析后采取现场支持或远程支持,要求非重大问题处理时间不超过2小时,重大问题要求一天之内反馈。

操作方面的问题:如操作不熟练,由事业部关键用户及项目组顾问予以现场操作培训或视情况的专项培训。

网络故障问题:网络问题统一反馈到事业部IT部门,由事业部IT部门在1小时之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反馈到总部信息技术部,由总部信息技术部运营维护科在4小时之内解决。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01.

[2]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8.

[3]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与战略管理的整合[J].中国中小企业,2004/06.

篇6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为互联网的一种趋势和潮流。电子商务虽然看上去容易,但它不仅是建设一个网站那么简单,而是属于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做得越好,其电子商务也就会越成功。而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便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传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面临着诸多困惑:

周期长。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包含很多内容:从企业经营模式的制定,到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接着是企业工作流程的梳理,然后是企业信息化程序的编写,最后是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实施。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程序代码编写过程。传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代码编制的过程是由手工逐行写代码来完成,这一工作方式的效率非常低下;同时由于企业的需求灵活多变,传统手工编写代码方式无法快速响应。这都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长,从而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投入大。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开发人员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开发集成,而目前情况下,大部分开发工作人员都会逐行写代码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这会导致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人员成本的巨大投入。

维护成本高。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会随市场变化情况和企业内部情况不断调整,从而对企业信息化系统产生大量新的需求,同时必须把问题交付给IT维护人员进行开发,在传统信息化建设中一般的操作人员又无法参与到维护过程中,这会对IT维护人员造成巨大压力,使得IT维护部门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失败概率大,疑难问题多。开发人员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传统信息化开发过程中,对开发结果很难做出准确预期。项目能否达到设计目标很难保证,经常会出现交付的成果设计大打折扣,使企业呈现骑虎难下的现象。系统建成后,随着系统的逐步改进和壮大,故障率和稳定性也会日益增加,会暴露出更多的疑难杂症来。这使得项目更易导致建设失败概率大、成功率低。

可视化开发技术

概念。VJSP(Visual Java Server Pages)是一种创新的企业信息化和电商平台开发技术。VJSP是以JAVA语言为基础的B/S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是管理软件开发和应用平台建设的先进工具。它是Web开发平台和应用平台的二合一,功能与PB(PowerBuilder)有相似之处,但比PB强大很多。VJSP的可视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系统使用最频繁的四个方面:新建修改流程、数据库字段添加更改、报表设计、表单设计。

优势。能够快速部署信息化应用和快速实现业务配置。通过VJSP的可视化特征,用户采用鼠标直接拖曳方式进行开发,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先进底层设计实现灵活性,满足个性化。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的电子渠道项目采用了VJSP技术实现快速部署,运用VJSP的功能模块,快速搭建出了各个业务平台,在4个月内就完成了系统架构、配置、调研开发的工作,并且满足了电信个性化的需求。

将工作交给业务人员,减少IT压力。通过VJSP的可视化开发技术开发模块,运用内置的二百个功能模块,简单方便的操作使得业务人员也能参与到开发工作中,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IT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稳定性大幅提升。VJSP模块化的设计,让开发人员不用针对每一个企业进行重新开发。二百个功能模块,很多用户企业共同使用,一旦在使用中发现问题,也是共性问题的修正,一个等于修正所有用户系统,这样模块的Bug越来越少,模块越来越完美,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而提升。

高性价比的部署和低成本的维护。VJSP的模块积木化结构减少了IT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实现快速部署;而VJSP的可视化编辑便于用户操作,经过培训业务人员参与到部署和维护工作中去,大大降低了对开发人员数量和素质上的要求。这样无论前期部署成本还是后期维护成本都会大大降低,并且有效降低系统建设风险。使用VJSP进行功能化平台搭建,功能模块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替换、修改,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如有变化,IT无需对整个架构进行重新开发设计,能有效降低系统建设的风险。

可实现云计算部署。云计算已成为当今主流的技术,服务器数据整合,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效率。而VJSP也从底层支持云计算的部署,顺应现代技术潮流,从底层支持移动终端,方便用户使用。

应用场合。VJSP产品完全基于Web技术,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发历程,从2004年至2013年,实现了开发成果和用户应用相结合的并行机制。VJSP的研发宗旨是用科技提高生产力,用IT创造价值,帮助用户发展。VJSP系列解决方案应用场合包括很多方面。构建企业协同办公环境:帮助用户建立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电子化管理和存储文档,创新应用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通讯、存储和远程管理。构建知识仓库:帮助用户建立日常运作数据中心,积淀管理流程和行业秘决,实现知识库,指导生产和运营,简化知识传承方法和提高技能实现人才的快速复制。开发企业管理平台:VJSP的系统平台已经嵌有二百多功能模块,纵贯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平台内有CRM、ERP、SCM、HRM、OA等各种管理逻辑和应用并且支持数据互联互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选系统。构建电商平台:具有革新销售,快速提升营销能力,使企业获得并保持长期竞争力,降低产品销售和推广成本,是市场经济的竞技工具,是企业面向未来服务社会大量用户的基础。实现商务智能:VJSP提供各种管理模型的建模、数据抽取、清洗、图形展现等数据挖掘功能,帮助监控成本、效率等KPI关键指标,降低经营风险自动报警和自动控制,为决策者提供导航。建立社交门户:及时了解用户反应,回馈市场信息,监控竞争对手活动状况,把握商业机会,挖掘新的市场应用,从而实现微博、微信、论坛的商业价值。

VJSP经过了多年的企业信息化实践和发展过程,模块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物流备货和进销存一体化管理、市场推广及营销活动管理、财务电算化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产供销一体化的资源管理、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等。在项目实施交付过程中,VJSP从企业管理功能模块中提取需要的内容,通过可视化进行组合配置,搭建出需要的产品或平台并交付用户,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具体案例

经过十年的积累,VJSP已拥有齐全的解决方案。代表一为ECS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产品在线销售、在线支付、会员服务、促销策略以及物流备货和进销存一体化等管理。

代表二为CRM解决方案:建设以客户为核心的销售价值管理体系,以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的渠道策略,以销售目标监控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多渠道服务团队。

代表三为EAM解决方案:实现财务记账,成本核算的电算化,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反应速度。帮助监控和自动提醒财务关键数据,促进经营者有效控制风险。

代表四为OA协同办公解决方案:建立互联网协同办公信息化工作流,实现内部专业化分工电子审核,流程审批和知识共享,快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反应速度。

篇7

前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再走“适者生存”的道路已经落伍,“变者生存”才会成为市场的强者。企业信息化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升级,无数的企业实践证明信息化的实现对于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综合水平与国外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表现明显。如何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推企业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功能的认识

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做事方法和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形成。比如电子商务、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接连出现,它们都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开来的。信息化建设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机构重组、业务重组和管理重组把业务需求、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有机的联合在了一起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整合经营的办法。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据有较高的明确性和及时性,它对于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促进业务办理和管事程序的科学化以及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绩效的等重要作用。它不但使企业拥有了快捷的交流信息平台,而且为企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有诸多的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在国内成功的企业有Intel、思科、通用电气和华为、海尔、万科、TCL可看出,所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进入21世际的生存之本,是企业进入知识经济的通行证。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有些企业中还存在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清的问题,仍然把销售和管理停在传统模式中,对信息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即使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也能把企业做好。有的虽然提高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并未有效的运用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管理手段形同虚设,浪费严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相对来说有些昂贵,有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费用,既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都效果甚小。有的企业投入了信息化设备但是软件的配套措施不到位,造成投资比例严重失衡,并未给企业管理造成较大改观,反而是资金浪费严重。有的企业虽然施行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并没有或者比较缺乏相对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人才的缺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1.取得领导重视,消除认识误区

企业的领导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的领导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面子”问题,不是赶潮流,而是对管理进行有效提升的工具。企业应当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企业的信息化是个公司管理发生改变的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在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产生以下错误认识。认为计算机就是普普通通的电脑,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简简单单的买几台电脑就可以,认为信息化管理是能够马上看见成效的,认为信息化管理能就绝管理上的一切问题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2.加大资金投入,重视首期工作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力的证明了政府的引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当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企业要根据需求进行科学投资,避免浪费。在进行资金投入过程中要做好方案,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尤其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前必须做好调研工作,明确好企业的那些信息需要共享,那些信息需要保密,那些需要向外宣传和公布等,学习其它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队伍

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人员对本单位业务流程不了解,就很难定位企业的软件需求。在计算机专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计算机专业的新知识很难做到的。所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协调人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内部控制和管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做到对本单位的生产和管理任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与意见。在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之前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出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队伍。从中挑选优秀人员成为公司发展的骨干。

4.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

从目前来看,我们只针对中小企业而言,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应当具备以下特点。此软件应当具有较强的管理思想适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人才的缺乏企业选择软件应当谨慎,做好选择方便、实用性的。另一方面应当是中小企业资金有限,要选择价格合适的软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满足需求变化和工作效率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是所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产品在系统设计上必须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

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咨询;知识传承

近年来,国资委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及对集团企业的控制力,将信息化列为央企的重要考评指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成为摆在企业决策层面前的重要问题。在这个思路上,众多企业通过编制信息化规划来指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规划的有效编制又成为众多企业的难点,因此信息化咨询市场随之诞生。信息化的专业咨询人员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宽的思路、更广的视野。信息化咨询也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必经的阶段。

一、咨询的必要性

编制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参与是必要的。但仅仅是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来制定信息化规划,是不能满足信息化规划的编制要求的。企业自身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人员,他们对于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是非常熟悉的,但这熟悉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已有的业务模式、管理方法、流程过程等是适应并置身其中的,基本上很难摆脱固有思维的局限。另外一方面是现有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于倚重年轻人,尤其是没有信息化实施与维护经验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需要具备丰富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因此信息化规划的制定,需要借助外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职业化的专业人才。

二、咨询转变企业的信息化观念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高层对于信息化的理解是有限的,虽然偶有认识先进的企业高层,也限于对信息化观念的系统认识不全面,而对信息化的建设显得信心不足。很多的企业高层基于信息化思路也就是“项目可以上、资金可以给、支持可以做、权力可以放”,这种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对基于企业战略的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无法深度的管控,扮演的角色始终是信息化的一个局外人。现今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但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组成结构以及如何支撑企业战略,大部分的企业高层则没有完整的思路。这种情况下,掌握企业战略下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核心要素。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认同上,不管是信息系统厂商、专家学者还是企业自身信息化人员,均是以面向利益的方式来宣传信息化的成效。这种方式在经过多少次、多少年的反复宣传后,带给企业高层的则是固化的思维。这种思维一旦树立,就会导致企业高层忽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更重要的业务流程的梳理、管理方式的改变,及其面临的难点。而这些东西正是信息化建设当中对企业冲击最大的。企业高层的精力此时也会被束缚于实施中产生问题的调整与解决,而不能完全面向企业的战略、企业的长远,况且企业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基本都是难以短时间内很好解决的。

总之在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及其建设中,企业的高层、中层和普通的员工,都会在信息化的观念上产生很多的盲点。它们始终萦绕在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当中,随之导致了众多企业的信息化的失败或不成功。观念转变的最好方式就是邀请专业的咨询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信息化知识的传承和知识转移。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可以将更完整的、准确的观念传递给企业人员,让企业高层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破除信息化观念的盲点。而信息化知识的传承和知识转移,则是在专业咨询人员的咨询过程中,通过企业自身与咨询人员的互动,实现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方法论的传递,让企业人员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专业咨询的存在,才使得企业人员转变信息化观念,有效破除信息化观念的盲点。

三、咨询中企业自身的作用

咨询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帮助,便是调研与分析已有信息化资源,串联与梳理分散、孤立于企业不同环节的信息化资源,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编制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或发展战略。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的相关人员也必须参与其中,包括企业高层、核心部门中层、信息技术人员等。咨询人员在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的编制过程中,会通过自身的经验,将信息化团队的建队思想、组织配置,传递给企业人员,让企业人员首先清晰自身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通过编制过程中的言传身教,让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懂得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编制的整套方法论和知识体系,懂得如何调研与分析企业现有业务、现有流程、现有管理思想与方法,懂得信息化如何支撑企业的战略。

但在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编制过程中,咨询人员只是辅助者的身份出现,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企业自身的人员。在信息化规划及战略的实施中,是企业自身人员在付诸实施、在具体推进,只有参与整个咨询过程的企业人员才能更清晰信息化的战略,懂得其内涵,知道如何去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尤其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只有他们参与咨询过程后,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才不会演变为纯技术方案,也只有这些高层的参与,才会在后续的实施与推动中,使得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虽然咨询人员起的是辅助作用,但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优秀咨询人员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咨询人员作为企业外部人员,不会陷身于企业现有的各种具体问题,而是以高宽的思路、更广的视野来分析企业,能够直接以企业的战略及未来发展为目标,编制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这些是企业自身人员无法做到的。

四、咨询人员的专业性

优秀的咨询人员,必定具有丰富的信息化实施与建设经验,也同时具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具备非常强的分析企业现状的能力,具备非常强的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这种人才是企业自身无法造就的。他们透过现象看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本质问题,编制基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或发展战略,同时需要承担这种研究结果所涵盖的相应责任。

五、咨询的知识传承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编制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对于企业来讲,面对这种情况不可能每次到邀请咨询人员进行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自身信息化技术人员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这种修正与完善。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和企业自身都必须意识到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整套知识体系,需要传承给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但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灌输,应是通过咨询人员的工作过程,对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方式、良好习惯、信息化知识的潜移默化,实现知识的平滑传授。企业信息化咨询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技术人员知识培训与能力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帮助企业信息化技术人员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现有管理方式的再认识与再分析的过程。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次组织机构的调整、管理方式的提升、发展战略的调整,都会产生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战略修正与完善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真正起作用的便成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他们接受了咨询人员的知识传承。他们通过接受的知识,担负起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发展战略的修正与完善工作。他们接受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在修正与完善工作中,更好的形成团队,更好的协同工作,更好的与业务人员沟通与协调。

六、结束语

对于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提升发展的企业来讲,信息化咨询是非常必要的。它仿佛是一面镜子,让企业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转变信息化的旧有观念,破除信息化建设的盲点,了解到企业自身的优势与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它能够帮助企业梳理现有业务和流程,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的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可能造成的损失,使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目标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武玲玲,刘晓松.浅谈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 2006(11).20~21

[2]周聃. 咨询公司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3.5~13

篇9

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企业应根据当前业务现状及发展规划制定总体战略[1],指导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企业总体战略包括智能战略、业务战略、产品战略及营销战略等。企业信息化战略也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是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的人物、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策略、措施的总称,是总体战略的技术支撑。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企业根据内外市场环境提出信息化战略;部署实施自身的IT架构,支持本企业业务模式的顺利开展,进而达到企业战略制定的总体目标。同时,业务现状、开展模式及发展规划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基础,从业务、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决定了本企业的IT架构,从而逐步实现信息化战略的目标,为达到总体战略提供软硬件平台支撑。

2长远发展目标

由于企业信息化[2]是企业以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为基础,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全过程,同时企业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中,因此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考虑其长远发展目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经济竞争环境。在进行需求调研时,不仅要分析企业的业务现状,还需要考虑企业级更宏观的业务发展方向。只有充分结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深入梳理企业业务发展模式,企业信息化规划才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长远利益。

3管理信息化与业务信息化并行

一个完善的企业往往由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构成。管理部门负责整合企业资源,建立标准化制度管理体系,为业务部门提供管理支持和服务;业务部门遵循管理制度,完成企业业务发展指标,为管理部门提供经济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在企业成立及发展的各个阶段缺一不可。然而,在信息化规划过程中,企业往往注重业务需求的信息化,易忽略管理部门日常办公的需求,导致分别以业务和管理为重的两大阵营协调沟通过程中频频出现冲突,不仅降低了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打破了融洽的工作环境和协作平台,更不利于业务的正常开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规划其信息化提升方案及长远目标时,需兼顾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共同诉求,,打造适用于全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以实现管理信息化[3]与业务信息化共同发展的目的,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的开展实现。

4培训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包括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梳理、网络设备的部署、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还应包括职工信息化意识与应用技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员工不能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平台使用方法,即使本企业信息化平台非常完善,也发挥不出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因此,企业在部署其信息化平台的同时,需加强对全体职工网络及信息化相关认识的关注与培训工作,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才能充分发挥软硬件平台的功效,为增强信息化效益、打造信息化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5可扩容性与可延展性

随着现代社会以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4]的不断提高,各企业已经成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及网络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促使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业务变革,并及时动态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必须随着业务发展的改变而不断更新,以适应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业务往来的动态变化及管理制度的及时变更。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业务模式会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开辟全新的业务领域,因此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应具备可扩容性,即在原有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一定规则增加其他功能。同时本企业在业务现状的基础上必然会加强对本领域业务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因此企业在信息化规划时也需认真斟酌信息化平台的可延展性,为后期信息化平台的更新和升级预留出灵活的接口,保障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信息平台延展能力,为企业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的团队建设

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部署是本企业提升其信息化水平的第一步,只是解决了网络平台的“有无”问题。要保证该平台的顺利运行,企业必须具有一批技术娴熟的系统运行与维护人员。软硬件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故障,诸如硬件设备更新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的兼容问题等,需要专业人员的从旁协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系统管理人员对用户标识符进行配置、增加、删除及权限授权划分等操作;随着信息化平台的投入运行,也需要对系统日常运行状况及时进行评估,以便在系统发生重大故障前采取应急措施,将系统故障带来的企业损失降低到最小;完成系统定期的风险评估工作,完善本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来自其他网络或终端的恶意攻击,并制定信息化平善及发展方向,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平稳升级与业务的顺利开展。

7结语

篇10

关键词:办公系统 信息化建设 费用控制

概述:伴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的功能越发变得强大。总体上讲,它是指一切可满足于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型的、能够提高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共享、流转处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用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它是动态的,而非孤立存在,与企事业单位其它各类管理系统密切相关、有机整合,其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1.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办公系统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有序、科学、合理发展思路的实施,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导性作用。通过对企业外部、内部信息的有效采集、科学分析、科学决策和合理使用,有效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完成企业振兴发展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宣钢公司办公室从工作需求驱动出发,为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公司集中一贯制管理要求,以公司“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托,围绕办公系统功能和职责定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逐步优化完善各类业务管理与费用审批流程,努力实现办公室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信息化、规范化、简单化。

2.公司办公系统业务描述及愿景

公司办公室日常主要工作是处理办公费用审核、公文处理以及公司级会议的通知、会务组织安排等。费用项目为:办公用品费、印刷费、会议费、差旅费、公务用车费、生活后勤物业管理费等。传统模式下,办公用品审批业务和印刷费用管理在计划申请、划价、审批、结算采取纸制审批,每笔业务明细报表条目多达百余项,采用人工结算费用,难以实时查询、控制,且各单位某阶段、全年度产生费用的统计工作量十分繁重。此外,各单位审批环节形式各异,不便于统一管控。因费用项目繁杂和管理幅度大,日渐成为办公系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事实证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可以有效推进业务处理功能、节约控制费用,使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及费用管理达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进而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能合理控制各类计划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审批流程,避免在各种费用发生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现随时查询提取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目的,公司办公室进一步提出了推进OA建设的管理诉求,通过采取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各种业务及费用进行管控。

3.构建和完善办公信息化系统,助推企业管控水平升级

3.1明晰工作需求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

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管理团队提出了“业务需求驱动、先进技术引导”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原则,目的是让业务部门和关键用户唱主角。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办公系统管理人员与各二级单位的业务主办、自动化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项目研发,以实际需求带动项目的整体实施,保证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既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又能促进公司经营管理需要。

例如在探索印刷品管理系统时,为能最大程度地改进和避免传统管理模式出现的弊端和漏洞,公司办公室对印刷品消耗量大、费用发生额较大的主体厂及与印刷厂、财务处等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初步掌握主体厂印刷品管理现状,摸清各单位印刷品现行的管理程序,最终制定出印刷品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最优方案。

3.2深入剖析,科学探索适合不同业务需求的系统功能

一是充分利用原有OA办公系统平台。根据各部门具体业务,把过去依靠纸制单据流转的多种业务一并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例如:办公用品管理系统、印刷品管理系统、招待费管理系统、用车费用结算系统、办公及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等。

二是进一步优化公文管理审批流程。由办公室牵头,对各单位、各部门的通用发文、会议纪要等公文流转流程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各部门需要按公司要求梳理、优化本部门相关公文流程,以达到精细、规范、高效的管理目标,例如:公文管理、会议通知、规章制度查阅等。

三是实施信息化项目,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新建的信息化系统是以ERP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为基础,并且与原有系统无缝集成,力求改动最小化,以保护原有信息化投资。如OA办公信息网络在宣钢已成熟运用,OA网使用用户较多,操作方便,增删可控,在2008年升级后,功能进一步增强,设计审批流程不仅不会在费用上造成负担而且能够满足日常办公需要。方案确定后,办公室会同自动化公司、ERP项目部对办公室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环节进行业务对接和技术支持。

3.3强化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水平

办公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流程、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内外环境和信息技术,直接面对各单位的综合办公室及各业务部门,需全员参与。只有使用者真正认识到它给企业管理带来的益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统一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员工的现代化管理观念,是搞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思想基础。

公司办公室从客观需求出发,基于企业信息化不同建设时期的特点,对企业管理层和操作层进行全方位的提高理念、转变思想、统一认识的培训。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特点,采用理论原理与实际方法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把培训工作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真正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和参与意识。得益于领导重视和员工响应,为办公系统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