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床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数控技术的特点
在机械行业传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同时,物力的消耗也是比较大的,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这对生产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安全系数还比较低。当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比较多时,产品的质量就会的不到良好的保证,相反,如果想保证产品的质量,那么数量上就无法保证,质量和数量无法兼得,最终造成产能比较低。
1.2促使机械行业进行创新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机械行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其生产工艺,以便于使生产出来的机械产品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在机械行业的发展史上,数控技术的应用是行业的一次创新,通过数控技术,使得机械生产的过程完美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这样一来,机械行业所具备的生产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数控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形式为程序代码,因此,通过不同的程序代码,实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机械行业在应用数控技术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数控技术的作用,机械行业就会进行创新。
1.3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增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机械行业的生产面临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那么机械行业的生产水平就会变得十分的落后,最终被社会淘汰,但是在应用了数控技术之后,机械行业的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生产方式和生产工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机械行业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数控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数控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2.1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我国的幅员辽阔,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储藏了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煤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是其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煤机企业来说,设备所具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那么其所具备的工业水平就会越来越高,当工业水平比较高时,煤机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会得到显著地提升,进而促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最终实现长久发展。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时,受到生产环境的限制,大型的机床设备并不适合使用,但是添置新的设备并不是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煤矿企业可以以现有的机床设备为基础,对其进行加工改装,改装成适合煤炭开采的设备,从而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
2.2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与汽车行业相关连的企业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在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控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提升了零部件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汽车制造所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及需求,汽车制造业向着精密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进行汽车生产的过程中,激光数控监测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升了各零部件的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汽车的质量。
2.3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机械设备是正常生产的保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其所具备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传统的人工操作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因此,就必须要引进自动化技术来实现自动化生产。工业生产应用了数控技术之后,现代化的生产要求被很好地满足,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提示了生产的效率,另外,过去的人工操作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威胁比较大,数控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良好的保证。
2.4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
对于机械行业来说,机械设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机械设备,那么机械行业的生产将会无法进行,机械行业在应用了数控技术之后,数字化及自动化都得以实现,进而促进了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数控机床设备具有很好地控制能力,这是机械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所谓数控机床设备,是指将数控技术应用在机床上,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代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产品生产会具有各类数据,代码将其存储在介质中,进而发出指令,完成产品生产。
3结论
篇2
关键词:设计制造 自动化 产品 发展 方向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04-01
1机械自动化的概述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机械自动化是最早出现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机械生产 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由此延伸出了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符合设计原则
2.1 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
机械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必须要满足人们的需要,至少要具备一个核心功能,将信息和能量进行必要的转换之后变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和能量。机械自动化系统将产品和技术融为一体,从设计、制造到功能,形成完整的机械自动化系统。
2.2 利用先进技术
各种先进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无论是产品还是系统,其所具备的功能依然要以技术为主,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现代机械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2.2.1 各种加工设备
通过加工和处理过程改变有的形态,增加输出物质或产品的功能,如机床、各种加工设备等现代机械。
2.2.2 能量转换机械
动力机主要是以能量的转换为主,如电动机、水轮机、内燃机等各种能量转换机械。
2.2.3 信息处理机械
将输入信息经过处理后输出所需信息,常见的信息处理机械主要有计算机、传真机等各种办公用设备。以信息处理为主的机械称为信息机,用来传递人们所需的直观信息,如图像、文字等。
2.2.4 其他功能的机械
只有充分了解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才能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不同用途的机械具备不同的运动方式,这充分说明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空间很大,根据人们的创新和设计,未来的机械自动化内容会更加丰满完善。而这一切依然需要强大的技术做支撑,并做出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规划。
3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势
机械自动化技术具备强大的功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颠覆了传统机电产品的地位,这种优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1改善生产的劳动条件
机械自动化技术使工业自动化程度增高,不但改善了劳动条件,还改善了劳动强度,优化了员工的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3.2使用安全性提高
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与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自动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寿命得到了延长。
3.3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机械自动化产品跳出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应变能力较强。
3.4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节约一次和二次能源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机械自动化产品通过采用低能耗驱动机构,最佳的调节控制,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自动化系统的许多功能一方面从机械系统转移到微电子、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从硬件系统转移到软件系统,从而使得机械自动化产品系统朝着轻小型方向发展,减少了材料消耗。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现状,机械自动化发展已经有了近百年,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机械行业对相关行业的适应性,并且随着计算机的使用,机械自动化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分布不均匀,并且很大的程度上还是采用手工代替机械自动化,不能发展到一个很好的高度。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自动化装备上、数量上、质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于我们的机械自动化,不能单靠个人,单个企业,这是一个长远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来实现最终的目标。并且对于机械自动化方面,工艺也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工艺的选择上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精密加工,纳米加工,激光加工等新型加工方法,普及还不是很高。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4.1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交叉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现代化机械设备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4.2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的重要标志,也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把冷冰冰的机器变得智能化,运用各种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使其具备类似人的智能来处理问题。
4.3 网络化
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许多机械自动化产品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因此机械自动化产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亦是一种必然。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设计人员应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创造出更加卓越的新型产品,造福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苏秦,王刊良,孙静春.敏捷制造环境下的产品模块化[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1(04).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机械制造 机械管理
一、引言
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日益深入。尤其是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当中,计算机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创新辅助技术,促进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扩展到与机械制造与管理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以及生产环节当中。在国内的一些较为有名气和规模的机械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及促进企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保障。
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比起其他的集中性制造行业,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是一种离散程度较高的行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生产设备同时具有集加工和包装配送的功能和性质。由于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械产品种类比较复杂,而且在构件的结构以及生产工艺上都有着一套特定的步骤以及生产流程。其中还要涉及到所需的机械加工设施以及器具等。这就给机械企业部门提出了这么一个技术要求。就是在新的机械制造和管理中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加工设备上也要同时具备一定的质量。那么,根据机械工业的种种特殊要求,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机械的制造与管理中。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网络数据库组成的信息集成。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第一阶段的发展基础上,由机械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经营以及贸易过程中所构成的贸易集成。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制造与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行业间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而难以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都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从而给机械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
(一)机械装配程序不完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制造与管理是一个工程量巨大而且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很多的机械企业单位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机械的正常的装配步骤以及正常流程。并且,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进行机械设备的交接过程中,并没能很好的进行协调等工作,导致了这样的一种不良状况的出现:一些已经出现损坏或者是需要维修的机械设备没能及时被交接单位发现并进行检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投入高负荷的作业环境中,机械设备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就会给机械的制造与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对于一些维修无效,需要重新购买的机械设备,企业没能很好的查出需要负此责任的单位,给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了资金的漏洞,也给企业单位的资金存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混乱,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机械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对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意义认识不足
机械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引入意义认识不足的,其只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对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的机械设备的创新意识不强。要知道,国内大多数的机械单位都是属于中小规模的。引入计算机这一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于机械企业来说,在技术上接受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就更加深入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意义不被重视,是机械制造与管理领域的一大瓶颈。
(三)缺乏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
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为了一味追求眼前比较短暂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机械产品在制造和管理过程中的保养以及维护。虽然说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得机械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企业单位就可以忽视机械生产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了。在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企业急功求成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长期超负荷的作业状态,不仅给作业人员带来高强度的工作,还会导致机械设备的质量的不到有效的保障。
四、相关的建议以及应对措施
(一)培养机械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
近几年来,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国内大部分的机械企业都开始设立了自己的机械管理部门。并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机械制造与管理的人才。然而由于受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机械管理部门存在着人员流动方向极其不稳定。因此,机械企业虽然建立了这种所谓的机务管理部门,但是该部门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应用发挥的作用不大。对于这种情形,相关的机械企业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然后对部门或者单位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机械企业在这方面的培训欠缺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培训授课。举个例子,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机械企业可以向学员授教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就此展开其应用现状是什么。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可以对学员解释一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步骤等。另外,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机械企业可以灵活安排培训的时间以及地点。由于不同的企业员工对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认识尚且不足,那么相关的培训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让员工认识并掌握机械在制造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机械制造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完善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
一个完整的机械装配程序对于一个机械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转,就必需要具备一个健全的机械装配程序。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计算机技术操作人员的欠缺,以及一些机械设备在制作与管理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设备的设计设计上,或者是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外皮磨损老化等缺陷,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相关的工作人员欠缺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导致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没能具备一套较为完备的程序以及操作系统。对此,机械企业应该有的放矢,采取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企业的应用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的流程能够顺利进行,机械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对策,来达到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准确的计算机测验以及数据记录,总结出有效的设备数据信息,从而帮助专业人员准确判断出机械设备的问题,以此维持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正常工作秩序的进行,提高整个机械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实质上就是一种机械企业创新意识的有效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与管理有着非同小可的发展意义。尤其对于一些数控技术来说,不仅成功摆脱了传统的数控机床的制作工艺,而且还有效帮助机械企业避免了不少人为作业所出现的失误,为机械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机械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么一个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对机械的制造与管理起到一个十分科学并且合理的管控作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加趋向于一个井然有序的生产运作流程。通过加强企业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在机械行业的进一步融入程度,还可以提高机械企业在机械需求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并改进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性能?正是这类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帮助企业实现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层面。在平时的机械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向一些较为闻名的机械生产国家学习并借鉴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德国的机械行业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对象。通过借鉴他们的生产以及管理的行业经验,总结出规律,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在机械行业市场的力量。
五、结论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当代机械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计算机技术因为拥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操控功能,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机械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是推动了整个机械行业的有力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与管理的过程中,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相关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以及企业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切实为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波;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7年06期
[2]秦鹏;平面盘型凸轮机构智能设计和仿真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3]周新建;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一代制造模式──敏捷制造[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篇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副会长 高勇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建于1998年,主营业务为高档羊绒面料、染整机械装备及数控机床制造。公司成立之初是专业生产粗纺、半精纺面料的企业,多年来始终把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国际品牌放在首位,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后,公司又将版图扩张至印染机械行业,并且再一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康平纳从面料到纺机,一次又一次缔造传奇,受到整个纺织行业的高度关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评价其为“康平纳模式”,究竟康平纳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康平纳模式”又该怎样解读?本刊记者专访了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队范,深度剖析了康平纳成功转型至印染机械行业背后的关键点。
中心点:装备与工艺的有机结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五年前就在行业内提出:“中国印染装备的制造水平并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差,但却老是跟不上需求,其最大的根源就在于装备和工艺的结合出了问题。”行业内做设备的人不完全了解纺织工艺,负责纺织工艺的人又不懂设备,这样的现象使得中国的印染装备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此,康平纳陈董感慨良多,他坦言:“在长期从事毛纺面料生产的过程中,我们整个团队都体会到要想提升毛纺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必须更新装备,尤其是纺织染整装备。2003年公司从德国、意大利、英国引进了世界先进染整设备,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搭建了国内毛粗纺行业最高水平的装备平台。在更新公司纺织染整装备的过程中,通过出国考察和比较,我们看到了中国纺机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深刻了解到设备工艺的先进与否对于下游产品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投入是满足企业产品升级的最大需求。”
作为一个面料企业,康平纳在长期从事高档面料的研制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染整生产经验,对制约产品质量的行业共性问题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在纺机研制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技术点,从市场的角度分析生产什么样的面料需要什么样的机器,深知纺织新品种的加工特点和印染新工艺对机械、电气、自控的要求。陈董介绍:“我们凭借自己对工艺的独到见解,确保开发研制生产的设备首先要保证满足所加工印染产品的工艺质量要求,再者更加注重的是性价比、可靠性、稳定性,同时要求设备尽可能多适应一些工艺的变化,做到一机多用,另外还要做到操作方便、直观,可维护性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康平纳开发出的新设备,一定会先在自己企业的生产线试运行,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设备的性能,使其达到最佳效果,真正确保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的有机结合。
助推点:利用优势资源坚持产学研结合
纺织新材料、染整新工艺、染整装备是一个涉及纺织、印染、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现代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凭一己之力显然不太现实。陈董清楚的认识到康平纳在技术力量、知识领域以及研发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局限性,决定借助“外力”走产学研合作道路,集团先后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技术层次高、实验设备先进、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吸引先进科技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切实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2002年起,康平纳就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联合承担了两项国家863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10月通过了863专家组的验收,研制的高精度大范围自动配料称送系统与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为了实现863项目的产业化,2006年康平纳又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共建现代纺织染整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此陈董坦言:“公司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合作为公司的染整设备研制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后续服务打造了平台。”
产学研的合作是很多依靠技术创新企业所选择的道路,但是在发展中往往存在种种矛盾,科研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但是有些企业往往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最终的合作搁浅。康平纳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了已经七个年头,陈董说道:“在前期研究阶段确实是看不到经济效益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我们互助互信,相信双方的实力,愿意为此投资,我们相信这样的合作、这样的投资是双赢的。事实也证明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确实把他们的研究优势和我们企业的工艺有机结合,通过双方的精诚合作、协同创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陈董还谈到:“科研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纺织行业的科研机构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科研机构相对较为薄弱,因此,纺织行业急需加强各级科研机构建设,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康平纳集团近年来也非常重视各类研发机构的建设工作,目前已拥有“山东纺织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首批院士工作站”和“山东省现代数字化染整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四个省级研发机构,还有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成立的“纺织染整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与青岛大学联合成立的“染整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突破点: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谈到近几年康平纳遇到的最大困难时,陈董说出两个字“人才”,以人为本,人才是一个企业不断持续进步的有力保障。陈董说:“这些年公司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梯队建设、后备人才储备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业技术更新及终端多领域应用不断创新的需要。”
康平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积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引聘培养、借助外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陈董介绍了近年来康平纳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首先是通过大专院校,引聘培养专业人才;二是高薪引聘高科技人才,公司先后从意大利、日本、北京、上海等国家和地区引进数位纺织专家和机械专家。三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培养引进人才,双方在进行技术合作的同时,建立了稳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目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以单忠德博士为首的3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常年在康平纳,与一线技术骨干进行研究开发;青岛大学的徐维敬教授常住康平纳,与公司的研发人员一起进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与设备工艺的有机结合工作。他们的加入带动了企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康平纳的技术力量更加增强,工艺更加合理、管理水平更加提高。除此之外,公司还会派出优秀人员前往合作院校进行培训学习。2012年5月10日山东大学在康平纳设立了“山东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科学技术研发、科研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不但为企业解决未来人才短缺问题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高校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起到了有利保障。
近几年来康平纳不惜余力的吸引高科技人才,始终坚持实施人才战略,用优势产业聚集人才,用高科技项目吸收人才,用事业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留住人才,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人才成长创业的载体平台,引导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建功立业,实现企业、个人的双赢目标。
延续精彩 创造辉煌
康平纳围绕自身对纺织工艺的全面理解,结合产学研合作方式,大力引进人才。通过近十年的创新建设,集团在现代纺织数控化染整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自行设计制造出国内首台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成套技术与装备(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生产线)、智能化微波干燥机、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双面湿刷定型机、染料自动计量系统等多台套设备。其中智能化微波干燥机是国际上首次将微波烘干技术应用于纺织上,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设备是国际首条全自动染色生产线,成为染整行业未来装备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有力竞争产品,经鉴定智能化微波烘干技术及设备和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技术与装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余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有力地促进了纺织染整行业技术进步。符合国家纺织产业振兴规划要求,有两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重点项目,成为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为促进纺织染整行业产业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康平纳今天取得的成就,陈董,一个实实在在的山东汉子感恩的说道:“康平纳做到现在,离不开国家各部委领导和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记得我们当初刚有想法打算转型做纺机时,就先向行业有关领导做了汇报。行业领导帮助我们分析了行业形势和今后发展前景,对康平纳转型做纺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公司加快步伐,抓紧落实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强机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