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管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经费管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经费管理总结

篇1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经费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资金渠道也呈多元化趋势,高校科研经费就是其中之一。高校科研经费是指用于高校发展科研事业的费用,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政府赞助,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民间组织、企业、基金会等的赞助支持。高校科研经费又分为横向科研经费与纵向科研经费两种。横向科研经费一般是社会或企业提供的项目科研经费并制定了经费的使用范围、用途、开支标准控制等。纵向科研经费则是国家政府直接拨款资助某一个或多个项目的经费,根据批复的开支比例及预算范围使用经费。这两种科研经费在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在高校的总资金比例中,科研经费比重越来越大。科研经费的增长在促进高校科研力量、提升内涵建设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结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研经费的预算不科学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不科学主要表现为经费预算不合理、模糊化、不够精细。在科研立项时,缺乏严谨的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且易受项目申请人及项目评委的主观影响。这导致经费无法真实反映项目的预期科研成果。一些经费的分配不合理,如给予专家教学的科研经费可能是普通教师的几十倍,造成一些项目经费过多,而一些项目经费却非常紧缺。另外,科研经费预算模糊化、粗略化表现为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支出粗略,很少按照季度、年度进行精细化的预算,极易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并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有些项目已经完成,但经费结余迟迟不动,有些项目还未完成,经费已经套现。这种缺乏科学合理性的预算机制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

2.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脱节现象严重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科研经费由该校的财务部和科技处共同管理。财务部门主要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如科研经费的审核、报销、预算、支出、统计等相关工作。科技处则主要负责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的科研项目,如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合同、验收、统计成果等。两个管理部门的管理系统各自独立,加上部门间缺乏配合和沟通,科研经费管理难以对项目进程进行控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科研处一般多看重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研究成果,而忽略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如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等,而财务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科研经费是否安排到位、经费使用情况等,对科研经费运营的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造成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严重脱节的现象。

3.科研经费的核算不合理

财务人员在核算科研经费的成本时,往往将科研人员的费用及间接产生的费用算在成本之外。另外,很多学校还将科研过程中使用的房屋、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水电等费用排除在科研经费成本之外。进行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没有向学校缴纳相应的费用,而将这部分费用作为学校事业费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的教育成本,也无法真实反映科研活动的实际效益。

4.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在科研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提出对科研管理进行监督的审计方法。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科学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高校经费的结题审议及科研效益分析不到位,导致学校的审计部门难以发挥监督作用,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层出不穷。例如,有些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科研经费是自身争取来的,因此如何支配是自己的问题,与其他人无关。一些财务人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其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一些科研人员也因此进行违规操作,将个人的日常开支,包括家庭开支费用都作为科研经费来报销。有些甚至将项目经费作为个人的收入,放入自己的腰包。科研经费腐败案件的频频发生提醒着相关部门应对科研经费加大监管力度。

5.对科研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规范

一些高校对科研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重视,在购买、使用、处置这些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造成科研经费不同程度的流失和浪费。虽然也有相关规定要求这些固定资产必须入库,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真正实现。一些学校利用科研经费购买固定资产后,要求办理入库手续,由于对这些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力度不够,很多时候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固定资产就会被科研人员私自占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另外,在购买固定资产时也存在多种问题。有些项目的研究可以使用相同的设备仪器,但由于设备仪器不属于同一部门而不能共享,从而导致重复购买相同的固定资产,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一些科研人员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对设备仪器缺乏必要的保管和爱护意识,也会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

二、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势在必行,具体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已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长,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样化,经费数额同时大幅上升,但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环节现却也成为学术腐败的产生地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2011)指出个别高校出现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甚至违法违纪行为。《通知》要求各高校尽快制订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和办法。科研经费是科研活动消耗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所表现出来的最终货币形式, “管理服务”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英国,最初用于物业管理服务,收取一定比例费用,具有社会化、专业化、收益性特征。现转变并广泛适用于各类企、事业、机关单位既是管理又是服务的工作定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服务为最大程度上实现科研目标,而在项目全过程布置的系统行为,贯穿科研经费为主线的项目全程协助、指导、监督等,包含对科研经费需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与服务。

在当前外部政策新形式要求与高职科研自身突围发展共同作用下,本文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服务现状、与普通高校有何区别展开分析,以尝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能力,继而推进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的良性循环。

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是以项目合同为依据,严格执行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经费预算,预算经审查通过即成为合同经费执行的根本依据。科研经费预算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大类。德国高校的科研经费98.0%来自州政府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由课题负责人管理支配。科研经费结余划入该课题负责人的下一年度经费中,如超过总数l一5%的结余则收回。德国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包括人员成本、消耗成本、运行成本、仪器设备成本、用房成本等。拨付方式分为直接资金和一般资金。英国大学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和科研项目资助者。后者主要包括研究委员会、慈善机构、企业和欧盟等,为大学教师提供具体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成本核算按照标准方法,包括:直接发生成本、直接分配成本、间接成本。日本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民间投资,科研成本主要是支付人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科研设备等。人员经费占的比重最大。日本政府制定了防止公共研究经费不正当使用的措施及研究机构公共研究费管理监督指南,并且每年面向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修订和科研经费手册。

二、国内本科院校研究现状:郝立纺、聂占五(2004)认为,加强科研成本管理是实现节支增收、增强科研单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黄爱华(2005)针对高校科研结余经费管理提出完善科研财务管理办法,鼓励奖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孙玉霞(2006)分析了高校管理部门与课题组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上的差异,强调要理顺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课题组三者的关系。蒋业香(2009)提出开发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牛述芳(2010)阐述了科研经费报销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提出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亲自领导,明确学校各相关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

三、国内职业院校开展科研经费研究现状:根据对《中国知网》的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中,关键词含“职业院校”、“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研究经费”的期刊论文为4篇,吴丹总结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单笔金额小、科研能力薄弱、配套经费能力不强等特点;陈艳(2008)分析高职院校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足的原因,建议加大财经法规宣传等对策完善管理;陈霞(2008)例举了当地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已快速增长实际数据,针对存在重经费争取,轻后续管理等问题提出建议;钱瑛阐述了高职院校严格科研经费管理和推进科研快速发展的矛盾,提出要制定制度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

小结:“职教发展,科研先行”,而制约科研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资金。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 高职院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校企合作中成为科技应用和技能推广的“中转站”;为科教兴农服务面向“三农”; 具有科研项目区域性,科研成果鲜明应用性,科研工作灵活性等特征。西方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在长期发展中已形成规范制度;国内本科院校研究者已尝试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以解决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某些方面问题的相关对策;相比之下,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研究极少。

对策: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服务的研究,既是适应科研经费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又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制。通过研究与分析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服务体系,有效地管理与服务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经费配置、经费结余的全过程指导,为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提供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经费支出的效率和效果等参考性指标,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性,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究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W·布什威.高等院校科研管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徐元俊.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刘爱军,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

[5]李晓轩.阿儒涵.肖小溪:英国科研项目全经济成本核算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186

篇3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 经费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发展不断重视,对于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也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是科研院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单位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通过结合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梳理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降低了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农业科研项目具有周期长、季节性以及回报慢等特点,使得农业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很难实现对于整个项目的全面覆盖和全程考虑,这就会导致项目预算编制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的问题存在,并且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在实施过程中与业务相脱节。从预算编制参与者角度来看,项目预算编制都是由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组成员进行编制的,财务人员参与编制审核的都较少,而由于课题组成员缺乏相关财务知识,使得财务编制的盲目性较大。

(二)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不协调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由课题组成员完成,而财务部门对于项目负有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核算职能,单位财务部门对于科研活动的实际操作和实施过程并不了解,仅仅是依靠对于有关单据的会计审核,这就造成了项目经费的运行和监管很难维护,从目前的项目经费管理实际看,科研项目组往往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和财务部门达成统一的意见,这就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很难沟通,导致经费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项目经费挤占和挪用现象明显

由于资金的使用随意性较大,就导致了项目开支存在超范围和超支出现象,一些项目经费不到位,就从另外一些项目进行填补,造成了经费管理混乱,不能够按照经费编制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资金,部分单位为了套取资金,改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用途,套取国家资金,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存在着资金浪费使用,项目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

(四)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的绩效考评是判断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而从实施情况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效果较差,虽然一些科研项目有考核,但是评价不完善,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未能从科研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去评价项目的实施质量,这种效益和效率无法明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也体现了整个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

二、增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建议

(一)创新经费动态监管,强化预算编制作用

科研项目经费随着项目的实施应该进行动态的调整,在立项阶段对于预算审核要留有调整空间,在预算执行阶段,可以在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对于项目执行的控制力,并且加强科研项目课题组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从而更好的编制财务预算,提高整个科研项目的资金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数据也为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数据支撑。

(二)强化项目过程控制,增强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项目从立项开始就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从财务管理系统中,就需要对于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并在预算执行阶段,从财务系统中生成的预算收入、支出的实际执行数以及经费的结余,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而这个过程控制需要各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保障科研经费合理支出

从经费使用现状看,部分单位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经费当年必须花完,如果不花完就要被收回,这主要是由于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现在已经明确规定了如果项目经费未使用完,则对于未完成项目经费进行年度结存经费,并下一年接着使用,这一部分资金需要进行财务上报审批,并由财务部门认定方可继续使用。除此之外,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在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要加强对于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核算,防止出现占用和挪用科研经费的现状,把资金的使用状况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中去,提高资金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在对于科研经费的审计越来越强,这也反映了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种现状,农业科研院所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不断总结经费使用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运行实际,加强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绩效考核的量化管理,并形成激励和奖惩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课题组的财务管理积极性,促进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的动态管理,对于编制项目会计报表,财务信息披露到项目资金决算,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带动资金使用的效率提高。

三、结束语

农业科研项目财务故那里是政策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项目配合,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在新形势下要认清科研环境,落实财务管理,实现工作的高效性,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建新,郭媛嫣.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

篇4

绪 论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逐步贯彻落实,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承担的科技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规模也迅速扩大。2000年,全国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共获得科技经费142.6亿元,到2012年则达到了1 030.2亿元,年均增长17.9%。伴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高速增长,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科研腐败案件时有发生,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教育部于2012年12月针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了“三个文件”①,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明确科研活动行为准则,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研行为规范化;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三是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上述文件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将各项政策要求细化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仍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着眼,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基本要求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基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指引下,对高校科研活动这一业务领域所进行的全过程管理。是为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科研活动的经济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活动比较复杂,涉及科研、财务、资产等多个业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关键是要做好五个主要业务单元的控制活动,即科研经费预算业务控制、科研经费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和科研合同控制。按照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实施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同样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要逐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梳理科研活动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督促教职工认真执行。只有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目标:即合理保证科研经费收支合法合规,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科研活动中的经济舞弊和预防经济腐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相应的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及规章制度等也相继产生和建立,但是从实际的管理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管控重点不明确、控制责任不明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经费管理重点缺乏系统性分析,科研经费管理比较被动

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和管理环节,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准确判断出容易发生的风险点即管控点至关重要,它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控制点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防范。

(二)业务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造成管理断点,效率不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是提高控制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业务部门特别是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的现象,给管理工作增加难度。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都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归口单位,在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中负有重要责任,直接影响着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信息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管理断点、效率不高。比如:科研经费汇款至高校银行账户后,财务部门因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科研部门掌握的相关合同信息,而不能及时确认收入;财务部门在办理科研合同预借发票后,因与科研部门传递相关财务票据信息不畅,而导致催缴应收款项力度和效果较差;财务部门对科研合同任务是否已经执行完毕等信息掌握不及时,而造成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现象较为普遍等。

(三)科研经费管理各系统之间共享与兼容薄弱,造成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功能缺失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核算质量,很多高校都开发和使用了相关信息系统,比如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票据系统等,但由于这些系统大多是由不同部门或不同机构基于自身需求开发的,对系统间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够全面,造成系统间数据不能全面关联和实时更新的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带来了管理上的漏洞和重复工作。比如:有的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虽然针对每个课题所能购买的大额固定资产及大宗耗材进行了明细登记和管理,但是在课题实际购置中,资产管理系统对所购资产进行登记时,仅注重金额、型号等具体信息,而对其经费来源是否可以购置并不控制;同样财务系统在具体核算时,主要是控制设备费额度是否超出课题预算,而忽视了所购具体设备是否与课题相关,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课题经费使用不规范,给最后结题验收等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四)科研经费核算环节中存在科研腐败的风险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导致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环节风险聚集,滋生科研腐败。分析总结近年来社会媒体所公布的具体案例4基础上,列举出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私设“小金库”;(2)报销假发票、订立假合同或以虚假经济业务套取资金;(3)预存会议费;(4)关联交易;(5)向配偶和亲属等与工作无关人员发放人员经费;(6)通过勤工俭学、咨询费、劳务费等方式虚报冒领人员经费;(7)以出差、会议等名义报销旅游费;(8)在经费中报销个人及家庭支出;(9)购买购物卡、消费卡等非科研支出;(10)通过购买试剂和材料、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套取现金;(11)以差旅费名义大量借用现金而长期不还;(12)故意化整为零逃避学校采购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管理以虚假经济业务套取资金。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分析

高校科研活动和经费管理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要求,梳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控制风险和责任部门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笔者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分类方法,从业务类别出发分析了科研经费管理活动中5项主要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需要控制的风险,找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容易疏漏和发生舞弊及错账的薄弱环节,为将来部门之间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为进一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见表1)。

四、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处理好内部控制规范与现有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关系;处理好财务处和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使管理规则化、程序化和系统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建设,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结合前文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设立健全岗位和部门责任制,对跨部门的业务明确分工、加强协作

根据前面表1梳理的科研经费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风险,对应建立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相关职责和工作内容,特别是对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环节涉及的工作内容要细化分工,比如科研拨款流程的分段式管理,从拨款制单到下达等环节都要设计清楚,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避免漏球。

高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尝试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门内部设置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协助、指导项目申请人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对已批复或签订合同(任务书)的项目提供从到款通知到具体项目经费分配、预算执行进度通报、经费使用建议、预算调整、决算编制、外部沟通协调等全过程服务,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科研合同管理、技术市场登记、税费减免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着重对部门之间系统的整合和共享

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是集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票据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闭合系统。学校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完善系统功能,建立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三)采取有力内控措施,严把科研经费核算关

在日常审核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手段,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相关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或规避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中存在的风险。针对前文指出的风险,提出了对应的内部控制措施(见表2)。

篇5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94-03

科研经费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技的投入,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还十分低下。本文力求较为深入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国家宏观政策的不足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为国家和高校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虽然现在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要求要编制经费预算,但是,由于现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加之课题负责人缺乏财经知识,编制的预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项目的实施进度往往脱节,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尚无完善的针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财政部、教育部尚未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如国家自然基金、“863”、“973”等计划项目也附带有相应的经费财务管理办法,科技部于2006年11月出台了“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够系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中国科技投入呈现立项和资金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从来源渠道上看,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各主管部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科委等安排的科研项目;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管理办法多,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同时,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没有制定出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导致中国科研经费管理在立项阶段的预算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统一,编制依据不足,指标论证不充分。(2)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重视度不够。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经费争取不重视科研经费管理,认为只要能立项,经费的支出预算只需按预算说明书允许支出的内容“编”就行,实行课题制,自然应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而项目负责人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要钱,抱着把经费争取下来再说的思想,没有对其项目进行仔细分析,没有对所需经费进行估算,一般自己定一个可能争取到的经费总额,随意将经费分配到各允许支出的科目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批准的课题预算是今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费的实际支出提供合法依据,在课题结题时的经费决算、财务审计都要依据课题预算完成,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认识不够。(3)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高校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很多本来合理的预算支出条款在现阶段可能与正在执行的其他国家政策相冲突。首先,在实行课题制以来,科研项目的计划、预算编制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而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财务方面知识相对薄弱,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及各种客观原因,往往侧重于技术内容的论证,为编制预算而编预算,预算编制纯属闭门造车,同时编制完成的经费预算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造成经费预算编制不详细、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费用。

篇6

关键词 政府 科研经费 效益

一、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特点

为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我国政府把越来越多的经费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数目已经在世界排名第5位,科研范围也涉及众多方面,科研成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科研经费投入量与产出效益却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分析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总结出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科研环境不断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我国的科研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科研机构,科研组织都纷纷建立起来,政府加大对科研活动的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起来。科研成果也受到政府的保护和奖励,为了促使更多的人员,组织投身到科研事业中来,国家拓宽科研经费范围,这大大促进了浓郁的科研环境氛围。

(二)科研经费不断增长

科研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教育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为了提高我国的科研成效,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目的在于把高校作为孕育我国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超过10亿元以上的学校已经有30余所,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经费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三)科研经费的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为了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制定了相关的监管制度,以使科研经费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但是由于科研活动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再加上科研范围的不断变化,使得监管工作实施起来有点困难,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完善。

(四)科研经费的多样化

科研经费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以及科研经费使用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是由于项目自身多样化的特点所造成的。因为科研工作根据其所属的行业不同,其自身的特点就不同。例如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与国家科研经费的监管就不同,相比之下,高校的科研经费效益监管难度就比较大。因为其来源的范围比较广,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等等都可以作为其科研经费的来源。

二、国外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特点

对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政府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其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政府。例如美国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就来自于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这也充分证明国外政府也同样很重视科研经费的投入。总体上来看,国外政府经费的投入主要来自于政府机构,企业投入的科研经费较少,主要是因为外国企业都比较注重科研研究,因此他们绝大多数自己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因此科研经费都会投入到自己的企业,不会投入过多的资金给政府科研工作。此外,与我国现有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相同,不同的行业,地区,科研经费也呈现不同的状态,但是国外科研经费一个明显不同于我国科研经费的一个特点就是科研经费的支出具有针对性。西方国家科研经费的支出采用两种拨付方式,即直接拨付和一般拨付。直接拨付主要是采用合同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拨付,体现了政府的科研实力,更有效地把科研和政府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政府调控科研方向,如美国,法国这些经济雄厚的国家就采用这种拨付方式。一般拨付是指政府把经费直接拨付给高校,这样的拨付方式高校起到了主导作用,高校获得资金的方式主要通过竞争来取得,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如日本就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教育制度决定的,在日本国家,大学设立科研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一样享受国家的科研经费,体现了科研的自由性。

三、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不科学

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我国科研经费的预算都是由课题主要负责人进行编制的,可能不是很了解财务制度及经费管理制度,就会造成实际与预算差距较大的现象,这就会影响科研工作的后续进行。其次,科研经费的核算没有采用全成本核算制度。科研成本的构成包括与科研相关的直接费用,如科研需要的固定资产,人工成本等等,可以直接计入科研的成本费用。但是对于一些管理费用,也称之为间接费用却不计算在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里,这就加大了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的难度。

(二)科研经费来源广,管理难

由于这种分割的科研体制,造成了我国科研经费的来源广泛。从而加重了科研项目的分类管理。因为科研项目的经费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项目的经费可能来自多个渠道的资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科研项目核算的负担。这需要有较完善的分层管理体制,通过层层分级进行科研项目工作的跟进,对于人员及制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三)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无论是高校,还是各大科研机构在申请了科研经费以后,由于缺乏监管环节,以至于科研经费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例如,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只有执行部门,没有监管部门,这就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上的漏洞。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比较笼统,没有针对性这就造成执行的过程中,不能相互衔接的现象。因此,造成了科研(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经费滥用的现象,如差旅费用超标现象。这都是由于制度与法律的不衔接,再加上内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科研经费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缺乏有效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机制

虽然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经费中去,但是确有许多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益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是许多科研经费存在的现象。因为在进行科研经费投入的时候,没有对科研经费的收支进行合理的评价,没有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成效进行验证,因此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不对称性。

四、提高政府科研经费效益的建议

(一)完善科研经费预算制度

首先,科研预算的编制,要严格交于了解财务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人员给予编制。其次,对于不同的项目经费管理政府要制定统一的预算制度和补充说明,并要求编制人员要严格按照课题的预算编制制度进行预算的编制,以确保经费编制和使用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规范科研经费的分类管理

为了预防科研经费来源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进行可操作性的分类,以便后期的经费管理。因此作为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的管理,可以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方式。对于每个项目的经费使用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以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

(三)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

科研经费的监管机制建设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以政府监督为主导,社会组织进行辅助,此外各单位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监督,以形成完整的科研监管体系。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以使政府的监管得到有效的发挥。社会组织可以作为第三方力量对科研经费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提高社会经费的使用效率。各单位应该设立审计机构,对自己的科研流程及成果进行监控,避免资金的浪费。

(四)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机制

有效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机制,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个评价机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科研经费的效益评价,如效益率,节约率,使用率等等。通过这些精准分析,更容易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定,从而有利于经费的合理使用,为项目的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作者单位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葛东(1989―),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一、当前研究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争取的方式不尽规范

关于科研项目,国家有关部门始终坚持“科学评估、择优支持、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审批,但是在对科研项目的具体评估过程中,对研究课题缺乏具体详细的标准,从而导致科研单位在项目争取的过程中,除了要花大量时间写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和各种总结之外,还要花大量时间跑路子,找关系,不但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也极容易滋生腐败。前期经费的浪费一般都追加到后期科研经费之中,所以,好多科研项目从争取项目的时候就埋下了经费使用不规范的隐患。

2.经费开支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大多科研机构设置属于条块分割,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合作,仪器设备、信息资料等资源难以实现共享。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购置了仪器设备以后短期使用长期闲置等现象严重。另外,由于研究成果难以实现共享,有些单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取得本来已经是政府投资获取的数据信息,造成了经费浪费。

3.经费报销不够规范

由于科研项目大多实行课题组负责制,有些课题负责人独断专行,把科研经费当成私人财产或单位非正规开支的小金库,造成经费开支混乱,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很难保证。

4.结题管理制度不完善

结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但在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往往虎头蛇尾,觉得课题早已批准,经费已经下拨,科研单位花费了许多的精力和财力,对科研成果的审核不予通过说不过去,所以审核时看看材料,流于形式,草草了事。

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混乱和浪费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比如科研项目的审核和下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给有些科研单位提供了通过歪门邪道获得科研课题的机会;单位领导或课题负责人独断专行,任意使用经费,造成经费使用混乱。

二、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一)以制度管理代替“人治”

1.科研主管部门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核和经费下达制度

科研项目的审核是关键。主管部门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核和经费下达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指导和监督科研单位规范使用科研经费。

2.督促科研单位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把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把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制度作为项目通过和经费下达的重要条件之一。制度中要涉及经费的专项使用要求,经费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购买、研究人员研究费用、奖励款项等所占份额,特别是对经费使用的审批、报销等手续要作明确的规定。

(二)科研单位优化内部机构,强化制度管理

有些科研单位内部机构不健全或重复设置,因而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进而在申请课题的过程中往往造成经费的浪费。所以,优化科研单位的内部机构组织,强化制度建设,有利于减少科研经费不合理使用现象。

我们单位近年来尝试进行这一改革,3个研究室——生物化学研究室、现代分析研究室、活性物质研究室以前在学术研究领域和仪器设备等方面都有重复现象。近年来,单位将3个研究室合并为一个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研究中心,改变了机构设置的重复和交叉现象,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加合理。

(三)主管部门加强科研经费的后期管理

1.定期检查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和经费的使用情况

主管部门切实行使监管的职能,特别要加强项目审核和经费下达之后的监管力度,发现项目研究不力或经费使用违反制度的及时制止,对于违规严重的单位,可以给予否定项目研究,追回研究经费等处理。

2.加大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力度

课题研究取得成果是科研的最终目的,所以必须加大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的管理力度。主管部门要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验收。特别是对成果的创新性、价值性、可行性要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3.做好经费使用的结算与审计工作

成果的验收并不是项目研究管理的结束,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对项目研究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结算和审计,对研究材料、仪器设备的购买,对人员研究补助的发放,对差旅费用的报销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处理。

(四)把经费使用和分层奖励结合起来

为了使研究经费的使用更合理、更规范,上级主管部门及科研单位都可以把经费使用和对研究单位与研究人员进行分层奖励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把经费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的启动费用,下达到科研单位帮助科研的正常进行;另一部分作为奖励基金,分层进行奖励。

总之,完善制度,分层奖励,有助于强化科研经费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清奎,王贯中.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管理,2007(1).

篇8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对科研工作日益的重视,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大,科研与医疗在医院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何对医院现行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合理、高效的使用,是医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题制强调以课题为独立核算单元,强化科研经费的全程管理、细化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使用应本着"遵守财经纪律,专款专用,厉行节约"的原则,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课题制管理提高了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为此,可设立科研经费管理专职岗位,不仅有助于课题组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课题申请的成功率,也是医院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拨款及医院投入科研的资金逐年加大。但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对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相关规定不够明确,管理不规范,资金的使用不够合理,效益不高,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对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制度建设,医学科研经费的规范化使用是医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研经费拨款来源渠道多,加强筹措科研经费管理,同时统筹安排经费使用,量入为出,讲求经济效益,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工作。争取以最少的消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宗旨和目标。

1 科研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1 计划性原则

科研经费的使用要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要根据项目计划进度合理安排资金,资金使用要先编制预算,预算项目要细化,一利于费用控制。

1.2 合理合规性原则

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财经制度的相关规定,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按规定使用,同时,要考虑到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在预算执行中确实需要追加经费或调整资金用途的,应按规定及时调整预算,以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1.3 效率性原则

科研资金的安排、拨付在确保项目的用款需要的同时,又要考虑资金使用成本,防止闲置、浪费资金。

1.4 效益性原则

科研的最终目标是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应突出体现在效益优先的原则,在项目论证阶段就应重视科研项目产生的效益,对于效益不高的项目不应安排立项,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新项目,应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确保科研项目按计划完成。

2 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

2.1 预算管理

重点是预算编制、执行、结算管理。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财务人员应参与项目经费的测算,为合理确定经费提供可靠依据,在项目立项后,应及时编制细化预算,对科研材料、动物实验费、专用医学仪器、设备等数量、价格作详细调查了解,据此编制预算,并细化预算具体项目,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按以下项目细化预算较符合预算控制要求:

2.1.1 购置科研所需的小型仪器、设备及零配件。

2.1.2 实验用试剂、药品及消耗性材料。

2.1.3 实验动物费及饲养费。

2.1.4 加工费、测试费及协作费。

2.1.5 科研所需的文印费、资料费及费等。

2.1.6 必要的调研、专家咨询费、科研差旅费。

2.1.7 科研成果的评审费或鉴定费、申奖费及专利申清费等。

2.1.8 科研管理费。

2.1.9 科研劳务酬金。

2.1.10 与科研活动有关的必要开支。

细化预算项目有利于确保预算顺利执行,对经费使用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2.2 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制定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应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承担学科及课题负责人等有关各方面的管理职责,加强部门工作协调,并明确各部门对科研资金使用的管理流程,使各部门做到科研经费使用心中有数,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报销规定,确保资金合理合规使用,加强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使财务人员了解科研项目实际需求,增强财务人员业务判断能力,提高财务服务质量。

2.3 资产管理

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杜绝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

2.4 科研资源管理

重点是整合科研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所需要的科研仪器设备,若其他科室已拥有,可采用资源共享的办法,实行科室间相互使用的有偿原则,使其科室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2.5 设立科研经费管理专职财务岗位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以财政拨款资助为主的各类科技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课题制强调以课题为独立核算单元,强化科研经费的全程管理、细化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要达到此要求,应设立科研经费管理专职财务岗位,这不仅有助于课题组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课题申请的成功率。

3 科研经费管理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3.1 专帐管理

科研经费下达后,应按一题一帐的原则,将每一课题经费单独设帐管理。将当年到位的经费划拨到课题组,由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进度合理安排使用。此做法有力于及时准确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合理控制费用。

3.2 明确报账审批程序及各级审批限额

凡报销试剂、动物、动物饲养费及3000元以下(含3000元)的小型仪器和低质易耗品等,由医院科教部部长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金额在3000-10000元的设备等须由科教部部长审核签字后并报分管院长签字后方可报销。金额在10000元(不含10000元)以上的设备等须由科教部部长审核并报分管院领导签字后再报院长签字方可报销。科研经费转拔,项目负责人应向医院科教部、财务部提出申请并共同审批,经费转拔业务由财务科统一办理并经院长批准。项目结题后的结余经费管理可转移至下一课题,原则上不超过2年,超过2年的结余经费转入院内科研基金中。

3.3 加强对人员经费和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

为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使科研人员的劳动得到承认和体现,应允许从科研项目经费中支付人员经费、业务费和研究生助研津贴。为鼓励更多科研人员申报课题、医院应每年拿出年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科研教学的匹配研究经费;每年给予一定金额的资金作为院内青年基金的资助、院内护理基金的资助;国家级、省部级、自治区级项目按一定比例配套研究经费。

篇9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精细化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加大,高校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筹措的经费呈大幅上升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其规模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学实力的象征。然而高校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导致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导向上的管理松懈

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经费实行的是“重申报轻管理”的粗放式总额管理。管理层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项目,对项目的申报非常重视,对各个院系开会动员、定任务;对获批项目进行匹配奖励。而对科研经费的日常使用则疏于管理,学校提完管理费后经费就由课题负责人随意支配。科研人员认为自己凭实力争取的项目,给学校带来了经费,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只要完成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的使用就不应受到过多的监管。政策导向上的鼓励、认知上的差异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松懈。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1.各类管理制度比较笼统。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广、层次多,不同项目的主管部门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在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虽明确规定以服从项目主管部门经费管理办法为优先原则,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项目费用的开支范围及标准、规范使用流程,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不强。

2.间接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高校对科研项目间接成本的核算普遍通过计提管理费来进行管理,而对固定资产使用费、公共资源占用费没有建立内部核算制度。一方面科研活动支出挤占教育事业经费,事业支出成本得不到补偿;另一方面科研项目中燃料动力费、测试化验费、计算费,有预算却花不出去,加大了结余的可能性。

(三)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分配缺失、预算执行不力

科研人员预算意识淡薄,认为编制预算只是为了获得项目,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博弈心理,未能按预算执行。决算审计时才想起与预算对照,也已相差甚远,结题前忙于找会计人员调账,预算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财务人员受现有软件预算控制的局限,对需要预算控制的项目未按合同要求进行预算分配,只是在项目总额控制下进行报账,支出随意性大,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

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和核算控制。由于两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管合同的不管经费,管经费的不管合同。科研管理部门不知道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不知道项目预算内容、项目的进展情况,有的课题早已结题通过验收,而财务部门仍作为在研课题进行管理,课题结题后不结账,报销一些与科研无多大关系的费用,科研资金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加大了财务管理成本。

(五)监督乏力

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复杂,具体的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预算、不同的执行期限,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甚至更长;而会计人员配备较少,且要对全校会计业务进行核算,面对支付频繁的不同项目经费,会计人员在报销过程中只能审查票据的合理合法性,根本无暇顾及支出的科目有没有超预算或支出内容是不是预算内的;而校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基本上处于盲区。

因此高校要解决上述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中“精”就是要善于抓关键,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投入主要精力优先配置各类资源,增加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化”就是要把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就是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原有科研经费课题制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经费管理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预算管理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找出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节点。健全精细化管理执行环境,对不同的科研项目细化具体的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协调配合、强调实践执行,完善有关机制,将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三、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形势发展及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政府拨款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科技经费利用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也影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经费投入的加大,国家对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监管在加强,国家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课题结题必须先进行财务验收,财务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依托方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在资助方、科研人员、学校三者之间实现共赢,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保证高校科研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内在要求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重要性的管理工作,高质量的管理工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障,促进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要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不足和难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利用精细化管理引导科研人员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预算执行力薄弱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预决算要求,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观念,培植意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势必对管理层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已有观念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科研经费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只有当领导们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精细化管理才有实施的可能。其次要解决管理人员及广大科研人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让大家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要限制使用经费,而是引导规范科研人员在使用经费时,既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又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只有从思想源头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并在实践中逐步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让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人们自觉接受的行为。

(二)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健全的制度规范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并对其负责,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审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科研经费实施监察审计,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跟踪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纪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理;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和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各部门要加强管理,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共同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流程。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指导性较强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因此高校在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时,应全面梳理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在符合项目归口单位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科研工作的需求差异,根据课题的性质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逐步建立科研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健全结题结账制度。进一步细化费用性支出标准;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的领取要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及程序,从制度上规范人员费的开支,防止虚报冒领套取科研经费。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项目申报立项,预算编制、经费到账查询、项目经费入账、票据开立、外协费转拨、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等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不断规范和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使各项管理活动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控制、有监督,最终使管理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为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细化预算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1.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实施,也影响着国家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科研人员对预算的编制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细化编制内容,详细说明预算编制的依据和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此外国家对财政投入科技经费必须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预算评审,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问责制度,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公示,从源头上控制经费申请的盲目性。

2.预算分配精细化。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系统目前仍采用政府收支分类中教育事业费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内容不能一一对接,不利于按项目预算内容进行核算。对预算分配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应重新构建一套新的科研管理核算系统,按项目预算内容设置支出科目代码,对各项目预算金额进行分配。在对国家各类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归类分析汇总的基础上,按大类设立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12个基本预算科目,与项目预算内容相衔接,考虑到项目的复杂性,可根据有些项目的性质适当增列一些核算科目,使核算内容更加完整。

3.预算执行精细化。预算执行精细化管理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操作层面的预算执行精细化,完善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控制功能。在财务软件中增加一个“项目预算管理控制”的辅助核算功能,构建好项目与支出科目的对应关系,对科研项目的受控方式进行选择,对需要预算控制的科研项目按批复的合同预设预算金额,这样当发生支出科目时,系统就知道它有金额控制而加以约束;当支出科目超过预算时,系统就会提示“某类支出科目控制金额出现超支,不能支出”以实现对项目的每一笔支出进行控制,实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预算管理控制”应具有汇总功能,记录每个项目、每项科目的年初数、发生额和余额,对科研周期较长的项目,在“年终转账”前做一次科目支出分类汇总计算,保证让科目额度结余结转到下一年,实现控制的延续性。彻底改变财务人员报账无依据、科研人员支出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4.预算监督精细化。监督是保障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得以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科技经费进行全过程监督。高校审计部门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制度,将日常监督制度化,对于数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要加大监督力度,进行跟踪审计,未经审计的项目不应办理结题验收业务。国家层面要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报告、中期检查,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绩效评价、受理举报等多种方法开展专项监督,并组织专家评议,从质量、进度、财务支出预算等方面跟踪控制,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将中期检查的结果和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额度相挂钩。双管齐下,共同推进监督关口前移。

(四)借助信息化管理,创新精细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薄弱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必须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大力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立科研管理、财务、院系部门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在所有科研项目入账前必须通过校园门户网,先登录科研管理系统,完善相关信息,建立包括项目性质、项目完成期限、项目预算、项目组成员、项目协作单位、项目合同经费、项目所在院系等科研信息数据库。对合同需要预算管理和控制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批复的合同填写预算提交至院系初审,最后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通过,财务部门根据审核通过的预算信息才能办理经费使用。通过校园网管理平台,实现了科研经费相关信息与财务的对接,对接后财务处能够实时获取每个科研项目的相关情况,从源头上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利用网上财务查询平台,项目负责人随时了解各个项目的到款情况,支出明细及结余,实现由静态控制转变为动态的实时过程控制。解决了由于事前管理不到位,事中控制不力,预决算相脱离,结题前忙于调账的被动局面,为全面、准确、及时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五)以人为本,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科研经费管理队伍――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

科研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一方面要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职业化财会管理队伍,积极协助项目负责人参与预算的编制,主动与科研人员沟通、增强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较为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建议。另一方面广大科研人员需要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调整,特别是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认真领会相关文件政策要求,并在科研经费使用的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只有这样,精细化管理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S].2005.

[2] 张喜爱.试论精细化管理思想及其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3] 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5).

篇10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预算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明显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除政府性科研经费外,还包括社会横向科研经费、校内课题资助经费等。许多高校科研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支出的复杂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使高校必须事先对经费的收支作出科学的计划和决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除了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特定项目有具体管理办法外,对其他的科研经费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使得高校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

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问题

高校科研人员在立项时,往往缺乏经费预算编制的意识。科研经费预算尽凭课题负责人的“经验”、“估计”或申请的要求填列出一组数据,意识不到经费预算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没有科学的进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2.预算审核问题

一般来说,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预算由国家有关科技部门进行预算审核。横向项目也有出资方对经费预算进行审核。所以,学校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认为预算审核是国家科技部门(纵向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学校应该对科研项目申报时的科研经费预算首先进行审核。这样,一方面发现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为国家科技部门预算减轻工作量,增大项目立项的几率;另一方面,也是对项目预算进行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项目的预算执行管理。

3.预算执行问题

预算执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不按预算内容开支。高校科研预算经费的下达与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只有在课题经费下达时才能知道某项课题的经费总额,至于这些经费预算中支出哪些内容则完全不清楚。财务部门往往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未配备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承担了全校所有事业经费、科研经费的管理任务,业务繁多,在日常审核工作中只能起到一个简单地审核票据合法性的作用,无法对每一项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即使科研人员在每次报销时都出示课题经费预算书,对跨年度科研项目财务人员也无法先对该课题的历年预算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视其是否符合预算要求再判断应该支出与否。因此,一般都要等到科研项目完成,进行结题决算时才会发现,课题实际支出内容及金额与预算严重不符,甚至有些课题经费结余过多。

4.预算控制问题

对于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门会派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对相关科研项目经费进行抽查审计外,而一般的科研项目的经费一般只进行内部审计,而学校内部审计独立性弱,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影响,就算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常常抓小放大、回避要害,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另外,审计的重点仍是以科研项目负责人所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主,只能起到促进核算规范化的作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有无超过预算则不重视,对损失的造成也无法追究,对课题负责人起不到警示作用。

5.预算考核问题

预算管理的最后一步是进行预算考核。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对课题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更未对未完成预算的项目进行惩罚。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因此导致现在各高校科研经费大多结题未结帐,结余经费仍然由主持人自由支配,常被用于非原预算所列开支范畴。

三、解决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问题的方法

1.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无论申报那种级别的科研项目都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申报国家项目经费的资助额度依据评议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财政、财务政策及规定的程序审核后确定,资助额度一经确定一般不能调整,因此预算编制的精准至关重要。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同时涉及科研领域和财务领域方面的知识,财务部门或科研部门独立编制预算很难较好地完成,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资金的争取。财务人员必须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一起编制项目预算,由负责人提出计划:需要什么科研手段、预计申请资助金额、自筹经费等,会计人员根据需要按照同类课题项目实际支出水平,结合目前市场价格对能源费、材料费、测试化验费、等测算开支标准及费用,对每项支出列出明细清单,并按照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核定费用比例,经反复讨论、调研测算、调整数据,最后编制出支出结构合理、可行的科研项目细化预算。

2.严格预算审核

一般来说,国家科研项目预算审核应当包括以下工作程序:项目立项工作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与依托单位共同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经项目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随计划任务书一起上报科研项目出资方;科研项目出资方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评估并提出预算评估报告;预算委员会组织项目预算答辩会,请首席科学家及其项目财务负责人当面针对质询进行答辩;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根据答辩情况修正提交的项目预算评估报告;预算委员会对项目预算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并初步确定项目及各子项目的预算;预算委员会将项目预算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处理相关异议,并最终确定项目经费预算;预算委员会将项目预算结果反馈给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按要求确认各项目的预算;科研项目出资方下达项目预算;科研项目出资方负责将项项目预算结果通知所在依托单位(高等学校),并按进度拨款。

3.严格预算执行

为了使科研预算经费与执行相符合,科研项目经费下达后,财务部门应对每个课题单独设立项目账。在经费使用过程中,要严格区分不同课题,尤其是同时进行多项课题研究的科研人员,更要区分好自己所主持的各项课题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随意使用。

另外,需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岗位。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增多,高校财务部门应建立一个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即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岗位,协同各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结题验收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管理。尤其在经费日常使用过程中,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应定期对各科研项目支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其各项支出是否偏离预算,并分析其偏离原因。

4.加强预算控制

实施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抓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基本环节。预算执行的关键在监控,预算管理的核心为预算监控,监控有序则能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预算监控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事先控制(预防性控制),要完善标准化规章,进行严格的授权;第二,事中控制(过程控制),要适当地职责分离,要有适当的信息记录和准确的凭证证明;第三,事后控制(检测性控制),建立严密有效的财务核算和分析报告系统,进行循环和定时、不定时的资产检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及经济业务审计。建立工作台账,借助工作台账进行考核,落实各级经济责任制,这是执行预算的一项基础工作。此外,还要实行预算反馈控制。预算反馈控制包括反馈控制制度和预算反馈报告两部分。为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应会同科研项负责人定期召开预算例会,对照预算指标及时总结预算执行情况、计算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按照例会召开的频率形成不同形式的预算反馈报告。

5.建立预算考核体系

预算期终,通过各个经济单位的业绩报告,对比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揭示超支和节约,作为评价各个科研项目业绩和确定偏离预算责任的依据,管理部门可据以了解整个科研项目预算期的预算目标实现情况。为了正确考核和评价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建立预算的考核考评体系,实行纵横交叉的立体考核,即预算执行单位自行考核与预算管理部门的考核相结合。考评体系内容一般应当包括:结合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定考评体系的细则;综合考评与奖惩相结合,与固定评价指标相结合。为了加强预算控制,还应建立预算审计制度,将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相结合,使之成为科研项目控制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预算期内预算执行情况,确保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依据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委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高校都设有审计处)对预算期资产状况、盈利情况进行审计,并在第二年对上一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差异原因,督促提高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肖铮.现代预算管理理论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张静文.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3).

[3]任江.浅析科研单位预算管理[J].企业与经济管理,2007,(11):l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