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火灾应急处置工艺措施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火灾应急处置工艺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火灾应急处置工艺措施

篇1

石化火灾防控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

为做好各工业园区内火灾防控工作,我们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加强火灾防控工作:启动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请示汇报,组织专家对各工业园区整体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启动园区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规划企业消防安全布局,确保各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科学、合理。强化消防力量建设。强力推进各工业园区消防队(站)建设,不断购置特种消防装备,提高消防部队处置灾害事故能力的建设。如洋浦经济开发区已启动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海陆消防站建设,有针对性的配备了远程供水系统、消防船等一大批高、精、尖装备,将有效改善洋浦石化功能区内消防力量薄弱的现状。同时,组建了一支由100名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组成的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投入到洋浦石化功能区进行日常执勤备战,作为对现役公安消防警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建立专家联检工作机制。由政府牵头,成立以各职能部门、石化企业技术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定期对本地区石化企业开展检查,定期组织专家组成员对本地区石化火灾形势进行分析研判,解决本地区石化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建立专家联审工作机制。推行海南省消防总队联审工作机制,对全省重大项目,特别是大型石化企业的设计审核工作,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联合审查,共同把关,杜绝“先天性”隐患的存在。出台石化企业管理地方标准。在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石化火灾防控的需要,吸取石化火灾经验教训,以地方政府名义制定出台高于国家标准的《石油化工储存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严格石化企业管理。

石化火灾防控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加强灾害风险的评估研判。对石油化工企业火灾风险进行分析。采用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按照工业园区功能区规划及发展定位,开展工业园区火灾危险源辨识以及火灾危险源分布分级规律的研究,结合园区生产工艺与危险工艺装置,对园区内规划建设的石油、化工企业的灾害事故类型、火灾爆炸特性、火灾规模、火灾爆炸灾害事故演化规律以及火灾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工业园区泄漏、火灾、爆炸以及连锁灾害后果与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分析,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业园区火灾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专业培训。修订完善各类灾害事故跨区域作战预案,并纳入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管理应用;二是完善消防站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消防队(站)建设与当地石化企业发展规模相适应;三是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根据石化火灾扑救特点及需要,配齐、配强特种消防装备,做好“灭大火、打恶仗”的准备;四是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加强自身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尽快生成战斗力,以缓解现役警力不足现状;五是完善社会联动机制。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合演练,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联络社会特种装备,以作为处置灾害事故时应急装备的必要补充。加强石化火灾的预防。一是尽快建成灭火救援应急一体化体系,通过监控等技术措施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石化火灾事故;二是强化石化火灾的技术防控。采取加强水源建设、拓宽石化企业消防车道、设置灭火车辆停放集结地等技术措施,提升石化企业火灾防控能力;三是严格把好“源头关”,充分依靠社会技术力量,通过联合审查、验收及组织专家评估论证等方式,对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设计进行把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四是加大石化企业消防监管力度。通过派驻监督干部进厂蹲点包干检查、消防和企业联合巡查及执勤中队“六熟悉”等模式,进一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监管,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及违法违章行为。加大石化火灾防控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石油化工火灾典型战例研讨,全面提高处置石油化工火灾的应对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二是加强消防官兵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学习交流,提升消防官兵与企业技术人员对化工装置防火要求、工艺防火和火灾扑救能力;三是选派灭火救援干部到石化火灾扑救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跟班作业学习,以点带面提升消防部队处置化工火灾能力;四是组织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到省外先进企业或火灾单位观摩学习,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作者:黄赞文 单位: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

篇2

煤化工企业泄漏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管道泄漏、储罐泄漏和储运过程泄漏三个方面。

1.管道泄漏机理分析主要诱因有设计因素、加工因素、安装因素、密封材料因素、介质对管道腐蚀、磨蚀和冲蚀的因素、工作条件比较苛刻的因素等。

2.储罐泄漏机理分析储存容器主要有球罐、立式储罐和卧式储罐三种形式。球罐主要应用于液态烃储存,储罐主要应用于液体介质的储存。储罐泄漏的主要成因包括工况因素、质量因素、受热破裂、人为因素及外在因素等。

3.储运过程泄漏机理分析危险化学品储运槽车储存部位主要有罐体、液面计、安全阀、阀门箱(包括气相阀、液相阀、紧急切断阀等),其泄漏原因主要有密封泄漏、安全阀动作排放、交通事故、阀门泄漏、管道罐体泄漏和装、卸中的泄漏等。总之,泄漏主要有大孔泄漏WAR(WideApertureRelease)和有限孔泄漏LAR(LimitedApertureRelease)两种。WAR主要是在运输事故和工艺过程中的超压、爆炸等原因造成存储容器大面积破裂时,大量介质的瞬时泄漏;LAR主要是安全阀的泄压排放,容器、阀门、机泵、法兰管道的磨蚀、冲蚀、腐蚀、疲劳等因素造成上述容器、管道等形成裂纹或孔洞,从而导致的泄漏。

二、煤化工企业泄漏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化工行业泄漏安全事故主要有爆炸、燃烧及毒性介质扩散等形式。爆炸主要为蒸气云爆炸和沸腾液体火球爆炸(BLEVE),两者都能产生冲击波、超压、热辐射、碎片作用等多种破坏效应。其中冲击波的破坏效应最危险,破坏力也最强;燃烧的主要形式为池火灾、喷射火及管道燃烧,主要危害是火焰的热辐射;毒性介质扩散的主要危害是毒物泄漏后向下风向及下游扩散会引起人员的中毒及环境的污染。

1.事故概况2009年4月8日凌晨4时30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煤化工企业基地1号、2号轻质油储油罐发生火灾,4号罐起火,并迅速向邻近罐蔓延。该罐区共有储罐12个,其中300m3储罐3个,500m3储罐4个,800M3储罐2个,1000M3储罐3个,共储存各类油品5000吨左右。地方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消防车7台,27名官兵进行扑救,冷却邻近罐体,并调动当地企业专职消防队到场增援。同时,消防大队向鄂尔多斯消防支队值班室汇报,消防支队迅速调集消防特勤中队、经济开发区消防中队进行增援。16时,一举将大火扑灭。保住了罐区8个储罐,此次火灾共调用消防车59台,消防官兵316名,共使用普通泡沫灭火剂75吨、A类泡沫灭火剂0.7吨,用水2000多吨,经济损失较大。

2.事故后果分析及危险区域划分罐区火灾事故主要分为喷射火和池火灾两种形式。其主要伤害形式为热辐射,各级热辐射初级事故场景下的多米诺效应阈值。通过现场分析,该事故主要形式为喷射火,其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通过不同热辐射通量对人体所受的不同伤害程度来表示,伤害半径有一度烧伤(轻伤)、二度烧伤(重伤)、死亡半径三种,使用彼德森(Pietersen)提出的热辐射影响模型进行计算。热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直接取决于热辐射强度的大小及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引燃木材的热通量作为对建筑物破坏的热通量。表3为不同热辐射值对人体的伤害和周围设施的破坏情况。若轻质油罐泄漏后即点火,产生喷射火火焰最长可达96m,火焰热辐射后果见图2。在距离火焰中心58米位置处,热辐射强度可达10kW/(sqm),该热辐射强度足以在60秒时间内致人死亡;在距离火焰中心156米位置处,热辐射强度可达5kW/(sqm),该热辐射强度足以在60秒时间内致人二度烧伤。在距离火焰中心307米位置处,热辐射强度可达5kW/(sqm),人体会有轻微不适,307米外为安全区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2条规定,甲类液体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最少应为50米,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三、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处置措施

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根据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机理,事故发生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置,处置措施分为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

1.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的技术措施对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处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1)泄漏源控制当发生泄漏事故后,对危险品的溢出或泄漏应严加控制,这是整个应急处置是重中之重的。生产装置或工艺单元发生泄漏后,可以通过自动报警控制来关闭有关上下游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控制泄漏源。而对于容器泄漏,可采取修补裂缝和堵塞裂口等堵漏措施,制止危险品的进一步泄漏。

(2)防护、询情和侦检根据泄漏介质的毒性和划分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同时,对受害人员情况、泄漏容器参数、泄漏量、泄漏时间、扩散范围以及周边地形、电源、火源和居民等情况应加以了解,并搜寻遇险人员,确认设施、建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3)警戒、救生和控险根据现场情况划分由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组成的警戒区域,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况可设立隔离带;在各个区之间设置出入口,对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质进行严格控制,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组成救生小组后配备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进一步救治。同时,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并启用消防设备进行堵漏,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和危险源扩散,以控制险情。

(4)洗消和清理洗消站应设立在危险区与安全区的交界处,在站内对不同程度的中毒人员、现场的消防医务人员、其他抢险人员及群众互救人员包括抢救及染毒器具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洗消,同时清理现场,确定不留残留,做到安全撤离和交接。

2.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后的管理措施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快速而有效的第一时间处置至关重要。应急预案的每一项任务和处置要求、程序都必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力求把泄漏事故范围缩小,并应统一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配合,明确参与处置泄漏事故的各有关部门及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联系畅通以及配合密切。为此,应建立集预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其应包括七个子系统。

(1)风险源管理子系统固定的场所如工厂车间、仓库和运输线,以及河道、公路等都容易发生危险品的泄漏,其一般由政府安全管理部门来定义的。煤化工行业生产时所涉及的危险品成分复杂,在自动化生产的条件下经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风险源进行管理,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定位事故的详细地点,进一步确定危险品的种类,才能够及时准确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并进行后处理工作。风险源的管理包括以下的几个部分:①运输管理。②危险品的存储地点管理。③生产环节的管理。④消防设施的管理。⑤排污通道的管理。

(2)危险品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危险品的理化特性、环境影响因素、环境标准、应急处置办法、监测手段(现场监测及实验室监测)。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危险化学品的国际编号、危险品代码、危险品的CAS号等信息,从而在异常水文、地质和天气条件下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进行预警。

(3)事故应急人员、设备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具有应急专家信息查询、应急专家信息编辑、监测人员信息查询、监测人员信息编辑、人员管理分析等多项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对相关专家、现场监测人员以及现场分析人员进行查询和调度,并和医疗、交通、公安、消防、社区资源、传媒、民政等单位进行互动。其系统功能有以下几种:①应急监测人员、设备信息编辑。②应急监测人员、设备信息查询。③应急专家信息编辑。④应急监测专家信息查询。⑤人员、设备管理空间分析。

(4)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子系统该子系统通常可分为设备传感检测层、安全与自动化过程监控层、安全与生产管理层这三层,第一层主要完成重大危险源现场各类参数、视频、音效等信息的采集转化传输等功能;第二层主要完成信息的处理、生产过程的调节控制以及报警预警等功能;第三层主要完成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5)事故预测分析子系统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发生后,该系统通过对各种泄漏事故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泄漏扩散模拟,并将模拟分析所得的结果形成事故模型,生成报告或图表。从而对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6)事故应急案例管理子系统案例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对以往经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应急监测案例不但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具有案例管理行业的特色,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信息档案库的建立,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反应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事故应急案例管理利用案例推理和规划推测的方法把基于地理背景和空间数据的案例管理引入到应急监测中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系统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应急处置服务,从而为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决策和处理提出快捷的优化辅助支持。

(7)事故应急预案生成子系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分析煤化工行业事故的泄漏数据和处置方法,并进一步生成应急预案,从而有效地进行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包括采样方法、监测方法、空间分析、人员的调动与安排、设备的调用、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通过预案的实施,对控制泄漏源,抢救伤员,指导居民防护和组织撤离,减轻事故后果、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通过对煤化工行业泄漏事故成因、影响因素和事故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煤化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品,构建适用于不同地理环境、气象状况的泄漏扩散模型以及泄漏预控管理体系,同时在设计阶段采用HAZOP分析方法,更好地为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更高层次的决策支持。

2.针对一些已发生的典型事故,应进行反推研究和数值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对同类危险源采用相应的预警机制。

3.对事故的后处理阶段要引入生物、化学等交叉学科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对响应、恢复部分的研究。为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C9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0(C)-0135-01

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安全生产法》第3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生产运行的前提条件,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操作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影响到化工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毁灭整个化工单元或厂房。无数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条件,现代化工企业就无法健康正常的发展。

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否则就不能进入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1、化工原料的不稳定性埋下潜在风险。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强氧化还原性和毒害性,因而容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

2、生产过程各种化学反应,常常使危险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附近,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设备损坏或物料泄漏引起爆燃事故。生产原料的腐蚀、生产压力的波动、生产流程中的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深冷等导致的压力容器破损,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加工工艺存在缺陷,都易引起事故发生。

4、工人安全知识缺乏,忽视安全生产,往往在操作中随意删改操作程序,或者误操作引发事故。特别是在检修作业时,电气焊接与切割、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往往都是在易燃易爆的化工装置区域内进行。

综上分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化工设备本身存在缺陷,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的误操作、违章行为等。

三、化工企业事故预防对策

1、严格遵守项目“三同时”。在化工企业立项建设之时,就必须从化工厂房的选址、周边环境条件、当地常年风向、水源、安全距离等方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和规范,应当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从而减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2、严把建厂审核和设备选型关。化工企业的生产厂房或车间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等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3、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一般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出现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情况,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4、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演练。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置能力。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责任事故。从领导到管理人员,要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因为管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管理环节严谨,基本可以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化工企业应根据化工行业危险特性,结合本单位的危险因素和应急资源情况,制定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强化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三违”查处和预案演练,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在发生紧急事故后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上述各种预防措施,积极防范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

作者单位: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尹志刚(1980.09.30― ),男,安徽省庐江县,单位: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职称: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注册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技术主要从事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洪林.“化工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安全》,1998年第4期.

[2]方志勇.“小型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成因及防火对策”.省略/school/news.asp?id=7449,2011年6月9日浏览.

篇4

关键词:消防 长输管道 火灾 预防及对策

一、前言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游的气田、输气站场、管道、阀室、储气库和下游的各个用户。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特别是一旦出现事故不能向下游正常供气时,将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以下结合中原油田油气储运管理处山东天然气管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火灾预防工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二、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火灾危险性

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作为天然气的储运设备,由于其作业分散、易燃易爆点多、作业战线长,分布面广等特点,在天然气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泄露,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污染环境等事故,存在着很大的火灾危险性[1]。分别是:燃烧性、爆炸性、扩散性、加热自燃性、腐蚀性、易产生静电性。

三、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火灾特点

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具有输送距离长、管道沿线穿越村庄、学校等人口密集区、管道隐蔽性强,泄漏点不易发现、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等特点,天然气在发生火灾后,一些可燃物在天然气自身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作用下,很快达到燃烧点而发生燃烧,并迅速提高周围其他可燃物的燃烧强度和燃烧速度,加速火势蔓延。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还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影响。

四、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火灾原因

1.从火的来源看分为:明火或暗火、火星、电气

2.从人的因素看分为:违章动火、误操作、用火不慎

3.从泄漏气体的来源看

设备、管道腐蚀、气体截流振动引起疲劳性损坏、压力容器壳体裂纹、安全阀失效造成容器憋压、阀门、仪表、法兰等密封不严、不法分子钻孔盗气、管道上方违章施工等第三方破坏、阀门误操作、放散管余气等均可产生外泄天然气,引起火灾。

五、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火灾预防

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影响整个输气管网的正常生产,不仅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还会带来很多不利的社会影响,为维护企业形象,保障职工和沿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火灾预防工作是首要任务。结合山东管网的运行实际,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1.严把消防安全设计、建设关,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1严把消防安全设计关

初步设计阶段要按照总体规划,针对工艺特点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以及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监控的自动报警手段及方法。

1.2严把防火设计审核关

做好严格的防火审核工作,并通过严格的验收,夯实防火安全基础。

1.3严把消防设施建设关

做到“三同时”,即消防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提高企业防御和抵抗消防安全事故的能力,为企业的消防安全打牢基础。

2.强化日常管理,做好火灾预防预控工作

2.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自抓,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2.2 建立健全并贯彻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消防工作,制度是保障。

2.3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明确规定防火巡查、防火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填写巡查、检查记录。各输气站负责输气站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灭火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2.4加强动火作业现场监管

严格执行作业许可证相关规定,认真审查动火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安全教育,强化落实现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如动火过程中的管线、设备预制在非动火区域进行;动火后进行熄火清场等。

2.5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对存在的火灾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限期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严格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2.6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火灾危害的认识水平,增强火灾预防、开展初起火灾处置的能力,会进行自救、互救等。

2.7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要针对重点站场、大型穿跨越、管道四类地区等要害部位编制消防应急处置方案,实行“一点一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8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应包括单位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内容详实,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统一保管、备查。

3.消除导致火灾的物质条件

强化易燃易爆场所通风措施、对动火设备和管线进行吹扫、切断、隔离、置换、清除动火场所周围可燃物等都是消除导致火灾物质条件的有效措施。

4.控制着火源

4.1控制和消除明火

4.2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检修等作业时使用防爆工具作业;禁止穿钉子鞋进入易燃易爆场所等。

4.3防止电火花、雷击和静电放电

5.设置防火安全装置

5.1阻火设备

5.2防爆泄压设备

5.3检测设备

六、发生火灾对策

1.采取工艺应急措施,关闭进气阀门,切断天然气的来源,控制天然气泄漏,避免遭受更大破坏。切断火灾气源后首先进行灭火,消除现场火源,不能立即灭火的要采取措施控制火势蔓延;

2.迅速查清事故部位和性质,立即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汇报现场有关情况;

3.现场管理单位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各应急抢险小组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各项抢险工作;

4.如有必要,可向公安部门(110)、消防部分(119)、医疗急救(120)等部门求援,求援电话应讲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情况和请求援助;

5.如果火灾扩散到整个站区,难以进行站内操作,则启动站场紧急疏散预案,关闭输气站场上下侧阀室阀门,并对管线进行放空;

6.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检测,以事故中心点外一定距离的道路上设置警戒线,并派人引导地方公安、消防和医疗救援队伍或车辆;如有必要,立即向事故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请求启动紧急疏散预案;

7.各应急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开展应急抢险抢修工作,确认现场火源已经消除后,才能进入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现场工艺进行修复;

8.根据单位应急指挥中心指令,通知外协单位参与救援;

9.单位现场应急指挥部到达现场后,与地方政府、消防部门组成抢险灭火指挥部,统一指挥灭火抢险工作。

七、结论

管道运输因其输送能力大、安全系数高、经济性强,已成为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天然气管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带动一方经济和实现企业低碳减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规模的高压、大管径天然气管道运输,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天然气的易燃易爆特性,决定了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做好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生产现场的消防监督检查和及时整改火灾隐患是提高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关健: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完善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根本;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石油化工;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救援;应急投入

1应急管理及应急处置存在不足

尽管目前我国形成了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一案三制”,构成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石油化工企业也基本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但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的应急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投入严重不足。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不发生事故,缺乏防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应对能力,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积极性不高,片面的理解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就是成立应急机构、编制简单的应急预案。

1.2预案编制不够系统

目前部分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往往只满足数据的简单梳理、排列,甚至重复抄袭,预案编制前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不到位,企业的危险源分析不够,事故危害程度分析不足,不能很好的衔接上下级预案,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没有针对性等等,导致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1.3应急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流于形式

部分企业在应急教育培训方面,流于形式,教育培训形式单调,内容简单,根本达不到应急教育培训的目的。部分企业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很大程度上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切实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作用。

1.4应急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较多企业在应急资金投入和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是不愿意花钱在应急物资的储备和采购方面;二是不愿意花钱在应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方面;三是应急投入保障金储备不充足。

1.5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专家指挥中心建设不完善

部分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未建立,也未与有应急处置能力的单位签订必要的应急救援协议,导致应急处置基本靠现场的作业人员,较小的事件基本可以处理,但较大的应急事件就没有办法及时处置了。

2关于解决目前应急管理相关问题思考

2.1应急管理体系要逐步完善

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所规定的内容,逐项落实,建立应急组织体系,规范运行机制,执行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应急支持与保障系统,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依托现有资源,资源共享;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等原则,吸收国内外的成熟经验,硬件与软件并重,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应急管理体系、机制、制度、队伍及人才储备的建设。

2.2系统编制应急预案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应急预案的编制要从成立工作组、资料收集、危险源和风险分析、应急评估、应急预案的评审和6个步骤逐项开展,客观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生产工艺、作业条件、设备设施状况、环境、工作安全活动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石油化工企业实际的现场各层级应急预案,可以制动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综合安全预案,涉及石油化工生产的各个方面,也可以针对专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制定专项安全事故的预案,如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针对石油化工的生产现场,需要制定现场处置的应急预案,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必须做到简单化、实用化、可操作性化,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让所有应急人员都能很清楚的找到自己应该在应急处置中具体负责内容。

2.3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要合理化规范化

企业应将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纳入年初HSE工作计划当中,编制专项的应急工作计划,细化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具体内容,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培训要在自身开展的同时,可以开展聘请应急管理的专家讲课、开展应急技能大比武、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应急教育培训的方式,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演练要结合实际生产需要,着眼实战,讲求实效,并且要有精心的组织,保证达到锻炼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完善应急预案的最终效果。

2.4企业应急管理投入必不可少

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投入力度,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在应急状态下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响应,进行物资的筹集、配置与调度,最快捷地向突发事件事发地供应物资,抓住黄金救援时间,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应急救援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配备一支具有固定配备人员和应急救援设备的应急救援队伍,及时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必要的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全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伍。并实施有效的考核机制,制定不同的奖励制度,按照救援的能力进行区别对待,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应加强应急指挥人才的培养,坚持送出去培养和下基层培养结合的方式,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学习,还应该对实际操作中的接触各种现场问题,培养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石油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国家化工产品的生产需求,满足了各级各类生产部门对物资的需求。为了保证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强化和完善石油行业的应急管理十分重要。新形式下的应急管理要结合目前的科技与信息水平,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石油化工应急管理救援的手段、方法和时效,保证必要的应急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才能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油罐区,泄漏监测,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各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库、液化气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相当可观。鉴于油罐区特殊的火灾危险性,在罐区内设计安装监测与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具有实际意义,其目的在于将罐区内诸多的危险因素及环境和工艺参数给予实时监测、报警和监控,分析判断储罐区的安全状态,及时预测可能的事故后果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2. 油罐区火灾特点及原因

石化储罐区储存的物质主要是油品及液化气等可燃、易燃液体,可燃液体常温下遇点火源易起火燃烧,且具有流淌性,装盛可燃、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会产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蒸汽,尤其是蒸汽压较高的可燃液体,在流淌过程中液体蒸发速度加快,不断地从液面散发可燃蒸汽,一旦接触火源,即使是极其微小的火花,都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石油产品的火灾有以下特点及原因:

(1)着火速度快,火势凶猛。按一般规律,燃烧可分为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而石油产品着火,分三个阶段,亦不明显,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甚至在一瞬间,就形成了火海,其速度之快,火势之凶猛,是石化储罐火灾特点之一。由于石油产品易燃烧的特性,主要是以其闪点、燃点、自然点来衡量的。一般石油产品的闪点与燃点相差约1―5℃;即使闪点在100℃以上的石油产品,其燃点比闪点仅高30℃。例如:汽油的闪点是-50℃―30℃,爆炸极限上限6.48,下限1.58,自然点是415℃―530℃,一旦泄漏,迅速变为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气体。它被气流推动、扩散,其漂移距离一般在45.7左右,这时,哪怕是遇到闪电一样的火花,刹那间也会引起一场火灾,其火势就在整个油蒸汽范围内猛烈燃烧。所以,闪点越低的石油产品,其火灾危险性越大,燃烧速度越快,火势凶猛。

(2)火焰高,辐射强。例如一个5000 M3油罐燃烧时,若直径为11.5 M3时,其辐射热度平均值为1400大卡/平方米•小时;若直径为23m时,则为3000―4000大卡/平方米•小时。

(3)烟雾大,毒气重。石油产品一旦着火,其烟雾和有毒气体,比其他物质高出34倍,特别是部分原料其本身就有毒性,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环氧乙烷等。如果火场中有这些有毒物料,其有毒气体会更浓。

(4)爆炸危险性大,连锁反应快。石化储罐区一旦有易燃液体、气体泄漏,遇火星,即可闪燃或因超温超压引起爆炸,如果扑救措施不力。则易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损失。

(5)冲击波力大,破坏性强。石化储罐区生产装置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冲击波在瞬间可摧毁设备和厂房。

(6)受热膨胀快,流动范围广,扩散快。石油产品受热后体积膨胀快,同时蒸汽压力增强,若物料储存于密闭的容器中,就会造成容器的膨胀,甚至炸裂;一旦发生破裂,液体泄漏出,就会流动扩散;而液体流动扩散的强弱取决于油品本身的黏度,黏度低则流动扩散性强,会向四周流散,造成大面积燃烧。

(7)容易蒸发,火灾难以控制。石油产品尤其是轻质油品具有易蒸发特性,比重越轻的油品其蒸发越快,闪点亦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石油产品的蒸发有两种状态:静止蒸发是指在比较严密的容器内的油在空气不太流通情况下,液面发生的蒸发现象;流动蒸发是指油品在进行泵送或灌装时,油品或周围的空气处于流动情况下,或二者都处在流动情况下所发生的蒸发现象。石油产品的蒸发速度与温度、蒸发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面承受的压力、比重等因素有关;蒸发速度较快的油品,其蒸发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易超过爆炸下限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其比重一般在1.59-4.00之间,往往在作业区空间、地面弥漫飘荡,在低洼处聚积不散,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8)容易沸腾突溢。储存重质油品的油罐着火后,由于辐射热作用、热波作用和水蒸气作用,有时会引起油品沸腾突溢,使燃烧的油品大量外溢,甚至从罐内猛烈喷出,扩大灾情。

(9)容易产生静电。石油产品的电阻率一般在1012Ω•cm左右,当沿管道流动与管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与车、船管壁冲击,以及在装卸、灌装、泵送等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且电位高达2-3万伏。静电的主要危害是静电放电;当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油品蒸汽的最小点火能量时,会立刻引起燃烧或爆炸。

(10)容易出现超稳、超压、超负荷引起容器破裂泄漏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油罐区火灾安全监测及消防监控需解决的问题 。

石化消防安全的核心问题是通过监控手段保障生产过程安全。在石化生产过程体系中某一环节的消防安全问题,应与石化生产体系及生产工艺紧密结合、与企业发展决策紧密结合。因此,石化储罐区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泄漏检测与消防监控与消防监控系统在设计中需解决下列问题:(1)充分考虑生产过程复杂的工艺安全因素、被保护对象火灾特殊性、或蔓延和连锁反应问题,实现消防安全与生产工艺相结合。(2)通过计算机通信、控制与信息的有机结合 ,实现不同消防安全单元或区域、不同消防安全监控设备的纤细交互。(3)进行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库的图形化及可透视性、消防安全信息共享和消防安全事故分析诊断。

4. 石化储罐区泄漏监测与消防设备联动要求 。

4.1监测系统的主导思想 。油罐区火灾监控系统是以火灾为监测对象,根据防灾要求和特点而设计、构成和工作的,是一种及时发现和通报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油罐对象中的自动消防设施,是将油罐火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有力工具。随着社会对消防和救灾抢险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消防技术设施和消防技术手段之一,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4.2监测系统的监测参数。 (1)机械――罐体、阀门、管件以及支撑建筑物的强度; (2)工艺――储罐内部的压力、温度、液体、成分、以及与储罐内物理化学状态密切相关的流量等;(3) 气象――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温度;(4)火险――液化石油气包括许多易燃易爆气体,它是由石油经过石油化工厂过程中得到的,主要成分有乙烷、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等,火险分类为甲类。

4.3泄漏监测要求。根据石化储罐区特殊的火灾危险性和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泄漏监测实际需要,其消防安全监测参数主要是可燃气体浓度、成分、温度、液位或压力等工艺参数。此外,石化储罐区的火灾监测参数应充分考虑罐区特点来确定,当储存油品为原油等重质油品时,因其含碳量较多,燃烧将产生大量的烟气,火灾探测的重点是对烟气浓度的探测。

篇7

从安全设计角度,在总平面布置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总平面布置不仅要符合防火、防爆的基本要求,还要有疏散和灭火的设施;②依照相应设计规范和标准中有关安全、消防、卫生等的要求,合理布置建、构筑物的间距、朝向和方位;③合理布置物流输送和管网线路;④工艺装置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在总体平面布置图中,应注明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室外变配电站、消防设施、控制室、剧毒化学品仓储、办公楼等位置,同时标注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其他厂房建筑物之间的间距。

工艺设计

化工行业安全与生产工艺过程密不可分,工艺设计是安全设施设计的基础。因化工建设项目生产最终产品不同,化工工艺过程纷繁复杂,重点应抓住两大主线:一是以物料变化为主线的物理处理过程,涉及液位、流量、配比、组分等工艺参数;二是以能量转换为主线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在工艺设计中应说明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要素、重要程度与可靠性要求,列表逐一说明处置紧急情况(或事故状态)应急设施的设计状况。以某化工建设项目涉及的氧化工艺为例,重点应阐明的监控工艺参数包括:氧化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氧化反应釜内搅拌速率;氧化剂流量;反应物料的配比;气相氧含量及过氧化物含量等。

自动化控制设计

设计专篇应参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明确本项目是否存在危险化工工艺。根据国家安监总局[2009]116号通知精神,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和采取安全联锁措施,而且自动化控制设备、仪表及安全联锁装置安装到位才能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设计专篇要根据工艺装置的安全风险程度、风险级别和措施建议,充分考虑和设计重要工艺参数的测量、控制、报警、自动联锁保护及紧急停车等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设施。自动化控制要结合工艺装置危险特性、危险区域划分和关键控制要素(如温度、压力、压差等),说明报警、联锁、紧急停车系统可靠性保障措施,以及DCS、ESD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措施(如冗余、容错、输出安全、自诊断、软件可靠性等)。以上述氧化工艺为例,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及紧急切断动力系统;紧急断料系统;紧急冷却系统;紧急送入惰性气体的系统;气相氧含量监测、报警和联锁;安全泄放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在控制方式上,将氧化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与反应物的配比和流量、氧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紧急冷却系统形成联锁关系,在氧化反应釜处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当氧化反应釜内温度超标或搅拌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加料并紧急停车。

重大危险源辨识设计

专篇应严格依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单元划分的规定,对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和单元进行危险性辨识。对于改扩建类型化工建设项目,尤其要注意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即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应属于一个单元。在改扩建化工建设项目审查中常常遇到,对于单纯是改建或扩建部分内容,通过分析计算某一装置可能尚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但若与500m范围内原有的几个(套)生产装置作为一个单元一并考虑,则构成重大危险源,应按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控,并采用先进的仪表自动监控系统强化监控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设计

化工建设项目大多数化学反应、换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都是在压力容器内进行的。压力容器工作条件复杂,要求满足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以及防漏、防腐等技术要求,因此安全附件设计是保障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安全附件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安全附件的压力等级和使用温度范围必须满足承压设备工作状况的要求,二是制造安全附件的材质必须适应承压设备介质的工作要求。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分为四种:①安全泄压装置,容器超压时能自动泄放内部压力,主要有安全阀和爆破片。②报警装置。容器处于危险状态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主要有压力报警器、温度检测仪;③计量装置。自动显示容器工作时与安全有关参数的仪表,主要有压力表、液位计及温度计;④连锁装置。为防止操作失误而设置的控制机构,主要有连锁开关、联动阀。

防雷设施设计

化工建设项目涉及使用或储存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装置和储罐设施,为保障这些装置或设施不致因雷击而发生火灾或泄漏事故,设计专篇防雷设计应考虑:①工艺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当顶板厚度≥4mm时,可不设避雷针保护,以顶作为接闪器,但必须设可靠的防雷接地;②可燃气体、液化烃等可燃液体的钢罐,必须设防雷接地;③非金属易燃液体的储罐应设独立的避雷针,其防止直击雷击,同时还应有防感应雷击的措施。避雷针冲击接地电阻≤30Ω;④可燃液体储罐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应采用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电缆外皮或配线钢管与罐体应作电气连接。

篇8

关键词:反应容器;爆炸;防火防爆;应急救援

反应容器是指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的容器.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化工、医药、化肥、炼化等行业反应容器作为一种承压设备由于工艺上的需要被大量使用。众所周知,参与反应的原料及催化剂多为易燃、易爆的物质,大多数反应是在高温、高压甚至超高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频率高。

一、反应容器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1.反应失控引起火灾爆炸

许多化学反应如硝化、磺化、氧化、氯化、聚合等反应都是放热较大的反应。在反应容器内进行反应时,若正常的反应过程失控,反应热蓄积,反应体系的温度随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体系内压力增大,当内压急剧上升超过容器的耐压能力时,容器破裂,高压物料从破裂处喷出。由于温度的升高,反应物料还可能发生分解、燃烧,引发反应失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反应容器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些气态反应的原料混合气,其原料配比处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而具有爆炸性。例如环氧乙烷与乙醇的化合反应,环氧乙烷与乙醇在原料总体积中分别占44.5%和55.5%,环氧乙烷的浓度已在爆炸极限之内(其爆炸极限为3%~100%);苯酐生产中萘与空气的重量比为1:9左右,萘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为2.25%(萘蒸气爆炸极限为0.88%~5.9%)。有的反应在接近爆炸极限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控制不当易形成爆炸浓度。

反应容器内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气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也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重要原因。

3.反应容器密封不严,物料反应燃烧爆炸

反应容器密封不严,使空气进入釜内剧烈反应爆炸。

4.反应容器因设计制造缺陷引起爆炸

反应容器设计不合理、结构形状不连续、焊缝布置不当等引起应力集中;设备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容器时焊接质量不合要求及热处理不当等使材料韧性降低;容器壳体受到腐蚀介质的腐蚀、强度降低等可能使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

5.反应容器中高压物料窜入低压系统

与反应容器相连的常压或低压容器、储柜,由于反应容器中高压物料的窜入,发生爆炸。

6.水蒸气或水漏入反应容器发生危险

采用水蒸气加热或水冷却的反应容器,若水蒸气或冷却水漏入容器内,容器内物料遇水分解放热,温度、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冲料,发生火灾。

7.反应容器泄放系统不合理引起事故

在物料泄放时,泄放口位置、高度必须按要求设置,排出的物料要进入事故槽,严禁排放不合理,避免排出的物料四处漂散,遇明火燃烧爆炸。

二、预防反应容器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

1.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生产

反应容器的工艺规程需经专门的科研和设计单位审定,没有权威部门的相应鉴定,不允许随意改变生产工艺。生产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规程、操作条件、原材料、产品、中间产物的反应特性和火灾爆炸危险性质,杜绝操作失误或任意更改工艺参数。

2.维护容器的耐压强度

反应容器作为一种承压设备,应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工艺进行,消除板材、焊接等质量上的缺陷。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由于腐蚀等原因造成器壁变薄,耐压强度降低。因此,容器要定期进行探检、维修、耐压试验,确保容器的耐压强度,并请权威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定期检验。

3.防止反应失控发生

按作业指导书严格监测和控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压力、物料组成和投料顺序等,以使反应保持正常。杜绝投料次序颠倒,如丙二醇甲醚的生产必须先投入过量的甲醇后才能加入环氧丙烷。如果顺序颠倒则引起环氧丙烷的聚合放热,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对于生产原料、中间产品以及成品应有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其纯度和含量,清除因有杂质而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4.抑制物料混合气爆炸的危险性

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进行的反应,空气或氧气与反应原料的混合器宜放置在反应器进口附近,确保原料气混合后立即进入反应器反应,减少可能发生爆炸的空间。还可采取原料气和氧气或空气分别进料方式,以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在接近爆炸极限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应严格控制原料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比例。生产装置要有自动化控制仪表、组分分析仪和安全联锁警报装置。定期校验仪表警报装置,确保灵敏可靠。

对于具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气的反应容器,进料前必须用惰性气体置换。反应完毕后同样需要用惰性气体置换掉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才能放入空气。置换必须彻底。

5.及时维修、清理设备管路内结焦

要定期维修清除设备内的污垢、焦状物、聚合物,以保证设备传热良好,并防止其堵塞设备管道形成瞬间高压爆裂和发生自燃。清除方法可用水冲刷器壁表面和管道,用氮气或水蒸气吹扫。清理时不得使用铁质工具或金属条,清理出来的污物必须送至安全地点处理掉。如污垢、焦状物等,可请专业清洗公司清理。

6.防止水漏入反应容器

反应容器的夹套和盘管冷却系统的水位和水压应略低于器内的液位和液压。为了能及时发现反应容器的裂纹或孔洞,在排水管可安装自动电导报警器,当管中漏入极少物料时,水的导电率会发生变化,利用这种变化进行检测并发出声响警报。

7.确保证反应容器进出物料安全

为了防止进出物料因静电火花发生燃烧爆炸,反应容器、管道、器具应采用静电连线联成一体,并进行接地,接地线必须连接牢靠,有足够机械强度,并定期检查。液体物料的输送,必须通过控制流速限制静电的产生。特殊的物料应应采用铝管或不锈钢金属软管。

反应容器卸料时,应采用真空卸料。装卸料口开户时,应尽量采用密闭措施,如果做不到,应安装移动式的排气罩进行通风。

8.配置防事故安全系统

反应容器应设防事故自动联锁系统,如设物料温度与催化剂加入量的联锁装置;压力或温度极限调节报警装置。当参数越出安全规定范围,能立即进行自动调节。若调节无效能发出报警信号,通告操作人员采取紧急措施排除故障。

为了保证反应容器内压力上升时能自动进行泄压,必须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阀。对于不宜安装安全阀或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可安装爆破片。低压系统与高压系统反应器的连接处应设单向阀,以防止高压反应器内的物料窜入低压系统发生爆炸。反应容器应备有事故排放罐,或排出反应物料的备用容器和放空管,在设备发生失控的紧急状态下,可将物料通过放空管排出容器,防止事故扩大。反应生产岗位必须配备氮气和水蒸气半固定灭火装置。

9.反应容器的安全排放

反应容器的放空管一般应安设在顶部,室内容器安设的放空管应引出室外。放空管应有足够高度,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m以上,并保证排出的可燃气体,应经冷却装置冷却后接至放空设施。放空管上应安装阻火器或其他限制火焰的设备,以防止气体在管道出口处着火,并使火焰扩散到工艺装置中去。放空管应有良好的接地,管口应处在防雷保护范围内。

10.培训事故处置方法

将消防知识宣传和教育作为岗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注意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应急措施培训工作,掌握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灭火与疏散方法。通报的国际、国内的事故教训和操作经验,提出事故的可能原因,以便及时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采取处理办法。

三、反应容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

在化工生产中当发生反应失控、大量泄漏或火灾事故时,工厂应紧急启动化学品安全生产消防应急预案,召集相关人员立即赶至现场。

1.控制发生事故的危险区域

对危险区域实施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车辆、明火等进入而引起的伤害及事故进一步扩大。

(1)清除火源:迅速关闭警戒区的救援人员的手机、电话机等通讯器材、关闭该区域的电器设备。

(2)实施警戒:以该反应器装置为中心、装置四周的主通道上设警戒线,由治安队严格控制本公司及外来人员进入,禁止车辆通行。

2.侦检反应容器事故现场

当泄漏未形成火灾时,防化应急分队派人身穿防化防火消防服,佩带正式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进入泄漏地点查看,确定泄漏原因及现状,并迅速汇报指挥小组,当已形成火灾时,严禁人员进入。

3.控制反应容器事故的源头

防化应急分队把现场侦检情况后,指挥小组应提出控制源头的技术方案,并召集抢险抢修队、消防队落实控制源头的方案。

(1)由抢修抢险队派人穿防化服,佩戴保护用具,关闭与反应器相近的物料管线,并带专用堵漏工具进入现场堵漏,如无法堵漏或泄漏严重应立即撤出相关人员,脱离危险现场。

(2)在抢险抢修对未进入现场时,应紧急启动消防设施,根据物料的性能,使用有针对的灭火器材,同时启动消防冷却系统对四周装置及区域进行保护。

(3)上级消防大队赶至现场时应由上级消防领导统一调度、指挥。

4.反应容器四周物料的转移

首先控制反应器内物料的大量外泄,当一时无法控制泄漏时,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应紧急碰头,撤离反应器内的易燃物、可用自身机泵输送,如无法输送,或用专用槽车驳离,或用耐火耐温的防火材料形成隔离墙,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5.反应容器事故的紧急灭火

当泄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按制定的企业灭火作战方案执行,集中兵力,一举歼灭火势,并迅速疏散所有的人员,只留守灭火作战人员,防止人员伤亡。

6.清洗反应容器的污染区域

事故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得到控制前后,应做好善后工作

(1)利用消防用水和冷却用水对污染的反应装置进行冲洗,充分清洗剩余的物料和气体。

(2)对参加救援和参加灭火作战的人员应进行规范冲洗,不能对人员产生新的伤害。

篇9

2020年安全工作回顾

一、2020年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2020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完成“四无”的安全工作目标。

1、工伤事故:

xxxxx

2、工艺事故:

xxxx

 3、火灾事故:

xxxx

4、设备事故:

xxxx

二、2020年安全工作完成情况

1、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⑴为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厂、车间、班组、个人4级安全网络,将分厂全年安全工作目标层层分解,逐层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承诺书,把安全承诺签订到每一位在岗职工,签订率100%。从而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担责任的安全氛围,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形成“公司统一领导、厂部具体负责、员工全面参与”的共同责任体系,实现安全责任全方位全覆盖。

⑵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现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全面梳理、修订、评审。重新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规章制度,新增《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培训教育考核制度》、《班前安全会制度》、《管理骨干考核制度》、《管理骨干聘任制度》、《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7项管理制度和规定。

⑶对全厂各车间各岗位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新增岗位安全责任制12项,修订各岗位操作规程7项,编制应急处置卡、工艺指标卡18张。

2、完善安全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知识和综合素质

⑴大部分员工文化层次偏低,安全意识、经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不足和欠缺。为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截止11月底,共开展安全再培训23次,46课时,1800人次,考试合格率100%。

⑵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较为频繁,造成新进员工较多,分厂对新进员工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无论是厂部开展的安全培训还是车间的安全培训,厂部全程参与,监督检查培训效果,坚决杜绝三级安全教育走马观花。 

⑶围绕第十八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开展系列活动。张贴安全横幅和标语,增强安全氛围。结合公司“双证”培训,开展全员安全知识培训,以岗位操作规程、工艺对标管理、风险辨析为重点培训内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组织全员,以班组为单位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提高员工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安全主题征文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活动,对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给予一次性奖励,共收到合理化建议22条,采纳实施15条。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各车间精心组织了6支队伍参加,竞赛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各车间根据生产特点,分别各开展了事故预案的演练。组织全厂员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自查活动,全体员工针对自己的岗位开展隐患自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留死角,并就检查出的隐患限时完成整改,安全月期间员工自查隐患56条,全部按期完成整改。

⑷按照公司、分厂年度培训计划按时开展专项培训。配合xxx开展两次消防培训,全员参与;开展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4次,参与率100%。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演练活动,全年共演练6次。截止11月底,年度培训计划已基本完成。

⑸收集重大典型事故案例,组织全员学习。如今年发生的江苏响水天嘉宜公司3.21爆炸事故、伊东化工4.24爆燃事故、港源化工9.8钢丝绳断裂伤人事故、盛华爆炸事故等。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汲取事故教训,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3、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大力整治安全隐患

⑴为规范安全隐患检查流程,健全安全隐患检查制度,形成以“厂部每月2查、车间每周1查、班组每班1查”为核心的安全隐患检查制度。每月由厂领导带队对全厂的工艺、设备、设施、装置进行细致的排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汇总、归纳、下发整改令,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

⑵全年紧紧围绕“增强安全意识、排查安全隐患、规范安全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积极开展日常、专项、节假日、季节性等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法定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都会组织相关车间开展专项的安全检查工作。截止11月底,通过自检自查全年共查找安全隐患724项,其中员工查找隐患486项,管理骨干查找隐患196项,厂部专项检查隐患142项,无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完成724项。完成公司下达的隐患整改77项,安保部下达的隐患整改14项。全年共完成隐患整改815项,整改率100%。

⑶强化特殊作业检查,严格执行GB30871-2014标准,对作业票申请、审批程序加以规范,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对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施工作业,如交叉动火作业、超高吊装作业以及各单位重点设备、重要装置的检维修作业,坚持现场全方位监控管理,使作业全程处于可控状态。

⑷加大违章违纪处罚力度,为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和减少违章违纪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厂部专职安全员每天不定时到生产现场巡回检查,对发现违章违纪行为立即予以制止并按照公司、厂部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罚。利用这种管理的“即时性”模式,及时发现违章违纪行为及时处理,对身边的其他员工更能起到警示教育。

2020年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学历、文化水平的差异,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仍然没有提升,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认知度不够,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茫然无知,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无知者无畏。

2、制度、标准不健全不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彻底、考核不到位。特别是各个车间,安全工作的落实上还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安全措施落实不力,安全责任推三阻四怕担责。

3、培训教育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安全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作用有限,培训体系与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4、危害因素辨识落实不到位。危害因素辨识是风险预控管理和避免减少事故发生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每名员工避免和减少受到伤害的有效措施。实际工作中风险辨识针对性不强,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落实也就做不到位,形同虚设。

5、基层管理骨干中依然存在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当安全与生产产生矛盾时,生产依然放在安全之前。在安全管理上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考核不力。

6、各级管理骨干在安全管理上讲情面,怕得罪人,对其他管理者和员工的违章行为不愿制止、不敢制止。对一些小的、看似不严重的、轻微的违章违规潜意识里就认为很正常,不算什么事情,主观思想上就存在严重偏差。

篇10

关键词:粉末丁腈橡胶 危险有害因素

本文以采用间歇式热法聚合工艺生产丁腈胶浆,采用凝聚成粉工艺将丁腈胶浆制成粉末丁腈橡胶的工艺方案为例,介绍粉末丁腈橡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有害因素。该工艺方案中乳液聚合配方主要由单体、脱盐水、引发剂、乳化剂组成。生产使用的主要单体原料是丁二烯和丙烯腈,生产过程的主要中间体是丁腈胶浆和粉末丁腈淤浆。丁腈胶浆生产过程使用的助剂包括引发剂、乳化剂、缓冲剂、分子量调节剂、终止剂、活化剂、除氧剂、交联剂等。粉末丁腈淤浆制备过程使用的主要助剂有防老剂、隔离剂、预凝剂、絮凝剂等。

一、聚合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粉末丁腈橡胶生产线的关键装置是丁腈胶浆生产装置,聚合釜为装置重点设备。聚合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1.主要单体——丁二烯和丙烯腈是易燃易爆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聚合单体原料含有不饱和双键,性质活泼,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自聚和热聚反应。主要单体及第三单体原料具有的自聚和燃爆危险性如下:

1.1丁二烯属于易于自聚的物质,在氧存在下易发生过氧化反应,形成过氧化自聚物。丁二烯过氧化自聚物为浅黄色黏稠液体,比重比丁二烯大,易沉积并积累于设备的死角处,其性质很不稳定,并在125℃以上就可以发生分解爆炸,受撞击或急剧加热时会迅速分解自燃引起爆炸。同时,过氧化自聚物能分解产生活性自由基,能引发丁二烯进行端基聚合,生成米花状固体聚合物——端基聚合物。丁二烯端基聚合物坚硬且不溶于已知溶剂,即便加热也不能熔融,很容易沉积在浓缩层中,黏附在器壁和管道上,造成管道、阀门和设备堵塞或涨裂,在60~80℃或光照、撞击、摩擦时能发生爆炸。

1.2丙烯腈具有自聚性质,物料发生高温自聚可堵塞设备和管道。丙烯腈在高温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丙烯腈在碱性条件下更易发生聚合而引起爆炸。

1.3聚合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具有自聚和可燃危险性

2.乳液聚合过程需控制系统氧含量。丁二烯中含氧量为500ppm 时,就会产生端基聚合物,不仅可造成管道、阀门和设备堵塞或涨裂,而且端基聚合物受光照、撞击、摩擦时易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在水相及各种助剂的配制中使用的脱氧软化水质量不合格、用于聚合釜置换除氧的氮气含氧量超标、聚合釜投料前气密性试压不合格、聚合系统的设备管道存在泄漏点等均可能使系统氧含量超标,导致聚合釜中产生丁二烯端基聚合物并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乳液聚合反应为放热和热动力不稳定过程,反应热量来不及导出时会出现暴聚。生产过程中如供电系统故障、引发剂加入过量,引发剂的比例过高,聚合釜冷却系统故障或供冷不足,聚合釜搅拌失效,聚合反应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控制不当等,存在发生暴聚的可能性。暴聚产生的反应热不易导出,可使聚合反应失去控制而引发爆炸事故。

4.乳液聚合过程是在密闭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反应压力可至0.5MPa,如生产过程聚合釜和系统管道因超压、腐蚀穿孔、设备附件损坏、设备材质不符合工艺要求等,均可能导致聚合釜和管道内易燃物料泄漏,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事故。

5.聚合反应完毕后,聚合釜内还有少量未反应完全的单体,为排除胶浆中残留的易燃单体,需进行聚合釜尾气排放以及脱气釜真空脱气等后处理操作。如后处理操作不当,残留的易燃单体脱除不彻底会导致胶浆夹带易燃单体,并在胶浆槽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可能导致着火爆炸危险。

6.脱气釜进行真空脱气操作时,胶浆中未聚合的易燃单体被减压蒸馏出来。真空负压操作过程中如脱气系统密封不严,空气漏入系统会使系统内氧含量增高,可导致脱气系统内生成性质极不稳定的过氧化物,极易发生分解爆炸事故。

7.因为聚合产物粘性大,设备和管道有被其粘堵的可能性,并可引起生产过程的压力和温度变化,甚至因局部过热引起物料裂解并导致爆炸事故,所以聚合釜需定期清理。从生产装置中清理出来的自聚物、热聚物遇空气也容易自燃。

二、工艺管网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工艺管道中丁二烯及丙烯腈等易燃有毒介质泄漏,可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丁二烯管线存在死角,未定期清除管道系统的丁二烯过氧化物等,可引发丁二烯进行端基聚合生成丁二烯端聚物,丁二烯端聚物在管线及设备死角处沉积、膨胀,可导致管线胀破发生丁二烯泄漏事故。

2.管道材质选用不当,阀门、法兰、垫片、管件选型不合理,应力分析失误,系统设施布置不合理等设计方面的原因,均可能导致管道运行中泄漏。

3.工艺管道施工安装焊接质量低劣,存在未焊透、夹渣、气孔、未熔合等质量缺陷;阀门、法兰垫片安装时密封不良;管道防腐措施不当;不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错用材料;无损探伤的比例、部位和评判标准不符合有关标准。这些管道施工、安装方面的原因可导致管道运行中泄漏。

4.工艺管道使用管理混乱、年久失修、违章操作、压力管道及附件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等,可造成管道运行中泄漏。

5.工艺管线运行中产生水击,因阀门损坏、管线破裂,易燃有毒及腐蚀性介质泄漏,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灼烫等事故。

此外,聚合及脱气工序产生的尾气(主要成分为丁二烯)和事故状态下排放的可燃气体需进入尾气焚烧系统进行处理,如尾气焚烧系统采用地面火炬,则该部位又会是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易发部位。

三、 结论及建议

粉末丁腈橡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部位主要为聚合工艺装置、单体罐区及卸车点、工艺管网系统、危险品仓库及尾气焚烧系统,企业应对以上部位特别提起注意。生产工艺装置应按照《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安装自控连锁及安全仪表系统;丁二烯及丙烯腈的使用管理应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