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勘测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方案)》已由**地质队编制完成。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方案》审查会,对该方案进行技术审查。
参加今天评审会的专家有
…………
参加此次会议的各有关单位领导和代表有
…………
今天的会议议程分为三项:第一、成立专家评审组,并推荐专家组组长;第二,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专家评审,第三会议小结;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成立专家评审小组,并推荐专家评审组组长。
——————
本次评审由方玉树专家主持专家评审工作
一、请勘测或设计单位**地质队介绍勘测或设计情况
二、请业主单位XXX街道政府发言。
篇2
1.1规划阶段水电规划是政府行为,规划由政府部门根据权限审批后方可实施。河流水电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初步查明河流开发条件,明确河流开发任务,协调综合利用需要,落实规划环评要求,优选梯级开发方案和推荐近期工程。河流水电规划报告经审批后即成为开发该河流水能资源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河流的规划是水电站所有前期勘测设计最基础的工作。1.2预可研阶段在预可研阶段,项目业主应组织设计单位做好预可研报告的编制和设计文件审查等工作;协调各方关系,做好输电规划和移民安置方案初步规划;完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取得地震部门批复。在预可研阶段,应制定一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根据现行规范,预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206-2005)的要求。1.3可研阶段可研报告应在预可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设计方案应在预可研基础上进行深入比选。根据《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确定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水文参数和水文成果;复核工程区域内地质构造的稳定性,查明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坝址、坝线及枢纽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比较,查明选定方案各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和结论;开展天然建筑材料详查;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等;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其他特征水位,明确工程运行要求和方式;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确定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方式、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量;选定电站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额定水头、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及主要机电设备的型式和布置方式,选定开关站的型式,选定控制、保护及通信的设计方案,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和布置方式;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并确定主要设施;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和导流方案,提出料源选择及料场开采规划、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场内交通运输、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等方案,安排施工总进度;确定建设征地范围,全面调查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实物指标,提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编制补偿费用概算;提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制定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环境监测规划和环境管理规定;提出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节能降耗分析,评价能源利用效率;编制可行性研究设计概算,利用外资的工程还应编制外资概算;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提出经济评价结论意见。
2项目业主前期勘测设计管理模式
2.1业主直接管理模式项目业主组建工程设计管理机构负责工程设计管理,并可聘请专家或咨询公司协助其进行设计管理。直接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项目业主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较高的设计管理水平,具有设计评审经验和判断能力;项目业主可聘请专家或咨询公司协助进行设计管理,专家或咨询公司不承担设计管理职能,由项目业主与设计单位订立工程设计合同,咨询公司和设计单位没有合同关系;项目业主组建工程设计管理机构,有利于对工程的三性目标和风险进行控制,但对设计介入过深,易造成设计方案反复变更,不易发挥设计单位系统分析和综合比选的作用。2.2管理模式项目业主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代其进行设计管理工作,由建设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订立设计合同,专业咨询公司和设计单位没有合同关系,但建设项目业主应将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设计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职能书面告知设计单位。对专业咨询公司的工程设计管理水平、能力和资质有严格的要求,专业咨询公司对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性。专业咨询公司长期从事工程咨询服务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代替项目业主进行设计管理有利于保证质量、进度和节约投资。2.3委托管理模式项目业主委托项目(工程)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该公司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承担受委托管理范围的责任,但不是决策机构,重大方案仍由建设项目业主决策。与模式不同,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没有合同关系,由项目(工程)管理公司独立负责组织完成工程设计或通过设计招标选择设计单位承担工程设计,项目业主有关工程设计意见和要求须通过项目(工程)管理公司才能得以实现。不要求项目业主具有设计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力量,项目(工程)管理公司全权负责设计委托和设计管理工作。
3新形势对前期勘测设计的要求
3.1有关部委管理日趋严格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及管理工作。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等多部委,陆续出台了多份文件,要求加强水电建设及勘测设计工作。2011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着重强调加强水电工程前期设计工作、高度重视水电工程建设质量、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其中重点明确了主体设计单位要全面负责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及移民工程勘测设计工作。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印发了《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对水电规划及规划环评有关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划环评批文是规划审批的重要依据。2011年11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对勘测设计单位的资质、合同,技术要求,设计审查,现场服务,设计变更与回访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再次强调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文件应达到枢纽工程同等设计深度。2012年8月,国家能源局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要求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及审查意见作为可研审查和项目核准的重要内容。同月,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严格设计审查管理,预可研、可研、移民安置等重要报告均由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进行审查。3.2设计成果报审程序更为繁琐以四川水电项目为例,四川省均要求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和工作方案、“封库令”、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报告、预可研报告、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等重要阶段性成果从县、市(州)逐级上报到省,由此使得管理链条进一步延长。同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也要求规划符合性论证报告从县、市(州)、省逐级报送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论证报告需要由四川省水利厅初审通过后才能向长江水利委员会报送。此外,国家电网公司对接入系统报告的报批程序更加复杂,接入系统报告需先经四川省电力公司初审,再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向国家电网公司转报,国家电网公司审定后才能最终确定接入系统方案。因此,有关方面进一步严格了设计成果报送程序,这对设计质量和进度有了更高的要求。3.3业主对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要求更高随着我国水电开发的深入推进,经济指标较好的水电工程已基本开发完毕,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水电项目经济指标总体较差。以大渡河为例,大渡河梯级电站的平均动态投资已超过13000元/kW,平均每度电动态投资已超过3.0元,平均上网电价已超过0.45元/kW·h;个别项目动态投资甚至超过20000元/kW,每度电动态投资超过4.00元,上网电价超过0.6元/k·Wh。从目前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情况来看,尽管各设计院投资控制的意识有所加强,但是效果仍不甚理想,工程投资“事前控制”的理念无法落实到位,很多水电工程出现“三超”现象,即竣工决算投资超过可研概算投资、可研概算投资超过预可研估算投资。在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中,迫切需要高度重视设计优化和投资控制,切实优化电站经济指标,以增强电站投产发电后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从进一步提升勘测设计质量、优化投资控制的角度出发,需要项目业主采取新的管理措施加深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以打破设计、咨询、施工的垄断对水电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4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4.1设计周期明显缩短随着水电开发的深入推进,预可研、可研设计工作周期明显缩短,其原因主要是勘测设计技术的提高和项目业主加快开发的迫切要求。很多水电项目只要在规划阶段认识准确,项目业主就加大资金投入,设计院加大资源投入,一味追求设计进度,而不够重视设计质量。2000年至今,水电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大干快上”以后,质量与进度不协调、不匹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如投资失控、设计质量不高、安全风险增加等。4.2设计体制不够完善首先,设计规范和标准不够配套。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水电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完善工作,但在现行规范中还存在不够配套和深度要求不同步的地方,如移民设计规范不统一,环保设计还仅仅是典型设计,水情测报、地震监测方案设计还停留在规划设计深度等。其次,勘测设计收费标准不合理。现行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与工程概算成正比关系,工程概算越高,设计费也越多,这显然不利于设计单位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以节约投资。最后,设计方案评价体系不健全。现行制度下,设计方案只要满足规程、规范要求就能保证通过审查,只要实施后不出质量和安全问题,设计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不会对设计单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该设计方案是否优秀,缺乏独立的第三方评判,特别是缺乏设计监理的制度支持,使得设计方案最终仍取决于设计单位,而项目业主处于被动地位。4.3设计程序不尽合理在现行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制度框架下,枢纽工程、征地移民、环保水保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往往无法协调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勘测设计程序不尽合理。在可研阶段,征地移民工作是完成可研工作的关键之一,项目业主为了尽快启动征地移民工作,需要尽早获得“封库令”,而下达“封库令”的前置条件是正常蓄水位选择和施工总布置规划两个专题报告的完成,而这两个专题报告是枢纽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在“封库令”办理之前,电站枢纽工程设计需要完成大部分工作。因此,水电工程“封库令”下达前主要偏重枢纽设计,“封库令”下达后主要偏重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从而造成“封库令”下达前后两个阶段的工作时间都很紧张,这就使得“封库令”下达前没时间进行枢纽工程的设计优化、“封库令”下达后没时间进行移民安置方案的优化。同时,“封库令”、接入系统、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批文具有时效性,若不在文件失效前完成可研工作和核准工作,就需要再次花大力气办理有关批文。因此,不尽合理的勘测设计程序使得枢纽工程和移民工程的设计工作没有合理搭接,设计时间相当紧张,需要国家统一规范管理。4.4项目业主难以主导设计目前,由于大部分项目业主缺乏专业的设计管理人员,项目业主的设计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设计进度和设计成果的评审等方面,设计管理比较粗放,管理专业水平不高,工程经验不足,对设计的质疑不多,且缺乏对设计单位的有力约束,片面强调进度,欠缺有效控制质量、造价的措施。同时受设计管理体制的限制,项目业主难以真正主导设计。4.5咨询审查无法严格把关从设计咨询方面来看,目前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大渡河等大型流域水电项目均在实施全过程咨询。由于近年来水电开发强度很大,咨询单位的任务也非常饱满,高水平的专家难以集中到一个项目的设计咨询中,同时专家会前阅研资料少,会议时间短,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使得设计咨询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从设计审查方面讲,目前,25万kW以上的水电项目及主要河流上的水电项目均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进行技术审查,与设计咨询的情况相同,设计审查任务也很重,审查专家研究设计方案的时间不足,虽然能把握住水电工程的主要问题,但对具体设计方案、工程量、单价等无法严格把关。
5加深前期勘测设计管理的建议
篇3
【关键词】GIS 系统 问题 应用
1 输电线路GIS勘测设计系统
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仿真等技术,把数字高程用三维模型(DEM)、高精度地理信息航片数字正射影像(DOM)等基础地理信息综合后融合在一个三维的地球模型上形成数字化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输电线路勘测设计的应用需求,开发出相应的应用模块,用于变电站的布点和各电压等级线路进出线走廊规划、线路路径选择、优化、平断面剖切、杆塔优化定位等,解决常规勘测方法中已有地理信息资料陈旧、外业作业量大、周期长、勘测精度不高等问题。
2 传统勘测设计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110KV及以下线路工程传统勘测设计手段及存在的问题
输电线路通过的地域跨度较大,地理条件比较复杂,线路路径及杆塔位置与地理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目前,110kV及以下线路工程勘测设计主要依靠1∶10000或1∶50000的地形图选择线路路径,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基础地理信息资料陈旧,路径选择优化困难:由于地形图陈旧,地形、地物的反馈不及时,其空间表现和分析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传统作业初步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踏勘,用来弥补地图已经太陈旧的现象;现场踏勘只能看到局部的地物,而不能全局的看整个线路路径,加上勘测、设计人员在现场受到“视野局限性”的限制,很难进行线路路径的选择和优化。
(2)可研和初设阶段设计深度有限:除个别特殊地段经认真勘察或测量后并准确设计外,其余大部分地段缺乏有效数据,对杆塔的档距规划、使用数量和呼称高一般靠经验估计,造成可研和初设阶段设计深度不足,工程造价控制困难。
(3)终勘定位时野外勘测工作量大:测量传统的作业模式作业效率低,测量通道的林木砍伐量大、工期长、成本高,且返工量大。当前变电站的规划布点与地方规划矛盾越来越大,往往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量大,其基础设施、民房、厂房等分布密集,越靠近负荷中心,变电站的选址就越困难。在1∶10000和1∶50000地形图上进行变电站布点和走廊规划因地形图陈旧空间表现能力不足,以及“视野局限性”的限制,很难合理地进行站址的选择和进出线走廊规划。
3 开发输电线路GIS勘测设计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开发输电线路GIS勘测设计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必须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的要求,线路路径要避开重要的水利设施、军用设施、建筑设施,要少跨越林区,避免压覆重要矿产,要尽量少跨越民房等等,应用传统的1∶10000和1∶50000地形图选择线路路径,已无法满足建设“两型三新”坚强电网的规划设计需求。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工程航拍等新型勘测手段,由于其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在220kV及以下线路工程勘测中普及使用。
3.2 开发输电线路GIS勘测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随着大规模地形显示和分析算法的出现以及实现三维 GIS 关键技术的突破,三维GIS 技术已逐渐进入应用阶段。近年来,我们国家地理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完善,地理信息航片、卫片影像分辨率均有了很大提高。据江西省地理信息中心介绍,地理信息卫片影像分辨率在城区可达1.0米,但山区分辨率只能达到30.0米,分辨率30.0米无法实现山区勘测设计选线要求,因此,本系统开发考虑综合利用卫片和精度为1.0米的地理信息航片数据作为系统的基础数据。
4 GIS勘测设计系统功能实现及应用
4.1 系统在线路建设及运行维护中的应用
4.1.1 可研、初设阶段应用
(1)快速优化选线:充分利用地理数字信息资源使线路设计建立在可靠的数字化模型之上,由于卫片、航片“视野”开阔,所选线路路径能确保可靠性和合理性,可缩短线路长度,加快设计进度,节约投资。
(2)在可研、初设阶段进行施工图深度的设计:在优选的路径上,利用系统的DEM高程数据可实现多个线路走廊断面图自动生成,设计人员可进行预排杆位,比较各路径的优劣,确定最优方案。确定的预排杆位后的路径方案可进行杆塔档距规划设计,从而可提高杆塔的档距利用系数,节约投资。
4.1.2 施工图设计应用
(1)快速准确定线:在GIS勘测设计系统平台上,可以准确定出线路转角点的坐标和角度,结合GPS可以方便进行线路的选线定位工作。利用GIS 系统自动生成的路径断面图,可以进行预排杆位,提取出预排的塔位坐标,然后用全站仪或GPS进行现场放样和复核,提高塔位定位放样的效率,并且可实现不通视的放样测量,减少线路勘测中的林木砍伐。
(2)减少线路野外勘测难度:由于已经预排杆位,可以事先分析断面图中对设计有影响的地段进行重点测量,补测杆塔基面、交叉跨越及特殊地形点即可快速完成线路终勘断面测量。对一般地段的断面点可直接利用GIS系统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减少杆塔平断面定位中断面点测量数量,从而减少测量的工作量和难度,有效减少断面点测量中林木砍伐的数量。
4.1.3 设计评审中的应用
目前工程评审受环境限制,无法直观展现工程现场环境和有关设计要素,影响工程评审的准确性,应用GIS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工程设计和评审的直观性和准确性,通过可视化三维技术,实现工程实际环境再现,从而加深设计深度、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和评审的质量与效率。
4.1.4 运行维护中的应用
以GIS系统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影像为基础,通过输电线路本体的建模,为线路的运行维护提供一个真实的三维可视化平台,有利于线路运行维护中的故障快速定位、故障分析判断、故障抢修方案定制及确定抢修路径等工作。
5 总结
在输电线路建设中,采用GIS勘测设计系统,可彻底改变当前在线路路径选线中“凭经验选线”的方法,解决常规勘测方法中已有资料陈旧、采集数据困难、野外作业工期长、线路通道林木砍伐量大等问题。主要设计方案的决策建立在“数字化”、“科学化”基础之上,具有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并可以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一个智能可靠的基础平台。
篇4
【关键词】农网改造升级;基建配网;问题;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这几年来对电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设资金的投入,10kV基建配网工程的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快。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电需求,对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10kV基建配网工程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一些讨论。
2 10kv基建配网工程设计概况
2.1 10kv基建配网工程设计思路和理念设计
要积极采用我国国家电网的典型设计,设计标准要符合“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思路,也要尝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同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必须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在农网改造升级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
2.2 10kv基建配网工程设计原则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首先应该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不断提高我国农网升级改造的科技含量,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把农村电网建设成为网架坚强,配变布点合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变配电网络,这样就可以提高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2.2.1 基建配网工程线路供电半径的相关要求
10kv基建配网线路供电半径都是根据负荷密度来确定。一般10kv基建配网线路供电半径:农村不大于15公里,城市不大于4公里。在农网用户非常分散的地区供电半径可适当延长,但是也要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电压质量。
2.2.2 基建配网工程线路路径和杆位的选定
在基建配网工程负荷点确定以后,可以在整个农村供电线路的平面图上初步选定一个供电点。首先可以在整个农村供电线路的平面图上预想几个路径方案,然后通过实地勘察比较,确定一个最佳的方案。最后再绘制出基建配网工程路径平面示意图。
2.2.3 基建配网工程导线截面的选择
lOkV基建配网工程电力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该符合我国国家电线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一般都是采用钢芯铝绞线,根据线路的特点可以适当采取绝缘导线。
导线截面选择的要求:
(1)线路的电压损失百分数应在允许范围以内;lOkv基建配网工程电力线路,电压损失百分数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
(2)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不得大于导线的允许载流量。
(3)导线一定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即导线截面必须大于最小允许截面。对于10kV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先根据电压损失的要求来选择.然后用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和机械强度的要求来核算。
3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建设目标是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高农电企业服务水平,增强农村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用电增长的需求,促进“三农”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但是,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还有一些不利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现象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顺利进行与完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 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的工作人员编制混乱而且缺乏人才
由于农网改造升级属于国家重点项目,而且现如今我国有很大部分人口依然还是居住在农村,这就对我国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工程量大工期紧,专业的勘测设计人员相对较少,需要非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配合,而这些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多为临时抽调 流动性大,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相对基层的工作岗位上,也表现在相对高层的管理岗位上,让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设计过程中容易产生混乱,另一方面,真正擅长勘测设计的人才不到位,这就不利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长久顺利发展。所以,目前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并没有达到最佳的深度。
3.2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的管理制度非常混乱
管理制度有很多种形式,我们经常理解的是类似公司的法人责任管理,这种管理制度简明非常利于理解,而且可以统一意见,有利于工作的操作和执行,但是这种管理制度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涉及的全面问题。而有些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采取工程监督制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对促进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过程中的责任透明非常有利,可以更好地设计出优良的工程项目。但是,这种管理制度在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过程中一定会影响到整个勘测设计的效率。所以,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的管理制度比较混乱,而且所有制度各有利弊。
4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可以采用的措施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是关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用电切身利益的工程。现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的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为了让这一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必须加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勘察设计环节的管理工作,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从一开始就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我们就分析讨论一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可以采用的措施。
4.1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合理编制,重视人才
在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之初,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该最大限度的为勘测设计人才提供稳定岗位,把懂设计有能力的人才真正调整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来,这样在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让每一个有用的人才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要采取合理的编制制度,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实行首席设计工程师负责制,设计队伍要相对稳定。这样,在合理的编制结合有才能的人才,就可以做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从而使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得到保障。
4.2 提高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1)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单位在工程策划时期.就应该组织有关勘测设计人员学习上级下发的技术导则,勘测设计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农(2010)1303号文精神,熟练掌握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的技术原则、规划目标和实施细则。
(2)在整个勘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本着实用、安全的原则,尽可能的利用废弃的原料,做出最科学的规划设计,优化设计方案。
(3) 勘测设计人员应该认真搜集所勘测设计中项目的有关资料.充分了解勘测设计的状况,按时完成任务。
(4)每一个勘测设计人员都要追踪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当勘测设计方案发生变动时.要根据变动的情况绘制出变更后的施工图。
5 结束语
本文对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勘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可以采用的改进措施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讨论,从现在已经得到的成果来看,其中已经得到了一大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可以采用的措施,当然也还有一部分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寻它的解决办法,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有深度的调查。做一些合理的改进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促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进行,也可以对提升我国对于农村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学峰,许勇.农网改造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15).
篇5
1)工程主设人员和概算编制人员无配合。设计人员只按任务书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忽略工程造价控制,不能及时与概算编制人员沟通;而概预算人员在设计图纸完成后,只根据图纸及有关定额文件、取费标准编制设计预算,也不将概算结论向设计人员以经济的角度反馈。
2)概算编制人员对施工程序等设计专业知识认识有限。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概预算编制人员大部分只会按图纸套定额进行概预算编制,对工程设计的有关专业知识涉猎甚少,无法提供重要的可采纳的意见反馈给工程设计人员。
3)建设单位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干扰概算编制取费。由于工程设计费取决于工程造价的高低或项目占地面积的大小,而设计费又关乎建设单位利益,在盲目追求利润,扩大工程规模的情况下,设计单位依从建设单位意见甚至盲目服从建设单位安排,使得设计得不到合理优化,工程造价不切实际的人为抬高。
2生态建设造价控制措施
水土保持规划项目造价控制是考核设计方案和建设成本是否合理的依据,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依托。在施工设计阶段,水土保持工程造价是实行经济概算、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提高造价编制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1)认真收集资料,及时踏勘现场。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人员与概算编制人员,应主动深入现场,认真收集同类工程资料,踏勘现场,切实搞清项目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与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及时沟通,认真收集、调查、分析、研究工程资料,设计人员应与造价人员密切配合,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推行限额设计,控制投资规模及投资成本。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是工程量控制和投资分解。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信息,是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是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
3)增强控制投资成本意识。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控制成本,提高竞争意识。设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于设计节约和浪费应制定明确的奖惩标准,促使设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相互间的竞争力,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的意识。
4)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多方面密切配合,做好图纸审查工作。同一个建设项目以及单项工程,可以有多个建设方案,随之有多种工程造价。通过多方案比选、设计方案优化,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对水土保持建设工程的场地选择、建设规模的确定等关系到造价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的建设方案。
5)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降低工程造价。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程造价严重受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密不可分,施工方案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6)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减少设计变更带来的损失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效益的有力保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督单位及施工单位在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文件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设计会审,在工程施工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变更设计方案,此时的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极大程度的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确定建筑的最终方案,避免在施工阶段提出更改;给设计单位充足的设计时间,加强设计前期准备工作,要求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深度,完善图纸。当涉及到重大变更时,应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强图纸会审、审核、校对,尽可能在施工前解决一切问题,确保变更给工程建设带来的损失最小化,使得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3总结
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设计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虽然我国水电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相比较发达国家的而言,还是不足的,由于设计质量而引发的水电水利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如何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是重中之重。另外,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不足多加了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业务水平
现阶段,存在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就是水利水电设计单位十分混杂,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很多并不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也做起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非专业的设计公司使用的设计人员在专业业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存在着质量方面的隐患,如果非专业的设计真正的付诸实践,进行项目的施工,那么将会造成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重大损失浪费,对于我国整个经济建设的大环境是非常不利的。
2、准备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会涉及到水文、水资源、地质、测量等好几个专业,只要其中一方面的准备资料不准确,就会产生设计问题。因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以进行方案的定、参数的设置、公式的选择等。当然,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资金短缺等情况也会发生在个别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同单位的勘测标准不同,所勘测的数据也有差异,这导致的工程坐标不统一,也会影响工程的日期,造成延误工期的情况发生。还有的会临时更改设计,是工程的实施难度大大提升,工程成本也随之增加。
3、对比优化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设施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大的工程项目,而且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关乎到国计民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施工规模大。因此,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就要特别注意对于设计方案的对比优化。现阶段,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在方案的对比优化的过程深化不够,对这个过程也缺乏必要的重视。很多的设计方案在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工作,所以很多的设计方案只是理论上的优选,在实际情况之下,这些设计的方案并不适合在相应的施工的情况。这就给本身很难的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也给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未来的施工操作和建设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另外,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方案的对比优化不光可以对我们的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我们的建设成本也可以有效地压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决定了该工程的资源利用率还有性价比。
4、质量控制
在当前的设计行业,很多设计者都是一味的追求速度,从而忽视了质量,在速度与质量相矛盾时,选择了速度,这种轻质量而重速度是不可取的。还有就是设计过程中,没有参考当地的水利、水文、气象、环境等条件资料,设计不当,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图纸的质量。
二、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
1、工程设计与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设计单位要提高责任心,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度重视项目的设计质量。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平台,提供设计单位资质、技术力量、信用评价、受理项目审查结果等信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完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经费,健全质量监督工作机制,提高监督水平,确保质量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质量
勘察设计质量需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保证,勘察设计水平也需要持续地提高。首先要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需要大力度的宣传责任意识,让设计人员把“责任重于泰山”牢记于灵魂中,要以设计高质量的工程勘测设计作品为设计宗旨,要努力设计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设计作品,从而使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其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要严格按照GB/T19001-2000系列标准执行质量检测,积极开展质量勘测设计工作。再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勘察设计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还要划分好工程勘测设计个阶段的时期,在合同中约定清楚并按照其坚决执行,从而确保工程勘测设计的质量。最后要求严厉落实勘察设计文件的校审制度。签字签章要在情况属实的情况下签下。
3、提高设计人员责任感,锻炼设计人员意识
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质量的一大关键点就是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是设计工作的主体,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于责任感对于整个设计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提升设计人员的责任感,锻炼设计人员的意识是我们需要紧抓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我们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必须是正规的设计方面的人才,对我们的设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水平的综合考量,开展责任心的培训工作,要让责任的意识深深地刻在设计人员的脑海里,不再出现设计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缺工少料以及设计人员不进行实际的调查,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缺乏对设计方案的仔细审核与优化的工作,导致工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的工程实况不符合,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锻炼设计人员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行工作的开展。细致的审核在设计过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当然,还要强调的是最优设计方案的意识,我们的最优设计方案不仅仅为我们的施工提供方便,也为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创造有利的条件,说大点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我们设计人员的一份力量。
4、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工程项目流程
现阶段,存在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就是水利水电设计单位十分混杂,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很多并不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也做起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针对这样的乱象,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对我们水利水电设计行业进行规范化的整顿,对公司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于处理。同时,要还给市场市场自由平等竞争的空间。对于项目初始阶段的招投标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整治,要打破垄断,严厉打击暗箱操作的现象。从而让现阶段存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设计单位鱼龙混杂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对于设计阶段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阶段合理设计尤为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贯穿于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施工进度及质量。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能力,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德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1(03).
篇7
1公路工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导致公路工程中能耗增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公路勘测设计人员在工程施工前期,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导致设计专业与节能未能充分融合,使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节能理念。其二,在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中,线形选择易受到政府、历史因素、居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细致规划,导致选线不具备节能效应。其三,公路工程的勘测深度不足,信息资料与相关方案不够统一,勘测设计人员没能遵循节能环保理念,导致公路在建成使用后,出现能耗增加的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2公路工程中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2.1噪声污染居住在离公路工程距离较近的居民,不仅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造成的噪声影响,公路在通车行驶后,也会每天受到来往车辆产生的噪声干扰。这些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状态。而这种噪声污染的产生,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也可以尽量的规避。因此,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必须做好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对公路布局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将其设计在人口集中的地区,也就避免了来往车辆噪声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的影响。
2.2粉尘污染粉尘污染也是公路工程面临的一大污染问题,施工阶段混凝土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公路通车使用后,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大量的粉尘物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由车辆行驶带动造成的粉尘污染,在汽车总污染中占据在35%左右的比例,由此可见,公路工程粉尘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需提高重视。
2.3尾气污染尾气污染是在公路开通后,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的污染。尾气污染主要由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组成,是由于机动车燃料不能完全燃烧因素而排出尾气,进而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近年来,为了推进现代化城市的进程,满足城市与乡镇地区的交通运输需求,我国投入了大笔的资金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这虽然提高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但同时交通活动的频繁,也导致尾气排放量增多,造成严重的公路污染问题[2]。
3公路勘测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
3.1公路勘测设计中节能理念的应用⑴节能选线原则。若行车里程能够缩短,便能有效节约车辆燃油,因此,在选线方面需合理融入节能理念。公路选线设计时,应该遵循如下几点原则:其一,减少中间控制点。深入分析拟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功能,确定合理的走向控制点,同时针对重要的干线公路,应该尽量地减少中间控制点,以此来减少大量过境车辆的绕行距离,达到节能目的。其二,缩短营运里程。在公路设计中,若建设里程与营运里程不一致,则应该选择营运里程较短的路线;若建设里程与营运里程一致,则应该选择建设里程较短的路线。其三,考虑交通主流方向。在公路勘测设计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主流方向与重车构成比例,同时在营运里程计算中,以交通量为权数,起到节能的效果。⑵设计速度的节能策略。在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中,设计速度的选择,不仅要以公路的功能、交通量、等级为考虑因素,还应该结合沿线的地质、地形等情况。通常况下,公路工程的设计速度与行驶车辆的节能水平呈正比例关系,这也说明设计的速度越高,节能的效果便也会越明显。基于这一因素考虑,在考虑到公路功能等因素的同时,尽量设计较高的速度,实现公路的节能目的。⑶节能评价指标制定。在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中,还应该制定节能评价指标,对公路的节能效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例如,以节能评价指标作为参考,对公路营运期间车辆燃油节约的数量与施工及营运期间能源消耗数量进行比较,若未达到规定的倍数,则公路项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3.2公路勘测设计中环保理念的应用⑴合理布局。首先,在公路选址方面,应该尽量选择在周围居民少,远离人口集中区的地段。其次,充分考虑公路结构的分布,确定公路所在的规划位置,根据现有的公路形式完成布局。例如,针对曲线公路的布局,应该保持适当的弯曲度,给车辆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转弯;针对直线公路的布局,应该适当地拓宽路面,使车辆行驶保持畅通,避免车辆滞留过多造成的大量尾气排放。⑵提前做好环境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公路勘测设计时,应该提前考虑到水土流失问题造成的危害,及时做好环境水土保持方案,对路基边坡防护,需根据路基填高、挖深以及地质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例如,借土填筑路基时,应该优先选择岗地、坡地作为取土场,减少高产地、农田的占用,且注意一定不能占用林地,即便有破坏林地,也应该及时进行环境修复。⑶加强景观的设计应用。在公路工程中,植物景观是控制污染,促进环境保护最常用的方式。种植一些适宜的植物景观,不仅能起到吸收汽车尾气、防尘的目的,还可以对噪声进行适当、有效的隔离,减弱车辆行驶时的噪声污染,为提高周围居民区的生活质量打好基础。⑷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则。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在生产生活中若过度的破坏生态环境,尽早会给自身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生存与持续发展之道。在公路勘测设计中,应该将公路融入自然,提高环境恢复意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发展,采取有效的环境恢复措施,将环境影响和破坏降至最小程度。
4公路勘测设计中节能环保应用的实例分析
4.1工程概况某公路工程全长约5.26km,宽约41~52m,在公路勘测设计阶段,充分遵循节能环保的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该公路工程于2013年建成,具体的节能环保方案如下:
4.1.1公路勘测设计的节能环保方案⑴公路属于S形曲线,所以设计时保持适当的弯曲度,以便后期营运后,车辆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转弯;⑵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路面宽6m,路基宽7m,路肩横坡为4%,路面横坡度为3%。通过对各指标的综合计算与勘测,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保证选线与设计速度的节能效果;⑶严格遵循“节能、环保”理念,对公路项目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进和优化,保证公路项目能够达到规定的节能指标。同时,通过各种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以及完善水土保持方案与植物景观设计,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效果,也尽可能地减少了粉尘、噪声、尾气等环境污染问题。
4.1.2公路工程节能环保效果的分析该公路工程于2013建成,目前已投入使用快2年,通过对节能环保效果的观察与综合分析认为,该公路工程投入使用后,真正实现了“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保证了行驶的安全,也有效提高了公路的运输能力与使用质量。对生态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可见,该公路工程的生态环保建设效果理想,在环境恢复过程中,对于相关问题也在不断优化处理。通过测试,该公路粉尘污染与尾气污染与其他公路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沿线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明显下降,同时,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也有减低,从居民区听,白天产生的噪声不超过70分贝,晚上噪声不超过50分贝,夜晚噪声一般都在30~40分贝左右,可以使居民保持在安静的作息环境中。从2014年底的调查情况来看,该公路工程已经逐渐融入了沿线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当中,真正实现了公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5结语
篇8
关键词:送电线路;路径
近几年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进一步展开和大量的小型水电站建设和各电网的连接,在山区中架设的送电线路(35~110kV线路)越来越多。然而工程勘测设计质量却不尽如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山区中送电线路(35~110kV线路)的特殊性不够了解,对勘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够重视。因而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使一些方面存在盲目的保守,导致工程设计方案的变更和造价增加;另一方面有些应该加强的地方未予加强,安全可靠性达不到要求。
送电线路(35~110kV线路)测量是电力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线路工程建设前期的第一道工序和环节,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线路设计工作的质量和线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线路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是非常显明的。因此,广大勘测人员都要自觉地提高质量意识。
近几年多条在山区中35~110kV线路工程勘测设计任务,克服山区地形复杂、线路走廊十分紧张等重重困难,反复研究线路通道,最终采用技术经济合理、对交叉跨越影响最小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送电线路(35~110kV线路)测量工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一次终勘定位的新方法进行勘测设计,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以能缩短线路建设工期,简化勘测程序,而且使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
输电线路勘测设计一般工作程序是:
1、室内选线――2、野外重点踏勘――3、初步设计――4、野外选线――5、线路终勘――6、杆塔定位――7、施工图设计
采用这种程序勘测设计,不仅十分繁锁,而且往往是选线与定位二者不能兼顾,进而造成杆塔定位不合理和大量返工,在以往的线路工程设计中曾有这方面的先例。因此,在线路工程设计中我考虑并使用了一次终勘定位的方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一次终勘定位做法是在初步设计审批后,将野外选线,线路终勘,杆塔定位三道设计工序同进,一次排定杆位。
准备工作:
选线和终勘定位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优化线路设计中首要关键的环节,一次终勘定位几道工序同时进行,现场出现问题必然很多,因此,我们作了大量,周全的准备工作查出最大弧垂时导线应力,即可选出在此k值的弧垂模板为本路径定位用最大弧垂模板。
在现场拟定的杆塔型式和高度并排定杆位时,应对线路各部分设计条件进行检查,以验证所定杆位置否符合设计规定的条件。因此终勘定位前应先行绘制杆塔机械使用条件手册,其中包括各种杆型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最大档距,转角度数等技术数据,还必须绘制直线杆塔倒拨临界曲线等。
收集初步设计图纸资历料,确定审批线路方案;收集线路路径地段水文、地质、气象等数据资料(设计水文、地质、气象条件(35~110)kV送电线路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一般根据沿线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的线路运行经验,采用典型区域的数值,然而,由于山区受条件限制,往往没有沿线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也没有已运行的线路可供参考,因而山区(35~110)kV送电线路,一般根据当地县城气象站和有关部门的数据);详尽收集线路沿线公路、邮电、军事、城镇建筑资料,了解交叉跨越情况,弄清相互影响,与有关方面共同协商,签订有关协议,为终勘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系统远景规划,计算短路电流,校验对重要电信线路的影响,提出对路径的修正方案或防护措施。向邻近或交叉路越设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征求对线路路径的意见,并签订有关协议。签订协议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 、法令和有关规程的规定,应本着统筹兼顾、互谅互让的精神来进行。然后应进行现场勘察,验证图上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有无图上未标明的障碍物,与图上不符的地形、地物及沿线交通情况),了解特殊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等。有时可不沿全线路勘,而仅对重点地段如重要跨越、拥挤地段、不良地质地段进行重点踏勘。对协议单位有特殊要求的地段、大跨越地段、地下采空区、建筑物密集预留走廊地段等用仪器初测取得必要的数据。
一次终勘定位组织实施:
工程勘测定位工作人员划分为定线和定位两个勘测小组。定线组选派了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施工运行人员共同组成,担负线路勘测选领线路,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出最佳线路路径,并测出线路中心线,设置方向桩。
定位组由设计定位人员,预算人员,施工及运行人员共同组成,担负任务是在定线组定出的线路中心线上,测出平、断面图,综合现场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杆塔位置及杆塔型式,并设置方向桩,定位组工作内容有:定线测量、平面测量、断面测量杆塔定位及校验。
定线测量是根据选定的路径,把线路的起止点,转角点,方向点用标桩实地固定下来,并测出线路路径长度。
平面测量是测量沿线路路径中心线左右各20~50公尺的带状区域的地物地貌并绘制平面图,为杆塔定位提供依据。
断面测量分为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测量。前者是沿线路中心线测量各断面的标高,并绘制成纵断面图,供线路设计时排定杆塔位置,后者则是当垂直线路方向的地面坡度大于1:5或起伏极不规则时,进行横断面测量,绘制横断面图,以供校验最大风偏时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等,工程终勘测量因线路通过山区,纵断面比例尺为横向1:5000,纵向用1:500。横断面图比例尺,横向为1:1000,纵向为1:100。
现场从测得的纵,横断面图进行杆塔定位。用选定的最大弧垂模板,将终端、转角及耐张杆塔先行定位后,再用模板在平、断面图上进行各耐张段的直线杆塔排定工作。根据所排位置,对线路设计条件进行检查、校验、验证所定杆塔位置是否符合设计条件。
定位是用最大弧垂模板在线路勘测中所得的平,断面图上排定杆塔位置,并把在断面图上确定的杆塔位置在实地复核校正,并用标桩固定下来。因此,正确选择最大弧垂模板是排定杆位的关键,在北门~水西110kV线路工程终勘定位中我采用的选择方法是:
以全线使用最多的直线杆塔Z25为代表,求出最大允许弧垂fmax,用fmax在应力弧垂曲线上查出对应的计算档距,用此计算档距,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山区线路取(0.8~0.85)倍为假想代表档距,用假想的代表档距在应力弧垂曲线上杆塔定位时还必须处理好如下列问题
⑴弧立档,尤其是档距较小的弧立档,是使杆塔受力情况变坏,施工困难,检修不便,应尽避免出现;
⑵拉线杆塔应注意拉线的位置,在平地避免打在路边或泥塘洼地,山地应避免因顺坡而使拉线过长;
⑶杆塔定位时除考虑边坡外,尚须注意施工时应为焊接排杆,立杆,临时打拉线,紧线留有足够的位置;
⑷当杆塔位于陡坡时,应注意基基础受冲刷情况,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定线组在选择线路径上,全面考虑,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交通条件及地质地形情况考虑。沿线交通便利,便于施工、运行,但不要因此使线路长度增加较多。若条件允许,最好将路径选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现在的施工及运输一般都由较大型的机械来承担,若交通不便,势必影响施工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路径长度最短、转角少、角度小、特殊路越少、水文地质条件好、投资少、省材料、施工方便、运行方便、安全可靠,地质方面一般应观察记录沿线地质地貌现象,对土、石、水等做必要的物理与化学分析,如土壤种类、湿度、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等。除按上述常规经验选择外,还应特别注意避开采空区,以免地面塌陷而危及线路安全。如一些采掘业发展史较长的省份,采空区相当多,再加上部分小矿私挖滥采,造成了许多地区地面塌陷而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另外,线路应尽可能避开森林、绿化区、果木林、防护林带、公园等,必须穿越时也应选择最窄处通过,尽量减少砍伐树木。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免拆迁,减少拆迁房屋和其它建筑物。线路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以减少基础施工量。应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应避免和同一河流或工程设施多次交叉。线路跨越大河流时,跨越点选在地势较高和河道狭窄处,且转角点不选在跨越杆塔上,而选择在邻近杆塔外转角。
线路转角点宜选在平地,或山麓缓坡上。转角点应选在地势较低,不能利用直线杆塔(因上拔和间隙不足等)或原拟用耐张杆塔的处所,即转角点选择应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转角点应有较好的施工紧线场地并便于施工机械到达。转角点应考虑前后两杆塔位置的合理性,避免造成相邻两档档距过大、过小使杆塔塔位不合理或使用高杆塔。
效果分析:
篇9
关键词:水利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划;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11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56
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作为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内提出项目、论证项目、评价项目以及决策项目中成为后续实施项目建设的根本,对项目建设有效进行以及完成后的经济性、合理性乃至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水利基础建设产生良好机遇的情况下,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品质会对项目立项以及水利投资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
1 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问题
1.1 欠缺思想意识
对于水利项目前期建设而言,有些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建设部门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思想意识较为欠缺。对国家水利投资动向以及政策分析不够充分。对全局、局部乃至区域水利工作的整体思维、布局欠缺了解,对根本状况掌握不够充分。没有通过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有效加快前期所有方面的工作。没有实施调研、多方调查等,使得项目储备不够稳固、进度延迟、设计不够精良等,令前期工作过于被动。
1.2 规划设计品质较低
设计作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内无法欠缺的一个方面,其令决策意图转变为适合建设法规以及各项技术准则的设计文件,成为设定项目建设以及组织工程施工的重要根据,是建设单位完成工程建设目标的重要方面。规划设计品质较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勘测设计单位在设计方面的理念不够合理、不够经济。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无法实施。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没有严格把控设计方案,审核不够严谨。
1.3 欠缺与各级的沟通
各级行政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一旦欠缺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勘测设计单位乃至群众之间的沟通,则会酿成不理解上级部门的投资意图及政策的状况,不了解地方政府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资金配套能力以及倾向性。无法为勘测设计单位较好的传达项目建设的目标、标准、意图等,无法及时掌握群众所需的紧迫感,会使得编制规划、申报规划的盲目性以及项目进行的可行性过低。与项目立项、资金承诺、环境影响评估、征地、移民安置等相关单位沟通不足,则会使得手续办理具有工作不明、状况不清、进展过慢的问题发生,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进行有所影响。
2 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方法
2.1 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分类
将水利前期工作做好,先要有效掌握前期工作的性质、方向,了解工作的层次、阶段,对各个时期的工作内容全面掌握,只有真正了解前期工作的内容及步骤,才会保证前期工作的进度与品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包含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时期勘测、可行性研究、科研、设计以及相关方案编制。专题研究是为了处理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内的主要经济、环境、水利发展、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提升勘测设计能力以及前期工作品质,组建实施的勘测设计行业技术规范、定额管理、管理规定编制、行业标准、设计手册、资料采集、流域基础勘测、整编等工作,且与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有关的论证、审查、推广等工作。
2.2 统筹兼顾,仔细规划
水利规划作为水利前期工作的根本,规划的层次以及规划的深度对前期工作成果造成直接影响,所以,综合全面、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对前期工作尤为关键。规划需要创建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状况之上,确保水利发展的重点与任务。区域规划需顾及人饮、水库建设、水保、灌溉等方面,完成综合效益。需依照下级规划依从上级规划、区域规划及专项规划依从总体规划、同济规划互相融合的方针,完成好各个层次的规划工作,为水利前期的不同阶段工作给予依据。
2.3 加强建设项目库
建立水利项目储备库对水利前期工作而言尤为关键,各级水利部门需要通过本区域水利发展规划,依照前期工作分类、规划标准、工程分类等逐步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创建水利项目储备库。并且需及时把项目库创建成果上报上级项目主管部门,为筛选项目以及水利发展给予科学的决策条件。项目库建设工作必须务实,且需协调完善内容,持续补充,真正实现动态管理。
2.4 严格执行规范程序
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所有时期的技术文件深度,必须依照水利部乃至相关部委规定进行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各阶段的上报,必须具有上报条件,且具备相关批文以及审查建议。
2.5 将项目储备工作做好
将中央、省委、市委对于当前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加快水利项目飞跃发展,前期工作是条件,项目储备是重点。为了良好地进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需要通过相应规划以及上级资金投向,尽快策划,做好落实,极力完成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为水利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建设做好铺垫。因此,综合实际,依照统筹兼顾、整体发展、先快后慢、体现重点的方针完成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2.6 强化与各级部门的沟通联系
以完成前期工作为基础,强化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投资方向及重点。组织相关人员在水利部、省水利厅进行汇报工作,并不断提高与各级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获取支持。令相关部门掌握当期工作与所需,了解水利、关注水利、支持水利,并主要处理各单位工作的进度及不协调问题。因为强化沟通协商,免除了不必要的规划项目。
2.7 提升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能力
本着科学规划设计的理念,全面实施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的方针,本着加快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相融合、城乡区域相统筹、目前与未来相融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匹配的原则,实施水利规划设计。将前期管理严格化,依照基本建设程序标准,把控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工作,透过专家进行评审,逐步把关、集体决策、以免决策出现失误,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效益最大化。且强化水利规划部门以及团队建设,强化人员引进与培训,令水利规划设计团队真正符合水利行业的发展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对水利项目建设而言尤为关键,只有各方单位真正重视,不断努力,才会真正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水利工程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康春雪.政府投资水利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1).
篇10
[关键词]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49-03
[作者简介]张华 1974― ,男,湖北宜昌人,博士,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有研究者以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为例,结合水利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探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1]另有学者以车辆工程专业学位为例,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情况,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各培养环节改革。[2]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3-6]我校自2010年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结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经验开展了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为导向,以实际动手和实践创新培养为重点,以推进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一、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各司其责和相关监督的和谐体制,行政上通过校院两级实施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和质量保障,学术上通过校院两级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 组 落实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位标准。
学校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学院按工程领域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组,其中来自行 企 业的委员均不少于3人。
二、招生录取
复试分为面试和笔试两部分,复试成绩=面试成绩×60%+笔试成绩×40%,总分100分。专业课笔试环节重点考查考试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调对公式、理论记忆和推演。面试环节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总体认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三、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掌握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分设置:总学分由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组成,其中课程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分组成,实践学分通过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助教助管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2学分,实践学分不少于6学分。
课程类型:公共学位课,主要是政治英语类、公共知识类,如“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基础学位课,包括数学力学类、职业资格类等;专业学位课,按模块化设计,应包括相应研究方向最新工程技术和方法、研究前沿专题系列讲座等;公共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促进文理渗透而开设的选修课程,如“实用文体习作”“演讲与口才”等;专业选修课,主要供本学科或跨学科研究生选修;补修课,主要为前期学历非建筑与土木工程相近学科学生设置的2~3门专业基础课。
实践学分可从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科技竞赛和“三助”活动中获得,其中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累计一年以上或到企事业单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达3个月以上。
四、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加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原则上理论教学课时不超过总学时的1/2,实例或实验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2。原则上公共学位课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其余类型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考查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定,可以是试验或实践技能操作,或者综合调研报告、初步设计等。
五、实践基地
依托学科特色,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合作,建设好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完善实践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校企“双导师”制为保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努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六、学位论文标准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研究成果要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所研究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是技术革新,或是理论认识创新,或是技术集成创新。根据全国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关于学位论文标准的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但结合学校培养特色,主要分以下四种类型:应用研究论文类、勘测设计类、工程施工类、产品开发类。
一 应用研究论文类
应用研究论文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工程应用与检验、结论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主要阐述所研究问题的工程背景、开展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应对该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做全面的综述,要明确指出该问题当前的主要研究理论、方法、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部分应该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对所研究的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或数值模拟,得出合理的结论或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工程应用及检验部分主要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检验,从而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等。结论部分概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主要创新点,包括新的思想、见解、理论、技术或方法等,简要描述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价值,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展望或建议。
二 勘测设计类
勘测设计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设计报告、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背景、勘测设计的意义和必要性,重点说明勘测设计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所在,对设计工程的国内外现状或同类型的工程设计情况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要列出本工程要求开展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量。设计报告要求详细说明工程勘测设计所依据的各类规范、依据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技术原理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型勘测设计工程的情况;对于重要设计部分要有多套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思想、经济效益、工程技术等比较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书应包括计算分析、测试分析、仿真实验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结果验证等内容。总结部分应概括工程勘测设计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勘测设计中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新的思想和见解等;简述推荐工程勘测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勘测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三 工程施工类
工程施工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施工报告、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应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背景、工程施工的意义和必要性,重点说明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对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或同类型的工程施工情况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本工程施工组织及实施的主要内容。施工报告应详细描述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和技术原理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型施工的特色、技术难点和局限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等方面。总结部分应概述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提出的新思想或技术革新;简述推荐的工程施工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工程施工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四 产品研发类
产品研发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研发理论及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论证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应阐述所研发产品的工程背景、必要性和应用前景,重点比较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现状及趋势,并简述研发本产品的主要内容。研发理论及分析应包括研发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需要达到的性能技术指标和总体设计,详细说明设计思路、依据的技术标准和原理、详细设计和校核计算过程,并对产品各项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应包括研发产品的试制、样品性能测试分析和同类型产品设计指标比较等,提出进一步改进性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部分应概述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产品研发中的创新点,包括新思想或新技术;简述所研发产品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对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进行展望。
七、“双导师”制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拓展专业实践经历。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和单位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定期表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单位和个人的机制。
八、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全过程质量评价制度,覆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和就业质量跟踪等方面。建立外部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引入校外行业专家、教育和管理专家对在校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立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和委托有关专门机构评估机制,以评促建。
完善专业学位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两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视导机制,突出专业学位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完善学位论文匿名评阅机制,建立企业专家库和各类型学位论文质量总监;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动态信息平台,全面反映学校、导师、学生培养动态过程,及时进行培养质量分析和。建立培养质量与教育资源分配挂钩机制,对于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约谈整改。
参考文献:
[1] 拾兵,梁丙臣,刘勇.基于“卓越计划”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探索――以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0 :218-219.
[2] 梁德东,于爱国,陈雪梅,高振海,田文晶.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12 :17-21.
[3] 任刚,余燕.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以工程硕士领域为例[J].教育观察,2014 13 :13-16.
[4] 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 1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