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包装设计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包装设计的核心

篇1

【关键词】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的策划和整体元素之间的整合。“由于社会的发展,包装设计从重视功能性转变为关注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要求包装设计要给人们带来更多审美的、艺术的、情感的和精神文化的含义。”正如美国设计师金斯―贝尔森所言:“产品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方面,产品成功的关键是在设计要与使用者的内心和情感的非常一致,以失败而告终的产品是由于不能将技术与使用者的内心相合”。丹麦设计师凯・博杰金说:“我们所制造的东西应该是有生命的,有心脏在其中跳动,它们应该是符合人们精神文化的有生机的和温暖的。”达到在消费过程中使消费者在精神文化上得到满足。

一、 精神文化对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流芳百世的文化圣人、哲人、文人等。人们崇尚的不是他们生前的具体生活,而是被升华了的精神遗产―这个遗产的核心是“身心的自由度”。物质生活非常富有的精英阶层生活是百姓普遍向往的。可人们一般不易了解他们内心的孤独、恐惧和紧张,需要有更多的精神调节,所以,他们并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平民因没有充足的生活保障,追求稳定的生活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享受,但是,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就逐渐降低,随之开始加大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幸福感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谐互构成的,物质生活只有上升到精神层面才会产生幸福感。得到需要会有的满足感,获得成功会有胜利感,体会创造会有成就感,内心淡定会有平稳感,临危不惧会有轻松感,主动审美会有愉悦感……包装设计就是要以人的精神愉悦为本,从而达到商品的销售。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达到让消费者在高高兴兴的状态下购买商品。”最新的《日本包装辞典》对包装设计提出了解释:“为了使企业和商品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印象所进行的活动。”我们今天的包装设计必须开发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地体现出企业和包装行业对消费者的感召力,给消费者一个诚信、亲切、愉悦和时尚的“好印象”。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包装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传统包装的造型和装潢要重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等因素,从而使其包装具有实用的合理性与注重心理体悟的情感性相结合的特征。“中国传统包装特别善于借自然万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精神文化,他们把自然万物同自己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创作过程中无形中注入了人们的精神文化因素,当发现精神文化因素与包装法则发生冲突时,他们不惜舍去包装法则,从而在设计中显露出一种非常和谐的人情味和朴实自然的亲切感,达到了设计者与使用者精神文化间的交流。”中国传统包装表达人们共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设计者选择最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动植物形象:如象征爱情的鱼和莲,象征长寿的桃子,象征多子的石榴,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吉祥的龙凤等等。把人视为主体,以物相补助,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从而使包装在注重实用功能时也注重对人的精神文化热切关注。如,坛装的绍兴老酒,坛盖就是一个小碗,可以当酒杯使用,一些传统商品包装容器,如坛、罐、篓、筐等,用完之后这些包装物还可以当装饰物或做生活容器继续使用。传统包装的精神性和情感性体现出对消费者浓厚的人情味,这也正是它能打动人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包装更多指向“朴素”、“平淡”,如:一些地方土产品的包装,酱菜用柳编的或竹编的小篓一装,外面糊有油纸防止渗漏,贴上红纸并标明商品名称、产地、字号、不失为一种经济合理的包装。尤其是我国南方的竹编、那蓝、筐、篓、笼、箱、罐、盒用做包装物更具有特色,即经济又实惠,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的传统包装在过去虽不算发达,但其包装样式都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并融入生产商和消费者的情感,即经济又实惠,深受人们的喜爱。

人们常说:“包装源于生活。”包装同艺术、哲学、宗教等一样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必须有“根”。这个“根”就是本民族文化的“根”,要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对包装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一个命脉将其进行贯穿,这就是文化的脉络,如果将脉络断开,这种文化就不会传承下去,那么这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文化,这个民族还有生存、发展的前题了吗?包装设计做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必须顺应本民族文化,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们来看,当今许多商品包装都是以牺牲传统文化作为代价的,这种做法,那只是一时的焰火五彩斑斓,辉煌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包装设计应是一个顺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发扬传统文化基础上学习外来先进的包装技术,取其精华,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达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目的。

三、 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转变文化观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我们人类社会是由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环境所构成的整体。因此,各民族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文化也就各有特色。“从价值观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差异,主要是指以价值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往往表现出文化上的冲突。”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制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审美观,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包装设计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必然会反映出民族的文化特征,并将这种文化观念和民族性格表现在包装设计的创造活动中。如德国人在包装中体现出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而理性的风格;意大利的优雅和浪漫情调;日本人则体现出的灵巧、新颖和细腻的特点,这些都是民族特性和文化观念的直观表露。中国的包装设计则追求平稳、圆满、喜庆、完整,也是我国人民长期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的直观反映。

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与时代的发展对立统一中,同时也在自身的对立统一中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以固定不变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必然会使对民族文化的表述陷于表面而失去生动性。一个民族在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特征。我们应该认清包装设计文化在民族性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之间的关系,应为包装设计文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与民族文化的各个时代的发展是叠合的统一的发展关系,也是民族文化不断的积淀和发展的结果。

“21世纪将是一个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一种文化不会吃掉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不会取代另一种生活方式,而是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种文化将在全球意识的关照下得到发展。不同文化传统将在确认自身文化内在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文化的养分,推动自身文化实现新的飞跃。”本世纪也将是包装设计更加发展的时代。包装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将完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到城市包装,小到一颗衣服纽扣的包装,都将始于设计。人们将主要生活在一个设计的环境中,包装设计文化成为现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必须。

【参考文献】

[1]王安霞著.《产品包装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马春东著 《生态・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篇2

关键词:包装结构;以人为本;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77-01

一、从环保角度出发的结构创新

(一)结构的功能延伸设计

人性化的包装结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外,还应考虑其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如何使商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后,其包装结构仍能发挥余热或继续具有使用价值。结构的重复使用对废弃物的减量是最为有效的,人性化包装结构设计是最终实现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日本包装设计师秋月繁设计的展开式和可收缩式包装结构设计,将结构变成了既美观又实用的设计,并使消费者产生另作它用的欲望,充满了人性化和亲和力,拉近了消费者和结构之间的距离。

(二)结构的适度性设计

凡事皆有度。瑞典现代家具之父卡尔·马姆斯登(Carlmalmste)曾经说过:适度则永存,极端则失败。在20世纪80年代,简约主义作为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在欧洲兴起,并深得新一代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过度包装对经济和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国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也进入了立法实施阶段。因此,包装结构设计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满足其适度、简约包装的原则。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不影响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使结构减量化,减小包装体积,降低容器壁厚,精简结构,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纸板的结构设计,降低消耗,在消耗中减少污染、减少垃圾。包装内商品空间容积率不应过大,简化其可有可无的结构形式,减少材料的无谓浪费。例如爆米花包装的结构设计被消费者认为是友好的,其体积小、结构简约并独特,很容易把它压平和展开,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这类设计致力于提高单次使用类商品的携带方便性,可为旅途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选择。

二、从积极互动角度出发的结构创新

“互动”指的是事物之间有反馈的相互作用。从包装结构与消费者之间可发生积极互动的角度出发,应对包装结构进行情趣化和个性化设计的创新。为了使包装结构富有趣味性和积极的互动性,包装设计师通过对结构的设计活动,使包装呈现出既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又加入了巧妙的情趣化构造,使结构形态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增进人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激发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兴趣和好奇感,使人们感到原本单调的使用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人性化,它的出现和发展符合人们的感性消费理念。设计师荒木志华乃Araki sheen对茶包装结构进行了美妙的诠释,以莲花美丽的花朵外形为出发点,边缘穿上细绳,强调了消费者开启时的愉悦和情趣化的体验。国外一款酒包装被设计成衣服的结构形态,消费者拉开拉链露出的瓶口宛如美女的脖颈,整体结构恰似人的身体,结构与消费者心理相吻合,提高了商品的品位。又如国外某品牌的啤酒和饮料的包装结构,分别是对药品包装和灯泡外形的模仿,只是改变了大小和应用对象,打破了固有的结构设计思维模式,将个性化的设计注入在包装结构设计中,使消费者在不经意之间惊叹不止。当然,这些突破不是无理由的颠覆包装传统结构形态,而是在满足结构设计基本功能下的突破,最终实现包装结构更加生动、情趣化的创新。

三、从概念性角度出发的结构创新

概念包装可定义为:“以技术或分析用户需求为先导到生成概念包装的一系列有序、有组织、有目标的设计活动”①。它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不断净化的过程。概念包装结构设计是属于最具有创造性的一种设计过程。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而产生,概念包装结构设计的产生是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的结果,它拓展了结构的视觉化设计,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结构的创新要求设计者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具有概括、提炼的设计能力。用新的结构设计语言来诠释包装设计,并由此延展为为人而设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满乐趣,更加美好。如市场上出现的一种运动鞋包装,设计者巧妙利用了纸张的伸缩性和可折叠性,将鞋盒设计为蜂窝结构,既是鞋盒也是展示架,打破了固有包装结构的概念,进而产生新的概念化结构的创新。

总之,我认为企业和设计师需要将“人-包装-商品-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在结构设计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力求进行人性化包装结构设计的创新,以推动整个包装工程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

篇3

(1)组织制度层。

组织制度层是包装设计文化的中层,也可以理解为包装设计文化内层的物化。组织制度层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与时代性特征,包括协调包装设计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关系、规范设计行为并判断矫正设计的一系列组织制度。目前,在包装设计文化较为先进的各个发达国家,都村罪恶与国情相适应的比较完备的组织制度。与之相反,包装文化欠发达的国家,其组织制度也多不完整,只是零散地散布在如文化、法律、政策。经济等其他组织制度中,并没有独立而健全的体系与地位。倘若缺失了这个层次,包装设计的个体就一定处于无序的状态。

(2)概念层。

概念层是处于核心或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也是包装设计系统内各要素间一切活动的依据与基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包装设计文化遭遇了一系列的冲击,主要表现就体现在生产生活观念、思维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民族心理观念等等方面。概念层是包装设计文化结构层次中最稳定的部分,也作为包装设计文化的灵魂而深入人心。一旦出现发展变化,最终一定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组织制度层,并且借此规定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吸收、排斥或发展异质文化要素来左右包装设计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包装设计文化结构的这三个层次,彼此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有机系统。其中,包装设计文化的物质层最为活跃,它变动频仍、交流方便。而且,包装设计文化的发展变化也总是率先体现在物质层中。比如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学习,装饰品的逐渐渗入正在扮演着这一场西方文化冲击的先导角色。而组织制度层则是规定包装设计文化整体性质的权威与科学实施的保障。概念层则相对保守稳固,是包装设计文化的核心所在。三者相互依存、结合、渗透,融合反映于每一个具体的包装设计活动及作品中。

2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包装设计的文化要素既在一定时域传播又在一定地域存在,因而必然存在着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进而构成了包装设计问文化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

(1)民族性。

这一特性涉及文化的发生学,由于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并非来自同一源头,包装设计文化自然就产生了民族性的问题。民族性主要表现于包装设计文化结构的概念层,反映了所属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不同文化观念,在设计活动与产品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表现。比如说,德国设计具有理性、严谨的造型风格和突出的逻辑性、科学性特点,日本设计则比较灵巧、新颖、轻薄玲珑且富有人情味,法国设计又饱蘸优雅温润的浪漫情怀。这些包装设计文化风格无不诞生于各自民族的文化观念氛围。与之相应,中国的包装设计风格趋于平稳、圆满,充满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同时讲究形式的完整对称性,也折射了我国人民比较内向的心理特征与相对保守的社会意识。

(2)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反映于包装设计文化的物质层与组织制度层。设计理念和方法,都是紧跟时代科技与时尚观念的。每一时代的包装设计文化都具有绝对的内容与观念体系,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今天,社会主观形式已发生根本改变。特别是随着信息的高速广泛传播,开放观念愈演愈烈地激荡,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也趋于多元,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及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工业文明的异化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生态与能源危机。这一切时代特征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元素,值得包装设计工作者去潜心适应、去挖掘利用,使包装设计真正跟上发展的节奏成为时代的产物。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工业设计 包装 工艺 产品

引言

当提到英国的家具我们就会想到英国皇家的气派,当提到德国的产品的时候,也许你会马上想到某件产品本身的稳重感和产品的加工精细,但是当提到中国的产品又会联想到什么?很多企业为了笼络客源,开拓市场开始走起了“文化产业”道路,利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来不断进行设计、创新。

1 工业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包含内容及其丰富的,建筑、衣冠服饰、古玩器物、传说神话、琴棋书画、诸子百家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物质形态,无论是颜色还是材料,无论是服饰还是建筑,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1 古韵外观加以运用设计

从形态造型设计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些器皿的设计形态是千姿百态的,从自然的到刻意的,从写实的到抽象的,无奇不有,我们所知道的就有祥云火炬,祥云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卷轴和中国特有符号相结合加上现代设计进行的整合,就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奥运火炬。比如说我们要对酒瓶进行设计,那么就可以参考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青铜、彩陶器皿。

1.2 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创作理念

在思想方面,我们就有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庄子的“天人合一”,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不能破坏自然,与在现在人们关注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而可利用资源的日趋枯竭,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时候,提出的现代工业设计要讲求绿色设计是十分一致的,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要运用到这些先人的思想,比如我们的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就很好的运用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天圆地方”思想。

1.3 合理借鉴民间工艺

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工业设计也可在此吸取养分。剪纸就是其中一样,剪纸工艺是很宝贵的传统财富,很多丰富的图案造型都是在剪纸中体现出来。在一些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剪纸融入进去,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还有剪纸技术融入到家居灯上就给吊灯赋予了新的含义,形成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还有传统的中国结,就是利用了编织技术将绳子变得如此浓墨重彩。北奥运会徽就运用了印章的方式,很具有中国特色,在产品的设计中也可以将这些编织的技术融入进去。

2 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中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我们应该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设计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新与创作。在现代工业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全盘否定,当然也不可能是全部吸收。我们应该要做到创新,国家现在提倡“创新型”国家,就是要以创新为核心。我国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十分的吸引人,加上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创新,将现代工业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结合,融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那么我想我们就会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美。

3 包装设计的意义

3.1 包装设计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一种手段

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营销推广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亦即人们已用战略眼光来重新审视产品的包装。比如化妆品,精美的包装设计正是能够使商品富有年轻、青春、健壮、雅致、丰满、整洁、力量等一切你能赋予它的感觉,你可以通过包装使商品活灵活现,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这就是包装设计的魅力,它能使顾客满足心理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这也是包装设计赋予商品的额外价值。

3.2 包装设计的核心要落实到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

通过包装来达到产品的视觉冲击,达到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的目的,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设计人员,只有对本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工艺有一定了解,对现代美学有较深的研究,对消费心理学有充分认识,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内涵的作品。以此在包装上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由此推动我国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红忠,吴云.包装设计中无彩色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6(01).

[2]刘丽萍,魏风军.试论包装产品的极少主义设计[J].包装世界,2006(02).

[3]马海英.“无装饰”包装设计表现探究[J].印刷技术,2009(18).

篇5

关键词:创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15-01

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艺术包装设计教育新形势下面临的专业核心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时期,中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高职包装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国内就业环境与国际竞争环境。那么,一种兼具“思维创新性”与“技术应用性”的包装设计双优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职包装设计教育迎接未来,服务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反思与改革传统的高职包装设计教学模式

数十年的高职包装设计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传统单纯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高职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得到全面解决的。而只有在新的教学观念统摄下,立足创新性应用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全面构建创新型高职包装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师结构、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各个方面为综合维度,通过科学系统的理论研究,反复客观的教学论证,才有可能最终获得建设与改革的完整思路。传统的高职包装设计专业教育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操作层面的能力,单纯片面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师傅带徒弟的简单教学方法,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知识复合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使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外界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渐趋于一致,大大降低了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职包装设计专业必须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是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和精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才在竞争环境中成败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内高职艺术设计院校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调查现状分析,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改革高职包装设计教学的观念,探索其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建设创新型与应用型双优人才培养的新型高职艺术包装设计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系统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应从两方面入手:1、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开发研究能力;2、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

1、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包装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彻始终。设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设计创意是包装设计教育的重要基础,从专业理论课到设计实践课,我们都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方位开发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导能力。包装设计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必须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与其他设计课程建立合作关系,例如与“工艺品开发”课程进行合作,将同学们在课程中的设计成果进行商业化包装和市场推广。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发小型的市场项目,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目前,我们在校内建立十多个工作室,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主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激发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的应该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高职艺术类学生不仅存在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差距,并且在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性格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进行设计教学,将是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培养学生的兴趣。包装设计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每一个步骤都充满好奇与兴趣。从市场分析到包装风格定位到结构造型设计到视觉形象设计在这一整套包装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自己放在客户的位置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沟通,使学生更好的站在市场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发兴趣。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创新的主动性,就不可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也就无从挖掘潜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来。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把兴趣视为设计的创造原动力,必须从设计独特的问题开始,以“疑”激趣,调动思维进入到创造性设计的“角色”之中,把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打破传统的重技能轻创造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

2.从多个角度开启多样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从一点出发向知识网络空间发出一束射线,打通与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殊途同归到达思维的预设目标。在包装设计构思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分析各种类型的设计作品,包括:立体构成、图形创意、广告设计等,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其他设计作品中寻求灵感。求异思维具有偶然性、独特性、多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式,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关于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开发是推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专业建设与发展,培养出一代创新型与实干型、高素质高技能、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的时代需求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2006,164(12).

篇6

在新科技急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包装设计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及情感要求,包装设计需要新的设计技术融入,UI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新兴学科,是现代电子设备、产品中人机交互的重要纽带,简易一致的UI设计理念将是包装设计发展中的一种创新和尝试,“UI设计”式包装设计的主旨是在于为人与包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交互方式。使用简易一致的UI设计理念来使装设计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使消费者接收到包装设计所传递的产品信息,满足消费者的视觉需求及情感需求。

关键词:

UI设计 包装设计 交互性

引言

包装设计是一门集美学、科技、营销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实用性设计艺术科学。包装的功能是保护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社会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提升到了新的档次,由从前单纯的物质满足到现如今的精神追求,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使得人们开始追求具有美感、具有特色包装的商品。包装设计的发展进入到了全新的时期,时代的变革使其不仅要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具有人性化、绿色环保理念的特征,还要在表现手法中融入新奇元素。所以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UI设计”理念的包装设计逐渐蓬勃发展起来,这是包装设计发展中的一种创新和尝试。“UI设计”式包装设计的主旨是在于为人与包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交互方式。

1.包装设计的形成要素

1.1新产品技术需求的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新产品不断出现,有些新产品所涉及的是人类以前尚未涉及到的新领域。比如说微电子、超导体、生物基因制品、纳米产品等。这些新产品对包装设计本身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保护、保存这些产品,如何让它们安全地进入流通领域,又如何能在商业销售中取得成功。这些新的课题促进了包装结构、新材料、视觉传递等方面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从而适应新产品和时代的需要。

1.2消费理念发展的因素

包装设计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从消费者使用、喜好的角度考虑是包装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因此,消费理念的变化对包装设计理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进入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20世纪包装的发展来看,像pop式包装、便携式包装、易拉罐、压力喷雾包装、真空包装等的出现,无一不是消费需求所导致的结果。如今网络时代已来临,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新的消费形态也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相关硬件技术的进步,包装设计随之而来也必将面临更大的改变。

1.3市场营销发展的因素

市场营销是立足于消费心理基础上的销售科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逐步规范,消费者仅从产品质量上已经不容易分出高低,在这种情况下,拿什么去说服消费者呢?必须找到自己商品的个性所在,即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或者是创造出这个不同之处平装无线胶订联动线装机量调查,说白了就是要找到商品的独特卖点。

2.UI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使用要素

2.1外形要素

ul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外形要素就是商品包装示面的外形,包括展示面的大小、尺寸和形状。UI设计融入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是多样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形态有3种,即自然形态,人造形态和偶发形态。UI设计将这三种形态灵活组合再设计,设计新的包装效果,与消费者产生世界上的共鸣。UI设计在考虑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时,还必须从形式美法则的角度去认识它。按照包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结合产品自身功能的特点,将各种因素有机、自然地结合起来,以求得完美统一的设计形象。

外形元素是最直接快速且易推广的设计信息传达,这种设计形式是人类接受外部信息的本能反应,准确给予用户以产品信息不是简单的事,当产品本身不能快速提供足够的设计信息时,用户可能需求包装设计以指导其理解或者使用行为,这就成就了UI设计协调配合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2.2构图要素

UI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构图是将商品包装展示面的商标、图形、文字和组合排列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画面。这四方面的组合构成了包装装潢的整体效果。商品设计构图要素商标、图形、文字和色彩的运用得正确、适当、美观、简易,从而不会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一目了然地看到商品的价值核心。

2.3文化元素

包装设计从一开始就不得不包含文化元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为生活而设计的包装自然不能是空旷的冰冷物件任何包装形成的今天都是文化积累下的产物,设计师一步步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产品,用以便捷人们的生活,这个设计行为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可以说设计意识、设计行为、乃至物质生活方式,都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而对于产品设计中的视觉交互设计而言,文化元素的强调是为了以更统一清晰地审美哲学和审美情趣向用户传达设计的方式,文化元素是不自觉地渗透在设计的方方面面,并非偶然的添加与修饰,这才是好的设计所应有的。

2.4情感要素

无论是UI设计还是包装设计,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现今的设计不仅仅满足于使用功能的到位,而是更加倾向于人与物的情感交流。设计师使用不同的色彩、材质、形态等设计整合形式,使设计可以通过声音、喻意、外观形象等各方面影响人的听觉、视觉、触觉,从而产生联想,达到与用户心灵交互而产生共鸣。也是对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心理刺激,遵循一定的设计心理规律。因此统一真实的情感表达就尤为重要,用或感染或诙谐或细腻的传达方式,以情动人,让用户感受到设计的意境之美,唤起真情实感,以实现包装设计的目的。

3.UI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3.1统一性原则

UI设计中在包装设计中的统一性原则主要包括简易性与主题性原则

两个方面:

(1)简易性

Per Almqvist设计师说过“创造复杂的包装界面很简单,但如何将复杂的包装界面简化却很难”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优秀的UI设计中,你看不到华而不实的UI修饰,更看不到那些用不到的设计元素。换而言之,必须出现的元素一定是简洁且有意义的。UI设计一般来说首要的原则就是界面的简洁,便于用户操作使用,设计语言的简洁与信息的简洁也是减少用户使用负担的必要元素,使用操作结束后返回流程也要简易安全。而现今包装设计也力求用简洁的设计形态和使用方式创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包装设计,因此这些简易原则在运用加入包装设计时也同样必要。

(2)主题性

主题性原则是UI设计和产品包装设计的纽带,产品形象、企业形象、软件形象等这些概念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代表了这些主题概念的定位与文化品味。包装设计与UI设计重视对这些主题的创造,需要通过设计来引导用户的心理,并为用户的心理树立起良好的具有记忆点的主题印象。这种主题性在商业设计中日渐形成品牌效应,企业经过长期经营树立了牢固的企业形象的产品,来保持自己的设计风格,使得用户潜意识接受习惯品牌特征。运用系统化的设计理论来指导企业产品的UI设计,对不同产品赋予相似,甚至相同的设计特征,使其在视觉与使用感受上具备共通的“家族”识别因素,还可以将这种品牌效应运用于企业宣传推广中,真正体现统一的设计主题。每一个好的包装设计,都是对用户的心理反映设计的主题印象的长期投资,甚至于设计初期就把握制订相关的系列设计主题,尤其是UI设计配合包装设计的完善部分,更是应该突出产品本身的主题性和文化情感价值。

3.2创意性原则

UI设计中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意性原则主要包括视觉性与创新性原则及扁平化原则三方面个方面:

(1)视觉性

Jeffery veen说过:“设计师要从混乱中找到统一;要通过组织来操控文字、图片,从而清晰地传达设计意图。”如果要让产品包装的视觉元素具有清晰的浏览次序,那么应该通过强烈的视觉层次感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每次都按照相同的顺序浏览同样的产品外包装,视觉层次感不明显的话,消费者不知道才是商品重点信息,最终只会让消费者感到一团糟。如果要添加商品突出的特色,设计师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每一个元素的视觉重量。设计时,要让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每一个元素的尺寸、颜色还有位置,它们为理解界面共同指明了道路。清晰的层级关系将对降低外观和操作的复杂性起到重要作用。

(2)创新性

对于设计而言,创新性是人们从事创造的能力,它既是人类自身智慧的一种力量和特质,也是当今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综合素质。一个好的设计在再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加入创新性成分,而所谓创新自然是与众不同的创造,与以往设计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改变,把设计的创新性看成是运用科学的技能,进而以科学技术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创新,这对于ul设计辅助下的包装设计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3)扁平化

扁平化的概念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去掉冗余的装饰效果,意思是去掉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等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并且在设计元素上强调抽象、极简、符号化。

将扁平化原则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包装设计要赋予新的生命力,无非就是注重设计技巧,计师要尽量简化自己的设计方案,简单的颜色和字体及图案。扁平化设计尤其对一些做零售的网站帮助巨大,它能很有效地把商品组织起来,以简单但合理的方式排列。

篇7

论文摘要:文化支持是包装设计的基础。本文论述了科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智力支持作用,审美文化对包装设计的美学应用的支持作用,道德文化对包装设计的警醒作用,营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指导作用。

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智能化,生产社会化并日益冲出国界向全球化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向高档次、高品位提升,人们对商品包装设计的科学化、艺术化和合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包装商品的设计,愈益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因为现代包装制品,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艺术制品,是商品性制品与艺术性制品的统一。包装商品不是一般的工匠制品,一般的工匠制品只要有一定的工匠技艺就行了,而包装商品则要通过造型与装潢,艺术地表现设计者之意图、理念、思想、情趣、文化底蕴、价值取向以及市场营销诉求等等。所以,商品包装设计,具有文化的内蕴,是艺术的载体,是一个时代经济的反映。

一、商业包装设计的文化底蕴支持

文化支持是指人们所掌握的现有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的功底及其应用能力。掌握较多的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从事商品包装设计的基础。商品包装设计之所以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是由包装商品及其设计的如下特性决定的。

1.包装商品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性

包装商品作为商品本体的附属物,应具有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等多方面的功能,这是包装商品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立足点。而这些多重功能是否完备,既要求设计者选用材料的正确,又要求选型、结构的合理,还要求包装装潢符合促销诱导的市场消费心理。所以,商品包装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营销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把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艺术的创意很好地结合起来。

2.包装设计的审美性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商品并不仅仅在于满足其使用需要,还希望在商品及其包装上能获得美的视觉满足或享受。所以,商品包装的造型与装潢设计,应当符合美学规律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人们对于美的审视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审美意识还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区别,因此,包装设计者应当熟知美学原理,懂得美学规律,尽力使自己的设计适合于社会美、大众美和时代美。

3.包装设计的独创性

包装商品作为一种艺术制品,同其他艺术品一样,其设计与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往往源于设计者的主观因素(文化底蕴)。所以,要使商品包装的设计具有独创性,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观上具有创造意识。

二、文化底蕴对商品包装设计的支持作用

由现代文化的各种要素所组合成的文化底蕴,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商品包装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底蕴对包装设计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支持作用。

(一)科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智力支持作用

在当代,科技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高级文化系统。科学技术作为系统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但是创造和发展文化的有力手段,而且是对社会生产和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一种重要的智力支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高智能的革命,而智能机器(计算机)则成为这场革命的代表,它使智力物质化,使高智力渗透于高生产力与高设计力之中。比如,在国外商品包装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等一条龙设计过程中,早已实现了计算机化。运用计算机设计,可将包装设计过程中的反复计算、反复比较、反复修改都由计算机完成,可以使包装设计从令人苦恼的繁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精确度,从而获得优化的设计成果。设计人员的智慧是无穷的,但其工作速度与电子计算机是无法相比的。伟大的数字家契依列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将π计算到707位数,而中等速度的计算机只需八小时就可以把π的运算推到十万位数。除此之外,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系统,均备有多种文字和图像屏幕,在图像屏幕上能产生千万种颜色,并可以随心所欲地绘画,修改造型结构中不中意的部位等。展望未来,包装设计的电子计算机化是一种总的发展趋势,今后,必将还会有更多的为设计服务的专用辅助设备问世。包装设计工作者如果没有深厚的科技功底,其商品市场调研、新材料的选用、设计资料的检索、设计程序的编制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现代包装设计需要有科技文化的智力支撑。

(二)审美文化对包装设计美学应用的支持作用

审美文化是以主体精神体验和情感享受为主导的社会情感文化。一般地说,审美文化是建立在现实文化基础上,以艺术文化系统为核心的更高级的精神文化形态。伴随着社会整体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延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市场上商品本体及商品包装的美的要求推动着美学冲出纯意识形态的艺术殿堂,越来越渗透到日常的市场交换活动中来。

今天,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和人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而且十分讲究由商品和包装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等文化价值提升的商品的附加价值。这正如日本松下幸之助所说的:“当今社会,单纯以产品性能来满足官能需求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必须在运用之外,加上美观,这是一种‘美’的文化标准,也是时代消费的大趋势。”如今,因为商品包装质量低劣而积压滞销或在出口创汇方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实例不胜枚举;同样,因为商品包装稍作美学质量改进即获得积压商品畅销或出口创汇增加的情况,也不乏其例。商品包装设计,从构图来说,离不开对比、比例、对称、平衡、韵律、空间、调和等多方面形式美规律的运用;从造型结构来说,离不开安定与生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重复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多方面美学关系法则的处理;从装潢心理感受来说,离不开适用感、特色感、质量感、廉价感、名贵感、新奇感、柔美感、群体属性感等各种心理感受的美学表现。这一切表明,包装设计者如果没有审美文化功底,就难以在设计中创造出寓于商品包装中的完善的美学功能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三)道德文化对包装设计的警示作用

道德文化是一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依靠社会舆论和行为主体的自觉意识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调适文化”,它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传统的道德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不遗余力地提倡道德教化,勉励道德修养,无疑对我们今天的现代道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也对商品包装设计工作者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因为商品包装与被包装商品本体是一种形式与内容、表与里的关系。形式与内容、表与里是否一致,需要商品包装设计工作者的自身道德自律或道德心理自律,不作“缺德”的欺骗性包装。如果商品包装设计能用道德原则警醒自己、约束自己,那么,对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上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推动社会生产的繁荣和进步,都将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四)营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指导作用

篇8

就当前社会形势而言,视觉传达专业中的包装设计对学生毕业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东西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所以,这就要求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对包装设计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

视觉传达;包装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视觉传达专业作为高校老牌艺术类专业,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与相关产品以及推广营销都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产品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包装以及造型设计上,要能够通过对产品的包装来实现对产品的营销推广。因此,要加强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求我们提高对包装设计课程的重视,加快对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的步伐。

1对当下包装设计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主要的包装设计人才都是出自各大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相较于专业的包装装潢专业、包装工程专业,还比较欠缺。在市场需求大于人才培养速度的情况下,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还有进入包装设计行业的可能,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需要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升自己在包装设计行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大,我们要对包装设计课程进行创新改革,同时还要明确包装设计最终的服务目标——市场,以避免学生脱离实际,对包装设计理解得过于艺术化。

2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要知道自己教出的学生是要步入社会独自生存的,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念要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让毕业生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在明确这一点的基础上,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要针对社会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要而进行。在日常教学中,要脱离原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只为了教学而教学,要让学生充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步伐。传统的教学内容单纯地重视视觉而忽视了传达的目的,这很显然达不到时代进步的要求。因此,在结合社会进步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结合包装设计产业,顺应产业需求,将包装设计的课程内容与产业的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多角度、跨学科的教材内容创新。同时,包装设计课程应该服务于企业,包装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要与创意策划、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内容相串联,避免单一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入歧途。为适应社会潮流,包装设计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联系实际,避免单一的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应该重点强调之间的作用,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学会将产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充分突出产品与包装的地域文化特征,让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包装设计行业中拥有一份竞争力。

4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一般情况下,一门课程被学生接受的程度主要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可以说,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有效率。由此看来,在视觉传达专业中包装设计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尤为重要。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改革方法:

4.1增加课堂中的实践项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的包装设计课堂中,教师可以引进更多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接触到包装设计的全过程。同时,在接触包装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对包装设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这样做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最直观地了解包装设计过程,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对包装设计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4.2将教、学、做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整体性

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重视的是设计感,其次才是包装外形。但是,一般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这里都是先注重产品的外形包装,而没有核心的设计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设计的核心思想,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设计的理念。使用这种整体性教学方式还有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为教师的教导、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动手的环节都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大大加强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从而避免了学生因为走神而对知识掌握的不全面。

4.3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包装设计课程中,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单纯的知识性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不是很完善,同时还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思维。因此,在创新性包装设计课程中,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充分加入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仅能让单调的课堂充满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的灵感迸发。例如,在对实体产品进行设计包装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任意分组来进行创意性包装。在学生设计包装结束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谈谈他们的设计包装理念,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包装中来体现他们的设计理念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际操作时,没能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导他们如何用实物来展示自己的理念。而对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新一轮的创新设计,让学生的包装设计更加富有创意,更能够贴近当下社会潮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与包装设计关联比较大的整体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避免学生的设计理念脱离实际,过分理想化和艺术化。

4.4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考核,让教学更具有持续性

由于现阶段高校都是采取学分制的结业方式,一般专业都只有一次结业考试,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并不用心,只是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一抱佛脚。因此,为了让包装设计课程更具有持续性,我们可以在每个知识点之后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这样不仅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意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并重,因为现今社会对包装设计师的要求并不仅仅是专业水平过硬,更要求设计师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新力。

4.5让艺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对课本的讲解和一般的实践,是不能够达到企业对包装设计的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能够完全掌握包装设计过程,更要将他们的艺术思想加入其中。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平衡艺术与设计,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经得住企业考验的优秀设计师。

5总结

在视觉传达专业包装设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变化带来的机遇,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力争让毕业生有着更强的就业优势。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对其要有足够的重视,这对加强视觉传达专业的竞争力,以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对包装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最根本目标,为学生的未来负起责任。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视觉传达专业中包装设计的教学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2(09).

[2]刘东霞.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视觉传达专业《包装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13(11).

篇9

关键词:高职;包装设计; 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竞争日趋激烈,包装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包装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售情况,包装设计领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包装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我院印刷包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功能是一门将平面上升到立体的结构、从平面到立体的多面设计课程。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包装设计专业除了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包装设计知识外,还着重进行实践训练,以项目为中心展开课程,融入到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尽快掌握商品包装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术,从而适应岗位需求、市场的需求。

一、包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

包装设计是艺术、技术、材料、工艺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包装设计教学一直徘徊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实践场地单一,课程设置基本上游离于经济和市场之外,与市场的联系仅局限于学生的毕业实习。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与企业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教学改革几乎都是在教与学的问题上纵向深入。虽然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都设有包装设计专业,但基本都是将包装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部分,大多停留在表面的装潢和美化阶段,教学脱离包装企业与包装市场,艺术和技术知识相对割裂,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进行实际项目设计。学生包装作品普遍流于视觉形象,而一些因素,如:产品属性、包装材料、造型结构、加工工艺、回收环保、成本预算、市场情形、消费需求等被忽略,作品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印刷、生产和消费环节。他们毕业后一旦进入社会从事包装相关行业工作时,往往会无法胜任职业角色,再加上综合能力差等因素,自身发展障碍重重,往往会出现“专业面窄,综合素质低”与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之间的供需矛盾。

二、改进包装设计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 规范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引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当今社会包装设计领域的概念不断拓宽,以前包装设计教学沿用的以美术教学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培养市场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快包装设计教学体系及内容的改革力度,建立有包装专业特点的设计教育的完善体系。

在满足包装设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内容前提下,制定更为细化明确的课程完成计划,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本着实践教学与职业角色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如下。

第一,基于学生已完成必要的设计基础课学习的情况,把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设置在一年级下学期及二年级相关时间段。第二,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应突破传统编写思路,以体验、实践、创造为根本,既满足包装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充分开展。又保证各关联学科知识的开设。第三,教学内容中,应加大职业素质培养的力度。第四,在总的教学思路指导下,适当扩大选修课的范围。设置—定量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讲座。

(二)熟悉包装行业的相关内容

设计是—个交流的过程,是—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在不同的包装设计教学阶段进行不同的思维激发。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确定设计的内容后,需要收集有关包装的资料,对同类产品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当所有的资料都收集好后包装设计也就有了明确的线索。

包装产业涵盖了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印刷、材料供应、包装机械以及包装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包装印刷行业随着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方便和提高了设计、印刷环节程序,为设计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所以,教学中还要求学生熟悉这些技术方面的知识,如凹版印刷、平板印刷、凸版印刷等,积累包装印刷方面的经验。包装材料有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铝包装等,如何选择材料才能适合你的包装风格,这都是应注意的问题。在包装技术方面,对智能包装技术、智能化防包装技术、纳米技术都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三)包装设计人才素质培养导向——双重素质、双重修养、双重创意、双重工具、双重能力、双向观念、双重知识体系。

双重素质: 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

双重修养: 政治修养与艺术修养。

双重创意: 设计新创意与技术新创举。

双重工具: 国际交流工具——现代设计英语和电脑美术设计。

双重能力: 设计动手能力与设计公关能力(推销能力)。

双向观念: 经济观念和信息观念。

双重知识体系: 以设计艺术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知识体系和以设计技术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四) 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包装设计是多门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实际需要。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主线,贯穿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环节中。

1.校内实践。包装设计专业实践内容将分为基础实践和综合实践两个部分。基础实践的内容包含二个方面。一是模仿实践,可由教师提供一些包装结构和造型的实例及其操作步骤,学生按步骤模仿操作,目的是熟练掌握各种包装结构的制作以及包装造型的设计。二是,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设计若干个实践项目。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用于包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新材料并掌握材料的应用,根据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包装。

综合实践是在基础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参与企业实际产品的包装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校外实习采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包装的设计、制作和成品,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的包装课题,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包装工程,以实际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能见到学生的实际设计作品。这样就大大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结合我国教育体制,把握好目标和方向,完善自身专业结构体系。加强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市场、着眼包装行业、包装产业的发展,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包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红.包装装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浅析.文教资料,2008.3

篇10

【关键词】旅游商品特性

包装

旅游购物在旅游六要素中属于“无限”的花费,蕴含着无限开发潜力。然而多数旅游商品未能很好的融合自身特性进行包装设计。受这种瓶颈所限,旅游商品目前仍是旅游六要素中的“软肋”。

1.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又称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购物的对象,旅游购物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基于旅游活动的特性,旅游商品既具一般商品的基本特征,又蕴合着自身的特性。

(1)文化艺术性。文化同样也是旅游商品的灵魂,旅游商品通过独特的创意和精美的艺术创造力吸引着旅游者并承担着反映旅游地地域文化渊源和背景的载体。

(2)纪念性。旅游活动属于高层次的身心消费活动,旅游商品是这种消费活动的物化和见证,它以鲜明的旅游地印记,象征并承载着这种身心消费活动所形成的经历和体验。

(3)地域性。旅游商品之所以被旅游者留恋、怀念,是因为它的题材、取材、工艺等元素负载着特定旅游地域的烙印,反映了特定地域旅游资源及旅游文化的特征。

(4)旅游愉悦性。旅游活动本质而言就是旅游者寻求精神愉悦感受和特殊经历的活动,旅游商品是孕育、留恋和强化旅游愉悦的重要因子。

(5)传承性。旅游商品是旅游地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特色的最直接体现和标志,是旅游地旅游特色、文化传承等信息的载体和介质。

(6)便携性。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异国他乡进行的短暂停留,最终还要回归惯常环境。为此,旅游商品客观上应精致、小巧,便于携带或运输。

2.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

旅游商品承载着旅游地的地域文化、情感特征等综合元素,镌刻着旅游者的经历和体验,诠释着特有的文化渊源,其包装设计的创意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商品的发展。由此,笔者认为旅游商品包装实质即满足以下各种元素的总和:旅游者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开发者的生产技术和环保需要,旅游地形象和地域文化的传承需要,旅游商品保护、运输和销售需要。

2.1精美含蓄的色彩语言――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关键

色彩在旅游商品包装的视觉因素中发挥先声夺人的作用,它能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它具有促使旅游者快速识别、深刻识记的功效,旅游商品包装的不同色彩语言表达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反应。

旅游商品的包装在选色、配色上应以旅游地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充分汲取、借鉴、融汇旅游地本土的核心文化,挖掘凸显典型地域文化个性的本土化、民族化、地域化、吉祥化色彩,准确表达其地域性和文化艺术差异性特征,满足旅游者追忆旅游经历,体会和感悟旅游地域文化的需要。

2.2简洁生动的文字语言――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灵魂

包装设计的文字语言是传递旅游商品信息,表达内在特质的视觉符号,它是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点睛”。在旅游商品包装装潢画面上要设计好主体文字,表达最醒目的视觉效果,可综合考虑旅游商品的消费对象、包装造型与结构以及旅游地域的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旅游商品自身的气质气韵或象征意义等进行深度融合和整体设计,展示旅游商品的特色和内涵。

2.3赏心悦目的图像语言――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焦点

图像语言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有效地跨越地域束缚、贯通语言障碍、融汇文化差异,通过视觉语言进行无拘无碍的沟通交流,赢得濡染共鸣的效果。所以,旅游商品包装的图像设计,应基于地域文化和旅游消费需要,营造简捷、攻心的产品形象和内在精神质感,展示旅游商品的最佳卖点。

2.4恰如其分的包装材料――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载体

旅游商品包装即用一定的材料对物品进行包裹,可解析为对旅游商品的包藏、装扮、装束和装饰。选择其包装材料,一是要立足于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根基,充分表现和反映旅游商品内在的文化韵味和内涵品质;二是要尽量使用天然的、可自然风化的、低耗能可降解的材料,合乎安全无公害、绿色环保节约的理念。

2.5生动传神的包装造型――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主题

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主题是对旅游商品内在文化品质的精华描述,其包装造型要体现地方特色,要有“独”、“特”意识,突破固有文化创新模式,融民族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纪念性于一体,充分展示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本质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