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实践成果范文

时间:2024-04-08 18:0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劳动实践成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劳动实践成果

篇1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之风日益盛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在我们农村也屡见不鲜。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xx是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是xx的名片,是学生最熟悉的树种。为了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我校建立了以“银杏园”为劳动实践基地,以“银杏的栽培”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三、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计划,并选派沈军、常勇、刘国兵三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四、收获和成果

篇2

1坚持将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与养鱼生产全过

程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是基于我国北方地区渔业生产季节特点、鱼类生长特点及渔业生产特点而实施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学改革,即从每年四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师带领下,到校外水产养殖生产实践基地,开展为期半年的亲鱼培养、鱼苗繁育、鱼种培育、成鱼饲养、鱼类越冬全过程养鱼生产实习[2]。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完全脱离了校园“舒适”的环境,如环境卫生的物业管理、品种多样的食堂餐食、外卖洗衣房的方便快捷等等,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生活区域及生产区域卫生保洁、衣服被褥清洗、餐具自行清理等各种日常生活安排。这是很好的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习惯养成培养期。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方案,结合实习项目和任务,划分实习小组、分配居住寝室、落实生活及生产区域值日制度,制定与个人实习成绩挂钩的寝室及生产场所卫生检查标准,以“大家长”的身份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的同时,一步一步指导学生什么时间进行寝室通风、被褥晾晒、洗衣做饭(有时会安排学生帮厨)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看到劳动成果的快乐、体味到在校学习时后勤服务人员的辛苦和家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每一份付出的辛勤。半年实习下来,学生们变得勤快了、眼睛里有“活”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尊重为他们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的人们,自立自强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2坚持将生产劳动教育与养鱼生产全过程实

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渔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在池塘养鱼实习过程中,都要面临着劳动关,即与养鱼生产紧密相连的劳动关,如打伏草、肥水发塘、池塘清淤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用劳动获取养鱼丰产丰收的喜悦。打伏草是在池塘养鱼生产中,由于池塘周边杂草翻生,即容易藏匿敌害,又影响池塘通风。为了避免用药除草后因降雨将残留药物淋溶到池塘而破坏养鱼水质,所以常常采用三伏天晴天中午气温最高时用镰刀沿杂草根部去除,即可有效遏制杂草再生。同学们在老师及渔场师傅的示教下,顶着烈日,弯着腰、流着汗,手上磨出了水泡,但为了实习小组集体荣誉和自己负责池塘的养殖产量提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晒黑的脸庞、长成了老茧的手掌,相互帮助后的喜悦,都将这份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融入到了养鱼生产实习的成果中,由衷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又如在养鱼生产实习中有个“发塘”环节,即将1cm左右的小鱼苗(俗称水花)通过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经15d~20d长成3cm左右小鱼种(俗称夏花)的生产过程,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就是通过施粪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刚开始,同学们抵触情绪很大,粪肥往往大味又脏,谁都不愿意去做,甚至认为生产企业应该直接购买“开口饵料”或渔场工人施肥进行天然饵料的培养,不是实习应该完成的任务。在指导教师认真讲解肥水发塘高效环保又节约成本的专业知识原理和亲身示范下,原来带着手套口罩“全副武装”的同学们,看到一车车基肥被渔场其他池塘养鱼工人拉走的时候着了急,撸起了袖子、甩开了膀子,“抢”了起来,并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粪肥中加入1%的生石灰,即杀菌消毒又提温促进发酵,使投放到池塘中的粪肥短时间内培养出天然饵料,看到投放的小鱼苗吃着可口的食物长得快又不得病,给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用劳动获得了渔场师傅、企业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肯定,真切体会到了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和用生物技术进行养殖生产的安全、生态与高效的环保意识提升[3]。

3坚持将志愿服务性劳动教育与养鱼生产全

过程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懂得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在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中,在带队实习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鱼病防治、水质调节、投饲技术等志愿服务小组,在实习之余为当地及周边水产养殖业户提供技术咨询和上门服务。周围渔场交通不便,自愿服务队小组或徒步,或骑自行车、乘坐三轮车等往返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程,采集水样检测分析、收集病鱼样本进行解剖镜检、鱼池实地踏勘等,提出水质改良方案、饵料投喂方法和鱼病防治措施,常常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来不及换装就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池水好了、鱼吃料了、病鱼少了,鱼户亲切称他们为鱼大夫时,那份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志愿服务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美和劳动带来的快乐。

4结语

通过师生共同参加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实践,深刻体会劳动教育特征具有: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是最光荣的,重点是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4];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劳动认识世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5]。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翟秀梅.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提升学生服务能力的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9,(4):6-10.

[2]刘畅.《水产品营养与烹饪》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水产,2021,40(3):38-41.

[3]朱世荣,颜相君.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J].黑龙江水产,2019,(4):34-35.

[4]田曙曦,陈文钦,周乔.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水产,2019,(4):38-41.

篇3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视野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里的内容,主要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科学和生活启蒙教育。从内容上看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实际出发,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乃至少年儿童的所有活动空间。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事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挖掘教材资源,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还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儿童的兴趣特点。在此基础上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使孩子们愿意学,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接下来我针对如何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触摸社会、热爱生活浅谈几点感悟。

一、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一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社会,本学科有很多社会实践的内容。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及具体途径,安排学生课前收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数据等资料。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可以由家长协助。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加深感性体验,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准备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时间长了,遇到类似的课学生就知道怎样收集、整理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探究能力。比如,教学《中秋与重阳》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课外或双休日的时间,收集与中秋、重阳节有关的一些信息、图片。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进行,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查阅了解有关中秋节、重阳节的一些知识,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情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孝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参与实践,感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是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教师要将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使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的新常态。例如,《秋天的收获》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自然美,同时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辛勤劳动的人,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在进行这一主题活动时,正值秋收时节,我们地处农村,附近就有农田,我便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帮助农民收割玉米、豆子。我先让他们看农民怎样收割,然后分组一起参与收割。通过参加收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了收割的过程、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学生参加完收割后,我还组织了一次收获后的交流,交流方式很多:有的学生模仿农民开着收割机奔驰在丰收的田野里,小组同学编排节目,再现了劳动场景;有的学生写了一首诗,描述了秋收的喜悦与辛劳……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交流,都体现出了学生在实践中的收获与喜悦,感受到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由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声有色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

三、走访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

W习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带领儿童走向社会,才能感知教学内容的真谛。由于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学习内容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课前深入生活,走向社会,用多种形式的走访、调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有关的学习内容,这样掌握知识更牢固,懂的道理更深刻。例如,在教学《早餐吃什么》这个活动主题时,我带领学生走访商店、医院、邮局等工作人员,了解早餐吃什么,为什么吃早餐,孩子对这一活动很有兴趣。通过自己实践明白了吃早餐的重要性,回来后把这次活动的经过写在了日记里,并且还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挑食,按时吃饭,有利于健康成长。通过这次采访、调查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事实更有说服力,其效果要比纸上谈兵理想得多。

学校是社会的前身,学校最终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优秀的劳动者,学生时代的头脑记忆处在最佳状态,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的黄金时期,利用品德实践活动这一途径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热爱社会。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具有热情、爱心、勇敢、坚强等良好品质的新一代社会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4

作者:余传信

劳动创造美好,劳动改变世界。学校聚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为我校劳动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展劳动第一课教育,班主任老师引领示范如何扫地、拖地、并规范班级卫生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

2、班级文化布置有劳动文化,各班张贴劳动宣传标语,让劳动文化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

3、班会课开展劳动教育榜样、班会讲述名人爱劳动的教育故事、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

4、学校每周开展班级劳动卫生文明班级评比,促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体验劳动创造美和改变世界的美好。

5、班主任组织开展好每次大扫除活动,老师带着着学生一起干,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收获。

二、创新劳育课程设置

根据我学校校情、学情开设符合学校建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劳育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劳动的热情。如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课程,不断深化,社会实践的次数逐步增多、形式日益多样化。

1“特色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灵手巧”手工课, “烹饪美食制作”,“茶艺”,“组装机器人”等特殊劳动课来激发孩子劳动的热情,以劳促育,培育孩子们动手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特色活动”培育孩子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

(1)我校春季和秋季组织学生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践活动、“劳动研学”活动,带孩子走出教室,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美好,感受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成果,既获得了真实的劳动体验,又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爱国爱乡爱家情感。

(2)我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跟孩子们分享劳动的美,让学生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开展“亲子包饺子”活动,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通过劳动教育增进亲子关系,并体验到劳动的美和乐趣。

三、搭建劳动创造平台

1、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快乐菜园子,每个班一个块土地,孩子们在自己班菜园种上蔬菜。劳动课老师带领孩子到菜园子跟孩子讲解素菜生长的特点,孩子在学校就可以体验自己亲手种的菜。

2、学校通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为平台,为学生搭建劳动桥梁。春节开展我们的春节手抄报,春节制作花灯、包饺子、贴对联劳动教育。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比赛。中秋节开展制作月饼。植树节带领孩子们植树,一起为学校增添新绿。在雷锋节和重阳节,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劳动感恩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活动丰富、有趣,又契合生活,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3、通过综合实践课、主题班(团队)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四、建立良好劳动评价体系

篇5

    劳动者在报酬来源及报酬管理上的区别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其劳动报酬来源于本单位按月(或定时)支付的劳动报酬,具有相对固定性。如果从事第二职业,通过其他途径同时获取报酬,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劳务服务,其报酬属于“额外收入”,性质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劳务报酬。劳动者从事第二职业时不能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而形成劳动关系,只能签订劳务合同而形成劳务关系。劳务关系中的劳动者,其劳动报酬来源于雇主按劳动成果大小支付的报酬,不具有固定性,劳务提供者可以同时获取多个雇主支付的报酬。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中的劳动者,其劳动报酬的社会管理也有明显的区别。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其劳动报酬应当按法律法规交纳有关保险基金,但不缴纳营业税。劳务关系中的劳动者,其劳动报酬在目前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必须缴纳各种保险基金,但必须缴纳营业税。可见,在实践中,劳动者获取报酬时,是以雇用单位的工资册为依据,还是以税务机关开具的劳务发票为依据,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属于劳动关系的重要区别。凡需要对劳动报酬缴纳营业税的劳动者,与报酬支付者之间形成的雇用关系,不属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范围。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强调的是主体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劳务关系则强调的是主体双方在劳动成果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产生在劳动过程中,劳动成果是否得以实现,则不需要劳动者承担风险。既使在某些劳动活动中没有实现劳动成果,如在某项目开发中没有开发成功,只要劳动者尽到了职责,则勿需承担劳动成果风险,而劳务关系则不同,劳务关系建立之后,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便集中在劳动成果上,如果劳动者接受了雇用单位的开发任务后开发失败,则必须承担没有实现劳动成果的相应风险。此外,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的整体利益与劳动者密切相关,而在劳务关系中,雇主单位的整体利益则与劳动者没有必然联系。

篇6

本土资源孕育着学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1999年以来,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依据家乡特色,挖掘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了茶文化教育活动,把最具安溪特色的茶文化引入校园,形成了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并结出丰硕的成果。在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特等奖。

一、茶文化教育活动研究与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1.茶文化教育在课程开发中成形。

依据家乡特色,挖掘茶乡资源,编写茶文化教育的教材是开展茶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在组织师生到县图书馆、茶果局、茶科所、茶都、茶厂、茶农户参观访问,上网搜集有关茶叶的资料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茶知识,然后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编写了校本教材《安溪的茶》。《安溪的茶》有14个章节,从“茶历史、茶知识、茶文化、茶经济”4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安溪茶以及安溪以“茶”为载体的集各种行业为一体的现代安溪茶业经济发展状况,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同时对安溪人的品饮技艺和茶歌、茶谣、茶舞、茶戏、茶画、茶艺等璀璨的民间茶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提炼出别具一格的“少儿茶艺”。

2.茶文化教育在系列活动中展开。

为了确保茶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置了茶叶初制加工室、少儿茶艺室,培植了茶树标本,编写了茶文化教育素材《安溪的茶》,为茶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教材,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确定从三年级起每周开设一节茶课。通过茶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茶知识;通过茶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种茶、采茶、制茶、拣茶、包茶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茶课,让学生唱茶歌、跳茶舞、吟茶诗、演茶艺、弘扬茶文化。

3.茶文化教育在课题研究中深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茶文化教育的研究,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把茶文化教育申报为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的名称是“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茶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同时,学校又把茶文化教育与体验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环保教育等有机整合,形成了一系列实验子课题。根据学科的特点,分别制订了茶事体验、科技与茶、艺术与茶等实践活动方案。在体验教育活动中,以学校茶叶初制加工室为实践基地,以茶叶大观园为劳动基地,以茶科所为科研基地,以学校茶艺室为演艺基地,引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获得体验。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茶叶科学种植方法、空调制茶、茶叶农残调查等学习实践活动。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注重提升茶文化教育活动的品位和内涵。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茶歌、茶舞、茶戏、茶艺的表演比赛,举行一次茶文、茶画、茶诗、茶报(手抄报)优秀作品的展评活动。

4.茶文化教育在与其他学科整合中拓展。

一方面,学校通过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示范课、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等形式,加强对《安溪的茶》课堂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拓展茶文化教育。如,语文课拓展活动有吟茶诗、做茶文、写茶联、读茶谚、唱茶谣等;数学课让学生对所收集的有关茶叶经济活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算;科学课让学生对茶树生长的自然要素进行分析;品社课让学生学习以茶待客的礼仪,了解茶与生活、工业、农业、商业等的关系;美术课让学生设计茶叶商标,绘画茶事活动;少先队开展《请到茶乡安溪来》《茶叶知识知多少》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茶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拓展以茶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空间。

5.茶文化教育在成果应用推广中提升。

2005年5月,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顺利通过了省普教室的结题验收。结题不等于结束,而是新一轮更深入的研究。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其成果是值得充分珍惜、挖掘、利用的。课题结题后,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切实做好后继研究的几项工作:1.将茶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载体,继续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2.将“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力弘扬茶道精神;3.将茶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实验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4.将《安溪的茶》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做法进行整理提升,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为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提供范例;5.将校本课程教材《安溪的茶》在全县推广应用。

二、茶文化教育活动研究与实践的特色与创新

所谓办学特色,其核心即是创新。学校对环境现状、学校需要与能力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教育发展趋势和校内外服务对象的需求作出判断,富有创意地把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引入校园,开发特色的教材,形成特色的课程,突出了一个“新”字。有了“新”才有了“特”。茶文化教育的“特”表现在以茶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使茶文化教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体验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表现在把茶文化教育活动作为课题开展研究,成为校本课程的特色、学校办学的特色、课题研究的特色。

1.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新途径。

篇7

应当说,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层次,更重要的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一种教育类型。现在人们常把高职教育的特点归结为“服务地方”、“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或者“不是以学科为导向”等等,但其说服力是有限的,因为你很难证明普通高等教育不为地方服务,或不按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很多按学科设置的专业也对应于职业岗位群)、不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不相结合,或者只破了学科导向,而没有树立新的“导向”,等等。因此在理论上澄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和研究内容以及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区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是“职业技术”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高等职教与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在名称上是相同或近似的,如电子技术等,但事实上,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普通高校,专业名称常表示高校的研究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学科;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名称则更多地表示一个“职业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劳动”。

在普通高等教育(以工程教育为例,但可迁移到农学等其他学科)中,专业教学内容取材于对应的工程学科,是一种“纯粹的”、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不太紧密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专业教学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导向,具有较浓厚的技术决定论(autonomoustech-nology)色彩。专业课内容是工程师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反映了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的职业实践。

而高职教育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则是“以职业形式存在的、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是产生于职业劳动实践的技术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以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为导向的。因此,高职的专业教学应当更加注意劳动和职业的关系,更加考虑劳动组织方式及其变化对技术人员能力的要求,更加注意克服工程学科教育的局限性(如理论上的电气技术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的电气技术)。

在教学和研究内容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是“职业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区别。笔者曾就“职业(性)技术”的定义,它与“非职业(性)技术”,即工程技术的区别及其对职业教育的意义等发表过一系列看法①。简单来说,职业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都是专业技术,但技术的内涵是不同的,典型的例子如汽车技术,就包括与职业行为联系较少的发动机技术、传动技术等设计制造技术以及与从业人员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关系较大的故障诊断技术等。

工程技术是自然规律和技术工具等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职业技术还包括主观能动性较强的经验性知识、经济社会利益的体现方式以及由于工业文化导致的实现手段等②,它与人的行为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体上讲,技术是人类借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操作体系,它与它所存在的职业劳动形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从业人员素质和教育培训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技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技术的发展是技术的可能性与社会的现实性(如从业人员素质、经济社会基础、文化认同、政策法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典型证据就是80年代以来由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和CIMS技术等引发的产业革命,就是信息技术、以小组作业为基本特征的后福特劳动组织方式和一专多能型技术工人综合作用的结晶。

因此,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高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是否遵循技术决定论的原则,即:是技术人员的职业劳动,还是自然科学技术决定教学内容?当然,由于职业劳动是一种由自然规律控制的社会现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但它直接反映的却是技术和劳动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

二、“职业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劳动过程系统化

现代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遵循劳动过程系统性原则,而不是学科系统性原则。这里首先是一个行为社会学的理论问题,即完整的行为方式,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职业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过程总是按照所谓“完整的实践”模式进行的,它可划分为获取资料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行动决策、实施工作计划、控制保证质量和评价工作成就等六个步骤,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买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即“职业技术”,应当是完整的职业行为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因此在强调打破学科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建立与劳动过程的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动过程的系统化,即按照实际劳动过程的基本程序,如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完成工作任务—检验工作结果并改正错误—评价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记录—反馈等进行编排。职业技术是关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自始至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三、“职业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区别

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内容的“职业技术”与工程技术,可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表现形式和认识方法等方面加以区别。

(一)研究对象

“职业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由人类建立的技术体系,如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纯粹的自然体系,即利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来使用自然资源、生产制造人工材料以及利用自然力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二)研究目标

研究和学习“职业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有关设计、操作和评价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工艺流程等)的知识,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方法功能;而研究和学习工程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有关物质和自然界规律的知识体系,因此,工程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解释功能。

(三)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职业技术”的研究成果常常是由科学规律推导出的工艺和操作方法,是规范性的职业行为,多以操作标准和工作计划的形式出现;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则表现为描述和解释自然界现象、物质和规律的概念、定律和理论等。

(四)认识方法

工程技术的研究和认识方法是独立的。按照科学学的原则,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之所以成为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有其独立的认识方法和方法论基础。工程技术的研究方法是以“反映”为导向的,即选择研究方法的基础是为了反映客观的事实和规律。因此,工程技术反映的是一种“原因—结果”的关系。

作为职业技术学研究对象的职业劳动过程,不但是一个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因此,单独的社会学、教育学和工程科学的研究方法都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与职业技术的综合性质一样,职业技术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值得指出的是,70年代中期美国兴起的“劳动分析(studiesofwork)”研究,将准确描述劳动过程、确定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确定标准劳动过程模式与实际劳动过程的差异作为研究对象,为职业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

由于劳动分析未能将劳动经验和“劳动过程知识”界入其研究范围,而过分强调被动的适应,带有过强的技术决定论色彩,因此对职业技术研究方法的贡献也只是基础性的。

“职业技术”的研究方法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即发展职业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科学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反映的是一种“目标—手段”的关系。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明确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和科研内容上的区别,是举办各种层次高等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同济大学职教学院的多位博士生已经在他们各自的技术领域(如机械、电气和土建等)中对职业技术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点。

注释:

篇8

在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紧围绕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应用型”办学方向,深入理解学校“发展是主题,学术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品牌”的办学理念,发展学校“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依托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活动,紧扣大学生复合型人才素质培养,开拓实践领域,在吴川市郑山中学播种知识的种子,给实践基地学校带去了新的理念、新的气象,为学校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新鲜与活力,使学校呈现出一片青春洋溢的景象。我们的足迹延伸到吴川市长岐镇的村村落落,给那里的人民带去了新的观念。学校的校长和该镇的镇长以及交办主任对我们这次活动都给与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肯定。

本次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当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同时也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现在我对本次实践活动做如下的总结:

(一)启动篇:志愿服务 义不容辞

出发前,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书,召开动员大会和开展相应的试讲活动。充分的分配好各个人的职务,让队员们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2010年7月20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06教育技术学(1)班社会实践服务队怀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满腔热情和带着校、院团委的殷切期望,带着激动的心情从湛江师范学院踏上我们实践的旅程。

(二)开班典礼篇:用激情开启新的旅程 用青春放飞新的梦想

我们的开班仪式于7月21日早上在郑山中学举行,场面的气氛隆重而热闹。在开班仪式上,基地副校长首先发表了讲话,他向我们服务对表达热烈的欢迎和殷切的期待。接着是我们带队老师沈丹丹发表讲话,老师对湛江师范作了详细的介绍,也对我们服务队以及基地学校做出期盼,希望我们能在实践中收到累累硕果。最后队长代表服务队讲话,充分的阐述服务的目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以及我们服务队员的决心。

整个仪式活动的流程和场景均有我服务队全体队员一起策划,我们的流程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因为这是他们学校有史以来最隆重、最正式的一次开班典礼活动。他们当即对我们的活动充满信心,也对我们服务对充满希望。开班典礼的举行和支教的分班及选课都进行得非常的顺利,这为我们的队员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以及学生树立信心,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支教篇:情驻农村教育 心系学生前途

义务支教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师范生技能的集中体现,是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当地学生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我们学以致用和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追求的最中目标。同时是我们师范生师范技能逐渐走向成熟、逐步得到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志。

支教内容分为课堂文化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课堂文化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级授课。第二课堂是由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这样的选课与大学的公选课程序类似,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课程的安排使当地老师为之震容。

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该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设定的,对该校学生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课堂是文化课堂的延伸,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设定的,主要课程有:街舞、拉丁舞、交谊舞、健美操、手语舞、武术、篮球等。课程内容生动、丰富而多彩,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新的体验,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生活视野。以此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为主要目的的。

(四)调研篇:深入调查 关注社会民情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农民的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主要因素。针对农业的增收问题,和农村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我调研支队对长岐镇各村庄进行调查,以及提供提供农业生产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思路。

以问卷的形式对村民进行调查是我们调研的主要方式。为扩大湛江师范学院和本服务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每次出发之前都带上校实践旗和本服务队的队旗。调研是“三下乡”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队员深知身负重任,顶着烈日深入各个村庄调查,我们除了以问卷的方式调研外,还进行了实地调研、访问调研,从而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查完该镇的村庄外,我们还到吴川市中心调研,对该地的经济情况作深入调研和考察。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服务队员本着友好的态度和当地的人民交流、沟通。尽管一开始当地的群众对我们的采访持着怀疑的态度,但在我们队员的耐心和诚恳的态度的感染下,他们从逐渐接受我们到热情接待我们。他们总是很真切的反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提出他们对国家建设农村的希望和信心。

我们调研组的队员能抓住当地的特点,专挑可以乘凉和小卖部等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调研,这样既节省了步行的时间,更能收集到广大群众的共鸣。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协调宣传组的工作,时刻向群众介绍我们服务队的情况和我们所举行的所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宣传的难度和工作量。

《1》

(五)宣传篇:深入大街小巷 传播知识信息

为了提高湛江师范学院的知名度和我服务队的影响力,我们开设专门的宣传队,深入长岐镇各地方进行宣传。主要宣传湛师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本服务队的主要目的以及本服务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宣传的过程中,我们不忘为农民伯伯、阿姨们做些简单的农活。我们宣传组的队员以专业的素质在各村庄进行大力的宣传,在张贴海报前不忘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我们的海报是否可以张贴在墙上。我们的谦虚、热情有礼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六)劳动篇:日晒雨淋终不悔 为取劳动新体验

为加强队员老师和学生对劳动的观念,深入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农民的艰辛,我支队征求学校的意见,在校内开展一场校园“卫生清洁、除草大集会”的大型劳动活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师生都忙乎悦乎,大家都干劲十足,忘记了劳动带来的疲劳,谨记着劳动的快乐。劳动场面喧闹而和谐的情景,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张主任和李惠欣老师也投身到我们的劳动中来。

经过这次劳动,我们队员老师和学生对农间劳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新体验,也体会到古人所说的“粒粒皆辛苦”的真切含义。这次劳动为我们的未来之旅铺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脑力劳动的同时,不能忘记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才是生存之本。

(七)座谈会篇:体察民情 实时汇报 了解基础教育实况

经过三天的调研之后,我们总结了各村庄的具体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队长带领部分队员和该镇的镇长梁亚统、教办主任车进程、校长许智等领导开了一次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历经两个多小时,主要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扶持、农民信息培训、农村未来发展规划、村民监督村委领导机构建设以及农村教育的状况开展的。首先梁亚统镇长对农村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也对未来的规划做出了设想,同时也介绍了目前村庄的监督机构的建设情况。车进程主任则对当地现状的教育情况作了全面的分析,分析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普及的利弊因素,以及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只管教、不敢管”的现象,这种观念以深入到当地基础教育的领域中,大大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后镇长和主任用激励的语言教导我们要看到教育事业积极的方面,将来好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并承诺以后会大力支持我们回去搞一切有益的活动。

(八)慰问篇:点滴问候点滴关怀 传递爱的信息

为贯彻团委布置的工作,在实践期间我们深入了解当地“五保户”的生活情况。当我们踏进“五保”老人的家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因为他们住的简陋、吃的简朴、用的是我们想像不到的。他们有些家里连最基本的电灯都没有,让我们看到都觉得心酸。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五保”其实就是每个月一百元的生活补助。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代表湛江师范学院去慰问他们的时候,他们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激动的握住我们队员的手,表现出无限的欣慰。通过这次的慰问,我们的队员更深刻的体会到基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更加懂得如何关心他人

(九)成果展篇:精彩缤纷现成果 铭记于心师生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场成果展午会将我们在“三下乡”期间所取得的硕硕成果展现在郑山中学的领导、老师和初一级的同学以及当地村民的面前。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新意的节目,赢得在场所有观众的喝彩。整个成果展体现了“激扬青春共建和谐”的主题,我们的成功举办和圆满结束得到了该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校长在会上发表讲话,主要强调我们这次实践活动所带给该校的活力,感谢我们服务队为他们灌施新的思想和理念。最后服务队长对整个实践活动作了详细的总结和汇报。

(十)总结篇:总结过去 展眼未来 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收获是丰富的。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队员不仅得到了锻炼、能学以致用,也达到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最终目的。同时实践基地学校的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有了新的体验。这是我们队员们实现自己价值的见证,也让我们队员对未来的事业建立起充分的信心。

(十一)送别篇:离别的泪水 难忘的师生情

在我们回校之前,学校的学生自发的来欢送我们,早上六点多就停留在我们的宿舍门外等候,生怕会错过欢送他们的老师的机会。在离别的那一刻,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流下了留恋而感人的流水,我们彼此的泪水体现了我们深厚的感情,这一切都是我们所取得的成果的最直接体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学生不舍的情怀。

(十二)励志篇: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纵观本服务队在吴川市长岐镇郑山中学开展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无论从队员表现的精神面貌、团队合作精神,还是在当地所产生的影响力来说,效果都是值得肯定的。在炎热的夏日里,我们经受烈日的蒸晒、厨房的蒸烤、和蚊虫作斗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验这我们的意志力和承受能力,然而,我们都微笑着走过来了。

篇9

一、20__年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__县__乡位于鲁西平原,北距__县城13公里,南距济宁市30公里,东临旅游胜地____,西接____,人口3.5万人,总面积40.18平方公里,4.1万亩耕地,辖29个行政村。全乡富裕劳动力较多,到20__年末,全乡农村人口35776人,劳动力资源数18364人,从业人数163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9549人占52,从事二、三产业的8814人,占48。由于“对农村劳动力分流取向研究”课题成果的应用,使20__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880人,在外务工人员总数达8960人,其中县外5925人,乡外3035人。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760元左右,全乡新增劳务收入1050万元,全年劳务总收入达6800万元。全均人均1900元。

二、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情况

我乡在应用该课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践中,乡党委、政府和劳动保障所的领导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性措施。为了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乡里成立了以劳动保障所牵头,各村、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共同配合的劳务输出网络,狠抓了劳务输出。

一是搞好宣传发动,提高农村劳动力对转移就业的思想认识。乡里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乡劳动保障事务所不定期到村上、到集市上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广播、明白纸和外出务工典型人物,宣传外出务工的好处和意义,全年共开展宣传活动20余次,下发明白纸一万多份,在全乡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二是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掌握劳动力的分布状况。劳动保障事务所对各村劳动力登记造册,摸清每个劳动力的年龄、性别、爱好特长、现从事的职业、工作地点等,对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及时注册。同时,积极与用工单位和上级劳动部门联系,收集用工信息,及时宣传,将用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村各户,从而为劳务输出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依托劳务输出中心,组织农村[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20__年全乡有组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66人,通过熟人介绍自发转移出去的人数明显下降,20__年为760人。

2、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加快小城乡建设,全面落实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利用本乡优势,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第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20__年全乡第三产业新增个体户4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700多人,农民收入水平较过去显著提高。

(2)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村科技含量,发展高效农业,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围绕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鼓励农村劳动力发展运销、储藏、信息、科技服务等产业,从而扩大就业。20__年全乡新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同时带动了广大农村劳动力从事其相关行业。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以此寻求新的就业增长点,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就业,20__年全乡共引进各类项目12个,吸收农村劳动力1800余人。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运用该课题成果转移农村劳动力,减轻了我乡农村劳动力剩余压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1、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我乡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渠道。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单靠种粮,农民没有太大的增收空间。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已成为当前我乡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__年,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年平均收入8000元左右,这是全乡农民人均年收入的两倍多,全乡转移劳动力总收入达到8000万多元。切实起到了“转移一人,脱贫一户,转移百人,致富一村,转移千人,造富一方”的作用。

2、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可观收入,既补充了农业生产的资金缺口,也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农村家庭的教育、

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有了保障。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家庭。3、社会治安状况得到好转。过去,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及时转移,年轻人长时间没有事做,游手好闲,就会寻衅生事,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或组织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减少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打架斗殴的少了,盗窃抢劫的少了,我乡全年没有发生大的刑事和治安案件,社会治安形势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全区平安建设现场会就在我乡隆重召开,乡政府也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课题的应用。

4、外出打工农民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人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许多外出农民经过多年打工磨练,更新了观念,解放了思想,积累了资本,学到了一技之长。返乡后成了发家致富、振兴当地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篇10

再过几天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这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是劳动,使我们过上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劳动,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是劳动,创造了世界的千千万万。一尘不染的马路,是清洁工们劳动的结晶;拔地而起的高楼,是建筑工人们辛勤的汗水所凝聚而成的。学校里,整洁的操场、干净的走廊,无一不是源自于人们的劳动。是劳动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

劳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劳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类大踏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劳动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奥涅格说过一句话:“劳动与人类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这句话告诉我们,劳动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历史赋予了我们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有高尚品质的人。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我们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每一次值日、大扫除,都要积极参与,认真、仔细完成。做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同时也可以从做简单家务开始,多参加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批评那些不积极奋斗的人,不论贫富,不论贵贱,不论身世如何,赞美那些曾经辛劳过,或现在正在奋斗的人们,只要你热爱劳动、努力过,那么你——就是最光荣,最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