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4-08 17:1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学科教学(思政) 专业学位 微课 微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6
Importance of Training Micro-less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ZHANG Yu
(College of Politic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Micro-lesson is an effective form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Micro-lesson's values and influ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strengthen micro-lesson ability w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p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ism and overall ability to talk about importance of micro-lesson ability.
Key words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degree; micro-lesson; micro-lesson's ability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有效形式,“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①为了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思想政治课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微课能力是指有效完成微型教学视频制作的能力。从微课的定义出发,微课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技术能力两个方面,教学能力包括对教材重难点的甄别筛选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设计的开发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成果展示能力;教学技术能力包括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编辑、上传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鲜明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生活各领域都烙下它的足迹和身影,并且时时刻刻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使得教育领域产生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微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微课为元素的慕课、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开放教育资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创造了可能。因此,微课在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另外,面对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国举办了各种课程的微课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促用的方式激发教师们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将比赛成绩列入在职教师教学技术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评估体系,成为教师职位晋升和薪资高低的重要依据。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②
综上所述,微课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教育形式与时俱进的产物。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③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大力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弥补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
我国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需要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成对全班学生的授课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高有低,这种“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导致知识传递的针对性差,容易使一部分知识接受能力低的学生陷入学不好、考不好、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地点的禁锢,因此,微课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一,微课提供了学生自学的便利。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主题的短小教学视频片断。据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常见的学习障碍问题,以问题为单位制作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选择微课视频,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缩短班级授课制全体学生起跑线的差距。
第二,微课有益于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主阵地,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内的三维体系。微课的作用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缩短教学环节的设置,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对二三维度目标的实现,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的要求。
第三,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学生错过了教师课堂教学。教师掌握微课能力后,可以将自己课堂精髓制作成微课,这些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也适用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重复。
正是由于信息化条件下,微课能够起到弥补课堂缺陷,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强微课能力的培养。
3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
2014年11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研究生质量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研究生毕业遭遇就业难、难就业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欠缺;二是高校对社会变化和科技更新反应迟钝,导致高校教学实践与现实生活脱轨。因此,加强对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是国家人才建设的长远需要。
另外,自2009年我国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透露,截至2014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数约170万人。④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需求人数相对较少。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工作,这样的环境使得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微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就业能力,满足他们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首先,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观察洞见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每一课都包含很多的知识信息量,教师必须精读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才能发现哪些知识点具有研制微课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预见,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则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其次,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析提炼能力。每一份微教学设计都是从大量资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精华,字字珠玑,没有累赘的空话、套话。让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在思考中得到进步。
最后,微课能力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中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另外,通过微课学习内容的制作,研究生应用信息水平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因此,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既有利于构建合理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人才支持。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微课能力培养是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弥补现实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为此,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应重视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yks12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 133322. html,2012-03-13.
篇2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2-01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其教学主要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注重对相应知识点的解构与灌输,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得整个课堂缺失生机与活力;另外,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就某一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运用谈论式教学法,要指导学生事先做好讨论准备,积极预习教学内容,学生要自觉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准备讨论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双方讨论的观点不一致时,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另外,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积极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不断培养性格内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1]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实践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首先,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心的推动下,学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其次,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平时很少发言、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谈论发言,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谈论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护学生的学习尊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此外,要在课堂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2]
(二)把握教师角色。首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只有师生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讨论式教学法才能够发挥最大效应。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以免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偏题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回归讨论主题。再次,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各种观点进行激烈碰撞,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最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笔记,当讨论结束时,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学生的观点,做出正确评价,保证讨论教学法顺利完成。
(三)把握讨论内容的实效性。首先,优化讨论题目。所谓的优化讨论题目,就是指在确定讨论题目的时候,既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既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意义,又能够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讨论的题目具有理论高度和生活深度。其次,保证充足的讨论时间。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时间不充分,学生来不及消化理解所讨论的内容,得出的答案也不会深刻,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讨论的思路,掌握讨论内容,达到提高教学时效性的根本目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要营造课堂氛围、把握教师角色、把握讨论内容的实效性,从而使讨论式教学法得到很好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振启.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篇3
1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1.1 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与作用的认识。高校思政课历来被教育部门和高校视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但在学生的心目中,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是否得到承认,其教育作用能否得到认可呢?调查结果表明,科技学院绝大部分学生充分肯定了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对于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程,大部分学生表示感兴趣。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政课“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达到89.4%,认为“不太必要”和“没必要”的仅占10.6%。学生对于学院开设的思政课“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占71.7%,“不太感兴趣”和“反感”的共28.3%。对于思政课的作用,绝大部分学生肯定其教育作用,明确认可思政课对其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思政课对今后发展“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学生达到81.3%,有1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仅有2.7%的学生选择“没有帮助”。从对思政课重要性与作用的认识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肯定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1.2 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①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总体评价。高校思政课的德育作用主要通过具体的思政课教学来实现,作为独立学院以“三本”为主的学生,他们是否满意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呢?调查显示,对于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大部分学生表示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共占57.2%,表示“较满意”的学生为33.8%,“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共占8.9%。问卷中假设:如果思政课是选修课,你认为同学选修的情况会如何?共有54%的同学选择“很少有学生会选修”和“学生基本不会选修”,只有46%的学生选择“绝大多数学生会选修”或“大部分学生会选修”。可见,虽然学生接受着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对于其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但这种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是一种被动的、被迫的学习。②思政课教学中问题的评价。对于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同学们通过问卷表达了看法和意见。关于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有38.3%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或“教学手段的问题”,有20.1%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有28.7%的同学认为是“社会环境的问题”,还有13%的选择其它。可见,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颇大。
1.3 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评价。教师是思政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独立学院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有着怎样的评价和要求呢?对于部分思政课老师讲课缺乏吸引力,有54.5%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有26.7%的学生认为是“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有10.1%的学生选择“教师的言谈举止、个性、修养等”,还有8.7%的学生认为是“理论功底欠缺,学科知识缺乏广度和深度”。可见,教学方式的陈旧单一是某些课堂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而老师语言表达是否具有感染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学生重视“有人格魅力”的占23.1%,强调“学术造诣”的有16.5%,选择“有责任感”的16.3%,看重“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占13.9%,更多学生(30.2%)希望教师具备上述综合素质。
1.4 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建议与期望。对于改善思政课教学,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期待。调查显示,“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学生中有33.5%的选择“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26%的选择“加强社会实践环节”,23%的认为是“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17.6%的选择“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 调查后的思考与对策
2.1 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作用毋庸置疑,独立学院要继续努力做好思政课教学的工作。高校思政课肩负着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因高等院校层次的不同而异。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中,思政课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调查中我们发现,学院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充分认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作用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政课的作用和功能没有达到学校和学生预期的水平。因此,全面地了解独立学院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发现和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多个途径谋求问题的改善与解决,继续努力做好思政课教学的工作,是独立学院必然的选择。
2.2 着力抓好思政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来自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古板单一,很大程度上拉开了师生的距离,拉开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极大的消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纽带,其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思政课教材,教育部统编的思政课本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内容过于面面俱到且重复严重。要激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在需要,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是我们必作的功课。首先,思政课教学内容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政治性。其次,思政课教学应反映当代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第三,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切合独立学院学生特有的身心特点,突出针对性。新的时代,学生新的需求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旧式教学,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把丰富的图文影像引入课堂,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丰富立体的印象中获得知识的深刻理解。针对以往教师一言堂的问题,我们可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高职 高中 思想政治课 衔接 重要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庞大系统中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阶段,高中思政课为学生升入大学后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而大学思政课则是对高中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两者共同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职和高中思政课在教学中往往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重任,也为了提高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高职与高中思政课衔接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贯彻党的十精神,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校日益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重地,高校防范渗透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思政课堂就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高职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衔接研究,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迷惑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比较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按照“05方案”,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程,使用与本科生相同的教材。这两门课程和高中思政课相比,在各自领域里有许多独有的知识点,但也有很多重复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体现知识的衔接和递进关系。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等内容在高中均有体现。高职、高中教材衔接的不配套,教材内容的重复,往往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觉得很多内容高中学过,现在是炒冷饭,从而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特别是文科生,因为高考的压力,教师已经把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挖掘到了很深的程度,又做了大量习题,而现在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思政课的吸引力减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高职思政课教师如果能重视与高中思政课做好衔接,了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思想、政治、道德和纪律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进行取舍,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重复,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两难”境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高中生在身心上,主要表现为依附性,在人际关系和行为处事上需要依赖父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赖教师,虽然这一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以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为主,学校和家庭都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德育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多是浮于形式,是为了增加考分而已,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无从谈起。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高中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但高职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普遍强于高中生,他们关注社会现实,热衷于对时事热点按照自我的思维进行评价。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社会风气对他们原有的认知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部分学生出现道德低下和思想滑坡的现象。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境,需要我们重视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衔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像高中一样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的教育,更要引导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在此过程中使高职学生潜移默化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做到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认同、行动中有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搞好高职思政课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得到体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文,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14(15)
[2]王璐瑶,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2012
[3]田静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
篇5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原则
G641
乘我国大力发展应用型大学的东风,我校于2014年从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位于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扩大学生的学习自,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根据我院的办学历史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要求,如何上好思政课,以彰显思政课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在本校学生中进行广泛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随机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到958份有效问卷,以了解学生思政课堂的学习特点,从而总结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原则。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学习特点分析。
教学原则的总结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的。根据调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包括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学习内容次重要性。
1.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
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是指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理论对学生本人的升学、就业、应付考试、能力提升、思想疏导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当问及“如果您喜欢某一门政治课,主要是因为什么”时,511位同学选择的是“课程对自己的升学或就业有用”,占有效样本数的53.3%。有450位同学选择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我们的思想问题”,占有效样本数的47%。当问及“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时,有639位同学选择“引用材料和实际案例来说明书本理论知识”,占有效样本数的66.7%。问及“您平时上思想政治课的状态”时,有319位同学选择了“厌烦这种课,但是还会听以应付考试”,占有效样本数的33.3%。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实用性需求非常突出,是我们教学原则的确立,方式方法选择的基础。
2.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
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形式追求愉悦的感受,希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回答“如果您喜欢某一门政治课,主要是因为什么”时,489位同学选择了“教材生动有趣”,占有效样本数的51%,546位同学选择“任课教师有魅力”,占有效样本数的57%,539位同学选择了“教学过程轻松,能够看看电影之类”,占有效样本数56%。以上数据在教材、教师、教学过程都有明确的要求,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创造一个轻松、宽松的氛围,让其在学习中能具有愉悦性的感受,使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明显地相区别。
3.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
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是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倾向于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愿意做学习的主人,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时,573位同学选择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占有效样本数的59.8%,在回答“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时,有395位同学选择了“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占有效样本数的41.2%。从数据显示可以得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方式追求参与性,不再满足于传统高中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是学生欲摆脱高中学习方式的表现。
4.学习内容次重要性
学习内容次重要性,是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居于次重要的位置,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从态度上而言,他们认可思政课的重要,如在回答“您对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的看法”时,有414位同学认为“重要,能帮助建立完善的思想体系”,占有效样本数的43.2%,但也有419位同学选择了“比起其他课程显得不重要”,占有效样本数的43.7%。在问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知识,您认为”时,有595位同学选择了“重要,但只需大概了解”,占有效样本数的62.1%。这些数据说明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次重要性,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的特点。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原则
明确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对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也就有了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轻松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适当性原则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几个重要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王道俊、王汉澜在《教育学》中认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目的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就成为我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首要原则。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讲授某一理论时时应先有案例,让学生有一种感性的接触,然后引入一种理论。在理论讲授时,应简明扼要地明确基本理论,在表达理论时应简短化、通俗化,使思想政治理论与某一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相互印证。在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能使学生在思政课中得到思想提升和能力锻炼。
2.轻松性原则。
轻松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一种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的任务。此原则是针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而提出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对此类课程的印象是枯燥、刻板、教条,学习过程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这种形象须要教师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轻松地进行学习。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教学内容时代化,即将教学内容的设计渗入当今时代的信息。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多挖掘当代的人或事。如周杰伦成功的启示、林书豪征战NBA的启示等。其次,是教师服饰的适当性。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服饰应不应该严肃是一个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该是适当而不是严肃。自然就是适当。中老年教师应该体现有内涵、青年教师应该体现活泼。再次是视频教学的适当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掌握到更多有利于教学的视频资料,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大量审查过的视频资料为教学服务,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最后,教学语言的多样性。教师的语言是最能感染学生的方式。教学语言力求多样,面对不同的问题、理论,有时需要慷慨激昂,有时需要娓娓动听,使学生在听觉方面感到轻松,从而轻松进行学习。
3.主体性原则
教育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张耀灿、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认为,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必,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方式有参与性的需求,体现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教育的意识。因此,有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先根据教材的内容,概括若干个主题。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每一小组负责一个主题,要求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围绕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收集资料,制作PPT,通过演讲、演示PPT、游戏等方式向其他小组同学介绍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规定学习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生深入到网络、图书馆、社会去收集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需要团结合作,能培养其团结合作精神。更能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体现在每个小组的自我价值。
4.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使其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理解和接受。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居于次重要的位置,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这是由于学生认为思政课“无用”的概念所导致的。所以贯彻适当性原则,首先要解决思政课的“有用性”问题。思政课的“有用”与专业课的“有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业课中的“有用”是技能性的,比如会操作某机器、会某项技术。而思政课的“有用”更应该理解为“有益”。有益身心健康、有益于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有益于人生全部奋斗历程。有了这样的认识,使学生不至于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进行横向的对比。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高考录取时学业成绩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因而教师要根据此特点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应该教授难度太大的知识,但也不能太简单,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掌握即可。最后,思政课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性。当代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他们思维敏捷、知识面广,信息来源多。这些特点要求有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信息及学生的价值观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众多的信息源里,认清是非曲折,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汪元宏、蒋德勤、王有炜,高校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杨冠亚、王兆香、陈惠珍,新一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4(12).
篇6
一、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独特的特点,对其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特点进行深刻剖析,有助于推动对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一)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与课外实践,即第二课堂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更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在思政课课堂中渗透于理论教学而进行的实践教学。它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运用丰富的“实践资料”(案例、影像等),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演讲、情景模拟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感知理论、体验“社会”,实现“内化”和“外化”、“知”和“行”相统一,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教学形式,它是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理论上如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我国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大多以灌输为中心,以玄奥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思政课应有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近些年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走向“社会”的课内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与认同。但是,它们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对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特点及优势。与课外实践教学相比,课内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内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大。课内实践教学对经费需求少,对其他条件要求也不多,高校现有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而不需要兴师动众以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2.课内实践教学针对性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具体实施环节,避免活动形式单一化和活动组织中出现“一窝蜂”现象。
3.课内实践教学实效性高。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活泼,教师倾注全力进行教学准备与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既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可见,探索课内实践教学既必要又迫切,它是目前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极其重要的途径。
二、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既反映了思政课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又满足了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既能避免社会实践面临的困境,又能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一)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的本质特征,思政课本质上就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都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如同各个专业有一个课程体系一样,思政课的各门课程也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共同实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那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应该和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实习、实验一样,是检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包括课内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本身就应该是思政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把思政课课的理论内容渗透到课内实践教学中,有效践行思政课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激发大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关爱自身成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课内实践活动发现、尊重、释放以及完善学生个性,锻炼学生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实践中的小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及早适应社会。可见,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培养综合素质。
(三)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课内实践教学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合理、新颖、多样、信息量大,教学针对性强。通过这种“入脑入心”的课内实践教学,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乏味、远离生活的偏见,激发大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切身体验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政课“到课率”和“抬头率”,提升思政课的教学魅力,解决学生上课参与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的难题,真正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也为学校学风建设服务。
三、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形式应该是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又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
(一)明确课内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课内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包括章节教学目标,制定课内实践教学目标,处理好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制定体现课内实践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分配课时数(分钟),实现动态调整,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根据教学计划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大纲内容翔实,实时更新。
(二)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
1.时事评议。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热点,或老师或学生提出。
2.案例评析。选取典型案例,精心设计,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3.专题研讨。设计研讨题目,提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发言稿并发言,教师点评。
4.情景模拟。还原历史场景或者创设特定情境,由学生扮演某种角色,感悟教学内容。
5.主题演讲。师生协商制定演讲主题,学生分组研讨、撰写发言提纲,制作PPT演讲。
6.影视观摩。选择有代表性、经过剪辑的、短小经典的视频,比如历史纪录片、现实国情片。教师设问,学生边看边思考,回答老师提问或写观后感。
此外有教师提问、红歌欣赏、诗词朗诵、拍摄DV、辩论赛、课堂讨论、征文比赛等形式。
(三)建立完善的课内实践教学辅助资料库。教学辅助资料的搜集是教师完成课内实践教学的必需环节,整理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工具书、参考书、影像资料、教学软件、光盘、时事新闻、录音资料等实物和数据资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完善课内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多元而又充满激励的评价考核体系是检验计划落实、督促过程实施、巩固实践教学成果关键的程序。建立完善的考核评鉴体系是保证课内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评定的具体要求是:重在学生的态度、过程的考核;根据效果区分等级。并与理论教学评价相协调。
(五)构建完整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合思政课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构建完整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注意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科学性。
四、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要发挥实效,需要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
篇7
关键词: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一、调查目的、内容、方法及对象
高等学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解当前榆林学院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认知及满意程度,思政部特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状况;二是当前开设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三是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向榆林学院2010级学号为奇数的851名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838份),其中有效问卷681份,有效回收率为80.02%,之后采用相关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进而对思政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二、调查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一)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
为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调查组围绕学生喜不喜欢思政课(其中又特别追问了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基本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
1.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态度不容乐观。以问卷中设计的“请问你喜不喜欢上思政课”一题来看,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上思政课。在对为什么不喜欢上思政课的原因的进一步追问中,学生反映出的原因也体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具体而言,62%的被调查学生承认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是思政课内容太枯燥,自己不感兴趣;26.5%的学生则表明不喜欢上思政课是因为在课上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只有不到5%的学生将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归于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强调自己不喜欢其讲课。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政课上课效果不理想,课程受欢迎程度有限的部分客观原因。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内容枯燥或者上课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不可否认,这两个原因都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相较于这部分同学,另有49%的同学则表示自己喜欢上思政课。就这一结果来看,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可以说截然不同,喜欢上课或不喜欢上课的学生都有各种主客观原因。
2.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
为了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整体认知状况,尤其是客观上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本次问卷设计了一道可多选的关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题目。整体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理论性较强(70.9%的学生选择该项)、二是枯燥无趣(47.4%的学生选择该项)、三是抽象难懂(28.5%的学生选择该项)。这三大特点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思政课的一般认知。尽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有部分课程贴近时事(如形势与政策)或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总体上,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现出了更明显的理论性、抽象性(尤其是基本原理概论中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实际也使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带有一定的排斥、质疑乃至反感、否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尽管思政领域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相较于大学生思想的变化之快、获取信息渠道之多,思政课的改革(特别是课本内容的改革)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基于以上原因,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整体认知在符合实际的同时,总是带有一定的“前见”。而这一现状也应该成为以后思政课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调查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围绕目前榆林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展开。包括:第一,思政教师如何讲授思政课的;第二,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情况等。
1.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
本次调查对于教师如何授课进行了可多选的提问。被调查的学生中,66.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29.4%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授课比较传统,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37.9%的学生则强调授课教师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另有17.8%的学生在作答时,表明自己的教师在授课时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作为可多选的题目,有23.8%的学生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12.6%的学生则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两项;另有8.5%的学生选择“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与“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以上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榆林学院思政教学中教师授课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目前思政教师队伍的一些组成特点)。整体来看,目前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令人满意,近7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时事、生活入手讲授思政课,不仅弱化了思政课理论性强而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纯粹理论内容的矛盾,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听课和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凭着多年的学识魅力、讲课技巧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学效果理想。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授课时以课本内容为主,紧紧围绕课本或教案,比较枯燥这一现象与目前榆林学院思政队伍的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了解,榆林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5%以上,而作为新进的或者从教时间很短的青年教师,真正的授课中多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围绕课本进行备课、授课,故而受到教材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教师以课本为主的授课实际上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在积极地拓展上课思路,提升专业素养、讲课技巧等。
2.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
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良好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不仅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目的顺利实现的保障之一。思政课作为有名的“大堂课”,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针对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提问,反映了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一些困难。调查中45.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上的思政课很有秩序,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互动良好;29%的学生表示思政课上课堂组织与管理一般,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上经验欠缺;17.6%的学生则指出思政课课堂秩序较差,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另有1.2%的学生认为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掌握。数据显示,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现状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由不同专业学生所组成的大合堂班,既不利于教师的授课(例如部分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互动(例如课堂提问次数有限,很多学生都没有机会回答问题)。②部分年轻教师,从教时间短,课堂组织与管理经验欠缺,存在着不知如何组织与管理、压不住堂的困难。③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政课,不认真听讲,上课聊天、看闲书、睡觉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度分析
无论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识的调查,还是思政课教学基本情况的研究,归根结底,思政课开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使思政课成为帮助学生,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因此,本次调查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就针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程度两个问题而展开。
1.思政课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解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本次问卷调查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帮助和作用”为维度进行了考察。调查的学生中52.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34.8%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学生更加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成才;27.3%的学生则承认思政课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精神;25.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理论思考的能力;另有23.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从以上数据来看,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学生的帮助,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帮助较为突出。无论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素养的提高,抑或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及个人成才意识的培养,又或是理论思考能力、实践精神都有显著作用。这其中对于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最明显。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自己对于个人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国家大事、国际关系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自己的理论思辨能力,力图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2.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分析
本次问卷最后一项是关于学生对于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表示满意,其中6.6%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4.7%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另有15.4%的学生表示对当前开设的思政课不满意,其中5.4%的学生承认自己对思政课很不满意;最后33.3%的学生强调自己对思政课的开设态度一般,无所谓满不满意。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的满意度一般,仅有50%左右的学生表示满意。尽管不满意的比例只占15%左右,但是思政课教学不得不面对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这一部分学生在思政课上既可能成为喜欢思政课的学生,也可能成为不喜欢甚至否定思政课教学的学生。因此,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使思政课成为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应该成为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与改革的努力方向。
三、关于思政课改革与提升的几点思考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诸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基于此,针对上述分析中出现及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试图对以后榆林学院思政课水平的提升及教学的改革给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从思想上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正向情感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树立科学、理性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寻找到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需求,从大学生的思想及思维特点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真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提高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思政课各项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面。针对榆林学院思政部教师队伍构成偏年轻化,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技巧等各环节经验欠缺的特点,思政部形成了一套专门提升青年教师各方面专业素养的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确保每一位新任课教师在政治方向、教学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达到任课要求。本次调查结果也证明,青年教师在教学点很突出,他们一方面积极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技巧,累积经验,表现在教学中是“中规中矩”;另一方面他们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努力运用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课堂。这看似矛盾的两极,恰恰反映出榆林学院思政部在思政课改革与创新中制度建设和教师培养的科学性与前进性。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9%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课的上课方式有点陈旧,需要改革创新,尤其是新任课教师,由于对教材内容掌握相对有限,在课堂授课中无论是理论的阐释、案例的选择,还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要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一味地采取“拿来主义”,别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什么先进就用什么。而是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教学的长处,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思政理论课从其课程性质来看,理论的特质更明显,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纯粹理论学习这一实际,要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大学生把理论转化成自己切实理解、认同的东西便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深刻理解理论,最终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本次问卷调查针对以上情况特设了关于实践教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应该开设实践课,尤其是部分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榆林学院思政部自成立以来,就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依托陕北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优质的红色革命资源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经济资源,思政部先后建立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榆林市展览馆、榆林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榆神煤炭公司等多个实践基地。通过定期的参观、考察与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切实了解榆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已成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以上途径不仅巩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旭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三化”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篇8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分类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教学评价体现“综合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也不同于中等和初等教育的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时它既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也不同于实习、实验课教学,也不同于公共文化基础课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主导法、学生主体法、社会实践法。
教师主导法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处于演员地位,学生处于观众地位。“演员”表演的思想水平、艺术水平影响到台下观众的兴趣和收获。
教师主导法,具体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等四种形式以及开展调查学生情况和家访等活动。
学生上课法指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当“教师”讲解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学生主动查资料写讲稿、试讲、正式讲解、评讲、锻炼学生胆量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法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遵循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即培养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明白道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参观、访问、调查、服务、参加读书会、参加“四学”小组、参加班团活动、研究课题、听报告、看电视、电影、录像、多媒体学习、文娱晚会、心理咨询、道德咨询、法律咨询、宣传模拟法庭、法庭旁听、办黑板报和学习园地、组织兴趣小组。
二、教学方法创新的依据
唯物论: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法: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基础
这里不加赘述。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常规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似乎不能引起兴趣,这就要多研究新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2、互动参与式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专题式教学法;5、激励教学法;6、分层次因材施教法;7、多媒体教学法。
清华大学的“因材施教”提升实效性法
近年来,清华大学在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把握教学对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兼顾教学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增强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大连理工大学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促进自我教育法
经过多轮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的网络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法
2009年开始,南京师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精神,探索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改革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平台三实训”提高职业素养法
学院紧紧围绕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切实改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灌输轻内化、重认知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创建了“两平台、三实训”相结合的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的“四维并进”创新教学方法
几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从学生、教材、教师和合力四个维度,深入研究、强力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规律把握与教学改革相统一、教材指导与学生接受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互动相统一、教学即时性与教育日常化相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维并进、集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挂牌选课”法
在2016年3月开学后,实验“挂牌选课”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上高职同一门思政课课程的老师,在同一个时间,上同一专题的内容,让学生选择希望上哪个老师的课。这个方法有些残忍,就是要逼迫老师们积极备课,而且是要花精力备课,要准备每一堂课都是“精彩一课”,每个老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寻找适合高职民汉族学生听课的方法,把每一堂都上成“优质课”。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和注意力。
篇9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思政课 综合素质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职业人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职业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工作态度与职业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获得并提高职业素质为宗旨,以强化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职业素养培育应当是高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不想上、老师难上好的问题。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下,制定和选定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能够真正担负起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发挥重要作用的使命。
1.转变教学理念,坚持学生本位
绝大部分在校学生和即将迎来的学生是一大批95 后大学生,他们出生和生长在一个和平富裕、个性张扬的年代,自我意识强烈,思政课靠单纯的理论灌输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研究表明,新参加工作的学生,或是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学生,都存在着对工作不适应的现象,表现出工作不安心,跳槽率高的问题。
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专业知识不够,操作技能不强之外,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职业素养缺失造成的。这些学生常常过分强调自我,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品格。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思政课要解决的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等思想观点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了解历史,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结合岗位需求,精选教学内容
通过对在校学生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员工的专业技能,只有20%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到90%以上的企业招聘员工时最注重的是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人品、敬业精神、责任心等。其中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中最主要的是诚信、敬业、责任感、合作等职业素质,其次才是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这说明企业用人的第一要求是招聘对象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正如相关调查表明,在校学生对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并不了解,这也是导致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之一。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转变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以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为引领,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和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找到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如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银行、证券等领域的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礼仪、沟通、耐心细致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那么思政课教学讲授的内容侧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学生诚信、廉洁、自律等意识的培养上。
3. 思政课教师深入实习实训指导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本上都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演练,疏忽了在此过程中的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在意识和行为上出现一定的偏差时没有及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纠正。如果思政课教师能借助实习实训,找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课实习实训的有机契合点,与专业课教师一起有效地进行实习实训指导,将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和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继续进行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从理论和意识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让他们在从事具体工作的同时也能明确应当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保持高尚的职业情操,把实习实训这个学习过程从精神的层面上进行提升,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职业调节等更高层次的能力和内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校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优化,更有益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理论向实践的快速转化。
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每年暑假,学校将为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安排为期一个多月的专业实习,实习的带队老师中除了安排专业教师之外,还可以配备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他们分别负责学生的专业实习、生活安排和职业素养培训。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企业环境的认识,增加对岗位工作的了解,学习和培养吃苦耐劳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提升了岗位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 [J].职业教育研究,2012.
[2] 梁国胜.培育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第一要务 [N].中国青年报,2012.
篇10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思政理论课 教学效果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Effectivess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WU Yanni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of Wuhan College,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Independent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also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olitical theor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er the mission ofeducation. This paper, educators and the educ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not good causes, from the ideas, method, teachers, management four levels try to analy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path.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s; ideological theory; teaching effect; construction path
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难以一切尽如人意。
1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的成因
从学生视角来看,90后大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物欲横流大环境的影响,学习目的普遍趋于功利性,对自身经后发展有没有实际功效成为其学习行为的重要推动力。许多学生仅仅热衷于实用性强的科目学习,例如:外语、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格证书,他们认为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今后就业、立世之本;部分学生特别注重交朋友、学生干部竞选、做兼职,他们持有要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累积人脉与经验;不少学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积极性与自觉性,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肆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睡觉、听耳机、聊天、看课外书籍、吃东西。学生思想上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秉持着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毫无关联,学习好坏与否对于未来发展作用不大,此门课程实属可有可无,只要考试时不挂科就好。
从教师视角来看,不论院领导还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持有轻视态度,资金投入较少、硬件设备较差、大课堂的设置、压缩实践课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门课不受重视也造成它难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让院领导完全认可,又要让学生喜闻乐见,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独立学院思政课基本上教师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一节课,一边一味儿讲,一边一劲儿听。这种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存在着选用案例陈旧,较少联系学生关心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给予入情入理的分析;理论论证力度不够充分,不能够使学生心服口服;没有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难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之中。这样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难以深刻理解,部分同学注意力势必难以集中。
2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建设的路径
2.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压力日益增加。一方面,国外良莠混杂的思想文化涌入,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有组织、有计划西化与分化思想,这种挑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匹配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国内经济体制已经改革,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并切实指导人们行为。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必然反映到思想道德建设之中,尤其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政治信仰模糊、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影响较深。
独立学院需要端正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尤为重要,否则相关课程只是应付评估检查、肆意压缩课时、教师走走过场、学生随便学学、忽视其教学效果,这种错误认识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关系着当代大学生成人教育、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稳定。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刻认识金钱的功能、艰苦奋斗作风、节约人力物力的生活习惯、集体主义价值;纠正重成才、轻成人的育人观点,践行成人与成才并重的教育理念。学生对于思政课思想观念转变,落实到授课过程中表现为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出疑问,受教育者的表现能够增强课程教学实效。
2.2 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关键在于教育者,针对90后大学生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接受被动说教,思政课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尝试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觉从“你要学”向“我要学”转变。
从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而言,思政课教师可以将理论与时事政治相结合,选取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来论证教科书中的理论。学生私下常常会就社会时事、热点、焦点议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发生身边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言、有理有据地分析学生观点、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理论认识与理解。其次,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不要扼杀了思政课中的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取活动主持人、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整个流程。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学生表现给予点评,指出其优缺点,特别注意肯定参与了活动的学生。实践课程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主持能力,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兴趣。最后,思政课程教学手段可以从黑板粉笔变为PPT电子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入图片、音像、动画、色彩等元素,牢牢抓住学生眼睛与耳朵,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知,吸引学生对其理论思考。这样,思政课授课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授课过程之中,思政课堂能够从枯燥变生动、有趣、有味。
2.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种高素质体现在具有先进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思政课教师是理论的宣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指引者。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应当是坚定的者,对于自己的授课内容深信不疑,以坚守的政治信念、高昂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正人先正己,自身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秉持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言传身教过程中展现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能真正亲其师、信其教、乐其教。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体现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较强的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主动熟读经典原著书籍、广泛涉列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积极探索学术的前沿成果、时时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开拓自己视野、课堂上引经据典、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枯燥理论不会乏味,引学生入胜。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科研的源泉,科研是教学的支撑。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探索科研难题、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科研能够带动教学,教师搞好了科研工作,将会加深教师学术理论功底。教师科研成果会反映到授课内容之中,整堂课理论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自然而然提高,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彰显。
2.4 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系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宏观上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微观上要尽职尽责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在宏观上,作为投资方需要转变认识,一视同仁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不肆意压缩思政课课时、不随意变换上课时间、不设置超过100人大课堂、不刻意留差教室给思政课、不删减思政课教学实践经费。高层的思想观念转变影响深远,关系着整个独立学院对待思政课的态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势气、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风,宏观上就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微观上,独立学院要将思政课教学效果监督切实落实到位,依赖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这项制度可细分为三个层面,执行好了能够保障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第一个是聘请的专职教学督导员,负责日常教学活动检查,规定教师课堂教学;第二个是选取的学生教学评议员,及时反馈教与学中的问题,并开展期中全体学生网上评教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第三个聘请资深思政课教师听课,专门负责听本专业教师讲课,每周至少听一至二次思政课,课后给予教师建议与意见。同时,思政课开课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个月开一两次教学工作会议,讨论与研究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建立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颁布教学管理评估文件、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健全教案、课件课前检查制度,每个学期开课前,每位教师应把这个学期所上课程的备课资料拿出来进行核查,确认做好了上课前准备工作。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上至下在思想上达到共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思政课也可以入脑入心、有品有味、喜闻乐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文伟.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以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3):56-58.
- 上一篇: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措施
- 下一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