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8 17:1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思政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思政教学

篇1

关键词:金融教学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渗透策略

目前社会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虽然为金融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但对于金融中职院校来说,在专业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职业道德教学没有达到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从中职金融教学的传统观念来看,其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金融知识,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这种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应从教学工作入手,积极培养金融专业实用性人才。

一、中职学校金融教学实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从基本素质方面看,主要就是指社会发展当中社会文明方面的内容,而从金融专业的职业道德方面来看,则需要工作人员遵守相应的工作原则,这让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使得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与金融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其一,职业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社会的实际发展现状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基本要求,而因为中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他们在整体上不论是在掌握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有着差距,因此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深入到金融专业当中。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其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而职业道德也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中所需要遵循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二,职业道德成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素养的重要方式。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在自身素养方面不够完善,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其不仅需要掌握到专业的金融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在金融道德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修养,所以在中职院校当中,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金融专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这样等到学生进入金融工作岗位后就会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学校金融教学中的现状

当中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上时,由于其年龄学历较低,工作经验也不足,而若想在金融职场当中立足,就需要认真,并爱岗敬业。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概念,更需要的是一种行动,需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人人爱岗,人人敬业,从而让企业当中形成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氛围,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并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职业道德教育逐渐被重视,这需要学生严格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中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中缺少良好的教材,现阶段中职金融教学中在学生职业道德教学方面的教材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新的教学方法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所讲解的知识,也与职业道德教育很难产生联系,无法让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金融知识有效的进行理解。教师也只是利用简单的理论来对学生阐明职业道德的概念。另外,部分中职院校所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中缺少良好的氛围。中职学生思想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就想为中职院校的职业道德营造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但有较多中职院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和环境,这就极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学校金融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否可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与教师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关系,其还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高低有着重要关联,为人师者的榜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树立诚信为学的理念,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以亲情与爱心去关心学生,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从而让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在中职金融学校中需要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以身作则的作用,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并定期对教师实行培训,并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作为考核的标准,对那些考核结果很好的优秀教师应给予奖励,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例如,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案例在金融教学中,而“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可以通过对光大证券在ETF申赎套利交易时的违法与违规过程、证监会对其的出发决定和实践后续发展情况,向学生介绍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如何加强券商风险控制的措施,如此方可让学生对金融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记忆加深。

2.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

要利用好学生的实践环节,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学生实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高度角色化与实践化的道德,其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领悟、体会与感受,从而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中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不断增大,使学生养成了职业道德习惯。让中职院校实践教学话环节不断的加大,从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教育提供了较为客观的条件。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分工合作、认真组织等,实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企业相应的管理人员或劳动模范人员为学生讲解岗位职业道德要求与规范。另一方面则需要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实践当中学生领悟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对企业的形象有着重要作用,这样能让教师从实践角度来对学生实行从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有效的推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更加的团结、友爱、自强和向上。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仅包括专业理论,还蕴含着专业的技能课程,这些都需要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师也要紧密联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对职业道德工作的作用加以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各种活动,将部分道德要求转化为了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3.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目前大多数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参加过学校所举办的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活动,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教学外,还应使用功能多元化且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与意义。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竞赛,或者让学生出板报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寻找一些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资料,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还能让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理念在学生中流行起来。例如,可以根据比特币的疯狂和中国利率市场化竞争这两篇案例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比特币的诞生过程、投资者如何取得比特币和比特币的高波动性,先向学生介绍比特币,并从比特币本质上是否为货币、比特币为何引起全球投资者的追捧和比特币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货币与货币制度的理解与掌握。此外,还可以引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案例,通过上好银行间的同业拆解利率、存款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让学生接受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条件和我国利率市场化中所需要面临的问题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加深离析与利率的理解,如此方可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到专业的金融知识,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4.积极实行心理疏导工作

在中职院校中需要利用学生的实际心理因素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行为、认知、意识与情感等心理因素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行为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所形成的动力定型。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不仅仅只需要背会相应规范条例,而是需要将其转化为自身在职业上的行为习惯。认知则是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前提,人只有懂得了善恶,才能意识到自身的道德行为。为了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丰富生动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创建崇高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精神,使得道德观念在学生自身的思想上扎根。而意识一直是实现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因素。而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使这些学生并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就需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利用寒暑假实践,组织学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勤工俭学,积极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另外,情感则是激发学生领悟思想道德品质的内驱动力,可以利用专业人士讲座、演讲会或企业案例分析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热爱这一专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金融企业对外开展的业务能力,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则与学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相关联。在中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当中,对学生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中职院校金融教学若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则应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并积极实行心理疏导工作,从而培养中职学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金融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志耕,罗琴,万大华.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分析与路径思考———以武汉市财贸学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00(032):27.

[2]刘春明.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000(002):87.

[3]张云雪.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9):0092.

篇2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具体的学科教学渗透式教育形态。渗透式教育的提出和发展是受到“生活即教育”理论及“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思想影响的。渗透式教育是透过原有教育载体,结合原教育学科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并实现其它教育目标。从广义上讲,渗透式教育有三种类型:学科渗透、环境渗透和活动渗透。而狭义的渗透式教育则专指学科教学渗透式教育,即在当前各分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各课原有教学目标和教材,来渗透相关其它教育理念和内容,以完成教育的一系列目标[3 ]。

一、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师在其政治教学过程中,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内容,交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

1.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为了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的双重目的,就应该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必然受到主体内在隐性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主体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现心理健康的手段和途径,其要有鲜明的道德准则引导,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上的正确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调节与扩充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及理论的强化,而忽视学生心理接受与消化的程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实际上,只有为主体所接受的思想才能内化为主体的内在品德和自觉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两个不同学科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心理体验,使较为抽象的政治理论易于被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夯实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同时,新形势下,学生群体面临社会转型的压力,心理问题更为复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必须进行扩充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样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素质教育目标全面实现的需要

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4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在基础地位,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源” [5 ]。但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及智力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手段及途径上互补,将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由于二者在教育目标上较为一致,教学内容互相融通,教学方法互相补充,使得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相对独立,隶属于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两个并列范畴。但二者在教育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基本职能都是“育人”,它们共同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有完成学生品德与情感等非认知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所在。另外,二者在具体目标上相互补充。一方面,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解决中职学生因社会转型造成的心理问题创造条件,更有利于思想政治课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机能的发挥受主体隐形思想意识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中职学生心理活动的导向。因此,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

2.教育内容的交叉性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课是否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中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二者具有交叉性,问题在于如何挖掘并加以渗透。中职学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直接的渗透点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本身就可以用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其中涉及到的关于正确看待自己,善于调节情绪等。间接渗透点是原有的政治课内容涉及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因素,需要思政课教师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正是由于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存在交叉性,使得二者间的渗透教学成为可能。

3.教学方法的相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同,二者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二者所面对的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都必须要遵循人的行为心理规律。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二者的教育方法具有相通性。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讲道理、摆事实的说服灌输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疗法是相通的。此外,思政教育中的实践锻炼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脱敏法,思政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范,思政教育的疏导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泄法都具有相通性。因此,中职学校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三、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讲究渗透的策略。

1.理论层面的整合

德育现代化要求我们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倡导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理论层面加以整合。一是要以为指导,在理论层面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进行渗透式教学要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在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统筹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保持二者的独立性,又实现二者的整合。二是把健全人格的构建作为二者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二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教育性与人格性相融的人格培养模式。三是优化德育教材,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传统的德育课程在情感、意志、个性等非认知因素上没有明确的保证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德育课程可以弥补传统德育课程在这一方面的欠缺,是德育现代化的标志。

2.实践层面的整合

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实践层面来讲,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整合。首先,要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扩展教育内容、延伸教育目标的目的。而这也同样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寻求认知导向的需要。其次,要实现教育方法与技术的融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和说教的方式进行,方法刻板简单,学生不容易接受。而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相通性,可以互相借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来达到易于接受的目的。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要应在实践中主动渗透世界观及人生观的教育,以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之目的。

3.师资队伍的整合

师资队伍的整合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两支队伍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结构存在较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很多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先都是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这既为二者的渗透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渗透教育的有效实施形成障碍。因此,促进两支队伍的整合是渗透式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皆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让中职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于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两支教育队伍的交流,共同研究学生思想、心理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解决,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部网站,2004-10-25。

[2]郑希付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吉莉莉:《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篇3

学生的每日生活都处于被汉语包围之中,思想政治课是他们一天课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由于我们现在还是采取“学生不动、教师动”的做法,即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里,不同科目的教师来交替上课,因此,课前播放优秀歌曲是一个简便有效的做法。如能够在语音室上课就可以利用现成的设备。一首歌的长度一般在4~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课间10分钟的前两分钟自由活动,又可以做到课前两分钟的静心。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日复一日地使用此方法,受到学生的好评。

二、挖掘歌曲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政治教学的开展

由于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接受更多的训练是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感到很乏味。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的优秀歌曲很多,为我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如,利用收音机,在课堂中不仅选择余地大,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政治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课堂上学生的现状,把选择好的歌曲播放一到两遍。这样既有效地课堂组织教学,又向学生揭示课堂教学内容,为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正确选择好歌曲,适时适度地运用积极向上而富有活力的教学内容

在正常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一个月使用一至两次即可。但课前的歌曲播放是不受此限制的。因为选择一首好听的歌曲除了曲调优美以外,往往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常听歌曲的人不难发现,它几乎囊括生活中的全部。所以,适时适度地运用歌曲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要求。如果使用得太少或过多,不但唤不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也谈不上传播政治思想教育,甚至还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内容。因此,歌曲的选取很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抽出一定的时间加以研究,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一些优秀歌曲,让政治课“锦上添花”而富有活力。

四、结语

篇4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是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初中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地位、 作用的认识,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教师的一切教育改革行动取决于他对教育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教师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首先都要找到教育理念的支持。

 

(2)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政治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②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3)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本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论” ,即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都毫无例外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用以“学生为中心”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实现由“师本”向“生本”转变。“以学生为本”是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教师要及时慷慨地给与每个学生以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 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在整个教学教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知主体和智力开发的角度来看,学生既是认知主体,又是发展主体;从德育角度来说: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教程中,学生本身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就要敢于"放,对此我们应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精心设疑、巧妙点拨、激发思维、鼓励创新,每节课要设计1~2次思维,组织1~2次创新活动。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其创造思维。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需要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发挥、去创造。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5

[关键词]:反思 提高

反思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政治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绩效考核,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篇6

教师是目前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师权威性使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感,因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仅限于提问、回答的简单交流,而且这种简单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师与优等生间的活动,或者说是极少一些学生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处于被冷落地位。因此,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策

(一)落实充满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时机,对于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采用书写、口述等灵活的方式。作为一门德育课,中学生政治教学除了要落实好知识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够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提高,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摆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姿态,树立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中学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对性,有目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认识,并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学政治所讲授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理论性强,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运用各种素材,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这才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几乎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台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

篇7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实际效果 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多年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情高涨,大胆尝试改革,同时出现许多问题,教学实践中,讲授高中课程理论时不好把握尺度,讲解理论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需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开创崭新局面。实施新课程,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在近几年实践教学中,我感觉到当前由于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需要我们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和总结,以引起重视。下面我列举其中不合理现象,并谈谈我的看法。

一、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备课时,教师对政治学科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要有透彻理解。高中政治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做了大幅度调整,在内容上做了许多删减。马克思指出:人类实践活动应遵循“物种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规律尺度”,即真、善、美的尺度。教师每上一堂课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及时反思,则在今后教学中应引以为戒,不断改进。盲目地、过多地补充知识点带来的后果是: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而且使学生觉得政治太难、太杂,对政治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影响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目标的落实。教师必须在不断的反思和交流中寻找到新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严格对照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不断反思,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明确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千万不要随意拓展教学内容,加深教学难度。

二、貌似教学改革,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经说:“对待教学工作要敢于质疑,多打问号,再解决问号。”高中生不应该只是埋头读圣贤书,而要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有所关心、有所见解,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讲授新课时,尽可能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丰富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现在课堂上有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在讲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这一课时,我先讲解“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内因和外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针对孟母的做法,请学生发表见解,孟子的母亲看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而忽视孟子是否一心向学这一内因的决定性作用。

联系“实际”地教,把课本教活。哲学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包括哲学课)的源头活水,所以活动中的氛围不能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本质。

三、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原则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表现为教学形式一定要与众不同,如引导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应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秩序。所以,教师备课时,首要的是弄清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避免政治教学中出现错误思想,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有,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疑,极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只要敢于提出新观点就是好的。因此,教师开展活动注重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引导、纠正,使老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当他们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及时给予解惑,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同时明确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将探究学习与讲授式学习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

四、过分热衷于多媒体教学,滥用乱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教学成“时尚”。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空洞地说教学生是十分反感的,多媒体可使知识更生动、形象、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材料举例做到“真”、“实”、“近”、“信”、“新”、“精”,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假如一堂政治课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枯燥乏味,那么叫学生怎能不看别的书,不打瞌睡呢?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方便,就频繁使用大段材料,虽然这对补充课本内容很有效,但是没有考虑学生的吸纳量。讲解“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造成社会生产的浪费和破坏”这一知识点时,加深学生对市场消极性和加强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多媒体作用在于辅助教学,不是主导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教法,要运用恰当。

五、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假,改变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对要讲的内容及与之相配套的参考资料都要了如指掌。

新课程理念是生活化和探究化。要求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抽象出、提炼出理论观点。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领会听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传统“以教为主”的方式不提倡,片面强调主体作用也不行,尤其对基础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必要。

我们必须勇于探索和创新一些巧妙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使学生学好高中政治。

参考文献:

篇8

差异化教学其实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来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这样,每个学生在已经学到的政治知识之上也能有新的提高,每个学生也能感觉到自己比以前懂得更多了,自然也就更加愿意学习政治知识。如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这节课以后能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使用自己权利,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要制定各种学习方法去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把理论跟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故事来把学生吸引住,也可以应用哲理名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讲的知识有深层次的认识。不管使用哪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有改变是最终的目。而且,实践也证明,让差异化教学使学生接受得更容易,同时也更深刻。

二、把政治课堂时间给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学习,自己把握主动权,而教师则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政治教师要知道,让学生学到政治知识只是最基本的事情,让学生掌握住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掌握课堂学习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政治观点,这样,学生会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得到学习的快乐,自然就愿意去学习政治知识。

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政治教师

应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修养以及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通过学习政治知识能正确判断对与错。初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多初中生对自己的定位和人生发展都没有明确目标,而政治知识则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此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政治教师不能只重视学习书本,更要回归生活,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印象也更加深刻。众所周知,所有的政治观点都是从事实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假如我们只是注重理论教学,会使政治知识更加抽象。相反,我们如果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出知识观点,会使观点更真实,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如讲“正确认识自我”时,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出政治观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或者正确的政治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正能量的歌曲来营造一种向上的氛围,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热点新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政治素材,提高政治学习的热情。

四、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更多的直观体验图片

图像说明形象、生动,能够更加直观地突出观点、说明问题。新的政治教材里加入了很多图片来说明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文中的现象。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总结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如在讲到九年级教材中的“循环利用资源”时,如果教师只说生态农业,学生们根本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生态农业图”,学生就可以在直观地看到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产生保护环境的意愿:酒糟原来是废物,却正好是鱼的饲料;鱼塘里的塘泥原本也是废物,合理利用又能成为葡萄树的肥料……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知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中学生一般对图画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教师充分利用插图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插图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政治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紧密,教师要正确指引,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讲“正常情绪”这个课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哪些因素会影响情绪”“人的情绪不同时,身体会有什么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知识迁移。这样一来,政治与生物有了联系,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也会对生物知识有新的认识。

五、总结

篇9

新时期的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抛弃应试教育的旧思想,将高考和素质教育统一起来。着重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和身心素质,特别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地发挥其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就要求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目标等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类推,强调动手和动脑并重,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排除“满堂灌”、老师单边表演的旧模式,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互动。在老师的主导下,将学习的自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要配套必要的练习,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火花,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学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等等。比如,在高一经济学中讲企业管理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著名的企业去参观访问,作调查报道等等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四、对学生有静态的一元评价向动态的多元评价转变

篇10

一、课堂辩论

辩论是一种高层次的思想交流、碰撞活动,在辩论中我们的思想得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启发,知识得到了增长,见解得到了升华,逻辑得到了锻炼。

比如在讲解“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正方,辩题是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一组是反方,辩题是人民币升值的弊端。开始辩论前先让学生预习,到图书馆搜集资料,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并整理成点。在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和培养了他们归纳分析的能力、交流沟通的水平、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关注时事热点的兴趣。同时学生对人民币升值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也加深了,比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的讲解记忆要好得多。在辩论的过程中,模拟辩论会的流程让学生感到很新奇,学生发言到精彩处时教师给予的适时的掌声表扬,也让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辩论的结果是,让学生明白了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如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将这个结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杜绝偏激。

二、体系构建

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简单学习,按照“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来学习,这是我们学习单一知识点的基本过程。二是系统学习,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众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我们大脑里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图。

比如,我在讲解《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时,讲完课后让学生对这一课两框知识进行知识网络图的构建,并且选取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展示网络图,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意识到各个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让其他学生指出网络图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全面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了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三、故事引导

好的故事能通过具有深层精神内涵的故事形象与孩子们的精神对话。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有时简单而枯燥的说教并不能使他们信服。但往往一个故事、一个寓言就能化解谜团,解开困惑。指明方向。

比如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抓不住重点,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形。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讲了一个《赌饼输家》的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妇,家里有3个饼。夫妇俩一起分着吃,你一个我一个,最后还剩一个。他俩相约说:“从现在起,如果谁先开口说话,就不能吃这个饼了。”晚上,一个盗贼溜进了他们家偷东西,夫妇俩因为先前有约,眼睁睁地看着财物丢光,谁也不愿先开口说话。妻子最后忍不住了,高声喊有贼,并恼怒地对丈夫说:“你怎么这样傻啊!为了一个饼,眼看着有盗贼也不喊”。丈夫高兴地跳了起来,拍着手笑道:“啊,蠢货!你先开口讲话,这个饼属于我了。”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笑了起来。我就此引导,现实生活中你们会不会犯类似的错误?这个故事中的夫妇二人为一个饼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夫妇二人与盗贼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不了会影响次要矛盾。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析故事,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公开演说能力,同时也渗透了思辩思维。

四、漫画解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可以将漫画作为一个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