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消防安全范文
时间:2024-04-08 17:1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镇燃气消防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题词:燃气安全管理消防保证体系存在问题
1、概述
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气主要有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三个大类。燃气产业的发展领域大致分燃气汽车、城市燃料、燃气发电、基础化工四方面。
随着燃气事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生产与消费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场所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已跟不上燃气事业飞速发展的步伐。在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等方面的不同步、不配套等落后弊端也凸显了出来。近年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火灾、泄漏与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其等级与数量也不断上升,如98年3月西安液化气球罐泄漏、爆炸事故等,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燃气事业的推进与发展。
因此,理清当前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新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正是从消防的角度,系统地对当前我国在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和论述。
2、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现状
根据1991年3月30日由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联合的第10号令《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建设部门是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消防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劳动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察部门和压力容器的主管部门。
作为消防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的业务,主要涉及:参与制定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执行;负责相关消防产品的检测认证;对燃气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上的相关场所、管线、设备、用户进行防火监督管理;参与燃气灾害事故的处置;日常的消防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目前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有三个,即《消防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的消防法规和规章非常多,如《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各省市的《燃气管理条例》等;以及众多的产品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规范,如《城市燃气设计规范》、《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设计规范》等。
3、我国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规划、设计、建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日常维护及应急处理等环节,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组织专家研讨,以及对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黑龙江等地的调研,就目前我国在燃气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安全管理机制不适应燃气产业市场经济发展
燃气产业涉及建设、能源、交通、劳动安全监察、农业等各管理领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也涉及公安消防以及上述各主管部门,目前由中央和各地方的上述部门颁布有关政令,对燃气实施安全管理。但地方与中央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协调难度较大;同时我国南方和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气差异也较大,要求同一种安全管理机制或法规有时势必造成诸多不适应。
第10号令第四条明确了建设部负责管理全国城市燃气安全工作,劳动部和公安部分别负责安全监察和消防监督,因此,各省市的燃气安全工作应当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但是,各地建设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协调,使得各地区的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在建设主管系统设立了燃气管理办公室或者燃气管理处,但由于受人员编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要大大多于履行安全工作职能,有的办公室只有几个人,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根本没有精力通盘考虑安全管理,而把安全管理的职能依托于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察等监督部门,或者让燃气供应单位自行强化安全管理。
2)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目前燃气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力度明显不够,现有的法规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法规制定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较权威的燃气规定只有1991年的第10号令,该规定对燃气的安全管理只提出了原则意见,相关的法律责任也不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太大,有一定难度。而且该规定至今已有10年,其间的经济体制、市场发展和行政部门的变化很大,迄今尚未进行修订。
(2)各地管理法规不一。全国各地为了加强本地区的燃气管理和安全工作,又在第10号令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燃气管理条例、办法。但由于各地方使用的燃气的种类、数量、地理环境等情况不同,所制定的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全国燃气管理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头,职能重叠,监督与管理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许多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解。
篇2
【关键词】地下燃气;泄露;事故;应急;处置方法
1、前言
燃气泄漏过程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比如地上管线泄漏,地下管线泄漏。由于燃气具有易扩散性、易缩胀性、易燃烧性、易爆炸性的特点,尤其作为地下燃气管网,更具较大隐患。所发生的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给部分家庭造成巨大的伤痛,也给社会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应引起各级管理层、各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管理和用户自己高度重视地下燃气管线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2、地下燃气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地下燃气管线建设规划分析
当前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电信线路施工建设、市政施工建设、电力系统施工建设等,管理方式不协调,不统一。这些需要在地下施工的单位,以及规划、城建、市政等专门机构工作协调性较弱,存有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今天刚铺好地面,或许明天就会再挖开的现象发生,这就给埋在地下的燃气管道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可能造成燃气的大量泄漏,严重损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城市化建设中,需要职能部门全力协调配合,避免反复挖开地下管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燃气泄漏的可能性,最大化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
(2)地下燃气管网材质分析
从以前出现过的事故来看,管材质量差是导致有些燃气管道的断裂最主要的原因。管道、构件本身有焊疤、划伤、挤痕、疤点等问题,此外,由于管线有裂痕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遇明火将会发生爆炸。从事故原因分析看,有以下几点:①管材有裂痕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②设计规范不够严谨、管道与建筑物距离较近;③地下管网试验压力不合格;④监理部门没有发现问题。部分管道的各项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有的管道壁厚较薄,有的管道为质量较差的替代品,成品上留有大量的疤痕,同时还有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强烈撞击和挤压而变形,出现的这些情况说明,当初在选择管材设备时,是没有更准确的关注材质的质量,至少是不够严格,对材质质量要求极低。
(3)地下管网施工质量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未按原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有的根本不遵循图纸要求施工。主要表现在不合格的管道沟深度,与其它电缆沟间距不足,与地上建筑、阴沟、下水道马路、构件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足,严重违反《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之要求。此外,施工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负责任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缺乏责任感的质检人员,以及不按照有关标准执行验收的工程验收人员,种种原因均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4)地下管网后期管理上分析
经营企业地下没有把燃气管道后期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虽然有一系列的巡线、检测、查漏制度和机制,但落实情况较差,流于形式;对于城市规划范围、人口密集的高、中压管线上方没有任何安全标识;乱搭乱建建筑物对于地面上的埋有燃气管道产生很大威胁,发现不及时,问题发现后,处理不及时、不果断,不能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后期管理跟不上是执行管理制度不严格是的一个重要体现。
(5)人为因素分析
①从事燃气经营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懂或者不愿意学习安全操作规范规程。大多数操作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或没有定期培训就上岗。燃气消防安全知识了解的极少,没有能力发现安全隐患甚至违章操作。
②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在不了解地下管网,或者有地下管网标记,视而不见,野蛮施工挖断燃气管道,导致燃气大量泄漏发生燃烧爆炸。
3、地下燃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管理、安全事故防范涉及规划、企业工艺技术、工程施工、用户管理工作等诸多环节,是一个安全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个人认为主要有四点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①防护
进入重危区,人员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并采取水枪掩护;进入轻危区,人员采取二级以上防护措施;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②询情
被困人员;地下管网燃气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③侦检
搜寻遇险人员;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浓度、扩散范围;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④警戒
针对询情、侦检等不同情况设置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4)禁止一切点火源进入(如手机、BB机、对讲机、非防爆型手电筒)。
⑤堵漏
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并制定堵漏方案,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确保安全;将前置阀门实施关闭,使泄漏源切断;针对现场泄漏情况,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对于地下燃气管道堵漏方法有以下几种:对于砂眼,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对于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对于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对于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