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08 17:1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设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223-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 good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And as a kind of new circuit design environment. ASEDA can to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constraints and performa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macro mode topology structure and actively set up, through the synthe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macro model automatic creation tools used,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optimal system design solu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sign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whole system.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tandards and drawbacks of the electronic design system, studies the proces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method; design environment
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形式,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突破了传统自底向上的设计方式,能够有效权衡设计周期、系统成本以及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此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我国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1 电子设计系统的衡量标准与弊端
所谓电子设计自动化就是Ed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为EDA。主要是通过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的技术,实施电子系统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技术。随着向20世纪90年代的迈进,EDA技术已经具有了一些鲜明的特征,如系统仿真、高级语言描述以及综合优化等,这时的EDA就被称作ESDA。以往的电子系统都是借助自底向上的设计方式,通过SPICE,将模拟验证方式完成。这种形式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多的设计经验。目前,EDA借助了自顶向下的途径,能够积极权衡设计周期、系统成本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属于层次化的设计方式。当前很多普通的硬件平台能够对CAD软件的运行进行支持。这种自顶向上的形式有助于对整个项目的划分与管理,可以使设计队伍的管理得以简化,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促进设计成功率的提升等[1]。
对于电子自动化系统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一般性。借助这种自动化系统,可以比较准确地达到电路与性能的要求;其次是精确性。借助这种设计方式,可以积极保证设计精度。最后就是有效性。电路设计编译所需时间,以及综合优化过程中消耗的CPU时间的有效性等[2]。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子系统设计环境仍然具有一定的问题。系统层次比较单一,库单元不足,结构具有固定性特点,不能进行充分地修改与扩充;另外,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还要借助人工设计的方式。另外一些核心算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设计时间与精度与理想的要求不符。因此,应该积极重视这些问题与弊端,积极总结以往设计环境的经验,运用性的电子系统设计环境,促进电子系统的积极发展。
2 ASEDA的设计流程与环境
如图1所示,电子系统设计流程能够抽象出如此的模式。一方面,设计师进行概念的设计,是针对要求的设计性能与设计限制,也就是将系统信号流程图积极建立起来。从ASEDA中将模块选择出来,达到ASEDA中进行层次化设计,对框架进行综合与优化等。接下来,输出形式应该借助电路图,以及文本格式等,当做版图设计级,进行输入,最终能够出现VHDL描述。
如图2所示,ASEDA设计的层次化综合与优化流程。这一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能够逐渐分解系统与设计限制,使之成为更小的部件与设计限制,以此进行设计综合,另外每层电路的分析综合与优化过程是相同的[3]。
首先,作为性能要求与设计限制文件来说,这些最高层主要是用户提出的。低层次的则是上一层自动生成的。其次,针对性能要求与设计限制,可以选取适当的宏模型拓扑结构,这主要在相应层次的宏模型库中生成,主要是根据模糊匹配的原则,同时为用户提供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拓扑结构,以此来让用户进行选择。若是用户对系统自耦东选择的结构较为满意,那么便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设计工作。若是用户不满意,那么必须要进行自行修改,并且也要构造出新的结构,利用相关的模型等工具来进行宏模型的建立,之后在对其进行设计。对于电路来说,属于变化多样的拓扑结构,所有用户的需求对于一个单元库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构建新的电路拓扑[4]。因此,自动建立电路宏模型能够促进设计效率的提升。
在相应的拓扑结构被确定之后,要能对其进行参数方面的优化,以及宏模型仿真,并且要以主要设计的目标以及相关的限制目标进行处理,对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相关产量进行优化。对于优化方法来说,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最速下降法,此方式能够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局部最优解。其次就是模拟退火法,这是在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宏模型主要是利用相关的符号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等形式,来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优化。若是相关的验证结构域合计要求存在较大的偏差,那么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新拓扑,或者是进行结果方面的优化处理。同时在针对各个层次上的仿真,一定要避免将该层次的错误带到下一层。以此来充分提升设计的成功几率。
另外,若是宏模型的仿真通过了,那么将要准备好下一层次的设计工作,可以将该层的拓扑结构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成各个子模块,同时也要对各个子模块的功能进行分解以及限制,这也就是所谓的对子模块进行性能指标的确定,以及设计上的限制。对于该环节的工作来说,其对下一层的设计合理与否有很大的影响。在完成分解工作之后,要向着各个模块中的设计转入,以此来进行下一层的设计。这一设计工作需要不断进行,直到最终整个系统设计工作的完成[5]。
ASEDA中主要借助符号模拟技术,将电路的符号模型建立起来。由于相应的符号模拟技术没有对电路的形式以及相关性能进行约定,这样将会解决一般性的问题,电路议程将会自动生成,这样将会有效缩短准备时间。对于宏模型来说,其具有层次结构,同时也具有自动化特征,这样将会有效减少综合优化的时间,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要借助非参数统计分析方式,来建立起电路宏模型,以此来充分将线性回归模型函数固定形式造成偏差进行解决。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功能、较高效率,方便科学核工程计算的交互式软件包,最新的MATLAB for Windows的4.0版,具有以往交互式编程功能以外,还能将大量的MATLAB配套工具箱进行提供,主要有优化工具箱、神经网络工具箱、信号处理工具箱以及控制系统工具箱等。除此以外,还能对别的语言接口加以提供,从而增强其功能。所以,在ASEDA中,主要用作系统级仿真。
3 ASEDA设计环境的特征
设计者借助ASEDA提供的工具,可以设计出各种电子系统,主要涉及仿真、输入、测试与实现等。因此对于ASEDA来说,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作为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来说,图形用户界面是统一的;其次,借助MATLAB,在系统级仿真过程中,能够帮助对设计结构中问题的及时发现,防止设计工作的浪费现象的出现[6]。再有,其自身的电路综合设计具有层次化的框架,这与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要求相符合;另外,对反馈回路的多级嵌套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能够适应多级、复杂的系统要求;此外,关于电路宏模型库的建立,主要具有层次化与可扩充性特征,可以积极保障分层次系统的设计,也使得设计的灵活性得以提升,缩减了设计所需的时间。并且设计环境自身的综合优化算法具有高效性特征,借助灵活的方式,通过用户人工干预的形式,还可以是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形式,得到各层次的宏模型。除此以外,体系结构具有开放性特征,不但可以对其他设计工具的接口进行提供,还能让设计人员拥有自主性,可以在系统中对设计工具进行扩充与建立等,以此便于各种设计人员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尤其是帮助模数混合的电子系统设计。最后,可以借助多用电路模拟与验证方式,除掉传统的SPICE等数值模拟工具以外,还能借助符号模拟工具,来验证模拟电路等,能够帮助设计人员适当地折中设计精度与时间等。
4 结论
总而言之,电子系统的设计发展离不开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方式与设计环境的作用。合理运用科学的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方式,有助于我国电子系统设备的发展。因此,对于相关电子信息借助的设计人员来说,应该加强对电子系统性能与设计限制的分析与研究,借助有效的方式科学设计电子系统。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应该积极增强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此可以为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并且能够使我国积极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中,实现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江朝晖.“电子系统设计”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9-90.
[2] 肖忠.《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6):56-58.
[3] 余小平,庹先国,奚大顺,高嵩,刘明哲.《电子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尝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26-127.
[4] 吴平,杨卫波,徐孟,等.电子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63-65.
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 策略 电子商务
相关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网络经济研究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基本上分为官方和大学的研究、专业咨询公司的研究和IT媒体与公司的研究几方面。特别是美国官方和大学近几年来对网络经济的研究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而国内网络经济的研究主要是政府和大学的研究、IT界评论人士的研究。政府和大学的研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性的工作,主要是学者的个人兴趣。
对网络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经济测度的研究上,其最早起步于对信息经济测度的研究。最早对信息经济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的是马克卢普,其次是波拉特对美国信息经济的测度研究。他们的研究对此后开展的各类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测度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目前,由于网络经济是一种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的社会形态,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都纷纷开始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测度体系,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国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已对网络经济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批颇具建树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其中的理论、数据分类口径和数据处理方法基本上符合网络经济的本质。美国商务部公布了政府第一部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影响的报告《浮现的数字经济》,随后又相继公布了《浮现的数字经济II》和《数字经济2000》,研究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经济规律和经济变革,用数字经济解释了美国的经济繁荣。
国内对信息经济研究开展较早,研究成果也较多。其中对全国性信息经济测算的成果在运用波拉特信息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对其模式的缺陷也作了相应分析。近年来关于信息化指标和测度的研究一直在继续进行之中。
国家统计局正在追踪研究并逐步建立衡量网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进一步加速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和开发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化;第二,追踪、研究并逐步建立衡量网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扩展统计信息的服务对象。
综上所述,国内大量的研究工作是针对信息化的指标体系研究,研究中直接针对网络经济开展的还较少,目前己经开展的研究无论从研究成果或是指标体系结构来说都不够系统或完善,指标的选取并不完全充分和适当。国家部委的相关研究还正在进行之中,尚未得到成熟的研究成果。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的网络经济测度指标研究多限于网络经济的某一方面,面对网络经济整体开展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测度指标选取也不够全面。
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策略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和其它基础设施同样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且网络基础设施在与其它物流的基础设施的配合下能够释放出更大的乘数效应。近来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该在提高网络的利用率、降低上网费用、建立不断趋向于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
(二)加强立法与宏观规划
政府要为发展电子商务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法规,鼓励社会各部门和厂商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竞争。政府要为发展电子商务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由国家统一布置和协调,避免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我国现有的许多法律法规己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在原有的金融、商务、税务、电信、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修改,并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立法,构建电子商务的法律框架,这可能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同时,政府可以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用作宏观指导。对于较为迫切,而且已经没有多大技术问题的层面,则可先制定一些条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定并颁布《电子商务法》。该法应对国内国际电子商务规约、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等做出规定。
(三)实行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人才是网络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政府应鼓励各类教育部门加大科技和经济知识的教育力度,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的经济、技术等专业增加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还要注意利用网络教育的手段培养网络经济方面的人才。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培养网络经济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派出留学生、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采用聘为专家或邀请讲学的方式,增加交流,提高国内人员水平;政府应制定政策允许有能力从事新技术开发的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的专家、科技人员到各类网络企业兼职,并以智力、专利、技术入股参与收益分配。
参考文献:
1.盛晓白.网络经济通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牛飞亮.网络经济与企业数字化改造战略.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周鸿铎.网络经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李新家.网络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6.李庆臻,安维复.科技生产理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篇3
【关键词】数字化 公路运输 影响 作用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带动了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公路运输是运输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公路运输是联通地域交流的枢纽,是一个地方能够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数字化公路运输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深入的探究数字化时代下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
一、数字化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数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下的产品,发展速度迅猛的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信息技术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相比较工业化而言,数字化技术引领着经济和社会形态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转变的过程,现代数字化技术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自己应当具备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缓慢的演化过程、较长的生命周期、产业之间没有建立有效联系、存在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条件下的产业特征则于传统工业化条件下完全相反:即产品拥有较快的演化过程、相比工业化条件下的产品并不需要生命周期、产业间的联系较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的基本要求即以信息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以及改造、改组甚至有可能是对行业发展进行方向进行重新确定,以使尽早的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公路运输管理概述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工业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把握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涵盖的内容包括车辆运输,管理人员,客服订单,运输物品以及运输距离等。不管是运输什么东西,只要有客户来下单,运输公司就要对客户的信息和运输的物品进行扫描登记,还要保证物品的安全和及时配送。在这样繁琐的工作中数字化的管理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路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时候扫描条形码或是二维码,确定运单和客户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运输公司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件,影响了物品的配送,或是客户不满意投诉,工作人员就能够立即查询物品运输的所有信息,同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认真汲取教训,最大限度的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所以,公路运输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数字化的管理。
三、公路运输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运输行业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的高,被当做是该行业的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形势对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反观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公路是国家城市间的重要的联通枢纽,一个地区的繁荣状况受到该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对公路运输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化管理密切相关联与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状况,对公路运输经济的数字化管理采取强化操作需要较高的强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实施措施。就现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而言,数字化管理程度的高低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发展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行业,能够优化公路运输行业资源的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强度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加强,间接的推动着公路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准,进而对整个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四、公路运输数字化的发展目标
政府为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统一开放、井然有序的公路运输市场,应该大力推广公路运输数字化基础信息数据库、运输车辆数据库、道路运输业户数据库、道路运输场站数据库、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发公路的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维修,违章运输处罚信息系统,公路运输辅助服务信息系统,运输业务信息系统,建立畅通测信息网络结构。以数字化带动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公路运输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全部都在计算机网络上简单、方便的进行操作 鼓励和引导公路运输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运输方式,改造传统的运输服务业务,升级运输产业,实现公路运输的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
五、结束语
数字化管理是加快实现提高公路运势的必然选择。坚持以数字化带动公路运输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才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姚峰.王志喜.浅谈我国道路运输数字化管理的现状[J].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道路运输管理所.2013-03-27.
[2]许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数字化管理理论与方法[J].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1-05-15
[3]吕文.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数字化管理的作用[J].巴彦淖尔市公路管理局.内蒙古巴彦淖尔.2013-07
[4]赵春林.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吉林省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吉林长春.2012-01-16
篇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演进创造了条件。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范畴。因此,准确地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1]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现实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文献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增值模式,强化我国图书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新模式阶段,即人们一般意识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鼓励创造新知识和在经济中传播新技术手段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是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汇集物;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科教兴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它对于知识经济起到全方位架构的作用。
20世纪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作出了努力,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已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2]数字图书馆也是高科技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经济的整个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经济、迅速地传播和为人们所利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图书馆馆藏的知识价值,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
二、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球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资料收集地藏有大量的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信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知识的瑰宝,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让这些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当前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实践人员需要不断探究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最重要的基础。但是它们又是更新极快的工具,只是这些工具还无法真正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寻找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架构。基于Internet互联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图书馆以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的虚拟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内容,建成超大规模、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库群,将有效实现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构架。
信息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及其发展,这将推动传统图书馆发根本性变革,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它产生的意义将是深远的。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现有图书馆的数字化,而是人类所有信息知识文献数字化。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的大型知识仓库。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建立在因特网之上最现代化的“图书信息库”,已经在我国取得较高水平建设的成就。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其核心与基础,通常表现为国家的、文化的、巨型数字化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因此,数字化信息资源是经过无数次的整合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可以方便的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而这个特点是传统文献资源所不具备的。所以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处理、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它将决定图书馆成为具有什么特色和内容价值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以此占领因特网这个新兴意识形态阵地。因为,在因特网上每个数字图书馆都可能成为信息资源中心,而这个中心必须建立具备各自信息资源个性特征的对象数据库,这样才能体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价值,才能凸显数字化图书馆在网上重要地位。
我国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许多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但由于文献资源、资金、设备及技术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加上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不同的文献整理深度,则难以保证数字化、信息化的质量,在资源共享时就会出现障碍。[3]那么要顺畅地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共享,进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就需构建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电子化体系。如景德镇市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陶瓷文献馆藏资源,为全国的陶瓷产业提供强大的文献保障服务和智力支持,使不断面世的各类陶瓷著作得以长久保存和流传,景德镇图书馆将在“十二五”期间为打造一所全国唯—的陶瓷特色图书馆而不懈努力。其中,面向读者免费开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这一举措受到普遍欢迎。在“以知识为本”的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与人力、资本并重的战略性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上的差异。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生产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人才大国的持续优势。为此,景德镇市图书馆着力研究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客观分析,科学统筹,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完善的知识服务。
三、应对图书馆数字化、电子化发展趋势的对策
1.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馆信息化标准
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方式方法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看,要实现图书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需编制信息化专用标准,即机构代码标准 (TTS/BZ-001)、书刊代码标准(TTS/BZ-002)、信息库标准(TTS/BZ-003)、地区标准(TTS/BZ-004)、统计代码标准(TTS/BZ-005)、信息主题分类标准(TTS/BZ-006)、借阅规则(TTS/BZ-007)、阅览须知(TTS/BZ-008)。在编制这些标准的时候,会感觉工作量大,但完成这项工作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对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编制图书馆信息化专用程序
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走入”图书馆,变为“链接”电子网络间接走入虚拟的信息空间,如何出色地完成向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工作是当前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精心编制以下管理程序:期刊管理程序(TTS/CX-001)、图书管理程序(TTS/CX-002)、报纸管理程序(TTS/CX-003)、开架阅览管理程序(TTS/CX-004)、阅览室管理程序(TTS/CX-005)、采购程序(TTS/CX-006)、信息处理程序(TTS/CX-007)、信息检索程序(TTS/CX-008)、馆际互借程序(TTS/CX-009)、资源共享程序(TTS/CX-010)、图书馆安全管理程序(TTS/CX-011)、图书馆文件管理程序(TTS/CX-012)、图书馆民主管理程序(TTS/CX-013)、图书馆临时工管理程序(TTS/CX-011)。有了这些程序的导向作用,一切均能“循规蹈矩”,“照章办事”,自然能事半功倍。
3.强化图书馆管理职能
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基本前提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是指在IT硬件、软件和网络条件等均具备的环境下,对图书馆书刊文献资料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建库、联网、检索、分析、统计、再加工、咨询、借阅服务等信息化全过程的职能分工。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需对各项职能进一步强化,如信息处理的分工部门须承担图书馆电子馆藏的信息分类、标引、著录、加工、编辑、编译、扫描、全文录入、信息文摘、图表、图片、图纸压缩、书刊典藏、专题书目等任务;负责建设和完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库、编写工作程序、总结经验、专题研究等。
四、结束语
在图书馆趋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适应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构筑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平台,高起点实行现代化集成管理,引导图书馆向高效率、现代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对促进图书馆业务创新,加快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宿长海,马文萍. 试分析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J].社科纵横,2000,6.
[2]黄奇.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
篇5
刘洪 国家统计局局长
现年60岁,山东青岛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先后在青岛市统计局、马列主义研究院、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从1974年开始在国家计委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和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先后任政策研究室主任、长期规划司司长。1993年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1997年4月,担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邵宗明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高级统计师。1956年至1960年先后毕业于上海工业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学院。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研究生班。同年在国家统计局参加工作。1973年至1979年在河北省邢台地区机电设备公司和河北省统计局工作。后调回国家统计局,历任副处长、处长。现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卢春恒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1963年毕业于河北财经学院。长期从事工业统计,历任国家统计局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1993年7月起担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翟立功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1970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先后在山西省储备物资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太原市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调至国家统计局,先后在政策研究室、中国信息报、中国统计出版社工作。1993年起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贺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196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1965年至1971年任武汉城建学院教师。1991年至1995在任西安统计学院教授、院长。1995年出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数字化生存
刘洪看起来不像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但今年确是他的第5个本命年。他的秘书说刘洪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白天干不完,晚上带回家干。
1997年4月就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以前,刘洪曾经有过在国家计委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和长期规划工作20年的经历。他认为,这段经历对他现在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宏观经济研究就是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比例关系,从而找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并在这个基础上预测今后5年、10年的发展趋势。而统计也是通过数据之间的联系来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刘洪说。
这个世界时时在变化,而真正的变化总是从数字开始。有人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只有数字是惟一的新闻”。我们或许真得静下心来,听听数字的声音。事实上,人们也正在一天比一天感受到“用数字说话的力量”。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研究机构甚至更多的股民都在关注数字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数字为伍已不再是统计人员的专利。
“国家统计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和‘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而且力争要成为重要的经济监测和咨询机构。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都可能是统计服务的需求者。需求的多元化要求统计信息更加快捷、更加准确。”刘洪告诉记者。
刘洪还说,刚刚上任的时候,每天都在和数字与报表打交道,有时也感枯燥,后来钻进去,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因为“你能从数字的背后看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
7.8%的背后
1998年,国民经济的运行在国内国际的严峻环境下变得更为复杂。统计局的监测工作就更重了。为此,统计局将以前每季度一次的分析改为月月会诊,监测频率大幅度提高。
刘洪告诉记者,国务院领导从来没有把“保8%”与国家统计局的工作挂钩。国务院对统计局的要求很明确: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虚报浮夸。“他们说就以你们统计局的数字为准。我从来没有感到过‘保8’的压力。”刘洪说。1998年7.8%的GDP增长率是国家统计局在各地统计的基础上,根据平衡方法汇总、核算而得的。人们普遍认为这表明199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实现。
刘洪告诉记者,7.8%这个数据是准确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地方的数字有“水分”,但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统计局在汇总及核算全国的数据时,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所获得的系数以及平衡验证方法挤掉了“水分”。
篇6
关键词:投入产出;企业管理;数字化;动态;经营
企业的经营就是各要素的投入产出管理和优化,投入产出的比例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的投入产出事前核算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都是手工或者静态的核算,并没有建立数字化、动态的投入产出管理,没有实时跟进各类要素和产品的成本和市场价格,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敏感性不足,无法及时进行动态管理,这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向着节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不利于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稳固。
1现阶段加强企业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1竞争的加剧及环境变化的快速决定企业要加强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国家整体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多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进行生存,企业整体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决策的时候没有借助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东莞等传统的制造强地都出现了大批企业倒闭,经济整体下滑,这些问题的发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投资和生产的时候更加科学化管理。另外,现代社会由于新媒介等的介入,很多环境因素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市场价格变化速度及其传导速度更快,企业如果依托于以往的手工计算的投入产出管理,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变化,无法获取最新的数据进行决策,导致其决策无效,反而被市场淘汰。
1.2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及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内部
也选用了以市场机制运行的方式,对各要素进行内部的层层分解,实现内部的核算,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较快,很多的内部管理需要更加高效,及时将市场的变化融入到管理之中,而且目前很多公司内部的员工、车间、厂房和班组的工资都是和投入产出的管理系统挂钩,因此投入产出的管理要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和公司各个班组的成本、能耗的降低,这样的内部管理才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改革。
1.3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的制造业也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着迁移的风险,周边国家越南等国也慢慢在制造业上与我国企业进行竞争。未来我国企业的发展要向更高级的产业主动性转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这种转移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其投入产出的管理,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强研发的投入,向一些蓝海竞争领域发展,避免简单初级的加工业,实现我国整体产业的结构调整。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产出管理就随意进行调整,将可能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获取相关的动态信息,缺少数字化的管理,而导致企业盲目转型,这样企业可能反而会失去发展的机会进入发展的陷阱,这最终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2建立完善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
2.1建立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企业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特色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查明企业生产管理所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明确企业生产的界限,通过这一系统获得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情报信息,在系统的建设中要将企业的业务和产品统一在这个系统中,清晰地发现人财物的关系。这个系统要实现对产品分配方向、价值构成的集成和查询等功能,系统内的数据要能够实时根据原材料的价格、委托加工的费用、人力的投入、产品价格的变动等进行更新。
2.2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模型建立及其与ERP系统的对接
在系统的建设上要着力建设一个模型库、数据库和方法库,企业内产品、业务的投入产出数据要归集到数据库,用以对模型库等提供数据来源,数据库应当将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计划数据库、物资供应数据库、生产调度数据库、设备数据库、销售数据库、人事定额数据库等集合在一起,做一个综合的数据库,面向企业的管理层,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库就包括了矩阵、基本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和数据规划等,为不同的决策内容和生产要求提供相应的方法分析。模型库包括了决策分析模型、相关性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等,这是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进行选择。企业需要将ERP系统与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统一,利用ERP所拥有的计算机高速运转的能力处理制造生产和管理运营中的海量数据,提升ERP系统的动态反应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在双方的统一中要确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实现ERP与投入产出表数据的转换、利用投入产出表提升ERP系统的功能,对于输入数据可以利用原有的公用数据模块和其他模块进行提取,并通过手工添加一些必要的数据,将生产计划书、产品定价文件、成本核算文件、原材料供应清单等输入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块、生产模块、车间模块、采购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等,从而根据生产流程得到各类投入产出的消耗关系矩阵,得到总产品矩阵及总产量向量,设计ERP模块中的数据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价格模拟提供依据,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
3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
3.1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的总体思路
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最主要的运用是在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中的投入是指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消耗,产出是指产品的分配和数量、方向,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将这些关系以矩阵式的方法进行棋盘式列示,综合分析双方的数量关系和匹配关系。由于现在技术的变化也导致很多消耗关系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但是技术的改变也将导致其消耗比例出现变化,而且采购价格、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该系统必须是动态化的,对目标成本中的各要素变动也要进行动态管理,这也需要对成本内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解,确定足够细的基础数据。成本管理需要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进行分层设计,综合考虑实物投入和价值投入的不同,企业需要对成本中所涉及的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经济关系,结合会计核算特点对该流程进行归集合并,全面反映企业生产中的物料投放和产品产出关系。
3.2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与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由于现在很多生产都是柔性生产,多数企业也接受了定制化生产,这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变化。传统的财务成本核算已经难以反映这种生产的变化,投入产出管理也需要对财务成本的分摊标准和核算提出新的要求,投入产出管理应当结合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财务方法,对成本进行更好的分摊。例如投入产出管理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对生产流程中的作业进行归类,利用作业分摊成本,并以作业动因归集成本,投入也应当利用作业对各类消耗资源进行归集,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的准确性,通过提升成本分摊的科学性,企业也可以提升其投入产出管理的准确性。相对比而言,对于一些新的产品,由于要明确其作业,在对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的初期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作业成本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一些作业可能在柔性生产系统和敏捷生产系统中面临着人员和物料组合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生产任务也随时进行调整,容易造成一些资源的消耗难以追溯到活动中,这样可以利用列昂惕夫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记录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产出活动、货币投入,计算中间投入成本和初始投入成本,汇总的投入成本,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单位成本向量、物理单位计算的投入产出表,得到单位成本,从而得到成本核算。
4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除了可以提升企业财务核算和成本管理外,对企业整体的运营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原理提升企业整体经营和价值链管理。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包括了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可以通过产值、费用、收入、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衡量,辅助活动也包括了订单、人事、采购、管理、研发等,财务指标主要是新增合同金额、人工费用、材料采购价格、固定费用、技术开发费用、制造费用等,这种方法的投入产出管理是利用投入产出的理念加上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将企业的各个价值链环节的轻重缓急进行划分,用量化的指标确定重点环节和战略方向,准确计算出内部管理的价值,监控企业的研发投入及其对生产的作用,避免研发投入不足,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各指标的平衡关系、对企业管理提升的价值及其实现的利润,推算各环节应当贡献的价值,反映各环节需要提升的不足,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将这种投入产出的方法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可以解决企业管理难以量化的问题,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分析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不足及其努力的方向,为制定后续的管理提升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成为管理环节中绩效考核的依据,避免管理的盲目性。在企业的制造资源计划中也应当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将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与企业工序产品的生产计划、成本计划、外购产品采购计划、成本核算、物料清单结合起来,以企业的基础信息平台为依托,提升制造资源计划的科学性。企业的投入产出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其经营的有效性,是现代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而必然采取的措施,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升级,企业要利用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数字化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完善成本的管理和核算,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资源的整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也对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李成林 单位:江苏神舟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崔晓,王艳刚,李富忠.投入产出技术在农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2015(07).
篇7
CAD 作为绘图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成为很多专业人士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复杂工具。而今,CAD 以其强大的制图功能,在数字工程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已发展为一重要研究课题。地质填图是指在对某工程地质区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调查过程中,利用图像技术、数据库技术、3S 技术、以及CAD 技术等数字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说明,对工程地质的各种现象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成库、成图、管理和分析等一些列数字化操作。在计算机已经相当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方法被新技术替代已成必然,为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利用CAD 进行工程地质研究全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
一、CAD应用分析
基于CAD 的地质填图技术由于工程地质类学科过程并不只是地质生产过程,假如只利用已知的数字化区域工程地质填图软件进行操作,技术人员就只能机械地接纳软件计算的结果,而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的特点,即没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降低了填图的质量,也制约了技术人员的发挥。
(一)地质图类别
对数字化的地质图进行分类, 对于不同种类的图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一般属于非规则地质图, 图形复杂, 需要在AutoCAD 环境中采用综合的处理技术数字化。
(二)内容分类
一般情况下地质图中的内容较多, 必须将内容分类, 确定内容优先级,按级别排序数字化。分级的原则:是基准坐标最高, 各种边界线优先,与边界线相交的或为界的次之, 分散的对象最后处理。
(三)设定绘图环境
1.设定绘图界限、坐标原点、绘图单位和图框。
2.新建图层, 每一种内容都要相应地建立独立的图层, 每个图层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线型、线宽和颜色, 以方便对不同内容的绘制、显示、编辑和打印。
3. 定制文字样式、标注样式和多线样式。
(四) 开发和定制
1.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开发采矿地质标准图库。该图库包括标准线型库、标准图例库、标准填充图案库等。
2.定制菜单和快捷方式。
3. 开发自动绘图软件。
(五) 按图层按内容优先级别数字化
按照内容优先级别顺序绘制, 绘制时将该图层置为当前, 该图层线型、颜色和线宽已经设定, 所以直接绘制。绘制的方法是:
线段: 用多段线, 不用直线绘制。
曲线: 用样条曲线绘制。
分散对象: 用开发的标准图块插入。
标注: 用定制的标准样式标注。
文本: 用定制的文本样式标注。
填充: 用现有的填充图案或开发的专用填充图案绘制。其中一些相对稳定的图形符号( 例如地质点、测点、钻孔、经纬网等), 可以利用可发的软件进行绘制。
二、技术讨论
由于我国的工程地质填图的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落后,但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深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行业的需求空前扩大,使发展地质技术的需求异常迫切,同时也将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国家重视,以及各种研究机构的大力投入,目前我国的地质填图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同时该领域的一系列技术也相应提高,而CAD 技术的发展,也给地质填图带来新机遇。我国现有基于CAD 的填图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其具有系统的开发平台、可视化技术、参数直观设置、独立的用户接口等信息交换技术,故其具有开放性,说明技术系统能被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中国具有与地质填图技术直接相关的“数字化地质填图设计标准”,为我国的该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平台。
篇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今天,党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统计数据的决策作用越来越大,而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基础之上。然而,近年来,个别部门和企业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时有发生,主要统计数据仍存在高估或低估的问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的人为因素,也有客观的环境因素,既有统计内部的问题,也有统计外部的问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的外因
1、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某些弊端和某些官位存在的风气不正,弄虚作假、干扰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领导关心哪一个数字,哪个数字就不易搞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源于现行的企业考核制度,如常见的以某个指标大小进行企业排序,不论企业、行业之间的差别,居前者赏,居后者罚,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考核、提拔等,企业客观上促使了作假;二是源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延续,下达不切合实际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企业为了完成“双过”或全年计划,就在数字上做“文章”;三是源于党风不正,报政绩要荣誉,数字就高不就低,报贫困要扶持,数字就低不就高,按需行事,随机应变,导致统计数据失真。
2、统计调查的难度加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统计调查对象的规模日益增大,构成日趋复杂,经济成份增多,新旧格局交替,加之调查内容不断更新,增加了统计调查工作的难度。
3、被调查者合作程度降低。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受利益驱动,各种各样的被调查者千方百计地保守自己的秘密,部分被调查者有意加大或缩小统计数据,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合作程度降低,取得真实的统计数据变得相对困难。
4、统计执法力度不够。一方面对统计法的宣传面不广泛,宣传程度不深入,不少人不知统计法,不懂得在统计调查中自己应有的权利,应尽的职责,应履行的义务,或是知法而不守法。对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或责任人,亦未能依法严惩。部分领导、管理机构乃至社会,普遍认为统计数字大一点或小一点无足轻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助长了统计违法违规行为。
5、统计工作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性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比较系统的政府统计发展中长期计划。在国家统计局的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中,缺乏统计发展目标及其执行情况、统计经费收支情况和人员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对政府统计工作的整个运行和管理情况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在数据对外公布方面,向社会介绍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数据质量情况不够充分。
(二)影响统计数据的内因
1、目前的统计制度方法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仍停留在直接管理经济的模式上;近几年来国家的各种普查频率过高,普查与抽样调查之间,普查与年报之间指标不衔接,甚至出现矛盾,从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今年,国家对普查已有新的举措,普查频率过高现象将会有所改观。
2、统计调查方法过于单一,启用非全面调查方法滞后,尽管现在已有些指标及行业抽样调查,但主要经济指标仍依赖于传统的全面报表。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仅用全面报表统计,一方面难度增大,同时也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
3、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数量少。目前,由于统计管理结构不甚合理,上面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兼职过多、业务不熟,在浩繁的口常工作中,统计人员又面临统计工作不受重视,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知识更新跟不上客观发展,技术手段落后等具体困难,都对统计数字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4、统计基础建设薄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和企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统计手段的落后和信息化滞后,制度的不规范,基层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建立不全,数出无据,造成统计数据时效性差,质量难以保证。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1、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和统计文化建设,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的信念。结合中央下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统计工作的特点,经常地、反复地强化、灌输“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信念,树立共同的理想。有了共同理想和共同信念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统计文化建设弘扬正气,通过统计文化的进步和完善,来规范和保证其理想和信念的正确形成。积极、完善、科学的统计文化修养,是建设和发展统计事业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奋斗目标的性质,决定了工作成果的性质。只有在统计文化中强调诚信、强化诚信意识,才能把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保证数据质量是统计部门的神圣法定职责,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主旋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等共同理想和信念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建立业务领导与党政行政领导相统一的、垂直的统计管理体制。那就是从目前业务领导与党政行政领导相分离的统计管理体制转变为人财物管理相统一、业务与党政行政领导相一致的体制,建立职责明确的中央与地方两级垂直领导的统计系统,上一级管好下一级。这种体制至少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可以使我国的统计有较强的超脱性和抗干扰性,免受各级行政的人为干预;二是有利于抽样调查方法的真正全面推广运用;三是有利于建立基层自报制度、基层数据库和超级汇总制度。同时,国家还可以在布点的县市设立垂直管理的抽样调查队伍。因此,建立新的统计管理体制,对于统计改革的全面配套深入进行,确保统计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3、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部署,全面实施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和完善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和公布制度;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积极开展以下改革探索和研究: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研究;研究建立并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研究资源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加强农村统计调查研究;开展城市和价格调查的改革研究;研究改进劳动统计制度,开展从业人员工资和工时抽样调查的试点工作;开展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统计问题研究研究完善城市化发展水平监测制度;将企业“一套表”改革与企业联网直报结合,作为统计组织方式和汇总方式改革主攻研究方向等。同时,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完善统计标准体系,也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
4、建立用户对数据质量的反馈渠道,充分考虑和吸纳用户的意见。数据质量的核心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让用户满意。数据质量管理的过程应该是透明、开放的。可以通过正式会议、非正式讨论、用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用户对数据质量包括数据的内容、服务方式、时间、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改进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达到提高数据质量的目的。
篇9
1.1投入产出法概念
投入产出法属于现代化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它主要是研究不同经济体系中每部分投入及产出相互关系间经济数量分析的方法,也可以称之为产业关联法或是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材料、辅材、能源以及劳动力及机械折旧等方面内容,“产出”则是指生产的产品数量及其的分配使用,也叫做流量,比如生产生活消费以及积累、进出口等。经济体系当中,每个生产企业都是投入单位,又是产出单位。企业的总投入理论上与总产出相同。投入产出法必须先将生产车间的投入来源以及产出去向绘成投入传出表,再根据表格中的两者的平衡关系创建出数学模型,借助表格以及数学模型就能够对经济进行具体的分析及预测,也能对生产计划进行平衡管理。所以,投入产出法属于经济的预测及生产计划平衡的一种方法,同时能够对经济进行综合的分析。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数字模型以及前两者的应用。
1.2投入产出法的特点
首先,投入产出法基本分析形式为投入产出表;经济体系中每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都是由一个线形的方程组进行描述的,它们的经济联系主要是依靠方程组中的各种系数反应出来,并且这些系数都能反应出在一定条件下的生产组织及生产技术间的经济关系,还能够测定社会产品以及中间产品两者间存在的数量联系。其次,投入产出表的表现形式具有交叉性的特点,它能够明确的反映出生产消耗以及分配使用在企业的每个部门间的运转情况,直观的表现出社会产品的一个再生产过程。企业既是投入单位,又是产出单位,它具有双重的身份,及生产产品提供给社会中其他领域消费的产品,还要消费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这样,国民经济中产品的生产及分配通过互相的交织,形成了所有部门互相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投入产出法是建立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之上,采用现代数学的计算方法,创建数字模型,来实现经济分析及预测研究的。
2投入产出法应用效果
投入产出法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企业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2.1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加快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
2.2完善定额指标
利用投入产出表,企业能够明确生产所发生的能源消耗、原材消耗、劳动力消耗等的实际数量,然后经过一定的计算分析,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就能获得完善的定额指标。这样就将企业的计划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工作贯彻到实处。
2.3完善计量管理工作
如果企业生产车间的计量管理不完善,计量器具误差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浪费,导致了经济效益的损失。我们利用投入产出表以及基层调查表,能够推进且完善计量工作的开展。
2.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通过投入产出法的使用,能够分析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对比分析,找到调整生产结构的措施。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实现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同时还能精确、迅速的确定企业生产以及成本计划,帮助企业实施全面的计划管理工作。
3投入产出法在化工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1控制企业的生产计划
投入产出的数字模型能够模拟出现实中企业内部的各种产品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平衡计划,进而编制生产计划、验证计划以及调节计划。首先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现有的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分析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量,然后预测企业的计划产量。利用投入产出法能够明确企业的这些内容:计划期的最终产品计划、总产量计划、自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计划、外购产品供应计划和分配计划。由于影响企业生产的因素存在主观及客观这两方面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要作出及时的生产调整计划。如果有任何一种产品或是外购消耗品发生了变化,那么,在企业内部来说,会引起一系列的自产产品及外购产品的变化,投入产出数字模型能够准确并及时的掌握这种变化。
3.2控制企业的成本计划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不同产品间生产消耗的相互关系之上,它将企业的投入及产出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结合。尤其是投入产出表中的纵列能够明确的表现出不同成本资料投入到生产中的消耗,也就是生产产品的成本消耗。横行则反映出来产品的使用价值补偿生产消耗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分配。数学模型的创建则反映出了生产消耗量以及最终产品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在进行生产、销售以及供应等等全部的生产经营过程就全面的反映出来。并且,投入产出的数字模型能够全面的将企业计划时生产经营活动模拟出来,测算出产品在不同阶段的成本情况,能够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控制提供合理准确的依据。调整成本计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利用投入产出的数字模型能够快速便捷的调整成本计划,它对企业的计划、财务等工作的进行了整合统一,以较少的投入获取了产出。
3.3成本分析
化工企业利用投入产出法能够明确自产产品单位成本的大小,它是通过模型来完成对企业实际生产产品分配使用以及其成本的模拟表示,能够真实的表现出企业不同产品间数量的依附关系以及消耗成本,对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以及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帮助。数字模型的创建是对传统成本变动分析的升级,它对传统方法所不能出来的问题也能很好的解决,对企业而言,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篇10
关键词:网络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数字化
持续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使资本经济逐渐转变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制定、经贸交易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面貌都在不断接受着网络时代的数字化变革。现代市场营销将不可避免地与网络经济时代的各种活跃因素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传统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在网络时代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时代经济特征的变化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首先,网络时代最大的特征应该是信息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传统营销环境下的数据逐渐变得微不足道,一般情况下,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储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中,而随着现代存储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库的建设使信息的存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些数据对市场营销的各项决策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另外,信息传输的方式得到进一步扩展,数字化信息利用各种现代传输媒介以不同的方式通过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传播。正是网络的这一特点,克服了物质信息的时空局限,进一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成为“地球村”。
其次,在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结算方式的数字化对于市场营销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用一串经过加密处理的数字来代替现金,将使网络交易变得很容易。通过信誉良好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作为中介,完成数字货币的身份验证和信息问题,证实顾客的身份,同时顾客也能够确认供应商会交付质量可靠的货物。随着各种电子支付技术的完善,数字货币或者虚拟货币的广泛使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传统市场营销中非常让人头疼的结算问题,在网络上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作为传统市场营销中的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个结算渠道,但是通过数字化结算方式的应用,渠道所承担的职责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再次,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强调,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因此,在网络时代中人不再被物所役,而是物为人所用。在科技的应用上,人再度回到个人的自然与独立。各种智能化工具的应用将给人类的个性化进程带来基本的物质基础。市场营销中一直强调的个性化目标也将成为可能。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理论和方法也将因为这些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最后,网络时代促进了直接经济的回归,人类经过了农业经济(直接经济,简单的物质交换和很少的交易环节)、工业经济(迂回经济,需要更多的环节,更多方式的物质交换),又回到了直接经济的时代。通过网络的信息交换平台,更多的交易可以在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直接进行,甚至通过C2C(个人与个人之间)模式,双方直接完成物物交易,满足各自的消费需求。这种直接经济的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市场营销的产品生产、包装运输、渠道管理、促销宣传的决策带来巨大的变革。
二、网络时代市场营销环境的数字化变迁
传统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宏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一般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地理环境和竞争环境;微观环境一般分为营销渠道中的企业、顾客、公众。在现代网络条件下,宏观与微观环境因素因为信息的充分交流,两类因素互相之间的调节作用日趋明显,甚至有些概念已经变得不再清晰。
(一)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因素之间的影响更加明显
由于每个个体掌握信息获得信息的机会更加平等和充分,以前企业间接接触、非直接相关的因素,现在变得更加不易控制和适应。一部与企业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只是在它正式出台后才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很多时候,是在该文件在提议、起草、征求意见的时候就对顾客和公众产生了影响。企业曾经面对的顾客或者顾客群的意见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影响变得不可估量。另外,由于企业在网络社会中面对的顾客空间上的限制逐渐变得不再重要,相应的对市场营销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的分析,纯粹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就难以找到合适的立足点。
(二)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影响也超过以往
宏观方面,由于技术环境的变化,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直接导致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调整,可能会使经济环境的分析变得不可捉摸,可能会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夜间产生巨大的差距。曾经风靡一时的克隆技术,作为技术要素应该说非常成功,但是它同时带来了很多的社会伦理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坚决抵制。这样一个技术要素,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和传播的快捷性,很快就会对其他宏观环境要素产生影响。同样,由于网络交流平台超乎想象的传播效率,一件很偶然的顾客抱怨就会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公众信任危机,甚至对营销渠道中的供应商、中间商、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整个营销链条的崩溃。
(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困难和便利度同时增加
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利用很多手段,掌握更多的基本分析数据和材料,给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带来了便捷和效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繁杂和不确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得有用信息的难度也在明显提高。而且,所有的竞争对手在信息的获取上也会站在同样的平台上,甚至采用了同样的基础数据和类似的分析方法,谁能从中获得先机?谁就能在营销的竞争取得优势?
三、网络时代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扭曲和逆转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分为确认需要、搜集信息、评价选择、购买决定和售后行为等环节。但是在网络时代,由于很多新型的数字化产品的出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产生了一些扭曲,甚至逆转。
(一)数字化消费领域出现了需求层次的逆向扩展
由于数字化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相关的配套环节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实施数字化消费时,并不一定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从低到高的基本规律,恰恰相反,不少时候,消费者从较高层次的需求开始自己的数字化消费行为,比如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软件、游戏、音乐等文化精神消费品开始,逐步过渡到预定机票、旅游住宿,再到购买服装和食品等。这种逆向扩展虽然是一种特殊消费环境下的特殊消费行为,但是对于企业的营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说,的确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数字化消费领域消费过程的扭曲现象
在现代信息社会,由于产品和服务信息的丰富,消费者偶然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机会更多,消费者首次购买的随意性比以往更加表现突出。不少时候,对于网络和数字产品,消费者可能从购买决定这个流程开始,尤其对于小额、变换成本低的数字化产品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较高。等购买完成、开始使用后,才真正开始了解这种产品,开始比较这类产品,开始评价这种产品,然后决定是否继续购买、使用,是否向朋友推荐。这种消费过程的扭曲现象在互联网数字化服务消费领域比较常见。如果能够把握好消费者的这种尝试性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企业在这一类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四、网络时代营销组合体系的数字化内涵
网络时代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促使企业营销的重心由“推销产品”转变为“满足需求”;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遵循网络时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要求和市场的变化。对于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两个最经典体系: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和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必然要吸纳更多的数字化内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学发展的要求。
(一)从“4P”来看
一是营销产品策略发生变化。产品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e化产品(或称数字化产品)和非e化产品。e化产品的开发、包装、产品线设计必须遵照自身的规律来运作,比如软件、音乐、游戏、电子书等e化产品,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全部的营销流程。而非e化产品的路线图却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在传统产品的营销中引入更多的e化元素来适应网络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是否需要与已经e化的产品线进行协作和配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营销网络,促进传统产品的销售,实现网上销售、网下交易的目标。另外,产品策略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由大量销售产品转向定制销售产品,转向个性化的“一对一”营销。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产品定制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合理,实现个性化生产、销售没有太多障碍。但是从企业经营来说,如何在成本控制与个性化营销中求得平衡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二是价格策略也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网络信息平台对市场供需具有强大的匹配能力以及市场信息充分公开,尤其现在已经出现大量的自动比价软件和自动比价采购网络,使竞争者之间的价格更加裸,致使企业之间的价格更加白热化。一个企业的价格方案的稳定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产品的原始价格体系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企业必须要及时关注可以查获的价格信息,合理调整价格策略。另外,由于一些数字化产品的特性,像IT领域著名的摩尔定律,在价格调整时,特别要防止出现价格设计中的倒挂情况,避免性价比不相称的价格组合。
三是由于产品的e化程度不同,是采取单道法还是采取双道法,就需要进行渠道的组合匹配。一般来说,e化程度高的产品可以通过更加e化的渠道进行,非e化的产品也需要进行渠道的e化改造。产品通过网络直销可以改变了传统的迂回模式,实现零库存、无分销商的高效运作。但是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引入数字化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渠道冲突的可能。
四是由于网络这种第五媒体的出现,更多的知识阶层和白领一族开始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得产品信息。网络展示和网络推广逐渐成为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建立企业网络名片、网络广告、进行网络搜索竞价排名、e-mail营销、病毒式营销,这些手段现在正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作为企业营销的促销策略制定必须要考虑数字化促销的方案,并且适当调整在各种媒体间的预算分配。从目前来看,市场营销的促销策略数字化特征比其他三个策略显得更加明显和充分。
(二)从“4C”来看
一是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传统营销中的按照地理因素进行客户划分的基本原则需要加入更多的考虑因素。市场营销所面对的客户至少要考虑到这两大类:网络客户和非网络客户。企业在客户策略方面需要做到充分了解网络客户的非数字化需求和非网络客户的数字化需求,这两种非纯粹的网络消费需要企业提供不同的营销手段帮助他们完成消费。
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交易手段使交易直接进行、减少交易环节而使交易费用大为降低,使消费者直接受益。企业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方法,更加有效地控制库存,减少甚至取消库存,从而可以减少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消费者的负担。在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运输物流、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最终体现在消费者消费成本的降低。三是发挥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便利,为消费者带来各个环节的方便。从消费者获得信息开始,可以使用各种现代的信息传播手段,是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所需信息,完成产品的定购、结算、验收、退换货、售后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消费者的消费劳动量。四是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无缝沟通的桥梁。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消费者也需要知道企业现在的生产情况和产品的实现能力。这在以往的营销实践中实现起来成本很高、效率很低。现在通过公司的网站、企业内部论坛、主题产品网上俱乐部、电子邮件、在线表单等现代信息交流手段,消费者可以向企业直接提交自己的消费要求,企业也可以在线征求消费者的意见,进行网上调查,不断完善产品。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融洽。
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基础和更多的先进手段,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掌握各种现代信息处理工具,学会在营销实践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美)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正选,巩春生.市场营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朱明侠,李盾.网络营销[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4、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王方华.营销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 上一篇:学校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方案
- 下一篇:采购方式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