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4-04-08 17:1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政教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政教学心得

篇1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1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在当代大学生中已高度普及。大学生在接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和消极信息的影响,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崭新课题和艰巨任务。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隐式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均是施教主体。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民办高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

就民办高职高专的生源来看,大部分学生是因分数较低无法进入一般公办院校读书而做的选择,少部分学生是对高职院校专业的兴趣。就我从事思政教学五年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文化素养较差,对思想政治课也缺乏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讲,是很多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普遍存在现象。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方式呆板,无法吸引高职大学生的兴趣。“90后”大学生个体意识强,讨厌父母、老师、同学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要求,单向的教条式的说教让学生产生倦怠、消极情绪。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脱离现实。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空洞的政治说教,学生觉得可有可无,对自己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没有帮助,因此,旷课、迟到、听课心不在焉就不足为怪。

(3)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如基础知识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力不强、对思政类的文科课程不感兴趣等。

二、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增强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数字化环境下新媒体学生思想发展新特点,采用多媒体、讲座报告、社会实践、情景剧目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冲击着传统思想道德体制,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陷人价值观念模糊、道德信仰迷茫的现状与困惑中。课堂上可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老师再加以引导。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和网络教育,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跟上时代潮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于教学工作,以案例、图片、影像、游戏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氛围下感知教育信息,充分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视等各种感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和多样化。例如,我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时,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避免纯理论的灌输,避免说教式讲课,而是调整讲学角度,以平等互动的方式,积极发挥多媒体的功效,将理论讲授、案例研讨、视频插播、网络交流等方式灵活有效的运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教学内容的创新

新媒体不同于课本,它们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简单地将教科书内容复制于PPT,只能是教科书的电子翻版,由于内容和形式表现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知识与现实社会新闻的交汇点,将国家大事、百姓难事、感人故事等事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比如,讲到人生内容的时候,可以把平常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一些励志事情、人物访谈等作为教学案例,这样讲解起来就会非常生动。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这都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效性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相结合,效果会相得益彰。此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沿袭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的模式,而是应该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应以此为主线,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和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

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无趣、无效,甚至负性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或“趴倒一片”时有发生。造成这种低效的课堂教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我们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有关。依照笔者的经验,课堂上引用“竞争机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小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为了培养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每次上课要求一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播“新闻”,而且必须采取PPT或者视频的方式,其他小组可以自由提问,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加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管理;同时每个班级建立一个思政QQ群,针对课堂的表现发表教学的反思和心得,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就课堂教学管理提出对策,学生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使新媒体与课堂教学管理积极的融合,创新教学管理方式,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主体式自我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应全是说教,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施教主体除了教师外,也可以包含接受教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布置任务,激励学生自主设计PPT或拍摄DV,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一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现状调研与分析.黑河学刊,2013年第10期.

[2] 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新媒体的实践与思考.北京教育,2010年第12期.

篇2

关键词:教师使命、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The Reflection of High School Policies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Zhongao middle school in DaZuXian ChongqingShao Hongping

Abstract: Needless to say, social changes, give a person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knowledge economy brings a lot of changes, which are reflected the most outstanding among young students. They can accept the new thoughts, the new things, and they are barometer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aching mission, thoughts’turning, changes of teaching methods.

一、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的新使命

信息社会的来临已给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价值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在目标上,学生不再局限于获得知识和应考能力,而是追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内容上已超出课本的界限,追求关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方式上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求知、探索、发现和创造;在价值上不再单纯追求分数而是把学习作为获得快乐、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需要。他们不仅与教师在社会背景方面有极大的差异,而且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得更完备,他们更聪明、更具有智慧,因而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能力更强。同时,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渴望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这无疑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继承和延伸,然而它的主旋律是改革创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教育改革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上层建筑,更取决于自下而上的行动,归根到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自身工作任务的变更。千百年来教师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可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信息多渠道、高速度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任务更多地要由“传授知识”转为“教会学习”,立足于培育高昂而持久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为了迎接不可预期的未来挑战,教师因此负有培育学生自主精神和判断力、应变力、创造力的重任,也就是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科学技术以其惊人力量左右社会走向的局势下,教育极需高扬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精神上负有更重任务。

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投身教育改革,以改革创新的教育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国家对教师的切实要求。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是否作好了改革的思想观念准备、能力和技能准备――对新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新的教材编排是否能够理解、能够适应、能够驾驭?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是否能自觉自如地应用?对考试改革重视考察能力和引导创新的新指向是否有足够的关注、研究?如果我们已经在准备在行动,那么我们就在把素质教育由观念变为现实。

二、新形势下教师迫切需要做的应该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意识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则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动,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树立全新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树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

(一)新的教师观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千百年来人们都以各种美好的词汇赞颂着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什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但是我认为传统的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过多的是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甚至人为的把教师一味拔高,把教师送上神坛,而忽略了教师作为人的个体价值的存在。新课程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就得确立教师的个人价值,教师也有自身的发展需求,教师本人也是有幸福感和价值感的人,他也有获得尊严和快乐的需要,而不只是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新的教师观对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师是感受最深,可能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认为,思想政治教学无非是念条条,画杠杠,其实不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说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往和心灵的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你只有对学生付出了,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身教重于严教,你每天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你首先得先树立你自己的理想,你是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

(二)新的学生观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关注如何实现儿童的权利,尊重并保障每个儿童的权利成为教育的重要职能。今天的学生远不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孩子,他们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之飞扬,都为今天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学生观,应该看到他们是学生,他们更是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鲜活的生命,相信学生是有巨大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待,我们才能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权利,尊重学生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承认他们的生活与成人生活的等价性,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及其兴趣、需要、游戏等的独特价值,而不仅仅将之视为教育的手段或工具;欣赏每个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性格特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

三、新形势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篇3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关系辨析

(一)具体目标追求的不统一在总体目标上面,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各大高校采用的方式包括心理辅导和咨询,从而矫正大学生心理问题,避免大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从而引起他们走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当中。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是一种不焦躁、不压抑的心理状态,力求避开心理上的冲突或者矛盾。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则是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塑造,使得学生能够对于社会持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社会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之下,往往会在教育实践带来一系列阻碍作用,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会出现冲突或者矛盾,不能够协调进行。

(二)价值导向上的错位在心理健康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教师并不应该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道德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而思政教育当中,教师往往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并且按照大纲当中的规定对于学生有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并将这些作为自己行为的重要依据,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公开性和保密性的冲突在思政教育当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希望其能够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来看待社会,并且在言行举止当中主动承担道德责任感,如果发现相应的问题必须要及时作出回报,并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好问题,这就体现出一种“公开性”的原则。相比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保密性”,极其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由此看来,两种教育教学课程存在原则上的冲突。

(四)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冲突思政教育将个体的社会属性为重点方向,并且教育学生社会才是根本所在,人类主体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为社会服务,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能够着眼于自身的状况和需求,个体的行为要满足自身的未来发展需要,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个人理想。由此看来,二者的冲突还体现在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上面,以至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侧重点有所不同,也就无法契合在一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整合措施

(一)观念上的有机结合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理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观念上利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将心里健康教学渗透在相关学科的建设方面中来,为思政教育提供基础性作用,进而使得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建设能够得到良性推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要重视思政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反作用,将双方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与此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有待于丰富和完善,利用好现代化资源,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当中的弊端和纰漏能够得到弥补,从而构建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体系,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其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的思想观念能够帮助学生以一个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周遭的事物,从而树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这样一来,也将有利于避免大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实现两方面教育的有效结合。思政教育要减少整体性和模糊性,要有针对作用,起到切实的意义。只有这样,思政课程的最终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也随之凸现出来。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调整能够使得学生在两门课程的引导之下,进一步了解自己,明确自己为来发展道路,从而减少自我批评的过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从整体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面是存在差别的,从前者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考虑的是对于学生的尊重,采取最能够贴近学生并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细致入微的。而思政教育却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起到榜样和规范的作用,企图对于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强有力的规范。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整合,就是要求二者能够互通,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使得彼此的价值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四)教育阵地的相互补充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课堂教学始终是基础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阵地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有必要向其他方面扩大,譬如说可以强化对于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力度,并且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困惑予以开导,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和学生的需求情况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从而有效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提供一个契机,使得二者的阵地能够实现有效整合。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可以帮助心理健康教学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工作,并辅助开设相关的普查制度。尤其是在危机干预渠道的优化方面,心理咨询机构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供有效的咨询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来排忧解难。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得到有效地健全和完善,为社会注入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五)推动两门课程教师队伍的有机结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互通性,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却又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这种前提之下有必要建立一支综合的教育队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能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立之后,高校就要考虑专门心理教师和现代化教育配件的使用,一方面,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这项工作当中的作用,因为他们是距离学生最近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和动态需求;另一方面,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欢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建立起一个覆盖全校的教学网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扩大教育面积。并且心理健康教师要和思政教师队伍的结合,使得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够得到人员的保障。

篇4

一、创建自由宽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心理氛围。这种心理对师生的自我感觉、教学中的相互接受、人生态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这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特别强烈。”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积极感悟,而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则需要师生共同创设一种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由宽松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有正确的定位,把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独特个体,允许他们尝试、允许他们犯错。”“民主和谐意味着师生平等,教师尊重、鼓励学生,关爱学生,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有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会有自由的想象和自由的发展,只有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氛围里,学生才乐学,才能主动探索,才能彰显课堂的生命力。

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说过:“只有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如何创建自由宽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笔者认为应欣赏、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课堂教学中的创建自由宽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竞争的机会;运用适当的激励措施;给学生以充分时间与空间,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二、塑造课堂的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易于感知并有效参与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杜威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想的开始阶段。” 思想政治课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科学地回答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缺乏真实性、情感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无话可说,而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生活却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基于生活、面向生活、为了生活”。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生活,更要立足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立足现实生活的主题,立足探究生活问题,立足解决学生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看,应该坚持生活化的认知途径,让学生亲近生活,才能感受生活,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真理,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塑造课堂的生活化的策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对教学内容改造、充实和重组;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探究教学引入课堂;优化教学手段,改变生活化素材的呈现方式。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意味着学生是权利的主体,是身心主动和谐发展的主体,是社会认识内化为个体认识的主体。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更追求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教育应当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不能把学生仅仅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或学习者来对待,学生并非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独特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所以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但是绝不能代替学生观察、思考、感受、体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需要,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反应、体验,关注他们的情绪、情感。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的策略:设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的教学目标;运用主动、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采取暗示或激励的方式;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四、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交往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互相激发学习兴趣,互动、互学,在探究过程中相互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着 “交而不往”,或相互之间有“交”而无“往”的现象,这是虚假的无效交往。在常规课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这不是互动,只是知识的单向传输,或者教与学简单机械的叠加,不是教与学的真正统一。在公开课中,活动设计过多过滥,为了活动而活动,片面追求形式;或过程随意,目的不明确;或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法理解,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些活动甚至只是一种表演,学生只是看客,不需要学生参与,热闹的课堂缺少了师生的真正交流。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师生交往、师生互动,也就没有真正的教学。真正的互动交往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往,情感交流。在真实的交往中学生能够张扬个性,释放创意;教师能够迸发灵感,分享理解。这一过程中有预设更有生成,有情感的激发和体验,有质疑和评判。

篇5

从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第一的新思想。全班所有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金光大道;才能从学生思想出发,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选择适应学生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闪光点,才能用心施教。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从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故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乐于参与。而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主思考的果实。教师仅仅留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闲时间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现在放手让学生质疑、思考的新课改精神强有力地占据了我们政治课堂,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没有师道尊严,学生便敢于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更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了,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新课改的理念是“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重视课程结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的调整,用大教材观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采访活动等。每次活动之前,我都要安排好调查题目,介绍调查方法,使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调查期间,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尝试,确实感到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生活这本大教材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驰骋的天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往往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我们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毫无疑问,对一个政治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课堂新环境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民主化的课堂生活是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基础。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前提;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当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起来的时候,减轻学生负担才能成为可能。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对思想政治课而言,如果我们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为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信息技术可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丰富资源。古诗云,“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黄莺至所以下柳条,是因为有吸引它的东西。我们有时听到学生讲某某课很无聊。为什么?我想,还是内容枯燥,吸引不了学生。政治课教学尤其如此。如果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愿听,也不会学到多少知识。而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展示出来,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就有效地扩大了教学容量,扩充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学生学习时也才能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从方式上看,信息技术可为政治课教学创造直观的情境和双向交流的渠道。政治学科有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在课堂中,如果我们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问题形象化,那么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同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意愿控制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人机互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其次,借助信息沟通的“三种模式”改造思想政治课教育。我们可以借用数学映射的概念,将信息技术改造教学活动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点――点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即时通信系统(如腾迅QQ)、电子邮箱以及手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在两人之间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方便两者交流。比如大家可以登录腾迅QQ,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线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点――点模式”优势在于便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及时交流,有利于老师及时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攻克难关,提高学习效果。二是点――多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同学们公开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实现“理越辩越明的效果”。教学中,可以借助网上论坛进行。在论坛上,首先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话题,安排一个学生进行解答,这种解答或者正确,或者错误,或者不全面;然后其他学生围绕该问题查询有关资料,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模式中,设计问题非常重要,有时可以故意说些错误的观点,激发大家思考,通过分析错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多――多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围绕一个问题,大家进行讨论,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结成联盟,联盟之间再进行辩论。该模式可以借助网上聊天室、网上论坛、网上投票等形式进行。具体操作可以是:首先老师一个问题,然后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其中梳理出代表性的意见形成几个组,每个同学再加入这些组中,组与组之间再进行讨论。该模式中关键是要激发每个同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当头”、当发言人的积极性,以及维护自身观点的积极性,主动去查询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能力。老师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表扬先进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三,老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组织者、引领者作用。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合理恰当的运用,尤其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会给政治课的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具有强大的优势和功能,政治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会改变。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老师必须积极主动地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比如,点――点模式适宜老师与单个学生交流,及时帮助指导那些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点――多模式、多――多模式适宜解释重点、难点问题,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公开辩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而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老师都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精心组织好每一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及时对学生的闪点光进行表扬、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批评,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茁壮成长。总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让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篇7

关键词:新教材;新思路;分层教学;能力培养;模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77-01

当今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突飞猛进,知识信息快速更新。作为发展浪潮中的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中职语文教材在领导与教师的审慎抉择下面临重大调整。身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在拿到新教材时觉得既欢欣鼓舞又压力倍增,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要求教学也要与之俱进,首当其冲的就是教材的调整。面对新教材,如何把握这套教材的精髓,如何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课题。在汲取各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中职语文教学的经验,浅述我应对新教材的教学新思路。

一、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建立健全中职生评价体系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中等生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优等生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基础,加强训练,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大纲》对语文课程任务和目标的定位,着力点在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较多地增加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何培养,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具体调整语文教学思路的第一步就是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内容。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来看,增加口语教学的分量,是中职语文教学不能避谈的问题。中职学生早读课教室里非常“安静”,晚自习教室里反而乱哄哄。不会读课文,不会发言。到了需要表达交流的就业环节,面对招聘人员,什么话不会说了。所以,加强口语教学,让学生会说、敢说,显得尤其重要。

其次,立足实际,降低文言文教学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教学内容做了大幅调减。如基础模块将教学要求确定为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重在增加积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等,未作数量和程度要求。如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修订后的基础模块部分,将目标明确为诵读和积累,与《2000年大纲》中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110个)和文言虚词(12个)”相比较,难度大为降低。

三、开拓思路,模仿创新,构建良性的学习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主阵地之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拓新教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在重视“双基”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动力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提出一些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或立体思维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求索。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激发创新激情。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改革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做为不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中职学校,考核创新成了可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把学生的语文成绩的评价分为考试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两大块。前者以期中期末的笔试为主,约60%,后者包括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包括回答问题的次数、演讲、小论文、,社会调查和研究性学习等,约40%。这样把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评价方式,学生情绪高涨、信心十足,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切不可急于求成。尤其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讲,应利用自己的知识以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职业道德感召感染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教学在探索中进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2000.

[2] 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2008.

[3]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倪文锦 《语文(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调动他们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让他们通过多种手段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可使其精神振奋,充满学习的热忱和探索的欲望,注意力集中,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比如: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容教学时,笔者先播放录像片:祖国的名川大山、河流湖泊,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勤劳的人民;然后笔者又播放了历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艰辛历程,以及我国的三代伟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伟大创举。为的是以直观的画面感染学生,烘托气氛,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设疑、质疑、释疑。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活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超过教师并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

2.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3.研究学科特色,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学得主动。

4.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个主动的过程。”

三、教学中注重渗透式教育

当前,现代家庭子女教育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社会性问题。对此,笔者采取了辩论式教学法,把现代家庭子女教育以德育为重,还是以智育为重这两个本来兼容的概念对立起来,让学生分组辩论。部分同学站在以智育为重的一方,认为智育是德育发展的基础,他们从两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

1.从人类认知规律说起,人总是先有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才有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婴儿总是先认识水,在生活中才会慢慢懂得节约用水这一美德。

2.从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看,现代家庭子女教育一定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德育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识的多少将决定着未来的生存权利。

部分同学则认为现代家庭子女教育应以德育为重,他们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

1.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德育是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

3.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笔者觉得通过辩论能否达到统一的认识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同学们掌握了辩论技巧,发展了思维,发掘了自己的潜能。

四、教学中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产生灵感,迸发新思想;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讨论,可以聊天,可以学生讲……从而为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为此,教师必须做到:既强调启发式的“发现学习”,又要进行有意识的“接受学习”;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主张,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独立探究,发现相应的原理、规则和结论,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能潜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方法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而有意义的接受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二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使其相得益彰。

五、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形成一种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发散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愉快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让创造成为一种乐趣,让理解成为师生共处的桥梁,让创造者拥有宽松、自由、民主的心理安全环境,让学生养成乐于创造、善于创造、勤于创造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篇9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学

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受传统的权威式师道尊严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生敬畏老师、把老师当做知识的化身,学生视老师为知识的唯一源泉,用教师规定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小心翼翼,不敢超越一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二、增强知识联系,拓展学生思维

政治课要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局着眼,在与各学科教学的横向联系中进行穿插讲授,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沟通各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初三政治“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论题时,选取历史教材资料进行例证。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这些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学生既明白了政治道理,又贯通了历史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申和扩展。

三、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的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加工、评价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给学生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研究力学基本概念、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发展过程,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能发现问题,具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愿望,才能引发创新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提问,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思维的机会,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阐述自己的见解,通过问题问出学生头脑中的疑惑,问出学生思维的火花,问出学生创造力的闪光点。

篇10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28-01

现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固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中职政治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前景不容乐观。如何在中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索中职政治教学的新途径,对塑造良好人格和高素质的合格中职生有着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中职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如下探讨,恳请诸位同仁不吝赐教。

1.思维上的创新,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包括:国民素质的增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劳动者和人才。为此,中等职业教育要全方面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得到更新的意识、更丰富的知识、更独特的性质品格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为以后的实践和创业提供充分的保障。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言,它不仅仅是中职教育的任务,还是现行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目前,伴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使得中职生源的平均质量逐渐的降低了。由于这些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够充足和牢固,所以,他对于学习政治的乐趣十分缺乏。同时传统的授课方式也过于死板,很难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造成了政治课堂上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想法和动力。如此,学生基本上都不具备学习的兴趣,就更别说去进行思维上的创新了。

我们作为终止政治课的教师,要严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增强学生在思维上的创新。目前,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更深的开发出来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学生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课堂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来研究及分析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且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将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善思考、善进取的创造型人才。

2.中职政治的课堂教学对同学们思维上的创新的培育

2.1 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思想政治教师应采取的新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而是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灵活地调节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和矛盾的解决者。

2.2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认识活动和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诱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出悬念性、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性学习。如讲"商品的概念"时,教师可采用迂回式提问:⑴你穿的鞋子、衣服是不是商品?⑵大自然中的空气是不是商品?⑶医院给病人输的血液是不是商品?⑷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这种迂回式提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

2.4 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中职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薄弱,但动手的希望强烈、模仿能力强,对于实践很感兴趣,力求创造。因此,我们就要努力发现学生这种思维上的创新,培养和提升思维上的创新,这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此,中职学校除进行常规教学实训活动外,还必须经常性地举办一些科技劳动、文体手工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找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创新展示、锻炼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思维上的创新,鼓励同学们实践,为就业服务

尽管现如今的学生并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却具备着超强的动手和模仿能力,也热衷于所有的实践活动。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就更应该去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些思维上的创新,这将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很大的指导意义。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充足的教学实践活动、科技劳动活动或者文体手工活动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来锻炼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4.结论

总而言之,现如今的教育迫切地需要创新,需要中职政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全面地寻求出来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能够在思想、思维和能力的提高上,在独立人格和创业品质的完善上得到更有力的帮助,最终达到培养出更多的有利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