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8 16:2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建设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教育建设规划方案

篇1

其实,不仅张家界市进行了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建设,苏州市早在2011年,就启动了《2012-2014》,打造苏州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建立苏州智慧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系;建成包括旅游数据监测、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建成包括旅游舆情监控分析、旅游营销效果评价和旅游自媒体营销的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力争2014年苏州市建成智慧旅游城市,这无疑为各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了样本与借鉴。

上海 孙维佳

智慧武汉规划先行

2011年武汉以700万招标预算在全球征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曾轰动一时,引发各种讨论与关注,2012年《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形成,该规划明确了智慧市政设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水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物流等13个重点应用领域,成为指导武汉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宝典。在规划中描绘出智慧城市的美好图景之一:5年后,在智慧社区里,武汉市民可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居家养老、就医就学、出行旅游等智能化服务内容,节省居民出行成本。而且武汉市将在全国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的先进示范城市,让市民从“智慧城市”中获得科技带来的便利。

篇2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一)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到2017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72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长32%;网络零售交易额75亿元,年均增长36%。

(二)信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到2017年,完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改造,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以上,3g/lte(4g)用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4g网络实现全市重点乡镇、高速公路、县际干道、主要景区有效覆盖,各区市县城区深度覆盖。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30兆比特(mbps),__主城区及有条件的区市县城区达到500兆比特(mbps)以上,农村家庭达到10兆比特(mbps)。云服务水平达到为全社会广泛提供服务的能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智慧城市、两化融合、电子商务、三网融合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二、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以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发挥其对扩大信息消费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我市“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推进光纤和有线电视入户。启动实施“城市宽带提速计划”、“农村宽带普及计划”、“视听乡村”、“农村校通宽带计划”、“应用创新推广计划”、“宽带体验提升计划”和“宽带产品研发计划”7大专项计划。(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工委,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二)移动通信基础建设。统筹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无线局域网(wlan)、lte(4g)等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协调发展,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组织实施td—lte产业化及应用示范,推动开展基于td—lte的行业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通信运营企业)

(三)三网融合建设。加快通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模数转换进程,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三网融合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三、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努力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广播影视节目水平,促进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一)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华蓥市、邻水县和武胜县等区市县及相关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重点支持华蓥市电子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各相关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提高信息产品应用能力。积极参与__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自然灾害预警与救助、公共安全综合应用、城乡建设、智慧景区管理、林火预警应急等领域的开展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等)

(三)强化广播影视产品服务能力。加快打造__红色影视文化城。大力宣传,积极邀请影

视制作单位到我市拍摄一批质量高、有影响的红色影视剧。(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

四、拓展信息消费领域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拓展信息消费领域,积极培育多元化信息消费市场,有效发挥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

(一)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__”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市政公用服务信息化和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建设。(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两化深度融合专项工程。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战略合作、融合发展,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数字园区、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应用等重点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有关园区管委会)

(三)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力争实现网络“校校通”;着力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力争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着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力争实现实名制学习空间“人人通”;着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加大资源建设投入;着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四)农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一批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推进__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气象局、市文广新局)

(五)电子商务发展工程。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移动电子商务等试点示范,培育城市社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做大做强;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网商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政府金融办、__质监局)

(六)视听文化信息消费内容和业态发展工程。搭建数字文化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平台,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出版、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消费,推动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视听信息内容建设及服务提升,建立广播电视视听服务平台,加快实施“视听乡村”计划,大力发展数字影院。(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七)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支持企业参与政府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营,鼓励政府购买相应服务。大力发展移动互联业务。加快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和评估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八)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加快推进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覆盖网、“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责任单位: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九)推动信息消费延伸和增值。探索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扩大物联网应用范围。搭建区域、行业物联网集成应用平台,推动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着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批数字化景区。(责任单位: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有关园区管委会)

五、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环境建设,为有效扩大信息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一)构建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推进数字证书认证、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规范化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

保密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__银监分局)

(二)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安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保密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__质监局)

(三)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商务信用评估,强化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__质监局、市文广新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六、完善支持政策措施

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并实施合理财税支持政策,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更好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消费增长。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培育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并支持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按规定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做好推进相关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加大现有支持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切实减轻互联网小微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人行__市中心支行、__银监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培育创新性、成长性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完善信息服务业创业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互联网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帮助互联网小微企业增信融资。(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委农工委、市商务局、__银监分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

(三)改进和完善通信服务。完善通信与广电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大通信与广电普遍服务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企业实现平等接入,用户实现自主选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四)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做好信息基础设施用地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建设规划、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制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对通信和广电机房、基站等项目征地、供地、办证等的支持力度,提前介入,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电力部门对通信、广电运营企业的基站、机房、数据中心等用电执行一般工业电价,大型数据中心(用电变压器在315千伏安以上)用电执行大工业电价。指导老旧小区“光纤入户”建设改造工作,对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依照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严格把关。(责任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财政局、__供电公司、爱众股份公司,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五)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信息服务。对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信息化服务事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建设和运维服务。重点包括电子政务、产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和企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由公共财政资金安排、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市场主体较为成熟的公益性公共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事项,优先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等,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六)加强政策环境和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政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服务外包管理办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和科普知识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__质监局、市政府法制办等,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篇3

关键词: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监管体系;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17-03

一、引言

智慧教育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本溪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市探索及三通两平台建设时期进行了持续的数据中心现代化建设及改造,不断吸取各方面的科技成果,融合各种信息化理念,避免简单的设备堆砌,避免过度投资浪费,携手联通、电信、移动等各大国内厂商与集成商,共同探索打造适合本市实际的现代化教育信息中心数据支撑构架。

二、围绕两大职能体系,建设数据支撑构架

依照教育部的工作脉络,明确我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的两大职能体系:教育服务体系、监管体系。

围绕两大服务体系进行信息化管理中心的设计,以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进行数据中心支撑结构的建设和改造。在设计初始就进行了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同时吸收、参考了国内知名安全厂商整体的安全建设框架,将信息化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加以整体的充分考虑,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及场地,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力争对建设信息化中心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教育框架下的综合设计。

1.服务体系构建,以三通两平台为基础

设计要求就是要构建开放、协同、高性能、互联、弹性可扩展的IT软件环境,通过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与学服务平台、教育数据分析平台、数字化校园平台各类数据、服务进行融合、实现统一的集中管理与掌控。同时利用先进的存储及虚拟化环境进行数据支撑服务、安全支撑服务、业务支撑服务、教学指导、教育门户网站服务,开发及建立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归结到改革试点市工作中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及实施。首先完成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市建设工作,成为全省唯一实现“三通工程”100%全覆盖的城市,实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2.服务体系构建探索

(1)虚拟化的探索:在2010年我们率先采用了VMWARE的虚拟化方案,利用3台高性能的定制服务器配合7TB容量(后期扩容为20TB)的存储迈进了云计算的行列,利用虚拟化的便利及效率,成功探索构建上百个教育服务平台。其中代表性的有虚拟主机、资源中心、BBS、聊天时空、MAIL系统、教育局办公系统、文件上传、视频会议、智能题库、电子图书、网上作业本、学校管理系统、分班系统、电子备课、仿真实验室、校园电视网、中考查询、网上报考等数十个永久及临时平台。这些平台有力的支撑了服务体系。

(2)集成化的探索:每一种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在虚拟化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的融合更加先进的理念的同时,有效的使用老技术,让老设备发挥更高的效率。至今我们仍旧保留有2000年生产的服务器,由于保养到位,依然能够有效运转。同时我们也引进了IBM存储,刀片服务器,用先进的集成设备保障承载“三通两平台”任务的平台建设,即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的云服务体系。

3.服务体系智慧“云”时代探索

由于设备先进,理念先进,部署得当,优教通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我们以前多种平台,突破了“两平台”的限制,达到了“云”平台的一些功能,并积极地向大数据的方向过渡。云数据平台的建设,有效避免了区域资源平台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通过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的统一用户中心实现教育资源、应用、服务的汇聚融合,面向我市教育的社会个人和机构提供实名制的网络空间,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在网络上从事教学、管理活动提供一个集成的、可定制、可扩展的个性化空间。以题库管理为支撑,支持多学科、多题型、多平台导入,再编辑,同时覆盖教师及学生,支持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培训等,形成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教育培训模式,提高整体的教育培训服务。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全面互动。

至今我们的优教通平台的后台管理具有:包括班级创建、学生与教师注册、教学资源目录建立及资源统计、教材版本设定等;前台使用包括:教师备课、开展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网上作业、家校互动、资源上传等内容。

随着信息化的推动使服务平台与教育教学结合更加紧密,我们制定了量化的信息化评估标准,使各级的信息化建设有迹可循,并在区域进行落实,实地检查打分,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公布成绩,奖优罚劣。

4.确立服务体系软硬件建设的整体规划目标及原则

以“环境建设领先均衡,教育资源高度共享,服务平台先进高效,师生能力显著提升,区域综合水平一流”为目标,完善信息化管理中心的中心机房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分布合理,开放性良好。

篇4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管理;网站

随着“智慧苏州”活动的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在新城花园小学全面展开。学校依托业已建成校园网络为基础,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通过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评估。2011年学校网站分别获得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称号和省、市“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小学组一等奖”、2012年学校图书馆网站获得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网站评比一等奖,2013年度“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一、重视基础建设,构建数字校园

1.规划引领,逐步完善

为了把新城花园小学办成素质教育的典范、现代化教育的模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确立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总体目标:建设一个实用、适用、易用的网络信息平台,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学生,建成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2.搭建网络平台,服务教育教学

校园网络在满足各类信息以外,还应该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方便教学管理和教学应用。为此我们在学校内网服务器上建立了五个“FTP”文件服务平台以及点对点、点对面的腾讯通即时通讯平台。通过校园内网的主页,将五个服务平台与校园各部门通知、公告和校务日常管理、在线登记整合起来,实现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全校教师设立账号和相应的权限,登陆校网,各类信息净收眼底,可谓“一网打尽”。

3.网络全覆盖,沟通无障碍

现在教师上班打开电脑已经养成了网上“三看”习惯:看每周工作活动安排、校内通知,明确每日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看学校新闻动态,了解学校各条线开展的各类活动情况;看“腾讯通”即时信息和内网短消息,通过校内腾讯通实现教师间点对点、部门与教师的点对面的信息及时传递,达到了校内沟通无障碍。家校联系“采用家校路路通平台”实现零距离。

二、注重学校外网建设,展示智慧新城窗口形象

1.网络窗口展现“魅力新城”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首选工具,学校外网承担着校园与社会沟通桥梁的功能。学校校园网上展示师生校园动态给每一位浏览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校园网既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又是一个分享的平台。在新城的网站首页有从七个板块增加至十二个板块,全面展示新城花园小学的教学成果和教育动态。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教学成果都要通过学校网站来体现,长期以来我们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逐步对网站的板块上做相应的调整,进一步细化校园网络的功能。

2.班级家园记录“太阳娃”成长轨迹

在外网设立“班级家园”板块,来实现师生互动。将该平台以班级为版块,设定正副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为版块管理员,学生实名登录,“班级家园”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的应用体验受到了所有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德育处利用这个平台将原来每个学生的纸质成长档案通过每位学生的“个人空间”逐步转化为“电子成长档案”。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或者自己独立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来记录自己每学期的收获和成长轨迹。

三、教学科研网络化,智慧火花溢满校园

1.优质资源共享,助推教师成长

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网互连、互通、互动的优势,借助备课平台,进行无纸化备课,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形式的教研活动,如“网络教研”、“周五大讲坛”等活动创造机会让教师交流在无纸化备课过程中的感受和状态,不断纠正、及时完善无纸化备课的方法、途径,通过内网平台共享先进的、成熟的、优质的教学方案。每个备课组每月都将自己学科的优秀课件上传至资源平台,共享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对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站稳三尺讲台,提高整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网络教研,探索教学真谛

工作节奏快,使得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此时,校园网络平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适时互动、便于头脑风暴、智慧分享的教研方式已经在新城花园小学盛行。我们尝试让电脑网络参与教学研究,如自制课件评比、网络课教案设计比赛等,都很好地体现了新城花园小学“学习自主性、合作协同性、模式多样性”教研特点。网络教研既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切合了学校教研方式变革的需求,作为日常教研方式的补充,网络教研时代正逐步向我们走来。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携手提高的最佳场所,一种充满现代感的、友好的、平等的网络学习氛围已在新城花园小学形成。

四、借助博客平台记录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教育博客,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撰写博客已经成为新城“太阳人”(教师)的一种习惯。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反思、学习推荐等过程都可以在“新城围脖”上呈现,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参与建设,每一个项目都是动态生成,互动、对话,在这里真正成为可能。借助博客平台,努力增强教师“读”、“教”、“研”、“写”四位一体的意识。“好书推荐”、“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借鉴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助推教师成为教学好(教有个性)、读书好(读有悟性)、研究好(研有灵性)、写作好(写有率性)的“四好教师”。

五、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创新

篇5

关键词:智慧医疗 现状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49-02

大连市做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也把加强智慧医疗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接下来,笔者将就大连市智慧医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的分析并对未来如何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 智慧医疗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智慧医疗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通过技术上的高度集成和应用上的深度整合,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自我采集、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达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最大化,并以此建立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水平。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大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云基础和载体。

智慧医疗将通过打造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和实时通讯技术(包括WIFI、3G、4G、光纤专网等),从而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管理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

2 大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不足及原因

2.1 大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我市智慧医疗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420万大连城乡居民有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截至2012年底,我市已为420多万城乡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67%。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去大医院就诊时,既往病史及检查结果在健康档案中都有所记录,缩减了医生做出诊断的时间,减轻反复化验、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为将来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打好前站。

(2)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发展。借助最新的IT技术,我市医疗机构正不断加快信息化医院建设,目前,“预约挂号”、“排队等候系统”、“远程医疗”等已在多数医院普及应用,“合理用药监控”“移动护理”等物联网管理、护理系统也将在三级医院逐步推广。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是卫生部信息化示范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最早的我市数字化医院试点单位,两家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医院基本形成了以HIS、PACS、LIS、电子病历、合理用药、分拣药系统、气动物流、OA办公、财务与成本核算系统、数字图书馆暨电子阅览室、Internet等为主的医院信息化业务系统。实行了门诊就诊“一卡通”,建立了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网上查询系统,床边医疗信息服务等系统,同时无线移动医疗系统(ED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护理管理中,还又推出利用手机短信提供检验结果等服务。

(3)建立了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2009年4月,沙河口区投资1200万元搭建的涵盖全区公共卫生事业信息化平台正式启用,这一系统以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建立社区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实现覆盖区内卫生信息共享,为医生与居民沟通搭建桥梁,同时实现了诊疗、药品、耗材、人事、财务等全过程管理。这一系统的建成使用使社区卫生服务承担起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六位一体”功能。

2.2 大连市“智慧医疗”建设中的不足。通过对我市卫生主管部门和卫生基层单位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医疗卫生信息在不同医院机构、不同医疗业务条线之间还不能互联互通,各地区各单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均衡,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撑和信息质量的控制还比较欠缺,与先进水平相比,我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二方面,新建医院(扩建医院)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基本上以满足最基础的应用为前提,造成新业务推行时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3 推进大连市“智慧医疗”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科学规划。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智慧医疗专家组,根据城市智慧化的总体要求,结合新医改的要求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同时引入专业具有国家发改委通信和信息资质的工程咨询或者规划设计单位,制订智慧医疗顶层建设规划。

3.2 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要按照基础先行、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协调发展的思路确定我市智慧医疗分阶段目标和任务。应首先实现以完善网络为基础、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其次推进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信息高度智能化管理。目前应该把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推动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疾病防控网络等方面的建设最为重点构建一个合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3.3 统一标准。应建立一个医疗信息化所需统一标准规范、交换标准、接入平台,建设语义化的医疗信息数据库、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和标准化的用药指导方案等,便于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便于病人及家属对自身健康状况和保健要求的全面了解,也便于医疗行政管理等政府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情况、作出决策。

篇6

[关键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意义;对策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已进入日益便捷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新形势,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而高校后勤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后勤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有效提升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也可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是当前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的普遍使用,它的便捷、便携、即时、依赖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全面进入到“90后”或“00后”阶段,这批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成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1],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目前,高校后勤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诉求,为实现高校“三服务、三育人”目标,满足后勤保障需求,高校后勤也应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二)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贴心服务

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服务的内容广、项目多、接触的信息量大,而后勤服务信息又具有相对比较松散、种类繁多,更新快等特点,传统的服务模式已应接不暇。如何给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精准服务,是当前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开发以满足广大师生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后勤服务手机APP,可以及时对师生的需求做出响应提供服务;通过互动沟通,还可实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及服务质量的好坏,真正做到人性化的贴心服务,提高工作满意度。

(三)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可促进后勤管理效能的提高

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化与后勤管理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对原有工作流程、服务标准进行认真梳理,对不顺畅、不协调、不满意的服务工作进行调整,促进后勤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更加规范。通过后勤信息化建设,可实现后勤管理办公数字化、信息共享化,如: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清楚了解资产状况、投入产出效益,人员的档案、工资及人员考核情况;方便地进行有关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报表生成等等,使后勤管理工作高效化,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建设滞后

在现阶段高校建设经费主要靠政府下拨情况下,高校信息化建设会着重加强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耗资大耗时长,还需不断进行更新,需要持续的大量经费投入,在资金不足情况下,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忽视,造成后勤信息化建设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明显滞后。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发挥效益欠佳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过程,各个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基础不同,选择的建设路径不一样,存在各校发展不均衡、专业研究薄弱、应用范围有限情况。受技术和资金限制,多数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开展了部分业务信息化管理,而缺乏整体规划,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效益欠佳。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高校后勤普遍存在人力资源力量薄弱,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更为稀缺,大多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选择外包或由学校信息网络部门设置,在建设过程中,后勤用户的实际需求与做好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没有达到一致,存在部分功能不实用情况;再者后勤广大一线员工虽业务工作熟悉,但懂操作PC端信息化平台的人员少,会操作智能信息化平台的人员更少,导致后勤信息化平台的服务效能受到限制。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1.提高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高校在大力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一个高效的智慧后勤是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社会服务的有力保障,也是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高校、和谐高校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后勤信息化建设,将智慧后勤建设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实施,并从软硬件配套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应用、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制定并完善后勤信息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提高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形成领导重视、中层积极、员工参与的良好氛围[2]。2.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后勤部门要紧密结合学校后勤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分步实施方案。通过总体规划,明确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构成、技术标准、功能实现、信息采集等方面的内容,让广大职工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分步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新建项目、完善项目和整合项目内容,使大家了解在不同阶段该干什么、如何干,一步一步予以实施,从而实现整个后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3.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需要有一批能够掌握、处理和应用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人才队伍。既要引进专业人才,还要能留住既有管理经验,又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同时要创造条件,对不同应用层次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应用信化息平台的能力和水平;另外,还要逐步引进复合型人才,扩大信息化专业员工队伍,打造一支后勤信息化专业团队,大力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1.开发建设贴近校园、贴近生活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高校后勤在追求质量、效率和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勤服务个性需求、安全运行可控可追溯、质量可控可评价、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等要求[3],因此,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上,一方面从服务角度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师生的真实需求,设计贴近生活、符合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再者要从便于管理的视角进行设计管理项目,打造集后勤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服务对象可通过平台提出各自需求,即可享受到各种服务,并对服务质量即时做出评价;服务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及时提供服务;管理者可实时监控,还可通过管理平台及时了解各种资源状况,适时做出科学决策。高校后勤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使后勤服务更加规范,后勤管理更加合理、更具成效。2.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不断拓展后勤信息化建设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成熟,高校后勤也应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不断拓展后勤信息化建设项目,如:开发建设后勤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后勤服务手机APP,将传统的PC端信息服务平台逐渐向移动端转变,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利用手持移动终端接收信息并进行操作。通过多样化的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可大大改善后勤服务质量,做到令广大师生员工满意,整体提升高校的后勤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董艳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1~12.

[2]胡伟晨.提高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推进和谐高校建设[J].教育观察,2016(23)39~40.

篇7

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之浙江优势

自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以来,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和信息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达到新高度。

首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据统计,浙江省通信服务业规模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互联网普及率在省区中排第二(仅低于广东),光纤入户走在全国前列。省广电集团成功组建新蓝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迈出新步伐。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基本完成。

第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效。机械、轻纺、电力等行业中信息化应用面达80%以上,并建成一批面向区域、行业、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电子商务全球领先,涌现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等一批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B2B网、淘宝网、支付宝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头羊,

第三,社会领域信息化稳步向纵深推进。网上技术交易、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等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主要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药品网上集中采购不断健全。“金保工程”等深入实施,杭州、嘉兴等地以“市民卡”为载体,集成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缴费、公共图书借阅等功能,便利了群众生活,并为公共服务跨区域对接提供了基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民信箱、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

第四,政务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人口、公安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在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加快。门户网站建设和应用全国领先。初步形成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网上办事应用系统。数字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公安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管理、民政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城市街道及社区。

综上所述,无论从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还是从政府关注程度、产业应用需求等方面,浙江省都具有推进智慧城市的绝佳基础,加上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浙江建设智慧省将迎来重大契机。

华数助力之思路举措

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唯一的有线电视运营主体,其核心成员为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创新发展,华数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数字电视行业的领军企业、浙江省数字电视发展的主平台和杭州信息化的主平台。

浙江华数对全省的有线网络进行跨代升级,对核心网、接入网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基于“超大型分布式绿色节能IDC机房”,构建覆盖全省的“云城市平台、云家庭平台、云电视平台、云宽带平台和云通信平台”,满足“智慧城市、数字家庭”等三网融合的发展需要。

浙江华数采用了全球最领先的100G光交换技术,建设覆盖浙江全省容量达4800G的超高速网络。形成“光纤与同轴、IP与广播、有线与无线”混合模式接入,全球最先进的网络架构。届时,浙江的不同城市、区域将实现超高速网络互联互通,海量媒体和信息数据瞬息可达。

建设思路之云战略。云服务提升瘦终端的业务空间;云媒体实现全业务模式下内容的丰富化和内容加载的便利化,并实现屏幕之间协同和媒体共享;云控制实现控制与显示分离,推动智能家庭规模化与所有终端的融合业务;云通讯实现IP与广播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挥二网优势,打造广电特色的通讯新模式;云宽带利用云存储技术打造海量存储空间,提供海量互联网数据业务缓存、镜像、节点,推出具有广电特色融合二网优势云宽带新模式,提升广电宽带业务竞争力。

建设思路之管战略。一是通过建设高带宽骨干网络的支撑,将原来分散的CDN服务模式转换为全部统一由中心端云媒体服务的新模式。可以达到降低投资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丰富业务形式、降低业务部署难度的目的;二是在接入网络发展中,从只关注接入带宽,提升到智能管道改善体验,突出家庭网络覆盖,配合云服务模式,通过家庭网络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接入家庭所有的终端,尤其是家庭移动终端,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争的主动权。

建设思路之端战略。一是指控制终端的接入面,从电视单一终端向手机、家庭移动终端、PC、家庭控制终端拓展,并实现业务间的关联;二是指实现终端的多元化,既要开发能力强、智能化的强终端,跟上时代脉搏,适应高密度业务订购使用;又要开发超低成本的终端,配合云系统,适应广覆盖、低业务密度的使用模式,降低业务覆盖成本;三是配合云宽带推出云电脑,通过触屏上网体验、高清视频体验、触控本地游戏,配合云端个人媒体中心,将宽带带入云时代;四是开发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客户端软件,通过强化社交、移动媒体、控制、通讯、云关联应用,控制移动互联网在家庭的主导权,实现移动互联网在家庭的全面渗透。

项目举措之跨代网升级工程。跨代网升级指在浙江省有线电视网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对核心网、接入网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同时对家庭网进行提前布局,实现家庭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覆盖。形成融合“广播加交互”、“光纤加同轴”、“终端加云端”、“有线加无线”全球最先进的网络架构,支撑全业务的开展。

(1)核心网:

率先引进最新的100G光交换技术,采用新一代DWDM技术,可实现IP与光的融合,实现光电一体化大颗粒业务调度,通过光电两级保护与IP网三层路由保护相结合,增强了网络可靠性,提供良好的运维管理能力,克服了传统SDH、DWDM的不足,能有效地支持IP业务的传送。

浙江华数采用全球最先进思科的100G核心网络设备,构建全球第一个开通容量达2200G并可升级到4800G的全省骨干网络,实现100G到地市、10G到县的海量宽带网,满足智慧浙江的发展需要。

(2)接入网:

浙江华数通过超光网方案进行接入网的建设。超光网为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而设计的“光纤接入,同轴进家”的全球领先的网络架构。该方案融合了广播网的广播优势和IP网的双向优势,充分利用了有线网已规模部署的同轴电缆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广电网络的价值。

通过融合边缘CMTS、双模网关、EOC、电缆WIFI等方式,实现对全省家庭的全业务接入改造,根据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从4兆到200兆的家庭宽带接入。通过自主设计的超光网技术,实现家庭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覆盖,使得老百姓在每个房间里都可以享受到无线覆盖带来的便利,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上网、家庭移动电视等新兴业务和应用。

超光网接入分为小区接入网和家庭接入网两部分。小区接入网实现广播网和IP网从光节点通过同轴电缆到楼道的综合传输,主要由华数自主创新的W-CMTS和双模网关构成。W-CMTS实现了400Mbps的双向数据接入和400Mbps的单向数据接入,可以满足宽带接入、高标清点播、轮播、广播、无线中继、智能家庭等业务接入的需要。

家庭接入网方案基于超光网技术的家庭接入网将入户同轴网络的带宽频率从目前的860MHz扩展到2.8GHz,扩展了近三倍,可以实现6Gbps以上单向数据接入、400Mbps双向宽带接入,在提供比目前光纤入户更高带宽的同时,可以接入WIFI无线信号和3G、LTE室内覆盖的信号,满足未来全高清频道、高清点播、3D视频点播和云游戏,以及家庭移动业务的需要。

项目举措之云服务建设工程。浙江华数将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全面提供跨网络、跨终端、泛在化的融合服务,基于“超大型分布式绿色节能IDC机房”,构建覆盖全省的“云城市平台、云家庭平台、云电视平台、云宽带平台和云通信平台”。满足“智慧城市、数字家庭”等三网融合的发展需要。

(1)超大型分布式绿色节能IDC机房: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液冷技术、空气循环技术和新型机柜,分别在杭州城区、杭州转塘、千岛湖、金华等构建超大型分布式绿色节能IDC机房,满足全省全业务的发展需要,同时为政府和行业提供高品质的专区、专柜、托管、租用、云存储、虚拟平台等服务。

(2)云城市平台:依托于绿色节能IDC和遍布全省的网络资源,为政府、行业、企业、社区提供云平台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云、便民服务云、城市安防云、智慧交通云、医疗健康云、教育科研云、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云、文化出版云、旅游休闲云等服务,支撑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

(3)云家庭平台:构建连接运营商、社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云家庭平台,实现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庭健康、家庭通讯、家庭教育、家庭控制的全面普及,在数字电视服务的基础上,普及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全新数字家庭服务。

(4)云电视平台:依托媒体云和应用服务云构建云电视平台,提供除直播频道、视频点播外的实时交互电视、各类电视应用、个人媒体中心、个性化界面、网络录像机等云电视服务。

(5)云宽带平台:依托云存储、云缓存、云检索和云匹配技术,构建覆盖全省的云宽带平台。为老百姓提供超宽带、宽带、绿色宽带、经济宽带等层级式服务。通过云电脑一体机、云电脑等终端,提供触摸式家庭宽带电脑、手写笔家庭宽带电脑等服务,满足不同人群使用电脑和宽带服务的需要。

(6)云通信平台:依托云交换、云聚合等技术,构建覆盖全省的云通信平台。实现家家户户通视频电话、人人手机与电视互通、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的跨屏幕互通。使得用户无论在家里、办公室、途中,都可以享受到全媒体融合通信带来的便利。

通过全省有线电视网跨代升级工程的实施,浙江的有线电视网将成为“技术先进、平善、业务丰富”的全新数字化平台。该平台也将成为浙江最重要的“宣传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宽带通信基础设施”,为“建设智慧浙江、构建文化大省、发展战略新型产业”等战略的实施提供全面支撑。

(作者单位: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篇8

一、认真开展老龄委各项工作

组织学习贯彻《老龄工作论述摘编》,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强化全社会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

调整组建新一届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组织召开市老龄委成员单位会议。

推动落实省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十三五”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终期评估,配合相关部门启动“十四五”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组织“敬老文明号”四级联创,多举措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全省老龄信息员队伍。

二、强化老年人各项权益保障

组织开展国家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开展城乡社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组织实施银龄健康基层志愿服务工程。

推进各项老年优待政策落地见效,开展老年人以居民身份证替代老年人优待证工作。持续推进“银龄安康行动”。

三、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根据省实施办法出台市实施意见。开展“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终期评估,启动市“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开展2020年全市老年健康宣传周和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宣传活动。组织参加全国老年健康知识大赛和“关爱老年健康”科普征文活动。

继续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落实《健康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快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

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省《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制定市落实措施。

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活动。开展第四批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参加省医养结合试点市遴选。

推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组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推进市老龄健康、医养资源整合和统一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医养结合监测工作水平。

组织开展国家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落实国家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医养签约服务指南等标准规范。举办医养结合工作培训班。宣传推广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工作。

五、促进全省健康产业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21部门关于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积极推动健康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参与长三角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博览会。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

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19〕5号)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的意见》(陕政办发〔2019〕36号)精神,加快推进新区养老服务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一)加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建设,在新城层面建设一院(社区嵌入式综合福利中心),在社区建设一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居民小区建设一站(养老服务站点),形成立体复合型养老服务网络。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按照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老旧小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标的,要通过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补足。到2022年基本实现新建居住区及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0%以上覆盖,到2023年力争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各新城)

(二)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永久保留村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鼓励各村新建或利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闲置校舍等集体设施改建农村互助幸福院,并高标准配套设施设备。探索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3年每个新城至少建成1个,负责向有服务需求且无精神病和法定传染疾病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高龄及其他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并对辖区内农村互助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等进行工作指导。因地制宜、多点布局“邻里型、家庭式”小型养老服务站点,扩充农村养老服务的末梢供给,方便老年人就地就近接受服务。(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各新城)

(三)持续推动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配置,纳入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管控,严禁利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加快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到2021年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全部投入运营,且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新区兜底型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各新城综合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保障。大力引导优质连锁型养老服务机构参与新区中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健康养生养老为特色的康养综合体等高端项目规划、招商和建设,扶持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特色街区建设,到2023年至少在沣东新城建成1处养老服务康养综合体项目(红光路老年公寓)。(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各新城)

(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发展

统筹协调医疗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专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卫生室、门诊部。到2022年,新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80%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新城)

(五)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结合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养老、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支持各新城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广智能产品应用,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点餐式”的照料、医疗、家政、送餐、旅游、体育、文化、物流、监护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鼓励智慧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村独居、空巢、高龄、失能老人家庭安装呼叫器,着重为农村困难老人提供紧急救助、临时帮扶等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智能产品进家庭,增强老年家庭的风险防控能力。(责任单位: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各新城)

二、加强制度支撑

(一)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

建立政府购买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目录清单,逐步将困难老人探视巡访、家庭照护床位、上门助浴、助洁、老年人能力评估、失能老人家庭照护人员技术培训、上门指导与喘息服务、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老年协会运转等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对象、内容、标准与提供主体,保障新区老人享受标准化优质养老服务。(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各新城)

(二)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政策。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与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防贫减贫功能,建立激励约束有效、筹资权责清晰、保障水平适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三)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在保险经办、保障水平、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衔接。优化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四)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适时推行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保障。积极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的有益补充作用,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拓展长期照护保险的资金来源渠道。(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各新城)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放宽行业准入门槛

支持养老服务业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区域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并向属地民政部门报备;对申请设立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优先登记。(责任单位:新区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二)完善扶持政策

由新区人社民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全面清理养老服务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制定出台新区《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在资金、土地、税费、融资、物业费、水电气暖等方面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财政局、税务局、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新城)

(三)深化医养结合融合发展

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机构医生到养老机构定期坐诊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务室或配备专职医生与护士,并实行备案管理。搭建医养联盟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医疗服务。整合社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医养服务向社区延伸,建立老年人体检、查询、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巡诊的社区(村)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到2022年,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药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强化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开展老年病综合治疗和健康指导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四)实施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制定养老服务责任清单,在养老服务领域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联合奖惩机制,成立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常态化开展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侵权行为专项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发展改革局、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新城)

四、提升服务质量

(一)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常态化督导养老机构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全面落实。建立专项奖励,支持养老机构通过开展标准化创建和星级创建,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在养老机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通过兼并重组、输出服务技术和品牌等形式,发展跨区域综合性养老服务集团。(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各新城)

(二)探索推进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

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加强对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的扶持,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与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衔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老年照护需求评估,评估等级作为申请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的依据。 (责任单位:新区教育卫体局、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新城)

(三)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

将就医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司法服务、行业服务、公租房与危房改造等项目纳入老年人优待范围。持续实施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加快推进新区范围内“老年人优待证”网上办理,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尤其是慈善组织面向老年人提供各类关爱服务。(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教育卫体局,各新城)

(四)健全养老服务评估机制

建立并实施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养老机构等级评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估、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机制,及时公开评估评价结果,并作为日常监管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财政局,各新城)

(五)积极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

大力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提供养老服务,鼓励促进社会慈善爱心与养老志愿服务资源参与新区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品牌纳入西咸新区服务业品牌建设规划,到2025年培育打造至少10个具有全国或全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项目。(责任单位: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人社民政局、招商局,各新城)

(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创业就业,建设新区养老护理员管理系统,在新区层面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薪酬制度与岗位补贴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住房、子女教育、创业扶持等政策支持,引进新区养老服务业所急需的人才到新区就业创业。到2023年,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与不同类型老年人比例以及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新区建立养老服务综合人才培训基地,在各新城探索建立实训基地,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新区创业就业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规划,加快培养老年教育、医学、护理、营养、心理、社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队伍培训机制和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扩大养老人才培训范围,将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人员、慈善养老人士、养老服务志愿者、农村互助幸福院工作人员、老年协会骨干分子等纳入培训范围,全面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到2023年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建立养老服务队伍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责任单位:新区人社民政局、组织部、教育卫体局,各新城)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将养老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实施。新区人社民政局要牵头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新区分管委领导召集,定期检查、通报工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养老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按期落实。各新城要把养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各方资源,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责任单位:新区各相关部门,各新城)

(二)加强信息公开

各新城都要公开辖区内养老服务通用政策、业务办理、行业管理、服务资源、标准规范等基本数据信息,并逐步增加养老服务设施评估结果、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等事项。新区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养老服务监测分析与发展评价机制,加强行业发展统计监测工作。(责任单位:新区各相关部门,各新城)

(三)强化资金扶持

篇10

由于我国一些地方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均衡发展任务艰巨,针对这些情况,教育部于2014年9月2日出台了《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让学校都有好教师》的政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努力让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师资配置方面,各地区先后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均衡配置师资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鼓励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任教的切实措施,建立了城乡教育定期交流的制度,优秀校长和教师按20%比例向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流动。那么怎样的优秀校长交流后才能使教育尽快达到均衡呢?笔者认为优秀校长只有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养才能胜任如此重任:

首先,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常言道:“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她的校长。”只有校长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热情,达到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感化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以心香引领教师逐步走上感恩的道路。具体的工作表现形式有:开展“讲自己最动人的教育故事,争做一名幸福教师”的竞赛评比活动。例如我校在本学期末的讲教育故事活动评比中,程海芳老师的感人故事令全体教师潸然泪下。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程海芳老师是榆林市第六小学派来我校的交流教师,她用自己朴实、贴切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老公因车祸去世一年后,带着一大(高二读书)一小(幼儿园小班)两个女儿的家庭重任,来到我十四小咬紧牙关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动人催泪经过。她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只通过半年的师生磨合,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充满活力与魅力的高效课堂的动人故事,令全场教师怦然心动、感激涕零。教师纷纷情不自禁地说出:“海芳,咱们是弟兄姐妹,以后不要客气,有事就说,你家的困难就是我家的困难,帮助你也是我的义务。”还有的教师说:“海芳,你克服了千难万险挑战自己,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伟岸的丰碑。今后我们一定以你为榜样,克服一切困难,战胜自我,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所有工作。”......说到最后,全体教师都泣不成声了。通过这次面对面的故事交流,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显现出来的工作效率更高了。可见,高尚的师德对一所学校的前行引领是多么重要啊!

其次,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是勤于学习反思、善于写作总结、具有深厚知识底蕴的文化领头雁。

学校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可见,学校文化是弥漫于校园每个角落乃至入脑入心的一种正能量磁场,是使学校团队紧密相连,并推动学校发展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譬如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金明东校长结合本地区人民“勤劳、智慧、内敛不张扬、水乡的灵性给了绍兴人深厚的智慧底蕴”的特点和地域文化的滋养,确定了“智慧教育”的学校文化主题。“智慧教育”的使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智慧教育”的愿景是“学习获取未来人生成功与幸福的智慧的密码”。

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智慧引领教育,让教育生成智慧”,智慧是力量,教育是力量,教育智慧是力量,智慧教育更是力量。智慧教育的核心词是“爱与智慧”,智慧需要与爱同行,柯桥实小人祝愿一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有智慧幸福的人生。这的确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回归的迫切要求,这对学校承担的重要教育任务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寄寓,美丽的朝向,也是全体柯桥实小人共同奋斗的目标。

还有嘉兴市吉水小学的“智慧”文化也完全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特点,将“智慧”分解为身体方面、心理素质、道德、学习品质、综合素质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绍兴中国轻纺城小学的学校家园文化对师生的浸润、感化,使其得到高度自觉的认同与内化,从而使师生人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这些具体事例充分说明一名优秀校长必须具有先进的文化感召力,才能引领全体师生达到全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最终实现文化理校的目标:建有文化的学校,当有文化的教师,做有文化的学生。

再次,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者,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争取实现“一人一课”的目的。

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黄N昊校长为了让学生喜欢学校、热爱学习、协调解决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纠结,于是寻找到了教育的中间地带,开发了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也就是说采荷三小除了上国家课程外,还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开发了适合孩子的主题课程和特色课程。学生通过网上自主选课、自主选择老师,学校将30人左右编为一个班,于星期四下午专门进行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有:走读杭州社团、篆刻社团、书法社团、管乐社团、口风琴社团、围棋社团、国际象棋社团、科技社团、美术社团、黑陶社团、小主持人社团、欣赏与朗读社团、电影社团等四十多个,基本满足了学生“一人一课”的目的。

除以上的社团活动外,采荷三小还在四至六年级的每学年分别组织一次主题学习周活动,即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分别以农业科普、国防教育、社会实践为主题,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一周的外出实践学习和综合调研,通过确定主题、实地考察、交流反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做的收获是使教师转变了观念、激发了教师潜能、学生收获了自信、然后学生将自信与兴趣迁移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帮助孩子们丰富、积累体验学习的素材和经验,为全体学生的全程、全面发展而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还有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体验式校本课程、嘉兴市吉水小学OM课程、嘉兴市实验小学“玩转童年”与“乐学童年”系列课程、金华市环城小学《把世界当做教材》的班本课程、温州市籀园小学的整理课程、温州市瓯海实验小学的“爸妈课堂”等都是把全面发展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度过欢乐的学习时光,实现了“一人一课”的美好愿景。

最后,作为一名优秀校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